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完善的信息化管理制度是信息化建设的保障(模版)
完善的信息化管理制度是信息化建设的保障
2008-11-10 11:33:17 文章来源:中国信息化杂志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在信息化的建设中,信息化管理制度建设是保障。信息化不能一蹴而就,一“化”就灵。信息化为我们提供了科学、便捷、智能化的管理工具和手段,但信息化不是万能的,还要靠制度去保障、去规范使用者的操作行为。换句话说,要用严格的制度去约束人的行为,杜绝随意性,建立设备和资源的保管、维护、使用制度,建立经费投入和保障机制,建立科学评价与反馈机制来确保信息系统的应用,这是信息化建设和推广的关键。
信息化管理制度建设日益重要
某单位上一套信息化管理系统,从系统实施到系统上线,经历了漫长的过程。好不容易实施结束,信息化管理人员以为可以休息一段时间了,哪知后面的事情越来越多,肩上的担子越来越重。
首先,信息化系统程序化运行经常得不到保证。由于各业务部门数据输入的不及时,经常造成业务流程方面停滞,系统不能正常运行。虽然,工作人员多次协调,但问题仍不能得到很好解决。
其次,由于上了信息化系统后,大家对系统的依赖性越来越高,网络和数据的安全性压力越显重要。虽然单位花了不少钱投入网络安全中,但是内部和外部网络上的问题仍然很多,如IP地址被盗用,经常造成信息化系统不能正常使用。另外,使用人员在外网任意的操作带来安全问题也越来越多。管理员疲于奔命,但效果不佳。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该单位请了多位业内专家为单位进行诊断,最后决定采用制度化管理,通过制度对有关行为进行约束。为此,单位对内容制定一套全面的信息化管理制度并通过正式文件的形式下发下去。通过制度的执行,目前单位的信息系统运行正常。
我们从这个例子可以看出,信息化发展到一定阶段,建设重点就会从系统实施转向以应用提升为主,运维保障、安全机制变得重要起来。这时除了技术的保障外,制度保障更显得重要。
信息化管理制度建设存在的两大问题
信息化管理制度是使信息系统正常运行和推广应用公司正规化文件发布的规章制度,涉及计算机系统的使用、计算机机房的管理、计算机网络管理、信息系统的使用和推广等。它通过规章化和内部法律化形式,建立信息系统稳定、有效运行的运行机制。加强制度建设和科学规范的管理,是信息系统能够正常运转和有效应用和推广的保证。
从我国信息化工作发展的现状看,虽然各部门在信息化管理方面都有一些初步制度,但是由于这项工作在单位中并不受重视,且缺乏系统性研究,面临很多问题。信息化管理制度的不完善,造成信息化发展不均衡和失败率高,是信息化不能深入开展的重要原因之一。
目前,信息化管理制度主要存在两方面的问题。一是信息化管理制度的内容不完整,制定的方法不科学,信息化管理制度制定工作缺乏科学、规范、合理、全面的方法。从总体上看,目前信息化管理制度内容,侧重硬件和网络方面的制度管理,而缺乏对软件、IT流程管理、IT资源的内容管理,信息化管理制度不能科学全面地覆盖各项信息管理工作,造成信息化管理上的漏洞。二是信息化管理制度流于形式,缺乏必要的约束力。由于信息化管理制度体系不健全,信息化管理制度多数成为项目建设档案保存或成为应付相关检查的材料,信息化管理制度只是形式,对于违反制度行为和相关人员并没有任何直接约束,影响到信息化制度工作的权威性,制约着信息化工作的深入开展。
我们通过调查发现,凡是信息化工作搞得好的部门和单位,都有一套严格、全面的信息化管理制度。因此,信息化工作要取得实效并能够深入开展下去,必须得到必要的立法支持,而且要制度化、经常化。
信息化管理制度制定的原则和内容
信息化管理制度制定一般有如下几个原则:
量身定做的原则。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实际存在的管理问题制定相应的信息化制度,不能生搬硬套。很多单位的信息管理人员非常喜欢从别的单位拷贝来一些制度,稍加修改就在本单位使用。但是,由于和单位的实际情况不吻合,结果造成制度不能得到很好的执行。
全面科学的原则。信息化管理制度一定要全面、科学。因为,信息管理中存在很多问题,问题之间有一定关联性,如果仅仅是片面解决问题,是不能全面解决单位问题的。制定制度要科学,要符合客观实际,要切实可行。当单位的情况发生变化时,要及时修改制度,制度要在不断执行过程中得以完善。
责任目标明确原则。制度要有明确的目标和责任,这样才能有的放矢,体现整个制度的完整性和合理性。
奖惩分明原则。制度要有奖惩措施,否则制度只是一纸空文,起不到真正的作用。
信息化管理制度的内容一般应该包括:目标(制定本项制度的目的)、范围(制度适用范围)、职责(制度涉及的人、部门的任务和职责)、具体的规定(制度要约束的具体内容)、奖惩(对维护和违反制度人、部门的奖励和惩罚的具体内容)等。本文表中的信息化管理制度类型和主要内容,基本履盖单位的信息管理内容,各个单位可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有所选择和增删。
第二篇:信息化建设保障
信息化建设保障
1.1 组织保障
⑴ 组织建设(文件已经下发)组 长:### 副组长:### 组 员:### 领导小组机构示意图(略): ⑵ 领导小组职责
项目领导小组由集团信息化领导小组、软件商双方高层领导共同组成,其目的是审查项目的进展状况、并解决可能对项目产生不利影响的管理问题。建议每阶段结束后召开一次项目指导委员会会议。会议上,各方项目经理将和项目指导委员会一起审阅项目进展状况。
1.2 人员保障
信息化建设中,公司需要配备大量人员,尤其是复合型人才、懂技术、重规范、思路清晰、沟通能力强、事业心和责任心突出的人才。而这部分人员基本上要从各个职能部门以及分子公司和项目部抽调精兵强将。信息化建设又是和公司的发展同步进行,因此对公司或者项目的本职工作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整个信息化建设过程需要公司对参与人员进行合理安排,甚至有时需要脱产,并在此过程中要不断安排对人员的培训,加强人员的专业技能,发挥人员的主观能动性,以保证信息化建设的顺利进行。
1.3 制度保障
企业信息化管理需要以制度化和标准化管理为保障,构筑信息化管理的牢固基
础。一般在整个信息化建设过程中,企业都要以红头文件的形式上传下达管理制度,制度建设一般包括信息系统安全管理制度、运行维护管理制度、机房及设备管理制度、信息化组织管理制度、信息化采购管理制度、信息化建设管理制度、信息化培训管理制度、信息化相关技术资料管理制度、数据采集管理制度、应用与绩效管理制度,同时在此基础上还要具备一定的激励机制,不管是建设过程中还是应用推广中。企业在建设激励机制时,要充分考虑员工的个体差异,实行差别激励,这样才能更大限度的完成信息化建设工作,并调动全员对信息化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1.4 资金保障
信息化建设是企业在现有管理的基础上做的不断的创新和提升,也是企业的额外配置,因此需要企业配备组织、人员和制度的同时要考虑信息化对资金投入的要求,并做好信息化投入预算,随着信息化建设的不同阶段,资金投入相应要做出调整,一般的会在基础设施建设、系统选型、系统购入、系统实施、系统应用推广和系统运维服务等阶段发生资金的有效投入。
第三篇:信息化建设相关管理制度
信息中心主任职责
1.在分管院长领导下,负责指导全院信息的收集,并对信息进行加工整理分析。
2.制定本科室工作计划,组织落实各项工作任务,检查督促完成情况。
3.逐步完善信息化建设,制定未来规划,合理分配整合信息资源,完成信息整体架构。
4.组织学习信息管理科学技术,不断提高信息管理水平。5.检查指导全院各科室对信息的处理工作。6.及时向上级领导、相关部门提供信息和信息反馈。7.组织本科室人员的业务学习和技术考核。8.完成院长临时交办的各项任务。
计算机机房管理制度
为保障网络中心设备与信息安全,保障机房有良好的运行环境,特制定以下规定:
1.外来无关人员未经机房工作人员许可不准擅自进入机房。2.加强机房硬件和软件管理,维护好计算机及辅助设备,做好保养工作,确保计算机及相关设备正常运转。
3.机房内严禁吸烟;不得在机房内高声喧哗,严禁在机房内存放各种易燃、易爆、强腐蚀和强磁物品以及与机房工作无关的物品。4.必须保持机房整齐清洁,不准在机房内存放日用品和杂物,每周大扫除一次。
5.妥善保管好专用设备的保修、维修、使用说明书等资料以及备用件、耗材。
6.做好机房消防和安全防盗工作,防火器械保管好,机房内配有摄像头,门窗在无人情况下紧锁紧闭;如发现机房有火情或失窃情况或其他可疑迹象,应做好应急措施并及时向领导报告。7.任何人不得进入未经许可的计算机系统修改信息数据。
网络管理员工作职责
1.管理员应当具有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和科学、细致周到的工作作风,按时上下班,坚守岗位,确保网络正常运行。2.指导网络建设及网络发展规划及网络安全策略。
3.负责网络设备,如服务器、交换机、集线器、防火墙、网关、配线架、网线、接插件等的维护和管理。
4.负责服务器的系统软件的安装、维护、调整及更新。5.负责网络账号管理、资源分配、数据安全和系统安全。6.监视网络运行,调整网络参数,调度网络资源,保持网络安全、稳定、畅通。
7.负责系统备份和网络数据备份;负责各部门电子数据资料的整理和归档。
8.保管网络拓扑图、网络接线表、设备规格及配置单、网络管理记录、网络运行记录、网络检修记录等网络资料。9.每年对医院网络的效能和个电脑性能进行评估,提出网络结构、网络技术和网络管理的改进措施。
信息中心人员职责
1.树立全心全意为临床服务的思想,团结协作完成好领导交给的各项工作任务。
2.在科主任领导下积极主动地做好全院信息处理、管理工作。对承担的工作任务,必须合理计划,认真编写,仔细录入,保证数据的正确。严格执行岗位职责和请示报告制度和保密制度。3.保证数据的原始性、客观性、时间性、正确性,对于医院计算机存储的原始数据,不得擅自修改。
4.注意保护医院机密与患者隐私,不经病人本人和直系亲属签字同意,未经批准不得随意查询患者资料。
5.各科室工作站程序或电脑出现故障,应及时报告与处理,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
6.配合相关科室完成计算机相关工作。
7.刻苦专研计算机专业知识,不断提高业务技术水平。
工作站管理规范
1.各工作站一律不配软驱和光驱,usb口禁掉,避免因病毒传播造成数据丢失或网络瘫痪。
2.严格按照计算机操作使用规程进行操作。操作中必须做到细致认真、快速准确,及时完成各项录入工作。
3.保持各种设备、设施整洁,认真做好设备的日清月检,使设备始终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
4.加强设备定位定人管理,未经计算机工程技术人员允许,不得随意挪动、拆卸和外借。
5.严禁无关人员使用机器操作或进行其他影响网络正常运行的工作。
6.严格交接班制度,工作中遇到的问题要及时妥善报告和处理。
账号管理制度
1.网络账号采用分组管理并详细登记:用户姓名、部门名称、相应软件账号名及口令、存取权限、开通时间、网络资源分配情况等。注销账号或变更时要通知管理员。
2.网络管理员为用户设置明码口令,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保密情况进行修改口令,用户应对工作站设置开机密码和屏保密码。3.用户账号对数据的每一步操作都留有痕迹,当事人和网络管理员根据账号管理规划则对用户账号执行管理,并对用户账号的安全和保密负责。
外网管理制度
1.上网用户必须遵守《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安全保护管理办法》,严格执行安全保密制度,对所提供的信息负责。不得利用医院网络从事危害医院网络安全、泄露医院秘密等违规活动,不得制作、查阅、复制和传播有碍社会治安和有伤社会风化的信息。
2.上网用户必须遵守《国家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不在医院网络上进行任何干扰网络用户、破坏网络服务和破坏网络设备的活动。这些活动主要包括在网络上发布不真实信息、散布计算机病毒、使用网络进入未经授权使用的计算机,以不真实身份使用网络资源等。
3.上网用户必须接受并配合医院相关部门依法进行的监督检查,有义务向管理部门报告网上违法犯罪行为和有害信息。
4.禁止在上网时浏览色情、反动以及与工作无关的网页。严禁随意下载或打开来历不明的资源、邮件及附件,避免网上病毒入侵。
微机室安全消防管理制度
1.机房内应按规定配备灭火器,并定期更换。
2.机房内严禁吸烟和使用电炉,不得随意用水。在夏季空调开放期间,应经常检查空调冷凝 水管和窗户,以防止水流入机房。3.机房内不得堆放易燃物品,如纸箱和废纸等。
4.机房内的电源和插座为机房设备专用,非机房设备不得使用机房电源。
5.机房内严禁存放任何食品,要经常检查有无老鼠,一旦发现,应立即采取措施。
6.机房内一旦发生火情,应立即采取措施灭火,同时报警。7.没有特殊情况并得到批准,机房内严禁外人随意出入。8.安全消防关系网络机房人员的安全,必须严格遵守。对违反制度造成后果的要严加追查,予以处理。对于严格管理避免重大事故的,予以表扬和物资鼓励。
保密工作制度
第四篇:信息化建设管理制度
信息化建设管理制度
信息化建设管理制度1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全省档案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的保密管理,确保国家档案信息资源的安全和国家利益不受侵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挡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江苏省档案管理条例》和国家其他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的档案信息化建设,亦称档案信息化系统工程建设,是指档案网络建设、档案管理综合应用系统建设、档案馆库智能化软硬件系统建设,以及各种载体档案的数字化工程建设等。
第三条接入电子政务内网的档案管理应用网络,按照《江苏省电子政务内网保密管理暂行规定》进行管理。依托当地电子政务内网,接收党政机关等单位电子档案信息数据的计算机网络。其安全保密解决方案及安全保密产品的选用,按照有关保密管理规定执行。
第四条档案信息化建设保密管理,实行控制源头、集中管理、分级负责、突出重点、协调促进的原则。
第五条省档案行政管理部门负责全省档案信息化建设的保密管理工作,市、县(市、区)档案行政管理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档案信息化建设的保密管理工作。省保密工作部门负责全省档案信息化建设保密管理工作的监督、指导和检查,市、县(市、区)保密工作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档案信息化建设保密管理工作的监督、指导和检查。档案信息化建设单位,在其职责范围内负责本单位档案信息化建设保密工作,并接受同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的管理。
第六条本办法适用于全省各级党政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档案信息化建设的保密管理工作。
第二章系统工程建设
第七条档案信息化系统工程建设的规划和设计,应当同步规划并落实相应的安全保密措施。档案信息化系统工程建设中各类软、硬件系统的研制、开发和安装,必须符合保密管理要求,做到防泄密、防窃密。涉及保密的档案信息化系统工程所采取的安全保密措施应与所处理信息的密级管理要求相一致,并按其最高密级的防护要求进行防护。
第八条承担档案信息化系统工程建设的系统集成、综合布线、软件开发、服务咨询及工程监理等单位,必须通过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和保密工作部门的保密审查。档案信息化系统工程一般不得交由境外机构或人员承建。
涉及国家秘密信息的档案计算机信息系统的承建单位,必须具有《涉及国家秘密的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资质证书》。
第九条档案信息化系统工程建设的保密管理实行审核备案制度。档案信息化工程建设单位在确定档案信息化工程建设项目后、决定招标前,应向同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报送《江苏省档案信息化系统工程建设项目审核备案表(甲表)》(见表一),通过审核,才可实施档案信息化系统工程;未通过审核的,应按规定调整后再报审核。招标或信息化系统工程建设开工后,10日内,向同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报送《江苏省档案信息化系统工程建设项目审核备案表(乙表)》(见表二)。
第十条县(市、区)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对本行政区域内档案信息化系统工程建设项目进行初审,初审合格后报省辖市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审核备案;省辖市档案行政管理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档案信息化系统工程建设项目的审核备案,重大项目报省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审核备案;省档案行政管理部门负责省辖市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及省级各部门、单位档案信息化系统工程建设项目的审核备案。
第十一条全省各级国家综合档案馆馆藏档案的批量数字化工程报省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审核备案。
第十二条涉及国家秘密信息的档案计算机信息系统,应报经省辖市以上保密工作部门审批通过后,才能运行国家秘密信息。
第三章档案信息保密
第十三条涉及保密和不开放档案的计算机信息系统,应当采用身份鉴别、访问控制、加密存储和传输、审计跟踪、防电磁泄漏等安全保密措旋,加强管理。对其系统的访问应当采用权限管理机制,不得越权操作。未采取安全保密技术防范措施的数据库不得联入局域网、公共信息网等网络。
第十四条涉及保密和不开放档案的计算机信息系统,不得直接或间接地与电子政务外网、国际互联网等公共信息网络相联接。
第十五条符合政务公开规定的已公开的现行文件等档案信息应尽早上网,有关办法按国家规定执行。中共中央文件不得自行上网。
第十六条凡以提供网上信息服务为目的而采集的档案信息,除在其它新闻媒体上已公开的,组织者在上网前,应当征得档案信息提供单位或个人的同意;凡对网上信息进行扩充或更新,应当执行上网信息保密审查制度。
第十七条凡在档案网站上开设电子公告系统、聊天室和网络新闻组等,应由单位保密工作机构审批,明确相关保密要求和责任。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在电子公告系统、聊天室和网络新闻组等、谈论和传播涉及保密和不开放档案的内容及信息。
第十八条不得在公共信息网络上利用电子邮件传递、转发或抄送涉及保密和不开放档案的`内容及信息。
第十九条涉及保密和不开放档案信息资源载体的复制,即用扫描、复印、翻拍、手工抄录或印刷等方法仿制原稿,必须执行有关保密规定,履行相关审批手续。
第四章保密管理制度
第二十条在公共信息网或与公共信息网相联的网络上档案信息,坚持“谁上网谁负责”的原则。
凡向公共信息网提供或档案信息,必须通过单位保密工作机构书面审查批准。
第二十一条各级国家综合档案馆上网公开档案目录或全文信息,必须按照有关信息上网保密规定,建立健全上网信息保密审查制度,做到由本馆鉴定机构按有关规定逐条鉴定、审阅签字。
第二十二条档案信息化建设保密管理实行单位领导责任制。各单位应将档案信息化建设保密管理工作列为单位保密工作的重要内容,明确档案信息化建设保密管理工作的主管领导。
单位网络安全管理人员和档案管理人员负责本单位档案信息化建设各项保密措施的落实及日常管理。
第二十三条档案信息化建设单位应根据系统所处理的信息涉密等级及其重要程度制订相应的管理制度,落实保密措施,并依照有关保密和档案工作的要求和标准,对档案信息化建设保密管理工作情况进行检查,确保国家秘密的安全。
第二十四条档案信息化建设单位的保密管理人员应经过严格审查,并保持相对稳定。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和保密工作部门应定期组织有关培训和考核。
第二十五条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档案信息泄密情况,应及时采取补救措施,并按有关规定及时向同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和保密工作部门报告。
第二十六条违反本办法规定的,由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和保密工作部门责令限期改正;拒不改正的,责令停止实施档案信息化系统工程建设并向社会公布,同时对相关领导和责任人给予通报批评或建议给予行政处分;造成严重后果,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信息化建设管理制度2
第一条为了促进我市信息化建设,加快城市信息化进程,发展信息产业,加强对信息化建设的规划和管理,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凡在本市区域内从事编制信息化建设规划,制定信息产业发展政策,建设信息网络(有线、无线)及信息应用系统,开发和利用信息资源等活动,均适用本暂行办法。
第三条信息化建设遵循统筹规划、互联互通、资源共享和安全保密的原则。信息化建设应纳入我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注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防止盲目投资和重复建设。
第二章信息化管理机构
第四条xx市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是我市信息化建设的领导机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设在xx市信息产业局)。xx市信息产业局是本市信息化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市信息化建设的统筹规划、综合协调和监督管理。
第三章信息化建设规划
第五条xx市信息化建设总体规划由市信息产业局负责拟订,报经市政府批准后实施。
第六条编制市信息化建设总体规划,应当广泛征求各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的意见,并经专家论证;应当符合国家、省、xx市信息化建设规划和我市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计划的要求。
第七条市信息化建设经费纳入市财政预算,以确保市信息化建设进程按计划实施。
各镇、市直各部门也应将信息化建设经费纳入本级经费预算。
第八条各镇、各部门单位要根据全市信息化建设总体规划的要求,制定本镇、本部门的信息化建设规划,并报市信息产业局审核备案。
第四章信息产业
第九条本暂行办法所称信息产业,是指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软件业、系统集成业、通信业(有线、无线)及相关的信息服务业。
第十条全市信息产业的发展计划由市信息产业局会同市经贸局、市科技局进行编制,指导信息产业的发展。
第十一条鼓励境内外企业、其他经济组织和个人按国家、省有关规定到我市投资信息产业,运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开发生产先进的信息产品。
第十二条从事电子信息产品、软件、集成电路以及其它信息产品的开发、研发、制造的企业,应当严格执行国家、行业及地方规定的强制性标准。没有强制性标准的,鼓励采用国际先进标准。
第五章信息工程
第十三条本暂行办法所称信息工程,是指投资主体以计算机、通信、广播电视以及其它现代化信息技术为主要手段的信息网络、信息应用系统建设、信息资源开发等工程。
第十四条凡使用市财政性资金建设的信息工程项目,均须经市信息产业局审查同意后方可实施,非市财政性资金建设的公共信息工程项目,建设单位应将有关可行性研究报告、设计、施工及质量监理方案报市信息产业局备案。
第十五条信息工程设计,施工单位应当严格执行国家、行业及地方规定的强制性标准。没有标准的,鼓励采用国际先进标准。
市信息产业局会同市质量监督主管部门共同编制信息工程标准目录及索引,并向社会公布。
第十六条凡符合国家财政部印发的《政府采购管理暂行办法》规定的信息工程,统一由市政府采购中心会同市信息产业局进行公开招标、投标,择优确定开发建设单位。并由市信息产业局会同其他行业主管部门对信息工程质量进行监督。要逐步完善信息工程招投标制度、监理制度和竣工验收制度。
第六章信息资源
第十七条按照国家和省的要求,建设和整合全市电子政务网络。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依托统一的电子政务平台,实现各镇、市直各部门应用系统的.信息交换和互联互通。
第十八条加强政府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要打破政府职能部门对可供利用信息资源的垄断和封锁,建设跨部门的,具有基础性、公益性的数据信息库和办公信息资源库,实现资源共享。
政府机构设置及职责分工、办事程序、办事条件及依据等一切可以公开的政府信息资源,均通过政务公众网站向社会公布。
第十九条各镇、各部门对外公开的信息,允许社会组织和公民个人无偿地查询或索取。确需收费的,按市物价部门的规定执行。公共信息网络的经营单位和利用公共信息网络从事经营活动的单位,要严格遵照国家的有关规定。
第二十条公共信息网的经营单位和应用单位要建立和完善网络运行安全保障制度,并接受公安部门的检查和监督。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利用国际互联网制作、复制、查阅和传播国家所禁止的信息,不得从事危害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的活动。
第二十一条信息的提供者和者,通过公共信息网络信息的,要对信息的真实性和合法性负责。
合法的信息受国家法律保护。未经信息所有者许可或授权,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删除、修改信息网络系统中储存的信息。
第二十二条xx市信息产业局负责本市三级域名系统的有关管理工作,负责监督、检查本市范围内各级域名的注册使用情况;各镇政府、市直有关单位、市属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在GOV、ORG、NET下申请三级域名注册,必须报市信息产业局审核同意后,再报xx市信息产业局批准方可向CNNIC(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办理申请注册手续。
第七章信息网络管道管理
第二十三条本暂行办法所称信息网络管道,是指各类信息传输网络专用管道和市政综合性网络管道专用管孔,由管道、管道出入口、建筑物的引入管道和上引管道等组成。
第二十四条市信息产业局要会同有关部门编制全市信息网络管道规划,并纳入市信息化建设规划。要加强对信息网络管道的规范管理。
第二十五条信息网络管道建设工程应坚持先立项,后勘察设计,再施工、验收的原则。工程的勘察、设计、监理、施工建设等各阶段的管理必须严格执行建筑工程、城市道路工程和通信工程建设的有关规定。为抓好全市的信息网络管道联合共建工作,信息网络管道建设工程在办理立项和规划手续前,必须报市信息产业局审查备案。未经审查批准的,不得施工。
第八章无线电管理
第二十六条市无线电管理按照国家和广东省的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执行。
第九章法律责任
第二十七条违反本暂行办法第十条规定,擅自变更信息化建设总体规划或不按总规划内容制定专项规划,由市信息产业局责令其改正,并对责任单位及其主要负责人进行通报批评;情节严重的,依法对违法单位主要负责人和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行政处分。
第二十八条违反本暂行办法第十二条、第十五条第一款规定,不执行强制性标准的,由市质量技术监督主管部门对违法单位依法实施行政处罚。
第二十九条违反本暂行办法第二十条规定的,由公安机关给予警告,并可以对个人处五千元以下的罚款,对单位处一万五千元以下的罚款;有违法所得的,除处予以没收外,还可以处以违法所得1至3倍的罚款。情节严重的,给予六个月以内停止联网、停机整顿的处罚,必要时建议原发证、审批机构吊销经营许可证或者取消联网资格;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条违反本暂行办法其他条款的,按国家、省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处理。
第三十一条市信息化主管部门的行政执法人员违反管理办法规定,或者营私舞弊、滥用职权、玩忽职守的,依法对主要责任人和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二条对有关主管部门的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行政相对人应自接到处罚决定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向市政府行政复议机关申请复议,或者直接向人民法院提出诉讼。
第三十三条本暂行办法自颁布之日起施行。
信息化建设管理制度3
第一条为促使全系统统计信息化建设工作的规范化和系统化,充分发挥统计信息在重大项目管理与决策中的信息、咨询与监督作用,更好地为全县重大项目管理工作服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以下简称《统计法》)及其实施细则、《省统计管理条例》等有关统计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以及上级机关关于统计工作的要求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各科室统计信息化建设由局办公室负责统一规划、建设和维护。
第三条计算机及网络系统统一安装防病毒软件并确保及时更新。
第四条定期进行系统软件、硬件检查维护,做好维护记录。对计算机硬件和软件可能出现的故障,应有防范、补救和排除等措施。
第五条禁止在局域网设备上安装运行与工作无关的`任何软件。
第六条严格执行保密法的有关规定,严格遵守国家互联网有相关法律、法规,禁止在网络上进行任何非法活动。
第七条各科室在使用过程中,如发现硬件和操作系统方面出现问题应及时上报局办公室,并由局办公室与相关软、硬件维护单位联系,取得技术支持,及时排除出现的问题。
第八条信息化培训应将统计内容列入专业培训计划,信息化管理员要钻研业务技能,积极参加各级组织的业务培训;每年至少组织本部门及系统内统计人员开展一次信息化业务技能培训。
第九条涉密计算机禁止上外网,禁止在非涉密计算机上储存、处理涉密信息。
第十条做好统计数据定期备份资料,保障统计资料的延续性和联贯性。
第十一条本制度由县发改局负责解释。本制度自签发之日起施行。
第五篇:信息化建设管理制度
信息化建设管理制度
计算机安全保密制度
一、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实施办法》。
二、工作人员要熟悉国家相关部门规定的计算机安全保密制度并认真贯彻实施。
三、不准在私人交往和通讯中泄露本单位秘密,不准在公共场所谈论本单位秘密,不准通过其他方式传递本单位秘密。
四、涉密机器要配备必要的保密措施,尽量采用成熟的、经有关部门认可的综合技术防范手段。
计算机操作人员岗位职责
一、熟练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严格按照各项工作的操作规程进行规范操作。
二、计算机所用软盘、U盘由单位统一提供,其它软盘、U盘不准进入机房,严禁在计算机上玩游戏和做与工作无关的事。
三、要保持设备的整洁,要经常对有关设备进行保养,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
计算机使用管理制度
一、计算机系单位贵重财产和精密设备,由专人负责,为确保软硬件设备的正常运转,管理人员和使用人员均应严格执行有关规定。
二、计算机软件、硬件及其相关物品要妥善保管、正确使用,确
保机器的正常运作。
三、非本单位人员未经计算机管理人员批准不得使用计算机及相关设备。
四、对计算机及其外设应当定期检查,定期保养,保证计算机运行安全可靠。
五、定期进行防病毒、查毒工作,做好重要数据备份工作。
六、禁止安装与工作内容无关的软件,不得利用本单位计算机炒股、玩游戏、聊天及其他与工作无关的事情。
七、妥善保管软硬件设备及其相关设备的驱动程序、保修卡及重要随机文件。
八、使用人员如发现计算机系统运行异常,应及时与计算机管理人员联系,非专业管理人员不得擅自拆开计算机调换设备配件。
九、请电脑公司专业人员对计算机及外设进行维修时,应有人自始至终地陪同。
十、加强安全保卫工作,增强安全意识,应协同有关人员定期检查各种用电设备和门窗安全,做好防盗、防火、防电、防雷,防水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