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初一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测试题七
初一年级第一学期语文期中测试题七
说明:(1)本试题满分为120分,其中附加分20分。
(2)考试时间为100分钟。
一、积累与运用
1、根据课文填空或默写。(8分)(1)、________________,关山度若飞。(2)、________________,惟闻女叹息。(3)、朔气传金柝,_________________。(4)、当窗理云鬓,________________。(5)、潮平两岸阔,_________________。(6)、乱花渐欲迷人眼,____________________。(7)、温故而知新,____________________。(8)、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不善者而改之。
2、根据拼音写汉字或注音。(6分)
锲()而不舍 迥()乎不同 人迹罕()至 确záo()lí()歌 gěng()咽
二、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后面问题。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丐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3、解释下列字词。(4分)(1)邑人:(2)利其然:(3)扳:(4)环谒:
4、给下列句子中画线的字注音。(2分)(1)不能称()前时之闻(2)泯()然众人矣
5、翻译下列句子。(4分)
(1)、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从最后一段的议论看,作者通过方仲永5岁到20岁才能发展变化的故事,意在说明什么道理?(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列文段,回答文后问题
(一)(12分)
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茶花上,轻捷的叫天子
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拍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何首乌藤和水莲藤缠络着,水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臃肿的根。有人说,何首乌的很有像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我于是常常拔它起来,牵连不断地拔起来,也曾因此弄坏了泥墙,却从来没有见过有一块根像人形。如果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椹要好得远。
7、这段文字对百草园景物描写。(4分)
详写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略写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文段话写百草园采用了___________顺序。先是由_______到________;再由________到__________。(6分)
9、这段文字把百草园描绘得色彩斑斓,生机勃勃的原因,有下列几种分析,请选出说法正确的一项()(2分)
A.百草园中的各种景物的确美妙如图。
B.暴露了儿童对封建社会的厌恶和嘲讽。
C.真实地再现了封建时代少年儿童入学前后的遭遇。
D.表现了儿童热爱大自然,喜欢自由生活的心理,同时对束缚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的封建教育表示不满。
(二)(10分)永恒的骄傲
稼先逝世以后,在我写给他夫人许鹿希的电报与书信中有下面几段话:
——稼先为人忠诚纯正,是我最敬爱的挚友。他的无私的精神与巨大的贡献是你的也是我的永恒的骄傲。
——稼先去世的消息使我想起了他和我半个世纪的友情,我知道我将永远珍惜这些记忆。希望你在此沉痛的日子里多从长远的历史角度去看稼先和你的一生,只有真正永恒的才是有价值的。
——稼先的一生是有方向、有意识地前进的。没有彷徨,没有矛盾。
——是的,如果稼先再次选择他的人生的话,他仍会走他已走过的道路。这是他的性格与品质。能这样估价自己一生的人不多,我们应为稼先庆幸!
10、怎样理解标题“永恒的骄傲”的含义?(2分)
11、这一部分是全文的最后—部分。请指出它在全文中的作用?(2分)
12、这一段文字采用的修辞方法是什么,这样写有什么好处?(2分)
13、邓稼先是“两弹元勋”,作者却没有把重点放在他的生平和巨大贡献上,而是以情感动人,这样写的原因是什么,请选择理解错误的一项()(2分)
A.作者认为,写科学家应着眼于科学精神、科学态度,突出他们的人格魅力,所以往往淡化了细节。
B.作者认为,关于邓稼先的生平和事迹很多人已经了解了,所以不写也罢。
C.作者不仅要通过这篇文章来歌颂邓稼先,同时也想流露出对老朋友的思念之情。
D.作者与邓稼先虽有50年的友谊,但毕竟分隔太久,对他的具体工作情况并不十分了解,所以不宜铺开来写。
14、怎样理解结尾一句话的含义?(2分)
(三)(14分)
夜幕垂得更低了,窗外黑乎乎的,寒风尖叫着,而我们教室却人声鼎沸,温暖如春。
现在正是我们班新年晚会的高潮。五彩的灯光和着欢快的乐曲变幻,一盏盏红灯在同学们手上随着歌声跳动,天花板上用纱巾结成的彩带伴着欢声笑语翩翩起舞。
“最后一项,吃元宵!”主持人一宣布,我们几个负责煮元宵的可着了慌。我们刚才只顾着看节目,还不知元宵熟没熟呢。没办法,盛就盛吧。开始每人六个,还忙得过来,没想到有些吃得快的人又来要。他们几个大男生没带饭盒,就用水果盒盛,每次盛还要恳求“再多给几个!再多给几个。”董蒂蔓她们几个平时不声不响的女生,这会儿也不甘示弱,这一个劲说:“好吃,好吃!”吃完了还回味着说:“我还没有吃过这么香的元宵呢!”听着这声声叫好,看着同学们吃得有滋有味的样子,我也禁不住夹起一个,一咬,竟还是生的,略带点苦味。望着眼前的这一张张笑脸,我真糊涂了。
记得去年的新年晚会,吃的是饺子。那三鲜的饺子是食堂小灶的师傅给调的,我们几个女同学包,忙了一个下午,半个晚上。可到了吃饺子时,教室里却没有多少人。有的说吃不下,有的说不好吃,没吃几个就都回家了。我们几个包饺子的同学更是气不打一处来,饺子倒掉了,闹得不欢而散。而现在,难道是那些爱挑剔的同学改了脾气?还是„„
“还是大家一起吃得热闹,吃得香啊!”李刚一句话给我点破了迷津。是啊,初一时,我们班是乱班,像盘散沙。同学们都有自己的小算盘,谁也不把集体放在心上。一有集体活动,不但参加的人少,即使参加了也总是闹别扭、挑刺的。而今,通过整顿,我们班同学齐心合力拧成一股绳,又重新有了我们共同的“大家庭”。不论是运动会,还是年级活动,人人都想为班级出份力,争点光。谁要是再提班里的“旧事”,准会被大家哄得无地自容。只要是大家的事,谁都热心支持。这不,生元宵抢着吃,哈哈!不知怎的,我这么一想,嘴里的元宵竟变得既香又甜了。
15、在文中用波浪线画出插叙的内容,并说明插叙内容在文章中的作用。(2分)
16、这篇短文的叙述线索是()(2分)
A.元宵
B.吃元宵
C.时间的推移
D.热爱集体的精神
17、短文的中心思想是()(2分)
A.写元旦庆祝会上吃元宵,表现同学们热爱集体,赞美集体主义思想。
B.写元旦庆祝会的欢快气氛,表现同学们丰富多彩的生活。C.写元旦庆祝会上同学们争着吃元宵,表现元宵比饺子更好吃。D.写元旦庆祝会上同学的不嫌元宵又生又苦,表现同学们的宽容、大度。
18、“还是大家一起吃得热闹,吃得香啊!”这句话有什么深层含义?在文章中起什么作用?(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文章开头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文中与“我也禁不住夹起一个,一咬,竟还是生的,略带点苦味”一句相照应的句子是:(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和去年新年晚会吃饺子“不欢而散”相照应的句子是:(2分)————————————————————————————————。
附加题(20分)
(一)阅读下文,然后答题。(10分)
一棵大树
[美]谢尔·西弗斯汀著 陈丹燕译
从前有一棵树,她很爱一个男孩。每天,男孩都会到树下来,把树的落叶拾起来,做成一个树冠,装成森林之王。有时候,他爬上树去,抓住树枝荡秋千,或者吃树上结的果子。有时,他们还在一块玩捉迷藏。要是他累了,就在树阴里休息,所以,男孩也很爱这棵大树。
童年的男孩多快乐呀!
树感到很幸福。
日子一天天过去,男孩长大了。树常常变得孤独,因为男孩不来玩了。
幸福源于相亲相爱!
“孤独”一词可见树对男孩的思念。
有一天,男孩又来到树下。树说:“来呀,孩子,爬到我的树干上来,在树枝上荡秋千,来吃果子,到我的树阴下来玩,来快活快活。”
“我长大了,不想再这么玩。”男孩说:“我要娱乐,要钱买东西,我需要钱。你能给我钱吗?”
“很抱歉,”树说,“我没钱。我只有树叶和果子,你采些果子去卖吧,卖到城里去,就有钱了,这样你就会高兴的。”
男孩爬上去,采下果子来,把果子拿走了。
树感到很幸福。
幸福源于_______!
此后,男孩很久很久没有来。树又感到悲伤了。
终于有一天,那男孩又来到树下,他已经长大了。树高兴地颤抖起来,她说:“来啊,男孩,爬到我的树干上来荡秋千,来快活快活。”
由“颤抖”可见大树的激动!
“我忙得没空玩这个。”男孩说,“我要成家立业,我要间屋取暖。你能给我间屋吗?”
“我没有屋,”树说:“森林是我的屋。我想,你可以把我的树枝砍下来做间屋,这样你会满意的。”
于是,男孩砍下了树枝,背去造屋。树心里很高兴。
但男孩又有好久好久没有来了。有一天,他又回到了树下,树是那样的兴奋,连话都说不出来了,过了一会,她才轻轻地说:“来啊,男孩,来玩。”
“我又老又伤心,没心思玩。”男孩说,“我想要条船,远远地离开这儿。你给我条船好吗?”
看看,男孩每一次对大树开口说话,都离不开一个“_________”字。
“把我的树干锯下来做船吧。”树说,“这样你就能离开这里,你就会高兴了。”
男孩就把树干砍下来背走,他真的做了条船,离开了这里。
树很欣慰,但心底里却是难过。
又过了好久,男孩重又回到了树下。树轻轻地说:“我真抱歉,孩子,我什么也没有剩下,什么也不能给你了。”
大树总是在说“抱歉”,可该抱歉的不应是大树啊!
她说:“我没有果子了。”
他说:“我的牙咬不动果子了。”
她说:“我没有树枝了,你没法荡秋千。”
他说:“我老了,荡不动秋千了。”
她说:“我的树干也没了,你不能爬树。”
他说:“我太累,不想爬树。”
树低语说:“我很抱歉。我很想再给你一些东西,但什么也没剩下。我只是个老树墩,我真抱歉。”
男孩说:“现在我不要很多,只需要一个安静地方坐一会儿,歇一会儿,我太累了。”
树说:“好吧,”说着,她尽力直起她的最后一截身体,“好吧,一个老树墩正好能坐下歇歇脚,来吧,孩子,坐下,坐下休息吧。”于是男孩坐在了树墩上。
大树的一片爱心在“尽力”二字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22、文中有两处写了“树感到很幸福”,其实这两个“幸福”的含义有所不同。老师为前一句加的批注是“幸福源于相亲相爱!”请你结合文章内容,为后一句加上恰当的旁批:(2分)
幸福源于_______!(限四字)
23、长大后,男孩很少来看大树,就是在仅有的几次中,男孩每一次对大树开口说话,都离不开一个“_________”字,对此,你有什么看法?(3分)
24、文中的大树真让人感动,也许她还会让你浮想联翩。请你用一句诗、一句歌词或一句格言,来表达你对她的赞美。(2分)
25、请你为这篇文章补上一个富有深意的结尾:(3分)
又过了好久,男孩重又回到树下。________。
(二)文言文阅读(10分)
歧路亡羊
杨子之邻人亡羊,既率其党,又请杨子之竖(竖:童仆)追之。杨子曰:“嘻!亡一羊,何追者之众?”邻人曰:“多歧路。”既反,问:“获羊乎?”曰:“亡之矣。”曰:“奚亡之?”曰:“歧路之中又有歧焉,吾不知所之,所以反也。”
——《列子·说符》
26、补出省略成分。(4分)
既反,()问:“获羊乎?”()曰:“亡之矣。”
27、翻译。(3分)
歧路之中又有歧焉,吾不知所之,所以反也。
28、本文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3分)
作文(40分)
题目:给我影响最大的人 要求:(1)要有真情实感,要努力做到有新意有创见。
(2)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3)字数不得少于500字。
参考答案
一、积累与运用
1、(8分)
万里赴戎机 不闻机杼声 寒光照铁衣 对镜贴花黄 风正一帆悬 潜草才能没马蹄 可以为师矣 择其善者而从之
2、(6分)qiè jiǒng hăn 凿 骊 哽
二、文言文阅读
(一)(12分)
3、(1)同乡的人(2)就是“以其然为利”,把这种情况看做有利可图(3)同“攀”,牵、拉(4)四处拜访(4分)
4、(1)chèn相当(2)mǐn消失的样子(2分)
5、(1)这首诗以赡养父母、团结同宗族的人为内容。(2分)(2)每天拉着仲永四处拜访同县的人。(2分)
6、说明人的天资和后天成才的关系,强调后天的学习更为重要。(2分)
三、现代文阅读
(一)(12分)
7、详写的是:泥墙根一带,略写的是:整个园景。(4分)
8、空间,(2分)低,高;高,低(4分)
9、D(2分)
(二)(10分)
10、邓稼先不是一个普通的人物,他对祖国对民族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是全民族的骄傲。(2分)
11、是对邓稼先的总体评价,既洋溢着作者对朋友的深情,又总结了全文。(2分)
12、排比,增强了语势,高度评价了邓稼先的一生及其贡献。(2分)
13、B(2分)
14、邓稼先以自己严谨的科学态度、无私的精神换来了自己光荣的一生。(2分)
(三)(14分)
15、插叙部分:记得去年的新年晚会„„闹得不欢而散。作用:对比,突出中心。(2分)
16、B(2分)
17、A(2分)
18、有了一个团结向上的班集体,大家的心情才舒畅;含蓄地揭示了中心。(2分)
19、渲染气氛;为后文做铺垫;形成对比。(2分)
20、“我们刚才只顾看着节目,还不知元宵熟没熟呢„„没办法,盛就盛吧。”(2分)
21、一有集体活动,不但参加的人少,即使参加了也总是闹别扭、挑刺的。(2分)附加题(20分)
(一)(10分)
22、合文意即可。参考:无私奉献(2分)
23、要谈看法时要有明确的内容和观点,或针对男孩子的索取,或针对大树的给予,语言通顺即可。(3分)
24、符合“奉献”和“关爱”主题的即可。参考: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2分)
25、略(表现男孩儿贪得无厌或悔过自新的内容均可)(3分)
(二)(10分)
26、杨子 邻人(4分)
27、岔道之中又有岔道,我不知(羊)逃到哪条路上去了,所以就回来了。(3分)
28、事物(事理)是复杂多变的,只有明确方向,才能找到正确的道路(才不致于误入歧途)。或:做事不专一,就会一无所获。(3分)
第二篇:2018-2018初一年级数学期中测试题
2018-2018初一年级数学期中测试题
期中考试是检验学生半学期所学知识的一次考试,成绩直接反应学生学习的水平。以下是初一年级数学期中测试题,希望同学们可以考出好成绩!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下列计算正确的是(▲)
A.B.C.D.2.下列四个图中,1和2是对顶角的图的个数是(▲)
3、弹簧挂上物体后会伸长,测得一弹簧的长度y(cm)与所挂 的物体的质量x(kg)
之间有下面的关系:
x/kg012345
y/cm1010.51111.51212.5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x与 y都是变量,且x是自变量,y是因变量
B.弹簧不挂重物时的长度为0 cm
C.物体质量每增加1 kg,弹簧长度增加0.5 cm
D.所挂物体质量为7 kg时,弹簧长度为13.5 cm
4.下列算式能用平方差公式计算的是(▲)
A.(2a+b)(2b-a)B.C.(3x-y)(-3x+y)D.(-a-b)(-a+b)
5.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
A.B.C.D.6.若多项式 +16是完全平方式,则m的值 是(▲)
A.8 B.4 C.8 D4
7.如图,下列推理错误的是(▲)
A.∵2,c∥d B.∵4,c∥d
C.∵3,a∥b D.∵4,a∥b
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内错角相等 B.任何数的0次方都等于1
C.一个角的补角一定大于它本身 D.平行于同一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9、如图,有一块含有45角的直角三角板的两个顶点放在直尺的对边上.如果1=20,那么2的度数是(▲)
A.30 B.25 C.20 D.15
10.某洗衣机在洗涤衣服时经历了注水、清 洗、排水三个连续过程(工作前洗衣机内无水),在这三个过程中洗衣机内水量y(升)与时间x(分)之间的函数关系对应的图象大致为(▲)
二:填空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1.计算:2xy2(-3xy)2=___________.12.一个角的余角是30,则这个角的补角为___ ___。
13.计算: ___________。
14.若,15.若,则n的值为
16.如图,∥,平分,则 的度数为。17.校园里栽下一棵小树高1.8m,以后每年长0.3m,则n年 后的树高L与年数n之间的关系式为..如果,那么。
19.计算(x2+nx+3)(x2-3x)的结果不含 的项,那么n=.20.如图,把矩 形AB CD沿EF对折,若1 = 500,则AEF等于.三:解答题(21、22、23每小题4分,共32分)
21.计算:(1)(-3.14)0-|-3|+-(-1)2018
(2)化简求值,其中
22.利用乘法公式简算:
(1)1102-10911 1(2)98
(3)(x+3y+2)(x3y+2)
23.(1)(2)(15x4y2-12x2y3-3x2)(-3x2)(3)
24.如图,这是反映爷爷每天晚饭后从家中出发去元宝山公园锻炼的时间与距离之间关系的一幅图.(5分)
(1)右图反映的自变量、因变量分别是什么?
(2)爷爷每天从公园返回用多长时间?
(3)爷爷散步时最远离家多少米?
(4)爷爷在公园锻炼 多长时间?
(5)计算爷爷离家后的2 0分钟内的平均速度.25、如图所示,已知直线AB及AB外一点C, 过点C作直线EF∥AB
(要求:不写作法,保留作图痕迹)(5分)C A B
26、已知2,C 求证:F(8分)
27、已知AB∥CD,分别探讨下列四个图形中APC和A、关系,并选择图
(1)、(2)之一说明理由。(10分)25.略
26.∵2
这篇初一年级数学期中测试题就为大家分享到这里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C的
第三篇:2017年上学期六年级语文期中测试题
学校
班级
考号
姓名_________________试场号______________
装订线内不要答题
uuuuuuuuuuuuuuuuuu装uuuuuuuuuuuuuuuuuuuuu订uuuuuuuuuuuuuuuuuu线uuuuuuuuuuuuuuuuu
2017年上期六年级语文期中测试题
一﹑积累运用。(48分)
1﹑我会读拼音,写词语。(8分)
Juān
zèng
xiōng
hàn
yǎn
yì
cōng
jǐng
()
()
()
()
2﹑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2分)
A﹑薄(bó)雾
挪(luó)移
膝(qī)盖
徘(pái)徊
B﹑削(xūe)弱
边塞(sài)
摩(mā)平
从(cōng)容
C﹑埋(mái)怨
喷(pén)香
豁(huò)达
渺(mǎo)小
D﹑摇晃(huàng)
戛(gā)然
贮(chú)存
奇葩(pā)
3﹑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2分)
A﹑无精打采
心直口快
手忙脚乱
苦口婆心
B﹑迫不及待
痛心疾手
川流不息
筋疲力尽
C﹑各抒己见
走头无路
胸有成竹
扬眉吐气
D﹑抑扬顿错
阴谋诡计
置之不理
一丝不苟
4﹑下列词语中搭配有误的一组是()(2分)
A﹑增长见识
增强体质
增进友谊
增添光彩
B﹑皎洁的目光
灿烂的阳光
明亮的月光
刺眼的灯光
C﹑清脆的声音
清凉的河水
清新的空气
清纯的泉水
D﹑沉重的打击
沉重的心情
沉重的负担
沉重的脚步
5﹑选择适当的关联词填空。(8分)
不但…而且…
只有…才…
宁可…也不…
既然…就…
(1)老师()重视提高我们的文化素质,()重视提高我们的思想素质。
(2)小民()带病去学校,()愿请假。
(3)()尊重别人,()会得到别人的尊重。
(4)()你已经下定了决心,()努力去做吧!
6﹑我会按要求改写句子。(10分)
(1)公园里的花开得很美。(改为感叹句)
(2)这个故事使我感动得流下了眼泪。(改为双重否定句)
(3)爸爸对我说,他想看看我写的字工整不工整。改为直接引语)
(4)丁字形的广场汇集了从四面八方来的参加游行的队伍。缩句)
(5)雪松的树枝被厚厚的积雪压弯了。(改为拟人句)
7﹑我会用修改符号修改病句。(8分)
(1)李民光荣地被评为“优秀少先队员”的称号。
(2)晚会上,我们听到悦耳的歌声和优美的舞蹈。
(3)听了杜校长的报告,使我深受教育。
(4)夏天的码市是最美丽的季节。
8﹑仿写句子。(4分)
(1)没有一本书的家,是没有一朵花的花园;没有一本书的家,是没有一只鸟的树林;
没有一本书的家,是
;没有一本书的家,是。
9﹑补充诗句或名言警句。(8分)
(1)只有那些勇敢镇定的人,才能。
(2)洛阳亲友如相问。
(3)水是,山是。
(4)东边日出西边雨。
(5)人生自古谁无死?。
(6),天涯若比邻。
(7)抽刀断水水更流。
(8)十年寒窗无人问。
二﹑阅读理解。(28分)
(一)《三亚落日》节选
(15分)
三亚在海南岛的最南端,被蓝透了的海水围着,洋溢着浓浓的热带风情。蓝蓝的天与蓝蓝的海融成一体,低翔的白鸥擦过蓝蓝的海面,真让人担心雪白的翅尖会被海水蘸蓝了。挺拔俊秀的椰子树,不时在海风中摇曳着碧玉般的树冠。海滩上玉屑银末般的细沙,金灿灿、亮闪闪的,软软地暖暖地搔着人们的脚板,谁都想捏一捏,团一团,将它揉成韧韧的面。
1、仿照例子写词语。2分
金灿灿
亮闪闪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2、这段话写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许多景物,它们汇成了一幅迷人的热带风情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词语写出了景物的色彩美和形态美。4分
3、用“-------”画出文中一个比喻句。这个句子把__________比作了________。2分
4、“_________”、“__________”等心理描写,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___之情。3分
5、我们祖国风光秀丽,三亚在我国的____________省,有“东方夏威夷”的美称。我国还有许多风景名胜也都吸引着国内外游客,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4分
(二)敬重卑微(13分)
(1)我读到一篇英国课文,讲的是蚂蚁。
(2)蚂蚁家族和和睦睦,忙忙碌碌,母蚁生儿,公蚁持家。他们在原野、荒滩上搬运食物,建设家园。想不到小小生灵,竟活得如此滋润,活得如此有秩序有意义。尤其令我震动的是它们面对灾难时的行为。
(3)当野火烧起来的时候,你知道蚂蚁是如何逃生的吗?众多的蚂蚁迅速聚拢,抱成黑团,然后像雪球一样飞速滚动,逃离火海。
(4)每读起这段文字,我就泪眼模糊,深为它们的行为所感动。我仿佛看见汹涌的火山在烧,一团黑风正沿着山脊(jí
jǐ)流动;我仿佛听见噼里啪啦的烧焦声,那是最外一层的蚂蚁用躯体开拓求生之路。
(5)()没有抱成团的聪明,没有最外一层的牺牲,渺小的蚂蚁家族()会全军覆灭。
(6)生命的微小、体力的单薄没有什么可怕,甚至命运的卑微也不能决断什么,可怕的是看不到微薄的力量,忽视了内在的精神。
(7)敬重卑微,使我把生命看得严厉,看得深刻,看得伟大而坚强。像一根细小的针,蚂蚁以它的精神穿过我的外衣,刺痛我的灵魂。比起蚂蚁,我们有什么理由言渺小、说卑微?有什么理由自暴自弃、玩世不恭?
(8)世上称得上伟大的东西,往往()体积,()精神。千里之堤(tī
dī),溃于蚁穴,这是卑微者的威严和挑战。
1、划去文中括号内不恰当的拼音。(1分)
2、在(5)、(8)自然段的括号内填上恰当的关联词。(2分)
3、将“比起蚂蚁,我们有什么理由言渺小、说卑微?”改为不含问号的句子,但意思不变。(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4)、(5)自然段,按要求回答问题。
■第(4)自然段中“每读起这段文字,我就泪眼模糊,深为它们的行为所动”这句话与前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一句相照应。用横线画出这一自然段中由事物引起联想的句子。(2分)
■第(5)自然段中,作者为什么说蚂蚁“抱成团”是一种“聪明”?(运用你已有的知识,结合短文内容回答)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蚂蚁家庭“抱成团”逃离火海,避免全军覆没的行为体现了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这样两种精神、。(2分)
5、回答问题:“我”为什么要敬重卑微?(用短文中的原句回答)(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习作园地。(50分)
“尝试”也就是试一试,这是非常有意思的实践活动。它可能成功,也可能失败。然而,不管怎样,它都会使你有所发现,有所感悟,有所收获。请你选择生活中曾经历的一次尝试,把题目《那是一次___________的尝试》补充完整,写一篇400字以上的记叙文。要求内容具体,感情真挚,语句通顺,有一定的条理。
四﹑拓展提升。(20分)
1﹑歇后语沙龙。(2分)
(1)芝麻开花—()(2)司马昭之心—()
(3)孔夫子拜师—()
(3)韩信点兵—()
2﹑成语之最。(4分)
最长的时间—()
最快的速度—()
最远的地方—
()
最贵重的话—()
最大的嘴巴—()
最无奈的事—()
最孤单的人—()
最难熬的一天—()
3﹑根据情境,按要求填空。(8分)
(1)人们常常用《春夜喜雨》中的“
”
来形容老师对学生默默无闻的培育和潜移默化的熏陶。
(2)爷爷七十大寿,大家祝爷爷:“。”爷爷却叹道:“。”
(3当我们在外地过节时,常引用“。”来表达对家乡对亲人的怀念。
(4)这枚校徽让我找得好苦,差不多把整个房间找遍了也没找到。我打开文具盒一看,没想到它在这里!真是“。”
4﹑文学常识填空。(6分)
(1)我国四大古典名著是:
作者分别是:
(2)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是()。
我国第一篇白话短篇小说是()的()。我国第一位著名女词人是()。
(3)我知道一些唐代诗人的雅号:诗仙(),诗圣(),诗佛(),诗魔()
诗囚(),诗鬼()。
第四篇:初一年级上学期语文教学工作总结
初一年级上学期语文教学工作总结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转眼,一个学期的教育教学工作已经结束了,这一学期,我受学校的安排,任初一的语文教学工作。由于我的工作经验少,我本着边学变干的态度,与学生一起进步,一起成长。现将本期教学工作总结如下: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语文素养。语文是一门充满思想、充满人文精神、充满智慧的学科。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中,让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已成为教师关注的热点,讨论、交流、探究等学习方式已成为课堂的主流。我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力求做到让学生变得鲜活,让学生学得兴致盎然,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享受学习的乐趣,从而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注意新课导入新颖。“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中,我十分注重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譬如,在导入新课,让学生一上课就能置身于一种轻松和谐的环境氛围中,而又不知不觉地学语文。我根据不同的课型,设计不同的导入方式。有时候用讲述故事的方式导入;有时候采用激发兴趣、设计悬念等引发设计,比起简单的讲述更能激发学生的灵性,开启学生学习之门。
(二)培养积极探究习惯,发展求异思维能力。在语文教学中,阅读者对语言意义、语言情感、语言技巧的感悟,在很大程度上与学生的生活经历、知识积累、认识能力、理解水平有关。为此,在语文教学中,构建语义的理解、体会,引导学生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大胆,各抒己见。在思考辩论中,我采用穿针引线,巧妙点拨的方法,以促
进学生在激烈的争辩中,在思维的碰撞中,得到语言的升华和灵性的开发。因势利导,让学生对问题充分思考后,学生根据已有的经验,知识的积累等发表不同的见解,对有分歧的问题进行辩论。通过辩论,让学生进一步认识了自然,懂得了知识无穷的,再博学的人也会有所不知,体会学习是无止境的道理。
二、重视朗读品评感悟,让课堂教学“活”起来。中学语文课本中的每一篇课文都是文质兼美的佳作,其语境描述的美妙,语言运用的精妙,思想表达的深邃,见解阐述的独到,都是引导学生感悟的重要内容。而由于课堂教学时间的有限,课文中的精彩之处没有可能引导学生一一感悟。为了使这些精彩给学生留下整体印象,我们可以在阅读中抓重点,引导学生对语言文字反复诵读,以悟出语言丰富的形象内涵,意义内涵,情感内涵。同时,让学生在感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居高临下地对课文进行品评,在品评中深化理解,升华认识,填补空白。引导学生选择自己阅读感悟的精华,进行具体表述,让他们在各自品评中进一步升华认识。
三、注重课内外结合,树立大语文教学观。美国的一位教育家指出:“课堂的外延与课外的外延相等。以课堂学习为核心,能动地向学生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等各个生活领域自然延伸和拓展,使课堂训练与课外行为训练形成有序、有趣、有力、有效的结合,取得语文教学的整体效益。”在课程改革实践中,我们已把语文教学的触角伸向了广阔的天地。让学生阅读课外书,做读书笔记,通过阅读和笔记,为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奠定了基础。其次,重视丰富多彩的语
文实践活动,安排社会调查,对社会语文现象进行有目的的记录并形成文字资料等。此外,注意学科间的整合,让学生从不同角度,采用不同的途径获得知识,培养能力。
四、从实际出发,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1〉采用启发式,废止注入式。在语文教学中我既发挥主导作用,又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在学语文学习过程中得到生动活泼的发展。我深入了解学生,针对学生的实际,启发诱导。我的提问、讲解等都富于启发性。讲求实效,使学生能够把理解的知识在实践中运用。课内外作业是巩固知识,提高能力的手段。我精心设计作业,减轻学生课业负担。
〈2〉重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培养自学能力,我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听说读写的实践。重视在实践中学习语言,理解语言,运用语言。教给学生一些学习方法,鼓励他们采用适合自己的方法,主动地进行学习。我着重培养学生认真读书,认真思考的习惯,预习和复习的习惯,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看书报和听广播的习惯,勤动笔的习惯。
〈3〉注重学生能力培养方面的教学。本册书单元教学的性质很强,每单元都有一个相关的主题,比如说明文单元……因此在教学中就注重让学生掌握各个知识点,并以每篇课文作为范例进行教学,设计一些有针对性的题目让他们展开讨论,让学生有意识思考,有兴趣思考。在教学的过程也注重学生的实践活动,指导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科学地训练,全面提高语文的能力。每堂课都会根据学生实际情况精心备好学生,知道学生喜欢课外的知识,每个星期我会在课堂上讲一个故
事让学生复述,并让同学讲讲故事讲了个怎样的道理或从故事片中你得到什么启示。这样既锻炼自己的朗读水平,也让学生从小故事当中学到一点做人的道理,还可以锻炼学生听课的能力和概括的能力。课文的迁移积累也是本学期很注意做的一件事,每课都会向课外或生活延伸,作业设计也注意一些发散性思维的题目的设计。即专家所说的要“沟通课本内外,课堂内外,学校内外的联系,拓宽学习渠道,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 重视创设语文学习的环境。
〈4〉作文教学中在激发学生写作兴趣上下工夫。在指导学生写作中我要求他们:“写熟悉的人、事、景、物,做到说真话,表达真情实感,不说假话。”写想象作文时激发他们展开想象和幻象,发挥自己的创造性。鼓励学生走进大自然,走进社会,注意观察周围的人、事、景、物,自主选择兴趣的题材来,然后根据作文内容自己拟定题目。比如本学期我提倡学生在日记里一定要写出自己的真实感受。
〈5〉改进作文的批改与讲评。我在批改学生的作文时,采用少改多批,尊重学生的意愿,肯定学生的点滴进步,讲求实效。孩子是需要鼓励的。作文写好后,我指导学生自己读读,要一边读一边改。组织在小组内同学相互修改。作文讲评废止了往日的“一言堂”。我发动全班同学都来参加讲评。选几篇典型的作文,让学生自己当众来读,我相机插话,口头批改。好的地方就表扬,有语病的地方就随时指出,引导同学们来讨论修改的方法,意见不一致可以争论。这样评改,可以集思广益,更好的发扬教学民主;这样激发同学们你追我赶,积极进取。
〈6〉注意抓住学生的闪光点多表扬少批评,让学生树立起学习语文的信心。要让学生树立信心,只有多抓学生的优点,让他们意识到有人关注他们,有人在乎他。当然这种做法收效甚微,但我还是要关注他们,毕竟他们也是班级中的一员,在学习中也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因为我们的教育理论中有一句:“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的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所以我不能放弃每一位同学。
五、结合本班实际,大力进行教学改革由于本班学生大多是从农村过来的,基础较差,习惯不好,结合实际,我努力探讨适合本班学生学习的教学方法:
1.做通学生的思想工作,纠正学生的学习习惯。
2.抓好课堂的45分钟,向45分钟要效率。避免教学程式化,抓好重点。
3.备课质量提高,向其他老师请教,学习他们的好的做法,尽量剔除学生课堂上的假活跃状态,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4.教育学生珍惜时间,充分利用早读课,发挥优秀生的作用,成立互助结对子,争取共同进步。
5.对待学生,抓中间顾两头,尤其是抓后进生的思想教育,让他们“亲其师”从而“信其道”。
6.精选作业,为学生笔头减负,及时讲评,做到举一反三。
7.对学习能力差写字差的学生,天天有针对性地布置他们的作业,第二天及时检查。
8.在课堂教学上侧重于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仿说、仿写训练。
此外,积极参加科组活动,虚心向同行学习,博采众长,提高教学水平。在多个领域内尝试语文教学的新方法,认真贯彻新课标的要求精神。本学期我虽然尽了自己的责任和能力去完成教学工作任务,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今后我将继续加倍地努力工作,为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和能力而努力奋斗!
第五篇:2011~2012学第一学期初一年级期中小结
2011~2012学第一学期初一年级期中小结
1、坚持开好每周的班主任例会、年级教师例会、管委会例会。
2、加强初一新生入学一日常规和良好学习习惯养成教育。
3、根据今年初一新生有一半来自施教区,有相当数量学生学习习惯较差、学习基础也较差,还有160名自主招生学生,另有140多名以其他名义入学学生,学生整体素质良莠不齐,给正常的管理、教学带来许多新的问题和挑战的现状,加强了班主任队伍建设,班级管理明确目标,同级部强弱搭配,对新上岗老师加强方法指导,加强了任课老师教学方法引导,要求实行分层教学,适当降低学习门槛,降低难度,培养学生信心,教师自己要更多点耐心,课后加强对学困生的帮扶,加强对问题生的思想转化,半学期来,以上举措略见成效。
4、加强初一各班班干部的培养和选拔,保证正常管理和教学秩序。
5、加强课程建设,保证语数外等大学科合理的课时,尽量推迟因生源质量变化可能带来的两极分化现象提前出现。
6、加强素质教育,以校庆60周年为契机,让具备艺术特长和潜力的学生积极参加校庆的相关活动和文艺表演中,培养了学生的爱校意识和高尚的道德情操。
7、组织好例行活动,如大扫除、室外升旗、集体体检、分发书本,把在校的每一分钟都当作课堂,把学生经历的每一件事情都看作是实施教育的阵地。
8、做好“三结合”教育,开好两次家长大会和分班家长会,两次家长大会都是先集中开大会再分班开小会,语数外老师必须现场发言,政史地生老师书面发言,都精心安排大小会场和会议用资料,让家长带着希望而来带着满意而回。平时要求老师用好“家校通”平台,保持良好的家校互动,半学期来,家长对初一整体的反响不错。
9、加强对附中交流的夏云霞、蒋小民、周爱红、沈忠柱等4位老师,以及新区实验学校挂职的胡纯洁、楚州五中挂职的贝亚泽、新疆交流的邢培玲等7位非清中编制的老师的管理,既发挥其个人和原来所在单位管理和教学上的长处,又以清中的管理文化和教学文化对其施加影响,保证全年级教师的管理和教学行为和谐一致,半学期来,此项工作取得良好进展,必将对每位教师以及将来的初
二、初三带来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10、初一5班班主任周勇,每周接待3~5名家长,每个月评比两次优秀学生,并交流学习心得;1班、5班、6班等班级建立学习小组,检查学生的英语、语文、小学科背诵情况;8班班主任白莲,从读书、交作业、上自习课等几个细节上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主题班会很规范、主题鲜明,如《从清江起航》、《感受一分钟》、《感恩父母》、《远离诱惑》;2班班主任周伯泉,在开学之初短短两天时间内记住了班级里每个孩子的名字,并且将名字与人对上了号,为今后的工作铺平道路;10班班主任陈静,大力培养学生的自治自理能力,要求自己真正做学生最可信赖的朋友。
11、人尽其才,初一有两位老师李伟、白莲身兼三职,分别是班主任、级部组长、备课组长,工作量较大,工作成效好。
12、初一各学科均使用了一体化学案或讲学稿,语数外老师备课量大、编制讲义精细实用,数学每周还有“周日练”,让学生在家把一周的学习重点再巩固一遍,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3、本学期,白莲对全大市开设主题班会公开课,李伟、郑梅娟还有金春芳的9班分别对全大市开设多媒体公开课,张燕的6班、魏青玲的12班申报“校周恩来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