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当代文学名著导读 练习一(含5篇)

时间:2019-05-14 04:04:0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中国现当代文学名著导读 练习一》,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中国现当代文学名著导读 练习一》。

第一篇:中国现当代文学名著导读 练习一

中国现当代文学名著导读 练习一

一、填空题 1.鲁迅小说《在酒楼上》的主人公是吕纬甫。

2.鲁迅在小说《铸剑》的开头,这样写道:“眉间尺刚和他的母亲睡下,老鼠便出来咬锅盖,使他听得发烦。” 3.《莫须有先生传》是著名作家废名的作品。

4.《子夜》中,吴荪甫与赵伯韬矛盾的激化,是由于他与汪派政客杜竹斋联合组织益中信托公司引起的。5.屠维岳和莫干丞是茅盾《子夜》中的主要人物,是作品中吴荪甫手下的两员干将。

6.《边城》的结尾处写道:“这个人也许永远不回来了,也许‘明天’回来!”在这里,“这个人”是指傩送。7.在《正红旗下》里,老舍作为满族的后裔,讲述一个 满族北京市民衰败 的故事。写得传神的人物是 福海。8.与“京派”相对应“海派”是一个复杂的概念,其中,包括有新感觉派之类的先锋前卫的文学,其主要作家有施蛰存、刘呐鸥、穆时英等,其代表性小说《梅雨之夕》的作者是新感觉派的著名作家施蛰存。9.“呼兰河这小城里边住着我的祖父”。这句出自哪篇小说《呼兰河传》的第三章第一句。

10.《倾城之恋》写的是范柳原和白流苏的婚恋故事。11.《李有才》中的李有才,外号叫气不死。

二、名词解释(任选2题)

1.文学研究会:五四时期著名的文学社团。1921年1月成立于北京,由周作人、郑振铎、沈雁冰、叶绍钧、许地山等12人发起。主要刊物是改革后的《小说月报》和新创办的《文学旬刊》(后改为《文学周报》)、《诗》月刊。后来,冰心、朱自清、庐隐等著名作家成为该会会员,是五四时期规模最大、影响最广的文学社团。它没有统一的文学主张,但他们的共同态度是要求文学表现人生、指导人生,反对封建文学、鸳鸯蝴蝶派文学和游戏文学,因而被称为“为人生派”,在创作中表现出现实主义的特色。1932年“一·二八”事变后因《小说月报》停刊而自动解散。

2.新感觉派:三十年代著名的小说流派。这是中国第一个现代主义小说流派,所以,其小说又称“现代派小说”。其代表人物有施蛰存、穆时英、刘呐鸥等,他们主要受日本“新感觉派”的影响,以弗洛伊德的心理分析方法和意识流等方法来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和内心冲突,以快速、跳跃的节奏来表现半殖民地都市的生活和人际关系。该派最有成就和影响的作家是施蛰存,他的代表作主要有《将军底头》、《梅雨之夕》、《石秀》等。此外,穆时英的《上海的狐步舞》、《白金的女体塑像》、《夜总会的五个人》,刘呐鸥的《都市风景线》等也是该派有影响的作品。

3.东北作家群:三十年代著名的准文学流派。形成于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由萧军、萧红、端木蕻良、舒群、白朗、罗烽、骆宾基等陆续流亡到关内的东北籍青年作家组成。其作品主要描写处在民族危难之中的东北地区的生活和抗日斗争。其代表作是萧军的《八月的乡村》和萧红的《生死场》。东北作家群的创作为发展第二期的文学增添了新的因素,也预示着一个新的文学时期即将到来。

三、简答题(选择做3题)

1.简述学术界对《在酒楼上》的潜在作者、叙述者与人物的关系的分析。

在九十年代以前,人们一直是站在启蒙主义的立场上来评价《在酒楼上》这部作品的。认为吕纬甫是鲁迅投射了反思和批判目光的人物,小说中叙事者“我”更多地代表了鲁迅的立场,“我”对吕纬甫在五四落潮期的“敷敷衍衍,模模糊糊”的颓废状态采取的是审视和批判的态度。而吕纬也在见证着自己当年革命热情的同路人―――叙事者“我”的面前表现出一种自省的心态。从这个意义上看,鲁迅在小说中坚持的是五四式的启蒙主义话语,吕纬甫的声音是作者力图压抑甚至摆脱的声音。正是这样一种视点和立场,传统文学史得出了这样的结论:《在酒楼上》表现了辛亥革命时期激进的知识分子自身的弱点和历史局限性,以及社会势力的强大,从而总结了知识分子个人奋斗的历史教训。

九十年代以后,人们在重写文学史的新的视域下,借鉴英美“新批评”对文学作品细读的方法,把关注的重点放在吕纬甫所讲述的两个故事中。在小说中,大量的篇幅是吕纬甫所讲述的两个故事,一个是他千里迢迢回故乡为三岁上死掉的小弟弟迁坟的故事;一个是他为当年邻居的女孩子顺姑送剪绒花的故事。这两个故事吕纬甫讲得非常详细,构成了小说的主要篇幅。为什么鲁迅要花大力气不厌其烦地讲这两个故事呢?从启蒙主义的立场着眼,写这两件事是为了表现吕纬甫的“颓唐消沉”,“随波逐流”地做一些“无聊的事”。然而当我们暂时忘掉叙事者潜在的审视的目光,只是关注吕纬甫讲述的故事本身,就会感到这其实是两个十分感人的故事,有一种深情,有一种人情味,笼罩着感伤的怀旧的情绪。从这一意义出发,我们认为,吕纬甫所做的两件事可能就是鲁迅真正激赏的带有鲜明鲁迅特征的事情,从中让人感受到一种诗意的光芒。如掘坟的事情,在鲁迅看来,“坟”是过去生命的象征,坟里沉埋的是生命的记忆,而掘坟的行为则象征着对已逝生命的追寻。正因如此,吕纬甫称他宣布掘坟的命令是“一个在我的生命中最为伟大的命令”。而挖到最后,坟中踪影全无,空空如也,这一细节正反映了鲁迅的“虚空”的心理体验。因此,吕纬甫身上是有鲁迅的影子的,吕纬甫的声音可能比小说中叙事者“我”的声音更能代表鲁迅心灵深处的声音。小说中的“我”不仅是吕纬甫故事的倾听者,同时更是一个审视者,吕纬甫一遍遍的自我嘲讽,自我申辩,自我否定,正是因为他一直感受着“我”的潜在的审视的目光。从而,“我”和吕纬甫之间呈现为一种内在对话关系。小说更深层次的语义就是由这种对话关系所昭示的。“我”与吕纬甫的潜在对话,可以看作是作者两种声音的外化,“我”与吕纬甫的辩难,正是作者两种声音在冲突、在对话、在争辩。最终很难说哪一种是主导性的声音。这种辩难性是鲁迅小说思维的体现,是鲁迅把握和认知世界的基本思维在文本层面上的印证。鲁迅小说的这种对话性特征决定了鲁迅小说世界的开放性和多重阐释性,很难以单一的标准来判断。

2.结合作品谈谈废名小说的特点。

①用诗人独具的眼光和敏感的心灵,在二、三十年代的农村中寻觅、捕捉田园的遗风,描写哀而不伤的故事,塑造安于自然、达观超脱的人物,是废名田园诗小说的主要内容。如《菱荡》在恬静的描写中荡漾着淳朴的民风,陈聋子、洗衣女人等都能安于平淡,达观自足,在浇菜、采菱、洗衣等日常劳作中优哉游哉,陶然自乐。《桥·灯笼》描写史家奶奶和琴子谈天,从中我们看到了恬淡中的优雅,充满着浓厚的抒情气氛。废名小说的这种被净化了的故事和人物,与现实生活“隔了模糊的界”,给人一种雾中看花的朦胧美。

②以诗的手段抒情造境,描写氛围情趣,是废名小说的主要艺术形式。废名小说重细节而不注重情节,重生活情趣而不注重命运性格,突出描写小说的艺术意境,因而他的小说被人称之为诗化小说。《菱荡》从不同的视角写了陶家村的美景:从远处鸟瞰,重重排列的白壁瓦屋,鳞次栉比的苍翠竹林,潺潺流淌的河水,构成了一幅如画般的风景;坐在枫树下,仰眺菱荡圩,重重远山横卧,菱荡圩象“花蓝”时而装绿叶,时而装红花,茂密的树林掩映的村庄藏匿着白墙小庙,林中偶而听到斧头斫木的声音却难寻伐木人,使人想到王维的诗句:“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声”。站在坝上俯视菱荡,周遭围着密密的常青树,岸边绿草丛中散着野花,半荡菱叶,半荡白水,是“犹抱琵琶半遮面”的神韵。太阳当顶时,水天一样闪光耀眼,唧唧的水响和寂寞的钓者相映成趣。在这种如诗如画的环境中的菱荡人,互相之间和谐融洽,热心相待。菱荡与人融为一体,鲜明地呈现了作者的人生理想和审美情趣。

③用绝句的方式来写小说,形成了废名小说语言的独具特点。即语言的跳跃性,字句之间缺少联系,往往留下一些空白让读者去填充想象中,语言高度简洁、凝练。同时,废名的语言能雅能俗,雅而不离田园味,俗而绝不土气,各有韵味。如《桥·灯笼》中有一句话:“琴子答,眼睛没有离开灯火,―――忽然她替史家庄唯一的一棵梅花开了一树花!”在这里,琴子一边与史家奶奶聊天,一边却在想象着梅树开花的情形,这之间没有交代,但眼前的灯火、想象中的梅花、以及祖孙俩充满生活情趣的谈话,构成了一种淡雅的意境。3.结合长篇小说《子夜》谈谈茅盾的社会剖析小说的特点。

在30年代,一种主要依靠理性分析来开拓形象思维深广度,从典型环境来解释并塑造典型人物,在戏剧性强的情节中突现人物性格及其成长史的方法,逐渐成为“左翼”文学公认的主流,而且影响深远,这就是所谓“社会剖析小说”。其特点可以归纳为:

一、具有鲜明的理性色彩;

二、人物大多具有典型性和阶级性;

三、故事情节的发展与当时的社会矛盾直接相关。这种又被称为“全新的革命现实主义文学”的小说模式,主要是由茅盾在五四时期文学研究会的“人生派”小说的基础上开展起来的,从原来的张扬个性为主改变为全景式反映正在发生的社会现实为主,成为一个新的文学时代的标志,这也正是“社会分析派”区别于其它文学流派的特质,从这个意义上就可以说,“社会剖析小说”在30年代开创了一个新的文学范式,从而决定了它在文学史上独有的地位,茅盾在这一流派形成过程中的作用,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子夜》和《林家铺子》等一批具有社会剖析小说特点的作品,代表着这一流派的最高成就。(请结合作品分析)4.简述《边城》的艺术特色

《边城》是一部把湘西风土人情、自然景物和人事命运融为一体的抒情小说。在作品中,作者描写了湘西优美的山水风光、淳朴的风土人情,为读者创造了一个纯美的文学世界,并以这一世界与都市社会的丑恶相对照,用这种牧歌情调的湘西人生形式,来批判现代都市文明的弊端。沈从文小说不重情节与人物,强调的是自然景物的描写和风俗人情的协调与融合,作者总是用水一般流动的笔致,在诗一般的意境中来展开小说的叙述,有着浓厚的地域色彩和民族韵味。

《边城》的语言明净质朴、蕴藉自然,是一种散文诗一般的抒情语言。沈从文追求一种有真意、去伪饰、具个性的美文效果,他总能在生机勃勃的湘西口语的基础上,吸纳书面语言、文言文的长处,形成纯正、自然、质朴、蕴藉的语言风格。

5.结合赵树理的小说创作从“评书“体的小说这一角度来谈谈赵树理小说在结构、描写、语言等方面的特点。赵树理现代评书体小说的艺术特点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赵树理扬弃了传统小说章回体的程式化的框架,而汲取了章回体小说讲究情节连贯性和完整性的结构特点:开头总要设法介绍清楚人物,故事连贯到底,最后必定交代人物的结局、下落,做到故事来龙去脉清楚,有头有尾。如《李有才板话》中先介绍李有才这个人物和他的外号的来历,接着通过几个故事,逐一交代阎家山的社会关系、人物关系和矛盾斗争,最后是大团圆式的结局。在故事叙述过程中,又借鉴了传统说书艺术中的“扣子”手法,大故事中套着小故事,并保持故事中的种种关节来吸引读者。整个叙事,脉络清楚,结构完整,又时有波澜,能够抓住读者。

其次,在描写与叙事的关系上,汲取了传统评书式小说的手法,把描写情景融化在叙述故事中,把人物放在情节发展矛盾冲突中,通过人物自身的行动和言语来展现其性格,很少静止的景物与心理描写。

第三、赵树理小说叙事风格明快、简约,富于幽默感,很大程度上得力于他对小说语言艺术探索的成功,他不但在人物对话上,而且在一般的叙述描写中,都是口语化的,他的语言具有明白如话的特点,而且汲取了传统说书艺术的长处,能琅琅上口,具有可朗读性。6.简述《骆驼祥子》中祥子悲剧的多重含义。

《骆驼祥子》是老舍的代表作,表现的是城市平民的命运悲剧,对于这一悲剧的认识,通常认为小说的成功在于其真实地反映了旧中国城市底层人民的苦难生活,揭示了一个破产了的农民如何市民化、又如何被社会抛入流氓无产者行列的过程,以及这一过程中所经历的精神毁灭的悲剧。从而描绘了旧中国城市底层社会的黑暗图景,批判了祥子农民式的个人奋斗的弱点。但是,如果换一个视角,从城市文明病和人性的关系的角度来思考问题,我们就会得出另一个结论,这就是祥子的悲剧是一个关于人性与现代文明相对立的悲剧,小说所表现的主要是一个来自农村的纯朴的农民与现代城市文明相对立所产生的道德堕落与心灵腐蚀的故事。

在小说中,作者以极大的同情,写了祥子堕落的过程,祥子作为现代一个独立的劳动者的善良愿望的毁灭,是有社会原因的,小说所写的“逃匪”“侦探”等的欺压,包括虎妞对祥子精神上的剥夺,都映现了二三十年代那个动荡的社会背景,使祥子的悲剧有了社会批判的内涵。但作家同时揭示和批判祥子自身固有的缺陷。他不合群,别扭,自私,死命要赚钱,“不得哥儿们”。这些缺陷决定了他的孤独、脆弱,最终完全向命运屈服,一步步趋向堕落的深渊。老舍在城市下层平民身上所发现的不敢正视现实,自欺欺人的幻想,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冷漠,个人奋斗破灭后的苟且忍让,都表现了“老中国的儿女”的弱点,都属于“批判国民性的弱点”的范畴。

在作品中,作者自觉地表现和思考城市文明病是如何与人性冲突的。祥子为什么会堕落?他是被腐败的环境锁住,不得不堕落。作者说他写《骆驼祥子》的目的就是“由车夫的内心状态观察地狱是什么样子”,这个地狱就是那个在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道德伦丧的社会,也是被金钱所腐蚀了的人伦关系。像虎妞的变态情欲,二强子逼女卖淫的变态行为,以及小福子自杀的悲剧等,对祥子来说,都是锁住他的“心狱”。祥子正是在这种“心狱”中,一步步给自己纯洁的心灵泼上污水,一步步走向沉沦,成为城市丑恶风景的一部分。因此,小说揭示了文明失范如何引发“人心所藏的污浊和兽性”。老舍对城市“欲”(主要是情欲、物欲)的嫌恶,对城市人伦关系中的“丑”的反感,主要出于道德的审视。读者从《骆驼祥子》中看到的城市病态社会的阴暗龌龊的图景中,从中能感受到现代城市文明给人性带来的深深的忧虑。7.简述施蛰存的“心理分析小说”的特点。

施蛰存的小说热衷于用弗洛依德的精神分析学的眼光,观察人物的深层心理,尤其是性心理。多表现大都市人物在两性吸引中的苦闷情绪和朝秦暮楚的生活方式,揭示大都市生活的急迫节奏对人物的冲击。8.萧红小说的艺术特色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①打破小说与其它非小说之间的障碍,创造出一种介于小说、散文、诗之间的小说样式,被称为诗化小说。在小说的结构、语言等方面,她的小说是散文化的,而在描写的感情抒发上则是充满着诗情画意,她总能以诗人的眼睛来观察自然与社会,在对自然的精致的品味中,表现自然别致而细腻的情感;也善于发现并描绘故乡风俗、人情中蕴含的诗意。

②小说描写自由地出入现时与回忆、现实与梦幻、成年与童年之间,善于捕捉人、景的细节,并融进作者强烈的感情,风格明丽、凄婉、内含英武之气。

③语言上,常以一种充满灵性的稚拙的笔致(鲁迅称为“越轨的笔致”)追求表达上的情调和韵味。如:

呼兰河这座小城里边,以前住着我的祖父,现在埋着我的祖父。我生的时候,祖父已经六十多岁了,我长到四五岁,祖父就快七十了,我还没长到二十岁,祖父就七八十岁了,祖父一过了八十,祖父就死了。

从前那后花园的主人,而今不见了。老主人死了,小主人逃荒去了。那园里的蝴蝶,蚂蚱,蜻蜓,也许还是年年仍旧,也许现在完全荒凉了。几乎是无以复加的稚拙,单调重复的句型、同义反复,看似类似于“废话”,但从中我们却能惊异地感到其中的情调和韵味。平淡、漫散之中,透出一种浑然天成的情致,单纯质朴之中上,能体会出其中的盎然情趣。

四、论述题(任选1题)

1.结合鲁迅的小说,谈谈你对“鲁迅气氛”的理解。

鲁迅小说的创作基调是“忧愤深广”,这与五四时期的激进、热情、感伤不同,表现为深沉蕴藉,透露出一种“苦的寂寞”,流露出内心的绝望与苍凉,我们把鲁迅小说的这种特点称之为“鲁迅气氛”。“鲁迅气氛”在小说《在酒楼上》的表现具体与小说的下列特点相关:①、人物之间的对话关系,小说的开放性和多重阐释性;②、小说表现的作者心灵深处的冲突;③、回忆的心态。(回忆是现实的救赎方式,标志着现实生活的缺失,其目的是为了获得心理的慰藉和心灵的归宿感。)

《在酒楼上》是由第一人称叙述者“我”来叙述的,但叙述的不是他自己,而是作品的主人公。可是这个“我”又不是简单的旁观者,而是一个独立的角色。不但对作品的环境氛围和抒情基调承担着极大的作用,而且自身就融入到小说情节中,和主人公构成对话关系,甚至成为互相渗透、互相影响的对偶式人物。“他们似乎是一对有着独特心灵感应的孪生人,虽各各不同,又密切相关,骨头连筋。”(汪晖《反抗绝望》第331页,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年8月版。)究其实,这种对偶式主人公,都各自是作者鲁迅内心的两个侧面,他们的对话背后,正隐藏着20年代中期鲁迅内心深处的冲突。据周作人回忆,《在酒楼上》写到的为小兄弟迁坟的情节,取自作者自己的经历。对照鲁迅的经验和感受,那么,我们也会觉得吕纬甫内心那种对于母亲、对于传统道德的妥协,那种面对辛亥革命后的现实所形成的颓唐而又自责的心态,也是鲁迅曾经有过的。从这个意义上说,《在酒楼上》的叙事特点是将鲁迅自己的内心体验一分为二,化成两个人物―――两个孪生兄弟式的人物,一部分以单纯独白的主观的方式呈现,另一部分则以客观的、非“我”的形式呈现。这种独特的方式,恰到好处地表现了作者自身经验过的许多矛盾以及绝望、悲苦的心态,是鲁迅富有独创性的艺术尝试。这在鲁迅小说中也是为数不多的。这种将矛盾着的自己一分为二地转化为两个艺术形象的方法,我们认为是最具有“鲁迅气氛”的。(请参看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研究)2.爱玲的小说《倾城之恋》中多处出现“墙”这一意象,你认为所谓“城”或“墙”的象征意义可以做怎样的理解?

《倾城之恋》中主要有两个空间意象:一个是上海白公馆;另一个是香港。在作者笔下,上海的白公馆是一个压抑窒息、单调无聊的死灭世界。小说开篇就写道:“上海为了‘节省天光’,将所有的时钟都拨快了一小时,然而白公馆里说:‘我们用的是老钟。’他们的十点钟是人家的十一点。他们的唱歌唱走了板,跟不上生命的胡琴。” 作为一个时间意象,它浓缩了白公馆那种陈陈相因的旧时代面影,与后面描写到的神仙洞府般的白公馆里的种种陈设共同创设了一个死灭世界。白流苏正是从这样一个凝固的家常时间逃出来的,她要拒绝白公馆的时间轨道,开创私人生命时间。在此,白公馆的时间被赋予了极强的指代意味,代表了年衰、绝望、丑、现实与死亡。因此,上海虽然在小说中也是十里洋场,也有灯红酒绿,但在作者笔下,就像“胡琴咿咿呀呀拉着,在万盏灯的夜晚,拉过来又拉过去,说不尽的苍凉的故事――不问也罢!”这种苍凉,与白流苏周围冷漠、残酷的人际环境融为一体,呈现出昏暗、阴森、沉闷,令人感到无限恐怖的氛围,充满着被压抑的悲观绝望的情绪。而另一个空间――香港,表面看来,到处是新奇和洋气,跳舞、郊游、海滩、逛商场、贵族社会的社交活动,等等,但在作者笔下也是充满了虚空的心理体验的。:战前,白流苏旅居香港的寓所是“空房,一间又一间——清空的世界„„没有人影儿。„„呼喊着的空虚„„”(教材178~179页)劫后“在那死的城市里,没有灯,没有人声,只有那莽莽的寒风„„通入黑暗,通入虚空的虚空。这里是什么都完了,,剩下点断墙颓垣,失去记忆的文明,人在黄昏中跌跌绊绊摸来摸去,像是找着点什么,其实是什么都完了。”(教材183~184页)正如有些评论者认为的那样,张爱玲是中国少有的几个具有末世意识的作家之一,而且这是一种彻底的对荒无的体认。在她看来,人心早已虚空,劫难只是彻底地粉碎了历史与文明,一切伦理规范,道德秩序已溃散成一片瓦砾的荒漠,“什么都完了”,,寒风、黄昏、断墙颓垣更增加了这种精神劫难的可怖意味。因此有人用荒凉、苍凉、悲凉来概括张爱玲小说的风格特征,我们从《倾城之恋》中的上海和香港正能感受到这种风格。

小说中另一个重要的意象是“墙”,“墙”是什么———“冷而粗糙”,“死的颜色”。灰墙代表了一切无生命的东西,现在预言变成了现实。可见张爱玲自始至终没有对现代文明有过任何希望。张爱玲在《〈传奇〉再版序》中说:“个人即使等得及,时代是仓促的,已在破坏中,还有更大的破坏要来。有一天我们的文明,不论是升华还是浮华,都要成为过去。如果我最常用的字是‘荒凉’,那是因为思想背景里有这惘惘的威胁”。张爱玲具有极敏锐的时代感,她甚至觉得时代仓促得比个人生命还要等不得,时代已在破坏,未来是更大的破坏,在破坏中等待破坏,难怪要生出荒凉。而且这是种“惘惘的威胁”,是一种宿命的力量,人在破坏面前无能为力。只有慌慌张张地追赶着现世中的急功近利。同样,“墙”这一意象,也是悲风习习,透明透亮的人生顿悟,却浸透着如烟似雾的人生失落感,从而使团圆也变成灰冷的、悲凉的团圆。练习二

一、填空题

1.散文《追悼志摩》的作者是胡适。2.中国现代第一部个人新诗集是胡适的《尝试集》。3.鲁迅的第一本杂文集是《野草》。4.阿长与《山海经》选自鲁迅的散文集《朝花夕拾》。

5.“北京近日多雨,你在长安道上不知也遇到否,想必能增你旅行的许多佳趣”。这句出自周作人的散文《苦雨》。6.《死火》是鲁迅关于“火”的想象,不是从单一的“生命”视角,而是从“生命”与“死亡”的双向视角去想象“火”。7.《鬼的生长》属于引起很多争议的“公抄文体”,亦即整篇文章大部分由抄书而成,这是周作人的特殊文体之一。8.散文《月下老人祠下》的作者是俞平伯。

9.散文《儿女》的作者是朱自清。10.《放猖》、《三竿两竿》的作者是废名。

11.《雁荡山的秋月》的作者是郁达夫。12.“可爱的灵魂都是倔强的独语者”。这句出自何其芳的独语。13.沈从文的散文《一九三四年一月十八》是选自《湘行散记》中的一篇,描绘坐船经历由桃源到沅陵一段水路的风物和心境。14.《忆狗肉将军》的作者是林语堂。

15.《烛虚·五》表现了40年代后期沈从文创作所追求的“抽象的抒情”的创作特点。

16.张爱玲的《更衣记》是一篇相当独特的散文,以6000字左右的篇幅写出了服装的“近代史”。

二、名词解释(任选2题)

1.语丝社:五四时期著名的文学社团。1924年10月成立于北京,由孙伏园、周作人、鲁迅等共同发起,其成员还有俞平伯、林语堂等。主要刊物是同年创办的《语丝》周刊。它主张“提倡自由思想,独立判断,和美的生活”。语丝社以散文成就而著称,其创作以反帝反封建为主要内容,并形成了以“任意而谈,庄谐杂出”为鲜明特色的“语丝文体”,对现代散文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是五四时期在影响和规模上仅次于文学研究会和创造社的重要新文学团体。

2.论语派:三十年代著名的散文流派。得名于1932年林语堂在上海创办的《论语》杂志。主要人物除林语堂外,还有周作人等。他们以“知识”和“趣味”为号召,提倡“以自我为中心,以闲适为格调”的小品文,主张游离于现实斗争之外,标榜中立,给一些不满现实,又缺乏斗争勇气的作者和读者造就了一个“避风港”,同时也攻击左翼作家。鲁迅、茅盾等与他们围绕散文创作的思想与形式问题展开了激烈的论争。

三、简答题(任选做3题)

1.在《追悼志摩》一文中,作者所要追悼的对象,“社会上对他的行为,往往有不谅解的地方”——注意本文是怎样为他辩解的,由此对作者本人有了什么新的了解?

胡适认为社会上不谅解徐志摩的行为,是因为“社会上批评他的人不曾懂得志摩的‘单纯信仰’的人生观”。徐志摩的“单纯信仰”,“这里面只有三个大字:一个是爱,一个是自由,一个是美。”胡适抓住社会上对徐志摩严厉批评的两件事――离婚和再婚来分析徐志摩的思想和性格。作者以徐志摩与师友的书信作为依据,来说明徐志摩离婚是要“自由之偿还自由”,以“彼此重见生命之曙光,不世之荣业”,这是一种追求“梦想的神圣境界”的行为。从而说明徐志摩的可爱和纯洁的思想与性格。其再婚也是一种理想主义的行为,并引用徐志摩的话来说明:“我将于茫茫人海中访我惟一灵魂之伴侣;得之,我幸;不得,我命,如此而已。”这样,徐志摩的“人生必须有爱,必须有自由,必须有美”的思想品格就凸现了出来。最后,作者说:“我们若从这个观点来观察志摩的一生,他这十年中的一切行为就全可以了解了。

通过《追悼志摩》一文,我们对胡适有了一个新的了解。一是胡适作为一位严谨的学者,其为文之谨严。他在为徐志摩辩解的时候,不是以徐志摩的朋友的身份感情用事,意气用事。而是引用志摩同梁启超的三封书信来说明志摩的思想和性格,这样更有说服力,也表现了胡适严谨的学者风范。二是胡适作为志摩的朋友,一方面我们可以感受到他们之间的真挚的情谊,另一方面,我们也可看出他们之间的志同道合,所谓自由、爱、美的思想,如其是说志摩,不如说是胡适的自况。从文章中我们同样也可以看出胡适思想的主要特点。2.简述《女吊》的艺术特色。

《女吊》是鲁迅晚年十分自得的一篇杰作,在艺术上可以说是匠心独运,主要有如下特色:一是夹叙夹议,在叙述中逐步展开议论的表现手法。《女吊》主要叙述的是鲁迅故乡绍兴的一种戏曲形式,作者借“女吊”而展开议论,既有关于“女吊”的相关考证,又有社会上的各种现象的分析,议论性内容和叙述交叉进行,一松一紧,使文章呈现出一起一伏的节奏;二是文章征引繁富,有“史才”之笔,围绕着“女吊”博引旁证,既有知识的考证,又有风俗习惯的考正。三是对“女吊”的描绘浓笔重彩,把故乡的风俗习惯写得颇有诗意,这种浓笔重彩的描绘与简约的议论相得益彰。四是讽刺手法的运用,在议论之中,夹杂着尖利的社会讽刺,如“女吊”戏台挂满了纸帽,“就是高长虹之所谓‘纸糊的假冠’”;“自然,自杀是卑怯的行为,鬼魂报仇更不合于科学,但那些都是愚妇人,连字也不认识,敢请‘前进’的文学家和‘战斗’的勇士们不要十分生气罢。我真怕你们要变呆鸟。”“被压迫者即使没有报复的毒心,也决无被报复的恐惧,只有明明暗暗,吸血吃肉的凶手或其帮闲们,这才赠人以‘犯而勿校’或‘勿念旧恶’的格言,――我到今年,也愈加看透了这些人面东西的秘密。” 3.结合《苦雨》简述周作人散文的艺术特色。

周作人的散文大体分为“浮躁凌厉”和“冲淡平和”两类。《苦雨》属于后者。这是一篇借物抒怀的“言志”散文。这类散文主要有如下特点:第一是“闲话”风格,周作人认为,写作就是“自己的园地”,纯粹为了自我情致的表达。这种“闲话体”散文有两个特点,一是闲谈的话题轻松随便,二是闲谈的风格亲切平和。常常在普通平凡的事物中,谈出天理物趣,也谈出自己的情感志趣。《苦雨》写各种各样的“雨”,用与友人写信这种“私人化”的文体,在聊天般的自然氛围中,借着回忆、想象,表达自己一种淡淡的哀愁和落寞的情绪,表达所谓的“中年心态”。第二是“涩味”和“简单味”。周作人常常把口语、文言和欧化语言杂糅调和,产生一种“涩味”和“简单味”,很耐人咀嚼。这种“涩味”和“简单味”还不仅仅是语言上的,还有心绪上的苦涩、哀愁、落寞甚至颓废。第三是周作人散文讲究“趣味”。周作人说:“我很看重趣味,以为这是美也是善,而没有趣味乃是一件大坏事。”(《苦竹杂记·笠翁与随园》)这种趣味主要是指“文人趣味”和“名士趣味”。如《苦雨》中有这样的句子:“卧在乌篷船里,静听大篷的雨声,加上欸乃的橹声以及‘靠塘来,靠下去’的呼声,却是一种梦似的意境。”在极平常的事物中,写出风雅的趣味,既自然明净,又风趣文雅。4.谈谈《独语》的艺术特色。

《独语》选自何其芳的《画梦录》,《画梦录》被人称之为“独语体”散文,所谓“独语”是一种内敛式散文叙述方式,它的最大特点就是封闭性和自我指涉性。“独语体”散文不顾及与倾听者的交流,只注重自己孤寂的内心世界,通过强化自己的内心的孤独感与荒凉感,表达一种个体面对世界的内心体验,也实现一种带有幻美色彩的审美追求。如:“温柔的独语,悲哀的独语,或者狂暴的独语。黑色的门紧闭着;一个永远期待的灵魂死在门内,一个永远找寻的灵魂死在门外。每一个灵魂是一个世界,没有窗户。而可爱的灵魂都是倔强的独语者。”诗一般的语言,想象的材料,独白式的话语,表达的是作者自己内心孤独的心理感受。其次,《画梦录》也是散文诗,有着诗的语言、意境和韵味。在《独语》中,孤寂、悲哀、荒凉的意象堆砌,构成了文章的特色。如:“有一所落寞的古颓的屋子,画壁漫漶,阶石上铺着白藓,像期待着最后的脚步,当我独自时我就神往了。”类似的意象在作品中比比皆是,使整个作品诗意浓郁。5.结合作品简述沈从文散文的艺术特色。

沈从文的散文大致分为三大类,一、以《湘西散记》为代表的表现湘西特异山水景致和风土人情的游记、笔记散文;

二、以《记胡也频》、《记丁玲》、《沈从文自传》为代表的回忆性散文;

三、以《烛虚》为代表的所谓“抽象的抒情”的散文。他的关于湘西的散文同其湘西小说一样,以乡村中国的眼光表现普通人的命运和质朴的生命形式,较多了继承了中国古代游记和笔记的传统,能够简练流畅地写景叙事,穿插着对往昔的追忆,平和之中自有其动人之处。如教材中所选的《一九三四年一月十八》一文,描绘了作者坐船由桃园到沅陵的一段水路的风物和心情,其中既有船夫、纤夫的质朴的生活态度和日常生活习性的描写,有湘西优美的自然风光的描绘,又有作者对故乡山水的回忆和内心的抒发,还夹杂着作者的思考和议论,“一套用文字写成的历史,除了告给我们一些另一时代另一群人在这地面上相斫相杀的故事以外,我们决不会再多知道一些要知道的事情。但这条河流,却告给了我若干年来若干人类的哀乐。„„历史对于他们俨然毫无意义,然而提到他们这点千年不变无可记载的历史,却使人引起无言的哀戚。”沈从文的《烛虚》是他晚年的作品,散文创作追求所谓“抽象的抒情”,在作品的表层,是一种近乎“失语”的寻求表达的焦虑,对于孤独的心境、瞬间的意境、某一难以追忆的情景的描绘,都是片断性的,破碎而难以整合的。《烛虚·五》中关于“宇宙”、“神”、“人”、“美”等的思考,是通过具体的形、色、声、影的体验来表达的,具体的形、色、声、影与“不能表达”的体验之间形成一种反差,一种巨大的张力,使文章产生一种焦虑、紧张的美感体现了京派作家对纯正的散文艺术趣味的追求,为现代抒情散文的艺术追求进行了十分有益的探索。

四、论述题(任选做1题)

1.结合作品试分析张爱玲的《更衣记》的艺术特色。

张爱玲的《更衣记》是一篇十分独特的散文,开始是用英文写作并在英文刊物《二十世纪》上发表的,后来才翻译成中文。文章以六千字的篇幅写出了衣服的“近代史”,表现了満清以来我国服饰的变迁。在艺术上有如下特色: 1.文章不拘泥于服饰本身的琐屑描述,而是着重于从不同时期的服饰特点写出当时的文化氛围和社会心理。并在比较中评述女装与男装的区别。

2.文章在取譬和用词上十分灵动和准确。如“极其宽大的衣裤,有一种四平八稳的沉着气象”、“更为苛刻的是新娘的红裙,„„行动时只许有一点隐约的叮当,像远山上宝塔的风玲”、“一双袖子翩翩而来,预兆形式主义的复兴”等等。

3.通过服饰来写作者对人生的态度。如服饰是每个人“贴身的环境”、“我们各人住在各人的衣服里”、“如果女人能够做到‘丈夫如衣服’的地步,就很不容易”等等,表现了张爱玲对于服饰、对于人生的重感悟、重体验、率性而为的态度。

2.结合作品试分析鲁迅杂文的艺术特色。

①鲁迅杂文大多数是议论性的,但杂文又具有文艺性,必须使逻辑力量透过形象表现出来。因此,鲁迅杂文首先是诗与政论的结合,形象性与逻辑性的统一。《灯下漫笔》一文,为了说明中国人的奴隶性,先从自己生活的一件实事(民国初年以钞票换银元)说起,再引用历史上的材料,通过具体形象的东西来论证中国的两个时代:“

一、想做奴隶而不得的时代;

二、暂时做稳了奴隶的时代。”这样,逻辑性的议论就通过形象性的材料表现了出来。同时,鲁迅杂文在强烈的政论性的同时,又含有强烈的诗的激情。如《灯下漫笔》的结尾:“这人肉的筵席现在还排着,有许多人还想一直排下去。扫荡这些食人者,掀掉这筵席,毁坏这厨房,则是现在的青年的使命。”

②“论时事不留面子,砭锢弊常取类型”,鲁迅杂文的思想起点总是具体的、个别的人和事,并从中开发出广阔的思想内涵。而且具有犀利的、尖刻的讽刺性。

③鲁迅杂文具有强烈的主观性,鲁迅杂文确是由某一外在客观的人和事引发的,但它所关注和表现的,却是作者自己的主观反映。

④鲁迅杂文的语言是自由无拘和极富创造力的,他能够自如地驱谴中国汉语的各种句式,或口语与文言句式交杂;或排比、重复句式交叉运用;或长句与短句、陈述句与反问句的相互交错,使文章朴实与华美并存,做到了声情并茂。⑤鲁迅杂文的文体样式十分丰富,自由活泼。练习三

一、填空题

1.《女神》第一辑中的三部诗剧是《女神之再生》、《湘累》、《棠棣之花》。2.郭沫若的第一部诗集是《女神》,其中《凤凰涅槃》是诗集中的代表作。

3.“我飞奔,我狂叫,我燃烧,我如烈火一样地燃烧/我如大海一样地狂叫!„„我便 是我呀”这句诗是出自郭沫若的《天狗》。

4.徐志摩的第一部诗集是《志摩的诗》,第二部诗集是《翡冷翠的一夜》。

5.“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出自徐志摩的《再别康桥》。6.闻一多的第一部诗集是《红烛》,第二部诗集是《死水》。7.戴望舒的第一部诗集是《我的记忆》,他的成名作是《雨巷》。

8.“假使你是从乐园里来的,可心对我们说吗,华羽的乐园鸟,自从亚当、夏娃被逐后,那天上的花已荒芜到怎样了?出自戴望舒的《乐园鸟》。

9.《汉园集》是1936年出版的三位青年诗人的合集,内收何其芳的《燕泥集》、李广田的《行云集》与卞之琳的《数行集》。10.艾青的第一部诗集是《大堰河》。11.冯至出版的诗集有《昨日之歌》、《北游及其他》、《十四行集》。12.穆旦本名查良铮,是现代诗坛最为重要的诗人,也是一位著名的翻译家。

二、名词解释(选择做2题)

1.《女神》:五四时期著名的新诗集,郭沫若诗歌的代表作。1921年8月出版,是继胡适的《尝试集》之后,现代文学史上第二部个人的新诗集。它分为三辑:第一辑为《女神再生》、《湘累》、《棠棣之花》三部诗剧;第二辑是诗集最重要的部分,为《凤凰涅槃》、《天狗》、《炉中煤》、《立在地球边上放号》等三十首具有代表性的抒情诗;第三辑内容较杂,包括诗人最初的试笔和“五四”之后的作品。《女神》以充分的五四时代精神和成功的自由体形式,把新诗艺术推向了新水平,是白话新诗真正取代文言旧诗的标志,是现代浪漫主义的发端。2.新月诗派:二十年代著名的诗歌流派。得名于1924年夏成立在新月社。他们以提倡新格律诗而独树一帜,故又称“格律诗派”。其代表诗人是闻一多和徐志摩。该诗派的形成以1926年4月《晨报副刊·诗镌》的创办为标志,这时期的主要诗人还有朱湘、饶孟侃、孙大雨、于庚虞、刘梦苇等。该诗派的结束以1931年陈梦家编选的《新月诗派》的出版为标志,这时期又出现了方玮德、林徽因、方令儒等新诗人。该诗派对诗歌艺术的追求,对中国新诗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3.湖畔诗社:五四时期著名的文学社团。1922年成立于杭州,由应修人、潘漠华、冯雪峰、汪静之共同发起。他们出版有四人诗合集《湖畔》。四人中以汪静之的诗歌成就最为突出,他于同年8月出版的《蕙的风》是他的第一部诗集,也是现代诗歌史上第一部以爱情诗为主体的诗集,以其直率地表达男女爱情而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汪静之的第二部诗集是《寂寞的国》,其艺术更加成熟,但影响却不大。应修人、潘漠华、冯雪峰还出版有三人诗合集《春的歌集》。

4.“九叶诗人”:四十年代重要的文学流派。得名于1981年出版的诗合集《九叶集》,指四十年找后半期被称为“新现代派”的九位诗人:杭约赫(曹辛之)、辛笛、穆旦、陈敬容、郑敏、唐祈、唐湜、杜运燮、袁可嘉。主要刊物是《诗创造》和《中国诗歌》。他们的诗主要表现个人的思想感情,但已没有三十年代现代派诗中的感伤和颓丧,同时,也直接面对现实,描写被压迫的下层人物和社会现实。在艺术上都不同程度地运用了现代派的表现手法,但多以现实主义为基础,或与浪漫主义手法相结合,使之具有中国的色彩。

三、简答题(选择做3题)

1.简述《天狗》的艺术特色。《天狗》是郭沬若非常著名的一首诗歌,作品寄予民间传说中的天狗形象以一种彻底的破坏和否定的时代精神,表现出自由无覊的思想特征。与这种思想特征相对应的,是作品自由无覊的艺术特点,具体来说,有三个方面:首先是作品的无覊的想象力,《女神》的艺术想象是与郭沬若的泛神论思想密切相关的,从这种思想出发,世间万物都是他抒写的对象,人与自然的融合成为他的艺术想象的基本特征。在《天狗》中,抒情主人公“我”和天狗的合二而一,构成作品神奇的、飞动的、豪放的艺术风格;其次是作品的形象特征,这显然是与作品的艺术想象力密切相关的,一方面,郭沬若的诗歌是直抒胸臆的,另一方面,借助于某一形象来寄托和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天狗》正是借助“天狗呑日”的民间传说,来抒发极端自我的破坏的时代精神。再次是作品创造性的自由诗的形式,郭沬若认为:“形式方面我主张绝端的自主,绝端的自由。”同时又认为“情绪的世界便是一个波动的世界,节奏的世界”。(《论诗三札》、《文学的本质》)因此,《天狗》从形式上看,是十分自由的,诗的行数、节数、字数都不固定,全诗四节,少至4行,多至13行,每行字数少至3字,多至10字,形式上做到了极端的自由。但诗歌又十分讲究节奏,长短句结合,排比与复沓的运用,每节不规则的押韵,形成急促、和谐的节奏。

2.结合作品谈谈闻一多诗歌的主要内容。闻一多是我国著名的爱国诗人,其主要诗歌集中在他的两本诗集《红烛》与《死水》中,其诗歌的思想内容大多同诗人的爱国主义精神相关,可以说,爱国主义精神是贯穿在闻一多诗歌创作的一根红线。具体来说,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表达对祖国的思念和热爱之情。这主要表现在《红烛》集中,当时闻一多在美国留学,身处异邦的孤独,祖国积弱带来的屈辱,使闻一多通过诗歌来表达对祖国、对故乡的思念、思恋和热爱之情。如流落异国,备爱凌辱所感受到的“失群的孤客”的痛苦;(《孤雁》)对于故土焦灼难眠的思念;(《太阳吟》)对“如花的祖国”的由衷的赞美。(《忆菊》);二是表达回到祖国后痛心疾首的失望和呕心沥血的热爱。如《死水》、《发现》、《一句话》、《祈祷》等。教材中所选的《发现》一诗,诗人满怀爱国激情从海外赶回祖国,国家的现状却使他极度失望,诗人高呼:“我来了”、“我来了”、“不对”、“不对”,内心的悲愤的情绪犹如火山爆发。作品用“噩梦”、“恐怖”来形容自己的内心感受,用“呕出一颗心来”来表达自己对祖国的热爱,诗歌深邃炽热,悲怆激越,写尽了像闻一多这样植根于民族传统文化土壤中的现代知识分子的内心矛盾和痛苦,表现出深沉的爱国主义思想。3.结合作品简述戴望舒诗歌的艺术特点。

戴望舒是中国现代象征派诗歌的代表人物,其成名作《雨巷》就开始显露象征派感伤的情调和思绪。其诗歌的艺术特色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其

一、把传统诗歌的意象、类似于民歌的夸饰、复沓和意象朦胧的现代象征手法不露痕迹地结合在一起,表现诗人身处理想失落的现代社会,不愿舍弃、却又无力追回的挣扎的无奈和哀伤。如在《寻梦者》中,“寻梦者” “攀九年的冰山”、“航九年的旱海”,当“梦开出花来时”,他已经“鬓发斑斑”、“眼睛朦胧”,执着的追求精神寄予在众多的朦胧的意象中,在一种类似于民歌的诗歌形式中,表达得既明白,又蕴藉,既清楚,又朦胧。同样,在《乐园鸟》中,作者的矛盾的、对自己理想追求的怀疑和追问,也是通过“乐园鸟”等意象来表现的。其

二、用亲切的日常口语说话的调子,将复杂化、精微化的现代人的感受含蓄地表达出来。《寻梦者》和《乐园鸟》两首诗,语言是明白如话的,但显然同民歌不同,表达的思想情绪不是单一的,而是复杂的。现代人追求理想的执着的情绪的表达是清楚的,但追求中的疲倦和感伤又是迷惘的、朦胧的、含蓄的,这种既明朗又迷惘的风格,正适合于表现现代人矛盾的心绪。4.简述《预言》这首诗在构思与结构上的特点。

《预言》是《汉园集》诗人何其芳《燕泥集》中的一篇,(李广田的《行云集》、卞之琳的《数行集》)何其芳在谈到《燕泥集》的写作时说:“这里我读着晚唐五代时期的那些精致的冶艳的诗词,蛊惑于那种憔悴的红颜上的妩媚,又在几位„„法兰西诗人的篇什中找到了一种同样的迷醉。”(何其芳《梦中道路》)因此,何其芳的早期诗歌的冷艳的色彩,青春的感伤,精致的艺术,是同时交汇着东西方诗歌的影响的。《预言》这首诗,写的是充满激情的对爱情的渴望,以及青春的感伤。作品在构思和结构上最大的特点,是把前五节充满激情的对爱情的竭力渲染与铺垫,同最后一节的突然翻跌,形成强烈对比,从而表达所谓青春的激情,所谓爱情,只不过是“无语而来,无语而去”的梦幻,从而表达出一种青春感伤的思想情绪。另一方面,最后一节的“突转”,其实前面早已埋下了蛛丝马迹,如“夜的叹息似的渐近的足音”,“你一定来自温郁的南方”的猜测,“请停下,停下你长途的奔波”的恳求,“不要前行,前面是无边的森林”的哀告,“一定要走吗?等我和你同行”的无奈,等等,形成诗歌一股潜藏的暗流,到最后一节才突然喷发出来,爱情的激情和青春的感伤这两种诗情在明暗、虚实、起伏之间得到充分的表现,形成诗歌丰厚的韵味。

5.卞之琳的《尺人》和《断章》二首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尺八》表达的是一种乡愁和对祖国落后的感叹。所谓“尺八”,是一种日本乐器,类似于中国的箫,相传唐代时传入日本,因长度定为一尺八寸,故名“尺八”。1935年春,诗人乘一艘名叫“长安丸”的船来到日本,住在日本古都京都的东北郊,夜半听楼下房东吹奏“尺八”,引起无限乡愁,并发出“对祖国式微的哀愁”的感叹。诗歌根据现代派诗歌“客观化”抒情的需要,先叙述“尺八”从中国传入日本的历史,并把自己客观化为一个“海西客”,通过“海西客”的想象,重现日本“番客”在长安访取“尺八”的过程。后半部分,包括括号里的设问和“归去也”的呼唤,是诗人直接抒发的思想感情,诗人从日本在霓虹灯所象征的现代化的繁荣中仍然保留着古代的传统里,感受到一种不可扼制的乡愁和对祖国式微的感叹―――“海西人想带回去失去的悲哀吗?”

《断章》是卞之琳著名的一首短诗,诗歌通过对 “风景”的刹那感悟,讨论了主客体关系的相对性。对这首诗的读解,读者和评论界有多种阐释,有人认为人生不过是一种别人的“装饰”;有人认为,事物是相对的,也是相互联系的,“你”在看风景,但“你”也在“看风景人”的视野里成为风景,两者互为风景,又都是观看者,处于“看”与“被看”的关系和情境中。还有人认为,《断章》是一首情诗,写的是“人”对“情”的无奈和“情”对“人”的捉弄。总之,《断章》所表达的内容与卞之琳诗歌感性与智性相结合的特点相关,在诗歌中,作者把生活中瞬间的感受与对这种感受的悟禅式的体验结合在一起,从而表达一种对人生的认识和态度。

四、论述题(任选做1题)

1.浅析艾青的《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

这首诗歌在思想感情上最大的特点是诗人把个人的感情与民族的感情结合在一起,一方面,诗歌以失去了土地、正戴着皮帽在风雪中逃亡的“农夫”,没有了男人的保护、正蓬首垢面地随着破烂的乌蓬船漂荡的“少妇”,以及在如此寒冷的今夜、蜷伏在不是自己的家里的无数的我们年老的“母亲”三个意象,来象征着祖国所面临的战争带来的苦难。另一方面,诗歌又表达了诗人忧郁的情绪和对人民的深沉的感情以及对民族命运的关注。诗歌深情地写道:“中国,∕我的在没有灯光的晚上∕所写的无力的诗句∕能给你些许的温暖么?”在艺术上,这首诗歌的特点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诗歌的散文化倾向。艾青继承了自由体诗的传统,语言的形式是自由的,无拘无束,自然天成。二是诗歌的意象美。在这首诗中,我们明显可以看出艾青吸取了现代派诗歌的特点,即使用象征、隐喻等诗歌意象来表达感情。三是诗歌的节奏美。在诗中,通过排比、对仗、复沓等形式,来制造一种与诗歌内容和形式相一致的旋律效果。“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寒冷在封锁着中国呀„„”,这一诗句在诗中反复吟唱,成为作品忧伤悲愤的主旋律。而排比等方式的运用,形成阴冷压抑的气氛,造成诗歌舒缓的节奏感。2. 结合作品试述穆旦诗歌的独特艺术个性。穆旦是四十年代中国新诗派即九叶诗派的代表作家,穆旦的诗歌是一个丰富而独特的世界,在艺术上进行了多方面的创新,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戏剧张力的构造。在诗歌现代性探索方面,40年代的九叶诗人做出了一系列的尝试,如间接性、客观性呈现,感性和知性的结合,戏剧化表达等,这些在穆旦的诗歌中,得到大量的应用,他从“丰富与丰富的痛苦”和“自我分裂”的深刻洞察中发展出一种独特的诗艺,即:总是在悖论、反差与不同的因素的对撞中构架自己的诗行。形成一种“张力之美”。这种“张力之美”表现为不同类型的经验、语词和诗境的陌生化并置上,他喜欢从对立、矛盾的地方入手,通过两种互相反对的力量的较量,形成诗歌曲折深入的表现力。如“他的痛苦是不断的寻求∕秩序,求得了又必须背离。”(《诗八首》)“告诉我们和平又必须杀戮,∕而那可厌的我们先得去欢喜。∕知道了‘人’不够,我们再学习∕蹂躏它的方法,排成机械的阵式,∕智力体力蠕动着像一群野兽。”(《出发》)在“相反的极端”中促成诗歌想象力,在形成张力效果的同时,有效地扩展了诗歌的意义空间。这就是所谓的“思想的复杂化,情感的线团化”。(郑敏语)

第二、用身体来思想。感性和知性的结合,是九叶诗人的一个共同的特征,除了在诗歌中表达一种对人生的思考和哲学玄思的内涵外,感性与知性的结合还表现为思想的知觉化。即不是用感性形象来象征、隐喻理性思辨,而是让知性内容直接成为可感的对象。如《诗八首》中,“你我手底接触是一片草场,∕那里有它的固执,我底惊喜。”这样,理性就成为人的生理上可以触摸、可以感受的意象了。

第三、对传统诗意的反动。中国传统诗歌的诗意表现在审美理想的情景交融,均衡和谐,诗歌语言的典雅、含蓄、暗示性等。穆旦诗歌对这种传统的诗意进行了自觉的抵制,他的诗歌境界多是物化的、异质化的现代经验,大量“非诗意”辞句的使用,充满了动荡不宁的现代气息,形成一种理性的推论力量。练习四

一、填空题 1.中国现代第一部戏剧专刊是《戏剧》月刊,现代第一个“讲组织、讲纪律、讲方法”的话剧团体是戏剧协社。2.《获虎之夜》和《一只马蜂》的作者分别是田汉和丁西林。3.“爱美剧”是蒲伯英为反对戏剧的商业化由提倡而掀起的。

4.二十年代,郭沫若创作了三部历史剧:《卓文君》、《王昭君》、《聂》。5.夏衍的《上海屋檐下》主要以匡复、林志成和杨彩玉之间的纠葛为中心情节。

6.《雷雨》中的八个人物是周朴园、蘩漪、侍萍、周萍、鲁大海、鲁贵、;四凤、周冲。

7.《日出》以交际花陈白露为串线人物,在上流社会方面,描写的主要人物有潘月亭、李石清、顾八奶奶、面首胡

四、洋奴张乔治。

8.郭沫若在四十年代创作的六部历史剧中,《棠棣之花》、《屈原》、《虎符》和《高渐离》以战国时期的历史故事为题材,被称为“战国史剧”。

9.在四十年代的“太平天国史剧”中,产生了阳翰笙的《天国春秋》、欧阳予倩的《忠王李秀成》等著名作品。

10.《岁寒图》的作者是陈白尘。《长夜行》的作者是于伶。

二、名词解释(任选2题)

1.民众戏剧社:五四时期著名的文艺社团。1921年3月成立于上海,由沈雁冰、郑振铎、陈大悲、欧阳予倩等13人共同发起。主要刊物是《戏剧》月刊。它主张把戏剧看作是“推动社会前进的一个轮子”,“搜寻社会病根的X光镜”,是为人生派文学观在戏剧领域里的反映。他们以批判传统旧戏、介绍西洋话剧、提倡“爱美剧”而著称,对于丰富现代戏剧理论和创作作出了较大的贡献。

2.上海艺术剧社:三十年代著名的文艺社团。又称“艺术剧社”,1929年秋成立于上海。由郑伯奇、沈端先(夏衍)等人共同发起,其成员还有冯乃超、钱杏邨、孟超、陈波儿,司徒慧敏等。主要刊物有《艺术》、《沙仑》(均只出一期)。它主张建立无产阶级戏剧,实现戏剧的大众化,并首次提出了建立“新兴戏剧”(又称“普罗戏剧”、即无产阶级戏剧)的口号,是最早的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左翼戏剧团体。艺术剧社曾组织移动演剧队到工人中演出,产生了较大的影响。1930年3月,它与摩登剧社发起成立了上海剧社团联合会,为“剧联”的成立做了直接的准备。

3.“剧联”:三十年代著名的文艺社团。“剧联”的全称是中国左翼戏剧家联盟,它的前身是1930年3月由上海艺术剧社、摩登剧社发起,联合南国、辛酉、戏剧协社等七个社团成立的上海剧团联合会。同年8月改名为中国左翼剧团联盟。1931年1月,又改名为以个人名义参加的“剧联”。这是在三十年代有重大影响、分盟遍布各地的仅次于“左联”的左翼文艺团体。它在介绍进步的戏剧理论,开展左翼戏剧创作和演出,成立工人蓝衫剧团、组织移动剧团、以及推动进步电影事业的发展等方面,作了许多工作。1935年,它又组织了上海业余剧人协会,主办上海业余实验剧团,对话剧表演水平的提高做出很大贡献。

三、简答题(选择做3题)1.简述《酒后》的语言特色。《酒后》是丁西林根据凌叔华的同名小说改编的一部独幕喜剧,在语言上具有如下两个方面的特点:其

一、台词中有丰富的潜台词,隐藏着人物之间微妙的关系和人物的心理。作品写的是:“夫”和“妻”原有一个温暖、平静的家庭,文化层次也比较高,感情也不错。却由于醉酒的客人的存在,引发了小夫妻间的一场对话。通过人“生在世上”与“活在世上”的争论,通过妻子突发奇想,相吻客人,说服丈夫同意,而又临阵退却。这一系列对话,揭示了夫妻感情的微澜,更揭示了中国上层女性微弱、平和、怯懦的爱情追求以及喜剧背后不可言说的悲哀。其

二、语言机智幽默,是一种“几乎无事的喜剧。”作品写的是由于客人的存在而引发的夫妻之间的感情的波动,戏剧冲突仅仅是夫妻之间认识、态度和认识事物角度的不同,丈夫的满足现状、玩世主义与妻子的理想主义形成冲突,而这之间的矛盾是通过机智幽默的语言来实现的。如关于妻子可不可以吻客人的争辩,丈夫同意而妻子态度的突转等,表达了夫妻之间隐藏的悲剧性。2.简述愫方的性格特征。

愫方是《北京人》中塑造的一个有教养又有牺牲精神的传统家庭中的“淑女”形象,她自幼失去父母,寄养在姨夫家里。虽然生活在封建大家庭中,却只是处于仆人的地位,养成了温顺忍让的性格。这种性格既有以德报怨、逆来顺受的因素,也有坚韧不屈、自我牺牲的精神,因而在作品中,这是一个极为复杂的人物,一方面,在封建家庭中长期承受着精神的重压,性格有所扭曲,以至一味强调自我牺牲,把留给别人一点快乐作为自己最大的安慰。但是她并没有迷失自己的人生目标,她把自己全部的爱无私地献给曾文清,促成他成就一番事业。她说:“他走了,他的父亲我可以替他侍候,他的孩子我可以替他照料,他爱的字画我管,他爱的鸽子我喂,连他不喜欢的人,我都觉得该体贴,该爱„„”然而,曾文清辜负了她的希望,她只好自己离开了这个死寂般的大家庭,其叛逆性说明,愫方不仅是对曾文清绝望,而且是对整个封建大家庭绝望。其意义在于,宣告了以曾氏家族和曾文清为代表的封建文化最终会被历史所抛弃的必然命运。3.简述曾文清的性格特征。

曾文清是《北京人》中塑造的一个封建没落阶级的典型人物,是旧北京贵族文化的代表,他一方面能诗善画,知书达礼,具有很高的文化修养;另一方面,由于没落阶级的寄生生活,养成了他只会品茶养鸟抽大烟的懒惰性格,不敢爱,也不敢恨,是一个连守成也做不到的“废物”。作品通过曾文清的形象,揭示了在这种文化环境中封建阶级本身的腐烂。

4.简述《日出》的结构特色。

曹禺完成《雷雨》后曾反省说:“我很讨厌它的结构,我觉得有些‘太象戏’了。技巧上,我用的过分。”(《<日出>跋》)因此,在《日出》中,戏剧结构不再像《雷雨》一样集中于几个人物,而是采用散点式结构,用几个片断、用人生中的几个“零碎”来表达一种观念。因此,《日出》的结构特色表现在:一是以主人翁陈白露为串线人物,同时展现大都市高级旅馆和下等妓院两个典型的环境,并把人物分为“有余者”和“不足者”两个对立的世界,以表达他对现代都市所奉行的“损不足而奉有余”的社会现象的抗争。二是利用散点式、多线索的人物展览式结构方式来刻划人物,风格趋于平淡自然。三是在剧中设置打夯工人和他们的歌声作为戏剧的背景,并与“日出”的意象一起,成为作品整体的象征结构。

四、论述题(任选做1题)1.试述曹遇话剧的诗意特征。

近几年来,有人用“诗化现实主义”来概括曹禺戏剧的特征,这与曹禺自己一直强调的“诗样的情怀”,“使观众的情绪入于更宽阔的沉思的海”(《<雷雨>序》)的观点是相合的。其话剧的诗化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曹禺话剧追求诗与戏剧的融合,追求戏剧的诗的意境。曹禺总是带着极其丰富的想象和理想的情绪去观察和描写生活,剧情与现实的联系并不紧密,生活表现的逻辑也不严密,还常带有偶然性和传奇色彩。如《雷雨》、《日出》、《原野》等作品,故事发生的时间和地点虽然有一个大致的范围,但情节大起大落,人物性格激烈而趋于极端,背景设计富于象征性,整体氛围的营造是更接近于诗的。

第二、曹禺不是那种冷静、理性的作家,他的创作主要依仗于灵感、情绪、想象、甚至冥想的。如《日出》的写作,是从“太阳升起来了。黑暗留在后面。但是太阳不是我们的,我们要睡了。”这句话中萌发的创作冲动,从《日出》中看,全剧也笼罩在这样的诗意中。

第三、思想的相对模糊和不确定性。曹禺的戏剧不接受任何一种抽象的固定的概念的约束的规范,容易造成一种诗意和美感,给观众留下回味和想象的余地。他关注的往往不是主题、意义等,而是对生活的真切感受,对人的心理、感情和命运的关注,从而形成一条“情感的汹涌的流”。

第四、艺术上受多方面的影响,戏剧含有现实主义、浪漫主义、象征主义、神秘主义等多种因素,受到中国传统戏剧和西方的易卜生、奥尼尔、契诃夫等多方面的影响,如《雷雨》与《群鬼》的构思,《日出》与契诃夫的将主观认识通过客观现实展现出来的客观主义态度,《原野》与奥尼尔的《琼斯皇帝》等,这种多方面的影响,也使曹禺的话剧形成一种富有诗意的独异的风格。2.试分析陈白露的性格特征

陈白露是作为现代大都市的产物与象征的高级交际花的形象,她年轻时“喜欢太阳、喜欢春天、喜欢年青”,怀着“飞的欲望”离开家乡独自来到现代大都市,但她并没有找到自己理想的精神家园,而是永久地“卖”给了大都市里的大旅馆,再也回不去了,不仅是外在的环境不允许,而是“自己所习惯的种种生活方式”“桎梏”了自己,她已经倦怠于飞翔了。但是,她年轻时的朋友方达生的来访,唤醒了她对过去和过去的故事的回忆,也唤醒了她纯洁而善良的天性,这种天性在救助“小东西”的过程中,得到了充分的展现,其善良与侠义让我们看到了她心灵深处尚未泯灭的美好的东西。因此,这是一个复杂的艺术形象,在醉生梦死的生活中已经腐蚀得无力自拔了,但作为一个受损害者,其是非之心和善良的品性尚存,她最后的自杀,既是对社会不满的表现,也是对自身绝望的表现。

第二篇:中国现当代文学名著导读

《中国现当代文学名著导读(1)》平时作业及答案

《中国现当代文学名著导读(1)》平时作业一

一、指出下列段落所属的作家、作品(每小题3分,共30分)

1、但现在从惯于北方的眼睛看来,却很值得惊异了:几株老梅竟斗雪开着满树的蘩花。仿佛毫不以深冬为意;倒塌的亭子边还有一株山茶树,从暗缘的密叶里显出十几朵红花来,赫赫的在雪中明得如火,愤怒而且傲慢,如蔑视游人的甘心于远行。

(鲁迅)(在酒楼上)2我在少年时,看见蜂子或蝇子停在一个地方,给什么来一吓,即刻飞去了,但是飞了一个小圈子,便又回来停在原地点,便以为这实在很可笑,也可怜。可不料现在我自己也飞回来了,不过绕了一点小圈子。

(鲁迅)(在酒楼上)

3、当最末次开炉的那一日,是怎样地骇人的景象呵!哗拉拉地腾上一道白气的时候,地面也觉得动摇。那白气到天半便变成白云。罩住了这处所,渐渐现出绯红颜色,映得一切都如桃花。

(鲁迅)(铸剑)

4、菱叶差池了水面,约半荡,余则是白水。太阳当顶时,林茂无鸟声,过路人不见水的过去。如果是熟客,绕到进口的地方进去玩,一眼要上下闪,天与水。停了脚,水里唧唧响,——水仿佛是这一个一个声音填的!

(废名)(菱荡)

5、吴老太爷脸色像纸一般白,嘴唇上满布着白沫,头颅歪垂着。黄绫套子的《太上感应篇》啪的一声落在地下。„„

(茅盾)(子夜)

6、可是到了冬天,那个坍塌了的白塔,又重新修好了,那个在月下唱歌,使翠翠在睡梦里为歌声把灵魂轻轻浮起的年青人,还不曾回到茶峒来。„„(沈从文)(翠翠)

7、坐在那里,他不忙了。眼前的一切都是熟习的,可爱的,就是坐着死去,他仿佛也很乐意。歇了老大半天,他到桥头吃了碗老豆腐:醋,酱油,花椒油,韭菜末,被热的雪白的豆腐一烫,发出点顶香美的味儿,香得使祥子要闭住气;捧着碗,看着那深绿的韮菜末儿,他的手不住的哆嗦。

(老舍)(骆驼祥子)

8、柳原看着她道:‘这堵墙,不知为什么使我想起地老天荒那一类的话。„„有一天,我们的文明整个的毁掉了,什么都完了——烧完了,炸完了,坍完了,也许还剩下这堵墙。流苏,如果我们那时候在这墙根底下遇见了„„流苏,也许你会对我有一点真心,也许我会对你有一点真心’

(张爱玲)(倾城之恋)

9、阎家山这地方有点古怪;村西头是砖楼房,中间是平房,东头的老槐树下是一排二三十孔土窑。地势看来也还平,可是从房顶上看起来,从西到东却是一道斜坡。

(赵树理)(李有才板话)

10、在近来的连日的大雨里,我依然早上撑着伞上公司去,下午撑着伞回家,每天都如此。

(施蛰存)(梅雨之夕)

二、填写下列作品的作者(每小题2分,共20分)

1、《二马》:老舍

2、《桃园》:冯文炳

3、《生死场》:萧红

4、《京华烟云》:林语堂

5、《林家铺子》:茅盾

6、《长河》:沈从文

7、《伤逝》:鲁迅

8、《小二黑结婚》:赵树理

9、《金锁记》:张爱玲

10、《萧萧》:沈从文

三、阅读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可从以下题目中选择两题回答。每题的答题字数至少要求在200字。)

1、阅读(最好能朗读)《铸剑》中关于“铸剑开炉”、“以头相搏”的场面描写,细心体会鲁迅丰富的想象力,诡奇而绚丽的文字。对比你原来读过的鲁迅作品,谈谈你对鲁迅的语言风格有什么新的体认?

①“三头相搏”是前一个高潮,使黑的人和眉间尺的人格与精神都得到了完美的体现。(3分)

②“复仇”主题鲁迅式的思考与开掘都是从复仇完成以后开始的。于是出现了后一个高潮――“大出丧”变成全民瞻仰的“狂欢节”。(4分)

③前一个高潮体现了复仇的崇高、神圣与诗意,后一个高潮体现了复仇面对愚昧的群众,消解为无,无效,无意义。(4分)

④小说显然出现两个调子:悲壮、崇高和嘲讽、荒谬。(4分)

2、《边城》中,翠翠、祖父、二老、大老„„这样一些善良美好的人,却得不到他们所期望的幸福,作者对这样的悲剧有怎样的感悟和情感反映?请联系作品作简要分析。

①《边城》是沈从文“湘西世界”理想人生的集中代表,也体现了他的文学理想。②小说描写的理想生活不仅是一个浪漫温馨的爱情故事,而且是一个爱情悲剧。但作者对这一切似乎并不怎么悲伤。在作者看来,翠翠、祖父、大老、二老的命运是自然的安排,是人生常态。当地民风如此,生活如此。作者用诗化的抒情手法表现了这一生活。③作者一方面在思索“湘西世界”“常态”的同时,另一方面已预测到“湘西世界”无法挽回的历史命运。“白塔”的倒掉又重修,象征一个原始而古老的湘西的终结,和对重造湘西未来的渴望。

3、细心体味《梅雨之夕》中的“我”与那位躲雨的“姑娘”邂逅相遇中的“心理过程”并简要分析“我”的形象。

①主人公“我”在刻板单调的职业和家庭生活中,按照规定的样式扮演合格的职员和丈夫的角色,但内心深处都隐藏着对另一种情趣的渴望。(3分)②他渴望一点奇遇,或借一点因由,自己来构造这个奇遇。(2分)

③体味“我”的心理活动的各个方面,比如内容,方向等,追索由平静的置身世外的状态,逐步投入关切和情感,不断在内心深处按自己的意愿构筑幻化的现实以至物我两忘不能自己的过程。直到小说结尾处,“我”虽然已经在理智上回复到了“正常”状态,从容地应付了妻子的关切,内心却仍旧停留在恍惚之中。(8分)

④从某种意义上说,“我”是生存于“规矩”之中而又渴望一点适度“逃离”借此滋润人生的人的代表。(2分)

4、《倾城之恋》描写的是白流苏和范柳原的婚恋故事,由于香港沦陷这一偶然事件改变了两人的关系。小说为何要说“也许就因为要成全她,一个大都市颠覆了”,就此谈谈你的看法

①要注意结合小说的叙述特点(即白流苏的视角)和两人关系的不对等,来回答这一问题。(8分)

②《倾城之恋》是一次没有爱情的爱情,是一个女人单方面的、绝望的、铤而走险的一场游戏。(4分)③其它(3分)

四、分析论述题(30分)

(可从以下题目中选择一题回答。每题的答题字数至少要求在300字。)

1、阅读《在酒楼上》并分析吕纬甫的形象。

《在酒楼上》是鲁迅先生的一篇重要作品,被誉为“最富鲁迅气氛”,是辛亥革命后中国知识分子精神面貌的写照。本文通过发掘小说中的细节,探讨分析当时社会上新型知识分子的心态以及形象。收录在鲁迅的小说集《彷徨》中。吕纬甫是鲁迅先生的小说《在酒楼上》的主人公。这是一个曾有过辛亥革命时期的革命热情,现在却变得意志消沉的“文人”。他的形象意义:

(1)反映了从辛亥革命到五四运动落潮的时代烙印;

(2)反映了五四运动落潮时期一般知识分子的精神面貌;

(3)反映了实际生活中一般知识分子的精神状态;

(4)客观上提出了“知识分子问题”。

2、阅读《倾城之恋》并分析白流苏的形象。略

《中国现当代文学名著导读(1)》作业二

一、指出下列段落所属的作家、作品(每小题3分,共18分)

1、人在孤独时常发出奇异的语言,或是动作。动作也就是语言的一种。(鲁迅)(《 孤独者 》)

2、北京向来少雨,所以不但雨具不很完全,便是家屋构造,于防雨亦欠周密。(周作人)(《苦雨》)

3、花开了,就像花睡醒了似的。鸟飞了,就像鸟上天了似的。虫子叫了,就像虫子在说话似的。一切都活了。

(萧红)(《童年》)

4、“每一个灵魂是一个世界,没有窗户。而可爱的灵魂都是倔强的独语者。(何其芳)(《独语》)

5、“这回的大雨,只有两种人最是喜欢。第一是小孩们。„„第二种喜欢下雨的则为蛤蟆。

(周作人)(《苦雨》)

6、太阳在园子里是特大的,天空是特别高的,太阳的光芒四射,亮得使人睁不开眼睛,亮得蚯蚓不敢钻出地面来,蝙蝠不敢从什么黑暗的地方飞出来。(萧红)(祖父和我)

二、填空(每小题2分,共34分)

1、《灯下漫笔》之一,作者认为“三百年前的太平盛世”是明朝 时代。

2、《女吊》写的是戏台上的女吊,她出场前,作者先写看客,起殇和男吊 等,为女吊作铺垫。

3、《鬼的生长》是周作人的特殊文体之一,属于文抄公体。

4、解读《水里的东西》、《女吊》等谈鬼文字的钥匙是复仇。

5、《苦雨》是周作人写于20年代的借物咏怀的散文,代表了作者当时的心境。

6、废名在《在三竿两竿》一文里,曾表示爱好学六朝文。

7、朱自清有了五个孩子后,自称家庭生活就像鲁迅先生的作品《幸福的家庭》中描写的那样。

8、废名《三竿两竿》认为,“中国文章,以六朝人文章最不可及”,文中两次提及六朝的作家是庾信。

9、《三竿两竿》题目的构思源于庾信《小园赋》中的“一寸二寸之鱼,三竿两竿之竹”。

10、废名在《放娼》中,不仅写了练猖、放猖、收猖,还写到了夜间的“游猖”活动。

11、郁达夫是20世纪30年代的著名作家,其创作前半段以小说知名,后半段则以散文尤其游记 为多。

12、在《忆狗肉将军》 中,被林语堂称作“显著的,传奇的人物”是张宗昌。

13、何其芳的《独语》以想象为材料,展示了特有的内心世界,其中,“我”联想到的“爱驱车独游,到车辙不通之处就痛哭而返”的西晋人物是阮籍。

14、《一九三四年一月十八》节选自沈从文的《湘西散记》,文章描绘了“我”坐船由桃源到沅陵一段水路的风物和心境。

15、《烛虚·五》以片段性的、破碎的描写来表现一种失语的焦虑,表现了“抽象的抒情”的创作特点。(抽象的抒情)16、20世纪30年代以提倡“小品文”著名的代表作家是林语堂。

17、张爱玲在《更衣记》中指出,中国自古以来女人的代名词是“三绺梳头,两截穿衣”。

三、简答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可从以下题目中选择两题回答。每题的答题字数至少要求在200字。)

1、浅析周氏兄弟笔下的“鬼”

———《女吊》与《水里的东西》比较阅读

(导读P359,P368)

青少年时代,周氏兄弟所受的教育,生活经历,受家乡风俗的薰染都是一致的.因此两人颇有许多共同之处.如性格均是特立独行,但鲁迅外冷内热,周作人则温和内敛.为文都具有批判性,如对批判旧道德,旧习惯,国人的劣根性等.但周氏兄弟在文风上的不同是:鲁迅一如既往地如刀如剑,周作人则先方后圆.李泽厚曾如此比较周氏兄弟:鲁迅即使在激烈的战斗中也仍时时抚摸着生和死,惊心目睹着生命的逝去和灭亡的总将来临.他不象周作人,用麻醉和麻木来抵挡和掩盖深刻的悲观,用苦茶和隐士的自我解嘲来解脱人生.周作人文学境界的博雅,冲淡与浑厚.时常见其纵身出没於典籍章句之中,却永远姿态优雅,不粘不滞,点字成金;看似耽溺闲花野草间侧,却又随香即色,化育天机.提起“鬼”,而且是绍兴的鬼,人们首先想起的是鲁迅笔下的“鬼而人,理而情,可怖而可爱”的无常鬼,穿着“大红衫子,黑色长背心,长发蓬松,颈挂两条纸锭',”准备作厉鬼以复仇“的女吊,而很少知道周作人也曾写过绍兴地方的鬼.在人们的记忆

中,周作人写过'街头终日听谈鬼”的诗句,写有《谈鬼论》,《说鬼》,《鬼的生长》等“鬼论”,还写有描写鬼的美文,如《水里的东西》。

《女吊》是鲁迅晚年极为自得的杰作,穿着“大红衫子,黑色长背心,长发蓬松,颈挂两条纸锭',”准备作厉鬼以复仇“的女吊其匠心独运之处,值得仔细体会.文章写的是”女吊“,但直接写”女吊“的文字实际上极少.文章写的是戏台上的女吊戏开场前要有令人既恐怖又兴奋的”起殇“仪式,先写看客,”起殇“,”男吊“等等,为”女吊“作铺垫.在这些文字之间,鲁迅插入各种各样的议论性内容,与叙述交叉进行,这些内容将叙述各部分”隔断“,一松一紧,使整篇文章呈现一起一伏的”节奏“.但文章最后一段有明显的转折,谈了另一层意思,将主题深华到”复仇“,回归鲁迅一贯的批判笔调.周作人的这篇《水里的东西》却没有任何戏剧化的场面,有的只是散文化的平静的叙述.散文化的出场(介绍)方式却又是周作人式的.先说水,人类因与水的缘-分而产生的情分,我因习惯而与水产生的情分.再说水的可爱在于”水里的东西“(这就轻轻的点了题),先谈鱼虾,螺蚌,茭白,菱角这类”值得记忆“的美好的动植物,又点一点水底里的矿物类,全都因与人的关系而被充分人情化.就在这着意渲染的人文背景下,才款款地说出(仿佛款款地走来)”连我自己也不明白它是那一类,也不知道它究竟是死的还是活的“,”这么一种奇怪的东西“:河水鬼.——这样的介绍本身也是”奇怪“的,”不知道它是死的还是活的“的不确定性,使得这个尚未出场的河水鬼仿佛介于生与死之间,这一点倒与鲁迅笔下那个绍兴老百姓喜爱的无常鬼有些相似,也是”鬼而人“的.而作为”水里的东西“与水乡的天然联系,又使得这河水鬼似乎更能显示绍兴的地方特色.整篇行文一如他以往的闲适风格,引经据典,讲些草木虫鱼小趣,纯粹为文,与政治无关,不含批判色彩.2、怎样理解周作人”苦雨式的情调“(他的为人,性格因素与作品风格的关系)

(指导P294)

《苦雨》堪称周作人的代表作.”雨“与”风“一起构成了周作人散文的”基本(单位)意象“,以此为文题或书名的就有《雨天的书》,《雨的感想》,《风雨谈》,《风雨后谈》„„等等,《苦雨》即是第一篇,而且似乎成了周作人的传世之作.周作人自己也以”苦雨“题名书斋,号”苦雨翁“,”苦雨“与周作人其人其文已混然一体.在周作人看来,这不同于第一部分所描绘的浪漫主义想象中的,终不免成为虚妄的喜悦,它是真正现实的,真实的,没有任何”代为悲叹“(以及其他一切类型的”代为“)的”虚伪“,它只是(仅仅是)个人的私事——这就落实(归结)到周作人的哲学.唯有人的个体生命才是真正现实与真实的;当然,我们也不会忘记:在周作人这里,个体的同时也是人类的.这样,面对着同一个”雨“的客体,周作人的主体感受,经过”喜“的浪漫主义想象到平凡生活的现实之”苦“,最后”苦中作乐“,升华为”物我无间“的个体(人类)生命体验之”喜“.——周作人最终自称为”苦雨翁“,这是可以理解的,并不出于”意表之外“.周作人曾说,他所受的外来影响,”大抵从西洋来的属于知的方面,从日本来的属于情的方面为多“,他因此而提出了”东洋人的悲哀“的单位观念.在另外的文章里,他又从另一个角度,提出”凡人的悲哀“的观念.周作人一再引述日本散文家永井荷风《江户艺术论》一书中有关日本民间绘画浮士绘的一段话:”我爱浮世绘.苦海十年为亲卖身的游女的绘姿使我泣.凭倚竹窗茫茫然看着流水的艺妓的姿态使我喜.卖宵夜面的纸灯,寂寞的停留着的河边的夜景使我醉.雨夜啼月的杜鹃,阵雨中散落的秋天树叶,落花飘风的钟声,途中日暮的山路的雪,凡是无常,无告,无望的,使人无端嗟叹此世只是一梦的,这样的一切东西,于我都是可亲,于我都是可怀.“"这里所表现的人与人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关于生命价值,人生意义的哲学思考,寂寞的,幽玄的,凄苦的,梦一般的,却又流泻着内在情热的意境,以及位,喜,醉,叹,亲,怀的情感心绪,都是东方式的”,周作人将之称为“东洋人的悲哀”,在我们看来,它是渗透于周作人全部散文之中,并且成为周作人散文的一个基本情调,或者用周作人自己的概念,形成了周作人散文特有的“气味”.所谓“东洋人的悲哀”(“凡人的悲哀”),其情感的内涵,至少是包含了两个互为里表的侧面的.首先自然是忧郁的苦味,这是人们比较容易体察,也是周作人一再向读者提示的,论者固此经常提到周作人自署“苦雨翁”,“苦住斋”,并以“苦竹杂记”,“苦茶随笔”,“药堂语录”,“苦口甘口”为书名,等等.而这种“忧郁的苦味”,对于周作人,主要是一种“寂寞”之苦,而且是“在人群中”所感到的“不可堪的寂寞”,周作人说,“有如在庙会时挤在潮水般的人丛里,特别像是一片树叶,与一切绝缘而孤立着.”这是一种“智者”的寂寞,淡而且深,自有一种特殊的“韵味”.但人们却往往忽视了“东洋人的悲哀”的另一个侧面,即周作人所说:“别是一样淡淡的喜悦,可以说是寂寞的不寂寞之感”,这“苦中作乐”,“忧患时的闲适”,才是周作人的人生及其外化物(“文章”)的“真味”.在周作人看来,这正是普通人的真实人生:无论现世怎样不完全,如何充满苦难,人(平凡的人)总得活着,“在不完全的生活里享乐一点美与和谐”,欢乐,一味地“苦”下去,那是“'神”,是想象的“英雄”,而非现实的“人”.周作人因此把“东洋人的悲哀”称为“生之悲哀”,“凡人的悲哀”,这是含有一种深刻性的.3、理解《边城》语言明静的美,体会作者对悲剧的感悟、湘西地域文化与沈从文小说的关系。

《边城》以兼具抒情诗和小品文的优美笔触,表现湘西自然、民风和人性的美,提供了富于诗情画意的乡村风俗画幅,充满牧歌情调和地方色彩,形成别具一格的抒情乡土小说。

融进了他独特的人生价值观、他的情感爱惜、他的理想与追求。它由沉沦的都市与充满生命活力的乡村世界这对比强烈的两大乐章构成。

他又融汇西方各现代艺术流派的表现方法,组成自己作品艺术创造的有机血肉。象征主义、印象主义、潜意识与变态心理描写在他作品里都留有印痕。

4、谈谈《正红旗下》的叙述风格、语言的特点。

这部小说的语言艺术很值得称道,老舍把理性的反思融入形象的描绘之中,从而形成一种含蓄的讽刺笔调,特别适合小说所要表现的民族风习与反思国民性的需要。

老舍的语言艺术也得力于他对北京市民语言及民间文艺的热爱与熟悉。他大量加工运用北京市民俗白浅易的口语,用老舍自己的话来说,就是“把顶平凡的话调动得生动有力”,烧出白话的“原味儿”来;同时又在俗白中追求讲究精制的美(这也是北京文化的特征),写出“简单的、有力的、可读的而且美好的文章”。老舍成功地把语言的通俗性与文学性统一起来,做到了干净利落,鲜活纯熟,平易而不粗俗,精制而不雕琢。其所使用的语词、句式、语气以至说话的神志气韵,都有他独特的体味和创造,又隐约渗透着北京文化。这也是“京味”的重要表现。

四、分析论述题(28分)

(可从以下题目中选择一题回答。每题的答题字数至少要求在300字。)

1、阅读分析鲁迅散文《阿长与〈山海经〉》。(300字)

参考(指导P280-282)

2、结合《独语》分析独语体散文的特色。(300字)

参考(指导P320_322)

《中国现当代文学名著导读(1)》平时作业三

一、指出下列段落所属的作家、作品(每小题3分,共30分)

1、我是一条天狗呀!我把月来吞了,我把日来吞了,我把一切的星球来吞了,我把全宇宙来吞了。

(郭沫若)(天狗)

2、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

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

(徐志摩)(再别康桥)

3、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寒冷在封锁着中国呀„„

(艾青)(上)

4、我不知道风 是在那一个方向吹—— 我是在梦中,黯淡是梦里的光辉。

(徐志摩)(吹)

5、我来了,我喊了一声,迸着血泪,“这不是我的中华,不对,不对!”

(闻一多)(6、梦会开出花来的,梦会开出娇妍的花来的: 去求无价的珍宝吧。

(戴望舒)(7、归去也,归去也,归去也—— 象候鸟衔来了异方的种子,三桅船载来了一枝尺八,尺八乃成了三岛的花草。

雪落在中国的土地我不知道风是在那一个方向发现 寻梦者))

(卞之琳)(灯虫)

8、在北方

乞丐徘徊在黄河的两岸 徘徊在铁道的两旁

(艾青)(乞丐)

9、请他们准备欢迎,请所有的人准备欢迎 当雄鸡最后一次鸣叫的时候我就到来

(艾青)(黎明的通知)

10、中国,我的在没有灯光的晚上 所写的无力的诗句 能给你些许的温暖么?

(艾青)(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

二、填空(每小题2分,共20分)

闻一多的《发现》形式整齐,体现了他三美主张中对 建筑美 的追求。

卞之琳的诗作 尺八,诗名是一种乐器名。

3、艾青在狱中怀念、赞颂自己的乳母的一首名作是 《大堰河-我的保姆》。

4、被誉为中国现代白话诗的奠基作是郭沬若的 《女神》。

5、“我便是我呀!我的我要爆了!”这两句诗出自郭沬若的 《天狗》。

6、《北京人》中,漂亮、能干、凶狠的王熙凤式的女人是 曾思懿。

7、《茶馆》第一幕中,台词最少的人物是 马五爷。

8、在闻一多先生的诗中,颇为特别的,甚至在现代新诗中都不多见的诗作是《闻一多先生的书桌》。

9、艾青《黎明的通知》叙述语调的显著特点是 呼唤式。10、1928年,年仅20岁的穆旦写下了在现代诗歌史上很有影响的诗作 《赞美》。

三、简答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可从以下题目中选择两题回答。每题的答题字数至少要求在200字。)

1、试析徐志摩《再别康桥》的音韵美。

语言清新,富于音乐美。这首诗的语言有着突出的浅白流畅的特点,但又深得锤炼功夫,不露雕琢痕迹。诗中各个比喻,新鲜准确,形象生动,宛如流水一样自然淌出,毫无当时新诗欧化的倾向。同时,作为新月社的代表,徐志摩非常同意闻一多关于新诗的“三美”主张(建筑美、绘画美、音乐美)。而在诗的音乐美上,他又有自己的独创性。除了节奏整齐,押韵和谐之外,他又强调音节的波动性,注意完整的音乐旋律。《再别康桥》:全诗共七节,每节四行,每行两顿或三顿,不拘一格而又法度严谨,韵式上严守二、四押韵,抑扬顿挫,朗朗上口。这优美的节奏象涟漪般荡漾开来,既是虔诚的学子寻梦的跫音,又契合着诗人感情的潮起潮落,有一种独特的审美快感。七节诗错落有致地排列,韵律在其中徐行缓步地铺展,颇有些“长袍白面,郊寒岛瘦”的诗人气度。音节抑扬合度,声调回环反复,全诗构成一阕完整的乐曲,带来了音乐美与造型美统一的品格。

2、简析艾青《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的音乐式结构。提示:

①起句“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寒冷在封锁着中国呀„„”,平缓,低沉,倾诉式的叙述语调,形成全诗的“主旋律”

“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寒冷在封锁着中国呀„„”

不论是当年,还是现在,所有的读者无不被这两行诗带来的寒冷所震慑,并且激赏它饱含着时代感的悲凉雄壮的浑然气韵。它的反复回荡的气韵宛如深隽的钟声一阵比一阵宏亮地响着。雪在中国的土地上落着,诗人惊世的钟声也带着寒颤,随着落雪,回响在整个中国的土地上。艾青“下”的这场“雪”,厚重得使人透不过气,直想吼出一腔的闷气。这就是我初读这首诗的感受。这两行反复回响的诗,被认为是诗的主旋律。

②接着精心安排三个乐段,由诗人与土地上的“人”——北国林间赶车的农夫,南方乌篷船里的农妇,失去了“他们肥沃的田地”的“土地的垦殖者”,进行对话,③在如怨如恕的倾诉中,不断深化刻骨铭心的“寒冷感”,并作抽象的概括提升:“中国的路\是如此的崎岖\是如此的泥泞呀”,“中国的苦痛和灾难\像这雪夜一样广阔而又漫长呀”,突现了全诗的象征意义。

“中国的路/是如此的崎岖/是如此的泥泞呀。”这三行诗的容量是多么的沉重啊!它蕴含着深深的历史和现实的思考,使诗的意象和内含增添了极大的重量,这重量是一种不能推卸的负担,宿命地落在读者的心头上,引起了更深更深的震颤——这也正是雪落在中国土地上的寒冷的重量!

④在这三个乐段之间,主旋律乐句不断重现,将诗人悲苦、忧郁的情感逐渐推向高潮。而最后的尾句却又给人以“些许的温暖”,有如余音袅袅,耐人遐想。诗人最后在“没有灯光的晚上”痛苦而悲伤地诉说:“所写的无力的诗句/能给你些许的温暖么?”他是对危难中的祖国说的。这是因为他看到了战争的现实的严峻性,看到了那些过去迫害过诗人自己和无数民主斗士,欺压过广大人民的权贵们,仍在过着纸醉金迷的日子,诗人能不感到忧虑吗?结尾的这几行诗不是无告的呻吟,它是声音颤栗的呼喊,是泣血的为祖国急切献身的心声。

3、试析闻一多《发现》的艺术特色。

这首诗歌是闻一多众多诗歌有名的一篇爱国诗。表现了诗人从美国回来后面对军阀混战下残破祖国现实的失望与愤懑。还有他对祖国现实和未来的有忧思,以及这种深广忧愁中升腾起的对祖国执着深沉的热爱。

首先,诗题的双重含义与精巧构思立意非凡。《发现》诗题包含着对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发现。对客观世界的发现指诗人从国外学成归来满怀报国宏愿与热情踏上祖国大地时,发现的却不是梦里如花的祖国,而是一场恐怖的挂在悬崖上的噩梦。对主观世界的发现指诗人面对黑暗的现实上天入地寻找祖国变成噩梦的原因,却“总问不出消息来,终于在痛哭中呕出一颗心来”。才发现祖国原来在诗人心里《发现》诗题的双重含义点明了诗作的爱国主义思想题旨,使读者见到一颗蹒跳在诗人胸膛火红的赤子之心。

其次,比喻和征询手法的运用。诗人将祖国黑暗的现实比作恐怖的噩梦并且是一场挂在悬崖上的噩梦,把诗人回国后极度失望痛苦的感受具象化。诗人不能接受黑暗的现实,强烈的爱国心驱使他寻根究底。于是,他以征询手法追问青天,大地和八面来风以抒发内心痛苦。

再次,排比手法的运用。两组“我来了---”抒发了作者面对祖国残破祖国现实的一种窒息的绝望和对祖国深沉的爱。爱国主义深情在痛苦中燃成烈焰,从而增强了诗作表现力,更加扣人心弦。

最后,本诗语言突兀,绐人一种强烈的震憾效果富有浪漫主义特色。呼天抢地的呼喊:“我来了,我喊一声迸着血泪---”。

此外,全篇结构严谨。诗歌以痛苦的“发现”起笔和惊讶的“发现”作结首尾呼应,结构完整。

4、戴望舒诗《寻梦者》有着怎样的艺术构思?诗人又是用怎样的外在形式来表现这一构思的? 提示:

①将现代人的“寻梦”思绪寄寓在一个“寻找金色的贝”的民间故事里,一虚一实,巧妙交织为一体。

②将类似民歌的夸饰、复沓与意象朦胧的现代象征手法,不露痕迹地结合在一起;(3分)

③用亲切的日常口语说话的调子,将复杂化、精微化的现代人的感受含蓄地表达出来。

四、分析论述题(20分)

(可从以下题目中选择一题回答。每题的答题字数至少要求在200字。)

1、以《日出》中李石清的台词来分析李石清的人物性格。

2、卞之琳诗歌《断章》解读。

3、分析艾青《乞丐》一诗的思想或艺术特色。

要点:

1、《乞丐》一诗中诗人以深沉的忧郁和悲哀触目惊心地反映了北方农民的悲惨命运,体现出作者对侵略者最深切的控诉,和对人民的同情,对民族命运的担忧。

2、诗人以最精简的白描手法、最质朴的诗歌语言和最有力的形象造型,塑造了特定时代的乞丐形象。

《中国现当代文学名著导读(1)》平时作业四

指出下列文字所属的作家、作品(每小题3分,共24分)

1、梦会开出花来的,梦会开出娇妍的花来的: 去求无价的珍宝吧。

(戴望舒)(寻梦者)

2、我在少年时,看见蜂子或蝇子停在一个地方,给什么来一吓,即刻飞去了,但是飞了一个小圈子,便又回来停在原地点,便以为这实在很可笑,也可怜。可不料现在我自己也飞回来了,不过绕了一点小圈子。

(鲁迅)(在酒楼上)

3、北京向来少雨,所以不但雨具不很完全,便是家屋构造,于防雨亦欠周密。(周作人)(苦雨)

4、请他们准备欢迎,请所有的人准备欢迎 当雄鸡最后一次鸣叫的时候我就到来

(艾青)(黎明的通知)

5、去罢!你这古老社会的僵尸!去罢!我已经看见五千年老僵尸的旧中国也已经在新时代的暴风雨中间很快的在那里风化了!„„

(矛盾)(子夜)

6、每一个灵魂是一个世界,没有窗户。而可爱的灵魂都是倔强的独语者。(何其芳)(独语)

7、可是到了冬天,那个坍塌了的白塔,又重新修好了,那个在月下唱歌,使翠翠在睡梦里为歌声把灵魂轻轻浮起的年青人,还不曾回到茶峒来。

(沈从文)(边城)

8、这回的大雨,只有两种人最是喜欢。第一是小孩们。„„第二种喜欢下雨的则为蛤蟆。

(周作人)(苦雨)填写下列作品的作者(每小题2分,共16分)

1、《影的告别》 鲁迅

2、《故都的秋》 郁达夫

3、《一九三四年一月十八》 沈从文

4、《洗衣歌》 闻一多

5、《赵子曰》:老舍

6、《小城三月》:萧红

7、《伤逝》:鲁迅

8、《莫须有先生传》:废名

三、小说解读题(每小题30分,共30分)

1、阅读《骆驼祥子》并分析祥子的形象。(300字以上)

老舍的《骆驼祥子》的祥子是城市地层社会劳动者的形象在他的不幸遭遇中,作者突出了对他性格的刻画,体现了强有力的悲剧意味,这是通过主人公“精进向上—不甘失败—自甘堕落”的命运三部曲展开的:祥子初到北平,怀抱着寻求新的生路的希望,开始了他的个人奋斗史他年轻力壮,善良正直,乐于帮助与他同命运的穷人他坚韧顽强的咬着牙,用孤苦的挣扎编织着美丽的梦想祥子连遭厄运,主要可以分为事业上的买车与个人生活上的娶妻两方面命运的安排却是他追求不可得,躲避的被强加所有这些,都表明祥子在命运的作弄面前不甘失败,竭力挣扎和抗争的生活姿态当虎妞病亡、祥子为葬妻而不得不再一次卖掉车子,此生已不复再有希望买车,又得知自己的意中人小福子也已不在人世时,终于不堪这最后的沉重一击长久以来潜藏在他人性下的野性、兽性恶性发作,他吃喝嫖赌,如行尸走肉残酷的现实扭曲了他的性格,吞噬了这个一度有着强大生存能力的个人奋斗者

形象的意义:祥子的悲剧在于他以血泪控诉旧社会对劳动者的无情压榨和摧残小说真正地描写了祥子的要求、挣扎沦落的过程,从而真实的了旧社会把人变成鬼的罪恶祥子的又一典型意义是:揭示了个人奋斗不是劳动人民摆脱贫困改变境遇的正确道路个人奋斗顺利的时候,表现为要强上进;遇到挫折,会自私自利

2、谈谈你对《边城》的理解。(300字以上)要点:(仅作提示)

《边城》是一部具有象征性的抒情小说,作家在这部小说中寄托着对人生的理想和独特的艺术追求。

首先,作家把湘西的自然风物写得非常美,山山水水、小船房屋„„,“无一处不使人神往倾向”。

其次,作家把小说中的人物写得非常美。作品中的人都是普通人,但他们那么忠厚善良,慷慨豪爽,人性那么美,人情那么好。

作品从人物和景物的构图上,让人们看到了一个山水美风俗淳人心好的理想世界。这确乎是一个“牧歌境界”。这也是作者和作品的艺术魅力所在。(以上只要选择一题回答即可)

四、散文解读题(每小题30分,共30分)

阅读并分析鲁迅散文《阿长与〈山海经〉》。(300字以上)要点:(仅作提示)

此文选自《朝花夕拾》,作者以一种内心深处强烈的爱,通过对“长妈妈”的怀念,怀念着自己久已逝去的童年生活,怀念那单纯平静的心灵世界。

但是,作者并没有直接表述自己如何爱长妈妈,反以一种戏谑的笔调,写她的可笑的动作,滑稽的神情和她的“无稽之谈”,历数她的那些“麻烦的礼节”等等。鲁迅是个深沉内向的人,他只是真切刻划长妈妈淳厚的灵魂,而将自己的怀念隐蓄在生动的刻划中。只是在文章末尾,抑制不住地有了一次感情的爆发式流露。作者童年的记忆越是清晰,越痛感时日的流逝和现实生活的沉闷,作者的爱,也难免要转变成伤感。

戏谑和伤感这两种一般说来彼此无缘的情味,在这篇文章中竟能如此自然地融合在一起,这充分显示出作者艺术技巧的圆熟。

 ①“三头相搏”是前一个高潮,使黑的人和眉间尺的人格与精神都得到了完美的体现。 ②“复仇”主题鲁迅式的思考与开掘都是从复仇完成以后开始的。于是出现了后一个高潮――“大出丧”变成全民瞻仰的“狂欢节”。

 ③前一个高潮体现了复仇的崇高、神圣与诗意,后一个高潮体现了复仇面对愚昧的群众,消解为无,无效,无意义。《铸剑》的前半部是一个悲壮、崇高的复仇故事,小说结尾复仇完成“以后”,出现了“万民观瞻”的“狂欢节”场面:复仇者与暴君的头骨混在一起,同被展览,复仇的神圣也被消解为无。尽管鲁迅在感情上始终倾心于复仇,但他仍以怀疑的眼光,将在看客面前,复仇必然的无效、无意义揭示给人们看。

 ④小说显然出现两个调子:悲壮、崇高和嘲讽、荒谬。“庄严”与“荒诞”两种色彩或语调或显或隐,互相补充、渗透和消解。

第三篇:中国现当代文学名著导读

中国现当代文学名著导读》(2)平时作业一及部分参考答案 2008年06月29日 王凤霞

中国当代文学名著导读

(二)作业1 及部分参考答案

说明:本作业在学习完教材散文部分后进行,学生必须独立完成(最好在课堂内进行),作业采用“开卷”形式,可以携带本课程教材,以及专科阶段的有关教材等其他教学资料。作业时间为150分钟,作业总分为100分,本作业与期末考试的题型相一致。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要求:书写规范,不得有错别字。

1.《 》是鲁迅的第一部杂文集。

2.散文《女吊》和《苦雨》的作者分别是 和。

3.周作人散文的基本体式是“ ”。

4.巴金五集“随想录”是《 》,《 》,《 》,《 》,《 》,《十年一梦》是《 》中的一篇。

二、不定项选择题(每题4分,共20分)

1.《腊叶》收录在鲁迅的散文集()中。

A.《野草》 B.《朝花夕拾》

C.《坟》 D.《故事新编》

2.我现在已是五个儿女的父亲了。想起圣陶喜欢用的‘蜗牛背了壳子’的比喻,便觉得不自在。新近一位亲戚嘲笑我说,‘要剥层皮呢!’更有些悚然了。”这段文字出自朱自清的()。

A.《父亲》 B.《给亡妇》

C.《儿女》 D.《背影》

3.下列作品中,属于周作人的作品有()。

A.《女吊》 B.《苦雨》

C.《三竿两竿》 D.《金鱼》

4.属于杨绛的散文集有()

A.《将饮茶》 B.《洗澡》

C.《燕知草》 D.《干校六记》

5.郁达夫在日本期间写的三篇小说有()

A.《银灰色的死》 B.《沉论》

C.《南迁》 D.《春风沉醉的晚上》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

1.请简要说明周作人散文的主要内容和特点。

2.请举例说明朱自清散文的主要风格特点。

3.简述贾平凹散文的艺术特色。

四、分析题(每题20分,共40分)

1.通过对“奴隶意识”和“觉新性格”的了解,分析巴金在《十年一梦》中进行自我发现与清算的漫长而逐渐深入的过程。

2.分析汪曾祺散文的特点。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要求:书写规范,不得有错别字。

1.《

热风

》是鲁迅的第一部杂文集。

2.散文《女吊》和《苦雨》的作者分别是

鲁迅

周作人。

3.周作人散文的基本体式是“

闲话体

”。

4.巴金五集“随想录”是《 随想录 》,《 探索集 》,《 真话集

》,《 病中集 》,《 无题集 》,《十年一梦》是《 随想录 》中的一篇。

在这次作业中,填空题全对的人占有很大的比例,其中不乏大家共同讨论的情况,对于平时作业,这是可以允许的。但也存在几个问题。

一、第一题,鲁迅的第一部杂文集,有些同学填的是“野草”,这是对鲁迅的创作经历还不太了解。我们这门课是名著导读,但还是会涉及到文学史知识。

二、第四题,大部分同学能够全答出来,但也有部分同学只能答出“随想录”,这道题的答案在我们的学习指导里是可以找到的,说明这部分同学没有认真地看学习指导。

二、不定项选择题(每题4分,共20分)

1.《腊叶》收录在鲁迅的散文集(A)中。

A.《野草》

B.《朝花夕拾》

C.《坟》

D.《故事新编》

2.我现在已是五个儿女的父亲了。想起圣陶喜欢用的‘蜗牛背了壳子’的比喻,便觉得不自在。新近一位亲戚嘲笑我说,‘要剥层皮呢!’更有些悚然了。”这段文字出自朱自清的(C)。

A.《父亲》

B.《给亡妇》

C.《儿女》

D.《背影》

3.下列作品中,属于周作人的作品有(BD)。

A.《女吊》

B.《苦雨》

C.《三竿两竿》

D.《金鱼》

4.属于杨绛的散文集有(ACD)

A.《将饮茶》

B.《洗澡》

C.《燕知草》

D.《干校六记》

5.郁达夫在日本期间写的三篇小说有(ABC)

A.《银灰色的死》

B.《沉论》

C.《南迁》

D.《春风沉醉的晚上》

对于这道题,大家答得也还是比较好的,1、2、3、5题没有人答错,第四题有些同学答错了,基本上只选择了AD,漏选了C,这是大家补修课补得不够,对这位作家的创作掌握的不够。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

1.请简要说明周作人散文的主要内容和特点。

对于这道题,大家一般对周作人的小品文掌握得比较好,对他的杂文不是很了解。周作人的杂文,涉及思想、道德、文艺、政治等多方面的内容,表现出进步的政治倾向,在“五四”时期和二十年代,为中国社会的进步、思想的变革贡献了力量,是新文学散文成就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2.请举例说明朱自清散文的主要风格特点。

这道题大家都答得比较好,可能是对这个作家比较偏爱吧。基本都答出了“朱自清写景散文风格优美,具有描写细腻的突出特点;记叙散文风格朴素,具有情感深厚的突出特点”这两个要点。

3.简述贾平凹散文的艺术特色。

大家拘泥于自学指导,其实这个问题,我们如果去深入地读贾平凹的散文,是由很多东西可以谈的。希望大家在死抠教材的同时,也能够好好地去阅读原作。

四、分析题(每题20分,共40分)

1.通过对“奴隶意识”和“觉新性格”的了解,分析巴金在《十年一梦》中进行自我发现与清算的漫长而逐渐深入的过程。对于这道题,大家可以参考《中国现当代文学名著导读》的学习指导和我们专科阶段的教材《中国当代文学》。

2.分析汪曾祺散文的特点。

汪曾祺的散文平淡、自然、家常,类似于宋代的笔记,以闲谈的态度记录风物人情,既不刻意追求散文的抒情效果,也不刻意从寻常小事中挖掘深奥的道理。读汪曾祺的散文,就好象在聆听一位性情和蔼、见识广博的老者的说话,话语平常,但饶有趣味,又发人深思。对于要点大家都能答出来,但我们这道题是分析题,是要一个分析的过程的。很多同学只是给出了结论。我想你们也是知道,要立足文本,从汪曾祺的散文入手,进行分析,问题出就出在对文本不熟。唯一补救的办法就是多阅读,尤其是对名著的阅读。这个建议不仅适用于这一个作家,对于现当代文学史上其他的知名作家也是这样的,只有这样才能学好现当代文学。

中国现当代文学名著导读(2)期末复习题一及答案 2008年06月29日 王凤霞

中国现当代文学名著导读(2)期末复习题一及答案

一、填空题

1.《 》是鲁迅的第一部杂文集。

2.散文《女吊》和《苦雨》的作者分别是 和。

3.《放猖》是(作者)的散文。

4.汪曾祺在他的散文《 》中介绍了午门建筑的诸多掌故。

5.戴望舒的第一部诗集是《 》,他的成名作是《 》。

6.曹禺的三大杰出作是《 》、《 》、《 》。

二、不定项选择题

1.《腊叶》收录在鲁迅的散文集()中。

A.《野草》 B.《朝花夕拾》

C.《坟》 D.《故事新编》

2.属于杨绛的散文集有()

A.《将饮茶》 B.《洗澡》

C.《燕知草》 D.《干校六记》

3.《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和《发现》的作者是()

A.艾青、戴望舒 B.艾青、闻一多

C.戴望舒、闻一多 D. 冯至、戴望舒

4.丁西林的话剧,特点是()

A.简洁集中 B.复杂

C.幽默 D.严肃

5.老舍的话剧有()A.《龙须沟》 B.《茶馆》

C.《神拳》 D.《骆驼祥子》

三、简答题

1.请简要说明周作人散文特点。

2.结合第一幕简析《茶馆》的语言特色。

3.简述徐志摩诗歌的特点。

四、论述题

1.请举例说明朱自清散文的主要风格特点。

2.试分析曾文清的形象。

《中国现当代文学名著导读》(2)期末复习题一答案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热风》

2.鲁迅、周作人

3.废名

4.《午门忆旧》

5.《望舒草》、《雨巷》

6.《雷雨》、《日出》、《北京人》

二、选择题(每题4分,共20分)

1.A 2.AD 3.B 4.AC 5.ABC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

1.请简要说明周作人散文特点。

第一,最引人注意的是写浙江故乡和北京日常生活风貌和民俗的篇什。这些散文表现出对生活的广泛兴趣和细致的观察,对现代散文的题材和样式也是一种开拓。(4分)

第二,为现代散文创造了一种平和冲淡的风格。(3分)

第三,具有较强的趣味性和广博的知识性。(3分)

2.结合第一幕简析《茶馆》的语言特色。

首先是总体风格精练传神;(3分)

二是人物语言非常个性化,富于动作性,“话到人到”;(3分)

三是具有京味特点;(2分)

四是幽默含蓄。(2分)

3.简述徐志摩诗歌的特点。

一是婉约较清丽;(3分)

二是手法的多样;(3分)

三是音乐美上的高度成就。(4分)

四、论述题(每题20分,共40分)

1.请举例说明朱自清散文的主要风格特点。

朱自清的散文主要可分为“写景散文”和“记叙散文”两大类,并形成了各自不同的风格特点。(4分)写景散文风格优美,具有描写细腻的突出特点,主要作品有《荷塘月色》、《绿》等;(8分)记叙散文风格朴素,具有情感深厚的突出特点,主要作品有《背影》、《执政府大屠杀记》等。(8分)

学生如有不同观点,只要能自圆其说,也可得高分。

2.试分析曾文清的形象。

曾文清是曹禺在《北京人》中塑造的一个封建没落阶级的典型人物,是旧北京贵族文化的代表,他一方面能诗善画,知书识礼,具有很高的文化修养;(6分)另一方面,由于没落阶级的寄生生活,养成了他只会品茶养鸟抽大烟的懒惰性格,不敢爱,也不敢恨,是一个连守成也做不到的“废物”。(6分)作品通过曾文清的形象,让人看到了典型的旧北京贵族文化对人的销蚀作用,揭示了在这种文化环境中封建阶级本身的腐烂。(4分)在举例分析中,可通过他与妻子曾思懿或表妹愫芳的关系,具体说明作品是如何表现他既不敢爱也不敢恨的软弱性格的。(4分)

学生如有不同观点,只要能自圆其说,也可得高分。

《中国现当代文学名著导读》(2)期末复习题二及答案

一、填空题

1.周作人散文《鬼的生长》的基本体式是“ ”。

2.散文《女吊》和《苦雨》的作者分别是 和。

3.巴金五集“随想录”是《 》,《 》,《 》,《 》,《 》,《十年一梦》是《 》中的一篇。

4.汪曾祺在他的散文《 》中介绍了午门建筑的诸多掌故。

二、不定项选择题

1.《腊叶》收录在鲁迅的散文集()中。

A.《野草》 B.《朝花夕拾》

C.《坟》 D.《故事新编》

2.曹禺以批判“损不足以奉有余”的不合理的社会制度为目的的话剧是()

A.《日出》 B.《雷雨》

C.《原野》 D.《北京人》

3.属于杨绛的散文集有()

A.《将饮茶》 B.《洗澡》

C.《燕知草》 D.《干校六记》

4.《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和《发现》的作者是()

A.艾青、戴望舒 B.艾青、闻一多

C.戴望舒、闻一多 D. 冯至、戴望舒

5.丁西林的话剧,特点是()

A.简洁集中 B.复杂

C.幽默 D.严肃

6.老舍的话剧有()

A.《龙须沟》 B.《茶馆》

C.《神拳》 D.《骆驼祥子》

7.下列作品中,属于周作人的作品有()。

A.《女吊》 B.《苦雨》 C.《三竿两竿》 D.《金鱼》

8.贾平凹的《商州又录》共有多少个段落()

A.9 B.10 C.11 D.12

9.闻一多提出的“三美”主张是指()

A.音乐的美 B.绘画的美

C.建筑的美 D.雕塑的美

10.“伐倒了/一棵枫树/伐倒了/一个与大地相连的生命”这句诗的作者是()

A.舒婷 B.北岛

C.牛汉 D.西川

三、简答题

1.请简要说明周作人散文特点。

2.简述徐志摩诗歌的特点。

3.曹禺的《北京人》在表现封建旧家庭题材上有什么特点?

四、论述题

1.请举例说明朱自清散文的主要风格特点。

2.《茶馆》在艺术结构上有什么特色?作者如此安排结构有什么意义?

《中国现当代文学名著导读》(2)期末复习题二答案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文抄公体”

2.鲁迅、周作人

3.《随想录》、《探索集》、《真话集》、《病中集》、《无题集》、《真话集》

4.《午门忆旧》

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A 2.A 3.AD 4.B 5.AC

6.ABC 7.BD 8.C 9.ABC 10.C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

1.请简要说明周作人散文特点。

第一,最引人注意的是写浙江故乡和北京日常生活风貌和民俗的篇什。这些散文表现出对生活的广泛兴趣和细致的观察,对现代散文的题材和样式也是一种开拓。(4分)

第二,为现代散文创造了一种平和冲淡的风格。(3分)

第三,具有较强的趣味性和广博的知识性。(3分)

2.简述徐志摩诗歌的特点。

一是婉约较清丽;(3分)

二是手法的多样;(3分)

三是音乐美上的高度成就。(4分)

3.曹禺的《北京人》在表现封建旧家庭题材上有什么特点?

《北京人》主要不是从政治上、经济上对封建旧家庭的批判,而是选择了思想文化的独特角度来全面揭示封建文化养育的封建阶级的腐朽。(3分)全剧着重描写了各种人物,它通过有很高文化修养的曾家人,沉溺在繁文缛节的礼教和高雅生活中,使他们连站立的力气也丧尽了,写出了典型的旧北京贵族文化的腐朽性;(3分)它还通过象征手法,写了一个远古的“北京人的时代”,还通过人类学家袁任敢父女形象,与曾家作了对比,展现了两种文明之下造就的两种人,对封建旧文化进行了批判。(4分)

四、论述题(每题20分,共40分)

1.请举例说明朱自清散文的主要风格特点。

朱自清的散文主要可分为“写景散文”和“记叙散文”两大类,并形成了各自不同的风格特点。(4分)写景散文风格优美,具有描写细腻的突出特点,主要作品有《荷塘月色》、《绿》等;(8分)记叙散文风格朴素,具有情感深厚的突出特点,主要作品有《背影》、《执政府大屠杀记》等。(8分)

2.《茶馆》在艺术结构上有什么特色?作者如此安排结构有什么意义?

《茶馆》艺术结构最大的特色是独创了“人像展览式”的戏剧结构。这种结构的主要特点是打破传统的以故事情节为线索的结构方法,而以人物活动为结构要素。(4分)在“茶馆”这个典型的社会场景中,安排众多人物出场活动,主要人物从中年到老年贯穿全剧;次要人物两代相承;每个角色各说其事,在时代大背景下事事相连;其他龙套人物根据需要来去自由。(10分)这种结构的好处是主次分明,拓宽了表现的生活范围,便于在纷纭变幻的时代大背景下凸现出鲜明的人物个性和他们的性格命运,成功地表现了重大主题。(6分

《中国现当代文学名著导读》(2)期末复习题三及答案

一、填空题

1.《放猖》是(作者)的散文。

2.周作人散文《鬼的生长》的基本体式是“ ”。

3.巴金五集“随想录”是《随想录》,《 》,《 》,《 》,《 》,《十年一梦》是《 》中的一篇。

4.曹禺的三大杰出作是《 》、《 》、《 》。

二、不定项选择题

1.《腊叶》收录在鲁迅的散文集()中。

A.《野草》 B.《朝花夕拾》

C.《坟》 D.《故事新编》

2.属于杨绛的散文集有()

A.《将饮茶》 B.《洗澡》

C.《燕知草》 D.《干校六记》

3.《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和《发现》的作者是()

A.艾青、戴望舒 B.艾青、闻一多

C.戴望舒、闻一多 D. 冯至、戴望舒

4.丁西林的话剧,特点是()

A.简洁集中 B.复杂

C.幽默 D.严肃

5.老舍的话剧有()

A.《龙须沟》 B.《茶馆》

C.《神拳》 D.《骆驼详子》

6.曹禺以批判“损不足以奉有余”的不合理的社会制度为目的的话剧是()A.《日出》 B.《雷雨》

C.《原野》 D.《北京人》

7.下列作品中,属于周作人的作品有()。

A.《女吊》 B.《苦雨》

C.《三竿两竿》 D.《金鱼》

8.贾平凹的《商州又录》共有多少个段落()

A.9 B.10 C.11 D.12

9.闻一多提出的“三美”主张是指()

A.音乐的美 B.绘画的美

C.建筑的美 D.雕塑的美

10.“伐倒了/一棵枫树/伐倒了/一个与大地相连的生命”这句诗的作者是()

A.舒婷 B.北岛

C.牛汉 D.西川

三、简答题

1. 简述徐志摩诗歌的特点。

2.结合第一幕简析《茶馆》的语言特色。

3.曹禺的《北京人》在表现封建旧家庭题材上有什么特点?

四、论述题

1.仔细阅读艾青的《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分析本诗的音乐式的结构。

2.试分析曾文清的形象。

《中国现当代文学名著导读》(2)期末复习题三答案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废名

2.“文抄公体”

3.《探索集》、《真话集》、《病中集》、《无题集》、《真话集》

4.《雷雨》、《日出》、《北京人》

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A 2.AD 3.B 4.AC 5.ABC 6.A 7.BD 8.C 9.ABC 10.C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

1.简述徐志摩诗歌的特点。

一是婉约较清丽;(3分)

二是手法的多样;(3分)

三是音乐美上的高度成就。(4分)

2.结合第一幕简析《茶馆》的语言特色。

首先是总体风格精练传神;(3分)

二是人物语言非常个性化,富于动作性,“话到人到”;(3分)

三是具有京味特点;(2分)

四是幽默含蓄。(2分)3.曹禺的《北京人》在表现封建旧家庭题材上有什么特点?

《北京人》主要不是从政治上、经济上对封建旧家庭的批判,而是选择了思想文化的独特角度来全面揭示封建文化养育的封建阶级的腐朽。(3分)全剧着重描写了各种人物,它通过有很高文化修养的曾家人,沉溺在繁文缛节的礼教和高雅生活中,使他们连站立的力气也丧尽了,写出了典型的旧北京贵族文化的腐朽性;(3分)它还通过象征手法,写了一个远古的“北京人的时代”,还通过人类学家袁任敢父女形象,与曾家作了对比,展现了两种文明之下造就的两种人,对封建旧文化进行了批判。(4分)

四、论述题(每题20分,共40分)

1.仔细阅读艾青的《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分析本诗的音乐式的结构。

这是一篇典型的具有“散文美”的抒情诗,以其内在的情感节奏形成诗的音乐美。首节以“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寒冷在封锁着中国呀”这个全诗的主旋律为序曲,定下全诗悲哀阴郁的基调。而后,出现了北方“农夫”的形象,诗人娓娓诉说自己和他们情感的共鸣:“告诉你/我也是农人的后裔”,并进一步倾诉自己被残害的青春和生命,说明自己一样地承受着生活的艰辛和压迫,当“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我们民族的哪一个个体不曾感到“寒冷在封锁着中国”呢?至此,主旋律第一次回旋,广漠的悲哀与寒意笼罩住每个人的心灵;接下来诗人描述了南方“少妇”的悲惨命运,进而推及“我们的年老的母亲”。这个母亲的形象,既是千千万万受苦受难的现实母亲的写照,同时更象征着中华民族的形象„„诗歌至此达到了一个情绪的小高潮,诗人直抒胸臆:“中国的路/是如此的崎岖/是如此的泥泞呀。”哀婉的抒情中暗含着无尽的叹息,主旋律第二次回旋,回应前篇,同时开启下半节,使诗歌内含的音乐感、节奏感得到强化,忧郁悲哀的色调更浓重了。紧接着,通过“无数的土地的垦殖者”的形象,揭示了民族的深重灾难,愤怒地控诉侵略者的暴行给人民带来的苦难,全诗情绪达到最高潮,诗人痛楚地呼唤:“中国的苦痛与灾难/像这雪夜一样广阔而又漫长呀!”主旋律第三次回旋,情感再度由高昂的呼喊转为低沉压抑的倾诉,诗人那带血的悲苦呼唤和“土色的忧郁”被渲染到了极致,许是情感之“苦”弦绷得太紧,最后一节情感暂得以舒缓和松弛,以直接的告白,深化了诗人与人民、民族血肉相连的诚挚情感,诗人的爱国主义情怀表露无余。

2.试分析曾文清的形象。

曾文清是曹禺在《北京人》中塑造的一个封建没落阶级的典型人物,是旧北京贵族文化的代表,他一方面能诗善画,知书识礼,具有很高的文化修养;(6分)另一方面,由于没落阶级的寄生生活,养成了他只会品茶养鸟抽大烟的懒惰性格,不敢爱,也不敢恨,是一个连守成也做不到的“废物”。(6分)作品通过曾文清的形象,让人看到了典型的旧北京贵族文化对人的销蚀作用,揭示了在这种文化环境中封建阶级本身的腐烂。(4分)在举例分析中,可通过他与妻子曾思懿或表妹愫芳的关系,具体说明作品是如何表现他既不敢爱也不敢恨的软弱性格的。(4分)

中国现当代文学名著导读(2)期末复习题四及答案 2008年06月29日 王凤霞

一、填空题

1.《放猖》是(作者)的散文。

2.周作人散文《鬼的生长》的基本体式是“ ”。

3.《阿长与山海经》副题为《 》,后收入散文集《 》。

4.郭沫若的第一部诗集是《 》,其中《 》是诗集中的代表作。

5.杨绛散文集《将饮茶》的“代后记”是《 》。6.曹禺的三大杰出作是《 》、《 》、《 》。

二、不定项选择题

1.鲁迅的独语体散文集是()

A.《野草》 B.《呐喊》

C.《彷徨》 D.《朝花夕拾》

2.属于杨绛的散文集有()

A.《将饮茶》 B.《洗澡》

C.《燕知草》 D.《干校六记》

3.《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和《发现》的作者是()

A.艾青、戴望舒 B.艾青、闻一多

C.戴望舒、闻一多 D. 冯至、戴望舒

4.话剧《北京人》的整部剧的基调是()的。

A.激烈 B.狂躁

C.沉静 D.郁热

5.老舍的话剧有()

A.《龙须沟》 B.《茶馆》

C.《神拳》 D.《骆驼祥子》

6.曹禺以批判“损不足以奉有余”的不合理的社会制度为目的的话剧是()

A.《日出》 B.《雷雨》

C.《原野》 D.《北京人》

7.下列作品中,属于周作人的作品有()。

A.《女吊》 B.《苦雨》

C.《三竿两竿》 D.《金鱼》

8.在丁西林的话剧《酒后》中,妻子是一个()。

A.理想主义者 B.颓废者

C.浪漫主义者 D.现实主义者

9.闻一多提出的“三美”主张是指()

A.音乐的美 B.绘画的美

C.建筑的美 D.雕塑的美

10.“伐倒了/一棵枫树/伐倒了/一个与大地相连的生命”这句诗的作者是()

A.舒婷 B.北岛

C.牛汉 D.西川

三、简答题

1. 简述徐志摩诗歌的特点。

2.简要分析“死火”的象征意义。

3.曹禺的《北京人》在表现封建旧家庭题材上有什么特点?

四、论述题

1.仔细阅读艾青的《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分析本诗的音乐式的结构。

2.《茶馆》在艺术结构上有什么特色?作者如此安排结构有什么意义?

《中国现当代文学名著导读》(2)期末复习题四答案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废名

2.“文抄公体”

3.《旧事重提之二》、《朝花夕拾》

4.《女神》、《凤凰涅槃》

5.《隐身衣》

6.《雷雨》、《日出》、《北京人》

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A 2.AD 3.B 4.C 5.ABC 6.A 7.BD 8.A 9.ABC 10.C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

1.简述徐志摩诗歌的特点。

一是婉约较清丽;(3分)

二是手法的多样;(3分)

三是音乐美上的高度成就。(4分)

2.简要分析鲁迅散文《死火》中“死火”的象征意义。

文中的“死火”是具有象征意义的一个意象,它揭示的是关于“生存困境”、“生命”与“死亡”的问题。鲁迅是以“死火”的形象告诉人们,要勇于正视生活中个体生命的生存困境,要重视生命的过程和价值。无论“死火”选择走出冰谷与否,最终都是死亡。若是留在冰谷,它将被冻灭,于无声无息中耗尽自己的生命;若是走出了冰谷,它就能继续燃烧,尽管也会烧完,但它在烧的过程中,毕竟发出过灿烂的光辉,并给人类带来光明,使生命具有了价值和意义。两者的结果都是死亡,但死亡的效果已完全不一样。

3.曹禺的《北京人》在表现封建旧家庭题材上有什么特点?

《北京人》主要不是从政治上、经济上对封建旧家庭的批判,而是选择了思想文化的独特角度来全面揭示封建文化养育的封建阶级的腐朽。(3分)全剧着重描写了各种人物,它通过有很高文化修养的曾家人,沉溺在繁文缛节的礼教和高雅生活中,使他们连站立的力气也丧尽了,写出了典型的旧北京贵族文化的腐朽性;(3分)它还通过象征手法,写了一个远古的“北京人的时代”,还通过人类学家袁任敢父女形象,与曾家作了对比,展现了两种文明之下造就的两种人,对封建旧文化进行了批判。(4分)

四、论述题(每题20分,共40分)

1.仔细阅读艾青的《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分析本诗的音乐式的结构。

这是一篇典型的具有“散文美”的抒情诗,以其内在的情感节奏形成诗的音乐美。首节以“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寒冷在封锁着中国呀”这个全诗的主旋律为序曲,定下全诗悲哀阴郁的基调。而后,出现了北方“农夫”的形象,诗人娓娓诉说自己和他们情感的共鸣:“告诉你/我也是农人的后裔”,并进一步倾诉自己被残害的青春和生命,说明自己一样地承受着生活的艰辛和压迫,当“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我们民族的哪一个个体不曾感到“寒冷在封锁着中国”呢?至此,主旋律第一次回旋,广漠的悲哀与寒意笼罩住每个人的心灵;接下来诗人描述了南方“少妇”的悲惨命运,进而推及“我们的年老的母亲”。这个母亲的形象,既是千千万万受苦受难的现实母亲的写照,同时更象征着中华民族的形象„„诗歌至此达到了一个情绪的小高潮,诗人直抒胸臆:“中国的路/是如此的崎岖/是如此的泥泞呀。”哀婉的抒情中暗含着无尽的叹息,主旋律第二次回旋,回应前篇,同时开启下半节,使诗歌内含的音乐感、节奏感得到强化,忧郁悲哀的色调更浓重了。紧接着,通过“无数的土地的垦殖者”的形象,揭示了民族的深重灾难,愤怒地控诉侵略者的暴行给人民带来的苦难,全诗情绪达到最高潮,诗人痛楚地呼唤:“中国的苦痛与灾难/像这雪夜一样广阔而又漫长呀!”主旋律第三次回旋,情感再度由高昂的呼喊转为低沉压抑的倾诉,诗人那带血的悲苦呼唤和“土色的忧郁”被渲染到了极致,许是情感之“苦”弦绷得太紧,最后一节情感暂得以舒缓和松弛,以直接的告白,深化了诗人与人民、民族血肉相连的诚挚情感,诗人的爱国主义情怀表露无余。

2.《茶馆》在艺术结构上有什么特色?作者如此安排结构有什么意义?

《茶馆》艺术结构最大的特色是独创了“人像展览式”的戏剧结构。这种结构的主要特点是打破传统的以故事情节为线索的结构方法,而以人物活动为结构要素。(4分)在“茶馆”这个典型的社会场景中,安排众多人物出场活动,主要人物从中年到老年贯穿全剧;次要人物两代相承;每个角色各说其事,在时代大背景下事事相连;其他龙套人物根据需要来去自由。(10分)这种结构的好处是主次分明,拓宽了表现的生活范围,便于在纷纭变幻的时代大背景下凸现出鲜明的人物个性和他们的性格命运,成功地表现了重大主题。(6分)

第四篇:中国现当代文学名著导读

《中国现当代文学名著导读》(2)试卷B答案

试题1:分析阿城的小说《棋王》(节选)要点:(仅作提示)小说描写了一个外号叫“棋呆子”的知青王一生的故事。作家有意识地淡化了王一生作为知青的社会角色与身份,淡化他的社会思考和政治意识,淡化了他的下放生涯中关于劳动、苦难等内容。没有描写他与环境的直接矛盾冲突,而重点突出与强调了他的生存意识和存在方式,即着重描写王一生关于“吃”和“下棋”两件事情。吃为身体之必须,棋为精神之必须;吃是棋的物质基础,棋是生命的价值体现,两者存在着互补与升华的辩证关系。因此,王一生执着于棋道,追求的是一种内向的个体精神世界的完美。王一生的形象,以其说是包容了文化精神的独特个体,不如说是消解了鲜明个性的文化象征,充分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儒道合璧的人格精神和文化心理积淀。作者并不强调对人物形象进行细致刻画,而是将其作为一种文化符号,通过他们的言行举止来表现他们身上所体现出的文化特征,试题2:艾青诗歌《鱼化石》品读。(300字,30分)要点提示:A.艾青的哲理小诗,咏物言志,是诗人将现实的人生体验与感悟加以艺术熔炼后产生出来的闪耀着思想与智慧的迷人火花。B.《鱼化石》是艾青哲理小诗的代表

作,具有历史和哲学深度。作品以一块“过多少亿年”的鱼化石为艺术意象,揭示出一种人类的生存状态和人生哲理。

C.诗人将自己的人生体验,融进了对世界变幻的感悟中,透视出诗人特殊的人生际遇。D.鱼化石形成过程,蕴涵着人类历史与人生的一种发展规律,包含着人生的无奈与苍凉,表达了一种诗人的人生观、哲学观。

一、填空题1.《阿长与山海经》副题为《旧事重提之二》,后收入散文集《朝花夕拾》。2.郭沫若的第一部诗集是《女神》,其中《凤凰涅槃》是诗集中的代表作。3.杨绛散文集《将饮茶》的“代后记”是《隐身衣》。

4、《灯下漫笔》之一,作者认为“三百年前的太平盛世”是暂时做稳了奴隶的时代。

5、大地上的事情由许多札记式的片段组成,记录了自然界或作者身边的种种事物。

6、“我便是我呀!我的我要爆了!”这两句诗出自郭沬若的天狗。

7、丁西林的《酒后》中的一个人物,在剧中几乎不说话,对所发生的一切处于完全无知状态,这个人物是客人。

8、《北京人》中,漂亮、能干、凶狠的王熙凤式的女人是.曾思懿。

二、不定项选择题1.鲁迅的独语体散文集是(A)A.《野草》 B.《呐喊》C.《彷徨》 D.《朝花夕拾》2.话剧《北京人》的整部剧的基调是(C)的。A.激烈 B.狂躁C.沉静 D.郁热3.在丁西林的话剧《酒后》中,妻子是一个(A)。A.理想主义者 B.颓废者C.浪漫主义者 D.现实主义者

4、周作人在《金鱼》中,开首议论“三不喜”,第一不喜欢的动物是B _。A.金鱼 B.叭儿狗 C.鹦鹉 D.猫

5、关于废名的《放猖》与《三竿两竿》,较正确的分析是_ C。A.《放猖》基本是虚写,《三竿两竿》是实写。B.《放猖》题材与《女吊》、《水里的东西》相类,文字也相类。C.《放猖》是刻意为文,《三竿两竿》不经意而成。D.《放猖》结尾借景抒情,《三竿两竿》结尾似结非结。

6、“生命之火熄了又熄了,一片蓝焰,一堆灰。谁看到?谁明白?谁相信„„”这一段文字节选自D。A.《寒风吹彻》 B.《我与地坛》 C.《大地上的事情》 D.《烛虚•五》

7、《影的告别》中,“我不过一个影,要别你而沉浸在黑暗里了。

然而黑暗又会吞并我,然而光明又会使我消失。”对这句话理解比较正确的选项有BC。A.影子明哲保身,不愿见光明。

B.反抗黑暗自然被黑暗所不容。C.影子在完全黑暗和完全光明中,都将消失。D.影子惧怕黑暗,又不喜欢光明。

8、下列关于《更衣记》的陈述,正确的是_.BCD。A.是张爱玲20世纪30年代创作的散文。B.对自满清以来三百年的中国服饰作了一个回顾。C.采用了夹叙夹议的手法,对服饰的变迁、文化氛围及社会心理均作了一定的描绘。D.艺术上表现了取喻和用词的准确与灵动。

9、下面的诗作,可以看作现代人的“天问”的一首诗是_ C。A.《我用残损的手掌》 B.《雨巷》 C.《乐园鸟》 D.《我的记忆》

10、新月派诗人追求诗歌的.BCD A.意境美 B.图画美 C.建筑美 D.音乐美

三、简答题1.简要分析“死火”的象征意义。答案:文中的“死火”是具有象征意义的一个意象,它揭示的是关于“生存困境”、“生命”与“死亡”的问题。鲁迅是以“死火”的形象告诉人们,要勇于正视生活中个体生命的生存困境,要重视生命的过程和价值。无论“死火”选择走出冰谷与否,最终都是死亡。若是留在冰谷,它将被冻灭,于无声无息中耗尽自己的生命;若是走出了冰谷,它就能继续燃烧,尽管也会烧完,但它在烧的过程中,毕竟发出过灿烂的光辉,并给人类带来光明,使生命具有了价值和意义。两者的结果都是死亡,但死亡的效果已完全不一样。

四、论述题

1.试析穆旦《赞美》诗的艺术特色。【参考答案知识点见本诗阅读提示】2.《商州又录》中有许多画面感极强的意境,阅读一、二两节,分析其意境美。【参考答案要点】①文章一、二两小节描写了商州冬天的景致,冬天的山、冬天的雪、冬天的山民,共同组成了一幅优美的意境。(3分)②描绘意境方面注重画面间人与物、物与物之间的转换。(4分)例如,从山的描写到冬天的动物,进而转换到回家的山民、屋里的小妞,随着视点的转换,呈现了整个冬

天的生活。③意境的描写还表现在语言上。(3分)。举例分析(5分),如“冬天的山,褪了红,褪了绿,清清奇起的瘦”等。④学生可以选择其它角度分析

一、写作者

1、《双桅船》

2、《孩子王》

3、《废都》

4、《干校六记》

5、《怀念胡风》

6、《病隙杂记》

7、《半棵树》

8、《小鲍庄》

9、《活着》

10、《一个人的村庄》组诗《女人》

2、《慈航》

3、《浮躁》

4、《洗澡》

5、《怀念萧珊》

6、《命若琴弦》

7、《华南虎》

8、《长恨歌》

9、《现实一种》

10、《檀香刑》

二阿城的小说《棋王》(节选)给了你怎样的感受? 提示:

1、小说主人公王一生最关心的两件事,一是“吃”,一是“下棋”。可联系作品写作的背景,思考两者之间的关系及作者的用意。

2、小说的语言风格非常独特:简洁的白描,略带幽默感,避免情感的过分外露。

3、分析可自选角度:创作意图、思想内容、风格特点等等均可。

4、答题字数至少300字

三、浅析《午门忆旧》。提示:

1、自选角度分析,思想、艺术、读后感受等皆可。

2、答题字数至少300字。

四、艾青诗歌《鱼化石》品读。提示:

1、这首诗咏物言志,通过鱼化石这一意象,揭示出一种人类的生存状态和人生哲理。

2、答题字数至少200字。鱼化石 艾青动作多么活泼,精力多么旺盛,在浪花里跳跃,在大海里浮沉;不幸遇到火山爆发,也可能是地震,你失去了自由,被埋进了灰尘;过了多少亿年,地质勘探队员,在岩层里发现你,依然栩栩如生。但你是沉默的,连叹息也没有,鱗和鰭都完整,却不能动弹;你绝对的静止,对外界毫无反应,看不见天和水,听不见浪花的声音。凝视着一片化石,傻瓜也得到教训: 离开了运动,就没有生命。活着就要斗争,在斗争中前进,即使死亡,能量也要发挥干净

三、我读《隐身衣》。(30分)提示:(1)自选角度分析,思想、艺术、读后感受等均可。(2)答题字数至少在300字。

四、牛汉诗歌《我是一颗早熟的枣子》品读。(30分)提示:(1)此诗创作于1982年秋,是诗人人生体验的一个总结,也是对社会历史的一种感叹。(2)答题字数至少在300字。我是一颗早熟的枣子 牛汉童年时,我家的枣

树上,总有几颗枣子红得特别早,祖母说:“那是虫咬了心的。”果然,它们很快就枯凋。——题记。人们 老远老远 一眼就望见了我满树的枣子 一色青青只有我一颗通红 红得刺眼 红得伤心一条小虫 钻进我的胸腔 一口一口 噬咬着我的心灵我很快就要死去 在枯凋之前 一夜之间由青变红 仓促地完了我的一生不要

赞美我„„我憎恨这悲哀的早熟 我是大树母亲绿色的胸前 凝结的一滴 受伤的血我是一颗早熟的枣子很红很红 但我多么羡慕绿色的青春。

一填空1.莫言《透明的红萝卜》小说的核心意象是第三节出现于黑孩幻觉中的“_____________”。2.《纪实和虚构》是一篇被王安忆称为“_____________”的小说,即以“小说”这一艺术虚构形式讲述___________________的故事。

3.《纪实与虚构》的副标题是______________。4.《纪实和虚构》可以被称为“性”小说。5.铁凝《孕妇与牛》没有___________,着重传达的是对_______________的情绪.。6.《午门忆旧》名为“______________”,实际上却主要是关于午门建筑的________________的介绍。7.《许三观卖血记》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对人物的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做了最大限度的实验。8.小说____________的基本结构方式是主人公的“意识流”。9.每一个民族、每一个时代的精神的精华,人类最美好的创造都汇集于“_________”之中,其中的一部分经过历史的筛选,就成了民族与人类的“_____________”。10.赵树理写《李有才板话》是要谈谈中国农村的新变化,“给大家看看解个闷”。由此决定了阅读本篇的两个重点。一是作者对_____________的关怀,二是作者自觉地用农闲时农民最爱听的“___________”的方式来写他的小说。11.王蒙《春之声》题目取自小说中火车上录音机里传出的________歌曲和约翰·斯特劳斯的《_____________________》。12.《棋王》主人公王一生最关心的两件事,一件是“________”,一件是“_________”。13.《悼念一棵枫树》具有的传统表现方式。14.《十年一梦》写于_________年,是巴金的散文集《随想录》第三卷《真话集》中的一篇。《随想录》的核心内容是对“_________________”所做的回顾和批判,15.阅读本质上还是一种“”,即是要通过阅读、欣赏,将外在的作品中的文学因素内化为阅读者自己的主体感受,激发与培育起自身的想象力,。16.《孩子王》和《树王》是______________的小说。17.《隐身衣》是杨绛散文集《将饮茶》中的最后一篇,也称《_________》或《__________》。18.《商州又录》是一篇传统韵味的散文。19.贾平凹关于商州的系列散文,前有《商州初录》,后有、。

20.《我与地坛》是_____________以自己的亲身经历为基础,叙述多年来他在地坛公园沉思流连所观察到的人生百态和对_______________的感悟。21.王蒙《春之声》的基本结构方式是主人公的()。22.汪曾祺的散文接近宋代的笔记,以闲谈的方式记录。23.《大地上的事情》由许多式的片段组成,吉林省自然界或作者身边的种种事情,并记录了作者的哲理式感悟和评价。24.诗歌《母亲》是翟永明1984年写作的由21首诗组成的结构完整的组诗《________》中的一首。25.海子的诗歌创作分为和两种。

26.北岛的《古寺》写到了古寺中的、、、等,这些意象共同构成一个废墟场景。27.昌耀的《凶年逸稿》写于1961—1962年,是当代中国历史上的灾荒年代,副标题“”即源于此。28.《麦地与诗人》中,海子诗歌中具有原型意味的意象是“”。29.于坚的《尚义街六号》发表于1986年11月号的《诗刊》,曾引起被文学史称为“”或“”诗人的口语写作。30.《悼念一棵枫树》具有的传统表现方式。31.《_________》和《茶馆》是老舍剧作中最有代表性的作品。32.《茶

馆》(第一幕)是中国话剧史上空前的一幕。这有赖于剧作家老舍、导演________以及满台好演员的“_____”。33. 剧作《茶馆》是________幕剧。地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二二二、、、、指出下列人物所属的作品指出下列人物所属的作品指出下列人物所属的作品指出下列人物所属的作品

1.张福贵()2.陈四3.王一生4.黑孩5.许玉兰

6.菊儿7.岳之峰8.陈泥鳅9.许三观10.岳之峰11.陈

泥鳅12.松二爷13.常四爷14.陈小手15.黑孩16.菊子姑娘

17.王利发18.秦仲义()19.陈四

三指出下列作品所属的作家指出下列作品所属的作家指出下列作品所属的作家指出下列作品所属的作家

1.()《传家宝》()2.《岁寒三友》()3.《孩子王》()4.《乌托邦诗篇》()5.《孕妇和牛》()6.《一个人的战争》()7.《树王》()8.《故里三陈》()9.《尚义街六号》()10.《麦地与诗人》()11.《午门忆旧》()12.《会唱歌的鸢尾花》()13.《走向冬天》()14.《私人生活》()15.《商州初录》()16.《命若琴弦》()17.《灵魂的声音》()18.《龙须沟》

()19.《泡茶馆》()20.《商州再录》21.《寒风吹彻》()22.《母亲》()23.《黑夜的献诗》()24.《致敬》()25.《随想录》()26.《城隍·土地·灶王爷》()27.《将饮茶》()28.《离别西海固》()29.《思维的乐趣》()30.《华南虎》()31.《凶年逸稿》()32.《春天,十个海子》()33.《茶馆》()34.《游戏·平等·墓地》()35.《我没有自己的名字》

()36.《活着》()37.《高车》、()38.《致敬》()39.《棕皮手记》()

四指出下列诗句所属作家及作品指出下列诗句所属作家及作品指出下列诗句所属作家及作品指出下列诗句所属作家及作品1.消失的钟声,结成蛛网,在裂缝的柱子里 扩散成一圈圈年轮()2.是一个被称作绝少孕妇的年代。我们的绿色希望以语言形式盛在餐盘 任人下箸。我们习惯了精神会餐。()3.而冰山连绵不断成为一代人的雕像()4.听古城墙上泥土簌簌剥落如铭文流失于金石。夜气中沉浮着一种特殊的丁香气味。()5.春天,十个海子全部复活在光明的景色中嘲笑着一个野

蛮而悲伤的海子你这么长久的沉睡究竟为了什么?()6.我如果爱你—— 绝不像攀援的凌霄花,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 我如果爱你—— 绝不学痴情的鸟儿,为绿荫重复单调的歌曲; 也不止像泉源,常年送来清凉的慰籍; 也不止像险峰,增加你的高度,衬托你的威仪。甚

至日光。甚至春雨。不,这些都还不够!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做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7.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 我却用它来寻找光明。()8.听古城墙上泥土簌簌剥落如铭文流失于金石。夜气中沉浮着一种特殊的丁香气味。()9.伐倒了一棵枫树” 伐倒了 一个与大

地相连的生命()10. 在青麦地上跑着 雪和太阳的光芒()11.那使你受孕的光芒,来得多么遥远,多么 可疑,站在生与死之间,你的眼睛拥有黑暗而进入脚底的阴 影何等沉重()五简析题简析题简析题简析题

1.简析《棋王》的语言风格。2.为什么说《许三观卖血记》对人物的对话和语言做了最大限度的实验。有何作用?

3.简述《孕妇与牛》的故事梗概。4.莫言《透明的红萝卜》核心意象是第三节出现于黑孩幻觉中的“金色的红萝卜”。在《透明的红萝卜》中“金色的红萝卜“有何象征意义。5.试析汪曾祺小说的散文化特色。6.简析《午门忆旧》的特点。7.简析《我与地坛》的叙述风格。8.简析《凶年逸稿》写作的时代特色及独特性。9.分析翟永明《母亲》在抒情方式上的特点。

六论述分析题答题字数不少于1000字。立意新颖独特,论述正确深入,举例具体恰当,文字优美流畅,逻辑清楚明了。1.谈谈陈小手这篇小说的特点及汪曾祺表现人物的特点

2.阅读《我与地坛》(节选),分析《我与地坛》的叙述风格。分析《我与地坛》中第五、六、七节对人类普遍生存困境的追问和思考。

3.试析《春天,十个海子》情绪基调,诗人是怎样表达这种情感的?

4.阅读北岛的《古寺》,体味《古寺》写到了荒凉古寺中的蛛网、暗哑的铃铛、荒草、残缺的石碑等,这些意象共同构成一个废墟场景。分析其中的象征内涵。

5.阅读《茶馆》(第一幕),并完成下面的分析题。(1)请说明每一个角色的身份。

①王利发:身份:____________; ②刘麻子: 身份:____________;

③庞太监: 身份:_________; ④唐铁嘴: 身份:__________;

⑤康六:身份:____________; ⑥松二爷身份:____________;

⑧马五爷:身份:____________; ⑨宋恩子身份:_________;

⑩吴祥子身份:____________; ⑾常四爷身份:____________;

⑿秦仲义身份:____________; ⒀康顺子身份:____________;

⒁二德子身份:____________;

(2)指出最能表现王利发、秦仲义、常四爷性格的台词。(3)分析王利发、秦仲义、常四爷的性格特征。

第五篇:中国现当代文学名著导读

《中国现当代文学名著导读》(2)试卷B答案

试题1:分析阿城的小说《棋王》(节选)

要点:(仅作提示)小说描写了一个外号叫“棋呆子”的知青王一生的故事。作家有意识地淡化了王一生作为知青的社会角色与身份,淡化他的社会思考和政治意识,淡化了他的下放生涯中关于劳动、苦难等内容。没有描写他与环境的直接矛盾冲突,而重点突出与强调了他的生存意识和存在方式,即着重描写王一生关于“吃”和“下棋”两件事情。吃为身体之必须,棋为精神之必须;吃是棋的物质基础,棋是生命的价值体现,两者存在着互补与升华的辩证关系。因此,王一生执着于棋道,追求的是一种内向的个体精神世界的完美。王一生的形象,以其说是包容了文化精神的独特个体,不如说是消解了鲜明个性的文化象征,充分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儒道合璧的人格精神和文化心理积淀。作者并不强调对人物形象进行细致刻画,而是将其作为一种文化符号,通过他们的言行举止来表现他们身上所体现出的文化特征,试题2:艾青诗歌《鱼化石》品读。(300字,30分)要点提示:A.艾青的哲理小诗,咏物言志,是诗人将现实的人生体验与感悟加以艺术熔炼后产生出来的闪耀着思想与智慧的迷人火花。

B.《鱼化石》是艾青哲理小诗的代表作,具有历史和哲学深度。作品以一块“过多少亿年”的鱼化石为艺术意象,揭示出一种人类的生存状态和人生哲理。

C.诗人将自己的人生体验,融进了对世界变幻的感悟中,透视出诗人特殊的人生际遇。D.鱼化石形成过程,蕴涵着人类历史与人生的一种发展规律,包含着人生的无奈与苍凉,表达了一种诗人的人生观、哲学观。

一、填空题

1.《阿长与山海经》副题为《旧事重提之二》,后收入散文集《朝花夕拾》。

2.郭沫若的第一部诗集是《女神》,其中《凤凰涅槃》是诗集中的代表作。

3.杨绛散文集《将饮茶》的“代后记”是《隐身衣》。

4、《灯下漫笔》之一,作者认为“三百年前的太平盛世”是暂时做稳了奴隶的时代。

5、大地上的事情由许多札记式的片段组成,记录了自然界或作者身边的种种事物。

6、“我便是我呀!我的我要爆了!”这两句诗出自郭沬若的天狗。

7、丁西林的《酒后》中的一个人物,在剧中几乎不说话,对所发生的一切处于完全无知状态,这个人物是客人。

8、《北京人》中,漂亮、能干、凶狠的王熙凤式的女人是.曾思懿。

二、不定项选择题

1.鲁迅的独语体散文集是(A)

A.《野草》 B.《呐喊》

C.《彷徨》 D.《朝花夕拾》

2.话剧《北京人》的整部剧的基调是(C)的。

A.激烈 B.狂躁

C.沉静 D.郁热

3.在丁西林的话剧《酒后》中,妻子是一个(A)。

A.理想主义者 B.颓废者

C.浪漫主义者 D.现实主义者

4、周作人在《金鱼》中,开首议论“三不喜”,第一不喜欢的动物是B _。

A.金鱼 B.叭儿狗 C.鹦鹉 D.猫

5、关于废名的《放猖》与《三竿两竿》,较正确的分析是_ C。

A.《放猖》基本是虚写,《三竿两竿》是实写。

B.《放猖》题材与《女吊》、《水里的东西》相类,文字也相类。

C.《放猖》是刻意为文,《三竿两竿》不经意而成。

D.《放猖》结尾借景抒情,《三竿两竿》结尾似结非结。

6、“生命之火熄了又熄了,一片蓝焰,一堆灰。谁看到?谁明白?谁相信„„”这一段文字节选自D。

A.《寒风吹彻》 B.《我与地坛》 C.《大地上的事情》 D.《烛虚•五》

7、《影的告别》中,“我不过一个影,要别你而沉浸在黑暗里了。然而黑暗又会吞并我,然而光明又会使我消失。”对这句话理解比较正确的选项有BC。

A.影子明哲保身,不愿见光明。

B.反抗黑暗自然被黑暗所不容。

C.影子在完全黑暗和完全光明中,都将消失。D.影子惧怕黑暗,又不喜欢光明。

8、下列关于《更衣记》的陈述,正确的是_.BCD。

A.是张爱玲20世纪30年代创作的散文。

B.对自满清以来三百年的中国服饰作了一个回顾。

C.采用了夹叙夹议的手法,对服饰的变迁、文化氛围及社会心理均作了一定的描绘。

D.艺术上表现了取喻和用词的准确与灵动。

9、下面的诗作,可以看作现代人的“天问”的一首诗是_ C。

A.《我用残损的手掌》 B.《雨巷》 C.《乐园鸟》 D.《我的记忆》

10、新月派诗人追求诗歌的.BCD A.意境美 B.图画美 C.建筑美 D.音乐美

三、简答题

1.简要分析“死火”的象征意义。答案:文中的“死火”是具有象征意义的一个意象,它揭示的是关于“生存困境”、“生命”与“死亡”的问题。鲁迅是以“死火”的形象告诉人们,要勇于正视生活中个体生命的生存困境,要重视生命的过程和价值。无论“死火”选择走出冰谷与否,最终都是死亡。若是留在冰谷,它将被冻灭,于无声无息中耗尽自己的生命;若是走出了冰谷,它就能继续燃烧,尽管也会烧完,但它在烧的过程中,毕竟发出过灿烂的光辉,并给人类带来光明,使生命具有了价值和意义。两者的结果都是死亡,但死亡的效果已完全不一样。

四、论述题

1.试析穆旦《赞美》诗的艺术特色。

【参考答案知识点见本诗阅读提示】

2.《商州又录》中有许多画面感极强的意境,阅读一、二两节,分析其意境美。

【参考答案要点】

①文章一、二两小节描写了商州冬天的景致,冬天的山、冬天的雪、冬天的山民,共同组成了一幅优美的意境。(3分)

②描绘意境方面注重画面间人与物、物与物之间的转换。(4分)例如,从山的描写到冬天的动物,进而转换到回家的山民、屋里的小妞,随着视点的转换,呈现了整个冬

天的生活。

③意境的描写还表现在语言上。(3分)。举例分析(5分),如“冬天的山,褪了红,褪了绿,清清奇起的瘦”等。

④学生可以选择其它角度分析

一、写作者

1、《双桅船》

2、《孩子王》

3、《废都》

4、《干校六记》

5、《怀念胡风》

6、《病隙杂记》

7、《半棵树》

8、《小鲍庄》

9、《活着》

10、《一个人的村庄》

组诗《女人》

2、《慈航》

3、《浮躁》

4、《洗澡》

5、《怀念萧珊》

6、《命若琴弦》

7、《华南虎》

8、《长恨歌》

9、《现实一种》

10、《檀香刑》

阿城的小说《棋王》(节选)给了你怎样的感受? 提示:

1、小说主人公王一生最关心的两件事,一是“吃”,一是“下棋”。可联系作品写作的背景,思考两者之间的关系及作者的用意。

2、小说的语言风格非常独特:简洁的白描,略带幽默感,避免情感的过分外露。

3、分析可自选角度:创作意图、思想内容、风格特点等等均可。

4、答题字数至少300字

三、浅析《午门忆旧》。提示:

1、自选角度分析,思想、艺术、读后感受等皆可。

2、答题字数至少300字。四、艾青诗歌《鱼化石》品读。提示:

1、这首诗咏物言志,通过鱼化石这一意象,揭示出一种人类的生存状态和人生哲理。

2、答题字数至少200字。鱼化石 艾青

动作多么活泼,精力多么旺盛,在浪花里跳跃,在大海里浮沉;

不幸遇到火山爆发,也可能是地震,你失去了自由,被埋进了灰尘;

过了多少亿年,地质勘探队员,在岩层里发现你,依然栩栩如生。

但你是沉默的,连叹息也没有,鱗和鰭都完整,却不能动弹;

你绝对的静止,对外界毫无反应,看不见天和水,听不见浪花的声音。

凝视着一片化石,傻瓜也得到教训: 离开了运动,就没有生命。

活着就要斗争,在斗争中前进,即使死亡,能量也要发挥干净

三、我读《隐身衣》。(30分)提示:(1)自选角度分析,思想、艺术、读后感受等均可。

(2)答题字数至少在300字。

四、牛汉诗歌《我是一颗早熟的枣子》品读。(30分)提示:(1)此诗创作于1982年秋,是诗人人生体验的一个总结,也是对社会历史的一种感叹。

(2)答题字数至少在300字。

我是一颗早熟的枣子 牛汉

童年时,我家的枣树上,总有几颗枣子红得特别早,祖母说:“那是虫咬了心的。”

果然,它们很快就枯凋。

——题记。人们 老远老远 一眼就望见了我满树的枣子 一色青青只有我一颗通红 红得刺眼 红得伤心

一条小虫 钻进我的胸腔 一口一口 噬咬着我的心灵

我很快就要死去 在枯凋之前 一夜之间由青变红 仓促地完了我的一生

不要赞美我„„

我憎恨这悲哀的早熟 我是大树母亲绿色的胸前 凝结的一滴 受伤的血

我是一颗早熟的枣子

很红很红 但我多么羡慕绿色的青春。

一填空

1.莫言《透明的红萝卜》小说的核心意象是第三节出现于黑孩幻觉中的“_____________”。2.《纪实和虚构》是一篇被王安忆称为“_____________”的小说,即以“小说”这一艺术虚构形式讲述___________________的故事。3.《纪实与虚构》的副标题是______________。4.《纪实和虚构》可以被称为“

性”小说。5.铁凝《孕妇与牛》没有___________,着重传达的是对_______________的情绪.。6.《午门忆旧》名为“______________”,实际上却主要是关于午门建筑的________________的介绍。7.《许三观卖血记》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对人物的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做了最大限度的实验。8.小说____________的基本结构方式是主人公的“意识流”。9.每一个民族、每一个时代的精神的精华,人类最美好的创造都汇集于“_________”之中,其中的一部分经过历史的筛选,就成了民族与人类的“_____________”。10.赵树理写《李有才板话》是要谈谈中国农村的新变化,“给大家看看解个闷”。由此决定了阅读本篇的两个重点。一是作者对_____________的关怀,二是作者自觉地用农闲时农民最爱听的“___________”的方式来写他的小说。11.王蒙《春之声》题目取自小说中火车上录音机里传出的________歌曲和约翰·斯特劳斯的《_____________________》。12.《棋王》主人公王一生最关心的两件事,一件是“________”,一件是“_________”。13.《悼念一棵枫树》具有的传统表现方式。14.《十年一梦》写于_________年,是巴金的散文集《随想录》第三卷《真话集》中的一篇。《随想录》的核心内容是对“_________________”所做的回顾和批判,15.阅读本质上还是一种“

”,即是要通过阅读、欣赏,将外在的作品中的文学因素内化为阅读者自己的主体感受,激发与培育起自身的想象力。16.《孩子王》和《树王》是______________的小说。17.《隐身衣》是杨绛散文集《将饮茶》中的最后一篇,也称《_________》或《__________》。18.《商州又录》是一篇传统韵味的散文。19.贾平凹关于商州的系列散文,前有《商州初录》,后有

、。

20.《我与地坛》是_____________以自己的亲身经历为基础,叙述多年来他在地坛公园沉思流连所观察到的人生百态和对_______________的感悟。21.王蒙《春之声》的基本结构方式是主人公的()。

22.汪曾祺的散文接近宋代的笔记,以闲谈的方式记录

。23.《大地上的事情》由许多

式的片段组成,吉林省自然界或作者身边的种种事情,并记录了作者的哲理式感悟和评价。24.诗歌《母亲》是翟永明1984年写作的由21首诗组成的结构完整的组诗《________》中的一首。25.海子的诗歌创作分为

两种。26.北岛的《古寺》写到了古寺中的、、、等,这些意象共同构成一个废墟场景。27.昌耀的《凶年逸稿》写于1961—1962年,是当代中国历史上的灾荒年代,副标题“

”即源于此。28.《麦地与诗人》中,海子诗歌中具有原型意味的意象是“

”。

29.于坚的《尚义街六号》发表于1986年11月号的《诗刊》,曾引起被文学史称为“

”或“

”诗人的口语写作。30.《悼念一棵枫树》具有的传统表现方式。31.《_________》和《茶馆》是老舍剧作中最有代表性的作品。32.《茶馆》(第一幕)是中国话剧史上空前的一幕。这有赖于剧作家老舍、导演___

_____以及满台好演员的“___

__”。

33. 剧作《茶馆》是________幕剧。地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二二二、、、、指出下列人物所属的作品指出下列人物所属的作品指出下列人物所属的作品指出下列人物所属的作品

1.张福贵

()2.陈四

3.王一生

4.黑孩

5.许玉兰

6.菊儿

7.岳之峰

8.陈泥鳅

9.许三观

10.岳之峰

11.陈泥鳅

12.松二爷

13.常四爷

14.陈小手

15.黑孩

16.菊子姑娘

17.王利发

18.秦仲义

()19.陈四

三指出下列作品所属的作家指出下列作品所属的作家指出下列作品所属的作家指出下列作品所属的作家

1.()《传家宝》

()2.《岁寒三友》

()3.《孩子王》

()4.《乌托邦诗篇》

()5.《孕妇和牛》

()6.《一个人的战争》

()7.《树王》()8.《故里三陈》()9.《尚义街六号》

()10.《麦地与诗人》

()11.《午门忆旧》

()12.《会唱歌的鸢尾花》

()13.《走向冬天》()14.《私人生活》

()15.《商州初录》

()16.《命若琴弦》()17.《灵魂的声音》

()18.《龙须沟》

()19.《泡茶馆》()20.《商州再录》21.《寒风吹彻》

()22.《母亲》

()23.《黑夜的献诗》

()24.《致敬》

()25.《随想录》

()26.《城隍·土地·灶王爷》

()27.《将饮茶》

()28.《离别西海固》()29.《思维的乐趣》

()30.《华南虎》

()31.《凶年逸稿》

()32.《春天,十个海子》

()33.《茶馆》

()34.《游戏·平等·墓地》

()35.《我没有自己的名字》

()36.《活着》

()37.《高车》、()38.《致敬》

()39.《棕皮手记》

()

四指出下列诗句所属作家及作品指出下列诗句所属作家及作品指出下列诗句所属作家及作品指出下列诗句所属作家及作品

1.消失的钟声,结成蛛网,在裂缝的柱子里 扩散成一圈圈年轮()2.是一个被称作绝少孕妇的年代。我们的绿色希望以语言形式盛在餐盘 任人下箸。我们习惯了精神会餐。

()3.而冰山连绵不断成为一代人的雕像

()4.听古城墙上泥土簌簌剥落如铭文流失于金石。

夜气中沉浮着一种特殊的丁香气味。

()5.春天,十个海子全部复活在光明的景色中

嘲笑着一个野蛮而悲伤的海子你这么长久的沉睡究竟为了什么?

()6.我如果爱你—— 绝不像攀援的凌霄花,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 我如果爱你—— 绝不学痴情的鸟儿,为绿荫重复单调的歌曲; 也不止像泉源,常年送来清凉的慰籍; 也不止像险峰,增加你的高度,衬托你的威仪。甚至日光。甚至春雨。不,这些都还不够!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做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7.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 我却用它来寻找光明。()8.听古城墙上泥土簌簌剥落如铭文流失于金石。

夜气中沉浮着一种特殊的丁香气味。

()9.伐倒了

一棵枫树” 伐倒了 一个与大地相连的生命()

10. 在青麦地上跑着 雪和太阳的光芒

()

11.那使你受孕的光芒,来得多么遥远,多么 可疑,站在生与死

之间,你的眼睛拥有黑暗而进入脚底的阴 影何等沉重

()五简析题简析题简析题简析题

1.简析《棋王》的语言风格。2.为什么说《许三观卖血记》对人物的对话和语言做了最大限度的实验。有何作用?

3.简述《孕妇与牛》的故事梗概。4.莫言《透明的红萝卜》核心意象是第三节出现于黑孩幻觉中的“金色的红萝卜”。在《透明的红萝卜》中“金色的红萝卜“有何象征意义。5.试析汪曾祺小说的散文化特色。

6.简析《午门忆旧》的特点。7.简析《我与地坛》的叙述风格。8.简析《凶年逸稿》写作的时代特色及独特性。9.分析翟永明《母亲》在抒情方式上的特点。

六论述分析题

答题字数不少于1000字。立意新颖独特,论述正确深入,举例具体恰当,文字优美流畅,逻辑清楚明了。1.谈谈陈小手这篇小说的特点及汪曾祺表现人物的特点

2.阅读《我与地坛》(节选),分析《我与地坛》的叙述风格。分析《我与地坛》中第五、六、七节对人类普遍生存困境的追问和思考。

3.试析《春天,十个海子》情绪基调,诗人是怎样表达这种情感的?

4.阅读北岛的《古寺》,体味《古寺》写到了荒凉古寺中的蛛网、暗哑的铃铛、荒草、残缺的石碑等,这些意象共同构成一个废墟场景。分析其中的象征内涵。

5.阅读《茶馆》(第一幕),并完成下面的分析题。(1)请说明每一个角色的身份。

①王利发:

身份:_______

_____; ②刘麻子: 身份:_______

_____;

③庞太监: 身份:_________

; ④唐铁嘴: 身份:_______

___;

⑤康六:

身份:__

__________; ⑥松二爷

身份:________

____;

⑧马五爷:

身份:_____

__

_____; ⑨宋恩子

身份:_______

__;

⑩吴祥子

身份:____

________; ⑾常四爷

身份:________

____; ⑿秦仲义

身份:________

____; ⒀康顺子

身份:________

____;

⒁二德子

身份:______

______;

(2)指出最能表现王利发、秦仲义、常四爷性格的台词。(3)分析王利发、秦仲义、常四爷的性格特征。

下载中国现当代文学名著导读   练习一(含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中国现当代文学名著导读 练习一(含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中国现当代文学名著导读①》阶段性测试题一

    《中国现当代文学名著导读①》阶段性测试题㈠ 说明:①本阶段性测试题适用于学完《在酒楼上》至《李有才板话》全部课文之后测试。 ②本测试题共300分。第四、五题为主观性测......

    中国现当代文学名著导读试卷A

    卷号: 5083《中国现当代文学名著导读》(2)试卷A一、填写下列作品的作者(每题1 分,共10分)1、组诗《女人》 2、《慈航》 3、《浮躁》 4、《洗澡》 5、《怀念萧珊》 6、《命若琴弦》......

    中国现当代文学名著导读复习题

    中国现当代文学名著导读(1) 中国现当代文学名著导读(1)填空练习题1、周作人说“这是最富鲁迅气氛的小说”,是指鲁迅作品______。 2、《在酒楼上》的吕纬甫做的第一件“无聊的事”......

    中国现当代文学名著导读作业1

    中国现当代文学名著导读作业1 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 1、______是汪曾褀回忆童年的作品,描写了小和尚明海和英子姑娘朦胧的爱情故事。 2、钱良材是茅盾的______中主要人......

    中国现当代文学名著导读阶段性测试题一精讲

    《中国现当代文学名著导读①》阶段性测试题㈠ 说明:①本阶段性测试题适用于学完《在酒楼上》至《李有才板话》全部课文之后测试。 ②本测试题共300分。第四、五题为主观性测......

    中国现当代文学名著]

    中国现当代文学名著导读(1) 1、什么是鲁迅气氛? 《在酒楼上》通过那些具体内容酿造了“鲁迅气氛”?鲁迅通过“吕纬甫”的形象展示了“五四”时期中国知识分子的何种思想情绪与状......

    中国现当代文学名著导读试题及答案(精选五篇)

    中国现当代文学名著导读(1)试题及答案 (1/10)、试图呈现“河流上的人‘千年不变无可记载’的历史”的,是下面哪个作品? (2分)  A、周作人《鬼的生长》  B、沈从文《一九三四年......

    中国现当代文学名著导读-填空选择题全

    1、周作人说“这是最富鲁迅气氛的小说”,是指鲁迅作品30、《李有才板话》中,老槐树底的人只有两辈,一个“______”字______。2、《在酒楼上》的吕纬甫做的第一件“无聊的事”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