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经济对企业的机遇与挑战(含5篇)

时间:2019-05-12 12:52:4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低碳经济对企业的机遇与挑战》,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低碳经济对企业的机遇与挑战》。

第一篇:低碳经济对企业的机遇与挑战

财务前沿讲座论文

题目:

学 号:

班 级:

姓 名:

低碳经济对企业投资带来的机遇与挑战200819140508财务管理一班唐华

低碳经济对企业投资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2009年12月5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京召开,“低碳经济”成会议的焦点之一,会议要求切实抓好节能减排工作,积极应对气候变化。2010年8月,发改委确定在5省8市开展低碳产业建设试点工作。近年来,废气污染、光化学烟雾、水污染和酸雨等的危害,以及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升高将带来的全球气候变化,已被确认为人类破坏自然环境、不健康的生产生活方式和常规能源的利用所带来的严重后果。在此背景下,“碳足迹”、“低碳经济”、“低碳技术”、“低碳发展”、“低碳生活方式”、“低碳社会”、“低碳城市”、“低碳世界”等一系列新概念、新政策应运而生。

低碳经济,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要实现低碳经济,企业就要实现低碳战略转型,发展低碳经济就给企业发展带来了无限机遇与挑战。

发展低碳经济,很容易让企业投资陷入误区:

误区一:低碳竞争就是投资规模竞争

以新能源革命与低碳排放为特征的新经济形态的兴起,在国内掀起了一股新能源投资的热潮,短时间内竟出现了新能源投资过剩。以至于国家相关部门对部分新能源行业产能过剩提出警示,也未能降低新能源行业的投资热情。所以,走出把低碳竞争力看成是产业投资竞争的误区,聚焦核心技术的原始创新,才是新能源革命竞争战略的目标所在。误区二:发展低碳就不要高耗能产业

从碳排放强度指标来看,高耗能行业的排放强度高,以钢铁、有色、石化、电力等工业为主的高耗能产业是碳排放最为密集的产业,六大高耗能产业单位产值的碳排放强度是全部工业产业碳排放强度的两倍多。低碳转型不会限制高能耗产业的引进和发展,只要这些产业的技术水平在同行业中处于领先地位,就符合低碳经济发展的需求。我们所说的低碳转型,其实就是说的是碳生产率提高,或者说单位产品的碳排放量最低。因此,提高产业总体技术水平是解决高耗能产业和低碳之间表面矛盾的关键。事实上,低碳经济的实质是产业的技术改革,只要通过技术进步可以实现减低能耗、减少排放或者提高生产力的目的,就可以称之为低碳经济。

误区三:低碳了,环境保护就实现了

虽然热闹的国际谈判将低碳推到了风口浪尖,但低碳绝不能取代环境保护,两者的内涵是不同的,环境保护的范围绝不仅限于此。碳排放引起的气候问题只是众多环境问题中的一件,但因为其宏观性和与众多层面的关联性而被提到了现在紧迫解决的高度。尽管发展低碳经济、进行节能减排是当前环境保护方面最为重大的任务,但是其他方面的环境治理同样不能忽视,应努力在低碳领域的各种创新尝试和机制成为解决环境问题的突破口。

我国企业要对低碳经济全面认识,并且结合本企业自己的特点实现低碳战略转型,避免陷入误区,浪费资源。

中小企业投资者如何掘金低碳经济?如何抓住低碳经济带来的机遇呢?低碳经济,是人类发展遵循的必然道路,正逐渐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这些将为资本市场带来新的投资机会。

在这个巨大的市场上,有锂电池、新能源汽车、智能电网等可供那些实力雄厚的大企业纵横捭阖,也有低碳食品中、低碳家居、节能设备等小投资小行目供中小投资者一展身手。因此展望2011年,我们有理由相信,低碳经济的大幕才刚刚拉开。下面我就从几个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几个方面来谈谈低碳经济给企业投资带来的机遇。

1.低碳食品孕育新商机

随着世界肥胖问题的日益严重和人们健康意识的不断增强,“低碳”食品将成为食品行业下一个“热点”。低碳食品的主要功能在于降低碳水化合物的摄入以减轻体重,控制二型糖尿病或相关失调症状,并提高血液中运载胆固醇粒子的比例。越来越多的食企已经预料到它的发展前景,开始涉足“低碳”食品领域,虽然目前开发的此类产品还不是很多,但从长远来看,它的开发空间和发展机遇是任何有远见的企业不愿错过的。眼下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公司推出低糖饮料,一些啤酒企业也纷纷推出低糖啤酒。

此外,作绿色食品和无公害食品作为低碳食品的一部分,也吸引着广大食客。营养健康天然无污染的绿色食品,符合了眼下大家追求简约健康的消费需求。随着消费者对健康的日渐重视,低糖营养是大势所趋。现在,已经有不少食品企业涉足“低碳、低糖”食品,虽然眼下开发出的产品还不是很多,但从长远看,低碳食品的开发空间和发展机遇是许多企业不可错过的,所蕴含的商机也值得去好好挖掘。

2.低碳家居中的大商机

近年来,环保家居、绿色家居充斥着家居装修界,这代表着人们的环保意识在不断增强。从环保材料到环保装修,从奢华装修到人性化设计,从增设停车位到开通免费班车,从进口材料到普及国产化,从砍伐树木到建设速生林,从发光顶设计到太阳能灯具„„低碳家居生活正在流行。一些厨卫商家就率先运用低碳技术推出“低碳”、“环保”的热水器、厨卫套餐、吸油烟机、燃气灶、消毒柜等一系列符合低碳厨卫产品,抢占市场先机。如此巨大的市场空间将偏向天平的哪一端?绿色环保的“低碳”产品将成为未来市场的消费主导。

3.节能建筑商机无限

建筑节能主要包括:根据国家有关建筑节能技术标准和规范要求,重点围绕建筑物墙体、楼(屋)面、遮阳等建筑围护系统,空调、照明等设备系统,太阳能、地热(冷)等可再生能源利用系统的研究与推广应用。建筑工程项目,应采用节能型建筑结构、材料、器具和产品,提高保温隔热性能,减少采暖制冷、照明的能耗。随着国家建设部对节能建筑重视,将会给许多行业带来商机:①建筑垃圾的回收利用政策,国家一直提倡可持续发展,使用建筑垃圾制砖正符合这种可持续发展的思路。因此,建筑垃圾制砖产业具有其他产业无法比拟的优势。展望未来,建筑垃圾的发展前景必定是一片光明。②节能建筑为照明节能设备生产带来巨大商机;据报道,我国现有440亿平方米的存量建筑,对这些建筑传统的照明设施进行节能照明改造,市场空间高达30亿元。我国普通照明中白炽灯与节能灯比约7.5 ∶1,节能灯对白炽灯的替代空间巨大。目前政府已出台推广节能灯配套补贴。

美国EMSI环境管理咨询有限公司华中区总经理钱颖初说,照明是建筑能耗的第二大项,占建筑总能耗的35%,高效节能的绿色照明解决方案,不仅能为建筑提高能效利用,节约能源,减少二氧化碳排放,还能为建筑内的人们创造更加健康舒适的照明环境。

4.低碳农业大有可为

现在人们一谈低碳经济,讲工业的多,讲城市的多,讲乡村的少,讲农业的少,实际上

发展低碳农业潜力巨大。气候变化和已走向末路的化石燃料时代,正在给农业和人类发展带来新的挑战。气候变化造成的水资源短缺和燃料价格波动都将直接影响到粮食生产的稳定性。与此同时,农业用地释放出大量的温室气体,超过全球人为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的30%,相当于150亿吨的二氧化碳。发展低碳农业应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

①做强加工业

首先是对农产品进行深度加工。其次是将各类农产品加工后的副产品及有机废弃物化害为利,变废为宝,进行系列开发、深度加工。有时其效益往往超过主产品的效益,既节约了能源资源,又解决了对生态环境的污染,可以有效地控制温室气体排放。

②发展“白色农业”

进入21世纪,依靠水土为中心的传统农业将接近或达到承载能力的临界状态,这就需要寻求新的出路。首先是微生物的利用,专家们称之为白色农业。目前农村微生物运用最广泛最有成效的是沼气。沼气的残留物——沼液可以代替农药、沼渣可以代替化肥,是广大农村发展安全优质农产品必不可少的重要条件。其次是将农村各种废弃物化害为利、变废为宝,进行循环利用、深度利用。再次是充分利用太阳能和智能代替化学能。

③发展有机农业

有机农业能使农业生产处于碳综合状态。在生产过程中不仅降低温室气体排放并强化固碳,还会带来生物多样性以及其他生态环境服务方面的益处。

国际上大部分有机食品的销售价格比同类普通食品的销售价格高出50%-150%,而投入却比常规农业少,这样生产者可多获利10%-15%。国内有机食品市场潜力巨大,随着经济迅速发展和人们对食品污染问题的关注,城乡居民特别渴望得到有机食品,从而使其市场价格比普通食品高出20%左右。

低碳经济虽然商机巨大,但因是新兴行业,发展尚不够规范,政策上也存在一定变数。投资行业鱼龙混杂,为帮助中小投资者选准项目,规避风险。可以从众多热点项目中选择部分市场相对成熟,启动资金小的项目,如代理节能产品、做低碳项目中介、开发新能源及节能产品、节能建材的生产或销售、室内污染治理产品、公共场所空气净化用品等等。

在低碳经济时代的发展中,我们要抓住机遇,勇于挑战,但是也不能盲目,要时刻防范风险。

第二篇:中国发展低碳经济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环境生态学课程论文

中国发展低碳经济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China's Development Challenges and Opportunities about Low Carbon

Economy

山 东 农 业 大 学 资 源 与 环 境 学 院

中国发展低碳经济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China's Development Challenges and Opportunities about Low Carbon

Economy 【摘要】在气候变化及其所带来的一系列相关问题备受国际关注的大背景下,低碳经济发展越来越受到国际社会的重视。本文从中国的国情出发,论述中国现阶段发展低碳经济所面临的挑战与机遇,并提出中国发展低碳经济应采用的策略与方法。

[Abstract] In the context of international climate change and its related problems, the development of low carbon economy has been gaining the increasing attention by 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ty.This text sets out from the state of the nation of China and discusses China to develop the challenge and opportunity that the low carbon economy faces currently, and put forward China to develop low the carbon economy should adopt of strategy and method.【关键词】低碳经济;挑战;机遇;策略

[Key words] Low Carbon Economy, Chanllenge,opportunity, Strategy

2009年12月7日,全球192个国家的环境部长和其他官员在哥本哈根召开联合国气候会议,商讨《京都议定书》一期承诺到期后的后续方案,就未来应对气候变化的全球行动签署新的协议。经过两周的商讨与辩论,大会于12月18日结束,达成无法律约束力协议。

大会的结果虽然让世人有些失望,但正是这长达两周的“大辩论”,让地球气候正在发生变化、我们共同的家园正在面临危机、我们需要及时采取应对措施这样一个观念在被更广泛的群众接受。相应的,作为各国频繁提及的“低碳经济”字眼便会高频率的出入人们的视野,世界经济向低碳经济转轨的趋势愈发明显。

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是人类社会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又一次重大进步。低碳经济实质是能源高效利用、清洁能源开发、追求绿色GDP的问题,核心是能源技术和减排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和制度创新以及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作为一种未来经济的发展模式,众多国家已经开始在低碳领域

山 东 农 业 大 学 资 源 与 环 境 学 院 的机遇。

一、我国发展低碳经济面临着诸多严峻的挑战。

(一)中国处于快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过程中,能源资源消耗大

通过各发达国家的工业化及城市化历史,我们能够注意到,城市化基本和工业化是同步进行的。城市化要关系到人口、土地、经济方方面面的内容。人口的过度集中,便需要有能满足人们生产生活相配套到城市设施,维持一个城市系统正常的运作,城市的能源保障的数量我们便可想而知。随着我国国力的增强,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人们对高质量生活的追求,在人们生活方面消耗的能源资源势必越来越多。世界各国的发展历史和趋势表明,人均C O 2排放量、商品能源消费量和经济发达水平有显著正相关关系。中国是正处于工业化初期的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方式粗放、能源结构不合理、能源技术装备水平低和管理水平相对落后,导致单位G D P能耗和主要耗能产品能耗都高于主要能源消费国家平均水平。未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能源消费和C O2排放量必然还要持续增长,减缓温室气体排放将使中国面临开创新型的、可持续发展模式的挑战。

(二)资源禀赋特点决定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在中短期难以改变

我国的能源结构是以煤为主。煤是排放二氧化碳里面最多的一种能源,在我国的能源结构当中,煤炭占60%到70%的比例,与石油、天然气等燃料相比,产生单位热量燃煤引起的碳排放比燃用石油、天然气分别高出约36%和61%。由于调整能源结构在一定程度上受到资源结构的制约,以煤为主的能源供给和消费结构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将不会发生根本性的改变,使得中国在降低单位能源的C O 2排放强度方面比其他国家面临更大的困难。与用石油天然气相比,比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难度更大,所以这里面就要求调整能源结构。

(三)我国经济的主体限制,中国经济的主体是第二产业,这决定了能源消费的主要部门是工业,而工业生产技术水平落后,又加重了中国经济的高碳特征

1993—2005年,我国工业能源消费年均增长5.8%,工业能源消费占能源消费总量约70%。采掘、钢铁、建材水泥、电力等高耗能工业行业,2005年能源消费量占了工业能源消费的64.4%。调整经济结构,提升工业生产技术和能源利用水平,是一个重大课题。

(四)是低碳经济的市场环境和技术基础还尚待完善

我国还是一个发展中的大国,发展低碳经济,必须要考虑到全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实际上中国就像世界南北的发展差距一样,在中国也是世界的一个缩影。东西部地

山 东 农 业 大 学 资 源 与 环 境 学 院

整这给我们带来了一个很好的契机,为我们推动产业结构调整,转变发展方式提供了一个新的市场动力

低碳经济的发展还面临着较好的机遇,国际上应对气候变化,控制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使低碳产业和产品的市场在逐步的扩大。高耗能、高排放的产品市场的需求也在逐步的萎缩,所以因此也逼着我们必须要走这条路。

(三)碳税和碳排放交易现在已经在国际上开始日益盛行,所以这些信号将引导我们国内市场跟相关的产业加速向低碳经济的转移

我们国家发展低碳经济也具备了一定的重要条件,我们国家已经确定了到2020年降低碳排放强度的目标和发展可再生资源的目标,并将应对气候变化国家的目标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规划,“十二五”过程当中要把这些目标都纳入进去,这就是约束性的指标,也是必须要做的。我们国家应对气候变化的体制和机制已经初步建立起来,应对气候变化的立法也纳入了人大的立法程序。所以继循环经济之后,绿色经济和低碳经济提上了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日程,这为我们发展低碳经济奠定了一个非常好的重要基础。

三、发展低碳经济采取的策略

在挑战与机遇并存的情况下,发展低碳经济首先要统一思想,坚定信心,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准确把握时代发展的趋势,勇于迎接挑战,善于抓住机遇,立足国情,循序渐进,要以减缓气候变化,培育新兴产业和促进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为动力,以节能,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优化能源结构为重点,综合运用经济、科技、法律、行政等手段,促进低碳经济积极有序的开展。

其次要坚持统筹兼顾,加强政策引导,要统筹经济发展和应对气候变化,统筹国内和国际两个大局,统筹现实需要和长远利益,综合推进低碳经济与清洁生产、循环经济、节能减排等工作。要建立健全鼓励低碳经济发展的各项配套的政策措施,发挥政府的政策引导作用,更多的要依靠市场的机制和技术进步。突出重点,逐步推进。

继续深入开展节能减排工作,优化产业结构,降低高耗能产业的比重,继续加大重点行业和耗能大户的节能技术改造,加强节能管理。加快发展以低碳排放为特征的能源、工业、建筑、交通体系,加快煤炭清洁生产和利用,优化发展火电,有序发展水电,加快发展石油天然气,积极推进核电的建设,大力发展风能、推进太阳能光伏发电的商业化进程,因地制宜的开发利用生物质能,提高非化石能源在一次能源消费当中的比重,我国现在是占9%,到了2020年要达到15%左右,要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

第三篇:中国发展低碳经济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论文

中国发展低碳经济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论文.txt我这人从不记仇,一般有仇当场我就报了。没什么事不要找我,有事更不用找我!就算是believe中间也藏了一个lie!我那么喜欢你,你喜欢我一下会死啊?我又不是人民币,怎么能让人人都喜欢我?中国发展低碳经济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论文

低碳经济是一种以能源的清洁开发与高效利用为基础,以低能耗、低排放为基本经济特征,顺应可持续发展理念和控制温室气体排放要求的社会经济发展模式。

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以低能耗、低污染为特征的“低碳经济”正成为全球关注热点。这对中国是压力,是挑战,也是难得的机遇。

挑战之一: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加快推进的中国,正处于能源需求快速增长阶段,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不可能停止,致力于改善13亿人民生活水平的努力不可能停止,“高碳”特征突出的“发展排放”难以回避,成为中国可持续发展的一大制约。怎样既确保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升,又不重复西方国家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谋发展的老路,是中国面对的必答题。

挑战之二:“富煤、少气、缺油”的资源条件,决定了中国能源结构以煤为主,电力中火电占比达77%以上,“高碳”占绝对统治地位。据计算,每燃烧一吨煤会产生4.12吨二氧化碳气体,比石油和天然气每吨多30%和70%,而国际能源机构估算,2007年至2030年,中国电力投资将达1.8万亿美元。如何在既定资源条件下实现向低碳经济转变,是中国面临的一个极大考验。

挑战之三:中国经济的主体是第二产业,这决定了能源消费的主要部门是工业,而工业生产技术欠发达,又加重了经济的高碳特征。资料显示,1993年至2005年,我国工业能源消费年均增长5.8%,工业能源消费占能源消费总量的70%。采掘、钢铁、建材水泥、电力等高耗能工业行业,2005年能源消费量占了工业能源消费量的64.4%。调整经济结构,提升工业生产技术和能源利用水平,是一个重大课题。

挑战之四:欧美发达国家大力推进以高能效、低排放为核心的“低碳革命”,着力发展低碳技术,并对产业、能源、技术、贸易等政策进行重大调整,正在抢占先机和产业制高点。中国受技术和资金的限制,在国际规则制订上又并不拥有更多话语权,面对发达国家的抢先行动,如何以后发优势赶超发达国家,无疑也是考验。

然而,发展低碳经济也为我国实现经济方式的根本转变提供了难得的机遇。走低碳发展道路,既是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根本途径,也是国内可持续发展的内在需求。发展低碳经济有利于突破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资源和环境瓶颈性约束,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有利于顺应世界经济社会变革的潮流,形成完善的促进可持续发展的政策机制和制度保障体系;有利于推动我国产业升级和企业技术创新,打造我国未来的国际核心竞争力;有利于推进世界应对气候变化的进程,树立我国对全球环境事务负责任的发

第四篇:中国发展低碳经济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论文

低碳经济是一种以能源的清洁开发与高效利用为基础,以低能耗、低排放为基本经济特征,顺应可持续发展理念和控制温室气体排放要求的社会经济发展模式。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以低能耗、低污染为特征的“低碳经济”正成为全球关注热点。这对中国是压力,是挑战,也是难得的机遇。挑战之一: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加快推进的中国,正处于能源需求快速增长阶段,大 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不可能停止,致力于改善 13 亿人民生活水平的努力不可能停止,“高碳” 特征突出的“发展排放”难以回避,成为中国可持续发展的一大制约。怎样既确保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升,又不重复西方国家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谋发展的老路,是中国面对的必答题。挑战之二:“富煤、少气、缺油”的资源条件,决定了中国能源结构以煤为主,电力中火电 占比达 77%以上,“高碳”占绝对统治地位。据计算,每燃烧一吨煤会产生 4.12 吨二氧化碳 气体,比石油和天然气每吨多 30%和 70%,而国际能源机构估算,2007 年至 2030 年,中 国电力投资将达 1.8 万亿美元。如何在既定资源条件下实现向低碳经济转变,是中国面临的 一个极大考验。挑战之三:中国经济的主体是第二产业,这决定了能源消费的主要部门是工业,而工业生 产技术欠发达,又加重了经济的高碳特征。资料显示,1993 年至 2005 年,我国工业能源 消费年均增长 5.8%,工业能源消费占能源消费总量的 70%。采掘、钢铁、建材水泥、电力 等高耗能工业行业,2005 年能源消费量占了工业能源消费量的 64.4%。调整经济结构,提 升工业生产技术和能源利用水平,是一个重大课题。挑战之四:欧美发达国家大力推进以高能效、低排放为核心的“低碳革命”,着力发展低碳 技术,并对产业、能源、技术、贸易等政策进行重大调整,正在抢占先机和产业制高点。中 国受技术和资金的限制,在国际规则制订上又并不拥有更多话语权,面对发达国家的抢先行 动,如何以后发优势赶超发达国家,无疑也是考验。然而,发展低碳经济也为我国实现经济方式的根本转变提供了难得的机遇。走低碳发展道 路,既是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根本途径,也是国内可持续发展的内在需求。发展低碳经济有 利于突破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资源和环境瓶颈性约束,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有利于顺应世界 经济社会变革的潮流,形成完善的促进可持续发展的政策机制和制度保障体系; 有利于推动 我国产业升级和企业技术创新,打造我国未来的国际核心竞争力; 有利于推进世界应对气候 变化的进程,树立我国对全球环境事

务负责任的发展中大国的良好形象。机遇:意识到环保、节能、绿色生态的重要性,live and let live.

挑战: 对中国的决策层,官僚的管理制度的挑战。走低碳经济,需要大量的投资,以高科技为主。而中国目前都是在低能耗,重复浪费中消耗资源。这与相关技术 有一定关系,更重要的是体制问题。

中国发展报告 2010 全文

我看过,中国清明网上有 3 月 31 日,民政部一零一研究所、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在北京联合举办了《殡葬绿皮书》 发布会,正式对外发布了《中国殡葬事业发展报告(2010)》。报告内容摘要如下: 实施惠民殡葬政策、推行绿色殡葬和殡葬服务标准化是 2010 年我国殡葬改革的三大重点 内容 《中国殡葬事业发展报告(2010)》指出,2009 年,我国殡葬事业化挑战为机遇,科学 发展迈出新步伐,公墓管理实现新突破,平安清明取得新成就,行风建设有了新举措,绿色 殡葬取得新进展,人才培养迈上新台阶。同时也存在着公共财政投入不足、基本服务能力和 水平不适应、市场化服务不规范、用品销售市场监管不健全等问题。2010 年,殡葬事业将 在“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大局下,以贯彻落实民政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殡葬改革促进 殡葬事业科学发展的指导意见》为契机,在建立殡葬基本服务补贴制度、完善依法监督与行 业自律相结合的管理机制、加大政府对殡葬服务设施设备建设的投入、加快殡葬服务和技术 标准体系建设、加强殡葬事业单位建设和殡葬技能人才培养、巩固公墓清理整顿和行风建设 成果等方面取得新发展。报告强调,2010 年,我国殡葬业要在以下三大领域加大工作力度,力争有所突破: 第一,贯彻落实《指导意见》,加大实施惠民殡葬政策的力度。2010 年,贯彻落实《民 政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殡葬改革促进殡葬事业科学发展的指导意见》 将是全国殡葬改革工作,的一项主要任务。各地应当把制定和实施惠民殡葬政策作为贯彻落实《指导意见》的工作重 点。原因在于:一是实施殡葬惠民政策是人民群众尤其是困难群众的迫切愿望。长期以来,我国只对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职工提供丧葬费补贴,广大农民和无单位人员不享有这一待 遇。这不符合市场经济条件下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原则,必须加以改革。同时,随着殡葬服务 费用的增长,困难群众的丧葬费用负担加重,迫切需要予以必要的减免。第二,进一步保障 和改善民生是 2010 年各级政府工作的大局,中央和地方政府将在事关民生的领域加大投入。以此为契机,把惠民殡葬政策列入当地的“民生工程”,摆上政府的工作计划,

既丰富了 保障民生工作的内容,同时也为惠民殡葬政策的落实提供了财力保证。第三,实施惠民殡葬 政策有成功的经验可资借鉴。因此,为减轻群众的经济负担,使更多的民众得到政策的实惠,建议加快建立和完善面向城乡困难群众的殡葬基本服务政府补贴制度,因地制宜地探索政府 为辖区居民的基本殡葬服务买单的相关机制,逐步建立和完善殡葬救助保障体系。第二,大力推行绿色安葬方式。在土葬区,要大力推广安徽省土葬改革的经验,出台相应 的政策法规,将土葬改革纳入政府目标管理,加大土葬改革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提倡遗体 深埋,不留坟头,不占用耕地,着力治理乱埋乱葬现象,确保土葬改革健康有序推进。在农 村火化区,要推进农村公益性公墓建设,加大执法工作力度,依法治理“装棺二次葬”。推行 花葬、树葬、草坪葬、壁葬、海葬等绿色葬法,是世界性的殡葬改革发展方向,在西方发达 国家已经由传统墓葬向花葬、树葬、草坪葬、壁葬等环保葬法转变。在我国,上述新葬法还 不为人们所接受,处在试验推介阶段。2010 年,要研究制定倡导、鼓励、扶持新葬法的政 策,研究制定相应的服务规范和技术标准,因地制宜地推广花葬、树葬、草坪葬、壁葬等少 占地或不占地的新葬法。第三,探索建立标准宣传贯彻监督机制。殡葬行业是高科技含行业,必须有相应的标准化 体系来规范和制约。目前,我国殡葬行业的标准化工作处在起步阶段。总体情况是:标准的 制定取得了较大进展,标准的实施进展缓慢,标准的宣传贯彻监督机制尚未建立。由此造成

殡葬行业执行标准不力甚至有标准不执行的情况比较普遍,直接制约了殡葬行业的科技进 步。2010 年,要着重就建立殡葬技术标准宣传贯彻监督机制问题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提 出建立这一机制的对策建议,为建立殡葬行业标准宣贯监督机制提供科学依据。

加强我国殡葬专业教育培训 促进从业队伍素质不断提高 绿皮书指出,截至 2008 年底,全国共有殡仪服务单位 3754 个,其中殡仪馆 1692 个,民政部门直接管理的公墓 1209 个,殡葬管理单位 853 个,职工总数达 7 万多人。随着我国 殡仪服务市场的放开,民政系统外直接或间接从事殡仪服务以及殡葬用品生产、销售的人员 必然逐步增多,殡葬从业人员队伍还将继续壮大。目前我国北京社会管理职业学院、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武汉 民政职业学院等 4 所民政类高职院校和江西、福建、河南、辽宁省中等专业学校开设“现代 殡仪技术与管理”专业。2008 年开始,民政部原社会福利和

社会事务司与民政部管理干部学 院联合举办成人教育性质的“殡葬管理和服务”专业证书班,具体分为行政管理、殡仪服务、墓地管理三个专业方向。根据不同的专业方向,设置了不同的课程。通过两年的学习,学员 将掌握基本的管理理论、相关法律知识、殡葬工作的理论和方法,学员的工作能力、创新能 力、服务水平和应急管理水平都将有所提高,并获得系统内承认的大专学历证书。绿皮书还指出,加强殡葬人力资源建设是落实人才强国战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是殡葬事业发展的需要,同时也是殡葬从业者主动适应社会,提高自身素质和竞争力的需要。近年来,通过开展殡葬职业教育和培训以及实施殡葬行业职业技能鉴定,殡葬人力资源建设 取得了显著的成就,殡葬从业人员队伍不断壮大,从业人员素质不断提高,殡葬技能人才建 设体制机制逐步建立健全。

公墓建设管理的四大新生长点 绿皮书指出,针对目前存在的“公墓价格过高”、“选择方式单一”等问题,通过采取扩大公 益性骨灰寄存服务供给等多种方式,切实保障群众安葬需求,更好地解决群众“死有所葬”问 题,进一步维护和改善民生。通过增加政府公共投入,新建和改建一批城乡公益性骨灰存放 设施,扩大公共服务保障范围,采取低价或政府补贴的方式满足群众基本的安葬需求,积极 对城乡困难群众给予费用减免。对骨灰寄存、树葬、花葬、草坪葬等绿色安葬方式要给予政 策支持和鼓励。通过宣传发动、费用奖补等多种方式,鼓励引导群众自愿选择节地葬法,降 低占地式公墓的安葬比例。此外,绿皮书还指出我国公墓管理未来发展的四大新生长点: 第一,减少占地式发展方式。严格的土地管理政策,预示着公墓的发展应当从单纯依靠土 地消耗、资源消耗的增长方式向循环利用、绿色环保的增长方式转化,达到充分利用现有土 地存量,延长开发周期的目的。公墓单位要积极应对和化解“死墓危机”,一方面做好护墓管 理费提取和使用的监督管理工作,预防因公墓单位破产倒闭引发社会问题,另一方面必须从 提供各类节地葬式上寻找出路,积极探索公墓循环使用途径,提高土地使用效率。第二,体现人文关怀色彩。公墓作为重要的殡葬服务场所,其所提供的服务不仅要满足骨 灰安葬方面的需要,更要满足人们精神心理方面的需要。公墓单位要从树立人文意识入手,积极传播现代殡葬文化,充分发掘尊重生命价值、传承民族精神的内涵,实现公墓独特的纪 念、追思、教育等外延功能。

第三,展现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公墓单位应以绿色环

第五篇:低碳经济带来的变化及机遇

低碳经济带来的变化及机遇

(一)概念: 低碳经济,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发展低碳经济,一方面是积极承担环境保护责任,完成国家节能降耗指标的要求;另一方面是调整经济结构,提高能源利用效益,发展新兴工业,建设生态文明。这是摒弃以往先污染后治理、先低端后高端、先粗放后集约的发展模式的现实途径,是实现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保护双赢的必然选择。提出背景:

全球气候变暖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严峻挑战。随着全球人口和经济规模的不断增长,能源使用带来的环境问题及其诱因不断地为人们所认识,不止是烟雾、光化学烟雾和酸雨等的危害,大气中二氧化碳(CO2)浓度升高带来的全球气候变化也已被确认为不争的事实。

在此背景下,“碳足迹”“低碳经济”“低碳技术”“低碳发展”“低碳生活方式”“低碳社会”“低碳城市”“低碳世界”等一系列新概念、新政策应运而生。而能源与经济以至价值观实行大变革的结果,可能将为逐步迈向生态文明走出一条新路,即:摈弃20世纪的传统增长模式,直接应用新世纪的创新技术与创新机制,通过低碳经济模式与低碳生活方式,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低碳经济的发展

英国是最早提出“低碳”概念并积极倡导低碳经济的国家。2003年,英国政府在《能源白皮书》中提出了温室气体减排目标:计划到2010年二氧化碳排放量在1990年基础上减少20%,到2050年减少60%,到2050年建立低碳经济社会。

2006年,前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尼古拉斯·斯特恩作出《斯特恩报告》指出,全球以每年GDPI%的投入,可以避免将来每年GDP5%-20%的损失,呼吁全球向低碳经济转型。

2007年12月3日,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在印度尼西亚巴厘岛举行,15日正式通过一项决议,决定在2009年前就应对气候变化问题新的安排举行谈判,制定了世人关注的应对气候变化的“巴厘岛路线图”。该“路线图”为2009年前应对气候变化谈判的关键议题确立了明确议程,要求发达国家在2020年前将温室气体减排25%-40%。“巴厘岛路线图”为全球进一步迈向低碳经济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确定2008年“世界环境日”(6月5日)的主题为“转变传统观念,推行低碳经济”。

2008年7月,C8峰会上八国表示将寻求与《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其他签约方一道共同达成到2050年把全球温室气体排放减少50%的长期目标。

2008年5月31日至6月8日,英国伯明翰举办了第一届国家气候变化节,发布了《气候变化战略》,提出了“后碳时代城市”目标,明确提出到2026年减少二氧化碳排放60%、人均排放从6.6吨下降到2.8吨等。

欧盟承诺到2020年将可再生能源占能源消耗总量的比例提高到20%,将煤炭、石油、天然气等一次能源的消耗量减少20%,将生物燃料在交通能耗中所占的比例提高到10%。此外,欧盟单方面承诺到2020年将温室气体排放量在1990年的基础上减少20%。从而带动欧盟经济向高能效、低排放的方向转型,并以此引领全球进入“后工业革命”时代。

日本2008年提出了新的防止全球变暖对策——“福田蓝图”,其减排长期目标是到2050年温室气体排放量比目前减少60%-80%。与此同时,日本一直重视能源多样化,并在提高能源使用效率方面作出了很多努力。

2009年1月25日,美国白宫发布了一份奥巴马总统论述“美国经济恢复和再投资计划”的报告,该报告提出美国已将能源、教育、健康和基础设施建设列为最重要的领域。在能源方面,奥巴马提出,为了加速推进清洁能源经济,美国在未来3年内将把风能、太阳能和生物燃料等可再生能源的生产能力再提高1倍,将开始建造新的长达4800公里的传输电网,以方便传输这种新的能源。

奥巴马已公布的能源政策还包括:未来10年,政府将投入1500亿美元资助替代能源研究,风能、太阳能和其他替代能源公司将有可能获得更多的政府资助;到2012年,美国发电量的10%将来自可再生能源(这个指标到2025年将达到25%);汽车方面,将加大对混合动力汽车、电动车等新能源技术的投资力度,减少石油消费量;在新能源技术方面,政府将大量投资绿色能源——风能、新型沙漠太阳能阵列和绝缘材料等;在建筑方面,将大规模改造联邦政府办公楼,推行绿色建筑,对全国公共建筑进行节能改造。

与此同时,以欧美为主的发达国家开始采取一系列实际行动向低碳经济转型。英国先后引入了气候变化税、气候变化协议、排放贸易机制、碳信托基金等多项经济政策,推动低碳经济发展;丹麦、芬兰、荷兰、挪威、意大利和瑞典等国,对燃烧产生二氧化碳的化石燃料已开征国家碳税;德国、日本和奥地利等国也相应引入了能源税和碳税制度;美国正在投入巨资研发低碳技术,最近发布实施的《能源政策法》,为发展低碳经济提供了法律的保障。

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能源生产国和消费国,第二大二氧化碳排放国,高度重视全球气候变化问题,并为应对气候变化做了大量工作。中国先后于1998年签署、2002年批准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京都议定书》。“九五”计划、“十五”计划和“十一五”规划都把降低能耗和主要污染物排放作为重要指标。2007年中国政府发布了《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确定了中国长期应对气候变化的框架。当前,节能减排已成为一项重要任务,国家发改委制定的《单位GDP能耗考核体系实施方案》明确提出,对各省级人民政府要实行节能减排的问责制和一票否决制。

(二)低碳经济影响四大产业变革

中国的四大节能减排的重点行业是:高耗能行业(钢铁、水泥)、建筑业、家电业、可再生能源产业。家电业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空调、冰箱和电视等家电市场需求一直都处于旺盛期。2000年至2007年,中国居民生活用电量年均增长11.7%。居民生活用电在节能降耗中占有很大的比重。

由于家电能耗普遍占据很大比重,因此世界各国政府都把家电行业作为一个重要节能减排的领域。它们纷纷为家电—尤其是能耗大户的空调、冰箱等,制定了严格的家电设备能效标准,不符合标准的产品不允许在本地销售。

中国近年来也出台了一些家电设备的能效标准,对其节能性能提出了强制性要求。因此,家电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应该对低碳发展趋势有清醒的认识,关注消费者的真正需求,积极创新,引导消费意识和习惯的转变,引领全行业的低碳发展。

一些国内企业为了适应节能减排政策的要求,已经开始探索低碳发展之路,从公司的长期发展战略、产品定位、市场营销模式等方面积极探索、研发、生产和销售节能环保家电产品。在实现社会经济效益的同时,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然而对于中国大部分家电企业,在探索低碳发展的道路上,普遍面临两个问题:一是如何尽快突破节能核心技术并加以运用;二是在中国绿色消费环境尚未成熟的情况下,国内消费者多以价格为主要考虑,导致价格较高的节能产品无法大批量销售生产。这有待于国家节能政策的进一步落实。建筑业

有研究表明,全球房地产及相关领域造成了70%的温室效应,建筑施工、使用以及建材生产过程都是温室气体的主要排放源。在中国,目前建筑能耗约占全社会总能耗的三分之一左右,并且随着城镇化的快速发展,这个比例将迅速扩大。推行建筑业发展低碳模式已经成为发展低碳经济的关键领域。

目前我国已经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包括北方采暖地区现有居民建筑供热计量及节能改造工作、大型公共建筑节能管理工作、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工作等。到现在为止,全国已累计建成节能建筑面积21.2亿m2,占城镇既有建筑总量的11.7%。预计到2020年,中国的建筑能耗将降低到7.54亿吨。

中国建筑(4.26,-0.01,-0.23%)行业的低碳发展主要体现在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的推广方面。绿色建筑的“绿色”主要体现在能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和保护环境减少污染上,它的推广采用能带来巨大的低碳效应:节能30~50%;减碳35%;减少废物排放70%;减少水资源利用40%。它所带来的巨大影响力已经在行业内逐步体现。绿色建筑的推广将不仅能降低建筑全寿命周期的综合成本,降耗减碳,提高投入产出效应;而且能够带动诸多上下游企业对生产和使用低碳产品的追求。

低碳发展对于房地产企业而言,是一次实现转型的大机遇。可以密切关注国家政策走向,及早开展低碳(绿色建筑)技术的研发和试点工作,加快节能技术、提升能效技术、可再生材料技术以及减排技术等房地产领域内低碳关键技术的创新,并可以考虑把低碳生态建筑纳入到营销考虑之中。要把企业的低碳转型变成一次机遇,培育新的利润增长点。

高耗能行业

高耗能行业是中国最重要的能源消费部门和温室气体排放部门。钢铁工业和水泥工业在高耗能行业的能源消费和温室气体排放中占有突出地位。目前中国大部分高耗能企业仍以经济效益和盈利水平作为首要目标,以扩大市场规模和占据市场为主要动力,未来节能减排的空间十分广阔。钢铁行业

钢铁工业是中国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产业和实现新型工业化的支柱产业。在强劲的市场需求带动下,中国钢铁业高速发展,总产量连续12年世界第一。

钢铁工业是典型的高耗能行业,其能源消耗在整个工业部门中占有相当比重。2007年中国钢铁行业能源消费总量为4.78亿吨标准煤,占整个工业部门能源消费量的25.1%。与2000年相比,2007年钢铁工业能源消费量增长了269%。同时,中国钢铁行业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并大量应用石灰石,其二氧化碳排放量仅次于电力和水泥,在中国工业行业的二氧化碳排放中居第三位。

钢铁行业最可行也最有效的碳减排措施就是提高能效,能效技术不仅能减少能源消耗、减少排放,还能提高企业的成本效益。中国政府在《钢铁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中规定,到2011年重点大中型企业吨钢综合能耗不超过620千克标准煤,二次能源将基本实现完全回收利用,冶金渣接近完全综合利用。《钢铁产业发展政策》也提出要提高环境保护和资源综合利用水平,最大限度地提高废弃、废水和废物的综合利用水平,建立循环型钢铁工厂。

当前中国钢铁行业推动低碳发展的重点是节能降耗和保护环境,主要措施包括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实行设备大型化、推广和应用重点节能技术等。同时,该行业发展低碳也面临着一个最主要的问题:落后产能比重过大,结构调整进展迟缓。当前仍有相当一批中小型钢铁企业,由于工艺设备落后,节能减排措施不到位,极大地影响了全行业低碳发展水平的提升,全行业推动低碳发展的任务依然艰巨。水泥行业

2000年以来,由于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快速增长,强劲拉动了中国的水泥消费,水泥行业快速增长。2008年中国水泥产量达到14亿吨,占世界水泥总产量的48%。

水泥行业是典型的高耗能行业,其能源消耗在建材工业和整个工业部门中占有相当比重。据权威统计,2007年中国水泥制造业能源消费总量为1.43亿吨标准煤,占建材工业能源消费量的73.4%,占整个工业部门能源消费量的7.5%。且水泥行业能源消费量增长相当迅猛,年均增长率高达10.2%。

近些年,世界各国通过掺烧一定量的替代燃料等方法来探索实现水泥行业的碳减排目的。在使用新型低碳替代原料方面,中国也进行了成功的尝试,明显地减少了二氧化碳的排放量。

当前中国水泥行业推动低碳发展的重点是节能降耗、资源综合利用和余热利用等方面。主要的切入点和措施包括:加快行业结构调整步伐,淘汰落后水泥产能,提高新型干法水泥比重;提高行业集中度,提升生产线规模,实现装备大型化;实施以纯低温余热发电为代表的技术改造,提高工艺技术水平;制定鼓励废弃物在水泥生产中利用、替代原燃料和熟料的优惠政策。可再生能源产业

气候变化是全球可再生能源快速发展的主要推动因素。能源消费时导致全球二氧化碳排放增加的主要原因。为了免受气候变暖威胁,各国纷纷从政策和技术层面寻求减排温室气体的有效措施,在能源消耗无法避免的前提下,发展可再生能源成为实现温室气体减排的最主要措施之一。

除大水电外,2008年全球估计有近1200亿美元被投入到新的可再生能源发电与供暖装机容量中来,其中风电、水电和太阳能发电各占30%,其余主要投向生物质发电和农村沼气以及生物液体燃料等。另外还有150~200亿美元被投入到大水电项目中去。

中国政府很重视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水电、农村沼气、风电、太阳能和现代生物质能等都蓬勃发展。到2008年底,可再生能源年利用量总计约为2.5亿吨标准煤,约占一次性能源消费总量的9%。按照中国制定的战略目标,这一比例2010年将提高到10%。

除水能外,中国资源丰富、且近期利用技术较成熟,开发潜力较大的还有风能、生物质能和太阳能,地热和海洋能利用等在中长期也有很好的发展前景。

中国作为能源消耗和温室气体排放大国,已经将发展可再生能源作为应对气候变化、实现节能减排目标的重要措施之一。在一系列政策法规和国际投资机构资本的推动下,尚德公司、皇明公司、中复连众和龙源集团等国内优质企业纷纷快速崛起,越来越多国内企业加入到可再生能源的发展中来。

目前,可再生能源产品的高价格依然是制约市场发展的最主要因素,以致产品发展过多依赖政策扶持,阻碍了大规模地推广应用。由于成本的降低主要依靠规模生产和技术创新,而受到知识产权等因素的影响,当前可再生能源技术在全球范围内转让效果并不理想,导致成本下降速度缓慢,大面积应用进展受到拖累。

综合来看,中国具备发展可再生能源的丰富资源条件和一定的产业基础,近年来的可再生能源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其中一些技术已经达到或接近商业化发展水平。可以预言,今后5~10年将是中国风电、光伏发电和生物质能大规模利用的起步阶段。

(三)中国的发展现状与低碳经济的要求存在的矛盾。

1.虽然我国能源结构在不断优化,但一次能源生产的2/3仍是煤炭,燃煤发电约占电力结构的80%。煤多、油少、气不足的资源条件,决定了我国在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煤炭仍将是主要一次能源。煤炭属于“同碳”能源,我国也没有了廉价利用国际“低碳”能源的条件;资源和能源密集型产品大量出口,又增加了我国单位GDP的碳强度。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京都议定书》约束下,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权成为发展的资源;气候变化国际谈判中减排指标的确定和分解实际上也是在争夺排放权的这一发展空间。换句话说,如果不转变增长方式,我国资源供应和排放权难以保证。

2.人为活动产生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主要来自煤炭、石油等的生产和消费,部分来自水泥生产。无论是化石能源还是钢铁、水泥等产品,都是工业化和城市化必不可少的物质投入。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城市化的快速发展阶段,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需要钢材、水泥、电力等的供应保证,这些“高碳”产业既是我国新一轮经济增长的带动产业,也无法通过国际市场满足中国的巨大需求。因此,降低其碳强度,成为我国提高产业竞争力、应对气候变化的必然要求。

3.我国技术水平参差不齐、研发和创新能力有限,是我国由“高碳”经济向“低碳”转型的最大挑战。尽管《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京都议定书》要求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让技术,但执行情况并不乐观。改革开放以来实施的“市场换技术”政策,虽然汽车等技术含量高的产品市场被外国公司占领,但并没有得到多少核心技术和知识产权。“拿钱买不到核心技术”、我国要自主开发技术等,成为有识之士的共识。发展低碳能源技术、二氧化碳收集储存技术研发等已纳入我国“973计划”、“863计划”等科技支撑计划。发达国家在这些技术上起步不久,我国的差距并不大。近年来,我国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产业呈快速增加之势。如果我国加大投入,可以实现这个领域的跨越式发展。

(四)中国向低碳经济转型的策略

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战略构想

发展低碳经济的战略取向:一是在科学发展观的统领下,继续紧紧抓住战略机遇期,利用未来20年全球化石能源供应相对充足、国内外相对较好的资源能源条件加速完成重化工业化的历史任务;二是在循环经济的战略基础上,研究制定低碳经济发展战略,以资源节约、环境保护为基本国策,把低碳发展作为建设“两型社会”和创新型国家的重点内容,并把低碳经济发展战略上升到国家战略层次;三是在可持续发展的框架下,坚持把提高能效作为核心,不断降低能源消费强度和碳排放强度,努力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增长率,实现碳排放与经济增长的逐步脱钩;四是在建设创新型国家前提下,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和自主创新,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低碳先进技术,注重开发、示范和推广一批对低碳经济有重大带动作用的共性和关键链接技术;五是在全球经济一体化框架下,主动承诺符合国情和实际能力的自愿节能减排行动,提升负责任大国的国际形象,并积极参与国际气候体制谈判和低碳规则制定,为我国的工业化进程争取更大的发展空间。

发展低碳经济的战略目标:2009年3月中科院发布《2009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报告》提出,到2020年,我国单位GDP能耗比2005年降低40%-60%,单位GDP的二氧化碳排放降低50%左右(年均降低3.33个百分点)。此外,可再生能源在能源消费中的比重由目前的8%提高到2020年的20%左右。

发展低碳经济的战略重点:首先,调整产业结构。产业结构优化是降低碳排放强度的有效途径,未来中国应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努力推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加快发展第三产业,特别是发展现代服务业,减少国民经济发展对工业增长的过度依赖,有效降低单位GDP碳排放的强度,实现低碳发展。其次,调整能源结构。由于石油和天然气的单位热量消耗碳排放量较煤炭低10%-30%,必须加快国家能源消费从传统煤炭为主向石油和天然气为主的结构转变,加快传统化石能源为主向清洁和可再生能源为主的结构转变,通过化石能源内部和外部结构调整,有效减缓碳排放增长速度,促使我国能源结构向低碳能源方向发展。再次,调整技术结构。低碳技术是发展低碳经济的关键,应大力发展节能技术、无碳和低碳能源技术、二氧化碳捕捉与埋存技术,建立绿色科技支撑体系,尤其要加快发展核能、风能、水能、太阳能、海洋能、生物质能等相关技术,争取克服关键技术问题,同时大幅度降低成本。最后,大力提高能效。提高能效被认为是煤炭、天然气、核能和再生燃料之外的第五种发电“燃料”,更高的能效意味着可以减少2/3的温室气体排放。节能应当是我国长期优先坚持的战略,应加大节能和提高能效的力度,在钢铁、水泥、化工等高载能行业,通过节能和提高能效,降低碳排放强度。

发展低碳经济的战略措施:第一,培育全民低碳意识,创新低碳消费文化。从生产环节降低对碳资源的消耗,流通环节降低碳资源的污染,消费环节降低对碳资源的依赖,从科学发展观的战略高度,把低碳文化变为全社会的主流意识,把低碳消费作为社会生产和生活的头等大事抓紧抓实。第二,加快低碳经济立法,依法推进低碳经济。在《节约能源法》、《清洁生产促进法》、《可再生能源法》、《循环经济促进法》以及《气候变化国家评估报告》基础上,尽快出台《推进低碳经济发展的指导意见》,同时抓紧修订《环境保护法》、《环境影响评价法》、《大气污染防治法》、《矿产资源法》、《煤炭法》、《电力法》等,以法律形式保障低碳经济的有效推行。第三,加大低碳投入力度,推进低碳快速发展。要通过政府投资、财政补贴、税收优惠、政府采购、信贷担保等手段,加大财税支持力度,有必要从减排角度对财经政策进行整合,探索设定“碳预算”,根据“碳预算”排放目标安排相关财政预算,并尽快开征“碳税”。第四,积极参与国际合作,努力谋取竞争优势。要积极开展国际技术合作,通过共同研发,合理转让等方式提高国内的科技水平和创新能力,尽快缩小与先进低碳技术方面差距。

当前发展低碳经济的重点与建议。

1.总体规划,为低碳发展创造条件。一是将低碳经济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进行总体安排部署。二是将低碳技术研发纳入:国家科技规划和相关科技计划。三是制定专项规划,提出低碳经济的概念、目标、重点和保障措施等,提出低碳经济的统计和考核指标,并作为国民经济规划中的引导指标。四是制定重点行业和部门的低碳发展规划,向低碳转型。

2.优化产业结构,发展低碳产业。一是提高“高碳”产业准入门槛,避免留下长久不利影响。二是调整结构,推进产业和产品向利润曲线两端延伸:向前端延伸,从生态设计入手形成自主知识产权,向后端延伸,形成品牌与销售网络,提高核心竞争力。三是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用高新技术改造钢铁、水泥等传统产业,降低GDP的碳强度。四是将低碳发展纳入国家产业振兴规划的原则考虑和当前安排,为低碳发展创造条件。

3.发展壮大循环经济,重点抓好工业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将减量化放在优先位置,减量化从减少生产环节入手,推进资源能源的循环利用和高效利用,变废为宝,化害为利。持续推进节能减排,当前的重点应放在工业节能上,这是由我国发展阶段和工业能耗所占比例决定的。控制高耗能高排放行业过快增长,加快淘汰落后生产能力;控制建筑和交通能耗的快速增长;加强制度建设,强化目标责任制的落实和评价考核,切实完成“十一五”规划提出的约束性指标。

4.加大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的扶持力度。开发利用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生物质能等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依靠技术进步不断降低利用成本,切实解决新能源发电上网难题;加快研发先进技术和设备,推进第四代核能技术研发和产业化;多途径利用可再生能源,逐步提高其在能源中的比例,使之成为满足未来能源需求的重要补充,成为控制温室气体排放、保障能源安全的重要措施。

5.重视低碳技术的研究开发和技术储备。按照技术可行、经济合理的原则,研究提出我国低碳发展的技术路线图,促进高能效、低碳排放的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逐步建立节能和能效、洁净煤和清洁能源、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以及自然碳汇等多元化的低碳技术体系;加快对燃煤高效发电技术、二氧化碳捕获与封存,高性能电力存储,超高效势力泵,氢的生成、运输和存储等技术研发,形成技术储备,为低碳转型和增长方式转变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6.厉行节约,鼓励消费的同时反对浪费。一是严格执行国家相关规定,加大公务接待活动的监督和处罚力度,刹住公款吃喝风。二是加强粮食和原材料采购、储存和加工管理,减少和防止腐烂变质所造成的浪费。三是鼓励发展快餐业,推进以中央厨房为主的集中生产、统一配送,建立健全餐饮服务标准等行规行约,鼓励剩菜打包,减少浪费。

(五)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财税政策建议。

1.调整财政支出结构,支持低碳经济发展。(1)在预算收支科目中设立环境保护类级科目。安排相应的环保支出预算,保证足够的环境保护资金来源,解决环境保护经费不足的问题,同时要便于环保资金投入的监管。要具体分列节能减排、可再生能源开发、污染治理、生态环境建设等具体相关项目。要明确资金额度和增长幅度,建立财政预算支持环保建设的长效机制。(2)继续加大对节能减排监测、指标和考核体系建设,以及对中西部欠发达地区节能减排等方面的资金投入。加快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进程。(3)加大对科技创新的资金投入力度。建立起财政科技投入的稳定增长机制,支持低碳技术的研发,支持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产业和低能耗、高效益的产业发展。(4)加大财政对林业生态建设的投入力度。用于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退牧还草,增加生物碳汇,保护生态环境。(5)继续加大财政对十大节能工程、中西部地区污水管网、污染减排监管体系等节能环保工程建设的支持。推进大型公共建筑和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鼓励合同能源管理发展。(6)支持节能产品的推广和使用。采取对消费者进行财政补贴的方式,鼓励节能环保产品使用和消费。扩大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试点,鼓励节能环保产品使用和消费。扩大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试点,采取财政补贴方式,鼓励地方政府在公交、出租等领域推广使用节能与新能源汽车。

2.加大转移支付力度,支持地方发展低碳经济。从总量上,要通过加大一般性转移支付的力度来弥补地方政府财力的不足,满足地方政府行使基本职能的需要。从用途上,转移支付资金除了满足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建设外,还应单独安排专项资金用于促进低碳经济的发展,并加强监管,结合预算绩效考评,确保资金的用途,提高资金使用效率,避免挪用。要通过专项转移支付方式对经济落后地区淘汰落后产能给予财政支持和奖励,同时要求地方政府要安排配套财政资金,确保淘汰力度,引导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

3.完善政府采购制度,扩大环保产品采购。一是完善政府采购的立法及实施机制。以法律形式明确政府采购对环保产品的支持,规范采购实施过程,杜绝腐败;二是建立绩效考评制度。在政府机关考核中加入环保产品采购的绩效评价指标进行考评,增加对环保产品的强制性购买规定,并确定环保产品采购的法定强制购买比例,而且这一比例还应逐年提高;三是扩大政府绿色采购产品的范围。不断增加环保采购产品的数量和范围,扩大政府环保产品采购的引导和示范效应;四是给予环保产品适当的价格补偿。考虑到环保节能产品在研发过程中增加了环保成本,政府作为消费者和环境保护责任人,应当对环保产品的生产企业给予适当的价格补偿,鼓励环保产品的生产和供给。

4.对发展低碳经济的企业给予财税支持。首先,制定支持企业参与低碳经济发展的产业政策,健全奖罚财税政策,强化财税政策的激励和约束作用。从事低碳技术开发的企业可享受一定的所得税减免,吸引企业积极进行低碳技术的研发;对企业用于购置环境保护型设备的投资,可按一定比例实行税额抵免,从而鼓励企业对先进环保设备的购置与使用,并对环保设备实行加速折旧;通过实行低碳投资退税等优惠政策,吸引国内外资金,鼓励低碳产业投资;采取物价补贴、企业亏损补贴、财政贴息、税前还贷等财政补贴措施,支持低碳企业发展;加大对节能技术改造项目的信贷支持,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发行节能方面的企业债券;扩大财政创业风险投资,对风险高、具有重大意义的低碳新技术,采取风险投资的方式予以支持。其次,制定有利于低碳技术发展的税收激励政策。对低碳技术的研究、开发、转让、引进和使用予以税收鼓励,积极引进国外先进技术,促进国内外技术交流,提高我国企业技术水平,包括技术转让收入的税收减免、技术转让费的税收扣除、对引进技术的税收优惠等。最后,正确灵活地运用;关税手段,积极参与国际竞争,保护国内环境和资源,提升国内企业产品竞争力。调整关税政策,抑制高耗能、高污染、资源性产品出口,支持高附加值产品出口,鼓励企业对其产品和技术进行转型升级;鼓励资源性、节能降耗、关键零部件等产品进口,鼓励高新技术和产品的引进。

5.推进能源价格机制改革,促进能源价格市场化。要深化煤炭价格改革,全面实现市场化;推进电价改革,逐步做到发电和售电价格由市场竞争形成、输电和配电价格由政府监督;逐步完善石油、天然气定价机制,及时反映国际市场价格变化和国内市场供求关系。

6.建立健全环保税种,推进环境有偿使用制度改革。其一,完善资源税制度。调整计征办法、征税范围等相关政策:扩大征收范围,将须加以保护性开采利用的资源纳入征收范围;应考虑将从量计征改为从量计征和从价计征相结合;提高征税标准,按稀缺程度不同相应提高单位税额,对非再生、稀缺性强的资源要课以重税,以限制掠夺性开发,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其二,研究扩大消费税征税范围。将部分高耗能、高污染产品列入征税范围。其三,研究开征碳税。其四,研究开征环境保护税。其五,推进排污权有偿取得和交易制度改革。一是对污染物进行“总量控制”,将其确定为污染物排放管理的基本原则;二是在“总量控制”前提下,实行排污权有偿取得。政府通过招标、拍卖等方式,将有限的排污权出售给排污企业,改变目前排污企业污染排放无约束、不计环境成本的状况,解决排污的外部性问题;三是推广排污权交易,促使企业珍惜有限的排污权,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并从减排获利。

下载低碳经济对企业的机遇与挑战(含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低碳经济对企业的机遇与挑战(含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浅谈低碳经济

    浅谈中国低碳经济发展摘要:低碳经济就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本文首先论述了低碳经济的概念,并结合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成果论述其深层含义;其次概述了低碳......

    环境保护与低碳经济

    环境保护与低碳经济 (山西大学工程学院 环本0909 李锦河) 摘要:当今世界,我们的环境正面临着许多严峻的问题,比如气候变暖,空气和水资源污染,以及对自然资源日益增长的需求。低碳经......

    浅析低碳经济与低碳生活

    浅析低碳经济与低碳生活 单位:寿阳县宗艾中学校 姓名:杨丽萍 日期:2011年1月4日 浅析低碳经济与低碳生活 寿阳县宗艾中学校 杨丽萍 论文摘要:阐述了低碳经济与低碳生活的概念和......

    浅谈低碳经济与大学生活

    浅谈低碳经济与大学生活摘要:低碳如今已经成为一个耳熟能详的时尚名词。而低碳经济的真正含义又是什么?低碳经济即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的为基础的经济模式。更重要的是在人......

    低碳经济与绿色经济

    1恩格尔系数的含义和其变化的意义 2影响人们消费行为的消费心理: 怎样做一个理智的消费者? 低碳经济与绿色经济 低碳经济 含义: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是......

    中国发展低碳经济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论文1(含5篇)

    中国发展低碳经济所面对的机遇与挑战摘要:低碳经济是一种以能源的清洁开发与高效利用为基础,以低能耗、低排放为基本经济特征,顺应可持续发展理念和控制温室气体排放要求的社会......

    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的机遇和挑战

    摘要: 生产要素跨越国界,在全球范围内自由流动,各国、各地区相互融合成整体, 由于世界各国在自然资源、生产力和科技水平、政治经济制度和民族文化等方面存在着巨大的差异,经济......

    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的机遇和挑战

    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的机遇和挑战[摘要]经济全球化使各种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优化组合和资源优化配置,从而促进全球经济的迅速发展,其特征是生产、交换、分配、消费的全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