第一篇:毛邓三多选题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习题集——多项选择题
1、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从理论创新方面讲,就是:(ABC)
A、实现马克思主义的时代化
B、实现马克思主义的本土化 C、实现马克思主义的民族化
D、实现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化
2、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同志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发表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反对本本主义》等重要著作,这些著作:(AD)A、是毛泽东思想形成阶段的主要成果 B、分清了革命斗争中的敌友问题
C、概括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
D、提出了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的革命道路理论 3、1992年,邓小平同志南方谈话中提出的重要思想观点有:(ABD)A.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B.把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理论进一步发展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C.全面阐述了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 D.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论断
4、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这表明非公有制经济:(CD)
A、在所有制结构中占主体地位 B、在国民经济中起主导作用 C、与公有经济可以共存
D、是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与公有经济共同推动生产力发展
5、我国现阶段分配制度中,按生产要素分配的依据是:(ABD)
A、存在着多种所有制经济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 C、各种生产要素都具有价值 D、实行多种经营方式的要求 6.毛泽东思想科学体系的鲜明特点是(BCD)A.革命性B.科学性C.独创性D.完整性E.全面性 7.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BE)
A.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矛盾B.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
C.地主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D.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
E.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8.1928年到1930年,毛泽东撰写了形成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理论的著名文章有(ABC)A.《中国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B.《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C.《井冈山的斗争》 D.《反对本本主义》 E.《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
9.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主要法宝是(ABC)A.土地革命B.统一战线C.武装斗争D.根据地建设E.党的建设
10.抗日战争时期,在抗日根据地建立的“三三制”政权,其人员名额分配原则是(ABC)A.共产党员占1/3 B.农民阶级占1/3 C.非党进步分子1/3 D.工人阶级占1/3 E.中间派占1/3 11.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采取的形式是(ABCD)
A.加工订货B.统购包销C.经销代销D.个别公私合营E.全行业公私合营
12.中国共产党在探索中国建设道路过程中的理论成就有(ABC)
A.毛泽东《论十大关系》的发表 B.中共“八大”制定的路线
C.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重要讲话
D.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制定民社会主义建设思路线的制定
13.我国社会主义四个现代化是(ABCD)A.现代农业B.现代工业C.现代国防D.现代教育E.现代科学技术
14.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的基本内容主要有(AB)A.加强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理论教育
B.加强以党章为主要内容的党的基本知识教育
C.加强党的政治路线教育
D.加强党的民主集中制教育
E.加强党的优良作风教育
15.为加强执政党的思想建设和作风建设,中共七届二中全会提出的措施有(ABCDE)A.不给党的领导者祝寿 B.不送礼 C.少敬酒.少拍掌
D.不用党的领导者的名字作地名.街名和企业的名字
E.不要把中国同志和马.思.列.斯并列
16、中国共产党在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中,在学风问题上曾经反对过的主要错误倾向是(BC)A .投降主义 B .经验主义 C .教条主义 D .冒险主义、标志着毛泽东思想得到系统总结和多方面展开从而达到成熟的主要著作是(ACD)A .《〈共产党人〉发刊词》 B .《论十大关系》 C .《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 D .《新民主主义论》
18、在中国,资产阶级共和国让位于人民共和国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因为(ABCD)A .帝国主义要把中国变为它们的殖民地、半殖民地,不允许在中国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B .社会主义国家和世界无产阶级不允许 C .国民党统治集团是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政治代表,他们坚持国民经济***,不允许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D .中华民族资产阶级本身的软弱性决定其不能实现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以及中国共产党的正确政策及其所领导的革命斗争的胜利发展,促使民族资产阶级放弃了第三条道路、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经验主要有(BC)A .严格区别官僚资本和民族资本的界限,实行和平赎买,和平地实现了生产关系的深刻变革
B .创造了国家资本主义的多种形式,采取了由低级到高级逐步过渡的形式 C .把对企业的改造和对资本家的改造结合起来,把资本家改造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
D .对私人资本主义的赎买政策应始终坚持采取“四马分肥”
20、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把独立自主、自力更生运用到外交领域和经济建设方面,形成的方针、政策是(BC)A .针锋相对、寸土必争的方针 B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C .自力更生为主,争取外援为辅的方针 D .以农业为基础,以工业为主导的总方针、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因为发展生产力是(ABC)A .社会主义本质的内在要求
B .显示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和巩固社会主义制度的需要 C .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的根本手段 D .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阶级矛盾的需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基本政策有(ABCD)A .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B . 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C .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多种分配方式,允许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劳动和帮助其他地区和其他人,逐步走向共同富裕 D .坚持和完善对外开放,积极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在我国现代化建设中,实施可持续发展是一个重大战略。这个战略的基本思想是(CD)A . 正确处理速度、比例、效益的关系,走出一条速度较快、效益较好、经济协调发展的路子 B .切实实行经济体制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和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
C .正确处理经济建设与人、资源、环境的关系,使人增长与社会生产力发展相适应,经济建设与环境建设相协调
D .把发展问题放在优先考虑的地位,实现当前发展与长远发展相结合 24、下列选项中,属于科学社会主义观点的有(ABD)A .民主是一个多义词,首先和主要的是指国家制度
B .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 C .民主就其本质而言是多元主义的
D .作为国家制度的民主是民主和专政的统一 25、中共十六大报告提出,我国当前文化建设和文化体制改革的任务有(ABCD)A .坚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B .切实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C .大力发展教育和科学事业
D .积极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及继续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26、按照我国宪法规定,特别行政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这个论断表明(AD)A .“一国两制”的前提是坚持一个中国 B .特别行政区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C .特别行政区政府是国家的一级地方政权机关 D .特别行政区直辖于中央人民政府 27、20 世纪 80 年代末 90 年初,世界格局发生的重大变动可以概括为(ACD)A .旧的世界格局已经打破
B .美国独霸世界的格局已经形成 C .新的世界格局尚未形成
D .世界处在新旧格局交替的动荡时期 28、在新的历史时期,加强党的建设具有特殊重要性。这是因为,党现在(ABCD)A .面临执政的考验 B .面临改革开放的考验 C .面临发展市场经济的考验 D .面临和平演变的考验、在我国现阶段的所有制结构中,公有制占主体地位。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AC)A .国家和集体所有的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
B .公有制企业的数目和职工人数在各个行业中占优势 C .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 D .国有经济对其他经济成分实行正确引导、管理和监督、我国社会主义法制既保障人民的民主权利,使人民民主成为现实,又规范人民的民主行为,使(ABCD)A .民主总是具体的、相对的,不存在不受制约的民主和自由 B .社会主义民主和社会主义法制是相辅相成的、不可分割的
C .不要社会主义法制的民主和不要社会主义民主的法制,都是错误的 D .社会主义民主是社会主义法制的基础,社会主义法制是社会主义民主的保障
31、鸦片战争以后,中华民族面临的两大历史任务是(CD)A.反对官僚资本主义 B.消灭资产阶级
C.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在中国的反动统治,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D.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
32、中国共产党实现革命统一战线的基本原则和主要经验是(ABCD)A.无产阶级力争并牢牢掌握统一战线的领导权
B.在统一战线中实现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孤立顽固势力的政策 C.针对中国资产阶级的特点,实现又联合又斗争的政策
D.统一战线必须以工农联盟为基础,以武装斗争为支柱,才能巩固和发展
33、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的红色政权能够存在与发展的主观条件有(CD)
A.几个帝国主义国家间接统治的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大国 B.全国革命形势的继续向前发展 C.相当力量的正式红军的存在
D.共产党组织的有力量和它的政策的正确
34、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处于新民主主义社会,其经济成分有(ABCD)A.社会主义国营经济与合作社经济
B.个体经济
C.私人资本主义经济
D.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35、要在中国实现工业化,首先要正确处理农业、轻工业和重工业的关系问题,为此,毛泽东提出的许多重要思想有(ACD)A.发展工业和发展农业同时并举
B.多发展重工业,少发展一些农业、轻工业
C.以农业、轻工业、重工业为序安排国民经济的方针 D.以农业为基础、以工业为主导的总方针
36、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是一脉相承的统一的科学体系。因为(BD)
A.它们产生的时代背景是一致的 B.它们的基本立场和方法是一致的 C.它们具体的理论观点是一样的
D.它们对根本任务和最终目标的认识是一样的
37、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因为它(ABCD)A.开拓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
B.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了新的科学水平
C.对当今时代特点和总体国际形势作出了新的科学判断 D.形成了新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体系
38、邓小平提出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判断各方面工作是非得失的标准,归根到底看其是否有利于(BCD)
A.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 B.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 C.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 D.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39、与时俱进,就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要(ACD)
A.体现时代性 B.忠于实践性 C.把握规律性 D.富于创造性
40、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是推进农业向专业化、市场化、现代化转变的有效形式,因为它有利于(ABCD)
A.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程度,解决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
B.形成农业生产、加工、销售有机结合和相互促进的机制,增加效益 C.克服农民一家一户经营规模小与社会化生产规模经营的矛盾 D.解决增加农产品有效供给与农业比较利益低的矛盾
41、当今世界许多国家,特别是发达国家,都在加紧制定和实施发展高科技的计划。这一现象告诉我们(ABCD)
A.科技的发展能够极大地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B.当今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 C.在当代经济增长中,科学技术已作为第一生产力发挥作用
D.我国也必须发展自己的高科技,在世界高科技领域占有一席之地
42、要使我国经济富有活力和效率,必须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市场机制的长处和优势在于(ACD)
A.能把资源配置到效益比较好的环节中去 B.保持经济总量平衡和重大经济结构优化 C.实行优胜劣汰,促进技术和管理的进步 D.对经济信号反应灵敏,使产需及时协调
43、我国现阶段公有制的实现形式有(ABCD)
A.股份制 B.股份合作制 C.租赁、承包制 D.国家独资经济
44、列宁说:“一切民族都将走向社会主义,这是不可避免的,但是一切民族的走法却不完全一样,在民主的这种或那种形式上,在无产阶级专政的这种或那种形态上„„每个民族都会有自己的特点。”这就是说(ABCD)A.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人类社会的必然规律
B.在不同国家建立的无产阶级专政,其本质都是一样的 C.社会主义民主和无产阶级专政必然具有民族特色 D.无产阶级专政在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形式
45、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要(ABCD)A.坚持用邓小平理想教育全党,教育干部和群众
B.努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教育科学文化水平C.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 D.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46. 毛泽东思想的内容非常丰富,它包括(ABCE)。A.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B.社会主义革命理论
C.社会主义建设理论 D.毛泽东晚年思想 E.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
47.新民主主义的经济纲领是(BCD)。
A.没收一切土地归农民所有 B.没收地主土地归农民所有C.保护民族工商业 D.没收官僚资本主义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 E.节制资本
48.“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集中概括起来就是,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代表(ACD)。
A.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B.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 C.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D.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E.代表最先进的生产力水平
49.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非公有制经济主要包括(ABCDE)。A. 股份制 B.私营经济 C.个体经济 D.港澳台投资经济 E.外资经济 50.现代企业制度的特征包括(ABDE)。
A.产权清晰 B.责权明确 C.两权分离 D.政企分开 E.管理科学 51.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新出现的新的社会阶层有(ABCDE)。A.个体户 B.自由职业者 C.中介组织的从业人员人员 D.民营企业的创业人员和科技人员 E.受聘于外资企业的管理人员和科技人员 5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我国必须经历的一个不可逾越的历史阶段,(BCE)。
A. 反映了所有社会主义社会必须经历的起始阶段
B..这是由我国社会主义脱胎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所决定的
C.它需要实现别的国家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实现的工业化和经济的社会化、市场化和现代化
D.这是我国生产力水平仍远远落后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所决定的 E.它需要相当长的历史时期,至少上百年时间
5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主要包括(ABCDE)。A.现代企业制度 B.完善的市场体系 C.健全的宏观调控体系 D.合理的个人分配制度 E.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
54.新时期,人民军队要解决的历史性课题是(CD)。
A. 军事过硬 B.纪律严明 C.打得赢 D.不变质 F.作风优良
55、台湾问题是(CD)。
A. 第二次世界大战遗留下来的问题 B.殖民主义侵略下来的问题 C. 中国内政问题 D.中国内战遗留下的问题 E.要国际社会通力合作才能解决的问题
56、马列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产生两次飞跃的理论成果是:(BC)A.新民主主义理论 B.毛泽东思想 C.邓小平理论
57、江泽民在党的十五大的报告中指出,邓小平理论是:(BC)A.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理论 B.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 C.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58、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的相互关系是:(AB)A.解放思想是为了实事求是 B.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辩证统一 C.实事求是必须以解放思想开辟道路
59、我国现阶段阶级斗争的状况是:(BC)A.阶级斗争已经完全消灭 B.阶级斗争已经不再是社会的主要矛盾 C.阶级斗争还将在一定范围内长期存在
60、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国家宏观调控的主要手段有:(AB)A.经济手段 B.法律手段 C.行政手段 61、社会主义民主的基本特征有:(AC)A.它是建立在生产资料公有制基础上的大多数人享有的民主
B.它是建立在生产力高度发达基础上民主 C.它具有十分广泛的内容 62、我国对外开放的基本原则主要有:(AC)A.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原则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平等互利原则 63、我国现阶段的收入分配形式有:(AB)A.按劳分配 B.按生产要素分配 C.按资分配 64、非公有制经济主要有:(ABC)A.个体经济 B.私营经济 C.外资经济 65、依法治国的主要内容包括:(ABC)A.依法治国主体是广大人民群众,客体是国家事务、社会事务和经济文化事业 B.依法治国前提是党的领导,核心是确立宪法法律在国家管理中的权威 C.依法治国是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必然要求
66、中国革命必须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其主要依据是(ABCD)A、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大国,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 B、农村人口占全国人口的绝大多数,农民是革命的主力军 C、大革命失败的深刻教训
D、敌强我弱的形势,广大农村是敌人统治的薄弱环节 E、列宁关于民族殖民地问题的理论
67、毛泽东指出人民民主专政的职能是(ABC)A、镇压国内敌对阶级和敌对势力的反抗与破坏 B、防御国家外部敌人颠覆和侵略
C、组织和保障社会主义经济建设 D、扩大和发展社会主义民主 E、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68、对于理论和实际的关系,党在历史上曾经出现过的两种错误倾向是(BC)
A、主观主义 B、教条主义 C、经验主义 D、冒险主义 E、盲动主义 69、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经济纲领是(BCE)
A、实行“耕者有其田” B、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 C、没收官僚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
D、限制和改造民族资本主义经济 E、保护民族工商业
70、党的十三大指出,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断的含义是(ABCD)A.中国已经进入社会主义 B.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 C.社会主义分为初级、中级和高级阶段 D.中国还处在不发达的阶段 E.必须正视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
71、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所强调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中(ABD)
A.经济建设是核心 B.改革开放是动力
C.改革开放是主体 D.四项基本原则是根本 E.四项基本原则是保证 72、改革、发展和稳定三者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辩正关系是(ABCDE)A.发展是改革稳定的目的 B.改革是发展稳定的前提
C.改革是发展、稳定的动力 D.稳定是改革发展目的 E.稳定是改革发展的条件
73、如何抓住发展这个第一要务(ACE)A.必须集中力量把经济搞上去 B.必须抓住机遇,珍惜机遇、用好机遇 C.必须使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
D.必须使经济、社会和环境协调发展 E.必须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74、我国改革是一场全面的社会变革,因为它(ABCD)A.包括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 B.涉及经济体制和政治、文化体制
C.触动体制层面和思想观念层面 D.要求利益调整、体制转换和观念更新 E.推进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
75、根据党的十五大和十六大精神,我国在21世纪经济社会发展的新“三步走”战略是(CDE)A.到1990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 B.到2000年国民生产总值比1990年增长一倍,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
C.到2010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人口控制在14亿以内,人民的生活更加宽裕,形成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到2020年建党100年时,使国民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两番,各项制度更加完善,全面建设成为小康社会 E.到21世纪中叶建国100年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76.毛泽东思想是(ACD)。
A.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 B.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与发展
C.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 D.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E.毛泽东个人的思想 77.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是指(ABDE)。
A.实事求是 B.独立自主C.群众路线 D.理论联系实际E.武装斗争 E.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而奋斗 79.下述经济形式中属于公有制范畴的有(ABDE)。A.全民所有制经济B.集体所有制经济C.股份制经济
D.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E.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集体成分
80.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除资源配置市场化、经济活动法制化的特征以外,还具有(ABCDE)等特征。
A.企业行为自主化B.市场关系平等化C.市场体系完善化 D.宏观调控间接化E.市场范围国际化
81.根据我国宪法规定,特别行政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这个论断表明(AD)。
A.“一国两制”的前提是坚持一个中国 B.特别行政区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C.特别行政区是国家的一级地方政权机关 D.特别行政区直辖于中央人民政府 E.特别行政区是有独立主权的政治实体
82.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依靠力量除工人阶级、农民和知识分子以外,还有(ABCDE)。
A.个体户、私营企业主B.中介组织的从业人员
C.受聘于外资企业的管理技术人员D.民营科技企业的创业人员和技术人员
E.自由职业人员
8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有(ABCD)A、邓小平理论 B、毛泽东思想 C、“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D、科学发展观 84、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根本原因是(ABCD)A、解决中国实际问题的需要 B、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内在要求
C、中国革命进程中实践经验的总结
D、共产国际的要求 85、毛泽东同志把中国资产阶级分为哪两部分?(AC)A、民族资产阶级 B、小资产阶级 C、官僚买办资产阶级 86、贯彻“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要求是(ABC)A、关键在坚持与时俱进 B、核心在坚持党的先进性 C、本质在坚持执政为民 87、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ABC)A、强调全面发展 B、要求协调发展 C、主张可持续发展 D、坚持高速发展 88、科学发展观要求协调发展必须做到(ABCDE)A、统筹城乡发展 B、统筹区域发展 C、统筹经济社会发展 D、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E、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
89、江泽民关于“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是对党的性质、宗旨、根本任务的新概括,“三个代表”是指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着(ACE)A、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B、先进生产方式的前进方向 C、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D、先进社会制度的发展要求 E、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90、与时俱进就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要(ACE)A、体现时代性 B具有针对性 C、把握规律性 D、讲求实效性 E、富于创造性 91、社会主义本质的内容是(ABDE)A、坚持社会主义道路 B、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C、坚持公有制 D、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 E、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92、党的基本路线中的两个基本点是(BC)A、改革 B、四项基本原则 C、改革开放 D、经济体制改革 E、政治体制改革 93、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主要措施是(ABCD)A、严格控制人口数量,努力提高人口素质
B、合理使用、节约和保护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C、加强生态建设,遏制生态恶化 D、加大环境保护和治理力度 E、坚持经济建设为中心
94、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所有制结构中,公有制占主体地位。公有制经济的范围包括(ABCDE)A、国有经济 B、集体经济 C、私营经济
D、混合所有制企业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E、中外合资企业 95、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包括(ABCD)A、民主制度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人民民主专政 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E、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96、社会主义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是(ABCDE)A、促进经济增长 B、增加就业 C、稳定物价 D、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E、扩大内需
97、我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经验是(ABC)A、统一战线 B、武装斗争 C、党的领导 D、人民战争 98、新民主主义的基本纲领是(ABCDE)
A、建立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新民主主义共和国 B、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 C、没收官僚资本贵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
D、保护民族工商业 E、发展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新民主主义文化 99、我国社会主义的基本纲领是(ABC)A、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B、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 C、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D、建设中国共产主义 100、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是(ABCD)A、坚持马克思指导思想 B、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共同理想 C、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 D、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E、繁荣社会主义文化 101、推动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途径是(ABCDEF)A、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B、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C、推进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
D、统筹区域发展 E、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F、积极扩大就业 102、在中国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共同富裕只有坚持共产党的领导是因为(ABCD)A、坚持中国现代建设的正确方向需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B、维护国家的统一社会和谐稳定需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C、正确处理社会矛盾需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D、应对复杂的国际环境挑战需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103、新民主主义革命就是“新式的特殊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它的基本特点是ABCD A.它有新的领导阶级即无产阶级 B.它有新的指导思想即马克思主义 C.它属于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
D.它有了新的前途,经过新民主主义革命进而达到社会主义的目标
104、对个体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是为了BCD A.确立社会主义生产关系
B.健全社会主义上层建筑 C.继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D.为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创造必要条件 105、在中共八大上,陈云提出了关于我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设想,其主要点包括BCD A.以国营经济为主体,以私营经济为补充
B.以国家与集体经营为主体,以个体经营为补充 C.以计划生产为主体,以自由生产为补充 D.以国家市场为主体,以自由市场为补充 106、1949年3月,毛泽东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的报告中提出的“两个务必”是指CD A.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 B.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C.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 D.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107、邓小平在强调马克思主义要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时,指出ABCD A.我国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真正坚持了马克思主义
B.只有结合中国实际的马克思主义,才是我们所需要的真正的马克思主义 C.我们要坚持的马克思主义,必须是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马克思主义 D.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必须根据现在的情况,认识、继承和发展马列主义
108、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是因为)CBD A.毛泽东在延安时为中央党校题了“实事求是”四个大字 B.毛泽东对实事求是作了马克思主义的解释
C.它是同毛泽东对中国革命道路的探索联系在一起的,是中国革命胜利的思想武器
D.它是反对主观主义、经验主义和教条主义的 109、邓小平指出,建设社会主义ABCD A.必须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本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B.要一切从实际出发,走自己的路 C.没有固定的模式
D.必须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
110、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不可逾越的一个历史阶段ABD A.它反映了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客观必然性 B.它反映了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的特殊性
C.它是由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的客观条件决定的
D.它的历史任务是实现工业化和经济的社会化、市场化、现代化
111、中共十六大报告指出,为完成党在新世纪新阶段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ABCD A.发展要有新思路 B.改革要有新突破 C.开放要有新局面 D.各项工作要有新举措 11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特征是ABC A.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 B.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结构
C.宏观调控上,能更好地发挥计划和市场两种手段的长处 D.政府不直接干预企业的生产和经营
113、我国民主党派的参政作用表现在ABCD A.参加国家政权
B.参与国家大政方针、国家领导人选的协商 C.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
D.参与国家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的制定执行 114、下列选项中,正确的观点有AD A.在社会主义社会,国家、集体和个人的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 B.市场经济本身要求提倡集体主义
C.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人为我,我为人人”已不现实,取而代之的必然是“人人为自己,上帝为大家”
D.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建设精神文明,应当引导人们形成把国家和集体利益放在首位而又充分尊重个人正当利益的社会主义义利观 115、在处理国家之间的关系上,中国坚持的原则是ABCD A.相互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 B.互不侵犯
C.互不干涉内政 D.平等互利和和平共处 116、党在长期斗争中形成的三大优良作风ABD A.理论联系实际
B.密切联系群众 C.为人民服务
D.批评与自我批评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和谐和社会建设、生态文明、科学发展观、文化强国
第二篇:“毛邓三”社会实践选题清单(范文)
“毛邓三”社会实践选题清单
一、文化教育
(一)农村教育
我国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80%,农村的发展对整个现代化事业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可以说,没有农村的小康就没有全国的小康。而农村的发展靠人才,人才的培养靠教育,农村的教育决定了中国的未来。因此,正视当前农村教育综合改革面临的问题,大力改革与发展农村教育,把沉重的人口负担转变为巨大的人力资源优势,是新世纪我国农村走向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1.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全国妇联提供的数据显示,中国农村留守儿童已达2000万人,并呈继续增长的趋势。在一些农村劳动力输出大省,留守儿童在当地儿童总数中所占比例已高达18%至22%。调查显示,57%的留守中学生存在轻微或轻微以上的心理健康问题,其中轻度心理健康问题的检出率为47.7%,中度为9.0%,重度为0.3%。研究人员通过分析还发现,这些留守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往往与父母的打工年限有关,时间越长,孩子的心理问题越严重。2.流动儿童(随父母进城的农民工子女)的教育问题。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结果显示,我国流动人口超过1.2亿,随父母进城的农民工子女则有近2000万。他们当中,失学率高达9.3%,近100万名适龄儿童不能及时入学。
3.学校债务。教育部提供的数据,中国农村“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欠债高达500多亿元,债务形式主要是施工队垫款、银行贷款以及向教师和社会借款等。4.农村教育资源匮乏。城市教师的超编和农村教师的缺编无疑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充分体现了在教育资源分配问题上的不公平和不公正。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而农村的教育更是关键。作为农村教育核心的农村教师的生存状况可以作为晴雨表直接反映出来农村的教育质量。
(二)教育资源不均衡 1.招生公平性问题。省市之间分数的差距,名人降分录取,西安科技大学等高校的招生丑闻事件都反映了一个问题,如何保证学校招生的公平性?湖南邵阳罗彩霞被冒名顶替事件。
2.提高西部经济落后地区的教育。东中部教育水平高,西部教育水平低。西部教育水平低主要反映在当地经济发展影响教育。
3.贫困生的教育问题。近年来与贫困生有关的话题越来越多,由贫困生带来的一系列扶贫措施,教育和心理问题爱到广泛关注。大学每学年都有很多贫困生,学生欠学校的学费有的达上千万元之多,学校想方设法帮助贫困生,但相对于贫困生的庞大数量实在是太微弱了。在你的身边有没有这样的群体?你认为社会应该做些什么?
4.择校制度。择校作为教育供需双方选择的制度安排,是世界教育改革的趋势。由于户籍和区域管理,中国的择校存在较大的问题。
二、医疗卫生
(一)医疗问题;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1.医德问题。加强医德医风建设, 规范医生的诊疗行为,防止药物的滥用。2007年11月21日,怀孕9个月的李丽云因呼吸困难,在同居男子肖志军的陪同下赴北京某医院检查,医生检查发现孕妇及胎儿均生命垂危。由于肖志军多次拒绝在手术单上签字,最终孕妇及体内胎儿不治身亡。肖志军拒签字致产妇死亡事件发生后,一时舆论哗然。据《新京报》报道,中国人民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中心主任刘明祥教授认为,肖志军不构成过失杀人罪,医院至少应该受到道义上的指责。
2.医疗资源分配不均,农村医疗条件差。医疗资源分布不平均。例如,北京1200万人有三甲医院57家,而有些千万人口的城市,却连一家三乙医院也没有。在你所在的家乡呢?
3.医疗收费高。中国数所名校乱收费行为被曝光之后,国家发改委又向外界公布了八起医药价格违法案件,其中,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等名院被官方点名。79岁的董合久,九个月内被迫9次转院后,含恨而终;注射液3元卖不掉,涨到288元却畅销,为什么?医生开出一盒回扣是50元;中国医改最大障碍,是既得利益集团巨大的利益难以撼动。4.贫困人群医疗救助滞后。近几年医疗救助目标人群覆盖率低,救助项目涉及范围较窄,医疗救助标准不高,不能满足社会需求;诊疗过程不良开支过大,医疗成本上涨,医疗保险和社会保险制度出现异化现象;管理上的缺陷影响了资金的使用效率,卫生政策上的缺失,导致医疗资源配置不尽平衡;贫困人群医疗救助的相关法律法规建立滞后,致使贫困人群医疗救助工作缺少法律保障。
(二)医疗保障框架的建立
1.如何建立覆盖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基本医疗框架,2007年5月21日,国务院批准了《卫生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根据纲要要求,“十一五”期间,要在全国初步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卫生保健制度框架,促进人人享有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作为社会保障制度中受众最广、变革最大的医疗保障制度的改革和建设,息息相关的影响和改变着中国人民的生活和权益,成为最受瞩目的国家政策,老百姓最为关注的话题。新医改的方案已经推出,从对新方案的解读以及地方逐步推行的情况看,你个人认为这个方案对于医疗保障制度的完善是否还存在一些问题?有哪些方面可以进一步改进?
(三)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农村地区缺乏社会保障,“小病挨、大病拖、重病才往医院抬” 的情况司空见惯,因病致困返贫的现象非常突出。同时给农村劳动力的战略转移、农业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农业现代化的实现产生严重障碍,限制了内需的有效增长。目前国家通过扩大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范围,制定严格的控制医药价格和医疗收费办法,逐步解决农村医疗的问题。去走访一些农户,倾听他们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意见。
1.医疗制度公示,加强医院药品零售、医疗器械检查和医疗服务价格监管,完善公示制度。
2.平抑医疗费用和药品价格。采用财政扶持、民间捐助相结合方式,扩大平价医院、平价药店覆盖面。
3.医疗保障体系的健全。加快健全医疗保障体系,将不同收入阶层的人群纳入不同的医保范围,确保人人享有基本医疗保障。
4.社区医院的发展。发展城市社区医院,鼓励“小病在社区,大病到医院;手术在医院,术后护理在社区”。5.低收入群体医疗保障问题。对低收入者降低医保理赔门槛、提高报销比例,发挥医保“社会稳定器”作用,近期降低医保报销基线。
6.新医改以市场为主导还是以政府为主导。现在的医疗卫生改革走入困局,根源在于它的基本方向有问题,不能走市场化的道路。基于医疗卫生事业的特殊性,无论是基本保障目标选择还是医疗卫生的干预重点选择,靠市场都无法自发实现合理选择,必须强化政府职能。政府的责任应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强化政府的筹资和分配功能;二是全面干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建设和发展。与一般消费品不同,大部分的医疗卫生服务具有公共品或准公共品性质。具有公共品性质的服务是营利性市场主体干不了、干不好或不愿干的,也是个人力量所无法左右的。
三、经济稳定与发展
(一)收入增加
1.增加群众财产性收入。党的十七大报告首次提出“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它是基于居民财富逐步累积、财产性收入快速而不均衡增长的背景,是对财产性收入的承认和肯定,是防止财富在积累过程中向少数人集中、导致收入及贫富差距进一步扩大的重大举措,同时也预示着财产性收入的增加要通过从“少数人拥有”到“更多群众拥有”的路径,让财产性收入覆盖更多的普通百姓,让全体民众共享改革开放和发展的成果。你家有过去的老账本吗?
(二)通货膨胀对经济的影响
所谓通货膨胀,就是“货币总量”相对“物品总量”不断增大的现象,粗略地说,就是货币“过多 ”的现象。从世界各国的经验来看,通货膨胀一般产生两大重要后果:一是货币购买力下降,二是财富重新分配。通货膨胀是经济增长最为危险的恶魔,这一公认的经济增长的“恶魔”,既可能使中国经济增长遭受重创,也可能促成中国经济增长方式的深层次改变。
1.物价上涨;2008年2月份居民消费者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了8.7%,月环比上涨了2.6%。这一数据与此前公布的2月份工业出厂价格指数(PPI)为6.6%一起,再度向我们揭示了目前我国所面临的物价上涨趋势仍在延续,通胀 压力仍在进一步增强。你有没有感受到物价上涨带给你的生活压力?你是怎样看待这一现象的?
(三)三农问题(农民、农村、农业问题)
“三农”问题是指农业、农村、农民这三个问题。实际上,这是一个从事行业、居住地域和主体身份三位一体的问题,但三者侧重点不一,必须一体化地考虑以上三个问题。中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三农”问题关系到国民素质、经济发展,关系到社会稳定、国家富强。
1.新农村建设。2006年2月,中央颁布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十六届五中全会以来特别是2006年“两会”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焦点。中央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也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改变了农村面貌。
2.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生产提高农民收入、改善农村卫生医疗条件在农民心目中都是需要改善的方面。与城市相比,农村基础设施的缺乏问题十分突出,基础设施的建设可以推动其他方面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3.农民收入问题。在国家各项惠农政策的强有力推动下,我国农民收入已经打破了几年前收入增长缓慢的格局,进入新的较快增长期。统计表明,2004年、2005年、2006年我国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比上年增长6.8%、6.2%和7.4%,农民收入增幅连续三年超过6%,是1985年以来的首次。但是与其他的社会阶级相比,农民的收入仍然很低,农民收入的增加不及社会整体收入增加的速度。
4.农业发展结构。每年国家的支农资金不断增加,同时取消了农业税,其他的乱收费现象也在不断的治理过程中。
5.农民的社会地位。目前来看,“农民”从某种意义上代表生活条件相对较差的阶层,而那些所谓的“城里人”也常常带着有色眼镜看农民。近年来由于国家政策的扶持,你们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改善,但农民的社会地位却没有太大的变化。
6.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的问题。目前被征地农民对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反映较为强烈:一是普遍反映补偿标准偏低,难以维持长远生计。二是对征地安置方式和平调村民集体资产的行为不满。西部地区一些城市从2000年开始,统一征地时不再留部分土地给农民。三是对土地增值收益分配方式不满。政府对 土地一级市场实行垄断,低成本从农民手中征地后,在土地交易中得到较为可观的收益。
(四)人口问题
1.人口迁移。作为一种复杂的社会经济现象,人口迁移对经济发展、人口分布起着重要影响。有关农村劳动力跨区域流动——即“民工潮”问题,成为研究的热点。这些研究主要有两个方向:一是从农村劳动力向城镇流动角度出发,研究剩余劳动力转移和城镇“暂住人口”问题;一是从跨区域流动角度出发,研究“外来劳动力”或“民工潮”问题。如果你的家庭就是“新移民”,那么请讲述一下“老百姓自己的故事”。
2.计划生育政策的发展。“我国现行的人口与计划生育政策引发的问题不容忽视。”王翔委员认为,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三大方面——人口与计划生育现状导致人口危机:新生婴儿男女性别比不平衡危机、人口老龄化不正常危机和维护人口正常替换不合理危机。同时,人口与计划生育现状影响提升素质:一是城市和农村人口反比例增长问题令人担忧,城市居民实行“一胎制”,而广大农村地区“二胞胎”已是普遍现象;新增人口接受教育的落差问题令人担忧;三是计划生育引发的道德问题令人担忧,社会上出现包二奶、假离婚甚至借腹生子现象。
3.人口增加引发的社会问题。50多年来,中国人口由6亿增长到13亿,人口的增加造成贫困、资源匮乏、就业难等问题。
(五)城市化进程。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的城市化日益加快,越来越多的人享受了城市文明。在城市化的推进中,如何促进城市持续和谐发展?
(六)促进创业
创业不仅包括创办中小企业,还包括从事个体经营、创办合作组织以及新的项目,特别是国家和地方优先重点发展的就业型、科技型、资源综合利用型、农副产品加工型、社区服务型、信息服务型等产业和行业,要使就业扶持政策与产业行业优惠政策形成支持创业的合力。去走访一些创业成功的人士吧,从他们的奋斗轨迹中能总结出哪些结论呢?他们的成功与国家政策基本面的变革又有怎样的关系呢?或许,今天的走访对于你日后的创业有所裨益。
(七)经济发展问题 1.产业结构优化问题。近年来,在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下,我国三大产业结构比例不断优化,农业基础地位进一步加强,现代服务业和文化产业发展迅速,信息、生物、新材料、航空航天、海洋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越来越大;企业研发投入逐年加大,自主创新能力全面提高,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集团不断涌现;进出口结构和利用外资结构不断优化,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加快,服务贸易发展迅速,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正在形成。
(八)贫富差距增加
目前,中国社会不和谐现象时有发生,经济的高速发展所带来的失业、腐败、社会不公、贫富不均、城乡收入差距等问题相对突出。种种迹象表明,贫富差距的加速扩大已经成为构建和谐社会亟待破解的难题。
1.仇富现象。产生仇富心理既有一般人性方面的因素,也有着更为深刻的社会经济制度方面的根源。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均衡和制度的不完善会进一步刺激和加重人们的仇富心理。
2.垄断行业性高收入问题,要加强对垄断行业收入分配的监督和管理,加快推进电力、石油、铁路、民航、电信等行政性垄断行业的改革,放宽市场准入条件,强化垄断收益分配管理,调整垄断行业的利润分配制度,建立垄断超额利润上缴制度,将垄断利润收归国家财政。
3.社会收入分配;我国的城乡之间、地区之间、行业之间的收入差距不断扩大,收入分配问题已经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它直接影响着改革的深化与和谐社会的构建。主要是由改革效应、二元经济结构、垄断和特权等原因造成。缩小收入差距,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加快经济发展、完善社会分配机制、解决收入分配不公、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
四、社会保障与服务
(一)住房
建立健全住房保障体系是房地产宏观调控的主要任务之一。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说,要抓紧建立住房保障体系。要坚定不移地推进住房改革和建设,让人民群众安居乐业。1.房价调控。近年来全国房市与几年前相比,涨幅很大。有专家认为由于地价上涨趋势明显,房价的上扬依然不可避免。也有一部分专家指出,随着政府宏观调控力度的加大,房价有望降到合理的价格,两种观点不断交锋,未来房价的走势仍是不解之谜。
2.经济适用房。排号难、审核松、富人化趋势明显等问题,使原本为了解决中低收入家庭住房问题的经济适用房在现实操作中走了样、变了味,据二手房经纪公司透露,目前私下交易现象突出,经济适用房是否能有效保障低收入家庭的购房需求,还是成为炒房的捷径?
(二)交通
1.交通拥挤,城市交通拥堵,导致市民上下班时间成本高;公众汽车拥有量不断增加,停车难,行车难的现象日益严重,交通问题成为影响城市发展,影响大气环境的问题之一,交通的拥堵问题对奥运会也有一定的影响。2.燃料涨价。燃料涨价属于世界问题,而涨价的燃料提高了企业的生产成本,增加居民的生活成本,给社会带来不稳定因素。
(三)权益与保障
1.妇女权益保障。社会保障制度是国家的基本制度之一。从广义来说,社会保障制度的受益对象是全体社会成员。从狭义而言,社会保障制度又以弱势群体为主。国家通过实施各种社会保障措施,使包括广大妇女在内的社会成员得以平等地分享文明社会成果,获得生存和发展的基本物质条件,从而缩小社会成员的贫富差别,促进社会公平,推动社会进步。
2.儿童保护。弱势儿童权利保护,防止对儿童的暴力和虐待,预防未成年人违法,关爱残疾儿童和儿童权利与人类进步等方面都属于儿童保护的范畴。3.中国的人权建设。中国的人权问题一直受到抨击,传统文化提倡的集体大于个人的道德水准越来越受到个人主义的挑战。从范跑跑事件看到,自我和牺牲之间的天平该如何倾斜,其实反映了整个社会对人权问题的思考与讨论。外交部发言人对外国不友好人士讲:中国的人权改善由13亿中国人民说了算。那么,中国的人权该如何建设呢? 4.基层民主制度建设。在基层民主制度建设中,存在许多实际的问题,选举秩序混乱,基层行政机关决策透明度不高,村务公开不规范,人才建设不力,基层公众文化水平低,民主素养差,且受到旧观念的影响,民主意识不强。你怎么看?
5.低保线上调。广东农村低保线提至1200元,安徽农村低保线提至860元,近几年全国的低保线都有一定程度的上调。是好事啊!
(四)流动人口管理
1.户籍制度改革。户籍改革的呼声向来已久,而户籍制度对人口流动的限制早已是不争的常识。从历史的角度看,户籍制的产生只是为了方便人口的管理,它是以行政管理的视角为主体,民众自由迁徙的利益往往让步于管理的便利。对人口进行地域的限制,从而减化了社会结构,对于指标化的行政思维来说,户籍制的存在是“合情合理”的。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的飞跃发展,城市化的迅猛前进,人口流动的频率随之也不断加大。市场经济需要社会资源的充分涌动,人口也不例外。当然,人口自由流动的现实需求背后,也包涵着个体权益、身份意识的觉醒。可以说,挣脱户籍制的束缚,让自己不因出身而限制了生活的地域,已经成了社会各阶层的共识。
2.农民工缺乏必要的劳动保障。根据某项调查,接近半数身在北京的农民工未签订劳动合同,而享有医疗、工伤等保障的农民工比例更低。
3.农民工对保障的认知不足。不知道要签合同,不知道要保障,不知道安全问题,缺乏法律意识
4.侵害农民工权益的问题(如讨薪、工伤)。政府不断加大对农民工工资的清欠力度,但建筑单位欠发工资现象屡有发生。主管部门应该制定出切实有效的调控办法,维护农民工利益
5.农民工融入城市。调查显示,对于农民工进城这个问题,京沪穗三地有35.3%的人群表示支持,他们认为现在农村地不多了,农民进城也是谋生的需要,但是也有四分之一(25.6%)的受访者反对农民工进城,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农民在农村一样可以赚钱,他们到城市则抢了城市居民的饭碗。还有14.5%的受访者不支持农民进城是因为他们生活习惯太差,随地吐痰,不注意穿着,影响城市形象。
(五)收入问题
1.最低工资标准的确定,由于我国各个地区之间经济发展水平不平衡,工资水平与物价水平差别较大,因此《劳动法》第四十八条规定:“最低工资的具体标准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定,报国务院备案”。按照劳动法的规定,目前我国的最低工资标准都是按地区确定的,全国没有统一标准。最低工资标准的确定实行政府、工会、企业三方代表民主协商原则。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劳动行政主管部门对本行政区域最低工资制度的实施实行统一管理。国务院劳动行政主管部门对全国最低工资制度实行统一管理。最低工资标准发布实施后,如因确定最低工资标准的诸项因素发生变化,则各地有调整最低工资的权力。
(六)扶贫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黄金发展期”和“矛盾凸显期”,今后一个时期,政府将把解决收入差距过大的问题放在突出位置,以期让“改革和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七)劳动与就业
1.劳动者平等就业的问题。签订了就业协议,苦等数月后却被告知因患“乙肝小三阳”不予录用。今年4月中旬,毕业于广西大学的周龙以侵害人格权为由状告广西某有限公司,要求赔偿违约金及精神抚慰金。日前,受理该案的钦州市钦南区人民法院一审判决,广西某公司赔偿周龙精神抚慰金1万元。劳动者享有平等就业的权利。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的有关规定,也要求保护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的就业权。但是不少企业在招聘之时,将性别、年龄、婚姻状况等作为拒绝劳动者的原因,弱势劳动者存在就业困难的现象。
2.带薪年假让劳动者无假可休? 国家出台带薪年假的政策,充分保障了劳动人民的利益,同时配合取消长假,推动国内旅游事业长足发展。但从实际效果来看,许多企业和单位借此政策缩短原有的休假时间,或者制定苛刻的休假政策,导致部分企业职工的年假“缩水”。为了从根本上保障广大劳动者的利益,全国各地传出国家完善“带薪年休”制度的呼声。
(八)劳动保障 1.高强度工作引发的身心亚健康。华为员工跳楼,青年白领猝死的报道,青年劳动群体的工作状况堪忧。有调查发现,不少行业白领的工作时长达到12小时/日,长期高强度的工作使得身体、心理亚健康现象频繁发生,引发劳动者身心健康的社会问题
2.劳动合同规范性问题。一些用人单位为规避法定义务,不愿与劳动者签订长期合同,劳动合同短期化倾向明显。有的企业即使与职工签订了劳动合同也不够规范,条款内容比较简单、空洞,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问题如劳动时间、加班工资、福利待遇等没有列入。
3.维权问题。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建立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是基层单位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也是构建和谐社会对基层单位提出的必然要求。但劳动和合法权益受到侵害的情况时有发生,遭遇侵权问题的劳动者往往维权无门,不知通过何种组织或机构维权,劳动者维权途径的构建也是亟需推进的工作
(九)就业问题
1.大学生就业问题。高校大学毕业生作为人才资源中较高层次的一类,其就业过程是国家高层次人力资源配置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当前,大学毕业生就业已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毕业生难以找到好工作,已成为大学生、高校及家长共同的感受。大学生就业难在何处?就业难是不是国家高校扩招所带来的呢?
2.下岗再就业问题。下岗再就业问题一直是社会普遍关心的热门话题。1997年底,我国失业人口达到1100-1300万人,创建国以来最高记录,成为我国经济社会中最突出的问题。上海市也一样经历体制转轨、经济转型、改革攻关的重要历史时期,也同样面临着严重的失业现象。到2005年,全市城镇登记失业人员27.5万人,登记失业率为4.4%。而实际情况更为严重。过量的失业人口引发社会矛盾,造成了劳动力资源的极大浪费:阻碍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给政府和社会带来了极大的经济负担。失业已经成为影响我国城镇社会经济和政治生活稳定的一个突出问题。
五、环境与灾害
(一)环境污染 中国的环境问题已不是什么“隐约逼近的危机”,而是一个已到眼前的危机。环境问题是伴随人类文明特别是工业化进程而出现的危害人类的21世纪最大的问题,具有公地性、后显性或隔代显现性、全球波及性、吞噬性、叠加性、全面影响性和时空密集性等特点。
1.温室气体减排,设在巴黎的国际能源署在4月称,中国可能在2007今年或2008年取代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温室气体排放国。随后,荷兰环境评价部的一份报告则估算出,中国在2006年排放的温室气体已经超过美国,达到62亿吨。中国政府并未回避问题,6月,国务院出台了一系列节能减排的具体执行方案,并称将在年底对官员就执行情况进行考核与问责。虽然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但是我们还是根据国际关于温室气体排放的公约,制定了中国气候变化的应对方案。我们提出,从2006年-2010年,单位GDP的能源消耗降低20%。
2.大气污染问题,我国大气污染属于煤烟型污染,以尘和酸雨(二氧化硫)污染危害最大,并呈发展趋势。我们三分之一的国土已经被酸雨污染,4亿多城市居民呼吸着严重污染的空气,1500万人因此得上支气管疾病和呼吸道癌症。据参加全球大气监测的北京、沈阳、西安、上海、广州5个城市的监测资料表明,总悬浮颗粒物年日均浓度分别在200~550μg/m3范围内,超过世界卫生组织(WHO)卫生标准60~90μg/m3约3~9倍,这5个城市全被列入世界污染最严重的10个城市之中,北京是世界上尘污染最严重的首都之一。
3.水污染问题。全国七大水系中近一半河段污染严重,86%的城市河段水质普遍超标。淮河流域许多地区癌症发病率比正常地区高出十几倍到上百倍,一些村庄2/3的人肝肿大。除淮河之外,松辽水系、海河水系、珠江水系的污染也十分严重。据15个省市对29条江河不完全统计,2800公里河段渔类基本绝迹,有渔业价值的中小河流50%不符合渔业水质标准,平均每年发生大面积污染死鱼事故约1000起,直接经济损失4亿元。同时由于河口的污染,溯河性鱼虾资源遭到破坏,产量大幅度下降,部分内湾渔场荒废。我国湖泊普遍遭到污染,尤其是重金属污染和富营养化问题十分突出。
4.农业污染问题。近十年来,我国使用农药防治虫害效果显著,每年使用农药面积为23亿亩次,每年化肥施用量达2930万吨(折纯),但农药、化肥有效施用率仅为30%(仅为国外先进农业区的1/2),其余都挥发到大气中或随水流入土壤和江河湖泊,造成水域富营养化或饮用水源硝酸盐含量超标。农用塑 料的大规模使用,对土壤物理性状有极大的影响,全国平均每亩农田残留地膜5公斤左右,地膜残留率为20%~30%,对土壤破坏很大。农村环境问题如不及早重视和防范,将会造成比现在城市环境更复杂、更有害、更难治理和恢复的被动局面。
5.垃圾分类,垃圾分类政策在全国各大城市已经实行了多年,但是尽管居民对垃圾作了分类投放,最终却仍会被环卫工混杂着装进垃圾车里。调查发现,大多城市对垃圾的分类处理目前仍仅限于市民自觉投放的层次上,而在收集、运输、处理等后续环节上并没有做实“分类”„„ 实际上,可回收和不可回收的精确区分是非常困难的,而配套设施的缺乏则更无法保证垃圾分类的实现。如此前分后合的做法,使得分类垃圾箱成了形象工程。
6.垃圾处理与减排,近年来,在中央政策和资金的支持下,地方政府加大了对垃圾处理的投入,我国垃圾处理行业取得了快速的发展。“十五”计划期间,一大批垃圾处理项目按照新标准开工建设并相继投入使用,极大地提高了我国的垃圾处理能力。但由于环境意识、政策法规、管理体制、运行机制、资金投入、技术装备、设施配套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与制约,我国垃圾处理处置仍在低水平上运行,已建处理设施运营情况不甚理想。垃圾包围城市、严重污染环境的态势,不但未能得到有效遏止,反而大有越演越烈的发展趋势。
7.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可居住的土地由于水土流失从600多万平方公里减少到300多万。有效遏制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坚持生态保护与治理并重,重点控制不合理的资源开发活动。优先保护天然植被,坚持因地制宜,重视自然恢复;继续实施天然林保护、天然草原植被恢复、退耕还林、退牧还草、退田还湖、防沙治沙、水土保持和防治石漠化等生态治理工程;严格控制土地退化和草原沙化。加强矿产资源和旅游开发的环境监管。做好红树林、滨海湿地、珊瑚礁、海岛等海洋、海岸带典型生态系统的保护工作。
8.沙尘暴,滚滚沙尘掠过华北、东北,跨过长江,频繁袭来的沙尘暴使人们体验到风沙的无情,天灾的恐怖。沙尘暴与其说它是天灾,不如说它是人祸!是乱砍滥伐留下结果,现在,我国正在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注重退耕还林,就是高瞻远瞩的举措,我们保护环境的力度也在加强,但愿沙尘暴不再光顾。9.生物多样性破坏,我国是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高等植物和野生动物物种均占世界的10%左右,其中约有200个特有属。然而,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导致了动植物生境的破坏,物种数量急剧减少,有的物种已经灭绝。据统计,我国高等植物大约有4600种处于濒危或受威胁状态,占高等植物的15%以上,近50年来约有200种高等植物灭绝,平均1年灭绝4种;野生动物中约有400种处于濒危或受威胁状态。
10.可持续发展的问题,中国政府已在2004年提出了以可持续发展理念为核心的“科学发展观”,这是中国发展道路上的一次战略性转折。但正确的理念如果没有坚实的制度框架,对那些大部分仍处于工业化与城市化发展初期的地区而言,很容易沦为一句空洞的口号。我们今天的当务之急就是建立起一整套可持续的制度框架。
11.噪声污染,全国的城市道路交通噪声声级基本在70~76分贝之间,据42个城市监测,92.8%的城市交通噪声平均声级超过70分贝的限值;多数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污染状况也呈恶化趋势。全国2/3城市居民在噪声超标环境下工作和生活。
(二)环境污染治理
1.环境污染的源头控制,解决环境污染的问题,最好的方法是通过源头控制,发展清洁生产,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和服务业,形成一个有利于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产业体系。严格执行产业政策和环保标准,下决心依法淘汰那些高消耗、高排放、低效益的落后工艺技术和生产能力,严禁新上那些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的建设项目。要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根据生态环境的要求,进行产品和工业区的设计与改造,促进循环经济的发展。要推进节能、节水、节地、节材和资源综合利用、循环利用,推广清洁生产,努力实现增产减污。
2.农村生活环境和村容村貌,要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施农村小康环保行动计划。引导和鼓励农民合理使用农药、化肥,防治农用薄膜对耕地的污染;积极发展节水农业与生态农业,加大规模化养殖业污染治理力度。推进农村改水、改厕工作,搞好作物秸秆等资源化利用,积极发展农村沼气,妥善处理生活垃圾和污水,解决一些农村地区存在的环境“脏乱差”问题,创建环境优美乡镇、文明生态村。
3.城市环境治理,全面实施城市污水、生活垃圾处理收费制度。鼓励社会资本参与污水、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和运营。对污染处理设施建设运营的用地、用电、设备折旧等实行扶持政策,并给予税收优惠。生产者要依法负责或委托他人回收和处置废弃产品,并承担相关费用。4.新能源开发。我国经济发展已进入重化工业时期,对能源的需求将呈现高速增长的趋势。与此同时,能源供应约束严重,供需矛盾日益突出,能源安全已成为全社会共同关注的首要问题。近虑加远忧促使我国政府重新审视能源长期发展战略,寻求一条可持续发展的能源道路,大力开发水电、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等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已成为缓解能源压力、减少环境污染的重要措施之一。
5.能源节约利用。据测算,到2010年,我国石油需求量为3亿吨,而同期国内石油的生产为2亿吨,缺口达1亿吨。目前,我国能源消费形势紧张,在高油价的大背景下,亟待树立能源节约意识。
(三)环境教育
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使人们感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和迫切性。但是,长期以来,学校正规教育中有关上述方面的内容极为稀少,所涉及到的环境教育基本上仅满足于环境知识的传递,而缺少对人类与自然环境本质关系的揭示,缺乏将环境问题与其他社会问题联系的分析,从而使得环境教育向技术方面倾斜。垃圾分类、绿色校园、节约水资源等等内容都可以成为环境教育的内容之一。
(四)灾害问题
1.灾害的预防。在1992-2001年的十年间,全球自然灾害导致超过622,000人死亡,20亿人受到影响。水文气象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估计为4460亿美元,占同期所有自然灾害总损失的约百分之六十五。尽管自然灾害无法避免,但是把灾害评估与早期预警相结合并采取预防和减轻灾害的措施能够避免灾害成为灾难。也就是说可以采取行动来大大减轻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和社会经济破坏。2.灾害预警。在灾害频发的今天,灾害预警可以有效防范灾害,降低灾害对人民经济生产和生活造成的损失。
3.环境污染引发的灾害。松花江水质污染,四川煤气田井喷等事故引发水体、大气的污染,进而影响当地居民的生产生活,甚至导致大批居民迁出,事故发生地成为死城。近年来,由于操作不当引发的环境污染事故及其产生的后果得到社会的重视,如何防止事故发生,发生后如何将恢复环境,都是公众关心的问题。
(五)灾后重建问题 1.灾民心理重建问题。在一个巨大的打击之后,人整个就反应系统全部失灵了,叫“木僵状态”,就是反应迟钝,然后记忆困难。记忆空白,就是这是人整个感觉很迟钝,这个是需要一段时间要康复的。
2.灾后经济重建问题。5•12汶川大地震在经济领域所造成直接损失主要体现在资产(特别是不动产贬值)、人员、自然禀赋等要素上,重建的蓝图不能囿于城市规划的技术性问题,而要着眼于提升受灾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素质,坚持高起点、可持续、良性循环、和谐共生为原则,尽可能地一步到位,变输血为造血,避免走弯路,减少资源浪费。
六、政治与法律
(一)政务公开
1.政府公信力建设。“周老虎”是去年以来最受关注的公共事件之一。“周老虎”事件,是舆论监督的经典案例。面对汹涌的舆论监督,作为政府部门陕西省林业厅草率认定虎照为真并轻率发布是很严重的错误;在公众质疑声中意识到可能犯错却拒不承认则是更加严重的错误;而后又像无赖一样既不进行二次鉴定又不愿意认错则是大错而特错。令人欣慰的是,陕西省政府最终成立了调查组,既给出了真相,又作出了处理。“亡羊补牢,犹未为晚”。虽然陕西省政府的查处来得晚了些,但也算是在一定程度上挽救了政府的诚信及其形象。这既是一堂生动的政府诚信课,也是一堂生动的危机公关课。经过了这样一场轰轰烈烈的洗礼,陕西省以及各地政府的诚信意识以及危机处理水平应该会得到一次很大的提高。此外,网络用语“打酱油”、“俯卧撑”、“躲猫猫”、“七十码”等都代表了老百姓对政府公信力的疑虑,你知道这些网络用语吗? 2.审计结果的公示。审计监督是国家审计机关为维护国家财政经济秩序,促进廉政建设,保障国民经济健康发展,对国务院各部门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其各部门财政收支、国有金融机构和国有企业、事业组织财务收支的真实、合法和效益、依法独立进行的监督活动。审计结果对公众进行公示,是政府对公众负责的有效途径。
3.公众监督政府行为。在“周老虎”事件中,由于公众的参与,虎照的真假才得以水落石出,公众在事件方面的作用不容小觑。未来公众参与监督政府行政行为的方式值得提倡。4.行政传播的透明度。杨佳上海袭警案留给人们不尽的思考,在公众的不断追问下,上海公安局显得十分“沉默”,这种沉默造成公众的不满,甚至发生道德的偏移,称杨佳为“义士”,作为事件的主体,上海公安局有必要向社会公示案件办理的进展,通过有效的方式防止因信息不对称造成的社会舆论谴责。
(二)反腐倡廉;
1.限制公权力滥用。成都一个人喝了酒和警察发生了一点争执,被警察把两条腿给打断了。湖南某地一名工商管理人员收管理费,卖菜的小贩说早上还没卖到钱,就抬腿一脚,把卖菜的给踢死了。大学生孙志刚,就因为没有带证件被抓起来。在全国政协社科组讨论会上,全国政协委员、著名法学家梁慧星教授对政府部门存在的上述滥用公权现象提出了激烈批评。这些严重损害人民人身权利和财产权利的公职人员违法行为造成很坏的社会影响。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国家制定民法典,通过一部完善的、进步的、科学的民法典向整个社会,特别是向政府、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灌输私法观念、私权观念,约束国家公权力的行使,限制公权力的滥用,使政府真正实现依法行政。
2.腐败问题。反腐败问题一直是论坛关注的热点,也是全社会关注的问题。反腐败是个大工程,荡涤腐败,清明社会,需要更多人的意见和智慧。
(三)普及法律
1.中国公民的法律知识缺乏,一个人如果不懂得一些基本的法律,一方面容易犯一些错误,甚至连自己犯了错也不知道。另一方面当自己遇到问题的时候也不知道该怎么办。我国法律普及率低,尤其是与公众工作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的知晓率远低于发达国家,尤其是农民工、妇女等弱势群体,法律保护自己的意识的行动都存在欠缺。
第三篇:毛邓三论文选题
社会实践论文选题
写作要求与评分标准
一、写作要求及评分标准:
1、同学须以所列参考论文题目为中心,结合课堂教学和改革开放的实践,选择个人感兴趣的题目进行论文写作,也可对推荐题目进行适当调整,亦可就题中的某一方面从不同视角进行论述。要求广开思路、选题明确、勇于创新。(20分)
2、围绕所选论题广泛查阅图书、报刊及网上的资料,搜集论据。要求所用材料必须真实可靠;引用材料一定要注明出处,引用事例要简明扼要;不要大段引用报刊原文和对白;鼓励同学使用亲自调查得来的第一手资料。(30分)
3、在写作过程中深入研究,体现独立思考和创新精神。行文时要求围绕论点集中展开论述,观点明确、思路清晰、有理有据、层次分明、逻辑合理。(35分)
4、论文整体要求结构严谨,论文字数控制在1500左右,不宜过多。(5分)
5、手写(16K纸或信纸)或用A4纸打印。手写者要求字迹工整,打印者要求格式严谨。姓名、学号、班级书写清楚。(5分)
6、交论文时间是15周,地点在上课教室(按时上缴得5分)。
二、参考论文题目: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大众化的几点思考
2、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相关问题研究
3、关于科学发展观的几点思考
4、我国所有制结构的演变历程带给我们的几点启示
5、关于东西部差距的理性思考
6、试论大学扩招与大学生就业问题关系的思考
7、解决“三农”问题的途径
8、大学的收费和贫困生问题的解决
9、我国收入分配现状相关问题研究
10、大学生“村官”任职现状调查
11、中国新农村建设与所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12、关注老人——养老保障体制改革之我见
13、从荣辱观看加强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性
14、大学文化建设之我见
15、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状况调查(指出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问题的措施)
16、如何加强大学生党员的先进性
17、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相关问题研究
18、结合本学期理论学习和校园实际,请你对自己调查的相关问题拿出相应的对策报告
第四篇:毛邓论文
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结课论文
学院:
学号:
姓名:
浅析我国城乡差距的现状、成因和解决对策
近年来,中国城乡收入差距在不断拉大,如果把医疗、教育、失业保障等非货币因素考虑进去,中国的城乡收入差距世界最高。
一、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现状
1、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明显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城乡收入差距总体上经历了一个“由缩小到扩大”的变化过程。城乡收入差距在1978年至1984年呈逐步缩小趋势,1978年城乡收入差距倍数是2.39,1984年为1.76。这主要是由于中国的改革开放最早是从农村开始的,特别是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使得农村长期以来被抑制的生产力得到了极大的释放,农村经济获得巨大发展。1985年后随着经济体制改革在城镇的逐步展开,城镇经济迅速发展,城乡差距逐步扩大。1985城乡收入差距倍数是1.72,1995年扩大至2.47倍,2001年进一步扩大到2.9倍。如果考虑城镇居民的各种补贴、福利以及兼职收入、灰色收入等隐形收入,城乡居民收入的实际差距会更大。
2、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变动的新特点
①城乡居民的显性收入差距低于实际收入差距
我们可以看出,在计算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时都是用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农村人均纯收入作比较,这样得到的是城乡居民收入的差距并不能客观反映城乡居民收入的实际差距。其原因在于,两者在统计口径、城乡体制以及统计范围等各方面存在差异,实际是上低估了城乡差距。
②城乡收入差距过大,超过国际公认的警戒线
基尼系数是国际上通行的衡量收入差距的指标。一般来说,低于0.3属于收入过分均等。高于0.4属于差距过大。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随着中国城乡之间由政治分层逐步转化为经济分层,基尼系数尤其从90年代以后有逐年拉大之势,2001年达到0.459,已经超过国际公认的警戒线,进入不安全状态。
③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存在非自然的因素
如果我们把世界各国在一定的经济发展水平下相对应的城乡收入差距的平均水平视为经济发展在一定阶段的必然现象,称之为自然差距程度,那么实际差距与自然差距程度之差就是非自然差距程度。这种不合理的差距,主要是由经济发展中外在的、人为的、偶然的因素造成的。有关数据表明,我国城乡居民的实际收入差距为自然差距的一倍,即实际收入差距中差不多有一半左右是不合理的。
二、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成因分析
1、城乡分割的劳动力市场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农村劳动力流动的政策经历了一个由控制到鼓励,由引导到配套改革的过程。中国户籍管理制度大致可划为3个阶段,第一阶段,1958年以前属自由迁移期;第二阶段,1958-1978年,为严格控制期;第三阶段,1978年以后为半开放期。严格的城乡户籍管理制度,把城镇户口和农村户口分开管理,抑制了人力资源自由流动的愿望,造成了城乡分割的二元劳动力市场。户籍制度使得城乡劳动力流动大多只是暂时性的转移而不是永久性的。大部分农村劳动力无法实现真正的从农民身份向城镇人口的转变。另外城市对于自发前来经商和务工的“民工潮”,从禁阻到经济性接纳用了10年的时间。90年代中期以来随着城市失业率的上升,更使得许多城市制定并实施了大量限制农民在城镇就业制度
市场风险。而反观其它产业,中国的发展都非常迅速,其从业人员的薪水也大大提高,相比农业而言更有数不尽的优势。
三、结语
近年来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扩大,给我国社会稳定带来了一丝不安定的因素。从根本上说这不是由于城镇居民收入水平过高,而实质是农民收入趋缓,其原因很大程度上归咎与农村经济发展的滞后。因此要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应该从制度上着手,加大对农村建设的资金投入,并完善户籍制度,福利制度等等,同时也要加强软件的建设,尤其是教育的投入,为培养高素质的农村人才以及提高农村劳动生产率添砖加瓦。
第五篇:毛邓读书笔记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读书笔记
《毛泽东文选》是毛泽东思想的集中完整体现,毛泽东思想中时时处处闪耀的毛泽东同志的智慧和能力。以前从未曾接触过毛泽东文选,只有在中学教学中学习过几篇毛泽东的诗,当初可能由于阅历的原因,并不能完全理解毛选的深义。在经过本学期学习毛邓这门课之后,拿起毛选,顿时觉得为我今后的学习和工作生涯点了一盏明灯,指引了我前进的方向。以下几点是我阅读毛选时候给我留下比较深刻印象的.作为一名学生,我们现在的本职工作就是好好学习.毛泽东对教育的重视可以从毛选的很多地方体现出来,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为动员一切力量争取抗战胜利而斗争》的十大救国纲领中就有一条“ 改变教育的旧制度、旧课程,实行以抗日救国为目标的新制度、新课程。”在《反对日本进攻的方针、办法和前途》中,毛泽东同志强调教育要为革命战争服务,要“根本改革过去的教育方针和教育制度”。由此可见无论是在硝烟弥漫的战争时期,还是在百业俱兴的和平建设时期,毛泽东同志都极为重视教育工作,始终把教育事业看作是革命的有力武器,是整个革命事业的一条重要的战线。毛选中的许多理论都可以实际运用到教育中,都是相当精辟的。
一、了解现状,了解历史。
毛泽东在《反对本本主义》中写到“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毛选中反复强调我们要注重对现状的理解和研究,突显出了事实的重要性。体现在学习中就是要客观地看待问题,勇于探索和刨根问底,问题的解决也要从事实出发,不要盲目臆断,要经过仔细调查才能得出结论,真正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毛选中提到作为革命者,我们要学会“换衣服”,即应对不同的情况要有不同的准备,要舍得摒弃一些不适宜的东西,而积极吸收先进思想与方式。这也是在进行充分调查理解的情况下才能进行的,在这个瞬息万变的社会中,我们学生也要秉承万变不离其宗的核心思想,通过不同的学习方法,来提高自己的教育效率,提高学习质量。
二、团结群众
中国共产党取得胜利最大的法宝就是这四个字:团结群众。没有广大群众的支持,共产党难以打败国民党,更难以建立新中国。每个执政党都知道,离开了群众的支持,国家的基础不可能稳定。
最早在共产党一无所有的时候,首先取得了农民的支持,因为他们知道,中国人数最多的是农民,只要团结农民,一定可以取得广泛的合作基础。所以,就像沃尔玛,希望集团一样,把客户定位在广大的农民群体上,解决他们的需求。共产党的定位很准。
毛主席一生最喜欢采用的策略就是,人民战争。无论对国民党还是日本人,首先让出国土,让你占领国土,然后慢慢的小块分割你,包围你,让你陷入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中灭亡。他提出人定胜天的观点,帝国主义不过是纸老虎,只有人的力量才是最伟大的。
所以,时时刻刻把用户放在心上,民可载舟,也可覆舟。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理和中国革命具体时间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时间张名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有两次历史性飞跃,产生了凉亭大理论成果。而毛泽东思想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在21世纪,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新时期,我们仍然要坚持和发展毛泽东思想,因为毛泽东思想是我们党领导全国人民团结战斗的光辉旗帜,是指导我门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一种精神支柱,我们一定要完整准确地理解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运用它来指导我们的各项工作。当然,我们在坚持毛泽东思想的同时还必须发展毛泽东思想,坚持是基础,发展是关键,只有发展才能更好的坚持;而坚持和发展都必须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服务。
学好毛泽东思想,了解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基本原理,掌握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可以使我们更好的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的建设,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历史经验,掌握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发展规律,以便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