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的冬景与西地平线上说课稿

时间:2019-05-14 04:54:0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江南的冬景与西地平线上说课稿》,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江南的冬景与西地平线上说课稿》。

第一篇:江南的冬景与西地平线上说课稿

《江南的冬景》与《西地平线上》比较阅读的说课稿

山西晋城泽州一中

焦晋霞

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江南的冬景》与《西地平线上》的比较阅读。

一、说教材

《江南的冬景》与《西地平线上》是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一第四专题“像山那样思考”第一板块“谛听天籁”中的两篇文章, 作者分别是郁达夫和高建群。本专题共分三个板块,分别是“谛听天籁”“感悟自然”和“湖山沉思”。第一板块主要引导学生欣赏和表述自然之美,第二板块引导学生体会并表达自然风物引起的人生感怀,第三板块主要引导学生思考和实践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方式。

根据课程设计,本专题所选课文有一个最显著的特点——唯美。教学的重点应该实现由“感性认识”到“理性思考”转变,在专题教学中,我将把学生细腻的情感和审美体验的表达作为教学的重点,引导学生去感受《江南的冬景》中的柔美和《西地平线上》的壮美。

二、说教法

比较教学法是我在教学中经常使用的方法。通过比较学习,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从而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鉴于这两篇课文都是写景散文的名篇,依据新课标的精神,运用比较教学法则能更好地让学生欣赏和感悟江南冬景的温润柔美和西北落日的雄浑悲壮。在对两种不同类型的美(优美和壮美)的鉴赏中,唤醒学生潜在的审美意识,激发学生对自然美的感悟。在此基础之上,深入探究文本,通过学生对自己喜爱篇章的解读,进一步引导学生探究作品的表达技巧和语言风格,让学生深入思考,学会用优美准确的语言来表述自然之美。

三、说学法

我授课的对象是刚刚升入高一的学生,他们在经历了自己人生中的第一次角逐------中考之后,对新的人生阶段充满了好奇和探究,也许他们当中有的语文基础不好,有的学习语文的兴趣不高。但我相信,他们每个人的心中都充满了对世界上美好事物的追求与向往,而我所要做的,就是在语文课上,向他们展示一切的真、善、美,并引导他们热爱美,追求美。为了达到这样的教学效果,所以,在我的课堂上,我将让学生们通过充分的诵读、讨论、交流、展示来感受美,欣赏美,评析美,表达美。为此,我做了以下的教学设计。

四、说目标

根据教学大纲要求和教学内容的结构特征,依据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思维特征,设定目标如下:

PPT内容展示

知识与能力目标

通过比较阅读,引导学生谛听天籁,欣赏感悟江南冬景的温润柔美,西北落日的雄浑壮美,感性认识优美和壮美。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比较阅读,学习作者的写景技巧和两篇作品的语言风格,并能根据自己的喜好仿写一个片段(即通过整合, 引导学生学会欣赏和表述自然之美)。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引发学生对美的追求和热爱。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发现景物的特点, 尝试以恰当的形式表述出来。

【教学用具】

为了让学生能够从感性的角度更形象的认识自然界的优美和壮美,我专门在网络上搜寻了相关图片,制作成powerpoint 课件,并把重要内容通过课件形式展现在学生面前,让课堂教学形象生动,重点突出。【教学课时】 1课时

五、说教学过程

一、用问题导入。因为两篇文章表现的美景各具特色,通过问题设置,有意识地让学生对两种不同的美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师:同学们, 我们已经预习了《江南的冬景》《西地平线上》两篇散文,谁能分别用一个四字短语精炼地概括出两篇文章美景的特点?

生:(七嘴八舌)《江南的冬景》温暖可爱、明朗润泽、优美闲适、温润和煦、富有生机„„

《西地平线上》 雄伟悲壮、苍凉雄浑、雄浑苍劲、令人震撼„„

师: 温润柔美的江南冬景(板书:柔美),雄浑苍劲的西部落日(壮美),一种如小家碧玉,玲珑剔透; 一种如江湖儿女,大气磅礴。无论是哪一种,都给我们带来审美的愉悦,净化着我们的心灵。罗丹曾说:“生活中不缺乏美,缺乏的是发现美的眼睛。”让我们走进自然,谛听天籁,感受大自然的迷人魅力!

二、品读文本,交流看法。这样,学生不仅能很快地领悟到本课的教学目标,而且适时的锻炼了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让学生在品读、鉴赏、交流中提高,带着浓厚的兴趣积极主动的学习新内容。

在这个环节中,我设计了这样一个课堂活动:同学任选《江南的冬景》中的午后郊游图、寒村微雨图、江南雪景图和《西地平线上》描写三次落日的中的1-2个片段,体会两篇散文的语言特点,并说明自己的感受。两人一组互相聆听、纠正、交流。教师巡视,倾听学生发言,随时掌握讨论情况。小组推荐代表全班交流。

目的是通过这样的课堂活动:1.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让学生在品读、鉴赏、交流中提高。2.通过对文本内容的研读,能从审美的角度充分感悟到自然美中优美与壮美两种不同风格的美。3.实现知识与能力目标,初步实现过程与方法目标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PPT内容展示

在学生阅读过程中,为避免阅读的盲目性,针对阅读内容,我设计了以下几个问题:《江南的冬景》阅读思考提示:写了哪些景物?景物有何特点?作者感受如何?运用何种手法?《西地平线上》阅读思考提示:结合预习时填写的表格,思考作者运用了哪些写作手法? 目的是:增强学生阅读的目的性,提高阅读效果。

在学生通过个人感悟,组内交流之后,通过小组推选和我在指导过程中的发现,请感悟很深,朗读很好的学生展示阅读结果。

最后,通过PPT展示我的思考,与同学共享。从而优化学生的思维过程和思维品质,帮助学生建立赏析的思维。展示的同时,板书两篇文章的典 型内容,加深学生对两种不同特色的美的认知。PPT内容展示

(一)《江南的冬景》

1.午后郊游图赏析

所写景物:白色的芦花

火红的乌桕叶

雪白的乌桕籽

杂色的野草

和煦的微风

温暖的阳光。

景物特点:色彩浓艳亮丽,对比鲜明。

作者感受:和煦温暖,生机盎然。

所用手法:(实写)注重色彩对比,工笔细描,浓墨重彩。

2. 寒村微雨图赏析

所写景物:小桥流水人家

孤村细雨烟树

乌蓬茅屋酒客。

景物特点:色彩素朴淡雅,意境朦胧悠远,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作者感受:情调悠闲,胸襟洒脱,得失俱亡,宠辱不惊。

所用手法:(虚写)借助想象,创设意境,淡笔素描,略加点染。

3. 江南雪景图赏析

所写景物:围炉对酒

月映梅花

美酒飘香

柴门犬吠

行人投宿

雪中红梅

凌寒怒放

景物特点:色彩浓淡相宜,对比强烈。

作者感受:淡雅高洁、优美宁静。

所用手法:(虚写)引用历代写雪的著名诗句,写意传神,表现精髓。(板书:人的活动

充满生活气息)

(二)《西地平线上》 1.第一次

比喻,突出落日之大、圆。拟人,将落日人格化。(作者抓住“跳跃”“颤抖”“一跃”等动词,写出了太阳即将落下时的动态美; 用“慈爱的注视”“贪恋”“不愿离去”等词,以拟人手法将落日写活了。)

2.第二次

对比,突出落日的辉煌、鲜艳。荒原的景色——冰冷的太阳——血红的落日

渲染,在欣赏落日的过程中播放《泰坦尼克号》,体会悲壮的氛围。3.第三次

侧面烘托。用火烧云来表现落日的灿烂。(作者别出心裁,没有像上两次描写落日那样,而是描写了落日导演的令人震惊的景象— —灿烂的火烧云。看似离题,其实火烧云越热烈,越辉煌,就越能突出落日之美。作者不仅运用动词、形容词准确地描摹了晚霞, 还联想到了正走向历史深处的匈奴民族和高大魁梧的英雄成吉思汗, 写景中巧妙地融入历史典故,增强了文章的厚重感。)(板书:历史典故 增加文化内涵)

4.三次均有联想。第一次,左宗棠出征的情形。左氏的悲壮与落日的壮美很相似,爱国爱乡。第二次,罗曼·罗兰创作《约翰·克里斯多夫》时看到日出的情形。约翰·克利斯朵夫是悲剧性英雄,在其一生的音乐追求中至死不渝地追求其理想,但最终还是没有达成他的理想。落日比日出更庄严、神圣和具有悲剧感。第三次,匈奴民族西迁以及成吉思汗的誓师大会的历史,这给全文增添了些许历史厚重之感。原来在如此平凡的土地上竟曾发生过如此惊世骇俗的一幕,而作者通过火烧云才想到这一切,顿觉自己是那么的卑微、那么的平庸。

三次丰富的联想,让人感受到西部不仅有壮美的落日,还有深厚的人文历史。作者对这样的土地自然充满了热爱,所以文末再次提到“雄伟的 风景”和“世间的大美”,与更多的人分享。

在充分感受的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学生探寻作者表现美的方法和技巧 为写作实践作铺垫,实现本节课的能力目标与方法目标。这个环节,我主要采用讨论探究交流的方法完成。首先,设计问题,引导学生思考。然后组织学生活动,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思维能力和概括能力,从而提高学生认识美、鉴赏美、表现美的能力。最后,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我进行归纳总结提升。

提问内容:两篇散文风格不一,或宁静舒缓或简约质朴;所写景物或优美或雄壮,都引起了我们强烈的共鸣,让我们感受到了美。现在请大家思考讨论: 作者写得如此动人的秘诀是什么?

课堂活动:小组讨论, 组长做好记录。教师巡回指导。课堂活动:学生代表发言,教师适时点拨。

归纳总结内容:同学们, 要想写好写景散文,首先,做生活的有心人,即谛听天籁(有心)。要细致观察,善于观察景物的特征,惟有如此才能感悟自然之美。其次,要能用准确形象生动的语言进行描述(学会表达)。怎样才能做到呢?一要抓住景物特征, 二能用恰当的形式和准确形象的语言表达。正如《江南的冬景》作者或描摹色彩, 构筑色彩丰富的画面;或淡笔勾勒,创设出一种朦胧淡雅的意境;或引用历代写雪的著名诗句,写意传神,表现精髓。语调舒缓,恰似江南冬天的悠闲;语言清新淳朴,和江南的冬景相得益彰。整篇文章虚实相生,意蕴丰富,真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给人以优美的享受。而《西地平线上》则通过一系列动词、形容词的使用,运用比喻、拟人、烘托渲染、联想等手法,用简约质朴的语言描摹 出西北落日给人带来的雄浑苍凉的审美愉悦,让读者充分感受到“世间有大美”。第三要融入自己的所思、所感、所悟,即情景交融(融入思考)。融进历史,融进现实,融进文化,融进自己,以此来增强文章的责任感,使命感,厚重感和文化内涵。王国维说:“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郁达夫在《江南的冬景》中将自然景物描写和民俗描写结合起来,用简约的语言勾勒出了富有人文气息的情境。《西地平线上》作者由三次落日产生联想,增添了历史厚重之感,给读者带来了强烈的震撼。落日之美不仅是西部地平线的美,更是西部历史与人文的美。

最后进行课堂写作实践。目的是:通过写作实践,进行能力的迁移,学以致用,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切身去感悟自然景物的优美和壮美。PPT内容展示

请以“校园的冬景”为题,以这两篇文章中你最喜欢的一幅画面为蓝本,仿写一个片段。注意语言风格要和文章情感一致。

(提示:校园的风景很多,如校园的落日、日出,校园的一草一木,校园的建筑,校园的人„„)

这一环节,我组织了这样的课堂活动先让学生当堂写作,然后进行小组交流:各人朗读自己写作的片断,同学互评,最后选出2-3篇优秀片段,在全班交流。这样,学以致用,让学生通过写作实践进一步掌握写景的技巧和方法。

最后,是课后作业设计。目的是让学生进一步掌握用优美准确的语言来表述自然之美的方法技巧。

PPT内容展示

学校附近美景:赵树理文学馆、白马寺、珏山„„

课后大家利用课外时间,观察、感受这些美景,收集相关的人文资料,写一篇练笔。要求将人文历史融入其中,做到情景交融,语言风格符合景物特征。

六、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是对课堂内容的进一步补充,目的是让学生充分认识到不管什么样的景物,只有有了人的活动才能活起来。依据这样的思想,形成了我最后的板书内容。

《江南的冬景》---柔美---人的活动---充满生活气息 《西地平线上》---壮美---历史典故---增加人文内涵

七、说教学思想

在设计这节课的时候,我注重体现以下教学思想: 1.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学习变被动为主动,通过多种学习方式,如自主学习、小组交流、诵读欣赏等,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2.注重交流评价。在授课的过程中,注重让学生在交流评价中去发现美、感悟美,从而提高学生鉴赏美的兴趣和能力。3.注重表达提高。语文学习的目的除了提高欣赏能力外,更要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始终注重让学生在欣赏中表达,在表达中提高。

我的说课结束,敬请专家多提宝贵意见!谢谢!

第二篇:《西地平线上》 说课稿

《西地平线上》说课稿

一.教材与学情分析

1.教材分析

《西地平线上》是新课标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课本第四个专题“像山那样思考”的第一版块“谛听天籁”中的第二篇。

整个专题的内涵是体现人与自然的关系,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文本审美韵味的把握中欣赏和表述自然之美,突出了它的“唯美”特性。这种“唯美”使得“人文”目标得到完美的体现。高中教学重点应该实现由“感性认识”到“理性思考”的转变,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便应该把对学生细腻的情感和审美体验的表达的培养作为重点。2.学情分析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篇文章所要教授的对象是高一学生,他们多数对散文有一定了解,对语言美、意境美有所领会,但由于我们的学生认识问题肤浅,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他们的阅读还停留在泛读和初读上,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审美能力尚在培养形成之中。鉴于此种情况,教师要充分利用他们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特定的审美意境,而亲近大自然,是进行审美教育的良好途径。本课主要任务便是让学生欣赏与表述自然之美,并启发学生:自然之美来自于个人感情的直接参与,同时让学生了解想象、联想在写作中的重要作用。二.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充分利用自然中的审美元素,激发学生潜在的审美意识,激发学生对自然的感悟。

2)对悲剧式美丽的感性体验;对英雄情感的体验与认同。培养学生欣赏与感悟自然美、悲剧美、英雄美的能力。2、知识与能力:

1)掌握文中景物描写的手法,学会虚实相生的表现手法,能做到恰当地安排线索与结构;

2)培养学生的文本整体感知和概括能力,鉴赏评价能力;

3)从文中学会景物描写的手法,学会对写景抒情散文的基本研习方法;

3、过程与方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是整个教学目标中的“亮点”也是“难点”。我将引导学生去萃取、体验文本中历史典故所体现的人文思想,在审美中思考自然,思考历史,并能形诸文字。做到既能进行审美体验,又能进行审美表达。具体的方法我将在教学过程设计中体现出来。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

高中教学重点应该实现由“感性认识”到“理性思考”的转变,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便应该把对学生细腻的情感和审美体验的表达的培养作为重点。1)培养学生欣赏和表达自然之美的能力。

2)体验几次日落内容的不同所反映的精神内涵。理解“大美”的含义。3)理解想像和联想在文中的作用,对联想内容的深层思考和解读。2.教学难点:

1)品味和评价文本由自然之美的表述转向人文思想表现的语言艺术。2)分析文中对罗曼罗兰塑造约翰·克利斯朵夫这一典故的使用所表现出来的思想。

教学时数 1课时 四.教学过程设计 1.激趣与导入

首先,我将提问课堂,谈起西部,你们会联想到什么?由学生自由发言之后,我将给学生展示一系列西部风景的图片,特别是西部荒原落日风景。

教师抒情性导入:今天带大家去一个地方,那里对你们而言是个遥远而又神秘的地方;那里有着戈壁浩瀚、沙漠茫茫的死亡地带;那里也有着“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美丽风情;也有着唐代诗人王维笔下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壮阔美景;让人想起丝绸之路上洒落的串串悠长驼铃;想起遥远的一代天骄成吉思汗„„那里是我们民族的源,文化的跟。那个地方就是——我们中国的大西北。

让我们带着对它的尊重和好奇一起走进高建群的《西地平线上》,去感受那里的雄伟风景。2.文本研习

1)学生带着问题,快速浏览全文。(教师板书课题)

让学生思考:

1本文主要内容是什么?(西地平线上三次落日)在此基础上,整体感知全文:

2最能概括全文内容的语句是什么?

“在所有雄伟的风景中,落日大约是最令我震撼的了” 3贯穿全文的感情线索是哪两个字?

“震撼”

2)理清脉络,给文章分段。

这篇文章脉络清晰,采用了总分总的结构形式,记叙了作者在三个不同的地点欣赏到的西地平线上的落日景象,抒发他对“世间有大美”感受。由此可将文章分段,迅速理清思路。

第一部分(第1节)总写落日印象。

第二部分(第2—23节)分写三次落日。第三部分(第24节)结束全篇,照应开头。

3)

重点赏析,深入探究文章主题。

理清了脉络之后,我们不难发现,文章的重点是三次日落的描写,我将带领学生对三次日落分别进行赏析。a)第一次落日:(第2—5节)

地点:定西高原

景象特征:在苍茫的远方,弧状的群山之颠,一轮血红的落日像一辆勒勒车的轮子,静静地停驻在那里。(赏析:从色彩和形状角度作静态的描写,还运用比喻,突出了它又红又大的特点。)感受:柔和、美丽、安谧 惊呆了 恍若一场梦 依恋、慈爱、不愿离去 手法:比喻、联想、拟人

【板书】柔和、美丽、安谧 b)第二次落日:(第6—16节)

不难发现,第二次落日的描写最复杂,为我们展示了落日悲壮的美。是最值得深入研习的,地点:罗布淖尔荒原 景象特征:

我将多媒体展示:

 中午一过,太阳刚偏西,就变得不怎么显明了,像一枚灰白色的硬币,冷冷地停驻在西边天空。(从色彩、形状、触觉的角度作静态描写,还运用了比喻。突出了落日毫无生气的特点。)

 最辉煌的罗布泊的落日出现在黄昏。„„当时,在我们不经意的一次回头中,蓦地看见空旷的西地平线上,一轮血红的落日停滞在那里。(从色彩的角度作静态的描写,写出了壮丽的感受)

西地平线上那一轮胭脂色的物什,终于从我们的眼前魔术般消失,一切又重归于死寂。(从色彩角度进行描写,又由动态转入静态,运用比喻手法突出了落日奇幻的特点。)

感受:被震撼 辉煌 庄严 神圣 具有悲剧感

联想:罗曼·罗兰 手法:反衬

第二次落日的描写是比较复杂的,光赏析文本还不够,需要对文中出现的一些难以理解的语句进行重点研习:

①这时我们的车停下来,包括陪同我们一起进罗布泊的“老地质”,都被西地平线上那辉煌的一幕震撼了。

追问:这样写起什么作用? ——侧面衬托了落日的辉煌。

②在那一刻我突然掉下泪来,我感到,死亡原来也可以是一件充满庄严和尊严的事情啊!

问:你如何理解“死亡原来也可以是一件充满庄严和尊严的事情”这句话? 【点拨】你们看,起初落日毫无生机,在降落之前突然变得血红。

明确:落日让人想起人的生命走到尽头,人应当轰轰烈烈地辉煌地死去,而不应默无声息。这里,作者表达了对死亡的思考。

③较之日出,落日景象更庄严、神圣和具有悲剧感。

那么就不难得出第二次落日的感受:【板书】壮丽 庄严 圣神

c)第三次落日:(第17—22节)

地点:阿勒泰草原

景象特征:火烧云 灿烂地、热烈地、夸张地烤红了、烧红了(赏析:没有直接实写落日,而是通过火烧云来写落日,这是侧面描写、虚写的手法。好处:侧面描写起烘托作用,突出了落日灿烂、热烈、夸张的特点。虚写则给人以丰富的联想想象。)感受:惊世骇俗 自己“多么卑微” “多么平庸” 联想:匈奴民族 成吉思汗 手法:侧面描写

第三次落日之后,作者再也无法压抑内心的情感,发出了第20段“我多么的卑微呀!我多么的平庸呀!”的感叹。

问:作者为什么会感到“卑微”、“平庸”? ——他由落日联想到曾经在西部土地上发生的历史,联想到成吉思汗创造了伟大的历史功绩,造福了后人,所以感觉到自己的卑微平庸。追问:为什么要写成吉思汗而非平庸的人?

——使文章具有历史文化内涵,丰富文章的内容。成吉思汗是英雄,衬托出落日的雄伟。那么这第三次的落日是【板书】热烈、沧桑、厚重

d)三次日落是本文的主体部分,最后让我们来看看头尾两段写了什么。我将让学生自由朗读首位两节,回答有何特点?并找出文眼是什么?

——照应、“世间有大美”。【板书】 对三次落日景象作者有什么总体印象或感受吗?

明确:“世间有大美”、“最令我震撼的”、“雄伟的风景”。

从而得出全文的思想主旨:

我们领略到的三次落日之美,是西地平线之美,是西部风情之美,也是西部历史人文之美。我们从中领悟到了作者对自然对生命的情怀。难点解析:

作者在观赏落日时,有了许多联想,找出来,说说与落日有什么关系。《泰坦尼克号》音乐、约翰•克利斯朵夫形象、匈奴民族和成吉思汗在文中的作用。

① 两次写《泰坦尼克号》音乐,用意是否相同?(生读第9、13两个自然段)

明确:不同。第一次渲染了死亡的气氛,悲凉的音乐与罗布泊的慌凉空旷以及太阳的灰白相谐调。

第二次渲染了庄严、神圣的气氛,由悲凉变为悲壮。② 问:为什么写约翰•克利斯朵夫?

追问:约翰•克利斯朵夫诞生于太阳,为什么写日落后紧接着写日出?

明确:日落是生命的消亡,日出则是生命的开始。罗曼罗兰是因为日出,给他带来了创作的灵感。作者是因为日落,感受到死亡的庄严。由日落想到日出,这种联想是相称的。由此可知,人与自然从来都是血肉相连的,一个睿智的人可以从自然那里发掘,可以从自然那里获得启示。作者想告诉我们,生命是生生不息的,日落也代表重生。情感转为激昂。

③ 成吉思汗的历史功绩。勇敢走进辉煌,走进历史的长河,与太阳把它的余热献给火烧云,造福后人很相似。

作者由火烧云映照的地方想到匈奴民族和成吉思汗,突然领悟到自己脚下普通平凡的土地曾经的惊世骇俗,在厚重的历史面前,顿觉自己的卑微与平庸。这些联想让我们更加深刻地了解作者的内心世界。也告诉我们,联想是向读者传承内心世界的桥梁。

三次丰富的联想,让人感受到西部不仅有壮美的落日,还有深厚的人文历史。作者对这样的土地自然充满了热爱,所以文末再次提到“雄伟的风景”和“世间的大美”,与更多的人分享。

3.回顾全文,总结写法。a.写作技法

作者写三个落日的手法是不一样的,简要分析。并对全文的结构进行再次梳理。

第一次(第2—5节):正面描写,静态描写 第二次(第6—16节):正面描写和反面描写结合,正面描写,侧面烘托,先抑后扬。

第三次:(第17—22节)侧面描写,虚写 b.艺术特色

(1)采用了总分总的结构形式,并在每个大的部分和小的层次之间使用标志文脉的语句,使得行文的脉络清晰。

(2)在写景中穿插历史史实的记叙。文中有罗曼•罗兰文学创作的联想,也有成吉思汗西进的感叹。

(3)简约质朴的语言在表现西部落日的雄浑苍劲时显得十分恰切。

4.布置练习,拓展延伸。

大自然时刻向我们敞开爱与美的胸怀,一个睿智的人,能从自然界发掘美,让生活更美好。请同学们选择你熟悉的风景,写出它的大美。(300字)

【提示】写景抓住特征,融入自己的情感体验,运用联想和修辞。

五.说课总结

《西地平线上》是一篇写景抒情的优秀美文。突出表达的是人类与自然的紧密关系,作者以“日落”的描写为载体,主要要表达的是对“大西北”积蓄的人文历史的思考,这才是作者几番强调的“世间有大美!”。文章思想内涵从自然又升华到了对生命和历史的思考。故也要培养学生欣赏与感悟自然美、悲剧美、英雄美的能力。

由于文中运用了联想的方法,在对落日的描写中引进文学和历史文化典故,不仅仅是增加了文章的历史文化韵味,更是对“对世间有大美”之深刻诠释。这点也需要学生好好把握。

此外,我希望同学们不仅学会作者写景的手法,还希望学生们也从此有一颗善感的心灵。如果能懂得了“天地有大美而不言”,便是这节课最大的收获。

【板书】

西

柔和

美丽

安谧

壮丽

庄严

圣神

线

热烈、沧桑、厚重

间 有 大 美

第三篇:江南的冬景说课稿

《江南的冬景》是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第四专题“像山那样思考”中的 “谛听天籁”、版块。这个板块主要体现了对自然纯美的注视,重在引导学生欣赏和表述自然之美。因此,教学要突出对文章本身审美韵味的把握,培养学生的审美探究能力。《江南的冬景》是郁达夫南迁杭州之后写下的散文名篇,本篇课文比较明显地体现了郁达夫散文的美学特征,学生学习此文不仅能够得到审美熏陶,而且能够得到语言艺术的熏陶。我的授课的对象是高一年纪的学生,从情感方面来说,我的学生多属江南人,对江南的冬景已经有切身的感受,因此理解郁达夫笔下所描绘的江南的冬景并不困难,从知识能力方面来说,学生已经学习了“月是故乡明”专题的相关散文,已具备一定的欣赏散文、品味散文语言的能力,所以解读文本的难度也不会太大

基于以上教材和学情分析,我拟定以下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学生能够掌握本文自然细腻、虚实结合的写作特点,学习散文写景状物的表达技巧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能够通过文本研读发感受和欣赏文章的景物意境之美,体味郁达夫散文的美学特点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感受和欣赏自然之美,提高对自然美的审美能力 本文的教学重点:学生能够学会从语言特色、修辞技巧、文章意蕴等方面赏析散文 教学难点:体会郁达夫散文的美学特点,学习写景的手法。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我会用PPT播放几组江南冬天和北方冬天的图片,让学生对江南冬景和北方冬景有一个比较直观的,感性的认识,能够体会到两种不同的冬景带给人的不同的美的感受,从而拉近学生与文本之间的距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我将给学生五分钟的时间诵读这篇散文,然后思考:作者笔下的“江南”指哪些地方?为了写(江浙一带)在这里我会补充作者生平事迹以及写作背景。再问学生作者心目中的江南冬天很美,阅读后,你能够用哪些更具体的词语来替换这个“美”字?为了突出江南冬天的美,作者做了哪些比较,这些比较,突出了江南冬景的哪些特征。通过这些问题,可以使学生对文本有一定的了解。(明确:第一至四段、第六段,作者作了一系列的对比,包括:北国与江南的冬天的比较,突出了江南冬天的晴暖温和,渲染弱国冬天所不能提供的屋外曝背谈天的乐趣;江南冬天与秋天的比较,作者将江南的冬景比作北方的夏景,写那种“明朗的情调”;闽粤等地的冬天与作者所说的江南冬天的比较,作者将他所感受到的“江南的冬景”作了更明确的区域界定;德国与江南的寒郊散步的比较,这和后文提到的散步形成呼应。比较的着眼点各不相同,但都突出了作者所钟爱的江南冬景的主要特征。(说明:此处顺便提及,不是本课教学重点。)

三、浏览课文,绘画美景

这里我会要求学生浏览课文,四人为一小组,找出充满画意的段落,并给这些段落加一个标题。讨论后回答我进行概括:曝背谈天图、冬郊植物图、寒村微雨图、江南雪景图、冬日闲步图。并且要求学生从用色和构图的意蕴说出这是哪种图画?自圆其说即可。这个版块我之所以这样设计,主要是因为这篇课文是一篇散文,学生很难把握住课文描绘江南冬景的几个方面,要求学生诵读课文并概括课文描写的画面,可以让学生对课文有一个整体的感知过程,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概括归纳能力

四、分组讨论,研究美景 这一步,我将把全班分为四大组,每一组欣赏一幅画,要求找出所写之景物、景物特点、作者感受、所用手法。首先由我来示范分析第一幅画曝背谈天。

所写之景物:树叶、寒风、晨霜、太阳、鸟雀、泥地、水蒸气、老翁小孩 景物特点:可爱 作者感受:温暖闲适 所用手法:

午后冬郊图

所写景物:白色的芦花、火红的乌桕叶、雪白的乌桕籽、杂色的野草、和煦的微风、温暖的阳光。

景物特点:色彩浓艳亮丽,对比鲜明。作者感受:和煦温暖,生机盎然。所用手法:工笔细描,浓墨重彩。寒村微雨图

所写景物:小桥流水人家、孤村细雨烟树、乌蓬茅屋酒客。

景物特点:色彩素朴淡雅,意境朦胧悠远,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作者感受:情调悠闲,胸襟洒脱,得失俱亡,宠辱不惊。所用手法:淡笔素描,略加点染。江南雪景图

所写景物:围炉对酒、月映梅花、美酒飘香、柴门犬吠、行人投宿,雪中红梅,凌寒怒放。景物特点:色彩浓淡相宜,对比强烈。作者感受:淡雅高洁、优美宁静。所用手法:写意传神,表现精髓。

在完成对这几幅画的理解后,我要求学生思考,从对这些景色的描写,从语言着手,分析郁达夫写作的特点。学生不难发现,以色彩入文,给画面着色,是郁达夫散文的特点,引用诗句、避实就虚的写法,是郁达夫散文常用的笔法,以及善于运用对比。我的设计意图在于引导学生学习作者对比、虚实结合的写作方法,感受作者舒缓自如的行文风格让学生领会到描写景物要抓住景物的特征,领会到作者引用诗句、避实就虚的用意在于巧借诗句意境

(五)拓展延伸,学以致用

我将让学生写一篇他们眼中的江南冬景的短文,可以借鉴本文对比、虚实相生的写作手法这个版块我的设计意图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让学生把学到的写作方法应用到自己的写作中去,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第四篇:西地平线上学案

《西地平线上》阅读指导学案

编制人:董慧 审核人:郭维媛 使用时间:2013/10/21 组长签字: 使用要求:

1.初读文本,注意标注重点字词(字音、字形、成语、标点)。2.对你认为文笔优美、细节生动的语句进行朗读、背诵。3.在充分预习、熟读文本的基础上,认真完成学案,规范书写。

一、基础知识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诳()语 垭()口 攫()来 安谧()....蓦()地 模()糊 模()样 泥淖()....花剌()子模 混()沌()魁()梧().....胭()脂()罗布泊()停泊()....2.根据注音写汉字

焦 zào()干 zào()àn dàn()yùn niàng()震 hàn()乌烟zhàng()气 惊 hài()雾 ǎi()遗 hàn()白内zhàng()四肢百hái()和 ǎi()3.词语解释 诉诸: 惊世骇俗: 乌烟瘴气: 回光返照:

二、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下列语句。

1.一轮血红的落日像一辆勒勒车的轮子,静静地停驻在那里

明确:比喻修辞手法,作者将落日比作车轮子,直观形象,不仅生动地描摹了它的形象,而且还写出了落日的颜色和情态。

2.太阳一偏西,就变得不怎么显明了,像一枚灰白色的硬币,冷冷地停驻在西边天空。罗布淖尔荒原上的大地和天空,混沌一片,灰蒙蒙的,那枚硬币的边缘,也不太清晰。明确:比喻、拟人的修辞,将偏西时的太阳形象的比喻为灰白色的硬币,“冷冷”二字并且赋予人的形象,写出了它容易被人忽视的特点,反衬出后面落日的壮美。3.那火烧云灿烂地,热烈地,夸张地烤红了西边半个天空,烧红了大地上的一切。明确:拟人、夸张的修辞,形象生动地写出了火烧云的特点,暗示出落日的辉煌,而且连用“灿烂地、热烈地、夸张地”三个词,给人以动感,使人如身临其境。

三、赏析下列文字中所用的动作、细节描写。

落日跳跃着、颤抖着降落,先是纹丝不动,突然,它颤抖了两下,往下一跃,于是只剩下了一半; 它依恋地慈爱地注视着人间,好像不愿离去,或者说不愿离去正在注视它的我们。但是,在停留了片刻之后,它突然又一跃,当我们揉揉眼睛,再往西看时,它已经消失了。

第五篇:《西地平线上》教案

教学重点

1.了解作者与作品,掌握散文的结构及语言特点。

2.从文章内容、风格等方面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教学方法

文本研习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作者介绍

高建群,新时期重要的西部小说家,国家一级作家、陕西省作协副主席。代表作有中篇小说《遥远的白房子》、《雕像》、《大顺店》等19部,长篇小说《最后一个匈奴》、《六六镇》、《古道天机》、《愁容骑士》、《白房子》5部,散文集《新千字散文》、《东方金蔷薇》《匈奴和匈奴以外》、《我在北方收割思想》、《穿越绝地》、《惊鸿一瞥》、《西地平线》、《胡马北风大漠传》等8部。其中长篇小说《最后一个匈奴》产生重要影响,被称为陕北史诗、新时期长篇小说创作的重要收获。作者新近出版的《胡马北风大漠传》,亦被认为是一部重要著作。批评家认为,高建群的创作,具有古典精神和史诗风格,是中国文坛罕见的一位具有崇高感和理想主义色彩的写作者。

《西地平线》这本散文集让你体味到文字语言的独特的魅力,它带给你的无穷的想象是任何其他文学文艺形式所无法替代的。在本书中让你体味到文字语言的独特的魅力,它带给你的无穷的想象是任何其他文学文艺形式所无法替代的。本书分三辑:

第一辑“西地平线”,是作者这些年在陕甘宁青新生活、旅行、考察的散文。

第二辑:“最后的骑兵”,是作者在新疆当兵5年的感悟。

第三辑:“生活培养出作家”,作者抒发对故乡、对友人、对亲人的真情实感,畅谈对文学、对足球、对社会的看法,得出“作家是生活本身培养出来的”这一真知灼见。《西地平线上》是第一辑的第二篇。

二、重点词语

1.多音字

颤zhàn chàn 薄báo bó b 泊pō bó

龟guīqiú 汗hán hàn 晕yūn yùn

2.词语

震撼hàn 轮廓ku 停滞zhì 诳kuáng语 垭yā口 泥淖nào

酝yùn酿niàng 惊世骇hài俗 安谧mi 喷薄bao 弥mí漫

攫jué来 胭yān脂zhi 颤chàn抖 雾霭ǎi 瘴zhāng气

三、速读课文,理清课文结构

此文采用了总分总的结构形式,记叙了作者在三个不同的地点欣赏到的西地平线上的落日景象,抒发他对“世间有大美”感受。

(一)找出标志本文文脉的语句。

1.第一段“我见过许多次的落日,这里只简约地记述三次”,2.第七段“第二个带给我巨大影响和深刻记忆的是在罗布淖尔荒原上看日落”,3.第十九段“我要告诉你的第三次日落,是我在阿勒泰草原遇到的”,4.最后一段“这是我三次见到西地平线上落日的情况”。

(二)理清本文思路。

本文可分为三大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是全文总起,作者采用由大背景投放到局部特写的层层推进的方法,由中亚西亚的所有雄伟的风景,推出令我震撼的落日,再推出其中印象最深的三次。

第二部分:第2段至第25段,是文章的主体,记叙了作者在三个不同的地点欣赏到的西地平线上的落日景象。

第三部分: 最后一段是全文的总结。作者总结了三次见到的西地平线上的落日景象,呼应开头,再次点出“世间有大美”感受。

四、具体鉴赏作者在三个不同的地点欣赏到的西地平线上的落日景象。

根据三次落日,可以把文章第二部分分为三个层次,分别是:

第1层,第2段到第6段,描写了在甘肃的定西高原上欣赏到的落日景象。

这是一次近于静态的描写,落日给人的感觉是柔和、美丽、安谧的,落日的消逝过程呈现出一种梦幻的美。在写落日的过程中,作者由做落日背景的树引出清末洋务派首领左宗棠的故事,叙写他开发边疆所立下的功绩。

第2层,第7段到第18段,描写了罗布淖尔荒原上欣赏到的落日景象。

这是一次先抑后扬的描写,作者先极写了不死不活的停驻在西边天空的太阳,对应的是西域荒凉空旷的无人区,给人的是压抑的梦幻般的感觉。然后,作者笔锋突转,由不经意间的回头,引发了辉煌的一幕:在辽阔的大背景下,一轮血红的落日鲜艳、温柔的停驻着,让人们有了身在画中的感觉。边欣赏壮观的落日,边听着萨克斯管吹奏的《泰坦尼克号》的音乐,作者联想起了罗曼罗兰所见到的日出景象,从而顿悟:死亡原来也可以是一件充满庄严和尊严的事情。

第3层,第19段到第25段,描写了在阿勒泰草原上欣赏到的落日景象。

这是一次对落日的虚写,文中落日并没有直接出现,人们见到的只是落日制造出来的火烧云。它的气氛和前两次完全不同,它是那样的灿烂、热列。作者在这一层中也不忘引出一个英雄人物,成吉思汗的历史壮举,使作者感受到了惊世骇俗的一幕。

五、作者所描绘的三次落日各有什么特征?它们给作者哪些截然不同的感受 ?

第一次:具有人性化,慈爱。惊呆,恍若一场梦境。

第二次:辉煌、庄严、神圣、具有悲剧感。震撼,自己像在画中。

第三次:雄壮、惊世骇俗。惊骇,自感卑微、平庸。

六、第一次日落中,写一棵左公柳,对于描写落日起到什么作用?

空间背景——西部风情的美,时间背景——西部人文与历史的美

七、作者在写第二次落日时,是如何来表现落日的辉煌带来的震撼的?

(1)以前面第八至第十一节死寂的情境来反衬的。落日的辉煌景象是在不经意的回头中发现的,因而更为震撼人心

(2)感动了一位“老地质”,细节描写来表现。

(3)在音乐的作用下,它所具有的庄严的美也在弥散。

(4)作者还写了罗曼.罗兰眼中的日出,来烘托落日的悲剧感。

八、作者在写道第三次日落时,写成吉思汗西进的远望的作用。

作者再次笔涉历史,写到了成吉思汗西征,在这种独特的时空感受中,落日的背景显得分外雄壮,历史的幻想和现实景象的辉映使得作者感觉到了一种渺小和平庸,落日所具有的丰厚的审美蕴涵也得到了最大程度的展现。

九、艺术特点:

(1)采用了总分总的结构形式,并在每个大的部分和小的层次之间使用标志文脉的语句,使得行文的脉络清晰。

(2)写景能突出地域特征。作者对落日的描写,能结合西域的风情,比如,用勒勒车的轮子、墙壁上画着的一个姑娘的红脸蛋来比喻落日。

(3)在写景中穿插历史史实的记叙。文中有左宗棠栽柳的回顾,有罗曼罗兰文学创作的联想,也有成吉思汗西进的远望。

(4)简约质朴的语言在表现西部落日的雄浑苍劲时显得十分恰切。

十、课后作业

完成学习与评价

下载江南的冬景与西地平线上说课稿word格式文档
下载江南的冬景与西地平线上说课稿.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江南的冬景说课稿(精选5篇)

    江南的冬景说课稿说教材 《江南的冬景》是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模块——第四专题“像山那样思考”第一板块“谛听天籁”中的第一篇课文。第一板块主要体现了对自然纯美的注......

    《西地平线上》教案5

    教学目标: 1、感悟三次落日不同的美 2、理解想象在文中的作用 教学课时: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语设计: 同学们,我们在前一篇课文《江南的冬景》中看到的是一幅清新亮......

    1.4《西地平线上》学案★

    《西地平线上》 一、导入: (多媒体循环展示大西北风景图片) 师:请同学们用一些词语描述图片中景物的特点。 -------悲壮、苍凉、雄浑、辽阔。。。。。。 师:这些是大西北的景色。......

    17.西地平线上 教案

    西地平线上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审美情感体验哪里和审美表达能力;2.培养学生的文本感知、概括和鉴赏评价能力。 【过程与方法】 1.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相结合;2.探究......

    《西地平线上》优秀教案设计

    教学重点1.了解作者与作品,掌握散文的结构及语言特点。2.从文章内容、风格等方面加深对文章的理解。教学方法文本研习教学过程一、作者介绍高建群,新时期重要的西部小说家,国家一......

    《江南的冬景》

    《江南的冬景》教案 一、教学目标: 1、走进读本,唤起学生对生活之美的关注和热爱 2、品味语言,鉴赏郁达夫散文的独特艺术魅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点燃激情,唤醒积累。 2、写......

    《西地平线上》的优秀教案设计

    知识与技能1.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审美情感体验哪里和审美表达能力;2.培养学生的文本感知、概括和鉴赏评价能力。过程与方法1.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相结合;2.探究与活动,亲近大自然。情......

    《江南的冬景》教案

    《江南的冬景》教案 教学目标: 1.欣赏体验江南冬景明朗悠闲的情调,谛听天籁,欣赏自然之美 2.学会观察并发现自然景物的美,学习作者的写景技巧,用恰当的语言表述出来 教学方法: 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