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弘扬民族精神、传承革命传统
弘扬民族精神 传承革命传统
——记育鹰学校深入开展民族精神月活动
为深化“两纲”教育,加强中小学生的国家意识、文化认同和公民意识教育,育鹰学校以孝亲敬老作为民族精神教育的切入点开展系列活动,让学生逐步树立起对父母、对老人、对社会的责任,从而建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
一、广泛宣传,深刻理解孝亲敬老的重要性和基本内容。
学校利用国旗下讲话进行活动动员,告诉同学们,孝亲敬老是人生处理人际关系的第一台阶,是做人的基本要求,是关心他人、热爱祖国品德形成的基础。
二、认真组织,扎实开展主题活动。1、2010年新年学校开展了“虎虎生威迎世博”拜年贺卡制作活动,要求每位同学自制一张春节贺卡向自己身边的父母长辈们拜年,长辈们在贺卡上记录下收到贺卡的心情。有的家长第一次收到孩子的祝福,非常激动,觉得孩子真长大了,他们感到很欣慰。
2、开展“传承革命传统,弘扬时代精神”活动。2010年7月,育鹰学校中小学学生代表来到同济大学王平、席与齐老师家中拜访。席与齐老师是一位在战争年代从事革命事业的老人,对党和人民怀有深厚的感情,退
休之后一直从事党史研究工作,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与此同时还
和老伴王平老师一起关心下一代的教育工作,为传承革命传统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她以自己的亲身经历讲述了抗日战争年代家庭、社会所遭遇的磨难,特别在讲到外婆家20个人口被日本人放的鼠疫病毒害死,席老师的眼眶不禁湿润了,在场的同学受到了深深的感染,感觉这与平时从课本、电影上接受教育是完全不同的,因为席老师是亲身经历
了这一切。她的老伴王平老师学生时代考入了厦门大学数学系,他的同学曾经是著名数学家陈景润的老师,如果当时从事数学研究,有可能我们国家又多了一个数学家,而现实是残酷的,在那个峥嵘岁月,国破家亡,满目苍凉,要实现这个个人理想无异于是无稽之谈,于是在学生运动和身边进步人士的影响,王老师毅然放弃了自己的个人理想,投身到革命的大潮中。两位老师讲完以后,与同学们进行了互动交流。
下午,我们同学又来到了同济大学外国语学院汇文楼拜访曹英多老师。曹老师毕业于上海市松江二中,后考入解放军学院,最后学有所成,奋战在情报工作第一线,退休以后一直从事关心下一代的工作。座谈会上,曹老师从实际出发,与同学们交流了学习英语的一些体会,他从学习英语的重要性谈起,要求我们同学要培养自己学习英语的兴趣,并从英语的听、说、读、写、译五个方面给出了具体的指导意见。
此次活动帮助我们的同学认识到要把国家的利益放在首位,树立为振兴中华而努力学习的志向,在认同和传承革命传统中深化了对党的感情,进一步树立了为国奉献、为人民服务的理想信念。
3、发扬世博精神,组织学生参加第六届红色经典小故事讲演比赛。我校李丹丹、刘璐凯同学在朱颖琦老师的精心辅导下,凭借演讲稿《是机遇,是奉献,是提升》进入到了这次复赛中。这篇演讲稿讲述的是我校参与世博安保工作的张帆老师的感人事迹,获得了此次比赛的三等奖,受到了在场观众的一致肯定。
4、文化是民族精神的载体,语言是文化的载体。9月20日上午,育鹰学校 “孝亲敬老·和谐我家”预备年级主题诗歌及经典诗文吟诵会拉开了帷幕。首先映入我们眼帘的是预备2班的《感恩父母》,“白云在天上飘荡,幻化出一幅动人的画面”,“那是白云对蓝天的感恩”,他们这种台下台上互
动的朗诵形式,让人眼前一亮;预备1班的《孝亲敬老》诗歌朗诵,同学们的表情自然,感情丰富,收到评委老师的好评;而预备3班用“三句半”的形式表达孝亲敬老的含义,更是赢得了台下最热烈的掌声,这种形式符合预备年级学生年龄特点,通俗易懂,具有创新意识;伴随着优雅的音乐,父母对子女关爱的点点滴滴在同学们心中慢慢呈现,让同学们与父母的心更近了,一篇篇优美诗文表达了对父母深深的敬意和浓浓的祝福。
此次朗诵会让同学们感受到了祖国语言文字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审美价值,提升了自己的文化品位,在经典诗文朗诵中同学们潜移默化的继承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5、“我和祖辈话世博”主题班会和“孝亲敬老和谐我家”主题教育。
2010年正值上海世博会召开之际,为促进代际交流,增进亲子沟通,有些班级还邀请祖辈或父母到校参加“我和祖辈话世博”主题班会活动。班会课上,同学们与父母一起分享参观世博的经历和趣闻,一起畅谈世博会带给他们的震撼。
还有部分班级将孝亲敬老活动与学生行规教育和班级日常管理相融合,有的通过《和您在一起》系列读本和《弟子规》,开展学孝、知孝、行孝活动,有的通过与家长通信、调查问卷开展情感体验活动,注重认知、体验与实践相结合,提高了孝亲敬老活动的有效性。
此次活动,学校荣获区德育室的“优秀组织奖”,学校德育处的主题教育方案被评为一等奖,张颖琦、陈凌芸老师的活动方案被评为三等奖,初一(4)班的宋瑞、初二(1)班的石若愚同学制作的电脑小报荣获二等奖。
当然在活动中也反映出在社会转型期期间,有时学生的思想道德认识还比较混乱,这需要我们教育工作者在今后的工作中加强学习和研究,对如何将革命传统教育和传承中华民族良好美德与青少年的思想特点行为方式紧密联系起来进行仔细思考和探讨。
上海市育鹰学校德育处
2010.12
第二篇:弘扬民族精神 传承中华文化
弘扬民族精神 传承中华文化
——读《国学经典诵读》有感
书籍是人类必不可少的精神食粮。卡迪尔说:“读一本好书,就是与一位高尚的人对话。”读了《国学经典诵读》后,我仿佛穿越时空,与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在对话。
这本书内容丰富,题材广泛,有名言、警句、古诗词、经典故事,我觉得非常适合我们学生阅读。在这本书中,我最喜欢的是第一单元,因为在这一单元里有很多古代寓言和成语故事。它告诉我们不要虚度光阴,多做一些有益的事情,让我们认识到失败是成功之母,人要有自信,失败了不能气馁,从哪儿跌倒就从哪里爬起来。“自立自重,不可随人跟学,学人学语”,读了之后,对我的感触很深。我本身是一个胆小的人,晚上连上个厕所都不敢,当我读了这本书以后,书中人物的自信、勇敢给了我无穷的力量,从一次次失败中找到自信,慢慢的不在害怕了。也让我认识到只有相信自己,才是最棒的。
《经典诵读》凝聚了古人们语言的精华,向后人展示了充满魅力的中国文化,还有许多名言警句:“刀不磨要生诱,人不学要落后”。使我明白了只有学习才可以取得进步。“铙人不是痴汉,痴汉不会铙人”告诉我,当别人犯下错误时,要懂得宽容、理解……
茫茫书海,好书难求,这本书汇聚了一个个名言警句,汇聚了一个个道理,多去阅读它,爱到的益处也就更多;拓宽知识,丰富视野,陶冶情操,提高写作,好处多多,有兴趣的同学都可以找来读读看,这会让你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会让你领悟出更多的道理,会让你成
为一个懂古语的“小神童”。大家都来看看吧!
评语:你能从阅读中联系到现实生活中自己的学习、生活,并从中受到启发,很好!整篇文章逻辑性强,辞藻丰富,思维活跃希望你继续努力,从生活中找到发现素材,将大有作为!
第三篇:弘扬民族精神,传承文明礼仪
关于开展“弘扬民族精神,传承文明礼仪”主题征文活动的通知
省内各高校: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是激励人民为国家、民族振兴而英勇奋斗的强大思想动力。文明礼仪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弘扬民族精神的重要途径,也是民族素质的重要体现。为进一步强化全省大学生践行文明礼仪意识,宣扬正确的文明礼仪规范,全面提升省内高校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文明礼仪素养,辽宁大学生在线联盟、沈阳理工大学现共同开展“弘扬民族精神,传承文明礼仪”主题征文活动。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活动对象
省内高校在籍本专科和硕士、博士研究生
二、征文要求
1、征文作品要求紧扣主题,题目自拟,体裁、形式不限,内容须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体现当代大学生青春活力、创新意识和健康文明的价值取向,一般不超5000字。
2、征文作品必须为原创作品,不得抄袭剽窃他人作品,一经发现,将取消参赛者的评奖资格。
3、格式要求:固定值22磅排版,题目用宋体、小
二、黑粗,一级标题用四号、宋体加黑,二级标题和正文用小
四、宋体。
4、参赛作者须在文章末尾注明作者姓名、学校、院系、班级、学号(与在辽宁大学生在线联盟注册的学号一致)、联系电话、电子信箱。
5、参赛作者拥有其作品的著作权,主办单位拥有参赛作品的使用权。比赛期间,参赛者不能将参赛作品转让或许可给任何第三方。
三、报送方式
1.报送方式:以学校为单位统一报送征文作品,建立以学校命名的文件夹,如“XX学校征文作品”。文件夹内容包括《“弘扬民族精神,传承文明礼仪”主题征文活动作品汇总表》和征文作品,最后将文件夹制成压缩包发送至指定邮箱。
联系人:杨杰,电话:024-24682878
邮
箱:wenmingliyi@126.com
2.截止时间:2015年10月30日
四、表奖办法
本次活动将评选出若干优秀征文,由辽宁大学生在线联盟颁发荣誉证书和奖品。获奖作品将在辽宁大学生在线联盟“文明礼仪”频道专题展示。
联盟 沈阳理工大学
015年9月23日
辽宁大学生在线
第四篇:传承中华文化弘扬民族精神
传承中华文化弘扬民族精神
(演讲人:吴涛)
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我想大家应该还记得那门上插着的艾草,那满堂飘着的棕香,五月初五,我国传统节日——端午节,刚刚过去。端午节、门插艾、香满堂、吃粽子、洒白酒、龙舟下水喜洋洋。这些,都是曾经端午节上最热闹的活动。今天我便想跟大家说说我们的传统文化,我们的民族精神。
传统节日是民族智慧的结晶和文化遗产,是民族的精神家园。春节、端午、中秋已经成为民族文化的象征,彰显着全民族的文化认同感和凝聚力,中华民族分布如此广泛,却能保持强烈的民族认同感,相当程度上得益于节日民俗的存在。这些节日已经成为全社会、全民族的共同节日,体现着共同的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
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社会节奏的加快,外来文化的大举入侵,中国人不再眷顾流传几千年的中国传统文化,而是将目光转向了“圣诞节”“愚人节”这样的节日。我们中华民族的许多优秀文化传统在漫漫的消失或降低,我们的教育不仅要关注学生的语文、数学、英语等科目的学习,也要关注古老深厚的传统文化。
许多旅居在海外的华人、华侨历经几十年甚至更长久的国外生活,但是依然保持着我们的传统,依旧过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和重阳节等我们的民族节日,他们用这种方式寄托着对祖**亲的思恋,继承的祖国的传统文化,发扬着我们的民族精神。而生活在祖国怀抱的我们却逐渐将它们遗忘,那么多的传统风俗已经快要退出历史的长河。
2004年,韩国将端午节申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遗产;2005年,端午节被正式认定为韩国的非物质遗产。我们都知道端午节是用来纪念屈原的,它何以成了韩国人的节日呢?可能在你的脑中有无数个问号,感叹号,无论如何认为,我们都应该好好深思。我们祖先遗留下来的传统节日却成了别国的珍宝,作为炎黄子孙的我们,情何以堪?
同学们,老师想告诉你们,在经济日益发展的当代,传统文化并非是已经过时的东西,相反更是我们这个时代所必需的,它为提高整个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有着巨大的意义,是一个民族坚强的精神支柱,孔孟思想的指导价值对世界文明都有着巨大的贡献。
同学们,你们肩负着老师和家长的殷切期望,面对如此的现状,不能无动于衷;复兴中华文化,我们责无旁贷,面对传统文化的流失,我们应该从小做起,从现在做起,我们或许无法改变端午节已被韩国申报的事实,但我们能要求自己牢牢的记住我们自己的传统节日,并在那天用我们的传统习俗向我们的亲人送上节日的祝福;我们还可以认真学习文言文,你会发现它其实并不可怕;我们可以大胆想象,古诗词里的意境无穷无尽;先辈们的思想值得深研,先辈们的文章值得一品。
同学们,让我们逐步把祖国的传统思想中的“仁义礼智信”融入我们的思想,时时来勉励自己。在我们教学楼的文化墙有中华民族优秀诗篇、做人的基本准则、土家族的民族文化,《弟子规》《三字经》“唐诗宋词元曲”“成语故事”“神话传说”,这些都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只要你用心,你就一定能有所得。
悠悠五千年的灿烂文明,就像一条历史的长河,我们不能让它断流;祖祖辈辈沿袭下来的优良传统,应在我们的手中发扬光大。让我们一起努力,用实际行动挽救中华文化。谢谢!
第五篇:弘扬民族精神 传承民族文化
弘扬民族精神 传承民族文化(演讲稿)
各位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弘扬民族精神 传承民族文化》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民族的血脉,是一个民族自信的源泉。
中华五千年的文化,浩浩荡荡,滋养出的是中华民族的铮铮铁骨,浸染着的是中华儿女炽热的爱国情怀,凝聚成的是中华民族百折不挠,生生不息的力量,孕育的是历经千年洗礼依旧熠熠生辉的民族精神。
清明节——它是一个庄重的日子,在这个日子里一家人、一族人乃至整个民族,追贤思孝,祭祀祖先和民族始祖,以及缅怀英杰。我们经常说,清明到,儿尽孝。清明节的内在是孝道的传递、弘扬。
中华传统节日作为中华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表现形态,千百年来经久不衰,历久弥新。它以一种潜移默化、寓教于乐的形式,来展示中华民族的精神世界,表达着对美好的理想、智慧与伦理道德的追求和向往,是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传承中华传统美德的重要载体。
同学们,弘扬民族精神,传承民族文化,让我们拥有一座美丽的精神家园,让我们的心灵永远在这里栖息成长,让我们的生命焕发光彩,让我们每个人都为推动人类文明进步而贡献自己的力量吧。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