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思想概论》试卷1答案(推荐阅读)

时间:2019-05-14 04:03:1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重要思想概论》试卷1答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重要思想概论》试卷1答案》。

第一篇:《重要思想概论》试卷1答案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试卷一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B C A C C

A C B B C

B A A C

二、多选题:

1、BC

2、AD

3、BD

4、CD

5、ABD

三、简答题:

1、如何把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

答案要点: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1)要正确把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性质;

(2)要正确把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关系;

(3)要正确把握构建和谐社会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系。

2、怎样全面认识中国的社会主义改革?

答案要点:

(1)改革的性质:既是一场革命,又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

(2)改革的作用: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3)改革的特点:改革具有根本性、广泛性和深刻性。(4)判断改革的是非得失以“三个有利于”为标准。

3、为什么说“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 答案要点:

(1)“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是经济生活国际化的客观要求,也是对当代世界经济、科技发展和国际形势发展敏锐观察的结果。

(2)“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是对中国长期停滞落后的历史教训深刻总结的结果。长期闭关自守,把我国搞得贫穷落后,愚昧无知。历史的经验一再告诉我们,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行的,把自己孤立于世界之外是不行的。

(3)从我国实际情况看,资源相对不足,资金严重缺乏,科学技术落后,管理知识和经验不足,也迫切需要扩大国际经济、技术交流,引进资金,引进先进技术,设备和管理经验,发展对外贸易,充分利用国外资源,大力开拓国际市场,互通有无、取长补短、趋利避害,促进我国经济发展,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4、如何正确把握“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相互关系。

答案要点:

(1)“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是党的基本路线的主要内容。“一个中心”是指“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回答了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体现了发展生产力的本质要求;“两个基本点”,一是“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回答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政治保证,体现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要求,二是“坚持改革开放”,回答了社会主义的发展动力和外部条件,体现了解放生产力的本质要求。

(2)“一个中心”与“两个基本点”是紧密联系、相辅相成、有机统一的整体。“两个基本点”必须服从和服务于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同时,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也要靠四项基本原则提供政治保证,靠改革开放提供发展动力和外部条件。(3)“两个基本点”之间相互贯通,相互依存。四项基本原则是改革开放的政治保证,改革开放不断赋予四项基本原则以新的时代内容。

(4)“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统一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

5、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答案要点:

(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

帝国主义是中国人民最凶恶的敌人;封建主义是近代中华民族民主革命的又一个对象;官僚资本主义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

(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力量:无产阶级及其政党。

(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在抗战时期还包括部分大地主和大资产阶级。

(4)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和前途

性质:它既不是一般的旧式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也不是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而是新式的特殊的由无产阶级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前途:第一步,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形态,使中国成为一个独立的新民主主义国家;第二步,使革命向前发展,建立一个社会主义社会。

四、辨析题(30分,每小题6分)

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就是“三个代表”的三句话,并不构成一个体系。

论断错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紧密结合新的实践,把治党和治国、执政和为民结合起来,在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等各个方面,提出了一系列紧密联系、相互贯通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这一系统的科学理论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路线、发展道路、发展阶段、发展战略、根本任务、发展动力、依靠力量、国际战略、领导力量和根本目的等重大问题上都有新的丰富和发展。集中起来就是深化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因此,“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并不就是三句话,而是一个博大精深的思想体系,“三个代表”的三句话只是对这一思想体系的集中概括。

2、改革是一场新的革命。

论断正确。改革是解放生产力,是一场新的革命。它不是原有经济体制的细枝末节的修补,而是对原有经济体制的根本性变革。它的实质和目标,是要从根本上改变束缚我国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建立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新经济体制,同时相应地改革政治体制和其他方面的体制,以实现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无论从解放生产力、扫除发展生产力的障碍这个意义上来说,还是从政策的重新选择、体制的重新构建这个转变的深刻性和广泛性,以及由此引起的社会生活和人们观念变化的深刻性和广泛性来说,改革都是一场新的革命,是中国走向繁荣富强的必由之路,是推动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都是市场经济,二者没有本质区别。

论断错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就其都是市场经济而言,两者具有共性。正因为市场经济是具有共性的,所以,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发展市场经济过程中的一切有益的做法和经验都是值得我们借鉴和吸收的。但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又是两种不同的社会制度与市场经济的结合,它们体现的是不同社会经济制度下的市场经济。因此,二者又有本质区别。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制度结合,就要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坚持以实现共同富裕为目标。离开了这些特征就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而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则不具有这样的特征。坚持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道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最重要的就是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与市场经济的结合。这是我们的创造性和特色所在。

4、中国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必须消灭剥削,这是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

论断不全面。消灭剥削只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之一,不是其全部。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而且,社会主义本质的实现是一个长期的动态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消灭剥削也是一个随着社会主义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主义制度的不断完善而逐步实现的过程。

5、私人企业主只顾自己赚钱,不顾工人死活,所以不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

论断错误。私人企业主只顾自己赚钱,不顾工人死活的情况是存在的,但不是全部和大部。私人企业主作为改革开放以后出现的新的社会阶层,是在党和国家改革开放政策的允许下出现的,是在社会主义公有制和社会主义上层建筑主导国家政治经济生活的总的条件下存在和发展的,其经营活动都要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他们中的大多数人都是劳动者,是从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干部队伍中分化出来的。他们在党的方针、政策指引下,通过诚实劳动和工作,通过合法经营,为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做出自己的贡献。他们虽然占有生产资料和雇佣工人,但也不同于社会主义改造前的私营工商业者,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

五、分析论述题:(12分)

联系实际,分析论述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的含义和意义。

答案要点:

1、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的实质是实事求是。

2、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是毛泽东同志提出,其内涵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为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从中国的国情出发,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奠定了理论基础。

3、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邓小平同志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从中国的国情出发,为拨乱反正、彻底否定文化大革命的错误和“两个凡是”的错误思想而提出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的重新恢复和确立,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创立和改革开放提供了思想指南。它强调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4、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对党的思想路线的进一步发展,它要求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它要求全党和全国人民必须根据变化发展的客观实际,形成一种随客观实际的变化而发展的思维方法和一种开拓创新的精神状态。从而使我们党始终在开拓创新中永葆生机。

5、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是有机统一的整体,是党的思想路线发展的最新理论成果,是对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进行丰富和发展。其中,实事求是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解放思想是实事求是的前提和条件,与时俱进是实事求是的内在规律,求真务实是实事求是的直接体现和必然要求。

注:只要回答基本要点即可给15分,其他说明分析,酌情给分

六、材料分析题:(14分)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我国“现在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仍然是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我国生产力和科技、教育还比较落后,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城乡二元经济结果还没有改变,地区差距扩大的趋势尚未扭转,贫困人口还为数不少;人口总量继续增加,老龄人口比重上升,就业和社会保障压力增大;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对经济社会的发展制约日益突出;我们仍然面临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等方面占优势的压力;经济体制和其他方面的管理体制还不完善,民主法制建设和思想道德建设等方面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党的十六大认为要解决上述前进中的问题,“必须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不断开创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提问:

1、什么是小康社会?

2、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有哪些?

3、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思路和要求是什么?

答:

1、邓小平指出:我们社会主义制度是以公有制为基础的,是共同富裕,那时候我们叫小康社会,是人民生活普遍提高的小康社会。

2、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是:

第一,经济建设与改革的目标。以优化结构和提高效益为基础,我国的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

第二,民主政治建设的目标。社会主义民主更加完善,社会主义法制更加完备,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全面落实,人民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权益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

第三,精神文明建设的目标。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明显提高,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相协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形成比较完善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科技和文化创新体系、全民健身和医疗卫生体系。人民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消除文盲。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第四,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全面发展的目标,是与加快推进现代化相统一的目标。为了实现这个奋斗目标,发展要有新思路,改革要有新突破,开放要有新局面,各项工作要有新举措。

3、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思路和要求是:

第一,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这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途径。

第二,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前提下,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健全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这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政治保证。

第三,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这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强大动力。

第四,加强国防和军队建设,发展和平外交,维护和平、稳定的内外部环境。这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保障。

第五,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这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保证。

注:只要回答基本要点即可给10分,其他说明分析,酌情给分

第二篇: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答案

《邓小平理论概论》作业答案

作业1

一、单项选择题

1.当今时代的主题是(B)。

A.战争与革命 B.和平与发展 C.贫穷与富裕

2.我国在(B)年基本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的任务。

A.1949年 B. 1956年 C.1957年

3.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明确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A)上来的战略决策。

A.经济建设 B.政治建设 C.文化建设

4.正式确立邓小平理论为党的指导思想的地位是在(A)。

A.党的十四大 B.党的十五大 C.党的十六大

5.“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是(C)。

A.世界经济发展全球全 B.世界经济发展我极化

C.当今国际局势的深刻变化

6.“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历史根据是(C)。、A.改革开放20多年来历史经验和科学总结

B.新中国成立50多年来历史经验的科学总结

C.党成立80多年来的历史经验和科学总结

7.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坚持把(A)作为出发点和归宿。

A.人民的根本利益 B.人民的当前利益 C.人民的长远利益

8.“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认为,加强(A)建设,是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

A.社会主义思想道德 B.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C.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9.许多国家的发展进程表明,当国内生产总值突破(C)美元之后,经济社会发展将进入一个关键时期。

A.2000 B.1500 C.1000

10.2004年9月,胡锦涛在党的十四届四中全会上提高党的执政能力,首先要提高(C)的能力。

A.领导政治 B.领导经济 C.领导发展

11.我们必须坚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B)。

A.第一目标 B.第一要务 C.第一职责

12.以人为本是我们党的(B)的集中体现。

A.政策和策略 B.根本宗旨和执政理念

C.执政理念和执政方法

二、多项选择题

1.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发展经历了(B、C、D)。

A.党的八大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前的酝酿生产阶段

B.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十二大的基本命题的提出阶段

C.党的十二大到十三大的逐步展开和形成理论轮廓的阶段

D.党的十三大到十五大的科学体系形成并最终确立指导地位的阶段

2.我们党在新的世纪要副食人民实现的三大历史任务是(B、C、D)。

A.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 B.完成祖国统一

C.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 D.推进现代化建设 3.科学发展观坚持(A、B、C)。

A.发展为了人民 B.发展依靠人民

C.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D.发展方向由人民决定

4.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A、B、D)。

A.全面发展 B.协调发展 C.高速发展 D.可持续发展

三、简答题

1.邓小平理论形成的现实依据主要是指什么?

答: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以及实践所积累起来的新鲜经验为邓小平理论的形成提供了现实的依据。主要是指: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邓小平领导我们党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设计和领导了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大力推进改革开放,使社会生产力获得了新的解放和巨大和发展,并在这场伟大的实践中积累了大量新的实践经验,这些实践和实践经验成为邓小平理论形成的现实依据。

2.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包括哪些方面?

答:根据党的十四大报告的概括,邓小平理论体系主要包括九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关于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理论;第二,关于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理论;第三,关于社会主义根本任务的理论;第四,关于社会主义怅动力的理论;第五,关于社会主义建设外部条件的理论;第六,关于 社会主义建设政治保证的理论;第七,关于社会主义建设战略步骤的理论;第八,关于社会主义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的理论;第九,关于祖国统一的理论。

3.试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集中概括。

答:“三个代表”即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我是问你,这是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集中概括。三者是统一的整体,相互联系,相互促进。其中,发展先进的生产力,是发展先进文化、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基础条件;人民群众是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创造主体,也是实现自身利益的根本力量;不断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归根到底都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不断实现最广大人民的利益。

4.中国共产党的80多年的历史实践有哪些经验最重要?

答:中国共产党的80多年的历史实践给我们以多方面的启示,形成了一些基本的历史经验,其中三条尤为重要:第一,必须始终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则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坚持科学理论的指导,坚定不移的走自己的路;第二,必须始终紧紧依靠人民群众,诚心诚意为人民谋利益,从人民群众中汲取前进的不竭力量;第三,必须始终自觉地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不断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永葆党的生机和活力。

总结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的奋斗历程和历史经验,归结起来就是,党要继续站在时代前列,带领人民胜利前进,必须始终坚持 “三个代表”。

5.简述如何统筹城乡的发展。

答:统筹城乡发展就是要更加注重农村和发展,解决好“三农”问题,坚决贯彻工业反哺农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逐步改变城乡三元经济结构,逐步缩小城乡发展差距,实现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实行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城乡互动、协调发展,实现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6.简述如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答: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就是要高度重视资源和生态环境问题,处理好经济建设、人口增长与资源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增强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四、论述题、1.怎样理解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

答: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因为:

(1)邓小平理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在新的实践基础上既继承前人又突破陈规,开拓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

(2)邓小平理论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基本成果,抓住“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深刻地揭示社会主义的本质,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新的科学水平。

(3)邓小平理论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宽广眼界观察世界,对当今时代特征和总体国际形势等问题进行正确分析,作出了新的科学判断。

(4)邓小平理论形成了新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体系。

2.为什么说“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

答:“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因为:

(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把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紧密联系起来,赋予党的性质、宗旨、指导思想和任务以丰富的时代内容,确定了党的建设的总体部署。

(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系统概括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探索成果,科学预测现代化建设的发展趋势,规划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宏伟蓝图和一整套发展战略。它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把创新作为必须长期坚持的治党治国之道,把不断改善人民生活作为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重要结合点,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

3.联系实际说明,为什么科学发展观是我国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长期坚持的重大战略思想。

答:科学发展观是我国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长期坚持的重大战略思想,主要从两个方面看:

(1)科学发展观是在认真总结我国以往的发展经验、深入分析我国发展阶段无性特征的基础上提出的。改革开放30年,我国人民的生活总体上已经实现小康,但这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特别是随着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八大阶段性特征,这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在新世纪、新阶段的具体表现。它表明,我国已进入发展的关键时期、改革的攻坚时期和社会矛盾的凸显时期,必须科学分析甸全面参与经济全球化的新机遇和新挑战,全面认识新形势的新任务,深刻把握我国发展面临的新课题和新矛盾,更加自觉地走科学发展的道路。

(2)科学发展观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长期坚持的重大战略思想。因为:科学发展观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本布局出发,着眼于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要求我们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进一步完善了中 3 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发展模式、发展战略,对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长远的指导意义,因而是我们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作业2

一、单项选择题

1.党的思想路线的恢复与重新确立是在(C)。

A.1945年 B.1966年 C.1978年

2.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是(C)。

A.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 B.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C.实事求是

3.思想路线的本质在于(B),在于不断地研究新问题,在探索中前进。

A.与时俱进 B.创新 C.革命

4.邓小平提出的社会主义两大原则是(C)。

A.公有制和按劳分配 B.改革和开放

C.发展生产和共同致富

5.一种社会制度是否有优越性,根本上决定于它能否(C)。

A.实现社会公平B.消灭剥削 C.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6.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是(B)。

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

B.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和相对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C.城市和农村的矛盾

7.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时间跨度是指(B)。

A.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基本实现

B.从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基本实现

C.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8.在党的十五大上,制定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B)。

A.基本路线 B.基本纲领 C.基本方针

9.党的十七大通过的党章,把(B)同“富强、民主、文明”一起写入了基本路线。

A.和谐 B.进步 C.发展

10.在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总体目标中,“和谐”是指(A)。

A.社会现代化 B.政治现代化 C.文化现代化

11.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力争比(B)。

A.2000年翻一番 B.2000年翻两番 C.2010年翻两番

12.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处于国民经济基础地位的是(A)。

A.农业 B.工业 C.第三产业

二、多项选择题

1.“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大讨论(A、B、C、D)。

A.为实现党的思想路线的拨乱反正奠定了基础

B.打破了长期盛行的教条主义和个人崇拜

C.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伟大转折的思想先导

D.具有重大而深远的历史意义

2.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这是因为,发展生产力是(A、B、C、D)。

A.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需要 B.巩固社会主义制度的需要 C.社会主义本质的内在要求 C.为实现共产主义奠定物质基础

3.改革开放主要解决(C、D)的问题。

A.什么是社会主义 B.如何坚持社会主义

C.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D.如何推动社会主义发展

4.邓小平“两个大局”的战略设是(A、B、C、D)。

A.东部地区先加快发展 B.然后带动和支持中西部地区发展

C.实现全国各地区共同繁荣 D.实现共同富裕

三、简答题

1.简述党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重新确立的重要意义。

答:党的思想路线的重新确立的意义在于:(1)保证拨乱反正的顺利进行,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2)保证了党的政治路线的贯彻执行,正确的思想路线对于制定和坚持正确的政治路线具有重要意义;(3)保证了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的贯彻执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历史充分证明,正是党的思想路线的重新确立和深入贯彻,我们才不断地提出了一系列改革开放的新政策。

2.为什么说解放思想是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本质要求?

答:因为思想解放的程度决定实事求是的深度。

(1)解放思想是实事求是的前提。人的思想只有适应变化的情况而发展,才能做到实事求是。坚持实事求是,必须解放思想。

(2)解放思想必须以实事求是为指针和方向。解放思想的目的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冲破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束缚,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在新的基础上使我们的认识符合新情况,做到实事求是。

(3)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保证。在新世纪、新阶段,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着力解决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把全社会的发展积极性引到科学发展上来,把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

3.如何理解“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

答:1992年,邓小平在视察南方的谈话中明确指出,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反动统治,使中国人民的生产力获得解放,这是革命,所以革命是解放生产力。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以后,还要从根本上改变束缚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建立起充满微型机和活 力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促进生产力的和发展,这是改革,所以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

4.建国以来我们对社会主义发展阶段认识上的主要教训是什么?

答:(1)对中国的国情缺乏全面的了解;(2)错误地提出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忽视发展生产力;(3)制定的政策超越了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

5.简述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

答: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不发达。这种不发达,既表现在生产力上,也表现在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上,归根到底,生产力的落后是最基本的特征。

6.简述党的十五大“新三步走”战略。

答: 1997年9月,党的十五大在邓小平的“三步走”发展战略的基础上,又提出了“新三步走”的发展战略,即在21世纪前50年,我们的目标是:(1)第一个十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使人民的小康生活更加富裕,形成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再经过十年的努力,到建党100年时,使国民经济更加发展,各项制度更加完善;(3)到21世纪中叶建国100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

四、论述题

1.怎样理解发展是硬道理,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答:发展是硬道理,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因为:

(1)发展是硬道理。只有推动生产不断发展,才能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才能解决好我国现阶段的主要矛盾;才能保证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顺利发展;才能接受时代挑战,尽快缩短同发达国家在经济发展程度上的差距,提高自身的国际地位。

(2)能否解决好发展问题,直接关系人心向背、事业兴衰。党要承担起推动中国社会进步的历史责任,必须始终紧紧抓住发展这个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把坚持党的先进性和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落实到发展先进生产力、发展先进文化、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上来,推动社会全面进步,促进伯全面发展。

2.如何正确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与坚持改革开放的关系?

答:(1)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坚持改革开放是内在于党的基本路线的两个相互制约、相互依存的基本点;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规定我国社会发展的正确方向,主要解决什么是社会主义以及如何坚持社会主义的问题;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是我国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直接动力,主要解决怎样建设社会主义以及如何推动社会主义发展的问题。

(2)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必须把改革开放和四项基本原则统一起来,改革开放要在四项基本原则的指导下进行,四项基本原则要在改革开放中获得新的时代内容。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统一的基础,就是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建实践,它们都必须服从、服务于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其目的是更好地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3.试论述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意义。

答:(1)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要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任务。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必须建设生态文明。这是十七大报告第一次明确提出的目标。

(2)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和中华民族生存发展。必须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工业化、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突出位置。

(3)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必须处理好经济建设、人口增长与资源利用、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4)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部署,是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必然要求,是促进可持续发展的重大举措,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缓解资源约束和环境压力,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实现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的重要任务。

作业3

一、单项选择题

1.我国改革的性质是(A)。

A.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B.改变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C.意识形态和上层建筑的阶级斗争

2.20世纪70年代末,改革首先在农村拉开序幕。第一步是(C),建立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统分结合、双层经营的新型集体所有制。

A.政企分开 B.打破铁饭碗 C.废除人民公社制度

3.在对外开放中坚持(A)是我们的一条基本原则。

A.独立自产、自力更生 B.依停靠外援 C.开放我国市场

4.国有经济起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C)上。

A.在市场经济中的竞争力 B.数量上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

C.对国民经济的控制力

5.我国目前实行的分配制度是由(C)所决定的。

A.需要不断发展和完善的生产条件 B.不断扩大的企业规模

C.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

6.党的十七大提出,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A)。A.注重公平B.注重效率 C.注重发展

7.人民通过(A)的政权组织形式行使管理国家的权力。

A.人民代表大会 B.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8.中国共产党对各民主党派的领导是(C)。A. 思想领导 B.组织领导 C.政治领导

9.人民政协履行职能的两大主题是(A)。

A.团结,民主 B.团结,发展 C.民主,发展

10.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目标是(B)。

A.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水平

B.培育“四有”新人 C.在全社会形成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

11.社会主义道德的基本原则是(C)。

A.爱国主义 B.为人民服务 C.集体主义

12.新时期我国爱国主义的主题是(C)。

A.实现国家统一 B.增强人民凝聚力

C.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二、多项选择题

1.在对外开放中,我们坚持(A、B)相结合,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A.“引进来” B.“走出去”

C.生产加工 D.转口贸易

2.目前,非公有制经济主要有(A、B、C、D)。

A.个体经济 B.私营经济

C.外资经济 D.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非公有制成分

3.建设政治文明涉及下列哪些方面(A、B、C、D)。

A.政治思想 B.政治制度

C.行政管理 D.法制建设

4.新时期教育改革发展的宏伟目标是(A、B、C、D)。

A.形成比较完善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 B.构建终身教育体系

C.形成学习型社会 D.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三、简答题

1.怎样正确理解改革、发展和稳定的相互关系?

答:改革、发展和稳定三者之间,有着相互依存、互为条件的辩证关系:(1)发展是目的。发展首先指经济发展,同时也包括政治和文化诸方面的全面进步。中国解决自身内部一切问题的关键是要靠自己的发展,特别是社会生产力和国民经济的发展。(2)改革是动力。要发展就必须改革。改革是指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文化体制改革在内的全面改革。只有广泛而深入的改革,才能解决生产力发展过程中新出现的各种问题,为生产力的发展开辟出广阔的空间。一方面离开改革不可能发展,改革是发展的 7 动力;另一方面离开发展也不可能有真正的改革,改革是改革的目的。(3)稳定是前提。稳定是指国家政局的稳定和基本路线、基本政策的稳定不变。无论是改革还是发展都需要有一个稳定的社会环境作保证。(4)我们要把改革的力度(深度和广度)同发展的速度、同社会可以接受的程度统一起来,把不断改善人民生活作为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重要结合点,在社会稳定中推进改革发展,通过改革发展促进社会稳定。

2.简述“三个有利于”标准。

答:1992年邓小平南巡时,提出“三个有利于”标准。“三个有利于”是指“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它是判断我们改革开放和各项工作得失成败的标准。3.简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内涵。

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具有丰富的内涵:(1)突破了过去公认的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是代表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经济制度本质属性的观念,认为它们都是经济手段。(2)把计划和市场作为调节经济的两种手段,它们对经济活动的调节各有自己的优势和长处,两者都身的不足和缺陷,在社会化大生产和存在着复杂经济关系的条件下,市场经济对促进经济发展具有更强的适应性、更显著的优势和较高的效率。(3)市场经济作为资源配置的一种方式本身不具有制度属性,但它与社会主义相结合而形成的经济体制则必须体现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特征。(4)把发展市场经济与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有机结合起来,既可以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又可以充分利用市场经济对发展生产国的作用。

4.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关系如何。

答:(1)对一个国家的治理来说,法治和德治,从来都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二者缺一不可,不可偏废。(2)从法治和德治所属的领域看,它们同为上层建筑的组成部分,都是维护社会秩序、规范人们思想和行为的重要手段。(3)从实践看,只有把这两个方面的工作都抓好,并使它们在实际生活中紧密配合,才能保证社会的良好秩序,保证国家的长治久安。

5.政治体制改革的方针和方法是什么?

答:(1)必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2)必须从我国的具体实际出发,走自己的路。(3)必须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而不断深化,与人民政治参与积极性不断提高相适应。(4)必须要有领导、有步骤、有秩序地进行,确保国家的安定团结。

6.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方针是什么?

答:(1)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2)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3)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不断推进文化创新;(4)坚持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

四、论述题

1.如何正确处理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与共同富裕的关系?

答:(1)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目标和社会主义本质的最重要体现。

(2)改革开放初期,邓小平提出了一个大政策,就是允许和鼓励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承认和允许人们在收入方面存在差别,并且在一定时期内收入差距的扩大,有其客观必然性:这是贯彻按劳分配原则的必解结果;这是实行多种所有制形式和多种分配方式的必然结果;这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然结果;这是我国各地自然条件和历史条件不同造成的必然结果。

(3)允许和鼓励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并不意味着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愈大愈好,要防止产生两极分化。

(4)为充分调动人们的积极性,加快生产力的发展,我们党提出了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为解决在经济发展进程中收入分配差距的不断扩大的问题,党的十六大提出,初次分 8 配注重效率,再分配注重公平。针对收入分配领域存在的矛盾比较突出的问题,党的十七大进一步提出,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重注公平。

(5)规范收入分配秩序,就是要通过完善分配政策,使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可避免存在的收入差距保持在合法和适度的范围内。为此必须:取缔非法收入;整顿不合理收入;调节过高收入。通过深化分配制度改革,促进共同富裕。

2.试述党的十七大报告对如何坚持和完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所作出的强调。

答:对如何坚持和完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党的十七大报告着重强调了以下几点:

(1)健全基层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基层群众自治机制,扩大基层群众自治范围,完善民主管理制度,把城乡社区建设成为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文明祥和的社会生活共同体。

(2)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完善以职工代表大会为基本形式的企事业单位民主管理制度,推进厂务公开,支持职工参与管理,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我。

(3)深化乡镇机构改革,加强基层政权建设,完善政务公开、村务公开等制度,实现政府行政管理与基层群众自治有效衔接和良性互动。

(4)发挥社会顺扩大群众参与、反映群众诉求方面和积极作用,增强社会自治功能。

3.如何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

答:“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和谐文化建设起着统摄和支配作用,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1)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是和谐文化的灵魂。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是和谐文化的核心。

(3)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和谐文化建设的强大精神动力。

(4)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和谐文化建设的基础工程。

作业4

一、单项选择题

1.以人为本的“本”,是指(A)。

A.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B.工人阶级的根本利益

C.社会主义者的根本利益

2.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在我们党的执政基础中突出强调的是(C)。

A.经济基础 B.政治基础 C.社会基础

3.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要动力是(B)。

A.坚持民主法制 B.坚持改革开放 C.坚持科学发展

4.“一国两制”构想首先用于解决的问题是(B)。

A.台湾问题 B.香港问题 C.澳门问题

5.实现两岸和平统一的前提是(B)。

A.实现两岸三通 B.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C.促进两岸关系良性互动

6.党的十六大报告强调,两岸统一的最佳方式是(B)。

A.高度自治 B.一国两制 C.共同实行社会主义制度

7.中国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最初是用来处理(A)。

A.同民族主义国家的关系 B.同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关系

C.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关系

8.坚持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最高准则是(A)。

A.国家利益 B.主张一切国家一律平等 C.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9.建设和谐世界要通过(B)。

A.反对霸权主义 B.走和平发展的道路 C.反对强权统治

10.我国的各民主党派享有宪法赋予的政治自由、组织独立和法律上的平等地位,它们是()。

A.在野党 B.反对党 C.参政党

11.在党的建设中,处于首要地位的是(C)。

A.组织建设 B.作风建设 C.思想建设

12.(A)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组织原则。

A.民主集中制 B.议会选举制 C.多党合作制

二、多项选择题

1.作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内涵之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就是(A、B、C)。

A.生产发展 B.生活富裕

C.生态良好 D.生命健康

2.特别行政区除在外交、国防、宣战和媾和方面服从中央政府外,还享有(A、B、C、D)。

A.行政管理权 B.立法权

C.独立的司法权 D.终审权

3.当今解决世界和平与发展问题的主要障碍是(A、C)。

A.霸权主义 B.领土纠纷

C.强权政治 D.经济摩擦

4.(A、B、C、D)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依靠力量。

A.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艰苦奋斗 B.各民族人民的团结合作

C.新时期的爱国统一战线 D.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军队

三、简答题

1.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践意义是什么?

答: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践意义主要表现在:

(1)适时地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科学部署,有利于我们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2)切实做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各项工作,有利于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切实维护和促进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确保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3)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有利于进一步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4)社会和谐是应对外部挑战的重要条件,保持国内安定和谐的社会政治局面,有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和抵御各种风险的能力,更好地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科学发展的各方面需要。

总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全局,党要带领人民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推向前进,必须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摆在更加突出的地位。

2.十七大提出的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任务是什么?

答: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任务是:

(1)现代国民教育体系更加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基本形成,全民受教育程度和创新人才培养水平明显提高;(2)社会就业更加充分;(3)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人人享有基本生活保障;(4)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基本形成,中等收入者占多数,绝对贫困现象基本消除;(5)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6)社会管理体系更加健全。

3.“一国两制”构想的主要依据是什么?

答:(1)民族的愿望和国家的根本利益是“一国两制”的出发点。(2)国际形势的新变化为 10 “一国两制”构想的形成的时代了前提条件。(3)“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是贯彻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的结果。(4)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一国两制”的力量所在。

4.为什么说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是发展两岸关系和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

题,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答:(1)一个中国具有不可动摇的事实和法理基础。(2)一个中国是国际社会所公认的事实和原则。(3)一个中国原则是两岸关系及亚太地区和平与稳定的基础。

5.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答:(1)独立自主 中国对外政策的根本原则。(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中国处理同一切国家关系的基本准则。(3)加强与发展中国家的团结与合作是中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立足点。6.简述党的三大优良作风。

答:毛泽东在党的七大上概括为: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作风;和人民群众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作风;自我批评的作风。

四、论述题

1.试述社会公平和社会正义是和谐社会的核心价值。

答: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公平和正义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核心价值。

(1)维护公平和正义,涉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符合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2)维护公平和正义是我们党执政为公、执政为民的必然要求。

(3)维护公平和正义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与不公平、不合理的资本主义社会对照,社会主义就是公平与正义的社会。

2.试述祖国大陆在两岸关系的基本格局中的战略优势。

答:祖国大陆在两岸关系的基本格局中处于战略主导地位,掌握着打击、遏制“台独”的战略优势。

(1)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我国的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综合国力已经跃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2)两岸民间经济文化交流持续发展,密切了两岸同胞的联系,培育和发展了两岸同胞的共同利益,越来越多的台湾同胞要求改善两岸关系,反对“台独”。

(3)中华文化是联结两岸同胞的精神纽带,这是任何力量也难以斩断的。

(4)国际社会承认一个中国的格局始终稳固,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奉行一个中国政策。3.为什么说执政能力建设是党执政后的一项根本建设?

答:(1)重视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这个问题,是由要长期保持我们党的执政地位并不断完成党的历史使命而提出的。

(2)新中国成立以后,共产党就成了在全国执政的党。党在执政的50多年时间里,总的来说工作是努力的,成绩是显著的,得到了各族人民的信任和拥护。但由于种种原因也有过失误,党在执政的过程中也出现过挫折。

(3)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面临着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承担着十分艰巨的领导任务。如何能够长期保持党的执政地位并且领导人民按照预定的目标取得成功,还是一个很大的课题。

(4)党在执政之后的所有实践活跃,都是围绕着执政来展开的,执政能力建设是党的一项基本建设,它贯穿于党的建设的各个方面。

第三篇: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概论 简答题答案

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概论 简答题答案

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化了我们对共产党执政规律、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丰富和发展。1 .“三个代表”的提出: A 国际国内形式在变化

B 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面临的新问题、新任务 C 党肩负的历史使命和党建的实际

D 深刻总结党的历史经验基础上做出的科学论断和结论 2 .作用: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 3 意义:

(1).深化了我们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是我党的“执政之基”。

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深刻总结了我们党半个世纪的执政经验教训,指出:我们党的执政地位是历史赋予的,人民赋予的。我们党能够执政、并且能够执好政的基础,从根本上来说,就在于能够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最根本利益。我们党执政的内容和任务,就是要不断解放和发展中国社会的生产力,增强综合国力,推进社会发展;面向新的世纪,我们党治国理政的任务更加艰巨,所要解决的问题也更多、更复杂。只有坚持“三个代表”,我们党才能始终用好人民赋予的执政权力。无愧于历史赋予的执政地位;才能不断提高我党的执政水平,巩固我们的执政基础。

(2)深化了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的重大发展。

邓小平理论深刻地揭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正确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问题,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新的水平。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是这个进程的继往开来,它标志着关于社会主义本质和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理论的进一步创新。三个代表思想与社会主义本质论的精神是一致的。只有坚持“三个代表”,反映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和最广大人民的最根本利益,才能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3).深化了对人类社会规律的认识,是对马克思主义唯物论的新贡献。

马克思和恩格斯第一次把唯物主义彻底地贯彻到社会领域,认为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构成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这个基本矛盾的运动决定着社会性质的变化和社会政治文化的发展方向;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有反作用于生产力和经济基础;而人民群众是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的主体,使历史发展的动力。“三个代表”思想,把社会主义社会面临的诸多矛盾和问题的解决,归结为正确认识和处理新的历史条件下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与调整完善生产关系,根据经济基础的发展变化自觉改革和调整上层建筑中部相适应的部分,把无产阶级政党的一切工作归结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实现人民的根本利益,从而是对社会进步起决定作用的先进生产力,对经济和政治发展起巨大作用的先进文化和实现作为历史创造者——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有机地统一于党领导人民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这是马克思主义唯物论与当今中国实际相结合的重大理论成果。

(4)“三个代表”思想,集中概括了我们党和国家在新时期的基本理论和各项工作的根本方向、根本准则,是指引我们党和国家新世纪伟大进军的行动指南。

第四篇:《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模拟试卷A

《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模拟试卷A

考试形式:开卷

考试时间:120分钟

站点:

姓名:

学号:

成绩:

一、单项选择题(在下列每小题的四个被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最符合题意的答案,请将字母填入题干后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16分)

1.邓小平理论的精髓是……………………………………………………………………..()

A.发展才是硬道理

B.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C.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

D.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 2.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本质在……………………………….………………..…..()

A.坚持与时俱进

B.坚持党的先进性 C.坚持执政为民

D.把发展作为 C.对国民经济的控制力

D.规定私有经济的方向

11.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主要是使市场……………………………..……..………()A.对资源配置起决定作用

B.自发调节生产,使生产与需求达到平衡 C.自发地调节生产与流通

D.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12.党的十六大对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的实践所积累的基本经验从十个方面作了系统总结,其中涉及党的指导思想和根本指针的是………………………………………..…………()A.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不断推进理论创新

B.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 C.坚持改革开放,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1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是………………………………....……………()A.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B.提高社会主义生活质量 C.使城乡文明程度显著提高

D.使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建设协调发展 14.世界和平与发展两大问题,至今一个也没有解决,是由于………………..……………()A.战争与革命仍是当今世界的主题

B.人口增长失控,资源被破坏,环境恶化 C.因民族、宗教、领土等引起的战争时起时伏 D.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仍然存在 15.实行“一国两制”的前提和基础是……………………………………..…..…….………()A.坚持实行两种制度

B.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C.坚持一个中国,即中华人民共和国

D.坚持人民民主专政

16.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基本要求是………..……………()

A.全面加强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建设 B.使党始终成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党

C.使党成为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党

D.科学判断形势、驾驭市场经济、应对复杂局面、依法执政和总揽全局的能力

二、多项选择题(在下列每题所给出的五个选项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项的字母填在题干后的括号内。错选、少选或多选均不得分。每小题2分,共10分)

1.历经革命、建设和改革,中国共产党的地位发生了深刻变化是……………..……()

A.已经从领导人民为夺取全国政权而奋斗的党,成为领导人民掌握全国政权并长期执政的党

B.已经从打天下的党,成为坐天下的党

C.已经从革命党,成为执政党

D.已经从领导中国人民革命的党,成为领导世界人民革命的党

E.已经从受到外部封锁和实行计划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成为对外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

2.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辩证关系是……………………………………………….…()A.解放思想是实事求是的目的 B.实事求是是解放思想的归宿 C.解放思想是实事求是的前提

D.解放思想是实事求是的归宿 E.实事求是是解放思想的目的

3.党的十六大提出的新型工业化路子是要坚持…………………………………..…()A.以工业化带动农业化

B.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

C.以高新技术产业代替传统产业

D.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 E.以信息化推动农业化

4.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在我国现阶段的具体实现形式有………………………..…...()A.人民民主专政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E.民主集中制

5.我国之所以把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作为外交政策的宗旨,是….……()A.因为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B.由中国的历史和国家性质决定的 C.维护和平、促进发展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 D.我国进行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E.因为发展不仅代表了中国人民的利益,还代表了全人类的共同利益

三、判断题(在每小题后的括号内打“√”或“×”,每小题1分,共10分)

1.邓小平理论形成的历史根据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在科学判断党的历史方位的基础上提出的。………….……()3.创新是一个民族永葆生机的源泉。……………………………………….……….……()4.“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是党的基本路线的全部内容。……………………….……()5.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6.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的初始阶段。………………………….……()7.社会主义改革的性质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8.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9.在我国的外交政策中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应高于一切。…………….……..()10.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四、辨析题(要求对所给命题或观点进行辨别、分析。判断错误的,本小题不得分。每小题8分,共24分)

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就是指“三句话”。(8分)

2.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执政兴国的 材料2:

2002年11月,党的十六大在阐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时,明确提出“社会更加和谐”的发展要求。

2004年12月,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指出,要“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与和谐社会建设的关系”,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开始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的高度思考和谐社会建设问题。

2005年2月,胡锦涛同志在中共中央举办的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一个社会理想,也是包括中国共产党在内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懈追求的一个社会理想。根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经验,根据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和我国社会出现的新趋势新特点,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人民日报》2005年2月20日

材料3:

2006年7月2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决定2006年10月在北京召开中国共产党 1.【答题要点】:错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三句话”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集中概括。“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创造性地回答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的同时,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路线、发展道路、发展阶段和发展战略、根本任务、发展动力、依靠力量、国际战略、领导力量和根本目的等重大问题上,提出了一系列新观点,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因此“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涵盖了经济政治文化,涉及改革发展稳定,覆盖内政外交国防,贯通治党治国治军,已经构成系统的科学理论。2.【答题要点】:错误。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

六、案例分析题

【参考答案要点】:(1)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底蕴。追求、崇尚和谐是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之一,我国历史上曾经产生过不少有关社会和谐的思想。如孔子的“和为贵”,墨子的“兼相爱”、“爱无差”等的理想社会方案。中国历史与传统文化中的和谐思想,为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了丰富的思想文化资源,提供了深厚的历史文化背景。当前,我们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宏伟目标,是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吸收了思想文化资料并进行创新的结果。

(2)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首先,这是我们抓住和用好战略机遇期,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必然要求。其次,这是我们把握复杂多变的国际局势、应对来自国际环境的各种挑战和风险的必然要求。再次,这也是巩固党执政的社会基础、实现党执政的历史任务的必然要求。

(3)一是正确处理经济建设与社会各项事业发展的关系,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

二是正确处理激发社会活力与维护社会稳定的关系,为改革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既充满活力又富有秩序的社会。

三是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先富与共富的关系,妥善协调不同社会阶层、群体和地区之间的利益矛盾。

四是正确处理行政管理与社会自我管理的关系,打造社会管理新格局。

五是正确处理发挥传统政治优势与创新群众工作机制的关系,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

《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模拟试卷B

考试形式:开卷

考试时间:120分钟

站点:

姓名:

学号:

成绩:

一、单项选择题(在下列每小题的四个被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最符合题意的答案,请将字母填入题干后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16分)

1.邓小平理论走向成熟、形成系统的体系的标志是……………………………….……….()A.真理标准的讨论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B.党的十二大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命题 C.党的十三大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D.邓小平南方谈话和党的十四大 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历史根据是………………………..…………..……….…()A.改革开放20多年来的奋斗历程和基本经验的科学总结 B.新中国成立50多年来的奋斗历程和基本经验的科学总结 C.党成立80多年来的奋斗历程和基本经验的科学总结

D.社会主义制度建立近50年来的奋斗历程和基本经验的科学总结 3.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首要的基本的理论问题是……………………………..……()

A.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B.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C.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D.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4.开辟新时期新道路、开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理论的宣言书是……..….….…()

A.《“两个凡是”不符合马克思主义》

B.《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C.《高举毛泽东思想伟大旗帜,坚持实事求是原则》

D.《中国共产党 D.鼓励一切有利于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思想道德

15.党的建设的基本问题是………………………………………………………….…..…()A.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

B.组织制度建设 C.思想作风建设

D.民主制度建设

16.我国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是………………………………………..………………()A.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B.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

C.保护和发展民族语言文字,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 D.尊重和保护各民族的宗教信仰自由

二、多项选择题(在下列每题所给出的五个选项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项的字母填在题干后的括号内。错选、少选或多选均不得分。每小题2分,共10分)

1.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是因为邓小平理论……………….…………………………………………………………….…….()A.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开拓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 B.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论述,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新的科学水平C.对当今时代特征和总体国际形势做出了新的科学判断 D.形成了新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体系 E.领导了中国人民推翻了三座大山,建设了新中国

2.我们党在新的世纪要带领人民实现的三大历史任务是………..……………..……()A.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

B.完成祖国统一 C.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

D.推进现代化建设 E.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

3.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含义是………………………………………….……..…()A.我国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

B.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阶段 C.初级阶段是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必须经历的起始阶段 D.从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基本实现的历史过程 E.是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的阶段

4.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要…….…………………………………..…….….()

A.坚持用邓小平理论教育全党,教育干部和群众

B.努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C.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

D.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E.继承历史文化优秀传统,吸收外国文化有益成分 5.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邓小平对国际形势做出的新判断是……………...…()

A.世界大战是可以避免的

B.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两大主题

C.建立了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D.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是和平与发展的主要障碍

E.世界正朝着政治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方向发展

三、判断题(在每小题后的括号内打“√”或“×”,每小题1分,共10分)

1.邓小平是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创立者。………………………………….…………….…()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历史依据是国情和党情的新变化。……………………()

3.实践基础上的科技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4.党执政兴国的 和谐世界。

——摘自《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根据上述材料,请回答:

(1)中国为什么提出建设“和谐世界”的外交新目标?(8分)

(2)谈谈你对“和谐世界”内涵的理解(8分)

(3)结合实际谈谈中国在推进建设和谐世界过程中可以发挥那些积极的作用?(8分)

华东师范大学网络教育学院

专升本公共课程

《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模拟试卷参考答案(B)卷

一、单项选择题

1.D 2.C 3.B 4.B 5.D 6.B 7.C 8.A 9.D 10.A 11.D 12.B 13.A 14.A 15.A 16.B

二、多项选择题

1.ABCD

2. BCDE

3.ABD

4.ABCDE

5.ABDE

三、判断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四、辨析题

1.【答题要点】:正确。(1)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是指马克思主义是一个富有自我更新和生长活力的、开放的、具有强大实践功能的科学体系,这是由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的本质属性决定的。

(2)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首要的基本观点,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马克思主义总是用反映新的条件的新的结论来取代反映旧的条件的过时的结论,而且注意根据新的实践进展来调整自己的理论形态,从而进一步推进实践的发展。

(3)马克思主义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它只有不断创新才能适应实践发展的要求,才能指导实践的不断发展。2.【答题要点】:正确。(1)所有制与所有制的实现形式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二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所有制是指生产过程中人与人在生产资料占有方面的关系,它包括人们对生产资料的占有、支配、使用、收益等方面的经济关系。所有制的实现形式是这些经济关系借以实现的具体形式,主要是指资产(或资本)的组织形式和经营方式。

(2)同一种所有制可以采取不同的实现形式,不同的所有制也可以采用同样的实现形式。(3)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一切反映社会化生产规律的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都可以大胆利用。3.【答题要点】:错误。(1)“一国两制”包括一个国家、两种制度两个方面,其中一个中国原则是“一国两制”的核心、政治前提和根本保证。

(2)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香港、澳门和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掌握国家的最高权力,中央人民政府行使国家主权。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标志着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容分割。(3)“两个中国”、“一中一台”、“一国两府”、“一边一国”等提法的要害在于违背了国际公认的“一个中国”的原则,目的是追求台湾独立,分裂中国。

(4)中国要统一只能统一在“一个中国”的基础之上。一个中国原则是“一国两制”的核心、政治前提和根本保证。

五、简答题

1.【答题要点】:(1)关键在坚持与时俱进,揭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我们党的理论和党的领导始终保持先进性的根本途径。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坚持与时俱进的政党,才能永葆生机。

(2)核心在坚持党的先进性,揭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真谛和精髓。“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核心是着眼于永葆党的先进性。

(3)本质在坚持执政为民,揭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出发点和归宿,就是要求党的全部理论和全部工作,要始终以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为最高标准,始终体现人民群众的意志和利益。2.【答题要点】:(1)是由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决定的。公有制为主体决定了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决定了多种分配方式并存。(2)是由公有制的多种实现形式决定的。有股份制、股份合作制及承包经营、租赁经营等公有制的多种实现形式,就会有股息、承包收入、租赁收入等多种分配方式。

(3)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内在要求。通过市场配置资源,各种生产要素不能无偿使用。生产要素的所有者必然得到相应的收入。

六、案例分析题 【答案要点】(1)

《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模拟试卷C

考试形式:开卷

考试时间:120分钟

站点:

姓名:

学号:

成绩:

一、单项选择题(在下列每小题的四个被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最符合题意的答案,请将字母填入题干后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16分)

1.邓小平理论形成的社会实践基础是…………………………………………..….……()A.时代主题的转换和新技术革命浪潮的兴起 B.中国和其他社会主义兴衰成败的经验教训 C.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D.邓小平“三落三起”传奇式的坎坷经历 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这里的“本”、“基”、“源”,说到底就是……………………………………………………..…………………()A.发展先进生产力 B.发展先进文化

C.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 D.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

3.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首要的基本的理论问题是…………………….…………()

A.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B.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C.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D.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 4.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总结性的科学概括是在…………………………………………()A.1980年改革开放刚刚起步时作出的 B.1984年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上作出的

C.1985年经济体制改革由农村推进到城市以后作出的 D.1992年南方谈话时作出的

5.邓小平称之为“写出了一个政治经济的初稿,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社会主义实践相结合的政治经济学”。指的是………………………….…………………………….()A.《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B.《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定》 C.《关于政治体制改革的决定》 D.《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

6.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指……………………………………………………….……..…()

A.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会经历的起始阶段

B.共产主义 来,逐步走向共同富裕

D.坚持和完善对外开放,积极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 9.党的十六大上提出我国21世纪头20年的奋斗目标是………………………………()A.基本实现现代化

B.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C.完成“三步走”发展战略

D.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10.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市场机制……………………………………………..…()A.保证经济总量平衡

B.确保社会公平C.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D.实现经济结构优化

11.我国现阶段,不同国有企业的职工,付出同样的劳动,获得的劳动报酬会有所差别,这是因为………………………………………………………………………………..…..….()

A.贯彻按劳分配会使一部分企业先富起来

B.按劳分配和按资分配是结合在一起的

C.按劳分配要贯彻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

D.按劳分配的实现程度与企业的经营成果联系在一起

12.标志着党和国家在执政方式、领导方式的根本转变是…………………………..…()A.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B.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 D.实行对外开放,大胆学习和借鉴资本主义文明成果

13.科学文化建设要解决的是整个民族科学文化素质和现代化建设的……………..….()A.精神动力问题

B.精神支柱问题 C.思想保证问题

D.智力支持问题 14.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是………………………………………………………………..()

A.战争与革命

B.战争与和平

C.和平与发展

D.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 15.邓小平称赞为“一部具有历史意义和国际意义的法律”,“是一个具有创造性的杰作”的是……………………………………………………………………………………………()

A.《中英联合声明》

B.《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

C.《中葡联合声明》

D.《中华人民共和国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 16.党的十五大提出的,面向新世纪,全党要继续推进“新的伟大工程”是指……………()A.现代化建设

B.祖国统一 C.党的建设

D.反腐败斗争

二、多项选择题(在下列每题所给出的五个选项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项的字母填在题干后的括号内。错选、少选或多选均不得分。每小题2分,共10分)

1.历经革命、建设和改革,中国共产党的地位发生了深刻变化是…………………()

A.已经从领导人民为夺取全国政权而奋斗的党,成为领导人民掌握全国政权并长期执政的党

B.已经从打天下的党,成为坐天下的党

C.已经从革命党,成为执政党

D.已经从领导中国人民革命的党,成为领导世界人民革命的党

E.已经从受到外部封锁和实行计划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成为对外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 2.开辟新时期新道路、开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理论的宣言书是…..….…()

A.《“两个凡是”不符合马克思主义》

B.《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C.《高举毛泽东思想伟大旗帜,坚持实事求是原则》

D.邓小平南方谈话 E.党的十四大报告 3.我国确立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的依据是………..…..()A.公有制实行多种经营方式

B.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 C.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

D.资本、土地等生产要素也创造价值 E.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全面发展,因为……...()

A.任何社会都是由经济、政治和文化构成的有机整体

B.三者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内容

C.物质文明为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提供物质基础

D.政治文明为经济建设提供政治保证和法律保证

E.精神文明为物质文明和政治文明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5.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包括………………….…………….…….………...………...()

A.科学判断形势的能力

B.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

C.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

D.依法执政的能力

E.总揽全局的能力

三、判断题(在每小题后的括号内打“√”或“×”,每小题1分,共10分)

1.邓小平理论走向成熟、形成系统的体系的标志是党的十五大。……………………..()2.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是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3.邓小平理论的精髓是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4.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富裕就是社会主义。….…………………………………………()5.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6.社会主义本质是实现富强、民主、文明。………………………………………………()7.中国共产党是最低纲领和最高纲领的统一论者。……………………………………()8.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从实质上说是质量效益型增长方式。…………………………()9.人的全面发展的实质是“单个人”的自由个性发展。…………………………….….()10.社会变革中新出现的社会阶层不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

四、辨析题(要求对所给命题或观点进行辨别、分析。判断错误的,本小题不得分。每小题8分,共24分)

1.从一定意义上说,解放思想也就是实事求是。(8分)

2.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党执政兴国的 一起来?(8分)

六、案例分析题(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材料后的题目,本题24分)

材料1: 自古以来,我国的思想家历来十分重视荣辱观念,提出了许多格言警句。如:“知耻近乎勇”、“不知荣辱乃不能成人”、“宁可毁人,不可毁誉”、“宁可穷而有志,不可富而失节”等等。

材料2:

2006年3月4日,胡锦涛在参加全国政协十届四次会议分组讨论时强调,要把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放到十分突出的位置,充分发挥文化启迪思想、陶冶情操、传授知识、鼓舞人心的积极作用,努力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要在全社会大力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倡导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规范,促进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和发展。要引导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青少年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坚持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

材料3:

2006年4月4日上午8点40分左右,台州市黄岩区双江丹桂花苑小区发生了一幕惨剧,64岁的小区居民陈冬香老人散步时,在离小区门口约5米的地方,突然被一辆正在飞快倒车的白色帕萨特轿车撞倒,被送医院后死亡。小区监控录像清晰地拍摄了“帕萨特”反复碾压老人5次。据小区监控录像显示,事发当时,有许多看到此情况却冷漠离开见死不救的人。

根据材料请回答:

(1)我国古代荣辱观念对当前倡导社会主义荣辱观有何意义?(8分)

(2)社会主义荣辱观提出的历史必然性是什么?(8分)(3)材料3的案例给我们什么样的启示?(8分)

华东师范大学网络教育学院

华东师范大学网络教育学院

专升本公共课程

《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模拟试卷答案(C)卷

一、单项选择题

1.C 2.C 3.B 4.D 5.D 6.D 7.A 8.A 9.D 10.C 11.D 12.A 13.D 14.C 15.B 16.C

二、多项选择题

1.AE

2.BD

3.ABDE

4.ABCDE

5.ABCDE

三、判断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四、辨析题

1.【答题要点】:正确。(1)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是以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世界观为哲学基础的。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是辩证统一、不可分割的。解放思想同实事求是的一致性,体现了辩证法和唯物主义的有机统一,革命精神和科学态度的有机统一。

(2)解放思想是实事求是的内在要求和前提。思想不解放就难以实事求是,因为认识上禁区重重,思想上凝固僵化,条条框框束缚着头脑,遇到什么问题都要找本本,搬条条,一切照抄照转,那就不可能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更不可能正确地研究和把握客观事物的规律性。(3)实事求是是解放思想的目的和归宿。解放思想不是脱离实际的胡思乱想,不是什么原则都不要,那样做不仅违反解放思想的要求,而且违背了实事求是的原则。

(4)总之,越是解放思想,就越要实事求是,离开了实事求是,解放思想就会走入主观主义的歧途。2.【答题要点】:错误,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 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的基本途径。

(4)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指明了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根本途径和方法,而且统一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这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不能把它们分割开来或对立起来。

六、案例分析题 【参考答案要点】

(1)自古以来,我国的思想家历来十分重视荣辱观念,提出了许多格言警句,这说明古代的哲人志士将荣辱放到了与人格一样重要的地位。这是我们民族珍贵的思想财富,对我们今天进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也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2)首先,以“八荣八耻”为核心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提出,是与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要求相适应的。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国家在经济上所取得的成就举世瞩目。但随着改革开放进程的加快和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社会上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日趋多元化,一些人在基本的道德价值判断上出现了混乱,理想信念淡漠了,思想道德滑坡了,甚至在一些党员干部中还出现了腐败现象。之所以出现这种现象与社会主义荣辱观缺位有关。

其次,社会主义荣辱观还直接关系国家软实力的强弱。现在,评价一个国家,不能光看其经济总量、军事力量等硬实力,还要看这个国家的思想文化、民族精神、道德情操等软实力因素。毫无疑问,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必将进一步提升全民族的精神状态和道德情操的境界,进一步增强我们党和国家的凝聚力、感召力、影响力。

再次,社会主义荣辱观与国家现行的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是相辅相成的。一个政党要巩固自己的地位,就要有泾渭分明的荣辱观,这样才能在人民当中树立起良好形象。

(3)赵某在发现撞倒老太太“然后车子停顿了几秒钟,”。这几秒钟赵某权衡了利弊,与其抢救之后陷入无穷尽的赔偿之中莫不如来个干脆了断。所以才反复碾轧五次,所以才三分钟后拨打110报警。路人的表现反映的是一种极其悲哀的社会冷漠,小区居民认为事不关己一走了之。这一切,足以让我们警醒:提倡和宣扬“八荣八耻”绝非是空喊口号,而是刻不容缓,应大力倡导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规范,提倡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热爱集体、热心公益、扶贫帮困,在全社会形成团结互助、平等友爱、共同进步的社会氛围和人际关系。

《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模拟试卷D

考试形式:开卷

考试时间:120分钟

站点:

姓名:

学号:

成绩:

一、单项选择题(在下列每小题的四个被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最符合题意的答案,请将字母填入题干后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16分)

1.邓小平理论形成的历史条件是…………………….…………………………..….……()A.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继承和发展 B.对当今时代特征和国际形势的科学判断 C.中国与其它国家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 D.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 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实践基础是………………………….……………….….()

A.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探索

B.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探索

C.十四大以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探索 D.十五大以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探索

3.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关键是………………………..………()A.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B.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C.坚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D.正确认识社会主义本质 4.在我党的历史文献中))))))))

C.经济、社会发展的社会主义方向问题

D.为教育科学技术发展积累实践经验问题

13.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是…………………………………………………...………()A.真正不结盟

B.维护我国的独立与主权,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C.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 D.坚持对外开放 14.实行“一国两制”的前提和基础是………………………………………………………()A.坚持实行两种制度 B.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C.坚持一个中国,即中华人民共和国 D.坚持人民民主专政

15.我国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是………………………………………..……………()A.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B.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

C.保护和发展民族语言文字,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 D.尊重和保护各民族的宗教信仰自由 16.党的建设的基本问题是……………………………………………………………..…()A.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

B.组织制度建设 C.思想作风建设

D.民主制度建设

二、多项选择题(在下列每题所给出的五个选项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项的字母填在题干后的括号内。错选、少选或多选均不得分。每小题2分,共10分)

1.1992春,邓小平南方谈话中提出的重要思想观点有………………………..…..…()

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B.关于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

C.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理论

D.关于“三个有利于”的标准

E.关于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2.江泽民提出的要深化对“三个规律”的认识是……………………………………()

A.共产党执政规律

B.一切政党执政的规律

C.社会主义建设规律

D.经济建设规律

E.人类社会发展规律

3.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内涵包括……………………………….…()

A.市场经济不具有社会制度的属性

B.市场经济是资源配置的一种方式

C.市场调节可以和计划调节相结合D.市场经济更有利于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E.市场经济可以和公有制相结合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是..…………………………………...…..()

A.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

B.邓小平理论

C.“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D.中国传统文化

E.世界优秀文化成果 5.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邓小平对国际形势作出的新判断是……………......()

A.世界大战是可以避免的

B.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两大主题

C.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D.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是和平与发展问题的主要障碍

E.世界正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

三、判断题(在每小题后的括号内打“√”或“×”,每小题1分,共10分)1.邓小平理论就是对邓小平本人思想的理论概括。………………………………….…()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最新成果……………..…………()3.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关键是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4.社会主义改革的性质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5.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战略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是提高人民生活水平。……………()6.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7.“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8.当今世界的主题是和平与发展,其核心问题是维护世界和平问题。………………..()9.我国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10.党风问题是关系到执政党生死存亡的问题。…………………………………..…….()

四、辨析题(要求对所给命题或观点进行辨别、分析。判断错误的,本小题不得分。每小题8分,共24分)

1.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8分)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是建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阶段,而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初始阶段。(8分)

3.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私有制经济的发展,国有经济比重的减少,会影响我国社会主义性质。(8分)

五、简答题(每小题8分,共16分)

1.简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关系。(8分)

2.为什么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8分)

六、案例分析题(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材料后的题目,本题24分)

下列是关于社会经济发展问题的材料:

材料1:

建国50多年来,我国GDP增长了10多倍,矿产资源消耗增长了40多倍。我国资本形成占GDP的比重,1980年为34.9%,1995年为40.8%,2000年为36.4%,2003年高达42.7%,大大高于美国、德国、法国、印度等一般20%左右的水平。

材料2:

目前,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只占全世界的4%左右,但原煤、钢材、水泥的消耗量分别占全世界消耗量的31%、30%和40%,石油、铁矿石的进口依存度分别达到40%、60%以上,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已经超出环境容量。

材料3:

我国石油剩余可采储量为23.8亿吨,以目前的产能计算,14年后出现石油枯竭局面。根据国际能源署(IEA)最新估计,我国石油外部依赖率1995年仅为7.6%,到2020年将达到75%。

我国水资源总量2.8万亿立方米,人均水资源量2200立方米,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目前,我国缺水总量约为300亿~400亿立方米,全国669座城市中有400座供水不足,110座严重缺水。

我国人均耕地只有1.41亩,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1/2,并且耕地后备资源十分紧缺。目前,我国水土流失面积356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37%。

材料4: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2.【答题要点】:正确。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指在我国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的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阶段,是整个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很长历史过程中的初始阶段。包括两层基本涵义:一是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二是我国的社会主义还处在初级阶段。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指社会主义必须是切合中国实际的社会主义,是从中国走什么样的社会主义道路意义上来说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决不仅限于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它将是一个很长的历史过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只是整个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很长历史过程中的初始阶段。3.【答题要点】:错误。(1)改革开放以来,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获得了迅速的发展,在公有制为主体的前提下,变单一的公有制为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调整和完善了所有制结构,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大成果之一。

(2)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改革开放以来,公有制经济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不断发展和壮大自己。公有制在现阶段所有制结构中仍然占主体地位,这主要表现在: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有优势;国有经济控制着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国有经济起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对国民经济的控制力上。

(3)只要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国家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国有经济的控制力和竞争力得到加强,在这个前提下,国有经济比重减少一些,不会影响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

五、简答题

1.【参考答案】“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一脉相承,是统一的科学体系。因为:(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有着共同的哲学基础——唯物史观。(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有着共同的理论品格——与时俱进。(3)“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有着共同的价值取向——视人民利益高于一切。所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是一脉相承的科学体系。2.【答题要点】:(1)始终成为工人阶级先锋队是中国共产党真正成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的必要前提。只有中国工人阶级先锋队才能代表中国人民、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并为之奋斗,成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2)自觉成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共产党真正成为中国工人阶级先锋队的必然要求。只有代表中国人民、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才能使工人阶级先锋队的性质得到充分体现。两者本质上完全一致,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六、案例分析题

【参考答案要点】

(1)根据影响经济增长因素在经济增长中所起作用,一般可将社会总资本扩大再生产或者经济增长划分为两种类型。如果经济增长主要依赖生产要素在原来技术水平基础上投入的数量扩张,即土地、资本、劳动等生产要素投入量的增加,可称为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如果经济增长主要靠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来推动,则称为集约型的经济增长方式。

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过快、过热,一方面,表现为高投入,主要靠投入拉动经济增长;另一方面,主要是 热、增长过快,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产出、低效益,以致煤、油、电、运营高度紧张,粗放型增长使经济发展付出了很大的资源和环境代价,加剧了生产规模与环境恶化的矛盾。这样的经济增长方式,既不符合国情,也难以提升国际竞争力,必将损害经济长期稳定发展和社会持续进步的基础,最终难以为继,因此已经到了需要刻不容缓地加以转变的关键阶段。

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是实现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内容。只有由过去主要靠增加投入、扩大投资规模、生产要素利用效率低、资源和环境的代价大、经济整体素质不高、竞争力不强的粗放式经济增长、转变为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低代价经济增长,才能推动整个社会真正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是化解资源环境约束、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2)增长方式转变的政策措施

①从全面协调发展的角度把握增长方式转变,“十一五”提出的增长方式转变与过去有根本的不同,是包括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和人自身的全面发展这种新的“四位一体”的广义的增长方式的转变;

②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是增长方式转变的关键,把自主创新作为经济增长的推动力,切实提高经济增长的科技贡献率;

③与经济结构调整优化相结合,经济结构优先升级是增长方式转变的实际内容; ④深化改革,形成有利于增长方式转变的制度环境,在市场机制的基础上转变增长方式; ⑤发展循环型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实现可持续发展。(3)节约资源能源,建设节约型社会的主要措施是:

①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把节约资源作为基本国策,支持资源开发与节约并重,把节约放在首位;

②以节约使用资源和提高资源利用水平为核心;

③以节能、节水、节材、节地和资源综合利用为重点,发展循环型经济;

④以改革开放和科技进步为动力,综合运用各种创新、各种手段,采取各种措施全面节约资源;

⑤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模式,建立节约型生产模式,消费模式和城市发模式

第五篇:“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概论

“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概论

第一章 “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是我们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是系统的科学理论体系 第一节

一、“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同马克思主义是一脉相承的科学体系

二、“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科学体系

三、“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的最新理论成果 第二节 “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一、“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吸取了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丰富素养

二、“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是中国共产党人实践经验的总结

三、“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充分吸取了民族文化的精粹 第三节 “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是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伟大理论成果

一、“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反映了中国最广大人民的共同意愿

二、“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体现了当今中国发展的时代精神

三、“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强大思想武器

第二章 “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的科学内涵

“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的基本精神 第一节

一、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二、始终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三、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第二节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一、“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全方位覆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二、“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全方位的指导功能

三、“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与新世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 第三节 “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系统概括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规律

一.深化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是时代发展的必然

二、“三个代表”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所作的一系列新思考

三、“三个代表”是夺取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胜利的根本要求 第三章 “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的本质特征

第一节 “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的本质

一、立党为公和执政为民,是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要求

二、立党为公和执政为民是由党的性质决定的

三、我们党始终坚持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 第二节、“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的特征

一、“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的主题是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二、“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的核心是党的先进性

三、“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的目标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第二节 “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的价值特征

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理论价值

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实践价值

三、“三个代表”理论创新的方法论价值

第四章 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

“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中的辩证法 第一节

一、“三个代表”是辩证统一的整体

二、“三个代表”突出了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辩证法

三、“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突出了改革发展稳定的辩证法 第二节 “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的实践观

一、坚持学习理论和指导实践相结合的思想

二、坚持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相结合的思想

三、坚持运用理论和发展理论相结合的思想 第三节 社会发展规律和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

一、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

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

三、正确处理各种利益关系 第五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对马克思主义经济思想的发展 第一节

一、“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对马克思主义的生产力理论发展

二、“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对马克思主义的劳动价值理论发展

三、“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对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发展

第二节 “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对邓小平经济理论的丰富和发展

一、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份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二、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三、坚持和完善对外开放,积极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 第三节 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

一、把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二、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第六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第一节

一、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二、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三、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四、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第二节 实行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

一、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的必然要求

二、积极推进依法治国方略的实施

三、把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结合起来 第三节 完善民主监督制度

一、加强民主监督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的必然要求

二、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

三、保持团结稳定的社会政治局面

第七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社会主义优越性的体现 第一节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体现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中国社会全面发展的内在要求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全面提高社会成员素质的需要 第二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民族的文化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科学的文化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大众的文化 第三节 以创新的精神繁荣社会主义文化事业

一、文化创新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不动摇

二、文化创新必须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

三、文化创新必须借鉴和吸取人类一切优秀文化成果

第八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军事

加强国防和军队建设 第一节

一、加强国防和军队建设是世界形势的必然要求

二、加强国防和军队建设是国家安全的需要

三、加强国防和军队建设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第二节 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一、军队政治思想建设应放在首位

二、加强军队党组织建设,提高党的战斗力

三、加强制度建设,保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第三节 加强质量建设,走有中国特色的精兵之路

一、中国特色的精兵之路是当今国内外实际决定的

二、通过提高质量来提高部队的战斗力

三、实施科技强军战略

第九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

和平与发展是当代的主题 第一节

一、和平与发展仍然是当今时代的主旋律

二、创造和平的发展环境

三、争取和平的发展前途 第二节 坚持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一、坚持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二、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三、公正合理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第三节 实现祖国的和平统一

一、和平统一祖国是党的历史重任

二、“一国两制” 的成功典范

三、“八项主张” 完成祖国统一

第十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党建

“三个代表” 是马克思主义党建学说的新发展 第一节

一、党建问题的曲折探索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

二、“三个代表”的提出标志着党的建设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三、“三个代表”是对无产阶级政党执政规律的新总结 第二节 新时期党建的崭新课题

一、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

二、新时期党建面临的新挑战

三、“三个代表”是党建工程的总体设计 第三节 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

一、新时期党建的基本问题

二、不断提高党员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

三、把制度建设贯穿党的建设的全过程

后记

部分参考文献:

1.江泽民:<<论 “三个代表”>>,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年版。

2.江泽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人民出版社2002版。

3.胡锦涛:〈〈在 “三个代表”研讨会上的重要讲话〉〉,人民出版社2003版。4.中共中央宣传部:〈〈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纲要〉〉,学习出版社2003年版 5.〈〈〈胡锦涛总书记在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论研讨会上的讲话〉辅导读本〉〉,人民出版社2003版。

6.〈〈兴起学习贯彻 “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新高潮〉〉,研究出版社2003年版 7.王伟光主编: <<“三个代表” 思想研究>>,人民出版社2002版。

8.李君如主编: << “三个代表” 思想教程>>,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2年版。9.袁秉达著:<< “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10.刘润生编:<< “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概论>>,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2年版。11.戴舟著:<< “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若干问题>>,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2年版。12.蔡霞著:<< “三个代表” 新世纪党的建设的伟大纲领>>,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年版。13.人民大学编:<< “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12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14.中央党校编:<< “三个代表” 学习读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0年版。15.陈光林主编:<<邓小平理论的丰富和发展-执政党建设论>>,山东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16.陈光林主编:<<邓小平理论的丰富和发展--政治建设论>>,山东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17.陈光林主编:<<邓小平理论的丰富和发展--经济建设论>>,山东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18.陈光林主编:<<邓小平理论的丰富和发展--文化建设论>>,山东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19.陈光林主编:<<邓小平理论的丰富和发展---新的飞跃>>,山东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20.邢贲思主编:<< “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学习读本>>,人民日报出版社2003版。

下载《重要思想概论》试卷1答案(推荐阅读)word格式文档
下载《重要思想概论》试卷1答案(推荐阅读).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习题答案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习题答案 (2008-08-30 17:27:09)标签:政治 法律 核心价值体系 社会主义文化 邓小平中国 分类:教育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读后感[精选合集]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读后感 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头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成果,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继......

    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最终定稿)

    《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学习体会 专业:10秋行政管理专科学号: 1033001460433 姓名:李万兵 本人通过学习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得到了很大......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各章习题及答案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 一、单项选择题 1.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第一次鲜明地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命题和任务的会议是 ( C ) A.党的二大 B.遵......

    《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期末复习指导》答案

    模拟题(1) 一单项选择题1A 2A 3A 4C 5B 6B 7A 8A 9A 10B 二多项选择题1BCD 2ABD 3ABCD 4ABCD 5ABCD 6ABCD 7ABCD 8BD 9BC 10BCD 11ABCD 12ABCD 13BCD 14ACD 15ABD 论述题第一题答案 首先,从党执政以后的全部活动来看,党的最根本的实践活动都是围绕着执政展开的,都是围绕着提高......

    2013文学概论试卷及答案

    系别___________________ 专业_____________________年级_______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__学号┈┈┈┈┈┈┈┈┈┈┈┈密┈┈┈┈┈┈┈┈┈┈┈┈┈┈┈┈┈......

    旅游学概论试卷试卷A答案

    学年第 期末试卷答案A 一、单项选择题。(60分)1-5、ADDDB6-10、A A D C B11-15BDAAC16-20DCAAA 二、判断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2、√3、√4、√5、√ 6、√7、╳8、√9、╳1......

    艺术概论A试卷答案

    琼州学院 10级艺术设计 专业 艺术概论 试卷 2010—2011学年度第 一 学期期末考试( A )卷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8分) 1.D 2.B 3.C 4.A 5.A 6.B 7.B 8.C 9.B 10.A 11.A 12.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