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弘扬民族精神 传承民族精粹
弘扬民族精神 传承民族精粹
-----省教科院附校“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月”活动总结
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在中小学开展庆祝建党90周年主题教育的通知》, 根据江干区教育局“中小学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月”工作指导意见,省教科院附校确立本次活动主题为“弘扬民族精神 传承民族精粹”。
我校结合实际,及时部署,认真策划,将9月的工作重点放在弘扬民族精神上,在学校师生中了开展一系列的主题教育,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民族精神的伟大,在活动中体验“民族精神代代传”的真正内涵,活动受到了良好的效果。现将我校开展弘扬民族精神活动情况总结如下:
1.抓好宣传,形成良好开端。
9月初,我校全体学生举行了“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月”宣传,结合我校“闪亮星少年”雏鹰争章活动,开展以“文明礼仪,我先行”为主题的行为规范教育月活动,各年级设置“文明示范岗”,每周“文明班级”评选活动,为学生树立榜样,以加强学生思想教育和文明行为的养成教育,促进学生文明行为的养成及强化。加大学风建设的力度,在各年级各班举行学风评比,在开学第一天上,校长向全校同学提出要求:从小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从小要培养爱父母、爱他人、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2.充分发挥主阵地作用,在学科教学中渗透民族精神教育。
全校教师认真实践课改新理念,教书与育人并举,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纳入教育教学全过程,贯穿在学校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本学期结合区“精彩一课”评比活动为契机,开展了“文明礼仪伴我行”班会课、中队课的评选活动,同时,特别要求语文、社会、艺术等人文学科,要充实体现民族精神的丰富内涵;数学、自然等理科课程结合教学内容,丰富中国科学家的科学成就和民族精神的内容。使学生的心灵世界从小受到民族精神的人文滋养。
3.大力加强校园文化环境建设。
为了营造民族精神教育的良好氛围,我校充分利用校园广播、墙报、升旗仪式、黑板报等校园文化建设的载体,营造浓厚校园气氛,全校各班在开学初就布置了“以建党90周年”为主题的黑板报开展评比活动。同时制定升降国旗制度,并开展“我是护旗手”评选活动,为学生搭建平台。每周升旗,学校全体领导和老师的均认真参与,让学生感受升旗仪式的庄重、肃穆与自豪。每次升旗时国旗下热情洋溢的讲话都给全体师生上了一堂堂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课。
4. 以活动为契机,寓民族精神于丰富多彩的活动之中。
活动一:开展“开展“在光荣的旗帜下”主题队日活动
为了让学生了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弘扬民族精神,培养他们热爱中国共产党的情怀,7月1日上午,校团委书记、大队辅导员带领七、八年级部分团员和少先队员开展“在光荣的旗帜下——党团队员渐成长”主题队日活动。活动通过播放建党初期、战争时期、新中国建设、改革开放时期及新时期少年儿童幸福生活的视频,向团员队员们展现新中国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得飞速发展。虽然天气很热,但是队员们觉得非常有意义。同时,我们还把视频放在校园网上,要求在校学生暑期里观看,使得更多的学生参与到活动中来。
活动二:“强体魄,铸意志”七年级暑期夏令营活动
为了更好的做好初小衔接,让六年级毕业生适应中学的学习生活,在暑期我校邀请了杭州9478部队教官,针对新七年级学生进行“铸意志,塑风采”暑期夏令营,在为期4天的活动时间里,七年级的同学们认真学习中学生的各项规范,并进行了学唱红歌、队列训练,提前学习了中学的广播操。展示活动期间,看到同学们排着整齐的队伍、踏着统一的节奏进场时,看到同学们动作一致地进行队列变化时,看到同学们精神饱满、准确到位地做着广播操时,家长、老师们都露出了满意的微笑。
这次活动不仅培养了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增强组织纪律观念,还激发学生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同学们适应初中学习生活的打好了基础。
活动三:《幸福的校园 我的家》开学典礼
开学的第一天,结合《开学第一课》主题“理解幸福”,我校精心组织了以“幸福校园我的家”为主题的开学典礼。本次活动通过一年级新生走进“幸福桥” 这别样的入场方式步入新历程,全校师生玩《信任的凳子》游戏,集体朗诵《全世界都在对我微笑》及校长给感动人物颁奖的四个场景,让学生感受到团结互助、幸福活泼的含义,在现场的采访中,有一个孩子是这样说:“这样的开学典礼太棒了,我在游戏中体验了团结、互助,感受到了我们班级的力量,还分享了我们学校这个大家庭的温暖!我真的很开心哦!”本次活动杭州少儿频道进行了全程跟踪报道。
活动四:《开学第一课》感受“什么是幸福”
开学第一天,学校组织学生认真观看了由教育部和中央电视台联合举办《开学第一课》,这一堂关于“幸福”课,课中重点讲述了乐观自信的钢琴盲童刘浩、重庆跳太空舞步的校园师生和带着养母上学的“最美女孩”孟佩杰的故事,温馨感人,震撼人心,让现场所有学生为之动容。课后,五(3)班夏瑜告诉记者“其实,幸福只要你用心去体会,那么你就会发现自己已生活在幸福之中,就会有无限的勇气,去面对生活中的种种挫折不幸,就会有激情去过好每一天”。
活动五:出一期黑板报《弘扬民族精神 传承民族精粹》
校政教处、团委、大队部结合低中高段学生的不同特点,开展“新学期畅想”黑板报比赛,不同主题的的板报分别表达了学生传承和发扬祖国语言、祖国文化、民族精神的热情。
活动六:《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教师节庆祝活动
本届教师节,学校结合雏鹰争章活动,开展了“感恩章”的考章活动,通过“五个一”的考核内容:一句真诚的祝福、一个标准的敬礼,一张自制的敬师卡,一份整洁干净的作业,一个文明守纪的行为,对全校学生进行考章。同时,为了大力弘扬中华民族尊师重教的传统美德。学校还开展以“特别的爱送给特别的你”教师节庆祝活动。午休时间,校广播台还专门组织了一场“献给老师的歌”的专题广播,一首首动听的歌,一片片深情的短文充满了学生对教师们的感激和爱,更表达了学生对老师的深切祝福。本次活动浙江少儿电视台进行报道播出,不少家长表示这样实在而单纯的教师节感恩活动,值得大家学习!
此外,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月”期间,学校还结合推普周活动“啄木鸟在行动”寻找错别字大行动、每班召开一次推普主题班会,出一期主题为“推普”的黑板报,推出一场语言文字规范化专题广播,在七年级、八年级举行普通话宣传卡制作比赛,全校开展“一笔一划写人生”写字比赛。结合秋季社会实践活动开展“文明礼仪,我先行”的第二课堂实践活动并开展“明理章”“社会实践章”“运动章”的考章大行动,以培养学生理解、宽容、谦让、诚实的待人态度和热情活泼、团结向上的精神面貌。
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的积淀,是我们的力量源泉,是我们至上的精神宝库。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将弘扬民族精神活动一如既往的开展下去,努力将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一代一代传承下去,并不断发扬光大。
省教科院附属实验学校 政教处 2011年9月26日
第二篇:走进民族节庆,传承民族文化,弘扬民族精神
走进民族节庆,传承民族文化,弘扬民族精神
——龙苑中学端午节主题活动
一、设计背景
大量涌入的外来思想文化、急剧转型的社会环境、飞速发展的信息技术等,对学生的生活方式、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产生深刻的影响。我们必须广泛开展民族精神教育,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自强意识和爱国主义精神。端午节是民俗节庆之一,以此为载体,开发并运用民俗节庆中的教育内容使学生懂得要传承中华美德、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二、教育目的
1、学生了解端午相关知识,培养学生积极参加端午节相关活动的自觉意识。
2、学生通过参加端午系列活动,增强民族意识,升华爱国情感。
3、学生通过对中韩两个端午节比较,提高保护中国传统文化,传承中华美德,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意识。
三、活动意义
端午节是中华优秀传统道德教育的有效载体。“端午节食粽”蕴含着人们对屈原所代表一种中华民族高尚的人格的追求;“端午节龙舟竞渡”展现出一种昂扬向上的运动精神和力争上游的民族豪情;而“端午节插菖蒲、插艾蒿、喝雄黄酒”等习俗则表达了一个多民族国家全民防疫祛病、避瘟驱毒、祈求健康长寿的愿景,也彰显出一种热爱自然、天人合一的情怀。我校借助端午节开展系列专题教育活动,引导学生崇尚自然、强身健体,培养学生“团结合作、锐意进取”的民族精神。
四、实施过程
(一)准备工作
1、召开会议,告之专题活动主题,讨论如何开展活动并分配任务
2、准备相关资料和制作活动需要的道具
3、出一期相关内容的黑板报
4、召开第二次班干部会议,检查专题活动各环节落实情况
(二)活动流程
一、预备环节: 端午古诗词吟诵。
端午节,一个充满文化传统的节日,有太多迁客骚人为之倾倒,为之称颂。对端午节诗词的吟诵有助于学生走进端午,亲近端午,感受端午的文化气氛,激发他们的探究热情。
二、正式环节:
1、主人公Jacky登场,表演的形式向大家交代身份。(海外侨民第三代,趁回国探亲的机会回故乡探访故乡的端午节。)
2、主人公听说的四个端午节起源: 曹娥小品(见附件1)杨震小品(见附件2)屈原小品(见附件3)勾践小品(见附件4)
让学生观看小品并对小品的真假做出评判。并有邀请的嘉宾(龙南七寸居委会的阿姨)做总结并再补充一个起源的传说。
在四个小品中,除了杨震这个小品,其余都是真的,再给同学补充两个起源的传说,一个是为了纪念清官——陈临,而不是杨震。另一个是为了纪念春秋时期的军事家、谋略家伍子胥。这五个传说分别代表了中华民族所倡导的对祖国的忠义,对父母的孝顺,为官的清廉,成就事业的智慧以及困境中的奋勇。
3、端午节民俗传统大讨论:
我们学校学生有一个明显的特点,都是来自全国各地的。请他们交流各自家乡过端午的风俗习惯,其中穿插以下环节,总时间约为25分钟。
(A)包粽子:比一比哪个班的粽子包的又好又快。时间:5分钟 人员:每班两人 评委:居委会阿姨
(B)做香袋:教主人公做一个,大家一起动手做。时间:约5到8分钟。
人员:每班两名代表上台教主人公,其余同学在原位自行制作。(来宾参与互动制作)结果:展示制作成果。
(C)喝雄黄酒:用雄黄酒在大阿福额头上画一个王。时间:约2到3分钟 人员:Jacky 结果:介绍民间曾经流传过的用雄黄在孩子额头上画“王”字。(D)划龙舟:游戏模拟划龙舟。时间:约6到10分钟 人员:每班两名代表。裁判:Jacky 附:
龙苑中学学生家乡过端午节的习俗
初一(4)班
叶根生:
我的家乡是四川,我们家乡在过端午节的时候有不能坐门槛的习俗。
初一(4)班
胡航:
我的家乡是重庆,我们家乡在过端午节的时候有吃饺子的习俗。
初一(4)班
杜凯:
我的家乡是安徽,我们家乡在过端午节的时候有挂艾草的习俗。
初一(4)班
林旭辉:
我的家乡是福建,我们家乡在过端午节的时候有吃樱桃和赶鸭子的习俗。
初一(3)班
黄雪琳:
我的家乡是福建,我们家乡在过端午节的时候有吃桑葚的习俗。
初一(3)班
薛晓熳: 我的家乡是辽宁,我们家乡在过端午节的时候有做香囊的习俗。
初一(3)班 李菊梅:
我的家乡是四川,我们家乡在过端午节的时候有七岁以下的孩子系五彩线,在节后第一次雨天才能取下的习俗。
初一(3)班
晏红:
我的家乡是重庆,我们家乡在过端午节的时候有吃樱桃的习俗。
初一(3)班
张磊:
我的家乡是江西,我们家乡在过端午节的时候有七吃汤圆的习俗。
初一(3)班
夏豪:
我的家乡是安徽,我们家乡在过端午节的时候有百草水沐浴的习俗。
初一(2)班
刘轶群:
我的家乡是黑龙江,我们家乡在过端午节的时候有吃五黄(黄瓜、黄鱼、黄鳝、黄酒、黄泥蛋)的习俗。
初一(2)班
杨莉莉:
我的家乡是安徽,我们家乡在过端午节的时候有划龙舟的习俗。
初一(2)班
夏安娜:
我的家乡是安徽,我们家乡在过端午节的时候有七岁以下的男孩佩戴符,女孩佩戴石榴花的习俗。
初一(2)班
孙莉莉:
我的家乡是安徽,我们家乡在过端午节的时候有煮鸡蛋的习俗。初一(2)班
张雯:
我的家乡是安徽,我们家乡在过端午节的时候有放风筝的习俗。
初一(1)班
沈忆春:
我的家乡是上海,我们家乡在过端午节的时候有吃用蜂蜜腌制的玫瑰花瓣的习俗。
初一(1)班
薛飞:
我的家乡是上海,我们家乡在过端午节的时候有吃樱桃的习俗。
初一(1)班
陆俊合:
我的家乡是上海,我们家乡在过端午节的时候有吃粽子的习俗。
4、激发学生爱国热情。增强学生保护传统文化的意识,师生共同完成号召大家一起行动的倡议书。
通过与韩国国民保护端午节行为的比较,激发学生热爱自己的文化,保护传统的民俗节庆,传承中华美德,弘扬民族精神。让学生们各抒己见,从不同的角度启发学生提出倡议。
附:
倡议书
中国,一个源远流长的国度,有着太多的文化,太多的瑰宝——它们或是以佳作传世,或是以经典留名,或是作为风俗节庆深深扎根于每代中国人的心里。端午节正是这些风俗节庆之一。作为炎黄子孙,龙的传人,我们必须把祖先遗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一代代地传下去!
我倡议:
一、让我们从我做起:
1、多去博物馆了解传统习俗知识,再告诉别人。
2、利用校园网,做双语的端午网页。
3、利用软件制作动画,让孩子也能接受。
4、学习老艺人的民俗手艺,并发扬光大。
5、帮助发宣传单。
6、邀请孤儿、孤老共度佳节。
二、请我们的家庭、社区、学校众人拾柴:
1、创作民俗节庆歌曲。
2、开设关于民俗节庆的兴趣小组,并评选小能手。
3、印发宣传单,来介绍民俗节庆知识。
4、开展多种活动,如做香袋等。
5、艺人可以开办学校,教其他人。
6、开展主题班会,搞各式活动。
三、请我们的政府再接再厉:
1、开发粽子的新口味等,让更多人喜欢它。
2、制作民俗节庆的吉祥物。
3、多举办民俗节庆的博物馆、主题公园、度假村等,扩大世界知名度。
4、建立专门宣传中国传统文化的电视频道。
5、将民俗申请非物质文化遗产。
6、政府营造民俗节庆的过节气氛,如龙舟大赛、做月饼、总字形状的宣传花车游行等。
让我们关注传统文化,关注民俗遗产,为共筑精神家园,建设和谐社会,传承华夏之光,启迪现代文明添砖加瓦。
5、活动结束,总结:
中国在其上下五千年的悠久历史中,逐渐形成了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中国传统文化。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十分丰富,涉及的范围也相当广阔,民俗节庆只是它浩瀚江海中的一支涓涓细流。而正是这支永不枯竭的细流至今依然浇灌和渗透着。传统并不等于过时,传统文化也不会如日落西山而光芒不在,关键是在于我们如何将它们推陈出新,古为今用并且发扬光大。我们不能只是将中华传统文化作为历史文物“保护”起来,更不能视之如敝履,犹恐扔之不及,我们需要的是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我们应该尽最大的努力去担负起这一份责任。
第三篇:弘扬民族精神 传承中华文化
弘扬民族精神 传承中华文化
——读《国学经典诵读》有感
书籍是人类必不可少的精神食粮。卡迪尔说:“读一本好书,就是与一位高尚的人对话。”读了《国学经典诵读》后,我仿佛穿越时空,与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在对话。
这本书内容丰富,题材广泛,有名言、警句、古诗词、经典故事,我觉得非常适合我们学生阅读。在这本书中,我最喜欢的是第一单元,因为在这一单元里有很多古代寓言和成语故事。它告诉我们不要虚度光阴,多做一些有益的事情,让我们认识到失败是成功之母,人要有自信,失败了不能气馁,从哪儿跌倒就从哪里爬起来。“自立自重,不可随人跟学,学人学语”,读了之后,对我的感触很深。我本身是一个胆小的人,晚上连上个厕所都不敢,当我读了这本书以后,书中人物的自信、勇敢给了我无穷的力量,从一次次失败中找到自信,慢慢的不在害怕了。也让我认识到只有相信自己,才是最棒的。
《经典诵读》凝聚了古人们语言的精华,向后人展示了充满魅力的中国文化,还有许多名言警句:“刀不磨要生诱,人不学要落后”。使我明白了只有学习才可以取得进步。“铙人不是痴汉,痴汉不会铙人”告诉我,当别人犯下错误时,要懂得宽容、理解……
茫茫书海,好书难求,这本书汇聚了一个个名言警句,汇聚了一个个道理,多去阅读它,爱到的益处也就更多;拓宽知识,丰富视野,陶冶情操,提高写作,好处多多,有兴趣的同学都可以找来读读看,这会让你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会让你领悟出更多的道理,会让你成
为一个懂古语的“小神童”。大家都来看看吧!
评语:你能从阅读中联系到现实生活中自己的学习、生活,并从中受到启发,很好!整篇文章逻辑性强,辞藻丰富,思维活跃希望你继续努力,从生活中找到发现素材,将大有作为!
第四篇:弘扬民族精神,传承文明礼仪
关于开展“弘扬民族精神,传承文明礼仪”主题征文活动的通知
省内各高校: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是激励人民为国家、民族振兴而英勇奋斗的强大思想动力。文明礼仪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弘扬民族精神的重要途径,也是民族素质的重要体现。为进一步强化全省大学生践行文明礼仪意识,宣扬正确的文明礼仪规范,全面提升省内高校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文明礼仪素养,辽宁大学生在线联盟、沈阳理工大学现共同开展“弘扬民族精神,传承文明礼仪”主题征文活动。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活动对象
省内高校在籍本专科和硕士、博士研究生
二、征文要求
1、征文作品要求紧扣主题,题目自拟,体裁、形式不限,内容须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体现当代大学生青春活力、创新意识和健康文明的价值取向,一般不超5000字。
2、征文作品必须为原创作品,不得抄袭剽窃他人作品,一经发现,将取消参赛者的评奖资格。
3、格式要求:固定值22磅排版,题目用宋体、小
二、黑粗,一级标题用四号、宋体加黑,二级标题和正文用小
四、宋体。
4、参赛作者须在文章末尾注明作者姓名、学校、院系、班级、学号(与在辽宁大学生在线联盟注册的学号一致)、联系电话、电子信箱。
5、参赛作者拥有其作品的著作权,主办单位拥有参赛作品的使用权。比赛期间,参赛者不能将参赛作品转让或许可给任何第三方。
三、报送方式
1.报送方式:以学校为单位统一报送征文作品,建立以学校命名的文件夹,如“XX学校征文作品”。文件夹内容包括《“弘扬民族精神,传承文明礼仪”主题征文活动作品汇总表》和征文作品,最后将文件夹制成压缩包发送至指定邮箱。
联系人:杨杰,电话:024-24682878
邮
箱:wenmingliyi@126.com
2.截止时间:2015年10月30日
四、表奖办法
本次活动将评选出若干优秀征文,由辽宁大学生在线联盟颁发荣誉证书和奖品。获奖作品将在辽宁大学生在线联盟“文明礼仪”频道专题展示。
联盟 沈阳理工大学
015年9月23日
辽宁大学生在线
第五篇:传承中华文化弘扬民族精神
传承中华文化弘扬民族精神
(演讲人:吴涛)
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我想大家应该还记得那门上插着的艾草,那满堂飘着的棕香,五月初五,我国传统节日——端午节,刚刚过去。端午节、门插艾、香满堂、吃粽子、洒白酒、龙舟下水喜洋洋。这些,都是曾经端午节上最热闹的活动。今天我便想跟大家说说我们的传统文化,我们的民族精神。
传统节日是民族智慧的结晶和文化遗产,是民族的精神家园。春节、端午、中秋已经成为民族文化的象征,彰显着全民族的文化认同感和凝聚力,中华民族分布如此广泛,却能保持强烈的民族认同感,相当程度上得益于节日民俗的存在。这些节日已经成为全社会、全民族的共同节日,体现着共同的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
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社会节奏的加快,外来文化的大举入侵,中国人不再眷顾流传几千年的中国传统文化,而是将目光转向了“圣诞节”“愚人节”这样的节日。我们中华民族的许多优秀文化传统在漫漫的消失或降低,我们的教育不仅要关注学生的语文、数学、英语等科目的学习,也要关注古老深厚的传统文化。
许多旅居在海外的华人、华侨历经几十年甚至更长久的国外生活,但是依然保持着我们的传统,依旧过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和重阳节等我们的民族节日,他们用这种方式寄托着对祖**亲的思恋,继承的祖国的传统文化,发扬着我们的民族精神。而生活在祖国怀抱的我们却逐渐将它们遗忘,那么多的传统风俗已经快要退出历史的长河。
2004年,韩国将端午节申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遗产;2005年,端午节被正式认定为韩国的非物质遗产。我们都知道端午节是用来纪念屈原的,它何以成了韩国人的节日呢?可能在你的脑中有无数个问号,感叹号,无论如何认为,我们都应该好好深思。我们祖先遗留下来的传统节日却成了别国的珍宝,作为炎黄子孙的我们,情何以堪?
同学们,老师想告诉你们,在经济日益发展的当代,传统文化并非是已经过时的东西,相反更是我们这个时代所必需的,它为提高整个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有着巨大的意义,是一个民族坚强的精神支柱,孔孟思想的指导价值对世界文明都有着巨大的贡献。
同学们,你们肩负着老师和家长的殷切期望,面对如此的现状,不能无动于衷;复兴中华文化,我们责无旁贷,面对传统文化的流失,我们应该从小做起,从现在做起,我们或许无法改变端午节已被韩国申报的事实,但我们能要求自己牢牢的记住我们自己的传统节日,并在那天用我们的传统习俗向我们的亲人送上节日的祝福;我们还可以认真学习文言文,你会发现它其实并不可怕;我们可以大胆想象,古诗词里的意境无穷无尽;先辈们的思想值得深研,先辈们的文章值得一品。
同学们,让我们逐步把祖国的传统思想中的“仁义礼智信”融入我们的思想,时时来勉励自己。在我们教学楼的文化墙有中华民族优秀诗篇、做人的基本准则、土家族的民族文化,《弟子规》《三字经》“唐诗宋词元曲”“成语故事”“神话传说”,这些都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只要你用心,你就一定能有所得。
悠悠五千年的灿烂文明,就像一条历史的长河,我们不能让它断流;祖祖辈辈沿袭下来的优良传统,应在我们的手中发扬光大。让我们一起努力,用实际行动挽救中华文化。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