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大学生国家安全观的论文

时间:2019-05-14 04:10:5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有关大学生国家安全观的论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有关大学生国家安全观的论文》。

第一篇:有关大学生国家安全观的论文

关于大学生国家安全观论文

2013年10月10日,今天我们专业的同学上了一节很有意义的“树立正确大学生安全观”的课程,安全教育举足轻重。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让我受益匪浅。我们在生活中常常不考虑自己的安全,草草了事。也没认真思考安全隐患,鲁莽行事。通过学习,我懂得了安全隐患,无处不在,譬如:交通安全,食品安全,网络安全等等。防微杜渐,防范于未然。国家安全更不容忽视。

作为当代大学生应当树立远大的安全观,无论是在个人、家庭、社会还是国家方面都要树立正确的安全观,尤其是以人为本的安全观。安全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与我们学习工作生活更是息息相关、密不可分,所以我们必须引起重视。

进入新世纪以来,尽管和平与发展仍为主流,但不和谐因素仍未消除。当前,我国安全形势和任务的艰巨性、复杂性、繁重性世所罕见,所面临安全问题的综合性、复杂性、多变性前所未有,影响我国安全和发展的现实挑战和潜在威胁也十分严峻。迫切需要树立综合安全观,不只是党和国家的事,作为中国人民,作为大学生,作为(预备党员/积极分子),树立正确的国家安全观也尤为重要。

随着我国的安全领域不断扩大、安全关系不断变更、安全主体不断丰富,所受的安全威胁呈现出立体的、综合的、全方位的新特点新趋势。我国周边一些地区恐怖主义、分裂主义、极端主义活动猖獗,周边一些国家政局不稳,给我国周边安全和边境地区的稳定带来不利影响;西方敌对势力和分裂分子,利用台湾问题、涉疆问题、涉藏问题以及社会热点敏感问题对我进行分裂、颠覆、渗透和破坏活动;安全问题,不容忽视。

安全问题,一言难尽呀,有明的威胁,也有暗的隐患。总之一句话,中国的周边环境面临着被包围的危险,而又相对稳定安全的局势,中国的实力不断增强,将会在国际舞台上发挥更大的作用。只有牢固树立综合安全的观念,充实完善我国安全战略,才能正确应对各种危机和风险,切实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安全问题,通过科学统筹,运用多种手段,发挥整体合力,实现国家的总体安全。

作为中国二十一世纪的大学生维护国家安全是义不容辞的责任,是党和国家对每个大学生的基本要求。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去履行维护国家安全的责任与义务呢?通过网上的相关资料,通过自己的学习加工,我总结了以下几个方面:

一:认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为投身国防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而储备技能和本领。古人云:“居安思危”。时刻牢记我们是中国人,炎黄子孙。要为作为中国人而感到骄傲与自豪。要为中国的繁荣发展贡献力量。

二:始终坚持三个代表,树立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的观念。国家安全涉及的国家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是国家、民族生存与发展的首要保障。科学技术是没有国界的,但知识分子不能没有自己的祖国。所以,把国家安全放在高于一切的地位,是国家利益的需要,又是个人安全的需要,也是世界各国的一致要求。

四:在对外交往中,既要热情友好,又要内外有别、不卑不亢;既要珍惜个人友谊,又要牢记国家利益,善于识别各种伪装。;既可争取各种帮助、资助,又不失国格、人格。识别伪装既难又易,关键就在淡泊名、利、情。对发现的别有用心者,要依法及时举报,进行斗争,决不准其恣意妄行。

五:要克服妄自菲薄等不正确思想。任何国家都有自己的安全与利益自不待言,也有别人没有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科技、资源和秘密,还有独具特色的传统工艺等等。也就是说,再富有的国家不可能应有尽有,再贫穷的国家也不可能一点没有别国羡慕的东西。中国是发展中国家,但又是不可小视的国家,虽有许多落后,又决不是样样落后。所以,作为中国人要挺直腰板,决不妄自菲薄、悲观失望。要看到我们也有许多世界第一和“中国特色”,有一系列国家秘密和单位秘密。对这一切,如果没有正确的认识,就可能在许多问题上产生错误看法,乃至做出亲痛仇快的事情来。个别误入歧途的青年学生的教训,已成前车之鉴,千万别再重蹈覆辙。

六:要积极配合国家安全机关的工作。国家安全机关是国家安全工作的主管机关,是与公安机关同等性质的司法机关,分工负责间谍案件的侦查、拘留、预审和执行逮捕。当国家安全机关需要大家配合工作的时候,在工作人员表明身份和来意之后,每个同学都应当按照《国家安全法))赋予的七条义务的要求,尽力提供便利条件或其他协助,如实提供情况和证据,做到不推、不拒,更不以暴力、威胁方法阻碍执行公务,还要切实保守好已经知晓的国家安全工作的秘密。

大学生是国家兴旺发达的生力军。如果大学生都不能履行这些义务,还能指望谁呢?顾炎武说过:国家兴亡匹夫有责。让我们时刻保持谦虚谨慎的作风,为国家的安全守护好屏障,为祖国的富强奋斗终生!

第二篇:国家安全观

国家安全观

[摘 要]国家安全观是关于国家安全问题的根本态度和观点,对安全战略具 有指导作用。有什么样的安全观就会产生什么样的国家安全战略。近年来,我国国家安全观研究取得了突出成绩,但也存在“安全观”概念模糊、研究对象国范围过窄、研究相对滞后等现象,本文拟对这一状况简单总结,以供同仁参考。[关键词]国家安全观 安全战略 研究述评

自1997年3月,中国代表在东盟地区论坛会议上正式提出“新安全观”以来,安全观的研究在中国学术界已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这是一条试图从思想、意识形而上的角 度来探讨影响安全战略因素的新途径,对现实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迄今为止,研究已经得到更多学者的响应,形成了相应的声势和规模,取得了不少引人注目的成就,并且有 方兴未艾之势。笔者试图利用已有的材料,根据自己的理解,对近年来的研究状况作个简要的整理和介绍,希望能有助于学界同仁们做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概言之,国家安全观是关于国家安全问题的根本态度和观点,并被系统化、理论化的安全观念。它对安全战略 具有指导意义,有什么样的安全观就会有什么样的安全战略。“安全战略是安全观的具体化。”[1]

多年来,学术界重视对安全战略的研究,对安全观念的研究则相对 不太重视。在论述安全问题的文章中,学者们多以“安全战略”为论述对象,而以“安全观”为题的文章,所占比重不大。笔者依照中国学术期刊网“中国期刊题录数据库”,作相关统计,其结果也证实了这一点。

在“中国期刊题录数据库”中,1994年——2006年“中国政治、国际政治”类中,篇名包含“安全”一词的文献有1964篇,而包含“安全观”一词的文献为170篇,仅占总数的8.7%。就是在1999年—2006年“中国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 据库”中的“中国政治、国际政治”类,篇名包含“安全”的毕业论文有142篇,包含“安全观”一词 的文章有14篇,也仅占总数的10%。很 显然,对国家安全观的研究,还有待我们共同努力。

可喜的是,学者们对安全观的研究,近来已经日趋重视,这可从“中国期刊网优秀博硕文数据库”论文数量的变化看出。自2001年始,期刊网中以“安全观”为题的硕博文章,由2篇(2001年)、1篇(2002年)、3篇(2003年)、4篇(2004年),到5篇(2005年),论文数量在逐年递增,而质量也在逐步提高,这为安全观今 后的研究奠定了可靠基础。

另外,在国际关系各类学术刊物、书籍中,但凡谈论“安全”方面 的文章,也皆或多或少地涉及到一些“安全观”的话题。这方面的代表作,国外的有:巴瑞·布赞《新安全论》,彼得·J·卡赞斯坦《国家文化安全》等;国内书籍为:丛鹏《大国安全观 比较》,子杉《国家的选择与安全》等。

巴瑞·布赞为社会建构主义理论大师。他根据建构主义理论,提出复 合安全理论和非安全化理论。彼得·J·卡赞斯坦则在国家安全观的理论建构上做出了有益尝试。他从文化角度探讨了二战之后日本安全观的演变。丛鹏《大国安 全观比较》是国内对大国安全观进行比较研究的首部著作,也是首部以安全观为研究对象的专著。子杉的《国家的选择与安全》则以全球化为视角,系统阐述了全球 化进程中国家安全观的演变与重构问题,对建国以来安全观的发展阶段也作了梳理归纳。一般说来,我国学术界对国家安全观的 研究兴起于改革开放之后,起步较晚。待进入20世纪90年代,尤其是“新安全观”概念提出之后,这一领域的研究才有了长足发展,出现了一批较有影响的研究成果。概括而言,我国学术界对国家安全观研究取向上有两种[2]:一是理论层次的探讨,这是中国学者最感兴趣,同时也是成果最多 的领域,代表学者有刘跃进、李少军等。另外是一些著作,对冷战之后国家安全观的新变化进行了富有成果的理论探索。2003年11月,外交学院与中国军控和裁军学会联合邀请了社科院、国际问题 研究所、外交部政策研究室等十几名学者以“各国安全观比较研究与中国新安全观”为题召开座谈会,交流研究心得,这从侧面反映出中国国家安全观的研究已初具 规模,并尚待壮大。

当然,“国家安全观”研究毕竟是一新兴课题,研究过程中不免出 现一些问题:

(1)“安全观”概念过于模糊,学者依其不同理解而界定,造 成概念混乱。

安全观是对安全问题的理性化认识,是有关安全的理论。但是,对国 家安全观的内涵、研究对象,不同学者依其理解的侧重点,做出不同解释。如:有的学者认为国家安全观是一个国家在维护本国的安全实践中所形成的关于自身的安 全利益、安全目标、安全环境和安全手段等问题的认识;还有学者认为安全观念指对国际安全的主观认识,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国际安全面临的威胁来源,二是构成 国际安全的基本条件,三是维护国家持久安全的方法。4

有争论未必是坏事,争论催生新的理论思考。但是,概念界定过于 含糊不清,则会导致某种程度的混乱,从而不利于研究的继续进行。这一点,尚需得到规范。

(2)“安全观”对象国的研究范围过窄,主要集中于对中国新安全观的研究。

据统计,学术期刊网1997年——2004年“中国政治、国际政治”类,篇名包含“安全观”的文章共89篇。其中,以菲律宾、乌兹别克斯坦、犹太民族为对象的文章各1篇,以东盟、亚太地区为研究对象的共4篇,就是对俄罗斯、美国两个大国的研究,总计也仅4篇,这相对于以中国国家安全观为对象的43篇文章而言,真是小巫见大巫。学术界对对象国的研究出现了明显 的失衡。

(3)侧重于对国家安全理论的研究,安全观理论研究相对滞后。

安全观是安全理论的基础,又与安全理论有着不同,具有自己的特 点:①它以理性思维为主导,但没有完全排除非理性思维和感知,包括一般的安全感和安全经验,是对安全问题的广泛认识和思考。②它的认识重点在安全的现实问 题上,而对与现实联系不太密切的一般普遍性的安全理论问题,特别是安全的本质、属性等,并不给予特别关注,或者不是其关注的重心。其重心在现实。5

学术界对安全理论系统化的研究已经开始,代表人物是北京国际关系学院刘跃进教授。他先后在《国际关系学院学报》、《国际安全通 讯》、《中共中央党校学报》等学报中发表一系列文章,探究对安全理论进行系统化研究的可行性,推动了国家安全学的开展。除刘先生外,对安全理论研究做出较大贡献的还有:中国现代国际关系 学院研究员楚树龙先生、社会科学 院世界经政研究所研究员李少军先 生等,他们的努力推动了安全理论研究的进程。

对比而言,学术界对安全观的系统化研究,进展则相对缓慢。除在国际关系各类学术刊物中尚未出现以安全观为研究对象的研究专栏外,书籍中以“安全观”为 题的,据笔者所知,目前为止也仅丛鹏教授一部《大国安全观比较》。在国家安全观研究方面,尚有很大的空白需要去填补。

参考文献

[1]丛鹏,大国安全观比较[M].北京:时事出版社,2004,第2页 [2]丛鹏,大国安全观比较[M].北京:时事出版社,2004,第5页 [3]朱阳明,亚太安全战略论[M].军事科学出版社,2000,第123页 [4]阎学通,中国与亚太安全[M].时事出版社,1999,第20页 [5]刘跃进,“‘安全’及其相关概念”《江南社会学院学报》2000.9,第23页

第三篇:总体国家安全观

总体国家安全观

2014年4月15日上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主席习近平在主持召开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第一次会议时,强调,要准确把握国家安全形势变化新特点新趋势,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

当前我国国家安全内涵和外延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丰富,时空领域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宽广,内外因素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复杂,必须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以人民安全为宗旨,以政治安全为根本,以经济安全为基础,以军事、文化、社会安全为保障,以促进国际安全为依托,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

习近平用71字总结“总体国家安全观”:“既重视外部安全,又重视内部安全;既重视国土安全,又重视国民安全;既重视传统安全,又重视非传统安全;既重视发展问题,又重视安全问题;既重视自身安全,又重视共同安全。”

提到非传统安全时,习近平指出,要构建集政治安全、国土安全、军事安全、经济安全、文化安全、社会安全、科技安全、信息安全、生态安全、资源安全、核安全等于一体的国家安全体系。

中央民族大学法学教授熊文钊称,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总体国家安全、“11种”安全等概念,都是第一次系统地被提出。其中透露出的信号是:统揽和协调将成为国安委的运作特点。

习近平在会上指出,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要遵循集中统一、科学谋划、统分结合、协调行动、精干高效的原则,聚焦重点,抓纲带目,紧紧围绕国家安全工作的统一部署狠抓落实。从总书记的讲话中我们能够清晰的看出,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就是要以人民安全为宗旨,以政治安全为根本,以经济安全为基础,以军事、文化、社会安全为保障,以促进国际安全为依托,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这里的安全包括既重视外部安全,又重视内部安全;既重视国土安全,又重视国民安全;既重视传统安全,又重视非传统安全;既重视发展问题,又重视安全问题;既重视自身安全,又重视共同安全五个大方面。

解读“总体国家安全观” 打造国家安全“命运共同体”

必须既重视外部安全,又重视内部安全,对内求发展、求变革、求稳定、建设平安中国,对外求和平、求合作、求共赢、建设和谐世界;既重视自身安全,又重视共同安全,打造命运共同体,推动各方朝着互利互惠、共同安全的目标相向而行。

4月9日,中央党校主办的《学习时报》刊文,解读国安委的由来和使命。文章指出,国安委成立,使我国拥有了应对国内外综合安全和制定国家安全战略的顶层运作机制,能够把对外的国家安全和对内的国家安全的各种力量整合在一起,充分体现了维护国家安全与创新社会治理的有机统一,有效预防与化解社会矛盾的有机统一,预示着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国家安全战略思路的清晰化、科学化。

“国安委的成立不仅仅是为了应对国内的安全,更多的是着眼于大国的周边,旨在打开一条新的通道。”浙江大学非传统安全与和平发展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员马尧认为,国安委成立后,在对外战略中,特别是在安全领域,中国可能显得更为积极主动,提供更多国际公共安全产品,树立一个负责任的新型大国形象。“设立这么一个常设机构后,未来中国提供国际公共安全产品的效率和能力都会有所提高,反应速度也会加快。”他还指出,国安委成立后,中国有可能在周边地区设立一个地区国际安全体制,对控制亚太地区的和平与稳定非常有益。“在内政方面,国安委也更加符合一个政府高效运转的需要。”马尧说。

国安委与网信小组职能交叉

既重视国土安全,又重视国民安全,坚持以民为本、以人为本,坚持国家安全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真正夯实国家安全的群众基础;既重视传统安全,又重视非传统安全,构建集政治安全、国土安全、军事安全、经济安全、文化安全、社会安全、科技安全、信息安全、生态安全、资源安全、核安全等于一体的国家安全体系。

马尧称,在当下复杂的安全形势中,单靠外交部或者军队都无能为力,多样的安全威胁必须用多样的手段应对;而多样的手段需要一个领导机制从中进行统筹协调,提高效率、明确责任,“复杂的安全形势逼着我们不得不采用国家安全委员会这种形式。”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反恐研究中心主任李伟表示,国安委的职能不是具体的办事机构,而是在应对国家安全威胁方面,做顶层的战略设计和统筹指挥。“国安委解决任何问题,绝不会从单方面来考虑问题,否则就失去了意义。”

中央民族大学法学教授熊文钊指出,“11种安全”中包含了“信息安全”,在这方面,国安委和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的职能有所交叉。他认为,两个小组都由习近平任组长,但各自侧重不同,“信息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但还有一些其他的内涵,涉及别的领域,包括广播电影电视等信息传播渠道的管理,还有个人隐私信息和商业利益等。国安委可能更多负责涉及对外、国际环境的信息安全问题。”

推动国防建设协调发展

既重视发展问题,又重视安全问题,发展是安全的基础,安全是发展的条件,富国才能强兵,强兵才能卫国;既重视自身安全,又重视共同安全,打造命运共同体,推动各方朝着互利互惠、共同安全的目标相向而行。

“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实现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协调发展,是筑牢国家安全的基础工程。这一宏大工程,涉及多方利益,尤其需要坚强的国家意志强力推进。”《学习时报》上述文章指出,从现实看,国家没有任何一个机构被赋予统筹两大建设、推进融合发展的职能,军民融合中各自为政、管理分散、职能重叠的问题十分突出,重大问题都是一事一议一定,一些跨部门、跨领域、跨系统的军民融合重大事项缺乏有力协调和管理。

十八届三中全会的一个重大贡献,就是对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作了总体制度设计。落实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精神,统筹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扎实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这一长期的系统工程建设,都离不开国家最高安全层面上统筹协调。

“设立国家安全委员会,实际上确立了统筹国家安全与发展的重要顶层机构,有益于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协调发展,有益于消除军地分割、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

第四篇:总体国家安全观

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走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

国安才能国治,治国必先治安。保证国家安全,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有机组成部分。新时代新形势不仅呼唤新的改革观、发展观,还需要新的安全观。总书记审时度势在2014年4月15日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适时提出“要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总体安全观将会为破浪前行的中国航船,构筑更为坚固的安全屏障。

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时代性特征

总体国家安全观是对以往国家安全观的内涵和外延的丰富与深化,所涉及的时空领域比历史任何时期都宽广,而提出此观念的背景因素比历史任何时期都要复杂。纵观最近的国际国内环境,“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提出既适应时代的发展趋势,又顺应了民意诉求,对于统筹中国发展,应对国内外安全挑战十分重要。

从国际看,当前全球经济一体化快速演进,新一轮技术革命声势浩大,全球经济在深度调整的同时,也出现了贸易保护主义、投资保护主义浪潮。美国调整“重返亚太”,触发亚太国家关系的再调整;美欧日力推四大经贸新协议试图摆脱WTO另搞一套,目的是抑制新兴经济体的崛起和发展,打造更加有利于延续西方主导地位的世界经贸格局。

虽然和平、发展与合作仍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但不公正、不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旧秩序尚未根本改变,局部的战乱、紧张、动荡此起彼伏,南北差距进一步拉大,恐怖主义等非传统安全问题更加突出,全球安全面临的不确定因素增多。总体和平、局部战争,总体缓和、局部紧张,总体稳定、局部动荡,将是今后一个时期国际政治局势的基本态势。

中国的周边热点持续发酵,不稳定因素增加。“朝核危机”使朝鲜半岛局势剑拔弩张,半岛形势牵动各方神经;中国在钓鱼岛受到日本的挑衅,并引发钓鱼岛危机,美在钓鱼岛问题上采取有利于日本甚至“介入”的立场,以“防卫”钓鱼岛及遏制中国;在南海,中国与越南、菲律宾等国在南海领土上的纷争日趋激烈,美日印相继插手南海问题图谋使争端国际化、复杂化。中国周边安全局势比较严峻。

从国内来看,改革开放为中国积累了丰富的物质财富,也积累了复杂的社会问题和矛盾。官员腐败、法治欠彰、分配不公等问题,直接影响国家的政治稳定和经济发展。当前,这些问题和矛盾进入敏感期、突发期、多发期,在很多地方都引发了群体性事件,群体性事件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突出问题。再加上国内台独、藏独、疆独分子以及邪教势力趁机煽动闹事,尤其是新疆恐怖主义分子不断制造暴力恐怖事件,维护政治安全的压力相当大。

目前,中国经济已进入经济增速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和前期政策消化期,这使得我们面临的经济形势更趋复杂,挑战来自“增长减速”和“结构调整”,来自内部和外部等多个方面,经济运行中不确定性、不平衡性和脆弱性凸显。经济转型和发展中的许多不确定性因素会对国家安全产生复杂影响。

各种因素相互交织,相互发酵,使中国国内外面临的安全问题相较以往更具综合性、复杂性及敏感性。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必须以全新的理念认识国家安全,以全局的视角定位国家安全,以整体的思路规划国家安全。于是,“总体国家安全观”应运而生。

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整体性思维 国家安全是国家的基本利益,是一个国家处于没有危险的客观状态,也就是国家没有外部的威胁和侵害也没有内部的混乱和疾患的客观状态。当代国家安全包括10个方面的基本内容,即国民安全、领土安全、主权安全、政治安全、军事安全、经济安全、文化安全、科技安全、生态安全、信息安全。一般来说,小国、弱国总是把确保自身的生存与发展作为首要的基本的目标,而大国、强国则往往追求更大、更多的安全利益。冷战结束以来,随着诸如环保问题、恐怖主义、金融安全、网络安全等一些新的安全问题的出现,传统的国家安全理论面临着很大的压力和挑战,有关学者和理论家们在对国家安全理论的探索中,逐渐形成了各种各样的安全观,其中最早出现的有“综合安全观”、“共同安全观”、“合作安全观”三种,后来人们又开始用“非传统安全观”来概括这些不同的安全观。但是仔细分析就会发现,这些都是从某些方面认识国家安全或国际安全而形成的不同安全观,而不是全方位的安全观。例如,在日本兴起的“综合安全观”,主要是强调利用军事手段和政治手段之外的经济力量、技术创新来保障它的安全。之所以如此,是因为战后和平宪法限制了日本的国际政治地位和军事力量发展。因此,这种综合安全观便有了明显的局限性。

与此不同,“总体国家安全观”是在充分认识到这些不同安全理念的局限性的情况下,能够克服其缺陷而汲取其优点的新型非传统安全观,是把现实中存在的国家安全作为一个整体来认识的整体安全观。它把分散的国家安全认识凝聚为一个整体的国家安全新观念。

习近平首次提出的“总体国家安全观”是对过去提出的“综合安全观”的升级,在集纳国民、政治、经济、军事等安全问题的同时还特别突出国际安全问题,统筹了国内外两个安全大局,协调了中央、地方、外交、军事乃至宣传方面的力量。

总体国家安全观强调:必须既重视外部安全,又重视内部安全;既重视国土安全,又重视国民安全;既重视传统安全,又重视非传统安全,它是集政治安全、国土安全、军事安全、经济安全、文化安全、社会安全、科技安全、信息安全、生态安全、资源安全、核安全等于一体的国家安全体系。在总体安全体系中,每一个领域的具体的安全,虽然各有侧重点,但都与其他领域的安全密切相联,凝聚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任何时候都不能孤立地片面地理解国家安全的问题。

总体国家安全观的中国特色

总体国家安全观首提五要素,即以国民安全为宗旨,以政治安全为根本,以经济安全为基础,以军事、文化、社会安全为保障,以促进国际安全为依托,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国家安全道路。

把国民安全放在第一位,是总体国家安全观的一大亮点,它体现了国民安全在整体国家安全体系中的核心性、目的性和主体性。结合起来看,这在事实上确定了一种以国民安全为宗旨、以民为本、以人为本的“民本国家安全观”。由于只有国民安全才是一切国家安全活动的根本宗旨和根本目的,那么无论是政治安全和经济安全,还是军事安全、文化安全、社会安全以及国际安全,相对于国民安全来说,都不具有宗旨性和目的性地位,都不过是实现国民安全这一根本宗旨和根本目的的不同措施和不同手段。既重视国土安全,又重视国民安全,坚持国家安全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真正夯实国家安全的群众基础。

政治安全是根本。政治安全一般是指国家政治体系及与之相适应的意识形态的安全,包括国家政治体系在政治发展进程中协调运转,政治结构和政治秩序相对稳定,能适应国内外政治环境的变化,并确保政治运行的稳定性和连续性。黄金机遇期和矛盾凸显期并存是当前中国社会转型期的一个突出特征。这一特征使得我国国家政治安全问题日益突出。具体来看,在我国经济体制深刻变革、利益格局深刻调整、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和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的大背景下,我国新的社会问题和矛盾也在不断增多,国家处于社会矛盾和冲突的高发期,国家政治安全问题面临严峻挑战。如果不能保持政治秩序的正常运行和政治稳定,一切安全问题都是空谈,相反,也只有在政治安全良好的状态下,社会问题和社会矛盾才有可能得到有效解决。我国把政治安全确定为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核心,反映了中国维护国家政治安全的复杂性长期性、艰巨性和内向性。

经济安全是基础。冷战结束以来,国家安全的内容更为丰富,重点也发生明显变化。当今时代的国家安全已不局限于国防安全,还包括经济、信息、生态、能源等多方面的安全。而经济安全不仅是整个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还是它的基础与核心,没有经济安全,便没有政治、科技、军事、社会等的安全。我国经济安全目前总的形势是好的,但潜在的问题和面临的挑战依然严峻。如我国对西方发达市场体系形成不对称依赖,不断加深了我国自然资源、市场、技术的对外依赖程度,庞大国际热钱无序流动威胁我国经济安全;国际贸易摩擦对我国进出口贸易造成严重影响,跨国并购和金融风险等不断挑战我国的经济安全。我国经济安全问题的增加并不表示我国经济、军事力量的削弱,相反正是因为我国经济的逐步强大,才产生了许多经济安全问题。国家经济安全问题要在改革开放的进程中、在国家经济发展和综合实力的不断提高中逐步解决。

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多边共赢

当前国际形势发生的最大变化就是中国国际地位上升,并且在未来几十年内,中国都将是一个处于上升轨迹中的国家。伴随着中国的快速发展,在中国与发达国家、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中,一些摩擦和争议不断出现,中国崛起所带来的冲击是出现摩擦的原因之一。这一冲击既有物质层面,也有心理层面。从物质层面说,中国崛起首先意味着东亚地区国家的实力发生重大变化,与实力对比变化相伴而来的是国家间相对地位的变化,比如中日关系,随着中国经济地位的快速上升,日本作为东亚地区主导国的地位正逐渐被中国取代。另外,面对中国的崛起,某些大国作为国际秩序的既得利益者,对中国的防范意识加强,并通过挑起中国与周边国家的摩擦和矛盾加大中国的安全风险。中日钓鱼岛之争,中菲、中越南海争端等都可以看到大国的影子。这就导致我们在国际关系层面上遇到的很多挑战,一方面中国国力越来越强,包括军事力量越来越强大了,但是老百姓感觉到的却是中国似乎面临安全困境,尽管我们一再表明自己和平发展,和平崛起,但是中国威胁论、中国责任论、利益相关者,种种论调不绝于耳。更重要的是这导致一些周边国家试图推动区域内大国或引进区域外大国来平衡力量或制衡中国。如果不调整外交政策,我国就容易被孤立,因此需要给一些国家安全保证,以消除周边国家对中国发展的恐惧。

总书记指出,中国要:“既重视中国自身安全又重视共同安全,打造命运共同体,推动各方朝着互利互惠、共同安全的目标相向而行”。习总书记提出“要把中国梦同周边各国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愿望、同地区发展前景对接起来,让命运共同体意识在周边国家落地生根”。

总书记的总体国家安全观具有很强的国际包容性,强调命运共同、和谐共处。命运共同体,既是经济合作不断加深的关系,也是成员国在安全问题上互相谅解、相互提供支持,在发展与合作的过程中提升所有国家的安全水平的关系。国家安全与国际安全相辅相成、不可分割,共同安全的本质就是国家安全必须以国际安全为依托;建立和谐世界是实现各国共同安全的必要保障。

从功能上看,总体国家安全观谋求互利共赢的共同安全。命运共同体具有重要的政治作用,它有助于把相关国家更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使它们在面临经济危机、外部安全压力、全球或地区层面的共同威胁与挑战等问题时,能够提供更可靠和更有效的相互支持。在困难的时候,能够互相扶持和帮助,在平时也能在国际层面相互提供物质和道义的支持,更好地在国际社会中发挥每一个成员的积极作用。通过命运共同体建设,可以把我们长期执行的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睦邻外交政策推向更高水平。

从目标上看,命运共同体与本地区长期的和平、稳定与繁荣本身具有高度的一致性。同时,命运共同体建设也高度契合了中国的和平发展道路。中国积极推动周边命运共同体建设,本身说明了中国试图走什么样的发展道路,说明了中国对地区与国际事务所采取的建设性态度。周边命运共同体建设要取得成效,意味着中国与周边国家要同时走和平发展道路,在这样一条发展道路上相互支持、共同推进。

从途径和手段上看,中国国家总体安全观强调以合作促安全,首先通过提升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水平,建设比较深入和完善的经济共同体,在此基础上,逐渐建设安全共同体,然后才是包含政治、经济、安全、社会、文化等多方面内涵的成熟的周边命运共同体。经济共同体的建设不会自动导致安全共同体的形成,安全共同体的发展也不会自动导致十分紧密的命运共同体的完成。在这个过程中,要经历中国与周边国家关系多次质的提升过程,这需要相关各国政府共同努力推进。

第五篇:浅析中国总体国家安全观

浅析中国总体国家安全观

——对其中涉华“国际安全”的探讨

中国的国家核心利益有哪些?中国政府在2011年9月发表的《中国的和平发展》白皮书中,明确界定了中国核心利益的范围包括:国家主权,国家安全,领土完整,国家统一,中国宪法确立的国家政治制度和社会大局稳定,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保障。

4月15日上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主席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提出了建立“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新观念,并首次全面阐述了中国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基本内涵,并指出,“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必须①既重视外部安全,又重视内部安全;②既重视国土安全,又重视国民安全;③既重视传统安全,又重视非传统安全;④既重视发展问题,又重视安全问题;⑤既重视自身安全,又重视共同安全,打造命运共同体,推动各方朝着互利互惠、共同安全的目标相向而行”。下面,作者就总体国家安全观中的涉华“国际安全”的具体内涵,谈一谈自己的理解。并根据当前中国对外关系和国际环境变化的现状,试尝浅析中国国际安全的一些具体内容:

一、涉及到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方面的核心利益。这不但关系到中华民族和国家的尊严,更是新世纪中国人的历史责任。本范畴的主要内容应包括:(1)目前围绕中国钓鱼岛主权和中日海洋油气开发争纷为中心的中国在东海主权问题;(2)以南沙群岛被周边国家非法实际占据岛礁为标志的中国在南海主权问题;(3)以反“台独”为基本方向的台湾问题;(4)打击西北边疆地区个别少数民族宗教极端势力分裂国家行径为主战场的“疆独”问题;(5)反对以宗教领袖和和平主义者面貌在国际舞台上粉墨登场,来自原前藏地区的**喇嘛推行“大藏区自治”为名由,实质上的“藏独”问题。此外,尚存在于中国某些边疆地区,目前尚非十分突出的其他隐性民族分离趋势的隐患。

二、中国的国际地区利益。这首先要求今天的中国人具备全球视野,站在一个全新的高度,重新看待今天的世界,也重新审视我们自己在21世纪的国际诉求。中国的国际地区利益应主要包括:(1)以朝核和钓鱼岛主权两个热点为战略枢纽,中国在东北亚的地区利益;(2)以南中国海,主要是南沙群岛的岛礁主权为突出显影,伴随华人华裔的所在国的社会文化权益的保护和恢复,中国在东南亚的地区利益;(3)位于巴基斯坦伊斯兰共和国西南部,以瓜达尔港为起点的中巴油气管道及铁路项目和位于缅甸联邦西部,以实兑港为起点的中缅油气管道及铁路项目,以及对这个世界的第二大洋某些重要地理战略节点作为“重大关注”,中国在印度洋的地区利益;(4)在原苏联中亚五个“斯坦”范围内,以油气能源为核心,通过建设“新欧亚丝绸之路”作为基础载体,中国在中亚的地区利益。此外,还应包括,以不可再生资源开发为基本内容,中国在非洲大陆的地区利益;在以玻利瓦尔社会主义为旗帜的拉美和加勒比海一系列国家的战略预置与能源开发,中国在拉丁美洲和加勒比的地区利益;以铁矿、铜矿石、原油等大宗商品资源开发为主,中国在澳洲大陆及南美的地区利益。还有,伊核问题,叙利亚问题,巴以冲突为核心难分难解的中东问题……

其实在这些问题的背后,更深沉的问题却是,未来中国的发展,将在什么样的国际环境和世界政治经济秩序的框架下展开?这对全球每一个大国的领袖来说,都是至关重大而又难以未卜先知的决定性的问题。作者认为,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重点关注:

(1)建立可靠的盟国关系和以华为中心的多边国际组织。为保障中国的国际安全环境,调整同周边国家、同地区大国、同全球性其他结构性国家之间的双边和多边关系,建立有效的国防战略缓冲区和友好并有真实效果的国际支持支撑力量。

(2)保障中国在国际贸易和重要战略资源,包括原油、铁矿石、铜矿石等“大宗商品”物流正常输送的国际海上运输线的安全。

(3)提高中国在现行国际金融组织,尤其是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世界银行集团(WBG)中的投票权比重,籍此逐步参予国际金融秩序的改革,增强中国在参预和影响国际经济关系发展的“游戏规则”的引导、制定、组织、诠释等方面的地位。

(4)增大对世界贸易组织(WTO)、海牙国际法庭(ICJ)、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等国际组织的影响力。宣示东方的价值理念,促进世界对中国的深入了解,改变中国和中国人在世人心目中的传统印象,确立中华民族在21世纪的新形象,通过多边合作,进一步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主动促进中国在国际事务的各个领域发挥更为重大的积极影响。

(5)改进中国在联合国(UN)现体制框架内的作用形式。使联合国的改革向着人类进步和文明的必然方向发展,更加积极地参予全球性、地区性国际事务,传播中国理念,阐释人们对中华民族发展进程中存在的疑惑,在构建国际政治关系新框架的进程中,切实引导全球关系健康发展的正确方向,在保卫世界和平方面发挥更大的积极有效的作用。

这样,通过全球基本关系框架、国际性地区利益和中国周边国家安全三个层次,建立起中国国家安全中的“国际安全”的基本战略结构。这只是作者的一点初步的肤浅认识,对于其中的许多问题,还需要作进一步的探索

下载有关大学生国家安全观的论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有关大学生国家安全观的论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试论总体国家安全观指导下的大学生国家安全教育

    试论总体国家安全观指导下的大学生国家安全教育 国家安全是一个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没有国家安全,国家的建设将无法保障,国家建设所取得的成就也将不复存在甚至会产生倒......

    9.1树立总体国家安全观

    9.1认识总体国家安全观预学案 一、预学案 (一)、国家安全与我们息息相关 1、什么是国家安全?(P97”相关链接”) 答:国家安全是指国家政权、主权、统一和领土完整、人民福祉、经济......

    全面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

    全面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 ——专访国家安全学创始人、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刘跃进 2018年4月17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了十九届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第一次会议,要求全面贯......

    第九课 树立总体国家安全观

    第九课 树立总体国家安全观 第1课时 认识总体国家安全观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感受国家安全与我们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 ◆树立总体国家安全观。 2.能力目标 ◆在现......

    2014“总体国家安全观”解读(访谈)

    “总体国家安全观”解读 ——专访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国家安全政策委员会特邀研究员刘跃进 《领导文萃》特邀记者:李 敏 国际关系学院公共管理系教授:刘跃进 中国作为世界第二......

    习近平“总体国家安全观”图解

    习近平“总体国家安全观”图解 背景当前我国国家安全内涵和外延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丰富,时空领域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宽广,内外因素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复杂,必须坚持总体......

    4.9.1认识总体国家安全观

    4.9.1认识总体国家安全观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知道国家安全与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 2.了解我国国家安全的特点。 3.理解总体国家安全形势、特点、道路依托、丰富内涵。 能力目......

    非传统的总体国家安全观

    非传统的总体国家安全观 刘跃进 [摘要] “以人民安全为宗旨”的“总体国家安全观”,不仅在强调国家安全民本性上体现了非传统思维,而且更通过强调“既重视传统安全又重视非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