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改革开放练习题

时间:2019-05-14 04:27:0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第七章-改革开放练习题》,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第七章-改革开放练习题》。

第一篇:第七章-改革开放练习题

第七章 社会主义改革和对外开放练习题

一、单选题

1.社会主义发展的动力是()A.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B.改革 C.阶级斗争 D.无产阶级专政

2.我国改革的性质是()A.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B.改变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C.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D.意识形态和上层建筑的阶级斗争 3.我国改革()A.是生产关系的根本革命 B.目的是改变社会形态 C.中心是发展生产力 D.前提是改变社会主义制度

4.我们要把()作为在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重要结合点。A.改善人民生活 B.政策的稳定 C.改革的力度

D.对外开放的政策

5.邓小平在()作出对“三个有利于”标准的重要表述

A.党的十二大 B.党的十三大 C.党的十四大 D.1992年南方讲话

6.“三个有利于”标准是()A.判断姓“社”姓“资”的标准 B.实用主义的标准

C.判断各项工作得失成败的标准 D.判断经济工作的标准

二、多选题

1.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是()A.改革是动力 B.发展是目的 C.稳定是前提 D.发展是手段 E.稳定是目的 2.我国的改革是()

A.推进社会主义事业各项工作的动力 B.中国的第二次革命

C.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D.改变原有的社会形态 E.对原有经济制度的改良 3.我们的改革()A.对象是具体体制 B.目的是解放生产力 C.原则是坚持社会主义方向 D.方法是有秩序、有领导地进行

E.性质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4.在改革中,我们必须坚持的原则是()A.公有制为主体 B.共同富裕 C.发展非公有制 D.一部分人富起来 E.以按劳分配为主体 5.改革的作用在于()

A.解决当前经济发展中的一些重大问题 B.解决当前社会发展中的一些重大问题 C.为经济的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D.为国家的长治久安打下坚实的基础 E.引起我国社会关系和社会生活的巨大变革

9.从()看,改革是一场新的革命。A.解放生产力引起的巨大作用 B.发展生产力引起的巨大作用

C.引起我国社会关系和社会生活变革的深度 D.引起我国社会关系和社会生活变革的广度

走出去”一直以来是我国渐进式改革开放过程中企业海外扩张的关键词,2001年实施“走出去”战略写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走出去”战略正式启动,中共十六大把实施“走出去”战略上升为国家战略。我国对外开放从注重“引进来”发展为“引进来”与“走出去”并重的双轮驱动。尤其是在新世纪互联网技术的不断成熟和演变,中国的很多互联网企业纷纷实现走出去战略,这里面以阿里巴巴赴美上市为一重大里程碑。

回望中国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以来的漫长历程,我们不难发现这其中是有多么的艰辛和曲折,有些企业成功了,有些企业则因为战略的失误而折戟海外,几家欢喜几家愁,让我们来看下这些年来成功实现“走出去”战略的企业都有哪些呢?

1、联想:PC时代的佼佼者

说起联想,大家都知道,在惠普、三星、宏基等海外品牌杀进大陆抢占个人PC市场的时候,联想就早已发力,早早在个人电脑领域布局技术和人才,并且在2004年以12.5亿美金的价格购入IBM PC业务。自此,位于全球PC市场排名第九位的联想一跃升至第三位,位于戴尔和惠普之后,这标志着联想全球个人电脑产业新纪元的开始。在PC领域,联想是中国人最值得骄傲的自主品牌。2006年2月,联想同步在全球10个城市同期发布了联想中小企业电脑,掀开了Lenovo品牌国际化的营销战役。2007/08财年联想的营业额达164亿美元,2008年7月,美国《财富》杂志评出2008年度世界500强企业,联想集团成为进入500强的首家来自充分竞争领域的中国民营企业。

2、海尔:国产电器品牌NO.1

如今的海尔已在全球建立了29个制造基地,8个综合研发中心,19个海外贸易公司,员工总数超过6万人,2008年海尔集团实现全球营业额1190亿元。无论从国际化程度还是成就上说,海尔都堪称“中国第一”。2005年底,海尔在总裁张瑞敏制定的名牌化战略带领下进入第四个战略阶段——全球化品牌战略阶段。2008年3月,海尔第二次入选英国《金融时报》评选的“中国十大世界级品牌” 2009年,海尔品牌价值达812亿元,其影响力正随着全球市场的扩张而快速上升。海尔“走出去”的成功,与其长期把开发国际市场作为市场营销的战略组成部分,跟踪国际技术和产品信息变化,坚持高质量,以创造世界名牌为导向,根据各国用户的不同需求不断开发新技术、新产品,进行技术创新、产品重新,致力于推行本土化战略等,密不可分。

3、万达:中国民营企业走出去的标杆

提到万达集团,大家想到的更多的可能是“国民老公”王思聪,如今王思聪也在其老爹王健林的授意下在文化动漫领域闯出了自己的一片天,可这一切总离不开其老爹王健林的背景和影响力,万达集团始创于1988年,顺着改革开放的春风,经过20多年的发展万达集团已经形成商业、文化、网络、金融四大业务板块。在走出去战略实施过程中,2015年8月,万达集团以6.5亿美元价格并购美国世界铁人公司100%股权,这是万达集团收购瑞士盈方、马德里竞技之后在体育产业的又一重大投资。此并购使中国首次拥有了一项国际顶级赛事产权,这是中国体育产业发展的标志性事件,并购后万达体育也成为全球规模的最大体育经营公司。自2012年万达并购美国最大院线AMC以来,数次收购海外地标建筑,积极布局海外文化产业链,这些海外投资活动不仅加速了万达集团从中国企业向跨国企业迈进的步伐,而且大大推动了万达品牌的国际影响力。

4、阿里巴巴:全球最大的零售交易平台

前有国民老公,后有国民爸爸,马云这一中国人家喻户晓的名字现在已经响彻全球了,其带领下的阿里巴巴也已经成为可以影响中国经济甚至是世界经济的一极,2015年3月,阿里云计算美国硅谷数据中心投入运营,这是阿里云首个国外数据中心,并计划在北美、欧洲、日本、中东等全球各地选址建立数据中心。同时,阿里云投资5.75亿美元印度版“淘宝”Paytm及投资2亿美元入股印度电商Snap deal,预示着将阿里模式复制到印度市场。自2010年以来阿里巴巴深入推进海外并购。先后投资叫车应用Lyft、移动引用搜索引擎Quixey、重度移动游戏厂商Kabam等初创公司及高端奢侈品网站1stDibs、体育用品网站Fanatics等物流和在线网站。而2014年9月阿里巴巴在纽交所募集高达250.2亿美元,超越VISA成为美国市场上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IPO交易,将为新一轮的海外投资提供有力资金支持。

5、华为:中国最大的民营企业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是一家生产销售通信设备的民营通信科技公司,于1987年正式注册成立,总部位于中国深圳市龙岗区坂田华为基地。这家公司的每一步举动都牵动着深圳市政府领导的心,华为的业务遍布全球,其海外投资扩展的速度简直难以想象,2015年2月,华为公司投资近2.29亿人民币用于建设匈牙利宽带网络,同时计划扩大华为在当地的研发中心。此前华为先后投资英国科技公司和法国芯片研发中心,使其在欧洲的研发机构总数增加至17个,分别分布于德国、比利时、法国、芬兰、意大利、爱尔兰、瑞典和英国8个国家。华为科技公司作为中国信息技术领军企业之一,积极布局海外技术研发和建设,逐渐占据全球产业价值链的高端,成为民营企业海外投资的领航者。截至2016年底,华为有17万多名员工,华为的产品和解决方案已经应用于全球170多个国家,服务全球运营商50强中的45家及全球1/3的人口。

6、万兴科技:工具类消费软件行业的领军企业

初提万兴科技,很多人不太清楚,这家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达14年之久,被业界称为“中国企业在海外消费软件市场的隐形冠军”。2002年,国内互联网发展还处于早期阶段,这时的国内软件群雄并起,金山、瑞星、东方卫士等杀毒软件在连邦软件等线下渠道厮杀,国内线上下载站则基本是免费或盗版产品。万兴科技创始人吴太兵敏锐地嗅到了这里面的商机,从“Photo To VCD”这一数码刻录软件起家,在2003年正式注册万兴科技大力进军海外消费软件市场。经过14年的发展,万兴科技在温哥华、日本、香港设立品牌及区域市场分公司,用户遍布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Filmora、PDFelement、Dr.Fone……这些在海外市场声名大噪的应用软件就出自万兴科技之手。并且在2012年,万兴科技建立子公司“斑点猫”,强势进军国内智能家居领域,以智能锁为突破口瞄准物联网家居安全这一核心诉求发力,在2016年正式对外推出斑点猫X200物联网指纹锁,为亿万中国家庭提供包括入侵防护解决方案、老友看护解决方案、客人来访解决方案、家电控制解决方案在内的物联网家居安全解决方案。可以说,万兴科技不仅真正实现了走出去的战略,并且也重回初心,实现海外发展与本土开拓并重的战略部署。

7、复星:民营企业100强

复星国际有限公司是2007年在香港联交所主板整体上市的大型综合类民营企业,业务包括医药、房地产开发、钢铁、矿业、零售、服务业及战略投资领域,公司连续稳居中国企业100强。旗下上海复星高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创建于1992年。公司业务覆盖医药、房地产开发、钢铁、矿业、零售、服务业及战略投资领域,各主要业务均长期受益于中国巨大的人口带来的消费需求、投资需求,及持续的城市化、服务全球的制造业等中国动力,业绩逐年稳步增长,各业务板块在细分行业内进入国内前10强。复星集团“以中国动力嫁接全球资源”为投资模式积极推进跨国投资和并购,通过聚焦海外保险业提供综合金融能力。如2014年,复星收购葡萄牙3家国有保险公司80%的股权,之后收购东京天王洲花旗银行中心及美国Meadowbrook保险集团。尤其在2015年,以4.64亿美元战略投资特殊商业财产和意外伤害险服务商Iron shore 20%股份及并购以色列凤凰保险公司。同时聚焦产业深度投资,认购Thomas Cook 5%的股份,共同致力为中国游客开发国内游以及出入境游产品等投资。复星国际及其子公司以创新战略为先导,以自我创新的内生式发展为基础,整合全球资源,践行全球化战略。

8、中国港中旅:旅游产业领军者

中国港中旅集团公司是香港中旅(集团)有限公司的母公司,是香港四大驻港中资企业之一。经过几代人的开拓经营,现已发展成为以旅游为主业,以实业投资(钢铁)、房地产、物流贸易为支柱产业的海内外知名大型企业集团,是国务院国资委直接管理的国有重要骨干企业。2015年8月,港中旅集团公司的全资子公司港中旅酒店有限公司以约4亿英镑收购英国大型酒店集团Kew Green Hotels,获得在英国的44家酒店所有权以及其他11家酒店管理权。这是中国企业在英国酒店行业最大的收购项目。同时,为港中旅维景酒店在英国和欧洲的发展提供了平台和基础,也是继去年成功接管西非最大的五星级酒店后又一次大规模的海外并购。2016年8月,中国港中旅集团公司在“2016中国企业500强”中排名第376位。

9、吉利汽车:国产汽车的骄傲

吉利集团总部设在杭州,目前在浙江宁波、临海、路桥、上海、兰州、湘潭等地建有六个汽车整车和动力总成制造基地,拥有年产30万辆整车、30万台发动机、变速器的生产能力。吉利汽车集团在国内建立了完善的营销网络,拥有700多家品牌4S店和近千个服务网点;在海外建有近200个销售服务网点;投资数千万元建立国内一流的呼叫中心,为用户提供24小时全天候快捷服务。吉利在成功实施以自主创新为主的名牌战略之后,开始了以海外收购为主的品牌战略。2009年4月,吉利汽车收购了全球第二大自动变速器制造企业澳大利亚DSI公司,使其核心竞争力大大增强。2010年3月28日,吉利汽车与美国福特汽车公司在瑞典哥德堡正式签署收购沃尔沃汽车公司的协议。

10、中粮:中国领先的农产品、食品领域多元化产品和服务供应商

中粮集团有限公司(COFCO)是世界500强企业,致力于打造从田间到餐桌的全产业链粮油食品企业,建设全服务链的城市综合体。利用不断再生的自然资源为人类提供营养健康的食品、高品质的生活空间及生活服务,贡献于民众生活的富足和社会的繁荣稳定。中粮下属品牌有农产品、食品及地产酒店等领域。2014年2月28日,中粮集团收购全球农产品及大宗商品贸易集团Nidera51%的股权。这大大加快了中粮从我国粮食央企发展为全球粮油市场骨干力量的步伐。2014年4月,中国五矿集团公司联合MMG、国新国际投资有限公司和中信金属有限公司组成的联合体,以58.5亿美元收购嘉能可秘鲁邦巴斯项目。此收购成为中国金属矿业史上迄今实施的最大境外收购。

第二篇:第七章 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第七章 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 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1.我国社会主义改革是一场新的革命,其性质是(C)

A.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B.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根本变革

C.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D.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我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与政治体制改革的关系表现为(D)

A.前者是目的,后者是手段

B.前者是基础,后者是目标

C.前者是内容,后者是形式

D.二者相互依赖,相互配合

3.邓小平明确指出“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这一概括是从:(A)

A.扫除发展社会生产力的障碍这个意义上说的 B.对社会各个方面要进行根本性变革的意义上说的 C.根本上改革束缚我国生产力的经济体制的意义上说的 D.根本上改革束缚我国生产力的政治体制的意义上说的

4.邓小平多次指出,在改革中,我们必须始终坚持的两条根本原则是(D)

A.不断发展生产,增加社会财富

B.扩大改革开放,增强综合国力

C.实行按劳分配,改善人民生活

D.坚持公有制为立体,实现共同富裕 5.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重要结合点是(A)A.不断改善人民生活

B.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以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 C.在社会稳定中推动改革发展 D.通过改革发展促进社会稳定

6.邓小平指出,一个国家“要摆脱贫困,在经济政策和对外政策上都要立足于自己的实际,不要给自己设置障碍,不要孤立于世界之外。根据中国的经验,把自己孤立于世界之外是不利的。”这句话强调的是:(B)

A.改革是社会主义中国的强国之路

B.对外开放是我国必须长期坚持的基本国策

C.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

D.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7.十七大报告提出,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把“引进来”和“走出去”更好结合起来,扩大开放领域,优化开放结构,提高开放质量,完善(A)的开放型经济体系,形成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

A 内外联动、互利共赢、安全高效 B 内外互补、互惠互利 C 与世界经济一体化相适应 D 与国际市场接轨

8、党的十八界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提出重大战略判断是(C)

A 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B 本世纪中叶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C 坚持发展仍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 D 本世纪前二十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9、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三个重要支点是(C)A 改革、开放、党的领导

B 政府、市场、社会

C 改革、发展、稳定

D 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10、全面深化改革的要立足于(B)

A 我国处于总体小康社会水平

B 我国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C 我国处于从农业国向工业国转变的阶段

D 我国属于发展中社会主义国家

二、多选题

1.邓小平提出,在改革中我们必须始终坚持的根本原则是(AD)

A.坚持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

B.坚持按劳分配与按要素分配相结合 C.坚持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的结合D.坚持共同富裕

E.坚持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

2.虽然邓小平指出:“改革是第二次革命”,但并不是说改革与革命没有区别。两者的区别表现在:(ABD)A.条件不同 B.形式和手段不同 C.目的不同 D.内容和对象不同

3.江泽民在“七一”讲话中指出:“在社会主义社会的各个历史阶段,都需要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适时地通过改革不断推进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这样才能使社会主义制度充满生机和活力。”这段话表明:(ABCD)

A.社会主义社会是一个经济变化和改革的社会

B.改革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

C.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D.改革是社会主义发展的动力,使社会主义制度充满生机和活力

4.改革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这就是指(ABCD)

A.改革不是那种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的政治革命

B.改革的性质是由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性质和特点决定的

C.改革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前提下对具体体制进行的根本性改革

D.通过改革完善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发挥其优越性

5.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依据的是对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正确认识,这些认识包括(ABCD)

A.社会基本矛盾运动是一切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仍然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

B.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C.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是非对立性的,具有基本适应与部分适应的特点

D.通过改革不断解决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推动社会主义发展 6.我国人民币汇率机制改革的原则是(ACD)

A.主动性原则

B.独立性原则

C.可控性原则

D.渐进性原则

7、改革开放的成功实践为全面深化改革提供了哪些重要经验(ABCD)

A 坚持党的领导,贯彻党的基本路线。B 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C 坚持以人为本。D、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E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为立国之本。

8、坚持改革的正确方向,最核心是(BD)

A 在改革中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B 在改革中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

C 坚持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基本原则 D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9、十八界三中全会提出正确处理政府和市场的关系,要(BD)A 使政府在资源配置中起主导性作用B 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

C 更好地发挥社会的作用 D 更好地发挥党和政府的积极作用

E 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

10、我国把对外开放作为一项基本国策,主要取决于(ABCD)A是对中国长期停滞落后的历史教训深刻总结的结果。

B 是对当代世界经济、科技发展和国际形势敏锐观察的结果。C 是为了适应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D 是为了借鉴和吸收人类文明的一切优秀成果。

三 简答题、我国实行对外开放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我国必须实行对外开放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第一,是对当代世界经济、科技发展和国际形势发展敏锐观察的结果。现在世界是开放的世界,只有参与国际经济竞争与合作,充分利用国际资源和科技成果,才能发展自己,赶上当代世界的科技和经济发展潮流。

第二,是对中国长期停滞落后的历史教训深刻总结的结果。历史的经验一再告诉我们,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行的,把自己孤立于世界之外是不行的。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

第三,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迫切需要。扩大对外开放,可以引进国外资金、先进的技术设备和管理经验、人才,以克服我国资金短缺、技术落后、管理知识不足等困难;可以充分利用国外资源,大力开拓国际市场,互通有无、取长补短、趋利避害,促进我国经济发展;可以参加国际经济、科学、技术、人才和信息的交换,有利于我们及时了解和掌握各种经济、科技信息;可以广泛吸收世界文明成果,发挥后发优势,在较高的技术基础上发展经济,尽快缩小与发达国家经济技术发展程度的差距。

第四,是为了借鉴和吸收人类文明的一切优秀成果。

2、简述当前坚持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意义和总目标。

答: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中国的今天,没有改革开放也没有中国的明天。必须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深化改革,因为:第一,实现党的十八大提出的战略目标和任务,要求全面深化改革。第二,解决我国发展面临的一系列突出矛盾和问题,实现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不断改善人民生活,要求全面深化改革。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3、试述摸着石头过河和加强顶层设计的辩证统一关系。

答:摸着石头过河,是富有中国特色、符合中国国情的改革方法。摸着石头过河就是寻找规律,从实践中获得真知。摸着石头过河和加强顶层设计是辩证统一的,推进局部的阶段性改革开放要在加强顶层设计的前提下进行,加强顶层设计要在推进局部的阶段性改革开放的基础上来谋划。要加强宏观思考和顶层设计,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同时也要继续鼓励大胆试验、大胆突破,不断把改革开放引向深入。

4、简述邓小平同志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的主要思想。

答:第一,判断一种生产关系和生产力是否相适应,要从实际出发,主要看它是否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能否推动生产力发展;

第二,提出社会主义社会依然有解放生产力的问题;

第三,把社会主义基本矛盾、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统一起来; 第四,提出了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的途径是改革。

三、辨析题

1、改革是一场新的伟大革命。【答案】

(1)这种说法正确。

(2)改革是一场新的伟大革命,是因为:第一,改革的目的和过去的革命一样是为了扫除生产率发展的障碍,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使中国摆脱贫穷和落后。从这个意义上讲,改革也可以叫“革命性的变革”。第二,改革不是对原有体质的细枝末节的修补,是一场深刻而全面的社会变革,从政策的重新选择和体制的重新构建的深刻性和广泛性来说,从由此引起社会生活和人们思想观念、精神状态等方面的广泛变化来说,改革是一场伟大的革命。第三,但改革不是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意义上的革命,它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2、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答案要点:

(1)这种说法正确。

(2)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为了扫除发展生产力的障碍,解放生产力。改革是对原有经济体制的根本性变革。改革引起了经济生活、社会生活、思想观念的深刻变化。从这个意义上说,改革是一场新的革命。(5分)但改革又不是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意义上的革命,不是也决不允许否定和抛弃已经建立起来的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它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五、论述题

1、怎样理解“改革是一场革命,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

1.【答案】(1)邓小平指出,改革是一场革命,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因为改革同过去的革命一样,都是扫除生产力发展的障碍。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是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转变到崭新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是细枝末节的修修补补,而是带有革命性质的变革,必然引起社会生活各方面的深刻变化。

(2)所谓“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是相对于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夺取政权的革命而言的。第一次革命把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变成一个社会主义新中国。第二次革命将把一个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社会主义中国变成一个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中国。当然,“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中的“革命”与“民主革命”中的“革命”,本意并不相同:一是革命的对象不同,改革针对的是旧的经济体制,不是社会制度;二是革命的形式不同,改革不是在阶级对抗条件下进行的;三是革命的性质不同,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四是所要解决的矛盾不同,改革所解决的是根本利益一致基础上的矛盾。

2、如何正确处理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

答案要点:

(1)保持改革、发展、稳定在动态中相互协调和相互促进。发展是目的,改革是动力,稳定是前提。

(2)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的程度协调统一起来,在改革和发展中保持社会的稳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

(3)把不断改善人民生活作为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重要结合点。

3、怎样理解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与改革的关系? 答案要点(1)、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社会主义社会正是这一基本矛盾的运动中向前发展的。(2)、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内在动力,改革是为了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3)、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调节和自我完善。改革不是为了改变社会主义制度,而是在坚持社会主义根本制度的前提下,自觉调整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各个环节,来适应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和实现现代化的要求。

4、怎样全面认识中国的社会主义改革? 答:(1)改革是一场新的革命,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①不改革只有死路一条,不改革只能在国际竞争中落伍。②改革是 生产力,是一场新的革命。A.它不是原有经济体制的细枝末节的修补,而是对原有经济体制的根本性变革,同时相应地改革政治体制和其他方面悦的体制。B.但它不是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意义上的革命,不是也不允许否定和抛弃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2)改革是全面的改革 ①这是由改革的任务决定的。这场革命既然要大幅度地改变落后的生产力,就必然要多方面地改变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部分,改变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经济基础变化的部分。②在全面改革中,经济体制改革是重点,经济体制改革需要政治体制及其他体制改革的配合,改革触及了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和各个层面。

5、如何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答案要点:

(1)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要正确把握对外开放面临的新形势;一方面各国经济发展的依存度继续加大,这是进一步加强国际合作的机遇;另一方面,新的变化正在形成,国际竞争日趋激烈,面临巨大挑战。

(2)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要完善互利共赢、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秉持互利共赢的时代理念,共享发展机遇;实施多元平衡战略。(内需与出口、引进外资与对外投资、引进技术与引进人才等);坚持安全高效。

(3)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要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形成竞争的新优势。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要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全面深化改革;放宽投资准入;加快自由贸易区建设;扩大内陆沿边开放。

6、材料分析题

改革开放的成功实践为全面深化改革提供了重要经验,必须长期坚持。最重要的是,坚持党的领导,贯彻党的基本路线,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始终确保改革正确方向。——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试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推进对外开放中所形成的独具特色的成功经验; 答案要点: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在推进对外开放中,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对外开放 第一、立足国情积极稳妥推进对外开放。(1)结合实际,点、线、面逐步推开;(2)由易到难(3)坚持引进来走出去相结合。第二、实现改革和对外开放良性互动。第三,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

第四,坚持平等互利共赢的对外开放战略

(2)在改革开放中如何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 答案要点:

(1)坚持改革的正确方向,最核心的是在改革中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2)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

第三篇:改革开放

改革春风吹暖大山沟

我的家乡英山县地处大别山腹地中心,位于湖北省东北部,大别山主峰天堂寨南麓。英山古为皋陶部落,汉为英布封疆,宋为毕升故里,今为温泉名城、茶丝之乡、休闲胜地,是一个集老区、山区、库区为一体的国家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素有荆杨大道、吴楚咽喉、江淮要塞、皖鄂通衢之称,总人口40.5万。

在历史的长河中,30年只是短暂的一瞬,可就在这短短的30年中,我却真实地感受着改革开放给英山公路交通所带来的深刻而巨大的变化。父亲如是的说。然而昔日山里路如一条细长的腰带,缠绕在小河边、悬崖畔、山嘴上、地埂边、山梁上、沟壑里,弯弯曲曲,陡峭崎岖。小时候,农村生活贫困,春种秋收,运输打碾,全仗着人背肩扛,双手操持。那时最先进的运输工具也就是独轮车,用双手抬起车把,沿着山道“咯吱咯吱”地行走,仅有一只轮子的车辆也没有多宽的道路。乡间道路大多是羊肠小道。小路上“咯吱咯吱”作响的独轮车、遇上坡路或三三两两行走的人,人只有让到最边陲上,若不小心,掉进深沟壑里受伤的人十有八九----它成了我童年对路的最初记忆,也成了我童年对金光大道的梦求。

以前,在农村里人们做饭用玉米杆,豆秸,枯草以及稻草之类的东西当柴火烧,碰上雨天,低矮简陋的厨房里经常浓烟滚滚,呛得人咳嗽不止,熏得人泪流满面.从村头到村尾到处都是袅袅的炊烟.而现在全村都不见了炊烟,原来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家家户户都用上了电饭锅,电磁炉,燃气灶,抽油烟机等等,厨房里都装潢得洁净,明亮,烧菜煮饭的家伙也越来越高级,连装油,盐,酱,醋的盒子,也越来越精致了!以前,家乡的路是坑坑洼洼的土路,走起来非常地艰难,运输方面及不方便.而现在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家乡泥泞的土路被改造成了宽阔笔直的水泥路,这样交通运输就更加方便了,家乡的特产就能卖出去了,这样更能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三十年前我们的祖辈经过了多少风险,经过了多少艰苦历程,使我们的祖国强盛兴旺,三十年后的今天,我们更要努力学习,用心去体会现在的惬意生活,将来我们也要用我们的头脑和双手来强大我们的祖国,来建设我们的家乡!1978年,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共和国做出了决定国家前途命运的关键抉择,改革开放开始,古老的中国发生了历史性的巨大变化。到2013年,改革开放成功持续,回顾这30多个年头,中国经济社会实现了前所未有的大突破、大跨越和大发展;思想不断解放,观念不断更新。中国的一代代领导人,为我们的祖国勾画了一幅宏伟的蓝图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随着农村居民收入的增长,农村居民耐用消费品发生了巨大变化,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从抵挡到高档、从单一向全面的发展过程。改革开放前农村居民耐用品消费始终是低水平的。曾几何时,生活已经从“基本生存型”向“享受发展型”转变。改革开放前,全村的中小学校舍设施十分简陋,文化设施非常落后。如今,一座现代化的文化活动中心已在镇东建立起来,可为本乡农民提供图书、影视、歌舞、棋牌,甚至培训、上网等全方位服务,大大丰富了农民的文化生活。村里所有中学、小学现已全都迁移到新民镇上,新建了宽敞的校舍,更新了教学设备,分别合并成为完中、中心校、幼儿园各一所,并在义务教育阶段,享受免学杂费、书簿费的待遇。至于学生上学,通公交的村,可乘公交车上学,不通公交的村,由学校设校车接送。这样,全村学龄儿童、青年,既能充分享受现代化的教育资源,又能保证他们出行安全,家长都感到满意放心。改革开放就是解放生产力,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农村经济开始从单一农业经济迅速向多种经济发展转移,推动了农村经济全面快速增长。村里有了企业家、养殖户。

作为生长在农村的自己,从小便知道了农村人看病的真正难处。城里人得病有医疗报销,可是农村人往往因为没有任何医疗保障制度,因此,在小病的时候一般是不舍得花钱去看而导致最后病情恶化转成比较严重的病情,待到病情比较严重的时候必须去医院看的时候,医院动辄几万元的治疗费用令农村大多数农民望而却步,因此,在农村只要一提及看病,大多数农民都表示出无奈的表情。但是随着中国改革开放政策实施,中国的经济水平迅速发展,党中央和国务院在近年来在全国推出了农村合作医疗优惠政策,使全国农民朋友兴奋异常,农民看病终于可以有医疗保障制度了。

改革开放前,农村居民生活条件差,买布靠布票,穿着是“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那一句农村里流行的“一件衣裳,老大穿了老二穿,老二穿了老三穿”也是当年的真实写照。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农民收入的增加,市场商品的逐渐丰富,人们开始追求新、美的穿戴消费模式,穿着更加讲求舒适大方,服装变得丰富多彩,并日趋成衣化。各种皮鞋、旅游鞋丶休闲鞋等不但式样新颖,而且穿着舒适,普遍为农民所接受。

相信粮票、油票,在很多人眼里都会陌生,但是老一辈人就不奇怪了,吃饭必须靠这个去换。随着改革开放,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农民消费水平随着收入的快速增长消费水平逐步提高,农村居民的食品消费逐步从追求数量满足为主转入了以追求质量为主的阶段,人们开始在吃上讲科学、讲精细、求营养、高质量。市场上丰富的肉、蛋、鱼、鲜菜、果四季常有,居民家庭想吃什么买什么。主食细粮化,且逐渐丰富多样,副食品消费从以追求数量满足逐渐转入讲究质量。

改革开放前,几乎家家户户住的房子都是茅草房,下雨天的时候,屋外下大雨,屋内下小雨,后来用砖砖瓦瓦建了个土砖房,下雨天依然受此待遇。现如今,一踏进村庄,一幢幢二、三层高的新楼房,展现在眼前。每户人家一块五、六分土地的宅基地,.四面用宅沟围起来,沟水清澈,鱼翔浅底,既可捕食,又可防火。宅前宅后,还种上了花果林木,绿树成阴、鲜花争妍,家家住的是个鸟语花香、环境优美的“农民别墅”。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在乡政府和村集体经济组织的资助下,家家接通了水、电,既可饮上洁净的自来水,又能用上电灯、电话,还可上网、看电视,过上了现代化的城市生活。

曾几何时,看我的家乡会有一些惆怅,因为御改革之长风尽得其利者,一是有人才优势,二是有交通优势,三是有资源优势,而这三者我的家乡都没有,有的仅仅是英山。全国各地的偏远乡村多是人才的真空地带。一切的路都通向城市,一切的人才都向城市集中,这是世界性的不可逆转的规律。再说交通与资源,这两种优势英山也没有。所以在30年改革开放中,这个山区小县似乎被时代所忽略。前年,武汉至英山的高速公路终于建成通车,往日到省城需要半天的车程,现在一个多小时就够了。交通的改变,让这一方被清代大戏剧家李渔赞赏为“处处水从千涧落,家家人在数峰间”的中国最美乡村,才一下子凸显出它的价值。中国经济发展的高速列车持续奔驰了20多年后,一些有识之士就指出:以破坏生态、污染环境为特征的经济发展模式不应该提倡。针对这样一个严峻的现实,党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这既是对过往经济增长方式的一个纠正,也是以一个负责任的态度,为中国的当下以及后代子孙留下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空间。正是因为增长方式的转变,有着丰富的人文与旅游资源的英山,近些年才一下子获得了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的战略机遇。

交通是经济的命脉,它对一个地方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先导作用。对此,饱受交通不便之苦、偿到交通之甜的英山人民感受至深。“小路小富、大路大富”。在“八山一水一分田”的1449平方公里版图面积上,路绵延,土肥沃,山秀丽。英山交通历经嬗变,“陆运人挑背驭、人力手脚并用”早已成为历史远景。延伸八镇三乡四通八达的公路交通网,绘出了一张最新最美的山水画。公路,是英山经济繁荣昌盛的引路“人”。改革开放前一直承受着 “出行难、行路难”,“这山到那山,走走回回半月难”的困境之中。仅有的几条公路显得尤为重要,它决定了我县经济发展的现状。英山以中低山为主,北部大别山主峰天堂寨,向东北延伸,再向西分支为三大山脊,夹着东西两条河流,贯穿全境,构成由北东向南西逐渐倾斜的地势。改革开放后,英山交通部门以“让高山低头,让河水让路”的斗志和决心,为英山经济腾飞铸就了一条又一条的“康庄大道”。

英山小城孕育着新的财富,挖掘历史积淀。自古的毕升名人,活字印刷古文化。今朝的“红色旅游”和“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将照亮着我县公路交通历程。站在英山城区的滚水坝上,我思绪万千,眺望英山景,观光英山水,回顾建设路,自有人评说。小城灯火辉煌,公路流光溢彩,河水波光粼粼,两桥相映彩光如虹,好一座如诗如画的英山城!砺志攻坚铸坦途,千军万马战犹酣。交通儿女对现代化交通的梦想正在逐步变为现实。

30年沧桑巨变,30年成就斐然。以不争的事实证明改革开放30年公路交通取得的丰功伟绩,旨在告诫青年一代一个朴素的真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今天的大发展。弹指一瞬间,改革开放已经30年了.对于我们这一代人来说,体会并不深刻,然而在父辈的交谈中,我深刻体会到了改革开放30年间的巨大变化.比如家乡的路,家乡的房子,家乡的小河,家乡的交通工具,人的生活......都在变化。我由衷地感到,中国人载欣载奔,面对诸多社会问题不离不弃,拧成一股绳谋求发展,这种巨大的凝聚力,决定了中国改革的洪流将会澎湃向前。

第四篇:改革开放

改革开放

一、列举建国以来取得的巨大成就

1.天宫一号与神州九号手动交会对接任务圆满成功。

2.蛟龙号载人潜水器7000米级海试圆满成功。

3..灾后重建取得全面胜利。

4..青藏铁路建成通车。

5.成功举办2008年北京奥运会。

6..成功举办2010年上海世博会。

7..国内生产总值跃居世界第二位。

8.三峡工程建成并并网发电。

9.城乡养老保险实现全覆盖。

10.粮食连年丰产,解决了13亿人的吃饭问题。

二、取得成就的原因

1.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根本原因)

2.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道路。

3.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

4.落实了科学发展观,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坚持计划生育、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

5.大力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

6.加强和完善了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经济制度。

7.实施依法治国战略。

8.全国人民的共同奋斗。

9.坚持三个有利于的标准。

10.坚持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生态文明一起抓。

三、从取得的成就中得出哪些基本结论和经验(启示)

1.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2.社会主义具有无比的优越性。

3.党的基本路线是正确的,必须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

4.中国共产党的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5.改革开放以来取得成就的根本原因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6.必须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

7.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必须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

8.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必须相信和依靠人民群众。

9.发展是硬道理,稳定是硬任务,必须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10.必须坚持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生态文明一起抓,把改善民生放在更加突出的地位。

四、改革的必要性和实质

必要性: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还不成熟、不完善,存在种种弊端,因此必须进行改革。实质: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五、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改革是动力、发展是目的、稳定是前提

六、为什么要坚持改革开放?

1.才能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2.才能不断提高我国的科技水平和民族文化素质。

3.才能不断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

4.才能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

5.才能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七、怎样继续推进并深化改革开放(提建议)

1.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2.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3.把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结合起来,始终坚持改革开放的正确方向。

4.继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健全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

5.优化投资环境,合理利用外资和生活闲散资金。

6.积极发展对外贸易,促进经济发展。

7.发扬艰苦奋斗精神,积极开拓创新。

八、青少年应怎样为改革开放做贡献?

1.树立远大理想,立志成才。

2.学好科学文化知识,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3.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宣传改革开放取得的伟大成就。

4.树立全球观念,奉献社会,报效祖国。

九、我国怎样才能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1.进一步坚持改革开放,做到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

2.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3.大力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十、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有什么意义?

1.是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根本要求。

2.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

3.是加快行政体制改革,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任务。

4.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必然要求。

5.是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重要体现。

6.是依法行政的基本要求。

7.是贯彻落实三个代表的体现。

第五篇:改革开放

《改革开放》 教学设计

海洲中学:梁巩凡 【教材分析】

本课是《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第九课,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关键的一课,是对前一课我党提出的伟大决策实施的具体阐述,主要讲述实行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在农村和城市全面展开,对外开放新格局的逐步形成。改革开放体现了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的客观规律。【学生情况分析】

初中二年级的学生经过一年多对历史知识的系统学习,阅读分析能力和对某些历史问题的理解能力已有一定程度的提高,他们已初步具备了用历史的眼光来分析、比较理解问题的能力。改革开放的史实对学生来说是一个相对久远的年代,他们生活在经济发达的今天,对改革开放前后中国发生的巨大变化缺乏亲身体验,认识模糊而肤浅,对历史问题的理解过于表面化,对农村经济改革不熟悉,对国有企业的改革也陌生,难以把握改革开放的实质,难以理解课本中提到的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因此,在安排本课教学时,教师要尽提供适量资料,设置问题,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深入浅出进行分析,引导学生深入探究学习。【设计理念】

感知不是学习产生的根本动因,产生学习的根本动因是疑问。没有疑问的教学是难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没有疑问学生就不会去思考,学习只能局限在表面的感知认识上。本节课结合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设置问题,让疑问成为学习的动力与载体,使学生在自主探索中创造性地学习,感悟历史;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中掌握新知识,在问题探究蟹欧裳乃嘉拖胂螅辉谔致劢涣髦校Щ嵫胺椒ǎ岣哐澳芰Γ尚轮叮菇ㄖ短逑怠H醚鞫刈⒚裆⒐刈⑸缁岱⒄梗匦墓掖笳秸搿8惺芨母锟鸥嗣巧畲吹木薮蟊浠鸵娲Γ佣祷す腋母锟诺恼摺�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

1、掌握以下基础知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重大决策;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乡镇企业迅速发展;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对外开放新格局的形成;国有企业的改革。

2、了解改革开放基本史实,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释历史问题的能力。结合改革开放前后的变化,培养学生分析思考问题并得出结论的能力。感受改革开放后所取得的伟大成就,充分认识改革开放的伟大意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通过对改革开放前后中国农村、城市变化的描述,使学生认识到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并逐步确立为祖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贡献的人生理想。感受身边的变化,认识改革开放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从而培养学生敢于创新的精神。【教学重点】

???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农村和城市的经济体制改革、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教学难点】

本课的教学难点是: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的基本原则;经济特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和影响。【教学方法】

充分利用课本上所提供的材料,归纳主要内容,加深理解;设置疑问提问引导和学生质疑;讲述讲解相结合;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

【教学资源】多媒体教学设备、相关的资料图片等。【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复习第8课内容:

1、我国什么时候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

2、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的伟大决策是什么? 承上启下 教师讲授:

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全会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从此,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那么我国是怎样进行改革开放的?这节课就让我和大家一起去感受改革开放的历程和成果吧。学习新课:

播放人民公社化运动“一大二公”录像:

师:改革前夕农村人民公社“一大二公” 和政社合一的体制存在什么弊端?

设置疑问,吸引学生注意力,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究。

生:吃大锅饭,农民失去了对土地支配权,没有生产劳动积极性,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师:党和人民怎样解决这个弊端?

生:首先是群众自发行动起来,接着是党中央的积极指导。

播放“农村改革”录像,引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第一目的学习。

师:1978年12月18日,中国最高层的政治家和最底层的农民们,共同翻开了历史新一页。中国最高层政治家翻开的新一页是十一届三中全会,最底层农民们翻开的历史新一页是什么?

生:这一天,安徽省凤阳小岗村18户农民召集到一起,私下立了一份将田地包产到户,自负盈亏的生产契约,实行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在农村揭开了改革的序幕。

生阅读42页小字体内容,了解安徽小岗村首先实行分田包产到户的过程,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含

义和具体形式。从而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师:结合教材42页凤阳县农业生产数字进行小结。

安徽省凤阳小岗村农民实行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做法得到党中央的肯定,结果是加快了农业生产发展进度,这便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雏形,这一做法体现了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的客观规律,随后在中央的指导下对内改革逐步在农村实行。师:为什么改革后农村经济能够迅速发展? 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多角度分析问题的能力

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农民生产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农民有了真正的自主权、经营权,可以发展多种经营。农业生产向专业化、商品化和社会化发展,乡镇企业也迅速发展,为致富和实现现代化开辟了一条新路。知识衔接与归纳:培养学生综合归纳能力

师:大家想一想,建国以来党中央在农村实行过哪些政策促进农业的发展? 生:回顾前面学习内容归纳:

生1:土地改革,解放农村生产力。

生2: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提高生产力。

生3:1958年发动人民公社化运动和“大跃进”运动。

生4:1960年调整国民经济,加强农业生产,增加粮食产量。释疑解难,让学生敢于质疑:

生:老师你前面提到的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的客观规律,是什么意思? 师:一个人的鞋与脚的关系就等同于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关系。脚的大小决定了鞋的大小,只有鞋去适应脚的大小需要,不可能是脚适应鞋的大小需要。因此,也就只有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需要。由此揭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体现了这一客观规律。?教师小结过渡:

看来国家要发展,人民要富裕,一定要改革。在党中央的正确引导下,农村的经济改革取得了成功。随着对内改革的成功,对外开放的格局也逐步形成了。

播放歌曲《春天的故事》引入第二目“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的学习“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奇迹般聚起座座金山„„” 师;“画了一个圈”是指什么? 师:这个圈后来是怎样扩大的? 师:为什么要画这样一个圈?

学生结合《对外开放格局形势图》研读课文,小组讨论解答问题

教师作适当的引导,帮助学生了解我国由点到线,由线到面,最终形成多层次、有重点的宽领域全方位外开放的新格局的过程;正确看待开放带来的正面和负面影响。训练学生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认识历史史实的能力。教师小结:

对外开放,使深圳成为对外开放的“窗口”,上海浦东开发区已经发展成为国际化的经济中心和金融中心。我国扩大了对外贸易,吸收了许多外资,引进了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设备和经营管理方法,有力地加快了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进程。知识拓展延伸:分析比较

师:深圳与浦东经济特区取得的成就说明了什么? 引导学生分析得出结论:党的改革开放政策的正确性。

师:今天的对外开放城市与近代史上不平等条约中的开埠通商有何根本区别?

引导学生分别从:背景不同;国家行使主权情况不同;内容不同;影响不同四个方面分析比较两者的区别。鼓励学生的发散思维,将已学过的历史知识和现在学的历史知识进行比较、分析。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对比,从中得出结论。师:近代开放是中国丧失主权的情况下在不平等的基础上被迫开放的,今天的对外开放是我国综合国力提高独立自主前提下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主动开放的。教师小结过渡:

随着农村改革的成功,对外开放格局的逐步形成,城市改革在1985年也全面展开了。那么城市改革的重点是什么?由此引入第三目“国有企业的改革”的学习。展示材料:改革前某一国有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混乱局面画面。师:为什么会有如此混乱的局面?

生1:企业的经营权集中在政府手里,企业没有生产自主权。生2:企业吃国家的大锅钣,职工吃企业的大锅饭。生3:企业工人生产积极性不高。展示图片:《美国的“海尔大道”》

二十多年来,海尔集团由一个昔日亏空的集体小厂,发展成为今日中国的第一品牌,并在全球获得越来越高的肯定。

师:海尔集团的变化是怎样带来的?

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小字体内容,讨论国有企业改革的相关内容,如改革的必要性和成效,从管理体制到分配形式的变化进行探讨、明白计划体制存在的弊端。归纳掌握国有企业改革的相关内容。从而明白海尔集团的变化是在多种所有制经济、市场经济体制下城市改革的结果,感受改革的魅力。从而培养学生从教科书中多方面获取信息,作为思考和探究的素材,培养学生搜集和运用有效信息思考问题和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课堂小结:

我国的改革开放,经历了从农村改革到城市改革,从经济体制的改革到各方面体制的改革,从对内搞活到对外开放的进程。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经济迅速发展,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国际地位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实践证明党的改革开放方针和政策是正确的,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对加速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着重要的意义。【学生小结】回顾本课内容,整理思路,形成知识网络,强化基础

三中全会是转折,小平开始抓改革,农村联产搞承包,乡镇企业大发展,国有企业换新颜,三中全会召开后,对外开放也起步,经济特区有五个,广东深圳、珠海与汕 头,福建有厦门,后又增设了海南省,历史第9课改革开放教学设计(新人教八下).doc

下载第七章-改革开放练习题word格式文档
下载第七章-改革开放练习题.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改革开放

    改革开放·改变中国 新中国刚刚成立,在全国人民还沉浸在解放胜利的喜悦当中时,却刮起了一场让人闻风丧胆“文化大革命”风暴。使我党、国家和人民遭受严重挫折和损失,政治混乱,......

    改革开放

    论中共十八大与改革开放 摘要:2013年11月9日至12日,在北京举行了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这次会议高度评价了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以来,35年来“......

    浅谈改革开放

    浅谈改革开放 [摘要] 众所周知,改革开放包括两方面的内容即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三十年不争的事实告诉我们:改革开放是一个革命性的创举,是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的普遍原理......

    改革开放

    改革开放当年“改革开放”春风吹遍大江南北,满怀激情的我从大山深处只身来到广州。在这个钢筋水泥构筑的城市里,只是成功者的喜极而泣和失败者的黯然出局,而凭借自己的勤劳双手......

    改革开放

    改革开放 改革开放三十年,大家过上好日子。感谢中央好领导,家家富裕乐呵呵。中央领导好政策,家喻户晓全知道。 孟村回民小学六年级:张雨梦......

    改革开放

    改革开放,发展经济才是硬道理 读_____邓小平:《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有感 邓小平同志的一番讲话,对于我们中国来说是具有划时代的意义的,他强调了改革开放......

    改革开放

    重要性 必须坚持推进改革开放。改革开放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要始终把改革创新精神贯彻到治国理政各个环节,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坚持对外开......

    改革开放

    改革开放 —— 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 上海师范大学 美术学院 班级:11级工业设计 姓名:110152355 祁梦瑶 【摘要】 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