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的生平及感悟(含5篇)

时间:2019-05-14 04:32:1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李清照的生平及感悟》,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李清照的生平及感悟》。

第一篇:李清照的生平及感悟

李清照的生平及感悟

李清照是一代才女了,古语有云女子无才便是德,但李清照却擅长书、画,通晓金石,而尤精诗词,她在众多爱国作家中为女性争得了一席之地,不仅如此,李清照还开创了女作家爱国主义创作 的先河,为后世留下了一个女性爱国的光辉典范,特别是现代女性文学的创作产生了重大影响。

李清照是山东省济南章丘人,号易安居士,宋代女词人。她生于神宗元丰七年二月初五日,卒于高宗绍兴二十五年四月初十日。从小在良好的家庭环境中打下文学基础,出嫁后,与丈夫赵明诚共同致力于金石书画的搜集整理,共同从事学术研究,志趣相投,生活美满,金兵入据中原后,流落南方,赵明诚病死,李清照境遇孤苦。一生经历了表面繁华、危机四伏的北宋末年和**不已、偏安江左的南宋初年。多年的背井离乡,她那颗已经残碎的心,又因她的改嫁问题遭到士大夫阶层的污诟渲染,受到了更严重的残害。她无依无靠,呼告无门,贫困忧苦,流徙飘泊,最后寂寞地死在江南。李清照对中国史学的第一个重要贡献,就是协助赵明诚纂修《金石录》并历尽艰辛将它保存下来,另一重要贡献——为宋代保留下一部孤本的《哲宗皇帝实录》。

在人生的大舞台上,李清照尽情地发挥着自己的天才、激情,以及独特的人格魅力。作为女人,她温柔,她婉约,她的身体里流动着多愁善感的血液;但她同时又是一个博学多才,勤于思考的文人、学

者。她和许许多多的仁人志士一样,身体里涌动着一股坚强不屈、视死如归的阳刚之气。个性鲜明的李清照,与一般女人相比,有着天壤之别。

李清照的豪情万丈,可以从她的《渔家傲》里感受到:“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漫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全词热情洋溢,奔放不拘,抒发了她欲乘长风破万里浪的大家气度。其雄健磅礴的威势,直追词坛大侠苏东坡。

李清照的诗传世很少,若论雄强,自然当属那首脍炙人口的“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诗中的英雄气概,直逼须眉,令人连想到那些视死如归慷慨悲歌的燕赵之士。全诗只有短短的二十个字,却是句句箴言,字字千钧。其中的哲理,蕴含着人生的至高境界,被以后所有为正义而战的勇士们引为做人的原则。而该诗的广为流传,更是鼓舞了很多英勇不屈慷慨赴死的斗士。其意义早已突破了时空的限制,持续不断地影响着今后,乃至未来各种肤色的人们。而能写出如此文字的奇女子,遍数古今,只怕是也难得一见。

第二篇:感悟李清照

感悟李清照

2007-10-31 19:24 星期三

(转自天涯诗歌论坛:余畅)

(一)如果以李清照为中心,勾列她身边的是是非非,北宋末年、南宋初期所有的名人故事都将在她身边扮演。

她的丈夫是赵明诚,赵明诚的父亲是赵挺之,赵挺之曾身居相位,诬陷苏东坡诽谤先帝,并且多次迫害本没有关联的黄庭坚。李清照的父亲李格非是苏门弟子,另一个苏门弟子陈师道是赵挺之的连襟。秦桧的老丈人是李格非的亲哥哥,也就是说,秦桧是李清照的表姐夫。这样一群人生活在李清照的周遭,这个古今第一才女的身上又会发生什么样的故事?

我们还不说李清照,还说她身边的人。

苏东坡也曾身居要官,但他的一生大部分时候在仕途无所事事。他没有落魄,是因为这个人实在太聪明了,给我的印象,苏东坡好像从一生下来就熟谙了人生,洞明了世事,所以,他非凡。

黄庭坚对苏东坡的膜拜是那么真诚,他们的友谊无论用什么样的词汇来形容都不为过,他们是天生的知己,这种相知,在这个世界上,比完美的爱情更难寻找。而黄庭坚也没有在苏东坡的光芒下显得黯然,他们互相衬托,互相照耀。

陈师道是被冻死的。一个冬天他去参加郊祀,家贫无衣,只穿了一件单衣,他的妻子从她的姐夫赵挺之家(事实上,也是李清照家)借来皮衣,他拒绝穿上,最后“中寒卒而终”。

赵挺之陷害了苏东坡,最后却被当朝重臣蔡京以“力庇元佑奸党”的罪名投入监牢,并一病不起,不久辞世。

蔡京是司马光从开封尹提拔重用的,而司马光死后,蔡京差一点就要鞭他的尸,只是因反对声太盛而放弃。

蔡京的哥哥是蔡卞,蔡卞是王安石的女婿,王安石是司马光的死对头。

秦桧这个人我们就不要说了。

讨论这种复杂的人际关系是不是有点庸俗?有时候,历史就是玩笑,即便高格如李清照者,也同样被卷入玩笑之中。不同的是,有人在玩笑中坚定如山,有人在玩笑中左右摇晃。

李清照呢?在玩笑中成长,她却长成了一个风情万种豪气冲天玉树临风空前绝后的一代英杰。

(二)李清照以旷古的才华,首先就是被尊之为婉约派宗主,即使对其晚节颇致不满的纪昀,修《四库全书》为《漱玉词》作提要,也称赞其词“抗佚周柳”,“为词家一大宗”。也有人更欣赏她的诗,晚清樊增祥《石雪斋诗集》卷二《题李易安遗像》诗序云:“其所为古诗,放翁、遗山且犹不逮,诚斋、石湖以下无论矣。”李清照的文章,赞赏者亦大有人在,明末学者钱谦益,读李清照《金石录后序》,拍案叫绝:“其文淋漓曲折,笔力不减乃翁,‘中郎有女堪传业’,文叔之谓耶。”这些评论,也许有偏爱,也许有过誉,但这些偏爱和过誉为什么会落在李清照的头上呢?

汉朝蔡琰是中国第一个成名的女诗人,但她就留下一首《悲愤诗》,虽然不错,还不足以评。唐朝的上官婉儿编制过诗集20卷,《全唐诗》中也有她一卷,可是因为她的人品多有污秽,历来不受重视,观其诗多应制之作,刻意修饰,词藻华丽,难为诗人。薛涛晓音律,工诗词,才思敏锐,著作颇多,但也只能是一个女中才俊,难称大家。和李清照同朝的朱淑真,有风格,有性情,可惜内容过于局限,境界也不算太高。

李清照呢则空前绝后,傲视群雄,不但女诗人,历朝历代所有诗人集合在一起,也要为她让出一片天空,不管我们如何分类,如何评价,她永远是属于一流诗人的行列。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一连七对叠声,没有自信,是不敢写的;没有大笔,是写不好的。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一首诗三十三个字,却有十四个字是对话,用语平白浅近,意境含蓄深厚,弦外音,味中味,跃然纸上。

元伊士珍《琅环记》有如下一段故事:“易安以重阳《醉花明》词函致赵明诚。明诚叹赏,自愧弗逮,务欲胜之。一切谢客,忌食忘寝者三日夜,得五十阕,杂易安作以示友人陆德夫。德夫玩之再三,曰:‘只三句绝佳’。明城诘之。答曰:‘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正易安作也。”不论这一故事的可信度如何,但它把李清照的才华表现得淋漓尽致,不是吗?不要说那些才子佳人轻薄文人,就是那些诗坛正宗如椽大笔,比得上李清照的能有几个?

李清照虽为婉约正宗,但她并不是一味的缠绵凄苦,她的诗词中都不缺少豪迈之情怀,博大之心胸。《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一首,无论是气势、意境还是格调、情怀都堪称豪迈;《摊破浣溪沙•揉破黄金万点轻》一首,虽写怨情,却清新明快;《菩萨蛮•归鸿声断残云碧》一首,虽写相思,却不见脂粉。

事实上,即便她的相思词、闺情词、春怨词,极尽婉约,也很少脂粉。

她的诗更是和脂粉沾不上边,《乌江》、《咏史》、《浯溪中兴颂和张文潜》、《上枢密韩肖胄诗》等诗,或借古讽今,或以古寓今,爱国激情,民族义愤,慷慨激昂,酣畅淋漓,哪里有半点脂粉!读这些诗,可以让心中缺血的男儿脸红。

(三)想起李清照就想起爱情,倒不是赵明诚如何如何,而是李清照的爱情诗词太经典了。中国诗词少了李清照,必定有一页会黯然无光。

“绣幕芙蓉一笑开,斜偎宝鸭亲香腮,眼波才动被人猜。一面风情深有韵,半笺娇恨寄幽怀,月移花影约重来。”这应该是谈恋爱的时候。

“卖花担上,买得一枝春欲放。泪染轻匀,犹带彤霞晓露痕。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云鬓斜簪,徒要教郎比并看。”一个新婚少妇在埋怨“奴面不如花面好”,这肯定是在撒娇,你没看她说完这话,扭过头去,就偷偷笑了起来。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离绪别愁,难舍难尽,自古此诗常被人吟,求其原因,其实是因为这里面的一种甜蜜,爱到浓时,分别又算什么?

正是因为有了分别,才有了这样的相思:“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後,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我是一个生活在故事中的人,有时候即便读诗,也喜欢那些稍有点故事情节的诗词,所以对“蹴罢秋千”的《点降唇》也就爱不释手了:“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见有人来,袜铲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在那个年代,这个少女敢把自己的心事表露出来,并且写出来。在我看来,这才是真正的“香闺诗词”。我喜欢这一首,它与朱淑真的“和衣睡倒人怀”的诗句都是写给自己回忆体验的,而不是写给人看的。

是爱情滋润了李清照,滋润了这个小女人,她有着小女人的期盼、情调、体验,有着小女人的幸福。

诗歌需要雕琢,但只有那种真正从自己心灵发出的感受才能赢得读者的心灵交汇。相比我们今天很多人为诗而诗,为文而文的功利心态,诗歌之难并不仅仅是技术上的问题。无病而呻吟,有气而压抑,再加上一味韵律的束缚,今人写诗,难哪。

(四)上天不可能把人世间最美好的东西都给李清照,相反,正是因为她太幸福,所以才会给她更多的不公。

历史之中,对赵明诚的批评不多,在我看来,是因为大家都在顾及李清照的面子,有时候甚至是不忍心对赵明诚有过多的指责,因为我们不愿打碎李清照甜蜜的梦。

我不是一个的“血统论”者,“老子英雄儿好汉”的哲学不过是一种混账逻辑。但是,一个人的教育果真和他的家庭教育家庭熏陶无关吗?赵明诚对出仕的热衷远远超过了对妻子的热爱,这和他的家庭环境难道一点关系没有?而他在金兵包围南宋首都建康,身为建康知府的他顺着一根绳子爬到城下弃城而逃,这和他的父亲赵挺之当年无中生有陷害苏东坡和黄庭坚又有何差别?

李清照常常让我想起八百年后的另一个才女张爱玲,张爱玲心高气傲连冰心都看不起,曾有言:“我和她不是一个道上的人,没法比喻。”可就是这个张爱玲,她的爱情和李清照何等相似。据胡兰成说,张爱玲在送给他的照片背面写道:“见了他,她变得很低很低,低到尘埃里,但她心里是欢喜的,从尘埃里开出花来。”事实上,不是在张爱玲的眼睛里自己“低到尘埃里”,而是在胡兰成眼睛里张爱玲“低到尘埃里”。在胡兰成和张爱玲的婚姻里,胡兰成既敢和十七岁的护士同居,也敢明目张胆追求比他大不少的大小姐。而这个汪精卫政府的宣传次长,在整个民族都在捉拿他的时候,他就是躲进了张爱玲的香闺。难道才女,都要有让她尴尬的爱情?那爱情又因尴尬显得才女们情更重,意更浓?

巨大的幸福总是伴随着巨大的恐惧。赵明诚的每一次出仕对李清照都是一种折磨,一种伤害,一种苦难。

李清照和赵明诚都是金石家,就是金石让赵明诚在病中再也没有站起来。一个叫张飞卿的人送给赵明诚一个假的玉壶,最后被传成赵明诚“玉壶颁金”,皇上要治他的罪。李清照收拾起了家中所有的玉石铜器,开始活动关系,为赵明诚辩诬。这时的皇上正如丧家之犬,一路逃跑,她也一路奔波,从杭州、到越州、到明州、到台州、到剡县、到黄岩、到章安、到温州,最后回到越州。一路三千里,李清照心力交瘁。

回到家,她不禁感叹:“可能是天帝认为我这身子价格不好,不愿意收留我才让我再活几年的吧。”回来不久,赵明诚终于带着他的出仕入相的梦想和追求,去到了那个不知是叫天堂还是地狱的地方。

(五)李清照毕竟不是张爱玲,张爱玲也不是李清照,历史上任何一个才女都不是李清照,因为她除了有小女人的韵味,还有大丈夫的气概。

就是在赵明诚弃建康城而逃之后,李清照和他乘船沿长江上江西,船过乌江镇,在这个天地英雄项羽自刎的地方,她是否在为丈夫的胆怯退缩羞愧呢?面对浩浩江水,她吟出了这首千古绝唱:“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我在很小的时候背诵这首诗,总是感觉到这里面有一个故事,有一个让人心痛的故事。等我知道这个故事,我似乎看到了她,凭窗依阑,满脸羞愧,心绪难平,而又痛心疾首。这天地英雄气概,不是由一个男人表现出来的,而是由一个纤纤女儿喊出来的。

多少人该为此羞愧。

上天在好不容易生产出来一个李清照之后而只让她吟花弄情,如果那样,历史只会在她身边悄悄走过。她是小女人,也是大丈夫。

李清照的诗、词、文、赋,除了词据婉约,其他的均痛快淋漓,文采风流,直抒胸臆,慨当以慷。包括她的胸怀、志向、爱好。

“千古风流八咏楼,江山留与后人愁。水通南国八千里,气压江城十四州。”这笔力千钧的诗句,有谁能相信是出自一个女人之手?还有“难渡衣冠少王导,北来消息欠刘琨”,还有“欲将血泪寄山河,去洒青州一抔土”,还有“去天尺五抱壅峰,峰头凿出开元字”„„

金石鉴定不要说古代,就是现在又有几个女子为之?但李清照一篇《金石录后序》,震烁古今。她在追随宋朝天子逃亡的时候,随身携带的就有五箱子金石拓片。

她还有一篇文章叫《词论》,在《词论》中她指出了当时几乎所有闻名的词作大家的瑕疵,甚至直言批评苏东坡的词常常不合韵律。我们且不说她的观点对错,就是她的这种批评的精神是不是应该让我们一些只会唱赞歌的评论家汗颜呢?

李清照在赵明诚死后嫁给了一个叫张汝舟的骗子。张汝舟不是倾慕她的才艺,而是贪恋她的财产,并对她“日加殴击”,当她知道这个骗子是因为考试作弊才当上官的时候,她毅然决然地告发了他。按照宋律,妻子告丈夫,不管告什么,即便属实,妻子也要被判入狱两年。但李清照玉树临风,毅然走进了衙门。

时隔九百年时空,我依然能看到她将自己写诗的柔弱双手伸进了枷锁,那一瞬,和项羽自刎乌江又有何区别?

壮哉,李清照!

李清照再嫁一事较为说得过去的解释是:

第一,寡妇再嫁在当时是常事,名臣范仲淹就是幼年丧父,母亲将其带到朱家养大,考上官后认祖归宗。大理学家朱熹写《荣国夫人管氏墓志铭》时,明白地写明其次女先嫁谁、再嫁谁。《癸辛杂识》还记载魏了翁之女夫死再嫁、“人争欲娶之”的轶事。李清照守寡,有没有“人争欲娶之”,不得而知,但她再嫁肯定不会有多大阻力。

第二,夫死无子女的李清照极端孤独,盼望温情,她多情善感,富浪漫秉性,虽年近五十,因从未生育,并不自认是“奶奶”中人。就在此时,风流倜傥、口才出众的张汝舟可能做为“酒朋诗侣”来到李清照身边,当面陈述火盆样的钦慕之情,即所谓“如簧之说”和“似锦之言”,再通过官媒表达明媒正娶的郑重,传达指天画日的婚誓,又做通李清照之弟的工作,李清照终于将鱼目当明珠,认爝火为朝日,欣然再嫁。

“猥以桑榆之晚景,配兹驵侩之下材”!盼枯木逢春的李清照掉进了陷阱,后夫竟是贩马贩驴般市侩人物!她进张家后发现:张汝舟卑劣之极。他的官职是“妄增举数”骗来。迎娶她也不是因爱“才”而是图“财”,是觊觎她的文物珍藏!

• 图穷而匕首现,张汝舟迫使李清照交出价值连城的金石书画,不给,就拳脚相加!怎么办?一般女人会这样做:嫁鸡随鸡,听命从命,投张汝舟所好,要什么给什么,换得本身安全,忍辱负重,了此残生!

李清照之为李清照,就因她不按常规办事。她做了当朝女人绝不敢做的事:告发后夫违法行为并请求离婚,恢复自由之身。

按照宋朝的法律,告发自己的亲人,即使罪名成立,也要入狱两年。李清照告倒了后夫张汝舟,自己也锒铛入狱,九天后,因翰林学士綦崇礼营救,再见天日„„

一个弱女子,冒入狱危险告发丈夫,太不寻常!

上下千年,滚滚红尘,女子被夫家休弃者如过江之鲫,妻公然公堂告夫并赋“休夫曲”者,几乎绝无仅有!

这桩离婚案恰好显露了李清照的个性光辉,她不仅在文学创作上独立物表,敢在常人不敢下笔的地方痛下笔墨,为人也算封建时代凤毛麟角奇女子:果断坚强,拿得起,放得下,因相爱而结合,一旦认清骗子真实面目,决不姑息迁就、拖泥带水,立即分道扬镳、光明磊落地坚决离婚!

• 李清照不仅敢做敢为,而且聪明机智,善于斗争。可以设想:在当时,妻子受丈夫虐待而告官求离是绝对不可能的,即使已虐待致死,娘家人告官,仍可能被加上“以尸讹诈”之罪,如果妻子告丈夫欺骗皇帝,那就成了任何贪官都不敢上下其手的案子。就必须动真格的,查出实据还要报告皇帝。事实正是如此,张汝舟被妻告发“妄增举数入官”,确实经过皇帝亲自过问,下令将张汝舟流放柳州。

当年李清照因政治斗争导致新婚夫妇天各一方,没想到几十年后,政治斗争手段倒成了她摆脱婚姻枷锁的有力武器,真是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第三篇:李清照

李清照(1084-1151),号易安居士,南宋女词人,婉约派代表。汉族,济南章丘人。有《易安居士文集》等著作传世。代表作有《声声慢》、《一剪梅》、《如梦令》、《夏日绝句》、《醉花阴》等。

生于书香门第,父亲李格非精通经史,长于散文,母亲王氏也知书能文。在家庭的熏陶下,她小小年纪便文采出众。李清照对诗、词、散文、书法、绘画、音乐,无不通晓,而以词的成就为最高。她的词委婉、清新,感情真挚。其创作以北宋、南宋生活的变化呈现出前后期不同的特点。前期的词反映了她的闺中生活和思想感情,表现了自然风光和别思离愁,如《如梦令》。后期的诗词变清丽明快为凄凉悲痛。因为她的丈夫去世,再加上亡国之痛,抒发了伤时念旧、怀乡悼亡的情感,也寄托了强烈的亡国之思。

最为有名的要数《夏日绝句》,还有《渔家傲》中婉转的梦境,李清照的文学创作具有鲜明独特的艺术风格,居婉约派之首,对后世影响较大,在词坛中独树一帜,称为“易安体”。

她的纪念馆座落在泉城——山东济南大明湖畔。

人物生平

李清照出生于一个爱好文学艺术的士大夫家庭。父亲李格非济南历下人,进士出身,苏轼的学生,官至提点刑狱`礼

部员外郎,藏书甚富,善属文,工于词章。现存于曲阜孔林思堂之东斋的北墙南起第一方石碣刻,上面写有:“提点刑狱、历下李格非,崇宁元年(1102年)正月二十八日率褐、过、迥、逅、远、迈,恭拜林冢下。”母亲是状元王拱宸的孙女,很有文学修养。由于家庭的影响,特别是父亲李格非的影响,她少年时代便工诗善词。

十八岁时,李清照与赵明诚结婚。婚后,清照与丈夫情投意合,如胶似漆,“夫妇擅朋友之胜”。李清照与太学生赵明诚结婚后一同研究金石书画,过着幸福美好的生活。赵父是当时有名的政治家,官右丞相。婚后,她把整个身心都放在文学艺术的深造和金石文字的收集研究上。她同赵明诚互相砥砺,进行词的创作,技法日臻成熟。一年重阳节,李清照作了那首著名的《醉花阴》,寄给在外作官的丈夫:“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秋闺的寂寞与闺人的惆怅跃然纸上。据《嫏环记》载,赵明诚接到后,叹赏不已,又不甘下风,就闭门谢客,废寝忘食,三日三夜,写出五十阙词。他把李清照的这首词也杂入其间,请友人陆德夫品评。陆德夫把玩再三,说:“只三句绝佳。”赵问是哪三句,陆答:“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然而好景不长,朝中新旧党争愈演愈烈,一对鸳鸯被活活拆散,赵李隔河相望,饱尝相思之苦。

公元1127年,北方金族攻破了汴京,徽宗、钦宗父子被俘,高宗南逃。李清照夫妇也随难民流落江南。飘流异地,多年搜集来的金石字画丧失殆尽,给她带来沉痛的打击和极大的痛苦。后来金人铁蹄南下,南宋王朝腐败无能,自毁长城。

赵明诚胸怀满腔热血,可却出师未捷身先死。第二年赵明诚病死于建康(今南京),更给她增添了难以忍受的悲痛。在李清照孤寂之时,张汝州为骗取李清照钱财,趁虚而入,对李清照百般示好。李清照当时无依无靠,便顶世俗之风嫁给张汝州。婚后,二人发现自己都受到了欺骗,张汝州发现李清照并没有自己预想中的家财万贯,而李清照也发现了张汝州的虚情假意,甚至到后来的拳脚相加。之后,李清照发现张汝州的官职来源于行贿,便状告张汝州,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妻子告发丈夫,即使印证丈夫有罪,妻子也要同受牢狱之苦。李清照入狱后,由于家人收买了狱卒,入狱九天便被释放,这段不到百天的婚姻就此结束。

目睹了国破家亡的李清照“虽处忧患穷困而志不屈”,在“寻寻觅觅、冷冷清清”的晚年,她殚精竭虑,编撰《金石录》,完成丈夫未竟之功。金兵的横行肆虐激起她强烈的爱国情感,她积极主张北伐收复中原,可是南宋王朝的腐朽无能和偏安一隅,使李清照的希望成为幻影。李清照在南渡初期,还写过一首雄浑奔放的《夏日绝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借项羽的宁死不屈反讽徽宗父子的丧权辱国,意思表达得痛快淋漓,表达对宋王朝的愤恨。

多年的背井离乡,她那颗已经残碎的心,又因她的改嫁问题遭到士大夫阶层的污诟渲染,受到了更严重的残害。她无依无靠,呼告无门,贫困忧苦,流徙飘泊,最后寂寞地死在江南。

代表作品

《武陵春》、《醉花阴》、《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小重山·春到长门草青青》、《忆秦娥·临高阁》、《多丽·小楼寒》、《好事近·风定落花深》、《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声声慢·寻寻觅觅》、《念奴娇·萧条庭院》、《转调满庭芳·芳草池塘》、《清平乐·年年雪里》、《菩萨蛮·风柔日薄春尤早》、《减字木兰花·浪淘沙帘外五更风》等。

《浯溪中兴碑诗》、《乌江》、《皇帝阁春帖子》、《钓台》、《上枢密韩肖胄诗》《夏日绝句》等。

《金石录序》、《词论》、《打马图序》、《投翰林学士綦崇礼启》等

第四篇:李清照

李清照

李清照(公元1084-1151?),号易安居士,济南章丘人,宋代杰出的女词人。李清照生于书香门第,父亲李格非精通经史,长于散文,母亲王氏也知书能文。在家庭的熏陶下,她小小年纪便文采出众。李清照对诗、词、散文、书法、绘画、音乐,无不通晓,而以词的成就为最高。李清照的词委婉、清新,感情真挚。前期的词,主要描写少女、少妇的生活,多写闺情,流露了她对爱情生活的向往和别离相思的痛苦。她后期的词,多悲叹身世,有时也流露出对中原的怀念,以表达她的爱国思想。李清照的文学创作具有鲜明独特的艺术风格,居婉约派之首,对后世影响较大,在词坛中独树一帜,称为易安体。李清照前期的词真实地反映了她的闺中生活和思想感情,表现了自然风光和别思离愁。如[如梦令]二首,活泼清新,语意隽秀。[凤凰台上忆吹箫]、[一剪梅]、[醉花阴]等词,描绘了孤寂的生活,抒发了对丈夫的相思之情,曲折宛转,清俊疏朗,表现出作者热爱大自然,憧憬美好的爱情生活,冲破了以往花间闺怨词的樊篱,有一定的文学价值。

南宋时,李清照的作品与前期相比变化较大,表现出关心国家命运的爱国主义精神,表达了自己坚持民族气节的决心。如《咏史》、《上枢密韩公诗》、《夏日绝句》等,诗文的思想性都提高了,具有很强的现实性。南渡后的词也与前期风格迥异,变清丽明快为凄凉沉痛,抒发了伤时念旧、怀乡悼亡的情感。如[菩萨蛮]、[蝶恋花]以及慢词[永遇乐]等,寄托了强烈的故国之思。她在词中充分地表达了自己在孤独生活中的浓重哀愁。如[武陵春]、[声声慢]、[清平乐]等,将亡国之痛与个人孤苦凄惨的生活晚景融为一体,悲伤愁绪渲染极致,可以说这是时代的苦难与个人不幸命运的艺术概括。

她曾作《如梦令》,描述她少女时代在济南的欢乐生活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宋时,济南城西确有溪亭”。李清照十八岁时,在汴京与太学生、丞相赵挺之之子赵明诚结婚。婚后,夫妻感情笃深,常投诗报词。一年重阳,李清照作了那首著名的《醉花阴》,寄给在外作官的丈夫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秋闺的寂寞与闺人的惆怅跃然纸上。据《嫏环记》载,赵明诚接到后,叹赏不已,又不甘下风,就闭门谢客,废寝忘食三日三夜,写出五十阙词。他把李清照的这首词也杂入其间,请友人陆德夫品评,陆德夫把玩再三,说只三句绝佳。赵明诚问是哪三句,陆德夫答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公元1127年,北方金族攻破汴京,徽宗、钦宗父子被俘,高宗仓皇南逃。李清照夫妇也先后渡江南去,第二年,赵明诚死于建康(南京)。李清照独身漂泊江南,在孤苦凄凉中度过了晚年。词人连遭国破、家亡、夫死之痛,所作词章更为深沉感人。比如那首著名的《声声慢》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掺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两盏三杯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者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李清照在南渡之初,还写过一首雄浑奔放的《夏日绝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借项羽的宁死不屈反刺徽宗高宗父子的丧权辱国,意思表达得淋漓尽致。

第五篇:李清照

李清照(1084-1155),北宋女词人号易安居士。代表作有《声声慢》、《一剪梅》、《如梦令》。作品集有《漱玉词》。

其文学创作具鲜明独特的艺术风格,居婉约派之首,对后世影响较大,称为“易安体”。渔家傲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

示例:清晨,茫茫的大海上,云雾弥漫,波涛汹涌。海风呼啸,从颠簸的船舱中仰望天空,天上的银河似乎转动一般;而无数的船帆在风浪中飞舞前进。

------写拂晓时分海上的景象,展现了一幅辽阔、壮美的海天相接的图画。

“接”与“连”二字把四垂的天幕,汹涌的波涛,弥漫的云雾自然地组合在一起,形成一种浑茫无际的境界。中考链接

(1)“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一句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2分)比拟(拟人)。(1分)

由写梦引出(过渡到)下阕词人抒情。(1分)“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

“学诗谩有惊人句”两层含义:一是空有才华,不能为世所用。二是遭逢乱世,文章无用。“谩”,空空、徒然;一是空有才华,不能为世所用。二是遭逢乱世,文章无用。三是含蓄交代自己向往“三山”的缘由。

“嗟”字生动地写出了词人彷徨忧虑的神态,表明自己在人生道路上日暮途远,茫然不知所措的叹惋。

表达了词人晚年在现实生活面前怀才不遇、孤独无依、奋力挣扎的苦闷和对现实的强烈不满。

赏析“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比喻、用典,把自己比成大鹏,乘万里风高飞远举,叫风不要停止,把她的轻快小舟吹到仙山去,使她过着那自由自在的生活。

表示了作者有大鹏高飞之志,对现实的不满,对自由生活的向往。8.(1)试用生动的语言描绘上阕一二两句所写的梦境。(2分)答:

(2)下阕哪一句是对“殷勤问我归何处”的回答?该句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情感?(3分)答: 8.(1)示例:天空与海上如云的波涛、清晨的雾气连接在一起,银河似乎在转动一般,无数帆船飞舞前进

(2)答: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表达了词人晚年在现实生活面前怀才不遇、孤独无依、奋力挣扎的苦闷和对现实的强烈不满。赏析:

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 承接上下两片,上片末写天帝的问话,下片前二句写词人的对答,问答之间,语气衔接;“殷勤问我归何处?”表达了一种平等友好的关系,塑造了一个态度温和、关心民生疾苦的天帝形象,从中饱含着深厚的情感。

历史上最“拽”的女子

• 长孙皇后(唐太宗)——最贤惠的女人 • 上官婉儿——巾帼首相第一人 • 貂

蝉——最早的女间谍 • 吕

雉——最狠毒的女人 • 李清照——最有才华的女人 • 文成公主——最成功女外交官

• 王昭君(汉元帝宫女)——最有担当的女人 • 秋

瑾——最豪气的女人 秋瑾(1875-1907),中国女权和女学思想的倡导者,近代民主革命志士。第一批为推翻数千年封建统治而牺牲的革命先驱,为辛亥革命做出了巨大贡献;提倡女权女学,为妇女解放运动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走进秋瑾

1895年,19岁的她跟随做官的父亲秋寿南来到湖南省湘潭县。秋寿南在当地结识了湘潭首富、曾国藩的表弟王殿丞。王见秋瑾生得秀美端庄,聪慧可爱,就托媒人送礼,给儿子王廷钧提亲。

秋瑾对于这桩婚事十分不满,但在封建社会里,儿女的婚事只能依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1896年,王家彩銮花轿迎娶秋瑾。

王家虽锦衣玉食,但志趣高尚、性格刚烈的秋瑾并不喜欢过养尊处优的生活,更受不了封建家庭的种种束缚。比自己小两岁的丈夫王廷钧,在志趣、爱好上也与自己毫无共同之处。王廷钧一不好读,二不务正业,每天游手好闲,吃喝玩乐。

秋瑾的革命志向与理想,不仅得不到丈夫的理解与支持,反而遭到他的训斥:“这是男人的事情,你休胡思乱想。”秋瑾也不示弱:“我要去寻求真理,女人也有救国救民的责任。”两人吵得互不相让。

王廷钧知道秋瑾是个说得到做得到的倔强女性,要说服她是不可能的,只好采取卑劣手段,乘秋瑾不备,偷偷将她的珠宝和手饰及积蓄全部窃走,妄图以此来阻挠她赴日。

秋瑾变卖了仅剩的财产和衣物,加上吴芝瑛等人的资助,于1904年4月只身东渡日本,从此迈出了她人生道路上的关键一步。

秋瑾在日本三年,两人从无书信来往,夫妻关系名存实亡。

写作背景

1903年春,王廷均用钱捐得户部主事官职,秋瑾随夫入京。

时值八国联军入侵后不久,她目睹民族危机的深重和清政府的腐败。在北京期间,开始接触新思想、新文化,向往革命。挽救国家民族的危亡,要求妇女的独立解放,成为她思想中强烈的风暴。1904年,秋瑾终于冲破了封建家庭的束缚,毅然东渡日本留学。这首词是她在中秋节的述怀之作,反映了她对时局的忧虑,对婚姻的不满,对自己女性身份的不平,以及内心涌动着的英雄气概、走向革命道路前夕的苦闷心情。

满江红

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独思浙。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

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

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独思浙。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在京城居住的时间不长,又到了中秋佳节了。因为花圃里菊花盛开,秋色就好像擦洗过一样地的洁净。四周唱响的楚歌逐渐停歇了,终于把楚军攻破歼灭了。结婚以来八年的感受,只思念自己的故乡浙江。我为上天强行使我成为女子而苦恼,对自己的女性身份很不顾惜。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

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俗夫胸襟谁识我? 英雄末路当磨折。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

我的身体不能进入男人的行列,我的心却比男人还要刚烈。推想我此生的性情,经常因为关心他人而热情高涨。那些鄙俗的人,以他们的胸怀,谁能了解我啊?英雄陷入困境,应当遭受折磨。广大的人世间,到哪里去寻找知音啊?泪水把衣服都淋湿了。

词中典故

为篱下,黄花开遍”

化用陶渊明“采菊东篱下”和李清照“人比黄花瘦”的诗句。②“四面歌残终破楚”

作者用《史记.项羽本纪》中汉军破楚的故事,来比喻说明自己终于冲破婚姻家庭的牢笼。④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

“青衫湿”出自白居易的《琵琶行》中的“江州司马青衫湿”,白居易因为遇到知音而感动得“青衫湿”,现在秋瑾为未能遇到志同道合的人而悲伤得“青衫湿”。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开篇交代写作的地点和时间 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

此句写京城的气候特点。因为菊花的映衬,京城的秋色更加爽朗洁净。化用陶渊明“采菊东篱下”和李清照“人比黄花瘦”的诗句,秋色虽好,但秋天毕竟是让文人伤感悲愁的时节,故而用“秋容如拭”反衬内心的苦闷。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这两句写国家和个人的处境。

运用“四面楚歌”的典故,表达对时局的忧虑;

透露出词人对婚姻的不满,自己结婚八年却只思念自己的故乡,表达了夫妻感情的疏离。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

表现词人心中对自己女性身份的不平。词的上阕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表达了词人对时局的忧虑,对婚姻的不满,对自己女性身份的不平,不愿过贵妇人生活,意欲突破家庭束缚、追求自由、投身革命的思想感情。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

运用“列与烈”两字谐音和意义不同的显著变化,来表达她的抱负、志向和思想感情。表达了词人对自己女性身份的不平,意气壮烈。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

词人进一步剖析自己,表明自己是一个直率的人,有血性的人,热心为社会做奉献的人。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

表达词人对人际关系、自身处境的极度失望,及词人的英雄气概。尽管身处困境,但她把眼前的困境看作是一种“苦其心志”的磨难。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

引用典故,白居易《琵琶行》中的诗句,抒发了走向革命道路前夕的苦闷,为未能遇到志同道合的人而悲伤。

(知音难觅的苦闷心情)

这首词的基调高昂,语言刚健清新。全词以抒情为主,表达了作者对时局的忧虑,对婚姻的不满,对自己女性身份的不平及走向革命道路前夕的苦闷心情和投身革命的英雄气概。

中考链接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本词所表达的思想感情。(3分)•

答:

表达了作者对外国列强进逼,中华大地前途危殆的忧思。

2、试简要赏析“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3分)

本句引用典故,抒发了词人知音难觅,不禁潸然泪下的苦闷心情。(或本句引用唐白居易《琵琶行》“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诗义,抒发了词人对自己前途的担心和忧虑。(意思相近,酌情给分)

3、评价秋瑾这首词“基调高昂,语言刚健清新”,试联系诗歌内容加以分析。(5分)•

“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运用短句/节奏明快/格调高昂,豪迈雄健,将身不能为男儿,心却不让须眉的苦闷表达得淋漓尽致。(2分)“平生肝胆”“英雄末路”等词句脱口而出,不假雕饰,显得清新自然,却又刚健质朴。(2分)而结语真实地表达了自己知音难觅、不禁潸然泪下的苦闷。(1分)(意思相近,酌情给分)

下载李清照的生平及感悟(含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李清照的生平及感悟(含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李清照

    李清照《渔家傲》赏析 【原题回放】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 2l—22题。(7分) 渔家 李清照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

    李清照

    李清照: 她,是中国第一女词人。她的词,时而温婉细腻,楚楚动人,时而横放豪迈,掷地有声。她在那个视女性为附属物的时代里,巾帼不让须眉。她追求平等的爱情和独立的人生,在她的身上,新......

    李清照

    李清照(1084-约1152):南宋女词人。号易安居士,齐州章丘(今属山东)人。父李格非为当时著名学者,夫赵明诚为金石考据家。早期生活优裕,与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据中......

    李清照

    李清照 摘要 中国五千年第一大才女,可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无女子可望其项背,出其左右,琴棋书画无不精通,爱好收藏,其词清新俊逸,擅长白描,善口语,风格独特,且颇有造诣。年轻时候,生活......

    李清照

    先导篇:品词 尝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欲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如梦令》)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

    李清照

    李清照兼有"婉约"、“豪放”之长,在宋代词坛上独树一帜。正如清代沈曾植所说:“堕情者醉芬馨,飞想者裳其神骏”。 下面。先大致勾画一下李清照词风的发展脉络。当我们细读了《......

    推荐-李清照

    推荐书目《李清照》 大家好,我今天给大家推荐的这本书是:《李清照----人生不过一场绚烂花事》,是由当代的古诗词爱好者—卫淇编著的,其中收录李清照诗词和作者的一些见解。 大家......

    浅谈李清照

    浅谈李清照 ——析《一剪梅》 中国的历史是源远流长的,翻开一页页厚厚的史书正传,很难真正找到像李清照这样的痴人传记。李清照出身官宦之家,一生流离颠沛,生平事迹、佳话甚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