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物理上册教学大纲及课时安排

时间:2019-05-14 04:26:2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初二物理上册教学大纲及课时安排》,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初二物理上册教学大纲及课时安排》。

第一篇:初二物理上册教学大纲及课时安排

初二物理上册教学大纲

课时 第1讲 学习内容 声的产生与传播

教学重点

1.声的产生 2.介质,声速和声波 3.回声及利用 1.声的三种特性,影响因素和应用 2.探究声特性的实验

1.人耳的结构和听到声音的途径 2.耳聋的分类 3.骨传

导 1.噪声和乐音的概念 2.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第2讲 声现第3讲 象

第4讲 声的特性 人耳的结构 噪声

第5讲 声的利用 1.声可以传递能量 2.声可以传递信息

第6讲 第7讲 物态第8讲 变化

第9讲

第10讲 第11讲 物质三态 温度 汽化和液化 熔化和凝固 升华和凝华 水的三态循环 光的色彩 颜色

1.物质三态 2.温度和温度计 3.温度的测量 1.汽化及汽化的两种方式 2.液化及液化的两种方式 3.水的沸腾实验,沸点

1.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和凝固实验和特点 2.熔点和凝固点

1.升华和凝华现象 2.升华和凝华的利用 1.水的三态循环及应用 2.终结本章六个“三” 1.色散现象及意义 2.色光三原色和颜料三原色 3.物体的颜色

1.紫外线的特点和应用 2.红外线的特点和应用 光第12讲 现象

第13讲

第14讲 人眼看不见的光

光沿直线传播 光的反射

1.光沿直线传播及应用 2.光速,光年 1.反射现象和实验 3.反射定律及作图 第15讲 反射的应用 1.镜面反射和漫反射 2.反射的应用

第16讲平面镜成像 1.平面镜成像现象 2.平面镜成像试验 3.成像特点 1.平面镜成像特点总结 2.利用成像特点作图 3.凸面镜,凹面镜

1.折射现象 2.折射定律 3.折射光路作图 1.透镜和分类 2.透镜中的三条特殊光线 第17讲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应用 第18讲 第19讲 光的折射 透镜

光第20讲 凸透镜成像 1.凸透镜成像实验 2.试验中常见问题及处理 的折射第21讲 凸透镜成像实验的应用 1.成像特点的总结 2.成像特点的应用 和透镜 第22讲 眼睛和眼镜 1.眼睛的结构 2.近视眼,远视眼的成因和矫正

第23讲 望远镜和显微镜

1.望远镜和显微镜的原理 2.望远镜和显微镜的调节 1.反射定律,折射定律的总结 2.反射现象和折射现象的应用 第24讲 光的反射和折射的总结

第25讲

第26讲 物体的第27讲 运动

第28讲

第29讲--第30讲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1.长度的单位及测量 2.时间的单位及测量

速度 直线运动 世界是运动的

1.速度的概念及单位 2.速度的计算

1.直线运动 2.有关图像问题的讲解 3.S,t,v的计算 1.运动的绝对性 2.静止的相对性

1.声现象 2.光的折射与反射 3.凸透镜成像特点 4.物体的运动 总复习

第二篇:《二年级上册》课时安排

小学数学精选教案

《二年级上册》课时安排

根据教育部《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本册教材为二年级上学期数学教学安排了58课时的教学内容,各部分教学内容教学课时大致安排如下。教师教学时可以根据本班具体情况适当灵活掌握。

一、长度单位(4课时)

二、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二)(15课时)

1.两位数加两位数 ………………………………………………………………3课时左右 2.两位数减两位数 ………………………………………………………………5课时左右 3.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5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2课时

三、角的初步认识(4课时)

四、表内乘法

(一)(12课时)

1.乘法的初步认识………………………………………………………………………3课时左右 2.2~6的乘法口诀

5的乘法口诀………………………………………………………………………………1课时左右 2、3、4的乘法口诀 ………………………………………………………………………3课时左右 6的乘法口诀 ………………………………………………………………………………4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1课时

五、观察物体

(一)(2课时)

六、表内乘法

(二)(11课时)

7的乘法口诀…………………………………………………………………………………2课时左右 8的乘法口诀…………………………………………………………………………………3课时左右 9的乘法口诀…………………………………………………………………………………4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2课时左右 量一量,比一比 ……………………………………………………………………………1课时

七、认识时间(3课时)

八、数学广角(2课时)

九、总复习(4课时)

/ 1

第三篇:初二物理上册期末试卷1(范文)

2014-2015学年深圳实验中学初中部第一学期期末

八年级物理试卷

说明:本试卷考试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第一部分

选择题(共5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只有一个答案是正确的,多选或不选不给分)

1、下列单位换算中,正确的是()

A、1.7m=1.7mⅹ100=170cm B、10km/h=10ⅹ3.6m/s=36m/s C、36min=36ⅹ(1/60)h=0.6h D、2.7kg/m=2.7ⅹ10g/cm 2、2014年12月12日下午,长1432公里、历时11年建设的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正式通水,每年可向北京、天津等沿线省市输送近百亿立方米汉江水.下列有关水的数据中,错误的是()

A、声音在水中的传播速度大于340m/s B、水可以在90°C沸腾

C、一瓶500mL装矿泉水质量约为0.5kg D、光在水中的传播速度约为在真空中的1/3

3、根据右图中A、B两物体的s-t图像,判断对应的v-t图像是()

334、某物体以速度v1运动了t1时间,接着以速度v2运动了t2时间,则它在全程的平均速度

是()A、v1v2vv2v1v2vtv2t2 B、12 C、D、11 2v1v2v1v2t1t25.2015年1月2日,江苏卫视播出的《最强大脑》第二季中,四川小伙吕飞龙用声音震

碎玻璃杯,令人称奇.关于声,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该例子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 B.该选手声带振幅越大,音调越高

C.观众能辨别选手和主持人的声音,主要依据声音的音色 D.如果将玻璃被放入真空罩中,该选手将不可能用声音将杯子震碎

6.我们学过的许多成语包含了声现象.如:①隔墙有耳 ②掩耳盗铃 ③低声细语 ④悦耳

动听 ⑤震耳欲聋.这些成语中描述同一声音特征的是()

A.③⑤ B.①④ C.②⑤ D.①② 7.控制噪声污染应从防止噪声产生、阻断噪声传播和防止噪声进入人耳三个方面着手.下列事例中属于阻断噪声传播的是()

A.中考期间考场周边停止施工 B.飞机场附近居民采用双层玻璃 C.汽车驶入市区禁止鸣喇叭 D.工人工作时戴防噪声耳罩

8.关于四季常见的自然现象,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春雨是汽化现象 B.夏露是液化现象 C.秋霜是凝固现象 D.冬雪是升华现象

9.下列事例中,为了减慢液体蒸发的是()A.将盘子中的水倒入瓶中 B.将新收获的小麦摊开晾晒 C.将湿衣服晾在通风向阳处 D.用扫把将地面上的水扫开

10.寒冷的冬天,北方居民楼的玻璃窗上会起“雾”或结“冰花”.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玻璃窗上的“雾”是水蒸气液化生成的 B.“雾”形成在玻璃窗的外表面 C.“冰花”结在玻璃窗的内表面 D.“雾”形成时会放出热量

11.2015年1月初,李克强总理视察深圳、广州等地,5日上午在莲花山公园向邓小平铜

像敬献花篮.将铜水浇铸成铜像的过程对应的物态变化图像,应是下图中的()

11.室内温度为20°C,此时用浸有少量酒精的棉花裹在温度计的玻璃泡上,随着酒精的迅速蒸发,下图中正确反映了温度计读数随时间的变化的是()

A B C D 13.如下图所示,水的三态之间转化过程所对应的物态变化名称标注都正确的是()14.下图所示的四种现象中,属于光的反射现象的是()

A B C D A.水中筷子看上去向上弯折了 B.桥在水中的倒影

C.放大镜把文字放大 D.阳光在树荫下形成圆形光斑

15.如下图所示,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过程中,小明把四个模型分别面对玻璃直立在桌面上,用于研究像与物左右位置的关系,其中能够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16.如图所示,物体AB高1.7m,平面镜CD高0.7m,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为1m,下列关

于物、像、镜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物体与像的距离为1m B.物体通过该平面镜不能成完整的像 C.像的高与物体的高相同,为1.7m D.像的高与平面镜的高相同,为0.7m

17.如图所示,一束光线从右向左斜射入容器中,并在容器底部形成一个光斑,这时往容 器中逐渐加水,则光斑的位置()A.慢慢向左移动 B.慢慢向右移动 C.慢慢向水面移动 仍在原来位置不动

18.一条光线射到平面镜上,如果入射光线的方向保持不变,转动平面镜的镜面,使入射

角减小20°,反射光线跟入射光线恰成直角,则镜面转动前的入射角是()

A.25°

B.45°

C.55°

D.65°

19.站在河边看到清澈水中的游鱼和山的倒影,实际看到的是()A.鱼的实像和山的实像 B.鱼的虚像和山的实像 C.鱼的实像和山的虚像 D.鱼的虚像和山的虚像

20.如图所示的光学现象中,下列的描述或解释错误的是()A.图(a)中,小孔成像是因为光的直线传播 B.图(b)中,人配戴的凹透镜可以矫正近视眼

C.图(c)中,白光通过三棱镜可以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色光 D.图(d)中,漫反射的光线杂乱无章,说明光线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21.2014年10月7日,瑞典皇家科学院宣布将2014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日本科学家赤 崎勇、天野浩和美籍日裔科学家中村修二,以表彰他们发明蓝色发光二极管(LED),并 因此带来新型的节能光源.要通过混合色光获得白光,除蓝光外,还需要的两种色光是()

A.黄光和绿光 B.绿光和橙光 C.红光和绿光 D.橙光和红光

22.一束光在空气中经凸透镜折射后,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一定是平行光束 B.一定是会聚光束

C.一定是发散光束 D.折射光束比原光束会聚一些

23.下列关于凸透镜成像的说法正确的是()A.在照相机中成缩小、正立的实像 B.在投影仪中成放大、正立的虚像 C.在放大镜中成放大、正立的虚像 D.在显微镜物镜中成放大、正立的实像

24.做凸透镜成像实验过程中,当蜡烛距离透镜25cm时,在光屏上成放大的像,则下列 说法正确的是()

A.蜡烛距离凸透镜10cm时,一定不能成像 B.蜡烛距离凸透镜15cm时,一定成放大的虚像 C.蜡烛距离凸透镜30cm时,一定成放大的实像 D.蜡烛距离凸透镜50cm时,一定成缩小的实像

25.给某人拍照,先拍了半身像,若再拍全身像,应当()A.人离镜头远一些,同时暗箱缩短一些 B.人离镜头近一些,同时暗箱缩短一些 C.人离镜头远一些,同时暗箱拉长一些 D.人离镜头近一些,同时暗箱拉长一些

26.关于密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密度与物体的温度无关

B.密度是物质的特性,与物体的质量和体积无关 C.密度与物体所处的物态无关

D.密度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与物体的体积成反比 27.如图所示,甲、乙、丙是三个完全相同的圆柱形容器,将质量相等的酒精(0.8ⅹ10kg/m)、硫(1.8ⅹ10kg/m)和盐水(1.1ⅹ10kg/m)分别装在三个容器中,甲、乙、丙三个容器分别装的是()A.硫酸、酒精、盐水 B.盐水、酒精、硫酸 C.酒精、硫酸、盐水 D.硫酸、盐水、酒精

28.下列测量中,测量值比真实值偏大的是()A.使用皮尺测物体长度时,用力拉伸皮尺测量 B.使用天平时,砝码粘上了许多灰尘并且受潮 C.使用天平测质量,读数时,指针偏向分度盘左边 D.使用量筒测量水的体积时,俯视液面最低处读数

29.一个瓶子装满水时的总质量是350g,装满酒精(ρ300g,则瓶子的容积是()

A.250cm B.200cm C.150cm D.100cm

30.甲、乙两实心矿石质量相等,V甲:V乙=1:5,若将甲切去1/4,将乙切去2/3,则剩下的两块矿石密度之比为()

A.ρ甲: ρ乙=5:1 B.ρ甲: ρ乙=2:5 C.ρ甲: ρ乙=1:2 D.ρ甲: ρ乙=3:8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8分)31.声音是由物体产生的.

32.在探究“水的沸腾”实验中,水沸腾前,有部分水蒸气产生,这是通过的方式使水汽化而形成的,沸腾后,水的温度,同时在水面上方会形成一些“白气”,这是水蒸气形成的.

33.将一段长为L的铝线拉成长为3L的铝线,其体积将(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密度(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34.某同学为了测量醋的密度,进行以下实验:

(1)在调节天平时,应将天平放在上,将游码移至标尺零

刻度处,发现指针位置如右图所示,此时应将平衡螺母向调(选 填“左”或“右”).(2)接下来进行以下3项操作:

A.用天平测量烧杯和剩余醋的总质量

333

3酒精33

=0.8ⅹ10kg/m)时的总质量是

B.将待测醋倒入烧杯中,用天平测出烧杯和醋的总质量 C.将烧杯中醋的一部分倒入量筒,测出这部分醋的体积

以上操作的正确顺序是(填字母代号).(3)由图可得醋的质量为g,该醋的密度是g/cm.

35.某同学用凸透镜、蜡烛、光凭和刻度尺等器材,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1)如图所示,让一束平行光垂直射向凸透镜,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可得出此透镜的焦距为cm.

(2)在光具座上从左到右依次摆放蜡烛、凸透镜、光屏,并调整它们的高度,使三者的中

心大致在同一高度,这样做是为了 .

(1)若光屏上烛焰的像位置偏左下,要想通过调整蜡烛让像位于光屏中央,应向

(选填“右上”、“右下”、“左上”或“左下”)调节.

(4)当蜡烛距凸透镜18cm时,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倒立、(选

填“放大”或“缩小”)的(选填“实”或“虚”)像,依据此原理,制成的光学 仪器是.

(5)该同学把一块近视眼镜片放在凸透镜与蜡烛之间,发现光屏上的像变得模糊不清,他

应当向(选填“远离”或“靠近”)透镜的方向移动光屏,可再次得到清晰的像.

三、作图题(每题2分,共10分)

36.如右图所示,B为隧道中一个不透明物体,激光源S发出一束激光经平面镜MN反射

后恰好经过A点,请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画出符合要求的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

37.如图所示,OA¢是AO的折射光线,在途中大致画出入射光线BO的折射光线及其反射光线.38.根据图中所示光线,在方框中画上一个合适的光学元件.

39.通过作图画出凸透镜前物体AB的像A¢B¢(F为焦点位置). 40.完成光路图.

3四、计算题(共12分)

41.2014年12月26日,贵广高速铁路开通运行,贵广高铁自贵阳起,途径黔东南、桂林、肇庆、佛山等地,终至广州南站,全长约850km,其中运行的D211次列车,上午8:00从贵阳出发,当日12:09到达广州南站.列车行驶途中以180km/h的速度匀速通过一条长度为1.8km的隧道,列车完全通过该隧道用时40s.求:

(1)D211次列车从贵阳到广州的平均速度是多少千米每小时?(结果保留一位小数)(2分)

(2)火车长度是多少米?(3分)

42.一个容器装满水后总质量为200g(如图(a)所示),再往此容器内装入一个质量为178g的铜球,溢出水后,总质量为353g(如图(b)所示),铜的密度是8.9ⅹ10kg/m.求:

(1)该铜球的体积.(3分)

(2)该铜球是实心的,还是空心的?(2分)

(3)若是空心的,求空心部分体积的大小.(2分)

第四篇:人教版初二物理上册知识点

人教版初二物理上册知识点

第三章 声现象

声音是由

产生的,停止,发声也停止。声音靠

传播,一般声音在固体中传播速度最

,在液体中较

,而在气体中较

;常温下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为

米/秒。

中不能传声。

声音在传播过程中碰到障碍物而被反射回来的现象叫

。人耳朵能把回声和原声区分开的条件是:回声到达人耳的时间比原声晚

秒以上人就能听到回声;如果不到0.1s,回声与原声相混使原声

(t≥2×17/340 t≥0.1秒)。声音的三要素是:①

(是指声音的高低,它是由发声体振动的决定的,越大,音调越高)。

(是指声音的大小,它跟发声体振动的 有关,还跟距发声体的远近有关,越大,距发声体越近,越大)。

(指不同发声体声音特色,不同发声体在音调和响度相同的情况下,是不同的。)从物理学角度讲,噪声是指发声体做

时发出的声音;人们用

来计量噪声的强弱,为了保护听力应控制噪声不超过30分贝;为保证工作和学习,噪声不应超过70分贝;为保证休息和睡眠,噪声不应超过50分贝。

第四章 热现象

一、温度计

温度是表示

的物理量。常用温度计是利用

原理制成的,温度计的刻度是均匀的。

摄氏温度(t):是把

的温度规定为零度,把一标准大气压下

的温度规定为100度。0度和100度之间分100等分,每一等分是摄氏温度的一个单位,叫做1摄氏度,用

表示。宇宙中温度的下限约是

,也叫绝对零度;人体的正常体温是。

体温计的测量范围是

---,每10格是

,由于体温计的特殊构造(有很细的缩口)读数时体温计可以,第二次使用时要

。使用温度计时应注意:

1、用量程合适的温度计;

2、清它的分度值和零刻度;

3、液体温度时,玻璃泡要

被测液体中,不接触

,待温度计示数

后再读数;

4、数时不要从液体中

温度计,视线要与液柱

相平。

二、熔化和凝固

物质从

变为

叫做熔化,要

热;从

变为

叫做凝固,凝固过程要

热。晶体都有一定熔化温度和凝固温度分别叫做

、。同一种物质的凝固点和熔点

,非晶体没有一定的熔点、凝固点。

晶体熔化的两个必要条件:一是温度必须达到

,二是熔化过程中要继续

热、但温度

,同样凝固时要

热,但温度

三、汽化和液化

物质从

变为

叫做汽化,汽化时要

热。汽化的两种方式是:

和。

蒸发:(1)是在发生的缓慢的汽化现象,可以在 温度下发生。

(2)液体蒸发时要从周围物体

热,液体本身温度降低(蒸发致冷)

(3)影响蒸发快慢的三个因素:、、沸腾:(1)是在一定温度下在液体

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

(2)沸腾的条件是:液体的温度达到,必须继续

热,液体在沸腾过程中,温度。

(3)不同的液体沸点不同,同种液体沸点与压强有关。一切液体的沸点,都是气压

时降低,气压

时升高。

物质从

变化为

叫液化,液化时要

热。液化的两种方法是:、。

四、升华和凝华

物质从

直接变成 叫升华,升华过程中要

热;物质从

直接变成 叫凝华,凝华过程中要

热。

第五章 光的反射

一、光的直线传播:

光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是

m/s。

应用:影的形成、小孔成像、日食、月食的成因、激光准值等。

二、光的反射现象:

反射定律:

光线与

光线、在同一平面内;

光线与

光线分居法线的两侧;

角等于

角。在反射时,光路是

的。

右图中,入射光线是

,反射光线是

,法线是

,O点叫做

,∠i是

,∠γ是

。反射类型:

(1)

:入射光平行时,反射光也平行,是定向反射(如镜面、水面);

(2)

:入射光平行时,反射光向着不同方向,这也是我们从各个方向都能看到物体的原因。

三、平面镜成像:平面镜成像特点:物体在平面镜里成的是

立的 像,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

,像与物体大小

;像和物对应点的连线与镜面

。成像原理:根据

成像。成像作图法:可以由平面镜成像特点和反射定律作图。

平面镜的应用:成像,改变光的传播方向(要求会画反射光路图)

第六章光的折射

一、光的折射:

光从一种介质

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一般会,这种现象叫光的折射。

折射定律:光从空气

射入水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

两侧,折射角

于入射角;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

。当光线垂直射向介质表面时,传播方向

。在折射时光路也是

的。当光从水或其他介质中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

于入射角。

二、透镜的概念:

透镜有两类:中间厚,边缘薄的叫

。中间薄,边缘厚的叫。

主轴:通过两个球面球心的直线叫透镜的。

光心:光线通过透镜上某一点时,光线传播方向不变,这一点叫

。焦点: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会聚在主光轴上一点(经凹透镜折射后要发散,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在主轴上一点)这一点叫透镜的,焦点到光心的距离,叫

,用

表示。凸透镜的光学性质:

1、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

2、过焦点的光线经凸透镜

3、过光心的光线方向不变。

经凸透镜折射后过焦点;

折射后平行于主光轴;

凸透镜对光线有

作用,所以又叫

透镜。

凹透镜对光线有

作用(如图四),所以又叫

透镜。

三、凸透镜成像及应用:

1、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

时,能成 立的、的 像;

就是利用这一原理制成的。

2、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

时,能成 立的、的 像;

就是利用这一原理制成的。

3、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

焦距时,能成 立的、的 像;

就是利用这一原理制成的。

第七章 质量和密度

一、质量:

叫质量,任何物体都有质量,物体的质量不随物体的、、及温度的变化而变化。质量的国际单位是

(kg),常用单位还有吨(t)、克(g)、毫克(mg)。实验中常用

来测量物体的质量。天平使用方法:(1)使用前先把天平放在 上,把游码置于标尺左端的 处。

(2)再调节横梁右端的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在分度盘的处,这时横梁平衡。

(3)使用时被测物体放在 盘,砝码放在 盘,用镊子向右盘加减砝码并调节

在标尺上的位置,直到天平横梁再次平衡,此时物体质量=

+。

二、密度:

某种物质的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是物质的一种

。通常用字母

表示密度,表示质量,表示体积,计算密度的公式可写为:

。如果质量的单位是kg,体积的单位用m3,那么密度的单位就是:

;纯水的密度是

kg/m3=

g/cm3,水银的密度是,它表示

。1 m3 =

dm3(升)=

cm3(毫升)=

mm3。要测物体的密度,应首先测出被测物体的 和

,然后利用密度公式

求出密度值。对于液体和形状不规则的固体的体积可以用

进行测量。

密度的应用:(1)利用公式

求密度,利用密度鉴别物质;(2)利用公式

求质量。(3)利用公式

求体积。

第八章 力

一、力的概念:

力是

;所以力不能离开

而单独存在,一个物体受到了力,一定有别的对它施加这种力。物体间力的作用是

。力的作用效果是:①力可以改变物体的(指速度大小或方向的改变);②力可以改变物体的。

二、力的测量:

测量力的大小的工具叫做

,实验室常用的测力计是,它是根据

的原理制成的。使用弹簧秤应注意:使用前要观察它的 和

,指针调到

处,加在弹簧测力计上的力不能超过它的。力的单位是:,用字母

表示。

三、力的图示:

(1)力的三要素:力的、、,叫做力的三要素。只要有一个要素发生变化,力的作用效果就会改变。(2)力的图示: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把

都表示出来叫做力的图示。具体做法是:①沿力的方向画一条线段,线段的长短表示

,②在线段的末端画个箭头表示,③线段的起点或终点表示,④在图上附上,以精确表示力的大小。

四、重力(1)重力:物体由于

而受到的力叫做重力,用符号

表示。

(2)重力的大小:可用

来测量,当物体

时,弹簧测力计读数即所受重力。物体所受重力跟它的 成正比;即G=,式中g是常数,g=,它表示:。

(3)重力的方向:重力的方向总是

。应用:重锤线。(4)重心:重力在物体上的叫做重心。

五、力的合成:

如果一个力产生的效果跟几个力共同作用产生的效果相同,这个力就是那几个力的。同一直线上、方向相同的两个力的合力大小等于这两个力的大小

、合力的方向跟这两个力的方向

;同一直线上方向相反的两个力的合力大小等于这两个力的大小

、合力的方向跟较的那个力相同。

第九章 力和运动

一、牛顿第一定律:

一切物体在 的时候,总保持

状态或

状态。这就是著名的牛顿第一定律也叫

定律。我们把物体保持的性质叫惯性。(能用惯性概念解释有关的惯性现象。)二、二力的平衡:

物体在受到几个力的作用时,如果保持

状态或

状态,我们就说这几个力

。作用在个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大小

,方向

,并且,这两个力就彼此平衡(合力为零)。

三、摩擦力: 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当它们之间要发生或已经发生相对运动时,就会在接触面上产生一种的力这种力就叫摩擦力。摩擦力的方向总是跟物体相对运动的方向。

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

大小有关,还跟

有关。

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接触面越

,滑动摩擦力越大。

增大有益摩擦的方法:①,②。

减小有害摩擦的方法:①,②

,③。

第十章 压强、液体的压强

一、压强 垂直压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

。压力的方向是

于受力面。压力的作用效果由

共同决定的。物体

上受到的 叫压强,用符号

表示。压强是描述

的物理量。压强的定义式是:

,压强的单位是:,用符号

表示,1帕=

牛/米2。

由公式P=F / S可知:受力面积一定时,增大

就可以增大压强;压力一定时,增大

可以减小

,即压力分散,减小

,可增大

,即压力集中。

二、液体的压强

液体的压强是由于

而产生的,由于液体具有流动性,使液体对容器的侧壁和底部都有压强,液体内部向

方向都有压强。液体内部的压强随的增加而增大,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

计算液体压强的公式是:

。由公式可知:液体的压强只与

有关;液体的压强与液体重力的大小,液体质量的大小,体积的大小无关,与容器的形状和大小无关。

三、连通器 上端

,下部

的容器叫连通器。当连通器里盛有同种液体,在液体的情况下,各容器中的液面总保持

(压强相等是原因)。

第十一章 大气压强

大气压强是由于

而产生的,大气所对浸在它中的物体的压强叫

。活塞式抽水机和离心式水泵就是利用

把水抽上来的。

实验是证明大气压存在的著名实验。

实验是测定大气压值的重要实验,在这个实验中,当管内水银面下降到某一高度后,管内上方是、管外水银面受

作用,是

支持着管内一定高度的水银柱,这一定高度的水银柱产生的压强跟大气压强

。通常把

Pa的压强叫标准大气压,它相当于

毫米高水银柱产生的压强。大气压强可以用

测量。大气压值随高度的增加而

。一切液体的沸点,都是气压减小时

;气压增大时

。温度不变时,一定质量的气体的体积越小,压强

;体积越大,压强。

第十二章 浮力

浮力

(1)一切浸入液体的物体都要受到液体对它的,浮力的方向总是的。(2)浮力产生的原因:浮力是由于周围液体对物体向上和向下的 而产生的,即:F浮=F向上-F向下。(3)阿基米德原理:浸入液体里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它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用公式可表示为 F浮=

=

。浮力的大小只跟

有关。(4)计算浮力大小的四种方法:

①浮力等于物体受到液体对它向上和向下的压力差。即:F浮=F向上-F向下。②浮力等于物体的重力减去物体浸在液体中称得的重力。即:F浮=G物-G浸 ③根据阿基米德原理计算。F浮=G排液=ρ液gv排

④根据物体漂浮在液面或悬浮在液体中的条件F浮=G物,应用二力平衡的知识求物体受到的浮力。(5)物体的浮沉条件:

物体的浮沉决定于它受到的和的大小。

1、物体浸没在液体中时:①如果F浮﹤G物,物体

;②如果F浮﹥G物,物体

;③如果F浮=G物,物体。

2、漂浮在液面上的物体叫浮体,对于浮体有F浮

G物,浮体公式:

(6)浮力的应用:轮船、舰艇(即利用空心的原理增大可利用的浮力)、潜水艇、气球和飞艇

第五篇:初二上册物理教学计划(整理1)

篇1:初二上册物理教学计划

学生实验1:在碗中盛满水,把筷子斜插到碗的底部,从侧面斜视水面,会发现水中的筷子看上去好像向上弯折了。

学生实验2:准备两个相同的杯子(最好杯底带有图案),一个不加水,一个加满水,让学生从一旁观察杯底的图案,图案好像升高了。

老师:出现上述不可思议的现象,是因为光在水和空气中传播时发生了一种光现象。为便于研究,需要光源──激光笔,还需要把光在空气和水中的路径显示出来。你有什么办法?

学生:在水中加些牛奶或肥皂水,可以显示光在水中的路径。在水面上方喷烟雾,或者利用热开水上面的白汽,可以显示光在空气中的路径。这都是利用了漫反射的道理。

老师:很好。(进行实验:将激光笔固定在铁架台上,往水槽内加一定量的开水,把激光笔发出的光射向热开水上面的白汽中),能观察到什么现象?

学生:光沿直线传播。

老师:请同学们猜猜,如果光从空气射入水中,光是否还沿直线传播?老师接着演示:将激光笔发出的光从不同角度斜射入水中,让学生观察,光束在空气中和在水中的径迹。

学生:光从空气斜射向水面时,会有一部分光反射回空气中,还有一部分光进入水中,但传播方向发生偏折。

老师:观察得很仔细!能把你观察到的画在纸上吗?画的时候要画出空气和水的分界面,过入射点的法线,画准向哪偏折。结合图,讲解光的折射现象的定义,了解入射光线、折射光线、法线、入射角、折射角等有关名词。要特别指出,折射角是折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

通过上面实验的观察,尝试总结出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的折射规律: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折射光线向法线偏折,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借助上面的实验装置,还可以通过观察得出: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随着增大;当光线垂直射向介质表面时,传播方向不变。

老师:我们已经知道,光在发生反射时,光路是可逆的。那么发生折射时,光路是否可逆呢?(实验:试着用另外一个激光笔,从水槽底部,逆着第一个激光笔在水中的折射光线的方向,看它的折射光线能否与第一个激光笔在空气中的入射光线重合?如果重合,说明什么?

学生:说明在发生折射时,光路是可逆的。

老师:画出光从水斜射向空气中的光路图,能否总结出折射规律?

学生:光从水斜射向空气中,折射光线远离法线,即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老师:大家知道玻璃也是透光的,光从空气射入玻璃,以上折射规律在玻璃中是否成立呢?你可以先猜想,再实验,画出图,最后总结。为了显示进入玻璃砖前后的入射光线和出射光线,可以在玻璃砖周围制造些烟雾。

引导学生总结出以下结论: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玻璃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光从水或玻璃斜射入空气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老师:一会是折射角小于入射角,一会是折射角大于入射角,老师都搞混了,你们能不能发现两种情况有什么共同之处?

学生:不论入射角还是折射角,只要该角是在空气中,这个角都是大的。

老师:太好了,很好记。简记为空气中的角总是大的。

老师:现在同学们明白了水中筷子看上去好像向上弯折,水中的图案升高的原因吗?

学生:都是光的折射造成的。

老师:具体情况如图所示,从碗底S点发出的光线,由水进入空气时,在水面上会发生折射,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折射光线进入人眼,人眼逆着折射光线的方向看去,觉得这些光线好像是从它们反向延长线交点S发出来的。S就是S升高的虚像,所以,人看上去盛水的碗底好像变浅了。

篇2:初二上册物理教学计划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了解光源,知道光源大致分为天然光源和人造光源两类。

1.理解光沿直线传播及其应用。

2.了解先在真空和空气中的传播速度。c=3×108m/s。

二、过程与方法

1.观察光在空气中和水中传播的实验现象,了解实验是研究物理问题的重要方法。

2.阅读“科学世界──我们看到了古老的光”的内容,了解光可以反映宇宙的信息,感悟宇宙之宏大。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观察、实验以及探究的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等重客观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通过亲身的体验和感悟,使学生获得感性认识,为后继学习打基础。

3.通过探究性物理学习活动,使学生获得成功的愉悦,乐于参与物理学习活动。

教材分析

第二章光现象和第一章声现象联系十分紧密,研究对象都是生活中常见的一些现象,而第一小节主要解决三个问题:①什么叫做光源?②光是如何传播的?③光的传播速度是多少?这三个问题跟第一章声现象中研究的三个问题很接近。①什么叫做声源?③声音是如何传播的?③声音的传播速度是多少?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把光和声音作一个类比,使学生对光有更深刻的理解。

一、引入

引入部分选用一个谜语,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谜语:一个西瓜在它被切开以前是什么颜色的?

分析:学生们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西瓜瓤可能是红色的,也有可能是黄色的,如果是生西瓜,还可能是白色的,所以学生可能得到上述的三个答案,即红色、黄色、白色。但是标准答案是黑色的。学生们觉得很惊奇,一定会问:为什么是黑色的呢?原因很简单,因为西瓜没有切开以前,里面是没有光的,任何物体自身不发光也没有反射其他物体发出的光,那是黑色的。这个道理和在漆黑的夜晚,我们看什么东西都是黑色的是一个道理。假设这个世界没有光,我们看什么东西都是黑色的,或者说我们什么都看不见。由此说明光对人来说是很重要的,没有光,这个世界就不会如此五彩斑澜,如此美丽,甚至我们根本不能生存。

二、新课部分

(一)什么叫做光源,

学生刚刚学过声源,可以让学生仿照声源的概念自己来归纳光源的概念。学生回答“能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他们的理由是“能发出声音的物体叫做声源”。但这样是不是完整呢?很多物体都“能”发光,但是不是所有发光的物体都是光源呢?举几个例子来说,比如电影荧幕,月亮,我们看起来都“能”发光,但他们是不是光源呢?先分析一下,电影荧幕的光来自放影机上的投影灯,月亮的光是反射太阳的光,它们自己是不会发光的,所以都不是光源。可以提问学生,“我们怎样修改光源的概念才够完整?”学生答:能自行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

为了加深学生的理解,可以让他们列举生活中的光源。具体方法可以让学生分组讨论,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比赛,看哪一个小组列举得最多,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回答。因为是比赛的形式,所以学生的参与热情会比较高,最后列举的数目也会很多。表扬列举得最多的'小组,激发他们的上进心,同时对其中可能出现的错误进行纠正。比如说,学生可能会说“蜡烛”、“电灯”、“星星”等等是光源,告诉他们“点燃的蜡烛”、“开着的电灯”才是光源,“星星”并不都是光源,只有“恒星”、“流星”是光源,而“行星”、“卫星”、“彗星”等都不是光源。

在理解的基础上说明,光源是可以分类的。

自然光源:太阳、萤火虫、灯笼鱼、斧头鱼。

人造光源:点燃的蜡烛、开着的电灯。

(二)光是如何传播的?

学生都有这样的生活体验,晚上汽车、摩托车或者是手电筒的光都是直线传播的,那么可以让他们大胆地猜测一下“光是如何传播的?”。学生答:“光是沿直线传播的”,猜测完了以后,需要用实验来验证自己的猜测。物理本来就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要培养学生乐于探索,实事求是的学习态度。

实验过程:

1.在暗室里,将一束光射到空气中,观察光在空气中的传播径迹。

2.在暗室里,将一束光射到水中,观察光在水中的传播径迹。

经过实验,我们可以得出: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但是这样说是不是完整了呢?在实验2里面,我们虽然观察到光在水中是沿直线传播的,但同时我们可以看到在空气和水面的分界面上,光线发生了偏折,不再“沿直线传播”。应该怎么修改呢?

分析:光在空气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光在水中也是沿直线传播的,只有在两种物质的分界面上才不是沿直线传播,所以,“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列举一些生活中的例子来加深学生的印象:

1.小孔成像 2.影子的形成 3.步枪的瞄准器 4.激光引导掘进方向。

(三)光的传播速度是多少?

前面学习了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那么光的速度与此相比较是大还是小呢?打雷的时候,雷声和闪电是同时发生的,但我们总是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这是什么原因呢?因为光的速度比声速快。

列举生活中各种物体的速度,然后给出光的速度,作一个比较。摩托车速度20m/s,汽车速度30m/s,飞机速度200m/s,宇宙飞船速度8000km/s,而光在真空中的速度达到3×108m/s。

举例说明光速到底有多快:

1.如果一个飞人以光速绕地球运行,在1s的时间内,能够绕地球运行7.5圈。

2.太阳发出的光,要经过大约8min到达地球。如果一辆1000km/s的赛车不停地跑,要经过17年的时间才能跑完从太阳到地球的距离。

学生有了一定的了解以后可以说明:真空中的光速是宇宙间最快的速度,一般用字母c来表示。光在真空中1s能传播299792000m,也就是说。真空中的光速为c=2.99792×108m/s。在空气中的光速是2.997000×108m/s,比真空中的光速略小,一般在真空和空气中的光速都表示为c=3×108m/s。在其他介质中光也可以传播,比如在水中,v水=3/4C,在玻璃中v玻璃=2/3C。

排列一下:v真空>v空气>v水>v玻璃

三、科学世界

主要解决一个问题:光年是什么单位?

学生有年的概念,所以很容易把光年理解成时间单位。通过学生自己学习探索,可以了解光年是一个天文学上面的距离(或长度)单位,它表示光在一年内传播的距离。同时要会计算天文学上面的一些简单问题,比如说。

牛郎星和织女星相距16光年,它们之间相距多少千米?

解:1光年=3×108m/s(365×24×3600)s=9.4608×1015m=9.4608×1012km S=16光年=16×9.4608×1012km=1.51×1014km 答:牛郎星和织女星相距1.51×1014km。

小编为大家提供的初二上册物理光的传播教学计划大家仔细阅读了吗?最后祝同学们学习进步。

篇3:初二上册物理教学计划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用平均速度描述变速直线运动的快慢,了解平均速度是表示运动物体在某一段时间内或某一段路程内的平均快慢程度的物理量。

2.学会使用停表和刻度尺正确地测量时间和距离。会求出平均速度,加深对平均速度的理解。

(二)过程与方法

1.掌握使用物理仪器停表和刻度尺的基本技能。

2.体会设计实验、实验操作、记录数据、分析实验结果的总过程。

3.逐步培养学生学会写简单的实验报告。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养成物理知识与实际相联系的意识和习惯,在实际物理情境中体会物理过程,学习物理知识。

2.通过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科学态度和正确、实事求是记录测量数据的严谨作风。

二、教学重难点

本节内容在教材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说“承上”是因为速度的概念是本章知识的核心,通过测量平均速度,加深学生对速度、平均速度的理解。说“启下”是因为本节是第一次分组实验课,让学生通过设计实验、收集和分析实验数据等自主活动来提高实验能力,体会间接测量物理量的方法,培养合作精神。教材设计实验来巩固平均速度的知识,练习用停表测时间,用刻度尺测长度,选用的器材比较简单,只有木块、斜面和小车,通过在斜面的中间放上铁片,用来划分两段路程,在小车或小球撞击铁片时记录时间,两段时间之和就是小车在斜面上的总路程所通过的时间。教材要求学生计算前半程和总路程的平均速度,应当严格按照平均速度的计算公式计算,在计算中复习巩固解决物理计算题的方法和步骤,通过分析实验数据,体会说到平均速度时一定要指明是“某一段时间”或“某一段路程”的平均速度。

重点:平均速度的测量。

难点:平均速度的测量,停表的使用。

三、教学策略

创设做变速运动的物体的例子,学生容易判断运动物体的速度是变化的,也能猜想出物体速度是怎样变化的。但是要拿出令人信服的证据,必须进行速度测量。接着引导学生分析要测量速度,必须用刻度尺测量长度和用停表测量时间。学生通过分组实验,测量下滑的小车在不同路段的平均速度,巩固用刻度尺测量长度和用停表测量时间的方法。让学生通过设计实验、收集和分析实验数据等自主活动来提高实验能力,同时让学生巩固平均速度的概念。通过分析不同路段的平均速度,让学生知道平均速度的数值在不同的时间段内或不同的路程段中其大小会不同。

四、教学资源准备

多媒体课件、斜面、小车、刻度尺、停表、金属片。

五、教学过程:略

篇4:初二上册物理教学计划

一、学情分析

1、识与技能:(1)。学生对物质的形态及变化、物质的属性及结构等内容没有明确的认识,有待于使他们有初步的认识,有待于认识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的关系。(2)。学生对机械运动、声和光、电和磁等自然界常见的运动和相互作用有一定的了解,对这些知识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还不清楚。(3)。学生对物理学及其相关技术产生的一些历史背景,科学发展历程的艰辛与曲折不是很清楚,对物理学不仅指物理知识,而且还包含科学研究方法、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的含义没有认识。(4)。具有实验操作积极性,使用简单的实验仪器和测量工具的能力有待于培养,测量一些基本的物理量的方法不够规范。(5)。对记录实验数据,简单的数据处理方法,简单的实验报告的写法,以及用科学术语、简单图表等描述实验结果的能力有待于培养。

2、过程与方法:(1)学生经历过观察自然现象的过程,有了初步的观察能力。(2)能够在观察中发现一些问题,有初步的提出问题的能力。(3)学生对拟定探究计划、制定实验方案的能力还没有经历。(4)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不好。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学生对自然界有好奇心,有对大自然的亲近、热爱、和谐相处的愿望。(2)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乐于参与观察、实验、制作、调查等活动。(3)有将自己的见解公布于众的愿望,敢于提出与别人不同的见解。(4)有将科学服务于人类的识。

二、分层教育方案

1、优生优教方案:根据调查分析,本届学生中有一些上理科成绩较好,学习兴趣较高,动手动脑能力强。所以我们对这些学生重点进行创新能力的培养,成立课外科技活动小组一个,让他们发挥特长,发展智力,具体措如下:(1)分层教学,因村施教,发挥他们的带头作用。(2)组成课外科技小组,按计划活动。(3)充分调动积极性,重点进行小探究小制作活动。

2、学困生提高方案:根据了解,有一些学生各科学习成绩都不好,成了学习困难的学生,所以要起家一步认真分析出现的原因,针对原因制定帮扶方案,组成学习小组,采取优生带动学困生的方法共同进步。具体措施如下:(1)课堂上要把他们做为重点对象照顾。(2)“一帮一”活动。(3)及时总结,改进方案,不断提高。

3、待努力生转化方案:根据分层教学方案,做好待努力生的思想工作,耐心细帮助他们,让他们明确学习目的。及是表扬他们的优点,以优点促进步,使他们得到成功的喜悦,不进步。具体措施:(1)对他们分别谈话,做好思想工作,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2)要不断发现他们进步的地方,及表扬。(3)发挥他们在教学中的调节作用。

三、教学计划

1、现状分析:

2、教材分析、知识结构:第一章 声现象;第二章 光现象 ; 第三章 透镜及其应用 ;第四章 物态变化 ;第五章 电流和电路。

3、教学目标:

(1)第一章 声现象 使学生了解振动使物体发声,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是一种波,频率越高,音调越高;振幅越大,响度越大;实际中既要合理地利用声音,同时也要有效地控制噪声。

(2)第二章 光现象 本章主要研究光现象及其规律,内容包括:光的直线传播、光的速度、颜色;光的反射规律;光的折射和跟现代生活十分密切的两种看不见的光──红外线、紫外线及其应用。

(3)第三章 透镜及其应用 这一章主要讲述透镜的初步知识和透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透镜是照相机、投影仪等光学仪器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研究透镜对光的作用和凸透镜成像是本章的中心内容。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和眼镜是日常生活中常用的光学仪器,学生应该对它们有所了解。

(4)第四章 物态变化 通过这一章的学习,应该使学生了解温度的概念,会正确使用常用的温度计测量温度。知道熔解、凝固现象,理解这些过程中晶体和非晶体的不同温度特点。知道液化、汽化现象,知道蒸发与沸腾过程中吸热,理解蒸发快慢与表面积、温度、气流有关。知道升华和凝华现象。

(5)第五章 电流和电路 电流和电路”的基本概念是本章的核心,通过让学生研究基本的串、并联电路和基本的测量,初步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初步领会科学研究的方法。在电流和电路概念的基础上,通过家庭电路的学习,使学生在了解电流和电路知识应用的同时,受到了安全用电的教育。

篇5:初二物理上册教学计划

一、学生基本情况:

本期本班学生共35人,学生除了小学科学知识及有限的生活常识以外,本学科的知识比较匮乏,再则学生的动手能力不强,这对新学期教学都是挑战。八年级学生要增加一门新学科――物理。因为是新课程,学生都有非常浓厚的兴趣和较强烈的好奇心,期待学习这门新鲜的学科。同时,物理是一门自然科学,跟平时的实际生活比较接近,因而学生对物理研究的基本内容和现象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和初步印象,通过引导也能挖掘一些学生潜在的探究既能和方法。相信本着“生活中的物理”这一思想来进行教学,必能让学生在形象生动中体会到物理的乐趣,也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教育教学目标

(1)德育目标:

通过一学期的教育教学,使学生能进入物理的世界里来,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对周围的自然世界有一个重新的,更加科学的认识。让充分理解学好物理对促进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在社会生产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科学技术的热情。

(2)教学要求:

1、积极探索开展物理实践活动,强化学生的实践环节。要尽可能地扩大物理教学空间,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发展他们的兴趣爱好和个性特长,发挥他们的主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物理实践活动要以问题为中心,初步训练一些科学工作方法,如社会调查、参观访问、资料查询、科技制作、科学实验等。物理科普讲座的内容,主要是介绍与物理相关的现代科技常识

2、加强物理观察、实验教学。教学中教师要多做演示实验或随堂实验;落实学生实验,认真思考和操作;并适当增加探索性和设计性实验;鼓励学生在课外做一些观察和小实验。加强实验意识和操作训练。

3、突出应用物理知识教学,树立知识与应用并重并举的观念。物理教学要“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注重培养学生应用物理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4、必须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把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认识和分析社会生活的能力放在重要地位。单纯地掌握知识,不是教学的最终目的。“教是为了不教”。通过教学使学生在掌握基本知识的前提下,使其能力和情感尤其是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获得充分地发展,并运用已经发展起来的能力和情感去积极主动地探求未知,获取新知,使知识、能力和情感相辅相成、协调发展。

5、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培养学生的优良学风以及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认识社会生活的能力。

三、教材分析:

本教材为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材在内容选配上,注意从物理知识内部发掘政治思想教育和品德教育的潜能,积极推动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相互作用。在学习方法上,积极创造条件让学生主动学习参与实践,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动脑的实际活动,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教科书采用了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由易到难、由简到繁,以学习发展水平为线索,兼顾到物理知识结构的体系。这样编排既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又保持了知识的结构性。

教科书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把学生当作第一读者,按照学习心理的规律来组织材料。全书共6章以及新增添的物理实践活动和物理科普讲座,每章开头都有几个问题,提示这一章的主要内容并附有章节照片,照片的选取力求具有典型性、启发性和趣味性,使学生学习时心中有数。章下面分节,每节内都有些小标题,帮助学生抓住中心。在引入课题、讲述知识、归纳总结等环节,以及实验、插图、练习中,编排了许多启发性问题,点明思路,引导思考,活跃思维。许多节还编排了“想想议议”,提出了一些值得思考讨论的问题,促使学生多动脑、多开口。

第一章机械运动

时间和长度的测量是物理学和技术中最基本的测量,学生应该掌握常用测量工具的用法,并会选用适当的测量工具。生活中还常常利用估测的方法测量长度和时间,应通过活动使学生有所了解。

机械运动现象最普遍、最简单,学生也最熟悉。例如,学生在小学已经进行过速度计算的训练;又如,相对运动、惯性等也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学习本章内容,可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来逐步展开。

对于速度的计算,要求学生会利用路程、时间求出,或利用速度公式中的两个物理量求出第三个物理量,教学中不宜做过深的引导,如追及问题等。

本章课程标准的要求

1.能用实例解释机械运动及其相对性。

2.能通过日常经验或自然现象粗略估测时间。会使用适当的工具测量时间。能通过日常经验或物品粗略估测长度。会选用适当的工具测量长度。

3.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第二章声现象

本章主要是通过对生活、生产中丰富多彩的声现象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声音是怎样产生和传播的?声音有哪些特性?以及人们是怎样利用和控制声音的。通过这一章的学习,应该使学生了解振动使物体发声,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是一种波,频率越高,音调越高;振幅越大,响度越大;实际中既要合理地利用声音,同时也要有效地控制噪声。

这一章特别注意使学生了解声音在生活、生产和社会等方面的应用和对人类生活的影响,教学中应注意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加强与实际的联系,使学生获得更多的实际知识,培养他们学习科学的乐趣。

这一章的教学,很多处可以通过实验和探究进行,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初步的探究物理规律的能力,以及应用物理规律解释简单现象的能力等。

第三章物体变化

本章知识目标简单、物理现象直观、与日常生活联系紧密、学生体验非常丰富,编写短小精悍,为教师们留下了广阔的自我发挥的空间。在“知识”方面,本章的知识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日常生活中大量的热现象,而且许多知识是理解地理课中的一些气象现象的基础,在化学课中学习物质的物理性质时也要用到,能充分体现“从生活到物理,从物理到社会”的教学理念;在“过程和方法”方面,承担着进一步完善探究过程的思维程序,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归纳总结等能力和方法的任务;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本章内容更是让学生领略自然现象中的美妙与和谐,激发学生求知欲的好材料,是培养学生乐于参与观察、实验、制作、调查等科学实践活动等优良品质的好材料,是引导学生从体会成功的愉悦慢慢走向自主性学习的好材料。

但是,长期的应试教育,使我们这些一线教师变得非常“专业”,“专”到大脑中只剩下中考要考的那点东西了。因此,要充分发挥本章应有的“裁体”作用,我们必须从教学观念、教学方式,尤其是知识储备方面多下点功夫。

第四章光现象

本章主要研究光现象及其规律,内容包括:光的直线传播、光的速度;光的反射规律;平面镜成像;光的折射;光的色散;看不见的光――红外线、紫外线及其应用。在本章学习中,我们主要学习物理思想有:光学知识渗透在社会生活各个方面:与技术相结合,用于引导掘进的方向;与人文精神相结合来剖析神话故事;光传递的信息,可以发现宇宙之大;平面镜成像在视力检查上的应用,光的能量方面的应用――太阳灶,以及海市蜃楼、热谱图、驻钞机;等等,都充满了魅力和活力。教师应该根据需要和可能,提供身边具有活力的新鲜事例于教学之中。

篇6:初二物理上册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在九年制义务教育阶段,物理课程的教学不仅应该注重科学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注重将物理科学的新成就及其对人类文明的影响等纳入课程,而且还应重视对学生终身学习愿望、科学探究能力、创新意识以及科学精神的培养。因此物理课程教学的构建应注重让学生经历从自然到物理、从生活到物理的认识过程,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实践,注重物理学科与其他学科的融合,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

二、学情分析

二(5)班共有学生55人,其中女生26人;二(6)班共有学生54人,其中女生25人;二(7)班共有学生60人,其中女生32人。二(5)、二(6)两个班的基础较好,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他们虚心好学,有进取心;他们有明确的是非观,独特的情感体验;他们有一定的创新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二(7)班的基础相对较差,需要在以后的教学中多多关注、多多帮助他们。

三、教材分析

1、本期教学内容共有五章,他们分别是:打开物理世界的大门、运动的世界、声的世界、多彩的光、熟悉而陌生的力。具体的栏目丰富多彩,在迷你实验室,你可以做一些妙趣横生的物理小实验;在实验探究中,有需要你动手动脑的物理实验;通过讨论与交流,希望你畅所欲言;信息窗为你提供自学的阅读材料;在请提问、实践活动以及作业等栏目中将为你提供思考、实践、练习的空间,你可以选做一些活动或练习。

2、教材把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作为培养的目标。在内容上,注意从物理知识内部发掘政治思想教育和品德教育的潜能,积极推动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相互作用。在学习方法上,积极创造条件让学生主动学习参与实践,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动脑的实际活动,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3、教材从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要求出发,在知识选材上,适当加强联系实际、适当降低难度,既考虑现代生产发展与社会生活的需要,又考虑当前大多数初中学生的学习水平的实际可能。在处理方法上,适当加强观察实验,力求生动活泼,既有利于掌握知识,又有利于培养能力、情感和态度,使学生在学习物理的同时,获得素质上的提高。

4、教科书采用了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由易到难、由简到繁,以学习发展水平为线索,兼顾到物理知识结构的体系。这样编排既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又保持了知识的结构性。

5、重点和难点

章节内容重点和难点备注第一章:打开物理世界的大门

第一节走进神奇

第二节探索之路

第三节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兴趣?

第二章运动的世界

第一节动与静

第二节长度与时间的测量

第三节快与慢

第四节科学探究:速度的变化长度与时间的测量和物体运动的快与慢?

第三章声的世界

第一节科学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第二节乐音与噪声

第三节超声与次声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第四章多彩的光

第一节光的传播

第二节光的反射

第三节光的折射

篇7:初二上册物理教学计划

【学习目标】

1、知道我们所生活的世界是一个的世界,能举例说明生活中一些常见的自然现象与运动的关系。

2、了解人们以多种方式描述运动的世界(如词汇、诗歌、画、音乐)。能说出一些常用的描述运动的词语和诗句。3、知道如何科学描述物体的运动、静止;知道运动与静止的相对性。

【重点难点】

1、什么是机械运动?参照物2、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运动的世界

日出日落、月盈月亏、星移斗转,宇宙每时每刻都在运动。

冬去春来、风起云涌、潮涨潮落,我们生活在运动的世界里。

运动的描述

人们用不同的方式描述运动的世界

(1)诗人用语言的韵律和意境赞美运动;

如:(学生举例)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

(2)画家用形态和色彩描绘运动

(3)音乐家用旋律和节奏表现运动。

科学家是用什么来描述运动呢?(也就是物理学中如何描述运动呢?)

科学家用特定的概念、物理工具及实验方法来描述与研究运动。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描述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的,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

参照物的选择原则:任意性;根据需要和方便。

长度与时间的测量

目标

1.知道测量的意义、单位、及其作用

2.知道国际单位制以及国际单位制中长度单位米

3.会进行千米、分米、厘米、毫米、纳米等单位之间的换算

4.会正确使用刻度尺

5.会正确使用表测时间

6.能读懂说明书,并能参照说明书进行简单的操作。

【重点难点】

会正确使用刻度尺、量筒和量杯

1.测量的意义:

提高判断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2.测量单位:

要科学地进行测量,就需要有一个公认的测量标准------单位(unit)。

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米(metre),符号为m。

给下列空格中填上合适的单位:

某同学身高1.50_____,物理课本一张纸的厚度约为75_____,窗户玻璃的厚度约为2.5_______,一节一号干电池的长度大约是6______。

快与慢(1)

目标

1.知道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几种方法。

2.理解速度的概念,计算公式及速度的单位。

【重点难点】理解速度的概念,计算公式及速度的单位

怎样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

1)比较方法:(1)相同时间比路程。(2) 相同路程比时间

两种方法,在物理学中我们采用观众的方法,即用相同时间比路程。同时引入一个物理量来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这就是速度(velocity)。

2)速度

定义:在物理学中,把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叫做速度。

单位:米/秒(m/s) 、千米/时(km/h)机械运动:直线运动、曲线运动

3、直线运动

匀速直线运动:速度不变的直线运动。

特点:在任何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是相等的。

变速直线运动:速度变化的直线运动

特点:速度大小经常变化。

用平均速度来表示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运动快慢。

快与慢(2)速度公式的变形及其应用

目标

1.能根据速度公式进行公式变形。

s2.会运用速度公式的变形s=vt和t=计算路程和时间。 v

3.学习解答物理计算题的步骤和注意事项,培养良好的解题习惯。

【重 点】会运用速度公式的变形计算路程和时间

【难 点】分析问题的物理过程,建立物理情景。

在一次工程爆破中,用一条92cm长的导火索来使装在钻孔里的炸药爆炸,导火索燃烧速度是0.8cm/s,点火者点着导火索以后,以5m/s的速度跑开,他能不能在爆炸前跑到离爆炸地点500m的安全区?

课堂练习

一首歌中唱道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前后句中物体运动的参照物分别指什么?

【分析】竹排在江中移动,显然是对江岸即地球而言;青山在走,是由于竹排在运动时,竹排上的人感觉到的,是以自己即竹排为参照物。

【例2】一位跳伞运动员在下落过程中,看到身旁的直升飞机在向上运动,直升飞机相对地面的运动是 [ ] A.一定上升 B.一定下降C.一定静止 D.无法判定

【说明】若跳伞员看到直升机下降,则根据自身参照物对于地球处于下降的状态就可以判断直升机相对地球在下降,而且下降速度比跳伞员下降速度还要大。

【例3】乘客坐在女王号游轮中,游轮沿长江顺流行驶,以下列哪个物体为参照物乘客是运动的?[ ]

A.江岸的码头 B.游轮的船舱C.迎面驶来的汽艇 D.奔流的江水。

篇8:初二上册物理教学计划

一、教学背景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是光学开篇的第一节,涉及光的产生和传播,其中光的传播包括传播规律、传播速度、传播信息、传播能量几方面内容。光的直线传播规律是几何光学的基础,是学习光的反射和折射必备的基础知识。光线是一种理想模型,通过光线教学,可以初步培养、训练学生利用物理模型来研究物理问题的能力,同时可以训练、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二)学生情况分析

光这个名词是学生所熟悉的,学生从小就接触到各种形形色色的光现象,但由于缺乏切身感受和直接经验,他们对光的传播规律的印象只是生活中的一些感性和片面的认识,认为光要么沿直线传播,要么发生反射,而对于光在同种不均匀的介质中传播路径会发生弯曲和在两种介质界面还可能发生折射这两种现象不容易理解。为此,教学中应设计好相关实验,为学生提供主动探索的机会,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加强学生的直接经验和亲身体验,在实验事实基础上,帮助学生全面的理解光的传播规律。考虑到初二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推理能力,和应用所学知识解释解决简单问题的愿望和能力,本节课在体验过程中设置了一些具有相当难度的问题,为学生挑战难关,获得成功喜悦创造了环境,同时也避免了本节课流于形式,只图热闹。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光的传播规律并会用光线描述光的传播路径。

(2)会用光的直线传播规律解释一些现象,了解光的直线传播规律在社会生活与生产中的一些应用。

(3)了解光在真空中和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观察光在空气、水、玻璃等介质中的传播,有初步的观察能力,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

(2)通过演示影子小孔成像等实验,有运用物理知识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乐于探索生活中的光现象。

(2)有将光的传播规律知识应用于日常生活的意识。

三、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1、利用手影引入新课

教师活动1:

演示:在白色的屏幕前面用三脚架固定一个手电筒,打开手电筒照亮屏幕,在手电筒和屏幕之间表演手影:小狗、鸟、小兔子。

提出问题:大家看到了什么?

学生活动1:

观看手影、回答问题。

教师活动2:

提出问题:刚才老师表演了几个手影用到了哪些器材?引出光源。

学生活动2:

观察、思考,回忆生活中的光源。

教师活动3:

展示ppt:光源及常见光源图片。

提出问题:光源发出的光,被手挡住了,就在手的后面形成手影。光源发出的光是沿什么路径传播形成的影子?引出课题:光的传播。

板书课题:第一节 光的传播

(设计意图:本环节以手影引入新课,贴近生活,使同学们对所学的知识感到亲切,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很顺畅的提出问题,引入新课教学。)

教学环节2、光的传播

1.光在空气中的传播

教师活动1:

演示实验:打开激光笔,照射白色的墙壁,墙壁上显示出一个小光点。

提出问题:我们只看到了一个小光点,没有看到光是如何传播的。同学们能不能想个办法让光的传播径迹显示出来呢?

学生活动1:

思考、回忆生活中看到光束的情景:黑暗的环境下看到探照灯的光束,雾天的时候可以看到汽车光束等,讨论、交流显示光束的办法。

教师活动2:

演示实验1:用喷水壶喷水雾,激光束照射有水雾的空气。

实验现象:空气中呈现一条直线光束,如图1所示。

演示实验2:在5个大矿泉水瓶连接而成的长约1.4m的管道中提前充上烟雾,将激光笔固定在瓶口,将大管道通过两个强磁扣吸附在磁性黑板上,打开激光笔。

篇9:初二上册物理教学计划

一 、指导思想

从本学期开始,八年级学生要增加一门新学科——物理。物理是一门自然科学,跟平时的实际生活比较接近,本着“生活中的物理”这一思想来进行教学,让学生在形象生动中体会到物理的乐趣,也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教材分析

教材在内容选配上,注意从物理知识内部挖掘政治思想教育和品德教育的潜能,积极推动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相互作用。在学习方法上,积极创造条件让学生主动学习参与实践,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动脑的实际活动,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教科书采用了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由易到难、由简到繁,以学习发展水平为线索,兼顾到物理知识结构的体系。这样编排既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又保持了知识的结构性。 教科书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把学生当作第一读者,按照学习心理的规律来组织材料。全书共5章以及新增添的物理实践活动和物理科普讲座,每章开头都有几个问题,提示这一章的主要内容并附有章节照片,照片的选取力求具有典型性、启发性和趣味性,使学生学习时心中有数。章下面分节,每节内都有些小标题,帮助学生抓住中心。在引入课题、讲述知识、归纳总结等环节,以及实验、插图、练习中,编排了许多启发性问题,点明思路,引导思考,活跃思维。许多节还编排了“想想议议”,提出了一些值得思考讨论的问题,促使学生多动脑、多开口。

三、教学目标

通过一学期的教育教学,使学生能进入物理的世界里来,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对周围的自然世界有一个重新的,更加科学的认识。

1、进一步了解当前教育改革和课程改革的方向及趋势,学习新的物理教育观念。要围绕新的物理课程标准,开展教学研究活动,特别是在科学探究教学上要积极实践,积累经验。

2、进一步加强物理观察、实验教学。教学中教师要多做演示实验或随堂实验;落实学生实验,认真思考和操作;并适当增加探索性和设计性实验;鼓励学生在课外做一些观察和小实验。加强实验意识和操作训练。

3、进一步突出应用物理知识教学,树立知识与应用并重并举的观念。物理教学要“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注重培养学生应用物理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4、积极探索开展物理实践活动,强化学生的实践环节。要尽可能地扩大物理教学空间,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发展他们的兴趣爱好和个性特长,发挥他们的主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物理实践活动要以问题为中心,初步训练一些科学工作方法,如社会调查、参观访问、资料查询、科技制作、科学实验等。物理科普讲座的内容,主要是介绍与物理相关的现代科技常识。以上项目每期至少各进行一次。

5、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培养学生的优良学风以及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认识社会生活的能力。教学中坚持理论联系实际,要做到联系社会生活实际,学生生活实际和学生的思想认识实际以及学生认知发展水平的实际,反对离开社会生活和学生实际的抽象的“讲条条”、“读条条”。理论联系实际,还要注意适应新情况,增强时代感,加强教学的针对性和现实性,体现学科教学的鲜明特点;要注意紧跟时代步伐,把握时代脉博,努力运用新材料、新信息以及社会生活中的热点问题;要注意创设新情景,提出新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学习。

6、必须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把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认识和分析社会生活的能力放在重要地位。单纯地掌握知识,不是教学的最终目的。“教是为了不教”。通过教学使学生在掌握基本知识的前提下,使其能力和情感尤其是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获得充分地发展,并运用已经发展起来的能力和情感去积极主动地探求未知,获取新知,使知识、能力和情感相辅相成、协调发展。

7、继续深化教学改革,不断改进和创新教学方法,努力提高教学效益,要紧持启发式教学,反对“填鸭式”的满堂灌,要继续开展研究性的学习与试验,开展讨论式教学的研究与试验,开展开放式教学的研究与试验,要注意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与学习方法,要研究与运用新的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手段,学习和借鉴先进的教学思想和教学经验,不断改进和创新教学方法,形成自己独到的教学风格和教学特点,努力提高教学效益。

四、具体措施:

1、继续做好物理单元过关评价检测的工作和月考工作?

2、对照《物理课程标准》,认真钻研教材和教学参考资料,备好每一节的教案,不打无准备的仗。?

3、积极准备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尽可能开设出要求完成的实验,让学生参与“活动”,让学生经历较多的科学探究过程。

4、及时布置作业,及时检查或批阅作业,有时采用面批的方法,及时反馈教与学的情况,以便改进不足之处。

5、课后抽出一定的时间辅导学生,解答疑问,点拔思路,也以便学困生完成作业。

6、做好每一章的复习和测试工作,做好期中复习和期末复习工作,完成教学的结尾工作。 7、适当的开展相关的社会实践工作,多联系生活、多联系社会,突出“科学技术社会”的观点,逐步树立科学的世界观。

五、具体的安排:

周次 内 容 时间 备注

1 1.1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3课时

2 1.2 我们怎样听到声音 1.3 声音的特性 3课时

3 1.4 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1.5 声的利用 3课时

4 2.1 光的传播 2.2 光的反射 3课时

5 2.3平面镜成像 3课时

6 2.4 光的折射 3课时

7 2.5 光的色散 2.6 看不见的光 3课时

8 3.1 透镜 3.2 生活中的透镜 3课时

9 3.3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3课时

10 期中复习检测 3课时

11 3.4 眼睛和眼镜 3.5 显微镜和望远镜 3课时

12 4.1 温度计 4.2 熔化和凝固 3课时

13 4.3 汽化和液化 4.4 升华和凝华 3课时

14 5.1电荷 5.2 电流和电路 3课时

15 5.3 串联和并联 3课时

16 5.4 电流的强弱 3课时

17 5.5 探究串、并联电路中的电流规律 3课时

18 期末复习3课时

篇10:初二物理上册教学计划

一、基本情景分析:

本人所任教的班级,经过上期期末统考成绩和上课情景来看,学生成绩参差不齐,尖子生少,学困生较多,两级分化较突出。上课时,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需要教师在教法和学生的学习方法上作进一步改善,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进行探究性的学习,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思维,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本事。仅有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才能到达预期的目的。

二、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坚持以提高教学质量为教学工作核心,以扎实开展课程改革为教学工作重点;不断更新教师教育观念、转变教师与学生的学习方式,优化教学管理,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的全面发展,真正做到学生在玩中学,找到学习物理的乐趣。

三、教改措施:

在新课程的指导下,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与人格的养成,加强与学生生活、科学、技术和社会相联系的教学,将学习资料与学习生活,科学、技术和社会的联系贯穿于整个教学之中。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A、初具了解物理学及其相关技术中产生的一些历史背景,能意识到科学发展历程的艰辛与曲折,明白物理学不仅仅物理知识,并且还包科学的研究方法,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B、具有初步的实验操作技能,会使用简单的实验仪器和测量工具,能测量一些基本的物理量。

C、会记录实验数据,明白简单的数据处理方法,会写简单的实验报告,会用科学术语,简单图表等描述实验结果。

2、过程和方法:

A、经历观察物理现象的过程,能简单描述所观察的物理现象的主要特征。有初步的观察本事。

B、能在观察物理现象或学习物理的过程中发现问题的本事。

C、经过参与科学探究活动,学习拟订简单的科学探究计划和实验方案,能利用不一样渠道收集信息,有初步的信息收集本事。

D、经过参与科学探究活动,初步认识科学研究方法的重要性,学习信息处理方法,有初步的信息处理本事。

E、学习从物理现象和实验中归纳简单的科学规律,尝试应用科学规律去解释某些具体问题,有初步的分析概括本事。

F、能书面或口头表达自我的观点,初步具有评估和听取反馈意见的意识,有初步的信息交流本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A、能坚持对自然的好奇,初步领略自然现象中的美妙与和谐,对大自然有亲近,热爱和谐相处的情感。

B、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道理。

C、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有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决心,能体验战胜困难,解决物理问题的喜悦。

D、养成实事求是,尊重自然规律的科不态度,不迷信权威,具有确定大众传媒是否贴合科学规律的初步意识。

E。有将自我的见解分开与他人交流的愿望,认识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性,有主动与他人合作的精神,敢地提书与别人不一样的见解,也勇于放下或修正自我的错误观点。

F、有将科学服务于人类的意识,有梦想,有报护,热爱祖国,有振兴中华的使命和职责感。

五、具体措施:

1、鼓励科学探究的教学

鼓励学生积极动手、动脑、经过有目的探究活动,学习物理概念和规律,体验到学科学的乐趣,了解科学方法,获取科学知识,逐步树立科学创新的意识。

2、帮忙学生尽快步入自主性学习的轨道。

在教学过程中要帮忙学生自我进行知识模式的构建,而不是去复制知识,学生自我在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才是至关重要的。

3、加强与日常生活,技术应用及其他科学的联系。

由于物理学与生活、社会有着极为深密和广泛的联系,所以在实际教学中,要结合本地实际,积极学生常见的事例,尽可能采作图片、投影、录像、光盘、CAI课件进行教学。

篇11:初二物理上册教学计划

一、基本情景

本人任教196、199两个班的物理课,这2个班的学生多数年龄较小,思维活跃,学习目的比较明确,学习态度也比较端正。由于物理是新开设的学科,其本身又有较强的趣味性,相信绝大多数学生对这一学科会有比较浓厚的兴趣。他们对成长过程中见过的很多新鲜事物和新奇现象都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好奇心驱使他们想寻找这些现象和事物发生的原因,这种好奇心正是学生创新意识、创造思维的动力和源泉。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学生就能积极主动地去学习物理。但据了解也有少数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存在混日子的现象,还有部分学生的学习兴趣可能不够持久,这都是学习的不利因素。

二、教材分析

本学期教学资料为初二物理教材上册。教材资料共六单元,现就六个单元简要分析如下:教材在资料选配上注意从物理知识内部积极推动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相互作用。在学习方法上积极创造条件让学生主动学习,参与实践经过学生自我动手、动脑的实际活动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教科书采用了贴合学生认知规律的由易到难、由简到繁,以学习发展水平为线索兼顾到物理知识结构的体系。这样编排既贴合学生认知规律又坚持了知识的结构性。教科书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把学生当作第一读者,按照学习心理的规律来组织材料。全书共6章,每章开头都有几个问题提示这一章的主要资料,并附有章节照片,照片的选取力求具有典型性、启发性和趣味性,使学生学习时心中有数。在引入课题、讲述知识、归纳总结等环节以及实验、插图、练习中编排了许多启发性问题,点明思路引导思考,活跃思维。许多节还编排了“想想议议”提出了一些值得思考讨论的问题促使学生多动脑、多开口。全书经过《科学之旅》,认识学习物理最有效的学习方式——科学探究,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要素和程序,学生体验感悟科学探究的基本程序和方法,认识“如何学习物理”,掌握科学探究的技能。掌握实验室安全规则和操作技能,认识科学探究的主要途径是实

验探究。

三、教学目标

经过一学期的物理教学,使学生能进入物理的世界里来,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对周围的自然世界有一个重新的,更加科学的认识。

1、围绕新的物理课程标准,开展教学研究活动,特别是在科学探究教学上要积极实践,积累经验。

2、进一步加强物理观察、实验教学。教学中教师要多做演示实验或随堂实验;落实学生实验,认真思考和操作;并适当增加探索性和设计性实验;鼓励学生在课外做一些观察和小实验。加强实验意识和操作训练。

3、进一步突出应用物理知识教学,树立知识与应用并重并举的观念。物理教学要“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注重培养学生应用物理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本事。

4、积极探索开展物理实践活动,强化学生的实践环节。要尽可能地扩大物理教学空间,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发展他们的兴趣爱好和个性特长,发挥他们的主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

5、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培养学生的优良学风以及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认识社会生活的本事。

四、具体措施

1、努力学习新课改新理论,不断提高个人业务素质。

2、把德育教育放在首位,以育人为本,把学生培养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3、积极参与教学研究活动,认真搞好备课组的研讨,抓住课堂教学这个中心,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4、积极进行教学方法的改革和尝试,让学生在自学自悟,合作交流的基础上主动地掌握知识,构成本事。

5、重视实验教学,注意培养学生设计实验和动手操作的本事。

6、改革自我的课堂教学,积极学习和使用先进的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7、认真钻研教材和教学参考资料,备好每一节的教案。

篇12:初二物理上册教学计划

一、基本情景概述:

1、指导思想:

贯彻落实《新课程标准》教育改革精神,狠抓基础教育,努力提高民族整体素质,坚持教育面向现代化,切实保证教育为发展社会主义经济服务。帮忙学生掌握好物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学生应用物理知识的水平,使每一个学生真正能成为学科学、懂科学、用科学的一代新人。

2、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刚接触物理,有些概念很抽象,对于由感性思维到抽象思维转变的同学来说理解是很不容易的。同学们都来自农村知识面比较窄,两级分化较突出,所带八(1)、(2)班学生差距较大,八(1)班学生活跃;八(2)班学生相对而言比较沉默寡言。

3、教材分析:

教材从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要求出发,在知识选材上,适当加强联系实际、适当降低难度,既研究现代生产发展与社会生活的需要,又研究当前大多数初中学生的学习水平的实际可能。在处理方法上,适当加强观察实验,力求生动活泼,既有利于掌握知识,又有利于培养本事、情感和态度,使学生在学习物理的同时,获得素质上的提高。

教材把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作为自我的目标。在资料选配上,注意从物理知识内部发掘政治思想教育和品德教育的潜能,积极推动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相互作用。在学习方法上,积极创造条件让学生主动学习参与实践,经过学生自我动手、动脑的实际活动,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学期的教学总目标和总的教学要求

1、引导学生学习物理学的初步知识及其实际应用,了解物理学在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实验本事,初步的分析、概括本事和应用物理知识解决简单问题的本事;

3、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创新精神,结合物理教学对学生进行辨证唯物主义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品德教育。

三、改善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措施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仅有处于积极状态,经过认真的观察、实践、思考,才能体会物理现象中蕴含的规律,产生探究物理世界的兴趣,理解所学的物理知识,获得相应的本事。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愿望,鼓励他们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指导他们学会适宜的学习方法,为学生终生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要注意研究学生的心理特征,了解他们的知识、本事基础,从实际出发进行教育,并且根据他们的反应及时调整自我的教学安排。由于学生的基础差异比较大,所以要注意因材施教,针对不一样的学生提出不一样的要求。对学习困难的学生,要针对他们的具体情景予以耐心帮忙,鼓励多做物理实验和参加物理实践活动,使他们基本到达教学要求。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可采取研究性学习等多种方式,培养他们的.创造和探索本事。

篇13:初二物理上册教学计划

一、基本情景分析

物理是八年级新开学科,多数同学感到新奇,具有较高的学习积极性。但也有不利的一面,有些同学听说物理难学,使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大减。这就需要教师在思想上作进一步纠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进行探究性的学习,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思维,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本事。

二、指导思想

本教材是经教育部直接领导由课程标准研究小组反复的研讨而完成的,在使用这套教材时,就要求教师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在新的物理课程理念中倡导"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要树立"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教育思想。在教学中就要关注每个学生,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与人格养成,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加强与学生生活,科学,技术和社会联系的教学,不要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多样化的教学,从而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人才。

三、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共六章分别是:一、走进实验室,二、运动和能量,三、声,四、在光的世界里,五、物态变化,六、质量和密度。具体章节又可分为:观察、实验探究、讨论交流、动手做、活动、我的设计、家庭实验室、走向社会、物理在线几大个板块。这样编排更有利于教育教学开展,更有利于学生的认识和学好物理知识。教材在资料选配上,注重从物理知识内部发掘政治思想教育和品德教育的潜能,积极推动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相互作用。

在学习方法上,积极创造条件让学生主动学习参与实践,经过学生自我动手、动脑的实际活动,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教科书采用了贴合学生认知规律的由易到难、由简到繁,以学习发展水平为线索,兼顾到物理知识结构的体系。这样编排既贴合学生认知规律,又坚持了知识的结构性。经过一学期的教育教学,使学生能进入物理的世界里来,在掌握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对四周的物理自然世界有一个重新的、更加科学的了解和认识。

四、教学目标和要求

1、引导学生学习物理学的初步知识及其实际应用,了解物理学在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实验本事,初步的分析、概括本事和应用物理知识解决简单问题的本事;

3、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创新精神,结合物理教学对学生进行辨证唯物主义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品德教育。

五、具体措施

1、鼓励科学探究的教学。鼓励学生积极大胆地参与科学探究。鼓励学生积极动手、动脑、经过有目的探究活动,学习物理概念和规律,体验到学科学的乐趣,了解科学方法,获取科学知识,逐步树立科学创新的意识。帮忙学生尽快进入自主性学习的轨道学习的轨道。

2、帮忙学生尽快进入自主性学习的轨道。在教学过程中要帮忙学生自我进行知识模地的构建,而不是去复制知识,学生自我在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才是至关重要的。激发并保护学生的学习兴趣。

3、激发并保护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与日常生活,技术应用及其他科学的联系。4、加强与日常生活,技术应用及其他科学的联系。由于物理学与生活、社会有着极为深密和广泛的联系,困此在实际教学中,要结合本地实际,积极学生常见的事例,尽可能采作图片、投影、录像、光盘、课件进行教学。

六、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⑴初步认识声、光等自然界常见的现象,了解这些知识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⑵初具了解物理学及其相关技术中产生的一些历史背景,能意识到科学发展历程的艰辛与曲折,明白物理学不仅仅物理知识,并且还包科学的研究方法,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⑶具有初步的实验操作技能,会使用简单的实验仪器和测量工具,能测量一些基本的物理量。

⑷会记录实验数据,明白简单的数据处理方法,会写简单的实验报告,会用科学术语,简单图表等描述实验结果。

2、过程和方法

⑴经历观察物理现象的过程,能简单描述所观察的物理现象的主要特征。有初步的观察本事。

⑵能在观察物理现象或学习物理的过程中发现问题的本事。

⑶经过参与科学探究活动,学习拟订简单的科学探究计划和实验方案,能利用不一样渠道收集信息,有初步的信息收集本事。

⑷经过参与科学探究活动,初步认识科学研究方法的重要性,学习信息处理方法,有初步的信息处理本事。

⑸学习从物理现象和实验中归纳简单的科学规律,尝试应用书籍的科学规律去解释某些具体问题,有初步的分析概括本事。

⑹能书面或口头表达自我的观点,初步具有评估和听取反馈意见的意识,有初步的信息交流本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⑴能坚持对自然的好奇,初步领略自然现象中的美妙与和谐,对大自然有亲近,热爱和谐相处的情感。

⑵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道理。

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有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决心,能体验战胜困难,解决物理问题的喜悦。养成实事求是,尊重自然规律的科不态度,不迷信权威,具有确定大众传媒是否贴合科学规律的初步意识。

⑷有将自我的见解分开与他人交流的愿望,认识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性,有主动与他人合作的精神,敢地提书与别人不一样的见解,也勇于放弃或修正自我的错误观点。

⑸有将科学服务于人类的意识,有梦想,有报护,热爱祖国,有振兴中华的使命和职责感。

七、教改措施

1、在新课程的指导下,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在以学科为中心的教学中,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关注学生,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与人格的养成,加强与学生生活、科学、技术和社会相联系的教学,将学习资料与学习生活,科学、技术和社会的联系贯穿于整个教学之中。

2、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仅有处于积极状态,经过认真的观察、实践、思考,才能体会物理现象中蕴含的规律,产生探究物理世界的兴趣,理解所学的物理知识,获得相应的本事。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愿望,鼓励他们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指导他们学会适宜的学习方法,为学生终生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篇14:人教版初二上册物理教学计划

物理学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其一切现象和规律都源于生活、生产实践之中,所有新颖有趣的实验和新奇美妙的现象都能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是引导学生探索物理规律,学好物理知识的重要方法。物理实验的教学有其自身的特点,它有别于直观的理论教学,又必须以理论教学为指导。课堂上实验教学的成功与否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的优劣,因此物理实验在物理教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关于演示实验的教学

“演示实验一般是指在课堂上配合教学内容由教师操作表演的实验。”演示实验是向学生提供学习物理概念和规律所必备的感性材料,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重要途径。它对学生的实验操作、实验方法的学习起示范作用,有助于学生深化和巩固所学的物理概念和规律,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因此对演示实验的教学要符合下列要求:

1.1演示实验首先必须确保成功性

演示实验的直接目的是把物理现象复制一遍,让学生亲眼目睹或自身感受到物理现象的效果,同时把产生这种现象的方法告诉学生。只有确保演示成功,目的才会达到。决定演示成功与否的因素是多方面的,首要的是掌握实验的原理,抓住关键。如在大气压一节中进行“纸杯托水”的演示,当纸片盖住杯口后,不能让空气进入,这是关键。又如在“惯性”一节进行“纸条从杯底抽出而纸杯不动”来说明惯性的存在的演示,在抽纸条时速度要快,这是关键。如果演示不成功,学生就会感到失望,对老师的讲解不信任和失去学习的兴趣。

1.2演示现象必须明显、直观,可见度大

演示实验的目的在于使学生对物理现象有清晰的了解。在进行演示实验时要让全班同学都看见,而且要看清楚。因此演示的现象一定要

清楚、直观,可见度大。所用的仪器要足够大,灵敏度要高。仪器置放的位置要达到一定的高度,使全班同学足以看清。个别实验无法满足上述要求时,应让学生“代表”靠近观察,然后由“代表”作实况报告,如在做冰的熔解实验中就可采用这种方法,事实证明效果较好。在教学中可能一节课要做几个演示实验,这就要求突出每个实验的重要性,如暂不用的仪器不要拿出来,以免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对于不明显的现象可采取背景衬托和演示的方法,想方设法的使学生观察到明显、清晰的现象。例如在观察压强计里水面升高或下降的实验中,可以将水染红,并在U型管后面衬一划有横线的白屏作为背景。又如在演示磁体的磁场时可采用幻灯投影的方法,使学生对磁感应线产生深刻的认识。

1.3演示的器材结构要简单,操作要方便,推理要简单

演示实验简便易行,操作方便,得出结论的推理简单易被学生接受。如在讲“摩擦起电”时可利用学生手中的塑料铅笔与干燥的头发相摩擦来吸引轻小的纸屑;又如在讲“压力作用的效果跟那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可利用一端削尖的铅笔,让学生用大拇指和食指夹住铅笔同时用力,由凹陷程度的不同学生很容易的便得出“当压力相同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的作用越明显”的结论;再如在做验证“大气压强”存在的实验中可让学生把一普通的喝水玻璃杯顶在嘴上,吸气后杯子不下落的现象即证明了大气压强的存在。这样利用学生身边的小事来说明物理上的问题,简便易行,同时引起学生的兴趣。使他们感到自己生活在自然科学之中,周围到处存在在着物理知识,增强了亲切感,易使他们接受知识和运用所学的物理知识去分析研究周围的事物。

实验数据的处理是学生实验操作后的一个重要步骤,学生对所测数据进行分析、处理,作出合理的结论,从而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实验发现,有的学生由于实验测得数据误差太大,得不出正确的实验结论,因而会出现编造数据,或按规定推算数据的现象。对这些现象的发现则必须加以批评,并要及时帮助他们重新安排实验,从而发现其出现误差过大的原因。实验中应要求学生尊重事实,如实记录,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篇15:苏科版初二物理上册教学计划

四、具体措施:

1、继续做好物理单元过关评价检测的工作。

2、对照《物理课程标准》,认真钻研教材和教学参考资料,备好每一节的教案,不打无准备的仗。

3、积极准备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尽可能开设出要求完成的实验,让学生参与“活动”,让学生经历较多的科学探究过程。

4、及时布置作业,及时检查或批阅作业,有时采用面批的方法,及时反馈教与学的情况,以便改进不足之处。

5、课后抽出一定的时间辅导学生,解答疑问,点拔思路,也以便学困生完成作业。

6、做好每一章的复习和测试工作,做好期中复习和期末复习工作,完成教学的结尾工作。

7、适当的开展相关的社会实践工作,多联系生活、多联系社会,突出“科学技术社会”的观点,逐步树立科学的世界观。

七、课时计划:

第一章:机械运动6课时

第二章:声现象6课时

第三章:物态变化10课时

期中考试复习5课时

第四章:光现象11课时

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9课时

第六章:质量与密度9课时

期末复习

八、实验安排:

1、光反射时的规律1课时

2、平面镜成像特点1课时

4、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2课时

5、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1课时

6、水的沸点1课时

7、演示“电荷在导体中定向移动”1课时

8、探究串、并联电路的电流规律1课时

下载初二物理上册教学大纲及课时安排word格式文档
下载初二物理上册教学大纲及课时安排.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初二物理上册期中试卷

    物理期中考试题 班级 姓名 号数 成绩 一、填空题(每格1分,共32分) 1、航天员费俊龙和聂海盛乘坐“神舟六号”飞船返回舱返回地球时,返回舱相对于地球是______的,费俊龙和聂海盛相......

    物理初二上册寒假作业5篇

    物理初二上册寒假作业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9分﹚ 1.使用复读机学习英语,调节音量按钮时改变了声音的 A.频率 B.音调C.响度 D.音色 2.伦敦奥运会圣火于5月11日在奥运会发源地——......

    初二物理上册第二章复习提纲

    初二物理上之《第二章 声音与环境》复习提纲 2.1 我们怎样听见声音 1、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1)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而产生的。(为什么按住盘子后,声音就没有了?) (2)物理学中,把正在发声......

    初二物理上册期末测试题

    遂宁市卓众培训学校铺学生金榜题名路,圆家长望子成龙梦 八年级物理上册期末测试题卷 姓名: 出题人: 得分: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请将该选项的代......

    初二上册物理教学反思

    初二上册物理教学反思 初二上册物理教学反思1 初二物理对学生是一门新的课程,刚接触到这一门课时,学生往往有新鲜感,表现出了较大的兴趣。但很多学生只停留在兴趣上,或者时间一......

    初二物理上册教学计划(一)

    初二物理上册教学计划(一)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坚持以提高教学质量为教学工作核心,以扎实开展课程改革为教学工作重点;不断更新教师教育观......

    八年级物理上册教学计划及安排

    八年级物理上册教学计划及安排 一、教学目标与要求: 1.注重学生发展,面向全体学生 。初中物理教学,应按新课标理念,以全面提高公民的科学素质为目标,着眼学生的发展,使学生获得终......

    (苏教版)初二上册物理寒假作业答案参考(★)

    (苏教版)初二上册物理寒假作业答案参考 初中寒假作业是不是一直困扰这你呢?不用担心,查字典物理网小编为你带来了(苏教版)初二上册物理寒假作业答案参考啦,是不是很让你兴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