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要点(甘政发〔2009〕15号)

时间:2019-05-14 04:11:4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甘肃省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要点(甘政发〔2009〕15号)》,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甘肃省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要点(甘政发〔2009〕15号)》。

第一篇:甘肃省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要点(甘政发〔2009〕15号)

【发布单位】甘肃省

【发布文号】甘政发〔2009〕15号 【发布日期】2009-02-24 【生效日期】2009-02-24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甘肃省

甘肃省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要点

(甘政发〔2009〕15号)

各市、自治州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单位:

现将《甘肃省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要点》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2009年全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各项具体计划,由省发改委商有关部门另行下达。

甘肃省人民政府

二○○九年二月二十四日

甘肃省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要点

2009年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的重要一年,也是确保完成“十一五”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

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宏观调控政策,坚持“四抓三支撑”的总体思路,以保持增长、扩大内需、强化基础、调整结构、改善民生、促进和谐为主线,着力加强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着力调整经济结构和培育特色优势产业,着力推进改革开放和自主创新,着力推进社会发展和民生工程,努力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主要预期目标为:生产总值增长10%左右;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5%;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15%;财政收入增长11%;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6%左右,城镇新增就业24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以内;居民消费价格指数105左右;万元生产总值能耗下降5.2%,二氧化硫和化学需氧量排放分别控制在52.3万吨和16.9万吨以内。

为了实现上述预期目标,2009年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是:

一、抢抓扩大内需机遇,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步伐。

抓好在建重大项目。加快宝鸡至天水、平凉至定西、天水至定西、康家崖至临夏、天水过境段、永登至古浪等高速公路项目建设,推动兰渝、西平、天平铁路建设,完成嘉峪关机场航站区扩建工程;力争红沙岗煤矿1号井建成投产,加快二热电厂扩建、永昌电厂和景泰电厂建设进度,确保投运火电机组200万千瓦以上。

争取新开一批项目。开工建设瓜州至星星峡、营盘水至双塔、雷家角至西峰高速公路;启动建设兰新铁路第二双线、宝鸡至兰州客运专线、包兰铁路兰州至惠农增建二线、成都至兰州等铁路项目;尽快建设兰州中川、庆阳、敦煌机场扩建工程和新建金昌机场。力争核准建设平凉电厂二期、酒泉热电厂、崇信电厂,全面开工建设750千伏永登―瓜州输变电工程,继续实施全省城市电网、农网完善和无电地区电力建设工程;推进红沙岗2号井和23个国有重点及国有地方煤矿的安全改造;积极争取国家批复宁正和环县沙井子矿区规划,加快核桃峪、刘园子、马福川矿井前期工作,尽快完成核准并开工建设;积极申报将华亭等6个矿区棚户区改造项目列入国家投资计划。

加快项目前期工作。积极推进兰州南绕城、临洮至渭源高速公路、平凉至天水至成县至武都等高速公路项目前期工作;加大兰新铁路兰州至武威至张掖段扩能改造、敦煌至格尔木、天平铁路向北延伸至太中银线、兰州至临夏至合作等铁路项目前期力度,争取尽快开工建设,抓紧完成兰州铁路枢纽总体规划并开工建设相关配套工程;做好夏河机场、陇南机场、平凉机场、张掖军民合用机场等前期工作。尽早核准建设酒泉风电基地“十一五”首批380万千瓦风电场,全面开展酒泉风电基地“十二五”规划风电场风能资源测量,推进核电项目前期工作。

改善城镇基础设施。加快全省19.1万户(套)廉租住房建设,其中新增廉租住房7.3万套,租赁补贴11.8万户。争取完成武威、平凉等城市供水管网改造和重点镇道路、排水工程;加快华池等18项县城生活垃圾处理工程和麦积区等6项生活污水处理工程实施进度;新开工建设酒泉等7个市州医疗废物集中处置项目和渭源、甘谷、宁县等一批县城生活污水垃圾处理项目,进一步改善城市(镇)基础设施条件。

推进灾后恢复重建。加快城乡住房、教育、卫生等民生工程和基础设施的恢复重建,全面完成灾民住房建设任务。按照重建规划合理安排资金,建立和完善项目管理办法,选准选好项目,加快启动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和产业恢复重建。调整产业政策和投资方向,合理引导和扩大建材、建筑行业的发展,重点支持就业容量大的企业恢复生产。利用灾后重建优惠政策,加快实施农居抗震安居工程。

二、改善农业基本条件,推动农村经济稳步发展。

加快农业结构调整,推进农业科技进步。围绕基地建设和龙头企业发展,加快马铃薯、中药材、蔬菜等特色优势产业发展。把发展节水农业、旱作农业作为建设现代农业的重大举措,积极筹措资金,在中东部地区推广全膜双垄沟播技术500万亩。大力发展草产业和草食畜牧业,不断提高草食畜在畜牧业中所占的比重。加大退牧还草力度,实施草原围栏3600万亩。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新建县级动物卫生监督站46个、乡镇兽医站255个,建设县级农产品质量安全质检站21个,进一步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

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开工建设盐环定扬黄续建工程,确保黑河流域近期治理工程建成收尾。加快人畜饮水、乡村道路、农村沼气等“六小”工程建设进度,解决150万农村人口安全饮水问题,安排30万农村户用沼气建设任务。推进11个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继续实施黄土高原综合治理项目、长江流域水土保持七期等工程,完成封山育林100万亩,建设重点退耕还林地区基本口粮田15万亩。

加大扶贫开发力度,大力发展劳务经济。把新农村建设与扶贫开发结合起来,进一步加大资金整合力度,促进农村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通过实施以工代赈项目,新建、改建县乡村道路1200公里,新增有效灌溉面积15万亩,改善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和生产条件。按照“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的原则,继续推进和落实易地扶贫搬迁5万人以上。把发展劳务经济作为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措施,扩展农村二三产业的增收空间,开辟返乡人员就业的新渠道,努力增加农民收入。

三、加快推动自主创新,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支持壮大特色优势产业。抓住国家振兴十个重点产业的机遇,尽快组织编制我省相关产业的振兴规划,推动钢铁、有色、石化、装备制造、电子信息、农产品加工等行业的发展。充分利用我省资源优势和新疆煤炭、原油入甘的条件,推进两大能源走廊建设和石化基地建设,即河西风电走廊建设,由庆阳向陇南逐渐延伸的能源走廊建设,力争把兰州建成西部最大的石油炼化基地,提升我省能源基地的战略地位。加快文县阳山金矿、岷县寨上金矿的开发,把我省打造成为黄金生产大省,进一步促进产业延伸开发。

推动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加快兰州石化550万吨常减压装置、庆化300万吨改扩建项目、西北铝板带箔、连铝节能降耗改造等一批重大工业项目建设,尽快形成生产能力。启动实施金川公司精密铜镍合金、江苏金浦与兰州石化合作建设20万吨碳四深加工和6万吨丁基橡胶等一批产业链延伸项目,拓展乙烯、铜、铝、镍等深加工产业链,努力提高工业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加快404厂核乏燃料处理等项目前期工作,重点推进蓝星公司碳纤维和多晶硅等项目建设,增强工业实力和发展后劲。

加快新兴产业发展步伐。围绕风电产业开发,突出抓好风电设备的研发和制造。加快高技术产业发展,利用国家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的有利机遇,围绕高技术产业化重大专项,组织申报生物产业、新材料、信息产业、新能源、创业投资等方面的项目,争取有更多的项目进入国家计划。

促进开发区的集聚发展。研究政策措施,完善管理体制,尽快提出加快全省开发区发展的实施意见,为工业强省战略的深入实施创造良好环境。在加快兰州国家级开发区发展的同时,着力支持嘉峪关、酒泉、白银、天水等省级开发区建设。推进金昌新材料产业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的建设,抓好兰州生物产业基地的培育工作,支持高技术产业园区建设,促进产业集聚发展。继续推进白银、玉门等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工作,全面落实支持藏区经济社会发展的规划和各项任务。

四、积极扩大消费需求,努力稳定对外出口贸易。

加大服务业投入力度。抓住国家扩大内需、扶持发展服务业的契机,努力向国家申报项目,争取更多的服务业引导资金,推进服务业关键领域、薄弱环节和比较优势产业发展。加强投资管理、产业政策与银行系统的协作配合,引导商业银行加大对先进制造业服务体系、农业生产综合服务体系、城乡居民综合服务体系的投入力度。

积极促进消费稳定增长。改善居民收入状况,重点促进农村消费、稳定住房消费,积极培育扩大新的消费增长点。加强农村流通体系和售后服务体系建设,推动连锁经营向农村延伸,大力推进“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和“家电下乡”。改善住房供应结构,加大对居民购买普通商品住房支持力度,规范发展二手房市场和住房租赁市场。进一步改善消费环境,大力发展社区商业、物业、家政等服务性消费。抓好市场体系建设,组织实施省级储备粮库的改造和粮食现代物流中心建设,加快兰州国家粮食交易中心和油脂加工项目建设,改造提升骨干农产品批发市场的水平。

努力扩大进出口贸易。把握国家继续实行鼓励出口的对外贸易政策,调整出口产品结构和产业结构,提高出口产品质量和附加值,着力稳定出口增长。继续支持金川公司、酒钢集团等大型骨干企业稳定出口,扶持中小企业提高市场开拓能力,努力扩大机电产品、农产品、高新技术产品和文化产品出口,开辟服务贸易新领域。增加省内有需求的产品进口,重点是扩大先进技术、关键设备和重要原材料等产品进口。

五、强化节能目标管理,加快推进循环经济试点。

抓住我省列入全国发展循环经济试点省的机遇,以提高资源生产率和降低废弃物排放量为目标,加大节能减排力度。一是推进重点领域和重点企业的节能减排工作。抓好冶金、有色、煤炭、电力、石化、建材等重点行业和178户重点企业的节能工作,实现降耗增效。加大差别电价的实施力度,严格控制高耗能、高污染和产能过剩行业盲目发展。二是加大淘汰落后产能力度。国家将加大淘汰炼铁、炼钢、水泥、铁合金、焦炭、造纸、酒精等行业落后产能的力度,按照国家产业政策,我省应积极发展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经济效益好的高新技术产业和装备制造业,鼓励生产使用节能产品、工艺、技术和设备,定期公布淘汰企业名单,完善落后产能退出机制。三是按照与国家签订的责任书,进一步细化方案,加快小火电机组关停。完成酒钢集团公司、大唐八○三厂、西固热电公司、永昌电厂小火电机组的关停拆除工作,提前完成“十一五”关停77.5万千瓦的任务。四是组织实施好重大节能环保项目。加快白银公司“三废”治理、兰州石化公司烟气脱硫等重点污染源治理,抓紧实施银光公司酸雾治理项目。加快中心城市污水管网建设,按要求做到兰州市污水全收集、全处理。五是做好循环经济试点工作。抓紧完善循环经济试点实施方案,选择重点行业的重大项目,及时上报国家争取资金和政策支持。督促试点单位抓紧编制实施方案,确保工作取得成效。完成应对气候变化省级方案的编制工作。

六、落实各项改善民生举措,促进社会事业协调发展。

围绕人力资源开发,全面推动教育事业发展。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以加强薄弱环节为重点,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继续实施农村初中校舍改造工程,加快实施特殊教育学校建设工程。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在全省扩建17个中等职业学校,加大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逐步实行免费教育。

坚持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质,加强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完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推进精神卫生防治体系和县级卫生监督机构建设。全面完成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与发展规划任务,有重点地加强农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络建设。加强重点中医院建设,积极推进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加快省人民医院、省中医院、省妇幼保健院、庆阳市中医院、平凉市中医院等改扩建项目建设进度。

大力发展文化体育事业,改善旅游业发展基础条件。继续实施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推进广播电视村村通、西新工程和农村电影放映等工程。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实施历史名城名镇名村、国家文化和自然遗产地的保护设施建设,加快省地质博物馆、大地湾遗址、临夏彩陶博物馆等项目建设。继续实施农民体育健身工程。

坚持促进就业方针,落实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高度关注城镇初高中毕业生、大中专学生和返乡农民的就业问题,研究制定相关政策措施,促进其就业。进一步整合资源,加快省、市两级人力资源市场和社会保障服务中心建设。利用各类职业教育培训机构开展创业培训,积极推进全民创业。帮助零就业家庭解决就业困难,支持受灾地区劳动力参与灾后恢复重建。关注低收入群体和受灾群众的基本生活,适当提高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补助标准。

七、着眼体制机制创新,继续深入推进改革开放。

认真贯彻《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发〔2008〕16号),围绕构建新型体制,在加快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提高农村金融服务水平、促进农村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等涉农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加大探索和创新力度。继续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完成省属重要骨干企业主辅分离、辅业改制、分离企业办社会职能,力争完成兰通厂等6户省属企业的破产重组工作,积极推进商贸流通、建筑、农垦、交通等领域省属国有非工业企业改革。进一步落实和完善政策,鼓励非公有制企业围绕特色资源和优势产业搞好配套加工,参与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的改组改制改造。加快重点企业的产权多元化改革步伐,通过引强入甘、战略重组等形式,鼓励省属企业与国内外大型企业的整合,鼓励龙头企业、优势企业兼并重组落后企业和困难企业,引导华能集团、中信公司等有实力的企业扩大在我省的投资规模,促进资源向省内外优势企业集中,促进企业做强做大。做好国家和省级节水型社会试点工作,争取在河西地区全面推开节水型社会建设,加快水权制度改革步伐。

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抓住东部地区产业转移的机遇,“走出去,请进来”,采取多种形式和途径,扩大招商范围。围绕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突出重点领域、重点项目,抓好产业招商、园区配套招商。努力扩大利用外资规模,引导外资投向特色农产品加工、优势矿产资源开发、装备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加快甘肃自然文化遗产保护、兰州大气环境治理、天水旱作农业、武都至罐子沟高速公路等利用外资项目建设进度,抓紧推进世行贷款小城镇经济综合开发示范项目、亚行贷款兰州市城市交通项目、沙特政府贷款甘肃卫生项目的前期工作,尽快完成评估并签约实施。积极支持金川公司等国有大型企业开发利用境外矿产资源,争取获得国家在信贷、保险、税收等方面的支持。

八、立足经济长远发展,启动“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

科学编制和实施好“十二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关系到全省经济的长远稳定发展。按照科学发展的要求,深化对省情的再认识,增强规划的科学性,提出“十二五”发展的重大课题。面向社会各界征集对“十二五”发展的建议,将重大课题研究向社会公开招标,提高规划工作的社会参与度。按照国家部署,完成“十一五”规划中期评估工作。加强政策研究,积极与国家部委联系沟通,研究和制定扶持甘肃经济社会发展的规划以及政策措施,力争尽早得到批准实施。在近两年工作的基础上,依据不同功能区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进一步完善全省主体功能区规划,指导区域合理布局和产业协调发展。立足扩大内需政策的长期实施,谋划今后几年着力抓好的一批重大项目,使之成为规划的主要支撑,为经济社会的长远发展奠定基础。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二篇:甘肃省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要点(甘政发[2008]20号)

【发布单位】甘肃省

【发布文号】甘政发[2008]20号 【发布日期】2008-04-02 【生效日期】2008-04-02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甘肃省

甘肃省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要点

(甘政发[2008]20号)

各市、自治州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中央在甘各单位:

现将《甘肃省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要点》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2008年全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各项具体计划,由省发改委商有关部门另行下达。

二○○八年四月二日

甘肃省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要点

2008年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的第一年,也是实施“十一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

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认真落实中央宏观调控政策,坚持“四抓三支撑”的工作思路,着力优化经济结构和培育优势产业,着力加强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着力推进改革开放和自主创新,着力促进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推动西部大开发和工业强省战略深入实施,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主要预期目标为:生产总值增长11%;地方财政收入增长1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7%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4%以上;外贸进出口增长20%;单位生产总值能耗降低4%,二氧化硫排放减少2%,化学需氧量减少1.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7%,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低于去年实际涨幅;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城镇新增就业20万人;农村绝对贫困人口减少16万人;亿元生产总值安全事故死亡人数下降到0.79人;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以内。

为实现上述目标,2008年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是:

一、认真贯彻国家宏观调控政策,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坚持好字优先,好中求快。注重自主创新、结构调整和协调发展,注重能源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谋划好新的发展项目。进一步优化投资结构,新增投资重点用于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节能减排、生态环保、社会事业发展,以及接续的水利、交通等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禁止发展高耗能、高排放的劣质产业和产能过剩行业的项目。顺应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日益增长的趋势,进一步发挥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继续增加对社会保障、卫生、教育、住房保障等方面的支出,着力提高中低收入特别是低收入劳动者的收入。保护群众拥有财产并获得收益的权益,引导居民投资理财,不断增加财产性收入。大力发展旅游观光、休闲娱乐、社区服务等生活性服务业,完善服务设施,提高服务水平,拓展消费市场,推动消费升级换代。

加强经济监测预测,抑制价格过快上涨。密切关注经济运行态势,及时发现新情况、新问题,并研究采取对策。搞好价格分析和监控,加强粮食、食用植物油、肉类等基本生活必需品和其他紧缺商品的生产,扩大精炼油加工能力。完善储备体系,做好市场供应和价格应急预案,完善和落实对低收入群众的补助办法。规范房地产市场秩序,抑制房价过快上涨。

二、继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改善发展的基本条件。

搞好重点水利和生态工程建设。抓紧建设九甸峡水利枢纽及引洮供水一期工程,继续搞好大型灌区续建配套节水改造、节水灌溉示范、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作,加快黑河治理二期、盐环定扬黄续建工程前期工作。抓好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和张掖、敦煌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工作,抓紧实施甘南黄河重要水源补给生态功能区建设项目,启动实施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规划。

继续将交通建设摆在重要位置。加快国道主干线、西部通道建设步伐,积极推进省内路网干线和运输站场的建设,加大通乡公路建设力度。开工建设天水过境段、武都至罐子沟、永登至古浪、瓜州至星星峡等4条高速公路和金川至永昌高速通道。建成兰青铁路二线,开工建设兰渝铁路及兰州枢纽配套工程、西安至平凉铁路,力争开工天水至平凉地方铁路,抓紧开展敦煌至格尔木干线铁路前期工作。加快建设以兰州中川机场为区域枢纽,省内支线机场为依托的空中运输网络,完成兰州中川机场、敦煌机场的站坪扩建和天水军民合用机场改扩建工程,开工建设兰州中川机场、庆阳机场等4个机场的改扩建工程,新建金昌机场,推进陇南机场、夏河机场的前期工作。

加快推进煤炭开发和能源结构调整。开工建设民勤红沙岗二号矿井、天祝三号矿井等项目,抓好9个国有重点煤矿安全改造,做好庆阳正宁南煤矿补充勘探和总体规划工作。抓好西固热电厂、兰州二热、永昌电厂等热电联产项目建设,抓紧开展酒泉、武威等一批热电联产项目及崇信电厂、平凉电厂二期、景泰电厂等主要电源项目前期工作。加快建设黄河柴家峡、炳灵和白龙江麒麟寺、黑河大孤山等在建水电项目,开工建设黄河河口、白龙江花园等水电站。认真做好酒泉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总体规划,力争当年新增100万千瓦风电装机。加快建设西北750千伏电网、省内330千伏及以下配网工程。支持建设国家天然气西气东输二线工程,争取同步建设省内支线。

三、积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升级和创新发展。

培育发展特色优势产业。着力延伸石化、有色、冶金行业的产业链,加速培育相互协作配套的产业集群。加快庆阳石化搬迁改造、西北铝20万吨铝板带、东兴铝业10万吨大型预焙槽、酒钢150万吨碳钢冷轧、华煤集团60万吨甲醇、金川公司1.5万吨海绵钛、1万吨羰基镍和5000吨羰基铁、兰州金刚轮胎60万套全钢载重子午胎等项目的建设;开工建设兰州石化碳五综合加工利用、连铝节能改造、金川公司精密铜镍合金和10万吨铜材深加工、新希望集团120万吨硫酸钾、兰州三叶公司甲乙酮扩能改造等项目。加强石油、黄金、钨、钼等省内优势资源的勘探力度,力争开工文县阳山金矿。深入实施“振兴装备制造业行动计划”,重点发展我省有优势的石油钻采及炼化设备、电工电器、数控机床、新型采矿设备、风力发电设备、真空设备等制造业,加快培育兰州、天水装备制造业基地。加快实施兰电公司兆瓦级风力发电机项目,尽快形成较为完整的整机生产能力和配套产业,集中规划建设酒泉风电产业园。

推进科技创新和管理创新。重点抓好能源、环境、制造业、新材料、生物技术等9个领域的科技创新,组织实施11个重大科技专项,推动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的创新能力提升、技术改造和新产品开发。大力发展电子信息、新材料、生物制药、节能环保、核燃料等具有发展潜力的高新技术产业,推进兰州、白银、金昌有色金属新材料基地、兰州生物医药科技产业基地和中药现代化产业基地建设。支持兰州生物制品研究所、兰州生物药厂继续在疫苗、血液制品等方面研究开发新药,并进行规模化生产。加快建设504厂国产化离心机商用示范工程,争取报批404厂核乏燃料后处理项目建议书。

扶持发展中小企业。支持建设一批创业示范基地和公共技术服务平台,鼓励下岗失业人员、高等院校毕业生创办中小企业。以“专、精、新、特”为方向,引导中小企业推进技术创新,开发品牌产品,为大型企业开展配套生产,促进上规模、上水平。

四、坚持统筹城乡发展,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

从解决农民生产生活中最迫切的实际问题入手,努力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开展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加快农村公路建设步伐,加大农村饮水安全和户用沼气建设力度。新建改建农村公路1万公里、乡镇客运站150个、行政村汽车停靠站1500个,新增农村沼气用户15万户,解决100万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继续搞好新农村建设试点、生态文明小康示范村和生态家园富民示范村建设。支持贫困地区、民族地区、革命老区加快发展,加大整村推进扶贫开发力度,搞好以工代赈和易地扶贫搬迁,继续落实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

从加工增值、开拓市场入手,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落实粮食、良种和农机具购置补贴政策,扩大农资综合补贴范围。扩大马铃薯、蔬菜水果、中药材、现代制种、酿酒原料等特色产业的专业化生产,提高农产品加工深度和行业集中度。鼓励和扶持规模养殖场、养殖户发展,新建养殖小区500个。推广应用节水、节地、节肥等增产增效明显的农业科技成果,大力发展旱作农业,全膜双垄集雨沟播技术推广面积达到200万亩。加强重大动物疫病防控,推行强制免疫制度、免疫标识制度和疫情报告制度。加强农产品质量监测,确保农产品综合抽检合格率保持在95%以上。支持农村流通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发展物流企业和连锁经营、电子商务等现代流通方式,努力改善农村购物环境。扶持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和营销大户,搞好科技服务和信息服务,帮助农民提高适应市场的能力。

从科技培训、转移培训和创业培训3个层次入手,培养有知识、懂经营、能创业的新型农民。加强培训基地建设,努力开拓劳务市场,引导农民多渠道转移就业。全年力争培训农村劳动力180万人,输转农村劳动力410万人。

五、加强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推进重点领域和重点企业的节能工作。把技术改造与淘汰落后结合起来,突出抓好冶金、有色、煤炭、电力、石化、化工和建材等重点行业和年耗能1万吨标煤以上的160户重点企业的节能工作,加快淘汰小水泥、小造纸、小淀粉、小火电、小煤炭以及铁合金、电石等行业的落后产能。对淘汰落后产能、节能技术改造和节能环保产品推广予以财税政策支持,对列入淘汰类和限制类的企业严格实行差别电价,对改造治理无望的企业予以关闭。研究建立落后产能退出机制,做好职工安置工作。

推行资源综合利用和环境污染整治。支持工业废渣的资源化利用、余压余热发电、中水回用等资源综合利用项目建设,抓好重点行业“三废”治理和烟气脱硫,抓紧实施26个节能减排国债项目,搞好白银市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试点,抓好6个市区、4个园区、20户重点企业的循环经济试点和100户企业的清洁生产试点。抓好黄河甘肃段、渭河、泾河等重点流域的水污染防治,重视内陆河流域综合治理,加大重点城市和工矿区污染整治力度,加快重点城镇的污水处理设施特别是管网的配套建设,稳步推进污水处理和垃圾处理的产业化、市场化运营。

加强节能减排的制度约束和监督管理。建立和完善科学、完整、统一的节能减排指标体系、监测体系和考核体系。实行严格的市场准入标准、强制性能效标准和环保标准,坚持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和“三同时”管理制度,全面实施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审查制度,依法开展强制性的节能减排审核。

六、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大力开发人力资源。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合理调整农村中小学布局,切实加强农村师资队伍建设,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全面实施城乡免费义务教育,相应提高义务教育公用经费和农村贫困家庭寄宿生生活费补助标准。进一步加大“两基”攻坚力度,确保广河、和政、卓尼3县实现“两基”目标。实施好农村初中改造工程,努力改善办学条件。实施中等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培养大批实用的职业技能人才。继续扩大高中阶段教育,加快普及步伐。继续优化学科专业设置,着力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对到乡镇中小学任教的省属师范院校本科毕业生实行以奖代补政策。继续推进贫困高校生国家助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工作,进一步扩大中等职业教育助学金覆盖面。

完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加强农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络、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和医疗队伍建设,继续实施城市卫生支援农村卫生工程。加强医疗废物处置,抓好重大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投资建设23所县医院、4所县中医院、5所县妇幼保健站、338所乡镇卫生院和500个行政村卫生室。新建30个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工建设省中医院、省妇幼保健院、省肿瘤医院等改扩建项目,加快省人民医院住院楼施工进度。继续加强农村基层计划生育服务体系建设,开工建设一批中心乡镇计生服务所。

加强公益文化事业。搞好社区和乡村文化服务设施建设,加快实施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工程,新建4000个“农家书屋”,完成2万个自然村“村村通广播电视工程”、1000个行政村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的建设任务。加快建设甘肃会展中心建筑群,建成“金城第一戏楼”项目,实施农村电影放映工程、农村党员远程教育工程、抢救性文物保护设施工程、历史文化名城名镇保护工程,开工建设敦煌莫高窟保护利用项目。继续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促进旅游业快速发展。

七、积极推进全民创业,切实加强社会保障工作。

大力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宣传贯彻《就业促进法》和《劳动合同法》,抓紧出台鼓励全民创业的指导意见。加快建立统筹城乡的就业服务体系,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和劳务输转培训,扶持发展各类吸纳劳动力能力强的经济组织,特别是鼓励发展第三产业和中小企业,尽可能增加就业岗位。进一步加强对大中专毕业生、零就业家庭、就业困难人员、失地农民以及退役军人的就业指导和服务。

进一步提高城乡居民社会保障程度。全面实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参合标准翻一番,人均财政补贴由40元提高到80元。做好城市低保人员医疗保险与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并轨改革试点,完善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体系。根据物价上涨水平,适当提高城镇低保家庭生活补助标准。全面建立和完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做到应保尽保。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标准,落实农村五保户供养政策,建立村干部离职养老补贴制度,抓好农民工和失地农民社会保障试点工作。健全城市廉租住房制度,通过发放租房补贴、新建15万平方米廉租房,解决人均住房面积6平方米以下城镇最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困难。实施农村特困群众危房改造工程,完成2万户危房改造任务。

八、加大改革攻坚力度,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加快推进金川公司、华煤集团、靖远煤业、窑街煤业等重点企业的产权多元化改革,着力改善股本结构,促进投资主体和产权多元化。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形成有效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力争基本完成省属重要骨干企业主辅分离、辅业改制和分离企业办社会职能工作,重点实施兰通厂、兰拖厂等省属6户企业破产重组。加快推进农垦、农牧、物产、商贸、建筑、交通、旅游等其他领域的国有企业改革。完善国有资产监管方式,建立国有资本经营预算、企业经营业绩考核和企业重大决策失误追究等制度。

加快推进农村综合改革。继续落实乡镇机构改革、农村义务教育改革、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等各项措施。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鼓励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搞好小城镇发展改革试点。

加快财政和金融体制改革。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加快公共财政体系建设。在试点的基础上,有序推进省直管县、乡财县管财政体制改革。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统一配置,规范运作。积极引进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境外银行在甘设立分支机构,稳步发展多种所有制金融企业,加快打造兰州区域性金融中心。进一步深化农村信用社、兰州市商业银行改革,加快发展地方金融。建立健全省市县三级信用担保体系,完善中小企业信用评价体系,努力缓解中小企业贷款难问题。

积极推进事业单位改革。深化人事制度、工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全面实行人员聘用制和岗位管理制,落实绩效工资挂钩政策,完成基本工资制度的整体入轨。

积极扩大对内对外开放。加强内联外引和跟踪服务,创造更加优良的投资环境,争取在招商引资上取得新突破。把优化服务和完善功能结合起来,创新园区建设模式和管理运行机制。努力扩大以企业为主体的招商引资,着力引进战略投资者,吸引东部沿海地区大型企业集团和民营企业家来甘投资创业。打破行政区划限制,鼓励发展跨区域经济合作。积极、合理、高效地利用外资,鼓励金川公司、酒钢集团等有实力的企业开展境外资源合作。努力扩大农产品出口,大力发展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的出口,培育中小企业出口主体,促进出口商品结构调整。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三篇: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一、xxxx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xxxx年,是我市建设中原经济区经济转型示范市的起始年,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和市政协的监督、支持、帮助下,市政府团结带领全市人民,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全面推进中原经济区经济转型示范市建设,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

(一)地区生产总值完成情况。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完成1576.3亿元,增长11.3%,分别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3.5个、1.2个百分点(全国7.8%、全省10.1%),高于省定目标(11%)0.3个百分点。但由于受宏观经济需求不足、主要支撑产业增速放缓等因素影响,地区生产总值增速低于我市年初计划目标0.7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910.3亿元,增长14.2%,低于年初计划0.8个百分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85.1亿元,增长14.3%,高于年初计划2.3个百分点。全年粮食总产204.8万吨,增产4.3万吨,实现九连增。全年接待游客2605.2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00.3亿元、门票收入8.3亿元,分别增长14.2%、16.5%、19.7%。

(二)投资、消费、出口完成情况。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154.2亿元,增长21.6%,高于年初计划0.6个百分点。重点项目对全市投资增长起到重要支撑作用,省市重点项目均实现了计划新开工项目百分之百开工、计划竣工项目百分之百竣工,29个省重点项目完成投资124.7亿元,占计划的177.9%,居全省第2位;436个市重点项目完成投资698.6亿元,占计划的16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437.2亿元,增长15.4%,低于年初计划1.1个百分点。金融机构各项贷款新增104.4亿元,增长18.2%。全市直接融资131.4亿元,获得省级银行授信800亿元。招商引资力度加大,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5.95亿美元,增长22%。出口15.1亿美元,居全省第3位。

(三)节能减排完成情况。大力实施资源综合利用和重点行业重点企业污染整治工程,我市被列为国家资源综合利用“双百工程”首批示范基地,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预计下降3.6%以上,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降低15.76%;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排放总量预计分别削减7%、8%、10%、12%,均控制在省定目标范围内,我市成为全省四个总量减排试点市之

一、唯一一个环境容量研究及运用试点市。

(四)民生保障情况。“十项重点民生工程”圆满完成。城镇新增就业8.52万人,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实现全覆盖,参保率99.4%,居全省首位。教育事业加快发展,新改扩建幼儿园102所,职教园区一期15栋主体完工。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扎实推进,全民医保基本建立,基本药物制度实现全覆盖,“先住院、后结算”服务模式惠及群众8.3万人。开工建设保障性住房16559套,发放廉租住房租金补贴707.5万元。建成新型农村社区住宅20453套,入住人口43372人。城乡居民收入较快增长,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xxxx6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0113元,分别增长11.8%、13.6%,高于年初计划2.8个和4.6个百分点。

总体上看,当前我市仍处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期,经济社会发展还面临诸多困难和挑战,经济企稳回升的基础还不稳固,结构不优、创新不足、竞争力不强,科学发展体制机制和基础支撑能力有待完善加强,土地、资金、环境等经济发展的瓶颈制约依然存在,进一步改善民生的任务还十分艰巨。这些问题都需要在今后工作中,认真加以解决。

二、xxxx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目标

按照市委经济工作会议部署,xxxx年经济工作的指导思想是: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抢抓机遇、开拓创新、加快转型、持续发展,在加快信息化进程中持续探索“两不三新”三化协调科学发展的路子,促进四化同步发展,努力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快建设经济转型示范市,奋力走在中原经济区前列。

xxxx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1%;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12%;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4%;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7%;外贸出口增长16%左右;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增长1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1%以上;城镇新增就业人数6万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5‰以内;节能减排完成省下达任务。现就主要目标作简要说明:

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1%。主要基于四个方面考虑:一是按照十八大提出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我市提前三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初步测算未来8年我市经济增速必须保持在10%以上。二是从发展实际看,随着中原经济区经济转型示范市建设全面展开,各项重大战略举措稳步实施,全市经济有望保持平稳较快发展。三是从支撑因素看,工业、投资有望持续较快增长,农业生产、社会消费、服务业平稳增长,将对经济增长形成较强拉动。四是引导各方面把工作重心放到推进科学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调整经济结构上,实现有质量、有效益、可持续的增长,推动经济持续健康较快发展。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1%以上。按照十八大提出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xxxx年翻一番的目标,以及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的要求,考虑到目前已出台的上调最低工资标准、提高个税起征点等政策性因素对居民收入的影响已全部释放,部分行业、部分企业经营困难导致城镇职工和外出务工农民工资性收入增速减缓,农民增收空间有限,城乡居民收入保持快速增长面临一定压力。综合考虑两项指标预期增长11%以上。

三、xxxx年全市重点建设项目初步计划

xxxx年实施市重点项目500个(第一批),总投资2523亿元,当年完成投资612亿元。

(一)新型城镇化方面。重点实施项目44个,总投资233亿元,计划投资46亿元。其中:城镇基础设施方面,开工建设世纪路、神州路、中原路、中南路、文汇路等道路,推进迎宾路南延、锦江商业广场、解放区城际铁路南水北调城镇居民安置小区、德瑞苑小区公共租赁住房、xx铁路电缆工厂棚户区改造等项目建设,完成山阳路、普济路、南通路等道路大修工程。加快南水北调配套水厂建设,完成45公里输水线路建设。加快污水处理厂搬迁、第二污水处理厂和污水管网等项目建设,改造老城区供水管网30公里、燃气管网50公里,新增供热面积40万平方米。新型农村社区方面,开工建设投资100亿元的修武周庄新市镇、投资11.5亿元的小徐岗新型农村社区等项目。加快推进总投资10亿元的孟州市长店示范村、总投资2.3亿元的沁阳和谐家园新型农村社区等项目。

(二)新型工业化方面。重点实施项目292个,总投资1598亿元,计划投资388亿元。其中:开工建设总投资11.5亿元的风神年产800万条高性能乘用子午胎生产线、总投资25亿元的三木表层材料工业园、总投资10亿元的佰利联年产30万吨富钛料生产线、总投资11.7亿元的河南东辰年产40万套汽车厢体总成、总投资2.1亿元的多氟多年产1000万盏高亮度LED照明灯、总投资1.1亿元的河南飞孟年产6700万克拉多晶立方氮化硼磨料、总投资4.2亿元的温县中维药业年产5000吨药用级聚维酮等项目。加快推进总投资23亿元的大江重工(xx)装备产业园、总投资25亿元的奇瑞汽车年产61万台发动机、总投资18亿元的河南三丽年产500万KVAh硅胶体铅蓄电池和年产20万辆电动三轮车、总投资20亿元的河南格林沃特年产125万套汽车尾气净化器、总投资30亿元的河南纳克年产10000吨太阳能电池用晶体硅材料及200MW电池组件、总投资2亿元的河南飞孟年产1500万片金刚石复合片等项目建设。能源保障方面,加快推进总投资51亿元的xx电厂上大压小异地扩建工程、总投资50亿元的龙源电厂等项目建设,总投资27亿元的xx东区热电机组项目建成投运。

(三)新型农业现代化方面。重点实施项目58个,总投资161亿元,计划投资51亿元。其中:农产品深加工方面,开工建设总投资28亿元的豫农生物科技产业园、总投资10亿元的河南亿腾年产30万吨速冻熟食加工、总投资6.2亿元的xx永坤年产9万吨怀药深加工等项目,加快推进总投资10亿元的修武县伊赛牛肉生产加工基地、总投资5亿元的河南乐食汇怀王怀药系列产品精深加工等项目建设。标准化养殖方面,开工建设总投资10.5亿元的修武伊赛年出栏10万头肉牛养殖、总投资2.5亿元的孟州市平康年出栏10万头生猪养殖等项目。农业综合服务体系方面,开工建设总投资1亿元的孟香农产品物流中心、总投资1亿元的豫台海峡两岸科技合作中心、总投资2亿元的河南鑫荣源农业生态科技园等项目。生态水系方面,开发建设北部山区影视湖、龙寺水库、圆融水库和新区东湖、灵泉湖等五个水库,改造老城区白马门河、普济河、群英河、翁涧河、李河和山门河,全面完成引黄入焦总干渠工程,6月底前黄河水进入大沙河,灵泉湖年底前形成水面1000亩以上。投资12.4亿元,开工建设南水北调xx城区段绿化景观带工程安置房73.32万平方米。投资1.7亿元,持续推进北部山区生态治理恢复。

(四)交通方面。重点实施项目25个,总投资125亿元,计划投资41亿元。其中:铁路网方面,重点抓好郑焦城际铁路、郑州到太原快速铁路通道xx至晋城段(前期)等项目,郑焦城际铁路xx段建设线路68.5公里,xx东站升级改造工程完成投资3亿元。公路网方面,重点抓好焦桐高速温县至巩义段、武陟至云台山高速、桃花峪黄河大桥、环城快速通道、迎宾路南延及xx黄河大桥等项目,开工建设总投资3.6亿元的S308修武(市界)至xx段一级公路改建工程、总投资9.8亿元的郑常线xx境马营至小中里段一级公路改建工程等项目。新改建农村公路200公里。启动站南广场征迁及南站房建设,加快总投资4.3亿元的S308冢沁线xx至沁阳一级公路改建工程等项目建设。

(五)服务业方面。重点实施项目46个,总投资314亿元,计划投资61亿元。其中:建成总投资4845万元的xx海关(马村)监管场所,总投资20亿元的立天唐人中心、总投资10亿元的恒桥新生活服务广场、总投资1.2亿元的神农山风景区旅游基础设施等项目。加快推进总投资50亿元的云台山大型综合旅游开发项目、总投资15亿元的河南德众公共保税中心、总投资20亿元的红星·美凯龙xxHOpSCA街区建筑群等项目。

(六)社会事业和民生改善方面。重点实施项目35个,总投资92亿元,计划投资25亿元。其中:加快建设总投资6亿元的市第二人民医院新区医院、总投资6.9亿元的市技师学院职教园区新校区、总投资1.1亿元的孟州市第二人民医院病房楼等项目。加快推进总投资13亿元的国际太极拳文化交流中心暨全民健身中心、投资1.2亿元的市全科医生临床培养基地暨市人民医院病房楼主体工程、市儿童医院病房楼、市职业教育中心学校、陈家沟太极文化国际交流中心等项目。

四、xxxx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任务和措施

(一)强化新型城镇化引领,加快城乡发展一体化。坚持把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作为扩内需、稳增长、促转型的全局性和战略性举措,争创城市发展优势,突出以人为本、统筹城乡、提质扩容、宜业宜居,促进产业集聚、人口集中、土地集约,城镇化率比上年提高2个百分点。一是加快构建新型城镇化发展体系。强力推进14820城市转型工程,优化城市形态,把城市组团作为构建新型城镇化的主要抓手,进一步优化城市空间格局,初步形成城市组团式发展框架,完成各组团规划编制、审批工作。二是加强城市载体建设。按照现代城市发展理念,加快xx新区、城市组团、产业集聚区和商务中心区、特色商业区等城市载体建设。xx新区作为中心城区功能拓展的主导区域,至少开工建设4个投资10亿元以上的工业或商贸项目,尽快成规模、出形象、聚人气。推动老城区基础设施向新城区延伸、新城区与产业集聚区基础设施有效对接。加快组团与中心城市间快速通道建设,引导产业在组团与中心城区间合理布局,进一步提升组团服务功能和吸纳就业能力。三是完善城市功能。深入开展城市建设三年大提升行动,编制老城区提升规划,加强公共交通、生态建设、污染防治、水电气热供应等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城市建设和管理科学化水平,着力解决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等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四是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加强已建成新型农村社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完善综合服务功能,促进医疗、教育、文化、就业、社会保障等服务跟进配套,20个社区达到入住条件。

(二)强化新型工业化主导,构建现代产业发展体系。把稳增长与增效益、促转型结合起来,增强企业综合素质和竞争力,进一步提高高成长性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在工业中的比重和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一是加快工业转型升级。编制完善《xx市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规划》和《xx市装备制造产业发展规划》等专项规划。实施工业产业转型升级行动计划,在产业升级、科技创新、高新技术、老城区工业企业搬迁改造提升四个领域,推进一批重大工业转型升级项目建设。二是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突出企业主体、加强协同创新,力争新建国家级、市级高新技术企业3家、10家,全市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90家。加快研发平台建设,新增国家级研发平台2家、省级研发平台10家、市级研发平台40家,全市研发平台数量达到300家以上。规模以上企业30%培育成科技型企业,并建成研发平台。三是加快产业集聚区建设。深化完善“目标责任制、绩效考核制、对外公布制、工作台帐制”等工作机制,着重抓好集群培育、规划引领、项目带动、功能配套、集约节约、机制创新等六项重点工作,支持一批龙头企业、培育一批产业集群、实施一批重大项目、创建一批示范基地,每个产业集聚区至少开工建设2个投资10亿元以上工业项目,四城区至少开工建设2个投资10亿元以上商贸或工业项目,力争2个以上产业集聚区列入全省“十强”、“十快”、“十先进”产业集聚区,9个省级产业集聚区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2200亿元,固定资产投资达到800亿元。四是推动信息化、工业化深度融合。用信息技术促进企业产品结构调整、扩能增效和节能减排,创建一批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示范企业,实现企业核心业务数字化、网络化、自动化和智能化。五是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实施文化旅游精品工程,加快十大文化旅游园区建设,重点实施云台山大型综合旅游开发、七贤镇旅游服务区等项目,完善文化旅游产业链,积极发展新型业态,推动文化旅游业扩大规模、提高品质。加快“两区”(商务中心区、特色商务区)规划建设,力争6月底前全面完成“两区”发展规划论证、批复工作,研究制定高端服务业项目入驻“两区”优惠政策,为现代服务业集聚发展提供载体。推动金融产品创新和农村金融创新,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水平。推进物流业规模化发展,继续深化物流业与制造业联动试点工作,推进xx盛通物流基地等重点物流项目建设,启动焦西物流园区规划编制工作。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鼓励发展连锁、电子商务、信息咨询、网购等新型业态。

(三)强化农业基础地位,推进新型农业现代化发展。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重中之重,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促进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一是加快实施高标准粮田百千万建设工程。抓好全国新增1000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田间工程、农业综合开发、中低产田改造、小农水重点县建设,推进水电路等农田生产设施建设,加快沁北引黄灌区、蟒河等中小河流重要河段治理工程建设,发展节水灌溉面积5万亩,新增高标准粮田40万亩。二是加快实施农业产业化集群培育工程。通过龙头带动、专业合作、协作配套、精深加工、打造品牌,推进农业规模经营,加快九大农业产业化集群和台湾农民创业园建设,加强奶源基地和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建设,建成20家主食便民连锁店。三是加强现代农业支撑体系建设。大力推进农业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以生物育种为重点,加强小麦、玉米、水稻新品种的选育,通过审定新品种3-5个。推进100万亩小麦良种繁育基地建设,组建育繁推一体化大型种业科技集团,培训新型职业农民5000人次,实现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乡镇全覆盖。大力推进农业机械化,农业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85%,主要粮食机械化水平保持在96%以上。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力争实现动物防疫体系乡镇全覆盖、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县级全覆盖。加强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积极开展农超对接、农社对接。四是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社、种养大户、家庭农场、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全市农民专业合作社数量达到3500个以上。五是多渠道促进农民增收。落实好各项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培育新型农民,提高农民农业经营收入。积极扩大转移就业规模,支持农民自主创业,增加农民工资性收入。依法维护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提高农民在土地增值收益中的分配比例,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

(四)强化投资拉动,抓好重大项目建设。完善“六个一”工作机制,确保计划新开工项目百分之百开工、投资计划百分之百完成、计划竣工项目百分之百竣工。一是坚持目标责任制管理。坚持把重点项目建设纳入市政府目标管理责任制,明确任务,明确责任,按照《关于进一步加快产业集聚区和重点项目建设的补充意见》规定,严格考核奖惩。二是落实“三清四通五办”项目审批机制。对所有审批项目做到“三清”,即审批表格一次性给清、办理程序一次性讲清、需提交的申请材料及图纸一次性说清。做到“四通”,即对符合法律规定的项目确保畅通,对前期需协调的项目加强疏通,对需提前介入的项目用足政策灵活变通,对一时难以解决的问题保持沟通。做到“五办”,即资料齐全马上办、资料不全指导办、紧急项目加班办、特殊项目跟踪办、重大项目快捷办。三是强化协调服务。对项目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早发现,早解决,加强服务协调,加快项目建设。四是坚持媒体公示制度。每月对各县(市)区重点项目投资进度在xx日报等主流媒体排名公示,激发各县(市)区加快项目建设的紧迫感和责任感。五是坚持和完善观摩点评活动。每季度组织一次全市性的产业集聚区重点项目集中观摩点评活动,重点安排观摩竣工投产项目。通过观摩找差距,定目标。六是加强政府投资项目稽察和管理。出台《xx市重大建设项目稽查办法》,建立完善招投标监督备案制度,进一步落实项目建设法人制、招投标制、监理制和合同制等各项制度,切实加强稽察工作,严厉查处各类违法违纪行为,严格规范投资行为。同时,继续完善xx市项目管理信息系统。

(五)强化开放带动和改革创新,增强发展活力动力。一是大力开展招商引资。以竞争力最强、成长性最好、关联度最高为选择标准,突出抢抓机遇、承接转移,盯紧中国和世界500强企业定向招商,加强港澳台和韩国招商,组织好一系列招商洽谈活动和投资贸易洽谈会,推动装备制造、现代化工等六大集群招商,依托厦工产业园、奇瑞发动机、xx兵装产业园进行产业链招商。强化与郑州、洛阳、济源以及山西晋城等周边城市的区域合作。二是扩大对外贸易。加快xx海关配套设施建设,完善口岸服务体系。一季度建成xx海关监管场所,具备口岸通关能力。全力推进口岸“大通关”建设,深化与青岛港、天津港等港口的合作。积极申报xx综合保税区。争取引进5家出口型企业,新增出口实绩企业10家以上。加快建设国家级皮毛出口基地和河南省汽车零部件出口基地,创建国家级外贸转型升级示范基地,培育食品农产品出口基地和企业,积极创建“四大怀药”、果蔬等省级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示范区。三是优化开放环境。完善招商信息处理和受理服务机制、联审联批和代理服务机制,维护外来投资者合法权益。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健全守信激励、失信惩戒机制。四是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深化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落实天然气定价机制改革,推进直供电改革试点,落实电厂脱销电价政策,推进环保收费方式改革,利用价格杠杆促进节能减排、推动结构调整、提高要素保障能力。深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以健全医保、规范医药、创新医疗为重点,提高新农合、城镇居民医保政府补助标准和实际报销水平,开展城乡居民大病保险试点,推进大病应急救助。加快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推行全科医生执业方式和服务模式。深化财政、行政审批、事业单位等改革。五是创新要素保障机制。强化资金保障,加强银企对接,提高“四资”运作水平,扩大资本市场特别是企业债券融资规模。强化节约集约用地,严格落实建设用地标准,优先支持重点项目和重点发展载体建设用地,积极开展土地综合整治,探索实施人地挂钩政策试点,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和效益。强化人力资源保障,完善提升全民技能振兴工程,加快农村劳动力就业技能培训示范基地、高技能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建设,加强科技创新人才和急需紧缺人才培养引进,完善人才培养模式。

(六)强化节能减排,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位置,推进节能减排和生态环境保护,加快推进国家首批资源综合利用“双百工程”示范基地建设,全面构建“一区两带三网多点”林业生态网络,推动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为人民群众提供宜居舒适生活环境。一是加强资源节约。编制完成全市工业固废综合利用实施方案,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产业链,实施高耗能行业节能降耗技术改造工程,重点加强赤泥技术研发和利用以及氟石膏、硫酸渣等工业固废的综合利用,抓好修武县钜龙科技有限公司赤泥资源化利用、佰利联钛石膏综合利用等一批重大示范项目建设。二是加强节能降耗和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分解落实省能源消费总量控制目标,实施固定资产投资能源评估制度,严格能耗准入门槛,开展列入国家“万家重点耗能企业活动”的能源审计工作,推进重点领域节能降耗。完善公共机构能耗定额,深化用能在线监测管理。实施节能改造、节能产品惠民、节能技术产业化示范推广等重点工程,淘汰落后产能和高耗能设备。健全节能市场化机制,推行合同能源管理。加大节能宣传和培训力度,加强节能监察能力建设。三是加强环境治理。实施污染整治工程,强力推进重点流域、重点区域、重点行业环境综合治理。严把环境准入关,切实抓好污染物总量减排工程建设,确保完成省定减排目标。四是加强生态建设。加快城市水系建设,深化北部山区综合治理。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构建林业生态体系和城市绿地系统,力争完成造林和森林抚育16万亩。

(七)强化社会事业建设,着力推进民生改善。着力民生民心,继续集中财力,实施好“十项重点民生工程”,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一是把促进就业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稳定就业岗位,健全城乡公共就业服务体系,促进创业带动就业、培训帮助就业、援助扶持就业,重点做好高校毕业生和农村转移劳动力、城镇困难人员、退役军人就业工作。二是继续抓好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做好规划选址和配套设施建设,确保开工16191套。健全建设运管管理体系,严格规范申请、审核、轮候、分配、退出等程序。三是推进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以增强公平性、适应流动性、保持可持续性为重点,完善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继续提高城乡低保、农村五保供养标准和优抚对象待遇水平。加强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启动老年产业园项目建设。全面实现失业保险市级统筹,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四是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全面完成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目标任务,新建、改扩建100所幼儿园;启动xx一中二期项目,完成100个农村中小学校舍优化改造项目;推进人民中学二期、山阳区新城小学项目以及新区文苑小学续建项目,启动建设映湖路小学、丰泽园公办幼儿园、和诚锦江小学项目。完成xx一中体育馆、温县一中新校区二期等工程,职教园区一期项目竣工交付使用。五是继续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完成山阳故城保护基础设施项目建设任务,开工建设妙乐寺塔、清真北大寺保护设施项目。开展市群艺馆建设项目前期工作,基本建成国际太极拳文化交流中心暨全民健身中心。六是提高医疗卫生服务水平。深化县级公立医院改革,全面建成已下达投资计划的县级卫生监督机构、农村急救体系、县级医院、乡镇卫生院、精神病防治机构,启动市妇幼保健机构、重大疾病防控体系、县级中医院项目建设。基本建成市全科医生临床培养基地暨市人民医院病房楼主体工程、市第四人民医院综合楼等项目,加快建设市儿童医院病房楼、第二人民医院新区医院等项目,开展市第三人民医院整体搬迁项目前期工作。力争市中医院异地建设项目建成投用。七是加强社会服务和管理。提高城乡基层公共管理和服务能力,畅通和规范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渠道。加强市场价格监管,规范市场价格秩序,维护群众切实利益。加强国防教育和国防后备力量建设,促进军民融合式发展,力争实现全国双拥模范城“五连冠”。完善社会治安、安全生产、食品安全和应急等管理体系,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和谐稳定。

第四篇: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2011年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通知

(黔府发〔2011〕3号)

各自治州、市人民政府,各地区行署,各县(自治县、市、市辖区、特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现将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请结合实际安排好相关工作。

今年是实施年,做好今年的工作意义重大。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遇,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加快转型、推动跨越实开展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变;着力扩大对外开放,促进全方位招商引资;着力加强交通建设,促进发展条件根本改善;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各地、统一到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上来,统一到省委、省政府对经济形势的分析判断和2011和部署,齐心协力,开拓进取,扎实工作,努力完成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各项任务,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

《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是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起步之全省经济工作会议确定,今年经济工作的总体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紧紧抓住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历史机”为主基调,重点实施工业强省战略和城镇化带动战略,扎”、“环境建设年”和“项目建设年”活动,着力扩大投资规模,更好更快发展;着力调整产业结构,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

省政府的领导下,进一步把思想和行动 1

印发给你们,“加速发展、“作风建设年促各有关部门和单位要在省委、年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上来,认真贯彻落实全省经济工作会议的各项决策

二〇一一年二月一日

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省发展和改革委员

2010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经济形势,全省各族干部群众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常委扩大会议、全省领导干部大会和全省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的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统一思想,集中心思,凝聚力量,克服了金融危机的冲击和各种严重自然灾害的不利影响,增强、结构优化、民生改善、社会进步的良好态势,经济发展好于预期,圆满完成了省十一届人大三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全省本完成。

当前,我省面临着既要分认识到任务的艰巨性和复杂性,牢抓住并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全省经济工作会议确定,体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观,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中央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史机遇,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扎实开展“作风建设年”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转变;着力扩大对外开放,促进全方位招商引资;着力加强交通建设,促进发展条件根本改善;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按照上述要求,今年主要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长重提高2个百分点;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

全省经济社会继续保持了增长较快、“转”、又要“赶”的双重压力、双重任务。我们既要充又要看到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的有利条件,“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紧紧抓住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历”为主基调,重点实施工业强省战略和城镇化带动战略,“环境建设年”和“项目建设年更好更快发展;着力调整产业结构,13%;工业增加值增长2

省委十届十次全会、紧紧围绕年初安排“十一五2011”活动,着力扩大投资规模,促进经济发展方式20%,占生产总值的比30%以上;城镇化率达到省委活力牢“加速发32

”规划主要目标基年经济工作的总深入贯彻落实、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5%;财政总收入和一般预算收入分别增长1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实际增长10%;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控制在4%左右;城镇新增就业25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3‰以内;节能减排指标按国家下达任务落实。主要工作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长15%,工业增加值增长23%,固定资产投资增长40%,城镇化率达到3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20%。

预期目标是硬任务、现实要求,必须全力争取实现,其中投资增长目标要确保实现。为此,要重点要做好以下工作:

第一,以开展“项目建设年一是抓好重大项目谋划。强的重大工业项目和城镇基础设施项目;设,谋划一批能够带动区域经济和县域经济加快发展的重大项目;利等需要进一步加强的重点领域,发展能力,谋划一批节能环保、循环经济、生态建设的重大项目;围绕实施十大民生工程,谋划一批民生和社会事业发展重大项目,在较长时期保持较高水平。都要明确建设进度和具体责任人,抓进度,形成尽可能多的实物工作量。发挥效益。加大项目前期工作经费投入和工作推进力度,办理程序,提高办事效率,建设资金。积极争取国家更多的资金支持,资本金注入、投资补助、贷款贴息等方式,引导社会资金加大投入。按照大平台,实现大融资”的要求,整合政府掌握的资源、资产和资金,把融资平台做实,增强政府投资能力;加强政银企合作,努力扩大信贷规模,满足经济发展的信贷资金需求。千方百计扩大民间投资;业债券、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等直接融资方式,扩大债券融资规模,鼓励和支持企业上市融资。四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一批带动性强、关联度高、必须确保完成。工作目标是缩小与全国差距的”活动为抓手,大力促进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围绕加快黔中经济区等重点区域开发建谋划一批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形成滚动机制,狠抓在建项目进度,在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生产的前提下,收尾项目要确保按期竣工交付使用,进一步规范和简化项目三是多渠道筹措项目同时加大各级政府的投入力度,积极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通过发行企紧紧围绕我省发展的重点领域,3

围绕交通、水使投资强度每一个项目抢工期、尽早采取“搭建谋划硬指标,围绕实施工业强省和城镇化带动战略,谋划一批带动力围绕增强可持续二是抓好项目建设。确保更多的项目尽早开工建设。产业链长的项目对外开展招商引资,千方百计引进省外、国境外有实力的投资者到我省投资兴业。积极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争取中央企业扩大在我省的投资规模。按照“有意向的项目不签约不放松,签约的项目不进资不放松,进资的项目不开工不放松,开工的项目不投产不放松”的要求,提高招商引资项目的履约率、资金到位率和投产率。落实招商引资目标责任制和激励机制,调动各方面招商引资积极性。五是优化投资环境。切实增强各级政府服务意识,加快由管理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转变。省有关部门要按照“能放则放、能简则简、能免则免”的原则,与投资主管部门同步配套下放项目管理权限,切实提高行政效能。坚持依法行政,执法检查。切实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资项目建设工作责任制度,划,将推进工作任务分解落实到相关地区和部门,部门联动的工作推进机制。加强督促检查,确保完成投资目标任务。

第二,实施工业强省战略,源产业。重点抓好清镇、兴义、都匀、桐梓电厂建设,力争机容量180万千瓦以上。推进盘县电厂项目前期工作,争取国家核准并开工建设一批电源项目。矿建设力度,打造大型煤炭企业集团,煤矿项目,力争新增煤炭产能快推进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能源项目建设,积极开展核电项目前期工作。二是优势原材料产业。推进毕清、六兴、黔北等煤化工基地建设,建成兖矿开阳年产50万吨合成氨等一批项目,加快水矿老鹰山煤化工、黔桂天能煤焦化等项目的建设进度,开工建设中石化织金煤制醋酸等项目。推进开磷、瓮福、织金等精细磷化工基地建设,抓好瓮福、目。抓好贵阳、遵义等铝工业基地建设。提升改造钢铁工业,调整优化铁合金产业,推进贵钢迁建新特材料循环经济工业基地等一批重大项目建设。造业。推进安顺民用航空产业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建设,造等民用航空产业项目。大力推进毕节力帆电机公司汽车电机电器高技术产业化等项目建设。做优贵烟品牌,做大做强白酒产业,重点实施贵州茅台酒技改工程。推进赤水20

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履行职责,六是建立完善工作机制。抓好落实。推进支柱产业和特色优势产业做大做强。“上大压小争取国家尽快核准肥田、2000万吨以上。加大煤层气开发和利用力度,加开磷集团食品级和电子级磷系产品产业化等项4

编制全省重大工程项目推进计建立健全责任到人、”改建、六枝电厂、织金电厂等加大煤矿资源整合和大重点抓好民用无人机制12万辆载货汽车生产线、贵阳航空四是特色优势轻工产业。“十二五规范行政建立固定资产投全程跟进、一是能2011年新增电力装龙凤等一批大型三是装备制做强”新增2万千升明确职责,万吨竹浆上下游产业链项目建设,力争开工建设中冶纸业黔东南林浆纸一体化工程项目。推进制药企业发展,加快建设特色食品和旅游商品生产基地。五是具有比较优势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在生物、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新能源汽车等领域加快自主创新及产业化发展。推进振华集团年产1500吨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生产线产业化、贵州科学院高新技术产业创新基地、百灵制药原材料生产基地等项目建设。六是推进产业园区建设。编制和实施全省产业园区发展规划,支持有条件的开发区和产业园区扩区调位,进企业和项目向园区集聚。

第三,实施城镇化带动战略,推动区域协调发展。一是编制和实施《贵州省“十二五”城镇化发展专项规划》,编制完成省域城镇体系规划,加快推进城乡规划的全覆盖。的同时,加快把其他八个市(州、地)政府所在地发展为大城市或特大城市,扎实抓好贵阳铁路和高速公路沿线的一批重点县城和中心镇加快发展。道建设,围绕城市骨干路网,系统抓好公共服务配套设施建设。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镇综合承载能力。城镇化融合发展,镇辐射带动能力的载体。产业竞争力的作用。快把农村人口转变为城市居民。的政策措施。半径的黔中经济区建设,设和重大产业项目布局。加快六盘水、合配套改革。编制和实施验区建设,加快发展的政策支持。育特色产业,展具有重大带动作用的项目和产业,在政策、资金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

加强产业园区基础设施、二是加快重点城市和城镇基础支撑能力建设。—遵义、贵阳—安顺、贵阳三是发展城镇经济。使工业园区成为带动商业、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四是创新城镇化发展机制。五是推进区域协调发展。编制和实施黔中经济区总体规划,制定遵义市统筹城乡发展试点方案,“东南部特色综合经济区六是推动县域经济加快发展。加快发展中小企业,—都匀、凯里黔中城市带建设,支持快速完善农民工在住房、大力推进以贵阳为中心、“毕水兴经济带积极争取国家加大对毕节试验区和安顺试验区促进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5

管理和配套服务平台建设,促在推进贵阳城市发展推进城市之间的连接通依托工业园区建设,加快工业化和增加就业、壮大城镇经济和提升城充分发挥服务业带动就业和提升落实户籍制度改革各项政策,加社会保障、子女教育等方面一小时经济圈为统筹重大基础设施建”规划修编和实施工作,支持毕节、推进统筹城乡综”规划,支持黔东南生态文明试鼓励各地发挥比较优势,培对县域经济发

黔西南加快发展。促进东南部加速发展。

第四,夯实发展基础,着力解决“三农”问题。一是全面落实各项扶持政策,稳定农业生产。加大财政对农业的支持力度,落实支农惠农各项政策,扩大农业补贴范围,逐步提高补贴标准。强化农业科技成果推广应用,确保杂交水稻和马铃薯种植面积分别达到1000万亩以上,粮食总产量稳定在1150万吨以上。二是大力调整农业结构,发展特色农业。以原产地引种和良种繁育体系、防疫体系、饲草饲料体系建设为重点,实施生猪养殖“5511”工程、“1000万头肉牛”和“1000万只肉羊”工程,水果和中药材为重点,产规模,确保蔬菜、油菜、烤烟种植面积分别达到万亩。继续推进油茶基地建设。产业化发展,力争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业总产值达到农民增收渠道,增加农民收入。加大农业科技推广力度,提高农业比较效益。加快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农民财产性收入。乡村旅游,引导农民逐步向二、三产业转移就业。

第五,推进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铁路和高速公路为重点的现代综合交通网络建设。内完工,新增铁路通车里程渝黔等铁路项目建设。水至普安、普安至兴义等铁路前期工作,争取早日开工建设。大力实施高速公路”工程,凯里至雷山5个项目至江底、杭瑞高速遵义至金沙段和省高六盘水至盘县、等项目,新增高速公路通车里程水运出海中线通道。场扩建,开工建设六盘水等机场。二是推进水利设施建设。实施《贵州省水利建设生态建设石漠化治理综合规划》,推进黔中水利枢纽和程建设,力争开工建设完成275座病险水库治理。万亩。积极开展毕节夹岩水库、200加强良种苗木繁育体系和商品生产基地建设,积极培育和引进龙头企业,支持农村集体和农户在当地资源开发项目中入股,加快改善发展的基础条件。110公里。加快推进贵广、长昆客运专线和成贵、开工建设贵阳市轨道交通235公里。建成国高沪昆高速贵阳至清镇、汕昆高速板坝49410个中型骨干水源工程,新建新增烟水配套工程面积普安五嘎冲水库、以蔬菜、油菜、烤烟、1200万亩、推进特色优势农产品385亿元。三是努力拓宽大力发展休闲观光农业和

确保黄桶至织金、1号线。推进遵义至黔江、驾欧至荔波、黎平至洛香、加快推进贵阳龙洞堡国际机20个续建骨干水源工“五小”水源工程110万亩、有效灌溉面积六盘水双桥水库等一批大中型

茶叶、辣椒、努力扩大生800万亩、六沾复线年“县县通松桃至铜仁、晴隆至兴义10278六盘140肉类总产量达到万吨。增加加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技能培训,一是推进以快速开工建设沿河至德江、独山至平塘、公里。加快建设乌江航运工程,建成西南争取建成遵义机场改扩建工程,万个,水库的前期工作。抢抓国家编制《中小河流防治、病险水库除险加固、易灾地区生态环境治理、山洪灾害综合防治规划》机遇,加强沟通衔接,推动我省相关项目的实施。三是加快电力、通讯、邮政和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在加快城市配网建设与改造的同时,推进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加快省内500千伏主网架和“西电东送”主通道建设。继续实施空白乡镇邮政局所补建工程。推进“三网融合”和物联网建设,进一步提高信息服务能力。

第六,大力发展服务业,业。组织实施物流业调整和振兴专项规划,金马物流中心、铜仁金滩物流配送中心、发市场等一批重点物流项目建设。继续实施“引银入黔产品和服务,扩大保险覆盖面。积极发展信息、研发、设计、商务、咨询、会展业。二是加快发展旅游业。红色旅游、民族文化等特色旅游产品。交通体系向旅游景区延伸。能力。继续办好旅游产业发展大会。加大旅游商品研发、生产、营销力度,加快旅游商品产业化步伐。州城等项目。建设文化产业园区、影视数字化制作基地、动漫产业园区。做好2011年首届中国(贵州)少数民族文化产业博览会相关工作。继续推进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建设。四是发展生活性服务业。加强城市商业网点建设,推进商业网点向农村延伸,继续实施政服务和社会养老服务业。稳定健康发展房地产业。房地产业健康稳定发展。

第七,加强节能减排和生态建设,排。按照国家下达我省的节能减排目标任务,细化措施,明确责任,确保完成。加强项目节能评估审查,节能工程,加快推行合同能源管理。生产。加快城镇污水处理及再生利用设施和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促进三次产业协调发展。促进第三方物流业发展。”工程,推进贵阳国际金融中心项目建设,支持保险公司创新推动特色旅游产品体系建设,完善旅游服务体系,三是推动文化产业发展。“万村千乡市场五是启动贵阳市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工作。优化商品住宅供应结构,抓好重点用能单位节能监管。一是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推进贵阳二戈寨物流配送基地、毕节远航物流园区、因地制宜发展生态旅游、提高旅游景区和旅游目的地接待开工建设贵州文化广场、”、“农超对接进一步规范房地产市场,淘汰落后产能,7

遵义都匀农产品综合批促进金融业加快发展,推进多彩贵”等工程。积极发展家六是促进一是深入推进节能减实施重点全面推行清洁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建设,推动发展方式转变。编制实施清洁生产推进规划,严格控制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二是发展循环经济。推进国家循环经济试点城市和企业建设,争取将六盘水市纳入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城市。培育一批省级循环经济示范园区。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重点实施粉煤灰、磷石膏等大宗工业废弃物综合利用。推广低碳技术。三是加强生态建设。继续实施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防护林工程和石漠化综合治理等重点生态建设工程,加强公益林建设,完成营造林350万亩,森林覆盖率提高一个百分点以上。完成石漠化治理面积1000平方公里,治理水土流失面积市“两湖一库深入开展“整脏治乱和铜仁、毕节等地锰、汞、铅、锌污染区域为重点,深入开展污染治理和生态修复。有序推进地质灾害防治和矿山环境恢复治理。

第八,推进社会事业发展,提高基本公共服务能力。一是优先发展教育。实施贵州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大力发展学前教育,新建或改扩建300余所乡镇和街道办事处公办幼儿园。进一步巩固和提高断完善和落实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教师周转宿舍建设试点项目。学校创建工作,中职招生校聚集区建设。积极发展成人教育、在职教育、民族教育、特殊教育。二是加强科技创新和服务平台建设。室、工程研究中心、工程实验室、企业技术中心、生产力促进中心和特色产业化基地、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建设,育工程、现代农业科技支撑工程、社会发展科技保障工程和创新平台建设工程。组织实施好进卫生体育事业发展。的基层医疗卫生队伍建设。建设,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健、健康教育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病、传染病、完善城乡医疗救助体系。体育运动会。”、中心城市和县城集中式饮用水源地为重点,抓好环境污染治理。”行动,改善城镇人居环境。以乌江、三岔河、都柳江等流域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等一批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项目。三是推

1100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20万人以上。进一步发展高等教育,加快推进花溪高组织实施一批国家和省重大科技专项,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利用。继续推进农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络和精神卫生服务体系

继续实施中小学校舍建设工程,启动实施以全科医生为重点做好向城乡居民提供计划免疫、扎实推进基层计划生育服务网络建设。办好第九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8

“两基”教育成果,不实施农村推进重点实验实施产业创新能力培妇幼保抓好重大疾平方公里。四是加强环境污染治理。以贵阳继续开展示范性中等职业全面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进一步完善卫生应急管理体制,职业病和地方病的防治工作。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第九,统筹推进各项改革,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一是加快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简政放权,深化省直管县改革,稳步推进强镇扩权试点,认真落实支持贵阳市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各项政策措施。推进城乡统筹和新型工业化发展综合配套改革。加快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深化国有大中型企业股份制改造和公司制改革,完善法人治理结构。稳步推进医疗卫生和文化体制改革。积极推进资源性产品价格、环保收费改革,合理调整城镇供水和水利工程供水价格,对居民用电逐步实行阶梯电价。与对口帮扶城市的经济合作。充分利用台,深化与周边省市及发达地区的经济技术合作,作的能力。争取国家支持建立综合保税区和出口加工贸易区。经济发展。认真落实《国务院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鼓励、支持和引导民间资本和非公有制企业进入电力、铁路、公路、通信、社会公用事业、政策性住房等行业。完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和社会化服务体系,实施“全民创业计划计划”、“骨干企业培训计划

第十,大力实施十大民生工程,工程。深入推进扶贫开发,抓紧编制武陵山区、乌蒙山区、苗岭山区区域扶贫专项规划。按照新的扶贫标准全面实施扶贫政策,做到扶贫到户、措施到人,应保尽保、应扶尽扶。完成易地扶贫搬迁扶农村计生户10发挥政府投资、重大项目和劳动密集型产业对就业的带动作用,业吸纳就业的能力。主创业、自谋职业,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抓好就业技能培训,积极引导和促进劳务输出。促进持证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人员实现就业,扶持移就业工作示范县。三是实施劳动力素质提升工程。完成劳动力转移培训人以上。新建11术培训和农民工劳动技能培训,落实《贵州省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总量和人力资本对经济的贡献率。”、“万户小老板工程”、“重点领域扶持计划减少农村贫困人口做好高校毕业生、100个高校毕业生创业项目,创建着力培养一批高素质的职业技术人才。二是提高对内对外开放水平。“泛珠三角”、东盟自由贸易区区域合作平提高参与国际国内经济技术合”、“个体经济腾飞计划”,促进非公有制企业健康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稳定。3万人,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55万人。二是实施就业和创业工程。农民工和就业困难人员就业工作。6万人以上,帮助2010—20209

三是加快非公有制”、“私营企业倍增一是实施扶贫脱贫攻坚50万人,帮提高非公有制企3万就业困难3个省级农村劳动力转认真贯彻继续完善覆

推进 万万户,支持自15所中职学校建设项目。整合培训资源,大规模开展农村适用技)》,不断提高全省人才四是实施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工程。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全省城镇基本养老、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260万人、150万人、159万人和166万人,城乡三项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达到91%。扩大新型农村社会保险试点范围,力争参加新农保人数达到260万人以上。提高各级财政对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补助标准。统筹推进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建设,积极发展社会福利事业。五是实施“一危三棚”改造和保障性住房建设工程。完成农村危房改造40万户,力争将所有一级危房改造完毕。万套、公租房082万套,完成棚户区住房改造人均住房建筑面积在15设施向县以下延伸工程。难、农村行路难问题。加快农村水利建设,新增解决问题。完成农村电网建设与改造投资5%以上。加大农村地区网络建设和改造力度,站、3200个农村移动通讯基站,新增然村通电话。七是实施生活环境改善工程。实施水、电、路、气、房和优美环境“六到农家”工程,加快村庄道路硬化,推进农村改水、改厨、改厕、改圈工作,建设农村沼气池15万户。推进农村污水、垃圾处理和面源污染治理,完成个村的村庄整治任务,完成料试点工程范围。八是实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工程。抓好县级图书馆和文化馆、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做好市(州、地)级博物馆、图书馆、艺术馆建设的规划和前期准备工作。建成个农家书屋、100个村级农民体育健身工程、个社区全民健身路径工程、电影放映,组织“文化三下乡程。抓好7600名在岗乡村医生中专学历教育。务室。组织实施万名医生支援农村卫生工程。建一个安康医院。十是实施社会管理创新和平安创建工程。城区城镇数字化综合管理平台建设,保护站,基本完成全省城市报警与监控系统建设,695万套、经济适用住房282万套,基本解决我省300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505亿元,农村电网供电可靠率达新建300850个行政村实现光纤接入、80个农村清洁工程示范点建设。扩大小水电替代燃推进省博物馆新馆建设,333个农民文化家园、40个乡镇农民体育健身工程、4个县级体育场馆“雪炭工程”,完成”演出500场次以上。九是实施公共卫生事业建设工新建和改扩建新建或改造2建成3个流浪儿童救助保护中心、前端监控点达到10

136981000个自100400020024万场农村公益500个村级计生服新4个地级市中心2个救助10万个以上。

新开工建设廉租房平方米以下的城镇低收入家庭住房问题。六是实施基础推进国省干线改造和农村公路建设,切实解决商品运输个乡镇广播电视服务个民政精神病院,完成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管理,防止出现重大食品药品安全事件。强化市场价格监管,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确保安全生产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双下降”。切实抓好信访工作,完善社会矛盾预防化解机制。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为重点的专项整治行动,全力推进“平安贵州”建设。

第五篇:天津市200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津政发〔2004〕035号)

【发布单位】天津市

【发布文号】津政发〔2004〕035号 【发布日期】2004-03-26 【生效日期】2004-03-26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

天津市200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津政发〔2004〕035号)

各区、县人民政府,各委、局,各直属单位:

《天津市200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已经天津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望遵照执行。

2004年是我市实施“三步走”战略第二步目标的起始之年。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按照市委八届五次全会提出的“整体推进、协调发展、追求高水平、实现新跨越”的工作总要求,牢固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开拓创新,扎实工作,全面完成我市200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各项目标任务,确保实现“三步走”战略第二步目标的良好开局。

二○○四年三月二十六日

天津市200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一、200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03年,是我市实施“三步走”战略的第一年。全市各方面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全面落实市委八届三次、四次全会的部署,加大改革开放力度,推进五大战略举措,国民经济在抗击“非典”中快速发展,社会事业取得新进步,市十四届人大一次会议确定的任务圆满完成,“三步走”战略第一步目标胜利实现。

(一)经济增长全面加快,效益稳步提高

全年国内生产总值实现2386.9亿元,增长14.5%,增幅比上年提高2个百分点,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3126美元。其他主要指标都达到或超过预期目标。财政收入完成451.7亿元,增长20.2%;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027.8亿元,增长20.1%;固定资产投资1046.7亿元,增长2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74.1亿元,增长14.1%; 外贸出口143.7亿美元,增长24%。个体私营经济新增注册资金401亿元,拆除危陋平房450万平方米,安置下岗失业人员首次多于新增下岗失业人数。1至11月,独立核算工业企业实现利税增长18%,其中实现利润增长22.5%;亏损企业亏损额下降14.9%;综合经济效益指数为148.2,同比提高12.4个点。

(二)五大战略举措取得重大进展,经济结构继续改善

海河综合开发全面推进。路桥建设、堤岸改造等基础设施工程如期完成全年任务,古文化街和大悲院商贸区开工建设。发展海洋经济初见成效。天津港货物吞吐量1.62亿吨,集装箱运量301.5万标箱,分别增长25.4%和25.2%;临港工业区围海造地工程启动;国际游乐港建设加快。优势产业带动作用增强。新一轮嫁接改造调整启动实施,高新技术产业化和工业东移步伐加快,工业形成多点支撑的新格局。电子信息、汽车、冶金等6大支柱产业产值增长28.9%,占全市工业的比重达到68.5%,比上年提高0.9个百分点,贡献率达79.2%。新增力神电池、赛象轮胎制造设备等重大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16项,累计达到66项。区县经济发展势头强劲。18个区县增加值增长17%,继续高于全市平均水平。农业结构不断优化,养殖业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53.3%,进入产业化体系的农户达到60%,农村城市化率41.5%,均比上年提高。个体私营经济和中小企业成为重要增长点。全年个体私营经济增加值增长29.3%,占全市比重达到22.6%,比上年提高2.6个百分点。中小企业工业总产值增长36.3%,实现利税增速快于全市。服务业克服“非典”影响,发展逐步加快。交通运输、商贸餐饮、旅游业恢复迅速,房地产业势头良好,金融业健康运行。渤海银行获国家批准组建,中德住房储蓄银行即将开业,花旗银行在津设立分行。金融机构存贷款额较大增长,不良贷款率由21%下降到13.3%。全年服务业增加值增长11.5%。

(三)投资增势强劲,消费较快增长

固定资产投资规模扩大,结构改善。基础设施和工业投资力度加大,社会事业投资明显增加。资金到位好于往年。重点项目进展顺利。天津港15万吨级航道一期工程、津蓟和唐津高速公路、天钢东移、钢管公司二期等24个重点项目竣工;津滨轻轨试运行;地铁一号线、丰田轿车二期、大沽化20万吨聚氯乙烯等项目建设加快;京津城际铁路客运专线、京津塘高速公路复线、大乙烯等重大项目前期工作取得明显进展。居民住房、汽车、电信、文化教育、体育健身等消费持续活跃。各类连锁经营销售额增长40.8%。商品房现房销售面积786.5万平方米。市场物价基本平稳,城市居民消费价格上升1%。

(四)经济体制改革继续推进,对外开放进一步扩大

国有企业重组取得成效,地方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造加快。国有土地管理制度改革迈出较大步伐,初步建立了土地收购储备和供应计划管理制度。政府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深化,取消了一批审批事项,进行了企业工商登记并联审批试点。产权市场建设成效明显。企业信用信息系统试运行。农村税费改革启动实施。

对外开放水平有新提高。全年直接利用外资合同额35.1亿美元,到位额16.3亿美元,分别增长74.3%和62.9%。大项目增多,外商增资踊跃,服务领域开放步伐加快,世界500强在津投资企业累计达98家。对外贸易较快增长。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比重分别为64%和40%。滨海新区强劲发展,增加值增长20%。开发区和保税区主要经济指标继续位居全国前列。港口集散功能提升,口岸进出口总值466.7亿美元,增长26.4%。加强了与外省市的经济联合与协作,全年外地来津投资到位额112亿元,增长83.7%。

(五)社会事业全面发展,人民群众得到更多实惠

科技创新体系和信息化建设加强。全年登记科技成果1204项,增长20%,受理专利申请6812项,增长27.4%。研究与发展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1.7%,比上年提高0.1个百分点。生物技术、海水淡化等科技攻关取得突破,IC设计与数字产品、动力电池等科技专项启动实施。华苑软件产业园确定为国家级软件出口基地。宽带城域网基本建成,医保联网等一批信息化工程进展良好。教育布局和卫生资源调整深入推进。首批31所示范性高中校建成并投入使用,65%的高中新生享受到优质教育。建成161所规范化中小学和104所村办小学。医大“211”工程进展顺利。高中阶段入学率达到93.1%,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49%。改建了海河医院和一中心医院,完成了血液中心、传染病医院一期和人民医院主体工程,社区和农村卫生服务网络基本形成。人口出生率7.14‰,低于国家下达指标。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广泛开展。天津博物馆基本建成,奥林匹克中心体育场开工建设。妇女儿童、老年人、残疾人事业取得新成绩。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学艺术、社会科学、文物保护、图书、档案等事业都有较大发展。

居民收入继续增加。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313元(新口径),增长10.5%,农民人均纯收入5861元,增长10.3%。就业和再就业工作取得突破。年内新增就业岗位18.1万个,安置下岗失业人员12.1万人,消化存量下岗人员3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3.8%。推进了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对应享受最低生活保障的群众做到了应保尽保。启动了社会保障住房工程,努力解决困难群众的住房问题。城市建设和环境综合整治取得较大进展。轨道交通、城市快速路、污水和垃圾处理等市政建设加快,旧路改造、灯光夜景、河道治理等工程按期完工,蓝天、碧水、安静等六大环保工程顺利实施,旧楼区综合整治成效明显。建成银河公园、塘沽外滩公园。全年新增绿地2500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2倍。改善城乡人民生活的20项工作全部完成。

回顾2003年,在国际形势复杂多变、“非典”疫情突如其来、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我市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绩,来之不易。这是市委正确决策和领导的结果,是全市人民迎难而上、团结奋斗的结果,得益于“三五八十”打下的坚实基础,得益于积聚能量的不断释放,得益于“三步走”战略和五大战略举措的全面实施。

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差距和问题。主要是:开放意识、改革意识、机遇意识不够强,政府职能转变不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政企、政事不分的现象仍然存在;经济总量不够大,服务业发展不够快,个体私营经济比重较小;国有经济布局不够合理,产权流转不畅,部分国有中小企业尚未摆脱困境;社会保障体系还不完善,就业和再就业压力比较大;城乡居民整体收入水平有待提高,部分群众生活比较困难;综合投资环境有待改善。对这些问题,我们一定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二、200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任务

2004年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的第一年,也是我市实施“三步走”战略第二步目标的起始之年。随着“三五八十”四大奋斗目标的全面实现,我们已经进入了在高台阶上加快发展、在高水平上实现跨越的新阶段。牢牢把握新阶段的新特点,高标准地做好2004年的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对实现第二步目标良好开局至关重要。

200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按照市委八届五次全会的部署和要求,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观,依靠科技进步,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全面提高经济效益,促进城乡经济快速发展;紧紧围绕“三步走”战略,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明显改善投资环境,尽快增强滨海新区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战略地位,加快实施五大战略举措;发展各项社会事业,提高居民生活水平,在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上取得明显成效,为实现第二步发展目标打下坚实基础。

按照市委八届五次全会提出的整体推进、协调发展、追求高水平、实现新跨越的工作总要求,着力把握以下几点:

一是抓住机遇,更快更好发展。发挥规划和产业政策的指导作用,引导、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进一步实现经济总量快速增长。同时着力提高增长质量和效益,做到既速度快,又水平高,在更多领域夺取单项冠军,增强综合竞争力。

二是全面推进经济体制改革,增强经济社会发展的活力。以企业改革为中心,加大产权制度改革力度。加快现代市场体系建设,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深化计划管理和投融资体制改革,消除束缚生产力发展的体制性障碍,妥善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以改革促发展、保稳定。

三是统筹兼顾,协调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既立足经济发展,又着眼社会进步;统筹对外对内开放,提高开放型经济的整体水平;统筹城乡、区域发展,壮大区县经济,更好地发挥滨海新区的带动作用;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使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适应,实现可持续发展。

四是坚持以人为本,不断提高全市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努力扩大就业,增加居民收入,完善社会保障,高标准搞好城市建设,营造安居乐业的环境,使人民群众及时享受到发展和改革带来的成果。

200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国内生产总值增长11.5%,按13%组织;财政收入增长15%,按18%组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按12%组织;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8%,按20%组织;外贸出口增长12%,按15%组织;实际直接利用外资到位额增长30%,按40%组织;个体私营经济新增注册资金力争达到500亿元,增长25%;新增就业岗位20万个,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增长10%以上;居民消费价格上升1%左右。

上述预期目标,是综合考虑需要和可能、当前和长远确定的,经过努力也是可以完成的。我们一定大力弘扬“三五八十”伟大实践形成的拼搏创新精神,加快实施五大战略举措,明确任务,落实责任,迎难而上,埋头苦干,确保各项目标的圆满实现。

200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是:

(一)瞄准国际国内一流水平,加快实施新一轮嫁接改造调整

以做大做强6大支柱产业和加快建设12个产品基地为重点,综合运用改造改组改制,采用先进技术,对国有企业和落后工艺装备进行脱胎换骨的改造,使产品结构、所有制结构、组织结构和布局结构更加优化。6大支柱产业产值占全市工业的比重提高到70%。

发展壮大高新技术产业。围绕电子信息、生物技术与现代医药、新能源、环保和新型材料、先进制造技术、海洋高新技术等产业,集中抓好超导材料、环保成套装备等60个产业化项目,尽快规划和培育一批在国际国内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企业和产品。做大做强力神、赛象等高科技企业。启动海水淡化示范工程,培育全国重要的研发、生产和装备制造基地。加快国家级软件出口基地、新能源和现代中药等高新技术产业基地的建设,争建造血干细胞等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争取更多的项目进入国家产业化重大专项和示范工程。推动高新技术向现代农业和服务业渗透。高新技术产业产值的比重提高2个百分点。

加速传统产业改造升级。积极推进工业东移,年内搬迁改造企业50家,累计达到180家。加快冶金、化工、电子、汽车、纺织等行业重点项目的建设,形成新的增长点。围绕大企业、大产品搞好配套和深加工,延长产业链,形成产业群。严格执行环保、安全、能耗、技术、质量等标准,逐步淘汰落后的工艺设备和产品。

推进工业企业调整重组。把企业改造与改革重组结合起来,推动资本向优势行业和优势企业集中。培育一批核心竞争力强、具有规模优势的大型企业集团。完成钢管公司、光电通信公司等10户大型企业的股份制改造。加快鼎盛工程机械、医药集团改制。推动19户控股集团的公司制改革。加速冶金、纺织、医药等行业的调整重组。

(二)突出重点,推进服务业跨越式发展

围绕提升中心城市的功能,聚集更多的物流、人流和资金流,着力优化服务业结构,拓展领域,扩大总量,提高水平。服务业增加值增长12%以上。

优化服务业发展环境。完善规划,落实政策,打破垄断,降低门槛,提高市场化程度,吸引更多外资和民间资本进入服务业领域。高标准、高品位搞好海河综合开发,全面加快基础设施和六大节点商贸区的建设,规划一批新的经济文化旅游节点,形成综合带动效应,为服务业发展提供新的载体和空间。

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抓紧天津港集装箱物流中心、保税区空港物流基地等重点物流设施建设。扩大物流配送,扶持第三方物流企业。加快发展专业市场。大胡同小商品市场尽快实现百亿元规模。重组华北及滨海陶瓷市场。整合钢铁炉料交易市场和储宝钢材现货市场。新建棉花、木材交易市场。加快金钟农产品批发市场和天津粮油交易市场的建设。使我市成为北方重要的商品物资集散地。

大力发展旅游、会展业。完善全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整合旅游资源,发展特色旅游。加快国际游乐港、响螺湾娱乐公园、杨柳青古镇风情街、珠江温泉城、蓟县国家地质公园等大型旅游项目建设。整修开发“五大道”和奥式、意式、德式风情区等历史风貌保护区。打造海河观光游、万国建筑博览游、民俗文化游等精品旅游线路。办好一批大型旅游节会。大力推进会展业发展。继续办好天交会、国际连锁采购、手机配套等知名展会。引进国际著名会展公司,探索举办国际专业落地会展活动。筹划大型国际会展中心。

进一步壮大金融业。建立与北方经济中心相适应的多元化、多功能、多层次的现代金融服务体系。支持渤海银行、中德住房储蓄银行、恒安标准人寿保险公司、津投期货公司尽快开业,继续吸引各类金融机构来津展业。创造条件,开展产业投资基金、资产证券化等金融业务,争取成为国家金融改革综合试验区。积极吸引民间资本入股地方金融机构。扩大企业信用信息系统覆盖范围,启动建设个人信用信息系统。提高金融服务水平,优化信贷结构,继续降低不良贷款比例。

保持房地产业健康发展。推进住房制度改革,规范一级市场,激活二、三级市场。继续搞好城市危旧房屋改造,拆除危陋房屋300万平方米。改善住房结构,开发经济适用房,建设一批生态、智能化示范小区。住宅竣工800万平方米,商品房销售1000万平方米。

促进社会服务业较大发展。以加强与港澳合作为契机,引进国际知名中介机构,促进资产评估、产权交易、行业协会、经纪人公司、会计、律师、公证、广告、咨询等中介服务业加快发展。完善社区服务功能,大力发展物业管理、便民商业、医疗保健、家政和就业服务等社区服务业。推进卫生、文化、体育等产业化步伐。积极发展连锁经营,延伸服务,开拓农村市场。鼓励和引导居民扩大汽车、旅游、电子信息、体育健身和文化等消费,增强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

(三)调整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促进城乡协调发展

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发展沿海都市型农业,优化城乡发展布局,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壮大农村经济实力。

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稳定粮食生产和播种面积。大力发展高附加值种植业和养殖业,养殖业产值占农业的比重达到60%以上。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建设20个规模化设施园区、200个高标准示范养殖小区和一批无公害、绿色产品生产基地,进入产业化体系的农户达到65%。大力发展生态农业、观光农业、创汇农业。完善农村科技和信息服务网络。增加对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和农户联保贷款。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加强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的计划管理,依法保护农民权益。

推进农村工业化进程。规范工业园区建设,减少数量,适度集中,提高聚集效益。优化农村工业结构,扬长避短,突出特色,培育一批优势行业和产品。发展农副产品的精深加工,提高附加值。

加快农村城市化步伐。统筹城乡规划,搞好卫星城和中心镇建设,形成结构合理的城镇体系。统筹工业园区与城镇建设,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实现工业化与城市化的互动协调发展。农村城市化率达到44%,比去年提高2.5个百分点。

努力提高农民收入和生活质量。坚持“多予、少取”,拓宽农民增收渠道。积极促进本市农民进市和外出务工,引导更多的农业劳动力进入非农产业领域。完善龙头企业与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鼓励农户以参股形式参与龙头企业和服务组织的经营与分配,允许以土地使用权入股经营。落实农村税费改革政策,减轻农民负担。以推进失地农民社会保障为重点,加快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

(四)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推动区域经济发展

扩大利用外资规模。以吸引大集团、注重新技术、推进并购、优化环境为重点,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招商引资。瞄准世界500强和大公司、大财团,选择一批1亿美元以上的大项目,做好前期工作,组织高层次的招商活动。争取更多的研发中心、采购中心和投资公司落户我市。围绕提高配套水平,吸引境外中小企业来津办厂。积极向外商推介符合条件的企业,力争并购重组取得实质性进展。推出一批已建成、收益好的经营性基础设施项目,向国内外投资者出让股权。大力改善投资环境。完善外商投资服务中心、促进中心、投诉中心和口岸通关服务中心,形成四位一体的招商引资服务体系。落实招商引资责任制,完善考核办法,建立激励机制。

保持外贸出口较快增长。适应国际市场变化和国家出口退税政策调整等新情况,引导企业开拓多元市场,优化出口商品结构。增加技术含量高、附加值大的电子信息、软件、汽车配件、新医药、成套设备等产品出口。大力发展远洋运输、技术、劳务输出等服务贸易出口。增加出口发展基金,对受退税率下调影响大的骨干出口产品适当补贴。全力推动联合国亚太地区采购中心落户天津。建立应对国际贸易和投资争端的快速反应机制。鼓励优势企业“走出去”,拓展发展空间。

促进滨海新区更大发展。按照立足天津,辐射“三北”,服务全国,面向东北亚的要求,完善滨海新区发展规划,整合资源,优化布局,努力建成现代化的世界性加工制造基地和物流中心。做好海洋经济文章。推进天津港内10大项目和港外20项配套工程,加快临港工业区建设,抓紧大乙烯、大炼油等重大项目前期工作,启动天碱搬迁、海河下游开发,发展海水淡化、海洋生物制药、海水养殖等产业。港口货物吞吐量达到1.8亿吨,集装箱运量360万标箱。发挥海空两港优势,提升保税区物流功能,为向自由贸易区转型创造条件。搞好开发区拓展区建设,围绕重点产业,引进一批项目,壮大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

全面推进区域经济合作。以实现交通一体化为先导,促进京津冀及环渤海地区的联合与发展。建设京沪高速公路天津段正线、京津塘高速公路复线等,启动黄万铁路、京津城际铁路客运专线、京沪高速铁路天津段和滨海国际机场扩建工程,做好津秦、津保铁路前期工作。以服务北京奥运为契机,拓展合作领域。积极参与西部大开发和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改造。

(五)多渠道筹措建设资金,扩大固定资产投入

高标准搞好重点项目建设。进一步加强项目管理,新上项目,一定瞄准国内先进、世界一流,确保技术领先,坚决防止低水平扩张,跳出低水平竞争的圈子,以高水平项目促进结构调整,支撑经济快速发展。今年市重点建设项目42项,投资392亿元。切实加强组织领导,落实责任制,集中力量,确保建设进度。全面推进海河开发道桥等项目;力争力神锂离子电池、乐金电子增产扩能、天士力现代中药扩能改造、广电宽带网、第三批旧路改造等20个重点项目建成投产;加快丰田轿车二期、地铁一号线、城市快速路、市中心区至郊区县公路、市区自来水燃气旧管网改造和第三高教区等项目建设进度。加大前期工作力度。对列入前期计划的40个重大项目,落实责任,争取及早建设。纺织东移、工程机械、地铁二、三号线等项目力争年内开工。加快南水北调中线前期准备工作。继续做好大项目储备工作。

以扩大民间投资为重点,多渠道筹措建设资金。完善政策,鼓励有实力的民营企业投资营利性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项目,以独资、参股、租赁等方式参与国有企业嫁改调。组建中小企业投资公司,探索投资受益担保业务,依法开展集合信托、委托投资和委托贷款等业务,把民间资金和居民储蓄转化为投资。支持具备条件的民营企业发行企业债券和股票,扩大直接融资规模。创新政府投融资机制。严格执行国有土地有偿使用管理办法,增加土地收益。整合政府投资公司,搭建新的筹融资平台。盘活城市土地、房产等国有存量资产,经过评估,作为企事业单位的资本金,创造借贷条件。经营好特许经营权等城市资源,通过招标、拍卖等方式,筹措建设资金。加强与银行合作,力争新增贷款不低于去年。

提高投资增长质量和效益。认真落实项目法人责任制、工程招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合同管理制等制度。加强重大项目稽查工作,合理使用资金,确保工程质量。

(六)统筹兼顾,促进社会进步和可持续发展

提高科技创新能力。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推进产学研结合。加快实施制造业信息化、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等科技工程,抓好集成电路设计、生物芯片、电动汽车等科技专项。建设国家和市级重点实验室,再建12个国家级和市级企业技术中心。建设公共技术和专业孵化平台,强化新技术产业园区的产业化促进功能。树立循环经济理念,发展节能、节水、低耗、低污染产业。加强专利工作,保护知识产权。继续加快信息化建设,启动10大信息工程。落实培养和引进人才的政策,努力建设高层次、高技能的人才队伍。

搞好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强化政府公共卫生管理职能。健全疾病信息网络体系、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医疗救治体系和卫生执法监督体系,提高对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建设海河医院、传染病医院、防病中心、急救中心和公共卫生监督所。建成人民医院、第三中心医院、眼科医院。建设一批农村医疗和环境卫生设施。探索建立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加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

提高教育整体水平。继续搞好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布局调整,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加快高水平大学和重点学科建设。推进师范大学等5所高校新校区建设和财经学院等5所高校扩建工程。建设第二批示范高中和一批模范小学。加强职业技术教育和继续教育。多渠道增加教育投入,形成公办与民办共同发展格局。高中阶段入学率和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分别达到94%和52%。

发展文化体育事业。努力提高城市文化品位。高质量办好一批大型文化体育活动,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加快奥林匹克中心体育场和一批区县、高校体育设施以及社区健身场所建设,启动海河楼、民俗博物馆、京剧艺术中心等一批文化设施建设。做大做强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和广电集团,加快组建出版发行和今晚报业等集团,增强文化产业整体实力。继续做好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提高人口素质。

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努力完成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的目标。建设纪庄子污水处理、双港垃圾处理和复康路以南、陈塘庄排水工程等项目,城市污水和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能力分别达到70%和80%。完成5条市区河道改造。实施“绿色家园”工程,新增绿化面积2600万平方米,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35%。积极推进锅炉、公交车、出租车改燃,防治扬尘和噪声污染,全年环境空气指数二级以上天数达到80%。加强自然保护区、湿地、水体等生态环境保护。搞好引滦水源保护,做好节水工作,推广中水利用,建设节水型城市。

继续做好妇女、老龄、民政、残疾人、民族、宗教、文物、档案等工作。进一步做好国防动员工作。

(七)努力增加收入,不断提高居民生活水平

积极促进就业和再就业。坚持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和政府促进就业,全面落实就业和再就业的各项政策,努力改善创业和就业环境。继续开发公益性岗位,安置“4050”人员。完善就业培训和服务体系,建立多层次的劳动保障服务中心和就业训练中心。规范企业用工行为,依法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统筹做好高校毕业生、城镇新成长劳动力、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就业指导和服务工作。

千方百计增加居民收入。在提高整体收入水平的同时,重点增加中低收入者的收入。建立企业职工正常的工资增长机制和低收入群体权益保护机制。严格执行最低工资标准,强化工资指导线,扩大企业工资集体协商试点,保证职工工资与企业效益同步增长。建立欠薪保障基金,打击恶意拖欠职工工资的行为。提高在职人员和离退休人员收入。继续做好“两个确保”、“一个低保”工作。

加快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完善养老、医疗和失业保险制度,加大扩面、征缴和追欠缴力度。推行工伤和生育保险。做好社会救济和优抚安置,建立解决困难群众生活的长效机制。继续推进社会保障住房建设,提供45万平方米廉租房并实行动态管理。维护社会稳定。继续办好改善城乡人民生活的20项工作。

(八)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增强经济发展活力

按照十六届三中全会的精神和市委的统一部署,以企业改革为中心,整体推进,重点突破,不失时机地推进经济体制改革。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制定政策措施,消除非公有制资本参与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造的体制障碍,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使股份制经济较大发展。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建立激励约束机制。推进企业劳动用工、人事和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健全国有资产管理和监督体系,对已授权的国有控股公司、集团公司进行规范改制和调整重组。

放开搞活中小企业。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加快中小企业产权制度改革,通过经营者持大股、经营群体控股等途径,优化股权结构。完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和金融支持、技术支持、市场营销等服务体系。引导中小企业为大型企业搞好配套,优势互补、共同发展。建立国有企业脱困转轨机制,分离企业办社会职能,在解决特困企业历史债务和人员负担方面取得突破。

大力发展个体私营经济。全面落实市委《关于进一步加快个体私营经济发展的意见》(津党发〔2003〕5号),依法保护非公有制企业权益。消除各种歧视性限制,使个体私营企业在产业准入、投融资、税收、土地使用和对外贸易等方面享受与其他企业的同等待遇。吸引国内有实力的民营企业集团来津投资,带动相关企业落户我市,形成私营企业集群。鼓励民营企业兼并和收购国有中小企业,培育大型私营企业集团。个体私营经济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26%。

加快投资体制改革。按照“谁投资、谁决策、谁受益、谁承担风险”的原则,落实企业投资自主权,实行核准制和备案制。规范政府投资行为,提高投资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水平。建立投资决策责任追究制度。改革政府投资方式,试行代建制。进一步精简规划、土地、环保、消防等相关审批事项和环节,增强透明度。

完善现代市场体系。大力发展产权、资本、土地、劳动力和技术等要素市场,促进社会资源合理有序流动,努力创造各类市场主体平等使用生产要素的环境。扩大产权市场的服务范围和交易规模,规范交易行为,努力建成北方最大的产权交易平台。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下载甘肃省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要点(甘政发〔2009〕15号)word格式文档
下载甘肃省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要点(甘政发〔2009〕15号).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关于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关于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08年计划(草案)的报告各位代表:现将我市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2008年计划(草案)报告如下,请予审议。一、2007年计......

    湖南201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湖南省201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2017年,我省认真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按照“三个着力”要求,大力实施创新引领开放崛起战略,加快......

    宝鸡市201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宝鸡市201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来源: 宝鸡市政府网 作者:市政务公开办 阅读:121 发表时间:2018-05-09 一、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要求 做好2018年经济社会发展工作,要全面贯彻......

    2011东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东营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东营市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通知各县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单位: 《东营市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已经市六届人大四次会议审......

    广州市越秀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广州市越秀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一:全市首个移动互联网产业园区——广州移动互联网(越秀)产业园,聚集了久邦数码等一批移动互联网行业领先企业;成立了全省首个文化产权交易......

    2010年浙江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通知浙政发〔2010〕13号

    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下达2010年浙江省国民经济 和社会发展计划的通知 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直属各单位: 2010年浙江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已经省十一届人大三次会......

    2010年上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关于汪清县2010年上半年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的报告 —2010年7月21日在县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三次会议上汪清县发展和改革局局长卢立国 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员......

    关于丹阳市201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关于丹阳市201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执行情况及2017年计划(草案)的报告 ――在市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丹阳市发展改革和经济信息化委员会 魏国荣 2017年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