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浮头式换热器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北京智博睿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www.xiexiebang.com
浮头式换热器项目可行性研究
报告
本报告是针对行业投资可行性研究咨询服务的专项研究报告,此报告为个性化定制服务报告,我们将根据不同类型及不同行业的项目提出的具体要求,修订报告目录,并在此目录的基础上重新完善行业数据及分析内容,为企业项目立项、上马、融资提供全程指引服务。
可行性研究报告是在制定某一建设或科研项目之前,对该项目实施的可能性、有效性、技术方案及技术政策进行具体、深入、细致的技术论证和经济评价,以求确定一个在技术上合理、经济上合算的最优方案和最佳时机而写的书面报告。
可行性研究报告主要内容是要求以全面、系统的分析为主要方法,经济效益为核心,围绕影响项目的各种因素,运用大量的数据资料论证拟建项目是否可行。对整个可行性研究提出综合分析评价,指出优缺点和建议。为了结论的需要往往还需要加上一些附件,如试验数据、论证材料、计算图表、附图等,以增强可行性报告的说服力。
可行性研究是确定建设项目前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工作,是在投资决策之前,对拟建项目进行全面技术经济分析论证的科学方法,在投资管理中,可行性研究是指对拟建项目有关的自然、社会、经济、技术等进行调研、分析比较以及预测建成后的社会经济效益。在此基础上,综合论证项目建设的必要性,财务的盈利性,经济上的合理性,报告用途:发改委立项、申请资金、申请土地、银行贷款、境内外融资等 北京智博睿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www.xiexiebang.com
技术上的先进性和适应性以及建设条件的可能性和可行性,从而为投资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投资可行性报告咨询服务分为政府审批核准用可行性研究报告和融资用可行性研究报告。审批核准用的可行性研究报告侧重关注项目的社会经济效益和响;融资用报告侧重关注项目在经济上是否可行。具体概括为:政府立项审批,产业扶持,银行贷款,融资投资、投资建设、境外投资、上市融资、中外合作,股份合作、组建公司、征用土地、申请高新技术企业等各类可行性报告。
报告通过对项目的市场需求、资源供应、建设规模、工艺路线、设备选型、环境影响、资金筹措、盈利能力等方面的研究调查,在行业专家研究经验的基础上对项目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进行科学预测,从而为客户提供全面的、客观的、可靠的项目投资价值评估及项目建设进程等咨询意见。
另:提供国家发改委甲、乙、丙级工程咨询资质 北京智博睿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www.xiexiebang.com
可行性研究报告大纲(具体可根据客户要求进行调整)第一章 浮头式换热器项目总论
1.1浮头式换热器项目概况
1.1.1浮头式换热器项目名称
1.1.2浮头式换热器项目建设单位
报告用途:发改委立项、申请资金、申请土地、银行贷款、境内外融资等 北京智博睿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www.xiexiebang.com
1.1.3浮头式换热器项目拟建设地点
1.1.4浮头式换热器项目建设内容与规模 1.1.5浮头式换热器项目性质
1.1.6浮头式换热器项目总投资及资金筹措
1.1.7浮头式换热器项目建设期
1.2浮头式换热器项目编制依据和原则
1.2.1浮头式换热器项目编辑依据 1.2.2浮头式换热器项目编制原则 1.3浮头式换热器项目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1.4浮头式换热器项目可行性研究结论
第二章 浮头式换热器项目背景及必要性分析
2.1浮头式换热器项目背景
2.1.1浮头式换热器项目产品背景 2.1.2浮头式换热器项目提出理由 2.2浮头式换热器项目必要性
2.2.1浮头式换热器项目是国家战略意义的需要
2.2.2浮头式换热器项目是企业获得可持续发展、增强市场竞争力的需要
2.2.3浮头式换热器项目是当地人民脱贫致富和增加就业的需要
报告用途:发改委立项、申请资金、申请土地、银行贷款、境内外融资等 北京智博睿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www.xiexiebang.com
第三章 浮头式换热器项目市场分析与预测
3.1产品市场现状
3.3市场形势分析预测
3.4行业未来发展前景分析
第四章 浮头式换热器项目建设规模与产品方案 4.1浮头式换热器项目建设规模
4.2浮头式换热器项目产品方案
4.3浮头式换热器项目设计产能及产值预测
第五章 浮头式换热器项目选址及建设条件
5.1浮头式换热器项目选址
5.1.1浮头式换热器项目建设地点 5.1.2浮头式换热器项目用地性质及权属 5.1.3土地现状
5.1.4浮头式换热器项目选址意见 5.2浮头式换热器项目建设条件分析
5.2.1交通、能源供应条件 5.2.2政策及用工条件
5.2.3施工条件
报告用途:发改委立项、申请资金、申请土地、银行贷款、境内外融资等 北京智博睿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www.xiexiebang.com
5.2.4公用设施条件 5.3原材料及燃动力供应
5.3.1原材料 5.3.2燃动力供应
第六章 技术方案、设备方案与工程方案 6.1项目技术方案
6.1.1项目工艺设计原则
6.1.2生产工艺
6.2设备方案
6.2.1主要设备选型的原则 6.2.2主要生产设备 6.2.3设备配置方案 6.2.4设备采购方式 6.3工程方案
6.3.1工程设计原则
6.3.2浮头式换热器项目主要建、构筑物工程方案
6.3.3建筑功能布局 6.3.4建筑结构
第七章 总图运输与公用辅助工程
报告用途:发改委立项、申请资金、申请土地、银行贷款、境内外融资等 北京智博睿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www.xiexiebang.com
7.1总图布置
7.1.1总平面布置原则
7.1.2总平面布置
7.1.3竖向布置
7.1.4规划用地规模与建设指标
7.2给排水系统
7.2.1给水情况
7.2.2排水情况
7.3供电系统 7.4空调采暖
7.5通风采光系统
7.6总图运输
第八章 资源利用与节能措施
8.1资源利用分析
8.1.1土地资源利用分析
8.1.2水资源利用分析
8.1.3电能源利用分析
8.2能耗指标及分析 8.3节能措施分析
8.3.1土地资源节约措施
报告用途:发改委立项、申请资金、申请土地、银行贷款、境内外融资等 北京智博睿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www.xiexiebang.com
8.3.2水资源节约措施
8.3.3电能源节约措施
第九章 生态与环境影响分析
9.1项目自然环境
9.1.1基本概况
9.1.2气候特点
9.1.3矿产资源
9.2社会环境现状
9.2.1行政划区及人口构成 9.2.2经济建设
9.3项目主要污染物及污染源分析 9.3.1施工期 9.3.2使用期
9.4拟采取的环境保护标准 9.4.1国家环保法律法规
9.4.2地方环保法律法规
9.4.3技术规范
9.5环境保护措施
9.5.1施工期污染减缓措施 9.5.2使用期污染减缓措施
报告用途:发改委立项、申请资金、申请土地、银行贷款、境内外融资等 北京智博睿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www.xiexiebang.com
9.5.3其它污染控制和环境管理措施
9.6环境影响结论
第十章 浮头式换热器项目劳动安全卫生及消防 10.1劳动保护与安全卫生
10.1.1安全防护 10.1.2劳动保护 10.1.3安全卫生 10.2消防
10.2.1建筑防火设计依据
10.2.2总面积布置与建筑消防设计
10.2.3消防给水及灭火设备
10.2.4消防电气 10.3地震安全
第十一章 组织机构与人力资源配置
11.1组织机构
11.1.1组织机构设置因素分析 11.1.2项目组织管理模式
11.1.3组织机构图
11.2人员配置
报告用途:发改委立项、申请资金、申请土地、银行贷款、境内外融资等 北京智博睿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www.xiexiebang.com
11.2.1人力资源配置因素分析 11.2.2生产班制 11.2.3劳动定员
表11-1劳动定员一览表
11.2.4职工工资及福利成本分析
表11-2工资及福利估算表 11.3人员来源与培训
第十二章 浮头式换热器项目招投标方式及内容
第十三章 浮头式换热器项目实施进度方案
13.1浮头式换热器项目工程总进度
13.2浮头式换热器项目实施进度表
第十四章 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14.1投资估算依据
14.2浮头式换热器项目总投资估算
表14-1浮头式换热器项目总投资估算表单位:万元
14.3建设投资估算
表14-2建设投资估算表单位:万元
14.4基础建设投资估算
报告用途:发改委立项、申请资金、申请土地、银行贷款、境内外融资等 北京智博睿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www.xiexiebang.com
表14-3基建总投资估算表单位:万元
14.5设备投资估算
表14-4设备总投资估算单位:万元
14.6流动资金估算
表14-5计算期内流动资金估算表单位:万元
14.7资金筹措
14.8资产形成第十五章 财务分析
15.1基础数据与参数选取
15.2营业收入、经营税金及附加估算
表15-1营业收入、营业税金及附加估算表单位:万元 15.3总成本费用估算
表15-2总成本费用估算表单位:万元
15.4利润、利润分配及纳税总额预测
表15-3利润、利润分配及纳税总额估算表单位:万元 15.5现金流量预测
表15-4现金流量表单位:万元
15.6赢利能力分析
15.6.1动态盈利能力分析
16.6.2静态盈利能力分析
报告用途:发改委立项、申请资金、申请土地、银行贷款、境内外融资等 北京智博睿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www.xiexiebang.com
15.7盈亏平衡分析
15.8财务评价
表15-5财务指标汇总表
第十六章 浮头式换热器项目风险分析
16.1风险影响因素
16.1.1可能面临的风险因素
16.1.2主要风险因素识别
16.2风险影响程度及规避措施 16.2.1风险影响程度评价
16.2.2风险规避措施
第十七章 结论与建议 17.1浮头式换热器项目结论
17.2浮头式换热器项目建议
报告用途:发改委立项、申请资金、申请土地、银行贷款、境内外融资等
第二篇:基于UG软件的浮头式换热器计算机辅助设计
基于UG软件的浮头式换热器计算机辅助设计
发表时间:2006-8-29 赵杰 蔡晓君 来源:e-works 关键字: UG,浮头式换热器,实体建模,有限元分析,动态模拟
信息化应用调查在线投稿加入收藏发表评论好文推荐打印文本
本文运用UG软件CAD模块对浮头式换热器的主要零部件创建三维模型,完成零部件的装配,生成二维工程图,用于指导现场生产;此外,运用CAE模块的Scenario For Motion功能对浮头式换热器装配过程进行了三维动态模拟,这样使浮头式换热器结构更直观、形象、逼真;最后,运用CAE模块的Scenario For Structures功能对浮头式换热器的鞍座进行了有限元强度分析,UG分析的结果与理论分析的结果基本吻合,为工程设计人员提供了一种新型设计方法。
前言
美国EDS公司推出的Unigraphics(简称UG)软件是当前世界上最先进的集成CAD/CAM/CAE的高端软件,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汽车、造船、通用机械和消费电子产品等工业领域。UG软件被当今许多世界领先的工业产品设计商与制造商用来从事概念设计、工业设计、机械结构设计以及工程仿真、数字化制造等各个技术领域[1]。在中国,UG软件已经和Pro/E等软件一起成为最受用户欢迎和普遍接受的三维参数化设计软件,为中国制造业CAD技术的普及和提高起到了积极显著的作用[2]。但就目前国内用户而言,大多数设计者只使用UG软件中的CAD和CAM模块,对CAE模块比较生疏,而国内关于UG的资料与书籍对CAE也很少有介绍。在计算机和CAD技术大力发展的当今时代,有限元分析方法在工程设计和分析中将得到越来越广泛的重视,有限元分析软件与CAD系统的集成应用使设计水平发生了质的飞跃,它能增加产品和工程的可靠性,得到许多常规计算无法得出的分析数据,在产品制造或工程施工前预先发现潜在的问题[3]。浮头式换热器的主要零部件CAD实现
2.1 零件建模
UG实体建模模块(Modeling)采用复合建模技术,将参数设计和特征几何设计等方法结合起来建模。主要有实体建模、线框建模、自由曲面建模等3种[4]。具体用哪一种建模方法,要依据对象的特点而定,我们通常用到的主要是实体建模。在建立实体零件模型时,既可以用基本体素建立简单的实体,也可以通过对曲线、草图的拉伸、旋转建立各种扫描实体,还可以用系统提供的特征创建各种特征体。对于一个零件模型,虽然没有一种固定的建模顺序和建模方法,但是还是有一定规律可循的。一般应根据零部件的结构特点,先建立一个基本体素或扫描特征,再逐步创建零件的孔、键槽、型腔、凸台、凸垫及用户定义等特征,最后创建倒圆、倒角、螺纹、修剪和阵列等特征。按照上述基本原则对浮头式换热器浮头管板、鞍座、管箱、筒体及管束等主要零部件进行三维造型,模型真实直观,如图1-5所示。
2.2 零部件装配
UG装配模块(Assemblies)使用指针装配零件而不是拷贝零件实现虚拟装配[5],可以使装配的内存需求减少,及时检查装配模型是否存在设计尺寸干涉,为将来实际装配模型的顺利进行提供可靠保证。由此所产生的装配信息可以方便地绘制装配图,并能快速生成装配分解图,节省绘制装配图和零件图的时间和成本。当组成装配的零件有所改变时,装配会自动更新。图6为运用相应的配对关系建立的浮头式换热器装配图,并以外壳体透明的方式展示了浮头式换热器内部组建的装配关系,使换热器的整体机构更加真实直观。
2.3 二维工程图生成
UG工程制图模块(Drafting)可以方便地得到与实体模型协调一致的二维工程图。当实体模型改变时,工程图尺寸会同步自动更新,减少因模型改变二维图更新所需时间,从根本上杜绝传统的二维工程图设计中尺寸矛盾、丢线等常见错误,从而保证二维工程图的正确无误。本文以浮头式换热器管板为例通过添加主模型视图,投影视图及局域放大图等视图建立二维工程图,图7为按照我国制图标准修改缺省图纸参数完善的管板的二维工程图。
浮头式换热器的CAE实现
UG的CAE分析模块(Scenario)采用世界上最先进的计算器,如MSC/NASTRAN、MSC/PATRAN、MDI/ADAMS、MOLDFLOW等。UG对这些一流的软件并不是简单地集成,而是“植入”到其中,做到用户界面的一致性,并根据需要扩充相应的功能。
3.1 浮头式换热器的安装过程及介质流动仿真
运动仿真是UG/CAE模块中的主要部分,它能对任何二维或三维机构进行复杂的运动学分析、动力分析和设计仿真。通过以上建立的浮头式换热器的三维实体模型,利用UG的Scenario For Motion的功能给浮头式换热器的三维实体模型中的需要运动的部件赋予一定的运动学特性,再在各个部件之间设立一定的连接关系,从而建立浮头式换热器的运动仿真模型,并输出相应的动画。通过运动仿真检验了整个模型装配及运动机构设计的合理性。使浮头式换热器结构及安装过程更直观、内部介质流动更加形象、逼真。
3.2 鞍座的有限元分析
UG的Scenario for Structures是一个集成的CAE工具。在具体分析零件结构时,该模块会自动随零件结构的网络划分、边界约束、载荷工况发生的变化作相应的变化,从而得出新的结果。这样反复多次,可很方便地进行多方案的分析,从中选出最优的方案。方案一经确认,CAD模块的数字模型也会自动地改变,从而得到最佳的设计模型。在浮头式换热器中,鞍座是用来支撑卧式换热器的[6],设计要求鞍座要有足够的强度和抗变形能力。本文模拟鞍座受换热器的重力的作用而产生的应力,该应力的大小是通过云图显示出来的,并伴随有鞍座受力作用而产生的变形。
3.2.1 导入主模型并设置参数
导入图2鞍座作为主模型,进入结构分析模块。鞍座材料为Q235A,弹性模量E=220×109Pa,泊松比μ=0.3,密度ρ=7.85×10-6 kg/mm3。材料特性详见表1。
3.2.2 施加载荷与约束
在这里只考虑换热器对鞍座的压力,即换热器与流体的总重量W/2=50000N,以轴承载荷作用于鞍座的圆弧面上,如图8所示,因为鞍座受地脚螺栓的作用,以地脚螺栓固定在地面上。在螺栓孔处产生对称约束,在底边上产生竖直方向的位移约束。如图9所示。
3.2.3 划分有限元网格
对整个模型进行网格划分,使用智能网格划分,这样划分出来的网格更细,分析的结果更精确,本文选择UG软件自带的UGVM网络生成器生成四节点四面体三维立体网格,划分网格后的有限元模型如图10所示。
3.2.4 求解及结果输出
在进行计算之前,对有限元模型进行一次检查是否设置错误,系统会提供一份检查报告,可以根据报告对一些不合理的设置进行修改,本次计算合理,无错误信息。
输出鞍座位移图(详见图11)和应力图(详见图12),图11说明鞍座在Z轴方向上因受换热器的压力而产生的在Z轴方向上的位移。在加工时可以考虑在两直肋板间加上两根支撑杆,以加强鞍座的抗变形能力。图12说明鞍座负重情况下,在两直肋板产生较大应力,且在肋板与垫片的焊接处有应力集中情况发生。其它地方应力分布较均匀。故此,我们在鞍座的加工过程中要提高焊缝的质量,选材上可在这部分选强度高的材料。
结论
用UG创建的浮头式换热器零部件的三维模型,形象、逼真,非常直观的反映了浮头式换热器构造;运用UG对部分零部件进行的强度分析有效地的提高了这些零部件可靠性;制作的三维动态模拟能够方便广大工程技术人员掌握浮头式换热器的结构与工作原理;为生产者以及安装者节省了分析时间,同时提高了生产效率。
可见,随着计算机辅助技术和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换热器将实现从设计、制造到销售、维护的计算计化与信息化。借助计算机辅助技术的强大功能,完全可以实现换热器的最优化设计,大大提高换热器的可靠性,同时借助计算机网络技术,可以实现在全行业内的资源共享,提高换热器设计、制造的效率,节约大量的生产成本,为企业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 张方瑞.UG/ NX入门精解与实战技巧.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3:1~13 [2] 崔风奎.UG NX操作实例.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21~30 [3] 莫蓉、周惠群.Unigraphics NX版CAD应用基础.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11~15 [4] 刘小光、王继新、许明龙.Unigraphics NX专业特训教程.人民邮电出版社2005 [5] 黄贵东、韦志林、范健文.UG范例教程.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 [6] GB151-1999《管壳式换热器》.国家技术监督局发布,1999:17~88
第三篇:浮头式换热器的拆装
浮头式换热器的拆装 教学要求
通过图纸,资料了解结构特点,分析拆卸顺序.以小组为单位,分工协作完成拆装任务.按要求进行测绘,绘图.认真结合教材进行分析,讨论,详细了解结构特点和工作原理(冷热介质流程,流向)注意安全第一.注意事项
换热器属于大型设备,应有专门起重工具,龙门吊车架及其辅助工具等.准备好专用工具及常用工具等.注意人员之间的协作精神,并有专人指挥.若为第一次拆装,应将换热器内管,置换清洗干净,并用蒸汽催扫.记录拆卸先后顺序,专人保管拆下的各个零件(不能混),尽可能考虑做好各方面的准备工作.拆卸方法
用起吊工具将前封头吊住,将前封头与简体螺栓松开,可用松动剂配合,注意对称松开,并留顶上一对螺栓不拆下,等最后起吊时拆下,放在垫木上,螺栓单独放好,如有必要请划好对齐线.移动起重工具到后封头,将后封头吊住,同样松开螺栓,最后拧下顶上两个螺栓,并将后封头吊起,轻轻放在指定位置,用木块垫上(注意放稳,螺栓单独放在一起,不要与前封头螺栓混在一起).拆浮头,吊住浮头,拆下浮头与浮头钩圈螺柱,单独放在一起,注意别被落下的浮头钩碰伤人,应拉住轻轻放在地上(应放倒),然后将浮头放到地上,并用木块垫好,注意放实.移动吊车至前封头的位置,用钢丝绳吊住管板吊耳,通过起吊时向前产生的分力,使管束往外拉,重新捆管束的位置,通过起吊的办法产生向前分力,继续使管束往外移动,一直到管束中心到简体边缘时,捆住管束中心,将吊车移到外侧,吊起产生分力将管束拉出来,然后放在垫木上.若无吊耳,则应用钢丝绳捆住浮头侧的管板与管子连接处,并通过吊车拉手拉葫芦产生向前分力,使管束前进移动,若实在不行,可垫木块用外力使其水平移动.按要求进行测绘,注意数据的完整,应仔细检查是否全.装配
装配简单边缘往至加此机油,与拆卸顺序相反,进行装置.注意隔板的方向,螺栓与孔对齐,不许有歪斜现象,注意螺栓对角把紧.注意保证装配质量,否则须拆卸后重新装配.作业
说明浮头式换热器的拆卸过程.测绘浮头(用A3图纸)绘制前后封头及简体草图.绘制管束结构图.六,思考题:说明浮头式换热器的结构特点 六,过程评价(以小组为单位)序号 项目要求 满分 记录 得分 1 分工情况 10 2 协作情况 10 3 准备工作 10 4 具体拆卸情况 20 5 工件摆放 10 6 工具使用 10 7 是否按要求进行 20 8 装配顺序 10 9 是否有疏漏 10 10 总体评价
第四篇:浮头式双弓形、三弓形折流板换热器简介
浮头式双弓形、三弓形折流板换热器均是在原单弓形折流板换热器的基础上,将原来的折流板改成双缺口、三缺口形式,增加了切去面积,使壳程流动形式由单弓板时的错流改变成顺错流态,并克服了流体急剧流动造成的管束振动,在相同流速下可使壳侧管束部分流体阻力降低到单弓板的1/6~1/8,反之,在相同压降下即可把流速提高2倍以上,从而提高传热速率。
浮头式双弓形和三弓形折流板换热器壳程确具低压降、大处理量的优点,与单弓形折流板换热器相比,在换取相同热量的条件下,可节省换热面积20~30%;在同等压降下,总传热速率可提高50%左右,是石油化工深入节能的又一新型高效设备。
换热管型式:光管、波纹管、螺纹管、螺旋波纹管、内波外螺纹管。换热管材质:10#、不锈钢、双相不锈钢、碳钢渗铝、08Cr2AlMo、铜、镍、钛、锆。
适用范围:本换热设备适用于石油、化学工业生产中无相变流体的换热,尤其适用于壳侧流体流量大、粘度大的场合。
第五篇:IT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推荐]
IT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模板
Version 1.0
2014年11月
目录
1.引言...................................................................................................................................5
1.1编写目的............................................................................................................................5 1.2背景....................................................................................................................................5 1.3定义....................................................................................................................................5 1.4参考资料............................................................................................................................5 2.可行性研究的前提.............................................................................................................5
2.1要求....................................................................................................................................5 2.2目标....................................................................................................................................5 2.3条件、假定和限制............................................................................................................5 2.4进行可行性研究的方法....................................................................................................5 2.5评价尺度............................................................................................................................5 3.对现有系统的分析.............................................................................................................5
3.1数据流程和处理流程........................................................................................................5 3.2工作负荷............................................................................................................................6 3.3消费开支............................................................................................................................6 3.4人员....................................................................................................................................6 3.5设备....................................................................................................................................6 3.6局限性................................................................................................................................6 4.所建议的系统....................................................................................................................6
4.1对所建议系统的说明........................................................................................................6 4.2数据流程和处理流程........................................................................................................6 4.3改进之处............................................................................................................................6 4.4影响....................................................................................................................................6 4.5局限性................................................................................................................................7 4.6技术条件方面的可行性....................................................................................................7 5.可选择的其他系统方案......................................................................................................7
5.1可选择的系统方案............................................................................................................7 5.2可选择的系统方案............................................................................................................7 6.投资及收益分析.................................................................................................................7
6.1支出....................................................................................................................................7 6.2收益....................................................................................................................................8 6.3收益/投资比.......................................................................................................................8 6.4投资回收周期....................................................................................................................8 6.5敏感性分析........................................................................................................................8 7.社会条件方面的可行性......................................................................................................8
7.1法律方面的可行性............................................................................................................8 7.2使用方面的可行性............................................................................................................8 8.结论...................................................................................................................................8 1.引言
1.1编写目的1.2背景
1.3定义
1.4参考资料
2.可行性研究的前提
2.1要求
2.2目标
2.3条件、假定和限制
2.4进行可行性研究的方法
2.5评价尺度
3.对现有系统的分析
3.1数据流程和处理流程 3.2工作负荷
3.3消费开支
3.4人员
3.5设备
3.6局限性
4.所建议的系统
4.1对所建议系统的说明
4.2数据流程和处理流程
4.3改进之处
4.4影响
4.4.1对设备的影响
4.4.2对软件的影响
4.4.3对用户单位机构的影响 4.4.4对系统运行的影响
4.4.5对开发的影响
4.4.6对地点和设施的影响
4.4.7对经费开支的影响
4.5局限性
4.6技术条件方面的可行性
5.可选择的其他系统方案
5.1可选择的系统方案 5.2可选择的系统方案
6.投资及收益分析
6.1支出
6.1.1基本建设投资
6.1.2其他一次性支出
6.1.3非一次性支出 6.2收益
6.2.1一次性收益
6.2.2非一次性收益
6.2.3不可定量的收益
6.3收益/投资比
6.4投资回收周期
6.5敏感性分析
7.社会条件方面的可行性
7.1法律方面的可行性
7.2使用方面的可行性
8.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