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湖南师大《毛邓三》要点总结
毛概要点总结
第一章 第一节
1.1938年,毛泽东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作的题为《论新阶段》的政治报告中最先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个命题。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即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第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第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第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
3.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长期实践中,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两次历史性飞跃,产生了两大理论成果。第一次飞跃的理论成果是毛泽东思想,第二次飞跃的理论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
4.如何认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意义?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指引着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提供了凝聚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强大精神支柱。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倡导和体现了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和优良学风,不断开拓者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
第二节
1.辨析题:毛泽东思想就是毛泽东的思想(毛泽东思想的科学内涵)。
(1)毛泽东思想是马列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其理论基础是马列主义。
(2)毛泽东思想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不是凡是毛泽东的思想都属于“毛泽东思想”,它不包括毛泽东个人错误的思想。
(3)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不是毛泽东一个人的思想,是第一代党的领导人的思想的概括。
2.毛泽东思想形成的三个阶段
(1)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成功地开辟了以井冈山为根据地的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这标志着毛泽东思想开始形成。
(2)遵义会议以后,毛泽东在理论上系统地阐述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这标志着毛泽东思想走向成熟。
(3)解放战争时期和新中国成立以后,毛泽东进一步提出了人民专政理论、社会主义改造和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方略。这是毛泽东思想的继续和发展。
3.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的六大理论:(1)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2)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3)革命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的理论。(4)政策和策略的理论。
(5)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论。(6)党的建设理论。
4.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包含三个基本方面,即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其精髓是实事求是。
实事求是,就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不断地深化对中国国情的认识,找出适合中国情况的革命和建设道路,确定我们党领导人民改造中国、建设中国的战略策略,实现推进历史前进的目标。
群众路线,就是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原理,系统地运用在党的全部活动中,形成党的根本工作路线,就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独立自主,就是坚持独立思考,走自己的路,见识坚定不移地维护民族独立、捍卫国家主权,把立足点放在依靠自己力量的基础上,同时积极争取外援,开展国际经济文化交流,学习外国一切对我们有益的先进事物。5.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2)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指南。
(3)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
第三节
1.1997年9月召开的党的十五大正式提出“邓小平理论”这一科学概念,郑重地把邓小平理论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一起,确定为党在一切工作中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1999年又正式载人宪法。
2.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它的精髓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是其首要的基本的理论问题。3.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的四大理论:(1)社会主义本质理论。(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3)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4.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1)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科学认识。
(2)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科学指南。(3)党和国家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第四节
1.2002年11月,江泽民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进一步阐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时代背景、历史地位、精神实质和指导意义,党的十六大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一道,确立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并写入了党章,2004年又写进宪法。
2.“三个代表”的内在联系:
“三个代表”是统一的整体,相互联系、相互促进。
(1)发展先进生产力,是发展先进文化的基础,是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前提;(2)发展先进文化,是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重要思想保证;(3)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归根到底都是为了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而人民群众则是创造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主体,也是实现自身利益的根本力量。
第五节
1.党的十七大把科学发展观写进了党章。
2.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1)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要求我们必须坚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2)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坚持以人为本,就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走共同富裕道路,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3)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全面,是指各个方面都发展;协调,是指各个方面的发展要相互适应;可持续,是指发展进程要有持久性、连续性。(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
(4)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
第二章 第一节
1.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有哪些?如何理解党的思想路线的实质和核心是实事求是?
(1)党的思想路线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2)实事求是内在地包含一起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的内容。
① 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前提和基础; ② 理论联系实际,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根本路线的根本途径和方法; ③ 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验证条件和目的。2.如何科学理解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之间的关系?
实事求是也内在地包含着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等内容。(1)要做到实事求是,必须解放思想。邓小平说过:“解放思想,就是使思想和实际相符合,使主观和客观相符合,就是实事求是。”
(2)做到实事求是,必然与时俱进。与时俱进,就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
(3)要做到实事求是,又必须求真务实。认识规律、把握规律、遵循和运用规律,是坚持求真务实的根本要求。
(4)党在不同时期根据不同实践环境和具体任务,针对在贯彻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分别突出强调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等,其目的和归宿,都是实事求是。
3.为什么说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各个理论成果的精髓?(1)贯穿于某一理论的基本观点中的最本质的东西,就是精髓。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各个理论成果,其精髓都是实事求是。一方面,正是由于把握和运用了这个精髓,才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的创立和发展;另一方面,这个精髓又体现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各个理论成果基本内容的各个方面。
4.为什么说革命、建设和改革都要走自己的路?
(1)走自己的路,在思想方法上体现了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不同国家必然由于所处的时代条件和具体国情的不同,而具有特殊性。走向社会主义和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应该具体不同的特点和表现。
(2)走自己的路,在基本立场上体现了独立自主和对外开放的统一。我们要“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吸收和借鉴当今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一切反映现代社会化生产规律的先进经营方式、管理方法”,同时又坚决抵制各种腐朽的和反映资本主义本质属性的东西,避免照搬西方模式即走“西化”的道路。(3)走自己的路,在理论原则上体现了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由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是不断发展的,在新的实践基础上又会产生新的主客观矛盾,这就需要根据变化了的实际不断发展对社会主义的认识,使之具体化和深刻化。
第三章(略)
第四章 如何认识中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重大意义?(论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的伟大意义)
(1)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也是20世纪中国又一次划时代的历史巨变。中国从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越过漫长的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阶段,进入到社会主义新时代。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
(2)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制度基础。中国现代化建设取得的辉煌成就,离不开选择并且走上社会主义道路这个最基本的前提条件。
(3)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使广大劳动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和社会生产资料的主人。极大地巩固和扩大了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国家政权的阶级基础和经济基础。
(4)中国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使占世界人口1/4的东方大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这是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史上又一个历史性的伟大胜利。
(5)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确立,不仅再次证明了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而且以其独创性的理论原则和实践经验,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第五章
第一节(略)
第二节
1.如何理解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内涵?
(1)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2)它的基本内涵包括以下两个方面:第一,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纳入社会主义的本质。第二,在生产关系方面,突出强调消灭剥削,消除两级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2.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重要意义
(1)社会主义本质理论把我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了一个新的科学水平。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提出,为判断改革开放的是非得失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有力地促进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大踏步地向前发展。
(2)社会主义本质理论对探索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一方面是针对过去只着重于关注巩固和扩大公有制、按劳分配和计划经济。把它当作目的本身,而忽视了更为基本的建设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和目标;另一方面则针对改革进程中可能会出现的少部分人富而大部分人穷的两极分化和其他消极现象。
3.为什么说发展才是硬道理?
(1)发展才是硬道理,把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任务,符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的必然要求。
(2)发展才是硬道理,是对社会主义实践经验教训的深刻总结。(3)发展才是硬道理,是适应时代主题变化的需要。
4.生产力包括四大要素:实体因素——劳动者、劳动工具、劳动对象 运筹性因素——经济管理 渗透性因素——科学技术 准备性因素——教育
第六章 第一节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含义
党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包括两层含义:第一,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第二,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社会还处在初级阶段。我们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所有社会主义国家必须经历的初级阶段。这句话是否正确?
这种说法不正确。这里所说的初级阶段,不是泛指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会经历的起始阶段,而是特指我国在生产力发展水平不高、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历史阶段。江泽民指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整个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很长历史过程中的初始阶段,表明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史进程的内在联系。
3.如何认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
从1956年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算起,到21世纪中叶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基本实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至少需要100年时间。初级阶段的长期性,从根本上说是由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的历史条件和兼程社会主义所需要的物质基础所决定的。
因为我们必须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用一个很长的历史阶段,去实现别的国家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实现的工业化和经济的市场化、社会化、现代化的任务,去发展社会主义应有的发达的生产力的基础。
第二节
1.为什么说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兴国、立国、强国的 重大法宝?(1)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是基本路线规定的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奋斗目标,体现了社会主义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全面发展的要求。(2)“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这是基本路线的主要内容,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奋斗目标的基本途径。(3)“领导和团结各族人民”。这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奋斗目标的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4)“自力更生,艰苦创业”。这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也是实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奋斗目标的根本立足点。
2.如何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的统一?
(1)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必须把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同坚持改革开放结合起来,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正确认识处理改革开放和四项基本原则的关系。
(2)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是我们党和国家生存的政治基石;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是我们党发展进步的活力源泉。
(3)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两个基本点的统一,必须旗帜鲜明地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这对于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具有深远的意义。
(4)毫不动摇地坚持党的基本路线,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同四项基本原则、改革开放这两个基本点统一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这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最可贵的经验,是我们事业胜利前进最可靠的保证”。
第七章 第一节
1.为什么要改革开放?
改革开放是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它要从根本上改变束缚我国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建立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新经济体制。邓小平区分了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与具体体制机制,认为基本制度如公有制和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人民民主专政、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等是正确的、优越的,使我们的历史选择,不能改变。玩儿社会主义的具体体制机制,即经济体制、政治体制和其他方面的体制,其中有不少是需要改革的。2.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的认识
(1)指出社会主义社会仍然存在着矛盾,正是这些矛盾推动着社会主义社会向前发展。(2)阐明了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性质和特点。指出它们具有“又相适应又相矛盾”的特点,是在基本适应条件下的矛盾,是在人民根本利益一致基础上的矛盾,不是对抗性而是非对抗性的矛盾。
(3)提出了通过社会主义制度本身解决社会基本矛盾的思想。
(4)在阐明中国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状况和性质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中国的社会矛盾。毛泽东指出,我国存在着两种不同性质的矛盾,即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是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
3.如何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认识)
(1)判断一种生产关系和生产力是否相适应,要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主要看它是否适应当时当地生产力的要求,能否推动生产力发展。
(2)提出在社会主义社会依然有解放生产力的问题。
(3)把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统一起来。
(4)指出了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的途径是改革。
第二节
“三个有利于”: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第八章 第一节
1.简评建国时期的计划经济体制。
(1)20世纪50年代,计划经济体制在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整个国民经济实力非常弱小的条件下,它使我国能够比较迅速地建立起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初步建立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
(2)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导致忽视商品生产、价值规律和市场机制的作用,分配中平均主义严重。造成了企业缺乏应有的自主权,严重压抑了企业和广大职工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2.计划经济多一点还是市场经济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3.如何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具有丰富的内涵?
(1)突破了过去公认的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是代表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经济制度本质属性的观念,认为它们都是经济手段。
(2)计划和市场作为调节经济的两种手段,它们对经济活动的调节各有自己的优势和长处。
(3)市场经济作为资源配置的一种方式本身不具有制度属性,但是,它与社会主义相结合而成的经济体制则必须体现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特征。
(4)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制度结合,就要坚持已公有制为主体,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坚持以实现共同富裕为目标。离开了这些特征就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而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则不具有这样的特征。
第二节
怎样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公有制主体地位的体现)
(1)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
(2)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
(3)国有经济起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
第三节
1.如何正确认识“先富”与“共富”的关系?
(1)不能把共同富裕看成是全体人民在同一时间以同等的速度富裕起来,共同富裕不等于同等富裕。
(2)实行平均主义只能是打击先进、鼓励落后,严重挫伤人们的劳动积极性,破坏社会生产力。
(3)所以要允许和鼓励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先富的带动后富的,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2.现有社会保障制度:职工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基本医疗保险制,失业保险制度,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第四节
1.什么叫自主创新?
自主创新,不是意味着什么都自己干,完全由自己来创新,而是从增强国家创新能力出发,加强原始创新(独立自主地完成科学新发现和技术新发明)、集成创新(把各种已有的相关技术有机融合起来的创新活动)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在消化吸收国外先进技术基础上进行的创新)。2.什么叫做新型工业化道路?
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就是要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
3.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4.资源节约型社会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资源节约型社会,是指以能源资源高效率利用的方式进行生产、以节约的方式进行消费为根本特征的社会。以节能、节水、节材、节地、资源综合利用为重点,以尽可能小的资源消耗,获得尽可能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从而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环境友好型社会,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社会,通过人与自然的和谐来促进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它是一种以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为目标,以环境承载能力为基础,以遵循自然规律为核心,以绿色科技为动力,坚持保护优先、开发有序,合理进行功能区划分,倡导环境文明和生态文明,追求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的社会体系。
第九章 第一节
1.如何正确理解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1)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
(2)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要求,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3)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依法治国与人民民主、党的领导是紧密联系、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
2.为什么说我国现阶段的人民民主专政实质上是无产阶级专政?
(1)性质相同。都是以工人阶级(经过共产党)为领导、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国家政权;都是绝大多数人享有民主权利而对极少数敌人实行专政的新型民主、新型专政的国家政策。
(2)作用、职能相同。都承担着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扩大人民民主,镇压敌对势力反抗,保卫和巩固革命成果,领导和组织全面的社会主义建设的职能。
(3)历史使命相同。都要大力发展生产力,完善和发展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逐步消灭一切借机差别和社会不平等,为未来过渡到共产主义创造条件。
3.八大民主党派: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中国民主同盟、中国民主建国会、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国农工民主党、中国致公党、九三学社、台湾民主自治同盟。
第二节
1.依法治国的含义:依法治国就死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2.实行依法治国的重要意义何在?
(1)依法治国是中国共产党执政方式的重大转变,有利于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
(2)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保证。
(3)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扩大对外开放的客观需要。
(4)依法治国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
第三节
怎样正确理解社会主义的民主、自由和人权?
(1)“民主”一词起源于古希腊文,意为“人民的政权”,是人民当家作主的意思。民主作为一种国家制度,它的本质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
(2)自由同样不是抽象的概念,而有实际的内容。西方标榜是自由世界,但在资本主义社会里,劳动人民只能说具有形式上的自由权利,实际上真正通行的是财富的自由,谁占有金钱、财富,谁就拥有权利和自由,愈是有钱就愈有自由。
(3)人权,最初是资产阶级革命时期为反对神权和封建特权提出的。从马克思主义的观点看,人权不能局限于个人的政治权利,而应当扩大范围。人权的基础是生命的生存和发展。
(4)民主、自由、人权,核心是民主。公民权利的实现和发展,都要通过国家政权,依赖国家政权。只有人民掌握政权,巩固和发展政权,人民才会真正拥有属于自己的民族、自由和权利。
第十章 第一节
1.什么叫做文化?
广义的文化,是指人类在改造自然和改造社会的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综总和。狭义的文化,是指作为观念形态的,与经济、政治并列的,有关人类社会生活的思想理论、道德风尚、文学艺术、教育和科学等精神方面的内容。2.如何理解社会主义文化的地位?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凝聚和激励全国各族人民的重要力量,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为现代化建设提供智力支持、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方针
(1)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2)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3)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不断推进文化创新。
(4)坚持立足当代又继承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立足本国又充分吸收世界优秀文化成果。做到古为今用,洋为中用。
(5)坚持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
第二节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包括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
2.八荣八耻: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
第十五章 第一节
1.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2.如何理解党的领导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保证?
(1)坚持中国现代化的正确方向,需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2)维护国家统一、社会和谐稳定,需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3)正确处理各种复杂的社会矛盾,把亿万人民团结凝聚起来,共同建设美好未来,需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4)应对复杂的国际环境的挑战,需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辨析:我国宪法规定,公民的政治权利不受教育程度的限制。列宁却说:“文盲是处在政治之外的。”
这两者不矛盾。因为列宁的意思是,文盲由于其自身文化条件的限制,不能有效地参与政治活动。所以,我们必须大力提高公民的文化素质,使宪法所规定的公民的权力与其行驶权力的能力统一起来。
第二篇:师大毛概总结
天 津 师 范 大 学
学年论文
(论新闻工作者如何监守新闻传播职业道德——默多克窃
听门事件引发的思考)
学院:新闻传播学院
学生姓名:罗婷
学号:1130230030专业:新闻学
年级:2011级
论新闻工作者如何监守新闻传播职业道德
——默多克窃听门事件引发的思考
摘要
伴随着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 世界越来越离不开媒介, 但激烈的媒介市场竞争对新闻传播事业造成巨大冲击,同时对新闻工作者提出了严峻的考验。英国“电话窃听门”事件的发生, 如同一场大火,吞噬着部分媒体的公信力,更让我们对于新闻工作者的职业道德提出了拷问。如何改善和加强新时期新闻记者的职业道德的建设成为当今社会人们对新闻界热点关注的问题。
关键词:窃听门利益驱动职业道德
不久之前,默多克的新闻集团还是头顶“皇冠”的传媒翘楚,甚至已经逼近该公司历史上最大并购案胜利的终点。然而,几乎在一夜之间,该公司旗下《世界新闻报》窃听丑闻的快速发酵,不仅“葬送”了这家百多年历史的小报,“搅黄”了新闻集团收购英国天空电视台的计划,也把新闻集团和默多克拉入了质疑和被攻击的“泥潭”,在该报最后的社论中,有这样一句话:“我们迷失了方向”。那么,是什么导致新闻媒体的迷失呢?
21世纪是信息高速发达的时代,从传统的报纸、电视到现代的广告、网络、手机短信等,每个人都行驶在这条信息高速公路上,或多或少受其影响,它已经成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随着媒体数量大量增加,使得媒体行业之间出现了同质竞争、同城竞争;纸质媒体之间、电视之间、广播之间的竞争,而且还发展为多媒体的复合竞争和跨地区、跨行业媒体间的竞争。在仅仅崇尚吸引受众注意的媒体初级竞争中,出于利益的驱动,记者编辑选择新闻的标准不是其社会价值和现实意义,而仅仅为了满足某些受众的心理需要,以迎合“宁求其怪不求其真”的社会心态。著名传播学者费斯廷格的认知不和谐理论中对选择性接触的研究归纳结论时认为,寻求新奇的人不一定回避可能产生不和谐心理的信息。信息的明显用处可能还会推动个人去注意那些产生不和谐的信息。与己矛盾的信息,只要是新的,有趣的,突出的,与个人有关的,或是愉悦人的,人们可能都不会回避。①为了追求所谓的轰动效应,抢夺第一手独家新闻,英国媒体选
择通过窃听的手段非法获取新闻线索,窃听对象从王公贵族、达官显贵,到平民百姓,分布在社会各个阶层。目的就是为了竭尽所能吸引更多受众的眼球,攫取更大的经济效益。
但是事实上,维护社会伦理道德,尊重人权和人性,这是起码的社会良知,也是新闻的底线。不管是西方倡导的新闻自由体制,还是深处垄断地位的传媒大鳄,都必须坚持这个底线,这是新闻良心的归宿,也是新闻从业人员职业道德的立足点。记者的职责是记录和述说事实,但不能为了得到事实或是独家新闻而进行违反职业道德和政策法规的行为,如窃听、贿赂、请私家侦探等。作为中国的媒体同行,在看“窃听门”事件时,也要时刻警醒自己,履行媒体的社会责任和义务,维护健康的社会舆论环境,积极引导正确的社会价值观,严格遵守新闻职业道德,绝不能让新闻人“蒙羞”。
媒体作为社会的良知,应该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同时要提高核心竞争力和公信力。要占得市场先机,占据市场相当份额,牢牢把握核心受众,但并不是说要通过娱乐八卦或者爆料来主动迎合受众,而是要通过新闻的真实、及时来吸引受众,满足受众需要,同时也要维护公众利益,承担各种责任,敢于担当,如勇于揭露损害国家和公众利益的不良行为和不法之徒。确保受众对媒体的长期青睐和信任。切忌通过“终南捷径”只为求新闻的发行量而不顾职业道德操守和政策法规。
在新闻工作者自身提高职业道德的同时,也同时需要一部有可操作性的法规来惩处假新闻的制造者,通过立法来进行强制性制约,使中国的新闻事业走上符合新闻传播规律的规范化、法制化的轨道。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的提高,既要依赖新闻记者和媒体的职业道德自律、新闻行业从业规范的约束,更需要国家法律的约束与监管。
最后,虽然现在又很多新闻工作者已经在利益等等各种原因下迷失了自己前进的方向,但是,新闻工作者的职业道德是每一个媒体人都应该坚持,遵守和贯彻的。新闻工作者担负着引导舆论导向,和政府与人民喉舌的重任,应该努力不断学习,完善自身,严格遵守《记者守则》和《中国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完成自己身为记者的责任。① Werner J.Severn,Communication Theories Origins, Methods and Uses in the Mass Media,《传播理论起源、方法与应用》,郭镇之等译,华夏出版社,2006年1月,第169页
第三篇:毛邓三要点(5-7)
第五章: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
1.苏共二大后,毛泽东认为应该进行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的第二次结合
2.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提出探索新道路的背景是:已经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需要对一五计划进行总结,苏共十二大的“以苏为鉴”
3.探索应该围绕把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都调动起来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基本方针
4.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提出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还不完全巩固,提出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和两类矛盾的学说,提出了从全体人民出发,“统筹兼顾,适当安排”的方针,提出发展工业必须与发展农业同时并举的工业化方针 5.陈云提出“三个主题和三个补充”
6.文化大革命时期,毛泽东提出的正确观点:党际关系不应当影响国家关系,“两个地带”和“三个世界划分”的战略构思,中国永远不称霸
7.探索路线时间长的原因是离开生产力抽象的谈论社会主义 8.邓小平认为社会主义的原则是发展生产和共同致富
9.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十分明显和突出的特点 10.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任务 11.江泽民指出发展是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12.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是中国共产党保持先进性的根本体现和根本要求
13.中国共产党保持先进性的目标是改造落后生产力,提升传统生产力,发展先进生产力,最终整体达到发达生产力的水平14.邓小平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江泽民提出“科学技术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胡锦涛指出“科学技术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革命力量” 第六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1.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逐步对我国的国情作出了准确的把握 2.十六大指出我国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 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
4.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特指我国在生产力发展水平不高,商品经济不发达的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历史阶段 5.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时间跨度是指从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到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6.社会主义社会矛盾是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首次提出的
7.十三大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的主要内容是“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8.十五大制定了党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经十七大丰富后内容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9.无产阶级政党的最高纲领是实现共产主义
10.科学阐明和正确处理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的辩证统一关系是中国共产党的成熟的重要标志
11.十三大确定邓小平的“三步走”战略
12.十六大确立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十七大提出了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
13.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是实现GDP2020年比2000年翻两番 第七章:社会主义改革和对外开放
1.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的矛盾,它是推动社会主义社会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 2.基本矛盾有“又相适应又相矛盾”的特点,他们是基本适应条件下的矛盾,是在人民根本利益一致基础上的矛盾
3.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的途径是改革,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4.在全面改革中,经济体制改革是重点
5.邓小平在《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中明确提出“三个有利于”标准,即要以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作为判断改革得失成败的标准
6.稳定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战略的必要前提,是中国的最高利益 7.改革是动力,发展是目的,稳定是前提 8.对外开放和改革是新时期中国最鲜明的特点
9.对外开放是邓小平在1980年中央工作会议上首次正式使用 10.十二届三中全会把对外开放作为长期坚持的基本国策,其最重要的依据是邓小平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和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的观点
11.实行对外开放要把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作为立足点 12.对外开放是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开放
13.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标志着我国对外开放进入了一个全面开放的新阶段
14.社会主义必须坚持改革,改革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方向
第四篇:毛邓三知识要点整理
中共一大(1921年7月)提出党的奋斗目标是共产主义
中共二大(1922年7月)正确分析了中国的社会性质,中国革命的性质、对象、动力和前途,指出了两步走,第一次明确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为各族人民指明了方向,对中国革命具有重大深远的意义
中共三大(1923年6月)确立国共合作的统一战线
中共四大(1925年1月)紧密联系无产阶级领导权问题和农民问题,指出农民是工人阶级的同盟者
中共五大(1927年4月)
中共六届六中全会(1938年)毛泽东《论新阶段》首次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中共七大(1945年4月)通过的新党章强调了群众路线和党的民主集中制原则,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实事求是的重要思想),刘少奇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作出具体阐述,党的政治路线是: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在党的领导下,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
中共七届二中全会(1949年3月)首次提出执政党建设问题
中共七届三中全会(1950年6月)主题是:调动各方面积极因素,确立党在国民经济恢复时期的中心任务是要在三年左右时间内,争取国家财政经济状况的基本好转
中共七大政治报告概括党的三大优良作风
中共八大提出“三个主体、三个补充”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年12月)首次把“台湾回到祖国怀抱,实现统一大业”来代替“解 放思想
中共十二大(1982年)邓小平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命题
中共十三大(1987年)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中共十四大(1992年)确立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江泽民指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邓小平创立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精髓
中共十五大(1997年)邓小平理论进党章,公有制经济包括国有、集体、混合所有制中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再次提出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
中共十六大(2002年)提出“三个代表”、建设小康社会。坚持党的思想路线,解放思想、事实就是、与时俱进,是我们党坚持先进性和增强创造力的决定性因素
中共十六届四中全会第一次明确提出“构建和谐社会”
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
中共十七大(2007年)和谐社会首次提出建设生态文明,指出改革开放是党在新时期进行的一场新的伟大革命,是关键抉择,目的就是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提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社会建设的重点是改善民生,首次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的基本范畴
中共十八大(2012年)建设美丽中国,主题: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凝聚力量,攻坚克难,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
1930年5月毛泽东《反对本本主义》提出的著名论断“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中共六届六中全会(1938年)毛泽东《论新阶段》首次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毛泽东《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提出的重要思想“以农村为中心”(农村包围城市革命发展道路理论的形成)
1956年毛泽东发表《论十大关系》正确处理经济建设和和社会发展中一系列重大关系讲话 毛泽东思想形成实践基础是中共领导的革命和建设实践
毛泽东思想回答的基本问题是在中国如何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并使之顺利向社会主义转变毛泽东思想的时代背景是世界与中国政局发生变化的20世纪上半叶时代主题是战争与和平邓小平理论的根本问题是抓住什么是社会主义,怎么建设社会主义,邓小平理论的时代背景是新科技与世界经济不断发展,时代主题是和平与发展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一步回答了邓小平理论,提出的问题是在长期执政的历史条件下建设什么样的党,怎么建设党,时代背景是国际局势和世界格局的深刻变化,时代主题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邓小平对社会主义优越性的表现主要体现在:归根到底要体现在生产力比资本主义发展的更快、更高上;使人民物质文化生活得到不断改善,实现人民的共同富裕;创造比资本主义更高的民主和精神文明
20世纪50年代中期,周恩来公开提出“和平解放台湾”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世界格局发生了重大的变动,旧的格局已经打破,新的格局尚未形成,世界正处在新旧格局交替的动荡时期
20世纪90年代,我国对外开放新格局是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
1938年,遵义会议确立毛泽东在党的实际领导地位
1949年 创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这一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专门机构
1956年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确立的主要标志是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毛泽东发表《论十大关系》正确处理经济建设和和社会发展中的一系列重大关系的重要讲话
1978年,邓小平提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实践,强调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重要思想 1980年,邓小平首次提出“社会主义本质”的概念
1983年,邓小平首次提出“一国两制”
1992年,邓小平明确指出社会主义本质的著名论断
2001年,我国正式加入世界外贸组织(WTO)
第一章
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事实就是(基础)、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邓小平提出社会主义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要求:关键在坚持与时俱进,核心在坚持党的先进性,本质在坚持执政为民
“三个代表”的主要内容: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科学发展观的内涵: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第二章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一切从实际出发(前提和基础),理论联系实际(途径和方法),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实质与核心),在实践中检验真理(验证的目的和条件)
“三个有利于”判断标准: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第三章
中国革命的三大法宝: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
红色政权建设:武装斗争(主要形式)、土地革命(中心内容)、农村革命根据地(战略阵地)党的三大优良作风: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自我批评
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无产阶级领导的(核心),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在一个相当长的是艰难,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由旧民主主义革命转变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标志是五四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实质上是无产阶级领导的农民革命
第四章
社会主义原则:第一是发展生产,第二是共同富裕
社会主义本质: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社会主义根本任务:大力发展生产力
第五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含义:第一,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第二,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阶段,必须坚持从这个实际出发,而不能跨越这个阶段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人民日益增强的物质文化学院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努力奋斗
四项基本原则: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主义
第六章
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 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发展是硬道理,是目的;改革是动力,是必由之路,是长治久安的基础;稳定是发展和改革的前提
对外开放的格局是: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
第七章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要求:生产发展(中心)、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
第八章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以公有制为基础,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
改革与对外开放坚持的原则:第一是公有制始终占主体地位,第二是发展经济要做共同富裕的道路,始终避免两极分化
市场机制是实现市场对资源配置的调节作用,市场机制包括价格机制(核心)、供求机制、竞争机制
宏观调控的目标:促进经济增长、增长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加强宏观调控的手段:经济手段、法律手段、行政手段
按劳分配的内容:凡是有劳动能力的人都应尽自己的能力为社会劳动,社会以劳动作为分配个人收入的尺度,按照劳动者提供的劳动数量和质量分配个人收入,等量劳动领取等量报酬,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不劳不得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方式: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多种所有制包括:按劳分配以外的劳动和经营收入;按劳动力价值分配获得的收入;资产收益和资本的利得;提供技术,信息等获得的收入)
社会保障体系:社会保险(核心)、社会福利(最高层次)、社会救助(最低层次)、优抚安置
第九章
国体:人民民主专政
政体、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设机关:全国人大常委会
一府两院:国务院、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
人民民主专政的实质是无产阶级专政,表现为:性质相同、作用职能相同、历史使命相同 基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八个民主党派: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中国民主同盟、中国民主建国会、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国农工民主党、中国致公党、九三学社、台湾民主自治同盟)、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核心:保障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管理本民族、本地方事务的权利)、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核心: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本质要求:民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五位一体(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建设)
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核心:人民当家作主
首要人权:生存权、发展权;民主、自由、人权,核心是民主
法制建设的基本要求:有法可依是前提,有法必依是核心,执法必严是关键,违法必究是保障
第十章
根本任务: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着力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切实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灵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主题)、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精髓)、社会主义荣辱观(重要基础)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和谐社会: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必须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总要求,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着力发展社会事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建设和谐文化、完善社会管理、增强社会创造活力、走共同富裕道路,推动社会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协调发展
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的基本要求:积极解决好教育、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医疗卫生和社会管理等直接关系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和现实利益的问题,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
第五篇:2016华师毛邓三作业100分
1.第1题
20世纪50年代后期,我们党在“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上,出现了一系列的错误观念,主要表现是:
A.在所有制关系上,把公有制经济视为社会主义唯一的经济成分。
B.在分配领域中,虽然提倡实行按劳分配,但实际做法却导致了平均主义 C.在经济体制上,把计划经济视为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D.认为阶级斗争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动力 E.把反修防修作为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您的答案:A,B,C,D,E 题目分数:2.0 此题得分:2.0
2.第2题
我国的非公有制经济主要有:
A.个体经济 B.私营经济
C.港澳台投资经济 D.外资经济 E.股份制经济
您的答案:A,B,C,D 题目分数:2.0 此题得分:2.0
3.第3题
1911年以武昌起义为标志的辛亥革命是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这是因为:
A.它结束了中国长达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B.它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性质的南京临时政府。C.它颁布了具有资产阶级性质的《临时约法》。
D.它确认了国家主权“属于全体人民”的民主共和观念 E.它为中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您的答案:A,B,C,D,E 题目分数:2.0 此题得分:2.0
4.第4题
中国社会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条件是:
A.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B.国营经济为领导的多种经济成份并存的经济制度的确定。C.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指导地位的确定。D.人民民主专政国家制度的建立。E.国民经济的恢复。
您的答案:A,B,C,D,E 题目分数:2.0 此题得分:2.0
5.第5题
“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内涵是:
A.“一国两制”的核心是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
B.大陆的社会主义制度和台、港、澳地区的资本主义制度并存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内,但主体是社会主义。C.“一国两制”构想的立足点和前提是采用和平的方式,而不是诉诸武力来实现祖国的统一。D.“一国两制”是国策,具有长期性,稳定性的合法性,而非权宜之计。E.“一国两制”的构想,并不承诺放弃武力。
您的答案:A,B,C,D,E 题目分数:2.0 此题得分:2.0
6.第6题
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经验是: A.以和平方式进行改造。B.以渐进方式推进改造。
C.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
D.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改造和对人的改造相结合。E.在指导思想上始终坚持以发展生产力为中心
您的答案:A,B,C,D,E 题目分数:2.0 此题得分:2.0
7.第7题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经济纲领是:
A.没收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
B.没收官僚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C.保护民族工商业。
D.逐步实现国家的工业化。
E.逐步实现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您的答案:A,B,C 题目分数:2.0 此题得分:2.0
8.第8题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前途不是资本主义而是社会主义,这是因为:
A.新民主主义革命所处的历史时代决定了它属于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它的前途必然是社会主义。
B.无产阶级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从根本上决定革命的前途只能是社会主义。C.革命胜利后建立的工人阶级领导的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专政的国家政权,为社会主义革命准备了最基本的政治方面的条件。
D.革命胜利后,经济上没收官僚资本,建立国有经济将控制国家的经济命脉,为社会主义革命准备了最基本的经济方面的条件。
E.马克思列宁主义在国家意识形态中的指导地位为社会主义革命准备了思想条件。
您的答案:A,B,C,D,E 题目分数:2.0 此题得分:2.0
9.第9题
国民收入分配必须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表现在: A.坚持效率优先,要对那些效率高,贡献大的人给予相应的报酬 B.效率优先应以兼顾公平为条件,要对不合理的过高的收入进行调节 C.在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中,应更多强调效率 D.在国民收入的再分配中,应更多提倡公平
E.为防止个人收入差距的扩大,政府应加强宏观调节
您的答案:A,B,C,D,E 题目分数:2.0 此题得分:2.0
10.第10题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提出的国际背景是:
A.世界政治多极化趋势不可逆转,和平和发展仍为当今世界的主题 B.经济全球化进程不断加快 C.当代科学技术迅猛发展
D.各种思想文化相互交融激荡 E.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遭受严重挫折
您的答案:A,B,C,D,E 题目分数:2.0 此题得分:2.0 11.第11题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统一战线的主要经验是:
A.建立巩固的工农联盟。B.正确地对待资产阶级。
C.对统一战线内部的不同力量采取区别对待的方针。D.坚持党在统一战线中的独立自主原则。E.必须以武装斗争为支柱。
您的答案:A,B,C,D,E 题目分数:2.0 此题得分:2.0
12.第12题
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包括: A.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
B.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C.政策和策略的思想。D.党的建设的学说。
E.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的理论。
您的答案:A,B,C,D,E 题目分数:2.0 此题得分:2.0
13.第13题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优越性主要表现在: A.有利于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民主。B.有利于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C.有利于维护社会的长期稳定。
D.有利于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E.有利于祖国的统一。
您的答案:A,B,C,D,E 题目分数:2.0 此题得分:2.0
14.第14题
邓小平于1992年南方讲话中,对社会主义本质做了全面、科学的概括,其内容是:
A.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B.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C.最终达到共同富裕。D.实行公有制。E.实行市场经济。
您的答案:A,B,C 题目分数:2.0 此题得分:2.0
15.第15题
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内容包括:
A.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是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
B.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是人民大众,包括无产阶级、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
C.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者是无产阶级。
D.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是无产阶级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E.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前途是社会主义。
您的答案:A,B,C,D,E 题目分数:2.0 此题得分:2.0
16.第16题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而不是社会主义的,这是因为:
A.革命的对象是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B.革命的任务是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
C.革命的对象不是一般的资本主义和资本主义的私有财产。D.革命的领导者是无产阶级。
E.革命的动力是农民、无产阶级、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
您的答案:A,B,C,E 题目分数:2.0 此题得分:2.0
17.第17题
人民民主专政理论的主要特点是:
A.人民民主专政在本质上就是无产阶级专政。B.人民民主专政扩大了人民民主的范围。
C.人民民主专政清楚地表达了民主与专政的辩证关系。
D.人民民主专政清楚地表述了我国的阶级状况和民主性质。E.人民民主专政把民族资产阶级划入了人民的范围。
您的答案:A,B,C,D,E 题目分数:2.0 此题得分:2.0
18.第18题
我国现阶段的人民民主专政实质上是无产阶级专政,这是因为
A.二者性质相同
B.二者作用、职能相同 C.二者历史使命相同
D.二者政权组成的阶级结构相同 E.二者表现形式相同
您的答案:A,B,C 题目分数:2.0 此题得分:2.0
19.第19题
毛泽东思想创立的社会条件是:
A.近代中国社会和革命运动发展的客观需要和必然要求。B.近代工业的出现和中国工人运动的发展
C.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及其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合。D.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的伟大实践。
E.同党内错误倾向特别是教条主义倾向做斗争并取得胜利
您的答案:A,B,C,D,E 题目分数:2.0 此题得分:2.0
20.第20题
统一战线是中国革命胜利的基本条件,这是因为:
A.无产阶级是革命的领导力量,但中国无产阶级人数较少。
B.农民有革命要求,但人数较多,所以无产阶级必须与农民结成联盟。
C.小资产阶级的的处境与农民接近,且数量可观,所以无产阶级必须联合小资产阶级。D.民族资产阶级是既有革命要求又有动摇性的阶级,是重要的革命力量,无产阶级须联合。E.必须对敌人进行分化、瓦解,争取那些哪怕是暂时的动摇的同盟者,以打击主要敌人。
您的答案:A,B,C,D,E 题目分数:2.0 此题得分:2.0
21.第21题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按劳分配是个人消费品分配的主体形式,这是因为:
A.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决定了个人消费品只能实行按劳分配原则 B.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水平决定必须实行按劳分配 C.社会分工的存在使劳动者的劳动还存在差别
D.社会主义社会,劳动还仅仅是谋生的手段,劳动者还不可能不计报酬的为社会劳动 E.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决定的
您的答案:A,B,C,D 题目分数:2.0 此题得分:2.0
22.第22题
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其原因和主要表现是:
A.我国社会主义不是建立在充分发展的资本主义基础上,而是脱胎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我国进入到社会主义社会后,社会生产力不可能在短时期内得到提高和根本性的改变 C.低下的社会生产力又直接决定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后,生产关系的各个方面都有不完善的地方
D.生产力不发达和生产关系不完善,还决定我国社会主义社会在上层建筑方面还不成熟 E.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还处在发育过程中
您的答案:A,B,C,D,E 题目分数:2.0 此题得分:2.0
23.第23题
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一脉相承的科学思想体系,因为:
A.它们共同的哲学基础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B.它们共同的政治立场是代表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C.它们共同的奋斗目标是建设社会主义,最终实现共产主义。
D.它们都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作为自己的根本任务和改造社会的根本手段。E.它们共同的政治原则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和共产党的领导。
您的答案:A,B,C,D,E 题目分数:2.0 此题得分:2.0
24.第24题
毛泽东思想的灵魂是:
A.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B.群众路线,就是一切为了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C.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依靠中国人民自己的力量和智慧进行革命和建设。D.武装斗争。E.统一战线。
您的答案:A,B,C 题目分数:2.0 此题得分:2.0
25.第25题
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是:
A.完善社会主义民主制度 B.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
C.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 D.推进司法体制改革 E.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您的答案:A,B,C,D,E 题目分数:2.0 此题得分:2.0
26.第26题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要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坚持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方针
A.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 B.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
C.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 D.由主要依靠第一、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二、第三产业带动转变
您的答案:A,B,C 题目分数:2.0 此题得分:2.0
27.第27题
社会主义文化的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方针是:
A.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B.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 C.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D.坚持“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方针 E.坚持党的领导
您的答案:A,B,C,D 题目分数:2.0 此题得分:2.0
28.第28题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经验是:
A.统一战线。B.武装斗争。C.党的建设。D.独立自主
E.纠正“左”和“右”的错误。
您的答案:A,B,C 题目分数:2.0 此题得分:2.0
29.第29题
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基本方针是:
A.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B.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道路 C.完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 D.扩大基层民主 E.改革政治体制
您的答案:A,B,C,D 题目分数:2.0 此题得分:2.0
30.第30题
我国对外开放必须坚持的原则和方针是 A.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则 B.坚持平等互利的原则
C.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抵制资本主义生活方式和腐朽思想的影响 D.坚持社会主义公有制 E.坚持共同富裕
您的答案:A,B,C,D,E 题目分数:2.0 此题得分:2.0
31.第31题
新民主主义革命属于
A.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B.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 C.世界资产阶级革命
D.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
E.无产阶级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您的答案:A,D,E 题目分数:2.0 此题得分:2.0
32.第32题
在当代中国,先进文化就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其基本特征是: A.科学性,即反映社会发展客观规律,体现人的价值 B.时代性、即发展富有时代气息的文化 C.民族性,即根植于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
D.开放性,即吸收世界各国和民族的一切优秀的文化成果 E.群众性,即文化来源于群众,服务于群众
您的答案:A,B,C,D,E 题目分数:2.0 此题得分:2.0
33.第33题
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A.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
B.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
C.在全国各个地方和行业,公有资产既要有量的优势,更要有质的提高 D.国有经济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要不断上升 E.国家垄断经济效益好的行业
您的答案:A,B 题目分数:2.0 此题得分:2.0
34.第34题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框架主要由下列要素构成: A.充满活力的市场主体
B.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 C.完善的宏观调控体系 D.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 E.多层次的社会保障制度
您的答案:A,B,C,D,E 题目分数:2.0 此题得分:2.0
35.第35题
新民主主义的文化是
A.民主的文化 B.大众的文化 C.民族的文化 D.科学的文化 E.进步的文化
您的答案:B,C,D 题目分数:2.0 此题得分:2.0
36.第36题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的特点是: A.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民主党派是参政党。
B.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不是互相竞争的在朝党与在野党,执政党与反对党的关系。C.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多党合作的重要组织机构。
D.民主党派和中国共产党都参加政权机构和人民政协机构。E.各民主党派与共产党是亲密友党。
您的答案:A,B,C,D,E 题目分数:2.0 此题得分:2.0
37.第37题
毛泽东关于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思想的主要内容有:
A.中国革命战争在长时期内的主要作战形式是游击战和带游击性质的运动战。B.人民军队作战的基本指导思想是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
C.人民军队战胜敌人的最好方法是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
D.随着敌我力量对比的变化和战争发展的进程,实行军事战略的转变。E.党指挥枪的原则。
您的答案:A,B,C,D 题目分数:2.0 此题得分:2.0
38.第38题
中国共产党既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又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这是因为
A.这是由党产生的特点和历史使命决定的 B.这是党执政本质的内在要求
C.这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选择
D.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和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在本质上是一致的 E.新的社会阶层出现
您的答案:A,B,C,D 题目分数:2.0 此题得分:2.0
39.第39题
新民主主义社会的经济成分包括: A.国营经济。B.合作社经济。C.个体经济。
D.私人资本主义经济。E.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您的答案:A,B,C,D,E 题目分数:2.0 此题得分:2.0
40.第40题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根本政治制度,这主要体现在下列原则上:
A.一切权利属于人民。B.中国共产党领导。C.民主集中制。D.多党合作。E.政治协商。
您的答案:A,B,C 题目分数:2.0 此题得分:2.0
41.第41题
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反映了中国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历史必然,这是因为: A.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是国家独立和富强的当然要求和必要条件。
B.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是实现国家工业化,建设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的必要条件。
C.对个体农业和手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是实现国家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必然要求。D.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改造时解决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矛盾的必然要求。
E.对个体农业和手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时发展农业和手工业生产,使全体农民和手工业者走向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
您的答案:A,B,C,D,E 题目分数:2.0 此题得分:2.0
42.第42题
邓小平的“一国两制”构想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表现在: A.“一国两制”构想坚持一个国家的原则立场
B.“一国两制”构想坚持用和平方式解决祖国统一问题
C.“一国两制”构想符合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和祖国统一的历史潮流 D.“一国两制”构想符合当代国际社会和平与发展的历史趋势
E.“一国两制”构想从中国实际出发,尊重历史和现实,尽可能照顾各方利益,易于为各方所接受
您的答案:A,B,C,D,E 题目分数:2.0 此题得分:2.0
43.第43题
近代以来中国革命面临的两大历史任务是:
A.推翻帝国主义的统治,实现民族独立。B.推翻封建主义的统治,实现人民的解放。C.发展生产力实现现代化。D.推翻资产阶级统治。E.消灭资本主义。
您的答案:A,B,C 题目分数:2.0 此题得分:2.0
44.第44题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其主要特点是:
A.国家的集中统一与少数民族区域自治相结合。B.区域自治和民族自治相结合。
C.民族区域自治的地方政权机关是少数民族实行区域自治的自治机关,同时又是国家的一级地方政权机关。
D.民族区域自治是各少数民族以民族为单位进行的“自治”。
E.民族区域自治地方的权力机关比一般地方权力机关拥有更大的自主权,是“高度自治”。
您的答案:A,B,C 题目分数:2.0 此题得分:2.0
45.第45题
农村革命根据地在中国产生并发展的原因和条件是: A.中国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B.有良好的群众基础。
C.有不断向前发展的全国革命形势。D.有相当力量的正式红军的存在。
E.共产党组织的有力量和它的正确政策。
您的答案:A,B,C,D,E 题目分数:2.0 此题得分:2.0
46.第46题
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是
A.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 B.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之间的矛盾 C.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之间的矛盾
D.封建地主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 E.农民和地主之间的矛盾
您的答案:B,C 题目分数:2.0 此题得分:2.0
47.第47题 社会主义公有制是社会主义条件下全体劳动者或部分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的一种所有制形式。它包括:
A.国有经济 B.集体经济
C.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 D.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集体成分 E.股份制经济
您的答案:A,B,C,D 题目分数:2.0 此题得分:2.0
48.第48题
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体现在:
A.毛泽东思想是夺取中国革命胜利的理论武器。
B.毛泽东思想是社会主义中国立国、建国的思想政治基础。C.毛泽东思想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思想渊源。D.毛泽东思想是中华民族团结振兴的精神支柱。E.毛泽东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的丰富和发展
您的答案:A,B,C,D,E 题目分数:2.0 此题得分:2.0
49.第49题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的内容包括:
A.奋斗目标是把中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B.实现奋斗目标的依靠力量是全国各族人民
C.实现奋斗目标的基本指导方针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和四项基本原则 D.实现奋斗目标的途径是自力更生,艰苦创业 E.实现奋斗目标的领导力量是中国共产党
您的答案:A,B,C,D,E 题目分数:2.0 此题得分:2.0
50.第50题
党在过渡时期(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的总路线是:
A.逐步实现国家的工业化。
B.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C.没收官僚资本归国家所有。
D.没收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 E.恢复国民经济。
您的答案:A,B 题目分数:2.0 此题得分:2.0
作业总得分:100.0 作业总批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