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香港校本课程开发的特点及启示
香港校本课程开发的特点及启示
开展校本课程开发可以增加学校作为教育机构的自主权、满足特殊学生的不同需要、增强教师在整合教学经验过程中的动机与责任感。因此,积极推行校本课程开发,对我国更好地开展课程改革、发展教育有着积极的意义。
20世纪60年代末,非中央化的课程革新引起英国、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家课程论专家的广泛关注,进而引发了发达国家对校本课程开发的逐步重视,并在七八十年代成为课程改革的一个主要趋势。澳大利亚墨多奇大学课程专家马什教授曾指出,对四个主要英语国家而言,校本课程的开发在英国和澳大利亚比在美国和加拿大更为普遍,①且20世纪校本课程开发再度兴起的发源地也是英国。经过探索、实践,英国的校本课程开发不仅在理论探索方面做出了不俗的贡献,而且在实践层面不乏成功的案例。我国香港受惠于历史发展,与西方英国文化得以交流,学校课程建设基于这种独特的社会情境,融合了中西文化之所长。作为深受英国教育文化以及国际校本课程开发运动影响的香港,是我国开展校本课程开发最早的地区。
早在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香港学者便对校本课程开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随后的时间里,香港教育部门努力践行、积极推进中小学课程改革,使校本课程开发成为了基础教育阶段课程改革的主要任务,并取得了十分显著的成效。从香港学生在多项国际调查研究中取得的优异成绩便可以看出:在2012年的学生国际评估计划中,15岁学生在三方面的评估成绩较上届的排名取得了进一步提升,即数学能力排名第三,而母语、阅读能力及科学能力则分别跳升两位和一位,达到全球第二。②同时,调查显示香港学校间的成绩差异逐渐缩小。基于此,可以看出香港基础教育阶段大力开展校本课程开发的意义,它使得香港基础教育朝向优化而均等方向发展。大陆地区为了更好地提升基础教育质量,需要借鉴香港校本课程开发的有益经验。
一、香港校本课程开发产生的背景
1.经济全球化大背景的影响。教育的功能在于让每个人更好、更全面地发展,并为其未来的工作与生活做好准备,进而推动社会的进步与繁荣。21世纪人类处于知识型社会,国际交往日益密切,社会飞速转变,竞争趋于全球化,为此,社会迫切需求创新型人才。香港作为中西方文化兼收并存的国际化大都市,同样经历了经济全球化的急剧变化。香港政府意识到要持续稳定地发展,先决条件就是要更好地发展教育、让教育与时俱进。香港政府由此更加积极重视教育改革,并对每名公民提出了“透过终身学习,达至全面发展”的美好愿景。香港本土课程学者黄显华则更加强调:“制度政策和学校行政管理的改革,假如未能直接或间接促进教师、学校或制度层面的课程教学的设计和发展,这些改革都可算是无的放矢。”由此看出,教育改革的真正焦点在于对课程的改革。③因此,在未进行全面教育改革之前,香港教育部门已开始重视对课程的改革,逐步尝试在各个学校开发实施校本课程。
2.教育机会公平与教育质量提升的现实需要。李克强总理在2015年两会政府报告中再次强调,我国2015年教育改革发展工作的一大重点主题是“促进教育公平发展和质量提升”。诚然,保障教育的公平性与教育质量的稳步提升是任何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教育一直以来所要面临的挑战。以往香港的学校课程是以中央课程为主,只关注到了一般孩子的需求,往往照顾不到有特殊需要或特殊才能的孩子,教育只能培养出少数的优秀人才。这大大削弱了教育的公平性,也进而影响了教育的质量。香港学校教育为了改善教育质量、提供优质与公平的教育,为此做出了重大改革。1981年6月,香港邀请来由联合国经济与发展合作组织的4位国际知名教育专家组成的顾问团,帮助香港政府全面检讨教育制度,1982年该顾问团发布《香港教育透视》报告书。该报告书提出了5项亟待解决的教育事项,其中一项为“改善课程以适合学生需要”,其中明确提出:“鼓励教学人士这一股专业人员的力量加入课程开发和评定工作……如果能真正推动以学校为基础来选择和改编课程……将使教师有更多的参与机会。”此报告书强烈建议赋予校方一部分选择课程的自主权以及鼓励教师参与课程开发当中来。
此后,香港成立了教育统筹局,制定政策以落实报告书的建议。在1984-1997年十多年间,先后发布了1~7号共计7份报告书,香港教育统筹局在1号报告书中提到,采纳顾问团建议,为让教师参与课程开发考虑提供更多的机会;在2号报告书中也均论及到要鼓励教师参与课程决策;并且3号报告书于1988年中明确提出:“中央课程不能满足教师参与课程开发”,这是从侧面表达了学校自主开展校本课程开发的必要性。自此,香港教育署在基础教育阶段展开了一系列关于校本课程开发的革新与探索,形成了自己独特而鲜明的课程开发特点。
二、香港校本课程开发的特点
1.配套教育政策为校本课程开发提供制度保障。大陆地区从20世纪90年代引入“校本课程开发”这一概念,在政策上的提及仅仅有:2001年颁布的《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指出:“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2002年颁布的《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提到:“为保障和促进课程对不同地区、学校、学生的要求,实行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学校在执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同时,应视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结合本校的传统和优势、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开发或选用适合本校的课程”。这两个政策的颁布只是在基础教育阶段将校本课程开发正式纳入国家课程政策的范畴之内,但并未使利益相关者对校本课程开发引起足够重视和关注,也未切实帮助利益相关者开展校本课程开发,使得校本课程开发仅仅停留在喊口号的层面上。
与大陆地区不同,20世纪90年代至今香港几乎颁布的所有关于基础教育阶段的政策都充分肯定校本课程开发的必要性,除此之外,香港教育署还专门针对校本课程开发颁布了相应的持续提升的政策计划。
1988年,教育署管辖下的课程发展议会针对所有学校推行“校本课程设计计划”,该计划要求各学校教师结合课程纲要或指引,为了满足学生的不同需要,进行部分课程开发,主要包括新教学方式、新课题以及为新教学方式或新课题而设计的教材和教具。④随后,香港教育署课程发展处于1993年针对第五组别的学生(即考试成绩不良的学生)所在学校中推行了“校本课程剪裁计划”。其目的在于帮助学校改善课程及教学方法,积极调动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的学习信心,逐步缩小成他们与其他学生的差距,进而缩窄学校与学校间的差距。⑤这两个计划都是专门针对校本课程开发提出的循序渐进的开发计划,明确了当时香港校本课程开发计划的目的、实施过程以及为保证顺利实施所提供的支持。
到了2000年,教育统筹委员会向政府提交了一份理念为“帮助每个人透过终身学习达致全面发展”的《教育制度改革建议》,对香港基础教育进行全面改革,又将校本课程开发列为香港基础教育改革的紧急核心任务之一,并在改革重点中明确校本课程开发是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2002年,课程改革在小学全面推行,课程发展议会由此编定《基础教育课程指引――各尽所能?发挥所长(小一至中三)》。其主导原则是:“只要符合中央课程的要求,学校可有弹性地制订校本课程,以切合学生的需要课程发展是不断改进的过程,目的是帮助学生学得更好”。⑥经过8年的实践验证,课程发展议会于2014年6月又重新修订了指引,在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指引――聚焦?深化?持续(小一至小六)》中再一次强调“鼓励学校立足于现有优势,持续推行具校本特色的课程发展。其主导原则为:校本课程需兼顾平衡不同的观点和关注,并配合适切的学、教及评价策略。只要符合中央课程的要求,学校可有弹性地制订校本课程,以切合学生的需要”。
参考文献:
①Colin Marsh,Christopher Day,Lynne Hannay,Gail Mccutcheon.Reconceptualizing School-based Curriculum Development[EB/OL].http://files.eric.ed.gov/fulltext/ED335745.pdf.1990.②香港中文大学.学生能力国际评估计划(PISA 2012)研究结果:分析香港学生的成就与挑战[EB/OL].http://www.fed.cuhk.edu.hk/~hkpisa/,2013.③胡少伟.香港教育改革政策的经验[J].世界教育信息,2012-01.④徐玉珍.校本课程开发:背景、进展及现状[J].比较教育研究,2001:24-28.⑤崔允?t,鲁燕.香港《校本课程剪裁计划》的启示[J].教育发展研究,2000-04.⑥香港课程发展议会.《基础教育课程指引─各尽所能?发挥所长(小一至中三)》[EB/OL].http://cd1.edb.hkedcity.net/cd/cdc/tc/page02_cdc_member.html,2002.
第二篇:校本课程开发及实施方案
学校课程开发及实施方案
一、开发及实施背景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指出:“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学校在执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同时,结合本校的传统和优势、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开设或选用适合本校的课程”。学校课程是国家课程标准中一项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开发有利于全面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有利于实现学生的主动、生动、全面发展,有利于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学校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给学校的特色发展、教师的专业发展、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了新的舞台。我校根据实际,把学校课程做为国家课程的一种校本化开发,以培养学生的兴趣特长、创新思维习惯和实践能力,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尽可能发挥每个学生的个性与特长,让每个学生学有所长(chang),学有所长(zhang)。
二、指导思想
从我校办学理念、培养目标和办学特色出发,本着有效利用现有教育资源,依靠本校教师和专家、家长共同开发的原则,开发具有博文特色的学校课程,以体现个体差异、全面育人的开发宗旨,为学生提供品德形成与人格发展、潜能开发与认知发展、身体与心理发展、艺术审美、综合实践等方面的学习经历,促进学生主动、和谐发展。
三、开发原则
1.立足本地,因地制宜
黄岛是一方古老而又美丽的土地,它不仅有灵秀的山水,丰饶的物产,还蕴涵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沧海桑田、历史变迁,许多名胜古迹令人瞩目、许多名产令人神往、许多风流人物流传史册。因此,我们立足本地,让孩子们从关注身边的名胜、名人、名产开始,通过系列调查活动,让学生了解家乡的名胜、名人和名产,珍爱名人、关注名胜、保护和发展名产;关注家庭、社区、民族和人类的关系,以此激励学生热爱家乡,建设家乡,从小树立起可持续发展的科学理念。
2.以动促学,发展能力
通过学校课程的开发,让学生学会搜集相关资料,学会交流与分享、学会分工与合作,并在自己所调查研究的领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在实践中学会观察、提问、调查、采访、记录、整理有关信息,在分析问题和寻找解决问题途径的过程中,提高思维能力,培养创新精神,增强实践能力。
3.开放多元,崇尚个性:体现目标的多元性,内容的宽泛性,时间空间的广域性,评价的主体性、差异性,要注意充分发掘学校现有的课程资源和服务资源,服务于课程改革。
4.学有所长,追求实效:学校不强调每门课程都必须有绝对的系统性、完整性,而强调对学生有启发性,学有所思,注意结果的有效性、针对性。
四、课程类型: 1.学科纵深拓展课程
立足学科体系,就学科与实践的结合上纵深拓展,开发诸如《生活中的化学》、《生活中的数学》等等。
2.活动类课程
将学校各项活动整合,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定课程,一体化推进学校各项活动有效开展,如《走出校园》、《学校艺术节》、《学校科技节》、《学校体育节》、《学校读书节》。
3.德育类课程
以做人求知为主线开发德育课程。4.开学课程 5.毕业课程 6.特色课程
如学校结合自身特点和周围可利用的教育资源,确定了以“体验社会,亲近自然,了解历史”为主题的研究内容。确定以“本土三名”即“本土名人知多少”“ 本土名胜知多少”和“本土名产知多少”的开发利用作为切入点,依托学校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培植特色学校课程,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科学精神和实践能力。
五、教材编写要求:
1.教师要从以下四个渠道挖掘教材资源:①自编教材;②选编教材;③选用优秀教材;④拓宽现有教材。
2.教材内容的选择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内容组织要强化活动设计和实践应用,应注重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内容编排应尽力图文并茂,并通过简要案例、对比分析、逻辑演绎等手段,促进学生理解内容。内容表述要简明扼要、条理清晰、语言生动。
3.教材编制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关注在信息技术支持下教材内容的互动性和生成性。
4.要重视开发和合理利用本区域所具有的历史、地理、文化、环境等教育资源。
六、课程的实施与管理
(一)建立组织机构、明确任务职责 1.成立学校课程开发与管理领导小组
职责:负责统筹规划和领导制定相关条例,加强管理和培训。2.教导处、教科室职责:
(1)对教师进行必要的培训,组织教师申报课程。(开设学校课程的教师,须填写申报书,撰写课程介绍,编写所开设课程的教案。它包括以下内容: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或活动安排、课程实施建议以及课程评价建议。)
(2)组织学校课程开发学术委员会成员对申报的课程进行评审,做出评价意见。
(3)提供课程菜单和课程介绍,组织落实课程表等工作。
(4)负责建立学校课程授课教师档案,负责建立学校课程学生档案。3.各级部职责:
(1)开展学生选课指导,负责指导学生选择科目。
(2)负责向授课教师提供上课学生名单,协调、管理小组活动。
(3)建立学生选课登记表,记录学生学校课程学习情况,作为综合素质评价依据。
4、教研组职责:
(1)组织落实学校课程的开发与申报和实施工作。(2)指导并选编校本课程。
(3)召集成员定期研讨课程的开发、实施、编辑。(4)总结本组学校课程的实施情况。
5、授课教师职责:
(1)撰写校本课程教案。
(2)任课教师认真备好每一节课,按步实施,教导处随机听课、测评。(3)教师组织活动必须有计划、有进度、有教案,有学生考勤记录。(4)教师应保存学生的作品、资料及在活动、竞赛中取得的成绩资料。
6、校本课程实施过程中,领导小组需把好以下几关
(1)各年级段设置的校本课程,必须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接受能力。(2)任课教师要通过选编、自编教学内容等形式形成校本课程教案。(3)校本课程一经开设,课程实施的老师要严格执行课程计划,按学校安排的课程表授课,不许随意删减课时或被其它任何内容、形式所占用。
(二)学校课程的实施
1、实施流程。
(1)选课
教导处、教科室在学期开学前一周,公布每个年级开设的校本课程方案及授课教师,供学生选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填报选课志愿表。教科室对学生的志愿表进行统计汇总。
(2)排课
校本课程每周四安排一课时,一学期按18周安排。在公布课表的同时,要公布授课教师、学习地点。
(3)上课
教师根据学校安排,在指定地点组织开展教学活动。校本课程教学组织的要求与国家、地方课程的要求相同,要建立临时班级,安排好座次表,选出一名课代表,协助授课教师做好学生考勤、作业完成等工作。教师要精心备课,认真上课,并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完善课程内容,调整教学方式;学生上课采取走班制,根据教师的要求,严格遵守学习纪律,积极参与学习活动,认真完成学习任务。
(4)考核
每一专题学习结束后,教师要组织对学生进行考核,并向教导处提交课程实施总结。对学生的考核可采用测试、小论文、实验、设计、竞赛等多种方式进行,考核成绩纳入学生学期成绩考核之中。
2、实施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1)对学生的选课要科学引导。要加强对学生的宣传教育,讲清学校开设校本课程的意义,要求所有学生参加选修课程,级部主任、班主任协调指导选课,做到“指导不包办,放手不放任”。
(2)教师要精心组织教学过程。教师要认真制订教学计划,精心备课,撰写教案;认真组织教学过程,加强学生管理,加强与班主任老师的联系,及时反思改进教学行为,提高教学效益。
(3)学生要认真上课。按时出勤,遵守班级常规,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学习任务及考核要求。学生校本课程的评价结果记入学藉档案,成绩优异者优先评优。
(4)加强对课程实施过程的调研和监控。学校课程管理与实施领导小组对校本课程实施的全过程进行调研和监控。通过听课、问卷、座谈、个别访谈等形式,从课程内容、教学过程、学习效果、学情分析等方面,全面分析该课程的实施质量和学生的认可程度,及时反馈,并为校本课程的后续开设提供决策依据。
七、学校课程的评价
为了保证学校课程的开发质量,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张扬学生的个性,彰显学校办学特色,主要从三个方面对学校课程进行评价:课程教案、课程实施、学生学业成绩。
课程教案评价的要素主要有:课程目标是否符合学校的办学理念和培养目标,目标是否明确清楚;课程内容的选择是否合适,所需的课程资源是否能够有效收取,内容的设计是否具体有弹性;课程组织是否恰当,是否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的特点;课程评价的方式方法是否恰当等等。
课程实施评价:主要是对教师教学过程的评定,主要包括:教学的准备、教学方式、教学态度等方面的评价。通过听课、查阅资料、问卷、座谈形式,对教师进行考核,并归入业务档案。主要是四看:一看学生选择该科的人数;二看学生实际接受的效果;三看领导与教师听课后的反映;四看学生问卷、座谈的结果,从而有利于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学生学业成绩评价:主要是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习方法等方面取得成绩作出评价,评价要有利于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对学生评价主要是三看:一看学生学习该课程的学时总量,作好考勤记录;二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如态度、积极性、参与状况等用“优秀、良好、一般、差”(A|B|C|D)等形式记录在案;三看学生的学习成果,学生成果可通过 5
实践操作、作品鉴定、竞赛、评比、汇报活动等形式展示,成绩记入学分管理相关评价表格。
评价形式多样,一般可采取以下“四结合”的形式,即教师的评价与学生的自评、互评相结合;对小组的评价与对组内个人的评价相结合;对书面材料的评价与对学生口头报告、学习活动表现的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以定性评价为主等形式。
八、保障措施
1.学校成立学校课程发展委员会和学校课程建设小组。
2.加强培训,统一认识,明确开发学校课程的目的和意义。对在学校课程实施过程中有所创新、取得突出成绩的教师予以表彰。
3.加大经费投入,确保研究经费的及时划拨,加强校园环境改善,加强图书馆、实验室、实践基地和校园网站建设,为学校课程实施提供必备的物质条件。
4.协调社会、家庭,为开发学校课程提供保障。利用网络等各种载体大力宣传学校课程,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争取社会各界、社区和家长的积极配合,探索建立学校、家庭、社区有效参与的新机制。
第三篇:2018年校本课程开发及实施方案
2018年学校课程开发及实施方案
一、开发及实施背景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指出:“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学校在执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同时,结合本校的传统和优势、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开设或选用适合本校的课程”。学校课程是国家课程标准中一项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开发有利于全面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有利于实现学生的主动、生动、全面发展,有利于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学校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给学校的特色发展、教师的专业发展、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了新的舞台。我校根据实际,把学校课程做为国家课程的一种校本化开发,以培养学生的兴趣特长、创新思维习惯和实践能力,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尽可能发挥每个学生的个性与特长,让每个学生学有所长,学有所长。
二、指导思想
从我校办学理念、培养目标和办学特色出发,本着有效利用现有教育资源,依靠本校教师和专家、家长共同开发的原则,开发具有博文特色的学校课程,以体现个体差异、全面育人的开发宗旨,为学生提供品德形成与人格发展、潜能开发与认知发展、身体与心理发展、艺术审美、综合实践等方面的学习经历,促进学生主动、和谐发展。
三、开发原则
1.立足本地,因地制宜
我们立足本地,让孩子们从关注身边的名胜、名人、名产开始,通过系列调查活动,让学生了解家乡的名胜、名人和名产,珍爱名人、关注名胜、保护和发展名产;关注家庭、社区、民族和人类的关系,以此激励学生热爱家乡,建设家乡,从小树立起可持续发展的科学理念。
2.以动促学,发展能力
通过学校课程的开发,让学生学会搜集相关资料,学会交流与分享、学会分工与合作,并在自己所调查研究的领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在实践中学会观察、提问、调查、采访、记录、整理有关信息,在分析问题和寻找解决问题途径的过 1
程中,提高思维能力,培养创新精神,增强实践能力。
3.开放多元,崇尚个性:体现目标的多元性,内容的宽泛性,时间空间的广域性,评价的主体性、差异性,要注意充分发掘学校现有的课程资源和服务资源,服务于课程改革。
4.学有所长,追求实效:学校不强调每门课程都必须有绝对的系统性、完整性,而强调对学生有启发性,学有所思,注意结果的有效性、针对性。
四、课程类型: 1.学科纵深拓展课程
立足学科体系,就学科与实践的结合上纵深拓展,开发诸如《生活中的化学》、《生活中的数学》等等。
2.活动类课程
将学校各项活动整合,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定课程,一体化推进学校各项活动有效开展,如《走出校园》、《学校艺术节》、《学校科技节》、《学校体育节》、《学校读书节》。
3.德育类课程
以做人求知为主线开发德育课程。4.开学课程 5.毕业课程 6.特色课程
如学校结合自身特点和周围可利用的教育资源,确定了以“体验社会,亲近自然,了解历史”为主题的研究内容。确定以“本土三名”即“本土名人知多少”“ 本土名胜知多少”和“本土名产知多少”的开发利用作为切入点,依托学校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培植特色学校课程,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科学精神和实践能力。
五、教材编写要求:
1.教师要从以下四个渠道挖掘教材资源:①自编教材;②选编教材;③选用优秀教材;④拓宽现有教材。
2.教材内容的选择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内容组织要强化活动设计和实践应用,应注重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内容编排应尽力图文并茂,并通过简要案例、对比分析、逻辑演绎等手段,促进学生理解内容。内容表述要简明扼要、条理清晰、语言生动。
3.教材编制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关注在信息技术支持下教材内容的互动性和生成性。
4.要重视开发和合理利用本区域所具有的历史、地理、文化、环境等教育资源。
六、课程的实施与管理
(一)建立组织机构、明确任务职责 1.成立学校课程开发与管理领导小组
职责:负责统筹规划和领导制定相关条例,加强管理和培训。2.教导处、教科室职责:
(1)对教师进行必要的培训,组织教师申报课程。(开设学校课程的教师,须填写申报书,撰写课程介绍,编写所开设课程的教案。它包括以下内容: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或活动安排、课程实施建议以及课程评价建议。)
(2)组织学校课程开发学术委员会成员对申报的课程进行评审,做出评价意见。
(3)提供课程菜单和课程介绍,组织落实课程表等工作。
(4)负责建立学校课程授课教师档案,负责建立学校课程学生档案。3.各级部职责:
(1)开展学生选课指导,负责指导学生选择科目。
(2)负责向授课教师提供上课学生名单,协调、管理小组活动。
(3)建立学生选课登记表,记录学生学校课程学习情况,作为综合素质评价依据。
4、教研组职责:
(1)组织落实学校课程的开发与申报和实施工作。(2)指导并选编校本课程。
(3)召集成员定期研讨课程的开发、实施、编辑。(4)总结本组学校课程的实施情况。
5、授课教师职责:(1)撰写校本课程教案。
(2)任课教师认真备好每一节课,按步实施,教导处随机听课、测评。(3)教师组织活动必须有计划、有进度、有教案,有学生考勤记录。(4)教师应保存学生的作品、资料及在活动、竞赛中取得的成绩资料。
6、校本课程实施过程中,领导小组需把好以下几关
(1)各年级段设置的校本课程,必须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接受能力。(2)任课教师要通过选编、自编教学内容等形式形成校本课程教案。(3)校本课程一经开设,课程实施的老师要严格执行课程计划,按学校安排的课程表授课,不许随意删减课时或被其它任何内容、形式所占用。
(二)学校课程的实施
1、实施流程。
(1)选课
教导处、教科室在学期开学前一周,公布每个年级开设的校本课程方案及授课教师,供学生选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填报选课志愿表。教科室对学生的志愿表进行统计汇总。
(2)排课
校本课程每周四安排一课时,一学期按18周安排。在公布课表的同时,要公布授课教师、学习地点。
(3)上课
教师根据学校安排,在指定地点组织开展教学活动。校本课程教学组织的要求与国家、地方课程的要求相同,要建立临时班级,安排好座次表,选出一名课代表,协助授课教师做好学生考勤、作业完成等工作。教师要精心备课,认真上课,并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完善课程内容,调整教学方式;学生上课采取走班制,根据教师的要求,严格遵守学习纪律,积极参与学习活动,认真完成学习任务。
(4)考核
每一专题学习结束后,教师要组织对学生进行考核,并向教导处提交课程实施总结。对学生的考核可采用测试、小论文、实验、设计、竞赛等多种方式进行,考核成绩纳入学生学期成绩考核之中。
2、实施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1)对学生的选课要科学引导。要加强对学生的宣传教育,讲清学校开设校本课程的意义,要求所有学生参加选修课程,级部主任、班主任协调指导选课,做到“指导不包办,放手不放任”。
(2)教师要精心组织教学过程。教师要认真制订教学计划,精心备课,撰写教案;认真组织教学过程,加强学生管理,加强与班主任老师的联系,及时反思改进教学行为,提高教学效益。
(3)学生要认真上课。按时出勤,遵守班级常规,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学习任务及考核要求。学生校本课程的评价结果记入学藉档案,成绩优异者优先评优。
(4)加强对课程实施过程的调研和监控。学校课程管理与实施领导小组对校本课程实施的全过程进行调研和监控。通过听课、问卷、座谈、个别访谈等形式,从课程内容、教学过程、学习效果、学情分析等方面,全面分析该课程的实施质量和学生的认可程度,及时反馈,并为校本课程的后续开设提供决策依据。
七、学校课程的评价
为了保证学校课程的开发质量,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张扬学生的个性,彰显学校办学特色,主要从三个方面对学校课程进行评价:课程教案、课程实施、学生学业成绩。
课程教案评价的要素主要有:课程目标是否符合学校的办学理念和培养目标,目标是否明确清楚;课程内容的选择是否合适,所需的课程资源是否能够有效收取,内容的设计是否具体有弹性;课程组织是否恰当,是否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的特点;课程评价的方式方法是否恰当等等。
课程实施评价:主要是对教师教学过程的评定,主要包括:教学的准备、教学方式、教学态度等方面的评价。通过听课、查阅资料、问卷、座谈形式,对教师进行考核,并归入业务档案。主要是四看:一看学生选择该科的人数;二看学生实际接受的效果;三看领导与教师听课后的反映;四看学生问卷、座谈的结果,从而有利于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学生学业成绩评价:主要是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习方法等方面取得成绩作出评价,评价要有利于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对学生评价主要是三看:一看学生学习该课程的学时总量,作好考勤记录;二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如态度、积极性、参与状况等用“优秀、良好、一般、差”(A|B|C|D)等形式记录在案;三看学生的学习成果,学生成果可通过实践操作、作品鉴定、竞赛、评比、汇报活动等形式展示,成绩记入学分管理相关评价表格。
评价形式多样,一般可采取以下“四结合”的形式,即教师的评价与学生的自评、互评相结合;对小组的评价与对组内个人的评价相结合;对书面材料的评价与对学生口头报告、学习活动表现的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以定性评价为主等形式。
八、保障措施
1.学校成立学校课程发展委员会和学校课程建设小组。
2.加强培训,统一认识,明确开发学校课程的目的和意义。对在学校课程实施过程中有所创新、取得突出成绩的教师予以表彰。
3.加大经费投入,确保研究经费的及时划拨,加强校园环境改善,加强图书馆、实验室、实践基地和校园网站建设,为学校课程实施提供必备的物质条件。
4.协调社会、家庭,为开发学校课程提供保障。利用网络等各种载体大力宣传学校课程,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争取社会各界、社区和家长的积极配合,探索建立学校、家庭、社区有效参与的新机制。
第四篇:校本课程资源开发及实施方案
城关乡初级中学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方案
“校本课程”是学校课程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共同组成了在学校中实施的“三级课程”的结构。开发校本课程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内容之一,是学校层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新的焦点。为了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和《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发展学生兴趣,形成学生特长的基本途径,培养多种人才,努力提升教学质量,最终促使学校、教师、学生共同成长。特制定本方案。
第一部分:校本课程开发
一、校本课程开发的依据
1.国家课程范畴内的知识学习难以满足学生发展需求,快捷采集信息、利用信息、适应社会高速发展的能力;社会交际能力、实践能力、动手操作能力是当今时代学生必须掌握的新的能力。
2.为适应学生发展的需要,广大教师自觉学习教育理论,新课程理念。迫切需要自身的专业化发展和综合发展,以适应学生发展和教育发展的要求。
3.当今社会需要国际化高素质的综合性人才、高科技人才,学校必须构建学生综合发展的校本课程体系,搭建人才培养的平台。
4.我校网络资源环境为学生的发展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学校有严格科学的管理机制、先进的办学理念,且拥有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良、锐意开拓进取的教师队伍,能为学生的主动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5.社会要求学校不但能设置发展学生身心素质、科学文化素质、社会实践能力、动手操作能力的课程,而且能为孩子们的个性化发展开设个性化课程。
二、奋斗目标:
1、初步形成具有学校特色的校本课程体系。
努力做到校本课程的开发科学化、开设制度化、实施规范化,初步形成具有学校特色的校本课程体系,进一步优化学校的课程结构,使校本课程建设成为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提高的新的增长点。形成与校本课程的开发实施相适应的组织管理体系,充分挖掘现有的课程资源,开发一批高质量的校本课程;不断丰富校本课程的内容和形式,初步形成富有成效的校本课程的教学模式与学习方法,以及与之相适应的评价和考核方式。加强校本课程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之间的关系研究和课程综合化、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研究与实验。
2、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新的平台。
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增强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选择性,增强课程对学生发展的适应性,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不断改善,满足学生的兴趣爱好,促进学生个性特长的培养。尤其要注重:(1)引导学生对事物充满好奇心,激发强烈的兴趣和求知欲;(2)引导学生对学习过程具有强烈批判精神,善于发现问题,勇于质难问疑;(3)引导学生发展丰富的想象力、鲜活的直觉判断力、活跃的思维发散力;(4)引导学生发展顽强的学习意志力,增强耐挫力,提高心理调节能力;(5)引导学生学会分享成功与合作,培养尊重他人、崇尚科学、追求真理、克服困难、积极进取的意志品质;(6)引导学生关注人与环境和社会的和谐发展,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3、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提供新的载体。通过校本课程开发实施的研究与实践,努力使全体教师全面把握课程改革的精神实质;通过选派优秀教师参与校本课程的开发实施,形成一支校本课程开发实施的积极分子和骨干队伍,促进教师队伍课程建设总体水平的不断提高。(1)促进教师转变观念,转换角色。要求教师不仅要成为课程高水平的实施者,而且要努力成为课程的建设者、研究者、开发者。(2)促进教师转变教学方式,实现教学方式由注重结论的“传承式、灌输式”转变为注重过程的“探究式、互动式”。(3)促进教师提高教学能力。引导教师不断反思和改进教学,研究、创造、发展、丰富教学方法,逐步形成具有个性的教学风格。(4)促进教师提高科研能力。引导教师钻研教育理论,培养探究意识,积累课程资源,挖掘自身潜能,提升科研水平,提高创新能力,促进专业能力的持续发展。
三、组织管理: 学校设立以校长为组长的课程开发小组,校长宏观调控学校校本课程开发及指导。教学视导服务中心全面负责校本课程的教研管理和教材编写指导和组织协调工作。各教研组拟订《校本课程纲要》,确定校本课程开发内容,具体负责校本课程的设计与实施。
1、领导小组 组 长:苏国喜
副组长:李太茂 杨保柱
成 员:张 霞 周海营 张志森 黄干强 张登峰 李 珂 朱东升 吴 娱 张 丽 吉雅丽 许聪慧 王爱萍
职责:领导小组是校本课程开发实施的管理决策机构,负责制订校本课程开发实施的方案和具体实施计划,制订和不断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审议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的决策组织、协调制定《校本课程开发实施方案》,指导校本课程的开发。
2、组织协调小组
由教务处、教科室所有成员组成。
职责:计划、执行、检查、评估全校各门课程及各教研组的课程教学工作;组织协调各教研组的各项工作的关系,落实各项课程管理措施,部署执行《校本课程开发实施方案》,终审校本教材和计划,检查与监督其执行情况。
3、执行实施小组
由教研组长、备课组长、班主任和任课教师组成。
教研组长备课组长职责:根据学校的整体安排,制定好本组校本课程开发计划、教学研究活动计划;对教师进行指导,确保完成学校校本课程管理的各项要求:及时反映课程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教师的教学需求;研究学生的实际情况,为课程管理提供依据;联系教师之间的合作,全力促进课程的形成。培训教师队伍,决定校本课程的设置和课务安排,组织校本教研,编著和初审校本教材。
班主任、任课老师职责:负责校本课程实施过程中学生的组织和管理。
四、校本课程内容的确定和开发的类型
校本课程开发的内容是校本课程开发的关键,它直接体现着校本课程开发的理念和目的。依据各个学校不同的教育哲学与资源条件,校本课程开发的内容表现出多样性和差异性。同时,由于校本课程开发是一个动态过程,它的内容相应地表现出开放性和拓展性。根据课程的发展功能将其分为基础性课程、丰富性课程和发展性课程三类。
1、基础性课程
基础性课程是指授给学生可再生长的基本知识和可再发展的基本技能的课程。它和国家课程的范围大体一致。包括语文、数学、物理、化学、英语、政治、生物、历史、地理、体育、音乐、美术等。基础性课程由学科知识课程和学科学习策略课程构成。其中学科知识课程开发涉及两个方面:一是对课程内容的更新,采取的方式常是改编、新编或拓编。其次是对课程结构的革新,它包括:学科知识分层建构,学科知识横向整合。学习策略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学会学习,它使学科知识具有知识的可再生长性和技能的可再发展性,从而完整地体现出基础性课程的特点。
学习策略课程分为通用学习策略课程和学科学习策略课程。通用学习策略课程包括选择性注意策略、记忆学习策略、组织学习策略、精加工学习策略、元认知学习策略等。这种策略适合任何课程和形式的学习,不与特定知识领域相联系。学科学习策略指与特定学科紧密结合,适应专门知识学习的策略。如应用题解题策略、朗读策略、英语学习策略、化学实验策略等。学科学习策略直接与学科联系,并具有“生成性”特点,因此应成为学校基础性课程中开发的重要内容。
2、丰富性课程
丰富性课程是指丰富学生生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生活质量的课程。它包括健身、博知、怡情、励志、广行五类。健身课程主要是教给学生强身健体的方式,如乒乓、排球、篮球、足球等,同时培养学生体育意识和保健观念。这类课程的开发一方面要重视活动方式多样化,另一方面提倡活动参与大众化。博知课程主要是丰富学生知识,开阔学生视野的课程。如诗词鉴赏、名作欣赏、网页信息浏览等。博知课程核心目的是要教给学生获取广泛知识的方法。如查阅图书、信息卡集成、图书馆阅读、电视或新闻品评等。怡情课程是指愉悦性情,丰富情感体验的课程。如艺术怡情可通过音乐欣赏、美术欣赏、书法欣赏、舞蹈表演等课程来实现。该类课程可教给学生有意义的怡养性情的方式,培养高雅的生活情趣。励志课程是激发学生生活热情,增强学生意志力的课程。如成功人士案例分析、挫折调适、坚持训练等磨砺性教育课程。当前,很多学校仍偏重智力,忽视意志力培养,致使多数学生心理脆弱、意志力差、社会适应困难。因此,开发励志课程已迫在眉睫。“广行”课程就是指广泛适应社会生活和工作的操作性强的课程,即它以培养学生具体的操作能力和实践能力为目的。如科技创新、新闻采访、英语会话、实验操作等课程。丰富性课程可单独开设,亦可交叉进行,这要依据不同情况而定。
3、发展性课程
指拓展学生能力,激发学生创造力的课程。它在基础性课程上提高了要求,增加了难度,以培养研究性、创造性人才为目的,相对于丰富性课程的多样性和趣味性,它更重视学科的前沿性、学术性和学习的探究性。这类课程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指加深学科知识的深度,重视学科的学术性、前沿性,旨在拓宽学生学科知识和能力的课程,如学科知识竞赛辅导等课程。二是指着重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创新意识、科学精神、创造能力类的课程,如科技发明、学术小论文、创造技能培养、思维训练等,这类课程以探究性学习和开放式学习为主。此类课程在基础教育中虽不占很大比例,但对学生一生的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五、校本课程的开发步骤
1、调查
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是以学校为基地,并基于学校而进行的突出师生特点和学校特色的课程。不仅要分析校内的情景,更要分析校外的情景。只有尽可能利用和开发现有的校内外资源,发扬学校的传统,结合当地的社会资源、学校资源和家庭资源,才能有效地实施校本课程。
2、申报
通过教研组会议,征集教师的意见,确定校本课程开发实施的具体标题及内容。并就即将开发实施的校本课程征求学生及家长的意见,考察所开发的课程是否符合学生及家长的意愿与需要。
3、审核
学校校本课程开发实施领导小组对教研组提交的《校本课程开发申报表》根据科学性、可行性等标准进行审定。
4、培训
随着现代化建设的发展和素质教育的深化,校本课程的内容和形式将越来越丰富多样。在职教师能否适应与承担新课程的教学任务,已成为提高校本课程教学质量的关键。根据学校在职教师的现状,特制订目前师资培训的计划与方法。
方式与途径: 1培训--参加各级培训、观摩和讲座。○2实践--开设示范课、开展专题研讨。○3学习--老师们通过相应书籍资料和网络平台,○经过学习,掌握一门或几门校本课程教学能力。
内容: 1校本课程开发实施的理论指导。○2教师专业知识培训。○根据教师的个性特长,对担任校本课程的教师进行相关专业知识培训与辅导。教材编写力求在内容与形式上达到完美统一,并且做到色彩鲜明、图文并茂。
5、实施
经学校校本课程开发实施领导小组审定通过的校本课程,由教务处列入校本课程实施计划,列入学校课程表付诸实施。
6、督查
教导处和科研处负责校本课实施检查,包括教案、授课、课后反思、建议意见等,汇总后作为下一轮校本课开设的经验材料和决策依据。
第二部分:校本课程实施
一、实施流程(1)选课
教务处在学期开学前一周,公布每个年级开设的校本课程方案(即专题)及授课教师,供学生选择。
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填报选课志愿表。为便于统筹安排,每位学生可选报两个专题,分为第一和第二志愿。
教务处对学生的志愿表进行统计汇总。为提高教学效益,一般情况下,凡选择人数不足20人的课程暂不开设。
(2)排课
教务处制订各年级校本课程开设计划,并将校本课程的开设排入总课表,开学前下发到每个班级。
每个年级的校本课程每周两课时,一学期按18周安排。在公布课表的同时,要公布授课教师、学习地点。
(3)上课
教师或教师小组根据学校安排,在指定地点组织开展教学活动。校本课程教学组织的要求与国家、地方课程的要求相同。要建立临时班级、组,加强考勤和考核。教师要精心备课,认真上课,并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完善课程内容,调整教学方式;学生应根据教师的要求,严格遵守学习纪律,积极参与学习活动,认真完成学习任务。
(4)考核
每一专题学习结束后,教师要组织对学生进行考核,并向教导处提交课程实施总结。对学生的考核可采用测试、小论文、实验、设计、竞赛等多种方式进行,考核成绩纳入学生学期综合测评和学生个人成长档案。
二、实施过程中的注意事项(1)对学生的选课要科学引导 要加强对学生的宣传教育,讲清学校开设校本课程的意义及学校安排中的实际困难,克服学生选课中的兴趣主义倾向,做到“指导不包办,放手不放任”,避免学生选课中“想选就上,不想选就不上”的现象。
(2)教师要精心组织教学过程
要认真制订教学计划,精心备课,撰写教案;认真组织教学过程,加强学生管理,加强与班主任老师的联系,及时反思改进教学行为,提高教学效益。
(3)学生要认真上课
学生要按时出勤,遵守学习常规,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学习任务及考核要求。学生校本课程的学分应纳入对学生的各项综合评价和高中毕业的基本要求。
(4)加强对课程实施过程的调研和监控
学校成立调研小组,加强对校本课程实施的全过程调研和监控。通过听课、问卷、座谈、个别访谈等形式,从课程内容、教学过程、学习效果、学情分析等方面,全面分析该课程的实施质量和学生的认可程度,及时反馈,并为校本课程的后续开设提供决策依据。
三、校本课程评价
1、对教师开发的校本课程方案的评价。
教师开发的校本课程方案内容包括:校本课程纲要、教学计划、教材、教案。课程方案评价分为:(1)课程开发目的意义
*与国家、地方课程的密切联系
*对学生各方面素质提高有现实意义 *课程宗旨较好体现现代价值观念
*对学生技能和创新意识培养有切实帮助(2)课程目标的确立 *目标明确、清晰
*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具体
*能考虑学力分层的因素,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3)课程内容
*体系完整,层次分明,教材框架清晰 *编排科学、启发性强,突出能力 *新科技、新观点、新方法含量高(4)课程评价
*评价可操作性强、方法科学、具有激励性和制约作用
2、对教师校本课程教学的评价。分为:(1)指导思想
*体现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疑为主轴、动(练)为主线的教学原则
*重视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培养 *注重德育渗透和情感熏陶(2)目标内容
*目标明确具体,符合学生实际
*内容开放,容量恰当,层次分明,针对性强(3)指导过程
*结构合理,多法结合,灵活运用,讲授时间不超过1/2课时 *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善于设疑激趣 *富有节奏,善于激起教学高潮
*面向全体,反馈及时,矫正迅速,时空合理*注重学法指导,情知交融,启迪思维*设计训练针对性强,方法灵活、生动
(4)教师素质
*教态自然大方,语言规范,应变力强 *合理使用教具、电教媒体 *板书科学、新颖、美观(5)全体性
*学生全体参与,积极性高,训练面广 *全体学生都有收获(6)全面性
*掌握学法,形成良好学习习惯*训练效果好,思维灵活,掌握知识牢固
(7)主动性
*气氛活跃,主动投入
*自主学习,读、思、疑、议、练、创贯穿全过程(8)创新性
*善于思考,勇于质疑,见解有新意 *举一反三,灵活运用方法解决新问题
3、对学生学习校本课程的评价。评价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1)学时成绩(C),即学生上课出勤率评价。出勤率低于60%无成绩;超过90%,可计满分;占学业总成绩的20%。
(2)课业成绩(P),即课业完成情况评价。包括平时上课听讲、学习的态度、作业的完成情况,占学业总成绩的40%。
(3)结业成绩(K),即课程结业成绩评价。占学业总成绩的40%。学生校本课程学业总成绩=C+P+K
第五篇:校本课程开发及实施证明
校本课程开发及实施证明
兹有我校黄小敏老师,参与了我校高中语文学科校本课程《语文专题》(专题二
多个角度分析人物性格)开发,并已实施,效果良好,情况属实,特此证明。
广东省雷州职业高级中学
2015年6月12日
校本课程开发及实施证明
兹有我校黄小敏老师,参与了我校高中语文学科校本课程《语文专题》(专题一
情景式语文教学)开发,并已实施,效果良好,情况属实,特此证明。
海口市华健幼师职业学校
2015年6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