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低碳经济带来的变化及机遇
低碳经济带来的变化及机遇
(一)概念: 低碳经济,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发展低碳经济,一方面是积极承担环境保护责任,完成国家节能降耗指标的要求;另一方面是调整经济结构,提高能源利用效益,发展新兴工业,建设生态文明。这是摒弃以往先污染后治理、先低端后高端、先粗放后集约的发展模式的现实途径,是实现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保护双赢的必然选择。提出背景:
全球气候变暖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严峻挑战。随着全球人口和经济规模的不断增长,能源使用带来的环境问题及其诱因不断地为人们所认识,不止是烟雾、光化学烟雾和酸雨等的危害,大气中二氧化碳(CO2)浓度升高带来的全球气候变化也已被确认为不争的事实。
在此背景下,“碳足迹”“低碳经济”“低碳技术”“低碳发展”“低碳生活方式”“低碳社会”“低碳城市”“低碳世界”等一系列新概念、新政策应运而生。而能源与经济以至价值观实行大变革的结果,可能将为逐步迈向生态文明走出一条新路,即:摈弃20世纪的传统增长模式,直接应用新世纪的创新技术与创新机制,通过低碳经济模式与低碳生活方式,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低碳经济的发展
英国是最早提出“低碳”概念并积极倡导低碳经济的国家。2003年,英国政府在《能源白皮书》中提出了温室气体减排目标:计划到2010年二氧化碳排放量在1990年基础上减少20%,到2050年减少60%,到2050年建立低碳经济社会。
2006年,前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尼古拉斯·斯特恩作出《斯特恩报告》指出,全球以每年GDPI%的投入,可以避免将来每年GDP5%-20%的损失,呼吁全球向低碳经济转型。
2007年12月3日,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在印度尼西亚巴厘岛举行,15日正式通过一项决议,决定在2009年前就应对气候变化问题新的安排举行谈判,制定了世人关注的应对气候变化的“巴厘岛路线图”。该“路线图”为2009年前应对气候变化谈判的关键议题确立了明确议程,要求发达国家在2020年前将温室气体减排25%-40%。“巴厘岛路线图”为全球进一步迈向低碳经济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确定2008年“世界环境日”(6月5日)的主题为“转变传统观念,推行低碳经济”。
2008年7月,C8峰会上八国表示将寻求与《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其他签约方一道共同达成到2050年把全球温室气体排放减少50%的长期目标。
2008年5月31日至6月8日,英国伯明翰举办了第一届国家气候变化节,发布了《气候变化战略》,提出了“后碳时代城市”目标,明确提出到2026年减少二氧化碳排放60%、人均排放从6.6吨下降到2.8吨等。
欧盟承诺到2020年将可再生能源占能源消耗总量的比例提高到20%,将煤炭、石油、天然气等一次能源的消耗量减少20%,将生物燃料在交通能耗中所占的比例提高到10%。此外,欧盟单方面承诺到2020年将温室气体排放量在1990年的基础上减少20%。从而带动欧盟经济向高能效、低排放的方向转型,并以此引领全球进入“后工业革命”时代。
日本2008年提出了新的防止全球变暖对策——“福田蓝图”,其减排长期目标是到2050年温室气体排放量比目前减少60%-80%。与此同时,日本一直重视能源多样化,并在提高能源使用效率方面作出了很多努力。
2009年1月25日,美国白宫发布了一份奥巴马总统论述“美国经济恢复和再投资计划”的报告,该报告提出美国已将能源、教育、健康和基础设施建设列为最重要的领域。在能源方面,奥巴马提出,为了加速推进清洁能源经济,美国在未来3年内将把风能、太阳能和生物燃料等可再生能源的生产能力再提高1倍,将开始建造新的长达4800公里的传输电网,以方便传输这种新的能源。
奥巴马已公布的能源政策还包括:未来10年,政府将投入1500亿美元资助替代能源研究,风能、太阳能和其他替代能源公司将有可能获得更多的政府资助;到2012年,美国发电量的10%将来自可再生能源(这个指标到2025年将达到25%);汽车方面,将加大对混合动力汽车、电动车等新能源技术的投资力度,减少石油消费量;在新能源技术方面,政府将大量投资绿色能源——风能、新型沙漠太阳能阵列和绝缘材料等;在建筑方面,将大规模改造联邦政府办公楼,推行绿色建筑,对全国公共建筑进行节能改造。
与此同时,以欧美为主的发达国家开始采取一系列实际行动向低碳经济转型。英国先后引入了气候变化税、气候变化协议、排放贸易机制、碳信托基金等多项经济政策,推动低碳经济发展;丹麦、芬兰、荷兰、挪威、意大利和瑞典等国,对燃烧产生二氧化碳的化石燃料已开征国家碳税;德国、日本和奥地利等国也相应引入了能源税和碳税制度;美国正在投入巨资研发低碳技术,最近发布实施的《能源政策法》,为发展低碳经济提供了法律的保障。
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能源生产国和消费国,第二大二氧化碳排放国,高度重视全球气候变化问题,并为应对气候变化做了大量工作。中国先后于1998年签署、2002年批准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京都议定书》。“九五”计划、“十五”计划和“十一五”规划都把降低能耗和主要污染物排放作为重要指标。2007年中国政府发布了《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确定了中国长期应对气候变化的框架。当前,节能减排已成为一项重要任务,国家发改委制定的《单位GDP能耗考核体系实施方案》明确提出,对各省级人民政府要实行节能减排的问责制和一票否决制。
(二)低碳经济影响四大产业变革
中国的四大节能减排的重点行业是:高耗能行业(钢铁、水泥)、建筑业、家电业、可再生能源产业。家电业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空调、冰箱和电视等家电市场需求一直都处于旺盛期。2000年至2007年,中国居民生活用电量年均增长11.7%。居民生活用电在节能降耗中占有很大的比重。
由于家电能耗普遍占据很大比重,因此世界各国政府都把家电行业作为一个重要节能减排的领域。它们纷纷为家电—尤其是能耗大户的空调、冰箱等,制定了严格的家电设备能效标准,不符合标准的产品不允许在本地销售。
中国近年来也出台了一些家电设备的能效标准,对其节能性能提出了强制性要求。因此,家电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应该对低碳发展趋势有清醒的认识,关注消费者的真正需求,积极创新,引导消费意识和习惯的转变,引领全行业的低碳发展。
一些国内企业为了适应节能减排政策的要求,已经开始探索低碳发展之路,从公司的长期发展战略、产品定位、市场营销模式等方面积极探索、研发、生产和销售节能环保家电产品。在实现社会经济效益的同时,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然而对于中国大部分家电企业,在探索低碳发展的道路上,普遍面临两个问题:一是如何尽快突破节能核心技术并加以运用;二是在中国绿色消费环境尚未成熟的情况下,国内消费者多以价格为主要考虑,导致价格较高的节能产品无法大批量销售生产。这有待于国家节能政策的进一步落实。建筑业
有研究表明,全球房地产及相关领域造成了70%的温室效应,建筑施工、使用以及建材生产过程都是温室气体的主要排放源。在中国,目前建筑能耗约占全社会总能耗的三分之一左右,并且随着城镇化的快速发展,这个比例将迅速扩大。推行建筑业发展低碳模式已经成为发展低碳经济的关键领域。
目前我国已经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包括北方采暖地区现有居民建筑供热计量及节能改造工作、大型公共建筑节能管理工作、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工作等。到现在为止,全国已累计建成节能建筑面积21.2亿m2,占城镇既有建筑总量的11.7%。预计到2020年,中国的建筑能耗将降低到7.54亿吨。
中国建筑(4.26,-0.01,-0.23%)行业的低碳发展主要体现在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的推广方面。绿色建筑的“绿色”主要体现在能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和保护环境减少污染上,它的推广采用能带来巨大的低碳效应:节能30~50%;减碳35%;减少废物排放70%;减少水资源利用40%。它所带来的巨大影响力已经在行业内逐步体现。绿色建筑的推广将不仅能降低建筑全寿命周期的综合成本,降耗减碳,提高投入产出效应;而且能够带动诸多上下游企业对生产和使用低碳产品的追求。
低碳发展对于房地产企业而言,是一次实现转型的大机遇。可以密切关注国家政策走向,及早开展低碳(绿色建筑)技术的研发和试点工作,加快节能技术、提升能效技术、可再生材料技术以及减排技术等房地产领域内低碳关键技术的创新,并可以考虑把低碳生态建筑纳入到营销考虑之中。要把企业的低碳转型变成一次机遇,培育新的利润增长点。
高耗能行业
高耗能行业是中国最重要的能源消费部门和温室气体排放部门。钢铁工业和水泥工业在高耗能行业的能源消费和温室气体排放中占有突出地位。目前中国大部分高耗能企业仍以经济效益和盈利水平作为首要目标,以扩大市场规模和占据市场为主要动力,未来节能减排的空间十分广阔。钢铁行业
钢铁工业是中国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产业和实现新型工业化的支柱产业。在强劲的市场需求带动下,中国钢铁业高速发展,总产量连续12年世界第一。
钢铁工业是典型的高耗能行业,其能源消耗在整个工业部门中占有相当比重。2007年中国钢铁行业能源消费总量为4.78亿吨标准煤,占整个工业部门能源消费量的25.1%。与2000年相比,2007年钢铁工业能源消费量增长了269%。同时,中国钢铁行业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并大量应用石灰石,其二氧化碳排放量仅次于电力和水泥,在中国工业行业的二氧化碳排放中居第三位。
钢铁行业最可行也最有效的碳减排措施就是提高能效,能效技术不仅能减少能源消耗、减少排放,还能提高企业的成本效益。中国政府在《钢铁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中规定,到2011年重点大中型企业吨钢综合能耗不超过620千克标准煤,二次能源将基本实现完全回收利用,冶金渣接近完全综合利用。《钢铁产业发展政策》也提出要提高环境保护和资源综合利用水平,最大限度地提高废弃、废水和废物的综合利用水平,建立循环型钢铁工厂。
当前中国钢铁行业推动低碳发展的重点是节能降耗和保护环境,主要措施包括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实行设备大型化、推广和应用重点节能技术等。同时,该行业发展低碳也面临着一个最主要的问题:落后产能比重过大,结构调整进展迟缓。当前仍有相当一批中小型钢铁企业,由于工艺设备落后,节能减排措施不到位,极大地影响了全行业低碳发展水平的提升,全行业推动低碳发展的任务依然艰巨。水泥行业
2000年以来,由于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快速增长,强劲拉动了中国的水泥消费,水泥行业快速增长。2008年中国水泥产量达到14亿吨,占世界水泥总产量的48%。
水泥行业是典型的高耗能行业,其能源消耗在建材工业和整个工业部门中占有相当比重。据权威统计,2007年中国水泥制造业能源消费总量为1.43亿吨标准煤,占建材工业能源消费量的73.4%,占整个工业部门能源消费量的7.5%。且水泥行业能源消费量增长相当迅猛,年均增长率高达10.2%。
近些年,世界各国通过掺烧一定量的替代燃料等方法来探索实现水泥行业的碳减排目的。在使用新型低碳替代原料方面,中国也进行了成功的尝试,明显地减少了二氧化碳的排放量。
当前中国水泥行业推动低碳发展的重点是节能降耗、资源综合利用和余热利用等方面。主要的切入点和措施包括:加快行业结构调整步伐,淘汰落后水泥产能,提高新型干法水泥比重;提高行业集中度,提升生产线规模,实现装备大型化;实施以纯低温余热发电为代表的技术改造,提高工艺技术水平;制定鼓励废弃物在水泥生产中利用、替代原燃料和熟料的优惠政策。可再生能源产业
气候变化是全球可再生能源快速发展的主要推动因素。能源消费时导致全球二氧化碳排放增加的主要原因。为了免受气候变暖威胁,各国纷纷从政策和技术层面寻求减排温室气体的有效措施,在能源消耗无法避免的前提下,发展可再生能源成为实现温室气体减排的最主要措施之一。
除大水电外,2008年全球估计有近1200亿美元被投入到新的可再生能源发电与供暖装机容量中来,其中风电、水电和太阳能发电各占30%,其余主要投向生物质发电和农村沼气以及生物液体燃料等。另外还有150~200亿美元被投入到大水电项目中去。
中国政府很重视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水电、农村沼气、风电、太阳能和现代生物质能等都蓬勃发展。到2008年底,可再生能源年利用量总计约为2.5亿吨标准煤,约占一次性能源消费总量的9%。按照中国制定的战略目标,这一比例2010年将提高到10%。
除水能外,中国资源丰富、且近期利用技术较成熟,开发潜力较大的还有风能、生物质能和太阳能,地热和海洋能利用等在中长期也有很好的发展前景。
中国作为能源消耗和温室气体排放大国,已经将发展可再生能源作为应对气候变化、实现节能减排目标的重要措施之一。在一系列政策法规和国际投资机构资本的推动下,尚德公司、皇明公司、中复连众和龙源集团等国内优质企业纷纷快速崛起,越来越多国内企业加入到可再生能源的发展中来。
目前,可再生能源产品的高价格依然是制约市场发展的最主要因素,以致产品发展过多依赖政策扶持,阻碍了大规模地推广应用。由于成本的降低主要依靠规模生产和技术创新,而受到知识产权等因素的影响,当前可再生能源技术在全球范围内转让效果并不理想,导致成本下降速度缓慢,大面积应用进展受到拖累。
综合来看,中国具备发展可再生能源的丰富资源条件和一定的产业基础,近年来的可再生能源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其中一些技术已经达到或接近商业化发展水平。可以预言,今后5~10年将是中国风电、光伏发电和生物质能大规模利用的起步阶段。
(三)中国的发展现状与低碳经济的要求存在的矛盾。
1.虽然我国能源结构在不断优化,但一次能源生产的2/3仍是煤炭,燃煤发电约占电力结构的80%。煤多、油少、气不足的资源条件,决定了我国在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煤炭仍将是主要一次能源。煤炭属于“同碳”能源,我国也没有了廉价利用国际“低碳”能源的条件;资源和能源密集型产品大量出口,又增加了我国单位GDP的碳强度。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京都议定书》约束下,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权成为发展的资源;气候变化国际谈判中减排指标的确定和分解实际上也是在争夺排放权的这一发展空间。换句话说,如果不转变增长方式,我国资源供应和排放权难以保证。
2.人为活动产生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主要来自煤炭、石油等的生产和消费,部分来自水泥生产。无论是化石能源还是钢铁、水泥等产品,都是工业化和城市化必不可少的物质投入。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城市化的快速发展阶段,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需要钢材、水泥、电力等的供应保证,这些“高碳”产业既是我国新一轮经济增长的带动产业,也无法通过国际市场满足中国的巨大需求。因此,降低其碳强度,成为我国提高产业竞争力、应对气候变化的必然要求。
3.我国技术水平参差不齐、研发和创新能力有限,是我国由“高碳”经济向“低碳”转型的最大挑战。尽管《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京都议定书》要求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让技术,但执行情况并不乐观。改革开放以来实施的“市场换技术”政策,虽然汽车等技术含量高的产品市场被外国公司占领,但并没有得到多少核心技术和知识产权。“拿钱买不到核心技术”、我国要自主开发技术等,成为有识之士的共识。发展低碳能源技术、二氧化碳收集储存技术研发等已纳入我国“973计划”、“863计划”等科技支撑计划。发达国家在这些技术上起步不久,我国的差距并不大。近年来,我国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产业呈快速增加之势。如果我国加大投入,可以实现这个领域的跨越式发展。
(四)中国向低碳经济转型的策略
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战略构想
发展低碳经济的战略取向:一是在科学发展观的统领下,继续紧紧抓住战略机遇期,利用未来20年全球化石能源供应相对充足、国内外相对较好的资源能源条件加速完成重化工业化的历史任务;二是在循环经济的战略基础上,研究制定低碳经济发展战略,以资源节约、环境保护为基本国策,把低碳发展作为建设“两型社会”和创新型国家的重点内容,并把低碳经济发展战略上升到国家战略层次;三是在可持续发展的框架下,坚持把提高能效作为核心,不断降低能源消费强度和碳排放强度,努力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增长率,实现碳排放与经济增长的逐步脱钩;四是在建设创新型国家前提下,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和自主创新,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低碳先进技术,注重开发、示范和推广一批对低碳经济有重大带动作用的共性和关键链接技术;五是在全球经济一体化框架下,主动承诺符合国情和实际能力的自愿节能减排行动,提升负责任大国的国际形象,并积极参与国际气候体制谈判和低碳规则制定,为我国的工业化进程争取更大的发展空间。
发展低碳经济的战略目标:2009年3月中科院发布《2009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报告》提出,到2020年,我国单位GDP能耗比2005年降低40%-60%,单位GDP的二氧化碳排放降低50%左右(年均降低3.33个百分点)。此外,可再生能源在能源消费中的比重由目前的8%提高到2020年的20%左右。
发展低碳经济的战略重点:首先,调整产业结构。产业结构优化是降低碳排放强度的有效途径,未来中国应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努力推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加快发展第三产业,特别是发展现代服务业,减少国民经济发展对工业增长的过度依赖,有效降低单位GDP碳排放的强度,实现低碳发展。其次,调整能源结构。由于石油和天然气的单位热量消耗碳排放量较煤炭低10%-30%,必须加快国家能源消费从传统煤炭为主向石油和天然气为主的结构转变,加快传统化石能源为主向清洁和可再生能源为主的结构转变,通过化石能源内部和外部结构调整,有效减缓碳排放增长速度,促使我国能源结构向低碳能源方向发展。再次,调整技术结构。低碳技术是发展低碳经济的关键,应大力发展节能技术、无碳和低碳能源技术、二氧化碳捕捉与埋存技术,建立绿色科技支撑体系,尤其要加快发展核能、风能、水能、太阳能、海洋能、生物质能等相关技术,争取克服关键技术问题,同时大幅度降低成本。最后,大力提高能效。提高能效被认为是煤炭、天然气、核能和再生燃料之外的第五种发电“燃料”,更高的能效意味着可以减少2/3的温室气体排放。节能应当是我国长期优先坚持的战略,应加大节能和提高能效的力度,在钢铁、水泥、化工等高载能行业,通过节能和提高能效,降低碳排放强度。
发展低碳经济的战略措施:第一,培育全民低碳意识,创新低碳消费文化。从生产环节降低对碳资源的消耗,流通环节降低碳资源的污染,消费环节降低对碳资源的依赖,从科学发展观的战略高度,把低碳文化变为全社会的主流意识,把低碳消费作为社会生产和生活的头等大事抓紧抓实。第二,加快低碳经济立法,依法推进低碳经济。在《节约能源法》、《清洁生产促进法》、《可再生能源法》、《循环经济促进法》以及《气候变化国家评估报告》基础上,尽快出台《推进低碳经济发展的指导意见》,同时抓紧修订《环境保护法》、《环境影响评价法》、《大气污染防治法》、《矿产资源法》、《煤炭法》、《电力法》等,以法律形式保障低碳经济的有效推行。第三,加大低碳投入力度,推进低碳快速发展。要通过政府投资、财政补贴、税收优惠、政府采购、信贷担保等手段,加大财税支持力度,有必要从减排角度对财经政策进行整合,探索设定“碳预算”,根据“碳预算”排放目标安排相关财政预算,并尽快开征“碳税”。第四,积极参与国际合作,努力谋取竞争优势。要积极开展国际技术合作,通过共同研发,合理转让等方式提高国内的科技水平和创新能力,尽快缩小与先进低碳技术方面差距。
当前发展低碳经济的重点与建议。
1.总体规划,为低碳发展创造条件。一是将低碳经济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进行总体安排部署。二是将低碳技术研发纳入:国家科技规划和相关科技计划。三是制定专项规划,提出低碳经济的概念、目标、重点和保障措施等,提出低碳经济的统计和考核指标,并作为国民经济规划中的引导指标。四是制定重点行业和部门的低碳发展规划,向低碳转型。
2.优化产业结构,发展低碳产业。一是提高“高碳”产业准入门槛,避免留下长久不利影响。二是调整结构,推进产业和产品向利润曲线两端延伸:向前端延伸,从生态设计入手形成自主知识产权,向后端延伸,形成品牌与销售网络,提高核心竞争力。三是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用高新技术改造钢铁、水泥等传统产业,降低GDP的碳强度。四是将低碳发展纳入国家产业振兴规划的原则考虑和当前安排,为低碳发展创造条件。
3.发展壮大循环经济,重点抓好工业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将减量化放在优先位置,减量化从减少生产环节入手,推进资源能源的循环利用和高效利用,变废为宝,化害为利。持续推进节能减排,当前的重点应放在工业节能上,这是由我国发展阶段和工业能耗所占比例决定的。控制高耗能高排放行业过快增长,加快淘汰落后生产能力;控制建筑和交通能耗的快速增长;加强制度建设,强化目标责任制的落实和评价考核,切实完成“十一五”规划提出的约束性指标。
4.加大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的扶持力度。开发利用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生物质能等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依靠技术进步不断降低利用成本,切实解决新能源发电上网难题;加快研发先进技术和设备,推进第四代核能技术研发和产业化;多途径利用可再生能源,逐步提高其在能源中的比例,使之成为满足未来能源需求的重要补充,成为控制温室气体排放、保障能源安全的重要措施。
5.重视低碳技术的研究开发和技术储备。按照技术可行、经济合理的原则,研究提出我国低碳发展的技术路线图,促进高能效、低碳排放的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逐步建立节能和能效、洁净煤和清洁能源、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以及自然碳汇等多元化的低碳技术体系;加快对燃煤高效发电技术、二氧化碳捕获与封存,高性能电力存储,超高效势力泵,氢的生成、运输和存储等技术研发,形成技术储备,为低碳转型和增长方式转变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6.厉行节约,鼓励消费的同时反对浪费。一是严格执行国家相关规定,加大公务接待活动的监督和处罚力度,刹住公款吃喝风。二是加强粮食和原材料采购、储存和加工管理,减少和防止腐烂变质所造成的浪费。三是鼓励发展快餐业,推进以中央厨房为主的集中生产、统一配送,建立健全餐饮服务标准等行规行约,鼓励剩菜打包,减少浪费。
(五)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财税政策建议。
1.调整财政支出结构,支持低碳经济发展。(1)在预算收支科目中设立环境保护类级科目。安排相应的环保支出预算,保证足够的环境保护资金来源,解决环境保护经费不足的问题,同时要便于环保资金投入的监管。要具体分列节能减排、可再生能源开发、污染治理、生态环境建设等具体相关项目。要明确资金额度和增长幅度,建立财政预算支持环保建设的长效机制。(2)继续加大对节能减排监测、指标和考核体系建设,以及对中西部欠发达地区节能减排等方面的资金投入。加快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进程。(3)加大对科技创新的资金投入力度。建立起财政科技投入的稳定增长机制,支持低碳技术的研发,支持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产业和低能耗、高效益的产业发展。(4)加大财政对林业生态建设的投入力度。用于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退牧还草,增加生物碳汇,保护生态环境。(5)继续加大财政对十大节能工程、中西部地区污水管网、污染减排监管体系等节能环保工程建设的支持。推进大型公共建筑和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鼓励合同能源管理发展。(6)支持节能产品的推广和使用。采取对消费者进行财政补贴的方式,鼓励节能环保产品使用和消费。扩大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试点,鼓励节能环保产品使用和消费。扩大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试点,采取财政补贴方式,鼓励地方政府在公交、出租等领域推广使用节能与新能源汽车。
2.加大转移支付力度,支持地方发展低碳经济。从总量上,要通过加大一般性转移支付的力度来弥补地方政府财力的不足,满足地方政府行使基本职能的需要。从用途上,转移支付资金除了满足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建设外,还应单独安排专项资金用于促进低碳经济的发展,并加强监管,结合预算绩效考评,确保资金的用途,提高资金使用效率,避免挪用。要通过专项转移支付方式对经济落后地区淘汰落后产能给予财政支持和奖励,同时要求地方政府要安排配套财政资金,确保淘汰力度,引导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
3.完善政府采购制度,扩大环保产品采购。一是完善政府采购的立法及实施机制。以法律形式明确政府采购对环保产品的支持,规范采购实施过程,杜绝腐败;二是建立绩效考评制度。在政府机关年度考核中加入环保产品采购的绩效评价指标进行考评,增加对环保产品的强制性购买规定,并确定环保产品采购的法定强制购买比例,而且这一比例还应逐年提高;三是扩大政府绿色采购产品的范围。不断增加环保采购产品的数量和范围,扩大政府环保产品采购的引导和示范效应;四是给予环保产品适当的价格补偿。考虑到环保节能产品在研发过程中增加了环保成本,政府作为消费者和环境保护责任人,应当对环保产品的生产企业给予适当的价格补偿,鼓励环保产品的生产和供给。
4.对发展低碳经济的企业给予财税支持。首先,制定支持企业参与低碳经济发展的产业政策,健全奖罚财税政策,强化财税政策的激励和约束作用。从事低碳技术开发的企业可享受一定的所得税减免,吸引企业积极进行低碳技术的研发;对企业用于购置环境保护型设备的投资,可按一定比例实行税额抵免,从而鼓励企业对先进环保设备的购置与使用,并对环保设备实行加速折旧;通过实行低碳投资退税等优惠政策,吸引国内外资金,鼓励低碳产业投资;采取物价补贴、企业亏损补贴、财政贴息、税前还贷等财政补贴措施,支持低碳企业发展;加大对节能技术改造项目的信贷支持,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发行节能方面的企业债券;扩大财政创业风险投资,对风险高、具有重大意义的低碳新技术,采取风险投资的方式予以支持。其次,制定有利于低碳技术发展的税收激励政策。对低碳技术的研究、开发、转让、引进和使用予以税收鼓励,积极引进国外先进技术,促进国内外技术交流,提高我国企业技术水平,包括技术转让收入的税收减免、技术转让费的税收扣除、对引进技术的税收优惠等。最后,正确灵活地运用;关税手段,积极参与国际竞争,保护国内环境和资源,提升国内企业产品竞争力。调整关税政策,抑制高耗能、高污染、资源性产品出口,支持高附加值产品出口,鼓励企业对其产品和技术进行转型升级;鼓励资源性、节能降耗、关键零部件等产品进口,鼓励高新技术和产品的引进。
5.推进能源价格机制改革,促进能源价格市场化。要深化煤炭价格改革,全面实现市场化;推进电价改革,逐步做到发电和售电价格由市场竞争形成、输电和配电价格由政府监督;逐步完善石油、天然气定价机制,及时反映国际市场价格变化和国内市场供求关系。
6.建立健全环保税种,推进环境有偿使用制度改革。其一,完善资源税制度。调整计征办法、征税范围等相关政策:扩大征收范围,将须加以保护性开采利用的资源纳入征收范围;应考虑将从量计征改为从量计征和从价计征相结合;提高征税标准,按稀缺程度不同相应提高单位税额,对非再生、稀缺性强的资源要课以重税,以限制掠夺性开发,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其二,研究扩大消费税征税范围。将部分高耗能、高污染产品列入征税范围。其三,研究开征碳税。其四,研究开征环境保护税。其五,推进排污权有偿取得和交易制度改革。一是对污染物进行“总量控制”,将其确定为污染物排放管理的基本原则;二是在“总量控制”前提下,实行排污权有偿取得。政府通过招标、拍卖等方式,将有限的排污权出售给排污企业,改变目前排污企业污染排放无约束、不计环境成本的状况,解决排污的外部性问题;三是推广排污权交易,促使企业珍惜有限的排污权,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并从减排获利。
第二篇:浅谈低碳经济
浅谈中国低碳经济发展
摘要:低碳经济就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本文首先论述了低碳经济的概念,并结合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成果论述其深层含义;其次概述了低碳经济的组成细胞即低碳技术、低碳能源、低碳产业、低碳城市和低碳管理;最后概述了国外发展模式,并且借鉴相关经验,进一步增强能源的可持续供应能力,进一步优化生态环境,确保能源、环境、经济三大系统的和谐发展。
关键词:低碳经济 低碳技术 低碳能源 发展模式
在全球气候变化和能源紧缺背景下,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低碳经济发展模式在全国各地掀起热潮,“高碳模式”已亮起“红灯”,谋求低碳发展势在必行。生产端的高碳排放和消费端的低碳要求使发展中国家面临着经济发展与碳排放控制的严峻考验。如果追随发达国家以往的发展模式,在经济增长和提高生活水平的道路上,发展中国家就很可能走上高消费、高排放的老路。因此建立一个系统完整的低碳发展模式对于中国十分重要。
本文首先论述了低碳经济的概念,并结合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成果论述其深层含义;其次概述了低碳经济的组成细胞即低碳技术、低碳能源、低碳产业、低碳城市和低碳管理;最后概述了国外发展模式,并且借鉴相关经验,进一步增强能源的可持续供应能力,进一步优化生态环境,确保能源、环境、经济三大系统的和谐发展。
一、低碳经济的概念
1、低碳经济的概念、特点、实质、核心
低碳经济是一种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特点的发展模式,是以应对气候变化、保障能源安全、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有机结合为目的的规制世界发展格局的新规则。发展低碳经济是一场涉及生产模式、生活方价值观念和国家权益的全球性革命,它的内涵十分富。低碳经济是一种经济发展理念,更一种经济发展模式,是一个政治化的科学问题。同时,低碳经济也是个经济、社会、环境系统交织在一起的综合性问题其实质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创建清洁能源结构,发展低碳技术、产品和服务,确保经济稳定增长的同时消减温室气体的排放量。其核心是能源的高效率和洁净的能源结构,关键是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
2、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成果
国内外学者也对低碳经济这一新规则积极进行相关探索研究。(1)美国著名学者莱斯特布朗提出的能源经济革命论是低碳经济思想的早期探索,斯特布朗认为:面对“地球温室化”的威胁,要尽快从以化石燃料为核心的经济,转变为以太阳、氢能为核心的经济。莱斯特布朗还认为化石燃料或以碳为基础的经济,向高效的、以氢为基础的经济转变十分必要性和紧迫,要建构零污染排放、无碳能源经济体系。英国的《我们未来的能源 —创建低碳经济》能源白皮书指出,“低碳经济”是通过更少的自然资源消耗和更少的环境污染,获得更多的经济产出;低碳经济是创造更高的生活标准和更好的生活质量的途径和机会,也为发展、应用和输出先进技术创造了机会,同时也能创造新的商机和更多的就业机会。近年来,国内学
①者对低碳经济的定义进行了许多积极深入的研究 ,取得了一定的学术成果。(2)牛文元、贺庆棠等认为,低碳经济是绿色生态经济,是低碳产业、低碳技术、低碳生活和低碳发展等①熊焰.低碳经济转型之路[J].中国中小企业,2011,(11):46~52
经济形态的总称,低碳经济的实质在于提升能源的高效利用、推行区域的清洁发展、促进产品的低碳开发和维持全球的生态平衡。方时姣指出,低碳经济是经济发展的碳排放量、生态环境代价及社会经济成本最低的经济,是一种能够改善地球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可持续性很强的经济。(3)庄贵阳、何建坤、付允等认为,低碳经济的核心是能源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在不影响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前提下,通过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可以尽可能最大限度地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从而减缓全球气候变化,实现经济和社会的清洁发展与可持续发展。
3、低碳经济的深层内涵
(1)后工业时代的低碳经济
低碳经济是一种经济发展的理念。这种发展理念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高效能、高效率、高效益“三低三高”为基础前提,以“大气中温室气体的浓度稳定在防止气候系统受到具有威胁性的人为干扰的水平”为目标。它是人类对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和谐关系进行理性认知后,开始在经济增长与福利改进的关系、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中积极寻求一种理性权衡,是人类在“后工业时代 ”经济发展的方向。低碳经济是将传统的高碳型经济发展模式改造成低碳型的新经济发展模式。这种经济发展模式以重点在低碳、目的在发展的低碳发展为发展方向 ,在保证经济社会健康、快速和可持续发展的条件下最大限度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这种发展模式是以节能减排为发展方式,在尽可能地减少能源消耗量、温室气体排放量的前提下,获得与原来等效或更多的经济产出,实现节约发展、低碳发展、清洁发展、低成本发展、低代价发展;这种发展模式以碳中和技术为发展方法,通过温室气体的捕集、温室气体的埋存、低碳或零碳新能源等碳中和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减少未来温室气体排放的规模。
(2)发展低碳经济的技术、环境、经济和政治因素
低碳经济并不是一个彻头彻尾的科学问题,低碳经济更是一个政治问题。正如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李俊峰研究员所说“低碳经济能否实现,是一个技术问题,但提不提或是否发展低碳经济却是政治问题。”国际气候制度的演进 ,更是纷繁复杂的国际环境外交的一个缩影。以欧盟为首的发达国家正在不遗余力地为发展低碳经济摇旗呐喊,同时正在加紧推进《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制定。《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本质就是抢占话语权、分配排放权、划分环境容量空间、争夺经济发展空间,此公约将会是继《联合国宪章》、《关贸总协定》之后的又一个规制世界发展格局的新规则 ,它将可能是人类从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过渡的法规性文件,它将会要求,任何国家、民族、企业和家族,甚至有可能包括个人的生存和发展不能危及其他国家、其他民族、其他企业和其他个人的发展的权利 ,不仅对当代负责,还要对未来、对后代负责。
(3)低碳经济的综合性
能源、环境、经济被称作“3E”,是当代人类社会所面临的三大问题。工业革命以来,人类对经济发展与物质需求的无止境追求贪婪地消耗了大量的能源、严重地破坏了环境。人类对能源的渴求、对生态环境的索取大大的超越了能源和环境的承载能力,经济的发展愈来愈受制于能源和环境的束缚。低碳经济正是将能源、环境、经济三者联系起来的一种可持续发展理念和模式。低碳经济以降低对自然资源依赖为目标,以能源可持续供应为支撑,在发展的过程中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是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发展低碳经济就是要在保持现有经济发展速度和质量不变甚至更优的条件下,通过改善能源结构,调整产业结构,提高能源效率,增强技术创新能力,增加碳汇等措施实现碳排放总量和碳排放强度的减少以及能源的可持续供给。换句话讲,低碳经济的发展理想状态是不会损害能源可持续供应、践踏生态环境的,低碳经济的发展只会进一步增强能源的可持续供应能力,进一步优化生态环境,确保能
①源、环境、经济三大系统的和谐发展。①赵丹丹.低碳经济的内涵及我国发展对策[J].商业时代,2010,(21)
二、低碳经济的组成细胞
1、低碳技术
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使发展的动力所在。低碳技术是国家核心竞争力的一个重要标志,是解决日益严重的生态环境和资源能源问题的根本出路。低碳技术广泛涉及石油、化工、电力、交通、建筑、冶金等多个领域,包括煤的清洁高效利用、油气资源和煤层气的高附加值转化、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开发、传统技术的节能改造、二氧化碳捕集和封存等。这些低碳技术一旦物化和作用于低碳经济的生产过程就成为直接生产,成为低碳经济发展最为重要的物质基础,成为低碳经济发展强大的推动力。
2、低碳能源
低碳经济的实质就是用低的能源消费、低的排放和低的污染来保证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低碳能源是指高能效、低能耗、低污染、低碳排放的能源,包括可再生能源、核能和清洁煤,其中可再生能源包括:太阳能、风力能、水力能、海洋能、地热能及生物质能等。由此看来,低碳经济发展的核心就是低碳能源。发展低碳经济就是要改变现有的能源结构,使现有的“高碳 ”能源结构逐渐向“低碳 ”的能源结构转变。这就要求我们:一方面大力推广使用现有技术可控的低碳能源,另一方面大力推进科技创新,积极开发高效、经
①济、实用的低碳能源新技术,并将其转化成实际生产力。
3、低碳产业
低碳产业是低碳经济发展的核心支撑。“载体 ”是事物从一种状态变化到另一种状态的过程中所借助的中介物质,经济发展载体是经济发展中起核心支撑作用的平台,它的作用就是承载、传递和催化经济数量的增长和经济质量的提升。经济发展不同阶段应有不同的经济发展载体与之相对应,低碳经济发展的载体是低碳产业。低碳经济发展的水平取决于低碳产业承载能力的大小,低碳产业发展规模的大小、质量的好坏,低碳产业的传递和催化作用体现在:低碳产业的发展将带动现有高碳产业的转型发展,催生新的产业发展机会,形成新的②经济增长点,促进经济“乘数 ”发展。
4、低碳城市
低碳城市是低碳经济发展的舞台。低碳城市是指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以低碳理念为指导,以低碳技术为基础,以低碳规划为抓手,从生产、消费、交通、建筑等方面推行低碳发展模式,实现碳排放与碳处理动态平衡的城市。它以绿色能源、绿色交通、绿色建筑、绿色生产、绿色消费为要素,以碳中和、碳捕捉、碳储存、碳转化、碳利用、碳减排为手段。通过组织机制创新、激励机制创新、治理机制创新、制约机制创新、评价机制创新可以实现
③低碳城市的平台作用。
5、低碳管理
低碳管理是低碳经济发展有序的保障。低碳管理包含发展目标的明确、法律规章的完善、体制机制的创新和科技创新的推动等方面,它是低碳经济发展的保障。借鉴国际发达国家的低碳管理经验与启示,结合自身的低碳管理实际与存在的问题,如何合理构建完善的低碳管理制度与体系,如何将低碳管理规则转变为政府、企业和个人自觉践行的低碳生活方式,是强化低碳管理面临的现实问题。
三、发达国家经验和发展模式借鉴
1、政府建立低碳经济体系
在发展低碳经济过程中,一些发达国家通过体制、机制建设,加大过犯市场的力度,①
②侯晓惠.低碳经济下我国能源发展策略[J].资源与产业,2011,(12):1~5 李健,徐海成.低碳产业发展问题与对策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0,(22):81~84
③史博阳,王艺.如何在城市化过程中建设低碳城市[J].中外建筑,2010,(10)124~12
5逐步建立了一套鼓励低碳经济发展的社会体系。一是能源、资源、环境性产品及服务的价格,型号导向机制;二是谁污染谁付费的延伸机制;三是能源资源消耗、污染物排放的标准体系,及第三方检测机制;四是四是排放限值制度和排放权交易机制;五是技术准入许可机制;六是节能环保服务企业专业化运营机制。欧盟通过制定排放限额标准,鼓励企业加大“绿色投资”,用标准引导市场。如英国利用价格信号机制促进企业主动降低能耗,通过产品“碳足迹” 专业就是实力,精准就是品牌 标识,记录和显示单位产品的能耗及排放,运用市场手段鼓励消费者购买生产过程消耗能源少的产品。再如,法国较早地采用特许权形式开展水务设施的运营,把能源环境基础设施交给专业公司独立运营,提高效率、降低成本、保证质量。①
2、以环保、新能源为主的低碳经济
自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多数发达国家进一步明确和提升节能环保产业的战略地位,将其纳入国家发展战略,作为调整经济结构、刺激经济复苏、抢占竞争制高点的支柱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美国从维护其全球经济地位出发,把节能环保产业推到国家战略的前沿。2009年2月,奥巴马签署《2009经济刺激计划》,在7870亿美元中用于替代能源等绿色经济投入达业机会。欧盟提出在2013年前投资1500亿美元,预计新增500万个就1050亿欧元,用于环保项目和相关就业,支持欧盟区的绿色产业,保持其在绿色技术领域的世界领先地位。英国在2009年7月公布的低碳转型规划中,明确提出企业要最大限度地抓住低碳经济这一发展机遇,在经济转型中确保总体经济资源和利益的公平分配。日本制定了“最优生产、最优消费、最少废弃”的经济发展战略,2009年4月公布的财政支出达15.4万亿日元的《经济危机对策》计划,提出要扩大绿色经济市场,创造绿色产业就业机会。可见,多数发达国家已经认识到了低碳经济发展模式的重要性,并确定了低碳经济的发展规划与目标,②从国家战略的层面,形成了以环保、新能源为主要内容的低碳经济发展思路。
3、加大技术投入,强化国际竞争优势
发达国家在支持和鼓励低碳经济发展的同时,正在通过主导国家扩张和抢占市场际节能环保标准的制定,迫使发展中国家以高昂代价进口其技术装备,限制和阻碍发展中国家的产品输出。他们正试图通过新一轮的国际规则,新一代的技术领先,以节能环保产业为载体,确保其在国际竞争中的优势地位。这些国家和跨国公司纷纷对其具有核心竞争力和发展潜力的节能环保领域追加投入。欧盟将通过政府和企业合作,在2013年前投入32亿欧元,用于创新型制造技术、新型低能耗建筑与建筑材料、环保汽车及智能化交通系统三个领域的科技研发。英国把今后十年的产业技术重点确定在6大领域:低碳工业、低碳汽车、信息网络、生命科学、医药和先进制造,并专门成立了国家低碳技术投资公司。德国西门子公司针对节能环保领域提出《2012图景》技术创新计划,研发预算达52亿欧元。无论是从国家层面,还是对企业而言,发展低碳经济,制定低碳技术标准,不仅是为了本国经济健康发展,还是为了在新一轮的国际竞争中占据主导。
③
4、支持大型跨国企业全球扩张和抢占市场
一些发达国家通过鼓励和支持有实力的企业扩张、重组、转型,促进节能环保产业集中度的提高,实现规模化、专业化、国际化,抢保基础设施运营和服务企业加速整合扩张。法国威立雅环境集团凭借在本国市场的垄断地位和管理技术与经验,重视高新技术研发,强化企业核心竞争力,加快市场扩张,成为国际节能环保基础设施运营排名第一的企业。二是大
④型装备制造企业加速向节能环保装备制造及相关领域转型扩张。
低碳经济发展模式就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和高效能、高效率、高效益“三低三①
②洪大用.中国低碳社会建设初论[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10,(2):19~25 王新,马琳.低碳社会建设的国外经验及借鉴[J].中外企业家,2010,(5):187~188
③王新,马琳.低碳社会建设的国外经验及借鉴[J].中外企业家,2010,(5):187~188
④王新,马琳.低碳社会建设的国外经验及借鉴[J].中外企业家,2010,(5):187~188
高”为基础,以低碳发展为发展方向,以节能减排为发展方式,以碳中和技术为发展方法的绿色经济发展模式。朱四海认为,低碳经济的发展模式为降低人为碳通量开展碳预算,发展低碳技术,转换能源结构。而我认为,我们应该在现实生活中多发展低碳产业。从长远看,低碳产业是未来的发展方向,发展低碳经济就必须大力发展低碳产业,形成低碳产业体系,抢占低碳经济发展的制高点。然后发展运用低碳生产技术和低碳生产生活设备这一低碳市场,依靠低碳生产技术研发、低碳生产生活设备制造构成这一经济增长点的引擎。发展低碳市场 ,一方面要加大低碳生产技术的研发投入,为低碳生产生活设备制造业提供技术支撑;另一方面要积极引进先进的低碳生产技术,大力发展低碳生产生活设备制造业。而我们发展低碳经济的终极目标是构建低碳社会。理想的低碳社会要求全社会的生产、生活、消费的全面低碳化,涉及到每个人的衣、食、住、行等各个方面的低碳化。要构建低碳社会,必须构建低碳社会的体制机制。要强化政府决策的低碳化和低碳化的决策。强化决策的低碳化要求各地政府要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同时,社会公民要积极身体力行低碳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消费习惯,形成以“低碳 ”为荣,“高碳 ”为耻的社会风尚。
——————————
参考文献:
[1]熊焰.低碳经济转型之路[J].中国中小企业,2011,(11)
[2]赵丹丹.低碳经济的内涵及我国发展对策[J].商业时代,2010,(21)
[3]侯晓惠.低碳经济下我国能源发展策略[J].资源与产业,2011,(12)
[4]李健,徐海成.低碳产业发展问题与对策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0,(22)
[5]史博阳,王艺.如何在城市化过程中建设低碳城市[J].中外建筑,2010,(10)
[6]洪大用.中国低碳社会建设初论[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10,(2)
[7]王新,马琳.低碳社会建设的国外经验及借鉴[J].中外企业家,2010,(5)
第三篇:低碳经济判断题
低碳经济判断题
二、判断题
1.能源系数(能源消费年平均增长率/GDP年平均增长率),适合跨国及跨地区间的能源效率比较。但是该指标稳定性较差。(判断)P76 正确 错误
2.我国光伏产业发展的一大特点就是“两头在外”:生产中所需的高纯度多晶硅和生产设备主要来自国外,而大部分光伏产品也依赖国外市场。(判断)P188 正确 错误
3.利用人口众多的条件保护和改善环境将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环境保护道路的一个基本特征。P205 正确 错误
4.环保是鱼和熊掌的关系。(判断)P207 正确 错误
5.“经济消费”,即对资源和能源的消耗量最小、最经济。(判断)P92 正确 错误
6.矿产资源利用指标用来衡量矿产资源的利用效率和回收效率,包括:重要矿产资源回收回采率和金属再生利用率。(判断)P154 正确 错误
7.大气环境污染仍然以煤烟型为主,主要污染物为总悬浮颗粒物和二氧化硫。(判断)正确 错误
8.中国是一个煤炭消费大国,2007年煤炭消费占全球的30%左右,国内一次性能源需要中,煤炭占70%,电力部门90%的燃料是煤炭。(判断)P 正确 错误
9.低碳经济实质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创建清洁能源结构。(判断)P90 正确 错误
10.积极推进能源市场化改革是中国低碳经济发展的中期目标之一。(判断)P99 正确 错误
11.基于项目的碳市场主要是基于清洁发展机制(CDM)和联合履约机制(JI)的市场。(判断)P108 正确 错误
12.我国能源结构在不断优化,一次能源生产的2/3仍然是煤炭,燃煤发电占电力结构的80%。(判断)P331 正确 错误
13.低碳消费首先需要一种态度,然后形成一种习惯,最后定型为一种价值观。(判断)P90 正确 错误
14.自下而上的发展模式是指由中央政府主导建立推动低碳经济发展的体制、市场、法律以及政策,限制高耗能产业的发展,鼓励低碳经济的发展。(判断)P110 / 113 正确 错误
15.循环经济发展的内力是指市场机制。(判断)正确 错误
16.酸雨通常指PH值低于5.6的降水,但现在泛指酸性物质以湿沉降或干沉降的形式从大气转移到地面上。(判断)P22 正确 错误
17.在哥本哈根会议之前,低碳经济无论从制度安排还是在实际经济实践中都没有出现。P299 正确 错误
18.替代技术就是新资源、新材料、新产品和新工艺等得以产生的技术。(判断)P266 正确 错误
19.城市发展模式应以集群经济为核心推进产业结构创新,以循环经济为核心推进节能减排创新,以知识经济为核心推进内涵发展创新。(判断)P341 正确 错误
20.水污染是指进入水体的污染物含量超过水体本地值和自净能力,使水质受到损害,破坏了水体原有的性质和用途。(判断)P16 正确 错误
21.一个社会大众的消费模式会引导市场的价值取向,最终催生一种适应这种消费需求的经济现象。(判断)P91 正确 错误
22.城市交通工具是温室气体主要排放者,发展低碳交通是未来的方向。(判断)P105 正确 错误
23.瑞典已成为风能占发电量比例最高的国家,2006年达到23%,到2030年将达到75%,铸就名副其实的“风电王国”。(判断)P57 正确 错误
24.低碳能源是低碳经济的初始环节。(判断)P314 正确 错误 25.“新领域消费”,对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危害最小,从而不危及后代的需求。(判断)P92 正确 错误
26.应对全球气候变暖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判断)P43 正确 错误
27.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明确了环境保护与发展的统一关系,是人类在环境保护问题上的认识飞跃。(判断)P206 正确 错误
28.大力发展低碳经济是我国摆脱生存危机的必然发展方式。(判断)P87 正确 错误
29.中国是世界第一碳排放大国。(判断)P173下 正确 错误 30.土地荒漠化是自然因素和人为活动综合作用的结果。(判断)P18 正确 错误
31.环保产业区别于其他产业的一个突出的特点是环境政策与环境标准、环境法律法规是环保产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因素,(判断)P215 正确 错误
32.发展低碳经济是历史的必然,是生产力发展的内在要求。(判断)P333上 正确 错误
33.气候离差值增大,表明气候状态不稳定性增加,气候变化敏感性则减小。(判断)P2 正确 错误
34.赤潮是指由于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等各种因素所造成的土地退化,它使土地生物和经济生产潜力减少,甚至基本丧失。(判断)正确 错误
35.积极拓展国内光伏产品应用市场是推动我国光伏产业健康发展的主要路径之一,也是应对国际光伏市场变化的主要策略之一。(判断)P191 正确 错误
36.日本是美国最大的出口国,出口是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三大动力之一。(判断)P130 正确 错误
37.二氧化碳虽然是最重要的温室气体,但其增温潜力(GWP)是最低的。(判断)P4 正确 错误
38.低碳经济是一种以良好生态环境为基础的绿色经济发展模式。它最大限度地减少传统高碳能源的消耗。(判断)P30 正确 错误
39.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能源消费总量/GDP)称为综合能耗强度。(判断)P76 正确 错误
40.水资源利用指标用来衡量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包括:农业灌溉水平有效利用系数、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和工业增加值取水量三类指标。(判断)P154 正确 错误
41.气候是指某一长时期内气象要素和天气过程的平均或统计状况,主要反映的是某一地区冷暖干湿等基本特征。(判断)P2 正确 错误
42.“低碳”概念由低碳经济、碳生产率和碳关税等三个核心术语组成。(判断)P30 正确 错误
43.草原是陆地生态系统中最大碳库,并被公认为最为有效的生物固碳方式。(判断)P296 正确 错误
44.循环经济本质上是一种新的人类生存与发展哲学,追求的直接目标是资源高效利用和生态环境优化,最高目标是人类生活质量的逐步提高和生存年限的尽可能延长。(判断)P217 正确 错误
45.经济就是如何以最小的代价,取得最大的效果。(判断)P35 正确 错误
46.“共生”是指经济系统内部各企业之间、社会系统内部各家庭之间以及经济系统与社会系统之间和谐共赢、共同生存,最终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判断)P240 正确 错误 47.发展低碳经济不需要低碳文化软实力的支撑。(判断)正确 错误
48.我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光伏产业基地。(判断)正确 错误
49.企业营销向“低碳营销模式”转换是必然选择。(判断)P327下 正确 错误
50.发展太阳能行业与低碳经济无关。(判断)正确 错误
51.低碳经济的发展仅靠单一市场规则也是可以实现的。(判断)P87 正确 错误
52.过去100年(1906-2005年)全球地表平均温度升高0.74℃,海平面上升17cm。(判断)P40 正确 错误
53.转向低碳经济、低碳生活方式的重要途径之一,是戒除以高耗能源为代价的“便利消费”嗜好。(判断)P88 正确 错误
54.社会循环是循环经济的最高级形式。(判断)正确 错误
55.1846年,英国煤炭年产量已达4400万吨,成为欧洲乃至世界第一大产煤国。(判断)P25 正确 错误
56.日本称无害化处置产业体系为“动脉”产业。(判断)P 正确 错误
57.范式涵盖了模式,具有整体性的意义。(判断)P 正确 错误
58.循环经济本质上是一种生态经济,蕴含了节能减碳的价值品质。(判断)P152 正确 错误
59.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也是最大的煤炭消费国。当前中国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居世界第十位。(判断)正确 错误
60.目前我国的能源结构中,煤炭仍然占最主要部分。(判断)P 正确 错误
61.臭氧层破坏是当前全球面临的环境问题之一,从1995年起,每年的9月16日被定为“国际保护臭氧层日”。(判断)P13 正确 错误
62.低碳概念是发展中国家在保护全球气候的名义下有利于工业化国家的策略,其用意是十分深刻的。(判断)P306 正确 错误
63.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归于不同的领域。(判断)P206 正确 错误
64.我国水能资源丰富,水力资源理论蕴藏量为6.08万亿千瓦时/年,约占世界总量的1/6,平均功率为6.94亿千瓦。(判断)P107 正确 错误 65.我国水资源总储量居世界第六位,但人均水资源量不足,仅为世界人均占水量的1/4。P15 正确 错误
67.在循环经济发展的第三阶段,循环经济发展的政策制度体系和运行机制完全建立起来,政府、高等院校与科研院所的主体地位进一步弱化,企业、公众和中介组织成为最广泛的参与主体,各自主动履行其基本职能,彼此之间协调统一,良性发展。(判断)P223 正确 错误
68.瑞典科学家斯万特 •阿尔赫尼斯当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加倍时,全球平均气温将增加5~6℃。(判断)P5 正确 错误
69.所谓“低碳生活”,就是把生活作息时所耗用的能量要尽量减少,从而减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判断)P45 正确 错误
70.评价指标体系涵盖了循环经济发展的基本框架内容,不是衡量其发展状况的重要工具。P152 正确 错误
71.系统化技术是能够将生产或消费过程产生的废弃物再次变成有用的资源或产品的技术。P267 正确 错误
72.中国是世界第一碳排放大国。(判断)P 正确 错误
73.核能不仅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而且还是未来人类最适合、最可靠、最安全、最绿色、最理想、最持久的替代能源。(判断)P141下 正确 错误
74.低碳消费指标包括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单位GDP能耗两个核心指标。(判断)P318下 正确 错误
75.企业作为经济活动的主体在追求利润的同时,应当承担相应的低碳责任。(判断)正确 错误
76.要缓解资源总需求与总供给的矛盾,根本出路在于对资源进行合理开发和综合利用,尽快改变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存在的资源高消耗、低效益和粗放经营的局面,坚持走资源低消耗、高效益的资源节约型的经济发展道路。(判断)P 正确 错误
77.《京都议定书》规定,到2010年,所有发达国家二氧化碳等6种温室气体的排放量要比1990年减少5.2%。(判断)P31 正确 错误
78.把环境保护作为经济发展的追求目标和基本内容,不只是经济发展的外部条件,而是内在要求和不可或缺的内容。(判断)P208下-209上 正确 错误
79.按照“低碳”的要求,城市应形成以创新为主要驱动力的低碳经济发展模式,坚持把节能减排作为低碳经济约束性指标。(判断)P341 正确 错误 80.高碳是生态文明的特征,低碳是工业文明的特征。(判断)P316 正确 错误
81.近百年来中国的气候也在变暖,以西北、华北、东北变暖最明显,其中东南地区出现了暖干化趋势。(判断)P6 正确 错误
82.光伏产业的发展壮大不仅有利于改善能源、环境状况,而且其较大的产值对于拉动地区经济增长也起着重要的作用。(判断)P183 正确 错误
83.低碳饮食可以控制人体血糖的剧烈变化,从而提高人体的抗氧化能力。(判断)P47 正确 错误
84.加强对低碳消费和低碳生产的立法和执法是真正实现低碳消费的保证。(判断)P93 正确 错误
85.发展低碳经济,是中国实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绿色发展、低代价发展的迫切要求和战略选择。(判断)P335下 正确 错误
86.本世纪中叶,以碳排放有效降低为特征的低碳经济模式不会成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模式。(判断)P98下 正确 错误
87.低碳模式以自然生态系统系统为背景,以社会经济系统为核心,通过调整能源结构、产业结构,发展节能减排技术、优化消费习惯达到减少碳源的目的。(判断)正确 错误
88.任何一种理念只要能够持之以恒,必定会形成社会的集体意识,这种理念成型之初不需要政府制定一些合理的强制手段。(判断)正确 错误
89.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上,中国政府正式对外宣布了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行动目标,决定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70%-80%。(判断)正确 错误
90.我国在向低碳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过程中,重点应该放在低碳产业的发展。(判断)正确 错误
91.低碳经济的统计和考核指标是碳强度(单位GDP排放的二氧化碳),核心是提高能源效率和可再生能源比例。(判断)P329下 正确 错误 92、1997年12月11日在日本京都召开的第三次缔约方大会最终通过了《京都议定书》,并于2005年2月16日正式生效,首次为发达国家规定了具有约束力的减排目标。(判断)正确 错误
第四篇:低碳经济调查报告
关于发展低碳经济问题的调查报告
摘 要:低碳经济的目标是在经济发展中,排放最少温室气体的同时获得最大产出,即追求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和高效能。我国在低碳经济的实践中必须在多方面做出理性选择:产业生态化、开发节能建筑、公交工具优先、合理使用低碳能源、发展低碳电力、实践循环经济、促进生态产业集群、倡导健康生活方式。
关键词:低碳经济;国外经验;困境;误区;对策
一、低碳经济的历史背景及国内外动向
(一)何谓低碳经济
低碳经济就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是人类社会继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又一大进步。其实质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创建清洁能源结构,发展低碳技术、产品和服务,确保经济稳定增长的同时消减温室气体的排放量。核心是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发展观的转变。发展低碳经济是一场涉及生产模式、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和国家权益的全球性革命。
(二)发展低碳经济的历史背景
进入21世纪,人类社会面临着三大问题:一是能源问题,主要是以煤炭、石油为代表的化石能源危机;二是环境问题,由于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全球气候变暖已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气候变暖对自然生态系统、人类生存和发展环境产生的严重后果已越来越明显;三是粮食问题,也就是贫困人口和粮食安全问题。要解决上述问题,仅靠传统方式是难以奏效,必须有新的技术和新的革命,而发展低碳经济,对于缓解能源紧张、减少碳排放、保护环境将有着重要的作用。
低碳经济概念始于英国2003年的《能源白皮书》,低碳经济是通过更少的自然资源消耗和更少的环境污染,获得更多的经济产出;低碳经济是创造更高的生活标准和更好的生活质量的途径和机会,也为发展、应用和输出先进技术创造了机会,同时也能创造新的商机和更多的就业机会。
(三)低碳经济的国际动向
目前,一些发达国家正在掀起一场以高能效、低排放为核心的“新工业革命”。大力发展低碳经济,意在占领新时期产业制高点,为自身经济寻找新的增长动力。以下主要以英日等发达国家的低碳计划为例:
1.英国的低碳计划。英国设定了低碳经济的明确目标,规定2010年的CO2排放量较1990年减少20%, 2050年要减少60%。2009年7月英国制定了《英国低碳转型计划》,同时还出台了《英国可再生能源战略》、《英国低碳工业战略》、《低碳交通战略》等文件,力争实现以下五个具体目标:创造120万绿色就业;整体改建700万户民宅并支持150万户家庭生产供自身使用的清洁能源;全国40%电力来自可再生、核能、清洁煤等低碳能源;削减一半天然气进口量;小轿车平均碳排放量比现在降低40%。除此而外,英国政府还致力于输出先进技术引领世界经济朝有利于全球自然环境优化的方向发展。为了将其规定的硬性指标做实,通过立法方式设立了《气候变化方案》,强化对低碳技术和可再生能源的投入。英国在低碳城市建设方面将工作重点放在了建筑和交通两个方面。研究表明,伦敦市碳排放总量中家庭住宅占38%,商用和公共建筑占33%,交通占22%。英国在《低碳产业战略远景》中强调要围绕以下几方面实施低碳战略:提高能源效率,减少商业、消费者以及公共服务成本;重视可再生能源、核能、碳捕获和储存技术、输电网等能源基础设施建设;率先开发低碳汽车等。2.日本的低碳计划。日本在低碳经济目标方面较英国更高。2008年的“福田蓝图”指出,日本温室气体减排的长期目标是,到2050年日本的温室气体排放量比目前减少60%至80%。在“低碳行动计划”中提出,在2020年之前,将CO2封存地下技术(CCS)推向实用化。除CO2封存技术以外,日本的太阳能发电量到2010年将增加到目前的10倍,到2030年将增加到目前的40倍。日本环境部发布了“低碳社会”规划草案,草案中提出了实现低碳社会的三个原则:减少碳排放;提倡节俭,生活方式由高消费转向高质量;和谐自然与人类的关系。日本认为,低碳社会的实现需要全社会各部门的共同参与,而不是某个部门就可以完成的事情。实现低碳社会就需要在所有部门减少碳排放。为此,日本通过技术革新在改变居民的日常生活方式方面做文章。日本还特别加强制度方面的建设,鼓励有利于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行为,例如采取更加紧凑的城市建设布局、鼓励交通工具多用自行车、汽车驱动能源采用生物燃料等。为了付诸实施低碳计划,日本特别构建了以能源政策基本法立法为指导,由煤炭立法、石油立法、电力立法等为中心内容的能源法律制度体系。同时针对能源的相关立法不断出台或修改,以适应日本“低碳社会”的发展进程。
(四)低碳经济的国内动向
中国正处在加快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步伐,在能源需求快速增长阶段,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不可能停止,长期贫穷落后的中国,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追求,致力于改善和提高13亿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带来了能源消费的持续增长,“高碳”特征突出的“发展排放’,成为中国可持续发展的一大制约,如何既确保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升.又不重复西方发达国家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谋发展的老路,是中国必须面对的难题。
中国的能源以煤为主,缺油少气,这是国情,中国能源结构以煤为主,低碳能源的选择有限。在电力中水电占20%左右,火电占77%,据计算,每燃烧一吨煤炭会产生4.12吨二氧化碳气体,比石油和天然气每吨多30%和70%、而据估算,未来20年中国能源部门电力投资将达1.8万亿美元,火电的大规模发展甘环境的威胁以及对发展低碳经济的迫切需要不容忽视。
二、低碳经济中的困境和误区
中国高层领导对发展低碳经济问题高度重视,2007年,国家主席在出席亚太经合组织(APEC)会议明确主张发展低碳经济,并提出促进低碳经济发展的若干设想。有资料表明,低碳经济的研究和试验在国内一些地方已开始启动。如吉林市已被国家有关部门列为低碳经济区案例研究试点城市;广东提出,建议将珠海申请为中国第一个“低碳经济示范区”;上海已拟定在南汇区临港新城、崇明岛等地建立“低碳经济实践区”;河南省已率先组建了低碳集团有限公司,其发展势头很好。目前,一些新闻媒体对低碳经济的宣传频率愈来愈高。但低碳经济在我国还是面临着很多困境和误区。
(一)低碳经济的困境
首先,现阶段中国以煤为主要能源的局面很难迅速改变,故实施低碳经济需要比较长的周期。其次,资金和技术是重要考验,发展低碳经济需要技术的创新、技术进步和技术的突破,才能改变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第三,中国处于城镇化和工业化发展的阶段,尽管通过优化结构和节能,能够相应地减少碳的排放,但是面临较大困难和挑战。除了政府的宏观经济调控中遇到的难题,在普通百姓中也存在着生活标准盲目高和花边经济日趋盛的难题。
(二)低碳经济的误区
前文述及,低碳经济要求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于是,在工艺过程的技术革新中就需要投入更多的资金,需要对传统的技术设备进行更新改造。低碳社会确实首先需要增加投入,但从长远来看收益大于成本。目前,人们对于低碳经济还存在种种误区。
1.低碳就是高投入。低碳经济需要以科技进步为支撑,用新技术替代传统技术需要经济投入。低碳经济在关系国民经济发展的诸方面确实需要高投入,但低碳经济还体现在居民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某些方面有时并非需要高投入,只是居民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改变的问题。
2.低碳即抛弃传统。低碳经济并不意味着完全抛弃传统产业,但是很多人认为低碳经济就意味着完全抛弃传统的煤炭电力、石油电力等产业。实际上低碳经济并不一定完全抛弃传统产业,在有效地替代传统产业的同时快速发展低碳产业才是对低碳经济的正确理解。
3.低碳要丧失机会。低碳经济不是某个国家的事情,需要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并肩作战才能达成全球范围内发展低碳经济的目标。发达国家相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具有更强的经济竞争力,于是在低碳经济的发展过程中更多的机会将被发达国家占有,这对发展中国家是一种损失。在低碳经济的发展过程中确实给发展中国家提出了很多挑战,但发展中国家在此过程中避开了传统经济发展方式的弯路,并使居民能够在低碳经济中享受生活,在此过程中快速地学习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从诸多角度讲,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并不是损失而是得到了机会。
4.唯政府代表低碳。提到低碳经济马上就想到这是政府需要做的事情。实际上政府并不完全代表低碳,低碳经济需要政府出政策、出制度,但要落到实处还需要普通百姓的配合。居民日常生活包括使用一盏灯、一张纸在内的点滴行为都与低碳相关,低碳经济也是普通居民的事情。
三、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实践选择
(一)倡导生态产业
日本的垃圾处理和奥地利的多产业链实践为发展低碳经济提供了典范:
①日本的垃圾处理。保护环境是日本发展生态产业的主要动因。主要表现在垃圾问题、自然资源困境以及严重的空气污染[1]。日本每年产生4.5亿吨垃圾,这些垃圾中的大部分来自工业。在土地短缺情况下,垃圾掩埋成为大问题,用地成本的提高需要日本考虑通过垃圾焚烧等生态办法解决。垃圾焚烧虽然缓解了垃圾大量填埋而造成的土地压力,但垃圾焚烧生成的二氧化物排放遭到了公众的强烈抗议,迫使政府制定更加严格的二氧化物排放标准,为此,小的焚烧厂房逐步被关闭[2]。日本中央政府引入贷款项目以鼓励使用绿色能源、热能源及回收物质,同时政府也把正在宣传的生态工业项目作为整合此类创新的一种方法。
②奥地利的多产业链。奥地利的多产业链实践主要体现在:建筑业生态链。建筑会产生很多包括混凝土、沥青以及砖石等垃圾,这些垃圾作为混凝土的添加物,也可以作为道路施工中的重要辅料,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垃圾再生。
(二)优先选择公交
交通工具是目前造成全球变暖的原因之一。根据国际能源署的统计, 2006年全球交通工具的石油消耗比重已经增加到60.5%。2020年以后,交通工具石油消耗的比重将至少达到62%以上,近10年间全球CO2排放总量增加了13%,而来自交通工具的碳排放增长率高达25%。发达国家制定了更加严格的汽车排放法规,把CO2的排放作为燃油经济性的重要测度标准。公共交通的发展状况一般标志着城市的发展水平,当城市公共交通系统比较完善时,公共交通就会替代私家车而成为最为便捷的城市交通工具。在我国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居民的腰包快速鼓起来的同时,拥有一辆自己的汽车逐渐成为更多城市居民的选择,但是私家车的增多与低碳城市的建设背道而驰。于是,低碳城市的建设与居民的攀比、炫耀和奢华消费之间形成了巨大的反差,这个矛盾的解决需要快速完善城市公共交通系统。在城市交通发展的战略设计上要坚持公共交通优先的方针。依据城市规模和条件,在轨道交通(地铁、轻轨和市郊火车)、快速公交、普通公交的结合应用模式上,突出各自的优先发展次序。
(三)合理使用低碳能源
我国能源的消费特点主要表现在消费量迅猛增长、能源结构以高碳为主、环境污染严重、温室气体减排压力大。随着以石油、煤炭为代表的传统能源走向枯竭,以风能、太阳能、核能、生物质能等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为代表的新能源将成为未来能源的发展方向,用新能源替代传统能源成为全球低碳经济发展的共识。低碳时代的新能源产业最重要的发展领域为:清洁煤技术、新能源汽车、新能源规模发电等。为此,我国需要发展智能电网支持新能源产业的发展,实现“电力流、信息流、业务流”的高度一体化融合,提高新能源的利用效率。
(四)实践循环经济
循环经济至少具备以下四方面的特点: ①生产和消费使用绿色能源;②减少原材料消耗并回收利用;③简化包装和工业废弃物回收再利用;④开发产品资源化产业。
在循环经济模式下把经济活动组织成一个“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反馈式流程,其特征是低开采、高利用、低排放甚或零排放。清洁生产是从资源开采、产品生产、产品使用和废弃物处置等全过程出发最大限度地提高资源和能源的利用率。循环经济和清洁生产的一个共同目的是最大限度地减少高碳能源的使用和CO2的排放,这符合低碳经济的发展要求。通过多种方式的耦合将产品的生产、流通、消费以及废弃物的回收等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使自然资源得到多级开发和利用,变污染负效益为经济正效益[3]。
(五)倡导健康生活方式
前文述及,很多人认为低碳经济是政府的事情,这是人们认识的误区。其实,低碳经济不仅体现在政府以及企业行为方面,而且体现在居民的日常生活方面,居民应该从日常生活的点滴做起,节约能源、改变不健康的消费方式,这在很大程度上也能促进低碳经济的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讲,每个普通的居民都是低碳经济的贡献者:空调开启数时后关闭以开电扇取代开空调,省电近50%;洗衣机使用强档比弱档省电,且可延长洗衣机的寿命;暂时不用电脑时可启用“睡眠”模式;电器不用立即拔掉插头;,定期更换机油;用废水冲洗马桶;开启水龙头洗菜要尽量用小水;给电视机断电而不是待机,等等。
参考文献: [1]舒建玲.以生态产业推动我国循环经济的发展[J].生态经济, 2008(6): 135-139.[2]孟祥林.产业生态化:从基础条件与发展误区论平衡理念下的创新策略[J].学海, 2009(4): 98-104.[3]俞国方.回顾与前瞻:产业生态系统理论研究[J].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3): 92-102.2014年12月15日
第五篇:浅谈马鞍山低碳经济
浅谈马鞍山低碳经济
摘要
近年来低碳经济作为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高效益的新的发展模式,并以技术创新和政策措施作为支撑,对人类经济发展方式、生活消费方式进行了革新。马鞍山市是我省能源消耗量较大的城市。由于特定的产业结构,我市消耗的能源主要为煤炭,碳排放居全省第一,低碳经济对我市发展既是挑战,也是机遇。我市必须抓住机遇,调整产业结构、发展低碳产业,建立低碳生活方式,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才能保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本文主要论述了低碳经济产生背景、概念及内涵;以马鞍山市为例,论述了马鞍山市低碳经济发展的现状、发展低碳经济的潜力以及马鞍山市如何结合实际情况更好地发展低碳经济
关键字
低碳经济;节能减排;马鞍山市;可持续发展
一、低碳经济的产生背景、概念及内涵
(一)低碳经济的产生背景
“低碳经济”提出的大背景,是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严峻挑战。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和经济的不断发展,人类也逐渐认识到全球气候变化带来的危害。温室气体浓度不断增加,全球变暖趋势在加强,灾难性气候时常出现。人类共同面领着全球气候变化的问题,低碳经济是人类解决气候变化问题的共同选择。
(二)低碳经济的概念及内涵
人们自从1992年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条约》和1997年的《京都协议书》开始系统谈论低碳经济,2003年英国在能源白皮书《我们的能源未来:创建低碳经济》中率先在政府文件中提出“低碳经济”的概念。
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为特征的经济模式,是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为目标,构建一个以低能耗低污染为基础的经济发展体系。低碳经济的核心内涵是在市场机制基础上通过政策创新及制度设计,提高节约能源技术、可再生能源技术和温室气体减排技术,建立低碳的能源系统和产业结构,它包括生产的低碳化、流通的低碳化、分配的低碳化和消费的低碳化四个体系。
二、马鞍山市发展低碳经济的现状及潜力
马鞍山市是我省能源消耗量较大的城市。马鞍山是是一个工业城市,由于特定的产业结构,我市能源消耗以煤炭为主,碳排放居全省第一,低碳经济对我市发展既是挑战,也是机遇。我市必须迎接挑战抓住机遇,调整产业结构、发展低碳产业,建立低碳生活方式,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保证。
近年来,我市经济总量已位居全省前列。作为一个工业城市,工业对GDP 的贡献率占有绝对的优势,同时工业能源消耗占全市总能耗的90%,CO2排放也占90%以上。因此,我市要将工业作为推进低碳经济发展的重点对象。
(一)能源消耗情况
以钢铁工业为主的产业结构,决定了我市对能源的依赖性很大,消耗量在全省居首位,单位GDP 能耗是全省平均数的两倍以上,万元GDP 二氧化碳排放高达4.8 吨以上。
(二)节能降耗工作开展情况
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就开始大规模开展节能降耗工作,经过近三十年的努
力,大中型工业企业逐步形成节能的理念,并且形成了政府引导、市场推动、企业为主的节能管理模式。如马钢通过高炉煤气回收、转炉煤气回收、干熄焦、高炉煤气压差发电、烧结烟气发电等一批重点工程的成功实施,以及钢坯红送等节能措施,使高炉煤气、转炉煤气基本回收利用,吨钢综合能耗降到700 千克标准煤,进入全国先进行列。
1、马钢的不懈努力
(1)循环经济实现废物的“体内循环”
马钢针对三厂区全部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雨排水均由六汾河排入长江的状况,于2007年开工建设污水处理站。该处理站是马钢首座大型污水处理站,日处理污水量10万吨,处理后的再生水可作为烧结、炼铁、炼钢等生产设施冷却循环系统补充水,全部回
用于工业生产,使马钢废水排放量大大减少,极大地改善了六汾河及长江马鞍山段的水环境质量。先进的工艺、科学的管理、明显的成效,六汾河污水处理站让在场的中央、省级主流媒体见多识广的记者发出了啧啧的称赞声。
虽然坐落在长江之滨,但马钢一直致力于提高水的循环利用率。在马钢新区,建设期间就同步建成了污水处理站和热轧排水回收处理站,实现了水循环利用和热轧区域废水零排放。
不仅仅是废水,近年来,马钢投入巨资,有效回收利用了高炉煤气、转炉煤气、焦炉煤气,年自发电水平保持在67%以上,工业用水循环率由77.6%提高到95%以上;含锌尘泥、氧化铁皮、高炉渣,或作为造渣剂,或制成超细粉,或分选,全部变废为宝,作为重要的生产原材料和磁性材料,反哺马钢工业化大生产。
(2)新工艺新技术打造转型发展“绿色引擎”
“苯加氢工程最大的亮点就是节能减排。”该重点工程只是马钢广泛应用新工艺新技术促进节能环保工作的一个标签。多年来,马钢在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同时,始终将“绿色制造、绿色产品、绿色马钢”的发展理念贯穿于发展的全过程,始终坚定不移地大力推广环保与节能降耗技术,提高资源与能源的利用效率,着力开发绿色产品,发展循环经济;作为全省最大的工业企业,马钢在推进节能环保工作的绿色实践中也得出钢铁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方程式:坚持“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不断强化技术创新和管理支撑,通过环境监督员制度和环保“四大体系”建设,形成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发展模式。
2、山鹰纸业的节能减排
山鹰纸业结合企业实际,坚持追求效益与节约能源并重,积极采取各种措施,提高各种资源的利用效率,以节能、节水、节材、降耗为工作重点,节能减排工作取得了新的成绩。该公司去年新建成了废水三级深度处理系统,总投资达1.5亿元,目前废水处理系统日处理能力65000吨,处理后的水供制浆系统碎解工段回用;同时生产系统各工段根据水质要求的不同也进行分级回用,目前废水循环总回用率达到85%以上,吨纸排水约10吨,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其先进的废水三级深度处理工程被评为马鞍山十大减排工程之一,年减排COD达100多吨。
虽然坐落在长江之滨,但马钢一直致力于提高水的循环利用率。在马钢新区,建设期间就同步建成了污水处理站和热轧排水回收处理站,实现了水循环利用和热轧区域废水零排放。
不仅仅是废水,近年来,马钢投入巨资,有效回收利用了高炉煤气、转炉煤气、焦炉煤气,年自发电水平保持在67%以上,工业用水循环率由77.6%提高到95%以上;含锌尘泥、氧化铁皮、高炉渣,或作为造渣剂,或制成超细粉,或分选,全部变废为宝,作为重要的生产原材料和磁性材料,反哺马钢工业化大生产
(三)发展低碳经济的潜力
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其实质是能源高效利用、清洁能源开发、追求绿色GDP,核心是能源技术和减排技术的创新、产业结构和制度创新,以及生活方式的根本性转变。“低碳经济”的理想形态是充分发展“阳光经济”、“风能经济”、“氢能经济”、“生物质能经济”,所以发展低碳经济必须是开发新能源和节约能源并重。而马鞍山市属于北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季风显著,年平均风力2~3 级,平均日照时数为2133小时,农作物秸秆仅50万吨。很明显,风能和生物质能,都远不能满足马鞍山市能源需求,而太阳能利用的高成本也限制了太阳能利用的规模化,氢能更不现实,所以我市发展低碳经济的重点在节能降耗,而不在新能源开发。由于我市正处在实现工业化的高速增长期,抓住这个机遇,在高速增长中调整产业结构,继续降低重化工业的比重,降低单位产值能耗和碳排放量,是马鞍山市真正的发展低碳经济潜力所在。
马鞍山市发展低碳经济的建议
(一)大力推进能源节约工作
1、推进节能技术改造,采用节能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继续推进高炉煤气、转炉煤气发电、余热余压利用、建筑节能、绿色照明、沼气等新能源开发应用。
2、抓好重点耗能行业和企业节能。突出抓好钢铁、电力、化工、建材、造纸等重点耗能行业和年耗能万吨标准煤以上企业节能,支持马钢公司、长江钢铁公司、山鹰纸业等耗能万吨标准煤以上的企业制定到“十二五”末的节能规划和年
度实施计划。同时要支持这些企业调整产品结构,加大低能耗、高附加值产品比重。
3、推进交通运输和农业机械节能。加快淘汰老旧汽车、船舶和落后农业机械。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系统;推广清洁燃料汽车、节能农业机械,鼓励在汽车上使用天然气。
5、引导商业和民用节能。落实空调、冰箱等产品强制性产品能效标识管理,促进高效节能产品的推广应用,加快淘汰落后产品。在公用设施、宾馆商厦、居民住宅中推广采用高效节电照明产品。
6、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加快推广太阳能利用和风能利用,大力发展户用沼气和大中型畜禽养殖场沼气工程。如黄池食品集团万头猪场、蒙牛集团万头奶牛场等大中型沼气治污工程,重点推进农村农户沼气池和三格式卫生厕所。
7、强化电力需求侧管理。运用经济、法律等调控手段,加强以节电和提高用电效率为核心的需求侧管理,完善配套法规,制定有效的激励政策,推广典型经验。
8、加快节能技术服务体系建设。推行合同能源管理和节能投资担保机制,为企业实施节能改造提供诊断、设计、融资、改造、运行、管理一条龙服务。
(二)加强资源综合利用
1、推进废弃物综合利用和再生资源利用。以粉煤灰、尾矿和冶金、化工废渣综合利用为重点,推进工业废弃物综合利用。以废钢铁为重点,促进再生资源利用,提高炼钢废钢比,不断提高综合利用率。
2、开展秸秆综合利用。推广秸秆气化和还田技术,支持和促进秸秆在燃料、化工、造纸等方面的综合利用技术研究开发。
(三)积极推进原材料节约
加强重点行业原材料消耗管理,延长材料使用寿命和节约木材。严格设计规范、生产规程、施工工艺等技术标准和材料消耗核算制度,推行产品生态设计和使用再生材料,减少浪费,提高利用率。鼓励生产、使用高强度、耐腐蚀金属材料和
高性能混凝土,提高材料强度和使用寿命。加强木材节约代用。落实发展散装水泥的政策措施,巩固现有成果,加大散装水泥推广力度。从使用环节入手,进一步推广应用预拌混凝土和干混砂浆。
(四)节约和集约利用土地、确保绿化面积
1、实行严格的土地保护制度。修订和完善建设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严格执行土地利用计划,控制建设用地增量。
2、推进节约集约用地。加强土地存量资源的改造利用,提高土地利用效率,适度控制新增建设用地规模。加大“停未建工程”和闲置土地资源处置工作的力度,通过多种手段盘活存量土地资源;加快推进各工业园区建设。积极开展地下空
间利用的研究和相关专题规划,推进人防专项规划和地下人防空间设施的多种用途复合研究。推进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土地集约利用。
3、进一步加强植树造林。在现有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绿化面积,支持鼓励荒山植树造林。开发保护湖阳乡的芦苇荡,建立湿地保护区。
(五)加强低碳经济的宣传教育
新闻媒体要加强宣传节约能源、保护环境、推广低碳生活方式的先进典型,通过公益广告宣传低碳生活的基本知识。学校要开展发展低碳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教育活动,建设绿色教育示范学校,开展绿色管理、绿色教育、绿色校园和绿
色科研建设活动。通过建设绿色学校,从小抓起,提高全社会的环境保护意识,为低碳经济的建设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宋鹤,马鞍山发展低碳经济调研报告,《江东论坛》.2010
[2]孙桂娟,殷晓彦,孙相云等,低碳经济概论[M].山东 :山东人民出版社 2010.03
[3]娄伟,李萌,低碳经济规划[M].北京: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1.01
[4]徐玖平,卢毅.低碳经济引论[M].北京: 科学出版社2011.04
[5]王宇寰,节能减排—低碳的必由之路,山东:山东教育出版社2010
[6]张坤民,低碳经济论[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8.[7]范建华,低碳经济的理论内涵及体系构建研究[J].当代经济,2010
[8]宋维明,低碳经济与林业发展论 中国林业出版社 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