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防范和应对自然灾害引发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
防范和应对自然灾害引发 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
二○○八年七月
目 录 总则...........................................1
1.1 目的...........................................1 1.2 编制依据.......................................1 1.3 适用范围.......................................1 1.4 工作原则.......................................1 2 组织机构与职责.................................2 3 预防与预警.....................................4
3.1 事故预防.......................................4 3.2 可能影响的领域和引发的重大事故.................5 3.3 预警信息通报部门和内容.........................6 3.4 预警信息处置...................................7 4 应急响应.......................................8
4.1 启动应急工作领导小组...........................8 4.2 会商和信息沟通.................................8 4.3 防范次生事故应急工作...........................9 4.4 自然灾害引发事故应急处置.......................9 4.5 参与组织、指导自然灾害应急救援工作............10 4.6 工作与协调....................................10 4.7 宣传报道与信息沟通............................10 4.8 应急评估......................................10
5保障措施.......................................11 5.1 通信信息......................................11 5.2 应急队伍......................................11 5.3 宣传教育和培训................................12 6 附则..........................................12 6.1 预案管理与更新................................12 6.2 预案解释部门..................................12 6.3 预案实施时间..................................12 7附件...........................................12 2
防范和应对自然灾害引发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
总则 1.1 目的
为有效预防自然灾害引发生产安全事故,规范自然灾害可能引发生产安全事故预报预警和应急响应程序,建立统一指挥、分级负责、反应快捷的应急工作机制,最大程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制定本预案。1.2 编制依据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和《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国家安全生产事故灾难应急预案》、《国家防汛抗旱应急预案》、《国家地震应急预案》、《国家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国家处置重、特大森林火灾应急预案》等。1.3 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自然灾害可能引发生产安全事故的预防、预报、预警信息处置、应急响应和重大事故处置。
自然灾害包括水旱灾害、气象灾害、地震灾害、地质灾害、海洋灾害、森林草原火灾等。1.4 工作原则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把预防和减少自然灾害引发事故造
成人员伤亡和危害,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首位。消除各类自然灾害可能引发生产安全事故的隐患;加强预防、预报、预警工作;做好应对各类自然灾害的思想准备、组织准备、预案准备、技术准备、物资准备和工作准备。
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在国务院统一领导下,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以下简称总局)负责指导、协调自然灾害引发的特别重大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工作。各地和国务院有关部门及中央企业按照各自职责和权限,负责相关自然灾害引发生产安全事故的应急处置工作。
落实责任,常备不懈。建立和完善自然灾害可能引发事故灾难应急管理工作机制,不断改进和完善预警、预防手段和措施,加强应急救援装备建设,提高防范和应急救援处置能力。指导各地和中央企业按照国家相关专项应急预案制订本地区、本单位相关应急预案,落实工作责任,完善工作机制。2 组织机构与职责
总局成立应对自然灾害引发生产安全事故应急工作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在国务院统一领导下,指导、协调自然灾害引发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工作。领导小组的组成及成员单位主要职责:
组长:总局局长
副组长:总局副局长和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以下简称煤矿安监局)领导
成员单位:办公厅、政策法规司、规划科技司、安全生产协调司、调度统计司、安全监督管理一司、安全监督管理二司、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督管理司、煤矿安监局综合司、煤矿安监局事故调查司、应急指挥中心。
(1)办公厅:负责向中办、国办报送总局有关信息,向总局领导报送预警信息。负责将总局领导同志的批示转相关司局和单位;接收党中央、国务院领导同志的重要批示、指示,及时呈报总局领导同志阅批,遵照总局领导指示转相关司局和单位办理并负责督办;当总局领导率工作组前往现场协助救援时,及时通报国务院有关部门和事发地政府。
(2)政策法规司:负责向有关新闻媒体通报安全监管监察系统积极应对自然灾害的信息,协助有关部门做好自然灾害引发生产安全事故的新闻发布工作,正确引导媒体和公众舆论。
(3)规划科技司:根据工作需要,组织国家安全生产专家参与自然灾害引发事故灾难应急救援和隐患排查及相关灾后恢复重建工作。
(4)安全生产协调司:根据总局领导同志指示,组织协调安全监察专员赶赴受灾地区参与隐患排查和指导地方安全监管部门、煤矿安全监察机构做好恢复生产期间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
(5)调度统计司:负责应急值守,接收、处置自然灾害引发的生产安全事故信息,按照信息处置办法及时调度跟踪事故情况,传送安全监管总局办公厅值班室、应急指挥中心、总局和煤矿安监局有关司局。
(6)安全监督管理一司:按照职责分工,负责指导地方安全监管部门排查、消除非煤矿山企业及冶金、有色、建材等行业因自然灾害造成的可能引发事故的隐患,防范事故发生。
(7)安全监督管理二司:按照职责分工,负责指导地方安全监管部门排查、消除机械、轻工、纺织、烟草、贸易等行业自然灾害可能引发事故的隐患,防范事故发生。
(8)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督管理司:按照职责分工,负责指导地方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排查、消除化工、医药和烟花爆竹等行业自然灾害可能引发事故的隐患,防范事故发生。
(9)煤矿安监局综合司:负责将上级领导对自然灾害引发煤矿事故灾难的批示及时报送煤矿安监局领导。
(10)煤矿安监局事故调查司:按照职责分工,负责因自然灾害引发煤矿事故灾难的跟踪了解和调查处理,并指导协调应急救援工作。
(11)应急指挥中心:承担领导小组日常工作。负责应急值守,与国土资源、林业、地震、气象、海洋、防汛等部门建立自然灾害预警工作机制;负责预警信息的接收、研判、报告,根据自然灾害发展趋势及影响,起草总局预警通知;跟踪各地和中央企业应对自然灾害所采取措施的情况,及时向总局领导报告;根据总局领导指示下达有关指令,提出应急救援建议方案,根据需要协调、调动有关救援力量和专家参加应急救援工作。预防与预警 3.1 事故预防
总局和煤矿安监局有关业务司、应急指挥中心指导省级安全监管部门、煤矿安全监察机构建立应对自然灾害可能引发事故的应急工作机制,分类指导各类企业排查、消除自然灾害可
能引发事故的隐患,制定相关应急预案,完善应急管理体系,通过演练提高企业应急处置能力。重大自然灾害发生后,指导省级安全监管部门、煤矿安全监察机构督促相关企业、单位排查、消除自然灾害造成的可能引发事故的隐患,防范次生事故发生。
3.2 可能影响的领域和引发的重大事故
台风、风暴潮经过的海域和区域,可能影响的领域有海上运输、海上石油开采、渔业捕捞和矿山开采、电力、建筑施工、危险品生产、经营、使用和储运、交通运输等。可能引发海上运输、生产设施翻沉,水淹生产区、停电、停水、油气管线泄漏、建筑物垮塌、物体打击,以及火灾、爆炸和中毒等事故,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暴雨、山洪可能影响的领域有矿山开采、交通运输及易受淹地区各类企业。可能引发山体滑坡、泥石流,淹井、水淹生产区、井工矿透水、尾矿库垮坝、交通事故等,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暴雪可能影响的领域有电力、交通运输、建筑施工、矿山开采等。可能引发大面积停电、交通运输事故、建筑物垮塌等事故,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雷电可能影响的领域有矿山开采、危险品生产储运经营、航空运输、烟花爆竹、民爆企业、建筑施工等。可能引发火灾、爆炸、电气设备损坏、露天作业人员遭雷击等事故,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山体滑坡、泥石流可能影响的领域有矿山开采、交通运输、电力及山前地区的企业等;可能引发设备损毁,尾矿库垮坝,路桥垮塌被埋,输电线路、通信线路、基础设施和房屋倒塌等,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大江大河、大型湖泊、大型水库超保证水位,泄洪、病险水库、堤坝险情可能影响的领域有矿山开采及易淹地区的企业等。可能引发矿山透水或淹井、水淹生产区、尾矿库垮坝等事故,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海浪、海啸可能影响的领域有海上运输、海上石油开采、近海作业、渔业、海港、沿海地区生产企业等。可能引发水淹生产区、沿岸设施破坏、海上运输、生产设施翻沉等事故,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海冰可能影响的领域有海上运输、海上石油开采、渔业捕捞等。可能引发触冰、设施沉没等事故,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破坏性地震可能影响各类生产经营单位,重点领域有电力、通讯、交通运输、建筑、矿山开采、危险品生产经营储运、石油天然气开采输送等。可能引发断电、断水、断气、通信中断,尾矿库垮坝、矿井坍塌或透水、房屋倒塌、重大设施和设备严重毁损,大型水利设施和桥梁严重破坏,交通中断,火灾、爆炸和危险化学品泄漏等事故,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森林、草原火灾可能影响的领域有油气管道输送,危险品生产经营储运,电力和通信等。可能引发油气管道、储罐、危险品等泄漏和爆炸,输电和通信线路中断等事故,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3.3 预警信息通报部门和内容
按照总局与国务院有关部门建立的工作机制,由国家防总
办公室向我局通报大江大河、大型湖泊、大型水库超保证水位警报及病险水库、堤坝险情、泄洪、山洪、泥石流等橙色、红色预警信息;
国土资源部向我局通报泥石流、山体滑坡等预警信息; 林业局向我局通报森林、草原火灾等预警信息; 地震局向我局通报地震预警信息;
气象局向我局通报台风、暴雨、暴雪、寒潮、大风、高温、沙尘暴、雷电、山体滑坡、泥石流等橙色、红色预警信息及警报、紧急警报;
海洋局向我局通报海浪、海啸、风暴潮等橙色、红色预警信息及海冰警报。
预警信息主要包括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影响范围、作用时间及发展态势。3.4 预警信息处置
(1)办公厅、应急指挥中心负责自然灾害预警信息处置工作。接到预警信息后,进行初步研判,根据预警级别进行预警。
接到国务院办公厅(或国务院应急办)预警通知和有关部门橙色以上预警信息,由办公厅报总局局长或分管副局长批示,按照总局领导要求,应急指挥中心立即起草总局预警明电或通知,对受影响地区和可能引发事故的行业及中央企业进行预警并提出意见和要求。总局预警明电经应急指挥中心负责人审核后,由办公厅按程序报总局领导核签。总局领导签批后,由办公厅发送有关省(区、市)安全监管部门、省级煤矿安全监察机构,由应急指挥中心发送有关中央企业,分送总局和煤矿安监局有关司局。办公厅编辑信息上报中办、国办,报总局、煤矿安监局领导,抄送国务院有关部门和专门机构。
根据预警信息及灾害变化情况,总局及时发布预警通知。预警通知和紧急预警通知由应急指挥中心起草,经应急指挥中心负责人审定后加盖预警通知专用章,传发相关地区安全监管部门、煤矿安全监察机构和有关中央企业,送办公厅报总局、煤矿安监局领导,抄送总局和煤矿安监局有关司局。
(2)办公厅接到中央领导关于预警方面的批示后,报总局领导阅示;按照总局领导批示,负责将总局领导关于贯彻落实中央领导批示件的指示转相关司局和单位办理并督办。
(3)应急指挥中心负责预警信息落实情况的跟踪工作。橙色预警和警报每天跟踪反馈一次,红色预警和紧急警报每12小时跟踪反馈一次,紧急情况随时跟踪。反馈情况汇总后,经应急指挥中心负责人审核,送办公厅按程序报总局领导,并抄送有关司局。4 应急响应
4.1 启动应急工作领导小组
根据自然灾害严重程度和影响范围,总局启动应急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会商制度,明确各司局和相关单位工作职责,加强工作值班和相关信息调度,做好应对自然灾害可能引发生产安全事故防范工作。4.2 会商和信息沟通
应急指挥中心负责跟踪、调度各地、各部门的应对情况,根据需要组织应急处置工作会商,编发每日情况简报,按照要求报送国务院应对自然灾害指挥机构,抄送国务院有关部门、总局和煤矿安监局有关司局。重大情况,由办公厅负责上报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
调度统计司负责调度受灾地区可能受影响企业的安全生产情况,负责处置受灾地区上报的事故信息。
总局和煤矿安监局有关业务司局按照工作职责,跟踪了解受灾地区相关行业和领域的安全生产情况,并提出处理意见和建议。
应急指挥中心负责跟踪可能发生次生灾害隐患和险情的处理情况,根据自然灾害危害程度和现场救援需要提出应急响应工作建议;作为联络员单位同国务院应对自然灾害指挥机构建立工作联系,按照应急工作领导小组的授权处理有关问题;将每日应急值班和调度的信息形成应急工作专报,报总局和煤矿安监局领导,送总局和煤矿安监局有关司局。4.3防范次生事故应急工作
根据自然灾害危害程度和影响范围,总局和煤矿安监局有关司局负责组织、指导地方安全监管部门、煤矿安全监察机构督促相关企业、单位排查、消除可能引发生产安全事故的隐患和险情,并提出具体处理意见和应对措施。
应急指挥中心具体负责指导自然灾害引发生产安全事故的应急处置工作。应急指挥中心按照自然灾害危害程度和受灾地区影响的领域,提出应急处置方案建议和可调用应急救援资源,通知有关专家和应急队伍做好应急准备。4.4自然灾害引发事故应急处置
调度统计司负责受灾地区引发事故的调度跟踪工作。接到事故报告后,及时报告总局领导,同时转送相关司局和单位。
重大、特别重大事故发生后,根据事故类别,及时启动相关事故应急预案,有关司局和单位按照相关预案要求做好事故救援和调查处理工作。
4.5 参与组织、指导自然灾害应急救援工作
根据自然灾害危害程度和影响范围,应急指挥中心根据总局应急工作领导小组授权和受灾地区提出的要求,及时协调调集应急队伍和设备赴灾区参与抢险救援,并对调动的队伍进行跟踪,明确联络员和联系方式,协调应急队伍和应急装备调动和应急处置工作中遇到的问题。4.6工作与协调
受灾地区安全监管部门根据自然灾害危害程度和影响范围,成立相应的现场工作组,在应对自然灾害现场指挥部的统一领导下开展应急救援工作。总局根据自然灾害严重程度或可能引发生产安全事故的等级,指派有关人员协助地方开展现场应急救援工作。工作需要时,总局在重点受灾地区成立应急工作协调组,协助地方协调和调度有关应急救援资源,协调解决应急救援工作中存在的问题。4.7宣传报道与信息沟通
本着实事求是、及时准确的工作原则,政策法规司负责联系有关新闻媒体做好安全监管监察系统参与应对自然灾害工作情况和英雄事迹的宣传报道,配合有关部门做好自然灾害引发重大事故的新闻发布工作。4.8应急评估
受灾害地区安全监管监察部门和参加应急救援的队伍,对
参加自然灾害应急救援和引发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工作进行总结评估,并将总结评估报告在应急工作结束后一个月内报总局。
参加自然灾害应急救援总结评估包括救援基本情况,救援效果及存在问题,救援工作人员、技术装备和经费投入,救援工作建议等内容。参加引发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总结评估报告包括企业和事故基本情况,救援方案制订和实施情况,救援工作人员、技术装备和经费投入,存在问题和工作建议等内容。5保障措施 5.1通信信息
总局与国家防总办公室、国土资源部、林业局、地震局、气象局、海洋局等有关部门分别建立自然灾害预警信息通报机制,明确预警信息的标准、时限、内容,建立快速、准确、全面、连续的预警信息传送机制。
地方各级安全监管部门按照总局有关通知要求,同当地防汛、国土资源、林业、地震、气象、海洋等职能部门建立相应的预警工作机制,完善相关应急预案,落实各项安全措施,做好防范应对工作;下发的自然灾害预警通知应抄报上一级安全监管部门。5.2应急队伍
国家矿山应急救援基地(排水基地)和骨干队伍、国家危险化学品应急救援基地和骨干队伍以及交通、铁路、民航等相关部门、行业的应急救援队伍为总局应对自然灾害和自然灾害引发生产安全事故可调用或协调的应急救援队伍。
5.3宣传教育和培训
应急指挥中心负责指导地方各级安全监管监察部门开展自然灾害可能引发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的宣传教育和培训工作,指导重点企业完善相关应急预案,提高企业应对自然灾害的能力,增强企业职工和社会公众自然灾害引发事故预防、避险、避灾、自救、互救的常识。6 附则
6.1 预案管理与更新
总局每三年组织对本预案进行一次评审,并根据评审结论组织修订。
特别重大自然灾害发生后,根据评估报告需要对本预案进行修订的,报请总局领导批准后进行修改,并将修改内容通知相关部门。6.2 预案解释部门
应急指挥中心负责解释。6.3 预案实施时间
本预案自发布之日起施行。7附件
略
第二篇:预防自然灾害引发生产安全事故
预防自然灾害引发生产安全事故灾难
一、目的
为有效预防自然灾害引发生产安全事故,规范自然灾害可能引发生产安全事故预报预警和应急响应程序,建立统一指挥、分级负责、反应快捷的应急工作机制,最大程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制定本预案。
二、编制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 《国家安全生产事故灾难应急预案》 《国家防汛抗旱应急预案》
三、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自然灾害可能引发生产安全事故的预防、预报、预警信息处置、应急响应和重大事故处置。
自然灾害包括水旱灾害、气象灾害、严寒酷暑、地质灾害。
四、工作原则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把预防和减少自然灾害引发事故造成人员伤亡和危害,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首位。消除各类自然灾害可能引发生产安全事故的隐患;加强预防、预报、预警工作;做好应对各类自然灾害的思想准备、组织准备、预案准备、技术准备、物资准备和工作准备。
“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在总经理统一领导下,分管安全副总负责指导、协调自然灾害引发的特别重大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工作。各小组按照各自职责和权限,负责相关自然灾害引发生产安全事故的应急处置工作。
“落实责任,常备不懈”,建立和完善自然灾害可能引发事故灾难应急管理工作机制,不断改进和完善预警、预防手段和措施,加强应急救援装备建设,提高防范和应急救援处置能力。按照国家相关专项应急预案制订本公司相关应急预案,落实工作责任,完善工作机制。
五、组织机构与职责
公司成立应对自然灾害引发生产安全事故应急工作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在校长统一领导下,指导、协调自然灾害引发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工作。领导小组的组成及成员单位主要职责:
组 长:朱正龙(总经理)
副组长:陈绍发(分管安全副总)
成 员:陈文华、吴波、涂益敏、邓志华、郑义俊。
(1)组长:负责向上级主管部门报送公司有关信息。当公司领导率工作组前往现场协助救援时,及时通报有关部门和事发地主管部门。
(2)副组长:协助有关部门做好自然灾害引发生产安全事故的相关工作,根据工作需要,组织各部门参与自然灾害引发事故灾难应急救援和隐患排查。
(3)成员:负责应急值守,接收、处置自然灾害引发的生产安全事故信息,按照信息处置办法及时调度跟踪事故情况,跟踪应对自然灾害所采取措施的情况,及时向组长领导报告;根据组长指示下达有关指令,提出应急救援建议方案,根据需要协调、调动有关人员参加应急救援工作。
六、预防与预警
各部门建立应对自然灾害可能引发事故的应急工作机制,分类指导各项目部排查、消除自然灾害可能引发事故的隐患,制定相关应急预案,完善应急管理体系,通过演练提高企业应急处置能力。重大自然灾害发生后,指导各成员消除自然灾害造成的可能引发事故的隐患,防范次生事故发生。
七、应急响应
(1)启动应急工作领导小组
根据自然灾害严重程度和影响范围,总经理启动应急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应急制度,明确各部门的工作职责,加强工作值班和相关信息调度,做好应对自然灾害可能引发生产安全事故防范工作。(2)信息沟通
应急指挥中心负责跟踪项目的应对情况,根据需要组织应急处置工作,编发每日情况简报,按照要求报送总经理应对自然灾害指挥部门。重大情况,由总经理上报上级主管部门。
(3)自然灾害引发事故应急处置
副组长负责受灾地区引发事故的调度跟踪工作。接到事故报告后,及时报告组长。
重大、特别重大事故发生后,根据事故类别,及时启动相关事故应急预案,有关部门按照相关预案要求做好事故救援和调查处理工作。
(4)参与组织、指导自然灾害应急救援工作
根据自然灾害危害程度和影响范围,应急指挥中心根据组长应急工作领导小组授权和受灾地区提出的要求,及时协调调集应急队伍和设备赴灾区参与抢险救援,并对调动的队伍进行跟踪,明确联络员和联系方式,协调应急队伍和应急装备调动和应急处置工作中遇到的问题。
(5)应急评估
受灾害地区安全部门和参加应急救援的队伍,对参加自然灾害应急救援和引发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工作进行总结评估,并将总结评估报告在应急工作结束后一个月内报监管部门。
第三篇:预防自然灾害引发煤矿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自然灾害引发煤矿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目 录
第一章 引言、概况 第二章 预案内容 第一节 基本情况
第二节 危险目标危险特性及预警机制
第三节 应急救援组织机构、组成人员和职责划分 第四节 报警、通讯联络方式
第五节 发生自然灾害应采取的应急措施 第六节 人员紧急疏散和撤离 第七节 危险区的隔离
第八节 检测、抢救、救援及控制措施 第九节 受伤人员现场救护、救治与医院救治 第十节 应急救援保障 第十一节 应急培训和演练
第一章 引言、概况
近年来,我国煤矿因山体滑坡、垮塌、泥石流、地震、暴雨洪水自然灾害引发了多起事故灾害,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剖析原因,反映出一些煤矿企业对山体滑坡、垮塌、泥石流、地震、暴雨洪水等自然灾害引发煤矿事故灾难重视不够,缺乏有效的预报预警和预防工作机制;一些煤矿采煤后形成的塌陷坑未能及时进行隔水、填平等彻底治理;一些关闭废弃的矿井井筒未按《煤矿安全规程》的要求充实填死;一些煤矿违法违规开采安全防水隔离保护煤柱;一些煤矿的井口标高低于当地历史最高洪水位;部分煤矿井田范围或井田附近地面河道被挤占,泄洪不畅,河岸决口。
通过安全设计、操作、维护、检查等措施,可以预防事故,降低风险,但达不到绝对的安全。因此,需要制定万一发生事故后所采取的紧急措施和应急方法,迅速控制事态的发展并尽可能排除事故,保护现场人员和其它场所人员的安全,将事故对人员、财产和环境造成的损失降至最低程度。
应急预案是针对各种可能发生事故和事故所需的应急行动而制定的指导性文件,对于如何在事故现场组织开展应急救援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它有助于实现应急行动的快捷、有序、高效进行。因此,制定有效完善的应急预案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预案所引用的规范性文件:
《安全生产法》第十七条之规定:“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责任人具有组织制定并实施本单位的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职责”。
《安全生产法》第三十三条之规定:“生产经营单位对重大危险源应当制定应急救援预案,并告知从业人员和相关人员在紧急情况下应当采取的应急措施。”
根据以上规范性文件的要求,我县成立了应急预案的编制小组,制订了编制计划,收集各方面的资料,进行了初始评估、能力资源的评估,以及危险源辩识和风险评价。本预案每两年更新一次,特别情况需要及时更新的,由预案编制小组根据具体情况另行决定。本预案资料的收集采用各基层提报与小组成员中现场实地调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危险源的辩识和危险的评价是根据我县煤矿历年灾情的实际情况以及当前煤矿安全生产的形势进行理论分析和综合评价。
本预案的级别为:政府级,事故的有害影响局限在鸡东县行政区域,包括鸡东县行政区域内的所有煤矿、以及涉煤的相关部门,事故可被现场的操作者遏制和控制在区域内,事故可能需要投入整个集体的力量来控制,但其影响预期不会扩大到其他区域。
预案编制小组:
组 长:张广云
副组长:牛君奎 韩天山 单秋利 袁德海 王宝玉
组 员:煤炭行管和煤矿安全监察部门相关人员
第二章 预案内容
第一节 基本情况
鸡东县位于鸡西市东部,与鸡西市毗邻,行政隶属鸡西市,地处山地、丘陵地带,辖区内共有矿井76处,分布在永安、东海、哈达、鸡东、兴农五个区域,年设计生产能力为481万吨,实际年产量为300万吨左右,煤炭税收占全县财政收入的60%以上。
第二节 危险目标危险特性及预警机制
山体滑坡、垮塌、泥石流、地震、暴雨洪水等自然灾害发生具有突发性,为减轻灾害损失,必须在山体滑坡、垮塌、泥石流、地震、暴雨洪水等自然灾害发生前,根据预测、预报、警报的情况,采取一系列有效的应急措施。
一、建立预防自然灾害引发煤矿事故灾难的机制和制度
1.建立健全防范山体滑坡、垮塌、泥石流、地震、暴雨洪水等引发事故灾难的组织机构和机制。成立以煤炭行管和煤矿安全监察部门主要负责人为组长的雨季“三防”(防洪、防排水、防雷电)领导小组。编制雨季“三防”工作计划,明确“三防”任务和责任,及时召开会议,研究和检查相关工作。加强雨季期间调度和值班工作。做到领导到位,隐患治理计划到位,信息接收与值班工作到位。
2.煤矿安全监察和行业管理部门要与气象、水利、防汛等部门联系,建立灾害性天气预警和预防机制。及时收听收看天气预报,掌握可能危及煤矿安全生产的山体滑坡、垮塌、泥石流、地震、暴雨洪水等自然灾害信息,密切关注灾害性天气的预报预警信息,掌握汛情、水情,及时主动采取措施。并与煤矿企业做好信息沟通,当辖区内出现异常情况时,立即向全县所有煤矿进行预警。
3.建立雨季巡视制度。在雨季安排专人负责对本行政区域及可能影响矿井安全的水库、湖泊、河流、涵闸、堤防工程等重点部位进行巡视检查,特别是接到山体滑坡、垮塌、泥石流、暴雨灾害预警信息和警报后,要实施24小时不间断巡视。每次降大到暴雨时和降雨后,必须派专业人员及时观测水量变化情况。
4.建立水害隐患排查治理检查制度。在雨季前要全面检查防范山体滑坡、垮塌、泥石流、地震、暴雨洪水引发事故灾难措施的落实情况,对排查出的隐患,要落实责任,限定在汛期前完成整改。
二、加强预防山体滑坡、垮塌、泥石流、地震、暴雨洪水引发煤矿事故灾难的基础工作 1.必须查清全县煤矿及附近地面水系的汇水和渗漏情况、疏水能力和有关水利工程情况,熟悉水库、江河大堤、河道、河道中障碍物等情况。掌握当地历年极端天气降雨量和最高洪水位资料,存在隐患的应当采取积极的防范和整改措施。 2.在雨季来临之前,要组织力量对辖区的河道、江河大堤、河道中障碍物彻底清挖疏通一遍,保证有足够的蓄水能力和水路的畅通。位于地表河流、山洪部位、水库等附近的矿井,对井口工业广场要采取修筑堤坝、开挖沟渠等截流措施,有效防止地表洪水倒灌矿井。 3.要定期对供电设施、排水设施、防雷电装置进行维护检修。雨季到来之前,要组织进行一次联合检查,确保雨季时各种疏排水设备、设施正常运转并发挥作用。 4.必须按设计规定留设各类防水煤(岩)柱,相邻矿井之间必须留设防水煤柱。 5.要准确、及时地将矿井的采、掘工程绘制到采掘工程平面图纸上,定期收集相邻煤矿和关闭废弃的老窑情况,并在井上、下对照图上标出其井口位置、井田开采范围、开采年限和地表水情况,准确掌握矿井受水患危险的情况。
6.对地表因采动形成的裂缝要及时充填加固;对采煤后形成的塌陷坑要及时进行彻底治理;对关闭废弃的煤矿井筒要充实填死;煤系地层露头部位有漏水时,要及时注浆加固处理。 7.企业应当安装和完善井下通讯、压风、防尘系统。保障通讯系统畅通、使用可靠,保障压风自救系统、防尘系统可靠有效,提高矿井防、抗灾能力。
三、认真开展防范自然灾害引发煤矿事故灾难的隐患排查和整治工作
1.要认真组织开展防范自然灾害引发事故灾难的隐患排查治理。
隐患排查的重点:
(1)位于矿井周边的河流、湖泊、水库以及易引发山洪地段防范措施是否落实到位; (2)与矿井连通的采煤塌陷坑是否填平压实;
(3)井口标高低于当地历史最高洪水水位的矿井是否采取防范措施;
(4)开采防水保护煤柱是否采取了加固和阻隔工程措施;
(5)井田范围内及周边已关闭的废弃煤矿是否充满填实;
(6)矿井防排水系统是否完善可靠;
(7)煤矿周围存在山体滑坡、垮塌、泥石流、地震以及洪灾可能导致溃坝、溃堤、淤积危险河道等自然灾害威胁的,是否落实了防范治理措施;
(8)预防暴雨洪水预警机制和制度是否建立等。
2.对排查出的重大安全隐患要分类定级,制定专门治理计划,落实治理责任、方案、资金、人员、物资、期限和安全预案,并在当地汛期之前完成整改并组织验收,确保整治到位。对排查出的重大安全隐患,要及时向地方各级煤矿安全监管部门、煤炭行业管理部门 和驻地煤矿安全监察机构报告。
四、建立健全预防自然灾害的应急救援体系
1.将防范自然灾害引发煤矿事故灾难作为一项重要内容纳入《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和《灾害预防处理计划》。落实防范山体滑坡、垮塌、泥石流、地震、暴雨洪水抢险救灾队伍并签订协议,每年雨季前要进行一次救灾演练。加强对职工防范暴雨洪水知识教育培训,提高职工互救、自救能力。
2.发生因山体滑坡、垮塌、泥石流、地震、暴雨洪水引发煤矿淹井险情后,要按规定及时上报有关部门,并立即启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积极开展救援工作。
3.要建立健全区域抢险排水基地建设和运行机制,增置大型排水设备,定期对设备进行检修,保证设备完好,以提高抢险救灾能力和效果。
第三节 应急救援组织机构、组成人员和职责划分
针对山体滑坡、垮塌、泥石流、地震、暴雨等灾害引发的事故成立了县政府煤矿突发事件应急救援组织机构,指挥部设在县安全生产监督和煤炭管理局。
鸡东县煤矿突发事件应急救援组织机构工作职责:
(1)组织制订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2)负责人员、资源配置、应急队伍的调动。
(3)确定现场指挥人员。
(4)协调事故现场的工作。
(5)批准本预案的启动和终止。
(6)事故状态下各级人员的职责。
(7)事故信息的上报。
(8)接受政府的指令和调动。
(9)组织应急预案的演练。
(10)负责保护事故现场及其相关数据。
鸡东县煤矿突发事件应急救援组织机构:
组 长:县政府安全副县长
副组长:县安全生产监督和煤炭管理局局长
组 员:各产煤乡(镇)安全镇长、供电局局长、防汛办主任、气象站站长、公安局局长、矿山救护队队长
第四节 报警、通讯联络方式
以县安全生产监督和煤炭管理局监控中心为信息交换平台,形成政府、矿业管理、监察与煤矿企业为一体的信息网络。
第五节 发生自然灾害后应采取的应急措施
一、山体滑坡、垮塌、泥石流、地震、暴雨洪水常规避灾措施
经验表明越是长时间未暴发山体滑坡、垮塌、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的地区、其危险程度越高,危险性越大。因此,当处于长期未暴发的泥石流沟威胁区或正在山体滑坡、垮塌、泥石流威胁区时,应高度警惕。通过预测、预报确定为山体滑坡、垮塌或者泥石流等自然灾害时,需要对矿区内人类活动进行严格的限制,同时应制订和执行必要的疏散计划,按轻重缓急次序将人员及有关重大设施逐步迁移到安全区内(能立即采取安全防护措施者除外),常规避灾计划需由政府及有关部门制订和执行。
1.努力改善生态环境:山体滑坡、垮塌、泥石流、暴雨洪水的产生和活动程度与生态环境质量有着密切关系。一般来说,生态环境好的区域,山体滑坡、垮塌、泥石流发生的频度低、影响范围小;生态环境差的区域,山体滑坡、垮塌、泥石流、暴雨洪水发生频度高、危害范围大。提高小流域植被覆盖率,在矿区附近营造一定规模的防护林,不仅可以抑制山体滑坡、垮塌、泥石流的形成,而且可以降低山体滑坡、垮塌、泥石流发生频率,即使发生山体滑坡、垮塌、泥石流,也多了一道保护生命财产安全的屏障。
2.矿井不要建在沟口、沟道上,受自然条件限制,很多矿井建在山麓扇形地上。山麓扇形地是历史泥石流活动的见证,从长远的观点看,山区的绝大多数沟谷今后都有发生泥石流的可能。因此,在矿区规划建设过程中,矿井不能占据泄水沟道,也不宜离沟岸过近;已经占据沟道的房屋应迁移到安全地带。在沟道两侧修筑防护堤坝和营造防护林,可以避免或减轻因泥石流溢出沟槽而对两岸居民造成的伤害。
3.不能把冲沟当作垃圾排放场。在冲沟中随意弃土、弃渣、堆放垃圾,将给山体滑坡、垮塌、泥石流、暴雨洪水的发生提供固体物源、促进泥石流的活动;当弃土、弃渣量大时,可能在沟谷中形成堆积坝,堆积坝溃决时必然发生泥石流。因此,在雨季到来之前,要主动清除道沟中的障碍物,保证沟道有良好的泄洪能力。
4.当地面变形速度加大,滑坡征兆越来越明显时,要及时搬迁到安全的地方。但在许多情况下,由于永久性搬迁场地难以找到或搬迁经费短时间内难以落实等原因,还要采取一些临时性的避灾措施,尽量减轻滑坡造成的损 失。
要想成功避灾应从以下几方面准备:
(1)预先选定临时避灾场地:在滑坡隐患区附近事先选择一处或几处安全场地,作为矿区避灾的临时用地。避灾场地原则上应选在滑坡两侧边界之外,不宜选在滑坡的上坡或下坡地段。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避灾场地距离居住地越近越好,地势越开阔越好,交通和用电、用水越方便越好。
(2)预先选定撤离路线、规定预警信号;要通过实地踏勘选择好转移路线,转移路线要尽量少穿越危险区。要事先约定好撤离信号(如广播、敲锣、击鼓、吹号等等),同时还要规定信号管理办法,以免误发信号造成混乱。(3)预先公布责任人:要事先落实并公布地质灾害防灾避灾总负责人,以及疏散撤离、救护抢险、生活保障等具体工作的负责人。
(4)预先做好必要的物资储备:有条件时,应在避灾场地预先搭建临时住所,为群众提供基本生活条件。群众的财产和生活用品可以提前转移到避灾场所,既可方便群众生活又能有效减少经济损失。交通工具,通讯器材、雨具和常用药品等。也要根据具体情况提前做好准备。自然灾害绝大多数发生在雨季,夜晚发生自然灾害较白天发生的损失更大。因此,特别是雨季的夜晚不要在滑坡危险区逗留。
二、山体滑坡、垮塌、泥石流、地震、暴雨洪水紧急避灾措施
接到山体滑坡、垮塌、泥石流、暴雨洪水短期预报或警报,某区域即将在数小时或数分钟内发生一定规模的山体滑坡、垮塌、泥石流、暴雨洪水时,要应对被危害区居民及设施应采取紧急疏散避灾或保护措施,人员需强行迁至安全区,其疏散避灾计划内容包括:
(一)疏散区包括灾区及受影响的所有范围;
(二)疏散时间10分钟;
(三)疏散交通运输工具为现场所能利用的所有工具;
(四)疏散路线安排:由地势低处向地势高、开阔地带转移。
撤退灾区人员
(1)事故发生后,灾区人员要立即采取自救和互救措施,急时撤到安全地点。
(2)救灾时,首先采取有效措施,抢救遇难人员,并防止事态进一步扩大。
(3)避灾时,人员在救灾负责人的带领下,有组织的按指定的避灾路线撤离危险区,撤离时,要至少两个人一组同行,不准单独行动。
避灾措施
一般要建立临时躲避棚,躲避棚的位置要避开沟道凹岸或面积小而又低平的凸岸及陡内峻的山坡下。应安置在距村庄较近的低缓山坡或高于10米的阶台地上,切忌建在较陡山体的凹坡处,以免出现坡面坍滑;当前三日及当天的降雨累计达到100毫米时,处于危险区内的人员应撤离。只有当降雨停止二小时以后方可返回住地,切忌雨小或刚停时即返回矿区;当听到沟内有轰鸣声或主河洪水上涨或正常流水突然断流,应意识山体滑坡、垮塌、泥石流马上就要到来,应立即采取逃生措施。避灾时应注意:不要顺沟方向向上游或向下游跑,应向沟岸侧山坡距,但不要停留在凹处。
三、抢险救灾措施
在山体滑坡、垮塌、泥石流、地震或暴雨洪水发生过程中,对遭受危害的人与动物应进行抢救,使危害降至最低程序,其内容包括:
(一)组织抢险专业队伍;紧急抢修各类临时防护工程,使之排除险情;
(二)对受灾人员的紧急救护和安置;
(三)密切监视山体滑坡、垮塌、泥石流、暴雨或洪水的发展动向,严禁灾害重复出现,山体滑坡、垮塌、泥石流、地震、暴雨或洪水发生过后,对灾区应立即进行救灾工作,内容包括:
1.协助灾区人民安排好必要的生活;
2.帮助恢复交通、生产,组织群众开展生产自救,重建家园;
3.向有关主管部门如实上报灾情,争取必要的物力、财力支持。
四、发生透水事故处理
1.矿井发生透水事故后,值班人员必须立即向矿办公室汇报,并要求在班组长和老工人的指挥下迅速抢险,就地解决加固工作地点,堵住漏水点,以免事故扩大;如情危急,水势很猛,水压很大,无法抢救时,就要有组织地避开压力水,迅速撤离到地面或上一水平。
2.煤矿负责人接到透水报告后要立即向安全生产监督和煤炭管理局值班室报告,并通知有关人员撤离。
3.透水后,应尽量将水引入水仓,启动全部排水设备全力以赴排水。
4.透水事故发生后,各单位应尽快、准确核查井下人员,如发现人员被堵井下,则采取一定措施进行抢救。
5.对被淹区停止供电。
6.迅速启动《煤矿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第六节 人员紧急疏散和撤离
依据可能发生的灾害事故的场所,设计及周围情况的分析,事故现场人员的清点和撤离人员,由现场指挥生产的带班井长负责执行,发生灾害事故后,人员应根据事故的性质,由现场指挥生产的人员带领,沿既定的避灾路线进行撤离。非事故现场人员要做好配合现场的撤离工作,紧急疏散人员及疏通交通障碍。
第七节 险区危的隔离
煤矿发生透水事故时,现场工作人员立即向井口汇报外,煤矿应迅速组织抢救,尽可能就地取材,加固工作面,设法堵住出水点,防止事故扩大,如水势很猛,无法抢救时,应组织人员迅速按避灾路线撤至上一水平或地面,根据事故点和可能波及的巷道,通知有关人员撤出危险区。
第八节 检测、抢救、救援及控制措施
矿井发生淹井、透水、自然灾害等重、特大事故后,必须由县政府煤矿事故应急指挥中心发出指令,调动矿山救护队进行检测,探明灾害性质、波及范围、人员分布、救灾的人力和物力、迅速而慎重地制定具体的方案,确定营救遇难的人员和处理事故的作战计划。
一、检测工作的有关规定
1.矿山救护队指挥人员应亲自参加组织和参加检测工作,布置检测任务,保证检测小队所需的器材,说明检测任务的具体计划和注意事项,给检测小队以足够的准备工作时间。 2.井下设待机小队,并用灾区电话和检测小队保持不间断联系,检测小队人数不少于6人。
3.进入灾区检测,必须携带探险绳、氧气呼吸器等必要的装备,视线不清时应用探险棍探测前进,队员之间要用联络绳联结。
4.检测小队进入灾区时,规定返回或通讯中断,待机小队立即救援。
5.进入灾区前,应考虑到退路被堵后应采取措施,小队返回应按原路,如果不按原路返回,必须有检测任务的指挥员同意。
6.检测进行中,应在巷道交叉口设明显的路标,防止返回时走错路线。
7.进入灾区时,小队长在队列之前,副小队长在队列之后,返回时与此相反,在搜索遇难人员时,小队队形应与巷道线斜交前进。
8.检测小队人员应有明确分工,分别检查通风、气体含量、温度、顶板等情况,并做好记录,把检测结果标在图纸上。
9.在远距离和复杂巷道中检测时,可组织几个小队分区段进行检测,在检测中发现遇险人员要积极进行抢救,并将他们护送到通风巷或井下基地,然后继续完成检测任务,在发现遇险人员的地点要检查气体,并做好标记。
10.检测工作要仔细认真,做到有巷必到,凡走过的巷道要标注留名,并绘出检测路线示意图。
11.检测结束后,小队长立即向布置检测任务的指挥员汇报结果,指挥员及时向救援中心汇报,制定下一步检测及救援的方案。
二、抢救遇险人员的规定
1.在引导及搬运遇险人员通过窒息区时,要给遇险人员佩带全面罩、氧气呼吸器或隔绝式自救器。
2.对有外伤、骨折的遇险人员要作包扎、止血、固定等简单的急救处置。
3.搬运伤员时要尽量避免震动,防止伤员精神失常时打掉对员的口具和鼻夹而造成中毒。
4.在抢救长时间被困井下的遇险人员时,应有医生配合。
5.遇险人员不能一次全部抬运时,应给遇险者佩带全面罩氧气呼吸器或隔绝式自救器,多名遇险人员等待时,矿山救护队应根据“先活后死,先重后轻,先难后易”的原则进行抢救。
三、水灾事故的救援及控制
1.井巷发生透水事故时,矿山救护队的任务是抢救被困人员,并恢复井巷通风。
2.处理矿井水灾事故时,矿山救护队到达事故矿井后,要了解矿井情况、水源、事故前人员分布、矿井具有生存条件的地点及其进入的通道等,并根据被堵人员所在的地点、空间、氧气、瓦斯浓度以及救出的被困人员所需的大致时间,制定相应的救灾方案。
3.矿山救护队在侦察时,应判定遇险人员的位置、涌水通道、水量、水的流动路线,巷道及水泵设施受水淹程度、巷道损坏和堵塞情况,有害气体(CH
4、CO、H2S等)浓度及在巷道散步情况和通风情况等。
4.采掘工作面发生透水事故时,第1个小队一般应进入下部水平救人,第2个小队应进入上部水平救人。
5.对于被困的井下人员,其所在地点高于透水水位时,可利用打钻等方法供给新鲜空气、饮料及食物:如果其所在地点低于透水水位时,则禁止打结,防止泄压扩大灾情。 6.矿井透水量超过排水能力,有全矿和水平被淹危险时,在下部水平人员救出后,可向下部水平或采空区放水。如果下部水平人员尚未撤出,主要排水设备受到被淹威胁时,可用装有粘土、沙子的麻袋构筑临时防水墙,堵住泵房和通往下部水平的巷道。
7.矿山救护队在处理矿山水灾事故时,小队长必须注意下列问题:
(1)透水如果威胁水泵安全,在人员撤往安全地点前,小队的主要任务是保护泵房不被淹。
(2)小队逆水流方向前往上部没有出口的巷道时,要与在基地监视水情的待机队保持联系,当巷道有快被淹没危险时,要立即返回基地。
(3)排水过程中,要保持通风,加强对有毒有害气体的检测。
(4)排水后进行侦察、抢救人员时,要注意观察巷道情况,防止冒顶和掉底。
(5)救护指战员通过局部积水巷道,在积水水位不高、距离不长时,也要十分慎重,应选择熟悉水位、了解巷道情况的队员通过。
8.处理上山巷道透水事故时,矿山救护队应注意下列事项:
(1)防止二次透水、积水和淤泥的冲击。
(2)透水点下方要有能存水及存沉积物的有效空间,否则人员要撤到安全地点。(3)保证人员在作业中的通讯联系和安全退路。
第九节 受伤人员现场救护、救治与医治救治
对于伤员的急救工作,有三级急救组织构成:一级是井下现场的急救;二级是井上现场的救治;三级是医院的救治。井下现场的救治工作由班组长负责进行,急救队员的救治由救护队长负责进行,医院的救治由医院的院长负责进行。
现场救护的主要任务是迅速抢救伤员脱险并进行急救,对危重伤员的转送做好必要的医疗准备工作,根据伤情及条件,在现场可就地进行下列急救工作。
1.矿工现场急救
当有人受伤后,在急救员赶到之前,由矿工在现场对伤员进行急救或者是由前往现场处理事故的矿山救护指战员进行急救,主要是进行伤情判断和止血包扎,人工呼吸,伤肢简单固定,搬运伤员等急救处理。
2.急救员现场急救
急救员接到通知后,应奔赴现场,将伤员搬到安全区,立即进行检查,主要检查全身状态、神智、脉搏、呼吸、血压、疼痛部位有无异常、脊柱四肢有无畸形及伤口出血等,同时,还应检查有无呼吸困难或异常呼吸、口鼻内有无异物、胸部有无畸形或出现血胸、气胞、有无腹痛、腹肌紧张或反跳痛等,以及有无肢体麻木,运动障碍,有无骨摩擦音及异常活动,心脏停跳或停止呼吸者,应立即进行心肺负苏急救,记录伤情并不断观察其变化,如转送应将伤员固定在担架上,若危急不能运送,应转移到安全地带以利挽救。
3.第三级医疗急救组织由医院医务人员组成,主要任务是接受第一、二级急救后转送来的伤员,发现伤员严重出血、呼吸道损伤、开放性胸腹部损伤、休克或开发性颅脑损伤等,应立即手术抢救。
第十节 应急救援保障
一、内部保障
煤矿成立救灾小组,为保证应急救援工作的有序进行,制定了各岗位的责任制度、值班制度、培训演练制度。
其主要任务:
(1)做好灾害事故的预防工作,控制和处理初期事。
(2)引导和救助遇险人员脱离灾区,积极抢救遇险遇难人员。
(3)参加救护人员需要佩带氧气呼吸器并做好自身的安全技术工作。
(4)协助矿山救护队完成矿井事故的处理工作。
(5)搞好矿井职工自救与互救的宣传教育工作。
二、外部保障
煤矿与救护队签定矿井联合救灾协议。
第十一节 应急培训和演练
为了提高应急救援人员的技术水平与应急救援队伍的整体能力,以便在突发事故的应急救援行动中,达到快速、有序的效果,要经常性地开展应急救援培训或演练是应急救援队伍的重要日常工作。
应急救援培训与演练的任务:
锻炼和提高队伍在突发事故情况下的快速抢险堵源、及时营救伤员、正确指导和帮助遇险人员做好防护并撤离,有效消除危害后果,开展现场急救和伤员转送等应急救援技能和应急反应综合素质,有效降低事故危害,减少事故损失。
煤矿应急培训范围:
1.职工全员的培训;
2.专业工种应急救援的培训。
煤矿应急培训的内容:
1.报警;
2.疏散;
3.各类灾害的应急培训;
4.不同水平应急者的培训。
演练的基本内容:
1.基础训练:是确保完成各种应急救援任务的基础,主要包括队列、体能、防护装备和通讯设备的使用;
2.专业训练:是顺利执行应急救援任务的关键,主要包括专业常识、堵源技术、抢运和清消以及现场急救;
3.战术训练:是救援队伍综合训练的重要内容和各项专业技术的综合运用,是提高应急救援队伍实战能力的必要措施。
具体的培训工作由县安全生产监督和煤炭管理局培训科、培训中心负责编制计划,在职工培训计划中单独使用,训练、学习、演练工作由急救领导小组组织进行。
主题词:煤矿 自然灾害 预案 通知
抄 送:县委办。人大办、政协办、纪委办,县法院、检察院。
鸡东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1年6月5日印发
第四篇:学校自然灾害安全事故应急预案
小高陵学校自然灾害安全事故应急预案
为了有效提高学校自然灾害事故应急反应能力和救灾工作整体水平,建立和完善灾害救助应急体系,最大限度地减轻或者消除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确保广大师生员工的生命财产和校舍安全,维护校园稳定,特制定本预案。
一、指导思想
自然灾害事故应急预案是灾害发生后,对校园受灾师生学习、生活进行救助的紧急行动方案。本预案适用于洪灾、旱灾、地震、冰雹及暴雨(雪)等因素而造成学校校舍倒塌、校园淹没、道路阻塞等情况的应急救助反应。
二、灾害救助应急机构
成立校园自然灾害救助工作领导小组,指导学校救灾工作。组 长:张志杰 副组长:欧丽雯 成 员:各班班主任
三、工作目标
(1)加强自然灾害危害性的教育,提高学校和广大师生员工自我保护意识。(2)完善自然灾害事故的报告网络,做到早预防、早报告、早处置。(3)建立快速反应和应急处理机制,及时采取措施,确保不因自然灾害而危及师生安全和财产损失。
四、工作原则
(1)预防为主,常抓不懈。经常宣传自然灾害事故的预防知识,提高学校和师生员工的安全保护意识。加强日常检查,发现隐患及早采取有效的预防和控制措施,努力减少自然灾害事故的损失。
(2)依法管理,统一领导。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对自然灾害事故的预防、报告控制和救治工作实行依法管理,对于违法行为,依法追究责任。在当地政府和教育局的统一领导下,学校成立自然灾害事故应急处置领导小组,负责预防、指挥、协调、处理工作。
(3)快速反应,运转高效。建立预警快速反应机制,增强人力、物力、财力储备,提高应急处置能力。一旦发生自然灾害事故,快速反应,及时高效地做好处置工作。
五、组织管理
学校要成立由校长负责的学校自然灾害事故工作领导小组,具体负责落实学校自然灾害事故的预防工作。其主要职责如下:(1)根据当地政府和教育局的预防自然灾害事故应急预案制定本校的自然灾害事故应急预案。
(2)建立健全自然灾害事故预防责任制。汇总和收集学校自然灾害事故的信息情况,及时上报。
(3)根据不同季节和情况,广泛深入开展预防自然灾害事故的知识宣传和演练,提高师生员工的防护能力和意识。
(4)检查、督促学校各处、室预防自然灾害事故的落实情况。
(5)经常性地开展校舍、场地、围墙、水沟、电线、烟囱等建筑物的安全检查,预防自然灾害事故的发生。
(6)根据自然灾害事故的预警,切实做好师生员工的安全和疏散工作。(7)在上级教育局的领导指挥下,迅速做好因自然灾害事故而发生的处置工作。
六、自然灾害事故的预防
(1)高度重视,切实加强对自然灾害事故的领导和管理。将预防自然灾害事故的工作纳入学校目标管理考核,并定期开展专项督查检查,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整改措施。
(2)经常性地对校舍、场地、围墙、水沟、电线等建筑开展自查,发现问题,及时消除安全隐患。
(3)学校应在自然灾害事故发生前进行师生员工疏散演练。(4)增加学校投入,切实加固好自然灾害事故易发生的基础设施。(5)不乱拉乱接临时线路,不违章使用电器,严格控制易燃易爆物品的使用及管理。
(6)开展火灾自救、恶劣天气自救逃生知识演习活动。(7)按规定使用和管理好消防器材,落实学校消防责任制度。
(8)暴雨、雷、电等恶劣天气,严格按规定停止教学活动,请家长配合接送学生放学。
七、自然灾害事故的报告
(1)县市区和学校在暴雨、地震等自然灾害期间,建立24小时值班制度,并设立和开通值班电话。
(2)严格执行学校重大自然灾害事故报告制度。对发生的事故做到按程序逐级报告,并以最快的通信方式报告有关部门,确保信息畅通。
(3)不隐瞒、缓报、谎报,或授意他人隐瞒、缓报、谎报。(4)建立自然灾害事故举报制度。任何部门和个人有责任和权利向学校举报自然灾害事故的隐患,有权向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或上级政府部门举报有关学校不履行自然灾害事故应急处理规定和职责的情况。
八、自然灾害事故的应急反应
根据自然灾害事故的发生情况,启动响应的自然灾害事故的应急预案,作出应急反应和处置。
保证组织落实,人力落实,财力落实,以最快、最高效的办法处置事件,确保师生的安全。
(1)学校发紧急撤离、集中信号。
(2)学校立即停止一切教学活动,所有在场教师参加救援和疏导。上课的由各任课教师带领学生按制定路线到指定地点集中,班主任立即到班,老师在确认没有学生时最后一个撤离。
(3)任课教师、班主任应按照平时疏散演练逃生的路线有组织、迅速地疏散学生,地震、火灾等其他灾害发生时如安全通道被破坏无法安全撤离时要稳定学生情绪,并引导学生转移到相对安全区等待救援。
(4)紧急撤离时,学生应停止一切活动,不得携带书包,迅速离开现场,听从老师指挥,互相照顾,帮助弱小、有病同学撤离。
(5)门卫听到信号后打开所有大门,工作人员立即检查应急通道是否打开畅通。
(6)工作时间发生火灾时,发现者除拨打119、110报警外,迅速报告学校领导,校领导应立即指挥工作人员关闭电源;夜间发生火灾时,发现者要大声呼救,立即打119、110报警电话,并报告学校领导。
(7)发生漏水现象危及学生安全的应立即切断电源(消防用水除外)。(8)在报警的同时校领导应立即到一线进行指挥,校园应急领导小组迅速作出反应,指挥各小组迅速到达指定位置。
①教育宣传组:将相关情况通知各有关部门,向上级教育主管部门汇报,联系“110”或“119”等相关部门到场救助,联系医疗部门实施医疗救护。
②事故处理组:引导学生安全撤离到安全的疏散集中地,并要安慰管理好学生,不使学生走失、走散。将受伤师生及时送往医院救治或就地对伤员展开实施救护,并就地取材开展营救尚未脱险师生。
③后勤保障组:保障人、财、物及时到位,尽最大可能保证师生生命安全,使损失减少到最小。
(9)除不可抗力的地震等自然灾害外,人为引起的灾害应急应保护好现场,协助公安、消防部门进行事故现场分析,查明原因。
第五篇:防范自然灾害安全应急预案
武宁六小防范自然灾害安全应急预案
根据气象部门发布预报,近段时间我县将以阴雨、低温天气为主,今年是近几年来最寒冷的冬天,为了有效提高应急处置学校自然灾害事件的能力和水平,规范应急处置工作,减轻自然灾害的危害,保障全体师生员工的人身安全,减少学校资产损失,根据国家有关预防自然灾害的规范性文件,特制定本应急预案。
一、组织机构
学校切实加强领导,成立预防自然灾害工作领导小组,一旦发生自然灾害事件,立即启动应急预案,领导小组快速有效开展工作。学校预防自然灾害工作领导小组: 组 长:付林元
副组长:吴济平、张建华
组 员:辛小兵、马卓亚、邱燕萍、李卫兵、刘晓英、林华林、江玲玲
二、工作目标
1、加强自然灾害危害性的教育,提高学校和广大师生员工自我保护意识。
2、完善自然灾害事件的报告网络,做到早预防、早报告、早处置。
3、建立快速反应和应急处理机制,及时采取措施,确保不因自然灾害而危及师生安全和财产损失。
三、工作原则
1、预防为主,常备不懈。经常宣传自然灾害事件的预防知识,提高学校和师生员工的安全保护意识。加强日常检查,发现隐患及早采取有效的预防和控制措施,努力减少自然灾害事件的损失。
2、依法管理,统一领导,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对自然灾害事件的预防、报告控制和救治工作实行依法管理,对于违法行为,依法追究责任。在当地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的统一领导下,成立学校自然灾害事件应急处置领导小组,负责预防、指挥、协调、处理工作。
3、快速反应,运转高效
建立预警快速反应机制,增强人力、物力、财力储备,提高应急处理能力。一旦发生自然灾害事件,快速反应,及时高效地做好处置工作。
四、自然灾害事件的预防
1、高度重视,切实加强对自然灾害事件的领导和管理。将预防自然灾害事件的工作纳入学校目标管理考核,并定期开展专项督查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提出整改措施。
2、学校应经常性地对校舍、场地、围墙、水沟、烟囱、电线、树木等建筑定期开展自查,尽早发现问题,及时消除安全隐患。
3、学校应在自然灾害事件发生前做好师生员工的疏散安排工作。
4、增加学校投入,切实加固好自然灾害事件易发生的基础设施。
五、自然灾害事件的报告
1、学校在台风、暴雨、地震等自然灾害期间,应建立24小时值班制度,并设立和开通值班电话。
2、严格执行学校重大自然灾害事件报告制度。对发生的事件做到按程序逐级报告,并以最快的通讯方式在2小时之内报告有关部门,确保信息畅通。
3、任何部门和个人都不得隐瞒、缓报、谎报,或授意他人隐瞒、缓报、谎报。
4、建立自然灾害事件举报制度。任何部门和个人有责任和权力向学校举报自然灾害事件的隐患,有权向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或上级政府部门举报有关学校不履行自然灾害事件应急处理规定和职责的情况。
六、自然灾害事件的应急反应
根据自然灾害事件的发生情况,结合学校的特点,学校应启动相应的自然灾害事件的应急预案,作出应急反应和处置。
保证组织落实,人力落实,财力落实,以最快、最高效的办法,处置好事件发生情况,确保师生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