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校本课程开发设想(含五篇)

时间:2019-05-14 04:42:1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语文校本课程开发设想》,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语文校本课程开发设想》。

第一篇:语文校本课程开发设想

小学语文校本课程开发的策略

作为一名小学语文老师,有时会有这样的感叹,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长期以来,我们的语文教与学都含有很强的针对性,这种针对性的本质含义就是教师只教授对考试有用的知识,学生也只学习对考试有用的知识,这就造成了语文课程资源的极大浪费。事实上语文有极丰富的内涵,它存在于我们的课堂上,而且鲜活于我们的生活中。因此合理利用我们身边这些现成的资源,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是当务之急。开发校本课程的优点是显而易见的。

《全日制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各地区都蕴藏着自然、社会、人文等多种语文课程资源。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去努力开发,积极利用。”“自然风光、文物古迹、风俗民情,国内外和地方的重要事件,以及日常生活话题等都可以成为语文课程的资源。”这对语文校本课程内容的选择,指明了方向。同时我认为作为语文校本课程,它应该是姓“语”的。课程的内容必须围绕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来选择,通过课程的实施要使学生听、说、读、写得到训练;实践运用语文的能力得到提高;人文精神得到滋养;真善美的情感得到陶冶。因此,从编写语文校本教材的角度来说,我们编写语文校本课程教材,就不是一本单纯的课外读物,而是要有词句的积累,有听、说、读、写的训练,有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的陶冶,有人文精神的润泽。从开展实践活动的角度来说,这些活动都要有浓浓的语文味,通过参观、访问、调查、探究等形式,为学生搭建语言实践的平台,引导他们在语言的实践中内化语言、运用语言,从而全面提高语文素养、升华他们的人文内涵。鉴于以上思考,我觉得我们在选择语文校本课程的内容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应该说,小学语文校本课程开发还是一片没有开垦的处女地,它大有文章可做。所谓小学语文校本课程开发简言之就是由学校自主编写供学生学习语文的文本。但不仅仅追求文本出现的结果,更偏重于它的过程,在整个编写过程中,让教师、学生受益。小学语文校本课程开发总的指导思想是“让学生亲近现在、融人生活”,实现课程的时代适应性,在愉悦中认识生活、了解家乡、热爱祖国、放眼世界,使情感受到熏陶,为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探求一条捷径。

1、自编教材,扩大阅读

以往,对课程内容的理解,仅限于教科书。而语文教科书的内容,不仅面窄,而且存在陈旧和缺少弹性等问题。《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课程内容要“新”,“要密切联系学生的经验世界和想象世界。”苏教版教材在这方面已经有了较大的改观。根据小学生在校时间长、社会接触面小和语文学科的学习需要大量阅读的特点,我们可以组织人员编写一些由我国古代优秀诗篇、韵文及富有童趣的、紧密联系生活的儿歌、寓言、童话、故事、传说等所组成的“新”语文教材。通过这些途径,学生们不仅开阔了视野,丰富了知识,还提高了识字量,培养了阅读的兴趣。

2、学科整合,整体推进

语文课程内容无时不有、无处不在。我们可以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把语文学科的教学与信息技术进行整合,编写集语文学习、电脑学习、游戏竞赛为一体的语文电子课本。设立语文电脑课,为学生提供宽带上网的便利,让学生带着问题上网,自己去搜索材料。使语文学习与电脑学习融为一体,整体推进。这样做,我们可以发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高涨,兴趣浓厚。不仅语文知识掌握扎实,而且,电脑水平也有很大的提高。

3、学科活动,拓展教材

“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生活中许许多内容都可以作为语文活动课的内容,根据新教材的特点,我们还可以结合教学进度开展一些丰富多彩的学科活动:摄影展、绘画展、诵读比赛、拼读比赛……这些活动,我们要鼓励学生人人参与,提倡家长参与。通过形式多样,参与面广的学科活动,不但用活了教材,并且为学生提供了大量语言实践运用的机会,培养了学生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协作意识,激发了学习语文的兴趣。

4、开设选修,自主选择

“在合理安排基本课程内容的基础上,给地方、学校和教师留有开发、选择的空间,也为学生留出选择和拓展的空间,以满足不同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需要。”可见,在可能的情况下,安排一部分选学、选读、选做的内容,是必要的。在上足上好语文课的同时,学校可以开设语文选修课,丰富多采,打破课堂教学那种形式刻板、单一,内容固定不变的局面,不仅使学生们的智力、体魄、意志得到锻炼,而且极大地丰富了他们的精神生活,给学生有自主选择的自由。

(一)、语文校本课程的目标

射箭应有靶子,叫做有的放矢,语文校本课程也要有靶子,这把靶子就是语文课程的目标,它是语文课程开发与实施的出发点和归宿。作为语文课程的目标应当首先以课程标准、大纲的课程目标为目标,然后在这大方向之下,分阶段、分项目列出自己的目标。这些目标的设定应当符合社会的需要、文化传递的需要、学生的需要,符合现代语文教育的大趋势,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来设计课程目标。语文校本课程目标的设计应当遵循以下四个原则:1.针对性原则:结合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小实际,使目标具有这项内容的独特性;2.明确性原则:确立的目标必须明确、具体,必要时可进行详细描述,便于达成和检测、评定;3.整体性原则:既融会“课程标准”“大纲”的目标要求,又要使自己的目标整体性和阶梯性,突出重点;4.可行性原则:制定的目标应与实施效果联系在一起,必须能够在实施过程中兑现、落实,一纸空文的教学目的是毫无意义的。

(二)、语文校本课程的内容

课程的内容基本包括范围、分量和进程,其中课程的范围课程开发的难点、也是重点。分量、进程要着统筹兼顾、重点突出的原则来安排。下面着重分析一下范围。

语文校本课程的范围很广,大体可以分为以下四类。1.日常学习生活类:这一类是每天必做的,一般学校都可以做到。如观看学校闭路电视中的自制节目,浏览校局域网,阅览校阅览室的报刊,自编自制报刊等。2.活动、比赛类:这一类带有课外活动性质,但要使之规范化、系列化,取消随意性,使之课程化,对学生语文水平的提高有切实的帮助,如报告会、演讲会、辩论会、研讨会,戏剧表演、烈士陵园祭扫、参观博物馆、纪念观等,这都对学生的语文水平的提高有一定的帮助。3.乡俗、人文、自然类:《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各地区都蕴藏着自然、社会、人文等多种语文课程资源。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去努力开发,积极利用。”这一类课程资源是最有特色的一部分,我国风俗淳朴、历史悠久、自然风光旖旎,充分挖掘定会有不少收获。比如收集民间传说、春联,对本地历史名人搞专题研究等。4.个性特长类:这一类是根据学校的传统优势、教师的特长、学生的兴趣来开掘的。这一类容易使学校、教师、学生全身心投入,容易出效果,对学生的发展往往是深远的。

《全日制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各地区都蕴藏着自然、社会、人文等多种语文课程资源。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去努力开发,积极利用。”“自然风光、文物古迹、风俗民情,国内外和地方的重要事件,以及日常生活话题等都可以成为语文课程的资源。”这对语文校本课程内容的选择,指明了方向。同时我认为作为语文校本课程,它应该是姓“语”的。课程的内容必须围绕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来选择,通过课程的实施要使学生听、说、读、写得到训练;实践运用语文的能力得到提高;人文精神得到滋养;真善美的情感得到陶冶。因此,从编写语文校本教材的角度来说,我们编写语文校本课程教材,就不是一本单纯的课外读物,而是要有词句的积累,有听、说、读、写的训练,有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的陶冶,有人文精神的润泽。从开展实践活动的角度来说,这些活动都要有浓浓的语文味,通过参观、访问、调查、探究等形式,为学生搭建语言实践的平台,引导他们在语言的实践中内化语言、运用语言,从而全面提高语文素养、升华他们的人文内涵。鉴于以上思考,我觉得我们在选择语文校本课程的内容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一、以课文阅读教学为基点,拓展延伸课本内容。入选小学语文教科书的文章,有许多与我们学生的平时学习生活密切相关。在进行这样的课文教学时,我们可以以课文内容的拓展延伸来选择确定某个语文校本课程的主题。然后由此确定符合学生学校实际的课程内容,进行系列化的语文学习和实践,从而拓宽学生信息渠道,扩大学生知识面。这种延伸包括向课外知识延伸和向生活实践延伸。

(一)向课外知识延伸。由课文的内容向相关语文课外知识延伸,扩大学生知识面。包括

1、中点辐射型。以课文内容为中点,向四面八方辐射。如学习了《江姐》我们可以以“走进英雄”为主题,让学生排一排英雄谱;讲一讲英雄的故事;学一学英雄不朽的诗篇;写一写想对英雄说的话。

2、起点延续型。以课文的内容为起点,确定主题纵向延伸。如学习了《赤壁之战》后,可以以“我对课文人物的了解”为主题,指导学生读《三国演义》相关的章节,组织学生对人物进行讨论,认识一个个丰满的人物。

(二)向生活实践延伸。选择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课文内容,通过学习将课文的内容拓展延伸到学生的生活实际中去。包括:

1、联系学生生活。找准课文内容与学生生活的相似版块,激发学生回忆生活、记录生活、描绘生活。如:学习了《我爱家乡的秋白梨》,可以以“家乡的特产”为主题,让学生读一读描写家乡特产的文章;介绍家乡的特产;为家乡的特产设计广告语等。

2、开展实践活动。根据课文的内容,组织学生进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如学习了《我盼春天的荠菜》后,可以以“我眼中的荠菜”为主题,带学生去野外认荠菜、挖荠菜;尝一尝荠菜的味道;写写自己的体会;与小作者比一比童年等。

二、以地方特点为素材,全面开发乡土资源

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特点和开发校本课程的优势,让学生走进家乡,充分地了解家乡,感受家乡的一切。选择的内容要富有乡土气息,根植于学生生活,存在于学生周围,是学生平时能够接触和感受到的。通过梳理将这些内容确立为一个个主题,然后围绕主题进行课程编排和实施。下面就是部分主题的课程内容确定。主题一:家乡的山水。学一学描写家乡山水风景的美文;游一游家乡的名山秀水;当个小导游,介绍介绍家乡的景点;用笔描绘家乡的美景;憧憬家乡未来的蓝图等等。

主题二:家乡的名人。读一读家乡名人小传;调查家乡名人的工作情况;给家乡的名人写一封信;采访家乡的名人或者名人的亲人;追寻名人童年的足迹;为家乡的名人写传记。

主题三:家乡的各种农具。查一查从远古走来的农具;设计标签,给家乡的农具贴上标签;给家乡的农具配上使用说明书;展示家乡的农具;用一用家乡的有关农具;谈一谈农具的变化;说一说你想要发明的农具;家乡农具上的文字的考证。主题四:家乡的传说故事。读一读家乡传说、故事;听长辈讲家乡的传说、故事;记录家乡的传说、故事;把听来的故事讲给同学听;考证故事的原发生地。还有“家乡的工厂”、“家乡的交通”、“家乡的特产”等等主题,这些主题乡土气息很浓,当通过学生自身积极主动有效作实践,浸润其中时,不但提高了实践运用语言的能力,而且成了他们情感陶冶、品行养成、知识获得、个性发展所不可缺少的中介。

三、以校园环境为依托,充分利用每个角落。校园是学生最为熟悉的地方了,在校园里只要我们留意,时时处处都有学习语文的机会。花坛里写着如诗的公益广告语;文化墙上刊有内容丰富的墙报;广播室传来琅琅的播音;公开栏里贴着种类繁多的应用文;学习园地里盛着同学们一份份语言文字的自主餐。这些都可以成为语文校本课程的内容。低年级可以带学生认字,学拼音;组织学生按时收听校园广播,学习普通话。高年级可以带学生给校园里的花木贴上生物学标签;为学校的花坛、食堂、阅览室设计广告语;参与应用文的写作等。

四、以时事信息为焦点,动态补充语文课程。校本课程不应该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时间的发展不断变化,不断充实的过程,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在我们的周围天天都发生着一些学生认为新奇的、重大的、有意义的事情,这些事情的发生给我们的校本语文课程提供了丰富的内容,使学生既学到了语文知识,同时智力得到训练,感情得到了陶冶,人格得到了塑造。这样的事小到一场雪、一次运动会;大到 “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神州成功6号上天”„„都可以成为校本语文课程的内容。抓住报纸、电视等有效的载体,进行读、查、做、想、练的活动,从而使校本语文课程丰满而富有活力。语文校本课程的内容是丰富多彩的。正所谓“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只要从学生、学校、教师的实际出发,有效地利用好各种课程资源,那么无论从哪个角度去选择语文校本课程的内容,都将会创出一方新的天地。结束语: 总之,校本课程开发是发展学生潜能、促进教师发展、学校全面发挥社会功能和实现教育理想的重要途径。语文校本课程开发并不神秘,它就在我们的日常教学工作之中。我们只有把它看成我们的权利和义务,才能激发我们开发校本课程的勇气和智慧!让我们行动起来,走进校本课程开发,这是我们工作的一个部分。

第二篇:校本课程开发设想(本站推荐)

校本课程开发及设想

汾西县第二小学

一、校本课程开发的意义

“校本课程”是以学校教师为主体,在具体实施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前提下,通过对本校学生的需求进行科学评估,充分利用当地社区和学校的课程资源,根据学校的办学思想而开发的多样性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我国的校本课程是在学校本土生成的,既能体现各校的办学宗旨、学生的特别需要和本校的资源优势,又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紧密结合的一种具有多样性和可选择性的课程。必须坚持“学生发展为本”的课程设计路线,围绕学生各方面及其潜能的发展这一核心,正确处理学生、知识和社会三者间的关系,合理整合课程各方面的因素,建构指向学生发展的整合的课程结构。

二、工作目标

1.构建完整的“三级课程”体系。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是基出教育课程体系的三大组成部分,结合学校本土特色、利用学校资源、开发校本潜力,合理开发开设校本课程,提高校本课程的实施质量。

2.校本课程的开发上做到“六有”,即校本课程有基地、有教案、有教师、有课时、有评价、有成效。并形成特色、凸显水平。

3.师资培养与培训。学校积极培养校本课程专(兼)职教师队伍,不断提高教师开发和实施校本课程的能力。提高广大教职员工的职业道德水平,为人师表,敬业爱岗,无私奉献;、转变教育观念,提高教育创新能力,使不同层次教师的素质在原有基础上得到较大提高,适应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需要。;促进教师的自主成长和提高,逐步建立起有利于教师岗位成长的运行机制,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三、校本课程开发的基本原则

学校课程是由在国家课程计划框架内,学校自行决定,自主开发的课程,开发主体是学校教师。因此,我校课程开发坚持遵循以下原则: 1.主体性:要明确学校课程开发的主体是教师,教师可以与专家合作,但不是由专家编教材、教师教教材。

2.合作性:课程开发是一种集体配合的事业,学校课程更是如此,在整个开发过程中教师要与专家、校长、其他同事、学生、家长、社区人员等通力合作,发挥群体智慧。

3.民主性:学校校长、教师、学生、家长构成学校教育的“共同体”,成为学校课程开发的主体。要开发什么课程、学生需要学什么,喜欢学什么,“共同体”里教师、家长最清楚。因此,在开发过程中,应广泛听取他们的意见,形成一个民主氛围。

4.选择性:学校课程开发要有利于学生全面而主动的发展,让每一位学生的潜能都获得充分和谐的发展和个性得到张扬。因此,学校课程开发要尽量为学生提供多样化、可供选择的课程,适应学生的需要、兴趣和经验。

5.开放性:学校课程开发在资源方面,要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包括学校、家庭、社区等多方面的资源;在开发主体方面,要充分调动校长、教师、家长、教研员、专家以及社会各界人士参与课程开发的积极性,共同进行课程建设。

6.灵活性:学校课程开发是一项新的工作,同时各校课程资源不一,因此在学校课程开发上,无论是选用、改编或新编课程,不要求全求大求新,应立足本校实际,量力而行,逐步完善。

四、工作措施及设想(以下是我对本校校本课程开发的一些设想:)

(一)以汾西文化为底蕴,开发校本课程

根据区域特点和我校的传统,可以指导学生开展乡土民俗研究、农村特有资源搜集与应用、社会热点调查、文明礼仪伴我行等一些校本小课题研究。我们学校一直以农村资源为基础展开一系列的活动。我们可以组织学生通过开展一些小课题研究,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深化课堂教学,拓宽学科活动的内容,打造“资源应用型”课堂教学模式,从而丰富学生的实践活动和学校课程资源。

1.营造资源环境,建立资源素材库。

为了加快我校课程建设与改革的步伐,充分开发利用优质教学资源,尤其是地方特有的课程资源,挖掘乡土文化的教育价值,促进我校特色化、个性化的建设,在专家的悉心指导下,我校启动了教学资源库建设项目,本着“安全可靠、操作简便、实用高效、投资合理”等基本原则,让教师深入生活合理采集资源。在专家的悉心指导下,老师们和学生利用假期充裕的时间,走出学校,走进社会,深入农村生产、生活,融入大自然。拍照留影,调查研究,全面认识资源。同时,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更多的渠道,尽可能全面地、多形式地获取资源。将师生收集到的资源进行归类整理,存入资源库,建立一个实用的素材库。并且不断补充更新资源库。便于教师们根据教学需要随时调用。

2.开展课堂实践

打造资源应用型课堂

以教研组为单位,组织全校学科教师全面进入农村特有课程资源和校外及学区教育教学资源开发利用的实验,教研组及学科教师都有实验计划,每一教案在农村特有课程资源利用和校外及学区教育教学资源利用上详尽列出其具体研究点,并在教后进行反思;各年级、各学科从文本出发,将资源的定义、本地的分布情况、教师对资源的解读等各个方面,各个层面,结合文本自然地引入课堂教学中,依托农村丰富的课程资源,向课外延伸,极大地拓宽原有狭窄的教育内容,使理论知识一下子鲜活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提高。激发学生的研究性学习热情,让学生深刻体会到知识来源于生活,又为生活服务,将学习向课后延续。

骨干教师率先垂范,充分发挥示范辐射作用,确保课题研究高质量地开展。学校骨干教师要开设教研活动, 随着骨干教师引领式研究的开始,各教研组也要开展组内的研究与实践。各备课组的每位教师都要选定一个内容,先自行进行教学设计,然后由组长带领全组教师进行课前集体备课,被调研的老师先阐述自己的设计,组内成员围绕情境的创设、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有效的练习等问题共同探讨,提出改进意见和方案。在研讨中达成共识,从而提高课堂预设的有效。这样不但能促进课题的研究,也能促进教师群体的集体成长。

(二)以学校文化为基础,开发教师资源 教师是学校最重要的教育资源,只有当教师满怀真心、爱心、细心、耐心地投入工作,充分彰显主动工作的活力,教师的卓越智慧才能如同光芒辐射孩子心灵,积极的学习和生活态度,才会给予学生一生的影响,教师的自我人生价值也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因此,教师的素质将直接影响课程改革的进程与质量。应当合理地开发教师资源,提升其素质,激发其活力,使之适应课程改革,推进改革进程。

(三)根据学生差异,开发校本课程

校本课程开发要根据学生的特点。一到二年级,根据儿童广泛的探究、操作和表现的兴趣,以游戏的形式设置丰富多样的活动课程,在参与活动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三至六年级应开发基于学生兴趣、爱好,体现学校特色的课程,采用兴趣小组、主题单元活动等多种形式,充分利用校内外的课程资源,为学生发展特长提供条件。

教师参加课程的开发,不仅可以提高课程的活力,而且也是教师继续教育的良机,有助于教师专业素质的提高。教师在参与校本课程开发的实践和反思中,将逐步加强对学校的认同意识,提高归属感,形成课程意识,掌握课程技术,加快专业发展的进程。因此,校本课程开发是教师和学校自我更新的机会。

第三篇:语文校本课程开发教案(范文)

语文校本课程开发教案

——清明情思

学习目标:

1、了解清明节

2、了解清明节的相关文化

学习过程:

唐代诗人杜牧的诗云:“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写出了清明节的特殊气氛。

你知道清明节的由来吗?你了解清明节的哪些常识?

一、清明节的由来与传说

说出你了解到的有关清明节的由来

我国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清明最开始是一个很重要的节气,清明一到,气温升高,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后来,由于清明与寒食的日子接近,而寒食是民间禁火扫墓的日子,渐渐的,寒食与清明就合二为一了,而寒食既成为清明的别称,也变成为清明时节的一个习俗,清明之日不动烟火,只吃凉的食品。关于寒食,有这样一个传说:

相传春秋战国时代,晋献公的妃子骊姬为了让自己的儿子奚齐继位,就设毒计谋害太子申生,申生被逼自杀。申生的弟弟重耳,为了躲避祸害,流亡出走。在流亡期间,重耳受尽了屈辱。原来跟着他一道出奔的臣子,大多陆陆续续地各奔出路去了。只剩下少数几个忠心耿耿的人,一直追随着他。其中一人叫介子推。有一次,重耳饿晕了过去。介子推为了救重耳,从自己腿上割下了一块肉,用火烤熟了就送给重耳吃。十九年后,重耳回国做了君主,就是著名春秋五霸之一晋文公。

晋文公执政后,对那些和他同甘共苦的臣子大加封赏,唯独忘了介子推。有人在晋文公面前为介子推叫屈。晋文公猛然忆起旧事,心中有愧,马上差人去请介子推上朝受赏封官。可是,差人去了几趟,介子推不来。晋文公只好亲去请。可是,当晋文公来到介子推家时,只见大门紧闭。介子推不愿见他,已经背着老母躲进了绵山(今山西介休县东南)。晋文公便让他的御林军上绵山搜索,没有找到。于是,有人出了个主意说,不如放火烧山,三面点火,留下一方,大火起时介子推会自己走出来的。晋文公乃下令举火烧山,孰料大火烧了三天三夜,大火熄灭后,终究不见介子推出来。上山一看,介子推母子俩抱着一棵烧焦的大柳树已经死了。晋文公望着介子推的尸体哭拜一阵,然后安葬遗体,发现介子推脊梁堵着个柳树树洞,洞里好象有什么东西。掏出一看,原来是片衣襟,上面题了一首血诗: 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柳下作鬼终不见,强似伴君作谏臣。倘若主公心有我,忆我之时常自省。臣在九泉心无愧,勤政清明复清明。

晋文公将血书藏入袖中。然后把介子推和他的母亲分别安葬在那棵烧焦的大柳树下。为了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把绵山改为“介山”,在山上建立祠堂,并把放火烧山的这一天定为寒食节,晓谕全国,每年这天禁忌烟火,只吃寒食。

走时,他伐了一段烧焦的柳木,到宫中做了双木屐,每天望着它叹道:“悲哉足下。”“足下”是古人下级对上级或同辈之间相互尊敬的称呼,据说就是来源于此。

第二年,晋文公领着群臣,素服徒步登山祭奠,表示哀悼。行至坟前,只见那棵老柳树死树复活,绿枝千条,随风飘舞。晋文公望着复活的老柳树,像看见了介子推一样。他敬重地走到跟前,珍爱地掐了一下枝,编了一个圈儿戴在头上。祭扫后,晋文公把复活的老柳树赐名为“清明柳”,又把这天定为清明节。

以后,晋文公常把血书袖在身边,作为鞭策自己执政的座佑铭。他勤政清明,励精图治,把国家治理得很好。

此后,晋国的百姓得以安居乐业,对有功不居、不图富贵的介子推非常怀念。每逢他死的那天,大家禁止烟火来表示纪念。还用面粉和着枣泥,捏成燕子的模样,用杨柳条串起来,插在门上,召唤他的灵魂,这东西叫“之推燕”(介子推亦作介之推)。

此后,寒食、清明成了全国百姓的隆重节日。每逢寒食,人们即不生火做饭,只吃冷食。在北方,老百姓只吃事先做好的冷食如枣饼、麦糕等;在南方,则多为青团和糯米糖藕。每届清明,人们把柳条编成圈儿戴在头上,把柳条枝插在房前屋后,以示怀念。

二、清明节习俗

你知道在我们当地清明节有哪些习俗?

清明作为节日,与纯粹的节气又有所不同。节气是我国物候变化、时令顺序的标志,而节日则包含着一定的风俗活动和某种纪念意义。

清明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扫墓俗称上坟,祭祀死者的一种活动。汉族和一些少数民族大多都是在清明节扫墓。

按照旧的习俗,扫墓时,人们要携带酒食果品、纸钱等物品到墓地,将食物供祭在亲人墓前,再将纸钱焚化,为坟墓培上新土,折几枝嫩绿的新枝插在坟上,然后叩头行礼祭拜,最后吃掉酒食回家。唐代诗人杜牧的诗《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写出了清明节的特殊气氛。

清明节,又叫踏青节,按阳历来说,它是在每年的4月4日至6日之间,正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绿的时节,也正是人们春游(古代叫踏青)的好时候,所以古人有清明踏青,并开展一系列体育活动的的习俗。

直到今天,清明节祭拜祖先,悼念已逝的亲人的习俗仍很盛行。

清明祭扫坟茔是和丧葬礼俗有关的节俗。据载,古代“墓而不坟”,就是说只打墓坑,不筑坟丘,所以祭扫就不见于载籍。后来墓而且坟,祭扫之俗便有了依托。秦汉时代,墓祭已成为不可或缺的礼俗活动。

《汉书.严延年传》载,严氏即使离京千里也要在清明“还归东海扫墓地”。就中国人祖先崇拜和亲族意识的发达、强固来看,严延年的举动是合情合理的。因此后世把上古没有纳入规范的墓祭也归入五礼之中:“士庶之家,宜许上墓,编入五礼,永为常式。”得到官方的肯定,墓祭之风必然大盛。

三、纪念方式

在清明节,你往往会参加哪些活动?

清明节的祭扫礼仪(1)清明节习俗

清明节是传统的纪念祖先的节日,其主要形式是祭祖扫墓。这一习俗相沿已久,据史书记载,秦汉时,墓祭已成为不可或缺的礼俗活动。《汉书.严延年传》载,严氏即使离京千里也要在清明“还归东海扫墓地”。随着祖先崇拜和亲族意识的越来越发达和强固,远古时代没有纳入规范的墓祭,也归入了“五礼”中:“士庶之家,宜许上墓,编入五礼,永为常式。”朝廷的推崇使墓祭活动更为盛行。古人有描写清明扫墓的诗:“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纸灰飞作白蝴蝶,泪血染成红杜鹃。”民间广为流传的孟姜女寻夫小曲也有“三月里来是清明,桃红柳绿百草青;别家坟上飘白纸,我家坟上冷清清。”唐代杜牧的名句:“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这些诗句都十分真切地反映了当时清明扫墓时的情景和氛围。

为什么要在清明扫墓呢?这大概是因为冬去春来,草木萌生。人们想到了先人的坟茔,有否狐兔在穿穴打洞,会否因雨季来临而塌陷,所以要去亲临察看。在祭扫时,给坟墓铲除杂草,添加新土,供上祭品,燃香奠酒,烧些纸钱,或在树枝上挂些纸条,举行简单的祭祀仪式,以表示对死者的怀念。至于祭扫的日期,各地风俗不同,有的是在清明节的前十天后十天;有的称“前三后三”;有的在清明前后逢“单”日举行;有些地方扫墓活动长达一个月。(2)祭扫烈士墓

清明祭祖扫墓,是中华民族慎终追远、敦亲睦族及行孝品德的具体表现。自古以来,清明扫墓不光是纪念自己的祖先,对历史上为人民立过功,做过好事的人物,人民都会纪念他。清明节祭扫烈士墓和革命先烈纪念碑,已成为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好形式。

一般活动程序是:全体肃立在纪念碑前聆听领导讲话;代表在碑前演讲;全体向烈士宣誓;向革命英雄纪念碑敬献花圈;奏乐默哀三鞠躬;瞻仰烈士墓;参观事迹展,缅怀革命烈士的丰功伟绩。

注意的礼仪事项:烈士陵园庄严肃穆神圣,是革命英雄长眠的地方。革命烈士为了我们的今天所付出的巨大牺牲,我们到烈士陵园举行祭扫活动,首先穿着整洁,要佩戴着鲜艳的红领巾;活动中态度要庄严肃穆,不能在烈士陵园中嘻嘻哈哈,打打闹闹;要怀着崇敬的心情参加活动,认真观看了解烈士事迹;注意卫生不能在陵园内乱吃零食,乱丢垃圾;不能在陵园内乱跑,行走要按顺序,不破坏青草绿地。

如今还有踏青、郊游、荡秋千,踢足球、打马球、插柳,拔河,斗鸡等户外活动,让大家出来晒晒太扬,活动活动筋骨,增加抵抗力。因此,清明节除了祭祖扫墓之外,还有各项野外健身活动,使这个节日,除了有慎终追远的感伤,还融合了欢乐赏春的气氛;既有生离死别的悲酸泪,又到处是一派清新明丽的生动景象。真是一个极富特色,非常特别的节日。

清明节纪念祖先有多种形式:

扫墓是清明节最早的一种习俗,这种习俗延续到今天,已随着社会的进步而逐渐简化。扫墓当天,子孙们先将先人的坟墓及周围的杂草修整和清理,然后供上食品鲜花等。

由于火化遗体越来越普遍,其结果是,前往骨灰置放所拜祭先人的方式逐渐取代扫墓的习俗。

新加坡华人也在庙宇里为死者立神主牌,庙宇因此也成了清明祭祖的地方。清明节当天有些人家也在家里拜祭祖先。

在清明节这一天,可到先人坟地、骨灰放置所或寺庙的灵位前静默鞠躬。

不论以何种形式纪念,清明节最基本的仪式是到坟前、骨灰放置处或灵位前追念祖先。为了使纪念祖先的仪式更有意义,我们应让年轻一代的家庭成员了解先人过去的奋斗历史。

四、清明节气

你能够背诵出二十四节气歌吗?

说出与清明有关的谚语。

清明,是我国二十四个节气之一。按阳历来说,它是在每年的 4月4日至6日之间。古人很重视这个节气。作为节气,清明时期正是我国大部地区,万木凋零的寒冬已经过去,风和日丽,莺飞草长,柳绿桃红,生机勃勃故称之为清明。首先,这个节气与农业生产有密切的关系,农谚说:“清明前后,点瓜种豆”,“清明谷雨紧相连,浸种春耕莫迟延”。清明一到,气温升高,雨量增多,正是春耕播种的大好季节。“清明”二字,宋陈元靓《岁时广记》引《三统历》曰:“清明者,谓物生清净明洁。”春天真正来到了。清明前后往往细雨飘飘,和风拂拂,这时的风和雨,都是人们喜欢的,所谓“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农村对清明雨尤为重视,古谚语有“清明前后一场雨,强如秀才中了举”。把清明雨看得如此重要,可见农民对于春雨的冀盼是多么殷切。

五、关于清明节的诗词

背诵出与清明节有关的古诗句:清明日 【唐】李建勋

他皆携酒寻芳去,我独关门好静眠。

唯有杨花似相觅,因风时复到床前。湖寺清明夜遣怀 【唐】李群玉

柳暗花香愁不眠,独凭危槛思凄然。野云将雨渡微月,沙鸟带声飞远天。久向饥寒抛弟妹,每因时节忆团圆。饧餐冷酒明年在,未定萍蓬何处边。

清明后登城眺望 【唐】刘长卿 风景清明后,云山睥睨前。百花如旧日,万井出新烟。草色无空地,江流合远天。长安在何处,遥指夕阳边。清明日曲江怀友 【唐】罗隐

君与田苏即旧游,我于交分亦绸缪。二年隔绝黄泉下,尽日悲凉曲水头。鸥鸟似能齐物理,杏花疑欲伴人愁。寡妻稚子应寒食,遥望江陵一泪流。清明即事 【唐】孟浩然

帝里重清明,人心自愁思。车声上路合,柳色东城翠。花落草齐生,莺飞蝶双戏。空堂坐相忆,酌茗聊代醉。

清明 【唐】孙昌胤

清明暮春里,怅望北山陲。燧火开新焰,桐花发故枝。沈冥惭岁物,欢宴阻朋知。不及林间鸟,迁乔并羽仪。

清明日忆诸弟 【唐】韦应物

冷食方多病,开襟一忻然。终令思故郡,烟火满晴川。杏粥犹堪食,榆羹已稍煎。唯恨乖亲燕,坐度此芳年。

长安清明 【唐】韦庄

蚤是伤春梦雨天,可堪芳草更芊芊。内官初赐清明火,上相闲分白打钱。紫陌乱嘶红叱拨,绿杨高映画秋千。游人记得承平事,暗喜风光似昔年。

清明日 【唐】温庭筠

清娥画扇中,春树郁金红。出犯繁花露,归穿弱柳风。马骄偏避幰,鸡骇乍开笼。柘弹何人发,黄鹂隔故宫。

同锦州胡郎中清明日对雨西亭宴 【唐】张籍

郡内开新火,高斋雨气清。惜花邀客赏,劝酒促歌声。共醉移芳席,留欢闭暮城。政闲方宴语,琴筑任遥情。

清明日自西午桥至瓜岩村有怀 【唐】张继

晚霁龙门雨,春生汝穴风。鸟啼官路静,花发毁垣空。鸣玉惭时辈,垂丝学老翁。旧游人不见,惆怅洛城东。

江南清明 【唐】郑准

吴山楚驿四年中,一见清明一改容。旅恨共风连夜起,韶光随酒著人浓。延兴门外攀花别,采石江头带雨逢。无限归心何计是,路边戈甲正重重。

清明 【宋】高翥

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纸灰飞作白蝴蝶,泪血染成红杜鹃。日落狐狸眠冢上,夜归儿女笑灯前。人生有酒须当醉,一滴何曾到九泉。

清明 【宋】黄庭坚

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人乞祭余骄妾妇,士甘焚死不公候。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

清明 【宋】王禹

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萧然似野僧。昨日邻家乞新火,晓窗分与读书灯。

六、作业: 以“清明节”为话题,写一篇文章。题目自拟,不少于700字。

第四篇:语文校本课程开发教案

语文校本课程开发教案 ——清明情思

学习目标:

1、了解清明节

2、了解清明节的相关文化 学习过程:

唐代诗人杜牧的诗云:“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写出了清明节的特殊气氛。

你知道清明节的由来吗?你了解清明节的哪些常识?

一、清明节的由来与传说

说出你了解到的有关清明节的由来

我国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清明最开始是一个很重要的节气,清明一到,气温升高,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后来,由于清明与寒食的日子接近,而寒食是民间禁火扫墓的日子,渐渐的,寒食与清明就合二为一了,而寒食既成为清明的别称,也变成为清明时节的一个习俗,清明之日不动烟火,只吃凉的食品。关于寒食,有这样一个传说:

相传春秋战国时代,晋献公的妃子骊姬为了让自己的儿子奚齐继位,就设毒计谋害太子申生,申生被逼自杀。申生的弟弟重耳,为了躲避祸害,流亡出走。在流亡期间,重耳受尽了屈辱。原来跟着他一道出奔的臣子,大多陆陆续续地各奔出路去了。只剩下少数几个忠心耿耿的人,一直追随着他。其中一人叫介子推。有一次,重耳饿晕了过去。介子推为了救重耳,从自己腿上割下了一块肉,用火烤熟了就送给重耳吃。十九年后,重耳回国做了君主,就是著名春秋五霸之一晋文公。

晋文公执政后,对那些和他同甘共苦的臣子大加封赏,唯独忘了介子推。有人在晋文公面前为介子推叫屈。晋文公猛然忆起旧事,心中有愧,马上差人去请介子推上朝受赏封官。可是,差人去了几趟,介子推不来。晋文公只好亲去请。可是,当晋文公来到介子推家时,只见大门紧闭。介子推不愿见他,已经背着老母躲进了绵山(今山西介休县东南)。晋文公便让他的御林军上绵山搜索,没有找到。于是,有人出了个主意说,不如放火烧山,三面点火,留下一方,大火起时介子推会自己走出来的。晋文公乃下令举火烧山,孰料大火烧了三天三夜,大火熄灭后,终究不见介子推出来。上山一看,介子推母子俩抱着一棵烧焦的大柳树已经死了。晋文公望着介子推的尸体哭拜一阵,然后安葬遗体,发现介子推脊梁堵着个柳树树洞,洞里好象有什么东西。掏出一看,原来是片衣襟,上面题了一首血诗: 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柳下作鬼终不见,强似伴君作谏臣。倘若主公心有我,忆我之时常自省。臣在九泉心无愧,勤政清明复清明。

晋文公将血书藏入袖中。然后把介子推和他的母亲分别安葬在那棵烧焦的大柳树下。为了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把绵山改为“介山”,在山上建立祠堂,并把放火烧山的这一天定为寒食节,晓谕全国,每年这天禁忌烟火,只吃寒食。走时,他伐了一段烧焦的柳木,到宫中做了双木屐,每天望着它叹道:“悲哉足下。”“足下”是古人下级对上级或同辈之间相互尊敬的称呼,据说就是来源于此。

第二年,晋文公领着群臣,素服徒步登山祭奠,表示哀悼。行至坟前,只见那棵老柳树死树复活,绿枝千条,随风飘舞。晋文公望着复活的老柳树,像看见了介子推一样。他敬重地走到跟前,珍爱地掐了一下枝,编了一个圈儿戴在头上。祭扫后,晋文公把复活的老柳树赐名为“清明柳”,又把这天定为清明节。

以后,晋文公常把血书袖在身边,作为鞭策自己执政的座佑铭。他勤政清明,励精图治,把国家治理得很好。

此后,晋国的百姓得以安居乐业,对有功不居、不图富贵的介子推非常怀念。每逢他死的那天,大家禁止烟火来表示纪念。还用面粉和着枣泥,捏成燕子的模样,用杨柳条串起来,插在门上,召唤他的灵魂,这东西叫“之推燕”(介子推亦作介之推)。

此后,寒食、清明成了全国百姓的隆重节日。每逢寒食,人们即不生火做饭,只吃冷食。在北方,老百姓只吃事先做好的冷食如枣饼、麦糕等;在南方,则多为青团和糯米糖藕。每届清明,人们把柳条编成圈儿戴在头上,把柳条枝插在房前屋后,以示怀念。

二、清明节习俗

你知道在我们当地清明节有哪些习俗?

清明作为节日,与纯粹的节气又有所不同。节气是我国物候变化、时令顺序的标志,而节日则包含着一定的风俗活动和某种纪念意义。

清明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扫墓俗称上坟,祭祀死者的一种活动。汉族和一些少数民族大多都是在清明节扫墓。

按照旧的习俗,扫墓时,人们要携带酒食果品、纸钱等物品到墓地,将食物供祭在亲人墓前,再将纸钱焚化,为坟墓培上新土,折几枝嫩绿的新枝插在坟上,然后叩头行礼祭拜,最后吃掉酒食回家。唐代诗人杜牧的诗《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写出了清明节的特殊气氛。

清明节,又叫踏青节,按阳历来说,它是在每年的4月4日至6日之间,正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绿的时节,也正是人们春游(古代叫踏青)的好时候,所以古人有清明踏青,并开展一系列体育活动的的习俗。

直到今天,清明节祭拜祖先,悼念已逝的亲人的习俗仍很盛行。

清明祭扫坟茔是和丧葬礼俗有关的节俗。据载,古代“墓而不坟”,就是说只打墓坑,不筑坟丘,所以祭扫就不见于载籍。后来墓而且坟,祭扫之俗便有了依托。秦汉时代,墓祭已成为不可或缺的礼俗活动。

《汉书.严延年传》载,严氏即使离京千里也要在清明“还归东海扫墓地”。就中国人祖先崇拜和亲族意识的发达、强固来看,严延年的举动是合情合理的。因此后世把上古没有纳入规范的墓祭也归入五礼之中:“士庶之家,宜许上墓,编入五礼,永为常式。”得到官方的肯定,墓祭之风必然大盛。

三、纪念方式

在清明节,你往往会参加哪些活动? 清明节的祭扫礼仪(1)清明节习俗

清明节是传统的纪念祖先的节日,其主要形式是祭祖扫墓。这一习俗相沿已久,据史书记载,秦汉时,墓祭已成为不可或缺的礼俗活动。《汉书.严延年传》载,严氏即使离京千里也要在清明“还归东海扫墓地”。随着祖先崇拜和亲族意识的越来越发达和强固,远古时代没有纳入规范的墓祭,也归入了“五礼”中:“士庶之家,宜许上墓,编入五礼,永为常式。”朝廷的推崇使墓祭活动更为盛行。古人有描写清明扫墓的诗:“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纸灰飞作白蝴蝶,泪血染成红杜鹃。”民间广为流传的孟姜女寻夫小曲也有“三月里来是清明,桃红柳绿百草青;别家坟上飘白纸,我家坟上冷清清。”唐代杜牧的名句:“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这些诗句都十分真切地反映了当时清明扫墓时的情景和氛围。

为什么要在清明扫墓呢?这大概是因为冬去春来,草木萌生。人们想到了先人的坟茔,有否狐兔在穿穴打洞,会否因雨季来临而塌陷,所以要去亲临察看。在祭扫时,给坟墓铲除杂草,添加新土,供上祭品,燃香奠酒,烧些纸钱,或在树枝上挂些纸条,举行简单的祭祀仪式,以表示对死者的怀念。至于祭扫的日 期,各地风俗不同,有的是在清明节的前十天后十天;有的称“前三后三”; 有的在清明前后逢“单”日举行;有些地方扫墓活动长达一个月。

(2)祭扫烈士墓

清明祭祖扫墓,是中华民族慎终追远、敦亲睦族及行孝品德的具体表现。自古以来,清明扫墓不光是纪念自己的祖先,对历史上为人民立过功,做过好事的人物,人民都会纪念他。清明节祭扫烈士墓和革命先烈纪念碑,已成为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好形式。

一般活动程序是:全体肃立在纪念碑前聆听领导讲话;代表在碑前演讲;全体向烈士宣誓;向革命英雄纪念碑敬献花圈;奏乐默哀三鞠躬;瞻仰烈士墓;参观事迹展,缅怀革命烈士的丰功伟绩。

注意的礼仪事项:烈士陵园庄严肃穆神圣,是革命英雄长眠的地方。革命烈士为了我们的今天所付出的巨大牺牲,我们到烈士陵园举行祭扫活动,首先穿着整洁,要佩戴着鲜艳的红领巾;活动中态度要庄严肃穆,不能在烈士陵园中嘻嘻哈哈,打打闹闹;要怀着崇敬的心情参加活动,认真观看了解烈士事迹;注意卫生不能在陵园内乱吃零食,乱丢垃圾;不能在陵园内乱跑,行走要按顺序,不破坏青草绿地。

如今还有踏青、郊游、荡秋千,踢足球、打马球、插柳,拔河,斗鸡等户外活动,让大家出来晒晒太扬,活动活动筋骨,增加抵抗力。因此,清明节除了祭祖扫墓之外,还有各项野外健身活动,使这个节日,除了有慎终追远的感伤,还融合了欢乐赏春的气氛;既有生离死别的悲酸泪,又到处是一派清新明丽的生动景象。真是一个极富特色,非常特别的节日。

清明节纪念祖先有多种形式:

扫墓是清明节最早的一种习俗,这种习俗延续到今天,已随着社会的进步而逐渐简化。扫墓当天,子孙们先将先人的坟墓及周围的杂草修整和清理,然后供上食品鲜花等。

由于火化遗体越来越普遍,其结果是,前往骨灰置放所拜祭先人的方式逐渐取代扫墓的习俗。

新加坡华人也在庙宇里为死者立神主牌,庙宇因此也成了清明祭祖的地方。清明节当天有些人家也在家里拜祭祖先。

在清明节这一天,可到先人坟地、骨灰放置所或寺庙的灵位前静默鞠躬。

不论以何种形式纪念,清明节最基本的仪式是到坟前、骨灰放置处或灵位前追念祖先。为了使纪念祖先的仪式更有意义,我们应让年轻一代的家庭成员了解先人过去的奋斗历史。

四、清明节气

你能够背诵出二十四节气歌吗? 说出与清明有关的谚语。

清明,是我国二十四个节气之一。按阳历来说,它是在每年的 4月4日至6日之间。古人很重视这个节气。作为节气,清明时期正是我国大部地区,万木凋零的寒冬已经过去,风和日丽,莺飞草长,柳绿桃红,生机勃勃故称之为清明。首先,这个节气与农业生产有密切的关系,农谚说:“清明前后,点瓜种豆”,“清明谷雨紧相连,浸种春耕莫迟延”。清明一到,气温升高,雨量增多,正是春耕播种的大好季节。“清明”二字,宋陈元靓《岁时广记》引《三统历》曰:“清明者,谓物生清净明洁。”春天真正来到了。清明前后往往细雨飘飘,和风拂拂,这时的风和雨,都是人们喜欢的,所谓“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农村对清明雨尤为重视,古谚语有“清明前后一场雨,强如秀才中了举”。把清明雨看得如此重要,可见农民对于春雨的冀盼是多么殷切。

五、关于清明节的诗词 背诵出与清明节有关的古诗句:清明日 【唐】李建勋

他皆携酒寻芳去,我独关门好静眠。

唯有杨花似相觅,因风时复到床前。湖寺清明夜遣怀 【唐】李群玉

柳暗花香愁不眠,独凭危槛思凄然。野云将雨渡微月,沙鸟带声飞远天。久向饥寒抛弟妹,每因时节忆团圆。饧餐冷酒明年在,未定萍蓬何处边。

清明后登城眺望 【唐】刘长卿

风景清明后,云山睥睨前。百花如旧日,万井出新烟。草色无空地,江流合远天。长安在何处,遥指夕阳边。清明日曲江怀友 【唐】罗隐

君与田苏即旧游,我于交分亦绸缪。二年隔绝黄泉下,尽日悲凉曲水头。鸥鸟似能齐物理,杏花疑欲伴人愁。寡妻稚子应寒食,遥望江陵一泪流。清明即事 【唐】孟浩然

帝里重清明,人心自愁思。车声上路合,柳色东城翠。花落草齐生,莺飞蝶双戏。空堂坐相忆,酌茗聊代醉。

清明

【唐】孙昌胤

清明暮春里,怅望北山陲。燧火开新焰,桐花发故枝。沈冥惭岁物,欢宴阻朋知。不及林间鸟,迁乔并羽仪。

清明日忆诸弟 【唐】韦应物

冷食方多病,开襟一忻然。终令思故郡,烟火满晴川。杏粥犹堪食,榆羹已稍煎。唯恨乖亲燕,坐度此芳年。

长安清明 【唐】韦庄

蚤是伤春梦雨天,可堪芳草更芊芊。内官初赐清明火,上相闲分白打钱。紫陌乱嘶红叱拨,绿杨高映画秋千。游人记得承平事,暗喜风光似昔年。

清明日

【唐】温庭筠

清娥画扇中,春树郁金红。出犯繁花露,归穿弱柳风。马骄偏避幰,鸡骇乍开笼。柘弹何人发,黄鹂隔故宫。

同锦州胡郎中清明日对雨西亭宴 【唐】张籍

郡内开新火,高斋雨气清。惜花邀客赏,劝酒促歌声。共醉移芳席,留欢闭暮城。政闲方宴语,琴筑任遥情。

清明日自西午桥至瓜岩村有怀 【唐】张继

晚霁龙门雨,春生汝穴风。鸟啼官路静,花发毁垣空。鸣玉惭时辈,垂丝学老翁。旧游人不见,惆怅洛城东。

江南清明 【唐】郑准

吴山楚驿四年中,一见清明一改容。旅恨共风连夜起,韶光随酒著人浓。延兴门外攀花别,采石江头带雨逢。无限归心何计是,路边戈甲正重重。

清明

【宋】高翥

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纸灰飞作白蝴蝶,泪血染成红杜鹃。日落狐狸眠冢上,夜归儿女笑灯前。人生有酒须当醉,一滴何曾到九泉。

清明

【宋】黄庭坚

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人乞祭余骄妾妇,士甘焚死不公候。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

清明

【宋】王禹

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萧然似野僧。昨日邻家乞新火,晓窗分与读书灯。

六、作业:

以“清明节”为话题,写一篇文章。题目自拟,不少于700字。

作文如何妙借古诗文“出彩”

教学目标:

教给学生引用、借用、化用古诗文名篇名句等进行创新写作的方法,开启学生的写作思维,帮助学生提升作文的文化品味。

教学设想:

由教师讲解为主,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激活学生的写作思维。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内容及过程:

一、导入

古人常说,“腹有诗书气自华。”古典诗文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情感资源,妙用古诗文可以激活语言表达,彰显文章底蕴,使文章散发出浓浓的书卷气和文化气。这无疑是高考作文“出彩”、“创新”的一条有效便捷的途径。那么,怎样借用古诗文来为你的作文增辉添色呢?

二、妙引古诗文名句出彩

引用古诗文,这是写作文时最常用的方式,可引用分为局部引用和全篇引用。

「局部引用」

就是在文章的局部位置引用古典诗文名句,如文章的标题、题记、首段和末尾等。

提问:这样用的好处何在?

明确:由于这些地方所处的位置比较突出、醒目,容易引发读者的关注,给他们留下较好的印象。

详讲:

(1)标题处

在文章标题处引用古诗文名句,能让题目显得典雅蕴藉,富有文学情趣,起到耀人眼目、催人卒读之功。如03年福建考生的《月是故乡明》,引用杜甫名句作为标题,不仅紧扣“感情的亲疏远近和对事物的认知”这一作文话题,而且表达得更有韵味;04年福建考生的《一蓑风雨任平生》,引用苏轼《定**》语句,作为题目,既紧扣所选的历史人物,贴切凝练,又昭示文章题旨,写出了苏轼的豁达与超脱,可谓“一石双鸟”。

(2)开头处

在文章开头嵌入诗词佳句,以此领起全篇,则能够使语言显得凝练精辟,更能让阅卷者立刻“窥”到作者的文化积淀和人文素养,给他们留下较佳的第一印象。如2004年陕西考生的《寻找快乐,精彩人生》的开头:

“漫步于秋日落叶徐徐的小径上,不禁吟了一句:”无边落叶萧萧下,不尽愁绪滚滚来。‘慨叹落叶的悲哀与不幸。其实,落叶的生命或许就是这样,只求得春日繁茂,秋日落英缤纷。换个思维方式,龚自珍曾说过’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嘛!我们应该欣喜,享受落英缤纷的秋景。“

这个开头由情景入手,化用杜甫的“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自然引出对落叶的联想,然后再引用龚自珍的名句,恰当地诠释了“快乐幸福与我们的思维方式”这一哲理话题的内涵。这样处理,使文章在开头便显得意蕴深刻,诗意灵动,从而避免了“开门见山”式说理可能会有的干巴枯燥。

(3)收尾处

在文章收尾处引用古典诗文,则具有画龙点睛之效,能够启人心智、升华主题,收到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表达效果,令读者掩卷沉思,回味无穷。如04年福建考生《照海倚天》的结尾: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流年似水,时光如电地过去,也许,只有历史才能让“无字碑头镌字满”,也许也只有历史,才能最好地诠释曾国藩在天京城破黄袍欲加身之时写尽生平心境的一句话:倚天照海花无数,流水高山心自知。

三处引用贴切自然不显斧凿,使文章文采飞扬,情理交辉,意蕴深远,辨证而深刻地评价了曾国藩这一历史人物,实在是一记漂亮有力的“豹尾”。

「全篇引用」

既指整段之内大量引用,又指全文各段大量引用。由于古典诗文具有的深厚的文化积淀,大量、多处的引用,将能大大提升文章的文化品质和审美趣味,充实文章的底蕴。

(1)整段引用

“寂寞是什么?曾几何时,有李白‘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也许,寂寞便是皓月当空,好风如水,万籁俱寂时形影相吊的那种感觉吧!曾几何时,有李后主感慨‘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也许,寂寞正是深宫大院,国愁家愁人也愁的情丝纠缠吧!曾几何时,有陈子昂感叹‘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也许,寂寞就是芳草依旧,天涯依旧,物是人非的空虚心境吧!于是,我问月亮,广寒宫的嫦娥告诉我,寂寞是‘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辰’的‘碧海青天夜夜心’。寂寞到底是什么?我无法回答。”

——2000年高考优秀作文《寂寞的意韵》

一段之内五处引用诗词名句,以此作为文章情感和义理的载体,让“寂寞”具有了深刻的文化内涵,既为文章增添了亮丽的色彩,也增强了论证的说服力和感染力,使文章底蕴厚实,充满典雅蕴藉的诗意和丰富的人文气息。

(2)全篇引用

例文:

只缘身在此山中

2003年四川考生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诗人把毫无思想感情的桃花看作“笑春风”而发出感慨,恐怕缘于“人面桃花相映红”。诗人对于桃花的认识,也出于爱屋及乌而有所专属。由此观之,人们对于事物的认识,是不乏感情因素的。

人类的感情丰富,或憎或爱,或欣喜或悲伤,有丝丝的愉悦,也有淡淡的忧伤。于是,伴随感情而获得的认识总会绚丽多彩,但这正是人类所需要的。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卷帘人与李清照的认识为何悬殊,我想,应该归结为两人的经历、身份以及感情的把握不同。也正是由于这样的悬殊,才得以造就伟大的词人。

人类需要认知,认知是人类进步的源泉,但人类也是感情动物,认知的过程也包含感情的表达。源于人心灵的精神血脉需要充满感情的认知!

记叙时,有人说:“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但他不局限于对于事实的描述。“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由此折射出作者的智慧与宽大的胸怀,这无疑是对事物更深层次的认知。取得这样的认知,需要感情,阅读这样的认知,又何尝不需要呢?

议论时,认知更加丰富。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这是何等的赞叹。“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这又是何等的冷静与思辩。而当东坡先生再游于赤壁之时“盖将自其变者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又把思想提上了哲学的境界。

由此观,感情是认知的血脉,使它生机盎然,使它娓娓动听,而感情也离不开认知,它要在一次次的认知中表达。

感谢情感,是它丰富了认知的内涵,是它浇灌了认知的清泉,为了认知,就算“不识庐山真面目”,又有何妨?

2003四川省高考优秀作文《只缘身在此山中》则可称得上是全篇引用的典范之作了。该文以苏轼名句作为标题,非常恰切地暗扣作文话题“感情亲疏与对事物的认知”;紧接着引用崔护的诗句“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自然引出对“情感与认知”关系的认识,确立文章主旨;然后紧承首段,引用了李清照的《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杜牧的《赤壁》,从几个角度来进一步阐述主旨,形象生动而不乏理性;末尾再以苏轼的“不识庐山真面目”收结全文。综观全文,恰到好处的引用、嵌入古典诗词,使哲理思考和情感抒发传达得深刻而有底蕴,让文章拥有了较高的文化品位。

三、巧套古诗文结构出彩

古人写诗做文都很讲究章法,每一首(篇)诗文都有其完整的行文结构与写作脉络,再加上古诗文本身言简意丰、音韵和谐,套用古诗文来铺设文章的行文结构,不仅能使文章层次分明、结构清晰,而且更能给人以典雅优美的感觉,能够在最短时间内打动读者。这一点,2004年湖南高考优秀作文《琵琶行之父母有情》做出了很好的示范: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孩子是父母爱的结晶,是由爱情转为亲情的结点。于是,我的爸妈便将我视作上帝赐予他们的天使。在母亲的肚子宫殿里,我开始了家庭教育的第一课。听轻音乐,做有氧体操,嘿嘿,都是我的必修课。在温暖亲切的环境下,我快乐地成长着。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爱女成凤。严父慈母在我的童年是两个互补的角色。厉声训斥我的父亲在教导我的时候,总有母亲和声细语的安慰。这便是成功所在。童年,我学的东西扎实牢回,这是父亲的功劳,我的心灵善良而不娇气,这便是妈妈的疼爱有加了。绝不作温室花朵,也绝不堕落消极。

[间关莺语花底滑]

上学后,爸妈便对我松了一点,不再成天限制我的活动。为了缓解学习的压力,爸妈喜欢在周末带我到郊外踏青。那段日子始终印在我的脑海,因为美好,因为不再重演。记得,花儿总是开着的,草儿总是绿油油的,风儿总是和煦的,鸟儿总是快活的,像我的心情。

[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当叛逆之神降临时,我不再乖巧地讨父母欢心。总是觉得自己已经长大,不再需要陈词滥调的叮咛和唠叨。喜欢上奇装异服,喜欢上顶嘴,家里的气氛有些凝重。回想起来,我似乎要走上一条错咱了。要多谢我的父亲。那副严厉的面孔突然换成了和蔼和耐心。他一步步地引导我,以不揭我的短,也不重复说教,黑色的日子就在无声中过去了。

[曲终收拨当心划,四弦一声如裂帛]

终于把我拉扯大了。即将离开父母的我有些悲壮的感觉。爸妈老了,我发现他们鬓上的白丝;爸妈笑了,当我发现他们满足的欣慰的目光。我突然哭了,爸妈的爱和他们的言传身教早已铭刻我心。最后,爸爸说:“孩子,以后的路只能自己去走了,自己好好把握啊!”

[座上泣下谁最多,掌上明珠双眸湿]

我要感谢父亲母亲的教导,他们是最普通的父母,却是我永远敬仰的明星。他们为我照亮了前方的路,引导我走向光明的未来。

谢谢!这是我唯一能说的话了。

白居易的《琵琶行》以琵琶女的演奏贯穿全篇,将乐曲的情调与演奏者、听者的情绪融为一体,又以琵琶女自叙身世和诗人倾诉郁闷相映衬,其行文结构与情感抒发融合无间,曲尽长篇歌行体诗歌之妙。《琵琶行之父母有情》这篇作文妙就妙在直接套用白诗的结构形式,将《琵琶行》一诗中有关音乐描写的诗句,直接抽取出来、编织出全文的行文结构:“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间关莺语花底滑”,“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渐歇。别有忧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座中泣下谁最多,掌上明珠双眸湿(原诗为‘江州司马青衫湿’)”。这些诗句在《琵琶行》中本身就是串连诗歌内容、编织抒情脉络的关键诗句,被引用为文章行文转换的语言标志,不仅巧妙地串起从小到大父母对“我”的关爱与教育的一些生活细节,而且使文章的行文结构放得开又收得拢,读来自有别样的韵味。

三、模仿古诗文语言出彩

语言是文章的第——关口,高考作文的语言除了要能够根据文章需要尽可能得体准确之外,还应该尽量地体现出个性的色彩。如果你的文言功底比较扎实的话,不妨模仿古典诗文的语言,用文言的笔法来表达现代的感悟,这无疑也是高考作文“出彩”的一记妙招,历年高考作文中都有这方面的成功例子,如2001年南京考生蒋昕捷的《赤兔之死》,2002年江苏考生的《谏屈原书》,2003年四川考生的《愚者传》和北京考生的《转折》等。值得一提的还有2002年江苏考生写的仿古五言叙事诗《孔雀东南飞》,其语言脱胎于古乐府名篇《孔雀东南飞》,以一位才华横溢有志投身西部大开发的青年作为叙事的中心人物,写得像模像样:

“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

“五岁进小学,九岁入省中,十五游南大,二十研究生。此生条件好,工作不愁找。东家婆也夸,西家婶也赞。姐弟笑盈盈,父母乐呵呵!”好事人相承,传遍南京城。

父母笑口开:“咱娃是块宝,样貌长得好。学习成绩棒,奖状没处放。工作随你挑,美女随你找。”

此生脾气牛,心志过云头。堂上启父母:“儿子体质娇,犹需多煅造。家中条件好,滴滴父母汗;儿子要独立,想吃自己饭。”

父母大张口,婆婶都曰奇,姐弟不作声,外人只相疑。父母无奈何,只得随儿意:“孩儿已长成,应该靠自身。独立也可以,不出南京门!”

此生不乐意,以背对双亲:“二老误儿意。儿子想独立,立志去西北。国家政策好,西部旺气开。儿子肯吃苦,一定能成才。”

“西部大开发?”二老心相疑,万分不乐意。东边招大娘,西边请阿婆,南边望二爷,北边喊三叔,亲戚聚一堂,都为此儿忙。

二爷开尊口:“西部有啥好?环境太恶劣,困难一重重。我去十五年,归来两袖风!”

大娘也帮腔:小子相貌好,潘安比不了,人品没得说,城中很难找。又是研究生,还愁没人要?“

此生意志坚,就是不松口。任凭谁来说,就是不回头。

不是此生倔,而是心高远。他对大家说:“大爷大娘们,叔叔婶婶们,城中安乐窝,小子并不爱。国家搞建设,急急要人才。我想去西部,越想越应该。东西是一家,都属大中华。东部要发达,西部不能差;如果差距大,国家就要垮。套用鲁迅话:我不建西部,谁来建设她!中华要腾飞,建设是关键。孩儿意志坚,长辈壮我行!”

众人听此言,倍感心灵撼。此子之选择,令人心底叹。心灵之选择,实在不简单。众人支持他,西部去登攀。孔雀向西飞,今朝更好看。

这些高考优秀作文在古典诗文语言的借鉴上,显示出了作者个性的写作才华和较为深厚的古文修养,以及较好的驾驶语言的功力。当然,文言文毕竟是旧时代的产物,这种语言表达方式本身是不值得提倡和鼓励,本节内容只是为考生提供一种参考。要知道,这些优秀作文的成功靠得是“故事新奇”、“立意高远”、“语言老到”、“内容充实”,这些才是它们获得成功的关键,而非仅仅是浅易的文言。

五、改写古诗文内容出彩

好的古典诗文都是富于启示性的,言简而意丰,能够通过鲜明的形象和富有张力的表达唤起读者无尽的联想和想象。通过对古诗文的改写,来传达自己对生活的感悟,也能让自己的高考作文呈现出迷人的色彩,平添些许的诗意。当然,改写不是对古诗文的纯机械翻译,而是对古诗文的一种再创作、再提高和个性化鉴赏。例如屈原的名句“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我们可以联系自己对屈原的理解来改写,表达出自己的个性化感悟。下面是老师给同学们做个示范:

“漫漫长路,我能追寻到什么呢,我又能拾掇起什么呢?屈子的脚步声清晰地在耳畔回响着,披发行吟形容枯槁的身影似乎总在眼前晃动,诠释出了一种精神的内涵。

精神路上的追寻本身就是一种痛苦,也许我们从来就无法摆脱这种宿命的折磨。难以宁静的汨罗江啊,一朵涟漪拨弄起无尽的思绪,在跋涉的途中牵引着你我的方向。

漫漫长路,终极的目标始于脚下。

生的价值,死的分量,让脚印去求索,让过程去评判。“

这种写法既能忠实于原诗(文)的内涵,也能闪现出个性创造的光辉,不失为作文“出彩”的一种途径,语文素养较好的学生完全可以做到。如你们的师姐04届王诗红同学所写的《千古心情》:

“千古心情,是慈母手中的针线,是游子身上的衣裳。夕阳西下,枯藤老树残阳斜挂,小桥流水,风儿吹散屋顶的缕缕炊烟。鸟儿都归了家,而脚下的路却依旧连着天之涯。无边无际的远方呀,今晚我将会魂归何处?孤独的旅人,守望着满月的宁寂与苍凉:遥远的家乡,母亲是否依然伫立门前等候,温馨甜蜜的家是否也已燃起了炊烟?千古心情,是临行前母亲密密麻麻的一针一线,是临走时念念叨叨的叮咛嘱托;千古心情,是离别后游子声声深切的呼唤,是内心深处无数次的魂牵梦绕。千古心情,是母亲斑白的鬓角,是等待孩儿归来的瘦小的身影,是游子留恋的步伐,是频频顾首的期盼„„

千古的心情啊,这千年不变的永恒。“

这个片段化用了孟郊《游子吟》和马致远《天静沙。秋思》的意境,将游子对故土和亲情的思念表达得细腻深婉,典雅蕴藉。2002年江苏考生的《东坡的选择》也是采用这种写法获得成功的。这篇高考作文化用苏轼《前赤壁赋》和《念奴娇。赤壁怀古》的意境,将苏轼一生的遭遇聚焦于一个感伤而又旷达的赤壁之夜,写出了苏轼的“心灵的选择”,既摄取了原作的神韵,又出之以新的情调。

改写可以是化用意境,再现古诗文的情景,也可以从古典名篇中寻找“空隙”,对内容加以创造性的改造,例如2001年天津考生的《新六国论》和2004年江苏考生的《〈孔雀东南飞〉新传》。《新六国论》从苏洵《六国论》“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中找到立意的突破口,提出六国破灭是“由于六国国君缺乏诚信”的观点;然后紧扣“诚信”剖析史实,论证观点;最后化用杜牧《阿房宫赋》中的名句,以“前人之鉴,后世之师。后人哀哀而不鉴之岂不更让人悲哀”收尾;文章立意深刻,分析独到,闪耀着个性的光芒。而《〈孔雀东南飞〉新传》则是“活用”古典文学资源,根据话题“山的沉稳,水的灵动”对《孔雀东南飞》大胆改造而成的“故事新编”,在生动而颇具情韵的叙事中,讲述了刘兰芝和焦仲卿的“中国式离婚”,体现出了考生独到的创新精神,和对现实生活的关注与洞察。

例文:

《孔雀东南飞》新传

当刘兰芝第五次回首的时候,泪还是忍不住落了下来,黑漆漆的门紧闭着,一如仲卿般冷漠,左邻右舍还在对她指指点点,议论着这个因不守妇道而被休的女子。可是,谁能知道她的苦衷?

当她还未出嫁的时候,不知有多少的好小伙儿到她家提亲:模样儿俊的,有钱的,有势的,为何选了焦仲卿?他又黑又瘦,又没钱又没势,他凭什么娶到美丽贤淑的兰芝?兰芝一遍遍地问自己。泪水渐渐模糊了兰芝的视线,朦胧中焦仲卿那老实敦厚的脸又出现在她的眼前。是因为看中他山般的朴实沉稳吧!

“妾为水,君为山;水灵动,山沉稳;水绕山流永不移;妾身与君永不离。”“上邪!我欲与芝相知,江水为竭,冬雷阵阵夏雨雪,山无棱,天地合,乃敢与芝绝!”海誓山盟犹在耳畔,但已物是人非,欲语泪先流!

为了仲卿的工作,兰芝跑东家,找西家,甚至出席一些非正式的聚会,在觥筹交错中强颜欢笑,为仲卿在领导面前说尽好话。老实巴交的焦仲卿啊!你怎么让你妻子做这些事情呢?你可知道席间哪个人不觊觎你妻子的美貌?你可知道你妻子独自一人承担了多少的风言风语吗?

当刘兰芝看到丈夫遗落在地上的香囊时,泪刷地下来了,那是秦罗敷的香囊,那是秦罗敷的香囊!焦仲卿没有说什么,走到书案前写下了休书。兰芝仿佛听到胸腔中有什么碎了,一片片裂开的钝响„„

到家了,兰芝默默地进房,悄无声息。第二天,县官的儿子便来提亲,兰芝含着泪默然答应。良辰吉日选在后天。“后天?”媒人自顾自地说,“那可是个好日子,秦罗敷姑娘也要出嫁哩!嫁的是焦仲卿。”

焦仲卿!!

天高气爽,惠风和畅。焦仲卿坐在高头大马上气宇轩昂。这时,他看到了兰芝,熟睡着的兰芝。

“妾为水,君为山;水灵动,湛不变;山沉稳,色不坚。”焦仲卿看到刘兰芝最后留给他的话时,茫然若失„„

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

从名著中寻找“空隙”,扩展为富于想象性的空间,不仅需要有对原作的深入理解,而且需要“大胆假设”、合理虚构的精神。在考场上严酷的制约条件下尤为难得。此文借助《孔雀东南飞》而别出心裁,根据作文题意要求对原作大胆改造,在生动而颇具情韵的叙事中,给出了一种新的“诠解”。这样的“故事新编”,妙在“似是而非”,难在“似非而是”,并且首先应在题意的“前提”下创造。就此而言,本文是成功的。文章对于相关古典文学资源的“活用”,对于虚拟情境的逼真描述,也增添了故事的“说服力”与文学性。

六、总结:

以上给同学们讲解了四种妙用古代诗文进行创新写作的方法,也和同学们分享了不少优秀的作文。当然以上所讲四法并非是截然分开的,妙用古诗文“出彩”的方法也不止是这四种,希望同学们在学习中能够将古诗文的学习和作文结合起来,注重积累并将之内化为自己的积淀,也许你能找到更多更好的方法,写出一篇“出彩”的作文来。

第五篇:语文校本课程开发教案

教学活动设计方案

环保,我们在行动

教学目标:

1、留意身边的生活,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的能力。

2、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学会感悟生活,爱护我们的校园,爱护我们的家园,爱护我们的祖国,爱护我们的地球。

教学过程:

导入:语文学习的外延就是生活的外延。留意我们身边的生活,你会发现许多……

一、认识校园

(一)认识我们的校园

1、讲一些注意事项,然后带学生到校园看一看。

2、引导学生有序地观察校园,从整体上认识校园。

3、校园环境优美。

4、找出校园环境的不足之处。

5、同学们相互说说如何才能保护好校园环境?

6、实践:观察你家附近的环境。

(二)了解校园中的植物及生长情况

1、讲清观察重点

(1)观察校园中有哪些植物?(2)它们的生长情况怎样?

(3)看一看学校的花草树木有没有被破坏的情况。

2、给学生分组,然后分组到校园观察,相互说说自己观察的情况

3、实践:观察你家,附近还有什么植物,它们长的怎样

二、校园真美

(一)说说校园的美

1、先分小组,5人一小组。

2、小组内先互相说一说:你认为校园里什么最美?用较通顺、连贯的一段话说一说

3、每小组派一名代表到讲台上给大家说一说

4、小结:我们的校园这么美,我们应该保护它

(二)画一画校园的美

1、先拿出准备好的纸、笔、水彩

2、把你认为校园中最美的地方画下来,用你喜欢的颜色涂色

3、学生画画,教师巡视指导

4、选出画的好的予以表扬,让大家看一看

(三)保护我们的校园环境

1、谈话,我们的校园这么美,我们该怎样保护它

2、学生先说一说

3、小结

(1)爱护花草树木,不折枝摘花,不践踏小草。

(2)保护卫生,不随地吐痰,不乱扔纸屑、塑料袋、果核等,不乱涂乱画。(3)看到破坏环境的行为要制止。

三.生活污染(1)

(一)生活中常见的污染

1、说说你所见到的污染

(1)水污染(水体浑浊、变色、臭味)(2)空气污染(烟、汽车尾气)(3)农药污染

2、补充(1)噪声污染(2)光污染

3、我们生活的环境受到了严重的污染,我该怎么办?

(二)洗涤剂污染

1、谈话:家中清洗衣物、餐具、厕所等常用哪一些洗涤剂?

2、导入:洗涤剂是洗东西的,怎么是污染呢?

3、讲解

(1)洗涤剂泡沫缝隙中栖存细菌,造成生活用水污染。(2)洗涤剂对水生生物有轻微毒性,造成鱼类畸形。

4、建议:

(1)不用含有磷酸盐的洗涤剂。(2)妥善处理含有合成洗涤剂的废水。

(三)空气污染

1、分组讨论:说说你知道的空气污染情况

2、讲解

(1)空气污染的类型。(2)空气污染的形成。(3)空气污染的危害。

四、生活污染(2)

(一)噪声污染

1、放录音让学生听:音乐、朗读、谈话、喧闹、车鸣声、轰鸣声……

2、让学生说说听到各种声音的感受

3、讲解

(1)什么是噪声污染。(2)噪声污染的危害。(3)处理措施。

(二)农药污染

1、谈话;农药在现代农业中的普遍应用,在提高产量的同时,也污染了环境

2、“我”身边的农药污染(1)蔬菜(2)水、土地污染。

3、谈谈我们应该采取的措施

(三)沙尘暴

1、谈话:

(1)见过沙尘暴吗?(2)它有哪些危害?

2、讲解:

(1)补充沙尘暴的危害。(2)讲解沙尘暴频发的原因。

3、我们要保护植被,积极植树种草,重建美丽、清新的家园

五、环保,我们在行动

(一)不乱扔塑料袋(白色污染)

1、谈话:现在生活相当方便,空手出去,可以买回一袋一袋的菜、生活用品,方便之余,也带来了污染,塑料袋到处都是

2、分组说说塑料袋给我们带来了哪些方便和不便

3、讲解白色污染

4、实践:建议家长多用布袋,少用一次性塑料袋。

(二)不随意扔废旧电池

1、说说电池的用途

2、给电池分类

3、说说你家的废旧电池是怎么处理的

4、简单介绍随意扔废旧电池的危害

5、妥善保管好你家的废旧电池

(三)自觉抵制一次性餐饮具

1、谈一谈你用过的一次性餐饮具

2、你们知道它们是怎么制造出来的吗(用什么原料)

3、讲解(1)一次性筷子(木材、竹)(2)一次性餐盒、塑料袋(塑料、纸)

4、我们应自觉抵制一次性餐饮具,尽量不用或少用

六、争当环保小卫士(1)

(一)节约用水

1、谈话

(1)说说我们生活中哪些地方需要用水?水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

(2)水是哪来得,是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水资源是有限的,有的地方严重缺水。(3)资源正受到严重污染。

2、启发:我们应该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

(二)保护动物

1、谈话:目前由于人们的过度砍伐森林,动物丧失了生存环境,加之环境恶化,人们乱捕动物,一些动物急剧减少,珍稀动物濒临灭绝,这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构成了极大的潜在威胁

2、说说你喜欢哪些动物

3、我们应该怎样保护动物

七、争当环保小卫士(2)

(一)保护环境

从我做起

教学目标:体会环境污染的危害,建立环保意识 教学方法:分组说一说 教学过程:

1、分小组说说„我‟身边的环境污染

2、分组说说“我”哪些行为会污染环境

3、“我„打算怎么克服自己的不良行为

4、小结:保护环境,从我做起,从小事、从点点滴滴做起

(二)做个环保小卫士

1、分组说说“我”生活中见到的破坏环境的行为

2、想一想,我该怎么办

3、小结:我该怎么办(1)主动制止、劝说(2)报告老师或家长

作业:留心身边的生活,写一篇以“我与我身边环境”为话题的作文。

下载语文校本课程开发设想(含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语文校本课程开发设想(含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浅谈校本课程开发

    浅谈校本课程开发 摘 要: 我国基础教育实行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管理体制;现在,校本课程已成为国家课程计划的一部分,这就使学校担负起开发校本课程的责任,正确理解校本课程......

    小学语文校本课程的开发

    小学语文校本课程的开发 李微沧州市新华区东队学校 内容提要:《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创造性的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

    语文校本课程开发教案(三)

    语文校本课程开发教案(三) 传统文化与中学语文教学的关系研究 诗词曲中的传统节日 一、教学目的 1、通过引导学生学习鉴赏我国优秀的古典诗歌、词、曲,激发和培养学生热爱祖国......

    语文校本课程开发教(二)

    语文校本课程开发教案(二) 文明礼仪 孝敬父母的教学设计 第1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养成良好的礼仪风范,懂的孝顺父母是中华的传统美德。 2、感受父母的养育之恩,让学生在情中回......

    校本课程开发计划

    校本课程开发计划 校本课程是以学校为基础开发出来的课程。实施校本课程是实现学校的办学宗旨,体现办学特色的有效途径。实施校本课程能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兴趣和需要,促进学生......

    校本课程开发计划

    校本课程开发计划 为使我校的校本课程开发落到实处,特制定计划如下:一、课程的内容安排:课程内容包括:“安全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 二、课程的实施方法:我们初步设想一、二......

    校本课程开发计划

    2011-2012学年度石河完小 上学期校本课程开发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和课程标准为指导,结合“着眼素质、扎实基础、全面发展、办出特色”的学校办学......

    校本课程开发计划

    校本课程开发计划 校本课程是以学校为基础开发出来的课程。实施校本课程是实现学校的办学宗旨,体现办学特色的有效途径。学校在完成国家课程计划的前提下,可以对国家课程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