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传染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应急预案

时间:2019-05-14 04:58:2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重大传染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应急预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重大传染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应急预案》。

第一篇:重大传染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应急预案

重大传染病应急预案

为了有效预防和控制重大传染病疫情与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的发生和流行,保护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与健康,维护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及其《实施办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防治管理办法》、《山西省实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办法》、《太原市实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办法》、《全国救灾防病预案》等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结合实际制定本预案。

一、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在本市区域内涉及重大传染病疫情和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及其它严重影响公众健康事件(以下简称重大疫病)的预防和控制工作。具体适用范围如下:

(一)某种传染病在短时间内发生、波及范围广泛,出现大量的病人或死亡病例,其发病率远远超过常年发病率水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

(二)在一定时间内某个相对集中的区域内同时或者相继出现相同临床表现的病人、病例不断增加、呈现蔓延趋势又暂时不能明确诊断的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

(三)其它严重影响公众健康事件是指具有重大疫病特征,即突发性,针对的是不特定的社会群体,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影响社会稳定的重大事件。

二、基本原则

(一)预防为主

坚持“预防为主”的卫生工作方针,按照“早发现、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的传染病防治原则,提高警惕,加强监测,及时发现病例,采取有效的预防与治疗措施,切断传播途径,迅速控制重大疫病在本市的传播和蔓延。

(二)依法防控

为有效切断传染病的传播,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结合重大疫病的流行特征,在采取预防控制措施时,对留院观察病例、疑似病例、临床诊断病例及实验室确诊病例依法实行隔离治疗,对疑似病例、临床诊断病例及实验室确诊病例的密切接触者依法实行隔离和医学观察。

(三)及时处置

预防和控制重大疫病要坚持“早、小、严、实”的方针,对留院观察病例、疑似病例、临床诊断病例及实验室确诊病例,要做到“及时发现、及时报告、及时治疗、及时控制”。同时,对疑似病例、临床诊断病例及实验室确诊病例的密切接触者要及时采取隔离控制措施,做到统一、有序、快速、高效。

(四)属地管理

重大疫病的监督监测、预防控制、疫情分析预报、疫情报告、医疗救治、实施隔离和医学观察等工作实行属地管理,各单位和全体公民必须服从当地政府和卫生行政主管部门统一指挥。

三、预警、报告与评估

(一)预警

根据重大疫病的流行特征及流行强度,分级实施临时紧急控制措施,以达到最有效的预防控制效果。分级控制措施以疾病是否传入、是否形成传播链、是否发展为暴发和流行为基本特征,实行四级预警控制措施。

1、A级(蓝色)预警:其它地区已有重大疫病发生,本市存在传入可能,但未检出临床诊断病例,或仅有疑似病例;

2、B级(黄色)预警:已检出原发性或输入性临床诊断病例、实验室确诊病例或其它地区出现新发传染病;或重大疫病的疫情骤增,本市疑似病例明显增加。具体如下:

(1)鼠疫、霍乱、肺炭疽和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在农村及边远地区发生,尚未出现二代病例的;

(2)其它乙类、丙类传染病在一个县级行政区域内暴发、流行的;

(3)一个县级行政区域内相继发生原因不明的具有相同或相似临床特点的患者,出现死亡病例,疫情尚未出现扩散的;

(4)由于接种生物制品、菌毒种丢失引起健康损害的重大疫病,在局部范围内造成一定影响的。

(5)周边出现新发、突发传染病重大疫情,有传入本市重大危险的。

3、C级(橙色)预警:重大疫病在本市传播,已出现继发感染的散发病例或局部性暴发,包括实验室确诊病例、临床诊断病例和疑似病例。

具体如下:

(1)鼠疫、霍乱、肺炭疽和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在县级以上城市发生,出现二代病例,并有向其它地区蔓延的趋势;

(2)其它乙类、丙类传染病在两个县级行政区域暴发、流行,严重影响生产、生活和社会秩序的;

(3)两个以上县级行政区域集中发生原因不明的具有相同或相似临床特点的患者,出现多例死亡病例,疫情扩散速度较快,对公众健康和社会稳定造成严重影响的;

(4)由于接种生物制品、菌毒种丢失引起健康损害的重大疫病,造成一定范围内社会恐慌,影响社会稳定的;

(5)其它地区出现新发、突发传染病重大疫情,已经传入本市。

4、D级(红色)预警:本市暴发或流行以下疫情:

(1)鼠疫、霍乱、肺炭疽和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疫情,已经由发生地向其它县(市、区)扩散的;

(2)其它乙类、丙类传染病在全市范围内暴发、流行,严重影响生产、生活和社会秩序的;

(3)本市范围内集中发生原因不明的具有相同或相似临床特点的患者,出现多例死亡病例,疫情扩散速度较快并波及全市,对公众健康和社会稳定造成严重影响,引起社会恐慌的;

(4)由于接种生物制品、菌毒种丢失引起健康损害的重大疫病,造成大范围社会恐慌,影响社会稳定的;

(5)新发、突发传染病重大疫情,在本市形成传播和流行。

(二)报告

重大疫病发生后,各医疗预防、保健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必须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规定的报告时限和程序进行报告。市卫生部门在接到重大疫病报告后要迅速组织有关人员进行调查与核实。

(三)评估

市卫生部门组织相关专业技术人员成立重大疫病专家评估委员会,对重大疫病调查结果进行评估,判定重大疫病的预警级别,并将有关情况及时报告本级人民政府和上级卫生行政主管部门。

四、预案的启动与终止

(一)启动预案

当所发生的重大传染病疫情和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及其它严重影响公众健康事件达到黄色预警时,市卫生部门提出启动本预案建议报市政府决定启动本预案。

(二)分级管理

发生D级疫情时,由市政府统一指挥、协调;发生C级疫情时,由市卫生局、疫情所在县(市、区)政府负责统一指挥;发生B级、A级疫情时,由市卫生局负责统一指挥。

各级政府及其相关部门、有关单位要按照本预案所确定的工作任务,在各自工作职责范围内,分工负责,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共同做好我市重大疫病的预防和控制工作。

(三)终止预案

根据重大传染病疫情与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应急处理工作的进展情况和市重大疫病专家评估委员会的评估建议,市卫生部门适时向市人民政府提出预案终止建议,经市政府批准后终止预案。

领导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主任由市卫生局局长担任。主要职责:

1、随时掌握各种重大疫病的动态,及时向市政府报告;

2、根据疫情预测结果,确定防控重点和目标;

3、组织预案制定及各项应急准备的检查工作;

4、组织重大疫病防控治领导组召开的相关会议,起草有关文件;

5、组织各专业组进行重大疫病防控演练;

6、组织实施本预案,制定应急控制措施;

7、在重大疫病发生后,迅速了解、收集、汇总和报告疫情、灾情;

8、与现场防、控、治各专业组以及市政府各有关部门的应急机构保持联系,及时传递有关信息、传达有关决定和指示;

9、审查重大疫病防控的宣传报道内容;

10、组织重大疫病的调查和评估,了解汇总工作情况;

11、处理领导组日常事务。

(三)各专业工作组

1、疫情控制组

组成单位由市、县(市、区)卫生局、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卫生监督机构组成。组长由市卫生局分管局长担任,副组长由市疾控中心主任、市卫生局卫生监督所所长、各县(市、区)卫生局分管局长担任。主要职责:

(1)组建防控应急队伍,安排应急控疫物资;

(2)开展各种重大疫病的日常监测、预报;

(3)制定不同级别重大疫病的预警防控力量配置、调动、联络指挥方案;

(4)开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用性研究,探索各种传染病的病因、流行特点、传播途径及流行因素等;

(5)建立健全重大疫病报告网络,收集疫情资料,及时准确报告疫情;

(6)开展流行病学调查、采样、技术分析和检验,追踪传染病病人或疑似病人的密切接触者,实施医学观察,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

(7)组织专家对重大疫病进行综合评估,初步判断重大疫病的预警级别,提出是否启动应急预案的建议;

(8)负责重大疫病的技术调查、确证、处置、控制、评价和分析工作,为政府制定各项防控策略提供科学参考;

(9)负责向市政府和上级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报告疫情;

(10)负责疫点、疫区的终末消毒和相关部门的消毒技术指导工作;对各级医疗机构的院内感染进行监督监测,减少医源性感染的发生;

(11)及时准确地预测、分析疫情和流行趋势,制定具有前瞻性的防控措施;

(12)协助其他专业组开展防控工作。

3、农村防控组

由市农业局、各县(市、区)政府、市健康教育所组成。

组长由市农业局局长担任,副组长由各县(市、区)分管副区长担任。

主要职责:

(1)开展农民健康教育和传染病防治知识宣传,改变农民不良卫生习惯,增强农民的自我防护意识和抵御各种疾病的能力;

(2)推进农村的改水、改厕和改良环境等工作,大力开展农村爱国卫生运动和消灭“四害”活动;

(3)在应急阶段,以村为单位,责成专人负责逐日对村民进行健康状况排查,发现传染病病人或疑似病人,就近就地实施隔离治疗,并立即报告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4)实行群防群控,严防疫情在城市和农村之间传播扩散;

5、治安保卫及流动人口防控组

由市公安局、市司法局、武警太原支队、市建管委、市文化局、市商贸委、市旅游局、各县(市、区)政府、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组成。

组长由市公安局局长担任,副组长由市建管委主任、市文化局局长担任。

主要职责:

(1)制定重大疫病控疫治安管理办法、外来暂住人口登记和健康监测规定;

(2)开展对建筑工地民工、文化娱乐场所服务人员的卫生科普知识宣传和健康行为教育;

(3)开展流动人口聚集地和营业性娱乐场所的预防性消毒;

(4)加强治安管理,组织群众进行治安联防,预防和打击各种违法犯罪活动;

(5)依法对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及其密切接触者实施强制隔离;

(6)在重大疫病发生后,依法限制民工的流动范围,加强对营业性文化娱乐场所管理;

(7)正确引导游客掌握相应防病知识,保护游客安全,严禁组团赴疫区旅游。

6、交通运输组

由市、县(市、区)交通局、民航山西省管理局、太原铁路分局、汽车客运公司、市交警支队组成。

组长由市交通局局长担任,副组长由市交警支队队长担任。

主要职责:

(1)利用旅客候车(机)室的闭路电视和电子屏幕向过往旅客进行卫生科普知识宣传;

(2)经常开展预防性消毒,保证车厢内环境卫生整洁和食品卫生安全;

(3)制定重大疫病发生后交通管制办法和车辆调度计划,确保防病工作交通顺畅,保证防病物资的及时运送;

(4)在应急阶段负责实行交通管制和征集交通工具,实施交通检疫,对出入车辆进行检疫和消毒;设立留观点,发现传染病病人或疑似病人就地隔离,并立即报告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7、环境防控组

由市环境保护局、市市容环卫局、市园林局、市市政管理局组成。

组长由市环境保护局局长担任,副组长由市市容环卫局局长担任。

主要职责:

(1)加强生活饮用水水源监测,保证生活饮用水的安全;

(2)加强粪便、垃圾卫生管理,防止粪便、垃圾污染饮用水源和食物;

(3)及时清运生活垃圾,特别对医用特种垃圾要集中收集、密闭运输、进行无害化处理;

(4)治理河道湖泊,消除杂草,填平低洼,减少蚊蝇孳生地,大力开展灭蚊蝇活动;

(5)在应急阶段,对集中收治的传染病病人粪便必须用专用容器收集,做特殊消毒处理后方可排放到化粪池;

对医疗单位的特种垃圾、生活垃圾及隔离区内被传染病病人或疑似病人污染的生活垃圾要统一消毒处理后密闭运输,及时进行无害化处理。

8、宣传教育组

由市委宣传部、市教育局、市广播电视局、太原日报社、市健康教育所组成。

组长由市委宣传部分管领导担任,副组长由市教育局局长、市广播电视局局长、太原日报社总编担任。

主要职责:

(1)宣传国家有关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治的法律法规规定,制定常规宣传、强化宣传、应急宣传三阶段的宣传计划,有重点有目的地宣传普及防病知识,增强群众抵御各种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

(2)广泛开展中小学生卫生科普知识教育,改变其不良卫生行为和习惯,将各种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治方法教育纳入健康教育课程; (3)普及健康教育,保护易感人群;

(4)在应急阶段,学校实行班主任老师负责制,对学生进行晨检,对传染病人或可疑病人实施就地隔离,并向当地疾控制机构报告;

(5)根据疫情适时实施学校停课、休课;

(6)注意社会动态,收集群众反映,平息社会谣传,保证社会安定。

9、检查督导组

由市监委承担。

组长由市监委主任担任。

主要职责:

(1)负责组织有关部门人员深入发生重大疫病的地区进行督查指导、调查研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2)查处各级人民政府及其工作人员在重大疫病处理过程中的失职、渎职和违纪行为。

六、监测与控制

(一)建立监测网络

建立四级监测网络: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一级);县(市、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二级);各监测点医院和乡镇卫生院(三级);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和村卫生所(四级)。

(二)设置监测点

根据重大疫病的流行特征及防治工作需要,暂定本市所有二、三级综合性医院为重大疫病的监测点医院,按疫情发展需要,可适时调整监测点的设置。各监测点医院要根据重大疫病的疾病分类及诊断标准开展病例监测,每日定时报告监测情况及收治病人的动态情况,执行“零报告”制度。

其它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要按照重大疫病的疾病分类及诊断标准,开展病人筛选,发现有可疑症状的病人要及时向辖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

各监测点医疗机构及市、县(市、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要开展重大疫病的监测和报告,及时对重大疫病医学观察病例数、疑似病例数、临床诊断病例数、实验室确诊病例数、疑似转为临床诊断病例数、死亡病例数、治愈病例数、仍隔离治疗数,排除病例数、排除疑似病例数有关信息进行收集、汇总、分析、评估,实行日报告和零报告制度。有关情况要同时报告同级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和上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2、流行病学调查

流行病学调查工作由市、县(市、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负责,流调信息要及时向病人收治医院反馈,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

临床诊断病例、疑似病例由县(市、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进行流行病学个案调查,必要时由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派专业人员协助进行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调查工作原则上要由两名流调专业人员共同完成。

调查时,要追踪调查该病例的所有密切接触者,掌握密切接触者与患者的关系、与病人接触的时间、地点、接触方式等,并做好记录,同时报请当地政府实施隔离医学观察。

流行病学调查的质量控制和评价由市卫生局卫生监督所和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负责。

3、隔离治疗和医学观察

监测点医疗机构对留院观察病例要就地隔离治疗,疑似病例及临床诊断病例由定点医疗机构进行隔离治疗。

对疑似病例、临床诊断病例、实验室确诊病例的密切接触者,要实行隔离医学观察。

4、消毒处理

医院门诊、急诊、病房和放射科、转运病人的专用救护车、病人住所、公共场所等的消毒处理工作按照有关消毒规定执行。

5、疫点疫区确定及控制措施

疫点、疫区的确定及采取的控制措施按照有关法律法规执行。

(一)监测点非监测点医疗机构

监测点医疗机构或非监测点医疗机构发现不能排除为重大疫病的病例或疑似病例时,应立即请辖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进行现场流行病学调查,不能排除可疑的,由市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定点医疗机构专家进行调查会诊。对重大疫病的疑似病例、临床诊断病例、临床诊断病例和实验室确诊病例,由市医疗救护中心专用救护车转送市第四人民医院或传染病医院等定点医疗机构隔离治疗;经会诊认为是留院观察病例的,监测点医疗机构就地隔离治疗,非监测点医疗机构用专用救护车将病人转送定点医疗机构隔离治疗。

(二)定点医疗机构

市第四人民医院和市传染病医院为重大疫病的定点医疗机构,主要收治重大疫病的疑似病例、临床诊断病例和实验室确诊病例。同时组成专家组负责全市重大疫病的会诊工作。

根据疫情的发展,市卫生局可随时指定有条件的三级、二级医疗机构为扩充的定点医疗机构,被指定的定点医院必须按要求设置床位及其它必备设施。

(三)诊治及出院标准

对重大疫病的临床诊断标准、推荐治疗方案和出院标准,应当按照国务院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制定的有关规定执行;若国家尚未出台,由市卫生局组织有关专家制定本市的相关标准。

八、保障措施

(一)经费保障

市、县(市、区)财政部门要划拨专款保障疾病预防控制所需药物、医疗器械、消毒药械、应急物资准备以及病人诊断、治疗、医学观察等有关费用。

医保部门要协助落实参保病人在诊断、治疗、医学观察期间的医疗费用。

(二)强制隔离措施

在对病人隔离治疗、对密切接触者医学观察时,若病人、密切接触者拒绝合作的,应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第二十四条第一款的规定,由公安部门协助有关单位采取强制隔离措施。

(三)工薪待遇保障

密切接触者经医学观察排除为非病人的,其隔离和接受医学观察期间的工资福利待遇,由劳动保障、人事部门按国家有关规定作出相应处理。

(四)技术保障

重大疫病的科学研究涉及多部门、多学科,市科技、卫生部门要组织各方力量,集中技术优势,广泛开展病因学、流行病学、防治对策、临床治疗、实验室检测等方面的科学研究工作。

(五)物资保障

市经济委员会、市商贸委员会、市药品监督管理局等部门要相互配合,做好重大疫病预防、治疗等工作所必须的治疗、抢救药品、器械、疫情控制所需的消毒药品、现场处理的防护用品等物资的储备工作。

(六)人员保障

市、县(市、区)两级医疗救护、疫情处理、实验室检验等重大疫病的应急处理队伍要经常开展业务培训、实习演练,不断增强应急处置能力。培训工作要自上而下、逐级进行,使每位参予重大疫病应急处置工作的人员都能熟悉业务、掌握技术,胜任工作。

九、工作要求

(一)驻并各大中型企、事业单位均应参照本预案制定本单位重大疫病防治应急处理预案,并报市卫生部门备案。

(二)各专业工作组由组长单位牵头,根据本预案规定的职责,制定相应的保障计划、工作程序和实施细则,经市重大疫病防控治领导组批准后,在市卫生部门备案。

(三)各级各部门制定的预案每年应根据重大疫病疫情监测情况和实施中发现的问题进行修订补充;涉及重大事项需调整的,应报备案单位备案。

(四)市重大疫病防控治领导组成员及各专业工作组负责人如有工作变动,其在重大疫病防治领导组的职务由其替任人员担任。

第二篇:乡镇卫生院突发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事件应急预案

XX卫生院

突发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事件应急预案

第一章 总 则

一、编制目标

为及时发现、有效控制突发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事件的严重危害,指导和规范突发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事件应急处置工作,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维护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

二、编制依据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X县突发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事件应急预案》等,结合本片区实际,制订本预案。

三、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应于XX片区内发生的、造成或可能造成社会公众身心健康严重损害的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

四、工作原则

当发生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事件时,应按照统一领导、分级响应,调查与控制并举,分工合作、联防联控,信息互通、及时发布的原则,立即采取针对性的控制措施,尽快查明病源和切断传播途径,有效控制疫情蔓延。

第二章 组织体系与职责

(一)XX中心卫生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领导小组对片区内突发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事件应急处置进行统一指挥和决定预案的启动,应急办负责具体工作的组织、实施;各专业组根据各自的职责各司其职,互相协调,上下联动,共同进行突发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事件的应急处置。

(二)突发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事件处置小组

1、医疗救护组:由业务副院长任组长,住院部内、外科主任、护士长为副组长,住院部全体医护人员为组员。负责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造成的人员伤害的现场抢救、运送、诊疗。

2、流调组:由疾控分管副院长任组长,防保科主任为副组长,防保科工作人员为组员。负责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传染病、食物中毒、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和其他严重影响公共健康事件的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处理,负责健康人群疾病预防、健康宣传和疫情监测等。

3、消杀灭组:由疾控分管副院长任组长,防保科主任为副组长,防保科、后勤等人员为组员。1

负责疫源地、医院及相关公共场所的消杀灭工作。

4、卫生监督组:由卫生监督分管副院长任组长,防保科主任为副组长,卫生监督工作人员为组员。负责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调查、处理、控制以及对学校卫生、食品卫生、饮水卫生等进行监督检查,协助主管部门对事件发生地的食品卫生及医疗卫生机构疫情报告、传染病防治等防控措施的落实。

5、综合信息组:由办公室主任任组长,办公室工作人员、疾控工作人员等为组员。负责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的传递、收集、处理、汇总报告等工作。按照有关规定,正确做好舆论导向和信息发布工作。

6、后勤保障组:由后勤分管副院长任组长,后勤部主任为副组长,医院后勤工作人员为组员。负责突发公共事件处置过程中的药品、器材及各项物资的准备和供应,维护处置环境的秩序稳定等工作,确保处置工作的顺利进行。

二、应急联动

各突发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事件应急小组,按照本预案要求,在突发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事件应急领导小组的统一指挥下,实行各工作小组、部门、上下联动的应急联动机制,实现抢险救援人力物力调度、事件监测、报警反应灵敏的应急处置快速高效,有效控制突发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事件的危害。

第三章 预防、监测、报告与预警

一、预防

认真贯彻落实预防为主的方针,切实履行工作职责,加强日常管理,加大监管力度。当发现突发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时。要及时报告,立即采取有效措施控制事态扩大。同时要寻找病源,积极采取有效防治措施,消除病源,救治病人,减轻突发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对人身体健康、生命安全和社会造成的危害。

二、监测

(一)监测机构:片区各医疗单位。

(二)监测内容:不明原因疾病、预防性生物制品使用后不良反应情况,以及国家卫生部要求开展监测的内容。

(三)监测网络:建立和完善乡镇、村级监测网络。建立、维护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网络报告平台,及时收集上报监测信息数据。

三、报告

(一)责任报告单位:片区各医疗单位、事件发生单位、与群众健康和卫生保健工作有密切关系的机构和单位。

(二)责任报告人:执行职务的各医疗机构工作人员、乡村医生、个体医生。

(三)义务报告单位和报告人:除责任报告人以外的任何单位和个人。

(四)报告、举报电话:防保办54758700 应急办54729368

(五)报告程序和时限:责任报告人发现突发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事件后,应立即向XX中心卫生院应急办报告,应急办接到报告后应及时调查核实,并同时上报县疾控中心和县卫生局,并立即派出各专业组赶赴现场,开展处置工作。

(六)报告内容

1、报告的主要内容:事件名称、发生时间、地点、涉及范围、人数、患者主要症状与体征、事件的原因、已采取措施、事件发展趋势、下步工作计划。

2、事件发生、发展和控制过程

⑴首次报告:包括事件名称、初步判定的事件类别和性质、发生时间、地点、人数、死亡人数、主要症状、事件原因、已采取措施、报告单位、报告人员及通迅方式等

⑵进程报告:包括事件发展与变化,处置进程、事件的诊断和原因或可能因素、事态评估、控制措施等内容。

重大和特别重大突发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事件每日进行进程报告。

⑶结案报告:事件结束后应进行结案报告。在确认事件结束后2周内,对事件发生和处理情况进行总结,分析原因和影响因素,并提出防范措施和建议。

四、预警:

(一)建立预警基线:对各类监测资料进行及时汇总、分析评估,制定预警基线。

(二)建立预警报告制度:根据预警基线提出的预警报告应按规定报告上级有关部门。

(三)预警支持系统:建立和完善报告信息网络,负责信息的收集上报。

(四)预警级别:根据突发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事件的性质、危害程度、涉及范围分为一般(Ⅳ级)、较大(Ⅲ级)、重大(Ⅱ级)和特别重大(Ⅰ级)四级,依次用蓝色、黄色、橙色和红色进行预警。预警发布与解除由上级卫生应急指挥部发布和解除。

第四章 应急响应

一、分级响应

应急办接到上级发出的突发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事件预警时,按照分级响应的原则,作出相应级别的应急响应。

二、响应程序

(一)基本响应:接到突发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事件报告后,应尽快组织人员对事件性质、级别进行评估,并向县疾控中心和县卫生局提出应急措施的建议。同时做好先期应急处置工作。

(二)扩大响应:对可能造成重大社会影响的突发不明原因疾病事件时,在做好前期基本响应的基础上提高应急级别进行处置。

三、应急处置措施

本片区内一旦发生突发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事件,应立即采取以下措施:

(一)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领导小组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组织各专业组按照预案职责分工和有关技术规范进行应急处置。

在发生重大、特别重大突发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事件时,应立即以最快速度和方式向县疾控中心和县卫生局报告。并积极开展先期应急处置工作。

(二)配合专业防治机构开展现场流行病学调查;设立观察室,对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采取隔离、医学观察措施,对密切接触者根据情况采取集中或居家医学观察,对隔离者定期随访。

(三)组织医疗救治、减少人员伤亡。积极组织开展对病人、可疑病人的医疗救治,做好转运和抢救工作。

(四)对病人、可疑病人进行登记造册,统计报告基本信息。

(五)做好医疗机构现场控制、消毒隔离、个人防护、医疗垃圾和污水的处理工作。

(六)加强宣传、消除恐慌。做好宣传和解释工作,稳定民心,开展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和应急知识培训,提高群众自我防护意识。

(七)应急办做好相关信息的报告与管理工作,保证信息畅通。

四、应急响应终止

突发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事件隐患或相关危险因素消除后,在规定时间内无新病例出现,上级指挥部发出应急结束指令后应急响应终止。

第五章 评估与奖惩

一、突发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事件结束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领导小组应配合上级部门对突发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事件处理情况进行评估,总结应急处置工作中存在的经验和不足,并提出改进建议。

二、根据评估结果,对在突发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事件处置工作中作出贡献的集体和个人予以表彰奖励。对有玩忽职守、失职、渎职等行为的,依法追究当事人的法律责任。

第六章 保障措施

确保信息和通信的畅通;配备必须的个人生活用品、后勤保障、通讯、办公、交通工具和现场快速检测、药品器材等装备;医院预留一定金额的专项资金,用于突发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事件发生时采购所需应急物质;利用电视、报刊和印制宣传资料等向公众宣传;建立培训机制,组织开展应急业务知识培训与演练,提高应急处置、相互协调、现场控制、紧急救援的综合能力;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领导小组按照预案的要求进行监督、检查、了解、收集和落实突发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事件工作开展情况,并及时向县疾控中心和县卫生局报告。

第七章 宣传、培训与演练

一、宣传

利用电视、广播、专栏和宣传资料等向疫点、疫区公众开展突发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事件应急卫生知识普及宣传,提高自我防护能力,充分发挥社会团体在卫生知识普及宣传中的作用。

二、培训演练

建立培训机制,组织开展应急业务知识培训与演练,提高组织指挥、部门协调、现场控制、紧急救援的综合应对能力。

第八章 附则

本预案由XX中心卫生院应急办编制,在演练或突发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事件应急处置中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修订和补充。

附件1:

突发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事件分级标准

一、较大突发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事件(III级)

(一)在本县内发现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

(二)县卫生行政部门认定的较大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事件。

二、重大突发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事件(II级)

(一)发生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扩散到本县以外的地区;

(二)市卫生行政部门认定的重大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事件。

三、特别重大突发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事件(I级)

(一)在我市发生并波及多个省份的突发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并有扩散趋势;

(二)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认定的特别重大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事件。

附件2

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事件相关信息表

填报单位(盖章): 填报日期: 年 月 日

事件名称:

引发事件可疑污染物:

事件发生原因:

危害因素:

病人处理过程:

事件控制措施:

第三篇:群体不明原因疾病事件应急预案

群体不明原因疾病事件应急预案

群体不明原因疾病事件是指在公司厂区内突然发生的,造成或可能造成群体职工身体健康严重伤害的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群体性异常反应,食物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群体职工身体健康的公共卫生事件。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我厂实际情况,制定本预案。

一、工作目标

1、普及各类防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知识,提高广大在职员工的自我防范意识。

2、不断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信息监测报告网络,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3、建立快速反应和应急处理机制,及时采取措施,确保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不发生。

二、工作原则

1、预防为主、常抓不懈。

宣传普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防治知识,提高全体在职员工的公共卫生水平和防范意识,加强日常检测,发现疫情及时采取有效的预防与控制措施,迅速切断传播途径,严格控制疫情的传播和蔓延。

2、依法管理、统一领导。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日常预防、疫情报告、控制和救治等工作实行依法管理。在地区卫生局、市卫生局的统一领导下,成立我公司群体不明原因疾病事件防治领导小组,落实厂区内突发群体不明原因疾病的防治工作。

3、快速反应、高效运转。

建立预警和医疗救治快速反应机制,加强人力、物力、财力的储备,提高应急处理能力,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三、组织管理

公司成立由总经理负责的厂内突发群体不明原因事件工作领导小组,具体负责并落实厂内突发事件的防治工作。主要职责如下:

1、根据当地政府和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群体不明原因疾病事件防治应急预案制订厂内的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2、建立健全的突发事件防治责任制度,督促并定期检查厂内各部门各项突发事件防治措施落实情况。

3、广泛深入有效地开展突发群体不明原因疾病事件的宣传教育活动,普及突发事件防治知识,提高全体在职员工的科学防治能力。

4、建立日常员工缺勤登记制度和传染病流行期间的例检制度。及时掌握员工的身体状况,发现有突发性群体不明原因疾病早期症状的员工,应及时督促其到医院就诊,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5、经常性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和积极参加厂区环境整治工作,加强后勤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改善卫生条件,保证办公楼、宿舍、食堂、厕所及其他公共场所的清洁卫生。

6、确保员工喝安全饮用水,吃放心饭菜。

7、及时向当地疾病预防控制部门和上级主管部门汇报公司的突发群体不明原因疾病事件的发生情况,并积极配合卫生部门做好对病人和密切接触者的隔离消毒、食物留存等工作。

四、突发群体不明原因疾病事件的分级 较大突发群体不明原因疾病事件(Ⅲ级)黄色

1、公司发生在职员工集体性食物中毒,一次中毒人数超过100人,或出现死亡病例。

2、公司发生肺鼠疫、肺炭疽、霍乱等传染病病例,发病人数以及疫情波及范围达到地市、区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确定的较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标准。

3、乙类、丙类传染病在短期内爆发流行,疫情局限在区域内的学校,发病人数达到地市、区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确定的较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标准。

4、在一个区域内的厂矿发现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

5、发生在厂区内的因预防接种或预防性服药造成的群体性不良反应。

6、因厂内化学设备及化学品有毒物(药)品泄露,造成人员急性中毒,一次中毒人数在10~~49人之内,或死亡人数在4人以下。

7、因厂区周边环境污染造成的急性中毒事件,一次中毒职工人数在10~~49人之内,或死亡人数在4人以下。

8、发生在厂区内的,经市、区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认定的其他较大突发群体不明原因疾病事件。

一般群体不明原因疾病事件(Ⅳ级)蓝色

1、厂内集体性食物中毒,一次中毒人数30~~99人,无死亡病例。

2、厂内发生鼠疫、霍乱病例,发病人数以及疫情波及范围达到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确定的一般突发群体不明原因疾病事件标准。

3、因厂内化学设备及化学品有毒物(药)品泄露,造成人员急性中毒,一次中毒人数在9人以下,无死亡病例。

4、因厂区周边环境污染造成的急性中毒事件,一次中毒员工人数在9人以下,无死亡病例。

5、发生在厂区内的,经市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认定的其他一般突发群体不明原因疾病事件。

五、应急处臵措施

(一)一般突发群体不明原因疾病事件(Ⅳ级)的应急反应

1、一般群体不明原因疾病事件发生后,现场的职工应立即将有关情况报告公司后勤主任及公司领导。后勤主任接到报告后,必须立即赶赴现场组织实施以下应急措施:将有关情况报告当地卫生行政部门;通知本厂司机或拨打“120”急救电话,对中毒或患病人员进行救治;追回已出售的可疑食品或物品;通知有关人员停止食用可疑中毒食品、停止使用可疑的中毒物品。

2、停止出售和封存剩余可疑中毒食品和物品;控制或切断可疑水源。

3、后勤主任应与中毒或患病人员家长、家属进行联系,通报突发群体不明原因疾病事件情况,做好家长或家属的思想工作,稳定其情绪。

4、积极配合地区卫生部门封锁和保护事发现场,对中毒食品、物品等取样留验,对相关场所、人员进行致病因素的排查,对中毒现场、可疑污染区进行消毒和处理,对与鼠疫、肺炭疽、霍乱、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病人有密切接触者实施相应的隔离措施;或配合公安部门进行现场取样,开展侦察工作。

5、对突发群体不明原因疾病事件中公司不能解决的问题及时报告主管部门,卫生行政部门以及当地政府,并请求支持和帮助;在厂区适当的范围通报突发群体不明原因疾病事件的基本情况以及采取的措施,稳定职工情绪,并开展相应的卫生宣传教育工作,提高职工的预防与自我保护意识。

6、严格执行进出入厂门的管理制度。

(二)较大突发群体不明原因疾病事件(Ⅲ级)的应急反应 除按照一般突发群体不明原因疾病事件的应急反应要求,组织实施应急措施以外,还应按照当地政府、卫生行政部门的统一部署,落实其他相应的应急措施。

七、应急保障 公司要提供必要的经费,用于增添相关设备,配备所需药品,改善厂内卫生基础设施,尤其是改善职工食堂、厕所、宿舍卫生环境,为职工提供安全卫生的饮用水和洗漱设施,在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给予充分的保障,确保厂内公共卫生防控措施的落实。

八、善后与恢复工作

突发群体不明原因疾病事件应急处臵完成后,工作重点应马上转向善后与恢复行动,争取在最短时间内恢复公司正常的工作和职工日常的生活秩序。

1、会同有关部门对所发生的突发群体不明原因疾病事件进行调查,并根据调查结果,对导致事件发生的有关责任人和责任部门,依法追究责任。

2、根据突发群体不明原因疾病事件的性质及相关部门和人员的责任,公司和主管部门应认真做好或积极协调,主管部门做好受害人员的善后工作。

3、针对突发事件中反映出的相关问题、存在的卫生隐患及主管部门提出的意见进行整改。加强经常性的宣传教育,防止突发事件的发生。

4、尽快恢复公司正常的工作秩序。对因传染病流行而导致的暂时集体停工,必须对工作现场、会议室、食堂、厕所及宿舍等场所进行彻底清扫消毒后,方能继续使用;因传染病暂时停工的职工,必须在恢复健康,并经有关卫生部门确定没有传染性后方可复工;因水源污染造成传染病流行的区域,其水源必须经卫生部门检测合格后,方可重新启用。

三、学校传染病健康教育讲义 细菌性痢疾讲义

概念:细菌性痢疾简称菌痢。是痢疾杆菌引起的肠道传染病。症状:主要有发冷、发热、腹痛、腹泻、频繁腹泻、排粘液脓血样大便。

传染源:患者和带菌者。

传播途径:痢疾杆菌随患者或带菌者的粪便排出,通过污染的手、食品、水源或生活接触,或苍蝇、蟑螂等间接方式传播,最终均经口入消化道使易感者受感染。

预防措施:

预防的关键是防止“病从口入”。禁止痢疾患者或带菌者从事餐饮业和保育工作,相关工作人员要有健康查询制度,身体不适时暂时调离工作岗位

喝开水不喝生水。自来水龙头有可能被痢疾杆菌污染,进而污染自来水,若喝下被痢疾杆菌污染的水,就会被感染而发病。

生吃瓜果确保用自来水洗净,最好能用开水烫一下,确保其卫生。饭前、便后、外出、处理垃圾后要洗手,在日常生活中,如接触门把手,水龙头,公交车扶手,地面等都可能会带有痢疾杆菌,从而使手上带菌,如果再用手接触食物,污染的食物将造成人体发病。经常用肥皂或者洗手液洗手,可以清除手上绝大部分细菌。

吃熟食不吃凉拌菜,熟食有加热的过程,而且在食用时有相对较高的温度,经过加热到70度的食品,基本不会含有病原微生物,包括痢疾杆菌等细菌,而凉拌菜,凉粉,凉面,其制作过程中没有加热的环节,往往因为数量多,造成销售时间过长,在经营过程中,人员手不卫生、器具不洁、环境温度达25度适合较细菌大量滋生,容易造成肠道疾病发生。

剩饭菜要加热后吃,剩饭菜因为有营养,适合细菌繁殖,加上繁殖时间较长,有可能产生致病因子,如果直接入口,容易发生肠道疾病,吃之前烧熟煮透,高温杀灭细菌,使食品安全卫生。

防止苍蝇叮爬食物,苍蝇的活动场所多在垃圾场,厕所等处,使苍蝇的腿上带有各种细菌,一旦叮爬到食品上,其细菌也转移到食品上,食品营养丰富,适合细菌生长,只要有足够的时间,就能繁殖到致病的数量和毒性。所以,食物要加盖或纱罩,门窗要有防蝇设施。

得病后要及时就医治疗,及时就医,尽快明确诊断,针对性治疗,减少对自身和他人的危害,利人利己。

积极灭蝇、灭蚊、灭鼠,消除蚊蝇滋生场所,保持室内外清洁卫生,以减少和控制肠道传染病的发生。

流行性出血性结膜炎讲义

概念: 俗称的“红眼病”。是传染性的结膜炎症,属于介水传染病。症状:双眼发烫、烧灼、畏光、眼红,自觉眼睛磨痛,像进入沙子般地滚痛难忍,紧接着眼皮红肿、眼眵多、怕光、流泪,早晨起床时,眼皮常被分泌物粘住,不易睁开。

传染源:患者眼部的分泌物,常通过患者揉眼睛又不注意手的卫生而分布到各种物体表面。

传播途径:该病主要是通过接触传播,最常见为眼——手——眼的传播。另外接触病人用过的毛巾、手帕、洗脸用具、电子游戏机、电脑的键盘、水龙头、门把手等,或用病人用过的脸盆洗脸,到病人接触过的泳池、浴池等地方游泳、洗浴,都有可能感染此病。与红眼病人对视不会传染,没有科学依据。

预防措施

避免用手揉擦眼睛十分重要。

饭前、便后、外出回家后要及时洗手液或肥皂洗手。在日常生活中,如接触门把手,水龙头,公交车扶手,地面等都可能会带有致病细菌,从而使手上带菌,如果再用手揉眼睛,有可能将细菌带入粘膜,将造成人体发病。经常用肥皂或者洗手液洗手,可以清除手上绝大部分细菌

春夏为易流行季节,最好去正规并且消毒条件完善的游泳池游泳,这样的泳池有禁止红眼病患者进入游泳池预防措施,为消费者提供卫生保障。

同学之间不共用毛巾、手帕、化妆品、粉扑等洗脸或者接触皮肤的物品,防止细菌感染。肺结核讲义

概念:由结核杆菌引起的慢性呼吸道消化道传染病。症状:

周身无力,疲倦,发懒,不愿活动。

手足发热,不思饮食,白天有低烧,下午面颊潮红,夜间有盗汗。发烧,体力下降,双肩酸痛,女性月经不调或闭经。咳嗽超过三周,但痰却不多,有时痰中带有血丝。胸背疼痛。

传染源:传染源主要是排菌的肺结核病人的痰。

传播途径:1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2经消化道传播;3经皮肤传播。

肺结核病的相关知识

因肺结核排菌病人随地吐痰,干燥后细菌随尘土飞扬,被他人吸入而引起感染发病。

结核菌的传播主要在夜间,和排菌病人同住在一个房间内的儿童和青年最容易受感染。

当人体抵抗力降低时,经呼吸道或消化道初次侵入人体的结核菌,容易造成感染。

健康人受到结核菌感染后,也不一定发生结核。结核的发病主要受到即感染结核病菌毒力的大小和身体抵抗力高低的影响,如果结核菌毒力强而身体抵抗力差则容易发生结核病。规范治疗,按时服药,增加营养,保存乐观情绪,能较快(三周)恢复至不排菌不传染状态。不影响学习。

六、预防措施:

加强教室、宿舍、图书馆等场所的通风。

在咳嗽、打喷嚏时必须用纸巾捂住口鼻。然后及时洗手。纸巾包好放入垃圾箱

定期进行学生体检。

发现患者,立即隔离,要求其回家休息治疗或住院治疗,减少对家中人员及其他人的传染机会,有益于学校,也有益于同学。

患者居住的宿舍所有同学立即组织体检,确定感染情况。宿舍进行消毒,被褥衣物进行暴晒,墙壁地面用消毒液拖。

流行性腮腺炎讲义

概念:简称流腮,亦称痄腮,是儿童和青少年中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

症状:主要为一侧或两侧耳垂下肿大,肿大的腮腺常呈半球形,以耳垂为中心边缘不清,表面发热有角痛,张口或咀嚼时局部感到疼痛。其具有高度危害的并发症,需要高度警惕和积极治疗。

三、传染源:患者。

四、传播途径:飞沫传播。

五、预防措施:

立即隔离患者,要求其回家休息治疗,一般两周可以痊愈返校。教室、宿舍、图书馆、餐厅、礼堂等场所保证通风。

注意休息,增加营养,保持乐观情绪,适当加强体育锻炼,以增强抵抗能力。

已有病例发生的班级,在知情自愿原则下,针对性接种减毒活疫苗预防流行性腮腺炎。

流行性感冒讲义

概念:简称流感,是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传染性强、传播速度快。甲流属于流感的一种。

症状:急起高热、全身疼痛、显著乏力和轻度呼吸道症状。一般秋冬季节是其高发期,所引起的并发症和死亡现象非常严重。

传染源:患者。

传播途径:患者咳嗽、打喷嚏产生的带有病毒气溶胶的空气、飞沫、人与人之间的接触或与被污染物品的接触传播,被传染者吸入这些带有病毒的空气而感染。

预防措施

室内经常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洁净,降低空气中病毒浓度。

在咳嗽、打喷嚏时必须用纸巾捂住口鼻。然后及时洗手。纸巾包好放入垃圾箱

少去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避免感染流感病毒。

加强户外体育锻炼,提高身体抗病能力。

秋冬气候多变,注意加减衣服。多饮开水,多吃清淡食物。

老年人、儿童、病人等易感者等戴口罩、勤洗手,减少接触病毒机会。

患者尽量休息治疗,单独一间房间,用具及分泌物要彻底消毒。

已有病例发生的班级,在知情自愿原则下,针对性接种灭活疫苗流感疫苗预防。

药物预防,如板蓝根冲剂、金刚烷胺等,对有可能感染而未发病者有效,只对部分流感有效。

四、常用消毒方式 空气消毒

进入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高发季节,各种细菌病毒是以气溶胶形式悬浮于空气中的,如果开窗通风,能迅速降低空气中细菌、病毒的浓度,降低致病风险。教室要求每节课间门窗全部打开,通风,宿舍在上课时间窗户全部打开,窗帘卷起,保证通风效果。

如阴雨天气,扬尘天气不适合开窗通风时,可以选择紫外线消毒方式

紫外线具有消毒空气和物表的消毒功能,教室,宿舍如果不需要对桌面,物体表面进行消毒,可以选择吸顶安装,如需物表消毒,可悬挂安装在物表上方2米处,或者使用移动式紫外线灯,紫外线对人角膜及皮肤有损害作用,消毒时人不能在室内,消毒时间不少于30分钟,其灯管使用寿命不超过1000小时,紫外辐照强度低于70uW时更换灯管,每周用酒精对灯管进行擦拭。防止灯管积尘对消毒效果影响。安照每平米不少于1.5w的公式计算教室需要的紫外灯管数量。开关与照明开关分开并标示明确。

消毒剂喷雾消毒对于适合喷雾消毒的房间,关闭门窗后进行喷雾,消毒后30分钟开窗通风。

教室、宿舍要每两周清洗一次空调隔尘网。地面、墙面消毒

自来水湿拖,每日2次,有病原菌污染情况时,用1:200的84液湿拖并保持5分钟有效时间

座椅、门把手、水龙头、电话机、台面消毒

湿抹布擦抹,有病原菌污染情况时,戴橡胶手套用1:200的84液擦抹并保持5分钟有效时间,再用自来水清洗抹干,防止对物品的腐蚀。

厕所消毒

第四篇:重大传染病应急处理预案

XXX重大传染病应急处理预案

为贯彻市、区有关通知精神,做好我街道重大传染病应急防控工作,保护人民健康,现制定重大传染病应急预案如下:

传染病是由病原微生物(细菌、病毒、立克次体、螺旋体等)和寄生虫(原虫或蠕虫)感染后引起的、有传染性(人传人、动物传人或相继传播)的疾病。传染病的暴发流行,严重威胁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影响我国的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和对外交往。

为科学、规范、及时、有效地做好传染病的预防、控制和救治工作,保障全街道人民身体健康,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健康发展,根据国家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结合我街道实际,制定本预案。

1.总则

1.1 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国务院下发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以构建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传染病长效管理与应急处理机制为根本,提高快速反应和应急处理能力,将传染病防治工作纳入法制化、科学化和规范化的轨道,全面落实传染病“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的防治工作要求,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

《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山东省公共卫生综合监测点管理办法(试行)》以及卫生部、省卫生厅、市卫生局、区卫生局等部门有关通知、方案、指导意见、预案、判定标准、处理原则等。

1.4疫情分级

根据传染病疫情波及的范围、危害程度以及对社会、经济的影响,将传染病疫情分为四个等级,即特别重大传染病疫情事件(一级)、重大传染病疫情事件(二级)、较大传染病疫情事件(三级)和一般传染病疫情事件(四级)。具体分级标准如下:

1.4.1 特别重大疫情(1)出现肺鼠疫传播;(2)出现肺炭疽传播;

(3)出现霍乱暴发,一次疫情发生20例病例以上;(4)发生传染性非典型肺炎(SARS)病例5例以上;(5)流行性感冒病例数在两周内超过总人口数的2%以上;(6)发生人间高致病性禽流感的传播和流行;

(7)在一个潜伏期内全市出现500例以上的甲型或戊型病毒性肝炎;

(8)全市在10天内出现的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红眼病)病例数超过总人口数的2%以上。

1.4.2 重大疫情

(1)出现1例脊髓灰质炎野毒株感染病例;(2)出现1例鼠疫病例;

(3)发生5例以下传染性非典型肺炎(SARS)、禽流感确诊病例;

(4)一次疫情出现10例以上霍乱病例;(5)出现1例以上肺炭疽病例;(6)发生职业性炭疽5例以上;

(7)本年发生的艾滋病病例数较去年同期或上一季度的病例数增加5倍以上;

(8)连续出现不明原因的生物恐怖事件;(9)出现5例以上关联性肾综合征出血热病例;

(10)在一个潜伏期内,全市出现50-200例以上甲型病毒性肝炎病例;

(11)一个社区或集体单位10天内出现30例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病例;

(12)两周内流行性感冒病例数超过总人口数的1%以上;(13)一个社区或集体单位在21天内出现10例流行性乙型脑炎病例;

(14)两个以上区(市)在10天内发生50例伤寒、副伤寒病例;

(15)10天内发生的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红眼病)病例数超过总人口数的1%以上;

(16)出现不明原因传染病暴发。1.4.3 较大疫情

(1)出现新发传染病(输入性埃博拉病毒感染、西尼罗病毒

的部署,启动辖区内应急预案,组织协调、督促检查辖区各街道办事处、各部门、各单位和群众落实传染病防治措施。

2.5 相关部门职责

2.5.1 街道监督疾控工作站

(1)牵头做好辖区突发传染病防治工作;(2)组织拟定辖区突发传染病预防控制、医疗救治预案、实施方案,并组织实施;(3)协调并指导交通、公交等有关部门,做好卫生检疫工作;健全疫情报告网络体系,组织开展全方位疫情监测,检查、督导疫情报告制度落实情况,严密监视疫情动态;(4)一旦发现突发传染病疫情,迅速组织卫生技术力量控制疫情的发生和蔓延,防止流行传播;同时组织评估临床治疗病人、预防控制疫情措施的效果,完善各项防治方案;(5)开展健康教育,宣传预防控制传染病的科学知识,协助新闻宣传媒体和教育部门开展传染病的防病宣传工作,提高群众自我保健能力和健康意识;

(6)组织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提高乡镇卫生水平;(7)组织开展群众性健康教育活动,提高群众的自我保健能力;

(8)负责疫情所需治疗、抢救、消毒等物资的采购、运输、调拨工作。

2.5.2 街道宣传科

(1)负责突发传染病防治的新闻宣传工作,注意正确的舆论

导向,澄清事实,平息有关疫情谣传,避免引起社会恐慌;(2)一旦出现疫情,要深入宣传党和政府对疫情的政策、采取的有效措施和防治工作的成绩。

2.5.3 街道财政所

(1)负责及时筹集、解决预防和控制突发传染病防治必需的经费,为防治工作提供经费保障;(2)一旦发生疫情,根据街道监督疾控工作站提出的物资需求,组织集中采购大宗防治物资和药品,为防治工作提供物质保障;(3)解决卫生监督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经常性、应急性公共卫生经费,保证公共卫生各项业务工作正常开展。

2.5.4 街道人事科

(1)负责对在突发传染病防治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进行表彰;(2)解决、落实卫生监督机构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专业人员编制、引进、培养等问题。

2.5.5 街道教委办公室

(1)负责本辖区各类学校及托幼机构预防控制突发传染病知识的宣传教育、疫情监测和报告等工作;(2)负责在各类学校、托幼机构中开展预防控制突发传染病知识的健康教育活动;(3)组织各类学校、托幼机构落实预防突发传染病的相关技术措施。

(3)组织社团开展防病知识宣传,落实防病措施。

2.5.19 街道团委、政府法制办

(1)负责本系统预防控制传染病的宣传教育等工作;(2)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积极开展并配合工作站做好预防控制传染病工作。

3.预测、预警

3.1 疾病监测与信息报告 3.1.1 职责

(1)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站。对辖区内的传染病疫情进行监测、信息报告与管理;负责收集、核实辖区内疫情信息和其他信息资料;设置咨询热线电话,接受疫情的报告、咨询和监督;设置专人搜集各种来源的疫情信息。

(2)各类医疗机构。承担各自责任范围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的报告任务。

流动人口中发生传染病突发疫情、传染病确诊病人、疑似病人、病原携带者,由诊治单位负责报告、处理、疫情登记、统计。

3.1.2 监测内容和方法

(1)监测内容。主要是人群的基本情况,包括人口、出生、死亡数、生活方式、风俗习惯、经济状况、教育水平、居住条件和人群流动情况;传染病在不同特征人群、时间、地区的动态分布;传染病漏报调查;亚临床感染调查;人群对传染病的易感性;传染病病原体(毒力、变异、耐药性)、宿主、昆虫媒介及传染来源的监测;防疫措施效果的评价;传染病病因和流行规律研究;

传染病流行预测等。

(2)监测方法。包括被动监测和主动监测。常规的法定传染病报告属于被动监测。应根据特殊需要,开展主动监测,如传染病漏报调查,提高报告率和报告质量,重点传染病的监测等。

3.1.3 信息报告

(1)任何单位和个人必须按照《传染病防治法》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及时如实报告传染病突发疫情与传染病疫情信息,不得瞒报、缓报、谎报或者授意他人瞒报、缓报、谎报。

(2)病情监测与报告

收治传染病的各定点医院应负责对其所诊治的传染病病例的病情信息进行监测报告。

(3)流行病学调查

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站接到传染病临床诊断或疑似病例的疫情报告后,立即组织人员迅速赶赴现场,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对临床诊断及疑似病例的传染源、传播途径以及疫源地扩散范围进行追踪,掌握有关信息。传染病病例的流行病学调查包括对传染病临床诊断和疑似病例的个案调查及其密切接触者的追踪调查。

(4)病原学监测与血清学检测

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负责对传染病病原体分离、鉴定、药敏试验等的监测。

3.2 信息分析与预警

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负责监测信息的汇总、分析工作,并在区

314

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站建立卫生防疫小分队,并确定其组成人员及负责人。卫生防疫小分队负责现场应急疫情处置和流行病学调查,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确保在接到疫情报告后迅速到达现场,处理疫情,进行现场采样、消毒、隔离、控制密切接触者。卫生防疫小分队应配备统一的疫情应急处理用车辆、统一的通行标志,以保证其快速反应能力。

3.3.4 预防接种

按照国家、省计划免疫接种的规定,做好各类计划免疫疫苗接种工作。并根据我区传染病的流行状况,适时在重点人群中积极推荐其他疫苗的接种。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应加强流动人口的免疫接种工作,提高外地来青务工、经商人员及其子女的免疫水平。

3.3.5 宣传教育

普及传染病防治知识,积极开展健康教育,真正做到群防群治。通过新闻媒体广泛宣传传染病防治知识,并在不同疾病的流行季节前夕和流行期间,强化宣传,正确引导舆论导向,增强群众自我保健意识。

3.3.6 督导检查

工作站定期派出督查组,对辖区的传染病防控工作进行监督、检查。

3.4 医疗救治

3.4.1 二级以上综合医院应建立感染性疾病科

按照卫生部通知的要求,二级以上综合医院应做好感染性疾

病科的建设,将发热门诊、肠道门诊、呼吸道门诊和传染病科统一整合为感染性疾病科,加强对感染性疾病科建设和管理的领导,将感染性疾病科的建设纳入当地医疗救治体系,统筹兼顾。感染性疾病科应采取有效措施,提高传染病的筛查、预警、防控及诊疗水平,做到传染病的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治疗,及时控制传染病的传播,降低病死率。

3.4.2 定点医院与对口支援体制

(1)由区卫生局指定符合条件的医院为收治传染病患者的定点医院,当我区出现特大、重大传染病疫情或某些特殊传染病的病例时进行集中救治。

(2)发生传染病疫情时,按预警级别分别启用相应的定点医院,并根据疫情强度启用相应数量的病床,分别收治临床确诊及疑似患者。

(3)为确保传染病医疗救治工作的顺利开展,由区卫生局指定医院实行对口医院包干支援制度。定点医院与支援医院应成立由主要领导参加的医疗救治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医院之间的日常交流与沟通,做好设备维护、医护人员队伍培训和编队,确保在启用定点医院、需要调用医疗力量时,支援医院能够迅速组织医护人员进入受援医院,开展传染病救治工作。

3.4.3 专家队伍

成立区传染病医疗救治专家队伍,制定和完善医疗救治方案,指导各医疗机构的诊断、治疗和抢救工作,评价临床治疗措施的效果,指导医疗机构做好医院感染管理和医护人员的防护工作。

718

(5)各级学校要切实落实传染病防控的“四早”措施,设立专职卫生负责人,排查疑似病例。应加强教室等公共场所的通风换气,定期实施消毒。

4.1.3 医疗救治

根据疫情启动辖区内的定点医院,各定点医院的医护人员应在接到命令后24小时内全部到位,完成各项准备工作,随时准备接收患者。

4.2 三级(较大疫情)响应

工作站根据传染病监测情况,提出疫情预警报告后,经区卫生局报请区政府批准,启动三级应急响应。同时,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各有关部门、各医疗机构启动相应的应急响应。

4.2.1 组织领导体系

街道政府批准,启动街道传染病防治指挥部,工作站站长担任总指挥,指挥部设在工作站,下设办公室、信息、医疗、防控、监督、物资和宣传动员等机构,由工作站和街道政府有关部门及相关街道负责人组成,承担指挥部交办的各项任务。各机构的职责如下:

●办公室:是指挥部的日常办事机构,承担沟通联络、组织协调工作,承办相关政策研究及文稿起草工作。主要由工作站有关科室负责人组成。

●信息组:负责采集、汇总和分析疫情、病情和流行病学调查信息,写出分析报告,供领导决策参考。监督、检查各地、各部门、各单位的信息报送工作。保障计算机信息网络正常运行。

主要由工作站有关科室等负责人组成。

●医疗组:制订医疗救治方案,指导医疗机构诊断、治疗、抢救和防护工作,监督、检查医疗机构落实传染病救治的操作规程和技术标准。提出医疗卫生资源调配方案,并组织实施。主要由区卫生局主管科室和有关医疗单位的负责人组成。

●防控组:指挥协调流行病学调查、重点地区的隔离、封锁及全区的防控工作。主要由工作站主管科室和有关街道以及公安、交通、教育、建设、农业等部门主管科室负责人组成。

●监督组:组织与协调卫生监督力量,依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对传染病的各项防治工作进行执法监督、检查。主要由工作站有关科室负责人组成。

●物资组:保障药品、器械和医用防护用品的足量、及时供应。组织协调居民防护用品及食品等居民生活必需品的市场供给。主要由工作站、财政所、食品安全办公室等部门的主管科室负责人组成。

●宣传动员组:组织新闻发布会,及时、准确地对外发布信息,加强舆论引导和宣传工作。组织开展各类志愿者活动,为防治工作提供各类服务。接收、管理并发放社会及个人为传染病防治而捐赠的款、物。主要由街道卫生、宣传部门等部门有关科室负责人组成。

4.2.2 防控措施

(1)除实施隔离、控制的疫点(区)及相关人群外,其他地区、单位和居民均应正常工作、生产和生活。

122

办的各项任务。各职能机构的分工如下:

●办公室:是指挥部的日常办事机构,承担沟通联络、组织协调工作,承办相关政策研究及文稿起草工作。主要街道区政府办公室和区法制、卫生、发改、财政、劳动和社会保障等部门负责人组成。

●信息组:负责采集、汇总和分析疫情、病情和流行病学调查信息,写出研究、分析报告,供领导决策参考。监督、检查信息报送工作。保障计算机信息网络正常运行。主要由街道宣传、卫生、统计、信息等部门负责人组成。

●医疗组:制订医疗救治方案,指导医疗机构诊断、治疗、抢救和防护工作,监督、检查医疗机构落实传染病救治的操作规程和技术标准,提出医疗卫生资源调配方案,并组织实施,主要由卫生系统有关部门负责人组成。

●防控组:指挥协调流行病学调查、重点地区的封锁、隔离及全市的防控工作。主要由街道卫生、公安、交通、教育、城建、农业等部门负责人组成。

●监督稽查组:组织与协调全区卫生监督和纪律监察力量,依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对传染病的各项防治工作进行卫生执法检查和行政效能督察。主要由街道卫生、纪律监察等部门负责人组成。

●物资组:保障药品、器械和医用防护用品的足量、及时供应。组织协调居民防护用品及食品的市场供给。主要由街道发改、财贸、财政、卫生、食品药品监管等部门负责人组成。

●宣传动员组:组织新闻发布会,及时、准确地对外发布信息。加强舆论引导和宣传工作,组织开展各类志愿者活动,为防治工作提供各类服务。接收、管理并发放社会及个人为传染病防治的捐赠款、物。主要由街道宣传、卫生、民政、人事、外事及团委等部门负责人组成。4.3.2 防控措施

在实施三级应急响应防控措施的基础上,适时采取以下措施:

(1)全街道和各有关部门要认真贯彻执行区政府制定的各项传染病防控措施,并做好监督、检查,确保落实。各有关部门和单位、街道、社区(村)应配合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做好对疫点(区)的隔离、控制,做好隔离地的后勤保障和群众的思想工作。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应按照有关规定,做好对传染病确诊及疑似病例、密切接触者的隔离、控制、医学观察工作。

(2)全街道居民均有义务和责任及时、如实报告传染病患者及其密切接触者的情况,社区(村)发现传染病可疑病人应立即向街道报告,街道应及时汇总情况报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疫点(区)居民必须服从有关部门采取的隔离、控制措施。

(3)在所有进夏庄交通路口应设立检疫、检查站(点),在机场、火车站、长途汽车站和公路检查站设立联合检查组,实施检疫。各级各类学校应坚持每天学生的晨、午检,定时对教室、实验室、食堂、学生宿舍等公共场所进行消毒,尽量避免人群过于集中的大课和大型活动。实行停课的中、小学应坚持每天对学生健康状况进行跟踪,教育学生在家学习和休息。高等学校未经

526

补助。区政府应根据本行政区域内传染病流行趋势,确定传染病预防、控制、监督等项目,并保证项目实施的经费。

5.5 区政府应保证农村基层用于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的经费。

5.6 对从事传染病预防、医疗、现场疫情处理的人员,以及在生产、工作中接触传染病病原体的其他人员,有关单位应采取有效的卫生防护和医疗保健措施,并发给适当的保健津贴。

6.保障措施

6.1 物资保障

6.1.1 街道政府应建立传染病防治物资储备库。区卫生局编制物资储备明细表,并根据疫情等级分别测算不同物资储备的需求量及其配比,可采取多种储备形式,以免浪费。储备库着重储备一次性防护服、重型防护服、漂白粉精片、漂白粉、过氧乙酸、抗生素(抗病毒剂)、检验试剂、快速理化检验和采样设备、采样车、消杀车(消杀器械)等。

6.1.2 发生疫情时,可以根据疫情需要,征用社会物资并在发生疫情区域内统筹使用。

6.1.3 所有储备物资的使用实行审批制,专人负责,严格审批。

6.2 财政保障

各级财政部门应按照财政分级负担的原则,为传染病防治工作提供合理而充足的资金保障。

6.3 人力资源保障

6.3.1 工作站负责组织传染病防治知识宣传及人员技术培训。组织对卫生行政管理人员、医疗卫生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卫生监督机构业务人员进行《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食品卫生法》等法律、法规及传染病监测信息报告工作流程等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训。组织对街道卫生保健人员和卫生防病人员进行传染病防治知识及现场流行病学调查、疫情处置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对聘用的志愿人员和具有专业工作背景的社会人员进行传染病基础知识的培训,对卫生防疫小分队人员进行业务培训,提高他们协同作战和快速反应能力。

6.3.2 每个重点传染病每年应开展1-2次疫情应急响应模拟综合演练,检验并提高应急指挥、信息报告、疾病预防控制和应急救治体系的应急处理能力。

6.3.3 建立城阳区传染病专业医务人员资源库,并按疫情级别制定人力资源调配计划。一旦疫情发生,全区所有医疗机构在岗医务人员必须服从区传染病防治指挥部的统一调配。

6.4 法制保障

工作站应研究、制定各类相关文件,各有关部门、系统、单位应按照本预案要求,认真履行各自职责,积极开展防治工作。对因履行职责不力而造成工作失误的,应严肃追究责任。

6.6 社会动员与舆论支持

6.6.1 按照国务院颁发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的规定,依法及时公布和通告疫情,保持信息透明度,避免因猜疑引起公众的恐慌。

930

第五篇:小学传染病及突发疾病应急预案

花明楼镇戚佳山小学传染病应急预案

2016年3月

为保护全校师生健康和生命安全,维护学校稳定,促进本校的发展,将常见传染病预防与控制工作依法纳入科学、规范、有序的管理轨道,形成工作常规,特制定此预防控制措施和应急预案。

一、传染病应急工作领导工作小组 组 长:刘治悦 副组长:武平

组 员:周进 王嘉 蒋鲜明 齐媛 罗军湘

二、传染病应急工作机构及职责

(一)联络组:(刘治悦)负责防治工作的组织协调、沟通联络;监督全校教师防传染病情况。

(二)预防组:(各班班主任老师)落实督查全国传染病工作的报告、登记、统计、分析和传染病管理工作;指导全校教职工做好班级、校内环境、教室内的消毒工作,指导教职工了解传染病消毒隔离要求。

(三)宣传组:(各班班主任老师)对学生、家长进行防治传染病知识的普及宣传。

(四)后勤组:(武平)落实督查全校防治传染病工作的物质储备等。

三、日常工作要求

(一)做好常见传染病防治宣传工作,增强师生卫生防疫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二)通过各种形式对学生及家长进行预防传染病知识的宣传教育,根据实际情况出好宣传专刊;利用家长会、宣传栏、告家长书等形式向家长宣传常见传染病如:流感、流脑、脑炎、禽流感、水痘等为重点的预防知识。

(三)认真开展好环境卫生及学生文具、玩具的消毒的消毒工作。

(四)加强饮食、饮水卫生管理,严防食物中毒和传染病发生。加强食堂的管理,严格购物登记、餐具消毒、从业人员健康体检制度。严禁从业人员带病上岗。保健员每日进行消毒卫生工作检查;行政及后勤组长对每日原料进行复核验收。

(五)按规定有计划地协助医疗部门做好师生健康体检和常见传染病的预防接种工作。

(六)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不与传染病人接触,坚持开展每日的体育锻炼活动,保证户外活动时间。

(七)做好预防常见传染病的必要药品等物资储备。

(八)保证传染病预防的资金。

四、应急处理

(一)发生传染病后,第一发现人立即向领导小组成员汇报,并在规定时间内向妇幼所、疾控中心报告。

(二)班主任老师第一时间到达现场,将患者隔离并送往医院。

(三)认真开展环境卫生及学生文具、课桌等的消毒工作。

(四)加强饮食饮水卫生管理,严防食物中毒和传染疾病发生。加强食堂的管理,严格购物登记、餐具消毒、从业人员健康体检制度。严禁从业人员带病上岗。总务每日进行消毒卫生工作坚查;行政及后勤组长对每日原料进行复核验收。

(五)按规定有计划地协助医疗部门做好师生健康体检和常见传染病的预防接种工作。

(六)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不与传染病人接触,坚持开展每日的体育锻炼活动,保证户外活动时间。

(七)加强门卫管理,切断外来染病源。

(八)做好预防常见传染病的必要药品等物资储备。

(九)保证传染病预防的资金。

四、应急处理

(一)发生传染病后,第一发现人立即向领导小组成员汇报,并在规定时间内向妇幼所、疾控中心报告。

(二)班主任老师第一时间到达现场,将患者隔离并送往医院。

(三)观察患病学生所在班级有无发热、皮疹等症状出现,时间为21天(从确诊的最后一例病例算起)。

(四)加强每天的晨检及午检工作,一旦发现有传染病疑似病例,及时隔离,并做好疫情报告。

(五)加强与缺勤儿童的联系,每天了解缺勤原因,以便及时采取预防措施。

(六)传染病患者返校时,应具有医疗机构出具的病愈证明。

(七)学校要时刻保证消毒药品充足、消毒器具正常运转。

下载重大传染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应急预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重大传染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应急预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白云社区重大群体性事件应急预案

    浙江.东阳 白云社区重大群体性事件应急预案为依法妥善处置重大群体性事件,维护社会稳定和治安秩序,保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和生命财产安全,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上级处置重大......

    检验科重大传染病应急预案(精选5篇)

    一.检验科实验室人员应熟悉并严格贯彻执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实施细则》等法律法规,并根据传染病......

    小学传染病及突发疾病应急预案(全文5篇)

    小学传染病及突发疾病应急预案范文在生活、工作和学习中,保不齐会出现一些突发事件,为了尽可能减小事故造成的不良影响,通常需要预先编制一份完整的应急预案。怎样写应急预案才......

    小学传染病及突发疾病应急预案[5篇范文]

    传染病是一种能够在人与人之间或人与动物之间相互传播并广泛流行的疾病,经过各种途径传染给另一个人或物种的感染病。下面是小编收集的小学传染病及突发疾病应急预案,欢迎阅读......

    中小学传染病及突发疾病应急预案(五篇)

    中小学传染病及突发疾病应急预案在平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里,有时会面对自然灾害、重特大事故、环境公害及人为破坏等突发事件,为了控制事故的发展,总归要预先编制应急预案。应......

    1小学传染病及突发疾病应急预案

    小学传染病防控应急预案 为保护全校师生健康和生命安全,维护学校稳定,促进本校的发展,将常见传染病预防与控制工作依法纳入科学、规范、有序的管理轨道,形成工作常规,特制定此预......

    学校突发性群体性传染病应急预案(共5篇)

    学校突发性、群体性传染病应急预案 为了提高我校预防和控制食物中毒与传染病突发事件的能力和水平,指导和规范我校对各类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工作,减轻或消除突发事件的危害,保......

    群体性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本站推荐]

    关于《群体性围堵公司大门,阻碍生产经营秩序事件》 应急预案近年来,不少当地村民为利益之争群体性围堵公司大门,严重影响公司的正常生产经营秩序,为规范处置行为,提高处置能力,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