蟋蟀的住宅 教师编试讲稿

时间:2019-05-14 04:24:4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蟋蟀的住宅 教师编试讲稿》,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蟋蟀的住宅 教师编试讲稿》。

第一篇:蟋蟀的住宅 教师编试讲稿

4.1.7蟋蟀的住宅

一、导入

同学们,听这是什么动物的叫声?蟋蟀,你们对蟋蟀有什么了解吗?——是个会唱歌的歌唱家;非常好斗,还是个小战士呢;同学们了解的可真多。其实蟋蟀不仅是歌唱家,小战士,还是一个建筑师呢,今天我们就跟随作者走进《蟋蟀的住宅》,同学们,拿起手中的笔和老师一起板书课题,齐读。

二、初读

1、同学们课前已经预习了课文,老师要来检查一下大家的预习成果,大屏幕上呈现了一组生字词,哪位小勇士来试一试?

A、你手举得最快,请你来——不仅读的准确,而且字正腔圆,声音洪亮,请你当小老师带领大家一起来读。小老师当的称职,同学们读的也带劲儿。

但字不仅要会读,更要会写,大家观察一下在这组生字词里哪一个字最容易写错?——隐蔽的蔽,同学们看黑板,它是一个草字头,有草我们才能把自己隐蔽起来。

眼过千遍,不如手过一遍。快拿起手中的笔在练字本上把这个字写上三遍,写字的时候要注意“头正身直脚放平”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开始吧。

这位同学不仅字写得正确,而且结构匀称,美观大方,真是一位小小书法家。

2、看来生字词已经难不倒大家了,老师看到同学们迫不及待的想要读课文了,别着急,带着老师的一个问题:蟋蟀的住宅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呀?

同学们在读书的时候,教室里充满了琅琅的读书声,从大家专注的神情中,老师终于明白了什么叫求知若渴。B、你想来回答,请你来——是个伟大的工程。(板书:伟大)

3、它的伟大体现在哪些方面呢?——选址,设计,建造(板书)

三、研读

1、好书不厌百回读,同学们大声自由的朗读课文,边读边画出蟋蟀选址的句子,并写下自己的体会。

老师发现同学们在读书的时候都在书上留下了阅读的痕迹,养成了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老师很欣慰。C、你的书上画的很详细,请你来回答——你抓住了一个关键词“随遇而安”,随遇而安是什么意思?——什么样的环境都能满足,你是怎么知道的?通过联系上下文就理解了词语的意思,你可真会学习。

2、那蟋蟀是如何不肯随遇而安的呢?

D、你想来回答,请你来——找的非常准确,是的,慎重选址,不利用现成的洞穴。你有什么体会?——是的,蟋蟀非常的勤劳,谨慎。那其他的昆虫也像蟋蟀一样不肯随遇而安吗?——不是,只有蟋蟀不肯随遇而安。同学们带着这份感受再来读一读。

3、蟋蟀的住宅又有怎样的特点呢?

E、你有发现,请你来说——设计巧妙,巧妙在哪里呢?建在向阳的堤岸上,隐蔽干燥,还有平台呢——这是外部的特点,那它的内部又是怎样的呢?

F、靠窗的女生请你来说——清洁干燥很卫生。同学们你们想不想看看这巧妙的房屋呢?同学们看大屏幕,这是厨房、客厅、卧室、书房,你们看书房里还有一架钢琴呢,原来蟋蟀是在这里唱歌的。这蟋蟀的住宅好不好呀?那其他动物的住宅也像这样吗?不是。是呀,我们人类的住宅也不过如此。难怪作者说这是一项伟大的工程。

4、这么伟大的工程是如何建造的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画出相关句子,小组讨论交流。

G、你们小组讨论的最激烈,而且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主见,请你们来回答——你们抓住了四个动词,扒、搬、推、铺,通过这样的动词,你有什么体会?——是啊,作者用了四个动词就让我们细致的感受到蟋蟀的勤劳和认真,这就是语言文字的魅力。

H、你也想说,请你来——如果干累了休息一会儿,还得继续工作呢。你体会到什么?——坚持(板书:坚持),体会的很深刻。

四、拓展

同学们,这么小的动物,这么普通的事情,作者为什么能写的这么生动呢?——大家看资料袋,这就是法布尔,潜心研究昆虫。达尔文称他为“无法效仿的观察家”。

五、作业

我们的世间万物丰富多彩、美不胜收,而且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如果细心观察,用心思考,就有可能发现事物的奥秘,认识事物间的联系,课下大家也来观察一种小动物,写一写他们的世界。

蟋蟀的住宅

选址

伟大

设计建造

第二篇:蟋蟀住宅说课稿

蟋蟀住宅说课稿

蟋蟀住宅说课稿1

一、说教材

《蟋蟀的住宅》是19世纪法国著名昆虫学家法布尔的一篇观察笔记。他怀着对蟋蟀的喜爱之情,向我们真实地介绍了自己观察到的蟋蟀住宅的特点,以及蟋蟀建筑住宅的才能,赞扬了蟋蟀不辞辛苦和不肯随遇而安的精神。作者采用了拟人的手法,把蟋蟀比作人,想象非常丰富,语言十分风趣,使学生产生极大的阅读兴趣。从课文的字里行间,我们能感受到作者是通过长期深入的观察才发现了这一昆虫世界中不为人知的秘密。

观察是思维的触角,是把握事物特征、了解事物与事物之间联系的主要手段。从小培养孩子们观察的兴趣,养成留心周围事物的好习惯,将使他们终生受益。第二单元围绕“观察与发现”这一专题,选编的课文形式多样,内容丰富,都是为了学习作者认真观察事物的方法,激发学生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体会作者是怎样运用富有情趣的语言来表达的。本篇课文也不例外。同时,它也为第五单元观察小动物的生活习性等方面埋下伏笔。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语文教学大纲的要求以及本课的特点,本节课应达到如下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住宅、隐蔽、随遇而安”等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掌握课文的主要内容,读懂蟋蟀的“住宅”是怎样建成的。体会作者拟人的习作方法。

3.学习蟋蟀那种不辞辛苦和不肯随遇而安的精神,激发观察自然界的兴趣。

三、说教学重难点

根据以上分析,我的教学重点是了解蟋蟀的住宅是怎样建成的,通过重点句段体会蟋蟀吃苦耐劳、不肯随遇而安的精神;教学难点是体会蟋蟀吃苦耐劳、不肯随遇而安的精神。

四、说教法学法

长期以来一直关注教师如何教,而忽视了学生如何学,在这节课中将关注学生的学法,用学生的“学”决定教师的“教”。从而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在学生自主阅读的基础上受到熏陶感染,再把学生的感悟与老师、同学交流。

在此设计理念的指导下我准备采用以下教法:情趣教学法、多媒体直观法、以读促悟法。学生主要采用以下学法:自主质疑法、合作解疑法、自读自悟法。

五、教学流程

如何转换学生角色,改变学习方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我想让学生转换角色,把自己当作蟋蟀,介绍自己的家和修建家的经过。因此我设计了以下教学流程:

(一)联系生活、激趣导入

新课标指出,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化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上课前,学生在以前已经学过口语交际介绍自己的家,学生会非常自豪,能踊跃地说。再加上课前对蟋蟀的已知了解,学生已经知道蟋蟀的歌声动听,对蟋蟀的可爱、有趣早已铭记在心。这样二者结合起来,能很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实现旧知迁移,为学生转换角色,改变学习方式作准备,也为学生发展口语作准备。

这样让学生把自己的家和早已熟悉的蟋蟀的住宅联系起来,自然而然地导入课题。

(二)研读课文、自主感悟

在导入课文后,我设计让学生研读课文,自主感悟。请学生快速读课文,理解课文主要内容,学生能很快体会出文章主要内容:蟋蟀住宅的特点和修建经过。这个环节落实本期教材训练重点:提高学生阅读速度,达到阅读有一定的速度,能体会文章主要内容。

(三)自主学习、合作交流

1.小组学习、组内交流

这个环节根据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把学生分成几个学习小组,分别学习、研究蟋蟀住宅有什么特点和怎样修建住宅的。每个学生要先认真读书,体会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蟋蟀的住宅有什么特点或怎样修建住宅的,想想如果你就是一只可爱蟋蟀,你会怎样向大家介绍你的家或你修建住宅的经过;把你感兴趣的句子勾画下来反复读一读,把你的理解写在句子旁边或本子上,如果还有不懂的句子或以在旁边标上问号;并且估计一下,其它小组的同学有可能向你们提出什么问题,该怎么解答。学生在自读自悟几分钟后再在小组讨论交流,共同质疑,共同推测一下其他组同学会提的问题,一起解答别人提出的问题。这样先让学生自读自悟,再在小组讨论交流,就真正达到人人动口读书,用心体验,实现人人自主学习,而不让小组合作学习成为个别优秀学生的一言堂,从而提高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效率。达到设计理念中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

2.全班交流、答记者问

学生把自己转换成蟋蟀这个角色,汇报介绍“我的家”即蟋蟀的住宅有什么特点时,就有可能根据自己在读中的感悟,用朗读勾画批注法,边朗读边结合自己的体会介绍,也有可能会根据课文内容绘制示意图介绍。在听完介绍后,其它小组的同学可扮演小记者向这组同学质疑,进行答小记者问。这样促使学生自读自悟时更认真,在本小组交流讨论时更合作、更投入。在学生自主解疑仍有困难时教师适时点拨,达到调动学生积极性,共同参与,自主质疑、自主解疑或合作解疑的效果。实现设计理念中关注学生的学法,用学生的“学”决定教师的“教”。

由于通篇采用拟人手法叙述,学生在阅读中会产生浑厚的兴趣,在汇报蟋蟀住宅经过时,学生除了边朗读边谈体会,还很可能会自然而然转换成蟋蟀的角色,配上动作介绍修建住宅的经过。在转换角色的同时,学生一方面对课文自读自悟,自主学习读懂了课文,另一方面在情感上对蟋蟀产生认同,自然就体验到蟋蟀不肯随遇而安、吃苦耐劳的精神,这样就既突破了教学难点,又实现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三维一体这一设计理念。

(四)拓展延伸、情感升华

通过以上环节的学习交流,已经激发了学生对蟋蟀的喜爱和赞扬之情,就进入拓展延伸、情感升华这一环节。让学生把自己收集到的动物住宅和它们修建住宅的图片、文字资料或关于作者的相关资料,在学习小组内交流,再把此时此刻想对蟋蟀或其它动物想说的话写下来,鼓励学生用我笔写我心,畅所欲言。然后推荐代表在全班交流。这样让学生有准备地说一段话,实现读、写、说结合。

(五)小结作业,收束课堂

最后是本节课的小结作业环节,教师对本堂课的学习进行小结,一方面总结收获,另一方面鼓励学习积极性,为日后的学习做好铺垫。

六、说板书设计

板书是一节课的精华。因此我的板书简单明了,课文的内容也的到了精彩的展示。

蟋蟀住宅说课稿2

《蟋蟀的住宅》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四年级语文上册中的一篇课文。是19世纪法国著名昆虫学家法布尔写的一篇观察笔记。在课文中,作者怀着对蟋蟀的喜爱之情,用拟人的手法,具体介绍了蟋蟀住宅的特点和建筑住宅的才能。作者在第一自然段点明蟋蟀的出名“不光是由于它的唱歌,还由于它的住宅,”首先引起了读者的兴趣。后来作者通过富有情趣的语言表达了对蟋蟀的吃苦耐劳和不肯随遇而安的赞许。学习这篇课文的目的,一是学习作者认真观察事物的方法,激发学生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二是体会作者是怎样运用好语言的。教学本课的重点是了解蟋蟀的住宅是怎样建成的,通过重点词语体会蟋蟀吃苦耐劳、不肯随遇而安的特点。通过让学生全篇解读课文,不仅要去感悟蟋蟀在建立时选址的慎重,住宅的特点,还要理解蟋蟀修建住宅的艰苦。郑老师教学这篇文章有以下几点值得表扬:

1、教师抓住了题眼“住宅”,在读写迁移中品“巢穴”“住宅”之间的不同含义及文字背后的不同情感。循着作者的思路,带着学生梳理课文,此环节设计得十分巧妙。

2、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让学生好好地去欣赏住宅,对住宅做进一步的了解和新的发现,在不断的与文本对话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感受到这是伟大的工程,情感的升华水到渠成。

3、根据学生普遍对住宅特点感兴趣的情况,教师“以学定教、顺学而导”,重点研读住宅特点,采用多种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语文学习的过程。读是阅读教学最基本的方法,这节课教师非常重视读。

听了郑老师的这堂课,我觉得在引导学生学完住宅样子之后可否顺势引导学生将上下文联系起来学,发现段落之间的联系,感悟小蟋蟀舒适的住宅和他的不肯随遇而安、慎重选址密不可分。

《蟋蟀的住宅》选自小学课标人教版第七册的第二单元,是19世纪法国著名昆虫学家法布尔写的一篇观察笔记。对于四年级的学生,课文内容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上课之前,郑老师进行了大量的准备:寻找相关资料,准备教学流程,可谓费尽了周折,郑老师对这篇课文的教学充满了期盼,却忽略了最应该关注的群体——学生。上完之后,效果却令人失望,因为整个课堂气氛太过沉闷。

这节课,留给我的启示很多:

(一)、课前预习必须到位,才能引导学生深入学习。新课标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学流程的设计必须符合学生的当前学习状况。这堂课前,可能刘老师认为这篇文章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即使他们预习不好,也不会影响教学效果。所以,只是简单地布置了预习任务——读几遍课文,疏通文章的字词,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可并没有认真地落实。结果,上课时,让学生去选择蟋蟀的住宅在北岸还是南岸时,当教师寻问可以从哪个自然段寻找到相应的帮助时,积极参与的同学很少。当学生选择好后,让学生体会“随遇而安”、“慎重”的含义时,主动回答的学生也不多。若上课前教师把预习落实到位,这样的局面必然不会出现。课上到此,教师似一只折翅的鸟儿,早已无法飞翔。

(二、)朗读形式应多样性,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感情。语文新课标指出,语文学习的最高境界是让学生享受语文,让阅读成为一种对话,让表达成为一种倾诉,让思维成为一种习惯。在教学这篇课文,为了让多数学生的注意力集中,教师多次采用了全班齐读这种形式,而忽略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感受,很少采用另外一些阅读形式,如,分组读,个别读,赛读,范读,使得学生的情感体验受到了压制,让他们内心的那种惊叹,那种惊讶无法呈现,可谓一大憾事。如果,在朗读这一过程中,注重学生情感的激发,最后,让学生谈参观完蟋蟀住宅后有什么感受时,必然会水到渠成,答案也会精彩纷呈。

(三)、对于课文中拟人句的教学处理显得很不妥。对于拟人句的概念,学生在三年级的语文学习中已经形成,教师只需要适时点拨即可。

今天听了郑老师的《蟋蟀的住宅》一课,郑老师大气与亲切的上课特点,这堂课清晰的流程,对每位学生回答的仔细聆听与到位的点评,都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

下面就针对这节课,发表一点个人所见,仅供参考,如果有说错的地方,请各位老师予以指正。

1、就课堂的容量以及四年级学生的学习特点来说,感觉本课时内容较多,是否可以删减一部分,做到精读。

2、本学期的阅读教学,教学建议中指出,应注重五方面的引导:练习朗读和默读;理解内容,体会情感;领悟表达的方法;积累语;向课外扩展延伸。就本堂课的阅读教学说说自己的想法,印象中本堂课只让学生自由读课文一遍、默读课文一遍,感觉学生读的还不够一些。

3、感觉整堂课形和神都有些散,在教学蟋蟀住宅的选址、和住宅特点时是否可以抓住一句关键句来突破和衔接“他不利用现成的洞穴。它舒服的住宅是自己一点一点挖掘的,从大厅一直到卧室”,“他不利用现成的洞穴”突破难点:“随遇而安”,衔接下文住宅的特点。

4、另外,这篇课文的作者法布尔是昆虫学家,他的文章字里行间充满了对蟋蟀的喜爱,例如第一自然段的“唱歌”一词,第二自然段的“它舒服的住宅是自己一点一点挖掘的,从大厅一直到卧室”“住宅”、“大厅”、“卧室”都有体现。教师是否可以在课堂中渗透。

5、感觉教师的板书有些杂乱,是否可以再做有序的整理,再精炼一些。

今天听了郑老师执教的《蟋蟀的住宅》这一堂课,我在郑老师的课堂中学到了许多知识。《蟋蟀的住宅》是19世纪法国著名昆虫学家法布尔的一篇观察笔记。作者怀着对蟋蟀的喜爱之情,向我们真实地介绍了自己观察到的蟋蟀住宅的特点,以及蟋蟀建筑住宅的才能,赞扬了蟋蟀不辞辛苦和不肯随遇而安的精神。采用了拟人的手法,把蟋蟀比作人,想象非常丰富,语言十分风趣,使学生产生极大的阅读兴趣。从课文的字里行间,我们能感受到作者是通过长期深入的观察才发现了这一昆虫世界中不为人知的秘密。

首先,郑老师联系生活、激趣导入。播放夜间蟋蟀鸣叫和斗蟋蟀的激烈场面,让学生知道蟋蟀不仅会唱歌而且善于争斗,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导入课题。其次,研读课文、自主感悟。在导入课文后,郑老师设计让学生研读课文,自主感悟。让学生快速读课文,理解课文主要内容,学生能很快体会出文章主要内容:蟋蟀住宅的特点和修建经过。 再次,自主学习、合作交流。让每个学生先认真读书,体会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蟋蟀的住宅有什么特点或怎样修建住宅的,想想如果自己就是一只可爱蟋蟀,学生会怎样向大家介绍自己的家或修建住宅的经过,再与同桌讨论。达到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

总之郑老师这堂课有许多亮点,非常值得我学习。但是美中不足的是语言评价方面有些匮乏,上完课后没有总结,也许是时间仓促的缘故吧!

蟋蟀住宅说课稿3

一、说教材

《蟋蟀的住宅》是小学六年制第七册第二组课文中的一篇课文。学习本组课文,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注意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体会课文不同的表达方法,并注意把这些方法运用到看书以及习作实践中去。

二、说教学目标

《蟋蟀的住宅》是一篇说明性的科学小品文,并且是本组单元的第三篇课文,在学习第二篇说明文《爬山虎的脚》以后,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些说明方法,所以在教学《蟋蟀的住宅》时不把学生掌握说明方法作为教学的重点,因此在本节课中重点达到以下学习目标。知识能力目标: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和修建住宅的经过,同时体会抓住说明对象的特点,形象生动地说明事物的方法,训练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读中体验,在读中悟情的能力。过程和方法目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情感目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热爱动物、热爱自然的情感。

三、说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让学生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和修建住宅的经过。

难点:让学生感悟蟋蟀不肯随遇而安、吃苦耐劳的精神。

四、说教法、学法

长期以来一直关注教师如何教,而忽视了学生如何学,在这节课

中将关注学生的学法,用学生的“学”决定教师的“教”。从而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在学生自主阅读的基础上受到熏陶感染,再把学生的感悟与老师、同学交流。

在此设计理念的指导下我准备采用以下教法:导读自悟法、教具辅助法。学生主要采用以下学法:自主质疑法、合作解疑法。

五、说教学过程

如何转换学生角色,改变学习方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我想让学生转换角色,把自己当作蟋蟀,介绍自己的家和修建家的经过。因此我设计了以下教学流程:

(一)、初读感知,激趣导入

学生在以前已经学过口语交际介绍自己的家,学生会非常自豪,能踊跃地说。加上农村学生已经知道蟋蟀的歌声动听,对蟋蟀的可爱、有趣早已铭记在心。这样二者结合起来,能很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实现旧知迁移,为学生转换角色,改变学习方式作准备,也为学生发展口语作准备。这样让学生把自己的家和早已熟悉的蟋蟀的住宅联系起来,自然而然地导入课题。

(二)、细读质疑,自主感悟

在导入课文后,我设计让学生研读课文,自主感悟。请学生快速读课文,理解课文主要内容,学生能很快体会出文章主要内容:蟋蟀住宅的特点和修建经过。这个环节落实本期教材训练重点:提高学生阅读速度,达到阅读有一定的速度,能体会文章主要内容。

(三)、精读释疑,合作交流

1、小组学习、组内交流

这个环节根据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把学生分成几个学习小组,分别学习、研究蟋蟀住宅有什么特点和怎样修建住宅的。每个学生要先认真读书,体会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蟋蟀的住宅有什么特点或怎样修建住宅的,想想如果你就是一只可爱蟋蟀,你会怎样向大家介绍你的家或你修建住宅的经过;把你感兴趣的句子勾画下来反复读一读,把你的理解写在句子旁边或本子上,如果还有不懂的句子或以在旁边标上问号;并且估计一下,其它小组的同学有可能向你们提出什么问题,该怎么解答。学生在自读自悟几分钟后再在小组讨论交流,共同质疑,共同推测一下其他组同学会提的问题,一起解答别人提出的问题。这样先让学生自读自悟,再在小组讨论交流,就真正达到人人动口读书,用心体验,实现人人自主学习,而不让小组合作学习成为个别优秀学生的一言堂,从而提高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效率。达到设计理念中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

2、全班交流、答记者问

学生把自己转换成蟋蟀这个角色,汇报介绍“我的家”即蟋蟀的住宅有什么特点时,就有可能根据自己在读中的感悟,用朗读勾画批注法,边朗读边结合自己的体会介绍,也有可能会根据课文内容绘制示意图介绍。在听完介绍后,其它小组的同学可扮演小记者向这组同学质疑,进行答小记者问。这样促使学生自读自悟时更认真,在本小组交流讨论时更合作、更投入。在学生自主解疑仍有困难时教师适时

点拨,达到调动学生积极性,共同参与,自主质疑、自主解疑或合作解疑的效果。实现设计理念中关注学生的学法,用学生的“学”决定教师的“教”。(在此过程中适时出现课件,蟋蟀住宅的资料、图片。) 由于通篇采用拟人手法叙述,学生在阅读中会产生浑厚的兴趣,在汇报蟋蟀住宅经过时,学生除了边朗读边谈体会,还很可能会自然而然转换成蟋蟀的角色,配上动作介绍修建住宅的经过。在转换角色的同时,学生一方面对课文自读自悟,自主学习读懂了课文,另一方面在情感上对蟋蟀产生认同,自然就体验到蟋蟀不肯随遇而安、吃苦耐劳的精神,这样就既突破了教学难点,又实现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三维一体这一设计理念。(在这一过程中相机出示课件,蟋蟀修建住宅的经过。)

(四)、诵读悟情,情感升华

通过以上环节的学习交流,已经激发了学生对蟋蟀的喜爱和赞扬之情,让学生带着这样的情感诵读课文,进入拓展延伸、情感升华这一环节。

(五)、品读内化,学习写法

让学生把自己收集到的动物住宅和它们修建住宅的图片、文字资料或关于作者的相关资料,在学习小组内交流,再把此时此刻想对蟋蟀或其它动物想说的话写下来,鼓励学生用我笔写我心,畅所欲言。然后推荐代表在全班交流。这样让学生有准备地说一段话,实现读、写、说结合。

六、说板书

板书是一节课的精华。因此我的板书以蟋蟀的出名——蟋蟀住宅的特点——蟋蟀住宅的建造过程为板书的主线索,突出蟋蟀以柔弱的工具创建子伟大的工程。整个板书简单明了,课文的内容也得到了精彩的展示。

附板书设计:

蟋蟀的住宅

蟋蟀的出名:唱歌、住宅

蟋蟀的特点:柔弱的工具 伟大的工程

住宅的内外

建造的过程:不懈工作 辛勤劳动

长期整修

教学反思:我觉得说课更能体现老师的设计意图,所以我上传了这篇说课稿,希望不要说我范规。这篇课文是小学四年级的课文,我觉得要学好这篇课文学生要有一定的实践基础,应让学生走到户外去看看,在有一定的基础上,再来理解这篇课文要容易的多。

蟋蟀住宅说课稿4

尊敬的各位专家,各位老师:

大家好!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四年级上册第7课《蟋蟀的住宅》。拿到这篇文章,我读了十遍。

前两遍我站在普通读者的立场,读这篇19世纪法国著名昆虫学家法布尔的观察随笔,感受到文章结构的紧凑鲜明、语言的生动形象、描写的细致入微;感受到蟋蟀的住宅的确是“伟大的工程”,感受到作者通过拟人的手法传达出的对蟋蟀的无限喜爱之情,是一首人类对小昆虫、小生命的赞美诗。

第三四遍,我站在学生的立场读,读后产生了一些疑问:学生对蟋蟀熟悉吗?他们理解什么叫“随遇而安”吗?学生能从拟人写法中感受到什么呢?

第五六遍,我站在教师的立场读,找了我和学生在阅读之后共通的一些感受和疑惑:作者为什么说蟋蟀住宅“真可以算是伟大的工程了”?作者是怎样用拟人的手法来表现这一伟大工程的?这之后的四遍,我在阅读中积极地思考:怎样构建一个大家都感兴趣的话题,怎样组织一个和谐的绿色的对话的课堂。思索再三,我将目光锁定在建构主义理论,锁定在其下的“抛锚式教学法”并作了教学设计。

根据上述对教材、学生及教学理论的思考,我预设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1.学会本课生字词,会认“宅、蔽、弃、慎”等7个生字,会写“弃、毫 、遇 、择”等1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住宅、选择”等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通过重点语句的品读,理解“蟋蟀住宅是伟大的工程”的深刻内涵,感受蟋蟀“热爱生活”、“不辞辛劳”的品质。这也是本课教学的重点。

3.体会文章中拟人手法的表达效果,学习科学家探索大自然、热爱小生命的精神,在日常生活中培养爱观察的好习惯。这也是本课教学的难点。

教学目标设计涵盖“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为顺利达成教学目标,本课教学安排两个课时,第一课时通过对话交流达成1、2两个教学目标,第二课时则在第一课时学习基础上继续对话交流以达成教学目标三。下面,我就第一课时的流程安排作一说明。

第一课时我根据“抛锚式教学法”,安排了“创设情境、确定问题、自主学习、协作学习、效果评价”五大环节,分别以四句诗进行概括。

第一句诗:“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这也是第一个环节:创设情境。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活动是通过自己的背景知识自己建构的过程。学生的背景知识和新知识之间有一定的相关度,因此在这第一环节中,我让学生从“说自己的家或小房间”入手,创设一种“用心创造生活”的情境,进而引入昆虫世界,理解一般昆虫的“随遇而安”和蟋蟀的不“随遇而安”,一方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另一方面也帮助学生理解了对他们来说存在一定难度的词,为下文学习打下基础。

第二句诗:“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 这也是第二个环节:确定问题。

在此环节主要完成两件事情,一是初读课文后学习生字词,将字词按一定规律进行分组教学,与课文语句、课文内涵结合起来进行,“工具性”和“人文性”共同关注。二是确定一个大家共同学习的问题,我认为,语文教学一定要尊重作者的写作意图和学生的阅读体验,所以用“作者最想告诉大家的是什么”和“你获得的最深感受是什么”两个问题来启发,让学生带着确定的问题与文本进行独立对话,采用在相应语句旁作标记和批注的方式,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并最终确定本节课的研究问题:“为什么说蟋蟀的住宅是‘伟大的工程’” ,从“概括”性阅读到本环节的“具体化”研读,符合阅读规律,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同时,我提醒学生在默读中,关注课文中的“鱼泡泡”、插图、生字、思考题、资料袋等材料,帮助学生树立正确阅读的概念。

第三句诗:“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这也是第三四个环节: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

这一环节是课堂之所以为课堂,区别于完全独立阅读的特点。建构主义认为,自主的阅读促使了学生情感的变化,而在课堂学习活动中,学生通过与其他学生和教师的不断交流与沟通,就能更好地实现意义建构和情感变化。所以此环节,我组织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找出文中相关的语句(或图片)等各种材料佐证说明自己的观点。在此过程中,教师的作用更多地体现为在学生需要帮助的时候给予帮助、学生未能提升的时候给予提升、学生朗读不到位的时候给予指导。因此,本环节中,学生和教师通过对“它常常慎重地选择住址,一定要排水优良,并且有温和的阳光”、“它的舒服的住宅是自己一点一点挖掘的,从大厅一直到卧室”等具体语句的品析,感受蟋蟀住宅的科学、精致、舒服和浩大壮观,感受蟋蟀在建筑住宅时表现出的智慧和不辞辛苦。对于学生疑惑的“这么一个‘最多不过九寸深、一指宽’的洞穴怎么谈得上伟大”这一问题,则采用对照方式,以相当于一个人在没有任何工具的帮助下挖掘300米的隧道帮助学生感受,并抓住“工具的柔弱与简单”和“工程的浩大与壮观”的极大反差,很好地帮助学生进行真切的感受。同时,在品析之后及时进行朗读指导,较好地培养了学生的'语感。

第四句诗:喜看稻菽千重浪,倾听幼竹拔节声,这也是第五个环节:效果评价。

语文学习成效的最好评价内涵是学生在三维目标上是否得到了提升,该环节通过“我手写我心” 的形式:“你看,它的住宅是多么科学、多么精致、多么舒服;你看,蟋蟀用它柔弱的、简单的工具建造了如此浩大壮观的工程。此时,你想对蟋蟀说点什么?请你把它写下来”,通过写一写,表达自己对蟋蟀热爱生活的敬佩之情,也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成就,对三维目标的达成情况是一个很好的检验。最后用“文章的作者法布尔是怎样写出这篇文章的?他为什么要用拟人方法来写?”的“激发新疑点”的方式,使学生产生了从另一个角度去探询的热情,为第二课时的学习作了很好的铺垫。

蟋蟀住宅说课稿5

今天有幸听了我校李忠秀老师执教的《蟋蟀的住宅》这一堂课,我在李老师的课堂中学到了许多知识。《蟋蟀的住宅》是19世纪法国著名昆虫学家法布尔的一篇观察笔记。作者怀着对蟋蟀的喜爱之情,向我们真实地介绍了自己观察到的蟋蟀住宅的特点,以及蟋蟀建筑住宅的才能,赞扬了蟋蟀不辞辛苦和不肯随遇而安的精神。采用了拟人的手法,把蟋蟀比作人,想象非常丰富,语言十分风趣,使学生产生极大的阅读兴趣。从课文的字里行间,我们能感受到作者是通过长期深入的观察才发现了这一昆虫世界中不为人知的秘密。

首先、李老师联系生活、激趣导入。播放夜间蟋蟀鸣叫和斗蟋蟀的激烈场面,让学生知道蟋蟀不仅会唱歌而且善于争斗,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导入课题。其次、研读课文、自主感悟。在导入课文后,李老师设计让学生研读课文,自主感悟。让学生快速读课文,理解课文主要内容,学生能很快体会出文章主要内容:蟋蟀住宅的特点和修建经过。 再次、自主学习、合作交流。让每个学生先认真读书,体会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蟋蟀的住宅有什么特点或怎样修建住宅的,想想如果自己就是一只可爱蟋蟀,学生会怎样向大家介绍自己的家或修建住宅的经过,再与同桌讨论。达到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

总之李老师这堂课有许多亮点,非常值得我学习。但是美中不足的是声音太小,语言评价方面也有些匮乏,上完课后没有总结,也许是时间太倡促的缘故吧!

蟋蟀住宅说课稿6

第一局部 说教材

一、教材简析

从教材编排来看,本册有两个训练重点:体会句子含着的意思;阅读要有一定的速度。《蟋蟀的住宅》是小学六年制第九册第七组课文中的一篇课文。学习本组课文,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注意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体会课文不同的表达方法,并注意把这些方法运用到看书的习作实践中去。

二、教学目标

《蟋蟀的住宅》是一篇说明性的科学小品文,并且是本组单元的第二篇课文,在学习第一篇说明文《鲸》以后,同学已经掌握了一些说明方法,所以在教学《蟋蟀的住宅》时不把同学掌握说明方法作为教学的重点,因此在本节课中重点达到以下学习目标。知识目标: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和修建住宅的经过,同时体会抓住说明对象的特点,形象生动地说明事物的方法。能力目标:训练同学在读中感悟,在读中体验,在读中悟情的能力。培养同学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情感目标:激发同学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热爱动物、热爱自然的情感。

三、重点、难点

重点:让同学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和修建住宅的经过。

难点:让同学感悟蟋蟀不肯随遇而安、吃苦耐劳的精神。

第二局部 说教法、学法

一、设计理念

长期以来一直关注教师如何教,而忽视了同学如何学,在这节课中将关注同学的学法,用同学的“学”决定教师的“教”。从而引导同学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在同学自主阅读的基础上受到熏陶感染,再把同学的感悟与老师、同学交流。

二、教法、学法

在此设计理念的指导下我准备采用以下教法:情趣教学法、多媒体直观法、以读促悟法。同学主要采用以下学法:自主质疑法、合作解疑法、自读自悟法。

第三局部 教学流程

如何转换同学角色,改变学习方式,引导同学自主学习,我想让同学转换角色,把自身当作蟋蟀,介绍自身的家和修建家的经过。因此我设计了以下教学流程:

一、联系生活、激趣导入

同学在以前已经学过口语交际介绍自身的家,同学会非常自豪,能踊跃地说。再加之已经学过《明明上学》一文,同学已经知道蟋蟀的歌声动听,对蟋蟀的可爱、有趣早已铭记在心。这样二者结合起来,能很好地调动同学学习的兴趣,实现旧知迁移,为同学转换角色,改变学习方式作准备,也为同学发展口语作准备。

这样让同学把自身的家和早已熟悉的蟋蟀的住宅联系起来,自然而然地导入课题。

二、研读课文、自主感悟

在导入课文后,我设计让同学研读课文,自主感悟。请同学快速读课文,理解课文主要内容,同学能很快体会出文章主要内容:蟋蟀住宅的特点和修建经过。这个环节落实本期教材训练重点:提高同学阅读速度,达到阅读有一定的速度,能体会文章主要内容。

三、自主学习、合作交流

1、小组学习、组内交流

这个环节根据同学感兴趣的问题,把同学分成几个学习小组,分别学习、研究蟋蟀住宅有什么特点和怎样修建住宅的。每个同学要先认真读书,体会自身感兴趣的问题:蟋蟀的住宅有什么特点或怎样修建住宅的,想想假如你就是一只可爱蟋蟀,你会怎样向大家介绍你的家或你修建住宅的经过;把你感兴趣的句子勾画下来反复读一读,把你的理解写在句子旁边或本子上,假如还有不懂的句子或以在旁边标上问号;并且估计一下,其它小组的同学有可能向你们提出什么问题,该怎么解答。同学在自读自悟几分钟后再在小组讨论交流,一起质疑,一起推测一下其他组同学会提的问题,一起解答他人提出的问题。这样先让同学自读自悟,再在小组讨论交流,就真正达到人人动口读书,用心体验,实现人人自主学习,而不让小组合作学习成为个别优秀同学的一言堂,从而提高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效率。达到设计理念中引导同学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培养同学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

2、全班交流、答记者问

同学把自身转换成蟋蟀这个角色,汇报介绍“我的家”即蟋蟀的住宅有什么特点时,就有可能根据自身在读中的感悟,用朗读勾画批注法,边朗读边结合自身的体会介绍,也有可能会根据课文内容绘制示意图介绍。在听完介绍后,其它小组的同学可扮演小记者向这组同学质疑,进行答小记者问。这样促使同学自读自悟时更认真,在本小组交流讨论时更合作、更投入。在同学自主解疑仍有困难时教师适时点拨,达到调动同学积极性,一起参与,自主质疑、自主解疑或合作解疑的效果。实现设计理念中关注同学的学法,用同学的“学”决定教师的“教”。(在此过程中适时出现CAI课件,蟋蟀住宅的资料、图片。)

由于通篇采用拟人手法叙述,同学在阅读中会发生浑厚的兴趣,在汇报蟋蟀住宅经过时,同学除了边朗读边谈体会,还很可能会自然而然转换成蟋蟀的角色,配上动作介绍修建住宅的经过。在转换角色的同时,同学一方面对课文自读自悟,自主学习读懂了课文,另一方面在情感上对蟋蟀发生认同,自然就体验到蟋蟀不肯随遇而安、吃苦耐劳的精神,这样就既突破了教学难点,又实现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三维一体这一设计理念。(在这一过程中相机出示CAI课件,蟋蟀修建住宅的经过。)

四、拓展延伸、情感升华

通过以上环节的学习交流,已经激发了同学对蟋蟀的喜爱和赞扬之情,就进入拓展延伸、情感升华这一环节。让同学把自身收集到的动物住宅和它们修建住宅的图片、文字资料或关于作者的相关资料,在学习小组内交流,再把此时此刻想对蟋蟀或其它动物想说的话写下来,鼓励同学用我笔写我心,畅所欲言。然后推荐代表在全班交流。这样让同学有准备地说一段话,实现读、写、说结合。

蟋蟀住宅说课稿7

《蟋蟀的住宅》是以“观察与发现”为主题的第二组教材中的第三篇课文,是19世纪法国著名昆虫学家法布尔写的一篇观察笔记。作者怀着对蟋蟀的喜爱之情,用拟人的手法,具体介绍了蟋蟀住宅的特点和修建住宅的经过。对蟋蟀的吃苦耐劳和不肯随遇而安,作者是十分赞许的。学习这篇课文,在让学生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的同时,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揣摩文章的表达方法,并注意把这些方法运用到习作实践中去。要让学生学习作者认真观察事物的方法,激发学生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体会作者是怎样运用富有情趣的语言来表达的。

在理解文本的基础上,我还分析了所教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

我班的学生在经过三年级一学年的学习,对周围的事物能够有意识的去观察、去思考,并且具有了一定的自主学习的能力,他们能够独立识字,了解文章大意,进行质疑,能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较简单词句的意思。但是文章在表达上很有特点,采用了拟人、比喻、比较、列数字等方法来介绍蟋蟀的特点,而这些写法是学生难以关注和运用的。

结合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安排了两课时,第一课时的主要教学任务是: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了解课文大意,理清文章结构。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交流蟋蟀的相关资料。进行质疑,对简单问题当堂解决,归纳出要深入探讨的问题:为什么说蟋蟀“不肯随遇而安”?它的住宅为什么被称为“伟大的工程”?

第二课时的教学任务是:深入理解课文内容,解决蟋蟀的住宅有什么特点?作者是怎样介绍这些特点的。为什么说他“不肯随遇而安”?他的住宅为什么被称为“伟大的工程”?作者是怎样描写的等这些问题。

这是我制定的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和住宅的修建过程,体会蟋蟀吃苦耐劳、不肯随遇而安的特点。

2、学习作者认真观察事物的方法,领悟作者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表达具体事物的写作方法。

3、激发学生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养成仔细观察的习惯。

教学重点:

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和它修建的经过,通过重点语句体会蟋蟀吃苦耐劳,不肯随遇而安的特点。

教学难点:

学习抓住特点形象生动地描述事物,体会作者对蟋蟀的喜爱之情。

设计意图:

本组课文的内容都是关于观察大自然景物和发现大自然奥秘的,因此在学习课文中要仔细体会作者是怎样观察的,观察之后又是怎样表达的,这两点我认为是进入四年级学段的学生应该引起关注的,因此我从文章的内容和文章的表达方法制定了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旨在学生在学完本篇文章后在习作中能学习和运用,真正落实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以下是我的教学思路:

一、回顾旧知、引出质疑。

二、走进文本、深入探究。

1、品读第二段,了解蟋蟀不肯随遇而安的特点。

2、探究蟋蟀住宅的特点和它修建的过程,体会作者抓住特点形象生动地描述事物的方法。

3、探究蟋蟀的住宅为什么被称为“伟大的工程”。

三、总结学法、布置作业。

下面,我来解说一下本节课的教学过程:

一、回顾旧知、引出质疑。

1、回顾上节课内容“还记得课文都写了什么内容吗?”同时板书:蟋蟀的出名 住宅的特点 建造的过程

2、师问:还记得蟋蟀因什么而出名吗?板书:唱歌、住宅

3、引出上节课的质疑:还记得上节课大家提出的特别想解决的问题吗?(为什么说它“不肯随遇而安”?它的住宅为什么被称为“伟大的工程”?)

二、走进文本、深入探究。

(一)品读第二段,了解蟋蟀不肯随遇而安的特点。

1、我们先来解决第一个问题:为什么说蟋蟀“不肯随遇而安”?哪个自然段能帮我们解决这个问题?什么叫“随遇而安”?出示PPT

预设:有的学生可能通过字典或自己的理解来解释词语含义;

师追问:除了查字典还可以用什么方法知道这个词语的意思?

预设:学生会说联系上下文;

师:那好,快从文中找找随遇而安的意思吧。

预设:学生能关注到第二自然段的前两句话。

师总结:理解词语可以通过查字典,还可以联系课文内容来理解。

2、师:蟋蟀是怎样的呢?你从哪些地方感受到的?

预设:学生能从第二段中找出重点词句加以分析,当有学生说到“慎重”一词时,板书:慎重

同时问:能换个词来说明蟋蟀选址的慎重吗?(小心谨慎)

学生换词后,师:你换的词确实能说明它在选址上不肯随遇而安。其他同学接着补充。

师总结:这些词都说明它选址慎重。板书:选址

接着让学生通过读把蟋蟀选址不肯随遇而安的特点表达出来。

设计意图:

通过对“随遇而安”一词的理解,巩固理解词语的多种方法,引导学生关注文本解决问题。通过换词和品读体会蟋蟀选址的特点。

(二)探究蟋蟀住宅的特点和它修建的过程,体会作者抓住特点形象生动地描述事物的方法。

1、师用课文的三、四自然段内容作为过渡,解决下一个问题。师:蟋蟀选址这样慎重,那它的住宅到底什么样呢?哪个自然段可以帮我们解决这个问题呢?

预设:学生能找到五、六自然段。

师:就让我们走进蟋蟀的住宅去参观参观吧。老师出示下表(PPT),学生自读自学、思考画批。

内容相关词句(画在书上)特点选址门口屋内“选址”预设:有的学生可能会画句子,有的可能会找出重点词,根据学生的发言,板书相关重点词:(向阳、隐蔽……)同时总结,作者就是这样把蟋蟀的选址慎重写具体的。

“门口”预设:当学生说到“这就是蟋蟀的平台。当四周很安静的时候,蟋蟀就在这平台上弹琴。”时,出示书上插图和句子,让学生说说“平台”指的是什么?“弹琴”指的是什么?再读这个句子,体会作者写得好在哪里。让学生关注这种拟人、比喻的写作方法。根据学生发言,板书:门口门外(干净、平坦)

根据学生对“屋内”这部分内容的发言,板书:屋子内部(简朴、干燥……)

教师总结:作者是按照从外到里的顺序,把观察到的蟋蟀住宅的特点,运用了一些方法和准确的词语生动的表达出来。

设计意图:

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使学生感受到要把观察到的内容按照一定的顺序,运用一些表达方法及恰当的语言写出来。

2、过渡:这么排水优良、干净简朴的住宅,蟋蟀是怎样建成的呢?这样的住宅是一天两天,一月两月就建造好的吗?快让我们读读课文的七、八、九自然段,你认为关键的词语可以动笔画一画。

预设1:有的学生可能会泛泛地谈,老师引导学生要抓住重点词语进行阅读。学生说到“蟋蟀盖房子大多是在十月,秋天初寒的时候。”时,师板书:初寒动工 有的学生可能会抓住描写蟋蟀动作的词语来说,(出示文字)老师引导学生关注:作者就是这样通过抓住蟋蟀的动作,细致生动地刻画出它建造住宅时的情景,使我们身临其境般的看到它建造住宅的全过程。再读这段。

预设2:学生说到第八自然段时,师随机出示PPT:我一连看了两个钟头,看得有些不耐烦了。 追问:这句话说明什么?让学生明白,蟋蟀的住宅不是一次挖掘完就完了,它是在不懈地工作中完成这么舒适的住宅的,同时也让我们看到,作者之所以能把蟋蟀的一举一动描写得这么活灵活现,是他长时间观察的结果。板书:不懈工作

预设3:学生说到第九自然段时,师随机板书:长期整修 追问:你是从哪些词句读懂的?

3、师问:蟋蟀的住宅修建的那么细致,又要不断的修整,它是靠什么工具来完成的呢?

预设:出示PPT:蟋蟀图片。让学生知道蟋蟀的“前足”“钳子”“后足”“后腿上的两排锯”的位置。再和人的手指比,知道蟋蟀的建筑工具是多么的纤细、柔弱。板书:工具柔弱

4、师问:蟋蟀建造住宅的工具是那么柔弱、建造的时间是那么长、建造的过程是那么细致认真,你有什么感受能和大家交流一下吗?随机板书:不随遇而安 吃苦耐劳

5、再读读这三个自然段,边读边想象,通过你的读把蟋蟀建造住宅的过程呈现在大家眼前。

设计意图:

本部分设计,我力图从多角度引导学生深入阅读。一是让学生关注到作者是抓住动词描写具体的;二是从建造的时间长和建造工具的柔弱体会蟋蟀吃苦耐劳、不肯随遇而安的特点。

(三)解决蟋蟀的住宅为什么被称为“伟大的工程”。出示PPT

师: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说说。

预设:学生能根据对文本的学习及老师的板书从蟋蟀住宅的特点及建造的过程去谈。师板书:伟大的工程

三、总结学法、布置作业。

师:通过对课文的深入探究,不仅让我们看到了吃苦耐劳的蟋蟀是怎样建造自己“伟大的住宅”的,了解了它住宅的特点,还让我们懂得了作者之所以能写出这么优秀的文章是因为他善于仔细观察,更重要的是他运用了比喻、拟人写法,还运用了比较、列数字等方法,将文章写得生动有趣,我们应该把这些方法学着运用到我们的写作当中去。

作业:

1、请你以蟋蟀的身份,向家人介绍自己的住宅特点及修建过程。

2、观察一种植物的生长过程或一种动物的活动,抓住其特点进行仔细观察,并记录下来,为本单元的习作做准备。

3、课文的许多地方把蟋蟀当作人来写,如,“当四周很安静的时候,蟋蟀就在这平台上弹琴。”请找出这样的句子读一读,再把它们抄下来。

设计意图:

激发学生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养成仔细观察的习惯。巩固运用学过的写法,为大习作作准备。

板书设计:

7、蟋蟀的住宅 伟大的工程

蟋蟀的出名:唱歌、住宅

选址慎重(向阳、隐蔽)

住宅的特点:门口门外(干净、平坦)

屋子内部(简朴、干燥)

初寒动工 工具柔弱

建造的过程:不懈工作 不随遇而安

长期整修 吃苦耐劳

蟋蟀住宅说课稿8

各位评委,各位同学,大家好。我是来自××××的××,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课本第七册第二单元的第7课《蟋蟀的住宅》。

一、说教材

《蟋蟀的住宅》是19世纪法国著名昆虫学家法布尔的一篇观察笔记。他怀着对蟋蟀的喜爱之情,向我们真实地介绍了自己观察到的蟋蟀住宅的特点,以及蟋蟀建筑住宅的才能,赞扬了蟋蟀不辞辛苦和不肯随遇而安的精神。作者采用了拟人的手法,把蟋蟀比作人,想象非常丰富,语言十分风趣,使学生产生极大的阅读兴趣。从课文的字里行间,我们能感受到作者是通过长期深入的观察才发现了这一昆虫世界中不为人知的秘密。

观察是思维的触角,是把握事物特征、了解事物与事物之间联系的主要手段。从小培养孩子们观察的兴趣,养成留心周围事物的好习惯,将使他们终生受益。第二单元围绕“观察与发现”这一专题,选编的课文形式多样,内容丰富,都是为了学习作者认真观察事物的方法,激发学生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体会作者是怎样运用富有情趣的语言来表达的。本篇课文也不例外。同时,它也为第五单元观察小动物的生活习性等方面埋下伏笔。

根据语文教学大纲的要求以及本课的特点,本节课应达到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掌握课文的主要内容,读懂蟋蟀的“住宅”是怎样建成的。体会作者拟人的习作方法。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习蟋蟀那种不辞辛苦和不肯随遇而安的精神,激发学生观察自然界的兴趣。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读、议、然后介绍来掌握蟋蟀的建筑特点,体会其中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了解蟋蟀的住宅是怎样建成的,通过重点句段体会蟋蟀吃苦耐劳、不肯随遇而安的精神。

教学难点:体会蟋蟀吃苦耐劳、不肯随遇而安的精神。

二、说教法、学法

本课我采取先扶再放手的教学方法,教师先指导学生以抓住文中重点词句的方法读懂课文的第一部分,然后放手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来弄懂课文的后两部分。在学习了蟋蟀的住宅特点之后,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同时让学生代表蟋蟀去参加住宅展览会,介绍住宅的特点,进一步理解了课文,也培养了学生的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最后,以题目——蟋蟀的住宅,激发学生体验到作者对蟋蟀的喜爱之情,体会作者拟人的写作方法。

三、说教学过程

为了完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我设计了如下教学流程:

(一)、温习旧知

我问学生: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学生纷纷举手回答自己的所得。当学生回答本课的写作顺序之后,教师随即板书。(选址 特点 挖掘)

孔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这就告诉我们学习要经常温习,要做到温故而知新。本环节的设计,学生回忆了上节课的学习内容,温习了旧知,更重要的是教师给学生搭设了展示自我的平台,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写作顺序为本节课的学习作了铺垫,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品读课文,体验感情

1、学习蟋蟀选址这部分内容

我提问:蟋蟀是怎样选择住址的呢?让学生默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并圈画出相关的语句。接着,我让学生读出画的语句,学生回答后,我问学生,蟋蟀在选择住址方面是否讲究,怎样知道的。学生回答后,我板书:慎重、不肯随遇而安。然后我让学生说说对“随遇而安”的理解。教师小结,要理解词语的意思,不能光靠字典里注释,还要联系课文中的具体语言环境去体会。“蟋蟀和他们不同,不肯随遇而安”,让学生谈谈读了这句话想到的。教师适时小结,并点拨让学生试着有感情地读一读。学生采取个别读、集体读等多种方式,培养了学生的朗读能力。

教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不教,我们要让学生会学习,就要先教会学生怎样学习。这一环节教师指导学生理解词语的意思,抓住主要词句体会段落的意思,教给学生朗读课文的方法,就是为学生自主学习服务的。我们让学生掌握最基本的学习方法,这样他们才能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人。在读的过程中,边读边思考,加入自己的情感体验,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借助工具书来理解词语的意思,使学生养成使用工具书的好习惯,要多与自己的“哑巴老师”结交朋友,他会成为学生学习中的好帮手。教师要重视朗读训练。因为朗读要通过“眼——脑——口——耳——脑”的反复过程,是一种由表层到深层的强化过程。朗读可以获得较之默读深得多的真切感受。这种真切的感受必然诱发再读的强烈兴趣。反复朗读可以使学生由浅入深地进入对意蕴的理解,从而产生深刻的关于作品形式美的认识。正如人们所说的,读书万遍,其意自现。因此,朗读教学极其重要。

2、学习剩下两部分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心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语文教学中,我们要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让学生在语文课上感到情感的流淌和思想的奔涌。要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鼓励学生发表富有个性的见解,发展学生个性品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让他们学语文用语文,体验到其中的快乐。让学生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把课堂变成学生活动、学习的天地。我们要充分发挥评价在语文教学中的导向功能,重视课堂评价。

我安排了这样几个环节:首先学生围绕着“蟋蟀的住宅有什么特点,它是怎样挖掘的”这两个问题,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他们喜欢的问题来研究,教师参与其中,然后集中交流。结合学生的回答,我板书:外部:朝阳 内部:光滑、简朴、卫生 接着我让学生找出蟋蟀挖掘住宅时,一些表示动作的词语,学生汇报我板书:扒 搬 踏 推 铺 从蟋蟀的这一系列活动,我们能体验到蟋蟀的这座住宅可以算是伟大的工程了。(板书:伟大的工程)接着让学生谈谈工程的伟大之处,想对蟋蟀说的话以及从蟋蟀身上学到的东西,教师小结:蟋蟀真是一个了不起的建筑师。我想我们做任何事情都要像蟋蟀这样有一种吃苦耐劳的精神。最后让学生假想自己就是蟋蟀,去参加动物王国召开的住宅建筑展示会,学生准备之后,看着图片用自己的话介绍住宅的特点,听的同学给予评价,教师也适当给予评价。生生互动,生师互动,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课堂总结,学习写法

蟋蟀的住宅只不过就是一个小洞,而作者却说他是一个住宅,作者把蟋蟀当成人来写,从中表达了作者对蟋蟀的喜爱之情。课文中有多处运用了这种写法,出示:当四周很安静的时候,蟋蟀就在这平台上弹琴。让学生找出类似的句子在全班交流。并让学生认识到由于作者长时间的观察才写出这样优美的文章。

这一环节的设计学生体会到了作者的写作方法,激发了学生要认真观察的兴趣。

(四)、交流收获

最后,让学生谈谈本节课的收获,又一次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教师做以总结:《蟋蟀的住宅》这篇课文给了我们很多的启示,它让我们体验到了观察的乐趣,同学们,为了能继续拥有这份乐趣,让我们也学学作者,细心观察一些事物,把你的发现告诉大家好吗?教师号召学生观察事物并把自己的收获与大家分享。

我的课说完了,谢谢大家!

蟋蟀住宅说课稿9

一、教材简析

从教材编排来看,本册有两个训练重点:体会句子含着的意思;阅读要有一定的速度。《蟋蟀的住宅》是小学六年制第九册第七组课文中的一篇课文。

学习本组课文,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注意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体会课文不同的表达方法,并注意把这些方法运用到看书的习作实践中去。

二、教学目标

《蟋蟀的住宅》是一篇说明性的科学小品文,并且是本组单元的第二篇课文,在学习第一篇说明文《鲸》以后,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些说明方法,所以在教学《蟋蟀的住宅》时不把学生掌握说明方法作为教学的重点,因此在本节课中重点达到以下学习目标。知识目标: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和修建住宅的经过,同时体会抓住说明对象的特点,形象生动地说明事物的方法。能力目标:训练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读中体验,在读中悟情的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情感目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热爱动物、热爱自然的情感。

三、重点、难点重点:

让学生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和修建住宅的经过。难点:让学生感悟蟋蟀不肯随遇而安、吃苦耐劳的精神。

第二部分说教法、学法

一、设计理念长期以来一直关注教师如何教,而忽视了学生如何学,在这节课中将关注学生的学法,用学生的“学”决定教师的“教”。从而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在学生自主阅读的基础上受到熏陶感染,再把学生的感悟与老师、同学交流。

二、教法、学法在此设计理念的指导下我准备采用以下教法:情趣教学法、多媒体直观法、以读促悟法。学生主要采用以下学法:自主质疑法、合作解疑法、自读自悟法。第三部分教学流程如何转换学生角色,改变学习方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我想让学生转换角色,把自己当作蟋蟀,介绍自己的家和修建家的经过。因此我设计了以下。

教学流程:

一、联系生活、激趣导入学生在以前已经学过口语交际介绍自己的家,学生会非常自豪,能踊跃地说。再加之已经学过《明明上学》一文,学生已经知道蟋蟀的歌声动听,对蟋蟀的可爱、有趣早已铭记在心。这样二者结合起来,能很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实现旧知迁移,为学生转换角色,改变学习方式作准备,也为学生发展口语作准备。这样让学生把自己的家和早已熟悉的蟋蟀的住宅联系起来,自然而然地导入课题。

二、研读课文、自主感悟在导入课文后,我设计让学生研读课文,自主感悟。请学生快速读课文,理解课文主要内容,学生能很快体会出文章主要内容:蟋蟀住宅的特点和修建经过。这个环节落实本期教材训练重点:提高学生阅读速度,达到阅读有一定的速度,能体会文章主要内容。

三、自主学习、合作交流

1、小组学习、组内交流这个环节根据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把学生分成几个学习小组,分别学习、研究蟋蟀住宅有什么特点和怎样修建住宅的。每个学生要先认真读书,体会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蟋蟀的住宅有什么特点或怎样修建住宅的,想想如果你就是一只可爱蟋蟀,你会怎样向大家介绍你的家或你修建住宅的经过;把你感兴趣的句子勾画下来反复读一读,把你的理解写在句子旁边或本子上,如果还有不懂的句子或以在旁边标上问号;并且估计一下,其它小组的同学有可能向你们提出什么问题,该怎么解答。学生在自读自悟几分钟后再在小组讨论交流,共同质疑,共同推测一下其他组同学会提的问题,一起解答别人提出的问题。这样先让学生自读自悟,再在小组讨论交流,就真正达到人人动口读书,用心体验,实现人人自主学习,而不让小组合作学习成为个别优秀学生的一言堂,从而提高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效率。达到设计理念中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

2、全班交流、答记者问学生把自己转换成蟋蟀这个角色,汇报介绍“我的家”即蟋蟀的住宅有什么特点时,就有可能根据自己在读中的感悟,用朗读勾画批注法,边朗读边结合自己的体会介绍,也有可能会根据课文内容绘制示意图介绍。在听完介绍后,其它小组的同学可扮演小记者向这组同学质疑,进行答小记者问。这样促使学生自读自悟时更认真,在本小组交流讨论时更合作、更投入。在学生自主解疑仍有困难时教师适时点拨,达到调动学生积极性,共同参与,自主质疑、自主解疑或合作解疑的效果。实现设计理念中关注学生的学法,用学生的“学”决定教师的“教”。

(在此过程中适时出现CAI课件,蟋蟀住宅的资料、图片。)由于通篇采用拟人手法叙述,学生在阅读中会产生浑厚的兴趣,在汇报蟋蟀住宅经过时,学生除了边朗读边谈体会,还很可能会自然而然转换成蟋蟀的角色,配上动作介绍修建住宅的经过。在转换角色的同时,学生一方面对课文自读自悟,自主学习读懂了课文,另一方面在情感上对蟋蟀产生认同,自然就体验到蟋蟀不肯随遇而安、吃苦耐劳的精神,这样就既突破了教学难点,又实现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三维一体这一设计理念。(在这一过程中相机出示CAI课件,蟋蟀修建住宅的经过。)

四、拓展延伸、情感升华通过以上环节的学习交流,已经激发了学生对蟋蟀的喜爱和赞扬之情,就进入拓展延伸、情感升华这一环节。让学生把自己收集到的动物住宅和它们修建住宅的图片、文字资料或关于作者的相关资料,在学习小组内交流,再把此时此刻想对蟋蟀或其它动物想说的话写下来,鼓励学生用我笔写我心,畅所欲言。然后推荐代表在全班交流。这样让学生有准备地说一段话,实现读、写、说结合。

蟋蟀住宅说课稿10

尊敬的各位专家,各位老师:

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四年级上册第7课《蟋蟀的住宅》。拿到这篇文章,我读了十遍。

前两遍我站在普通读者的立场,读这篇19世纪法国著名昆虫学家法布尔的观察随笔,感受到文章结构的紧凑鲜明、语言的生动形象、描写的细致入微;感受到蟋蟀的住宅的确是“伟大的工程”;感受到蟋蟀这一小昆虫对生活的无限热爱;还感受到作者通过拟人手法传达出的对蟋蟀的无限喜爱之情。可以说,这篇文章就是一首人类对小昆虫、小生命的赞美诗。

第三四遍,我站在学生的立场读,读后产生了一些疑问:学生对蟋蟀熟悉吗?他们理解什么叫“随遇而安”吗?学生能从拟人写法中感受到什么呢?这么一个“最多不过九寸深、一指宽”的洞穴怎么谈得上伟大呢?因为孩子们尤其是男孩子们总是喜欢拿着木棍在地上挖坑挖洞,挖这么小的一个洞穴对他们来说简直不费吹灰之力

第五六遍,我站在教师的立场读,我找了我和学生在阅读之后共通的一些感受和疑惑:作者为什么说蟋蟀住宅“真可以算是伟大的工程了”?作者是怎样用拟人的手法来表现这一伟大工程的?这之后的四遍,我在阅读中积极地思考:怎样构建一个大家都感兴趣的话题,怎样组织一个和谐的绿色的对话的课堂。思索再三,我将目光锁定在建构主义理论,锁定在其下的“抛锚式教学法”并作了教学设计。

根据上述对教材、学生及教学理论的思考,我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及重难点作了如下安排:

1、学会本课生字词,会认“宅、蔽、弃、慎”等7个生字,会写“弃、毫 、遇 、择”等1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住宅、选择”等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通过重点语句的品读,理解“蟋蟀住宅是伟大的工程”的深刻内涵,感受蟋蟀“热爱生活”、“不辞辛劳”的品质。

3、体会文章中拟人手法的表达效果,学习科学家探索大自然、热爱小生命的精神,在日常生活中培养爱观察的好习惯。

教学目标设计涵盖“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教学重点是第二点,教学难点是第三点。

本课教学安排两个课时,第一课时通过对话交流达成1、2两个教学目标,第二课时则在第一课时学习基础上继续对话交流以达成教学目标三。下面,我就第一课时的流程安排作一说明。

第一课时:我根据“抛锚式教学法”,安排了“创设情境、确定问题、自主学习、协作学习、效果评价”五大环节。

第一环节:创设情境,理解“随遇而安”,对比引出课文,用时5分钟

根据建构主义理论,学习活动不是由教师向学生传递知识,而是学生根据外在信息,通过自己的背景知识自己建构的过程。所以产生学习活动的一个前提条件是,学生的背景知识和新知识之间有一定的相关度。而教师帮助创设一定的情境是提高相关度的重要方法。所以在这第一个环节中,我让学生从“说自己的家或小房间”入手,创设一种“用心创造生活”的情境,进而引入昆虫世界,理解一般昆虫的“随遇而安”和蟋蟀的不“随遇而安”,一方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另一方面也帮助学生理解了对他们来说存在一定难度的“随遇而安”一词,为后面感受蟋蟀的热爱生活、不辞辛劳的精神和其住宅的“伟大”打下了基础。

第二环节:确定问题,学生二度读文,交流阅读感受,用时10分钟

在此环节主要完成两件事情,一是学习生字词,字词学习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本环节注重将字词学习与课文语句、课文内涵结合起来进行,帮助学生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初步感受其住宅的“伟大”,这就充分体现了新课标下对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共同关注,真正实现两者的统一,使学生取得扎实的学习成效。第二件事是确定一个大家共同学习的问题,我认为,语文教学一定要尊重作者的写作意图和学生的阅读体验,所以用“作者最想告诉大家的是什么”和“你获得的最深感受是什么”两个问题来启发,并最终确定本节课的研究问题:“为什么说蟋蟀的住宅是‘伟大的工程’”。虽然阅读是个性化的行为,但是正如建构主义所认为的:世界是客观存在的,对每个认识世界的个体来说是共通的,这就为确定相同的研究问题提供了理论基础和现实可能。

第三环节:自主学习,学生默读课文,深入体会“伟大”,用时5分钟

默读的好处是能够促进人的自主思考,使阅读实现个性化,同时实现新信息与学生背景知识的联系和建立。在这一环节,我让学生带着确定的问题与文本进行独立对话,采用在相应语句旁作标记和批注的方式,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从第二大环节的“概括”性阅读到本环节的“具体化”研读,符合阅读规律,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同时,我提醒学生在默读中,关注课文中的“鱼泡泡”、插图、生字、思考题、资料袋等材料,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阅读的概念。

第四环节:协作学习,反馈交流感受,提升“伟大”原因,用时15分钟

这一环节是课堂之所以为课堂,区别于完全独立阅读的特点。建构主义认为,自主的阅读促使了学生情感的变化,而在课堂学习活动中,学生通过与其他学生和教师的不断交流与沟通,就能更好地实现意义建构和情感变化。所以此环节,我组织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找出文中相关的语句(或图片)等各种材料佐证说明自己的观点。在此过程中,教师是学习伙伴、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激励者,因此构建了绿色和谐的课堂。教师的作用更多地体现为在学生需要帮助的时候给予帮助、学生未能提升的时候给予提升、学生朗读不到位的时候给予指导。因此,本环节中,学生和教师通过对“它常常慎重地选择住址,一定要排水优良,并且有温和的阳光”、“它的舒服的住宅是自己一点一点挖掘的,从大厅一直到卧室”等具体语句的品析,感受蟋蟀住宅的科学、精致、舒服和浩大壮观,感受蟋蟀在建筑住宅时表现出的智慧和不辞辛苦。对于学生疑惑的“这么一个最多不过九寸深、一指宽’的洞穴怎么谈得上伟大”这一问题,则采用对照方式,以相当于一个人在没有任何工具的帮助下挖掘300米的隧道帮助学生感受,并抓住“工具的柔弱与简单”和“工程的浩大与壮观”的极大反差,很好地帮助学生进行真切的感受。同时,在品析之后及时进行朗读指导,较好地培养了学生的语感。

第五环节:效果评价,自由表述思想,再激阅读热情,用时10分钟

语文学习成效的最好评价内涵是学生在三维目标上是否得到了提升,该环节通过“你看,它的住宅是多么科学、多么精致、多么舒服;你看,蟋蟀用它柔弱的、简单的工具建造了如此浩大壮观的工程。此时,你想对蟋蟀说点什么?请你把它写下来”的“我手写我心”形式,表达自己对蟋蟀热爱生活的敬佩之情,也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成就,对三维目标的达成情况是一个很好的检验。最后用“文章的作者法布尔是怎样写出这篇文章的?他为什么要用拟人的方法来写?”的“激发新疑点”的方式,使学生产生了从另一个角度去探询的热情,为第二课时的学习作了很好的铺垫。

因此,该课文的学习,我积极遵循《语文课程标准》指出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的理念,遵循建构主义理论,运用“抛锚式教学法”,实现学生在三维目标上的共同提高,并激发了学生更强烈的学习愿望,促进了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蟋蟀的住宅

热爱生活:科学 精致 舒服

伟大的工程

不辞辛劳:柔弱简单——浩大壮观

蟋蟀住宅说课稿11

一、教材简析

从教材编排来看,本册有两个训练重点:体会句子含着的意思;阅读要有一定的速度。《蟋蟀的住宅》是小学六年制第九册第七组课文中的一篇课文。学习本组课文,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注意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体会课文不同的表达方法,并注意把这些方法运用到看书的习作实践中去。

二、教学目标

《蟋蟀的住宅》是一篇说明性的科学小品文,并且是本组单元的第二篇课文,在学习第一篇说明文《鲸》以后,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些说明方法,所以在教学《蟋蟀的住宅》时不把学生掌握说明方法作为教学的重点,因此在本节课中重点达到以下学习目标。知识目标: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和修建住宅的经过,同时体会抓住说明对象的特点,形象生动地说明事物的方法。能力目标:训练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读中体验,在读中悟情的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情感目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热爱动物、热爱自然的情感。

三、重点、难点

重点:让学生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和修建住宅的经过。

难点:让学生感悟蟋蟀不肯随遇而安、吃苦耐劳的精神。

四说教法、学法

(一)设计理念

长期以来一直关注教师如何教,而忽视了学生如何学,在这节课中将关注学生的学法,用学生的“学”决定教师的“教”。从而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在学生自主阅读的基础上受到熏陶感染,再把学生的感悟与老师、同学交流。

(二)教法、学法

在此设计理念的指导下我准备采用以下教法:情趣教学法、多媒体直观法、以读促悟法。学生主要采用以下学法:自主质疑法、合作解疑法、自读自悟法。

五、教学流程

如何转换学生角色,改变学习方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我想让学生转换角色,把自己当作蟋蟀,介绍自己的家和修建家的经过。因此我设计了以下教学流程:

(一)联系生活、激趣导入

学生在以前已经学过口语交际介绍自己的家,学生会非常自豪,能踊跃地说。再加之已经学过《明明上学》一文,学生已经知道蟋蟀的歌声动听,对蟋蟀的可爱、有趣早已铭记在心。这样二者结合起来,能很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实现旧知迁移,为学生转换角色,改变学习方式作准备,也为学生发展口语作准备。

这样让学生把自己的家和早已熟悉的蟋蟀的住宅联系起来,自然而然地导入课题。

(二)研读课文、自主感悟

在导入课文后,我设计让学生研读课文,自主感悟。请学生快速读课文,理解课文主要内容,学生能很快体会出文章主要内容:蟋蟀住宅的特点和修建经过。这个环节落实本期教材训练重点:提高学生阅读速度,达到阅读有一定的速度,能体会文章主要内容。

(三)自主学习、合作交流

1、小组学习、组内交流

这个环节根据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把学生分成几个学习小组,分别学习、研究蟋蟀住宅有什么特点和怎样修建住宅的。每个学生要先认真读书,体会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蟋蟀的住宅有什么特点或怎样修建住宅的,想想如果你就是一只可爱蟋蟀,你会怎样向大家介绍你的家或你修建住宅的经过;把你感兴趣的句子勾画下来反复读一读,把你的理解写在句子旁边或本子上,如果还有不懂的句子或以在旁边标上问号;并且估计一下,其它小组的同学有可能向你们提出什么问题,该怎么解答。学生在自读自悟几分钟后再在小组讨论交流,共同质疑,共同推测一下其他组同学会提的问题,一起解答别人提出的问题。这样先让学生自读自悟,再在小组讨论交流,就真正达到人人动口读书,用心体验,实现人人自主学习,而不让小组合作学习成为个别优秀学生的一言堂,从而提高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效率。达到设计理念中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

2、全班交流、答记者问

学生把自己转换成蟋蟀这个角色,汇报介绍“我的家”即蟋蟀的住宅有什么特点时,就有可能根据自己在读中的感悟,用朗读勾画批注法,边朗读边结合自己的体会介绍,也有可能会根据课文内容绘制示意图介绍。在听完介绍后,其它小组的同学可扮演小记者向这组同学质疑,进行答小记者问。这样促使学生自读自悟时更认真,在本小组交流讨论时更合作、更投入。在学生自主解疑仍有困难时教师适时点拨,达到调动学生积极性,共同参与,自主质疑、自主解疑或合作解疑的效果。实现设计理念中关注学生的学法,用学生的“学”决定教师的“教”。(在此过程中适时出现CAI课件,蟋蟀住宅的资料、图片。)

由于通篇采用拟人手法叙述,学生在阅读中会产生浑厚的兴趣,在汇报蟋蟀住宅经过时,学生除了边朗读边谈体会,还很可能会自然而然转换成蟋蟀的角色,配上动作介绍修建住宅的经过。在转换角色的同时,学生一方面对课文自读自悟,自主学习读懂了课文,另一方面在情感上对蟋蟀产生认同,自然就体验到蟋蟀不肯随遇而安、吃苦耐劳的精神,这样就既突破了教学难点,又实现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三维一体这一设计理念。(在这一过程中相机出示CAI课件,蟋蟀修建住宅的经过。)

六、拓展延伸、情感升华

通过以上环节的学习交流,已经激发了学生对蟋蟀的喜爱和赞扬之情,就进入拓展延伸、情感升华这一环节。让学生把自己收集到的动物住宅和它们修建住宅的图片、文字资料或关于作者的相关资料,在学习小组内交流,再把此时此刻想对蟋蟀或其它动物想说的话写下来,鼓励学生用我笔写我心,畅所欲言。然后推荐代表在全班交流。这样让学生有准备地说一段话,实现读、写、说结合。

第三篇:蟋蟀的住宅教案

蟋蟀的住宅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和住宅的修建过程,领悟作者的一些表达方法。

2、体会蟋蟀吃苦耐劳、不肯随遇而安的精神。

3、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的习惯。教学重点:

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和它修建的经过,学习抓住特点形象生动地说明事物。教学难点:

体会蟋蟀吃苦耐劳,不肯随遇而安的精神 教学过程:

一、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

1、师:蟋蟀的住宅有什么特点呢?请各位评委再读课文,用“—”画下有关句子,并能把每一个特点用一个词概括出来。

2、学生自由读课文,找特点并概括。

3、请学生板书自己概括出来的蟋蟀住宅的特点。

4、讨论、比较住宅特点。生:小蟋蟀住宅朝着阳光(向阳)小蟋蟀的住宅隐藏在青草丛中(隐蔽)

师:小家伙真不简单,一个小洞也有这么多名堂,但是我的住宅里有电灯、电话、有线电视、电脑等等,它有吗?谁的住宅好?(当然老师的好)

二、了解蟋蟀是怎样建房的

1、我的住宅比它好,为什么没它有名呢?(引导学生再读课文)

2、读后再比。

生:蟋蟀建房子是一点一点挖掘的。

师:我建住宅得请瓦工、木工、电工、水工等等,一个人干不了。生:蟋蟀不断修整住宅。

师:老师的住宅不常修整,要向它学习。

„„

通过比较,让学生认识到建筑专家—蟋蟀住宅的出名,是靠自己长年累月不断修整,认真、辛勤的劳动换来的。请你找出课文赞扬蟋蟀的语言,读一读,体会作者的情感。

投影出示课文中直接称赞蟋蟀住宅的句子:(1)它的出名不光由于它的唱歌,还由于它的住宅。

(2)它的工具是那样柔弱,所以人们对它的劳动成果感到惊奇。(3)假使我们想到蟋蟀用来挖掘的工具是那样简单,这座住宅真可以算是伟大的工程了。

指导学生在朗读中,体会蟋蟀吃苦耐劳、不肯随遇而安的精神,体会作者对这种精神的敬佩赞扬的思想感情。

三、换角色,指导说话。

1、下面请蟋蟀工程师介绍一下它是如何建筑住宅的,它建筑的住宅的特点等。

2、学生准备后,发言。(让学生把课本上的内容转化为自己的东西。)

四、深入了解,认识蟋蟀。

1、看学生收集的图片资料。

2、谈体会:看了图片、资料你懂得了那些以前你不知道的知识?

五、看文章,做练习。

1、读《秋虫音乐会》(有关蟋蟀的童话)

2、以下两题任选一道做:

(1)用以下小动物编个小故事(不要求全用上)蚂蚁、蜜蜂、蟋蟀、蝗虫、萤火虫、蝴蝶、螳螂、蜈蚣。

(2)仔细观察一种小动物,写一篇短文。写出这种小动物的特点。

六、板书设计

外部:向阳 弯曲 有门洞 有平台 蟋蟀的住宅

内部:不粗糙 清洁 干燥 卫生

《蟋蟀的住宅》教学反思 :

教学《蟋蟀的住宅》后,我感触颇深。《蟋蟀的住宅》是法国著名昆虫学家法布尔写的一篇观察笔记。作者怀着对蟋蟀的喜爱之情,用拟人的手法,具体介绍了蟋蟀住宅的特点和修建住宅的经过。对蟋蟀的吃苦耐劳的精神,作者是十分赞许的。学习这篇课文,在让学生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的同时,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揣摩文章的表达方法,并注意把这些方法运用到习作实践中去。要让学生学习作者认真观察事物的方法,激发学生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体会作者是怎样运用富有情趣的语言来表达的。

1、文中的题目比较新奇,引用揭题来引起悬念,激发阅读兴趣。利用动物和人类的“住宅”的联系及区别,引起孩子的学习兴趣。说说动物住处的称呼,让学生在拓展中积累,在比较中感受作者的感情。

2、从“住宅”入手,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并适时地进行拟人句的学习,这也是本篇文章很大的亮点,此文不仅是科学说明文同时也是一篇优秀的文学作品,课文中的语言乍看平实,其实文章涵盖着作者浓浓的情怀。我让学生多次找出拟人句并重点地指导朗读,训练了学生的语感。使学生在情感的感染之下学习观察,潜移默化地受到作者喜爱昆虫、热爱自然的教育。

3、通过重点词句学习语言。文中许多词语和句子都写得别有特色。如:“当四周很安静的时候,蟋蟀就在这平台上弹琴。”引导这句话时,我给学生设疑:作者把蟋蟀挖掘的住宅说成是“住宅”,而且还说是个“伟大的工程”你觉得是不是有点夸张了?从而又引导学生认真读书,从蟋蟀住宅的外部和内部两方面的特点来感受蟋蟀的

聪明才智和建造出这样的住宅简直是一个奇迹,所以说它是伟大的工程一点也不夸张。

最后,我把课堂拓展到课外,让孩子成为蟋蟀住宅的开发商,再给蟋蟀提一些好的修建住宅的建议。并且在课后搜集一些科普短文来阅读。觉得这样一来学生可以《蟋蟀的住宅》一课作为起点,再多接触一些科普文章。这样他们既可以增长课外知识,又可以锻炼读书能力。从而实现语文与生活的衔接,语文与实践的融合。

第四篇:蟋蟀的住宅7[小编推荐]

蟋蟀的住宅

【教材分析】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一是学习作者认真观察事物的方法,激发学生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二是体会作者是怎样运用富有情趣的语言来表达的。教学本课的重点是了解蟋蟀的住宅是怎样建成的,通过重点语句体会蟋蟀吃苦耐劳、不肯随遇而安的特点。

【学情分析】蟋蟀是孩子们经常看到的小动物,学习这篇课文,孩子们会有很大的兴趣,并且,还会提高学生观察的能力。

一.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作者认真观察事物的方法,激发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体会作者是怎样运用富有情趣的语言来表达的“”,比如拟人、打比方、列数字等方法。

2.过程与方法: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3.知识与技能:了解蟋蟀的住宅是怎样建成的,通过重点语句体会蟋蟀吃苦 耐劳、不肯随遇而安的特点。课堂上能够迁移运用,运用课堂上学到的观察方法和表达方法练习写片段。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了解蟋蟀的住宅是怎样建成的,通过重点语句体会蟋蟀吃苦耐劳、不肯随遇而安的特点。

2、课堂上能够迁移运用,运用课堂上学到的观察方法和表达方法练习写片段。

三.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

制造课件,备好课。2.学生准备

预习本课的生字、词语。熟读课文。四.教学内容

教材第 页--页的内容。五.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新课

1、(出示课件)师:先请同学们看一张特别的画,猜猜像什么字?

2、师:这就是住宅的“宅”,也是这堂课的生字,伸出你们的小手写写吧。(屋檐宽、底座平、房子稳)

3、齐读课题

4、(出示人类住宅课件)这是我们人类的住宅。

师:人的住房称之为住宅,蟋蟀这个小昆虫的住处也叫住宅,法布尔这是把蟋蟀当成“人”写了(板书:人)感兴趣吗?想不想了解这其中的奥妙? 师:但是别急,首先我们过了词语关再说。

(二)、检查生字词

1、师:课下大家都进行了充分的预习,相信能这些词语你们能读准确。隐蔽

干燥

隧道

简朴

光滑

平坦

清洁 宽敞 慎重

选址

挖掘

耙扫

扒土

搬掉

踏地 铺开

(1)第一行指名读(2)谁来当小老师领读

2、师:老师在检查同学们的自主学习卡时,发现”蔽”字写得不太规范.(1)、“蔽”这个字是什么结构?(上下结构)

(2)、书写要匀称,上下靠近,重心对齐,这样才美观,一起说出它的笔顺。

(3)写两个(头正 身直 臂平足安)

3、仔细观察这两组词语各有什么特点?老师相信你们会看出来。板书:样子 修建

4、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5、师:同学们真会读书,抓住了课文的主要内容,相信同学们通过深入的学习,很快就会发现蟋蟀住宅的奥秘!

(三)、品读课文

1、边读边思考:蟋蟀的住宅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在你最感兴趣地地方做上标注,并在旁边写下自己的感受。要求: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留下思考的痕迹。

2、师:来孩子们,咱们畅所欲言,针对你最感兴趣部分谈谈自己的感受。

3、指名读并谈感受:“在朝着阳光的堤岸上,青草丛中隐藏着一条倾斜的隧道,即使有骤雨,这里也立刻就会干的。隧道顺着地势弯弯曲曲,最多不过九寸深,一指宽,这便是蟋蟀的住宅。”出口的地方总有一丛草半掩着,就像一座门。蟋蟀出来吃周围的嫩草决不去碰这一丛草。那微斜的门口,经过仔细耙扫,收拾得很平坦。这就是蟋蟀的平台。!

4、教师画简笔画

5、学生自由谈老师的画。

6、学生抓住关键词---谈感受---带着感受读

(朝着阳光、隐藏、倾斜、顺着地势、九寸深、一指宽、半)

7、师:你们抓住这些关键词体会蟋蟀住宅的舒服,真能干,和小蟋蟀一样聪明!

(板书:关键词)

8、师:这么好的住宅其他昆虫看了都嫉妒了它们会说:(指名回答)小蟋蟀会怎么回答呢?(不肯随遇而安)解释词语。师: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也是一种好办法。

9、师:而其他昆虫可不会精挑细选,现在你们就是那些随遇而安的昆虫,我来做一下采访:

(1)、昆虫甲:这个脏兮兮的地方是你的家呀(这只是我临时的)

(2)、昆虫乙:你的这个住处费功夫了吗?(没有)我那里有好地方你去吗?(去)看来真的是弃去毫不可惜。

(3)、蟋蟀呢?你会怎么做?(生答)(4)、师:读书就是要抓住关键词。

(5)、师:你们就是蟋蟀,我是昆虫,(接读)出示段落:别的昆虫大多在临时的隐蔽所藏身。它们的隐蔽所得来不费功夫,弃去毫不可惜。蟋蟀和它们不同,不肯随遇而安。它常常慎重的选择住址,一定要排水优良,并且有温和的阳光。它不利用现成的洞穴。它的舒服的住宅是自己一点一点挖掘的,从大厅一直到卧室。

10、题目是蟋蟀的住宅,为什么还要写其他昆虫?多余吗?

师:鲜明的对比,法布尔在写文章的时候运用了大量的对比,蟋蟀真的是跟他们不同,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师:蟋蟀的生活质量很高,不仅有舒服的住宅,业余生活还很丰富呢。(1)出示句子 A、当四周安静的时候,蟋蟀就在这平台上弹琴。B、当四周安静的时候,蟋蟀就在平台上叫着。师:这两个句子哪句好?谈一谈(板书:拟人)

(2)师:课文中还有没有类似的句子?让学生找一找说一说。师:你是一个善于发现的孩子。

(四)、阅读延伸,迁移运用

1、出示《昆虫记》中《螳螂》中的一段话。

当那个可怜的蝗虫移动到螳螂刚好可以碰到它的时候,螳螂就毫不客气,一点也不留情地立刻动用它的武器,用它那有力的掌重重地击打那个可怜虫,再用那两条锯子用力地把它压紧。于是,那个小俘虏无论怎样顽强抵抗,也无济于事了。接下来,这个残暴的魔鬼胜利者便开始咀嚼它的战利品。它肯定是会感到十分得意的。就这样,像秋风扫落叶一样地对待敌人,是螳螂永不改变的信条。

2、师:指名说说好在哪里?畅所欲言

3、师:法布尔把蟋蟀也是描写的那么形象,月夜弹琴,多么会享受生活的情趣呀。我们一起去听听吧。(课件演示月夜星空,蟋蟀弹琴唱歌)

师:好听吗?确实叫声很普通,但是你想想蟋蟀这样柔弱的身体,能发出这样的声音就很不简单了。

4、师:在这美妙的夜晚,想象一下蟋蟀们除了弹琴还有哪些娱乐活动? 小组讨论后回答。

5、我们来看一段视频,认真观察,运用形象的语言写一个片段吧,老师相信你们一定能行!出示视频

六.小结

师:蟋蟀的住宅真是精心打造、建筑一流、堪称“绿色家园,此刻,我仿佛看到了那只聪明的蟋蟀可爱的身影,这样柔弱的身体要完成扒、搬、踏、推、铺、整修、即使是在冬天,还可以看见蟋蟀从里面不断的抛出土来。看到这里同学们有什么想说的?

指名说相机板书(吃苦耐劳)

8、师:是啊!这样柔弱的身体要完成这样繁重的工作,这不得不说是一项伟大的工程,也是人类为之惊讶的超凡举动,喜欢蟋蟀吗?(喜欢)法布尔更喜欢!难怪法布尔在文中写到: 齐读:假使我们想到蟋蟀用来挖掘的工具是那样简单,这座住宅真可以算是伟大的工程了。

师:老师觉得这简直是个奇迹,那么我们对这个工程的设计者、施工者学习什么呢?(指名回答)

五、总结升华

1、这篇文章写的好吗? 好在哪里?(指名说)

2、教师总结

3、现在老师隆重介绍作者法布尔:(出示法布尔图片)

七.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蟋蟀的住宅 特点 修建

列数字

拟人

八、布置作业

除了读昆虫记以外,课下观察一种小动物,运用生动的语言写出其特点。九.教学反思:作者细致入微、极富耐心的观察加以提示,更不要说指导学生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了。而这个是本单元教学的重中之中。因此,我对这两个课时总的自我评价是:教学目标达成度低,教学效果不理想。

十:安全小知识:

一、骑自行车如何注意安全

1. 我国交通法规明文规定,12岁以下儿童不能骑车。但城市骑车的12岁以下儿童不少,因此中小学生骑自行车,就成为我国交通事故的一个高发点。因此,必须加强对中小学生在这方面的安全教育,提高他们的骑车安全意识。

2. 现在人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赛车、山地车等多了,发生事故的比例也增多了。所以,不要骑快车、追尾、超车等。

3. 过马路时要下车,应走人行横道。要学会估测来车与自己之间的安全距离,当车 辆正在行驶时,你与来车距离15米时不能抢道,25米以上才较安全。通过郊外马路时,要与来四距离大于40米以上才能通过。公路上骑车,千万不要抓住正在行驶的机动车,以免车速过快、不稳而摔倒,或因机动车突然刹车而被撞伤。

4. 骑车不慎将要跌倒时,与其拼命保持平衡,还不如索性摔倒。因为勉强保持平衡,就忽视了自我保护,往往导致严重的挫伤、脱臼或骨折等后果。所以,遇到意外时,迅速地把车子抛掉,人向另一边跌倒。此时,全身肌肉要绷紧,尽可能用身体的大部分面积与地面接触。不要用单手、单肩或单脚着地。

第五篇:试讲稿(小编推荐)

《我要的是葫芦》试讲教案

一、设计理念:

这篇课文是一个寓言故事,共有四个自然段,讲的是从前有一个人种葫芦,不知道叶子和果实的关系,只盯着葫芦,不管叶子上的蚜虫,结果没有收到葫芦的故事。课题正是他的错误所在,也是没有收到葫芦的原因。通过教学,使学生知道植物叶子与果实的关系,并懂得做任何事都得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在教学时,我抓住重点的字词进行品悟,并适时创设语言意境,让学生做文本的主人公,融入文本,体会种葫芦人喜爱葫芦的心情,亲身感受可爱的小葫芦为什么会落的原因。把课堂还给学生,教师做好巧导,让语文学习真正成为师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二、教学目标:

1、认识“葫、芦、藤、哇、盯、邻”等六个生字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反问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

3、了解植物的叶子和果实的关系,懂得与课文有关的事理。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读课文知道植物叶子与果实的关系。懂得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不能孤立地看问题。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教学课时:一课时

五、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生字卡

六、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揭示课题

导入:同学们,今天我给大家准备了一份特殊的礼物。(出示红红的苹果图)这是什么?在苹果树上,你看到了什么?

(出示没叶的苹果图)请比较一下,这棵苹果树跟刚才的苹果树有什么不一样?生活中有没有见过,不长叶子就能结出果实的现象?

师:我们都知道叶子长得好,才能结出好的果实,这是植物生长规律。可是古时候有个人却不懂生长规律,因此还犯了错误呢?想知道他犯了什么错误吗?那今天我们就来学习14课《我要的是葫芦》(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导入时运用两棵不同的苹果树作对比,让学生在学习课文前先初步了解叶子与果实之间的关系,为进一步学习和理解课文做好了铺垫。)

二、初读课文,认读生字。1.学生自由读课文

2.检查识字情况。(开火车)

3、识记生字“哇”。(这个字还有很多兄弟姐妹呢!谁能帮他换换部首?)

师:老师把你说的还编成一首好听的歌儿呢!(有手轻轻挂,有口多好哇,有女胖娃娃,有水过山洼,有虫是青蛙。)齐读。

4、去掉拼音认读词语。

5、看图认识葫芦藤。你还认识哪些植物长有藤?(欣赏长藤的植物)(设计意图:在教学形声字“哇”时,结合本单元园地四,我的发现,编成韵语让学生识记形声字,学生比较喜欢朗读。让学生在愉悦的课堂氛围中去识记生字,能大大提高了识字效率,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精读课文第一段

1、这是种葫芦人的葫芦,看着这幅图,你能写出哪些词语? 能用上漂亮的词语来描写一下吗?

2、出示词语齐读。(雪白)的小花、(细长)的葫芦藤、(绿绿)的叶子、(可爱)的葫芦

3、从这些词语中让我感受到葫芦的可爱,课文第几段写出 了葫芦的可爱?

4、学生自由朗读第一段,并用括号括出葫芦可爱的相关词语。

5、指名读句子(出示句子:细长的葫芦藤上/长满了绿叶,开出了几朵/雪白的小花。)

6、指导读准多音字。

7、理解:长满近义词:雪白------洁白

8、谁能把心中的喜爱之情读出来?(抽生———第二组)

师:花谢以后,藤上挂了几个小葫芦,多么可爱的小葫芦哇!(板书:葫芦图和可爱)

9、种葫芦的人喜欢他的小葫芦吗?从哪个句子看出?

10、近义词:每天----天天 几次(不止一次)

师:从这句话你可以感受到什么?(种葫芦的人非常喜爱这些葫芦。)板书:喜爱

11、让我们带着喜爱之情,再美美地读读第一段吧!

(设计意图:我运用了看图说话的形式导入第一段,通过观察葫芦图片,让学生能很直观感受小葫芦的可爱,把孩子带入故事的情境之中,使其身临其境,充分感受葫芦藤上绿叶的茂密和小葫芦的可爱,学生发自内心地对小葫芦产生喜爱之情。让学生在朗读时自然加入了自己的真实情感为体验小葫芦落了的遗憾做伏笔。)

四、精读课文第二段

1、(出图)你看,他盯着小葫芦自言自语地说些什么?请自由朗读第二段,然后用漂亮的“~~~~~”画出句子。

2、生读出句子

3、解释:自言自语、盯

4、指导读出自言自语

5、“盯”和“看”还是有区别的。你说“盯”是怎样地看?那他为什么只盯着小葫芦呀?

6、谁能带着喜欢的语气,再读读这段话。

7、利用动作解释“赛过”。

8、你们能通过朗读赛过他吗?(齐读)

9、那到最后,他的小葫芦有没有长得赛过大南瓜呢?为什么?

10、利用图片认识蚜虫和了解它的危害。

11、原来蚜虫的危害这么大!那如果你是种葫芦的人,看着葫芦上长满了蚜虫,这时你会怎样想?怎么做?

12、到底叶子和果实有什么关系?(出示视频介绍叶子的作用)师:听了他的自我介绍,您知道了什么?

生:我知道了植物的生长是离不开叶子的,叶子是吸收阳光和养料用的。生:我知道了叶子长得好,才能结出好的果实。师:但种葫芦的人懂得植物生长规律吗?

13、看着这些虫子,他是怎么想的?

14、出句子。(有几个虫子怕什么?)他在乎这些蚜虫吗?那个词能看出不在乎?

15、指导读出不在乎的语气。(抽生)

16、他认为蚜虫可怕吗?

17、出句子齐读。(有几个虫子不可怕。)

18、句子比较。(哪一句话更能表达出他一点都不在乎?)

19、男女、分组赛读句子。

(设计意图:在“盯”的设计上,通过认识部首,换词识字,区分“盯”和“看”并层层深入设计问题:盯是怎样地看?(只看、一动不动)为什么只盯葫芦?(喜欢葫芦)(我要的是葫芦)让学生跟着文本的内涵,通过““盯”进一步体会到种葫芦人对葫芦的喜爱之情。在蚜虫的危害和叶子的作用,我运用了多媒体教学,通过有声有色的画面,使学生获得了具体直观的视觉体验,学生很快进入了意境,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并适时创设语言意境:假如你是种葫芦的人,你看到葫芦上生了蚜虫,这时你会怎样想?怎么做?为学生提供了表达交流的平台,使学生说出富有个性化的语言,思维也得到了发展。)

五、精读课文第三段

1、这么可爱的葫芦,叶子上却爬满了蚜虫,这时葫芦正面临着什么危险?板书:(黄色葫芦图)

2、怪不得.连邻居看见了,都为他着急啦!我们和邻居一起用着急的语气劝劝他吧!

3、齐读句子。(你别光盯着„„..快治一治吧!)

4、种葫芦的人感到很奇怪,他说什么?

5、出示句子。(叶子上的虫还用治?)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6、出句子(叶子上的虫不用治。)

7、谁愿意来读读这句话?(抽生读)

8、比较两个句子。

9、抽生读、小组赛读。

(设计意图: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训练,让学生在读中议,读中悟,把课文的语言内化为学生自己的语言。)

六、学习课文第四段

1、那最后他有去治蚜虫吗?板书:不治

2、结果怎样?板书:落了

师:这么可爱的葫芦全落了,多可惜呀!

3、齐读句子(一起用惋惜的语气读出这句话。)

七、总结

1、学了课文,你知道种葫芦的人错在哪吗?板书:不懂生长规律。不听别人劝告。

2、总结:老师希望大家学了课文,以后在处理事物时,能正确认识事物之间的联系。全面地看待问题,并且要乐于接受别人的意见。这样你们就一定不会犯种葫芦人的错误了。

八、拓展

师:如果第二年,那个人又种了一棵葫芦,„„„.你能续讲这个故事吗?

(设计意图:通过指导学生续编故事来内化课文中的语言,这样对他们进行一次人文教育,既锻炼了学生的思维,又培养了学生的创造能力。)

九、板书设计: 14我要的是葫芦 可爱 喜欢 落 生虫 不治 了

(不懂生长规律)(不听别人劝告)

《海底世界》试讲教案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还还记得咱们春天时的海洋馆之旅吗?你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 你说„..请你说。。。

从你们飞扬的神情中老师可以清晰的感受到你们对海洋中动植物的喜爱,那你知道海底世界是什么样的吗?

让我们一起去游览那神奇的海底世界。观看视频

师朗诵:海洋--这个至今没有被人类征服的地方,占地球表面的3/4,海水量达到140亿立方千米,平均深度有3700米。海底错综复杂的食物网养育了种类繁多的海洋生物。瞧!在五彩斑斓的海底植物间,各种各样的鱼快乐地游来游去,他们相互玩耍着、嬉戏着,成群结队的穿过造型奇特的珊瑚,游过茂密的森林,多么美丽迷人的海底世界啊!

二、赏读课文,读中体验。

㈠学习“海底景色奇异”这部分。师:是不是还想看呀!(是)老师和你们一样也是意犹未尽!那好,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去品位书中的文字,相信那里的海底世界一定也会让你留连忘返的。

师:可是呀!我们一来到大海,海里的小动物向我们提出了一个问题,要是我们回答对,才可以进入大海,同学们,有没有信心?好,请同学们打开书124页,看看小动物向我们提出了一个什么问题?

“你可知道大海深处是怎样的吗?” 请同学们用书中的一句话来回答!

(板书:景色奇异 物产丰富)

师:我们可以顺利地进入大海了,那就让我们共同来认识一下这个世界吧!

首先,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课文2自然段,你可以大声地朗读,也可以小声地读,还可以和同桌一起读,并且边读边想,你从哪些句子中可以感受到海底景色奇异,并用波浪线把它勾画出来,找到后,和同桌交流一下。

1、来,把你读书的收获,与全班同学共同分享。谁先发言? 奥,你找到了第一句,请你说说奇异在哪儿? 师:“波涛澎湃”是什么意思?你说。。。谁能读读这个词?请你读。。再读,你还可以读得更好一些。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个词。(生齐读)师:那我们一起去看看那波涛澎湃的景象!(播放课件)瞧,海面上波涛澎湃的时候,海底却依然很(宁静)。这景色的确够奇异的!来,我们一起来读读这句话,感受一下这奇异的景色。(海底很宁静,再读)

师:你们读得都很好,都让我感受到了海底那奇异的景色!那这样的世界是否没有一点儿声音呢?你怎么知道的?请你说。。。你是怎么听到的?(用水中听音器)如果不用水中听音器,能听到吗?(不能)为什么?

师:海里的这些小动物们在窃窃私语说些什么,想些什么呢?你们同桌两个同学就像蜜蜂、小鸟一样凑在一起“窃窃私语”吧!(同桌在一起窃窃私语)师:刚才老师俯下身子,努力地想听清你们在说些什么,可是我并没有听清。你们刚才这样子聚在一起小声的说,不让别人听见就是窃窃私语。海底的动物们呀就和你们一样,也经常这样窃窃私语。现在,让我们一起去听听,它们都发出了哪些声音?(播放课件)

你们都听到了哪些声音?请你说。。。你来说。。你们听得真仔细!那除了这些声音,还有可能发出哪些声音呢?

师:哦,你还能想象到我们非常熟悉的动物的声音。你真了不起!其他同学还想到了哪些声音?(生说)

师:你们说得真好。如果能用上这样的句式连起来说一说,那就更好了。思考十秒钟,谁来?(出示:海底的动物常常在窃窃私语。你用水中听音器一听,就能听见各种声音:有的像„„,有的像„„,有的像„„)(指名说。)、师:你们想象力真丰富。我好像已经听到了动物们那窃窃私语的声音!是呀,这么多有趣的声音交织在一起真像是一场别开生面的音乐会,原来看似宁静的海底还真热闹。师:孩子们,你们喜欢这些描写声音的句子吗?那我们应该怎样读,才能把它们读好呢?你说。。这位同学说声音小一点,轻一点,因为动物们在(窃窃私语)。

你真聪明!不过,要把它读好还真不容易,你们在下边也再准备准备,呆会儿我们来比赛,看谁把这种窃窃私语的语气给读出来了!自己读一读吧。(生自由练读)谁来读?这位男生先读。。

他读得怎样,谁来说一说?请这位女生评价。。女同学建议朗读时的声音还可以再小一点,轻一点。谁能再读一读?一生读 哦,你让我感受到了动物们在窃窃私语。

师:听了你们的朗读,让我为你们喝彩!准备好,把书拿起来,齐读这两句话。(生齐读)还有,它们吃东西的时候(),行进的时候(),遇到危险还会()。真棒,你们让我听到了动物们那窃窃私语的声音。

孩子们,作者把海底的声音描写得多生动呀!你们想不想把它们积累起来?(想)那就请大家看着上面的提示,自己试着记一记。(生自己读)

师:记住了吗?会背的同学请举手。我们一起来背一背,不会背的同学也可以看看书或提示,注意,动物们在窃窃私语。(生背)

师:真能干,刚学完就会背了。如果还能把窃窃私语的语气给背出来,那就更好了!

㈡学习“海底物产丰富”这部分。

师:孩子们,海底不但景色奇异,而且(物产丰富)。那你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海底物产丰富呢?请大家默读课文4、5、6自然段,从中寻找答案,并用自己喜欢的符号把它勾画出来。(生读书)师:来,把你读书的收获,说给大家听?请你说。。你从前文的学习中感觉到海底的动物多,很会总结。(板书:动物多)请你说。。。你有一双火眼晶晶,发现了海底世界矿物多。(板书:矿物多)你来说。。你还发现海底有森林、草地。(板书:植物多)

师:你们刚才说得都很好,如果能把它们连起来说一说就更好了?(生说)

师:是呀,海底的物产的确非常丰富,光是动物大约就有三万种。它们还各有各的活动方法,你能把自己当作海底的小动物,向大家介绍自己是怎样活动的吗?(生上台表演)

师:在介绍之前,老师想问一问你,面对这么多老师和同学,你应该怎样做自我介绍,是不是像海底动物那样窃窃私语?应该怎样?声音响亮、有礼貌 好,谁来? 你先来。。

师:你把海参的活动方式介绍得特别清楚,如果能加上动作就更好了。谁再来? 请你来。。。

师:这真是一条可爱的梭子鱼!谁再来介绍其它的动物? 请你来。。

师:哦,你们表演得真棒!那除了这些,你们还知道哪些动物的活动方式,能给大家说一说吗?(生说)师:你是怎么知道的?(从资料上知道的)你真是个爱学习的好孩子!让我们看到了更为广阔的海洋世界,谢谢。谁再来说?(生说)看来,你们知道的还真不少。由于时间的关系,就不能在这里一一地介绍给大家了。

师:现在,请你们同桌两个同学互相把这一自然段读给对方听,让你的同桌能通过你的朗读,感受到它们的有趣!(同桌互读)来,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一自然段,让听课的老师也和我们一起来分享它们的有趣!(引读第四自然段)师:你们真会读书。

四、总结全文,升华情感。

(播放 课件)师朗诵:海底真是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各种动物奇特的活动方式,植物的多种色彩,海藻的大小悬殊,都是那样的奇异。据最新资料介绍,海底的生物物种数占地球的近80%,共有20万种左右。人类所需要的许多物质和生产药品的资源都可以在海洋中找到。海底矿物资源也很丰富,石油储藏量是地球储藏量的3倍。难怪作者发出赞叹,海底真是个------,齐读最后一自然段,师:这也是发自我们内心的赞美:再读!

师:这也是赞美海底、赞美大海、赞美神奇的大自然。再读!

五、布置作业

搜集有关海洋的资料

《乌鸦喝水》 一.教学目标

1巩固“乌、鸦”等9个生字。会写“可、石”等6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通过朗读感悟“乌鸦急着找水──喝不着水──想办法喝水──喝着水了”这一系列变化过程。能用“渐渐”说句子。3、明白遇到困难应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道理 二.教学难点

在充分阅读的基础上,认识到乌鸦的聪明能干,并从中受到启发。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生字

师:小朋友们都喜欢《乌鸦喝水》的故事。昨天,我们已经学习了这篇课文的生字词,诶,谁的记性好?(指名复习生字)(二)自学第一自然段

请把书翻到83页

⑴ 师:第一自然段的的内容很简单,现在老师不教,让小朋友自己学,看哪个小朋友本领强,能借助拼音把这段文字读懂,① 师:谁的本领强?通过自学第一自然段,你读懂了什么?

生:一只乌鸦口渴了,找水喝。

师:课文上说乌鸦到处找水喝,加上“到处”,怎么样?(乌鸦找了很多地方)

生:说明这只可怜的乌鸦找了很多地方,可就是找不到水,他心里很着急。

② 师:如果,你是这只乌鸦,此时你心里在想什么?这时候乌鸦看到了什么,谁能说说。生1:我会很着急,很难受“我要喝水,我要喝水”。生2:喝不到水真难受。哎 生3:谁能告诉我,哪里有水啊

指导:乌鸦看见瓶子里有水,真高兴!可是却喝不着,多着急呀。读第一节的第2句。③ 师:请哪个小组愿意派个代表来说说乌鸦为什么喝不到水?(指名2人)如果瓶子怎么了,乌鸦就能喝到水了?请小朋友在小组里说说看。生1:如果瓶子不高,乌鸦就能喝到水了。生2:如果瓶口很大,乌鸦就能喝到水了。生3:如果里边的水多,乌鸦就能喝到水了。

④ 我们再一起读课文的第一小节,注意突出“到处、可是、怎么办呢”。(齐读)

师(小结):小朋友真有本领。老师不教,你们通过自己学,把第一小节读懂了。

(三)自学第二和三自然段

⑴ 师:乌鸦喝不着水,怎么办呢?让我们来帮帮乌鸦,请大家把书合起来,想想有什么办法能喝到水呢? 生1:把瓶子打破。生2:放入沙子、用吸管吸 生3:把瓶子倒过来,抱着瓶子喝水 „„

⑵ 师:小朋友想得办法真不少,现在让我们看看乌鸦想了个什么办法?课文第二三小节,老师还是不讲,让小朋友自己学,看你们有没有读懂。

师:乌鸦叼起一颗小石子放进瓶里,书上说瓶里的水怎么样了? 生:瓶里的水渐渐升高了。

师:如果把“渐渐”换成“很快”,行吗?

出示句式:瓶里的水(渐渐)升高了。读一读。

(“渐渐”是一点儿一点儿升高,“很快”是一下子升高。因为放一颗石子就升高一点,一颗一颗地放,所以只能用渐渐。)“渐渐”就是慢慢的意思。例如:“春天来了,天气渐渐暖和了。” “奶奶的病渐渐好了。”

⑶ 师:(评价)乌鸦从喝不着水,到喝着水。它想的这个办法真好!好在哪儿呢? 师:为什么乌鸦叼石子放进水中,不叼小木头块呢?(木头浮在水面上,沉不下去。)师:为什么乌鸦叼小石子,不叼大石子呢? 生:石头太大,装不进瓶口。

师:为什么乌鸦叼小石子,不叼沙子放进水里? 生:沙子太小,水很难上升,太慢了。师:这只是一直聪明的乌鸦啊

(四)总结全文

1、师:小朋友们,这篇课文真有趣,让我们重温一下乌鸦聪明的办法,我们一起再读课文。2、乌鸦开始喝不到水,后来自己动脑筋,想办法终于喝着了水。它喝着喝着,心里美滋滋的。想想这时乌鸦会说什么呢?

生1:我太聪明了,想了个这么好的办法。生2:这水真好喝啊 生3:喝了水后,好舒服啊

师:学了这篇课文,你懂得了什么道理? 生1:遇到困难要想办法 生2:我们要像聪明的乌鸦学习。

生3:遇到困难时,我们不要灰心丧气,要静下心好好想想该怎么办,就像课文里的乌鸦一样

师:请把掌声送给陈可欣。

(五)板书设计:

19 乌鸦喝水

口渴

喝不着 喝着水了

黄河的主人(无生上课稿)

一、直接导入

今天我们继续走近黄河,认识黄河的主人,他就是—— 板书(1):艄公(红色粉笔写)

二、学习课文

(一)感受黄河

1.文中给我们展现的是怎样的黄河?请同学们自读第1自然段。板书(2):黄河。

a.谁来说说?说的好,读出这一段。b.你用上了文中的词,很好,请你读。c.“浊浪排空”读这个词你脑海中有什么画面? 2.让我们一起目睹黄河的雄姿。出示课件(1):黄河视频。a.看到这样的黄河,有什么感受? b.请你说,能用朗读表达你的感受吗?

C.确实读出了万马奔腾的气势。谁再来?你很会读书,读出了文字背后的情感——你读得让我也胆战心惊。一起读第一自然段“黄河滚滚,起——”

出示课件(2):第一自然段句子。

(二)走近艄公

1.艄公为什么能成为滚滚黄河的主人呢?

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从文中找出相关语句画下来。2.谁来说?是的,你找的很准确。

板书(3):勇敢 智慧 镇静 机敏(红色粉笔写)

3.出示课件(3)句子:“他凭着勇敢和智慧,镇静和机敏,战胜了„„” 4.这里有个词“如履平地”。咱们知道“郑人买履”的“履”指鞋子,这里的“履”呢?对,是踩或踏。

5.过渡:艄公在波涛滚滚的黄河上如履平地,他是怎样做到的呢?让我们默读2—7自然段,看看文中哪些地方体现出了艄公的勇敢、智慧、镇静、机敏?画出相关的词句,并在语句旁简单的写下自己的感受。

(三)感受筏子小、轻、险

1.是啊,艄公驾驶着是羊皮筏子,这是怎样的筏子? 板书(4):筏子

2.这里应该怎样读?嗯,我听出了惊讶、担心。你再读 3.出示课件(4—7):羊皮筏子资料。

4.如此简陋的交通工具,不仅没被浪头吞没,还在汹涌的激流里鼓浪前进呢!驾驶他的是艄公。一起读,“从岸上远远望去,齐。”

5.当作者看到筏子上还有其他人时,心情怎样?“提心吊胆”对!胆战心惊。从哪儿读出的?请你说。

a.这里的“啊”该怎么读?“吃惊”对,“不可思议”„„你真会读书,小小的感叹号都被你发现了。

b.再读整个句子,请。

C.这里为什么不说一共六个人,而要把数字一一列举出来?怎么读好这句?语速逐渐加快,经过你这么一读,文字饱含的情感就表达出来了。女生一起来读“不止一个,还有一个,起。

6.引读:这样小而轻的筏子上面不仅有乘客,却有—,而且在他们的身边还摆着——”。

(四)感受乘客

1.过渡:是啊,在险象环生的黄河上,那么小、那么轻的羊皮筏子上居然有那么多乘客和重物,此时此刻你站在黄河边,看到艄公驾驶着皮筏子在黄河的风浪里鼓浪前行!心情怎么样?

2.嗯,面如土色、心惊肉跳。对,十分佩服艄公的高超技艺、是的,他十分胆大心细。3.文中作者和乘客分别又是什么表情呢?从文中找一找。请你说,说的还不完整,谁来补充? 4.哦,作者提心吊胆,乘客呢却神情从容、谈笑风生。板书(5):乘客

5.“谈笑风生”是什么意思?对!乘客坐在小而轻的筏子上,在黄河的惊涛骇浪中谈笑风生。他们为什么能如此从容?手指板书,读板书

6.如果是第一次乘坐又会怎样?是啊,如果没有足够的勇气,是连眼也不敢睁一睁的。

(五)学法指导

1.同学们我们知道课文描写的重点是艄公,那文中描写羊皮筏子的小而轻、乘客的谈笑风生,用意何在呢?

2.是的,这些都是突出艄公的机智勇敢、沉着、大胆的品质。这种写法就是侧面描写。板书(6):侧面描写

(六)走近艄公

1.能找出正面描写艄公的句子吗? 板书(7):正面描写 2.他沉着冷静 专心致志。板书(8):沉着、专心致志。

3.出示课件(8)再读这句,注意红色部分词语,并说说你的感受。4.出示课件(9)场景还原

老师捕捉也到艄公驾驶筏子的一个场景,需要同学们配合完成。我读出示的文字,请一个同学说出省略的部分,先思考。(老师发现你不仅听得仔细,说得也很棒)

5.让我们再读一读第8自然段,相信你对艄公有新的认识。

6、此刻,你想对艄公说些什么?

7、课件出示(10)艄公图片

师述:他们就是一群普通的人,黝黑的皮肤,并没有你们想象的高大,他又不普通,因为他的精神激励着千千万万黄河儿女自强不息,这也是华夏民族精神的象征。

8.带着崇敬、赞美,男生一起读第8自然段。

三、总结升华

同学们,艄公凭借着勇敢、智慧、镇静、机敏,征服了黄河,成为黄河的主人,只要我们像黄艄公一样,勇于去克服遇到的种种困难,那么,我们也必将成为学习的主人、生活的主人、事业的主人!

四、布置作业

出示课件(11):小练笔:学习文中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作方法,写一人物片段。

五、板书设计

黄 河 的 主 人

勇敢

沉着、专心致志(正面描写)

艄公

镇静

黄河筏子乘客(侧面描写)

机敏

下载蟋蟀的住宅 教师编试讲稿word格式文档
下载蟋蟀的住宅 教师编试讲稿.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教师资格证试讲稿

    很多考生们在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环节感到发触,这是大家没有了解到教师资格证试讲的模板,大家可以根据教师资格证面试讲的模板去进行试讲,相信就不会觉的太难了,下面小编就来给大......

    美丽的小兴安岭 教师编试讲稿

    3.1.22美丽的小兴安岭 一、导入 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去东北的小兴安岭,走进课文《美丽的小兴安岭》,齐读。 二、初读 1、同学们课前已经预习了课文,老师要......

    蟋蟀的住宅说课稿

    蟋蟀的住宅说课稿 蟋蟀的住宅说课稿1 一、说教材《蟋蟀的住宅》是19世纪法国著名昆虫学家法布尔的一篇观察笔记。他怀着对蟋蟀的喜爱之情,向我们真实地介绍了自己观察到的蟋......

    蟋蟀的住宅 说课稿

    ——《蟋蟀的住宅》第二课时说课设计 第一部分说教材一、教材简析从教材编排来看,本册有两个训练重点:体会句子含着的意思;阅读要有一定的速度。《蟋蟀的住宅》是小学六年制第......

    《蟋蟀的住宅》说课稿

    《蟋蟀的住宅》说课稿 我说课的内容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课本第七册第二单元的第7课蟋蟀的住宅。 一、说教材 《蟋蟀的住宅》是19世纪法国著名昆虫学家法布尔的一篇......

    蟋蟀的住宅教案

    7、蟋蟀的住宅 学习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一些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蟋蟀的“住宅”是怎样建成的,激起 观察自然界的兴趣。 3.积累好词......

    《蟋蟀的住宅》教案

    《蟋蟀的住宅》教案 教学目标 .会认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住宅、隐蔽”等1个词语,摘抄把蟋蟀当作人来写的句子。 2.有感情地朗读文,了解文的主要内容。 3.理解蟋蟀住宅......

    蟋蟀的住宅教案

    ——《蟋蟀的住宅》教学设计及评析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1.师:(拿出放大的蟋蟀图片)认识这小东西吗 叫什么 生:蟋蟀. [评析] 放大的小东西——蟋蟀不仅让学生更清楚地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