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国社会科学研究院招生简章
中国社会科学院公共管理硕士研究生
一、学院概况
中国社会科学院是党中央、国务院重要的智囊团和思想库,拥有一大批国家级的著名学者。他们长期从事国家重要政策与战略问题研究,直接参与大量重大决策与核心报告的论证与起草工作,承担一系列法律法规的草拟和修改工作,担任着国务院及有关部委的政策咨询员和专家顾问。这些专家学者全部任教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就读社科MPA将能够亲耳聆听他们在政策研究和政策咨询方面的最新成果和深刻体悟。
二、学院风采
▶ 中国社会科学院直属的一所高等学府
▶ 中国大陆最早建立的一所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生院 ▶ 主要任务是培养人文社会科学各科的硕士生和博士生
▶ 目前拥有经济学、管理学、法学、社会学、哲学、历史学等学科的80个博士学位授予点和87个硕士学位授予点以及2个专业学位授予点
▶ 博士、硕士生导师千余人
三、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MPA教育中心
作为公共管理硕士专业学位试点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为办好这一特殊的专业学位教育项目,成立了MPA教育中心作为执行机构,具体执行MPA研究生的招生、日常教学工作和学科建设工作。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MPA教育中心工作重点
MPA招生工作——招生宣传、组织生源、面试录取、组织教学; 日常教学管理工作——安排考试、论文答辩、师资队伍建设;
学科建设工作——教材、案例开发、专业方向开发、方向课程开发、开发各类培训项目; 拓展教学领域——为政府/企事业单位提供各类培训。
四、优势
MPA专业学位的培养目标要求课程设置打破一级学科界限,并需要一支政策研究、政策咨询与教学科研三位一体的理论与实践密切结合的复合型师资队伍,而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具有的办学条件,使社科MPA在培养公共管理人才方面具有突出的优势
我院举办MPA的六大优势: 第一,学科门类齐全,覆盖面广泛。为MPA教育提供了强有力的相关学科支撑。中国社会科学研究生院下设6个教学研究部,38个教学系,覆盖了人文社会科学的几乎所有相关领域。
第二、科研实力雄厚,教书育人成果显著。其中哲学、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法学、政治学、社会学、中国语言文学、历史学等8个一级学科在全国范围内具有明显的优势。
第三,师资阵容强大,综合优势明显。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拥有一大批学有专长的著名学者担任导师,其中博士生导师500余人,硕士生导师600余人。
第四,广泛的学术交流与高水平的论坛、讲座,为MPA研究生创造了优越的学习氛围。第五,国家智囊团与思想库的独特地位,具有开展MPA教育的天然优势。中国社会科学院承担着国家经济与社会发展中具有全局意义的重大理论问题与实际问题的研究课题,为MPA教育提供了最前沿、最实用的教学材料。
第六,在与各级政府部门以及军队系统的多种合作中,积累了丰富的MPA教育及干部培训经验。我院MPA教育中心已经与解放军总后勤部联合举办了“军师职领导干部国家安全管理专业MPA高级研修班”;与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文化部携手在全国范围内联合培养社会保障方向及文化产业管理方向MPA研究生。
五、培养方面
我院MPA教育的培养特点
“贴近现实、贴近政策、顶级智囊、权威解读” 我院MPA教育的培养特点
我院公共管理硕士专业学位的学习采用弹性学制,学习期限二至四年,学习形式可采取在职攻读、定期集中模式,每次集中25天左右;也可采取周末授课的模式。在此期间修满规定学分、成绩合格并通过论文答辩,可以按照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申请专业学位程序获得公共管理专业学位。
我院MPA教育的课程体系
我院MPA学位课程设置体系包括核心课、专业方向必修课、选修课、学术活动与社会实践、学位论文五部分。实行学分制,总学分要求不少于40学分。
学位课程:学位课程包括核心课程20学分,专业方向必修课12学分,选修课程6学分。其中核心课程与专业方向必修课的成绩必须在70分(含70分)以上,选修课程成绩60分(含60分)以上为合格。
论坛与讲座:学员均应参加6次以上的公共管理论坛、相关学术专题讲座或研讨会。社会实践:MPA研究生应围绕专业研究或工作实际进行社会实践。
学位论文:MPA研究生在导师组的指导下撰写学位论文。论文形式可以是专题研究成果,也可以是调研报告或案例分析报告。
六、招生对象
具有国民教育序列大学本科学历(一般应有学士学位),并有三年以上实际工作经历,经全国MPA联考合格者。
七、学习费用
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我院MPA全部培养费共计3.5万元。培养费用包括学费、书本费、论文答辩费,不含餐饮住宿费用。
【参考文档:http://】
第二篇: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电子科学研究院博士后工作站2014年招生简章(精选)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电子科学研究院博士后科研工作站2014年招聘简章
一、电子科学研究院简介
电子科学研究院(以下简称“电科院”)坐落在北京风景秀丽的西山脚下,是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的总体研究院,为从事军工电子信息技术发展战略研究、大型信息系统设计研发/集成生产的国家级科研实体单位。
建院30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的大力支持和亲切关怀下,电科院人牢记“强军”使命,建成了国内最先进的综合电子信息系统研发中心和平台任务电子系统研发环境,先后承担了一系列国家级重点工程任务,在信息技术发展战略研究、综合电子信息系统和机载平台电子系统研制等领域取得了丰硕成果。先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国防科技进步特等奖及省部级科技进步奖共40余项,申请国家和国防专利百余项,为国防信息化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是国内军工电子行业知名的信息系统总体研究院。
电科院现有在职职工千余人,中国工程院院士3人:其中包括我国“预警机之父”、2012年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王小谟院士,我国“综合电子信息系统的开拓者和奠基人”童志鹏院士,我国“数字阵雷达有重要影响的技术带头人”、中共第十八届中央候补委员吴曼青院士。国家和省部级中青年专家60余名,拥有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2个学科的博士和硕士学位授予权,博士和硕士导师近40名,与国内多家单位建立了高层次人才培养战略合作关系。电子科学研究院汇聚了中国电子科技行业一流的人才队伍,科研力量雄厚,为每位新职工提供了一个与我国电子科技领域大师学习、交流、共事的良机。
当前是国家和军队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电科院将继续秉承“非凡事业打造卓越人才,卓越人才成就非凡事业”的发展理念,以一流的事业、一流的业绩、一流的环境和一流的待遇,与员工共成长,与事业同发展,为您提供施展才华、实现梦想的舞台,与您一道为将电科院建设成国际一流的信息系统能力集成商而并肩奋斗。
投身国防科技事业,成就瑰丽人生!全体电科院人真诚期待着您的加盟!
二、招收说明
(一)招收对象
1.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思想品质好,行为端正,无违法犯罪纪录。
2.近年在国内外获得博士学位的博士或将于2014年通过博士论文答辩并取得博士学位的博士研究生,年龄40岁以下,身体健康;
3.具有较强的研究创新能力和课题组织能力,具备研究课题相关的专业知识;
4.具备全脱产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的条件;
5.定向委培博士毕业生、在职人员和现役军人申请在职做博士后,须经所在单位同意脱产到我站专门从事博士后研究。
(二)招收名额及研究课题 1.通信与信息技术研究,6名
具体包括:电磁协同计算理论与方法研究、新一代综合电子信息系统总体技术研究、新一代综合电子信息系统集成设计与验证技术、预警机作战效能评估技术和方法研究、机载多功能射频系统总体技术研究、多平台多传感器管控与数据融合技术研究、空基多平台通信网络技术研究、新型信息网络建模与评估技术、等。
2.计算机应用技术相关研究,5名
具体包括:智能软件体系结构技术、军工外购软件安全缺陷分析应用等。3.公共安全信息技术研究,3名
具体包括:智慧城市相关领域前沿技术研究、网络安全信息技术研究等。
4.信息与信息系统基础理论研究,1名
具体包括:信息论、函数论及泛函分析相关领域课题。以上研究课题为院设置的博士后研究人员部分课题,拟报名人员也可根据上述三个研究方向,与我院相关领域专家沟通确定具体研究课题。
三、博士后人员待遇
1.参考我院同岗位同条件人员工资标准的薪酬; 2.享受与我院事业编制员工相同的医疗待遇; 3.提供博士后在站期间必要的工作条件和研究经费; 4.提供职工周转房,或者按照与当年招聘入院博士研究生相同的标准发放租房补贴;
5.按照国家相关规定,协助办理博士后的配偶及其未成年的子女的户口随迁手续;
6.夫妻两地分居的博士后,按照400元/月的标准发给生活补贴。
四、应聘方式与程序
(一)报名
1.根据拟报研究课题,撰写研究计划书(5000字左右)2.博士论文摘要,以及与所申请的研究领域相关的公开发表学术论文复印件 3.两位本学科领域专家(博士生导师)的推荐信
4.博士研究生毕业证书和博士学位证书复印件或所在学校开出的2014年博士毕业证明材料
5.身份证复印件 6.个人简历
请将以上材料的电子版或扫描版发至邮箱dky_hr@163.com,邮件标题注明“博士后报名--姓名”。
(二)面试 面试须带资料: 1.《博士后申请表》;
2.两位本学科领域专家(博士生导师)的推荐信; 3.博士学位证书复印件,或由授予学位单位出具的博士论文答辩决议书;
4.已婚者提供《结婚证》复印件; 5.身份证复印件;
6.申请者简历、业务专长、科研成果(如论文、专著、科研成果鉴定、获奖证书等)复印件,以及其他能反映本人业务能力和水平的材料;配偶及子女等基本情况。
(三)通知聘用
面试结束后,如应聘人员同意应聘,我单位在二十个工作日内给以回复,通知是否聘用。
五、联系方式
联系人:胡老师
电话:010-68893555 邮箱:dky_hr@163.com 网址:http://www.xiexiebang.com 通讯地址:北京市石景山区八大处高科技园区双园路11号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电子科学研究院
2014年2月20日
第三篇: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2018年博士学位研究生招生简章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2018年博士学位研究生招生简章
一、培养目标
培养掌握深厚学科基础理论和较广泛专业知识、能够灵活运用相关科学研究方法、具有独立钻研能力的学术研究和政策分析人才。
二、招生专业与人数
(一)招生专业:国际关系。
(二)招生人数:32人。
三、招生对象与报考条件
(一)招生对象
主要为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及国企等在职在编定向委培人员。
(二)报考条件
1、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2、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遵纪守法,品行端正;
3、已获硕士学位;
4、身体和心理健康状况符合国家高校招生体检相关规定;
5、年龄不超过45周岁(1973年8月31日以后出生);
6、报考者须在定向委培单位全职工作满3年(截止到2018年8月31日),报考须持该单位组织人事部门出具的同意报考函。
四、学制与培养方式
(一)学制为三年。
(二)培养方式为定向培养。
五、报名
(一)现场报名
报名时间:2017年12月27、28、29日(上午8:30-11:30 下午14:00-17:00)。
报名地点: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东门内平房103室。
(二)报名提交材料
1、单位组织人事部门出具的同意报考函;
2、《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报考博士学位研究生登记表》(现代院官网www.xiexiebang.com下载,请使用A4纸正反面打印,手工填写,一式2份);
3、硕士学位证书和毕业证书原件及复印件(境外获得学位考生提交学位证书复印件的同时,提交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认证复印件);
4、硕士学位论文全文、论文评议书复印件和硕士课程成绩单复印件(由考生取得硕士学位所在培养单位的教务部门或考生档案所在单位组织人事部门提供并加盖公章);
5、身份证及复印件;
6、近期1寸彩色免冠照片6张。经本院招生人员审核报考材料,符合条件的考生现场缴纳现金200元报考费,并领取准考证。
六、考试
(一)初试
1、初试时间:2018年3月21、22、23日。
2、初试地点: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B座(参见准考证)。
3、考试科目:外国语、战后国际关系史或当代国际经济关系、专业课。
(二)复试
1、复试时间:2018年4月下旬(具体时间请查看官网通知)。
2、复试地点: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研究生部。
3、复试方式:主要采取面试形式,重点考察考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独立科研的能力、对本学科前沿领域及最新研究动态的掌握情况等。
4、提交材料:两名国际关系相关专业专家(副高级专业技术职称及以上)填写的推荐书(官网下载,请使用A4纸正反面打印;需专家本人签名、专家所在单位组织人事部门加盖公章)。
5、体格检查:考生复试时按教育部要求到研招办指定医院体检(具体要求见复试通知)。
七、录取
(一)根据考生入学考试成绩(含初试和复试)、思想政治表现、身体和心理健康状况等,确定拟录取名单;
(二)实地招录考核合格后,拟录取考生提交与工作单位和校方签订的三方协议书;
(三)发放录取通知书。
八、其他注意事项
(一)入学前须缴纳培养费用;就读期间,学生人事档案、户籍、工资、医疗社保关系不转入我院;非京籍学生的党组织关系入学时迁入我院。
(二)对报名或考试弄虚作假或有其他违规行为的考生,一经查实,即按有关规定取消其报考、录取、入学资格或学籍,并按国家有关规定处理考试作弊者。
(三)考生与所在单位因报考等问题引起纠纷而造成无法录取或无法入读的,责任自负。
九、联系方式
1、本院地址和邮编:北京市海淀区万寿寺甲2号 100081
2、联系人及联系电话:蒋莉:(010)88547027 栗芳:(010)88547857 附:
招生专业研究方向、导师和考试科目
(一)欧亚地区问题:导师为季志业研究员,考试科目为俄语或英语、战后国际关系史、冷战后欧亚地区问题。
(二)独联体问题:导师为丁晓星研究员,考试科目为俄语或英语、战后国际关系史、独联体问题。
(三)美国问题与国际战略:导师为崔立如研究员,考试科目为英语、战后国际关系史、美国外交。
(四)美国政治与外交:导师为达巍研究员,考试科目为英语、战后国际关系史、美国政治与外交。
(五)美国政治:导师为王文峰研究员,考试科目为英语、战后国际关系史、美国政治。
(六)美国安全战略:导师为李青教授,考试科目为英语、战后国际关系史、美国安全战略。
(七)拉美问题:导师为吴洪英研究员,考试科目为西班牙语或英语、战后国际关系史、拉美问题。
(八)欧洲一体化:导师为冯仲平研究员,考试科目为英语、战后国际关系史、欧洲一体化的理论与实践。
(九)欧洲问题:导师为张健研究员,考试科目为英语或法语、战后国际关系史、欧洲问题。
(十)日本问题:导师为陆忠伟研究员,考试科目为日语、战后国际关系史、日本外交(政治、经济)。
(十一)日本政治与外交:导师为胡继平研究员,考试科目为日语或英语、战后国际关系史、日本政治与外交。
(十二)南亚政治与民族问题:导师为胡仕胜研究员,考试科目为英语、战后国际关系史、南亚政治。
(十三)中东政治:导师为牛新春研究员,考试科目为英语或阿拉伯语、战后国际关系史、中东政治。
(十四)中非关系研究:导师为徐伟忠研究员,考试科目为英语或法语、战后国际关系史、中非关系。
(十五)信息安全与社会发展:导师为张力研究员,考试科目为英语、战后国际关系史、信息安全与社会管理综合。
(十六)国际恐怖主义与反恐问题:导师为李伟研究员,考试科目为英语、战后国际关系史、国际恐怖问题。
(十七)国际反恐:导师为傅小强研究员,考试科目为英语或阿拉伯语、战后国际关系史、国际反恐问题。
(十八)国际法:导师为吴慧教授,考试科目为英语、战后国际关系史、国际热点问题与国际法。
(十九)国际战略与中国外交:导师为林利民研究员,考试科目为英语、战后国际关系史、当代战争与战略问题研究。
(二十)国际战略与中国外交:导师为陈向阳研究员,考试科目为英语、战后国际关系史、中国外交思想与实践。(二十一)地区安全治理:导师为杨建英教授,考试科目为英语或日语、战后国际关系史、地区安全治理综合。
(二十二)全球治理:导师为李文良教授,考试科目为英语、战后国际关系史、全球治理综合。
(二十三)国际经济与政治:导师为傅梦孜研究员,考试科目为英语、当代国际经济关系、国际经济与政治。
(二十四)世界经济:导师为陶坚研究员,考试科目为英语、当代国际经济关系、国际政治经济学。
(二十五)经济安全:导师为江涌研究员,考试科目为英语、当代国际经济关系、经济安全。
(二十六)国际经济关系:导师为张运成研究员,考试科目为英语、当代国际经济关系、国际政治经济学。
(二十七)资源安全:导师为赵宏图研究员,考试科目为英语、当代国际经济关系、资源安全。
第四篇:中国策划研究院
中国策划研究院
院训:笃守诚信 挑战卓越 策划中国 创新世界
中国策划研究院(CHIANINSITITUTEOFDEVISING)是以策划科学为主要内容的研究机构。服务对象为国内各级行政部门、企事业单位、策划咨询业及大专院校师生及其他关心策划的青年人,服务内容主要有学术研究、刊物出版、专业培训、资质考证和项目策划。
近年来,中国策划研究院分别在国内六大区、近三十省市及近百城市建立了分支机构,组织了一大批实战派与学术派相结合的专家、学者成为中国策划研究的副院长、专家团、研究员与讲师;并与广州大学策划研究所、重庆工商大学商务策划学院等紧密合作,打造中国最大咨询策划平台,创建中国的“兰德”神话。
中国策划研究院与国内外策划咨询业机构及大专院校建立了广泛的联系,也与全国许多省、市特别是区县建立了业务联系,有许多大中企业,包括一批外资企业纷纷利用本平台寻找对口策划专家,提供策划需求,也有数以万计的策划从业人员与中国策划研究院建立了联系。
《中国策划》杂志是中国策划研究院创办的策划界专业杂志,办刊近年来,不断更新,以丰富的经典案例和理论成为中国咨询策划唯一指定性刊物,成为企业家赢得市场的指南,策划人走向辉煌的舞台。
中国策划研究院
高级顾问:艾丰 厉以京
名誉院长:任玉岭
终身院长:余明阳
院长:林力源
执行院长:陈荣彪
执行副院长:申鸿琦
副院长(排名不分先后):陈放 大林梁中国孙德禄 王克 梅雨温元凯 许喜林叶
茂中 张大旗 朱玉童张乐群 尹英杰 张瑞龙 万映辰
第五篇:海军装备研究院2016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
海军装备研究院2016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
2016年招生对象及人数
海军装备研究院2016年计划招收硕士研究生20名,招生对象为军队在职干部、军校应届毕业生、国防生。热忱欢迎立志为国防现代化建设和海军装备科研事业贡献力量的优秀青年报考我院研究生!
联系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六里桥北里4号(海军装备研究院科技部教育学术处),邮编:100161;
联 系 人:戴希国(参谋);电话:010-66952135(地方线),0201-952135(军线);传真:010-66952912。
新祥旭考研:www.xxxedu.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