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上册重点问答题

时间:2019-05-14 04:12:4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七年级历史上册重点问答题》,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七年级历史上册重点问答题》。

第一篇:七年级历史上册重点问答题

七年级历史上册重点问答题

1、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是什么

答:政治方面: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文化方面:统一文字;把小篆作为全国统一使用的规范文字。

经济方面:统一货币、度量衡;将圆形方孔钱作为全国统一使用的货币,便于经济的发展。思想方面 :“焚书坑儒”加强思想控制;

军事方面:北修长城,南开灵渠。为了抵御匈奴,筑成西起临洮东至辽东的万里长城。开发南疆,开凿灵渠,沟通了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

2、汉武帝稳固大一统的措施有哪些?

答:政治方面: 颁布推恩令,削弱地方诸侯国势力,加强中央集权。并找借口削去半数侯国。

思想方面:“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把儒家学说作为封建社会的正统学说。文化方面 :兴办太学,大力发展儒学教育。

经济方面:将地方的铸币权和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增加中央财政收入。

军事方面:派卫青、霍去病北击匈奴,取得漠北战役的胜利,使匈奴再也无力与西汉对抗。

民族关系 :派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加强了汉与西域的经济文化交流。

3、张骞通西域的意义是什么?

答:①建立了西汉与西域各国的友好关系;②加强了汉与西域经济文化交流;③促进了西域的开发;④对西域都护的设置和丝绸之路的开辟奠定了基础。

4、丝绸之路开辟的历史意义? 答:“丝绸之路”把古老的中国文化、印度文化、波斯文化、阿拉伯文化和古希腊、古罗马文化连接起来,促进了中西经济文化的交流。

5、丝绸之路路线图: 长安 —— 河西走廊——今新疆境内——西亚——欧洲

6、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内容和作用是什么?

答:内容:① 迁都洛阳。

② 汉化措施。说汉语,穿汉服,改汉姓,联汉姻,用汉制,学汉礼。

作用:魏孝文帝改革,促进了民族融合,加速了北方民族封建化的进程。

7、我国古代北方人口大量南迁开始于什么时候?人口的南迁对南方的发展有何影响?

答:古代北方人口大量南迁开始于东汉末年。

对南方的影响:北人南迁给南方带来了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促进了江南

地区的开发。

8、秦朝中央集权政治制度的内容是什么? 答:①秦朝最高统治者称“皇帝”;

②在中央设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分管行政,军事、和监察 ③在地方实行郡县制。

9、战国时期各国变法的原因及影响:

原因:春秋以来,随着生产力的发展(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大量荒地被开垦为良田,变成私产并出租,有了地主和农民,新兴地主阶级为了发展封建经济,确立封建统治,纷纷掀起变法运动。

影响:通过变法,封建制度确立起来,封建社会形成了。

10、秦国商鞅变法的目的、内容、作用分别是什么? 答:目的:富国强兵。

内容:①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土地自由买卖;

②奖励耕战; ③建立县制。

作用:商鞅变法后,秦国的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加强,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为最终的统一大业奠定了基础。

11、评价秦始皇。

答:功:(1)灭六国,统一全国,建立起中国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朝;

(2)采取措施巩固统一。政治上: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经济上:统一货币、度量衡;文化上:统一文字;军事上:北修长城,南开灵渠。

因而有人称他为“贡献巨大的政治家和功勋卓著的帝王”。

过:他统治暴虐。例如“焚书坑儒”极大的摧残了文化;施行暴政,繁重的徭役、繁重的赋税、刑法残酷,给百姓带来了深重的灾难。是历史上著名的暴君。

12、评价汉武帝。

答:功:汉武帝依靠自己的雄才伟略,励精图治,出现大一统的统治局面。

政治方面: 颁布推恩令,削弱地方诸侯国势力,加强中央集权。并找借口削去半数侯国。

思想方面:“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把儒家学说作为封建社会的正统学说。文化方面 :兴办太学,大力发展儒学教育。

经济方面:将地方的铸币权和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增加中央财政收入。 军事方面:派卫青、霍去病北击匈奴,取得漠北战役的胜利,使匈奴再也无力与西汉对抗。

民族关系 :派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加强了汉与西域的经济文化交流。 过:汉武帝在位期间,大兴土木,连年征战,耗尽了文景之治的成果。

13、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原因:

春秋战国时期,社会急剧变化,许多问题亟待解决,各学派纷纷著书立说,发表自己的意见,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学术繁荣局面。

14、春秋战国时期各思想学派及其创始人或代表人物

儒家:创始人:孔子 春秋晚期

代表人物:孟子 战国时期

道家:创始人:老子 春秋晚期

代表人物:庄子 战国时期

墨家:代表人物:墨子 战国时期 法家:代表人物:韩非 战国时期

兵家:代表人物:孙子 战国时期“知彼知己,百战不殆”

15、孔子的思想主张是什么?在中国的地位及影响是什么? 答:孔子的思想核心是“仁”,包括一切美德;主张“爱人”“为政以德”

孔子是儒家学派创始人,后来,孔子的学说成为封建文化的正统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对后世影响很大。

16、孔子的教育成就是什么?

答:(1)创办私学

(2)先进的教育思想: ①注意因材施教;

②要有老老实实的学习态度;“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③要有正确的学习方法。“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

④学习必须与思考相结合,“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17、孟子的思想主张是什么?

答:①提出“春秋无义战” ②“仁政”,主张“民贵君轻”。③合理利用自然资源

18、老子的思想是什么?

答: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面之间可以互相转化。这是一种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19、庄子的思想?

答:顺其自然,无为而治。20、韩非的思想是什么?

答:①主张改革;②提倡“法治”③提出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21、墨子的思想是什么?

答:①主张“兼爱”“非攻”反对不义之战

22、汉初为什么要实行休养生息的政策?汉高祖“休养生息”政策的措施是什么

答:原因:①客观上:经过长期战乱,西汉初年,经济萧条,国家贫穷; ②主观上:吸取秦朝灭亡的教训。

措施:减轻农民的徭役、兵役和赋税负担,(轻徭薄赋),发展生产。

23、江南经济开发的原因有哪些?

答:①江南具有发展农业的优越条件

②北人南迁给江南地区带来了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 ③江南战争较少

④南北方人民的共同劳动

24、江南经济开发的影响是什么?

答:江南经济的开发为我国经济重心的逐步南移奠定了基础。

25、江南经济发展有何不同?造成这种不同的原因是什么?

答:西汉时的江南经济贫穷落后;南朝时的江南经济繁荣富裕,尤其是农业和丝织业。西汉时江南没有开发,南朝时江南地区得到了开发。

26、西汉政府处理与少数民族关系所采取的措施

和亲:例如,汉初屈辱的和亲;昭君出塞

战争:卫青、霍去病反击匈奴,夺去了河套和河西走廊地区;漠北战役

设置机构:前60年,设西域都护,专管西域地区事务,标志新疆地区开始隶属中央政权管辖,成为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北京人的生活状况及特征:

①生活在北京西南周口店山洞里,距今约70万-20万年

②外貌上:保留了猿的特征,手脚分工明显 ③过群居生活

④使用天然火,并会保存火种。

山顶洞人的生活状况及特征

①生活在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山顶洞,距今3万年

②仍用打制石器,掌握了磨光和钻孔技术 ③会人工取火 ④过氏族生活 ⑤懂得交换、懂得爱美

河姆渡居民的生活状况:

①生活在长江流域,距今七千年 ②使用磨制石器 ③种植水稻

④住干栏式房屋 ⑤会挖水井

⑥会饲养家畜家禽

⑦会制造陶器

⑧会制作简单的玉器和乐器 半坡居民的生活状况:

①生活在黄河流域,距今五六千年 ②使用磨制石器 ③种植粟

④住半地穴式房屋 ⑤会饲养猪狗等动物

⑥会制造彩陶

⑦会纺线、织布、制衣 西周的分封制

目的:为了巩固统治

影响:开发了边远地区,加强了统治。齐桓公称霸的原因是什么:

① 齐国盛产鱼盐,经济富庶; ② 任用管仲进行改革 ; ③ 以“尊王攘夷”为号召。

管仲改革的内容及作用

内容:①改革内政,发展生产;②改革军制

作用:使齐国国富兵强,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位霸主。

第二篇:七年级历史问答题

七年级历史问答题:

1、商鞅变法的内容和意义?(7-1)

答:公元前356年秦孝公任用商鞅变法。内容: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奖励耕战,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建立县制,由君主直接派官吏治理。

意义:使秦国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诸侯国家。

2、孔子在思想和教育方面的成就有哪些?P46—47

答:思想上:孔子提出“仁”的学说,主张“爱人”,要求统治者体察民情,爱惜民力,“为政以德”,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

教育上:他创办私学,不问出身贵贱和家境贫富,广收门徒,先后培养的学生有三千人。注意“因材施教”,善于启发学生思考问题。教育学生要有老老实实的学习态度,要谦虚好学。要求学生时常复习学过的知识,以便“温故而知新”。

3、评价秦始皇。

(1)

答:秦始皇对我国历史作出过巨大的贡献:(1)他顺民心,完成统一。(2)他自称皇帝,总揽大权;中央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管行政、军事和监察,最后由皇帝决断。在地方推行郡县制,建立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3)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等(4)北击匈奴修长城,开发南疆修灵渠。这些措施巩固了统一,促进了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

同时,他又是一个残暴的封建皇帝,他广修宫殿陵墓,浪费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影响了人民正常的生产和生活;他还制订残酷的刑法,使人民生

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他焚书坑儒,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总之他是一个有大功也有大过的皇帝。

4、汉武帝为实现大一统采取了哪此措施?

(2)答:汉武帝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中央集权。

①政治上 接受主父偃的建议,下令允许诸王将自己的土地分给子弟,建立较小的侯国。

②思想上 接受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把儒家学说作为封建正统思想。兴办太学,推行儒学教育。

③经济上 将地方的铸币权和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实现经济上的大一统。

④军事上

派卫青、霍去病北击匈奴,夺取河套和河西走廊地区。

使西汉王朝在政治、思想、经济和军事上实现了大一统,进入了鼎盛时期。

5、东晋南朝时,江南地区的开发的原因有哪些?

(3)

答:①江南地区雨量充沛,气候较热,土地肥沃,具有发展农业的优越条件。

②北方人口大量南迁,带来了大量的劳动力、先进的生产技术,耐旱耐寒作物。

③南方社会相对安定

④民族融合加强,各族人民的辛勤劳动

⑤统治者重视发展经济,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6、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有哪些,有何历史意义?(4)答: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以后,进一步实行了改革

内容:在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官员及家属必须穿戴汉族服饰;将鲜卑族姓氏改为汉族姓氏,把皇族由姓拓跋改为姓元;鼓励鲜卑贵族与汉

族贵族联姻;采用汉族的官制、律令;学习汉族礼法,尊崇孔子,以孝治国,提倡尊老养老的风气等。

意义:

1、促进了民族融合.2、传统汉文化得到发展

7比较汉武帝和秦始皇在思想上采取的措施分别是什么?有何异同? 答: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并兴办太学。而秦始皇“焚书坑儒”

相同点:1)目的相同:都是为了加强中央集权。2)实质相同:都是文化专职的表现。

不同点

方式和结果不同:秦始皇采用法家思想,对其他思想文化进行及其粗暴野蛮的破坏,结果未能巩固统治,反而加速了秦的灭亡。汉武帝独尊儒术,以儒学为正统,促进了大一统局面的形成和巩固

8比较秦始皇汉武帝的异同(5)

第一,完成并巩固国家统一。秦始皇灭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汉武帝使这个多民族的统一国家进一步巩固。

第二,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和完善。秦始皇创立了一套封建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最高统治者称皇帝,中央政府设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地方上推行郡县制。汉武帝颁布推恩令削弱了王国势力,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西汉王朝的统一和发展。

第三,在经济上都采取措施巩固了统一:秦始皇统一货币、度量衡和文字,巩固了国家的统一,推进了经济文化的交流。汉武帝将地方的铸币权和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实现经济上的大一统。

第四,都加强思想控制来巩固统一。秦始皇焚书坑儒,虽维护了政治统一,但摧残了思想文化。汉武帝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弘扬了儒家学说,使儒学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第五,都积极开拓边疆,为多民族国家的发展作出贡献。秦始皇派大将蒙恬北击匈奴,夺取了河套地区,修筑了万里长城,统一了岭南和东南地区。汉武帝派卫青霍去病北击匈奴,夺取了河套和河西走廊地区,并派张骞出使西域,凿通了丝绸之路。

第六,都兴修水利工程,促进农业发展。秦始皇兴修了灵渠,汉武帝治理黄河等。

第七,由于秦始皇统治残暴,为秦朝的二世而亡埋下了祸根;而汉武帝能够

吸取秦亡的教训,进一步巩固和发展了大一统的局面。总之,秦皇汉武创造了大一统的秦汉帝国,为我国多民族国家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9魏晋南北朝时期科技文化发展的原因?

(6)民族因素: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由于各族人民的大融合,民族之间的交往丰富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内容。

经济因素:北方经济的发展,江南经济得到了开发,为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文化发展奠定了经济基础。

外来因素:外来佛教的传入,对中国建筑、绘画、文学等方面产生了重要影响,丰富了它的文化的内涵。吸收了异域文化的成果,是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历史因素: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继承了秦汉时期的文化成就,又进行了有意义的改革、创新,从而成为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发展的前提。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文化的发展,又为隋唐文化的繁荣昌盛奠定了基础。

科学家艺术家:他们刻苦钻研、虚心吸取前任经验和勇于创新的治学精神。

10黄河时我们中华民族的母亲河,用学过的相关史实加以论述。

答 生活在黄河流域距今约5—6千年的半坡原始居民最早种植了农作物粟。并过着定居生活。炎帝和黄帝是黄河流域著名的部落联盟首领,被后人称为0域。

11、商汤灭下和武王伐纣为什么会取得胜利?

答:首先,极端残暴统治及其了激起了平民和奴隶的不满和反抗。其次,商汤和周武王伐无道除暴君,结束夏桀商纣的残暴统治深得民心。最后,商汤和周武王能够任用贤人,联合周边小国部落,抓住时机一举取得胜利。

12、商鞅变法为什么会获得成功?对今天的发展有和指导意义?(7-2)答:原因:商鞅变法顺应封建制度发展的历史趋势,制定了行之有效的措施。

在变法中,商鞅敢于同旧势力做斗争。变法得到了秦孝公的支持。指导意义:改革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动力,只有改革国家才能富强,我们要像商鞅那样,顺应历史潮流,勇于改革勇于创新。

13诸子百家的学说中那些积极地东西值得我们现代社会吸收和利用?(8)

答:孔子“仁”的学说,和孟子的“仁政”;孔子关于教育的主张;老子认为一切食物都有对立面,对立双方可以相互转化;墨子的“兼爱非攻”韩非的法治思想都值得现代社会吸收和借鉴

14谈一谈秦朝在国家历史上起了什么重要作用?

答:1)结束了诸侯割据的局面,开创了统一的新局面。2)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3)秦统一了文字、货币、度量衡。4)修筑了著名的万里长城和灵渠等古代建筑。

第三篇:七年级下册历史问答题

七年级下册历史问答题 1.科举制的影响是什么?

答:⑴科举制改善了用人制度,使得有才识的读书人有机会进入各级政府任职。

⑵科举制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士人用功读书的风气盛行。

⑶科举制也促进了文学艺术的发展,尤其因为进士科重视考诗赋,大大有利于唐诗的繁荣。

2.唐玄宗时期经济空前繁荣,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⑴农业:修建了许多大型水利工程;农耕技术有很大发展,水稻广泛采用育秧移植栽培,产量大大增加;从西域传入许多蔬菜新品种;茶叶生产在江南农业中占有重要地位,饮茶之风全国盛行;改进农业工具,制成曲辕犁,还创制了新的灌溉工具筒车。

⑵手工艺发达:丝织品花色品种很多,丝织技术高超;陶瓷业有重要发展,越窑青瓷、邢窑白瓷和唐三彩最为有名。

⑶商业繁荣:大都市有长安、洛阳、扬州和成都;城内有繁华的商业区;长安城内云集着边疆各族和世界各国的人,热闹非凡。

3.请简要概括“贞观之治”形成的主要原因。

答:⑴重视农业生产,减轻农民的赋税劳役。

⑵注意“戒奢从简”,节制自己的欲望。⑶合并州县,革除“民少吏多”的弊政。⑷注意任用贤才和虚心纳谏。

4.简要概述李白、杜甫、白居易各自的诗歌特色。

答:李白:豪迈奔放,清新飘逸,而且想象丰富,意境奇妙,语言轻快。

杜甫:气魄雄浑,沉郁悲怆,语言精练凝重。白居易:直如白话,通俗易懂。

5.元朝疆域空前辽阔,为对全国实行有效的统治,元政府采取了哪些措施?

答:⑴元世祖在中央设中书省,地方设行中书省。

⑵元政府加强对西藏的管辖,西藏成为元朝正式的行政区。⑶还加强对琉球(今台湾)的管辖。

6.民族融合的发展。

答:⑴元朝时候,许多汉族人来到边疆,为那里的开发作出了贡献。边疆各族包括蒙古族,大量迁入中原和江南,同汉族等杂居相处。原先进入黄河流域的契丹、女真等族,经过长期共同生活,已同汉族没有什么差别。

⑵唐朝以来,不少定居中国的波斯人、阿拉伯人,信仰伊斯兰教,他们同汉、蒙、畏兀儿等族,长期杂居相处,互通婚姻,逐渐融合,开始形成一个新的民族——回族。

⑶元朝境内大规模的人口流动,促进了各族经济、文化的发展与融合。7.郑和远航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答:促进了中国和亚非各国的经济交流,加强了我国和亚非各国的友好关系。8.明太祖加强君权的措施有哪些?清朝又是如何强化君权的?

答:明太祖改革行政机构,加强君主权力:

⑴在地方,废除行中书省,设立直属中央的三司,分管民政、刑狱和军政。

⑵在中央,废除丞相,撤销中书省。由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分理朝政,直接对皇帝负责。

⑶授权侍卫亲军锦衣卫,监管对臣民的监视、侦查。⑷改革科举制度,规定科举考试只许在四书五经范围内命题,考生只能根据指定的观点答卷,不准发挥自己的见解,以加强思想控制。

清朝:设立军机处,军国大事完全凭皇帝裁决,地方军政首脑实际上也直接听从皇帝指挥;大兴“文字狱”,从思想领域严密控制知识分子。

9.元世祖重视农业发展的具体表现是什么?

答:元世祖重视发展农业,多次下令禁止蒙古贵族圈占农田做牧场,还治理黄河,推广棉花的种植。北方农业得到恢复和发展。为便利南粮北运,他令人开凿两段新运河,与原有运河连通,使粮船可以从杭州直通大都;还开辟了规模空前的海运,粮食运输逐步以海运为主。

10.说说清朝的疆域。

答:西跨葱岭,西北达巴尔喀什湖,北接西伯利亚,东北至黑龙江以北的外兴安岭和库页岛,东临太平洋,东南到台湾及其附属岛屿钓鱼岛、赤尾屿等,南至南海诸岛,成为亚洲最大的国家。

11.清初统治者采取了哪些措施巩固祖国边防,促进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答:⑴1684年设置台湾府,加强了台湾同祖国内地的联系,巩固了祖国的东南海防。

⑵雅克萨之战,打败了沙俄侵略军;1689年同沙俄签订了第一个边界条约《尼布楚条约》,保卫了祖国的北疆。

⑶赐予西藏佛教首领“达懒喇嘛”和“**额尔德尼”的封号;1727年设置驻藏大臣,规定驻藏大臣代表中央,与**和**共同管理西藏事务;**和**的继承,必须报请中央政府的批准和册封,大大加强了对西藏的管辖。

⑷平定大小和卓的叛乱;设置伊犁将军,加强了对西北地区的管辖。

⑸实行比较友善的民族政策,土尔扈特回归祖国,受得清政府的妥善安置,为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谱写了光辉的篇章。

12.清政府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的原因是什么?

答:⑴清朝统治者坚持以农为本的传统观念,推行“重本抑末”的政策,压抑、限制民间工商业的发展。

⑵由于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稳定,他们认为天朝物产丰富,无所不有,无需同外国进行经济交流。

⑶担心国家的主权受得西方殖民者的侵犯。

⑷又害怕沿海人民同外国人交往,会危及自己的统治。13.清政府实行“闭关锁国”政策造成了怎样严重的后果?

答:清政府闭关锁国,既看不到世界形势的变化,也未能适时地向西方学习先进的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使中国在世界上逐渐落伍了。

第四篇:初一上册历史问答题

问答题:

1、商鞅变法的内容和意义?

答:公元前356年秦孝公任用商鞅变法。

内容: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奖励耕战,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建立县制,由君主直接派官吏治理。意义:使秦国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

2、孔子在思想和教育方面的成就有哪些? 答:思想上:孔子提出“仁”的学说,主张“爱人”,要求统治者体察民情,爱惜民力,“为政以德”,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

教育上:他创办私学,不问出身贵贱和家境贫富,广收门徒,先后培养的学生有三千人。注意“因材施教”,善于启发学生思考问题。教育学生要有老老实实的学习态度,要谦虚好学。要求学生时常复习学过的知识,以便“温故而知新”。

3、评价秦始皇。

答:秦始皇对我国历史作出过巨大的贡献:他顺民心,完成统一,他自称皇帝,总揽大权;中央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管行政、军事和监察,最后由皇帝决断。在地方推行郡县制,建立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等,修长城开发南疆,巩固了统一,促进了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同时,他又是一个残暴的封建皇帝,他广修宫殿陵墓,浪费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影响了人民正常的生产和生活;他还制订残酷的刑法,使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他焚书坑儒,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总之他是一个有大功也有大过的皇帝。

4、汉武帝为实现大一统采取了哪此措施? 答:汉武帝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中央集权。

①接受主父偃的建议,下令允许诸王将自己的土地分给子弟,建立较小的侯国。

②接受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把儒家学说作为封建正统思想。兴办太学,推行儒学教育。

③将地方的铸币权和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实现经济上的大一统。④军事上派卫青、霍去病北击匈奴,夺取河套和河西走廊地区。

使西汉王朝在政治、思想、经济和军事上实现了大一统,进入了鼎盛时期。

5、东晋南朝时,江南地区的开发的原因有哪些?P111 答:①江南地区雨量充沛,气候较热,土地肥沃,具有发展农业的优越条件。②北方人口大量南迁,带来了大量的劳动力、先进的生产技术,耐旱耐寒作物。③南方社会相对安定

④民族融合加强,各族人民的辛勤劳动 ⑤统治者重视发展经济,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6、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有哪些,有何历史意义? 答: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以后,进一步实行了改革

内容:在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官员及家属必须穿戴汉族服饰;将鲜卑族姓氏改为汉族姓氏,把皇族由姓拓跋改为姓元;鼓励鲜卑贵族与汉族贵族联姻;采用汉族的官制、律令;学习汉族礼法,尊崇孔子,以孝治国,提倡尊老养老的风气等。意义:

1、促进了民族融合.2、传统汉文化得到发展

第五篇:八年级历史上册列举题问答题

八年级历史上册列举题问答题

列 举 题

1、列举鸦片输入的危害。

答:(1)使许多白银外流,加重了农民负担,加剧了中国的贫弱;(2)严重摧残了吸食者的体质,削弱了军队的战斗力;(3)使清朝政治更加腐败,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2、列举林则徐的相关事迹。

答:1.上书道光帝禁烟.2.前往广东禁烟 3.虎门销烟.(领导禁烟斗争林则徐是民族英雄。)

3、清朝的几次反侵略战争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答:①清朝封建统治走向衰落,加之闭关锁国、社会生产力、社会制度落后。而与此同时,世界资本主义却处于上升时期。②清政府腐败无能、妥协退让,推行投降政策。③清政府军队战斗力降低。

4、列举沙俄侵占中国领土的条约。(共150多万)

答:1.1858年《爱珲条约》60多万。2、1860年《北京条约》40万。3、1864年《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44万多。

4、《中俄改订条约》7万多。

5、清朝后期,面对列强的侵略,中国军民反抗的表现。

答:(1)林则徐虎门销烟;(2)关天培虎门抗英壮壮烈牺牲;(3)三元里人民英勇抗英;(4)葛云飞定海、陈化成宁波抗英壮烈殉国;(5)太平军在在青浦、慈溪等地抗击洋枪队;(6)左宗棠从浩罕国和俄国手中收复新疆;(7)邓世昌等在黄海大战中抗击日军壮烈牺牲;(8)义和团在天津、北京等地奋勇抗击八国联军。

6、列举红军长征的原因、红军长征途中重要军事行动和长征胜利的历史意义。

答:原因: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

重要军事行动:(1)冲破四道封锁线,渡过湘江;(2)渡过乌江,夺取遵义;(3)四渡赤水,打乱敌人的追剿计划;(4)渡过金沙江,跳出敌人的包围圈;(5)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6)翻过大雪山;(7)通过杳无人烟、一望无际的草地。

历史意义:①粉碎了国民党消灭红军的企图;②保存了党的红军的基干力量;③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7、列举同盟会建立的时间、地点、16字纲领、总理、同盟会机关报、同盟会成立的意义、三民主义的内容及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

答:1、同盟会1905年8月在日本东京成立。2、十六字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3.总理为孙中山,机关报为《民报》。同盟会的成立,大大推动了全国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

4、三民主义是指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

5、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是三民主义.8、列举抗日战争中的著名战役。答:①(中共)平型关大捷、中国抗战以来的第一次大捷②(国民党)台儿庄战役、中国抗战以来的重大胜利③(中共)百团大战、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战役

9、列举20世纪30年代日本侵略中国的事变。

答:① 1931年九一八事变、中国局部抗战开始 ② 1937年七七事变(卢沟桥事变)、全国性抗战开始 ③1937年八一三事变、日本进攻上海、威胁南京

10、列举中共七大制定的党的政治路线。

答: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在我党的领导下,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

11、列举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基本经验。(中国革命的基本经验)

答:①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②坚持武装斗争的道路。③坚持人民民主统一战线。④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是历史的结论。

12、列举解放战争中三大决战的名称、歼敌人数、意义。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

答:①辽沈战役、47万人、解放东北全境 ②淮海战役、55万人(最多)、奠定了解放长江以南各省的基础 ③平津战役、52万人、华北全境基本解放

三大战役意义:①歼灭、改编国民党军队150多万人 ②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被消灭 ③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

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①人民解放军进行的是正义、进步战争。②解放区人民的支援。③人民解放军采用正确的战略战术。④国统区人民爱国民主运动的支持。⑤国民党的腐败无能。

13、列举建国前中国的杰出人物及其成就。

答:①詹天佑、京张铁路 ②侯德榜、《制碱》、侯氏制碱法 ③魏源、《海国图志》、“师夷长技以制夷” ④严复(戊戌变法时启蒙思想家)、《天演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世道必进,后胜于今”⑤鲁迅、《狂人日记》《孔乙已》⑥徐悲鸿、《愚公移山》⑦人民音乐家:聂耳《义勇军进行曲》、冼星海《黄河大合唱》⑧郭沫若、《屈原》⑨赵树理、《小二黑结婚》《李有才板话》⑩丁玲《太阳照在桑干河上》问

答 题

1、简述中英《南京条约》的内容及鸦片战争给中国带来的危害。

答:《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内容:1、割香港岛给英国。2、赔款2100万元。3、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4、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鸦片战争给中国的影响:割让香港岛使中国的主权不再完整;赔偿巨款,增加了人民的负担;开放五口岸,协定关税,有利于资本主义商品的输入。从此以后,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

2、简述中日《马关条约》的内容及危害。

答:1895年4月李鸿章同日本首相伊藤博文在日本马关签订《马关条约》。主要内容:①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和澎湖列岛给日本。②赔偿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③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④增开通商口岸。危害:《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程度。

3、简述《辛丑条约》的内容及危害。

答:1901年中国同11国签订《辛丑条约》。内容主要:①清朝赔款白银4.5亿两,以海关等税收作担保。②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③撤毁大沽炮台,允许帝国主义国家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④划定北京东郊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居住。

危害:①给中国人民增加了新的沉重的负担,②严重损害了中国的主权,③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④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4、鸦片战争以后,中国是怎样一步一步地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深渊的?

答:①1840~1842年鸦片战争签订《南京条约》,开始逐步变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②1856~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③1894~1895年中日甲午战争签订《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④1900~1901年八国联军侵华签订《辛丑条约》,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从此,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陷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5、洋务运动的目的、时间、主要内容、主要代表人物、前后期的口号、结果及历史作用(评价)。

答:(1)目的:维护清朝统治。(2)起止时间:从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3)主要内容:A、引进西方技术设备,创办军事工业;B、开办民用工业;C、筹建海军、编练新式陆军;D、兴办新式学堂。(4)前期口号:自强。后期口号:求富。(5)结果:甲午中日战争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标志着洋务运动失败。(6)历史作用(评价):局限性:①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积极性:②但它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培养了技术力量,使中国出现了近代企业。③使中国出现了近代企业,为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了促进作用,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同时,对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6、简述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评价。

答:①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②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③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④但它没有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在中国的统治。⑤也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辛亥革命的果实被北洋军阀首领袁世凯窃取了。

7、简述新文化运动开始的背景、时间、标志、口号、主要代表人物、主要阵地、主要内容及历史意义、评价。

答:

1、背景:窃取辛亥革命果实的袁世凯为了实现独裁和专制,颁布《中华民国约法》规定“国民教育,以孔子之道为修身大本。”在思想文化领域推行尊孔复古的反动政策。

2、时间、标志: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口号:民主、科学。

3、主要代表人物:李大钊、鲁迅、胡适、陈独秀。

4、主要阵地:《新青年》。

5、主要内容:①提倡民主,反对独裁专制。②提倡科学,反对迷信盲从。③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④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⑤宣传马克思主义。

6、意义:①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②启发着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③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④但新文化运动有对东西文化绝对否定或绝对肯定的偏向,影响到后来。

8、五四运动的背景、导火线、开始的时间、地点、主要口号、前后期斗争主力、运动中心的变化。结果、历史意义。

答:

1、背景:1919年1月巴黎和会举行,中国的合理要求遭到拒绝。

2、导火线: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

3、时间:1919年5月4日。地点:北京。

4、主要口号:外争国权,内惩国贼;取消二十一条;反对在对德“和约”上签字。

5、斗争主力:前期学生为主,后期工人为主。运动中心:前期北京,后期上海。

6、结果:取得了初步的胜利(表现略)。

7、意义: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反对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9、简述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时间、地点.中共一大主要内容及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意义。

答:

1、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举行。

2、主要内容:①大会通过了党的纲领。党纲确定党的奋斗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共产主义。②大会确定党的中心任务是组织和领导工人运动。③大会选举党的中央领导机构中央局,陈独秀担任中央局书记。

3、意义: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后,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10、简述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及胜利的历史意义?

答:原因: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全国各族人民的浴血奋战。②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抗日武装,成为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对夺取抗战的胜利起了决定性作用。③国民党军队中不少将士的英勇奋战。④美苏等反法西斯国家的积极配合与大力支援。⑤国际友人和爱国华侨对抗日的援助与贡献。

历史意义:①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华民族100多年来反抗外国侵略取得的第一次伟大胜利;②洗雪了近代以来中国的民族耻辱;③对世界反侵略斗争的支援。

11、北伐战争开始的时间、目的、北伐对象、进军路线、主要战场、主要战役及结果。

答:

1、1926年7月北伐战争正式开始。

2、目的:推翻北洋军阀治,统一全国。

3、北伐对象: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

4、进军路线:一路指向湖南、湖北,一路指向江西,一路指向福建、浙江。

5、湖南、湖北是主要战场。

6、主要战役有:汀四桥战役、贺胜桥战役、武昌战役、南昌战役。

7、结果:珠江流域打到长江流域。国民政府从广州迁到武汉,北伐取得了巨大胜利。

12、简述西安事变爆发的背景、时间、发动者、目的、结果及和平解决的意义。

答:(1)背景(原因):①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②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涨。③中国共产党的努力争取。④张学良、杨虎城接受“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主张。

(2)爆发的时间、发动者:1936年12月12日,由张学良、杨虎城发动。(双十二事变)(3)目的:是为了逼蒋抗日。(4)结果: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5)意义:①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十年内战的基本结束,②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局面开始出现)

13、简述遵义会议召开的时间、地点、内容及历史意义。

答:(1)1935年1月在遵义召开。

(2)内 容:①解决了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的错误,取消了博古在军事上的指挥权。②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主张。③确定军事上由毛泽东、周恩来等负责指挥。

(3)意义:①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②挽救了党和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③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14、重庆谈判是在怎样的背景下进行的?中共去谈判的目的如何?结果如何?

答:(1)背景:①全国人民渴望和平、民主。②美蒋阴谋发动内战,搞假和平。③中共坚决反对内战,同时作好战争准备。

(2)中共目的:为了争取和平,揭露美蒋的阴谋。

(3)结果:1945年10月10日,国共签订《双十协定》。

15、简述中共七大召开的背景、时间、地点、主要内容及历史意义。

答:(1)背景:抗日战争即将胜利(2)1945年4月在延安召开。

(3)主要内容:①讨论夺取抗战胜利和胜利后中国将走什么道路的重要问题②制定了党的政治路线: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在我党的领导下,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

(4)历史意义:为争取抗战的胜利和实现中国的光明前途准备了条件。

16、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怎样一步一步形成的?有什么作用?

答:(1)形成:①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②卢沟桥事变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2)作用:以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对于夺取抗日战争的胜利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17、近代中国哪些人进行了哪些自救运动或革命运动?有什么结果?说明了什么?

答:①洋务派(奕、曾、左、张、李):发起以维护清朝统治,学习西方为内容的洋务运动,结果甲午中日战争中被打败失败。说明:封建地主统治阶级不可能挽救、发展、强盛中国。②资产阶级维新派(康、梁):发起以挽救中国,学习西方为内容的资产阶级变法运动,结果镇压失败。说明:资产阶级维新派,资产阶级改革不可能挽救、发展、强盛中国。③资产阶级革命派(孙):发起以推翻清朝,走资本主义道路为目的的辛亥革命,结果被袁窃取果实失败。说明:资产阶级革命派,资本主义道路不可能挽救、发展、强盛中国。④无产阶级革命(中共领导):进行了以反帝反封,走社会主义道路为目的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成功,建立了新中国。说明只有在无产阶级及其政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革命才能成功,只在社会主义才能挽救、发展、强盛中国。

18、中国近代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三个阶段的发展状况及原因、民族工业发展的总体特征?

答:

(一)三个阶段的发展状况及其原因:(1)洋务运动到清末,民族工业萌芽。原因是洋务运动与辛亥革命的促进作用。(2)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是民族工业发展的“黄金时代”。原因是:帝国主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掠夺,加之辛亥革命扫除了一些障碍。(3)“一战”后到解放前夕,民族工业凋谢、萎缩。原因是一战后帝国主义卷土重来,内战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

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总体特征:(1)受中国社会性质的制约,具有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特征,整体水平落后;(2)发展短暂且曲折艰难;(3)发展不平衡,集中于轻工业和沿海地区。

19、揭开维新变法运动序幕的事件、“戊戌变法”运动的时间、领导人、主要内容、实质与作用。

下载七年级历史上册重点问答题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七年级历史上册重点问答题.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七年级历史上册教学计划

    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七年级历史上册 教学计划 彭安平为了提高学生各方面的素质与能力,特制定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七年级历史下册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

    七年级上册历史选择题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选择题第 一 单 元 1.考古学者发现人类是由古猿逐渐进化而来的主要证据是( ) A历史书籍 .B.历史传说 C.化石D.科学实验 2.证明周口店北京人遗址是迄......

    七年级上册历史教学计划

    +2017—2018学年度七年级历史教学计划 胡各庄镇初级中学 卢志和 一、指导思想: 以学校教学计划为指导,落实推进课程改革,形成先进的课程结构和综合的教学理念,提高语言能力、教......

    七年级历史上册教学计划

    七年级历史上册教学计划 在本学期,担任七年级2个班的历史课,新的学期开始,根据学校教学计划的要求和本学期的特点,结合初一学生的实际水平,开展本学期的教学工作,使学生的学会历史......

    七年级上册历史教学计划

    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七年级历史 教学工作计划 虎洞初级中学 张彦荣 一、教学目标 1、完成七年级上册所学内容; 2、提高教学质量,期末测试综合评价力争进入全区前列。 二......

    七年级上册历史工作总结

    2017-2018学年度上学期七年级历史教学工作总结 傅露露 本人于2017-2018学年度上学期任七年级1.2,3三个班的历史教学工作。 一个学期以来,我本着认真严谨的工作态度,切实落实......

    七年级历史上册教学计划

    七年级历史上册教学计划 苍江中学 张卫光吴刚平一、指导思想 以学校教学计划为指导,落实推进课程改革,形成先进的课程结构和综合的教学理念,提高语言能力、教学能力;在历史与......

    七年级历史上册教学计划

    七年级历史上册教学计划 七年级历史上册教学计划一:一、指导思想: 以新课标为指导,落实推进课程改革,形成先进的课程结构和综合的教学理念,提高语言能力、教学能力;在历史与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