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邓三课程论文

时间:2019-05-14 04:16:1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毛邓三课程论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毛邓三课程论文》。

第一篇:毛邓三课程论文

为自己尽力,对社会负责;为今天尽力,对明天负责

[1]

摘要:生命对于每个个体都只有一次,每个人仅有一次在这历史的舞台上表演一幕短剧的机会,几乎每个人都思考过人生的价值与意义,都有自己的理想与追求,每个人都想扮演好自己的角色,每个人都有权追求自己的幸福。但就是这小小的一幕短剧里与你一同参演的有无数多人,你不仅要对自己负责,还要对他们负责,要对这个集体,这个社会负责。当代人追寻着当代人的幸福,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世界终归是属于未来的那一群人,但是这车轮要滚向哪里是掌握在今天这群人手里的。每个时期每个人,每个民族,每个社会,都要承担起历史赋予它的重任,它决定了历史这车轮是驶向万劫不复的深渊还是平坦的阳关大道。一个负责任的社会不会拿历史的明天冒险,它不会选择走危险的途径。所以它应该是理智的,智慧的,应该有广博的胸怀,大爱之心,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而不能有丝毫的偏狭与自私的索取。

关键词:人生追求 处世之道 社会责任 历史职责

一.为自己尽力,对社会负责

1.为自己尽力

生命之于每个人,每个生命体,都太宝贵了。或许自我们来到这个世间,当我们获得生命时,我们就开始了对生命,对人生,对社会,对自然的思考与探索。懵懂的孩提时代,最初对这世界的认识是:这个世界的人或事都是和我相关的,都是为我而准备的,我就是主角。后来发现原来世界上还有那么多陌生的几乎与我无关的人,我仅是这无数人中的一员而已,我并不是主角,世界也不是绕着我转,那么我来到这世上是为了什么呢,我活着是为了什么呢?特别是小学六年级以及之后的一两年里关于生命的价值,人生的意义的思索一直困扰着我,有时甚至可以说是“折磨”。巴甫洛夫,鲁迅,奥斯特若夫斯基等人给了我他们的答案,但是我以及我身边的许多人的思索始终没有结果。不过我听到了一些声音一些来自我心灵深处的声音:我不愿意碌碌无为地过一生,我不愿来过这世间却什么也没有留下,我不甘心我的生命如流星般瞬间在历史的长空里划过,却从来不曾发出流星那样闪耀的光芒。在那段时间里我一直以为自己很不普通,很不平凡,生命只有一次,我定然要有一番大作为。后来我发觉我的想法普通到不能再普通,世俗得很,因为我本就是一个平凡得不能再平凡的人。我曾问过许多人,关于他们的追求,他们觉得一生应该怎样度过,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也曾读到过一些同龄人关于这些问题的文字,无不引起我强烈的共鸣。有些人认为关键要开开心心过好每一天,将自己的快乐与身边的人分享,让身边的人因为有你而更加幸福;有些人认为要努力壮大自己,使自己更加有力量,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可以帮助更多有需要的人;有些人认为要轰轰烈烈一回,干一番大事业,不枉来世间走一遭。更多人想光耀门楣,想出名,想赚很多钱,想尽情享受人生,当然还有些人只是想平平淡淡,踏踏实实,这就是我们这些平凡人的平凡的想法。无论怎样,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选择,这是他们的人生,是由他们自己来决定的,我们不可以妄言谁的选择好,谁的选择就一定不好。因为每个个体都可以有他的独特想法,有他的人生追求。生命赋予他们的意义是相同的,从某种程度上说

也都是极为短暂的,他们有权追求自己真正想要的幸福,他们应该为自己尽力。

罗素说“对爱情的渴望,对真理的追求,对人类苦难不可遏制的同情心,这三种简单而又强烈的感情支配了我的一生。”罗素主张个人道主义和思想自由,他对人性的洞察是至深的。如他所言每个人都抛不开自己的渴望自己的追求,这些强烈的感情甚至支配了我们的行为,我们的人生。但是每个个体都不是独立的存在,每个人的行为都在影响着他所在集体中的其他成员,从这个角度出发一个人是否真的可以仅仅为自己尽力就可以,仅仅追求个人的自由,个人的幸福与人生价值而不用考虑其它呢?

2.对社会负责

如果有一个天真无邪的孩子问你为什么要有战争,为什么有那么多人要互相伤害,为什么那些顿顿山珍海味的人不施舍那些挨饿受罪的人?不知道你要怎么回答。曾经的我们,现在以及将来的孩子一定都会这么问。或许就是这些问题最先引发了我对人性的思考,当然年少时的思考或许是片面的天真的。现在我试着叙述曾经浮现的那些想法。

一个人对待所有人与对待自己绝对平等,甚至把他人放在比自己更重要的位置上,我们称之为“绝对无私”。对于这样一个绝对无私的人,他勇于承担,从不逃避任何责任,甚至把别人的困难视为自己的困难;别人的快乐幸福视为自己的快乐与幸福。他宁愿自己吃亏,也绝不占别人便宜;他宁愿自己挨饿,也要帮助世界上任何一个人受饿的人;无论受到了怎样的对待也不会怨恨报复。他工作兢兢业业,绝不偷闲,因为他不做,这些活就得被人承担,他努力了就可以帮助更多的人。那么现在试想世界上每个人都是这样极为高尚,绝对无私的,这个世界将会怎样一番景象?还会有人挨饿吗?还会有犯罪吗?还会有种族高下之别,你我之别吗?还会有仇恨与报复吗?还会有侵略与战争吗?还会有压榨与剥削吗?回答全部都会是:没有。

一个人把自己放在最重要的位子上,完全不顾及他人的感受。他可以用尽一切手段谋求自己的最大收益,想方设法占据最多最好的资源,可以把快乐建立在所有人的痛苦之上,他可以有负于天下所有人,但不允许有任何一人对不起他。可以做任何事情,不考虑恶果,为了私利可以任意开采自然资源,破坏环境。我们称这样的人为“绝对自私”。如果世界上每一个人都是这样绝对自私的,那么结果很简单:整个世界将成为一个人间炼狱,自然资源的破坏,罪恶,战争与硝烟会很快毁灭人类,甚至整个地球家园。

以上是两种极端情形下的假设。真要让所有人都做到“绝对无私”是不现实的,每个人都知道这一点,现实生活中我们这些“聪明”的人自然不会选择做这样的人。所以虽然现在在非洲还有那么多人在挨饿,而美国却因生产过剩每年要花费巨额资金用来囤积多余的粮食;所以虽然现在的中国高楼林立的大都市里有无数的豪宅与空屋,而农民工只有破落不堪的居所;所以现在虽然还有许多人还在饥寒交迫中,而我们却奢侈地追求着服饰的潮流与时尚,食品的营养和美味。当然从某种意义上不可能也没有必要做到“绝对无私”,否则每个人都在做最大的牺牲,都不知道追求自己的快乐与满足,那么这么过一辈子意义又在哪呢?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就可以自私,就可以无视现在所存在的这一切不和谐的问题。从后一个假设中我们可以看出个体对集体的不负责,人类对社会的不负责,一味遵照自己的意愿,最后将导致可怕的后果。我们现在所处的社会现实是介于以上这两种极端假设之间的,但是介于着两种极端之间的情形有无数多种,显然我们现在选择的并不是最佳的,我 们做的还不够好,甚至是令很多人极为不满的。当然也有许多人乐在其中,他们或许就是从社会中索取最多而不用负担相应责任的那一群人。

以前一直都认为我欠家人,欠父母的很多,我的所作所为要对他们负责,要发奋,要努力,不可以自己想怎样就怎样,所以我一直都是家里所谓的“乖孩子”。但是后来我发现了这样一个问题:我祖辈甚至比我父母更加辛勤地劳作,付出了更多的汗水,虽然他们给了他们子女一样的关爱,但是物质条件是却是远远不能和现在相比的。也就是说我现在享有的这些更多更好地物质条件并不是仅仅来源于父母的劳动,而是社会的发展。而社会发展的推动力却是无数的劳动者,所以我享受到的是无数劳动者的劳动成果。这样我不仅欠我的父母,还欠整个社会一笔债。每个人在自己开始生产劳动之前,是一个纯粹的消费者,这个时候你在向整个社会索取,你所享受的所有的物质成果都与你无关,他们是先前以及现在的劳动者创造出的。即使是参加了社会生产以后,而许多人付出的比你多,但得到的却少得可怜,那么他们本该得到的一定是被群体中的另一些人(包括你)索取了。

人是生活在这个社会中的,并从这个社会中索取,一个人的所作所为直接影响了社会中的其他人,社会的美好和谐要靠所有人共同努力才能创造出。考虑到以上种种,在为自己尽力的时候,是不是也要为社会尽力呢?想着自己能获得什么的时候,是不是也该想想自己能为社会做些什么?问自己想做什么的时候,是否也该问问自己究竟该做什么呢?

力量越大,责任越大

虽然每个人的人生观与价值观不同,理想与追求也不同,但是理想与追求对于每一个人都人都有着同等重要的意义,所以人们都会为了自己的理想与追求奋力拼搏,尽力找寻幸福,尽力实现自己生命的价值。之前我们说过对于个体生命而言,这样做是积极的,无可厚非的,但是每个个体都是集体中的一员,每个人都生活在这个社会大家庭中,不同人的不同追求对社会的影响是不同的。当然在多数情况下人们自我证明的过程,实现自己理想的过程,同时在客观上也是促进社会发展进步的过程。促进社会的发展,对社会作出贡献反过来又体现了一个人的自身价值。比如科学家们执着于对真理的追求,对自然对宇宙奥秘的探索,揭示了许多自然科学的规律,他们实现了自己的追求,而他们在的科学上的研究成果促进了技术的进步。这些技术进步,推动了社会的发展,方便了人们的生活,他们对社会的贡献赢得了社会的尊重。

在历史赋予的一些契机下,我们中的一些平凡人的确做出了非凡的事,成了影响世界,改变历史的人。但记住每个人都是普通人,都是平凡的人,没有一个人是真正无可替代的,世界没有了它就不行了。9.11恐怖袭击中,世贸中心遇难2千多人,损失了许多纽约金融业精英,但华尔街并未因此荒芜。一批精英的亡故,自然会有另一批精英顶上。从这个方面来看,每个人,无论你认为自己有多优秀,某种意义上都是微不足道的,没有你也自然会有人来完成你所做的自认为了不起的事。所以无论你是追求平平淡淡,还是想要轰轰烈烈,一个人能对社会产生的影响在绝大多数情况下都将是极其微小的。无论何时,无论你个人的理想是什么,追求是什么,你处在什么位子,都不可以把自己看得太高,因为你永远仅仅是这个社会群体中的一员。20世纪涌现的对世界影响最大的人物中,希特勒这个盖世魔王是最具破坏力的一位,他鼓吹煽动起民族与民族间的矛盾,发动侵略战争,残杀无辜,来满足一己私欲。他的人生追求是偏狭,畸形,邪恶的,他以所谓的美好动机,蛊惑住了人心,他以高尚为幌子掩饰自己的不堪。当他终于获得了那股巨大的力量后,他就以这股力量疯狂地开始他邪恶,不堪的追求。他拥有了足够力量以后,不但没有担负起应有的责任,反而因一己

之私,给将整个世界推向火海。而在东方在中国有个革命家,“指点江上,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少年时的他就有着这样的壮志奇怀。受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感召,他接受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并从此有了终生坚信不移的伟大理想。他有着古今独步的胸襟与气魄,这位革命家追求伟大理想并为这理想奉献毕生。毛泽东领导中国人民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2][3]胜利,开启了历史新纪元。二者都是上世纪影响了世界的人物,同样是追求人生理想与目标,前者极度自私,狭隘偏激,给社会带来灾难;后者心系天下,有着非凡气魄,造福人民。如果有一天,因为一个契机,你获得了很大的力量,有足够的影响力,你的所作所为甚至足以改变世人的命运时,也不代表你可以凌驾于任何人人之上,必须记住你还是这社会群体中普通的一员,你必须保持你的谦卑之心, “力量越大,责任也就越大”,你始终要对社会负责。

或许个人的成败并没有那么重要,想做什么与该做什么是不同的,这就是责任的内涵与意义。

成败是术,大爱是道

一个多月前我参加了余秋雨先生在上海市委党校的一场讲座。他对于一个人的追求是否有利于社会,一个人的行为是否能算是对社会负责,有这样一个评判的准则:看他的行为到底是增加了这世间的“爱”,还是增加了这时间的“恨”。依照这个评判准则,无论以什么样的理由,一切鼓吹煽动民族矛盾,企图分裂国家,一切侵略战争,恐怖袭击,制造社会**,破坏和平的行为都是对社会的不负责。这道理看似浅显,又有多少人真正领会。

大师对于个人对成功的追求也有他独到的见解。他并不鼓励我们一味追求个人的成功,关注的只是自身,他曾说“我的祖母告诉我,哪怕家里只有一杯开水,让隔壁有病的邻居喝。”,“中国文化不以成败论英雄,大爱才是关键。成败是术,大爱是道。现在大家过分强调成功,[4]如果满街都是成功者,很恐怖。”他说。好一个成败是术,大爱是道,正所谓“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出自《礼记》)这般崇高的理想与境界在如今这样一个物质至上的世界,是大多数人根本无法企及的高度。

我所奉行的处世之道是:我不亏待自己,也决不为难他人;为实现人生价值奋斗,对自己所作所为负责;为了一切需要自己帮助的人,有责任努力壮大自己。一如孟子“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其中蕴含了无穷的人生哲理与大爱之心,这种弹性哲学恰恰体现中华民族的独有的睿智和一种广博的胸怀,我坚信这是一句关于处世之道与社会责任的至理名言。

二.为今天尽力,对明天负责

1.为今天尽力

生命太过美好,太过短暂,生命中的每个时刻都显得十分珍贵,而我们能把握的只有今天,只有此时此刻,此刻做什么,此刻的感受很重要。人这短暂的一生就是由无数片刻组成,如果这些片刻都是充满着愉悦、快乐的,那么这一生也就是美好幸福的。我们应该尽力让今

天的自己,此刻的自己获得开心,获得满足。

曾经读过这样一则寓言:有一个地方的人,他们将自己一生中所有快乐的日子加起来作为自己的寿命。在人们死后,族人便将他们的“寿命”刻在墓碑上,这代表着已故之人一生中所有的幸福与快乐。或许是蒙受了太多苦难的人们创造出了这则寓言,寓言中对生命的长度做了另一种诠释,他鼓励人们追求生活的质量,追求快乐与幸福。过去人们的确蒙受了太多苦难,所以佛家祈愿国家安泰吉祥、人民生活美满如意,受到人们的推崇;佛家主张的六道轮回、因果报应给信佛的人们以一种美好的“希望”拨动了受苦受难人们的心弦;普渡众

[5]生,摆脱烦恼,使人们得到精神上的自由之说能够打动人心。其它宗教也有类似之说,主张引导人们获得更加美好的生活。人类社会在迅猛发展着,我们或许无法切身体会过去的人们所遭受的种种苦难,但是每一代人都有着自己的困难与艰辛,都有着自己的烦恼与不幸,每一代人都有权为创造今天的美好生活尽力。

当代人的确享有追求美好生活的权利,但是当“美好”与“物质”被上画等号时这就成了畸形地追求。如今人们对物质的欲望似乎是无限的,极力地追求着物质享受时,竟全然不知物极必反的道理。奉劝世人听一听这样的声音“许上等愿,结中等缘,享下等福”,也许人们是时候回归到这样一种平和的心态了。心放平了,我们会更加理智,会知道该为明天考虑,为整个民族,整个人类社会去考虑。

2.对明天负责

细数那些于指缝间流走的日子,你可以算清它的数目,但是它究竟在你的生命中镌刻了下什么或许难以说清。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没有昨日的积淀,就没有今天的我。没有昨日作为台阶,迈不上今天的高度。昨天与今天最终都走向了明天,没有过去与现在的努力,就不可能会有美好的将来。一个人的发展是这样,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甚至整个人类社会的发展也是这样。

过去的已成为了历史,我们无法改变,我们能够把握的只有今天,但是历史对于今天的我们有着它独特的价值与意义,今天的我们应该经常回顾历史、反省自身。但是无论历史会给我们一些什么启示或沉思,我们的目光要始终对准未来。回顾和反省是为朝着新的未来和[6]干好现在。今天也终将成为明天的历史,但是今天的所作所为直接影响了明天的前程。在今天的位置上办今天的事,要对今天负责,也要对明天负责,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今天如果懈怠落后,明天或许就要挨打受辱。当代人可以有自己的意愿,可以尽力追求自己的美好生活,但是也要为后来人着想,人类社会要为今天的发展尽力,也要为明天的发展负责。

对自己的明天负责

有些人认为:昨天的快乐也好忧伤也罢,都已经留在了昨天。明天还没有到来,它是空旷飘渺的。今天的我有今天的惆怅要惆怅,有今天的喜悦要喜悦。我们唯一能把握的就是今天,此刻的感觉才是最实在的,它代表我们生命的全部。应当抓住当下,纵情享乐,以一种及时行乐的态度去对待生活。

不可否认,今天是生命中的一部分,也是我们此刻唯一能够真正把握的那部分。此刻的感觉是实在的,是重要的,但不可能是生命的全部。这种将过去现在以及将来孤立来看的做法无疑是错误的,而及时行乐的行为恰恰是不负责任的。如果你不思进取,虚耗了昨日的时

光,昨日的你或许落得个轻松自在,但是今天的你或许难以轻松自在了,而且必须为昨日的虚耗“买单”,必须为昨日不负责的行为“买单”。同样,今天的你要为明天的你担负起责任。不但要考虑今天想做什么,更得考虑为了明天今天该做什么。如果明白了这点,可能许多人再也不会逃课去玩游戏了,也许有更多人能够坚持自己最初的梦想,为之不断奋斗,也许不会有那么多人最终因虚度光阴,碌碌无为而悔恨。

对民族的明天负责

中国是世界上有着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国家,十四、五世纪以前的中国生产力发展长期居世界前列。从十五、六世纪到十九世纪的三百年,是中国的明清时期。在这一时期中,东西方的历史地位发生了巨大变其由先进到落后有一个主要原因,那就是明清时期执行了闭关锁国政策。这一政策给中华民族造成了巨大灾难,直到近代它的阴魂还未彻底消散,影响[7]到我们民族的前进。由于骄傲自满,明清时期我们曾不思进取,将自己封闭起来,虚耗了几百年,耽误了民族前进的步伐。我们民族落后了,后人要为此“买单”,我们的民族度过了屈辱辛酸的100年。时间淡漠了悲哀,如今在新时期成长起来的我们虽然对这份“辛酸”没有切身的体味,但是我们并没有忘记历史的教训。我们知道民族今日的所作所为决定了它明天的前途与命运,我们要对民族的明天负责。所以我们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我们发展经济,我们建设国防。但是我们似乎忘了一点东西,我们似乎在继续着一个错误,一个会使得我们民族误入歧途的可怕错误。

两河流域文明和中国、埃及以及古希腊、罗马,并称古代世界四大文明。如今其它古文明早已消亡,只有华夏文明源远流长,以致今日。以两河流域文明为例:一方面,外部的新兴文明如希腊和伊斯兰文明的征服和取代是其灭亡的重要的原因;另一方面,过度的农业开

[8]发恶化了先天不足的生态环境也是一个主要的内因。中华文明以及其它古文明都有类似的遭遇,但唯有中华文明能长存至今,这当中不无历史的偶然性,但更重要的中华文明本身的特质。我们的文化中有天人合一的思想,我们敬畏自然,尊重自然万物的生长规律,孟子的[9]“数罟不入洿池”,“斧斤以时入山林”都体现了我们对自然资源用之有节,取之有度。政治上我们也曾面临内忧外患,我们是自强不息的,我们的文化是包容的,我们团结起不同的名族,我们是礼仪之邦,我们有着“中庸”这样独有的智慧。于是秦汉时我们赶跑了匈奴,北魏时鲜卑族不但没有灭亡汉文化,鲜卑族和其他北方少数民族最终成为汉族的一部分,鲜卑族文化精华与汉族文化相互交融,促进了整个中华文明的发展与进步,为当时的中国注入

[10]了新的活力,迎来融于中华民族大家庭在隋唐的新生和大放异彩。

台湾大学哲学硕士、东京大学中国哲学硕士、哈弗大学哲学博士被誉为韩国国师的金容沃先生著有《中国:人类最后的希望》,《中庸:人类最高的智慧》。他提出中国文明有三大纪元: 因为我们明清时的一个错误的政策,因为我们的一时疏忽,因为我们民族在一段时间内注重人文的发展,而在科学技术领域落后西方,仅仅因为如此,骄傲的我们 空前提高,人类寿命延长,人口急剧增加。人类的发展突然跃升到了这样一个空前的高度,人类似乎被这突如其来的一切冲昏了头脑。自以为掌控了一切的人类开始有些肆意妄为了,不负责任的行为,使得人类遇到了历史上从未有过的生存危机。这场危机不是天灾,而是人祸。

联合国于2005年3月发布的《千年生态环境评估报告》指出过去50年中,人口急剧增长,人过度开发和使用地球资源(包括湿地、森林、菜地、河流和海岸等)大量的土地转化为农田,大量使用合成化肥。目前,全球有35%的红树林消失,珊瑚礁的数目减少了27%,10%~30%哺乳动物物、鸟类及两栖动物濒临灭绝。物种灭绝的速度超出正常值100-1000倍。世界的森林原生地已有一半转为他用,按目前进度,现有森林在今后50年内将再失去1/4。水土流失的的速度大约是土壤生成速度的10-40倍。化石燃料急剧耗减,已经探明的比较有把握的石油、然气资源只能再用几十年。杀虫剂重金属等有毒化学物质成灾,全球有10多

[13]亿人缺乏安全可靠的饮用水。还有全球气候变暖,海平面上升„„

日本本土资源匮乏,生存空间狭小,为了掠夺资源,争夺生存空间,实现殖民扩张1937年发动了侵华战争。目前世界上人有许多地区仍因为争夺资源或族际矛盾而战火不断,民不聊生。为了减少战争成本,当年侵华日军以活人做实验,研制廉价但杀伤力巨大的生物化学武器,并在中国战场上施用,中国百姓深受其害。二战后,世界各国仍十分重视生化武器的研究,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到目前为止,包括美国、俄罗斯、英国等主要国家在内的20至30个国家拥有使用化学武器的能力,至少有10多个国家正在研制生物武器。目前美国存有

[14]超过3万吨的一元毒气、700吨极为先进的二元毒气和VX神经毒气。世界上有200多个恐怖组织,分布范围广,组织严密,大多具备化学攻击能力,少数具备生物攻击能力,并尝

[15]试开发新型生化技术手段。除了残杀人类,荼毒生灵,我再也想不出这些生化武器的其它用途。1945年美国在日本广岛投放了一颗原子弹,该城大部分被摧毁,数万人死亡,数十万幸存者余生受核辐射带的病痛的折磨。二战后美苏英法等国继续进行了千百次核弹的实验。1965年1月,一次相当于广岛原子弹能量10倍的地下核试验使大面积的地面塌陷,形成了一个宽400米、长800米的湖。数百次的地下核试验使大面积的地面塌陷,形成了长宽都超过5000米的湖泊。这一地区的草原受到了大面积污染,这里的地下结构和生态系统都遭到了严重的破坏。牧民们也受到了辐射,一些人的孩子都不断出现了新的遗传疾病和生理缺陷。美苏冷战时爆发的古巴导弹危机,将人类推向了毁灭的边缘。据说目前仅美国拥有的核武器就足以将地球毁灭数百次。

核威胁、全球升温、臭氧耗竭、资源短缺、毒品泛滥、艾滋病流行„„所有这些因物质文明的畸形发展,科学技术的失控,生态环境的恶化和社会异化程度加深而突然降临的问题,[16]会导致人类文明的毁灭。

我相信没有人会故意拿人类社会的明天冒险,将地球,将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推向危险的边缘绝非人类的本意。但是在谋求自身发展,在创造本时代的幸福生活时,许多人不可避免的暴露出了自私,贪婪的劣根性,对物质对财富的追求甚至到了一种丧失理智,近乎疯狂地程度。他们没有节制的开采自然资源,不惜利用军事战争手段争夺生存空间,掠夺资源,造成生态环境的破坏,自然资源的浪费,人类社会矛盾的激化。科学技术的失控也成为潜在的危险,时刻威胁着人类。由于人类自身行为的过失,如今我们面临着种种生存危机,人类社会的明天将何去何从,这是可以有我们共同来决定的。我们不可以继续不负责任,肆意妄为行了。我们当中的一些有识之士早已经开始行动了。我国经济学家,人口学家马寅初写就《新人口论》,虽然遭到质疑与批判,但是他坚持学术真理,为国家未来的发展,人口问题的解决做出贡献;美国海洋生物学家蕾切尔·卡逊写就《寂静的春天》一书,遭受的诋毁和攻击是空前的,但是终于唤起人类环境保护的意识;美国原子弹之父奥本海默曾坚决反对美国研制氢弹,不惜因此遭受政治迫害;罗素晚年最为关心的就是这个在拥有核武器的世界中人类的前途,罗素在生命的最后时刻还在为世界和平事业和人类的前途操劳。这些心系天下苍生,没有丝毫偏狭与自私,以自己的理智和深邃的思想思索着人类的前途与命运的贤达之士成为了我们的表率。如今轮到我们上场了,21世纪的人们请问一问自己要将人类社会引向阳光大道还是黑暗深渊?

引证文献

[1] 为今天尽力 为明天负责.中国环境报

后记

一直都想有个机会能够静下心来,好好整理一下自己散乱的思想片段,把自己心里的想法写成文字。一个人所思考的东西是十分宽泛的,而且要将心中一些模糊感性的印象或感受用确切文字表达对我来说也比较困难。于是就想着借这次写论文的机会,整理出自己的一些所思所感。差才不多一个月之前我就开始在我宽泛的思绪里理出一些东西,但是这些东西太过零碎,没有条理,涉及到的面也太广。我必须过滤掉许多东西,这样才能形成一篇文章。我放弃了许多东西,但是发觉还是太大太泛,但是这些的确就是我的所思所想,的确就是我强烈想要表达的。我知道写文章要“大处着眼,小处着手”,但是我不想为了写一篇文章,而去写一篇文章。于是我就开始随意写一些我思绪里的东西,写我个人的观点,看法,感受。这是不需要任何逻辑的,想到什么写什么,这样也是十分畅快的。后来我发现我写出来的是我对人生,对自然,对民族,对社会,对历史的一些思考。于是我就开始以一种线索将它们窜起来,写了摘要中的内容,定了写作的主题,这样总体的框架就有了。接下来就真正进入一番痛苦的写作过程了,我尽力拿捏把握,把我的想法尽量用文字表达清楚,有时需要事实论据来支持我的观点,就得查阅许多资料。由于自身写作水平的限制,我的进展很慢,算上前期的筛选准备,过程中查阅资料,以及后期的排版,修正,一共大约写了40个小时,文章约合12,000字。无论如何,能把自己的想法写出来,并且能与人分享,我感到很开心。

于廷润

2011年11月30日

第二篇:毛邓三论文

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调查研究

摘要: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是近几年一直讨论和研究的热点。随着毕业生人数的增加,就业竞争的日益激烈,我国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形势日趋严峻。本文通过近年高校毕业生就业概况的介绍,就业中出现的现实问题的分析,来提出一些针对性的对策。

关键词:高校 毕业生 就业

前言:为了了解最近在社会上关于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五月中旬我们对即将毕业的大四学长学姐进行了一些与之有关的问卷调查,主要调查了高校毕业生就业中曝露的现实问题,本文主要介绍问卷调查结果反映出的问题以及应对高校毕业生就业难问题的对策。

下面我将主要介绍下我们调查的内容,结果,以及调查中反映出的问题,和如何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的个人浅见.一、调查主要内容

本次调查我们以问卷形式,主要针对马上要步入社会的大四学长们,谈谈他们目前的就业情况,以及他们对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的看法以及在他们眼中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的应该如何应对。

二、高校毕业生就业中曝露的现实问题及分析

要解决好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我们首先必须综合分析存在于大学生就业市场的种种现象和凸显的问题,并针对此进行全面理性的认识和合理、辨正的分析。根据近年来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情况、各种媒体和研究机构的报告以及高校辅导员工作的研究,可以归纳出下列存在于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和就业工作中的现实问题。

1.大学生基层就业兴趣不大

造成如此现象的原因,一是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部分大学生尤其是成长在城市里的大学生先天地害怕到基层吃苦;二是一部分高校毕业生因为怕“丢面子”而不去基层就业。特别是原本就生于城市的大学生会因被人家说“在城里找不到工作”而怕丢面子。还有一些大学生则感到毕业之后回基层工作,别人会说大学白上了,全家可能都会一齐失面子;三是担心“沉”下去就再也“上”不来了,害怕自己一直就沉埋于基层第一线,可能干得再好也没有人注意。担心这一点

第1页

共3页 的学生也不在少数。四是国家虽然已经出台了一些政策,但是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和落实。不少大学生对于政策在执行过程中是否能够得到充分的贯彻有所质疑。

2大学生就业偏爱三资企业

高校毕业生就业还存在另一种偏好,那就是大多喜欢三资企业。2006上半年,河北大学设计制作的大学生择业观调查问卷,在全国11所大学采取随机抽样调查的方法和无记名方式,对在校大学生的择业意向及行为进行了较全面的调查,并对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

问卷所涉及的大学生中,城市学生占29.7%,农村学生占70.3%;大一学生占34.5%,大二学生占30.2%,大三学生占23.2%,大四学生占12.1%。在这份调查中,得出的结论是当代大学生在就业时首选的是“三资企业”

具体表现为:有27.8%的大学生愿意选择到三资企业去就业;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是大学生职业选择的重要方面。有23.1%的大学生执着于选择党政机关。另外,有23.3%的学生愿意选择高等院校,有21%的学生愿意选择科研单位;国有大中型企业仍受青睐。有15.3%的大学生志愿到这些单位去就业;私营企业和乡镇企业遭到冷遇,加起来不足12.1%。

三、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现实问题的对策

今后一个时期内,大学生的毛入学率仍将保持稳定的增长,毕业生就业压力将进一步加大。但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难问题涉及诸多方面,要实现大学生充分就业需要高校、社会、毕业生等几个方面共同努力。

1.高校:高校课程设置,搭建课程的大类平台

近几年,部分高校不断完善自身专业设置和课程平台建设,目的就是为了培养出知识结构全面的大学生,以此提高毕业生的就业面。这是一个比较好的现象。高校应该结合国家经济建设、社会发展、文化进步的需要结合自身办学特色,考虑就业、深造两方面因素合理设置课程,搭建好课程的大类平台。按照理工、农、医、商、法、文等学科大类构建基础教学课程,打通学生专业转换的渠道。专业课教学内容不能一尘不变,要不断更新补充。此外,还要杜绝高校专业设置的急功近利,要用科学发展观来指导专业建设。

2.社会:政府要落实和完善就业政策,构建和谐的外部环境

鼓励引导学生到基层、偏远地区就业,落实完善相关优惠政策措施。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战略逐步推进、国家整体经济实力的提升,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步伐的加快,第三产业、中西部欠发达地区、中小非公有制企业、县及县以下基层单位,各类专业技术人才和管理人员紧缺,其就业岗位多,发展空间大。政府应加大政策

第2页

共3页 倾斜力度,舆论上引导大学毕业生进入这个大市场,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目前国家推出的“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选拔优秀应届毕业生到基层培养锻炼”、“三支一扶计划”、今年初国家计划用五年时间选聘10万大学生到村任职等举措,开辟了一条西部和基层引进人才的新途径,拓宽了大学生的就业渠道,为大学生就业创造更加宽松的就业环境。

3.毕业生:毕业生要提高素质,转变观念 ⑴.提高素质

学生应积极主动地利用第一课堂的学习,加强对自己职业技能的训练、职业知识的学习和职业道德的培养,并把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有机地结合,将一些形式多样、生动活泼且富有特色的创造性活动作为完善自己知识结构的一部分,以培养创新能力,发展积极健康的个性。同时,努力争取获得各类从业资格证书,增强就业的竞争力。

⑵、转变观念

大学生要不断转变观念,积极拓宽就业视野,树立多元就业的观念。现在,有很多中小企业需要大量高素质人才,从用人单位的结构看,大型企业处于转型期,事业单位受编制限制,所以对人才需求量不会很大,而国家公务员也要通过考试才能跨过门槛。与之相对应的是,西部地区、中小企业以及非国有企业发展迅猛,为毕业生就业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舞台。

总结: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在今后一个阶段内将是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但只要党和政府重视,充分利用宏观调控手段在政策上予以支持,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建立全国范围内的人才大市场,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高校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调整专业结构,以培养学生竞争力为目标培养人才;大学生以优异的专业知识,良好的综合素质参与市场竞争,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就有希望逐步得到解决。大学毕业生能够充分就业,对我国社会的稳定,高教事业的发展,建设和谐社会将发挥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余永英,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分析及思考。20096.19 [2]李双,李国辉.浅谈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及其对策。2009.8.10 [3]马于强,关于对高校毕业生就业率的研究。2004.1.16

第3页

共3页

第三篇:毛邓三论文(范文)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正确理解人民

内部矛盾

傅靖明 ***(数学与统计学院07级3班)

摘要:随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和任务的提出,中国共产党所肩负的使命就更加沉重。正确认识并且处理好人民内部的矛盾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前提。本文主要从怎样认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初级阶段主要矛盾的具体表现以及怎样正确处理好矛盾来阐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正确理解人民内部矛盾之间的必要条件的关系。关键词: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矛盾 问题

2006年,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明确的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任务。同年,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全面、深刻地阐明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性质定位,指明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工作原则和重大部署。2007年党的十七大也进一步强调: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贯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过程的长期历史任务。

在探索和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的道路中,和谐社会一直以来都是中国共产党不懈奋斗的目标。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等著作中,就提出了用民主的方法解决人民内部矛盾、坚持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统筹兼顾等具有指导意义的重要思想。邓小平也曾强调社会注意的本质问题、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问题等重大问题。这些重要思想都奠定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思想的基础。由此也不难得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正视矛盾、认识矛盾、解决矛盾、化解矛盾的过程,是妥善处理各方面利益关系,建立科学的协调和处理机制的过程[1]。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前提就是要正确认识、处理人民内部的矛盾问题,当矛盾逐渐被解决,社会主义的社会就会逐渐的“和”,否则“不和”或者说不够“和”。

一、正确认识当代人民内部的矛盾

和谐社会的物质前提应该是社会主要矛盾的非对抗性[2]。对抗性的矛盾指的是矛盾双方势均力敌,针锋相对的斗争能够导致社会稳定性的破坏,相反则可以理解什么是非对抗性矛盾。在我国正处于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存在的着种种矛盾中主要的矛盾——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痛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就属于非对抗性矛盾。因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需要同落后生产之间的矛盾并不能够像解放前帝国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封建主义与无产阶级之间的矛盾那样足以引发矛盾双方的战斗而导致局势的**。因此,我国的主要矛盾对和谐社会的构建不能产生逆反的副作用,这也进一步证实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正确性和可行性。

新形势下,社会主义社会人民内部的矛盾具体表现 1.贫富差距大,收入分配不公平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行,中国的经济迅猛发展举世瞩目。外汇储备已经排名世界第一、经济出口额排名世界第二、连续多年的高经济增长率以及2008年中国已经超越德国成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的事实都显示了新形势下中国经济发展的良好势头。但是,经济的高增长有时候并不能保证社会发展的成熟。眼下我国最严重的问题之一就是贫富差距、城乡差距、区域差距、脑体差距、行业差距不断拉大、收入分配不均,这无疑是人民内部一重大且亟待解决的矛盾。世界银行去年公布的一项报告说,中国有大约1.3亿人,也就是总人口的十分之一每天收入不足一美元,处于绝对贫困状态。更令人关注的是,世行的统计数字显示,尽管中国经济从2001年后几乎每年都保持了10%左右的高速增长,但是中国最贫穷的十分之一人口实际收入却下降了2.4%.2.就业形式严峻,失业问题严重

早在金融风暴爆发前,我国就面临的严重的就业、失业问题。大量的大学毕业生、滔滔涌入城市的农民工等社会阶层所面临的就业问题是其中最主要的问题。金融风暴爆发后,更加严峻的就业、失业问题冲击着整个社会。2008年更是有创纪录的700万大学生面临着就业的问题,同时金融风暴还造成了多大2000万农民工的生存面临考验的严重问题。此外大量的失业人员、富余劳动力进一步使得就业失业的困难局面很难在短时间内得到解决。

[3]3.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民众利益问题突出

近年来,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建设不断推进,国家对社会保障的投入力度明显加大。在推进社会保障只读的过程中,国家也建立了系统的社会保障体系,它包括社会保险、社会福利、优抚安置、社会救助和住房保障等。社会保险是社会保障体系的核心部分,包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尽管如此,中国众多的人口、地区之间城乡之间发展的不平衡、老龄化的压力巨大使得中国的社会保障体系框架只能是处于雏形期,要解决绝大部分人的社会保障问题还需要更长的时间哎实现。

上述的三个问题是人民内部矛盾最凸显的地方,除此以外,还有很多诸如教育公平难以实现、官员执政透明公开问题等一系列复杂而又庞大的问题体系。总之,如何认识和处理这些问题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

二、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的矛盾

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坚实的基础,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前提是正确认识和处理人民内部的矛盾,另外人民内部矛盾的出现大都是由于现阶段我国落后的社会生产。

要解决人民内部的矛盾,首要的任务就是大力发展生产力,同时还要追求利益分配的公平和正义。现阶段我国不能摆脱经济大国而非经济强国的的现实,还不是经济强国的表现之一就是现阶段我国的经济实力还不足以解决一些基本的有关国计民生的社会问题。因此,只有通过不断的改革、加大基础设施建设、调整产业结构等措施来加快经济的增长、促进经济的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不能一味求快,要稳中求快,严格按照“三步走”的计划完成发展的任务。此外,还要特别注重利益分配的公平性和正义性。要注意保护弱势群体,他们在整个社会的改革与发展中居于弱势地位,必须从政策上和法律制度上加以切实保护,只有这样才能切实保证社会的安定团结与和谐发展。

要注意程序公正,在国家、企业和居民个人多种因素的复杂的博弈过程中,只有程序公正才能最有效地保证弱势群体的利益,也只有程序公正,才能显示公平和正义的力量并从根本上有助于效率的提高[4]。

由于“权力资本腐败”是不容忽视的重大社会现象,它对公平分配破坏性最强,加剧了中国社会的两极分化现象,毁掉了党的一批位高权重的干部,腐蚀着领导我们事业的核心力量,造成了国有资产的大量流失,迟滞了经济体制改革的正常进行,造成了新的社会不稳定现象,严重影响着中国社会的发展。这需要掌权官员坚决依靠党章和党的民主集中制以及完善的法制来解决这一问题。其次,要切实加强权力的制约和完善司法的监督。只有完善的司法监督,才能保证司法权力的正当行使,预防和遏制司法领域中的腐败现象,从而确保社会分配的公平性。要从制度的设计上解决好权力的制约和监督系统,包括对权力的授予、行使和运行结果等环节上的监督。要全方位地开展对权力的监督和制约,把党内监督和国家专门机关监督、民主党派监督、和社会监督结合起来。要充分发挥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的作用,实行强大的舆论媒体监督,做到事事有落实,件件有交代,形成人人都能自觉接受的反腐倡廉氛围。再次,要加大惩处“权力资本腐败”的力度。“权力资本腐败”不同于直接的刑事犯罪,有一定的伪善性,需要提高人们的思想认识,并不断加大打击的力度。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需要全党全社会坚持不懈地努力奋斗。和谐社会不是没有矛盾的社会,旧的矛盾解决了,新的矛盾还会产生,构建和谐社会不能一劳永逸地消除矛盾,而是一个不断解决矛盾的持续过程,要不断建立和完善符合中国实际和时代发展要求的社会矛盾调处机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正确认识不同时期不同的人民内部的矛盾并找到正确处理矛盾的方法。

参考文献:

[1] 郭秀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指南,《湖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J]2009(2)

[2] 刘琳琳,刘一铭,和谐社会略论,《山东行政学院山东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J]2009(2).[3] 网易新闻,《美调查机构报告称中国社会贫富差距加大》,2007-12-25.[4] 周燕,巨生良,和谐社会:三种机制协调运作的系统社会,《重庆邮电大学学报》2009(1).

第四篇:毛邓三论文

关心群众生活,促进社会发展

——《毛泽东文选》与《邓小平文选》读书笔记

拨开历史的烟云,追寻着中国共产党发展壮大的脚步,两部党的成长史上重要的思想著作《毛泽东文选》与《邓小平文选》赫然出现在我的眼前。短短的一百年时间,一个强大的中国正在崛起,在这一段有些沉重又包含希冀历史河流中,我们总结出了宝贵的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等等作为不断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指引。而作为一个当代大学生,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我也抽空拜读了几篇两部《文选》里面的文章,给我感触最深的是《文选》里有关民生问题的论述。

早在一九三四年一月二十七日毛主席在《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一文中就提到要得到群众的拥护、要群众拿出他们的全力放到战线上去,“就得和群众在一起,就得去发动群众的积极性,就得关心群众的痛痒,就得真心实意地为群众谋利益,解决群众的生产和生活的问题,盐的问题,米的问题,房子的问题,衣的问题,生小孩子的问题,解决群众的一切问题。”这样广大人民群众才会拥护党,把革命当做他们自己的生命。

回想当时的历史,那是在第一次国共合作失败了之后,国民党对工农红军发动了大规模的围剿活动,中国共产党和其领导下的工农红军面临着十分严峻的形势:怎么样保存刚刚兴起没多久的革命力量?怎么样进一步扩大无产阶级的革命力量,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思想觉悟?革命陷入了十分艰难的境地。但是,即使是在最艰苦的条件下,共产党的领导人依然把改善群众和战士生活环境放在一个战略层次的问题来抓,贫苦百姓因为战乱失去了土地,共产党就“领导农民的土地斗争,分土地给农民”;农民耕作积极性不高,就采取相关政策,“提高农民的劳动热情,增加农业生产”;生产力落后的情况下,“建立合作社”,提高生产效率;寒天酷暑,一刻也不忘“解决群众的穿衣问题,吃饭问题,住房问题,柴米油盐问题,疾病卫生问题,婚姻问题”。另一方面,国民党统治的地区则到处呈现出一片民不聊生的景象:政府腐败,官兵勾结,到处搜刮民脂民膏;领导人把目光全都放在怎样构建对付共军的铜墙铁壁上,丝毫不管百姓的死活,还强制老百姓服兵役,弄得家庭破裂,人民生活苦不堪言。试问,两相对比之下,老百姓更欢迎谁来捍卫自己的利益呢?他们雪亮的眼睛看的明明白白,共产党才是真正为人民着想的啊!于是越来越多的群众开始跟着共产党走,中国工农红军的力量也随之逐渐发展壮大,建立起了最广泛的统一战线。最终重视老百姓切身利益的中国共产党获得了中国人民的热忱拥护,也依靠群众的力量取得了民族独立和解放战争的全面胜利,同时党的这一指导思想也一直被传承下来。

时间推到四十五年之后,刚刚经历过文化大革命的中国处在百废待兴的阶段,这个时期无疑又是一次巨大的历史考验。中国能否从混乱的发展模式中走出来找到一条真正适合自己的道路,能否在国际局势仍然十分紧张的态势下扭转乾坤完成民族的复兴大计都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命运问题。然而此时,以邓小平党为核心的党中央再一次把目光放在了民生大计上。先是一系列拨乱反正和解放思想政策出台,接着是一场更浩大的改革大业轰轰烈烈地在全国各地展开。小平同志始终坚持“实事求是”的方阵政策,充分认识到当前我国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和落后的生产力之间的矛盾,大力发展科技、教育这两大能从根本上提高老百姓质量和国家前途的事业。不仅如此,从《高级干部要带头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切实关心群众生活》一文中可以看出,他还十分关心人民日常生活的琐碎问题,批判了那些没有真正细心地把人民生活当做重点问题对待的领导,文中写道“很多同志根本不去同群众接触,一个学校的负责人,不去跟学生谈话,甚至于跟教员都不大接触。我们的历史经验是,越是困难的时候,越要关心群众。”此外,在《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理顺物价,加速改革》一文中小平也指出“讲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放开物价、加速改革正确不正确,也要看实践。我们现在既有顺利的情况,又有风险的情况。好在这十年来中国有了可喜的发展,人民生活有所改善,对风险的承受能力有一定的增强”。设想当时的中国如果继续执行某些“极右主义”的错误政策的话,人民大众长期处于被压抑的中国很可能会陷入万劫不复的深渊,造成无法 挽回的后果!我们很欣喜的看到历史发展到如此紧要的关头,能有小平同志这位有着长远目光的共产党员带领中国人民奔向了美好的小康之路!

纵观新中国60年的发展史,我们不难发现中国共产党长期以来的执政理念就是不论何时,不论遇到多大的艰难险阻,也始终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一切从实际出发,以人为本,做到权为民用,利为民某。联系当前中国的国情,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政府所做的许许多多实事让千千万万的中国人一次又一次地被感动着。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农业税的免除,全民医保的开展,农民生活如芝麻开花般好起来了;南水北调,西气东输,三峡工程,资源的优化配置解决了多少城市的基本运转问题;汶川地震,温总理不顾个人安危第一时间赶赴现场慰问灾民,我们看到的是一个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政府;奥运、世博的成功,神州飞天,嫦娥探月,我们期冀的是更美好的生活。

今年,中国的GDP已经超过日本,一跃成为世界第二,但是这并不代表着人民生活的富足。我们还面对着许多顽固的问题,例如城乡发展不平衡,东西部发展不平衡,教育资源分配不均横,环境破坏等等的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的问题都还厄待解决,改革和发展的局势依然不容乐观。希望一代代的中国人都应牢记历史的经验教训,把发展本国的生产力作为第一要义,把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增强综合国力作为前进的动力,团结一致向前看,为建设一个更和谐,更民主,更富强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努力奋斗!

第五篇:毛邓三论文

“穷二代”的人生路是不是越走越难?

摘要:本文从一种较为独特的视角以“穷二代”这一特殊群体作为研究对象,描述了近年来他们选择未来打工还是继续求学时内心的纠结与迷茫,同时聚焦那些在求学路上坚持的“穷二代”在接受教育乃至就业方面所遇到的种种困难。通过深入观察与研究,分析造成该社会现象的实质性原因,并在文章最后分别对政府、学校、该群体提出了一些具有建设性的意见。这将给相关方面的社会学家提供一定的借鉴作用,同时给正处于不同人生阶段的“穷二代”一些中肯的建议。

关键词:城乡差异;教育不平等;穷二代;撤点并校;蚁族 引言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多少世世代代面朝黄土背朝天、辛苦勤劳的农民们曾寄希望于他们的下一代能够好好学习,有朝一日凭借高考进入理想的大学,并从此实现鲤鱼跳农门,成功拥有城市户籍。“十二年寒窗苦读”,又有多少怀揣梦想甚至肩负整个家族期望的贫寒子弟在求学路上磕磕绊绊,一次次被困难打击得失去信心。现实早已不如十几年前那样给人希望,对于他们来说,是否还应该坚信知识改变命运?他们的人生路是不是越走越难?笔者将以自己的眼光、体验和周围人的亲身经历,带你走近农村“穷二代”,去了解他们真实的生活现状。求学路上的“穷二代”

今年春节期间,家乡的朋友兴高采烈地跟我讲述她初中毕业后外出打工、结婚、生子的经历,灿烂的笑脸上我找不到一丝忧伤。不由地回想起八年前,邻居家姐姐由于家庭经济原因而不得不辍学,外出打工时那哭红的双眼和无奈的神情。几年过去了,这两种截然不同的选择态度不禁让我唏嘘。我自认为,十几岁的青春应该挥洒在校园里而不是浪费在工厂里,但何至于越来越多的农村孩子们甘愿成为奔走在城市边缘的“农民工二代”的一员?他们在小工厂车间里日复一日加班干着单调枯燥、没有技术含量的活儿,领着用青春、体力换来的微薄工资,然后等待到结婚年龄回家相亲,完成终身大事。他们看不到出人头地的希望,相比在家务农的老一辈,他们享受如此“轻松”的工作并甘于如此平凡,或者说他们只能甘于平凡。从原来的“砸锅卖铁”供养孩子读书考大学,到现在越来越多以打工富起来的小康家庭,农村的教育观念正在悄然发生着变化,而农村学生求学路上的一道又一道坎儿或许能够给我们一些解释。2.1 基础教育 2.1.1 上学难

数据显示,从1997年到2010年,全国农村小学减少302099所,占小学总减少量的81.3%。当地政府办学成本降低了,但许多支出和负担转嫁到了农民头上。东北师范大学农村教育研究所学者刘善槐的调研显示,撤校后学生上学距离平均变远4.05公里,安全隐患增加,住宿生的平均年花费为1157.38元,成为农村家庭的额外开支,这些费用远高于用在学习上的学杂费用。【1】此外,学生集中到城镇后形成大量“超级学校”,而国家对农村寄宿制学校的资金投入主要集中在学校教学设施的建设上,对学生的生活保障投入普遍不足。如前段时间频频发生的校车事故,其中很多是来自城镇的校车,而受害者更多的则是往返家与学校的贫寒子弟。2.1.2 上好学校难

国家实施九年义务教育为贫困地区的学子带来了福音,它免除了学生中小学阶段在学校的书本费和学杂费,这大大减轻了农民的负担,同时从法律约束和经济支援方面大大提高了贫寒学子接受基础教育的机会。然而几年过去了,新的问题又暴露出来。由于所有的公立中小学都是义务教育,优秀的教师当然会优先考虑选择在条件优越的县级学校任教,由此造成各种教育资源的差异性。每个人都有公平接受教育的机会,理所当然,家长也更乐意送孩子去软硬件设施、师资力量更好的县城接受教育。虽然有政府在政策上的宏观调控,但这个城市化的趋势是不可避免的。具有农村户籍的孩子如何能够进入县级学校,在择校的过程中,也必然花费了父母不少的财力和物力。无论这是否是九年义务教育间接带来的结果,我们必须看到,这种现象的日益普遍性,由此带来的激烈竞争反而进一步增加了农村孩子们接受优质教育的难度。农村学生的吃饭、住宿问题同时带动了学校周边公寓这一产业的蓬勃发展,而农村父母每年支付的公寓费用也已经远远超过了几年前在学校里交的书杂费。不仅如此,疏于管理的私人公寓也带来了很大的隐患,年龄尚小便过着寄宿生活的孩子们,会不会因为缺少与父母的沟通而影响身心健康发展呢?

2.1.3 考上好大学更难

由于接受教育资源的差异性,农村孩子在高考竞争中本身就处于劣势。在近几年的教育改革中,大学录取方式不断多样化、综合化,这是符合中国国情,同时也是推行素质教育的有效措施,是值得鼓励和倡导的,但农村学生反而成为这一改革措施中的牺牲品。“校长推荐制”、“自主招生制”、“艺术特长生”等,所有的这些大学录取形式都与他们无关,因为他们中的大多数没有条件参加课外培训班,没有学过各种乐器,没有登得上台面的才艺,上大学前甚至还不知道怎样进行最基本的电脑操作,他们能做的就是好好学习,在百万大军中通过高考这根“独木桥”。据相关报道,2011年,在河南教育部门公布的高校录取保送生名单中,全省有62人被直接保送到清华、北大,其中来自3所省会优质高中的学生有53人,其余9名来自省辖市的优质高中。整个名单中没有一个来自县级或乡镇学校的学生。从这个方面来看,这其实变相地减小了他们进入理想大学的希望,使他们的竞争劣势再次被扩大。2.2 高等教育

由于高中时只顾埋头应对高考,一般来看,农村学子并没有注重培养爱好特长等课外方面,他们的能力还不够综合性,缺乏对未来职业的规划,而且周围也缺少受教育程度较高的指路人,因此在高考填志愿时比较盲目,最后很可能被自己不是很喜欢的专业录取,而这将是大学里迷茫的开始。从一个较落后闭塞的地区走到大城市,他们需要比其他同学更长的适应期。面对外面纷繁复杂的精彩世界,他们需要有更强大的内心来调整好自己,以一种积极乐观、奋斗进取的精神面貌度过一个充实快乐的生活,否则一方面他们很容易在大都市的繁华中迷失自我,另一方面也很容易被淹没在多才多艺的同学里,从而陷入一种深深的自卑与孤独。更有甚者,近年来大学里呈现出

“穷二代”的人生路是不是越走越难? 越来越多的忧郁症患者,其中一部分是来自贫困地区且没有调整好自我心态的学生。2.3 融入社会 2.3.1 找工作难

自从国家包分配的就业制度被取消之后,考上大学再也不意味着直接有一份可靠的工作,对于辛苦奋斗走出农村的他们来说,毕业后回到老家工作的人只占一少部分。他们中的绝大多数怀揣梦想,不甘平凡,立志要在繁荣的大都市一展身手,然而随着大学生整体就业形势的日益严峻,现实总是一次次给予他们沉重的打击。面对大城市高昂的物价、房价,刚刚毕业的他们只能拿着微薄的工资,挣扎在城市的一角,他们成了蚁族中的一员,过着《蜗居》中的生活。2.3.2 家庭责任重

他们的父母没有一分固定的工作,没有一分客观的收入,随着时间的推移,当家中年迈的父母亲再也不能操劳农田时,赡养双亲的重任也自当落在了他们这些独生子女的身上。他们不是“啃老族”,他们是“养老族”。原因分析

3.1 教育资源不平等

贫困地区在教育资金、教学设施、师资力量等很多方面都远远落后于发达地区,这是造成贫寒学子上学难的主要问题。此外,由于教育水平的落后和不同地区高考竞争压力的不同,在他们高考竞争中一般处于劣势地位,从招生数据上来看,大多数农村学生只能被当地专科类院校录取,高等精英教育中农村学生的比例越来越低。教育资源跟着GDP跑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现象。

“穷二代”的人生路是不是越走越难? 从图1中可以看到,教育资源减少的趋势,几乎是仅仅伴随着人均GDP由多到少的曲线。在安徽,15079名考生才能获得一个考上北大的名额,而在北京,每287个学生中,就有一个人能考上北大。【2】除了考生能力的差异之外,教育资源本身就存在着公平性问题。

另外一项社会学实证研究发现,上世纪90年代后,北京大学学生中,干部子女所占比例呈上升趋势,到1997年,这一比例达到39.76%,首次超过专业技术人员子女,更远超工人和农民阶层。北大学生中,来自干部家庭的比重超过其他阶层。优质教育资源更倾向于经济背景好和社会地位高的群体。1985年-1994年,北大生源中,农民子女比例平均为21.40%,而1995-1999年,该比例降至15.02%。近年来农民子女的比例更是有所下降。3.2 学校教育的纰漏

在基础教育中,贫困地区的学校将教育的宗旨定位为大学录取率,在应试教育中,忽略了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和兴趣爱好的培养。而进入大学后,很多学校也忽略了地区差异带给贫困学生的种种影响。大学老师更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因此不会像高中老师一样管教太严,但长时间的疏松甚至出现学生一学期不曾见到过辅导员的现象。一方面,在刚入学时,很多学校并没有考虑到这一小部分特殊群体的适应性问题,没有在他们薄弱的基础上给予足够正确的指导,另一方面,当学生出现心理问题时,更是没有及时在学习、生活上给予帮助,使他们及时调整过来。3.3 个人主观因素

农村学生在当地应试教育下,并没有主动去培养自己的综合素质,缺乏适应性和人际交往能力,当学习生活中遇到困难时,不善于与他人沟通,这通常会导致情况变得更糟糕。在走出农村遇到更多优秀的同学时,一味地用羡慕的眼光来欣赏别人,从而怀疑自己,产生严重的自卑心理。在各种外界因素的影响下,心理承受能力不足,下意识地给自己贴上“穷二代”的标签,没有坚持自己的梦想,反而在种种困难中,逐渐放松对自我的要求和对未来的追求。

3.4 社会保障制度有待完善

在农村没有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来改善农村空巢老人的生活水平,在医疗方面没有很好地解决看病难问题。而在城市中,农村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没有收到很好的重视和有效的解决,甚至在某些用人单位因为户籍而受到歧视。措施

4.1 政府

要提高教育投入在GDP中的比例,使城乡教育资源配置走向均衡,使农村将于经费不断增长,一方面加大贫困助学力度,减轻农民的负担。另一方面要改善农村学校设施,提高农村教师的水平,鼓励优秀老师到贫困地区支教,使农村学生能收到较好的教育。同时,要更加合理地分配教育资源,财政投入要加大向贫困地区非重点学校的倾斜力度,从公共财政的角度扶持非重点学校共同发展。此外,多办职业技术学校、高等职业技术学院,使农村学生拥有较好谋职能力,能循着社会垂直流动渠道去寻找更多机会,鼓励外出“农民工二代”自行创业并予以资金上的支持。对于在外的农民工,当地

“穷二代”的人生路是不是越走越难? 城市要提高民工子女在公办中小学就读的比例,逐步将民工子女学校纳入民办教育管理范畴,同时改善农民在户籍地和务工地的各种社会福利。4.2 学校

近年来,清华大学和中国人民大学的相关政策很值得其他大学借鉴。清华大学针对国家级贫困县的考生,制定自主招生方案“自强计划”,全国592个国家级贫困县的所有中学,均可以推荐一名考生参加清华的自主招生,他们一旦获得了资格确认,将在未来的录取过程中获得30~60分的分数优惠。中国人民大学“圆梦计划”每年拟选定50所县及县以下生源好、信誉好的中学,获推荐考生原则上要求成绩排名为所在中学的前10%,且家中三代内无大学生的农村户籍学生,通过面试后,只要高考成绩达到生源省份一批录取控制线,将予以录取。【3】作为全国性的一流大学,应该考虑城乡教育的巨大差异,自主招生时制定针对贫困地区或农村生源的方案,进一步加大对农村地区、边远贫困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中学的倾斜力度,提高高等精英教育中农村学生的比例。

在大学教育中,学校要更多地关注农村学生,在学习、生活中给予力所能及的帮助,同时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咨询和讲座,帮助他们调整好心态,树立目标,度过一个充实有意义的大学生活。4.3 个人

命运总是掌握在自己的手中,作为贫寒子弟,要相信自己可以开创美好的未来。树立正确的奋斗目标,利用自身不怕吃苦的优秀品质,努力打好专业知识,掌握谋生技能。同时还要注重培养自身的综合素质,利用一切机会开阔眼界,锻炼自我,逐步缩小与城市学生的差距。要以一颗平常心看待这种城乡差异,不能妄自菲薄,要注重在精神层面上提高自我。最后还要较早地进行职业规划,将自己培养成符合社会需要的有用人才,在毕业时也可以放弃竞争激烈的一线城市,回到户籍所在地,回报社会,建设家乡。结束语

城乡的教育差异在发展过程中是不可避免的,在目前国情下也是不可能完全消除的,但是告诉他们“知识不再能改变命运”却是残忍而又不负责任的。政府和社会有义务去尽量缩小这种差距,让共和国的每一个孩子都有接受优质教育的权力,让他们看到人生奋斗的希望。人穷志不穷,贫寒子弟的肩上背负着更大的责任和期望,只要多给他们一点机会,他们将会用自己的汗水为自己的梦想而奋斗。或许几十年后,他们可以自豪地说,“虽然我是‘穷二代’,但我的孩子是‘富二代’!”

参考文献:

【1】《撤点并校隐患多,农村小学14年少30万》,中国新闻周刊,2012年5月21日 【2】《同样考北大,各省门槛相差一百倍?》,看天下,2011年8月,第21期 【3】《寒门子弟离北大清华有多远?》,胡乐乐,南风窗杂志

“穷二代”的人生路是不是越走越难?

下载毛邓三课程论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毛邓三课程论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毛邓三论文

    浅述当代大学生党员的先进性教育 摘要:先进性是我党成立90年以来永葆活力的主要原因,这也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特征。这种先进性是具体的、历史的。当代大学生是我国青年人......

    毛邓三论文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大学生的意义以及大学生如何让做好“三个代表” 江泽民总书记在庆祝建党八十周年大会上发表了关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讲话之后,全国上下掀起了学习"......

    毛邓三论文

    塔前村居民收入调查报告前言 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人民的收入普遍增长,生活质量逐步提高.但是究竟发展到哪种程度呢,为了了解家乡居民的收入情况,于是我决定通过这个......

    毛邓三论文(5篇)

    The Last Leaf Johnsy and Sue are artists who move into Greenwich Village in New York City. As Winter approaches and the weather gets colder, Johnsy becomes ill......

    毛邓三课程课外阅读参考书目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学生课外阅读参考书目 (以下排序不分先后) 一、 重要文选 1、 马克思:《不列颠在印度的统治》 2、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 3......

    毛邓论文

    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结课论文 学院:学号:姓名: 浅析我国城乡差距的现状、成因和解决对策近年来,中国城乡收入差距在不断拉大,如果把医疗、教育、失业保障......

    毛邓论文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第五章 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 发展才是硬道理 学案学院: 班级: 姓名: 学号:一.学习内容名称 发展才是硬道理 二.学习目标 1)如何......

    毛邓论文(精选)

    从抗震救灾看改革开放30年 1978年,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中华人民共和国作出了决定国家前途命运的关键抉择,改革开放大幕拉开,古老的中国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到2008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