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议论文事例

时间:2019-05-14 04:10:0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高中议论文事例》,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高中议论文事例》。

第一篇:高中议论文事例

1.海明威和他的“硬汉形象”

美国作家海明威是一个极具进取精神的硬汉子。他曾尝试吃过蚯蚓、蜥蜴,在墨西哥斗牛场亮过相,闯荡过非洲的原始森林,两次世界大战都上了战场。

第一次世界大战时,19岁的他见一意大利士兵负伤,便冒着奥军的炮火上去抢救,结果自己也被炸伤了腿,但他仍背着伤员顽强前进。突然间,炮击停止,探照灯大亮,海明威终于回到阵地。原来是他的英勇行为感动了奥军将领,下令放他过去。

作为作家的海明威,曾雄心勃勃地表示要超过莎士比亚,“干掉”屠格涅夫,把莫泊桑、斯汤达打在地上说胡话。决心下定,就得奋力拼搏。1949年,他的朋友福克纳获诺贝尔文学奖,海明威不服气,匆匆写了一部小说要超过人家,反遭失败。倔强的海明威爬起来再干,终于写出了小说《老人与海》,获1954年诺贝尔文学奖。

他在《老人与海》这部小说中写下了一句响当当的名言:“人是不能被打败的,你可以把他消灭,但不能打败他!”

分析:是的,人是不能被打败的,只要我们心中有目标,有信念。即使过程艰幸,最终也能有所收获。

话题:“成功的曲折”“永不言败”

2.80美元环游世界

有一位叫罗伯特·克里斯托夫的美国人,想用80美元来周游世界,他坚信只要有信心,有诚意,任何目的都能达到。

年仅26岁的罗伯特完成了准备后,他就在口袋里装好80美元,兴致勃勃地开始了自己的旅行。最终他实现了自己的梦想。罗伯特为什么能成功?全在于他有积极的心态——坚信自己一定能够成功。人一旦定下目标,就得坚定不移地走下去,那样才能取得最后的胜利。

分析:世界上有多少不可能完成的任务?罗伯特的经历印证了一句俗语:“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只要下定决心,坚持到底,就没有完不成的事情。

话题:“成功的魔杖”“梦想与坚持”“信念”

3.我竭尽全力

一天,戴尔·泰勒牧师向教会学校的一个班宣布:谁要是能背出《马太福音》中的第五章到第七章的全部内容,他就邀请他们去西雅图的“太空针”高塔餐厅参加免费聚餐会。那是许多孩子做梦都想去的地方。但是,《圣经·马太福音》第五章到第七章有几万字,而且不押韵,要背诵有相当大的难度。

但是有一天,一位11岁的学生竟然从头到尾,一字不漏地把原文背诵了下来,没出一点差错。泰勒牧师惊讶地张大了嘴巴,要知道最虔诚的信徒能背诵的也很少有,更何况是一个孩子。牧师在惊叹他有惊人记忆力的同时,不禁好奇地问:“你是如何背下这么长的文字的呢?”这个孩子不假思索地回答道:“我竭尽全力。”

16年后,这个孩子成了一家知名软件公司的老板,他名叫比尔·盖茨。

分析:人们在做事之前,往往总是强调困难的因素,而不愿动手,其实,这只不过是为自己的惰性找一个借口。大多数时候,不成功仅仅是因为努力得还不够罢了。

话题:“立志与成功”“人生的奋斗”

4.左思立志 坚韧不拔

西晋文学家左思少年时读了张衡的《两京赋》,受到了很大的启发,决心将来撰写《三都赋》。陆机听了不禁抚掌而笑,说像左思这样的粗俗之人,居然想作《三都赋》这样的鸿篇巨著,简直是笑话;即使费力写成,也必定毫无价值,只配用来盖酒坛子而已。面对这样的羞辱,左思矢志不渝。他听说著作郎张载曾游历岷、邛(今四川),就多次登门求教,以便熟悉当地的山川、物产、风俗。他广泛查访了解,大量搜集资料,然后专心致志,奋力写作。在他的房间里、篱笆旁、厕所里到处放着纸、笔,只要想起好的词句他就随手记录下来,并反复修改。左思整整花费了十年的心血,终于完成了《三都赋》。陆机在惊异之余,佩服得五体投地,只得甘拜下风。

分析:认准行动目标,不为外人所动,坚持就是胜利,挺住就是一切。

话题:“磨砺与成功”“如何对待别人的嘲笑”

5.孙中山的崇高信仰

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40年如一日,为中国的独立富强而耗尽了毕生的精力。他自己别无家产,仅有书籍、衣服、一所华侨捐献给他的小住宅。他革命一生的原动力是什么?就是“适乎世界之潮流,合乎人群之需要”的崇高信仰。

分析:孙中山执著无悔于革命,在于他有崇高的信仰,即“人群之需要”。信仰如山,仰之弥高。

话题:“成功与信仰”“成功的动力”“可贵的信仰”

6.为自己定长远目标

董建华1937出生于上海,10多岁时移居香港。因不会讲广东话,同学们又听不懂他的上海话,常常被取笑。董建华人小志气大,主动与同学们交谈,一字一句地学习广东话,只用了几个月的时间就消除了语言障碍。17岁时又到英国读书,父亲寄给他的钱仅够学费及生活支出,所以到了暑假,他还得去打工,如到餐厅服务、去煤气公司铲煤等。董建华在回忆学生时代这段经历时说:“不会说广东话要学,不会说英语要去英国,对我来说都是一个很大的挑战,而这种挑战给了我一个很好的锻炼。我喜欢为自己定下一个长远的目标。定下目标,我便会坚定不移地朝着这个目标努力。我从小就培养出这样的个性。达到一个好的目标,是人生的乐趣。”

分析:很多人都希望功成名就、出人头地,在羡慕别人的机遇与成就时,不妨先学习董建华,为自己定一个长远的人生目标,然后努力去实现它。

话题:“成功之路”“目标与实践

7.一次成功就够了

以下是一个人一生的简历:5岁时,他父亲就去世了;14岁时,他从学校辍学,开始了流浪生活;16岁时,他谎报年龄参了军,而军旅生活也是处处不顺心;18岁时,他娶了个媳妇,可只过了几个月,媳妇就变卖了他所有的财产逃回了娘家;他曾通过函授学习法律,可不久又放弃了;后来,他卖过保险,卖过轮胎,还经营过一条渡船,开过一家加油站,但都失败了。

人到中年,他成了一家餐馆的主厨和洗瓶师,可因政府修公路而拆了那家餐馆,他又失业了;时光飞逝,眼看一辈子就这样过去了,而他仍一无所有。65岁那年,邮递员给他送来了他的第一份社会保险支票,他用这105美元保险金创办了自己的一份崭新的事业;88岁高龄时,他的事业终于大获成功。

他,就是窗体顶端窗体底端肯德基创始人——哈伦德·山德士!

分析:一辈子都在追求中,只要一次机会,你就会成功;如果你放弃追求,再多的机会,你都不会成功。

话题:“挫折是一笔财富”“困境与成功”

8.普罗米修斯

希腊神话中的普罗米修斯是为人类造福而献身的神。他出于对人类的同情,为使人类免遭毁灭,把天火偷来送给人类,并把科学、艺术和医药等知识传授给人类,使人类从此能够战胜危难,并变得文明起来。他因此而惹怒了众神之王宙斯。宙斯用铁镣把他铐锁起来,钉在高加索山的悬崖上,让神鹰每天啄食他的肝脏。普罗米修斯坚强不屈,对奉命来逼降的神使赫耳墨斯说:“我决不会用自己的痛苦,去换取你奴隶般的命运;我宁肯被缚在崖石上,也不愿作宙斯的忠顺奴仆。”马克思推崇普罗米修斯为了人类而献身的精神,称他为“ 哲学的日历中最高尚的圣者和殉道者”。

分析:对一个信念坚定的人来说,任何加诸肉体的痛苦都无法战胜灵魂对自由的追求。

话题:“对自由的追求”“对信念的坚持”“理想与牺牲”

9.鲁迅为国弃医从文

在中国被称为“东亚病夫”的黑暗年代,鲁迅抱着医学救国的热情东渡日本留学。当他从电影中看到中国人被日寇砍头示众、周围却挤满了看到同胞被害而麻木不仁的人群的情景后,内心受到极大的震动,他觉得“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材料和看客,病死多少也不必以为不幸的”。他毅然弃医从文,立志用手中的笔来唤醒沉睡的中国民众的灵魂。

分析:个人的理想重要还是民族的振兴重要?鲁迅选择了后者。在那“风雨如磐暗故园”的时代,这样的选择又是何等伟大。话题:“理想和现实”“选择”

10.“这是我的权力”

老革命家陈少敏一生正直。“文革”期间,在中共八届十二中全会上,表决永远开除刘少奇党籍的决议草案时,陈少敏坚决不举手。会后,康生恶狠狠地质问她为什么不举手,她义正辞严地回答:“这是我的权利!”后来她被下放到河南罗山县,受尽折磨。她坚定地说:“不要犯软骨病,要坚持真理,实事求是,对群众、对国家、对党负责到底。”

分析:坚持了自己的信念,就是坚持了做人的尊严,坚持的真理,也就是维护了个人和民族的尊严。

话题:信念与尊严”“永不屈服”“骨气”

11.不为五斗米折腰

东晋诗人陶渊明任彭泽县令时,有一次,郡里的督邮到彭泽检查公务。郡里派人送信给陶渊明,要求他做好迎接准备,也就是备好礼品,备好美食佳肴,穿戴整齐,恭恭敬敬地来迎接。

陶渊明气得将信撕得粉碎。他大声说:“我决不为小小县令五斗米的薪俸,就低声下气地向那些家伙献殷勤!”说完,脱下官服,摘下官帽,交出官印,就辞官回家了。

分析:没有高尚的品德和气节就无法做出这样的举动。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故事世代相传,这正是人们对高尚品德和气节的追求与向往。话题:“品德与气节”“人生的追求”

12.区区此心 可誓天日

1911年的“三二九”广州起义,是一次极其悲壮的起义。起义部署工作时遇到了意想不到的困难,原计划一千多人兵分十路的起义军,到了起义的当天只剩下了黄兴带领的一百多人,势单力薄的黄兴毅然打响了起义的枪声。这是一场明知道要失败而为之的起义,黄兴率领着这一百多人与百倍于他们的清军展开了破釜沉舟的决死斗争,起义勇士几乎全部遇难。黄兴何以要飞蛾扑火?因为他要给为此次起义捐款的华侨一个答复,他不能让起义流产,他更要给全国沉睡的人民敲响警世钟,唤醒人民推翻满清。“誓身先士卒,努力杀贼,书以此当绝笔。”这就是黄兴当年写下的遗书,一封寄给了孙中山,一封寄给了为此次起义募捐的南洋华侨。

分析:“明知不可为而为之”有时是任性,偏执,但有时却是一份不知前途却要义无反顾的执著。它折射出一种壮怀激烈的悲剧精神和美学原则。

话题:“诚信”“执着”

13.屈原以死报国

屈原一生经历了楚威王、楚怀王、顷襄王三个时期,而主要活动于楚怀王时期。这个时期正是中国即将实现大一统的前夕,“横则秦帝,纵则楚王”。屈原出身贵族,又明于治乱,娴于辞令,故而早年深受楚怀王的宠信,位为左徒、三闾大夫。屈原为实现楚国的统一大业,对内积极辅佐怀王变法图强,对外坚决主张联齐抗秦,使楚国一度出现了一个国富兵强、威震诸侯的局面。但是在内政外交上屈原与楚国腐朽贵族集团发生了尖锐的矛盾,由于上官大夫等人的嫉妒,屈原后来遭到群小的诬陷和楚怀王的疏远。他被流放江南,辗转流离于沅、湘二水之间。顷襄王二十一年(公元前278年),秦将白起攻破郢都,屈原悲愤难捱,遂自沉汨罗江,以身殉国。

分析: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而献出了自己的生命,崇高的品德和情操在屈原的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话题:“命运”“责任”“精神卫士”

14.张伯苓的理想

南开中学的创办者张伯苓16岁时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北洋水师学堂,学习驾驶。毕业后,他参加了“甲午海战”,但军舰一出海就被击沉,这对他触动很大。1899年英国强租我国威海卫军港,张伯苓亲眼看见,第一天在港口升起的清朝国旗第二天就降下来了。强烈的爱国心促使他毅然退出海军,回到天津筹办学校。他四处奔走,筹集资金,终于在1907年办起了南开学校。张伯苓一生全力办教学为国家培养了大批的人才。

分析:只有祖国的富强,个人才有尊严。为此,张伯苓不余遗力地创办学校,希望能以教育培养振兴中华的人才,其爱国热情让人感动。话题:“教育与爱国”“人生的目标”

第二篇:高中议论文如何用好事例论据[定稿]

高中议论文如何用好事例论据

举例论证:列举确凿、充分、有代表性的事例证明论点。通过列举典型事例,具体有力地证明中心论点,增强说服力。作文中事实论据的作用很大。例如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认为:“重的东西比轻的东西落地快。”伽利略却手持轻重不同的两个铁球登上比萨斜塔。两个铁球同时落地的铿然巨响粉碎了禁锢人们头脑一千八百年的谬误。这就是事实的威力,可见事例的雄辩作用。

事实论据从哪里来呢?主要途径有三:一是取自生活(把自己的亲身经历、真切感受融进作品);二是取自历史(阅读中获取的名人名事);三是取自文学(文学作品中的人和事)。

要用好既典型又生动的论据,必须做到叙述事例时要高度概括,围绕中心、精选典型、分类列举、着意详略、叙中有议。不能为叙述而叙述,叙述应为议论服务;事例叙述完后要对所叙述的事例进行分析,要用简洁的语言提炼出所选取的意思,使得事例与论点之间建立起联系。同学们常犯的错误是:只叙述事例,不进行分析,形成“论据十论据=观点”的错误形式。其实应用事实论据写作文好比用砖垒墙,事例是砖,而分析议论则是砖与砖之间的泥,离开这些“泥”,墙就不牢固。用好事实论据有如下两个方面:

一、如何叙述论据

1、正反对比

一个正面的例子,一个反面的例子放在一起,接下来要对这个例子从正反两方面进行对照分析。例如:试想,从古至今,有多少帝王因为选贤用能,“兼听”,而开创了一个个太平盛世。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刘备三顾茅庐求贤才,终有三国鼎立;萧何月下追韩信,方有后来刘邦的强兵壮马。而又有多少帝王因为轻信谗言,“偏听”,而使国家走向衰落、灭亡。楚怀王亲小人远贤能,怒疏屈原,楚国不久就走上了亡国之途。这样的例子俯拾皆是。

画线句子从正反两方面列举事例,使事例由前面的句子一线贯穿。

2、化用事例

即用一两句话对所选事例进行高度概括,然后再运用到议论的行文中。这样的前提是,所选事例必须是众所周知的。

如:伯牙对知音的追求使高山流水一曲成绝唱,苏秦、孙敬对知识的追求让悬梁刺股一言成警训;贾岛对诗的意境的追求而使“推敲”流传千古;只有追求,才会有收获。

又如:几百年的风风雨雨,早已荡涤了**亭上的点点残血;几百年的潮起潮落,早已淹没了零丁洋里的声声叹息。然而,岳武穆的满腔热血,文天样的一颗丹心,早已深深地印在了历史的书页中,化做了民族的魂。

这两段文字分别化用了四个和两个事例,都没有展开,而使得整个句子紧凑、生动。3.一线串珠,高度凝练。

即把很多具有共同主题思想的事例高度锤炼,使之成为一组句式整齐的排比句或排比段,凭句子结构的整齐、事例的丰富去征服阅卷老师。

简·爱放弃了自卑,选择了幸福;卡秋莎放弃了堕落,选择了重生;安吉尔·克莱放弃了自傲,选择了苔丝;斐迪南放弃了富贵,选择了爱情;保尔放弃了苟全,选择了共产主义事业;牛虻放弃了生命,选择了革命。是的,选择可能平凡而又朴实,但其意义却伟大而又深远。正是这一次次心灵的选择洗掉了人类这个物种因物欲而蒙上的恶名,铸就了你坚韧而又脱俗的性格,塑造了你高贵而又圣洁的灵魂,堆砌了你生命的一段段高度!

画线句子内涵丰富,各方举例,显示了作者深厚的文学底蕴,为后面的议论张本。

选择文学,我也就选择了与文学家们一同散步„„在那里,我会让朱自清先生带我去寻找那七十年前清华园的旧迹,让余秋雨领我去探寻那敦煌的奥秘,让三毛带我一路穿过西班牙和德意志,迎着撒哈拉的热风去聆听骆驼那悲惨的哭泣,让张爱玲点燃一炷沉香,在香烟缭绕中把我带到旗袍摆动、人力车穿行的旧上海„„使我在故园中得到启发,灵魂为之升华。

画线句子把几位作家的事例紧凑凝练地排列在一起,表达出选择文学的情蕴。4.由点到面,层次分明。在引用事例时,可先比较概括地引述几件相关事例,再由点到面,概述事实论据,然后再展开相关的议论或评析。例如:面对鸦片泛滥,长此下去,全中国将无御敌之兵且无充饷之银的危难境况,林则徐毅然挺身而出,虎门销烟壮举威慑中外;面对元人的种种威逼利诱,文天祥决然赴义,“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至今读到这震撼人心的诗句,仍让人激动不已。(具体事例,即“点”)从古至今,有多少豪杰,多少壮士为了心中的高尚情操,为了祖国的尊严,面对生与死的激烈碰撞,他们抛头颅、洒热血,蹈死不顾,至死不悔。(概括事例,即“面”)这不悔正是他们心中做出的正确的选择,他们的豪言壮语、英勇事迹激励着一代代成长中的青年,他们的选择已在我们的心中深深地扎下了根,他们的举动直可惊天地、泣鬼神。与天地兮比寿、与日月兮齐光。(最后展开议论)

二、例证后如何分析 l、例后假设

即用假设性的语言,把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讲出来,如:前苏联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的奠基人高尔基,青年时代一度希望成为一名歌唱家。他曾去报考一个著名的合唱团,竟被录取了。可是,他经过再三考虑,最终放弃了歌唱事业拿起了战斗的笔,成为一代文学大师。可见正确的选择使他的青春无悔,人生无悔。

叙述完一个事例之后,就得出了上面文字中画横线部分这样的结论,使事例和结论之间衔接不紧凑,结论也显得太突兀。此时,在得出结论之前要进行假设性分析:

如果高尔基没有做出这样的选择,也许几十年后,世界上只会增加一名平庸的歌唱家而失去一位文学巨匠了。可见正确的选择使他的青春无憾,人生无悔。

进行假设性的分析,有一个最基本的要求,就是你举的例子是正面的,那么你就从反面来假设分析;你举的例子是反面的,你就从正面来进行假设。常用引导词:“假如不这样”“试想”“如果„„那么”、“假如(倘若)„„怎能”、“假使„那就„„”。

2、例后评论

在叙述完事例后,为了密切所举例子和观点的关系,或为了突出事例所蕴涵的意义,要对其进行评论。如:舍弃应该舍弃的,你便是智者。世界文豪高尔基在他的房间失火时,他没有顾及衣物、家具、财产,甚至没有顾及生命,从熊熊大火中救出的是几箱书。他舍弃了凡夫俗子眼中的财富,守住的是启迪心志、净化心灵的真正的财富。正确的舍弃,使他的人格独具魅力。

再如:安徽桐城有一条:“六尺巷”,起因是张、叶两家争地。张家主人乃当朝宰相,张老夫人致信给他,他回信却说“千里家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于是张家让出三尺。叶家深感惭愧,也让出三尺,便成了现在的“六尺巷”。那位宰相舍弃了自己面子上的威严,以宽容礼让的胸襟,大度能容之气概,化干戈为玉帛,止争斗于未起。如果没有超出常人的高风亮节,怎会做出如此的舍弃?

画线部分就是对事例的评论。因为有了这段评论,事例所蕴涵的意义得以充分揭示,使事例和观点关系更加密切。

3、例后比较

在叙述完事例之后,对所叙事例进行比较,找出相同,发现不同,能够使读者深刻理解所举事例的内涵,强化所论述的观点;或拿所叙事例与现实生活中的某些现象进行比较,突显写作的目的。

(1)列举相同的例子进行比较分析。如下:

左思为写《三都赋》闭门谢客,数载耕耘。三九严冬,笔耕不辍;三伏酷暑,意兴犹酣。多少白日,三餐忘食;多少夜晚,独对孤灯。“衣带渐宽终不悔”的执着,换来了丰硕的成果,《三都赋》轰动全城,一时洛阳纸贵。英国物理学家法拉第,为了揭示电和磁的奥秘整整奋斗了10年,10年中,他不懈地努力,却不断地失败;不断地失败,却又不懈地努力。10年之后,他成为揭示电磁奥秘的第一人。

左思和法拉第,不同时代,不同国籍,不同的研究领域,而他们成功的道路却是相同的——付出,无悔地付出。付出心血和汗水,付出精力和智慧。

画线句子在叙述完事例之后,对所叙事例进行比较,找出相同点,使读者深刻理解所举事例的内涵,强化所论述的观点。

(2)列举古今的事例分别对比分析。如下:

站在历史的海岸漫溯那一道道历史沟渠:楚大夫沉吟泽畔,九死不悔;魏武帝扬鞭东指壮心不已;陶渊明悠然南山,饮酒采菊„„他们选择了永恒。纵然谄媚污蔑蒙蔽视听,也不随其流扬其波是执着的选择,纵然马革裹尸魂归关西,也要扬声边塞尽扫狼烟,这是豪壮的选择;纵然一身清苦终日难饱,也愿怡然自乐、躬耕陇亩,这是高雅的选择。在一番番选择中,帝王将相成其盖世伟业,贤士迁客成其千古文章。(先对应所叙事例展开议论)

而今天呢,有多少人在温柔富贵乡中疲软筋骨麻木神经?有多少人愿选择清贫,选择质朴,选择刚健?物欲横流流尽了血汗,歌舞升平平息了壮志,阿谀逢迎迎合了庸人,追名逐利害苦了百姓。千百年民族精魂大气磅礴还有谁唱?五千年传统美德源远流长还有谁传?选择永恒,不是要我们抖落千年文明摔碎道德瓷罐,选择永恒,不是让我们漠视生命麻木不仁!(再联系现实进行对比)

(3)亦可列举两个正反不同的例子,进行正反对比个例分析。如下: 曾经,驰骋战场,震慑欧洲大陆的拿破仑对身边的人说“我的一生从没有过快乐的一天。”而自幼生活在黑暗的无声世界里的海伦·凯勒却说“我热爱这个世界,生活是如此美好。”一位战功赫赫的君主他不曾幸福快乐,而又聋又哑的盲人凯勒却如此幸福,为何?原因在于前者他虽然取得了辉煌,但他忘记了太多人性的温暖,而是将敌人的伤害,战争的苦痛铭记于心,所以他背负着太多怨气和怒火去奴役他的臣服者,最终被流放孤岛;而海伦·凯勒忘记了命运给她的苦痛和不公待遇,在短暂的生命里,她铭记住身边的鸟语花香,铭记了父母老师给予她的爱和温暖,因而她是幸福的。(正反对比)

4、例后设问

例后设问就是在叙述完事例之后,对所述事例中存在的矛盾进行发问,然后再分析产生矛盾的原因。如:法国著名数学家费尔马一生的大部分时间都陪伴着会议厅,研究数学只是他的业余爱好。但他却在数论、概率论、解析几何等多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他所留下的“费尔马定理”至今还没有任何人能够证明。为什么费尔马在政坛勤奋一生,却没能结出硕果,而在数学方面成绩斐然呢?这是由于他没有搞政治的天赋和特长,在数学方面却具备非凡的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由此看来,门捷列夫所说“终生努力,便成天才”并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

其中的画线部分,引领出对事例的分析,既对门捷列夫所说提出疑问,又揭示了费尔马矛盾产生的原因,常用引导词:“为什么”

“正是因为”“因为„„所以„„””正因为如此„„所以„„”“之所以„„是因为„„”等。5.例后归纳

即收光聚焦,点材成金。将所有材料的共同特点归结在一起,凝炼成一个鲜明的观点或发人深省的问题,进而深化全文的意旨,使文章进入一个新的、更高的境界。一篇文章如仅仅局限于某一事物或某几个材料的界定之内,就象课堂上端坐的小学生,那表达效果一定不好,相反,如果考生能够将文章的材料聚焦在一个深刻的道理上,就会平添文章深邃的内涵,使阅卷人折服。

例如:中国有句古语:“蚌病成珠。”价值昂贵的珍珠,恰是牡蛎体内病痛的产物。德国诗人海涅曾发问:“诗之于人是否如珠子之于牡蛎?”而法国作家福楼拜则用更鲜明的语言展示了他的理解:珠子是牡蛎体内生病的产物,而作家的文笔同是作者内心深处沉痛感情的流露。失恋的痛苦催生了歌德的千古力作《少年维特之烦恼》,更使玛丽·居里远走他乡,发愤攻读,矢志成才,一生两次荣获诺贝尔奖。中国历史上,“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可见痛苦之中不仅有快乐,而且有创造。

总之,议论文写作的过程中,事实论据与道理阐述不是孤立存在的,综合运用并恰当分析,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第三篇:高中议论文道理事例论据

议论文论据集锦

一、理想篇

1、道理论据:

志当存高远——诸葛亮

一个有了远大的理想,就是在最艰苦困难的时候,也会感到幸福。—徐特立

一个没有理想,生活就会没有重心,就缺少朝气。为自己建立一个正确的目标,朝向这个目标去努力追求,生活自然就会充实而有意义。——罗兰

2、事实论据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略)

周恩来为中华崛起而读书。新学期开始,沈阳东关模范学校魏校长问同学们读书是为了什么?于是有人回答说:“是为了家父读书。”有人回答说:“为明礼而读书。”也有人说:“为光耀门楣而读书。”当魏校长点名要周恩来回答时,坐在后排的周恩来站起来,庄重地回答:“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马克思的理想。1835秋天,马克思中学毕业,面临着职业选择。当时,在马克思的同学中对选择职业有种种考虑,许多人认为有虚荣心和追求名利有理所当然的事。但是马克思觉得,一个青年应当选择最能为人类服务、最能实现人类幸福的职业,马克思在他的毕业论文结尾写道:“我们选择职业所应遵循的主要指针,是人类的幸福„„”

二、立志篇

1、道理论据:

一个人追求的目标越高,他的才力就发展得越快,对社会越有益。—高尔基

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有坚忍不拔之志。——苏轼

有志不在年高,无志空话百岁。——石玉昆

2、事实论据:

周处立志好学 鲁迅异医从文

许多科学家、发明家,都是从小立志(爱迪生、爱因斯坦、高斯)美国科学家爱迪生,29岁发明留声机,33岁发明白炽电灯泡。德国物理学家爱因基坦,26岁提出狭义相对论,37岁提出广义相对论。德国数学家高斯,17岁就提出最小二乘法,24岁出版《算术研究》,开创近代数论,32岁提出行星轨道的计算方法。

三、谦虚篇

1、道理论据:

满招损,谦受益——《尚书》

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毛泽东

当我们是大为谦卑的时候,便是我们最近于伟大的时候。——泰戈尔

2、事实论据:

马克思厌恶别人歌颂自己。有一次,马克思的朋友库格曼称颂马克思为19世纪的智慧的思想家,《共产党宣言》和《资本论》是划时代的著作,马克思知道后很不满意,给库格曼的回信说:“过分的赞扬我的活动是十分令人厌恶的,一切总归有个限度。”

竺可桢“我知道太少了。”竺可桢是我国现代气象事业的奠基人。1974年1月23日,是他逝世前两个星期的日了,这天,照例有少人来看望他,因他病情日重,竺夫人便把所有的亲朋好友留在房外。猛然间,竺可桢听到外孙女婿的声音,便迫不及待地叫他进去。竺可侦的外孙子婿是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的研究人员,而竺可桢深感自己缺乏“基本粒子”这门新学科的知识,并为此着急而曾五次向晚辈求教。现在,他又抓信这个机会,要求“补课”了。竺老病重,听觉受到严重损伤,带上助听器也听不清外孙女婿的讲话,只得要求把讲的写下来。竺夫人劝他休息,竺老缓慢地吃力地说:“不成,我知道得太少了。”当他听完国外研究基本粒子的近况,以及杨振宁的《规范场》取得的新进展后,满意地笑了。

四、勤奋篇

1、道理论据:

只有坚持不懈地刻苦学习,是不必担心不能成材的。——华罗庚

伟大的成绩和辛勤的劳动是成正比例的,有一分劳动就有一分收获,日积月累,从少到多,奇迹可以创造出来。——鲁迅

人生在勤,不索何获。——范晔

2、事实论据:

王羲之苦练成“书圣” 刮目相看 头悬梁锥刺股

自学成才的高尔基。高尔基小时候是在每天十几小时繁重劳动和鞭打责骂下度过的。但即使过着这样的生活,他也总是抓住每一分钟空闲时间读书。店老板不许他读书,他千方百计地弄到书,躲到阁楼上、储藏室里阅读。夜晚借月光或自制的小灯盏照着读书,没有蜡烛,他就把老的烛盘上的蜡油收集起来,装在一只罐头盒里,再注入一些灯油,用棉线卷一根灯芯照着读书。在面包房当工人时,他用零碎的木棒在揉面的台子上架起一个临时的书架,一面揉面团,一面读书。有一次,老板走进去看他在读书,想把书拿走扔到火里去,高尔基抓住老板的胳膊愤怒地叫喊:“你敢烧掉那本书!”吼退了老板。监视、威吓没能阻止高尔基读书,反而使他自学的信念更坚定了。

五、积累篇

1、道理论据:

积薄而厚,聚少而为多。——《战国策》

只有经过长时间完成其发燕尾服的艰苦工作,并长斯埋头沉浸于其中的任务,方可望有所成就。——黑格尔

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罗丹

2、事实论据:

陶罐积累资料。唐代大诗人白居易为了积累诗作素材,准备了许多陶罐,并分门别类贴切着标签,整齐地放在一个七层的架子上,他平时收集到了资料,按不同门类投到各自的陶罐中。

契诃夫的创作题材。有一天,几个青年问俄国作家契诃夫:“怎样才能获得创作题材?”契诃夫顺手拿出一本厚厚的日记说:“这里有100个题材。”这几个文学青年看着这珍贵的日记本入了迷,日记中所记的每一个材料都生动、感人。有个青年说:“真想买几个回去,这些材料太好了。”契诃夫笑着说:“题材是无法用金钱买到的,每个题材都是作者本人深入生活积累的结果。”

司马迁游学积累。徐霞克徒步跋涉实地考察。

六、勤学好问篇

1、道理论据:

为学之道,必本于思,思则得知,不思则不得也。——晁说之

读书是易事,思索是难事,但两者缺一,便会毫无用处。——富兰克林

具有创造性独立思维的人才可能有创造事业。——伯克

2、事实论据:

华罗庚一生好质疑。伽利略多思好问。

鲁班发明锯子。鲁班生活在工匠之家,从小好学肯钻,随家里人参加建筑工程劳动,学会多种手艺。一次,他的手指被草拉破出血,他便研究起茅草,发现茅草边上有许多锋利的锯齿。据此,他发明了锯子。他还发明了曲尺、钻子、凿子、铲子、机关锁、机动的木马车和云梯等工具。两千多年来,他直被木匠奉为“祖师”。

七、惜时篇

1、道理论据:

世界上最快而又最慢,最长而最短,最平凡而又是最珍贵,最易被忽视而又最令人后悔的就是时间。——高尔基

如果说时间是最宝贵的东西,那么浪费时间就是最大的挥霍。——富兰克林

时间可以获得金钱,金钱却买不到时间。——谚语

2、事实论据:

分秒必争。苏联昆虫专家柳比歇夫每天晚上要把一天的活动,包括休息、读报、写信、看戏、说话花去的时间,十分精确地记录下来。一月做一次小结,一年做总结。1963年是他最满意的一年,因为他创造了2006小时的最高工作记录。他出去散步,便背外语,遇到废话连篇的会议,就演算习题,真是分秒必争。

巴尔扎克惜时如金。巴尔扎克是位多产作家。他的时间一一秒也空过的。一次,巴尔扎克太累了,对一个朋友说:“我睡一会儿,你一小时后叫醒我。”一个小时过去了,朋友实在不忍心叫醒他,巴尔扎克醒来,发觉超过了一个小时,几乎是暴跳如雷地对朋友说:“你为什么不叫醒我,耽误了我多少时间啊!”

闻鸡起舞。东晋祖逖与刘琨均为同州主簿时,共同立下大志,决心在为国家做出一番事业来。祖逖与刘琨共被同寝,中夜听到野外鸡叫,将刘琨蹬醒说:“此非恶声也。”直床练习舞剑。逖、琨并有英气,每语世事,或中宵起坐,相谓曰:“如果天下大乱,豪杰并起,我与您都应当离开中原到外边干一番事业了。”

八、助人为乐篇

1、道理论据:

高洁的人喜欢施惠,而耻于受惠。——亚里斯多德 助人应及时,帮人应诚心。——谚语

谁若想在困厄时得到援助,就应在平日待人以宽。——萨迪

2、事实论据:

韩信与施恩不图报。

雷锋的优秀品质。雷锋生活上艰苦朴素,却常用省下来的钱去帮助别人。战友中谁家里有困难,他就偷偷地把自己的钱寄去;战友的衣服脏了、破了,他就悄悄地帮助洗净、补好。业余时间,他到学校当校外辅导员;逢年过节,他到火车站扶老携幼,到候车室打扫卫生;出差外出,好事做一路。一次,有位妇女为丢失火车票犯愁,他掏出自己的津贴买来票,还送她上车。有人说他是“傻子”。他却说:“我是甘心做这样的‘傻子’的,革命是需要这样的‘傻子’的,建设也需要这样的‘傻子’的。”

老人种苹果。有位老大爷种了许多苹果树。有家问他:“你这种这么多苹果树干什么呀?要等好久好久,这些树才能结出苹果来呢,恐怕你吃不着它们了。”老大爷说:“虽然我吃不着,可是别人吃得着呀,那时候他们会感谢我的。

九、勇敢坚毅篇

1、道理论据

遇事难易,而勇于敢为——欧阳修

我的最高原则是:不论对任何困难,都不屈服。——居里夫人

古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有坚忍不拔之志。——苏轼

2、事实论据:关羽胃疗毒 伯承开刀 勾践卧薪尝胆 斯特洛夫斯基用生命写成《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十、友谊篇

1、道理论据:

独学而无友,则孤陋寡闻。——《论语》

成功可以招引朋友,挫败可以考验朋友。——贺拉斯

真挚的友谊犹如健康,不到失却时,无法体味其珍贵。——培根

2、事实论据:

举世无双的密友——马克思和恩格斯,管鲍之交

高山流水觅知音。春秋时期,伯牙善于弹琴,钟子期善于听琴。伯牙弹奏描写高山的曲子,钟子期便赞美道:“弹得好啊,高耸巍峨的泰山。”当伯牙转而弹奏描写流水的曲子,钟子期又赞赏道:“弹得好啊,浩浩荡荡如流水。”钟子期死后,伯牙摔琴断弦,从此再不也弹琴了,认为世上再没有知音了。

管宁割席。三国时,管宁和华歆本是少年时代的同学。两人曾一起在菜园中锄草,看到地上有一片黄金,管宁看也不看一眼,只管锄草。华歆把黄金捡起来看了看,才指导它掷去。有一次两人同坐一席读书,门外有一们官员路过,身穿鲜明的官服,坐着车子,前呼后拥,好不气派。管宁照常读书,一点也不动心,华歆却忍不住出去看热闹,心下羡慕不已。管宁看到这种情况,便把坐席割开,跟华歆各坐各的。并且对华歆说:“你不是我的朋友,我不能跟你坐一起。”

十一、孝敬父母篇

1、道理论据:

羊有跪乳之恩,鸦有肥哺之义。——谚语

长江能容百代客,寸草难报三春晖。——楹联

对父母养育之恩的报答,也是对人类劳动的尊重。——俗语

2、事实论据:

孝道要看尽心。孔子的大弟子子路是个有孝心的人。有一天他想到已去世的父母,感慨地说:“我真伤心,因太贫困了父母在世时,没有好的东丁供养他们;父母去世时,丧礼办得也简单。”孔子劝解地说:“你不要有这样的想法,你用大豆做食品,将白水当饮料,侍奉父母又亲,虽说是清苦些,但能尽量让他们高兴快乐,就算尽到你的孝道了。”

母亲永远只有一个。恩格斯的父亲去世时,留下一笔巨额遗产。按照法律,长子恩格斯应该得到一笔遗产,但恩格斯的弟弟却蛮横地要恩格斯入弃继承权。这时,恩格斯的母亲正患重病,为了不使母亲因兄弟间的财产纠纷加剧病情,他毅然放弃了继承权。一年之后,母亲的身体逐渐康复,恩格斯才将真相告诉母亲。“世上的任何东西都不能使我让您在晚年时因家庭纠纷而悲伤。我还会有成百上千个企业,但我永远只有一个母亲。”

山东济南一中创立“孝敬日”活动

十二、热爱劳动篇

1、道理论据:

我觉得人生求乐的方法,最好莫过于尊重劳动,一切乐境,都可由劳动得来,一切苦境,都可由劳动解脱。——李大钊

勤劳一日,可得一夜安眠,可待幸福长眠——达•芬奇

劳动最使一个人的道德高尚。——加里宁

2、事实论据:

陆龟蒙种地。唐代陆龟蒙是当时著名的诗人。他家住在松江甫里,有田数百亩,房屋二三十间。他家的田苦于地势低下,一下大雨就跟江水连成一片,因此收成不好。陆龟蒙经常亲自拿带着农具,到田里筑堤,排水,除草,忙个不停。有人讥笑他过于劳苦,他说:“尧舜治理天下晒黑了脊梁,大禹治水磨出了厚茧,他们都是圣人,尚且如此辛苦,我一个平民百姓,怎敢不勤劳呢?”

十三、节俭篇

1、道理论据: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谈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

从俭入奢易,从奢入俭难。勤俭建国家,永久是真言。——朱德

2、事实论据:

曹操不爱奢华。曹操节俭,不爱奢华。他不准后宫的人穿锦绣衣服,也不准侍人的鞋子有两种颜色。他使用的帏账屏风,补了又补。用来取暖的茵蓐,也没有饰过。攻城拔邑所缴获的华美物品,他全部赏赐给有功之臣,尤其对功勋卓著的部下,重奖不惜千金。各地进献来的物品,也都和群臣一起享用。临死前,他留下遗言:“收殓时仍用平时穿的衣服,不要以金玉珍宝陪葬。”

十四、健身强体篇

1、道理论据:

斯泰

人生的本质就是于运动,安谥宁静就是死亡。——帕斯卡

理想的人是品德、健康、才能三位一体的人。——木村久一

2、事实论据:

朱德同志喜受爬山。毛泽东的“日谈”

巴甫洛夫非常注意锻炼身体,他经常参加骑自行车、划船、做操、游泳、滑雪运动。60岁时他练吊球和鞍马。70岁后,他练快步走,到80岁后,他练负重散步,长年的锻炼使的身体强壮,冬天从不觉得冷。

十五、爱国篇

1、道理论据:

忍看图事移颜色,肯使江山付劫灰。——秋瑾

我们爱我们的民族,这是我们自信心的源泉。——周恩来

爱国主义就是千百年来固定下来的对自己的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列宁

2、事实论据:

苏轼牧羊,虎门销烟

爱国英雄杨靖宇。杨靖宇21岁参加革命,1940年初,他被日军围困,身负得伤,啃不动树皮,只能将棉衣里的棉花和着冰雪吞下去充饥。日军劝降不成,便放乱枪,年仅35岁的杨靖宇壮烈牺牲。残忍的日军剖开他的遗体,当看到他的胃里只有野草和棉絮时,这些被杨靖宇带领的抗日联军弄得焦头烂额的侵一个埋头脑力劳动的人,如果不经常活动四肢,那是一种极其痛苦的事情。——列夫•托尔世界上最朴素的将军——朱德

略者全呆住了。在冰天雪地的长白山密林中,支撑着杨靖宇与敌人战斗的力量是对祖国的一腔热爱之情。

科学家归国。40年代后期,钱学森、钱三强、华罗庚、李四光等一大批科学家在国外都有良好的生活、科研环境,但是,当新中国成立的消息传来时,他们放弃优越的条件,冲破重重阻挠,辗转返回百废待兴的祖国,为新中国的科学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

十六、以民为本篇

1、道理论据:

人生最美好的,就是你停止生命时,也还能以你所创造的一切为人民服务。——奥斯特洛夫斯基

为人民而死,就是死得其所,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毛泽东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雷锋

2、事实论据:

危难时不弃百姓。曹操南下,刘琮束后无策,刘备率领兵马往江陵撤退,当时荆州百姓多旭附刘备,当撤至当阳时,百姓已达10余万人。装载什物的车辆有几千辆,一天只能赶几十里路。有人劝刘备说:“我们应急行军去保护江陵,现在人马虽众,战士却少,如果曹军赶到,凭什么去抵抗呢?不如抛弃百姓速行。”刘备回答说:“要想成大事业,必须得到人民的拥戴,现面百姓危难中归附我,是希望我能保护他们,我怎么能忍心抛弃呢?”

周总理心系灾区人民

江总书记来到抗洪抢险第一线。1998年8月13日,汉泽民总书记来到湖北抗洪抢险第一线。上午10点,江总书记一下飞机,就直奔荆江大堤。当时,烈日当空,暑气逼人,长江第五次洪峰正在通过沙市,水位达到44.83米,流量为4.94万立方米每秒,是入汛以来最大的一次。江总书记来到重点险段观音矶察看险情。下午,江总书记又随着洪峰急速赶往洪湖。在中沙角险段大堤上,江总书记亲切慰问抗洪的广大军民,勉励他们再接再厉,保护人民的生命财产,保护城市,夺取抗洪抢险的最后胜利。

十七、无私奉献篇

1、道理论据:

只在能培育一朵花,就不妨做做会朽的腐草。——鲁迅

做人也要像蜡烛一样,在有限的一生中有一份热发一份光,给人以光明,给人以温暖。——萧楚女

我们愿意做一个攀登科学高峰的“人梯”,让年轻的一代踏着我们的肩膀上去。—华罗庚

2、事实论据:

孔繁森的遗物:一是仅有的8.6元钱,二是他去世前4天写的关于发展阿里经济的几条建议。

“抗洪英雄”高建成。

无私奉献永不变。1998年8月21日,全国劳动模范张霓向南京市慈善总会捐赠了10000元。帮助灾区人民重建家园。这1这万元,是全国商界首家劳模公司——张霓实业有限公司的第一笔业务收入,也是一家私营企业为了得到她的“首堂授课权”的开价。在此之前,张霓已先后三次向市慈善总会、全国慈善总会和市抗洪指挥部捐款共1400元。张霓要告诉大家:“劳模无私奉献的本质永远不会变。”

十八、实践篇

1、道理论据:

语不能践,万卷徒空虚。——林鸿

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真理的长河中有无数礁石队滩。只有不畏攀登的采药者,只有不怕巨浪的弄潮儿,才能登上高峰采得仙草,深入水底觅得骊珠。——华罗庚

人类用认识的活动去了解事物,实践的活动改变事物,用前者去掌握宇宙,用后者去创造宇宙。——克罗齐

2、事实论据:

做科研的有心人。竺可桢教授曾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可他上下班从不坐配备的小汽车,而是坚持步行一段再乘公共汽车。这样既锻炼了身体,更主要的是可坚持观察物候变化,为科研收集第一手资料。他每天都这样观察、记录,把天气变化、风力级别、气温升降等都记载下来,一生写了40多本这样的日记。临终前一天,他还记了这天的气象情况。

从木匠到画家。齐白石出身于贫苦农家,12岁就为生计所迫而学木匠谋生。但他自小就酷爱绘画,七八岁时就开始练习,天天抽空临摹或写生。为了达到形神兼备的境界,他时常在野外悉心观察各种动植物的形态和习性,晚上躺下被窝里还在用手指画草稿,经过数十年这样刻苦的实践磨练,他终于成为一代宗师。1957年,中央文化部授予他“中国人民杰出的艺术家”的荣誉称号。

实践出真知。五代末,著名建筑工匠喻皓曾用8年时间,在开封设计建造了开宝寺塔。此塔8角13层,高36丈,是我国建筑史上的杰作。开封地处中原地带,多西北风,他设计时特地让塔身略向西北倾斜,预计在风力的作用下,100年后塔身可以笔直,后来的事实证明了喻皓的预见。

十九、创新篇

1、道理论据:

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皆是创造之人。——陶知行

不去探索更新的道路,只是跟着别人的脚印走路,也总会落后别人一步,要赶过前人,非有独创精神不可。——华罗庚

科学需要幻想,发明贵在创新。——爱迪生

2、事实论据:

商鞅、王安石变法,爱迪生发现和改进灯丝

推销商。有人到澳洲一个土著部落去推销鞋子,看到那里的人都赤着脚。一个失望地回去报告说:那里没有鞋市场,因为人们不穿鞋子。别一个很高兴地报告说:那里有很大的潜在市场,因为还没人在那儿经营过鞋业。

二十、机遇篇

1、道理论据:

智者顺时而谋,愚者逆理而动。——范晔

喜于在做一件事的开端识别时机,这是一种极难得的智慧。——培根

生命很快就过去了,一个机会不会出现两次,必须当机立断,不然就永远别要。——罗曼•罗兰

2、事实论据:

苹果为什么落地——牛顿

孟浩然错失良机。孟浩然四十多岁时才到京师游历,他曾在太学作诗,满座宾客都感慨佩服,无人能及。一次,大诗人王维邀请他到内署,忽报唐玄宗到了。这是一个很好的显示自己才华的时机,但孟浩然却惊慌地躲到床底下。王维实话实说,玄宗大喜道:“我听说过这个人,但从来没见过,他为什么要害怕得躲起来呢?”下令叫孟浩然出见。这原本是能让他平步青云的大好时机,但他又没好好把握,当皇帝问他的诗时,他朗诵的又是怨天尤人之诗,到了“不才明放弃”一句,唐玄宗很不高兴地说:“你自己不想做官,我何尝抛弃过你,为什么要诬蔑我呢?”于是孟浩然被放还,一生未受重用。

凡尔纳误撞大仲马。法国著名科学幻想小说作家儒勒•凡尔纳18岁时,在巴黎学习法律。有一天,他参加一个上流人士的晚会。当他从楼上向下走时,童心未泯的凡尔纳像孩子一样从楼梯扶手向下滑,结果撞在一个胖胖的绅士的人身上。此人正是著名的作家大仲马。从此,两人相识了,大仲马的影响下,凡尔纳走上了文学创作之路,最终被誉为法国“科学幻想之父。”

二十一、逆境成才篇

1、道理论据:

逆境是检验强者和弱者的试金石,也是造就英雄豪杰的先决条件。——箴言

逆境也有它的好处,就像丑陋而有毒的蟾蜍,它的头上却顶着一颗珍贵的宝石。——沙士比亚

莫道浮云终蔽日,严冬过尽绽春蕾。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陈毅

2、事实论据:

越王勾践卧薪尝胆。与命运抗争的张海迪。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司马迁写《史记》,公元前110年,汉朝的史官司马谈在临终时交代自己的儿子司马迁:做史官时,不要忘记自己所要写的史书。司马迁哭着答应了父亲的请求。这就是要写作《史记》。可是,在他着手写《史记》不久,就被牵连进了李陵案件。因为李陵与匈奴打仗,战败后投降了匈奴,汉武帝大为生气,司马迁为安慰汉武帝,就说李陵可能是假设降,汉武帝认为李是替李陵说情,就把他设进监狱,并施以严酷的刑罚——腐刑。遭些打击,他曾萌发出自杀的念头,但他想到父亲的遗愿,他含垢忍辱,历经20年,终于完成了《史记》。

二十二、批评篇

1、道理论据:

以铜为鉴,可正衣冠,以古为鉴,可知兴替,以人为鉴,可明得失。——唐太宗

接受忠告,就是增进一个人自己的能力。——歌德

千万别讨厌批评,它是你忠实的门警,假如把它一脚踢开,你的一切将会被错误偷尽。——格言

2、事实论据:

齐恒公不听忠言。周处改过自新。

希腊的进谏日。在希腊,狂欢节的最后一天称为进谏日。百姓可以向政府官员进忠告、献计谋,或者诉说自己的困苦、不幸和要求。群众在广场上以表演节目的行式进谏,政府官员们端坐在看台上或者街道一两边,边看边记录。

十三、珍爱人才篇

1、道理论据:

十步之内,必有芳草,四海之中,岂无奇秀。——《隋书》

一定要在党内造成一种空气,尊重知识,尊重人才。——邓小平

天才免不了有障碍,因为障碍会创造人才。——罗曼•罗兰

2、事实论据:

邓小平慧眼识人才——王兆国

用人杰得天下。刘邦曾对大臣们说: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我比不上张良;治理国家,安抚百姓,供给粮饷,保证前方的供应,我比不上萧何;指挥百万军队,战无不胜,攻无不克,双比不上韩信。但是我能够任用这些杰出的人才,这就是能够统一天下的原因。项羽虽然一个范增,却不能重用他,因而被打败。对他的番话,大臣们无不心悦诚服。

美抢购俄科学家。前苏联解体后,美国疯狂地在俄罗斯购买廉价的科技人才和成果。美国电话电报公司是第一个收益者。自1992年起,该公司已与俄科学家做成了三笔大交易。第一笔生意是与俄科学院物理研究所达成的,它获得了对俄罗斯光纤研究成果和200名俄科学家的使用权。俄科学家每年从该公司领取的报酬只是720美元,对饱受通货膨胀之苦的俄罗斯人来说,这钱算处上一笔不小的数目。但它根本无法与美国科学家几十万甚至上百万的年薪相比。

二十四、遵守公德篇

1、道理论据: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孟子

国尚礼则昌,家尚礼则大,身有礼则修,心有礼则心泰。.面对死亡我放声大笑,魔鬼的宫殿在我的笑声中动摇!.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命不能争,运可以造,弱者认命,强者抗命,能者求命,智者造命。

.善用内在潜能,你就是走运的人。

.人生没有彩排,每一个细节都是现场直播..珍惜今天的拥有,明天才会富有。

.想法产生看法,看法产生做法。

.观念决定思路,思路决定出路。

.时间让我们沉淀,空间让我们成长。

.坚持是一种智慧,固执是一种死板

第四篇:议论文事例

海明威和他的“硬汉形象”

美国作家海明威是一个极具进取精神的硬汉子。他曾尝试吃过蚯蚓、蜥蜴,在墨西哥斗牛场亮过相,闯荡过非洲的原始森林,两次世界大战都上了战场。

第一次世界大战时,19岁的他见一意大利士兵负伤,便冒着奥军的炮火上去抢救,结果自己也被炸伤了腿,但他仍背着伤员顽强前进。突然间,炮击停止,探照灯大亮,海明威终于回到阵地。原来是他的英勇行为感动了奥军将领,下令放他过去。

作为作家的海明威,曾雄心勃勃地表示要超过莎士比亚,“干掉”屠格涅夫,把莫泊桑、斯汤达打在地上说胡话。决心下定,就得奋力拼搏。1949年,他的朋友福克纳获诺贝尔文学奖,海明威不服气,匆匆写了一部小说要超过人家,反遭失败。倔强的海明威爬起来再干,终于写出了小说《老人与海》,获1954年诺贝尔文学奖。他在《老人与海》这部小说中写下了一句响当当的名言:“人是不能被打败的,你可以把他消灭,但不能打败他!”

分析:是的,人是不能被打败的,只要我们心中有目标,有信念。即使过程艰幸,最终也能有所收获

话题:“成功的曲折”“永不言败”

屈原以死报国

屈原一生经历了楚威王、楚怀王、顷襄王三个时期,而主要活动于楚怀王时期。这个时期正是中国即将实现大一统的前夕,“横则秦帝,纵则楚王”。屈原出身贵族,又明于治乱,娴于辞令,故而早年深受楚怀王的宠信,位为左徒、三闾大夫。屈原为实现楚国的统一大业,对内积极辅佐怀王变法图强,对外坚决主张联齐抗秦,使楚国一度出现了一个国富兵强、威震诸侯的局面。但是在内政外交上屈原与楚国腐朽贵族集团发生了尖锐的矛盾,由于上官大夫等人的嫉妒,屈原后来遭到群小的诬陷和楚怀王的疏远。他被流放江南,辗转流离于沅、湘二水之间。顷襄王二十一年(公元前278年),秦将白起攻破郢都,屈原悲愤难捱,遂自沉汨罗江,以身殉国。

分析: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而献出了自己的生命,崇高的品德和情操在屈原的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话题:“命运”“责任”“精神卫士”

80美元环游世界

有一位叫罗伯特•克里斯托夫的美国人,想用80美元来周游世界,他坚信只要有信心,有诚意,任何目的都能达到。

年仅26岁的罗伯特完成了准备后,他就在口袋里装好80美元,兴致勃勃地开始了自己的旅行。最终他实现了自己的梦想。罗伯特为什么能成功?全在于他有积极的心态——坚信自己一定能够成功。人一旦定下目标,就得坚定不移地走下去,那样才能取得最后的胜利。分析:世界上有多少不可能完成的任务?罗伯特的经历印证了一句俗语:“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只要下定决心,坚持到底,就没有完不成的事情。

话题:“成功的魔杖”“梦想与坚持”“信念”

我竭尽全力

一天,戴尔•泰勒牧师向教会学校的一个班宣布:谁要是能背出《马太福音》中的第五章到第七章的全部内容,他就邀请他们去西雅图的“太空针”高塔餐厅参加免费聚餐会。那是许多孩子做梦都想去的地方。但是,《圣经•马太福音》第五章到第七章有几万字,而且不押韵,要背诵有相当大的难度。

但是有一天,一位11岁的学生竟然从头到尾,一字不漏地把原文背诵了下来,没出一点差错。泰勒牧师惊讶地张大了嘴巴,要知道最虔诚的信徒能背诵的也很少有,更何况是一个孩子。牧师在惊叹他有惊人记忆力的同时,不禁好奇地问:“你是如何背下这么长的文字的呢?”这个孩子不假思索地回答道:“我竭尽全力。”

16年后,这个孩子成了一家知名软件公司的老板,他名叫比尔•盖茨。

分析:人们在做事之前,往往总是强调困难的因素,而不愿动手,其实,这只不过是为自己的惰性找一个借口。大多数时候,不成功仅仅是因为努力得还不够罢了。

话题:“立志与成功”“人生的奋斗”

项羽欲学万人敌

秦末农民起义领袖之一的项羽,生于楚国将官世家。小时候家里请老师教他识字,没认几个他就不肯再学下去。再让他学剑术,又没学成。项羽的叔叔项梁十分生气,骂他不长进。项羽袒露心迹说:“认字,能够写自己的名字,就足够了;剑术,只能对付一个敌人,不值得去学。我要学就学对付千军万马的本领!”于是项梁就教项羽学习兵法,终于成就了项羽“西楚霸王”的大业。

分析:成功是诸多因素综合的结果。项羽抓住了主要因素,距离成功也就不远了。

话题:“人生设计”“努力的过程与结果”

左思立志 坚韧不拔

西晋文学家左思少年时读了张衡的《两京赋》,受到了很大的启发,决心将来撰写《三都赋》。陆机听了不禁抚掌而笑,说像左思这样的粗俗之人,居然想作《三都赋》这样的鸿篇巨著,简直是笑话;即使费力写成,也必定毫无价值,只配用来盖酒坛子而已。面对这样的羞辱,左思矢志不渝。他听说著作郎张载曾游历岷、邛(今四川),就多次登门求教,以便熟悉当地的山川、物产、风俗。他广泛查访了解,大量搜集资料,然后专心致志,奋力写作。在他的房间里、篱笆旁、厕所里到处放着纸、笔,只要想起好的词句他就随手记录下来,并反复修改。左思整整花费了十年的心血,终于完成了《三都赋》。陆机在惊异之余,佩服得五体投地,只得甘拜下风。

分析:认准行动目标,不为外人所动,坚持就是胜利,挺住就是一切。

话题:“磨砺与成功”“如何对待别人的嘲笑”

普罗米修斯

希腊神话中的普罗米修斯是为人类造福而献身的神。他出于对人类的同情,为使人类免遭毁灭,把天火偷来送给人类,并把科学、艺术和医药等知识传授给人类,使人类从此能够战胜危难,并变得文明起来。他因此而惹怒了众神之王宙斯。宙斯用铁镣把他铐锁起来,钉在高加索山的悬崖上,让神鹰每天啄食他的肝脏。普罗米修斯坚强不屈,对奉命来逼降的神使赫耳墨斯说:“我决不会用自己的痛苦,去换取你奴隶般的命运;我宁肯被缚在崖石上,也不愿作宙斯的忠顺奴仆。”马克思推崇普罗米修斯为了人类而献身的精神,称他为“哲学的日历中最高尚的圣者和殉道者”。

分析:对一个信念坚定的人来说,任何加诸肉体的痛苦都无法战胜灵魂对自由的追求。

话题:“对自由的追求”“对信念的坚持”“理想与牺牲”

“这是我的权力

老革命家陈少敏一生正直。“文革”期间,在中共八届十二中全会上,表决永远开除刘少奇党籍的决议草案时,陈少敏坚决不举手。会后,康生恶狠狠地质问她为什么不举手,她义正辞严地回答:“这是我的权利!”后来她被下放到河南罗山县,受尽折磨。她坚定地说:“不要犯软骨病,要坚持真理,实事求是,对群众、对国家、对党负责到底。” 分析:坚持了自己的信念,就是坚持了做人的尊严,坚持的真理,也就是维护了个人和民族的尊严。

话题:“信念与尊严”“永不屈服”“骨气”

孙中山的崇高信仰

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40年如一日,为中国的独立富强而耗尽了毕生的精力。他自己别无家产,仅有书籍、衣服、一所华侨捐献给他的小住宅。他革命一生的原动力是什么?就是“适乎世界之潮流,合乎人群之需要”的崇高信仰。分析:孙中山执著无悔于革命,在于他有崇高的信仰,即“人群之需要”。信仰如山,仰之弥高。

话题:“成功与信仰”“成功的动力”“可贵的信仰”

相信自己是第一

理查•派迪是运动史上赢得奖金最多的赛车选手。当他第一次赛完车回来,向母亲报告结果时,那情景对他后来的成功有很大的影响。

“妈!”他冲进家门,“有35辆车参加比赛,我跑了第二。”

“你输了!”他母亲回答道。

“但是,妈!”他抗议道,“您不认为我第一次就跑了个第二是很好的事情吗?”

“理查!”母亲严厉道,“你用不着跑在别人后面!”

接下来的20年中,理查•派迪一直称霸赛车界。他的许多项纪录到今天还保持着,没有被打破。

分析:能正确地激励自己、对自己充满自信的人,往往就能获得成功的青睐。

话题:“激励的价值”“成功与自信”

区区此心 可誓天日

1911年的“三二九”广州起义,是一次极其悲壮的起义。起义部署工作时遇到了意想不到的困难,原计划一千多人兵分十路的起义军,到了起义的当天只剩下了黄兴带领的一百多人,势单力薄的黄兴毅然打响了起义的枪声。这是一场明知道要失败而为之的起义,黄兴率领着这一百多人与百倍于他们的清军展开了破釜沉舟的决死斗争,起义勇士几乎全部遇难。黄兴何以要飞蛾扑火?因为他要给为此次起义捐款的华侨一个答复,他不能让起义流产,他更要给全国沉睡的人民敲响警世钟,唤醒人民推翻满清。“誓身先士卒,努力杀贼,书以此当绝笔。”这就是黄兴当年写下的遗书,一封寄给了孙中山,一封寄给了为此次起义募捐的南洋华侨。

分析:“明知不可为而为之”有时是任性,偏执,但有时却是一份不知前途却要义无反顾的执著。它折射出一种壮怀激烈的悲剧精神和美学原则。

话题:“诚信”“执着”

只要主义真

1928年2月,由于叛徒告密,中共湖北省委委员夏明翰不幸被捕,敌人百般摧残他,他毫不屈服。反动派使出了最后一招,宣布对他“就地处决”。夏明翰要来一张纸,写下一首正气凛然的就义诗:“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夏明翰壮烈牺牲时,年仅28岁。分析:夏明翰誓死不屈的壮举,是什么支撑着他呢?那就是对党的忠贞和对共产主义的坚定信念。

话题:“信念”“忠贞” 为自己定长远目标

董建华1937出生于上海,10多岁时移居香港。因不会讲广东话,同学们又听不懂他的上海话,常常被取笑。董建华人小志气大,主动与同学们交谈,一字一句地学习广东话,只用了几个月的时间就消除了语言障碍。17岁时又到英国读书,父亲寄给他的钱仅够学费及生活支出,所以到了暑假,他还得去打工,如到餐厅服务、去煤气公司铲煤等。董建华在回忆学生时代这段经历时说:“不会说广东话要学,不会说英语要去英国,对我来说都是一个很大的挑战,而这种挑战给了我一个很好的锻炼。我喜欢为自己定下一个长远的目标。定下目标,我便会坚定不移地朝着这个目标努力。我从小就培养出这样的个性。达到一个好的目标,是人生的乐趣。”

分析:很多人都希望功成名就、出人头地,在羡慕别人的机遇与成就时,不妨先学习董建华,为自己定一个长远的人生目标,然后努力去实现它。

话题:“成功之路”“目标与实践”

鲁迅为国弃医从文

在中国被称为“东亚病夫”的黑暗年代,鲁迅抱着医学救国的热情东渡日本留学。当他从电影中看到中国人被日寇砍头示众、周围却挤满了看到同胞被害而麻木不仁的人群的情景后,内心受到极大的震动,他觉得“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材料和看客,病死多少也不必以为不幸的”。他毅然弃医从文,立志用手中的笔来唤醒沉睡的中国民众的灵魂。

分析:个人的理想重要还是民族的振兴重要?鲁迅选择了后者。在那“风雨如磐暗故园”的时代,这样的选择又是何等伟大。

话题:“理想和现实”“选择”

悲情英雄阿拉法特

阿拉法特从小就显露出了不受他人控制的独立精神和超乎常人的组织能力,是同龄人中的佼佼者。在反英斗争中,年仅17岁的阿拉法特自告奋勇,从沙漠部落中购买武器,偷运到巴勒斯坦,一时成为巴勒斯坦人心目中的英雄。

1948年5月,第一次中东战争爆发,阿拉法特毅然投身于抗击以色列的战争中。在战火硝烟中,他看清楚了巴勒斯坦人的悲惨命运,认识到革命是惟一的出路。此后十几年的时间,他一直为保家卫国的理想舍身奋斗。

自由,比任何东西都来得更宝贵。阿拉法特朝着理想国度勇往直前,1993年,他与以色列总理拉宾签署了巴勒斯坦自治《原则宣言》,从而拉开了政治解决巴勒斯坦问题的帷幕。第二年,他结束27年的流亡生涯,回到阔别多年的加沙。1996年,阿拉法特当选为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主席,连任至逝世。

分析:自由是人们与生俱来的权利,阿拉法特的一生,正是对“不自由,勿宁死”的最好诠释。

话题:“禁锢与自由”“为理想艰苦奋斗”

爱拼才会赢

我国数学家陈景润少年时就立志要在数学上有所作为,为了攻克“哥德巴赫猜想”,他整天进行演算,光计算过的稿纸,就整整装了几麻袋,终于初步论证了这一猜想,创造了欧洲人用计算机都没能做到的奇迹。分析:对事业的追求通常来源于理想以及对事业的信念和拼搏。

话题:“理想与成才”“奇迹的诞生” 祖逖闻鸡起舞

祖逖,晋朝人,胸襟开阔,不怎么讲究仪表,但却胸有大志。一天半夜里他忽然听到鸡叫,祖逖说:“这是吉祥的声音呀!”边说边下床,走到院子里舞起剑来。晋元帝时,祖逖任豫州刺史,北伐渡江之际,他叩着船桨发誓说:“不收复中原,誓不为人!”渡江以后,他率领部下与后赵石勒的军队相持,收复了不少失地,恢复了东晋黄河以南的许多领地。分析:苦心孤诣,壮心不已,勤学苦练,必将有所成就。

话题:“成功与追求”“听其言,观其行”

一次成功就够了

以下是一个人一生的简历:5岁时,他父亲就去世了;14岁时,他从学校辍学,开始了流浪生活;16岁时,他谎报年龄参了军,而军旅生活也是处处不顺心;18岁时,他娶了个媳妇,可只过了几个月,媳妇就变卖了他所有的财产逃回了娘家;他曾通过函授学习法律,可不久又放弃了;后来,他卖过保险,卖过轮胎,还经营过一条渡船,开过一家加油站,但都失败了。

人到中年,他成了一家餐馆的主厨和洗瓶师,可因政府修公路而拆了那家餐馆,他又失业了;时光飞逝,眼看一辈子就这样过去了,而他仍一无所有。65岁那年,邮递员给他送来了他的第一份社会保险支票,他用这105美元保险金创办了自己的一份崭新的事业;88岁高龄时,他的事业终于大获成功。他,就是 肯德基创始人——哈伦德•山德士!

分析:一辈子都在追求中,只要一次机会,你就会成功;如果你放弃追求,再多的机会,你都不会成功。

话题:“挫折是一笔财富”“困境与成功”

李清照夫妇典衣治学

李清照夫妇二人勤俭度日,常典当衣物,“取丰千钱”,买来一些碑文古迹,回家研习,且全身心投入。她给自己立下规矩:不吃第二道荤菜,不穿第二件绸衣,更不置办贵重饰物。有时她在街市上碰见珍贵史料,宁肯脱掉身上的衣服典当,也要买回。

分析:李清照夫妇为世人所称颂,流芳百世,这与其对治学的不断追求分不开的。

话题:“治学贵在勤奋”“痴”

“看谁是蠢材”

徐悲鸿在欧洲留学期间,有一次在留学生的聚会上,一个金发碧眼的西方留学生站起来挑衅说:“中国人又蠢又笨,只配当亡国奴,就是把他们送到天堂里去深造,也成不了才!”一向温和的徐悲鸿抑制不住愤怒,走到这个傲慢无礼的洋学生面前,大声说:“你不是说中国人不行吗?那好,我代表我的国家,你代表你的国家,我们比一比,等学习结业时,看看到底谁是人才,谁是蠢材,你敢吗?”

1924年,徐悲鸿的油画在巴黎展出时,轰动了巴黎美术界。那个洋学生不得不承认自己不是中国人的对手。

分析:徐悲鸿能有那么大的成绩,除了扎实的绘画技巧,无疑有更深层的东西在支撑着他,那就是:国家、民族、个人的尊严。

话题:“民族之光”“尊严”

绝不气馁的贾平凹

贾平凹在大学中文系读书时,开始进行文学创作,他连连在校报上发表诗作,并逐步将作品投向社会上的大小报刊,尽管那时他收到的退稿单比稿费单要多得多,但他毫不气馁,一如既往地看书、写作、投稿,终于获得成功。20年来,他以一枝灵秀之笔,写下了七八百万字的作品,出版了六七十部著作,数十次获得国内外各种文学奖。分析:毅力是一种闪烁着勇敢者光芒的品质。失败了,不可怕,做一个有毅力的勇敢者,成功定是你的。

话题:“写作之路”“坚持就是胜利”

敢问路在何方

唐玄奘25岁离开长安西游。进入沙漠后不幸迷了路,随身携带的一罐水也不慎掉了。四五天中曾多次昏倒在地,可是只要他一醒过来就继续前进,终于走出了沙漠。他一路越戈壁、翻峻岭,经碎叶城,登帕米尔高原,闯铁门关天险,经历了近一年多的时间,终于到达天竺国,成为第一个周游古印度的中国旅行家。分析:“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唐玄奘的成功,更印证了东坡居士的这一论断。

话题:“路在脚下”“开拓者”

第七次努力

英国有个人人皆知的故事:古苏格兰国王罗伯特•布鲁斯,六次被入侵之敌打败,失去了信心。在一个雨天,他躺在茅屋里,看见一只蜘蛛在织网。蜘蛛想把一根丝缠到对面墙上去,六次都没有成功,但经过第七次努力,终于达到目的。罗伯特兴奋地跳了起来,叫道:“我也要来第七次!”他组织部队,反击入侵者,终于把敌人赶出了苏格兰。

分析:不经意间的一次发现改变了罗伯特的人生。蜘蛛本能的行为给了他启示,坚忍不拔的努力使他最终取胜。

话题:“坚持才能胜利”“信念”

无腿飞行将军

苏联卫国战争期间,阿列克谢•梅列西耶夫的飞机被击落,他在双腿受伤、冻坏的情况下爬行了18个昼夜,最后回到自己的阵地。双腿截肢后,他经过锻炼,重又驾驶歼击机作战。他很重视人的体育积极性,这种积极性对健康和精神状态都是不可缺少的。他从童年时代起就喜欢运动,喜欢划船,踢过足球,当过守门员。他停飞后每天早晨拼命锻炼,每天早晨洗冷水澡,以此预防感冒。

分析:对于一个双腿截肢后又重回驾驶室的人来说,那绝对是一个奇迹。奇迹的发生需要一个支撑点,那就是毅力。

话题:“真正的残废”“残而不废”“精神的力量” 不留退路才有出路

古希腊著名演说家戴摩西尼年轻的时候为了提高自己的演说能力,躲在一个地下室练习口才。由于耐不住寂寞,他时不时就想出去遛达遛达,心总也静不下来,练习的效果很差。无奈之下,他横下心,挥动剪刀把自己的头发剃去了一半,变成了一个怪模怪样的“阴阳头”。这样一来,因为羞于见人,他只得彻底打消了出去玩的念头,一心一意地练口才,一

连数月足不出室,演讲水平突飞猛进。经过一番顽强的努力,戴摩西尼最终成为了世界闻名的大演说家。

与此相似,1830年,法国作家雨果同出版商签订合约,半年内交出一部作品。为了确保能把全部精力放在写作上,雨果把除了身上所穿毛衣以外的其他衣物全部锁在柜子里,把钥匙丢进了小湖。就这样,由于根本拿不到外出要穿的衣服,他彻底断了外出会友和游玩的念头,一头钻进写作里,除了吃饭与睡觉,从不离开书桌,结果作品提前两周脱稿。这部仅用了5个月时间完成的作品,就是后来闻名于世的文学巨著《巴黎圣母院》。

分析:两则事例都说明这样一个道理:断掉退路来逼着自己成功,是许多智者的共同选择。

话题:“我们没有退路”“退路是借口

1、勤奋,刻苦努力:

(1)天才就是这样,终身努力便成天才。——门捷列夫

业精于勤,荒于嬉。——韩愈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2)王羲之:临池学书,池水尽黑。

匡衡:凿壁借光。囊萤映雪。

欧阳修“三上”(枕上、马上、厕上)苦读,争分夺秒,珍惜光阴。

2、远大抱负、立志:

(1)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也。——孔子

志当存高远。—— 诸葛亮

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王勃

壮志与热情是伟大的辅翼。——歌德

(2)陈胜:年轻的时候就不满足于做一个佣耕者,有远大抱负,“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后领导了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

3、有骨气(舍生取义):

(1)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也。——孟子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

(2)文天祥:组织力量抗元,失败被俘,面对元朝的威逼利诱,拒不投降,最终英勇就义。

朱自清:宁死也不接受美国的救济粮。

4、虚心:

(1)不满足是向上的车轮。—— 鲁迅

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我们应当永远记住这个真理。—— 毛泽东

(2)孔子:“每事问”,看见每样事物都要虚心向别人请教,终成圣人。

5、爱国:

(1)我们爱我们的民族,这是我们自信心的泉源。—— 周恩来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 邓小平

(2)文天祥、朱自清(见上)

6、真理:

(1)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我爱我师,我更爱真理。——亚里士多德

追求真理比占有真理更加难能可贵。——爱因斯坦

(2)布鲁诺: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伟大的科学家。勇敢的捍卫和发展了哥白尼的太阳中心说,面对火刑,毫不退缩,为真理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是捍卫真理的殉道者。

7、求知:

(1)求知可以作为消遣,可以作为装潢,也可以增长才干。——培根

读书使人头脑充实,讨论使人明辨是非,做笔记则能使知识精确。——培根

(2)孔圉(孔文子):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8、敢于质疑、发问:

(1)学者先要会疑。——程颐

在可疑而不疑者,不曾学;学则须疑。——张载

(2)戴震:善疑多问,幼时读朱子的《大学章句》,便问《大学》是何时的书,朱子是何时的人。塾师告诉他《大学》是周代的书,朱子是宋代的大儒;他便问宋代的人如何能知道一千多年前著者的意思。终成清代的大学问家。

牛顿:见到苹果落地,偏要问个究竟,最终创立了“万有引力”说,支配了人类思想。

9、磨练、挫折:

(1)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成行。

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2)司马迁:经受宫刑和牢狱之灾的磨难,却没有自暴自弃,写出了名垂千古的历史巨著《史记》。

10、惜时:

(1)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长歌行》

少年易学老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朱熹

你热爱生命吗?那么别浪费时间,因为时间是构成生命的材料。——富兰克林

(2)欧阳修“三上”(枕上、马上、厕上)苦读,争分夺秒,珍惜光阴。

11、有爱心:

莎莉文老师:悉心教导美国盲聋哑女作家海伦·凯勒,用爱心使她成才。

12、修养、品行: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刘备

吾日三省吾身。——曾子

诚实和勤勉,应该成为你永久的伴侣。——康德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

言必行,行必果。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13、实践(行动):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耳闻不如目见,目见不如足践。

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班固

14、友谊: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孔子

友谊是一种和谐的平等。——毕达哥拉斯

人之相识,贵在相知;人之相知,贵在知心。——孟子

15、自信:

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李白

车到山前必有路,船到弯头自然直。东方不亮西方亮,哪里有四方黑沉沉。

16、忧患意识: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安不忘危,盛必虑衰。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17、其它名言警句:

满招损,谦受益。

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一人得道,鸡犬升天。

眉头一皱,计上心来。

君子一言,快马一鞭。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四体不勤,五谷不分。

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吃一堑,长一智。

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为山九仞,功亏一篑。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前车覆,后车戒。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多行不义,必自毙。

从善如登,从恶如崩。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失之毫厘,谬以千里。

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见善则迁,有过则改。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知彼知己,百战不殆。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一张一弛,文武之道。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绳锯木断,水滴石穿。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盛名之下,其实难副。

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

事实胜于雄辩。

人逢喜事精神爽,月到中秋分外明。

既来之,则安之。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逢山开路,遇水搭桥。

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

第五篇:议论文事例材料

材料

一、(新华社2006年8月23日电)2006年菲尔茨奖得主之

一、俄罗斯数学家格里戈里·佩雷尔曼是一个神秘人物。自从在因特网上发表3篇庞加莱猜想的关键论文之后不久,佩雷尔曼就不再露面,甚至连菲尔茨奖可能也无法把他吸引出来…… 美国《纽约时报》近日的一篇报道,开头就是“佩雷尔曼,你在哪里?”据说,美国数学界对这位天才极其佩服,但他拒绝了斯坦福大学、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等著名学府的聘请,而宁可„在圣彼得堡附近的森林里找蘑菇‟”。来论证“回归恬淡使人执著于事业”的观点

材料

二、“勾践灭吴”这则材料:“公元前491年,越王勾践被吴王夫差赦免回国之后,就确立了兴越灭吴的奋斗目标,并坚信这个目标可以实现,于是,他卧薪尝胆,励精图治,坚持不懈,矢志不渝,“十年生聚,十年教训”,富国强兵,苦心人,天不负,终于在公元前473年一举灭掉吴国。”

1、如果用它来论证“只有树立明确的目标,才能走向成功,创造辉煌”这个观点你可以这样叙述:

2、如果用它来论证“只有充满必胜的信念,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叙述的重心就要发生变化。可这样叙述: 材料

三、元末明初的文学家陶宗仪在南松耕作时,还不忘写作:耕作的闲暇之余,他坐在树荫下,不管是想起什么,见到什么甚至是听到什么,都会立刻用笔记在树叶上再存入罐子。就这样年复一年,当过了十年就已存入了十多个罐子。直到有一天,陶宗仪就将罐子一个个的打开,拿出了积累已久的树叶,他将树叶重新加以修改和整理,些成了一本脍炙人口的《辍耕录》。

材料

四、爱迪生发明的是灯丝。他是铁路工人的孩子,小学未读完就辍学,在火车上卖报度日。爱迪生是一个异常勤奋的人,喜欢做各种实验,制作出许多巧妙机械。他对电器特别感兴趣,自从法拉第发明电机后,爱迪生就决心制造电灯,为人类带来光明。爱迪生在认真总结了前人制造电灯的失败经验后,发现唯独白金丝性能量好,但白金价格贵得惊人,必须找到更合适的材料来代替。1879年,几经实验,爱迪生最后决定用炭丝来作灯丝。就这样,世界上第一批炭丝的白炽灯问世了。为了研制电灯,爱迪生在实验室里常常一天工作十几个小时,有时连续几天试验,发明炭丝作灯丝后,他又接连试验了6000多种植物纤维,最后又选用竹丝,通过高温密闭炉烧焦,再加工,得到炭化竹丝,装到灯泡里,再次提高了灯泡的真空度,电灯竟可连续点亮1200个小时。

材料

五、奥斯特洛夫斯基的创作态度是极其严肃的。他花了整整5年时间,写成了长篇小说《钢铁是怎么炼成的》。材料

六、李时珍曾参考历代有关医药及其学术书籍八百余种,结合自身经验和调查研究,李时珍认识到,“读万卷书”固然需要,但“行万里路”更不可少。于是,他既“搜罗百氏”,又“采访四方”,深入实际进行调查。李时珍曾参考历代有关医药及其学术书籍八百余种。李时珍穿上草鞋,背起药筐,在徒弟庞宪、儿子建元的伴随下,远涉深山旷野,遍访名医宿儒,搜求民间验方,观察和收集药物标本。历时二十七年编成《本草纲目》一书,是中国明朝时代药物学的总结性巨著。

材料

七、20世纪50年代初,英国科学家威尔金斯等用X射线衍射技术对DNA结构潜心研究了3年,意识到DNA是一种螺旋结构。女物理学家富兰克林在1951年底拍到了一张十分清晰的DNA的X射线衍射照片。

1952年,美国化学家鲍林发表了关于DNA三链模型的研究报告,这种模型被称为α螺旋。沃森与威尔金斯、富兰克林等讨论了鲍林的模型。威尔金斯出示了富兰克林在一年前拍下的DNAX射线衍射照片,沃森看出了DNA的内部是一种螺旋形的结构,他立即产生了一种新概念:DNA不是三链结构而应该是双链结构。他们继续循着这个思路深入探讨,极力将有关这方面的研究成果集中起来。根据各方面对DNA研究的信息和自己的研究和分析,沃森和克里克得出一个共识:DNA是一种双链螺旋结构。这真是一个激动人心的发现!沃森和克里克立即行动,马上在实验室中联手开始搭建DNA双螺旋模型。从1953年2月22日起开始奋战,他们夜以继日,废寝忘食,终于在3月7日,将他们想像中的美丽无比的DNA模型搭建成功了。

沃森、克里克的这个模型正确地反映出DNA的分子结构。由于沃森、克里克和威尔金斯在DNA分子研究方面的卓越贡献,他们分享1962年的诺贝尔生理医学奖。

材料

八、南朝梁时文学家江淹年轻时刻苦读书,成为一个鼎鼎有名的文学家,官至光禄大夫。后来他的文章大不如以前了,诗也平淡无奇了,偶尔灵感一来,写出的东西也一无可取。据说他在梦中丢失了五色笔,从此就文思枯竭,才能丧尽。“江郎才尽”

材料

九、方仲永的故事

材料

十、有田舍翁,家资殷盛,而累世不识“之”“乎”。一岁,聘楚士训其子。楚士始训之搦管临朱。书一画,训曰:一字;书二画,训曰:二字;书三画,训曰:三字。其子辄欣欣然,掷笔归告其父,曰:“儿得矣,儿得矣;可无烦先生,重费馆谷也,请谢去。”其父喜,从之县币谢遣楚士。逾时,其父拟征召姻友万氏者饮。令子晨起书帖,久之不成.父趣之,其子恚曰:”天下姓字伙矣,奈何姓万?自晨起至今,才完五百画也.

下载高中议论文事例word格式文档
下载高中议论文事例.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议论文事例

    朱德为母亲分忧(要理解父母) 朱德从小就非常理解自己的母亲,经常主动为母亲分忧。朱德的母亲是一位勤劳的农村妇女,她总是天没亮就起床,把饭煮熟了,还要种田、种菜、喂猪、养蚕、......

    高考作文指导:高中议论文事例论据

    高中议论文事例论据“五结合” 一、共性与个性结合 共性即我们所说的典型性、代表性、权威性,事例中的人和事应有一定的知名度,不能过于冷僻、陌生,应做到“人人心中有,个个笔下......

    关于宽容议论文事例

    宽容的艺术 宽容是一种美德,是一种修养,是一种智慧,也是一种教育方式。21世纪的教育是一个全新的教育,素质教育的实施更加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班主任应根据学生的心理特......

    议论文时鲜作文事例

    1. 雾 霾 2013年,“雾霾”成为年度关键词。这一年的1月,4次雾霾过程笼罩30个省(区、市),在北京,仅有5天不是雾霾天。有报告显示,中国最大的500个城市中,只有不到1%的城市达到世界卫......

    议论文写作典型事例

    议论文写作典型事例(一)三国时,曹操率军作战,在行军途中自己的马踏坏了农田里的庄稼。按照军纪当斩,曹操不掩饰自己的过错,当众割发代首,晓谕三军,受到将士尊敬。----------------------------------张广厚小时因算术没......

    议论文事例叙述方法(DOC)(定稿)

    目标二达成训练: 议论文怎样叙述事例学案 叙述是记叙文中的主要表达方式,它叙述事件讲究生动、具体,以情动人,以形象感人。 叙例是议论文写作运用例证法时的一种方法,重在事实......

    高中记叙文事例(模版)

    语段积累站在历史的海岸漫溯那一道道历史沟渠:楚大夫沉吟泽畔,九死不悔;魏武帝扬鞭东指,壮心不已;陶渊明悠然南山,饮酒采菊??他们选择了永恒,纵然谄媚诬蔑视听,也不随其流扬其波,这是......

    高中议论文)

    篇一:高中优秀的议论文例文 优秀的议论文例文花开两岸 生命之中总有一些记忆深埋在我们心底,尽管时间飞逝,它们也不会因此而消了颜色,褪了芬芳,反而在时间的冲洗下愈加鲜艳,成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