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城市工作会议

时间:2019-05-14 04:31:4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15年城市工作会议》,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15年城市工作会议》。

第一篇:2015年城市工作会议

2015年城市工作会议

习近平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分析城市发展面临的形势,明确做好城市工作的指导思想、总体思路、重点任务。

会议指出,我国城市发展已经进入新的发展时期。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历了世界历史上规模最大、速度最快的城镇化进程,城市发展波澜壮阔,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城市发展带动了整个经济社会发展,城市建设成为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引擎。城市是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方面活动的中心,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我们要深刻认识城市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民生改善中的重要作用。

会议强调,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城市工作的指导思想是: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发展、改革创新、依法治市,转变城市发展方式,完善城市治理体系,提高城市治理能力,着力解决城市病等突出问题,不断提升城市环境质量、人民生活质量、城市竞争力,建设和谐宜居、富有活力、各具特色的现代化城市,提高新型城镇化水平,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城市发展道路。

会议指出,城市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做好城市工作,要顺应城市工作新形势、改革发展新要求、人民群众新期待,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人民城市为人民。这是我们做好城市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同时,要坚持集约发展,框定总量、限定容量、盘活存量、做优增量、提高质量,立足国情,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在统筹上下功夫,在重点上求突破,着力提高城市发展持续性、宜居性。

第一,尊重城市发展规律。城市发展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有其自身规律。城市和经济发展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城市发展是农村人口向城市集聚、农业用地按相应规模转化为城市建设用地的过程,人口和用地要匹配,城市规模要同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相适应。必须认识、尊重、顺应城市发展规律,端正城市发展指导思想,切实做好城市工作。

第二,统筹空间、规模、产业三大结构,提高城市工作全局性。要在《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的基础上,结合实施“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建设等战略,明确我国城市发展空间布局、功能定位。要以城市群为主体形态,科学规划城市空间布局,实现紧凑集约、高效绿色发展。要优化提升东部城市群,在中西部地区培育发展一批城市群、区域性中心城市,促进边疆中心城市、口岸城市联动发展,让中西部地区广大群众在家门口也能分享城镇化成果。各城市要结合资源禀赋和区位优势,明确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强化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产业协作协同,逐步形成横向错位发展、纵向分工协作的发展格局。要加强创新合作机制建设,构建开放高效的创新资源共享网络,以协同创新牵引城市协同发展。我国城镇化必须同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城市工作必须同“三农”工作一起推动,形成城乡发展一体化的新格局。

第三,统筹规划、建设、管理三大环节,提高城市工作的系统性。城市工作要树立系统思维,从构成城市诸多要素、结构、功能等方面入手,对事关城市发展的重大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和周密部署,系统推进各方面工作。要综合考虑城市功能定位、文化特色、建设管理等多种因素来制定规划。规划编制要接地气,可邀请被规划企事业单位、建设方、管理方参与其中,还应该邀请市民共同参与。要在规划理念和方法上不断创新,增强规划科学性、指导性。要加强城市设计,提倡城市修补,加强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公开性和强制性。要加强对城市的空间立体性、平面协调性、风貌整体性、文脉延续性等方面的规划和管控,留住城市特有的地域环境、文化特色、建筑风格等“基因”。规划经过批准后要严格执行,一茬接一茬干下去,防止出现换一届领导、改一次规划的现象。抓城市工作,一定要抓住城市管理和服务这个重点,不断完善城市管理和服务,彻底改变粗放型管理方式,让人民群众在城市生活得更方便、更舒心、更美好。要把安全放在第一位,把住安全关、质量关,并把安全工作落实到城市工作和城市发展各个环节各个领域。

第四,统筹改革、科技、文化三大动力,提高城市发展持续性。城市发展需要依靠改革、科技、文化三轮驱动,增强城市持续发展能力。要推进规划、建设、管理、户籍等方面的改革,以主体功能区规划为基础统筹各类空间性规划,推进“多规合一”。要深化城市管理体制改革,确定管理范围、权力清单、责任主体。推进城镇化要把促进有能力在城镇稳定就业和生活的常住人口有序实现市民化作为首要任务。要加强对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战略研究,统筹推进土地、财政、教育、就业、医疗、养老、住房保障等领域配套改革。要推进城市科技、文化等诸多领域改革,优化创新创业生态链,让创新成为城市发展的主动力,释放城市发展新动能。要加强城市管理数字化平台建设和功能整合,建设综合性城市管理数据库,发展民生服务智慧应用。要保护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延续城市历史文脉,保护好前人留下的文化遗产。要结合自己的历史传承、区域文化、时代要求,打造自己的城市精神,对外树立形象,对内凝聚人心。

第五,统筹生产、生活、生态三大布局,提高城市发展的宜居性。城市发展要把握好生产空间、生活空间、生态空间的内在联系,实现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城市工作要把创造优良人居环境作为中心目标,努力把城市建设成为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丽家园。要增强城市内部布局的合理性,提升城市的通透性和微循环能力。要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继续完善住房保障体系,加快城镇棚户区和危房改造,加快老旧小区改造。要强化尊重自然、传承历史、绿色低碳等理念,将环境容量和城市综合承载能力作为确定城市定位和规模的基本依据。城市建设要以自然为美,把好山好水好风光融入城市。要大力开展生态修复,让城市再现绿水青山。要控制城市开发强度,划定水体保护线、绿地系统线、基础设施建设控制线、历史文化保护线、永久基本农田和生态保护红线,防止“摊大饼”式扩张,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生活方式和城市建设运营模式。要坚持集约发展,树立“精明增长”、“紧凑城市”理念,科学划定城市开发边界,推动城市发展由外延扩张式向内涵提升式转变。城市交通、能源、供排水、供热、污水、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要按照绿色循环低碳的理念进行规划建设。

第六,统筹政府、社会、市民三大主体,提高各方推动城市发展的积极性。城市发展要善于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集聚促进城市发展正能量。要坚持协调协同,尽最大可能推动政府、社会、市民同心同向行动,使政府有形之手、市场无形之手、市民勤劳之手同向发力。政府要创新城市治理方式,特别是要注意加强城市精细化管理。要提高市民文明素质,尊重市民对城市发展决策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鼓励企业和市民通过各种方式参与城市建设、管理,真正实现城市共治共管、共建共享。

会议强调,做好城市工作,必须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各级党委要充分认识城市工作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主要领导要亲自抓,建立健全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的城市工作格局。要推进城市管理机构改革,创新城市工作体制机制。要加快培养一批懂城市、会管理的干部,用科学态度、先进理念、专业知识去规划、建设、管理城市。要全面贯彻依法治国方针,依法规划、建设、治理城市,促进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健全依法决策的体制机制,把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等确定为城市重大决策的法定程序。要深入推进城市管理和执法体制改革,确保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

会议指出,城市是我国各类要素资源和经济社会活动最集中的地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实现现代化,必须抓好城市这个“火车头”,把握发展规律,推动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发挥这一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有效化解各种“城市病”。要提升规划水平,增强城市规划的科学性和权威性,促进“多规合一”,全面开展城市设计,完善新时期建筑方针,科学谋划城市“成长坐标”。要提升建设水平,加强城市地下和地上基础设施建设,建设海绵城市,加快棚户区和危房改造,有序推进老旧住宅小区综合整治,力争到2020年基本完成现有城镇棚户区、城中村和危房改造,推进城市绿色发展,提高建筑标准和工程质量,高度重视做好建筑节能。要提升管理水平,着力打造智慧城市,以实施居住证制度为抓手推动城镇常住人口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强城市公共管理,全面提升市民素质。推进改革创新,为城市发展提供有力的体制机制保障。

会议号召,城市工作任务艰巨、前景光明,我们要开拓创新、扎实工作,不断开创城市发展新局面,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会议从“统筹空间、规模、产业三大结构”“统筹规划、建设、管理三大环节”“统筹改革、科技、文化三大动力”“统筹生产、生活、生态三大布局”“统筹政府、社会、市民三大主体”系统清晰阐释了城市未来建设“以人为本”的思路。

会议强调,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发展、改革创新、依法治市,转变城市发展方式,完善城市治理体系,提高城市治理能力,着力解决城市病等突出问题,不断提升城市环境质量、人民生活质量、城市竞争力,建设和谐宜居、富有活力、各具特色的现代化城市,提高新型城镇化水平,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城市发展道路。

会议指出,城市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做好城市工作,要顺应城市工作新形势、改革发展新要求、人民群众新期待,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人民城市为人民。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城市执法体制改革

改进城市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新华社北京12月30日电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城市执法体制改革 改进城市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2015年12月24日)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化快速发展,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建设水平逐步提高,保障城市健康运行的任务日益繁重,加强和改善城市管理的需求日益迫切,城市管理工作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各地区各有关方面适应社会发展形势,积极做好城市管理工作,探索提高城市管理执法和服务水平,对改善城市秩序、促进城市和谐、提升城市品质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也要清醒看到,与新型城镇化发展要求和人民群众生产生活需要相比,我国多数地区在城市市政管理、交通运行、人居环境、应急处置、公共秩序等方面仍有较大差距,城市管理执法工作还存在管理体制不顺、职责边界不清、法律法规不健全、管理方式简单、服务意识不强、执法行为粗放等问题,社会各界反映较为强烈,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城市健康发展和新型城镇化的顺利推进。深入推进城市管理执法体制改革,改进城市管理工作,是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内在要求,是提高政府治理能力的重要举措,是增进民生福祉的现实需要,是促进城市发展转型的必然选择。为理顺城市管理执法体制,解决城市管理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消除城市管理工作中的短板,进一步提高城市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现提出以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及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为引领,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以城市管理现代化为指向,以理顺体制机制为途径,将城市管理执法体制改革作为推进城市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手段,与简政放权、放管结合、转变政府职能、规范行政权力运行等有机结合,构建权责明晰、服务为先、管理优化、执法规范、安全有序的城市管理体制,推动城市管理走向城市治理,促进城市运行高效有序,实现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二)基本原则

——坚持以人为本。牢固树立为人民管理城市的理念,强化宗旨意识和服务意识,落实惠民和便民措施,以群众满意为标准,切实解决社会各界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努力消除各种“城市病”。——坚持依法治理。完善执法制度,改进执法方式,提高执法素养,把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的要求落实到城市管理执法全过程。——坚持源头治理。增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的科学性、系统性和协调性,综合考虑公共秩序管理和群众生产生活需要,合理安排各类公共设施和空间布局,加强对城市规划、建设实施情况的评估和反馈。变被动管理为主动服务,变末端执法为源头治理,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违法违规行为。

——坚持权责一致。明确城市管理和执法职责边界,制定权力清单,落实执法责任,权随事走、人随事调、费随事转,实现事权和支出相适应、权力和责任相统一。合理划分城市管理事权,实行属地管理,明确市、县政府在城市管理和执法中负主体责任,充实一线人员力量,落实执法运行经费,将工作重点放在基层。

——坚持协调创新。加强政策措施的配套衔接,强化部门联动配合,有序推进相关工作。以网格化管理、社会化服务为方向,以智慧城市建设为契机,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加快形成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匹配的城市管理能力。

(三)总体目标。到2017年年底,实现市、县政府城市管理领域的机构综合设置。到2020年,城市管理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基本完善,执法体制基本理顺,机构和队伍建设明显加强,保障机制初步完善,服务便民高效,现代城市治理体系初步形成,城市管理效能大幅提高,人民群众满意度显著提升。

二、理顺管理体制

(四)匡定管理职责。城市管理的主要职责是市政管理、环境管理、交通管理、应急管理和城市规划实施管理等。具体实施范围包括:市政公用设施运行管理、市容环境卫生管理、园林绿化管理等方面的全部工作;市、县政府依法确定的,与城市管理密切相关、需要纳入统一管理的公共空间秩序管理、违法建设治理、环境保护管理、交通管理、应急管理等方面的部分工作。城市管理执法即是在上述领域根据国家法律法规规定履行行政执法权力的行为。

(五)明确主管部门。国务院住房和城乡建设主管部门负责对全国城市管理工作的指导,研究拟定有关政策,制定基本规范,做好顶层设计,加强对省、自治区、直辖市城市管理工作的指导监督协调,积极推进地方各级政府城市管理事权法律化、规范化。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应当确立相应的城市管理主管部门,加强对辖区内城市管理工作的业务指导、组织协调、监督检查和考核评价。各地应科学划分城市管理部门与相关行政主管部门的工作职责,有关管理和执法职责划转城市管理部门后,原主管部门不再行使。

(六)综合设置机构。按照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住房城乡建设部会同中央编办指导地方整合归并省级执法队伍,推进市县两级政府城市管理领域大部门制改革,整合市政公用、市容环卫、园林绿化、城市管理执法等城市管理相关职能,实现管理执法机构综合设置。统筹解决好机构性质问题,具备条件的应当纳入政府机构序列。遵循城市运行规律,建立健全以城市良性运行为核心,地上地下设施建设运行统筹协调的城市管理体制机制。有条件的市和县应当建立规划、建设、管理一体化的行政管理体制,强化城市管理和执法工作。

(七)推进综合执法。重点在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执法频率高、多头执法扰民问题突出、专业技术要求适宜、与城市管理密切相关且需要集中行使行政处罚权的领域推行综合执法。具体范围是:住房城乡建设领域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全部行政处罚权;环境保护管理方面社会生活噪声污染、建筑施工噪声污染、建筑施工扬尘污染、餐饮服务业油烟污染、露天烧烤污染、城市焚烧沥青塑料垃圾等烟尘和恶臭污染、露天焚烧秸秆落叶等烟尘污染、燃放烟花爆竹污染等的行政处罚权;工商管理方面户外公共场所无照经营、违规设置户外广告的行政处罚权;交通管理方面侵占城市道路、违法停放车辆等的行政处罚权;水务管理方面向城市河道倾倒废弃物和垃圾及违规取土、城市河道违法建筑物拆除等的行政处罚权;食品药品监管方面户外公共场所食品销售和餐饮摊点无证经营,以及违法回收贩卖药品等的行政处罚权。城市管理部门可以实施与上述范围内法律法规规定的行政处罚权有关的行政强制措施。到2017年年底,实现住房城乡建设领域行政处罚权的集中行使。上述范围以外需要集中行使的具体行政处罚权及相应的行政强制权,由市、县政府报所在省、自治区政府审批,直辖市政府可以自行确定。

(八)下移执法重心。按照属地管理、权责一致的原则,合理确定设区的市和市辖区城市管理部门的职责分工。市级城市管理部门主要负责城市管理和执法工作的指导、监督、考核,以及跨区域及重大复杂违法违规案件的查处。按照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的要求,在设区的市推行市或区一级执法,市辖区能够承担的可以实行区一级执法,区级城市管理部门可以向街道派驻执法机构,推动执法事项属地化管理;市辖区不能承担的,市级城市管理部门可以向市辖区和街道派驻执法机构,开展综合执法工作。派驻机构业务工作接受市或市辖区城市管理部门的领导,日常管理以所在市辖区或街道为主,负责人的调整应当征求派驻地党(工)委的意见。逐步实现城市管理执法工作全覆盖,并向乡镇延伸,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三、强化队伍建设

(九)优化执法力量。各地应当根据执法工作特点合理设置岗位,科学确定城市管理执法人员配备比例标准,统筹解决好执法人员身份编制问题,在核定的行政编制数额内,具备条件的应当使用行政编制。执法力量要向基层倾斜,适度提高一线人员的比例,通过调整结构优化执法力量,确保一线执法工作需要。区域面积大、流动人口多、管理执法任务重的地区,可以适度调高执法人员配备比例。

(十)严格队伍管理。建立符合职业特点的城市管理执法人员管理制度,优化干部任用和人才选拔机制,严格按照公务员法有关规定开展执法人员录用等有关工作,加大接收安置军转干部的力度,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根据执法工作需要,统一制式服装和标志标识,制定执法执勤用车、装备配备标准,到2017年年底,实现执法制式服装和标志标识统一。严格执法人员素质要求,加强思想道德和素质教育,着力提升执法人员业务能力,打造政治坚定、作风优良、纪律严明、廉洁务实的执法队伍。

(十一)注重人才培养。加强现有在编执法人员业务培训和考试,严格实行执法人员持证上岗和资格管理制度,到2017年年底,完成处级以上干部轮训和持证上岗工作。建立符合职业特点的职务晋升和交流制度,切实解决基层执法队伍基数大、职数少的问题,确保部门之间相对平衡、职业发展机会平等。完善基层执法人员工资政策。研究通过工伤保险、抚恤等政策提高风险保障水平。鼓励高等学校设置城市管理专业或开设城市管理课程,依托党校、行政学院、高等学校等开展岗位培训。

(十二)规范协管队伍。各地可以根据实际工作需要,采取招用或劳务派遣等形式配置城市管理执法协管人员。建立健全协管人员招聘、管理、奖惩、退出等制度。协管人员数量不得超过在编人员,并应当随城市管理执法体制改革逐步减少。协管人员只能配合执法人员从事宣传教育、巡查、信息收集、违法行为劝阻等辅助性事务,不得从事具体行政执法工作。协管人员从事执法辅助事务以及超越辅助事务所形成的后续责任,由本级城市管理部门承担。

四、提高执法水平

(十三)制定权责清单。各地要按照转变政府职能、规范行政权力运行的要求,全面清理调整现有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职责,优化权力运行流程。依法建立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部门的权力和责任清单,向社会公开职能职责、执法依据、处罚标准、运行流程、监督途径和问责机制。制定责任清单与权力清单工作要统筹推进,并实行动态管理和调整。到2016年年底,市、县两级城市管理部门要基本完成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的制定公布工作。

(十四)规范执法制度。各地城市管理部门应当切实履行城市管理执法职责,完善执法程序,规范办案流程,明确办案时限,提高办案效率。积极推行执法办案评议考核制度和执法公示制度。健全行政处罚适用规则和裁量基准制度、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严格执行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杜绝粗暴执法和选择性执法,确保执法公信力,维护公共利益、人民权益和社会秩序。

(十五)改进执法方式。各地城市管理执法人员应当严格履行执法程序,做到着装整齐、用语规范、举止文明,依法规范行使行政检查权和行政强制权,严禁随意采取强制执法措施。坚持处罚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根据违法行为的性质和危害后果,灵活运用不同执法方式,对情节较轻或危害后果能够及时消除的,应当多做说服沟通工作,加强教育、告诫、引导。综合运用行政指导、行政奖励、行政扶助、行政调解等非强制行政手段,引导当事人自觉遵守法律法规,及时化解矛盾纷争,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十六)完善监督机制。强化外部监督机制,畅通群众监督渠道、行政复议渠道,城市管理部门和执法人员要主动接受法律监督、行政监督、社会监督。强化内部监督机制,全面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加强城市管理部门内部流程控制,健全责任追究机制、纠错问责机制。强化执法监督工作,坚决排除对执法活动的违规人为干预,防止和克服各种保护主义。

五、完善城市管理

(十七)加强市政管理。市政公用设施建设完成后,应当及时将管理信息移交城市管理部门,并建立完备的城建档案,实现档案信息共享。加强市政公用设施管护工作,保障安全高效运行。加强城市道路管理,严格控制道路开挖或占用道路行为。加强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给排水和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管理,服务入廊单位生产运行和市民日常生活。(十八)维护公共空间。加强城市公共空间规划,提升城市设计水平。加强建筑物立面管理和色调控制,规范报刊亭、公交候车亭等“城市家具”设置,加强户外广告、门店牌匾设置管理。加强城市街头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严查食品无证摊贩、散发张贴小广告、街头非法回收药品、贩卖非法出版物等行为。及时制止、严肃查处擅自变更建设项目规划设计和用途、违规占用公共空间以及乱贴乱画乱挂等行为,严厉打击违法用地、违法建设行为。

(十九)优化城市交通。坚持公交优先战略,着力提升城市公共交通服务水平。加强不同交通工具之间的协调衔接,倡导步行、自行车等绿色出行方式。打造城市交通微循环系统,加大交通需求调控力度,优化交通出行结构,提高路网运行效率。加强城市交通基础设施和智能化交通指挥设施管理维护。整顿机动车交通秩序。加强城市出租客运市场管理。加强静态交通秩序管理,综合治理非法占道停车及非法挪用、占用停车设施,鼓励社会资本投入停车场建设,鼓励单位停车场错时对外开放,逐步缓解停车难问题。

(二十)改善人居环境。切实增加物质和人力投入,提高城市园林绿化、环卫保洁水平,加强大气、噪声、固体废物、河湖水系等环境管理,改善城市人居环境。规范建筑施工现场管理,严控噪声扰民、施工扬尘和渣土运输抛洒。推进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管理。加强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处理和医疗垃圾集中处理管理。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提高城市卫生水平。

(二十一)提高应急能力。提高城市防灾减灾能力,保持水、电、气、热、交通、通信、网络等城市生命线系统畅通。建立完善城市管理领域安全监管责任制,强化重大危险源监控,消除重大事故隐患。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安全风险隐患排查,建立分级、分类、动态管理制度。完善城市管理应急响应机制,提高突发事件处置能力。强化应急避难场所、设施设备管理,加强各类应急物资储备。建立应急预案动态调整管理制度,经常性开展疏散转移、自救互救等综合演练。做好应对自然灾害等突发事件的军地协调工作。

(二十二)整合信息平台。积极推进城市管理数字化、精细化、智慧化,到2017年年底,所有市、县都要整合形成数字化城市管理平台。基于城市公共信息平台,综合运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整合人口、交通、能源、建设等公共设施信息和公共基础服务,拓展数字化城市管理平台功能。加快数字化城市管理向智慧化升级,实现感知、分析、服务、指挥、监察“五位一体”。整合城市管理相关电话服务平台,形成全国统一的12319城市管理服务热线,并实现与110报警电话等的对接。综合利用各类监测监控手段,强化视频监控、环境监测、交通运行、供水供气供电、防洪防涝、生命线保障等城市运行数据的综合采集和管理分析,形成综合性城市管理数据库,重点推进城市建筑物数据库建设。强化行政许可、行政处罚、社会诚信等城市管理全要素数据的采集与整合,提升数据标准化程度,促进多部门公共数据资源互联互通和开放共享,建立用数据说话、用数据决策、用数据管理、用数据创新的新机制。

(二十三)构建智慧城市。加强城市基础设施智慧化管理与监控服务,加快市政公用设施智慧化改造升级,构建城市虚拟仿真系统,强化城镇重点应用工程建设。发展智慧水务,构建覆盖供水全过程、保障供水质量安全的智能供排水和污水处理系统。发展智慧管网,实现城市地下空间、地下综合管廊、地下管网管理信息化和运行智能化。发展智能建筑,实现建筑设施设备节能、安全的智能化管控。加快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档案信息化建设。依托信息化技术,综合利用视频一体化技术,探索快速处置、非现场执法等新型执法模式,提升执法效能。

六、创新治理方式

(二十四)引入市场机制。发挥市场作用,吸引社会力量和社会资本参与城市管理。鼓励地方通过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等方式,推进城市市政基础设施、市政公用事业、公共交通、便民服务设施等的市场化运营。推行环卫保洁、园林绿化管养作业、公共交通等由政府向社会购买服务,逐步加大购买服务力度。综合运用规划引导、市场运作、商户自治等方式,顺应历史沿革和群众需求,合理设置、有序管理方便生活的自由市场、摊点群、流动商贩疏导点等经营场所和服务网点,促创业、带就业、助发展、促和谐。

(二十五)推进网格管理。建立健全市、区(县)、街道(乡镇)、社区管理网络,科学划分网格单元,将城市管理、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事项纳入网格化管理。明确网格管理对象、管理标准和责任人,实施常态化、精细化、制度化管理。依托基层综合服务管理平台,全面加强对人口、房屋、证件、车辆、场所、社会组织等各类基础信息的实时采集、动态录入,准确掌握情况,及时发现和快速处置问题,有效实现政府对社会单元的公共管理和服务。

(二十六)发挥社区作用。加强社区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党组织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领导核心作用,发挥政府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主导作用。依法建立社区公共事务准入制度,充分发挥社区居委会作用,增强社区自治功能。充分发挥社会工作者等专业人才的作用,培育社区社会组织,完善社区协商机制。推动制定社区居民公约,促进居民自治管理。建设完善社区公共服务设施,打造方便快捷生活圈。通过建立社区综合信息平台、编制城市管理服务图册、设置流动服务站等方式,提供惠民便民公共服务。

(二十七)动员公众参与。依法规范公众参与城市治理的范围、权利和途径,畅通公众有序参与城市治理的渠道。倡导城市管理志愿服务,建立健全城市管理志愿服务宣传动员、组织管理、激励扶持等制度和组织协调机制,引导志愿者与民间组织、慈善机构和非营利性社会团体之间的交流合作,组织开展多形式、常态化的志愿服务活动。依法支持和规范服务性、公益性、互助性社会组织发展。采取公众开放日、主题体验活动等方式,引导社会组织、市场中介机构和公民法人参与城市治理,形成多元共治、良性互动的城市治理模式。

(二十八)提高文明意识。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城市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创建全过程,广泛开展城市文明教育,大力弘扬社会公德。深化文明城市创建,不断提升市民文明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积极开展新市民教育和培训,让新市民尽快融入城市生活,促进城市和谐稳定。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和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的作用,广泛开展城市文明主题宣传教育和实践活动。加强社会诚信建设,坚持将公约引导、信用约束、法律规制相结合,以他律促自律。

七、完善保障机制

(二十九)健全法律法规。加强城市管理和执法方面的立法工作,完善配套法规和规章,实现深化改革与法治保障有机统一,发挥立法对改革的引领和规范作用。有立法权的城市要根据立法法的规定,加快制定城市管理执法方面的地方性法规、规章,明晰城市管理执法范围、程序等内容,规范城市管理执法的权力和责任。全面清理现行法律法规中与推进城市管理执法体制改革不相适应的内容,定期开展规章和规范性文件清理工作,并向社会公布清理结果,加强法律法规之间的衔接。加快制定修订一批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方面的标准,形成完备的标准体系。

(三十)保障经费投入。按照事权和支出责任相适应原则,健全责任明确、分类负担、收支脱钩、财政保障的城市管理经费保障机制,实现政府资产与预算管理有机结合,防止政府资产流失。城市政府要将城市管理经费列入同级财政预算,并与城市发展速度和规模相适应。严格执行罚缴分离、收支两条线制度,不得将城市管理经费与罚没收入挂钩。各地要因地制宜加大财政支持力度,统筹使用有关资金,增加对城市管理执法人员、装备、技术等方面的资金投入,保障执法工作需要。

(三十一)加强司法衔接。建立城市管理部门与公安机关、检察机关、审判机关信息共享、案情通报、案件移送等制度,实现行政处罚与刑事处罚无缝对接。公安机关要依法打击妨碍城市管理执法和暴力抗法行为,对涉嫌犯罪的,应当依照法定程序处理。检察机关、审判机关要加强法律指导,及时受理、审理涉及城市管理执法的案件。检察机关有权对城市管理部门在行政执法中发现涉嫌犯罪案件线索的移送情况进行监督,城市管理部门对于发现的涉嫌犯罪案件线索移送不畅的,可以向检察机关反映。加大城市管理执法行政处罚决定的行政和司法强制执行力度。

八、加强组织领导

(三十二)明确工作责任。加强党对城市管理工作的组织领导。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充分认识推进城市管理执法体制改革、改进城市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把这项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按照有利于服务群众的原则,切实履行领导责任,研究重大问题,把握改革方向,分类分层推进。各省、自治区可以选择一个城市先行试点,直辖市可以全面启动改革工作。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要制定具体方案,明确时间步骤,细化政策措施,及时总结试点经验,稳妥有序推进改革。上级政府要加强对下级政府的指导和督促检查,重要事项及时向党委报告。中央和国家机关有关部门要增强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加强协调配合,支持和指导地方推进改革工作。

(三十三)建立协调机制。建立全国城市管理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制度,统筹协调解决制约城市管理工作的重大问题,以及相关部门职责衔接问题。各省、自治区政府应当建立相应的协调机制。市、县政府应当建立主要负责同志牵头的城市管理协调机制,加强对城市管理工作的组织协调、监督检查和考核奖惩。建立健全市、县相关部门之间信息互通、资源共享、协调联动的工作机制,形成管理和执法工作合力。(三十四)健全考核制度。将城市管理执法工作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体系和领导干部政绩考核体系,推动地方党委、政府履职尽责。推广绩效管理和服务承诺制度,加快建立城市管理行政问责制度,健全社会公众满意度评价及第三方考评机制,形成公开、公平、公正的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工作考核奖惩制度体系。加强城市管理效能考核,将考核结果作为城市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的重要参考。(三十五)严肃工作纪律。各级党委和政府要严格执行有关编制、人事、财经纪律,严禁在推进城市管理执法体制改革工作中超编进人、超职数配备领导干部、突击提拔干部。对违反规定的,要按规定追究有关单位和人员的责任。在职责划转、机构和人员编制整合调整过程中,应当按照有关规定衔接好人财物等要素,做好工作交接,保持工作的连续性和稳定性。涉及国有资产划转的,应做好资产清查工作,严格执行国有资产管理有关规定,确保国有资产安全完整。(三十六)营造舆论环境。各级党委和政府要高度重视宣传和舆论引导工作,加强中央与地方的宣传联动,将改革实施与宣传工作协同推进,正确引导社会预期。加强对城市管理执法先进典型的正面宣传,营造理性、积极的舆论氛围,及时回应社会关切,凝聚改革共识。推进城市管理执法信息公开,保障市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加强城市管理执法舆情监测、研判、预警和应急处置,提高舆情应对能力。

住房城乡建设部、中央编办、国务院法制办要及时总结各地经验,切实强化对推进城市管理执法体制改革、提高城市管理水平相关工作的协调指导和监督检查。重大问题要及时报告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将就贯彻落实情况适时组织开展专项监督检查。

第二篇:中央城市工作会议

会议背景

1949年,新民主主义革命即将胜利,中共面临着管理城市的重任。当年3月在西柏坡举行的中共七届二中全会指出,党的工作重心由农村转移到城市,必须要用极大的努力学会管理城市和建设城市,描绘出了新中国的蓝图。

20世纪60年代初,为加强对城市的集中统一管理和解决当时城市经济生活的突出矛盾,1962年9月和1963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先后召开全国第一次和第二次城市工作会议。

1978年3月,国务院在北京召开第三次全国城市工作会议,制定了关于加强城市建设工作的意见。

1978年之后,就没有召开过中央城市工作会议。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历了世界历史上规模最大、速度最快的城镇化进程,城市发展波澜壮阔,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2015年11月9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八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深入推进城市执法体制改革改进城市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

2015年11月10日,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上,习近平指出做好城市工作,首先要认识、尊重、顺应城市发展规律,端正城市发展指导思想。

2015年12月1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研究部署了城市工作,会议提出要认识、尊重、顺应城市发展规律,端正城市发展指导思想;推进农民工市民化,加快提高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增强城市宜居性;改革完善城市规划;提高城市管理水准;坚持把“三农”工作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同时要更加重视做好城市工作。[1-2] 2015年12月20日,时隔37年后,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参会人员编辑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全国人大常委会有关领导同志,国务委员,最高人民法院院长,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全国政协有关领导同志以及中央军委委员等出席会议。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党政主要负责同志,中央和国家机关有关部门主要负责同志,中央管理的部分企业和金融机构负责同志,军队及武警部队有关负责同志参加会议。[3]

会议要点

会议指出,我国城市发展已经进入新的发展时期。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历了世界历史上规模最大、速度最快的城镇化进程,城市发展波澜壮阔,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城市发展带动了整个经济社会发展,城市建设成为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引擎。城市是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方面活动的中心,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我们要深刻认识城市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民生改善中的重要作用。

会议强调,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城市工作的指导思想是: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发展、改革创新、依法治市,转变城市发展方式,完善城市治理体系,提高城市治理能力,着力解决城市病等突出问题,不断提升城市环境质量、人民生活质量、城市竞争力,建设和谐宜居、富有活力、各具特色的现代化城市,提高新型城镇化水平,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城市发展道路。会议指出,城市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做好城市工作,要顺应城市工作新形势、改革发展新要求、人民群众新期待,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人民城市为人民。这是我们做好城市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同时,要坚持集约发展,框定总量、限定容量、盘活存量、做优增量、提高质量,立足国情,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在统筹上下功夫,在重点上求突破,着力提高城市发展持续性、宜居性。

第一,尊重城市发展规律。城市发展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有其自身规律。城市和经济发展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城市发展是农村人口向城市集聚、农业用地按相应规模转化为城市建设用地的过程,人口和用地要匹配,城市规模要同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相适应。必须认识、尊重、顺应城市发展规律,端正城市发展指导思想,切实做好城市工作。

第二,统筹空间、规模、产业三大结构,提高城市工作全局性。要在《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的基础上,结合实施“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建设等战略,明确我国城市发展空间布局、功能定位。要以城市群为主体形态,科学规划城市空间布局,实现紧凑集约、高效绿色发展。要优化提升东部城市群,在中西部地区培育发展一批城市群、区域性中心城市,促进边疆中心城市、口岸城市联动发展,让中西部地区广大群众在家门口也能分享城镇化成果。各城市要结合资源禀赋和区位优势,明确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强化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产业协作协同,逐步形成横向错位发展、纵向分工协作的发展格局。要加强创新合作机制建设,构建开放高效的创新资源共享网络,以协同创新牵引城市协同发展。我国城镇化必须同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城市工作必须同“三农”工作一起推动,形成城乡发展一体化的新格局。

第三,统筹规划、建设、管理三大环节,提高城市工作的系统性。城市工作要树立系统思维,从构成城市诸多要素、结构、功能等方面入手,对事关城市发展的重大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和周密部署,系统推进各方面工作。要综合考虑城市功能定位、文化特色、建设管理等多种因素来制定规划。规划编制要接地气,可邀请被规划企事业单位、建设方、管理方参与其中,还应该邀请市民共同参与。要在规划理念和方法上不断创新,增强规划科学性、指导性。要加强城市设计,提倡城市修补,加强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公开性和强制性。要加强对城市的空间立体性、平面协调性、风貌整体性、文脉延续性等方面的规划和管控,留住城市特有的地域环境、文化特色、建筑风格等“基因”。规划经过批准后要严格执行,一茬接一茬干下去,防止出现换一届领导、改一次规划的现象。抓城市工作,一定要抓住城市管理和服务这个重点,不断完善城市管理和服务,彻底改变粗放型管理方式,让人民群众在城市生活得更方便、更舒心、更美好。要把安全放在第一位,把住安全关、质量关,并把安全工作落实到城市工作和城市发展各个环节各个领域。

第四,统筹改革、科技、文化三大动力,提高城市发展持续性。城市发展需要依靠改革、科技、文化三轮驱动,增强城市持续发展能力。要推进规划、建设、管理、户籍等方面的改革,以主体功能区规划为基础统筹各类空间性规划,推进“多规合一”。要深化城市管理体制改革,确定管理范围、权力清单、责任主体。推进城镇化要把促进有能力在城镇稳定就业和生活的常住人口有序实现市民化作为首要任务。要加强对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战略研究,统筹推进土地、财政、教育、就业、医疗、养老、住房保障等领域配套改革。要推进城市科技、文化等诸多领域改革,优化创新创业生态链,让创新成为城市发展的主动力,释放城市发展新动能。要加强城市管理数字化平台建设和功能整合,建设综合性城市管理数据库,发展民生服务智慧应用。要保护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延续城市历史文脉,保护好前人留下的文化遗产。要结合自己的历史传承、区域文化、时代要求,打造自己的城市精神,对外树立形象,对内凝聚人心。

第五,统筹生产、生活、生态三大布局,提高城市发展的宜居性。城市发展要把握好生产空间、生活空间、生态空间的内在联系,实现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城市工作要把创造优良人居环境作为中心目标,努力把城市建设成为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丽家园。要增强城市内部布局的合理性,提升城市的通透性和微循环能力。要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继续完善住房保障体系,加快城镇棚户区和危房改造,加快老旧小区改造。要强化尊重自然、传承历史、绿色低碳等理念,将环境容量和城市综合承载能力作为确定城市定位和规模的基本依据。城市建设要以自然为美,把好山好水好风光融入城市。要大力开展生态修复,让城市再现绿水青山。要控制城市开发强度,划定水体保护线、绿地系统线、基础设施建设控制线、历史文化保护线、永久基本农田和生态保护红线,防止“摊大饼”式扩张,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生活方式和城市建设运营模式。要坚持集约发展,树立“精明增长”、“紧凑城市”理念,科学划定城市开发边界,推动城市发展由外延扩张式向内涵提升式转变。城市交通、能源、供排水、供热、污水、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要按照绿色循环低碳的理念进行规划建设。

第六,统筹政府、社会、市民三大主体,提高各方推动城市发展的积极性。城市发展要善于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集聚促进城市发展正能量。要坚持协调协同,尽最大可能推动政府、社会、市民同心同向行动,使政府有形之手、市场无形之手、市民勤劳之手同向发力。政府要创新城市治理方式,特别是要注意加强城市精细化管理。要提高市民文明素质,尊重市民对城市发展决策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鼓励企业和市民通过各种方式参与城市建设、管理,真正实现城市共治共管、共建共享。

会议强调,做好城市工作,必须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各级党委要充分认识城市工作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主要领导要亲自抓,建立健全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的城市工作格局。要推进城市管理机构改革,创新城市工作体制机制。要加快培养一批懂城市、会管理的干部,用科学态度、先进理念、专业知识去规划、建设、管理城市。要全面贯彻依法治国方针,依法规划、建设、治理城市,促进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健全依法决策的体制机制,把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等确定为城市重大决策的法定程序。要深入推进城市管理和执法体制改革,确保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

会议指出,城市是我国各类要素资源和经济社会活动最集中的地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实现现代化,必须抓好城市这个“火车头”,把握发展规律,推动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发挥这一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有效化解各种“城市病”。要提升规划水平,增强城市规划的科学性和权威性,促进“多规合一”,全面开展城市设计,完善新时期建筑方针,科学谋划城市“成长坐标”。要提升建设水平,加强城市地下和地上基础设施建设,建设海绵城市,加快棚户区和危房改造,有序推进老旧住宅小区综合整治,力争到2020年基本完成现有城镇棚户区、城中村和危房改造,推进城市绿色发展,提高建筑标准和工程质量,高度重视做好建筑节能。要提升管理水平,着力打造智慧城市,以实施居住证制度为抓手推动城镇常住人口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强城市公共管理,全面提升市民素质。推进改革创新,为城市发展提供有力的体制机制保障。

会议号召,城市工作任务艰巨、前景光明,我们要开拓创新、扎实工作,不断开创城市发展新局面,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4-5]

会议解读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秘书长石楠:过去曾认为高楼大厦就是城市现代化,在苦心打造城市时,只学到了国外城市发展的表象,而人的需求才是城市建设的归结点。[6]

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部主任张占斌:现在中国的城镇化发展到了一个很重要的历史时刻,有7亿多人在城市里工作生活学习,如何治理城市、避免城市病,需要有一个顶层设计,作出规划和布局。参考资料

第三篇:2016中央城市工作会议

中央城市工作会议:

全面开展城市设计工作 提高城市设计水平

城市设计,就是对城市形态和空间环境所作的整体构思和安排。它介于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之间,是落实城市规划、指导建筑设计、塑造城市特色风貌的有效手段。开展城市设计是境外一些城市的普遍做法。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天津、深圳等城市也积极开展了城市设计工作。2015年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提出,要加强城市设计,提高城市设计水平。各地、各部门要高度重视城市设计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全面开展、切实做好城市设计工作。

一、建立城市设计管理制度

城市设计管理制度是开展城市设计工作的基本保障。目前一些城市通过地方立法,建立了城市设计管理制度。要加强城市设计,必须强化顶层设计,建立城市设计管理制度。

(一)明确城市设计行政管理的主体责任

由各级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承担起城市设计工作主要职责。城市设计工作涉及的行业、领域十分广泛,但与城市规划最为密切。特别是随着城镇化发展,城市从平面、外延式发展越来越转变为立体、集约式发展,城市地下、地面、空中日益成为一体化的立体空间,亟须将二维平面的规划管理模式尽快转为三维立体的规划管理模式,亟须将城市设计管理作为城市规划管理的重要内容。由各级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承担城市设计工作的主体责任,符合城市发展规律,符合规划工作实际,是务实之举、有效途径。

(二)建立与城市规划相辅相成的工作体制

从天津、深圳、南京等地实践看,紧密结合城市规划开展城市设计,将城市设计内容纳入城市规划成果,将城市设计管理要求纳入城市规划管理环节,将城市设计监督检查纳入城市规划监督检查过程,可以在较短时间内建立起完整的城市设计管理体系,发挥城市设计落实城市规划、指导建筑设计的作用。将城市设计工作与城市规划工作挂钩衔接,可以促进形成立体空间的规划管理模式。

(三)制定城市设计管理法规

通过开展城市设计立法,明确城市设计的地位和要求,树立和增强城市设计管理的权威性。要近、远期结合推进城市设计立法工作。近期,抓紧制定实施《城市设计管理办法》,确立城市设计与城市规划的关系,明确城市设计管理要求,依法依规遏制愈演愈烈的建筑乱象,控制千城一面的“蔓延”。中期,积极推进《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的修改,对违反城市设计管控要求的规划建设行为进行问责。远期,研究制定《景观风貌管理法》,建立健全更具针对性、系统性的风貌管理法律法规。

(四)完善城市设计的指导监督工作机制

城市风貌特色既是城市精神的体现,也是民族文化和国家形象的反映,有必要自上而下建立城市设计的指导和监督工作机制,确保城市设计符合民族文化传承和国家形象塑造需要。一是建立重要城市特色风貌的清单制度,从保护和传承出发,将突出反映地域特征、民族特色的城市风貌列入清单,挂牌保护,防止“大拆大建”造成建设性破坏。二是建立重点城市城市设计工作指导制度,从创新和发展出发,住房城乡建设部适时将首都、国家中心城市、民族自治区首府,“一带一路”中心城市、海港和边境口岸城市列为城市设计工作重点城市,各省可将主要城市、县城、特色镇列为城市设计工作重点城镇,对其风貌建设进行积极指导、及时督促。

二、完善城市设计编制要求

新时期的城市设计工作区别于以往的传统城市设计,将更注重依法推进,更注重融合自然生态和以人为本,更注重体现空间立体性、平面协调性、风貌整体性和文脉传承性,是新型的城市设计。在城市设计工作中,要善于学习借鉴、总结创新,完善相关技术导则,建立健全分空间层次的、与城市规划体系相对接的技术体系,通过城市设计,体现地域特征、民族特色和时代风貌。

(一)注重从城市整体层面开展城市设计

统筹城市发展、自然山水保护,将城市与自然山水作为一个整体,将城市老旧城区、新城新区作为一个整体,进行总体城市设计,促进融合发展、一体发展。近些年,我国部分城市在城市整体层面开展了城市设计,但过深过细,难以纳入总体规划落地实施。对全国多数城市而言,总体城市设计应作为城市总体规划的特定章节,一般可包括三个方面内容:规定城市风貌特色定位,确定城市总体空间格局、整体景观体系、公共空间体系,划定城市设计重点控制区。

(二)突出做好城市重要片区的城市设计

城市内部各片区、组团的风貌特色有很大差异,应结合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有差别地做好城市设计。城市一般片区的城市设计可集中考虑公共空间、绿色空间等。城市重要片区的城市设计,如城市中心地区、历史文化街区、老旧城区等,最能代表城市形象和品质,应对空间形态、景观视廊、公共空间、建筑高度和风貌等作出更全面、系统的控制和引导,留住特有的地域环境、文化特色、建筑风格。要通过重点片区城市设计,将山水林田湖等绿色空间引入城市,保留和扩大自然生态空间,达到“望得见山、看得见水”的目的。

(三)积极开展特定地块的城市设计

即按照城市土地开发建设、城市修补生态修复需要,在控制性详细规划指导下,统筹空间布局,协调景观风貌,合理确定功能布局、空间形态、交通组织和环境景观;精准确定建筑的高度、体量、形态及新旧建筑、建筑群体的空间组合关系,并对建筑风格、立面材料及色彩等提出设计要求。地块城市设计与建筑设计最为密切,是发挥城市设计对建筑设计指导作用的关键环节。

此外,应鼓励各地结合实际,创新城市设计技术方法,对城市户外广告、店铺招牌、公共标识、夜景灯光、城市雕塑等特定要素或特定系统编制城市设计。近些年,一些城市编制了山体保护规划、夜景照明规划、城市色彩规划、整体风貌规划、滨水空间设计等,有效指导了相关规划编制和风貌管理工作。

三、改革完善城市规划管理

城市设计是城市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新时期开展城市设计,建立城市设计与城市规划全挂钩的工作体制,必须改革完善规划管理工作,将城市设计作为完善城市规划、落实城市规划、提升城市规划可实施性的重要手段。

(一)改革创新规划编制工作

将城市设计主要内容纳入城市规划,是增强规划可实施性的客观需要,也是城市设计工作的重要过程。开展城市设计,需要同时改革创新城市规划编制方法,将城市设计编制工作纳入城市规划编制工作,将总体城市设计纳入城市总体规划,将重要片区的城市设计纳入相应的控制性详细规划,并作为其重要章节或图则,确保城市设计内容与其他规划内容衔接一致。

(二)改进建筑方案审批工作

要完善建筑方案审查内容,严格确定审查审批工作程序,切实使建筑方案既要反映开发建设单位的诉求,也要符合相关城市设计要求。一般地区的单体建筑方案,应保持与所在地区的平面相协调、高度相协调、风貌相协调;城市设计重点控制区的建筑方案,包括单体建筑的形体、色彩、体量、高度等,必须符合相关管控要求,确保城市设计有效实施。同时,要改进建筑方案审查机制,尊重建筑师的话语权,鼓励建筑设计创新,同时防止建筑“贪大、媚洋、求怪”;要发挥专家的作用,对重要地区、重要建筑方案,应进行专门和充分的论证,避免城市领导按照个人喜好确定建筑方案。

四、制定城市设计行动计划

(一)大力推进城市修补生态修复

我国资源环境有限,需要转变城市外延粗放发展模式,通过城市修补、生态修复、有机更新,保障改善民生,增强城市活力。城市设计是城市更新的重要抓手,修补城市、修复生态是实施城市设计的重要手段。应按照有机更新理念,对城市中心区、历史城区、入城口、景观廊道等重要地区、地段进行城市设计,并依据城市设计,加快城市修补、生态修复,补充增加城市生活急需的养老设施、停车设施、体育场地,修复被破坏的山体、被填埋的河道、被侵占的岸线,确保功能设施、绿色空间得到增加,开发强度、污染排放受到控制,让城市恢复活力、保持特色。

(二)加快制定工作计划

2016年是“十三五”规划的起步之年,也是城市设计工作全面推进之年。各地要加强城市设计工作与“十三五”规划工作的结合,尽快编制城市设计五年行动计划和计划,将“十三五”确定的未来五年重点开发建设地区、重要更新改造地区作为城市设计重点地区,明确工作目标、设计要求、时间进度和保障措施等,促使各地及早谋划和开展城市设计,指导近期建设。

(三)积极推动试点示范工作

考虑我国大多数城市还缺乏经验,宜将有一定风貌特色、工作基础的城市列为试点城市,通过先行先试,不断总结经验,及时普及推广,引领全国或各省城市设计工作。另外,还可以将在历史文化传承、特色风貌塑造、产业发展、经济效益、劳动就业等多方面取得成效的城市设计项目公布为示范项目,作为各地开展城市设计的样板。

五、建立城市设计工作队伍

(一)支持高等院校开设城市设计专业

根据全国城市设计人才培养和需求问卷调查,城市设计人才需求十分旺盛。目前,我国有196所高等院校设立城市规划专业,269所高等院校设立建筑学专业,92所高等院校设立风景园林专业,在校生总计13.5万人,这是城市设计的新生力量。要鼓励和支持高等院校在本科阶段设置城市设计专业,鼓励高校扩大城市设计研究生规模,用3~5年时间,培养一批具有专业水准的城市设计人才。同时,广泛地在建筑学、城市规划、风景园林专业完善城市设计课程,使相关专业大学生从专业学习伊始,同时学习掌握城市设计专业知识。

(二)加快开展城市设计专业技术培训

截至2014年年底,我国有资质的建筑设计单位7761家,城市规划编制单位2179家,一、二级注册建筑师和注册城市规划师人数超过6万人,是近期推进城市设计工作的生力军。加强现有的规划、建筑专业人员培训,可以短期内提高城市设计水平,充实城市设计工作队伍。要有组织地开展城市设计专业技术培训,有关单位将城市设计纳入注册建筑师、注册规划师继续教育,增强规划编制、建筑设计专业技术人员城市设计的能力和水平。

六、健全城市设计保障机制

(一)加强相关部门沟通协调

加强城市设计工作涉及城市建设用地,还涉及林地、耕地、河湖等生态用地;涉及城市建设活动,还涉及生态建设工作,需要改革创新多部门的相关工作。有必要将城市设计作为各部门的重要职责,按照“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加强沟通协调,共同推进城市设计工作。

(二)注重发挥学会协会作用

城市设计工作涉及城市规划、建筑、风景园林等多个学科、多领域。这些学科领域的相关学会协会人才济济,是推动城市设计工作的重要力量。要充分发挥学会协会的优势,结合社团改革发展,动员相关学会协会积极开展城市设计评优、城市设计会展,加强国内外学术交流,尽快建立富有中国特色的城市设计理论体系。

(三)加强新闻宣传舆论引导

目前社会上一些人,甚至领导干部对城市和建筑普遍缺乏科学认知,需要通过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新闻媒体,向公众广泛宣传历史、人文、美学、建筑知识,传播正确的建筑文化理念和价值观,增强社会公众城市规划、城市设计和建筑设计科普常识,提升社会公众艺术素养和欣赏水平。

(四)保障社会公众参与权利

我们正在推进以人为中心的城镇化,人民是城市的主体,服务人民是城市规划建设的中心。城市设计作为城市规划工作的组成部分,既是空间形态的设计,也是各方面利益的协调手段。城市设计要充分体现城市居民的意愿,保证工作的开放性和透明性,保持公开、公正,保障公众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要将城市设计成果作为政府、部门、专家、市民和社会各界对城市空间形态、风貌特色的普遍共识。

第四篇:2015年中央城市工作会议

2015年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全文)

会议指出,我国城市发展已经进入新的发展时期。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历了世界历史上规模最大、速度最快的城镇化进程,城市发展波澜壮阔,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城市发展带动了整个经济社会发展,城市建设成为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引擎。城市是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方面活动的中心,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我们要深刻认识城市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民生改善中的重要作用。

会议强调,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城市工作的指导思想是: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发展、改革创新、依法治市,转变城市发展方式,完善城市治理体系,提高城市治理能力,着力解决城市病等突出问题,不断提升城市环境质量、人民生活质量、城市竞争力,建设和谐宜居、富有活力、各具特色的现代化城市,提高新型城镇化水平,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城市发展道路。

会议指出,城市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做好城市工作,要顺应城市工作新形势、改革发展新要求、人民群众新期待,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人民城市为人民。这是我们做好城市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同时,要坚持集约发展,框定总量、限定容量、盘活存量、做优增量、提高质量,立足国情,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在统筹上下功夫,在重点上求突破,着力提高城市发展持续性、宜居性。

第一,尊重城市发展规律。城市发展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有其自身规律。城市和经济发展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城市发展是农村人口向城市集聚、农业用地按相应规模转化为城市建设用地的过程,人口和用地要匹配,城市规模要同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相适应。必须认识、尊重、顺应城市发展规律,端正城市发展指导思想,切实做好城市工作。

第二,统筹空间、规模、产业三大结构,提高城市工作全局性。要在《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的基础上,结合实施“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建设等战略,明确我国城市发展空间布局、功能定位。要以城市群为主体形态,科学规划城市空间布局,实现紧凑集约、高效绿色发展。要优化提升东部城市群,在中西部地区培育发展一批城市群、区域性中心城市,促进边疆中心城市、口岸城市联动发展,让中西部地区广大群众在家门口也能分享城镇化成果。各城市要结合资源禀赋和区位优势,明确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强化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产业协作协同,逐步形成横向错位发展、纵向分工协作的发展格局。要加强创新合作机制建设,构建开放高效的创新资源共享网络,以协同创新牵引城市协同发展。我国城镇化必须同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城市工作必须同“三农”工作一起推动,形成城乡发展一体化的新格局。

第三,统筹规划、建设、管理三大环节,提高城市工作的系统性。城市工作要树立系统思维,从构成城市诸多要素、结构、功能等方面入手,对事关城市发展的重大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和周密部署,系统推进各方面工作。要综合考虑城市功能定位、文化特色、建设管理等多种因素来制定规划。规划编制要接地气,可邀请被规划企事业单位、建设方、管理方参与其中,还应该邀请市民共同参与。要在规划理念和方法上不断创新,增强规划科学性、指导性。要加强城市设计,提倡城市修补,加强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公开性和强制性。要加强对城市的空间立体性、平面协调性、风貌整体性、文脉延续性等方面的规划和管控,留住城市特有的地域环境、文化特色、建筑风格等“基因”。规划经过批准后要严格执行,一茬接一茬干下去,防止出现换一届领导、改一次规划的现象。抓城市工作,一定要抓住城市管理和服务这个重点,不断完善城市管理和服务,彻底改变粗放型管理方式,让人民群众在城市生活得更方便、更舒心、更美好。要把安全放在第一位,把住安全关、质量关,并把安全工作落实到城市工作和城市发展各个环节各个领域。

第四,统筹改革、科技、文化三大动力,提高城市发展持续性。城市发展需要依靠改革、科技、文化三轮驱动,增强城市持续发展能力。要推进规划、建设、管理、户籍等方面的改革,以主体功能区规划为基础统筹各类空间性规划,推进“多规合一”。要深化城市管理体制改革,确定管理范围、权力清单、责任主体。推进城镇化要把促进有能力在城镇稳定就业和生活的常住人口有序实现市民化作为首要任务。要加强对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战略研究,统筹推进土地、财政、教育、就业、医疗、养老、住房保障等领域配套改革。要推进城市科技、文化等诸多领域改革,优化创新创业生态链,让创新成为城市发展的主动力,释放城市发展新动能。要加强城市管理数字化平台建设和功能整合,建设综合性城市管理数据库,发展民生服务智慧应用。要保护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延续城市历史文脉,保护好前人留下的文化遗产。要结合自己的历史传承、区域文化、时代要求,打造自己的城市精神,对外树立形象,对内凝聚人心。

第五,统筹生产、生活、生态三大布局,提高城市发展的宜居性。城市发展要把握好生产空间、生活空间、生态空间的内在联系,实现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城市工作要把创造优良人居环境作为中心目标,努力把城市建设成为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丽家园。要增强城市内部布局的合理性,提升城市的通透性和微循环能力。要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继续完善住房保障体系,加快城镇棚户区和危房改造,加快老旧小区改造。要强化尊重自然、传承历史、绿色低碳等理念,将环境容量和城市综合承载能力作为确定城市定位和规模的基本依据。城市建设要以自然为美,把好山好水好风光融入城市。要大力开展生态修复,让城市再现绿水青山。要控制城市开发强度,划定水体保护线、绿地系统线、基础设施建设控制线、历史文化保护线、永久基本农田和生态保护红线,防止“摊大饼”式扩张,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生活方式和城市建设运营模式。要坚持集约发展,树立“精明增长”、“紧凑城市”理念,科学划定城市开发边界,推动城市发展由外延扩张式向内涵提升式转变。城市交通、能源、供排水、供热、污水、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要按照绿色循环低碳的理念进行规划建设。

第六,统筹政府、社会、市民三大主体,提高各方推动城市发展的积极性。城市发展要善于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集聚促进城市发展正能量。要坚持协调协同,尽最大可能推动政府、社会、市民同心同向行动,使政府有形之手、市场无形之手、市民勤劳之手同向发力。政府要创新城市治理方式,特别是要注意加强城市精细化管理。要提高市民文明素质,尊重市民对城市发展决策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鼓励企业和市民通过各种方式参与城市建设、管理,真正实现城市共治共管、共建共享。

会议强调,做好城市工作,必须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各级党委要充分认识城市工作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主要领导要亲自抓,建立健全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的城市工作格局。要推进城市管理机构改革,创新城市工作体制机制。要加快培养一批懂城市、会管理的干部,用科学态度、先进理念、专业知识去规划、建设、管理城市。要全面贯彻依法治国方针,依法规划、建设、治理城市,促进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健全依法决策的体制机制,把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等确定为城市重大决策的法定程序。要深入推进城市管理和执法体制改革,确保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

会议指出,城市是我国各类要素资源和经济社会活动最集中的地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实现现代化,必须抓好城市这个“火车头”,把握发展规律,推动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发挥这一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有效化解各种“城市病”。要提升规划水平,增强城市规划的科学性和权威性,促进“多规合一”,全面开展城市设计,完善新时期建筑方针,科学谋划城市“成长坐标”。要提升建设水平,加强城市地下和地上基础设施建设,建设海绵城市,加快棚户区和危房改造,有序推进老旧住宅小区综合整治,力争到2020年基本完成现有城镇棚户区、城中村和危房改造,推进城市绿色发展,提高建筑标准和工程质量,高度重视做好建筑节能。要提升管理水平,着力打造智慧城市,以实施居住证制度为抓手推动城镇常住人口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强城市公共管理,全面提升市民素质。推进改革创新,为城市发展提供有力的体制机制保障。

会议号召,城市工作任务艰巨、前景光明,我们要开拓创新、扎实工作,不断开创城市发展新局面,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会议从“统筹空间、规模、产业三大结构”“统筹规划、建设、管理三大环节”“统筹改革、科技、文化三大动力”“统筹生产、生活、生态三大布局”“统筹政府、社会、市民三大主体”系统清晰阐释了城市未来建设“以人为本”的思路。

会议强调,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发展、改革创新、依法治市,转变城市发展方式,完善城市治理体系,提高城市治理能力,着力解决城市病等突出问题,不断提升城市环境质量、人民生活质量、城市竞争力,建设和谐宜居、富有活力、各具特色的现代化城市,提高新型城镇化水平,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城市发展道路。

会议指出,城市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做好城市工作,要顺应城市工作新形势、改革发展新要求、人民群众新期待,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人民城市为人民。

第五篇:关于城市工作会议讲话

城市工作会议讲话

今天召开的全市经营城市工作会议,是贯彻落实全省经营城市工作南充会议精神、总结部署我市经营城市工作的一次重要会议。

在当前中央实施宏观调控的新形势下,召开这样一次工作会议,对于统一思想、坚定信心,进一步推进我市经营城市的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下面,我讲几点意见。

一、充分肯定成绩,进一步增强推进经营城市工作的信心

近年来,我们按照省委加快推进“三个转变”的要求,大力实施经营城市战略,加快了城市的建设发展和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全市经营城市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1、经营城市理念深入人心。

理念是行动的先导,是各项工作的指南。

推进“三个转变”的前提是思想观念的转变。

经营城市关键在于树立经营理念,强化市场机制,落实科学的发展观。

现在,用资源眼光来看待城市的观念、用市场机制来配置城市资源的观念、用经营手段来建设城市的观念、注重生态环境与城市建设协调发展的观念等,在全市已逐渐深入人心,经营城市的路子越来越宽,办法越来越多,力度越来越大。

以清理整顿土地市场为着力点,迅速取得突破,同时积极拓宽经营视野,把城市的有形资产、无形资产都纳入经营的范畴,依靠市场机制优化资源配置。

思想观念要做到与时俱进、不断创新,不“转变”不行,不“转变”,发展就没希望,没有干部群众特别是领导干部思想观念的转变,我们就不可能有现在这样的局面,也不可能取得现在这样的成绩。

理念的突破是最大的突破,理念的转变是最根本的转变,理念的收获是最可贵的收获。

在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必须清楚地看到,我市经营城市所取得的成效只是初步的,巩固成果、深化提高的任务还很艰巨,对存在的差距、面临的阻力和深层次的问题一定要有足够的认识。

一是少数干部思想认识不到位,特别是对城市公用事业市场化改革方面,思想理念不新,工作推进较慢;

二是中央宏观调控,严格土地管理,增大了经营城市工作的成本;

三是城市经营领域拓展不够,在经营的方式方法上灵活性还有待增强,在吸引市外具有强大经济实力、技术实力和融资能力的大公司参与城市经营方面还有待加大力度,在经营行为上还有待进一步规范;

四是征地拆迁工作难度加大,阻挠拆迁和进场施工的事件时有发生,影响了经营城市工作的推进和发展;

五是部分失地无业农民在生产、生活方面存在的实际困难没有得到完全妥善解决,也影响经营城市工作的顺利推进。

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逐步加以解决。

经营城市的实质是用市场化手段配置城市资源,相对于长期以来实行的行政、计划配置,是一场从思想理念到运行机制、工作方式的深刻变革。

可以说,我们是在打破传统观念中开始这项工作的,是在排除各种阻力中推进这项工作的,是在探索创新中完善这项工作的。

实践证明,大力推进经营城市,是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的必然选择,是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由之路。

我们要进一步增强信心,坚定不移地推进经营城市战略,做到决心不变,劲头不松,力度不减。

二、正确认清形势,进一步明确推进经营城市工作的要求

1、在中央宏观调控形势下,经营城市工作面临许多新情况。

他指出,当前全国经济形势总体上是好的,经济中的不健康不稳定因素减少,薄弱环节得到加强,整个经济朝着宏观调控的预定目标发展。

对这次宏观调控,家宝总理概括了五个特点:一是见微知著、果断决策、主动调控;

二是突出重点,区别对待,不搞一刀切;

三是把握节奏,做到适时适度,不搞急刹车;

四是采取综合措施,注重实际效果;

五是坚持标本兼治,不失时机推进改革,注意从体制上解决问题。

他特别指出,宏观调控对西部地区发展是有利的,国家加大了对农业和教育、卫生等社会事业支持力度,而这些投入重点都放在西部。

家宝总理的重要讲话,对于我们准确判断当前形势,全面正确积极地贯彻落实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做好下一步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作用,我们一定要认真贯彻落实。

加强宏观调控的形势下,我市经营城市工作面临着一些新的情况。

总的来讲,既有现实的挑战,更有难得的机遇,关键取决于我们的工作。

有的同志认为,现在土地控制死了,贷款融资紧了,项目审批严了,征地拆迁难了,经营城市这篇文章不好做了。

这种看法是对宏观调控的一种错误理解。

事实上,我们从一开始就坚决反对盲目圈占土地和随意扩大土地供应。

加强宏观调控,可以对盲目圈占和浪费土地的行为起到有效抑制作用,促使我们在集约利用土地上多想办法,切实提高经营城市的水平。

因此,我们要正确认识宏观调控带来的影响,积极应对,变被动为主动,变挑战为机遇,努力把经营城市工作做得更好。

2、进一步明确推进经营城市工作的要求。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市经营城市工作总的要求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宏观调控政策,把经营城市放在整个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统筹考虑,认清形势、坚定信心,深化改革、创新机制,完善制度、规范运作,强化执行、注重实效,在更高层次、更宽领域推进城市资源的市场化配置,努力把我市经营城市工作提高到新的水平。

认清形势、坚定信心,就是要全面正确积极地理解和把握国家宏观调控政策,进一步统一思想认识,振奋精神,增强做好经营城市工作的自觉性;

深化改革、创新机制,就是要坚持市场化配置资源不动摇,坚决破除体制性障碍,着力培育市场主体,加快建立有利于城市要素优化配置和效益提升的新机制;

完善制度、规范运作,就是要认真执行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严格依法办事,同时总结提炼行之有效的做法和经验,用制度的形式固定下来、坚持下去,推动经营城市工作步入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

强化执行、注重实效,就是要在增强执行力上下功夫,确保政令畅通,把市委、市政府的部署和各项政策措施贯彻好、落实好,使经营城市工作取得更大成效。

3、按照总体要求,做到“五个结合”,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

按照经营城市工作总的要求,在工作中要做到“五个结合”:一是把经营城市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相结合,更加注重土地等城市资源的合理配置和集约利用,更加注重城市产业支撑的培育,促进城市产业的集约发展和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

二是把经营城市与促进可持续发展相结合,更加注重完善城市的配套设施,切实加强城市的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全面提升城市形象。

三是把经营城市与加强城市管理相结合,更加注重城市软环境建设,加快建立城市管理的应急机制和长效机制。

四是把经营城市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相结合,更加注重人民群众生活条件和环境的改善,正确处理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关系,正确处理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

五是把经营城市与统筹城乡发展相结合,更加注重城市对农村的辐射、带动作用,把广大乡村纳入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和产业发展规划中,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

三、突出工作重点,进一步加大推进经营城市工作的力度

我市的经营城市工作开局不错,势头很好。

我们要在过去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突出重点,拓宽思路,加大力度,不断推进经营城市工作再上新台阶。

在具体工作中要抓好以下重点:

2、严格土地管理,千方百计盘活存量和闲置土地。

土地是稀缺和不可再生的资源,我市人均耕地仅0.65 亩,土地资源尤为宝贵。

走集约化用地之路,是我们必须长期牢牢坚持的一条重要原则。

必须十分注意保护和节约土地资源,在土地问题上稍一放松,就可能犯无法挽回的历史性错误。

在宏观调控中加强土地管理,主要是运用法律手段,切实加强对土地特别是基本农田的保护,同时积极开展节地挖潜,盘活存量闲置土地,大力推进土地集约利用,增加建设用地的有效供给。

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主动破解难题,变“调控”为机遇,以深入治理整顿、调整供地结构、优化土地配置、提高集约利用水平为抓手,推动我市经济结构的调整升级,增强发展后劲,转变增长方式,提高增长质量和效益。

要坚持不懈地加大有偿出让、市场化供地和拍卖出让的力度,严格执行经营性用地百分之百实行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商品住宅用地百分之百以拍卖方式出让的规定。

要坚持土地的“五个统一”制度,坚持拆迁安置中统拆统建的“固定房价、拍卖地价”做法,进一步规范土地交易行为。

政府一定要全面垄断土地一级市场,有效调控二级市场,切实堵住土地收益流失的漏洞。

一是停止党政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等以划拨方式取得的国有土地与开发商进行“联合开发”,或者由这些机关和单位进行“自行开发”。

二是停止由建设部门划片指定开发商改造一定区域的做法。

避免政府土地收益的流失和大量购房户没有产权证的严重社会问题。

三是加大对国有企业改制过程中处理土地资产的管理力度。

从城市规划的角度进行研究,实行“退二进三”,把凡是不宜保留工业用途的原工业企业的土地,先改为商住综合用地,然后再实施公开竞价出让,使土地价格显著上升。

凡出售国有企业含有土地的资产,都要由国土局执行或全程参与,坚持按照公开拍卖的规则和程序进行。

完善用于安置职工的出让金处理方式,凡属移交社保局的,凭社保局收款凭证抵交土地出让金;

凡属改制企业安置职工的,凭改制企业收款凭证抵交土地出让金。

四是加大对土地隐形市场的清理力度,追回在逃的大量土地收益。

认真清理意向性供地项目,对属限制性项目的不供地,对投资不到位的不供地,对不符合供地要求、不符合产业政策的项目意向性供地一律解除协议,重新安排使用;

对可以供地的项目,按照集约用地原则重新核定土地供应量,对投资密度过小、用地规模过大的项目,收回其多余部分的土地;

对已经批准的用地项目,该动工的限期动工建设,逾期不动工的要依法收回土地,重新安排其他急需用地项目;

加大闲置两年未用土地的处理力度,政府要坚决依法收回,对没有存量土地、又不具备发展工业条件的区县、乡镇引进的项目,按照分税收、分gdp的原则,异地安排在存量土地较多的具备发展工业条件的区域,形成集聚效应。

五是防止囤积土地。

禁止开发商以各种名义进行“圈地行为”,一方面带项目按规划统一供地,一方面依法收回超期未利用的土地。

3、拓宽经营城市领域,丰富经营城市内涵。

经营城市是一篇大文章,潜力非常大。

我们绝不能把经营城市简单地理解为经营土地,要深刻把握经营城市的科学内涵,把拓宽经营领域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加快市政公用行业改革,坚持用市场的办法盘活城市资源,坚定不移地走城市建设和管理市场化、产业化、企业化的路子。

无论是市政公用设施、基础设施等城市有形资产,还是冠名权、广告权等无形资产,凡能推向市场的必须打破垄断,引入竞争机制,创造条件推向市场,进行资本化运作。

要大力推进城市投融资体制改革,放宽准入限制,引入bot、tot等市场经济运行中常用的投融资方式,积极鼓励社会资金、民间资金、外来资金参与城市建设、经营和管理,加快城市开发建设步伐。

在经营城市融资方面,我们要学习贵阳市金阳区的经验,引入有实力、有技术、融资能力强、管理规范的大公司进行投资建设,让他们带资进场的同时,把新区中的生地转让给他们开发,并共同组建新公司进行融资。

近年来,在实施西部大开发、交通大发展和西电东送工程中,一批中央直属的大型建筑企业在铁路建设、水电建设中获得了十分可观的利润,这些资金将寻找投资出路。

金阳新区抓住机遇,以金阳的开发前景吸引他们,以项目合作留住他们,使中央在西部开发中转移到企业的利润变成了金阳新区的投资。

现在,成铁集团、中铁二局、水电九局等8家大企业、大集团纷纷加入到金阳新区的开发建设行列。

金阳新区与中铁八局合作较好。

实现了投资者、建设者、经营者、消费者“四者合一”,形成了“先期投入——带动多元投入——土地升值——出让土地——形成产业——创造收入还贷——再投入”的投融资良性循环新机制。

金阳新区的经验值得我们学习,特别是在我们河东新区的开发建设中,要认真借鉴金阳新区的作法,引进大企业、大集团参与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河东新区的开发建设步伐。

当前河东新区和国土、建设、财政等市直各部门都要齐心协力,共同做好引进中铁八局合作开发河东的工作,全市都要认真学习外地成功经验,不断拓宽经营城市领域,丰富经营城市内涵。

4、加快重点工程建设,努力提高城市建设水平。

随着经营城市力度加大,我市城市建设进入了快速推进的时期。

这个阶段,城市建设一定要有更高的要求,更加注重城市配套和功能完善,着力打造城市品牌,提升城市形象。

在国家实施宏观调控的大背景下,要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中央宏观调控政策,努力增加投入,全面实现经营城市各项目标任务。

从今年全市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情况看,进展总体上是顺利的。

涪江三桥、渠河路、滨江路、遂潼路改造、东平大道项目基本竣工,第三季度可以投入使用。

市城区饮水治污及西山路片区开发、蓬莱第一镇基础设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救治体系、射洪县城市污水处理厂、蓬溪县城南新区60米5、培育壮大城市产业,不断增强城市聚集力和辐射力。

城市是区域经济的增长极,是统筹城乡的动力源。

城市的发展,产业是基础。

没有产业支撑的繁荣,是短暂的繁荣、虚假的繁荣、表面的繁荣。

没有产业,城市就业如何解决?居民收入怎么提高?人气商气从何而来?以前我市发展缓慢,根本原因是城市经济发展滞后,二三产业不发达。

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城市产业的发展,以产业的繁荣带动城市的兴旺。

要坚持因地制宜,立足自身优势,开展梯度竞争、差异竞争和错位竞争,根据城市功能定位的需要,选准和培育主导产业,形成城市发展的经济支柱。

服务业在城市经济格局中历来处于特殊而重要的地位,要大力发展商贸流通、餐饮娱乐等传统服务业,要把信息、金融、保险等现代服务业作为重要产业来抓。

要把工业园区发展与产业结构和布局调整结合起来,促进企业向园区集聚,形成产业规模,构建城市经济发展的载体。

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大力发展民营企业,切实增强城市经济发展的活力。

6、以创建文明卫生城市为契机,大力提高城市管理水平。

现代化的城市绝不只是高楼林立,必须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城市与环境交相辉映。

要高度重视城市生态环境建设,合理布局城市绿地,保护和利用好市区和周边的自然环境,创造良好的人居环境。

要把污染防治摆在城市建设和发展的重要位置,在城市空间布局、功能分区、产业发展、设施建设等方面充分考虑污染防治的需要。

要加强污染治理,坚决关闭污染严重、工艺落后的企业。

必须改变“重建设、轻管理”的观念,加强和改进城市管理。

要坚持依法行政、依法治市,努力把城市管理工作纳入法治化轨道。

要把创建文明卫生城市工作作为提升遂宁形象、增强区域竞争力的大事来抓。

围绕把遂宁建设成为省级文明卫生城市的工作目标,按照“攻坚破难,创新机制,整体推进,分步实施,突出重点,务求实效”的工作思路,狠抓各项工作落实。

目前,市城区创建省级文明卫生城市工作已经取得阶段性成果,要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搞好城市绿化、美化、净化、亮化和畅通工程,不断提高城市管理水平,提升城市形象,增强城市的竞争力。

7、加强社区党组织建设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为实施经营城市战略、推进城市化进程提供良好环境。

经营城市要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要有安定的治安环境,要有良好的建设秩序,开发区、河东新区、工业园区是经营城市的平台,园区征地拆迁、稳定等方面都要靠园区的街道社区党组织来做群众工作。

社区党组织建设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好坏,直接关系着经营城市能否顺利进行。

最近,市委派出工作组进驻工业园区,就是要加强街道党委、社区党支部等基层组织建设,完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整体联动防范体系,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保证社区稳定,促进园区发展。

市委工作组进驻工业园区以来,围绕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和深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促进工业园区发展做了大量工作,成效较好。

工作组一切为了人民群众,一切依靠人民群众,积极发动群众,密切联系群众,从群众关心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入手,解决了人民群众的具体困难。

工作组就是要帮工业园区党委、管委会建立一种长治久安的长效工作机制,建立一支永远不走的工作组,保持工业园区的稳定,加快工业园区的发展。

特别是要为确保过军渡电站的顺利开工,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今后各园区具体的建设工程、招商引资、土地征用、拆迁安置等工作由园区管委会直接负责,街道办事处党委主要精力应放在加强街道、社区班子建设上,提高党员干部的素质,加强群众的思想政治工作、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等工作,始终做到亲民爱民为民,切实解决群众生产生活中的具体困难和问题,确保各园区稳定,为园区的发展营造良好的治安环境和建设环境。

街道办事处的干部要到村进社入户,要对老百姓做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和政策宣讲工作,和老百姓建立亲密的关系,要对每家每户的情况都要了解掌握,做到情况明白,对症下药,把辖区内老百姓关心的问题解决好,把老百姓的困难解决好,实现好、维护好老百姓的利益,关心群众疾苦,密切与群众的血肉联系,做老百姓的贴心人,做亲民、爱民、为民的好干部。

这样的干部在群众中做工作才有效力,才能真正了解和掌握影响稳定的问题,才能对症下药,维护好稳定。

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健全整体联动防范体系,这次公考新增警力要重点放在基层第一线,保证社区要有专职警察,确保一区一警,要依法打击各种破坏改革发展稳定的违法犯罪活动。

各园区党委、管委会,各街道、社区都要加强班子建设,按照“班长抓班子、班子带队伍、队伍促发展”的思路,争创“三个一流”,把改革、发展、稳定的工作抓好抓实,增强工作执行力,转变作风,深入群众,调查研究,体现“亲民、爱民、为民”作风,形成坚强有力的战斗堡垒,围绕发展和老百姓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开展工作,努力增加就业岗位,助民致富,为经营城市奠定良好的群众基础。

四、坚持依法行政,以民为本,妥善处理经营城市的突出问题和矛盾

谋发展、搞建设,最终都是为了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当前我市正处在城镇化、工业化和信息化加快推进时期,失地农民安置和城市房屋拆迁补偿的问题十分突出。

一些地方没有处理好这方面的问题,引发了大量上访事件,埋下了社会不稳定的隐患。

经济要发展,城市要建设,必须依法行政,保障群众利益。

在城市建设和发展的过程中,我们一定要站在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切实依法解决好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

1、妥善解决好失地无业农民的生产生活问题。

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是农民生存的最后保障,必须高度重视,慎之又慎。

解决失地农民问题,少占耕地、防止农民失地是源头。

对于因土地被征用而失去生计的农民,党和政府有责任对他们作出妥善的安置,确保其生存有保障、发展有出路。

这是一个关系到社会长治久安的大问题。

一些发展中国家在发展过程中,失地农民问题没有处理好,结果出现大量城市“贫民窟”,导致政局动荡。

市委、市政府非常重视失地农民的安置问题,出台了相关文件,规定从土地收益中拿出一部分钱来,先解决失地农民的最低生活保障和失业保险,这是一条硬杠子,一定要认真落实好。

绝不允许出现一边是高楼林立、灯火辉煌,一边是失地农民生活无着、就业无门。

要完善土地征地程序和补偿机制,从严把好征地关,严格控制征地规模,依法合理确定征地补偿标准,及时足额补偿被征地农民,坚决纠正和严肃处理土地征用中侵犯农(本资料权属文秘资源网,查看更多精彩文章请登录原创网站wmjy.net)民利益的事件。

认真清理和纠正征地补偿费拖欠、挪用、截留等突出问题,抓紧兑付拖欠征地补偿费,对新征地应严格按规定先补偿后用地,不允许发生新的拖欠,切实保障农民的合法权益。

要以社区、村组为单位,认真做好村务公开、政务公开工作,实现民主管村,对少数违法乱纪的要坚决打击,实现依法治村。

要发挥思想政治工作和宣传工作的优势,对建立园区给老百姓带来多少就业岗位,老百姓的房屋出租增加了多少收入等情况,都要仔细调查摸底,弄清情况,向老百姓宣传建立园区给他们带来的好处,引导和教育老百姓服从并服务于园区的建设和发展。

2、依法规范搞好城市拆迁安置工作。

要严格按照城市总体规划和近期建设规划,合理确定建设规模和拆迁总量,严格按程序进行拆迁,按标准及时进行补偿,认真做好群众的思想工作,争取群众的理解和支持。

要慎用强制拆迁措施,严禁违规拆迁和野蛮拆迁。

对征地补偿和拆迁安置费用不到位,安置责任和措施不落实的,因征地补偿安置和拆迁引起群众上访且问题尚未妥善解决的,一律暂停下达城市建设用地指标,暂停新增建设用地审批,暂停办理国有土地使用权收回手续,并严肃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

推进经营城市工作,最大的阻力来自利益调整。

在这个问题上,学忠书记多次讲“要害是利益,关键在干部”。

我们经营城市取得这么大的成绩,主要原因是抓住了这个要害和关键;

这项工作存在不少问题,深层次原因也还是干部和利益问题。

实践证明,看到利益就看到了问题的实质,抓住干部就抓住了工作的关键。

现在个别地方在土地问题上违规操作,该清理的不清理,该收回的不收回,该拍卖的不拍卖,说到底还是利益问题。

市委、市政府决定,要进一步彻底清理存量和闲置土地。

做好这项工作关键取决于各地领导特别是主要领导的态度和决心,一定要做到认识统一,态度坚决,敢于碰硬。

做不到这一点,利益格局就打不破,工作就推不动,局面就打不开。

要实行新的拆迁安置政策。

20**年,市政府出台了新的拆迁管理办法,坚决废止了对郊区农民的“划地复建”政策和对旧城区居民的“就地就近还房”政策,改为实行对拆迁对象按照城市规划统一修建安置小区或折价收购让拆迁户自行购房安置等的新办法。

取得了拆迁对象和政府双赢的结果,农民和居民极大地改善了生活条件,政府及时得到了土地,为经营土地创造了条件。

今年,按照国务院305号令和四川省的有关规定,出台了《遂宁市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暂行办法》,进一步规范了拆迁行为。

要认真贯彻市城区征地拆迁工作会议精神,一是统一认识,加大政策宣传力度。

对部分被拆迁的基层单位和群众缺乏大局意识、全局意识,甚至漫天要价的行为要加强教育和引导;

对部分房地产开发企业不讲诚信,不认真按协议办事,拆迁补偿费用拖欠或变相拖欠的行为要通过媒体曝光并加大查处力度;

要切实提高拆迁从业人员素质,改进工作作风和工作方法,杜绝野蛮拆迁、损害被拆迁人利益、伤害被拆迁人感情、激发拆迁矛盾的行为。

二是依法行政,切实维护拆迁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要坚持思想工作在先,带着深厚的群众感情,切实解决被拆迁人的实际困难,千方百计维护社会稳定。

要做好拆迁信访工作,拆迁遗留的问题较多,各区县及园区应高度重视土地信访工作,认真做好引导和化解,主要领导要亲自出面,加强与群众的沟通,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决不能激化矛盾,导致上访,一旦到省去京上访,麻烦事就更多。

在维护好群众根本利益的同时,对个别别有用心,煽动闹事,蓄意制造混乱的违法分子要坚决予以打击,对受利益驱动,只看到个人利益、小团体利益,不顾稳定大局的少数干部,要予以坚决处理,决不姑息。

要切实做好房屋拆迁中的安全管理,确保人民的生命财产不受损失。

三是加强领导,确保城市征地拆迁工作的顺利进行。

全市特别是市城区各级各部门各单位要把征地拆迁工作摆在重要的议事日程,当前要把工作重点放在对个别“钉子户”的工作上,在依法维护其合法权益的前提下,经过反复做过细工作仍置若罔闻无理蛮缠的“钉子户”,必要时也要依法按程序实施强制拆迁,确保经营城市的顺利进行。

3、切实做好城市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

要突出“两个确保”、就业和再就业、社会保险、职业技能开发、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等重点,切实做好劳动保障工作,为我市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做出积极贡献,确保经营城市工作顺利进行。

狠抓就业再就业工作,确保完成全市新增就业人数25000人的目标,全面开展再就业救助工作,大力开发就业岗位,特别是社区公益性岗位,重点做好失地无业农民的就业,积极加大就业培训工作,抓好失地无业农民就业安置工作,通过就业从根本上解决失地农民的生活保障问题。

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失地无业农民问题愈来愈突出,为此,我们要早部署、早着手、早研究,力求处理好。

要搞好专题调研活动和调查摸底,摸清我市失地无业农民的基本情况,了解失地无业农民的要求和就业需求。

要切实搞好就业培训,做好失地无业农民的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

要确保每户失地农民家庭至少有一个人实现就业,确保每户农民家庭至少有一个人从事非农产业,保证有稳定的现金收入来源。

五、加强组织领导,确保经营城市工作顺利进行

经营城市,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崭新课题,这项工作抓好了,就是新的经济增长点,就是跨越式发展的一个切入点,就是为民造福的具体体现。

各级党委、政府一定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把经营城市摆到突出位置,切实加强领导,努力推动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

要加强指导和督促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认真总结推广好的经验,不断探索完善经营城市的有关政策措施。

各级党政领导要加强理论学习,掌握现代化建设和管理的知识,不断提高领导城市工作的能力。

要坚持深入实际,深入群众,调查研究,广泛听取专家和群众的意见,推进城市管理决策的民主化和科学化。

经营城市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面广,影响大。

要进一步明确各级党委、政府在经营城市中的责、权、利关系,调动各方面经营城市的积极性。

各有关部门要从大局出发,按照各自的职能分工,密切协作,通力配合,形成齐抓共管经营城市的合力。

要增强经营城市工作的法制观念,加强经营城市的基础性工作,确保经营城市工作健康发展,切实加快经营城市的步伐。

同时,要注意量力而行搞建设,不能长期拖欠工程款和拆迁安置补偿费。

要本着对事业负责,对人民负责,对历史负责的态度搞好城市建设工作,决不能过度超前,过度负债。

同志们,搞好经营城市工作,推进城镇化进程,对于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我们一定要牢固树立、认真落实科学的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扎实工作,为开创城市建设新局面,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而努力奋斗。

下载2015年城市工作会议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15年城市工作会议.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城市供热工作会议主持词(精选合集)

    大连市城市供热工作会议主持词同志们: 大连市城市供热工作会议现在开会。出席今天会议的有市政府张军副市长、市人大、市政协和有关委办局领导,中山区、西岗区、沙河口区、甘......

    全省城市园林绿化工作会议情况汇报

    全省城市园林绿化工作会议情况汇报 2012年6月14日至15日,全省城市园林绿化工作会议在滨州召开,全省各设区市园林绿化行政主管部门的主要负责人、园林局(处)长和各县(市)城市园林绿......

    城市规划局经济工作会议落实情况

    城市规划局关于全市科学发展表彰暨经济工作会议的落实情况市委、市政府督查室:全市经济工作会议结束后,我局领导高度重视,于2月18日下午召开了班子成员扩大会议,学习了经济工作......

    全省城市园林绿化工作会议交流材料(5篇模版)

    全省城市园林绿化工作会议交流材料 项目带动 全民参与 加快建设适宜人居的现代园林城市 滕州市人民政府 (2010年5月25日) 滕州位于山东省南部,总面积1485平方公里,辖17个镇、4个......

    全省城市园林绿化工作会议交流材料五篇

    全省城市园林绿化 工作会议交流材料项目带动全民参与 加快建设适宜人居的现代园林城市滕州市人民政府 (2010年5月25日)滕州位于山东省南部,总面积1485平方公里,辖17个镇、4个街......

    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掀开城市发展新篇章

    千呼万唤始出来,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掀开城市发展新篇章 导读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时隔37年后召开,会议从中央层面为城市建设搭建顶层设计,对城市规划、住房政策、人口规模、基础设施......

    在全市城市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市委书记在全市城市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同志们:这次城市工作会议是县级班子换届之后召开的第一个全市性大会,也是市委、市政府为认真贯彻中央和全省城市工作会议精神,总结我市城市......

    城市共青团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内容摘要:城市共青团工作指导体系调整以来,城市战线各级团组织按照团中央的要求,坚持区域化整体推进,强化社区在城市共青团工作中的基础地位,认真梳理和整合各项工作品牌,初步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