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传承民俗文化,弘扬民族精神
传承民俗文化,弘扬民族精神
今天早上,我校举行了《传承民俗文化,弘扬民族精神》的主题升旗仪式。中秋节在我们中华民族历史的长河中,文化内涵已发展成表达美满、和谐、富饶和安康的美
好愿望,也成为团结、团圆、庆丰收的象征,但团圆是中秋节最重要的思想内涵。中秋节强
调的是团圆,他符合中华民族的伦理观,对构建和谐社会是很有意义一个节日。如果把它的文化内涵发掘出来,我们会发现,过传统中秋节是非常有意义的。
七(1)中队的王心仪同学向大家介绍了《中秋节的来历》。八(2)中队的姚心悦同学
演讲了《中秋情思》,在中秋佳节到来之际,他向全体学生倡议每人都做三件事:第一,孝敬
父母长辈,为自己小家的幸福和谐做一件能力所及的小事,因为小家安定才是祖国繁荣的前
提!第二,为自己家里的亲人、长辈,打个电话或发个短信,道一声:中秋节快乐!第三,为
祖国的繁荣,国力强盛,为早日实现祖国统一立下壮志:明确学习目标,德智体全面发展,牢
牢记住:少年强则中国强。
中国的传统节日都具有特定的文化内涵,凝聚着中华民族的智慧,体现着中华文明的特
点,千百年来发挥了传承、传播中华文明的重要作用。大家决心为传承民俗文化,弘扬民族
精神做贡献!
上海市民办青中中学
潘月琴
第二篇:弘扬民族精神 传承中华文化
弘扬民族精神 传承中华文化
——读《国学经典诵读》有感
书籍是人类必不可少的精神食粮。卡迪尔说:“读一本好书,就是与一位高尚的人对话。”读了《国学经典诵读》后,我仿佛穿越时空,与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在对话。
这本书内容丰富,题材广泛,有名言、警句、古诗词、经典故事,我觉得非常适合我们学生阅读。在这本书中,我最喜欢的是第一单元,因为在这一单元里有很多古代寓言和成语故事。它告诉我们不要虚度光阴,多做一些有益的事情,让我们认识到失败是成功之母,人要有自信,失败了不能气馁,从哪儿跌倒就从哪里爬起来。“自立自重,不可随人跟学,学人学语”,读了之后,对我的感触很深。我本身是一个胆小的人,晚上连上个厕所都不敢,当我读了这本书以后,书中人物的自信、勇敢给了我无穷的力量,从一次次失败中找到自信,慢慢的不在害怕了。也让我认识到只有相信自己,才是最棒的。
《经典诵读》凝聚了古人们语言的精华,向后人展示了充满魅力的中国文化,还有许多名言警句:“刀不磨要生诱,人不学要落后”。使我明白了只有学习才可以取得进步。“铙人不是痴汉,痴汉不会铙人”告诉我,当别人犯下错误时,要懂得宽容、理解……
茫茫书海,好书难求,这本书汇聚了一个个名言警句,汇聚了一个个道理,多去阅读它,爱到的益处也就更多;拓宽知识,丰富视野,陶冶情操,提高写作,好处多多,有兴趣的同学都可以找来读读看,这会让你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会让你领悟出更多的道理,会让你成
为一个懂古语的“小神童”。大家都来看看吧!
评语:你能从阅读中联系到现实生活中自己的学习、生活,并从中受到启发,很好!整篇文章逻辑性强,辞藻丰富,思维活跃希望你继续努力,从生活中找到发现素材,将大有作为!
第三篇:弘扬民族精神,传承文明礼仪
关于开展“弘扬民族精神,传承文明礼仪”主题征文活动的通知
省内各高校: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是激励人民为国家、民族振兴而英勇奋斗的强大思想动力。文明礼仪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弘扬民族精神的重要途径,也是民族素质的重要体现。为进一步强化全省大学生践行文明礼仪意识,宣扬正确的文明礼仪规范,全面提升省内高校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文明礼仪素养,辽宁大学生在线联盟、沈阳理工大学现共同开展“弘扬民族精神,传承文明礼仪”主题征文活动。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活动对象
省内高校在籍本专科和硕士、博士研究生
二、征文要求
1、征文作品要求紧扣主题,题目自拟,体裁、形式不限,内容须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体现当代大学生青春活力、创新意识和健康文明的价值取向,一般不超5000字。
2、征文作品必须为原创作品,不得抄袭剽窃他人作品,一经发现,将取消参赛者的评奖资格。
3、格式要求:固定值22磅排版,题目用宋体、小
二、黑粗,一级标题用四号、宋体加黑,二级标题和正文用小
四、宋体。
4、参赛作者须在文章末尾注明作者姓名、学校、院系、班级、学号(与在辽宁大学生在线联盟注册的学号一致)、联系电话、电子信箱。
5、参赛作者拥有其作品的著作权,主办单位拥有参赛作品的使用权。比赛期间,参赛者不能将参赛作品转让或许可给任何第三方。
三、报送方式
1.报送方式:以学校为单位统一报送征文作品,建立以学校命名的文件夹,如“XX学校征文作品”。文件夹内容包括《“弘扬民族精神,传承文明礼仪”主题征文活动作品汇总表》和征文作品,最后将文件夹制成压缩包发送至指定邮箱。
联系人:杨杰,电话:024-24682878
邮
箱:wenmingliyi@126.com
2.截止时间:2015年10月30日
四、表奖办法
本次活动将评选出若干优秀征文,由辽宁大学生在线联盟颁发荣誉证书和奖品。获奖作品将在辽宁大学生在线联盟“文明礼仪”频道专题展示。
联盟 沈阳理工大学
015年9月23日
辽宁大学生在线
第四篇:传承中华文化弘扬民族精神
传承中华文化弘扬民族精神
(演讲人:吴涛)
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我想大家应该还记得那门上插着的艾草,那满堂飘着的棕香,五月初五,我国传统节日——端午节,刚刚过去。端午节、门插艾、香满堂、吃粽子、洒白酒、龙舟下水喜洋洋。这些,都是曾经端午节上最热闹的活动。今天我便想跟大家说说我们的传统文化,我们的民族精神。
传统节日是民族智慧的结晶和文化遗产,是民族的精神家园。春节、端午、中秋已经成为民族文化的象征,彰显着全民族的文化认同感和凝聚力,中华民族分布如此广泛,却能保持强烈的民族认同感,相当程度上得益于节日民俗的存在。这些节日已经成为全社会、全民族的共同节日,体现着共同的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
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社会节奏的加快,外来文化的大举入侵,中国人不再眷顾流传几千年的中国传统文化,而是将目光转向了“圣诞节”“愚人节”这样的节日。我们中华民族的许多优秀文化传统在漫漫的消失或降低,我们的教育不仅要关注学生的语文、数学、英语等科目的学习,也要关注古老深厚的传统文化。
许多旅居在海外的华人、华侨历经几十年甚至更长久的国外生活,但是依然保持着我们的传统,依旧过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和重阳节等我们的民族节日,他们用这种方式寄托着对祖**亲的思恋,继承的祖国的传统文化,发扬着我们的民族精神。而生活在祖国怀抱的我们却逐渐将它们遗忘,那么多的传统风俗已经快要退出历史的长河。
2004年,韩国将端午节申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遗产;2005年,端午节被正式认定为韩国的非物质遗产。我们都知道端午节是用来纪念屈原的,它何以成了韩国人的节日呢?可能在你的脑中有无数个问号,感叹号,无论如何认为,我们都应该好好深思。我们祖先遗留下来的传统节日却成了别国的珍宝,作为炎黄子孙的我们,情何以堪?
同学们,老师想告诉你们,在经济日益发展的当代,传统文化并非是已经过时的东西,相反更是我们这个时代所必需的,它为提高整个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有着巨大的意义,是一个民族坚强的精神支柱,孔孟思想的指导价值对世界文明都有着巨大的贡献。
同学们,你们肩负着老师和家长的殷切期望,面对如此的现状,不能无动于衷;复兴中华文化,我们责无旁贷,面对传统文化的流失,我们应该从小做起,从现在做起,我们或许无法改变端午节已被韩国申报的事实,但我们能要求自己牢牢的记住我们自己的传统节日,并在那天用我们的传统习俗向我们的亲人送上节日的祝福;我们还可以认真学习文言文,你会发现它其实并不可怕;我们可以大胆想象,古诗词里的意境无穷无尽;先辈们的思想值得深研,先辈们的文章值得一品。
同学们,让我们逐步把祖国的传统思想中的“仁义礼智信”融入我们的思想,时时来勉励自己。在我们教学楼的文化墙有中华民族优秀诗篇、做人的基本准则、土家族的民族文化,《弟子规》《三字经》“唐诗宋词元曲”“成语故事”“神话传说”,这些都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只要你用心,你就一定能有所得。
悠悠五千年的灿烂文明,就像一条历史的长河,我们不能让它断流;祖祖辈辈沿袭下来的优良传统,应在我们的手中发扬光大。让我们一起努力,用实际行动挽救中华文化。谢谢!
第五篇:弘扬民族精神 传承民族文化
弘扬民族精神 传承民族文化(演讲稿)
各位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弘扬民族精神 传承民族文化》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民族的血脉,是一个民族自信的源泉。
中华五千年的文化,浩浩荡荡,滋养出的是中华民族的铮铮铁骨,浸染着的是中华儿女炽热的爱国情怀,凝聚成的是中华民族百折不挠,生生不息的力量,孕育的是历经千年洗礼依旧熠熠生辉的民族精神。
清明节——它是一个庄重的日子,在这个日子里一家人、一族人乃至整个民族,追贤思孝,祭祀祖先和民族始祖,以及缅怀英杰。我们经常说,清明到,儿尽孝。清明节的内在是孝道的传递、弘扬。
中华传统节日作为中华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表现形态,千百年来经久不衰,历久弥新。它以一种潜移默化、寓教于乐的形式,来展示中华民族的精神世界,表达着对美好的理想、智慧与伦理道德的追求和向往,是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传承中华传统美德的重要载体。
同学们,弘扬民族精神,传承民族文化,让我们拥有一座美丽的精神家园,让我们的心灵永远在这里栖息成长,让我们的生命焕发光彩,让我们每个人都为推动人类文明进步而贡献自己的力量吧。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