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柳先生评课稿

时间:2019-05-14 04:43:2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五柳先生评课稿》,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五柳先生评课稿》。

第一篇:五柳先生评课稿

《五柳先生传》说课稿

长春市第二十七中学 李艳清

一、教材分析

1、教学内容分析

《五柳先生传》是长春版语文教材八年级上册的一篇文言文。是作者陶渊明托名五柳先生写的传记,实为自传。文章篇幅精短,但内涵深刻。从思想性格、爱好、生活状况等方面塑造了一位独立于世俗之外的隐士形象,赞美了他安贫乐道的精神。

2、教学对象分析

八年级学生已经有一定的文言文阅读基础,但由于我校地处农村,学生见识有限,理解接受文言文的能力有限,所以要提前布置好预习,保证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和教学目标的落实。

3、教学环境分析

对文言文不感兴趣是中学生普遍现象,所以选择在多媒体室利用现代电教手段进行教学,努力为学生创设宽松开放的学习环境和讨论氛围,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调动其积极性。

三、教学目标

《新课程标准》对中学阶段文言文教学要求:“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因此,把本课教学目标定为:

1、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2、感受人物形象,了解人物的性格志趣和精神风貌。

3、体会作者 “不慕荣利”、安贫乐道的精神,培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四、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积累文言词语,疏通文意,了解作家作品。2.了解人物形象,把握其性格志趣及精神风貌。

解决措施:引导学生通过自主诵读,观看图片,填写表格等方法把握文章内

容,了解陶渊明的志趣性格。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不慕荣利”“安贫乐道”的精神,培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解决措施: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让学生通过自己的阅读体验来把握人物性格和精神。体会作者 “不慕荣利”、安贫乐道的精神。

五、教学方法

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运用“启发诱导”的教学方法,并通过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客观辩证地认识事物的能力。

六、教学流程

1、精彩导入。用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故事导入本课教学,激发学生兴趣。

2、作者在线。由学生先介绍作者,教师展示收集到的资料。让学生全面系统地了解陶渊明这个作者,帮助他理解五柳先生的精神品质。

3、赏析五柳。学生熟读课文,合作填写表格,师生共同探究人物形象。

4、穿越时空访五柳。让学生扮演五柳先生,其他同学进行现场提问,进一步了解人物形象,把握人物性格。

5、各抒己见评五柳。提出问题:你喜欢五柳先生吗?引导学生客观辨证的认识五柳先生。

6、奇思妙想话五柳。让先学生发挥想象,如果五柳先生生活在当今社会,他会怎么样?目的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创新思维。

《五柳先生传》教学反思

长春市第二十七中学 李艳清

有人曾经做过这样一项调查,中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最怕什么?调查结果是:有三怕----一怕文言文,二怕写作文,三怕鲁迅文。三怕之中文言文居首位,那么中学生为什么不喜欢文言文呢?我曾经问我的学生,他们的回答是:文言文枯燥无味,读不懂,没有小说曲折的情节,也没有散文优美的语言。课堂上,老师滔滔不绝的讲,同学机械的记忆。那么如何调动学生学习文言文的积极性,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呢?在本课第教学中我进行了一些尝试,从课堂同学的表现来看,收到了我预想的效果。

1、精心设计导语,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著名特级语文教师于漪老师曾经这样说过:一堂成功的语文课,他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发起他们思维的火花,或像磁铁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所以一节好的语文课,它的导语很重要。本节课我用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典故做导语,因为这个典故最能突出陶渊明的气节和精神,容易激发起学生深入了解走进陶渊明的欲望。

2、走进作者,联系背景,深入解读文本。

文言文是千年以前文人所写的,由于时空的距离感,所以不好理解。这就要求学生全面了解作者及其所处的时代背景。尤其本文实际陶渊明为自己写的自传,更有必要全面详尽的介绍陶渊明。所以我在课前让学生收集有关作者的资料并用自己的语言表述,然后教师加以补充。

3、搭建平台,展示才华,培养能力。

新课程强调教师教育理念的变化,教学方式的变化,教学情境的变化,课堂上老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帮助者,所以这节课我我把教师的讲降到最低,然先生的活动占领课堂,为学生搭建了一个个展示的平台,填写简历表,赏析五柳,访谈五柳,点评五柳,畅想五柳,这些教学环节的设计,让学生的各

种能力都得到锻炼。而且在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尊重他们的阅读体验,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学生对五柳先生的评价不必千篇一律。

4、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教学以其直观性,形象性深受学生欢迎。本节课,在每个教学环节插入陶渊明的图片,加强了学生的感性认识,五柳先生简历表,陶渊明的相关资料展示,提高了课堂效率,扩大了教学容量。总之,本节课,我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

当然,任何一节课,都是有缺憾的,作为教育者,我也将不断反思,学习,积累,为创设有生命活力的开放的课堂而努力。篇二:评课稿

各位老师,大家好!

文言文教学是个很大的话题,文言文教学也是我们教学的难题。有时,我们在文言文教学上已经花了很多的时间和精力去讲去练,却收效甚微。我们总是发现一直强调的知识学生还是没记住没掌握好。我们的教学质量总也不尽人意。怎样提高文言文教学的质量 ?这是摆在大家面前急需解决的问题。今天两位老师做了有益的尝试,我们看到,学生主动了,课堂活跃了,也打开了一定的文化视野,受到一定的文化熏陶。这应该是我们师生都喜欢的文言文课堂!

下面我来谈谈魏金德老师这节课的几个亮点:

一.摒弃字字串讲的教学方式,基于文本的理解,尝试融入文化背景来解读文言文

这节课魏老师不是孤立地讲一篇文章,而是尝试引领学生结合当时的文化背景来解读故事和人物情感,理解魏晋名士真实率性的生活姿态。使原本看似比较浅显的文本显现比较丰富的意蕴。学生自然就喜欢学习了。如果只是串讲字词意思,内容的理解只是停留概括出在元方是个机智善辩,懂得礼节的孩子,那么学了这则故事学生也就没多少收获。

我想,其他文言文教学也是这样。我们得记住,学生学习文言文不是学习古汉语,而是要学习文章、进而接触文学、文化。

如:教学《饮酒》,教学目标就可以是通过亲近字词,亲近诗歌,感受陶渊明,感 受悠然之境;教学《童趣》,可以引领学生读懂沈复的生活追求;教学《桃花源记》,可融入现代的文化背景,结合陶渊明的社会理想来理解现代人类的理想社会;教学《五柳先生传》设定的教学目标就可以是通过字词品析和深情朗读,还原、体会五柳先生之精神状态,并初步探讨人物的文化内涵。

这些富有文化气息的教学定位,加上老师精细地备课,精心地设计教学,学生自然爱学。

提到精细地备课,精心地设计教学,两位老师都做得不错。

二.激发了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可以看出,魏老师把激发学生自主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当作了教学目标,教学的很多环节都注重激趣。文言文教学这样做很有必要,尤其是七年级学生。1.导语激趣:

魏老师这样导入课堂: 今天这节课我们要再次走近一本书,它曾被鲁迅称为“一部名士底(的)教科书”。它就是《世说新语》。在过去一年里,我们与《世说新语》曾有过几

次亲密的接触,从中结识了许多魏晋时代的朋友。那么你还记得这些朋友的名字及其有关的事吗?(人和事)这节课我们又将通过一则《世说新语》中的小故事来结识几位新朋友。知道这几位新朋友的名字吗?这样也很快引领学生进入文本。

导语引出了本文的出处——《世说新语》。是“一部名士底(的)教科书”,鲁迅这么评价使学生对书本内容产生兴趣,也就对文本产生兴趣。

俗话说:“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导语的好坏,将会直接影响到学生学习兴趣的浓淡和课堂教学质量的高低。因此教师如能在课前精心设计导语,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就等于成功了一半。2.朗读激趣:

这节课,可以说做到通过多样式朗读,读准了节奏,读出了韵味,培养了学生的文言文语感;读出了问题,引领学生读懂课文。

初读,要求学生读准读顺。(不难,学生放松,也乐得读)教师故意错读,读出问题(字音、停顿的问题),让学生来给老师纠错,激发了兴趣,并落实了部分基础知识

生再读,无标点朗读,要求学生在初步读懂内容的基础上断句。学生只有理解课文的内容,才能正确断句。这环节有一定的挑战性,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和思维。生三读,补充省略成分。有以上几个环节作铺垫,这环节水到渠成。补充了省略成分,这过程还讲清了根据语境要变换人称。

老师们都认为反复诵读是学习文言文的好方法,这没错。同时我们也明白,结合文本特点和学生的学情设计的各种朗读方案还能让学生在诵读中领悟文言文学习的乐趣。3.问题激趣:

课堂上,学生的思维是否活跃,与教师的问题设计有很大关系。在讨论人物性格的环节,魏老师设计了几个学生感兴趣的问题:

这个故事虽短,却把三个人的性格都体现出来了。三个人中你觉得谁最有意思? 谁最有意思?回答这个问题,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自主体验来讲,没有约束,自然肯讲。接着分析元方形象??引出质疑:

《教师教学用书》上说:这一则记陈纪七岁时的故事,也表现了他的机敏,但主要是写 他懂得为人的道理。你认同这种说法吗? 老师问学生是否认同教参的说法,学生觉得有意思。

讨论的基础上老师追问:如果重点表达这种聪明懂事为什么还要写入门不顾呢?

学生讨论明白:《世说新语》展现的并不是完美的人,而是尊重人的个性、情感自由的,元方是个孩子,他的率性而为是可以理解的。

老师又追问:友人是不是如元方所说的真的既“无信”又“无礼”呢?

学生讨论明白,友人其实并不是那种无礼无信无可救药的家伙。他在因故未能守时的情况下,已经做到了最大程度的守信。刚开始问元方,他甚至是彬彬有礼的。后来听到太丘丢了自己走了,才生气。可是被七岁的元方训了一通后,又满怀愧意。

这些问题对学生来说不太难也不太易的问题。学生通过思考,讨论,达成共识:要说率性,元方是小孩子天真的率性。友人呢,则是成人的洒脱的率性。这样,在民主、自由的氛围下达成了教学的一个目标。4.情境激趣:

教学环节:

如果文章重点讲元方这种聪明懂事,为什么还要写他入门不顾呢?讨论这问题老师找一名学生互动:

师:元方童鞋,刚才那位叔叔明明要拉住你道歉,你干嘛不理人家啊?

生:?? 师:可是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你不觉得这样做太小家子气了么?

生:?? 再找一生:元方小朋友,你口才了得啊。

生:?? 师:不过你口口声声说人家既无信又无礼,就不觉得自己这样做也很失礼吗?

生:?? 师:看你爸回来怎么收拾你!

对话中,学生就把自己当作元方,进入了文本情境,我们听到师生的对话有趣,效果也好。

教学环节:

文言文很简洁,所以人物对话往往都是“xx曰”,不像我们现代文会加上神态、动作、语气等描写。请大家发挥一下想象,把这段对话中人物说话时的语气、神态和动作等还原。可以几个同学一起讨论一下,然后分角色模拟一下人物对话。

学生按要求形象地还原对话中人物说话时的语气、神态和动作并分角色模拟人物对话。

这些设计,能使学生在情境中披文入情去感受和体验文本,自然兴致盎然。

三.在教学中渗透了学生学习文言文的方法,培养学生学习文言文的习惯

学生一旦掌握了学习方法,就会主动地去学习,从而养成习惯。文言文学习方法的掌握和习惯的养成是相辅相成的。掌握了方法,养成了良好习惯,将使学生终身受益。

魏老师的学生在过去一年中已经初步引领学生掌握一些方法,养成一些习惯。渗透在课前预习,课堂学习、课后复习几个环节。养成课前自主预习和课后自主复习文言文的习惯,这比较难坚持,但挺重要的,要花功夫去做,去落实。要不学生没落实好基础知识,老师文言课堂又会被拖住。

课堂学生学习文言文的方法和习惯,魏老师不是孤立地、生硬地讲解,而是渗透落实在教学过程中。可以看到,魏老师教学中渗透的,让学生掌握的文言文学习方法有: 1.学生学会读注解 文言文言简意赅,即使有一定功力的人阅读时也需要借助注解,中学生养成认真阅读注解的习惯,不仅是必要的,也是可能的。学生只要认真阅读课文注解,就能自己解决生字、难词,初步达到“了解内容”的要求,为进一步阅读铺平道路。养成读注的习惯,还可以为课外阅读开拓广阔的天地。2.学会使用工具书 勤查工具书,尤其是要学会使用《古汉语常用字字典》,能借助工具书读懂原文。学生在预习新课时除了看课文的注释外,遇到疑难问题,还应自己查阅工具书,这是一项重要的能力。

魏老师要求学生课前预习时利用注释和词典大致看懂原文,这样就渗透了这两种学习方

法。我们还可以看到,学生课堂上也保持这种习惯,这跟平时的引导要求有关。3.关注文言文中的文化现象

教学环节:

老师问:陈太丘是谁?姓陈名太丘?

——陈太丘其实叫陈寔,因为做过太丘长,所以人称陈太丘。就好比大诗人韩愈是昌黎人,就称韩昌黎,柳宗元是河东人,就称柳河东。用地名来称呼名人,是古人的一种习惯。

教学环节:

家君:对别人称自己的父亲。对别人称自己的母亲该称什么呢?家母,家慈。这篇课文里带“君”的特别多。还有尊君,君,谁能说说这三个词的区别?课文中,友人对元方称他爸陈太丘“尊君”,元方对友人称自己老爸为“家君”,元方称呼友人为“君”?? 这环节巧妙地教学了古人称呼的一些习惯,避免了机械讲解的枯燥乏味。平时教学我们也应该引领学生学会在学习过程中了解古代的一些文化现象。如:教学时让学生了解古人的姓氏文化,古人有姓名、有字、有号、死后还有谥号等。又如:教学《陈涉世家》讲到鱼腹中书时,可以谈谈当时楚地重巫术的现象等。4.反复诵读。

有人讲,以读为支点,可以撬起文言文这块巨石。多读,尤其是反复诵读,是学好文言文的法宝。脱离语言环境,干巴巴地去记一些语法规则是很难达到效果的,最好是在阅读过程中掌握词语的用法及重要的语法现象。多读还可以巩固加深课堂所学的知识,培养语感,以达到能够熟练 阅读其他古代作品的目的。

而且,古代的作品很讲究内在的韵律和节奏,反复阅读可以充分地领略古文的音乐美,增加学习的兴趣。

这堂课这一点做得挺到位,形式也多。5.断句

魏老师这节课用了这方法,现在有越来越多的老师也在用。古人写文章,没有标点符号,因此,如何断句直接影响着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断句这方法适合在学生初读几遍的基础上。学生大致了解课文的内容后,就可把无标点、无分段标志的原文分发给学生,让学生在感悟、理解的基础上,试着标点、分段,然后与课文的标点分段比较异同。只要言之成理,学生自己的思维成果可以保留。如:在给《桃花源记》标点时,有学生把“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断句为“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和课文的断句比较,这位学生的断句有道理。可见学生断句时在用脑思考,读懂了文言文。正确断句,要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要准确把握文言文的基础知识,理解关键的词语,判断清楚词与词之间的关系。其次,要了解一定的古代文化常识。如人名、地名、官职名等的表达方法,委婉、避讳 的行文习惯等。

第三,掌握文中对话、转述、引用的一些规律等。如文中常以“曰”、“云”、“谓”等 词语作为引用、转述内容前的标志。

第四,根据常用于句首、句尾的词语来判断。如常用于句首的词有盖、夫、是时、既而、然则、公、窃、寡人等词。常用于句尾的有与、邪、乎、哉等语气助词和奈何、也夫、矣哉、篇三:《五柳先生传》获奖说课稿

二、说目标。

课标要求,加深学生对文本内容的 1 2 3 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因而我把本课的重点定为:

一、疏通文意,积累文言词语。

二、了解人物形象,把握其性格志趣及精神风貌。语文学习是以认知基础上的体验、感悟、熏陶为主的。《课程标准》指出“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 有益启示”为了引导学生整合资料、与文本对话,让学生用自己的阅读体验来把握人物性格及精神。这就是本节课的难点。

三、说教法、学法。

《全日制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学文言最有效最经济的方法就是读,因而我安排了三个层次的诵读:第一层次,初读,疏通文意;第二层次,品读,探究文理;第三层次,诵读,加深理解。在此过程中,我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运用启发诱导的教学方法,为学生创设学习情境,并通过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四、分析学生

根据我校学生实际,应注意安排好预习环节,关键是字词的掌握。布置好预习题目,要求他们自己利用工具书及资料,程的顺利进行和教学目标的落实词、特殊用法、句子,五、说教学流程

明生平,特别是“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故事,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了对陶渊明的理解,让学生学会知人论世。并思考两个问题:他为什么称“五柳先生”? 学生学习本文的兴趣和热情。

(二)采用三步读书法,第一层次:初读 1字音和节奏。2

3、自主学习,落实双基,使学生自己完成预习题目,目的是使他们自己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学会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本课我设置了有关文言的基础知识方面的预习任务:重点字音、重点词语、重点句子。这样有助于学生基础知识的巩固,有利于学生文章内容的理解,为新课的学习打下了基础。在这里我安排学生开展活动“请让我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示才华的 第二层次:品读。

1、合作讨论,全体参与,让课堂“活”起来。

学生可以四人一组,围绕本课的教学重点,讨论四个问题:文中哪些语句从哪些方面表现了五柳先生的性格、生活和志趣?.陶渊明好读书为什么不求甚解?他喝酒为什么要“期在必醉”? 作者常写文章,目的是什么?这四个问题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学生结合文章的背景和已积累的陶渊明的有关知识,就可以对文章深入的探究,因此气氛较为热烈,学生兴趣高涨,踊跃发言,讨论热烈,回答切题。切实改变了以前沉闷的课堂模式,完成了“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充分发挥了学生学习主体的作用,有利于学生探索精神的培养,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有利于学生听说读写能力培养,从而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2、启迪想象,启发情感,培养审美情感。

课堂应是学生积极参与的的课堂,应是学生开拓思维的课堂。因此,在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的基础上,让学生思维达到一个活跃的高度,激起他们浓厚的学习兴趣,面前,说出你想对他说的话。品头论足说陶潜,由古及今话隐士。这有一定难度,我是这样启发他们的:我们已经对陶渊明的性格志趣、生活态度有了更详细的了解。他这种思想曾被后世很多人推崇、赞扬,可谓是“名垂千古”。其实呀,名利是一种很奇怪的东西。“它总是躲避着追逐它的人,却又追逐着躲避它的人。”陶“不慕荣利”却美名流传至今,而当时那些追名逐利的人,后人有谁知道呢?但现在又有很多人并不赞成他的那种思想,认为1500多年过去了,他的思想已过时了。同学们,你们有什么看法呢?请大家自由发言。有的学生说:“我认为陶“闲静少言”不行,当今社会应多说话、多与他人交往,才能有更大发展”。有的学生说:“我认为陶读书‘不求甚解’不好,我们读书应深入体会每字每句的含义’’。有的学生说:“我认为陶隐居是在逃避现实是懦夫行为。”有的学生说:“ 如果我们都像他一样找个“世外桃源”躲起来,那么谁来建设我们的祖国呢?

了”。这一问题充分调动了他们的兴趣,发散了他们的思维,因此出现了丰富多彩的答案。

总之,所有的教学活动都要追求良好的教学效果,模式的展开过程是学生艰辛又愉悦的智力劳动过程,劳动理应得到回报,而且丰厚的回报更能激发再学习再探究的主动性和热情。良好的教学方法,有助于这种教学模式的落实。有效地模式加科学的方法,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在日常的语文学习中不断的自主探究,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敏锐的发现意识,务实的探究态度,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第三层次,诵读。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积累背诵经典文章及段落,既有助于加深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也有助于学生在熏陶感染之中完成个人的独特体验。根据这一理念,我设计了试背这一环节,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尝试背诵,加深对文本的理解。

第三环节:作业安排。

1就是对同学预习的检测和督导。也是落实双基的保证。

2、课下整理课堂所听,用 读出自己”的第二个要求。

六、说板书

语文教学是一门艺术,新、精。要观照,也是教学本文的核心内容。我选了图画式板书形式,引导学生从性格、爱好、守志安贫的隐士的深入感悟人物丰篇四:《五柳先生传》说课稿

《五柳先生传》说课稿

一、说教材。

新课标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第22课《五柳先生传》是作者陶渊明托名五柳先生写的传记,实为自传。这是一篇文言文,篇幅短小,但内涵深刻。文章从思想性格、爱好、生活状况等方面塑造了一位独立于世俗之外的隐士形象,赞美了他安贫乐道的精神。是一篇略读课文。

二、说目标。

新课标要求,阅读浅显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评价阅读浅显文言文,重点在于考察学生记诵积累的过程,考察他们能否凭借注释和工具书理解文章大意;而评价略读,重在考察能否把握阅读材料的大意。为此我设定的三维教学目标是: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

1、通过学生自主诵读,识记重要文言字词,扫清文字障碍,从而疏通文意,把握内容;

2、使学生了解相关传记知识,体会个性鲜明的写人方法,并形成分析文章、把握主旨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分层四步读书法,即通过初读—诵读—品读—延读的程序;

2、采用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教师巧加点拨,让学生了解人物志趣、生活状况、性格方面的特点。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学习陶渊明?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的精神风貌;

2、教会学生辨证认识事物的能力。

三、说重点、难点

(一)、重点: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因而我把本课的重点定为

1、疏通文意,积累文言词语;

2、了解人物形象,把握其性格志趣及精神风貌。

(二)难点:语文学习是以认知基础上的体验、感悟、熏陶为主的。《课程标准》指出?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为了引导学生整合资料、与文本对话,我设想通过探究《五柳先生传》是不是陶渊明的自传这一问题,让学生用自己的阅读体验来把握人物性格及精神。这就是本节课的难点。

四、说教法、学法。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安排了四个层次的诵读:第一层次,初读,疏通文意;第二层次,品读,探究文理;第三层次,诵读,加深理解;第四层次,延读,写个人小传。在此过程中,我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运用启发诱导的教学方法,为学生创设学习情境,并通过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客观辨证地认识事物的能力。

五、说教学流程

第一环节,由复习陶渊明相关文学常识及背诵、理解《桃花源记》和《归园田居》(其三)导入新课。目的是让学生温故而知新,引出

陶渊明并进进而激发学生学习本文的兴趣和热情。

第二环节,采用分层四步读书法,全面学习课文内容,并从深度广度两方面拓展文本内容,力求让学生达到由文及人、由人推己的读书境界。

第一层次:初读,疏通文意。

1、欣赏朗诵视频,让学生和自己预读的进行比较,在比较中准确把握句子的节奏,同时渲染出一种优美的意境。

2、评价视频朗诵,并激发学生向名家挑战,同时指导学生练习文言文的读法。

3、理解文意。安排学生开展活动?众人拾柴火焰高?活动。让学生分四组,第一组负责一词多义现象的归纳,第二组负责古今异义的归纳,第三组负责文中难理解或容易出错词语的归纳,第四组负责可能会考查的句子的翻译。边默读边完成,如有疑难,先通过互帮互助来解决,困难教大的老师可请老师帮忙。

借此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积极思考的习惯和与他人紧密配合的优秀品质,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示才华的空间。

第二层次:品读,探究文理。力求学生全面感知文本,并从深度和广度两方面拓展内容。为达到这一目标,我安排了三个步骤,即三读。

第一读,以论坛的形式让学生分组品读课文,论坛的主题是?千年‘五柳’大家谈?。引导学生进逐步深入五柳先生的内心世界,体会在那个特定的时 代背景下五柳先生所特有的思想情怀,并力求在品读过程中抓住学生的闪光点,让学生在思想的碰撞中产生火花.在这一过程中,始终强化朗读,在读中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同时引导学生客观辨证地认识五柳先生,学习他精神、性格中进步的方面,树立?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价值取向。

第二读,开展?我当法官巧断案?的活动,探究问题。让学生把五柳先生的形象和我们了解的陶渊明的形象加以对比,明确本文实为陶渊明的自传。

第三读,通过?睁‘眼’看世界?这个环节,让学生学会抓住?文眼 ?、提纲挈领式的分析人物和理解主旨的方法;同时把课堂内容横向延伸,引导学生对古诗文中的文人形象进行归类,从而完成知识的迁移与拓展。

第三层次,诵读,加深理解。《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积累背诵经典文章及段落,既有助于加深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也有助于学生在熏陶感染之中完成个人的独特体验。根据这一理念,我设计了试背这一环节,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在背诵中加深对文本的理解。第四层次:延读,写个人小传。我把这个写作训练命名为?猜猜我是谁?,即展示学生所写小传,让大家猜猜写的是谁。通过这个环节,既可以培养学生写人物时要抓住特征表现个性的能力,同时又让学生达到由文及人,由人推己的读书境界,进而产生认识自我,完善自我的意识。不过由于时间关系,这个环节不能在课堂上完成,可留

给学生作为课后作业,但有效的评价不可省略。

第三环节:小结。在《青花瓷》的优美的音乐声中,教师用优美的语言作结。

六、说板书

本文以自传的形式,从籍贯姓字、思想性格、兴趣爱好、生活状况四方面展示了作者的志趣和人生追求,这是作者对自己人生的一次重要观照,也是教学本文的核心内容。为了体现这一核心,我选择的板书形式,以五柳先生的籍贯姓字、思想性格、兴趣爱好、生活状况为切入点,以黔娄之妻的赞语为重要支撑,将本文内容的丰富性和板书的直观性有机的结合起来,让学生借助板书这一窗口,形象解读文本内容,深入感悟人物丰富而复杂的内心世界,最终完成学习目标,进而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篇五:五柳先生传说课稿完成《五柳先生传》说课稿

参赛教师:李晓玉

各位评委老师:

你们好!今天我为大家说课的内容是:《五柳先生传》。

一、说教材。

《五柳先生传》是长春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的一篇文言文。是陶渊明托名五柳先生而作的小传。文章篇幅精短,从性格、爱好、生活状况等方面塑造了一位独立于世俗之外的隐士形象,赞美了他安贫乐道的精神。教学中应设法为学生创设宽松的学习环境和讨论氛围。指导学生自主探究,把握作者塑造的“不慕荣利”“安贫乐道”的五柳先生形象,引导学生在诵读中,提高感悟能力,解读五柳先生独特个性。

二、说目标。

课标要求,对文言文的教学要在多层次诵读的基础上,加深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为此我设定的三维教学目标是:

1、知识与能力: 通过学生自主诵读,识记文言文字词,自主疏通文意,把握内容,形成结合具体内容把握人物形象的能力;了解人物传记的一般结构; 2、过程与方法: 采用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教师巧加点拨,让学生了解人物志趣、生活状况、性格方面的特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五柳先生的性格志趣和精神风貌。

三、说教学重点、难点

说教学重点: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因而我把本课的重点定为: 一是疏通文意,积累文言词语;二是了解人物形象,把握其性格志趣及精神风貌。

说教学难点:语文学习是以认知基础上的体验、感悟、熏陶为主的。《课程标准》指出“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 有益启示”为了引导学生整合资料、与文本对话,我设想通过探究文章具体内容,让学生用自己的阅读体验来把握人物性格及精神。这就是本节课的难点。

四、说教法、学法。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安排了三个层次的诵读:第一层次,范读,疏通文意;第二层次,听读,探究文理;第三层次,诵读,加深理解。在此过程中,我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运用启发诱导的教学方法,为学生创设学习情境,并通过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客观辨证地认识事物的能力。

五、说教学流程

第一环节,由《桃花源记》导入新课,引出陶渊明,目的是让学生温故而知新,通过介绍陶渊明,引出其“五柳先生”这一别号的来

由?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本文的兴趣和热情。

作者介绍。(不为五斗米折腰)

陶渊明(365-427),名潜,字元亮,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东晋著名诗人。其中成就最高的是田园诗,故有“田园诗人”之称。其诗多描写自然风光,表达对田园的热爱,揭露官场的黑暗。

第二环节,整体感知课文:

1、检查预习生字:

嗜(shì)辄(zhé)吝(lìn)褐(hè)

箪(dān)汲(jí)俦(chóu)觞(shāng)

2、听录音学生朗读。目的是给学生渲染一种优美的意境,听完录音,教师指导文言文的读法。即根据词语的意义把握句子的节奏,根据教师的读法指导让学生练读。

3、指名读课文、正音。

第三环节,教师引导,学生合作翻译课文,教师总结重点字词。借此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积极思考的习惯和关心他人的优秀品质,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示才华的空间。

第四环节,合作探究,品析课文。

1、文题中哪个字点明了本文的文体,这是一种怎样的文体? 传:自传,传记文的一种,是叙述作者自己生平经历的文章。一般来说,自传要介绍自己的姓名、籍贯、年龄、性格爱好及思想发展等。

历史人物传记一般包括两部分:传文和赞语

传文——叙述人物生平事迹;

赞语——对其进行评价;

2、文章开篇点明了五柳先生是什么身份?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隐士身份。

3、那五柳先生这一称号从何而来?

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

4、五柳先生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

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5、他的生活状况怎样?在这样的状况中他是什么状态?从中能看出他怎样的性格特点?

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安然自在。安贫乐道。

6、五柳先生有哪些志趣?在追求这些志趣时,他有哪些特殊的表现,从中能看出他怎样的性格特点? a.读书:好读书,不求甚解;(不求甚解:原指读书要领会精神实质,不必咬文嚼字。这与他“不慕荣利”有关。他读书的目的是为了精神享受,所以“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他既不求名,也不追利,只求精神上得到安慰,他的不求甚解是他率直性格的反映。现在不求甚解多指读书只求懂得个大概,不注重深刻理解。我们在学习中还是要结合自身实际情况,深入理解。)

b.饮酒:性嗜酒,期在必醉;c.写文章:常著文章自娱。率真自然、豁达乐观

7、赞语中引用了谁的话,突出了五柳先生什么样的性格特点,这句话与上文哪句话相照应?这句话对于全文来说还具有什么作用? 黔娄之妻的话,“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不慕荣利、安贫乐道的性格特点;闲静少言,不慕荣利。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8、赞语中还评价五柳先生是什么时期的人,结合这一时期人民的特点分析这句话的作用?

无怀氏、葛天氏之民;这一时期的人民生活恬淡自足,暗寓五柳先生有如上古淳朴社会之中的人,顺乎自然、不慕荣利,也侧面反映了五柳先生对当时黑暗社会的厌弃态度。

9、文眼是指提示或提挈文章主旨的关键词。本文的文眼是什么?突出了五柳先生怎样的性格特点?

“不”,突出了他与世俗格格不入,有高洁的志趣和对人格的坚守,具有安贫乐道的精神。

10、课堂小结:学生合作总结文章主旨及写作特色。

文章主旨:本文借五柳先生给自己写自传,从思想性格、爱好、生活状况等方面塑造了一位独立于世俗之外的隐士形象,表现了自己安贫乐道的高尚情操。

第二篇:五柳先生学案

《五柳先生传》学案

教师寄语: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学习目标:

1、积累文言词语,疏通文义。

2、了解人物形象,把握其性格志趣及精神风貌。

3、品味作品质朴、清新、自然的语言风格。

4、体会作者那种淡泊名利、安贫乐道的精神。

学习重点:

1、疏通文意,积累文言词语。

2、了解人物形象,把握其性格志趣及精神风貌。

学习难点:

1、通过探究《五柳先生传》是不是陶渊明的自传来把握人物性格及精神。

2、体会课文中“不”字的妙处。

学习过程

一、复习回顾

1、回顾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归园田居》(其三)

2、学生搜集资料:陶渊明 “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故事。

3、学生结合上述作品,谈谈对陶渊明的认识。

二、读顺读懂课文,积累字词。

1、找出生字并注音.嗜()辄()箪()黔()

汲()俦()觞()欤()

2、学生自主阅读,疏通文义,提出疑问,相互交流。

①亦不详其姓字()

②因以为号焉()

③不求甚解()

④造饮辄尽()

⑤环堵萧然()

⑥箪瓢屡空,晏如也()

⑦不戚戚于贫贱()

⑧不汲汲于富贵()

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整体把握大意。

1、“五柳先生”之号是如何得来的?

2、文中哪些语句表现了五柳先生的性格、生活和志趣?刻画了怎样的形象?

3.陶渊明“好读书”,为什么“不求甚解”呢?

4、应如何理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的含义?

四、细读课文,合作探究。

1、他的志趣与性格有什么联系?如何理解他的“好读书,不求甚解”? “嗜酒”说明了什么? 为什么“常著文章自娱”?

2.“赞”语中哪句话和传文中“不慕荣利”一句相照应?谈谈你对五柳先生“不慕荣利”的看法?

3.“赞”语与前文有什么联系?

4、本文最大的特点是多用否定句,请从文中找出这些否定句,想一想多用否定句有什么作用?

五、了解作者,深入文章

1、讨论一下《五柳先生传》是不是作者的自传?

2、你认为五柳先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用自己的话评价)

六、拓展迁移

(一)有人说:“当今社会,经济地位决定一个人的生存质量,陶渊明的理想追求早已与时代格格不入了。”对此你是怎么看的?

七、达标测试

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①每有会意: ②造饮辄尽:

③环堵萧然: ④晏如也:

⑤不戚戚于贫贱: ⑥不汲汲于富贵:

2、翻译

(1)好读书,不求甚解 ,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2)其言兹若人之诗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

3、下面句子中加点的“以”字意义不同于其它项的是()。

A.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 B.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C.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 D.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4、选出理解有误的一项

()

A.本文是陶渊明托名的自传,五柳先生的形象就是作者的自画像。

B.文章主要讲述了作者(自己)读书、饮酒、写文章的三大志趣。

C.文章在写作上最大的特点是多用否定句,突出了其高洁的志趣和人格,使笔调诙谐。

D.文章最后两句设问的话是赞语的实质,与“不慕名利”想照应,体现了先生的特点和优点。

5、阅读文段做题。

①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②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1)下面句子中加点的“以”字意义不同于其它项的是()。(2分)A.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 B.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C.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 D.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2)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环堵萧然,不蔽风日。

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3)文章叙述了五柳先生有两个主要的爱好: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达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程度;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达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程度。(2分)(4)陶渊明通过写五柳先生的“醉”,反映了他自己怎样的内心世界?(2分)(5)有人说:“当今社会,经济地位决定一个人的生存质量,陶渊明的理想追求早已与时代格格不入了。”对此你是怎么看的?(2分)

答案 :达标测试:

5、阅读。(1)A

(2)房屋四周的墙壁空空的,房子挡不住寒风和太阳。

不为贫贱而忧虑不安,不急于追求荣华富贵。(3)好读书 欣然忘食 性嗜酒 期在必醉(4)仕途失意,内心痛苦,也是一种消极的反抗。

(5)示例:物质固然重要,但不能取代一切。陶渊明不慕荣利,洁身自好的思想值得肯定。

第三篇:不言而喻——五柳先生 读后感

不言而喻

——分析《五柳先生传》中先生的品性

一. 引言。朱光潜1

《五柳先生传》则为陶渊明自托语。123从时间空间逐一地诠释者他旷达乐观潇洒不羁的性格和安分高法品质

不慕荣利

二. 内容提要:五柳

先生传是陶渊明的自画像,他口口声声地说“不知先生…”但以“五柳”为号则深深地寄托了他对“五柳先生”的仰慕钦佩之情。正因为他“不慕荣利”,才导致“环~

屡亡”,家贫而不不能常得洒也正是因为他好读书不求甚解才致使他借写作而寄兴怀,以一种娱悦的态度和审美的情趣去体悟作品中所蕴学的思想感情,从而充实自己的生命,舒展自己的心性。他不为功

利所拘束,能用性淡闲静的心志去对待文学对待得生活不以物喜不以已悲。

朱光潜:陶渊明1把自己的胸衣禁气韵贯注于外物,使外物的生命更活跃,请却更丰富;同时也吸引外物的三.

生命与情趣来扩大自己的胸衣禁气韵。

三.关键字不品质

性格

四.正文

(一)内

容上“不”言而喻A

(二)形式上……..五.结语。

第四篇:《五柳先生传》说课稿

《五柳先生传》说课稿

《五柳先生传》说课稿1

本文的教学目标

1、识托名自传的独特写法,感受其自然平淡而形象鲜明的写法

2、理解作者不慕荣利,安贫乐道的高洁志趣

3、背诵全文

本文的教学重点是学习目标1,难点是学习目标2。

我采用的教学手段有实物投影,录音。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是这样安排教学思路的,教法启法诱导式,分层教学,学法为讨论式,分层次三步读书法。常言说得好,书读百遍,其意自现,第一层次诵读疏通文意,第二层次诵读探究文理,第三层次,品味意境。在此过程中,我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为学生创设学习情境,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鉴赏水平。

主要教学过程是这样的:

第一环节,才艺展示,简介陶渊明背诵其诗《归园田居》(目的,让学生温故而知新,从而导入新课)导入语我是这样设计的,关于陶渊明我们并不陌生,今天,我们再学习一篇陶渊明的作品,《五柳先生传》让我们再次走近陶渊明,了解陶渊明,同时向学生介绍传这种文体知识,明确本文是以史传的形式写得一篇自传,从文章整体结构上看,分传文,赞语两部分,一五柳先生即作者陶渊明。使学生对本文结构有大致了解,

第二环节,采用分层次三步读书法,全面学习课文内容:

1第一层次诵读,疏通文意

①听课文录音,(全面感知课文内容)

②学生自读课文,和(投影出示:要求语音正确,语句通顺,不读断句,找疑难点)(意在让学生初步领会文中词语和句段含义)

③开展活动“请让我来帮助你”,将文中不懂词句找出来,向大家置疑问难,由学生互帮互助的形式来完成,困难较大的由老师指点。(在这里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了学生积极动脑思考的能力和关心他人的优秀品质,并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才华的空间。

第二层次诵读,探究文理

①指名朗读课文,(思考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向我们介绍五柳先生的呢,由学生边读边汇报,即“名号的由来、性格、爱好、生活、志趣”,(板书)

②默读课文,参照提示(思考:五柳先生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小组讨论后汇报,,最后师生总结,(他是一个不慕荣利,安贫乐道的人)(完成板书)

③这是我们对五柳先生的评价,作者是如何评价他的呢,同学们齐读课文赞语部分,(在这里问题环环相扣,结合指名读默读,齐读,加深学生对五柳先生的认识。)

④为了能让学生更加深入的全面地了解五柳先生,我又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赞语部分的哪句话与前文的不慕荣利相照应,快速跳读课文,找出来,找出后再次提问,本来在当时乃至当今社会追求慕华富贵者大有人在,而我们的五柳先生却不慕即作者陶渊明,却不慕不汲汲,你对此举有何认识和看法,如果你是陶渊明你会怎么做中,小组讨论后汇报,得出两种结论,一是他洁身自好,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二是他消极避世,不能勇于面对现实,教师总结: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我们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五柳先生传》说课稿2

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好!我是通榆县第二中学的海燕。今天我要说课的篇目是长春版语文教材八年级上第二十课《传、书、序、箴四篇》中的第一篇《五柳先生传》的第一课时。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目标、说教法和学法、说教学过程四个方面来对本课进行说明。

一、说教材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我们的语文教学要致力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注意培养学生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努力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对于文言文教学,我们既要引导学生能够翻译背诵,还要在积累、感悟、运用中提高他们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

《五柳先生传》是一篇文笔流畅、用语精炼、意蕴深远、情感丰富的美文,它向人们展示了陶渊明淡泊宁静、洒脱惬意、不与世人同流合污的高洁情怀。教学中我们要让学生反复诵读,积累优美的语句,体会文章的精妙之处,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

二、说目标 :

1。知识目标:反复诵读课文,积累文言词语;理解五柳先生安贫乐道、不慕荣利、旷达自任的品格和情趣;赏析精美语句。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有感情诵读能力、从重点语句赏析课文的能力、拓展相关文学知识的能力。

3。德育目标:感悟陶渊明淡泊宁静、洒脱惬意、不与世人同流合污的高洁情怀。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反复诵读课文,积累文言词语,利用工具书翻译课文;初步认识五柳先生安贫乐道、不慕荣利、洁身自好的品格和情趣。

2、难点:赏析经典语句,理解五柳先生安贫乐道、不慕荣利、洁身自好的品格和情趣。

三、说教法、学法:

1、教法:

教师适当点拨,引导学生探究、赏析,并努力由课内向课外延伸拓展;以此开阔学生的文学视野,增加学生的文学素养。

2、学法:

从提问读、到范读、到齐读、赏析读,以读促赏,以期达到“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的良好效果;学生合作学习,有疑有解,共同体味互助学习的乐趣。

3、学情分析:

八年级的学生学习文言文基本已经掌握了一定的方法,只是在诵读和赏析上还欠缺一定的方法,课外知识积累上还需要进一步的深化。教师希图以此课为范例,通过以读促赏、抓住关键语句来达到把握最终思想情感的目标。

四、授课时数:2课时

五、教学过程与内容

第一课时

1、导入:

中国古代有这样一个文人,他年少时就有“大济苍生”的高远志向,但是腐败黑暗的社会现实让他高远的政治理想几度受挫。为了生存,他也曾做过刀笔小吏。有一次,他任职的地方来了上级的领导。有人劝他要衣冠整齐、恭恭敬敬地去迎接。早被官场俗事所厌倦的他,闻听此言听后长叹道:“我岂能为五斗米为乡里小儿折腰?”于是交印辞官,勇归田园,开始了他采菊种豆的惬意生活。你知道这个“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勇者是谁吗?

学生回答陶渊明。

这个高洁傲岸的人就是陶渊明。在学习了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后,让我们走进他的另外一篇《五柳先生传》。(板书课题)

2、走进传:学生整理回答,教师总结。

一种文体。要记述人物的生平事迹,根据各种书面的、口述的回忆、调查等相关材料,加以选择性的编排、描写与说明而成。传记和历史关系密切,某些写作年代久远的传记常被人们当史料看待。一般由他人记述,亦有自述生平者,称自传。传记一般不虚构,纪实性是传记的基本要求。

大家读过、或知道哪些传记?如《名人传》(罗曼罗兰)《苏东坡传》(林语堂)《康熙皇帝》(二月河)《老舍自传》《战争狂徒(山本五十六)》

本文就是陶渊明假托五柳先生而为自己写是自传。

3、下面,就让我们走进课文,初读课文,注意字音、节奏、情感。

4、提问读。学生指出字音、节奏上疑问,师生共同解决。

5、教师范读,学生整理、字音、节奏、情感。

6、学生自由读。

7、再次提问读。

8、齐读。

9、师生共同翻译课文:

(1)先疏通不懂文言词语,学生提出疑问,其他学生帮助解决,教师点拨总结。

(2)大段翻译课文,对译,一读一译。师生总结。

在翻译的过程中了解五柳先生的号之由来,了解他的三大爱好。

此时板书:

五柳:读书

嗜酒 闲静少言 不慕荣利

著文

10、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齐读课文。

11、作业: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背诵课文。

12、小结: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对陶渊明归隐的生活有了一个初步的把握?你想跟着我继续走进陶渊明的精神世界吗?明天我们来学习。

13、板书:

五柳先生传

陶渊明

五柳:读书

嗜酒 闲静少言 不慕荣利

著文

第二课时

复习回顾:齐读课文。

1、上节课我们已经熟读并翻译课文,了解了文章大意。今天就让我们一同走进五柳先生的精神世界。(赏析课文)

【1】给人家写传,却说不知先生是何许人也?不详其姓字?

先生是个隐士,不在乎世人是否记得他的名字,也不希望世人记住他的名字。(世人取名号,往往是想名扬天下)

【2】找出文中最能体现五柳先生的品格的语句?指出来大家共同品味。

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喜欢宁静,淡泊名利。

(别人夸夸其谈,为的是表现,为的是出名;先生不言不语,一是无人理解,一是远离名利。)

【3】为了说明五柳先生的淡泊宁静,文章又写出了五柳先生的几个爱好?

三个爱好:好读书、性嗜酒、著文章。

【4】走进五柳先生的三个爱好,解读他的精神世界。

A、好读书,不求甚解——喜欢读书,不读死书,不为功名。

(古人读书,一心一意,不差分毫,甚至囊萤映雪,甚至悬梁刺股,就是为了求取功名;先生读书,只为兴趣快乐,更能显出他的高洁。)

b、性嗜酒……曾不吝情去留——率真旷达,不拘小节。

(适时拓展:喜欢喝酒的文人墨客古来无数,你知道哪些?他们喝酒又与陶渊明有何异同?李白喜欢喝酒,李白斗酒能作诗百篇,李白“借酒消愁愁更愁”;杜甫喜欢喝酒,“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辛弃疾喜欢喝酒,“醉里挑灯看剑”;李清照也喝酒,“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苏轼喜欢喝酒,“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陶渊明喜欢喝酒,没钱也要到朋友家去蹭酒,更见其率真质朴。)

c、常著文章自娱——以文写志,不计得失。

(很多人都有文学梦想,写文章往往是为了发表,为了出名;而先生只是为了娱乐,为了写出自己的情趣。)

【4】五柳先生家境如何?他对此如何看?

环堵萧然……

晏如也——安贫乐道

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乐观豁达

(师总结:贫穷到如此境地,屋漏腹空,衣不蔽体,他还能安然自若,足见他视富贵如浮云,视功名如粪土。这种美好的品格与陋室铭的作者刘禹锡是多么相似,“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先生就是一个安贫乐道、洁身自好、高洁傲岸的君子。)

【5】带着对五柳先生的崇敬,我们大声齐读课文。

【6】你喜欢五柳先生性格当中的哪一面?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7】拓展《饮酒》《归园田居》名句进一步感受陶渊明归隐生活的惬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归隐田园,诗人每天采菊种豆,自得其乐。)

2、作业:

(1)背诵课文

(2)每课一对:依文意根据上联拟出上联:采菊种豆南山五柳

3、小结:五柳先生视富贵如浮云,视功名如粪土,我们会想到孟子的话——“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五柳先生就是我们心中高洁伟岸的大丈夫!

4、板书设计:

五柳先生传

陶渊明

先生: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读书

嗜酒(安贫乐道,乐观豁达)

作文

《五柳先生传》说课稿3

各位评委: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陶渊明的《五柳先生传》,下面,我将从教材、教法学法、学生、教学过程、板书五方面对本课的设计进行说明。

第一、分析教材

1.课文的地位及作用。

《五柳先生传》是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一篇文言文。这是一篇人物小传,是陶渊明托名五柳先生而作的。教学中应为学生创设宽松的学习环境和讨论氛围。指导学生自主探究,把握作者塑造的“独立于世俗之外”的五柳先生形象,引导学生在诵读中,提高感悟能力,解读“不慕荣利”“守志安贫”的独特个性。

2.教学目标。

课程标准提出: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共同发展的三维教学理念,结合文言文的体裁特征,本文教学目标设定为:

知识和能力目标

⑴透过作品初步了解人物自传的特点

⑵感受作品自然平淡而又形象鲜明的语言风格

⑶通过诵读,理解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过程和方法目标

⑴借助工具书,课文注释,感知文意

⑵反复诵读,了解人物形象,把握其性格志趣及精神风貌

⑶指导学生课外收集陶渊明相关资料,培养探究习惯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学习作者“不慕荣利”“守志安贫”的优秀品质,培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3.教学重难点

1、结合背景、材料,体悟作者情感。

2、鉴赏文章语言,学习用简明语言展示人物精神品质的写法。

3、引导探究《五柳先生传》是不是陶渊明的自传?

第二、分析教法、学法

(一)教法

(1)这节课主要采用诵读──探究法,讨论──点拨法。

对于文言文,学生底子薄,有些文言词语需要老师直接点拨;有些可以结合以前所学知识及整体感受启发唤起学生的认知;对于课文内容的理解,教师可以设疑激趣问题导引,使学生在问题中阅读,目标明确,提高效率。

(2)采用多媒体等电教手段。这种方式的运用,可以增加作品的魅力,产生好的视听效果,吸引学生注意力;扩大教学容量。

(二)学法。

这节课主要采用朗读法、讨论法。文言的时代距离要求学生读准音,读透意,体味文言的音律美,意韵美,熟读成诵。课堂讨论可以节约时间,扩大容量,是达到学生自主性学习的重要途径。

第三、分析学生

根据我校学生实际,应注意安排好预习环节,关键是字词的掌握。提前给学生布置好预习题目,要求他们自己利用工具书及资料,解决字词难点。甚至要求学生能够提前背诵课文,保证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和教学目标的落实。

第四、教学过程

(1)教师检查学生预习情况,补充相关知识。教师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课外查阅资料的习惯。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展示预习成果,互相补充,使之对作者、背景有较充分的认识,有利于对课文中心的理解。教师可以简要补充,并对学生进行肯定表扬,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信心。检查学生读准音,读顺句,对句读加以点拨,为学生课堂正确理解课文奠定基础。利用多媒体,配音、配画引导学生读准音,读出韵味,增加课堂吸引力。

(2)教师引导学生梳理字、词、句的含义。为减低难度,可以分段进行。学生课堂讨论,合作探究词句的含义。这是在课前预习的基础上进行的。学生充分利用小组集体的智慧,相互学习,集中疑点当堂提出,其余小组可以代答,教师只在有代表性的问题上启发或解答,始终使学生充当课堂的主人。这有利于培养学生大胆、细心的作风,独立发表见解的胆识。教师对于课堂活动积极的学生要加以肯定,培养他们的信心。

(3)教师利用多媒体,出示基础知识,检查学生掌握情况,作到及时反馈。题目应该眉目清楚,按实词、虚词、特殊用法、句子,分门别类,利于学生掌握。

(4)教师采用问题引导法,问题设置要由表及里,环环相扣,力争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学生讨论,主要利用多媒体出示这几个问题:

1、教师设计问题,学生自主讨论交流(培养学生迅速、准确抓住关键信息的能力)

⑴文章的结构模式有什么特点?

(明确:文章采用先叙后议方式结构全文(传文+赞语))

⑵文章介绍了五柳先生哪些方面的情况?作者借助哪些语句作勾画?请学生归纳、列表

《五柳先生传》说课稿4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

上午好!我是清水中学的参赛代表,很荣幸能在这里为大家解说我的一堂课,请大家提出宝贵的意见,给予批评和指导。今天我为大家说课的内容是:新课标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第22课《五柳先生传》。下面我将从教材、目标、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流程五个方面来对本课进行分析。

一、说教材。

《五柳先生传》是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一篇文言文。是陶渊明托名五柳先生而作的小传。文章篇幅精短,仅208字,就从性格、爱好、生活状况等方面塑造了一位“不慕荣利”“守志安贫”的隐士形象,赞美了他安贫乐道的精神。教学中应设法为学生创设宽松的学习环境和讨论氛围。指导学生自主探究,把握作者塑造的“不慕荣利”“守志安贫”的五柳先生形象,引导学生在诵读中,提高感悟能力,解读五柳先生独特个性。

二、说目标。

课标要求,对文言文的教学要在多层次诵读的基础上,加深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为此我设定的三维教学目标是:

1、知识与能力:

⑴理解五柳先生的形象就是陶渊明的白画像,学习五柳先生的性格志趣和精神风貌。

⑵体会本文朴素洗练的语言风格。

⑶掌握文中的文言词汇。

2、过程与方法:

采用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教师巧加点拨,让学生了解人物志趣、生活状况、性格方面的特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五柳先生的性格志趣和精神风貌

三、说教学重点、难点

说教学重点: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因而我把本课的重点定为: 一是疏通文意,积累文言词语;二是了解人物形象,把握其性格志趣及精神风貌。

说教学难点:语文学习是以认知基础上的体验、感悟、熏陶为主的。《课程标准》指出“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 有益启示”为了引导学生整合资料、与文本对话,我设想通过探究《五柳先生传》是不是陶渊明的自传这一问题,让学生用自己的阅读体验来把握人物性格及精神。这就是本节课的难点。

四、说教法、学法。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安排了三个层次的诵读:第一层次,范读,疏通文意;第二层次,听读,探究文理;第三层次,诵读,加深理解。在此过程中,我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运用启发诱导的.教学方法,为学生创设学习情境,并通过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客观辨证地认识事物的能力。

五、说教学流程

第一环节,由《桃花源记》导入新课,引出陶渊明,目的是让学生温故而知

新,然后引出陶渊明。并思考陶渊明笔下的五柳先生是个怎样的人?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本文的兴趣和热情。

第二环节,整体感知课文,主要分为四个层次:

1、作者介绍。(不为五斗米折腰)

陶渊明(365-427),名潜,字元亮,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东晋著名诗人。其中成就最高的是田园诗,故有“田园诗人”之称。其诗多描写自然风光,表达对田园的热爱,揭露官场的黑暗。

2、检查预习情况:

给下列字注音:

嗜(shì)辄(zhé)吝(lìn)褐(hè)

箪(dān)汲(jí)俦(chóu)觞(shāng)

3、听录音学生朗读。目的是给学生渲染一种优美的意境,听完录音,教师指导文言文的读法。即根据词语的意义把握句子的节奏,根据教师的读法指导让学生练读。

4、指名读课文、正音。

第三环节,教师引导,学生合作翻译课文,教师总结重点字词。

在这里我首先对课文前几句做一翻译,然后安排学生合作翻译课文,让学生边自由读边将文中不懂的词句找出来,向大家质疑问难,由学生互帮互助来完成,困难教大的由老师指点。借此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积极思考的习惯和关心他人的优秀品质,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示才华的空间。

第四环节,合作探究,品析课文。

我主要通过设计五个问题,让学生自主合作完成,从而训练学生的探究能力,完成教学目标的过程与方法目标。首先总结“不”是这篇文章的文眼,每一个“不”字都能体现“五柳先生”的品质,再引导学生逐步探究出五柳先生的生活态度,然后提出四个问题。

1、全文有九处用到了“不”字?找出来,说说它们有什么作用?

(1)(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

(实为不愿说,而非“不知”“不详”,可见先生的淡泊宁静)

(2)不慕荣利,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忘怀得失,不追名逐利)

(3)不求甚解 (志存高远,可见先生胸襟开阔)

(4)不能常得 不蔽风日(安然自若,不为境所困,乐观开朗)

(5)不吝情去留 (去留无意,可见先生耿直率真)

2、陶渊明“好读书”,为什么“不求甚解”呢?

(这与他“不慕荣利”有关。他读书的目的是为了精神享受,所以“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他既不求名,也不追利,只求精神上得到安慰,他的不求甚解是他率直性格的反映。)

3、作者常写文章,目的是什么?

(目的是为了自得其乐,表现了先生开朗的性格。)

4、生活条件如此恶劣,作者为何还能“晏如也”?全国人民都要学习他这种精神吗?(不为境所困,乐观开朗)

5、何为“赞”?赞语中的那一句话和“传”中的语句照应?对作者的这种性格,该怎样看待?(赞:传记结尾的评论性文字。与“传”中的“不慕荣利”相照应,使人物个性更加鲜明。)

第五环节,小结五柳先生个人档案。

在这一环节的处理上,我打破了传统的板书形式,采用了表格方式对五柳先生的性格特点做了一个总结,便于学生记忆

第六环节,设计课外延伸

设计这一环节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对陶渊明有更深的认识,尤其更进一步理解作者那种归隐山林,悠闲自得的生活态度,从而把握其性格志趣及精神风貌。

第七环节:总结全文

本文借五柳先生给自己写传,从思想性格、爱好、生活状况等方面塑造了一位独立于世俗之外的隐士形象,表现了作者自己安贫乐道的高尚情操。

以上便是我对这堂课的拙见,如有不妥,望各位同仁指正。谢谢大家!

《五柳先生传》说课稿5

今天我为大家说课的内容是 《五柳先生传》。下面我将从教材、目标、教学方法、学情,教学流程五大方面来对本课进行分析。

一、说教材。

《五柳先生传》是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一篇文言文。是陶渊明托名五柳先生而作的小传。 文章篇幅精短,从性格、爱好、生活状况等方面塑造了一位“不慕荣利”“守志安贫”的隐士形象,赞美了他安贫乐道的精神。

二、说目标。

课标要求,对文言文的教学要在多层次诵读的基础上,加深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为此我设定的三维教学目标是:

1、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学生自主诵读,识记文言文字词音、形、义,能够扫清文字障碍,自主疏通文意,把握内容,使学生能够掌握相关文言知识,形成学习、分析文章、把握主旨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分层三步读书法,即通过初读—品读—诵读的程序,采用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教师巧加点拨,让学生了解人物志趣、生活状况、性格方面的特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习陶渊明“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的精神风貌;教会学生辨证认识事物的能力。

三、说教法、学法

学文言最有效最经济的方法就是读,因而我安排了三个层次的诵读:第一层次,初读,疏通文意;第二层次,品读,探究文理;第三层次,诵读,加深理解。 在此过程中,我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运用启发诱导的教学方法,为学生创设学习情境,并通过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教学重难点

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因而我把本课的重难点定为 一、疏通文意,积累文言词语。二、了解人物形象,把握其性格志趣及精神风貌。

四、说学情

根据学生实际,应注意安排好预习环节,关键是字词的掌握。提前给学生布置好预习题目,要求他们自己利用工具书及资料,解决字词难点。保证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和教学目标的落实词、特殊用法、句子,分门别类,便于学生掌握。

五、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

由教师描述《桃花源记》与《归园田居》里的景物,让学生猜,引出陶渊明,再让学生齐背学过的他的《归园田居》,目的是让学生温故而知新,然后引出陶渊明。并思考陶渊明笔下的五柳先生是个怎样的人?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本文的兴趣和热情。

(二)采用三步读书法,全面学习课文内容。

第一,初读,正音,疏通文意。

1、听录音范读,要求学生和自己预读的进行比较,在比较中准确把握句子的字音和节奏。

2、指名读课文,检查预习情况,正音明节奏。

3、自主学习,落实双基,理解文意。

使学生自己完成预习题目,目的是使他们自己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学会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边自由读边将文中不懂的词句找出来,向大家质疑问难,由学生互帮互助来完成,困难教大的由老师指点。借此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积极思考的习惯和关心他人的优秀品质。

第二,品读,探究文理。

1、合作讨论,全体参与,让课堂“活”起来。

学生可以四人一组,围绕本课的教学重点,讨论四个问题:文中哪些语句从哪些方面表现了五柳先生的性格、生活和志趣?.陶渊明好读书为什么不求甚解?他喝酒为什么要“期在必醉”? 作者常写文章,目的是什么?这四个问题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学生结合文章的背景和已积累的陶渊明的有关知识,就可以对文章深入的探究。充分发挥了学生学习主体的作用,有利于学生探索精神的培养,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

2、启迪想象,启发情感,培养审美情感。

在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的基础上,让学生思维达到一个活跃的高度,激起他们浓厚的学习兴趣,我安排了“面对面”活动,让学生假设陶渊明跨越了千年来到了我们面前,说出你想对他说的话。这让课堂活跃起来,同学们积极发言。在此基础上,再提出一个开放性的题目:如果陶渊明活在我们今天,就生活在我们的社会里,他会怎样?会有何变化?请大胆发挥想象。这一问题能充分调动他们的兴趣,发散他们的思维。

第三,诵读,加深理解。

积累背诵经典文章及段落,既有助于加深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也有助于学生在熏陶感染之中完成个人的独特体验。让学生试背,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尝试背诵,加深对文本的理解。

(三)作业

1、背诵全文,并把课文翻译成现代汉语。

2、课下整理笔记,试着用书信的方式给陶渊明写一封信,畅谈自己的感想。

(四)板书

本文重点从性格、爱好、生活三方面展示了作者的志趣和人生追求。因此,我的板书如下:

五柳先生传

陶渊明

性格:闲静少言 不慕名利-----隐者心情 爱好:好读书 不求甚解-----读书悦己 性嗜酒 期在必醉-----率真放达 著文章 忘怀得失-----淡泊名利 生活:家 贫 宴如也------- 安贫乐道

《五柳先生传》说课稿6

一、说教材。

《五柳先生传》是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一篇文言文。这个单元所选的古诗文,题材多样,内容丰富,无不渗透着作者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深刻感悟和深入思考,表达了作者对美好生活和理想人格的追求。《五柳先生传》全文173字,在这样简短的篇幅里,却从思想性格、爱好、生活状况等方面塑造了一位独立于世俗之外的隐士形象,表现了他淡泊名利、安贫乐道的高尚情操。《五柳先生传》虽说是作者自况,却不等于全面纪实,而是创作。它着重刻画的是一种人物精神,一种“陶渊明精神”,是陶渊明千百年来给人印象最深、影响最大的精神。全文语言简约凝练,多用否定句,值得品味。

二、说学情。

经过一年半的学习,学生已初步形成了一定的学习方法,对于文言文的阅读与学习掌握了一定的步骤,而且经过以学习,他们很容易感受到短文的独特之处,容易获得学习文言文的喜悦感与成就感,进而主动加入到背诵、解说、创作等学习活动中来。但由于本单元文言文采用集中编排方式,且所有的课文都有背诵要求,因此不断激发学习兴趣及成就感成为必要。

根据教材编排,文言文的学习在本册书中所占比重较大。课标要求,对文言文的教学要在多层次诵读的基础上,加深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为此我设定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是:

1、我能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背诵课文;

2、我能了解人物的性格志趣和精神风貌;

3、我能学会本文的写人方法,运用本文语言特色。

三、说教法、学法。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预习案中安排了文体及作者简介等文学常识和重点实词的检测内容,探究案中安排了一个合作学习、两个探究学习的活动,训练案设置了仿写的内容,教学过程中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充分发挥小组作用,运用启发诱导的教学方法,为学生创设学习情境。

四、说教学流程

第一环节,教师谈话导入新课后,给各组小组长3分钟检查预习情况;出现问题的小组组长汇报情况,组际解决问题后,教师检测,目的是让学生温故知新。

第二环节,各小组按要求完成导学案内容,力求让学生达到由文及人、由人推己的读书境界。

第一层次:各小组完成导学案的“合作学习”内容:熟读文章并理解文意,力求学生全面感知文章内容,并从深度、广度两方面拓展内容。让学生边自由读边将文中不懂的词句找出来,向大家质疑问难,由学生互帮互助来完成,困难较大的由老师指点。借此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积极思考的习惯和关心他人的优秀品质,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示才华的空间。

第二层次:各小组完成“探究学习一:请找出表现五柳先生性格、生活和志趣等的语句,分析其形象。小组讨论后汇报,即“性格、爱好、生活”等。探究其“爱好、生活”时,教师引导学生抓住其中的矛盾点,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将讨论集中到以下方面:“好读书”,为什么“不求甚解”?家境贫寒为什么还“嗜酒”?“常著文章”为什么“自娱”?并由学生合作探究解答。诱导学生进一步深入到五柳先生的内心世界,体会在那个特定的时代背景下五柳先生所特有的思想情怀,并力求在探究的过程中抓住学生见解中的闪光点,让学生在思想的碰撞中产生火花。在总结了五柳先生的性格、爱好、生活等后,提出问题:五柳先生是谁?让学生把五柳先生的形象和我们了解的陶渊明的形象加以比对,明确本文实为陶渊明的自传。学生对人物的褒贬,反映了学生认知水平的差异,也反映了学生的价值取向,为了在文本思想内涵和学生价值取向二者间架起一座桥梁,我安排了“我眼中的五柳先生”这一环节,引导学生客观辩证地认识五柳先生,学习他精神、性格中进步的方面,树立“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取其精华,弃其糟粕”的价值取向。

第三层次:各小组完成探究学习二:请从文中找出含有“不”的否定句,并分析其作用。学生品味语言,教师在广泛听取发言后,总结“不”是本文的文眼,每一个“不”字都能体现出作者的品质,再引导学生逐步探究五柳先生的生活态度。

第三环节:结合本文问题特点,出示“老舍自传”,学生对比学习,并模仿本文的语言特点,为自己写一段自传。写个人小结,

这也是为了力求让学生达到由文及人,由人推己的读书境界,进而产生认识自我,完善自我的意识,我把这个写作训练命名为“猜猜我是谁”,即展示学生所写小传,让大家猜猜写的是谁。既培养了学生写人物时要抓住特征表现个性的能力,也把课堂气氛掀向了高潮。

五、说板书。

本文以自传的形式,从思想性格、爱好志趣、生活状况三个方面展示了作者的志趣及人生追求,这是作者对自己人生的一次重要观照,也是教学本文的核心内容。为了体现这一核心,我选用了结构式板书形式,以五柳先生的“性格、爱好、生活”为切入点,以五柳先生的“安贫乐道”之“志”为重要支撑,将文本内容的丰富性与结构式板书的直观性有机地结合起来,让学生借助板书这一窗口,形象解读文本内容,深入感悟人物丰富而复杂的内心世界,最终完成学习目标,进而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

板书设计:思想性格: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读书:好读书,不求甚解

不慕荣利

五柳先生 爱好志趣 饮酒:性嗜酒,期在必醉

率真放达

写文章:常著文章自娱

安贫乐道

生活状况 :环堵萧然,晏如也

《五柳先生传》说课稿7

一、说教材。

《五柳先生传》是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一篇文言文。是陶渊明托名五柳先生而作的小传。 文章篇幅精短,仅208字,就从性格、爱好、生活状况等方面塑造了一位“不慕荣利”“守志安贫”的隐士形象,赞美了他安贫乐道的精神。教学中应设法为学生创设宽松的学习环境和讨论氛围。指导学生自主探究,把握作者塑造的“不慕荣利”“守志安贫”的五柳先生形象,引导学生在诵读中,提高感悟能力,解读五柳先生独特个性。

二、说目标。

课标要求,对文言文的教学要在多层次诵读的基础上,加深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为此我设定的三维教学目标是:

1、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学生自主诵读,识记文言文字词音、形、义,能够扫清文字障碍,自主疏通文意,把握内容,使学生能够掌握相关文言知识,形成学习、分析文章、把握主旨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分层三步读书法,即通过初读—品读—诵读的程序,采用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教师巧加点拨,让学生了解人物志趣、生活状况、性格方面的特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习陶渊明“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的精神风貌;教会学生辨证认识事物的能力。

教学重点:

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因而我把本课的重点定为:

1、疏通文意,积累文言词语。

2、了解人物形象,把握其性格志趣及精神风貌。

语文学习是以认知基础上的体验、感悟、熏陶为主的。《课程标准》指出“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 有益启示”为了引导学生整合资料、与文本对话,让学生用自己的阅读体验来把握人物性格及精神。这就是本节课的难点。

三、说教法、学法。

《全日制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学文言最有效最经济的方法就是读,因而我安排了三个层次的诵读:第一层次,初读,疏通文意;第二层次,品读,探究文理;第三层次,诵读,加深理解。

在此过程中,我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运用启发诱导的教学方法,为学生创设学习情境,并通过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四、分析学生

根据我校学生实际,应注意安排好预习环节,关键是字词的掌握。提前给学生布置好预习题目,要求他们自己利用工具书及资料,解决字词难点。保证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和教学目标的落实词、特殊用法、句子,分门别类,便于学生掌握。

五、说教学流程

(一)由谈话导入新课后,首先让学生回顾陶渊明生平,老师及时补充陶渊明生平,特别是“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故事,目的是为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了对陶渊明的理解,让学生学会知人论世。然后引导学生析题,并思考两个问题:他为什么称“五柳先生”? “五柳先生”是个什么样的人?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本文的兴趣和热情。

(二)采用三步读书法,全面学习课文内容,并从深度广度两方面拓展文本内容,力求让学生达到由文及人、由人推己的读书境界。

第一层次:初读,正音,疏通文意。

1、听录音范读,要求学生和自己预读的进行比较,在比较中准确把握句子的字音和节奏。

2、指名读课文,检查预习情况,正音明节奏。

3、自主学习,落实双基,理解文意。

使学生自己完成预习题目,目的是使他们自己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学会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本课我设置了有关文言的基础知识方面的预习任务:重点字音、重点词语、重点句子。这样有助于学生基础知识的巩固,有利于学生文章内容的理解,为新课的学习打下了基础。在这里我安排学生开展活动“请让我来帮助你”。让学生边自由读边将文中不懂的词句找出来,向大家质疑问难,由学生互帮互助来完成,困难教大的由老师指点。借此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积极思考的习惯和关心他人的优秀品质,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示才华的空间。

第二层次:品读。

1、合作讨论,全体参与,让课堂“活”起来。

学生可以四人一组,围绕本课的教学重点,讨论四个问题:文中哪些语句从哪些方面表现了五柳先生的性格、生活和志趣?.陶渊明好读书为什么不求甚解?他喝酒为什么要“期在必醉”? 作者常写文章,目的是什么?这四个问题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学生结合文章的背景和已积累的陶渊明的有关知识,就可以对文章深入的探究,因此气氛较为热烈,学生兴趣高涨,踊跃发言,讨论热烈,回答切题。切实改变了以前沉闷的课堂模式,完成了“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充分发挥了学生学习主体的作用,有利于学生探索精神的培养,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有利于学生听说读写能力培养,从而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2、启迪想象,启发情感,培养审美情感。

课堂应是学生积极参与的的课堂,应是学生开拓思维的课堂。因此,在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的基础上,让学生思维达到一个活跃的高度,激起他们浓厚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假设陶渊明跨越了千年来到了我们面前,说出你想对他说的话。 品头论足说陶潜 ,由古及今话隐士。这有一定难度,我是这样启发他们的:我们已经对陶渊明的性格志趣、生活态度有了更详细的了解。他这种思想曾被后世很多人推崇、赞扬,可谓是“名垂千古”。其实呀,名利是一种很奇怪的东西。“它总是躲避着追逐它的人,却又追逐着躲避它的人。”陶“不慕荣利”却美名流传至今,而当时那些追名逐利的人,后人有谁知道呢?但现在又有很多人并不赞成他的那种思想,认为1500多年过去了,他的思想已过时了。同学们,你们有什么看法呢?请大家自由发言。有的学生说:“我认为陶“闲静少言”不行,当今社会应多说话、多与他人交往,才能有更大发展”。有的学生说:“我认为陶读书‘不求甚解’不好,我们读书应深入体会每字每句的含义’’。有的学生说:“我认为陶隐居是在逃避现实是懦夫行为。”有的学生说:“ 如果我们都像他一样找个“世外桃源”躲起来,那么谁来建设我们的祖国呢?人类又怎么会有进步呢?”有的学生说:“他淡薄名利的做法很好。”有的学生说:“我们要学习他的安贫乐道的精神。”有的学生说:我们应该学习他的向往自由的精神,学习他高超的的读书方式”。同学们都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在此基础上我又提出了一个更具又开放性的题目。 我是这样启发的:刚才同学们各抒已见,可谓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大家的发言太精彩了。那么大同学们更活跃了,发言太精彩了。有的学生生说:“今日的五柳先生成了一名出色的农业家。”有的学生说:“今日的五柳先生成了一名优秀的作家。并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有的学生说:“今日的五柳成了一个醉鬼,流浪街头,沦为乞丐。”有的学生说:“今日的五柳开了一家酒店,做了总经理。”有的学生说:“五柳先生又当官了,而且是位反腐倡廉、为民做主的清官。”有的学生说:“由于他闲静少言,找不到工作,最终被社会淘汰了”。这一问题充分调动了他们的兴趣,发散了他们的思维,因此出现了丰富多彩的答案。

总之,所有的教学活动都要追求良好的教学效果,模式的展开过程是学生艰辛又愉悦的智力劳动过程,劳动理应得到回报,而且丰厚的回报更能激发再学习再探究的主动性和热情。良好的教学方法,有助于这种教学模式的落实。有效地模式加科学的方法,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在日常的语文学习中不断的自主探究,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敏锐的发现意识,务实的探究态度,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第三层次,诵读。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积累背诵经典文章及段落,既有助于加深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也有助于学生在熏陶感染之中完成个人的独特体验。根据这一理念,我设计了试背这一环节,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尝试背诵,加深对文本的理解。

第三环节:作业安排。

1、翻译课文。现在大多公开课讲究花样,忽视双基。认为只要是讲词语,就是

传统,就是守旧。一味创新的结果是忽视了本该应有的语文生命。这个设计就是对同学预习的检测和督导。也是落实双基的保证。

2、课下整理课堂所听,用。

这样设计的目的既可以检验学生上课听课的专注性,又可以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并锻炼创新作文能力。做到知行统一。这也是李镇西老师的 “读出问题,读出自己”的第二个要求。

六、说板书

语文教学是一门艺术,艺术的集中体现就在板书上。板书的要求是力争做到实、新、精。本文重点展示了作者的志趣和人生追求,这是作者对自己人生的一次重要观照,也是教学本文的核心内容。为了体现这一核心,我选了图画式板书形式,引导学生从性格、爱好、生活三方面把握五柳先生不慕荣利、守志安贫的隐士的形象,学生借助板书这一窗口,可以直观形象的解读文本内容,深入感悟人物丰富而复杂的内心世界。

板书设计:

五柳先生传

陶渊明

性格:闲静少言 不慕名利-----隐者心情 爱好:好读书 不求甚解-----读书悦己 性嗜酒 期在必醉-----率真放达 著文章 忘怀得失-----淡泊名利 生活:家 贫 宴如也------- 安贫乐道

《五柳先生传》说课稿8

一、说教材。

新课标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第22课《五柳先生传》是作者陶渊明托名五柳先生写的传记,实为自传。这是一篇文言文,篇幅短小,但内涵深刻。文章从思想性格、爱好、生活状况等方面塑造了一位独立于世俗之外的隐士形象,赞美了他安贫乐道的精神。是一篇略读课文。

二、说目标。

新课标要求,阅读浅显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评价阅读浅显文言文,重点在于考察学生记诵积累的过程,考察他们能否凭借注释和工具书理解文章大意;而评价略读,重在考察能否把握阅读材料的大意。为此我设定的三维教学目标是: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

1、通过学生自主诵读,识记重要文言字词,扫清文字障碍,从而疏通文意,把握内容;

2、使学生了解相关传记知识,体会个性鲜明的写人方法,并形成分析文章、把握主旨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分层四步读书法,即通过初读—诵读—品读—延读的程序;

2、采用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教师巧加点拨,让学生了解人物志趣、生活状况、性格方面的特点。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学习陶渊明?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的精神风貌;

2、教会学生辨证认识事物的能力。

三、说重点、难点

(一)重点: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因而我把本课的重点定为:

1、疏通文意,积累文言词语;

2、了解人物形象,把握其性格志趣及精神风貌。

(二)难点:语文学习是以认知基础上的体验、感悟、熏陶为主的。

四、说教法、学法。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安排了四个层次的诵读:

第一层次,初读,疏通文意;

第二层次,品读,探究文理;

第三层次,诵读,加深理解;

第四层次,延读,写个人小传。

在此过程中,我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运用启发诱导的教学方法,为学生创设学习情境,并通过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客观辨证地认识事物的能力。

五、说教学流程

第一环节,由复习陶渊明相关文学常识及背诵、理解《桃花源记》和《归园田居》(其三)导入新课。目的是让学生温故而知新,引出

陶渊明并进进而激发学生学习本文的兴趣和热情。

第二环节,采用分层四步读书法,全面学习课文内容,并从深度广度两方面拓展文本内容,力求让学生达到由文及人、由人推己的读书境界。

第一层次:初读,疏通文意。

1、欣赏朗诵视频,让学生和自己预读的进行比较,在比较中准确把握句子的节奏,同时渲染出一种优美的意境。

2、评价视频朗诵,并激发学生向名家挑战,同时指导学生练习文言文的读法。

3、理解文意。安排学生开展活动?众人拾柴火焰高?活动。让学生分四组,第一组负责一词多义现象的归纳,第二组负责古今异义的归纳,第三组负责文中难理解或容易出错词语的归纳,第四组负责可能会考查的句子的翻译。边默读边完成,如有疑难,先通过互帮互助来解决,困难教大的老师可请老师帮忙。

借此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积极思考的习惯和与他人紧密配合的优秀品质,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示才华的空间。

第二层次:品读,探究文理。力求学生全面感知文本,并从深度和广度两方面拓展内容。为达到这一目标,我安排了三个步骤,即三读。

第一读,以论坛的形式让学生分组品读课文,论坛的主题是千年‘五柳’大家谈。

引导学生进逐步深入五柳先生的内心世界,体会在那个特定的时代背景下五柳先生所特有的思想情怀,并力求在品读过程中抓住学生的闪光点,让学生在思想的碰撞中产生火花。在这一过程中,始终强化朗读,在读中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同时引导学生客观辨证地认识五柳先生,学习他精神、性格中进步的方面,树立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价值取向。

第二读,开展“我当法官巧断案”的活动,探究问题。让学生把五柳先生的形象和我们了解的陶渊明的形象加以对比,明确本文实为陶渊明的自传。

第三读,通过“睁‘眼’看世界”这个环节,让学生学会抓住文眼、提纲挈领式的分析人物和理解主旨的方法;同时把课堂内容横向延伸,引导学生对古诗文中的文人形象进行归类,从而完成知识的迁移与拓展。

第三层次,诵读,加深理解。《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积累背诵经典文章及段落,既有助于加深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也有助于学生在熏陶感染之中完成个人的独特体验。根据这一理念,我设计了试背这一环节,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在背诵中加深对文本的理解。

第四层次:延读,写个人小传。我把这个写作训练命名为?猜猜我是谁?,即展示学生所写小传,让大家猜猜写的是谁。通过这个环节,既可以培养学生写人物时要抓住特征表现个性的能力,同时又让学生达到由文及人,由人推己的读书境界,进而产生认识自我,完善自我的意识。不过由于时间关系,这个环节不能在课堂上完成,可留给学生作为课后作业,但有效的评价不可省略。

第三环节:小结。在《青花瓷》的优美的音乐声中,教师用优美的语言作结。

六、说板书

本文以自传的形式,从籍贯姓字、思想性格、兴趣爱好、生活状况四方面展示了作者的志趣和人生追求,这是作者对自己人生的一次重要观照,也是教学本文的核心内容。为了体现这一核心,我选择的板书形式,以五柳先生的籍贯姓字、思想性格、兴趣爱好、生活状况为切入点,以黔娄之妻的赞语为重要支撑,将本文内容的丰富性和板书的直观性有机的结合起来,让学生借助板书这一窗口,形象解读文本内容,深入感悟人物丰富而复杂的内心世界,最终完成学习目标,进而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

《五柳先生传》说课稿9

一、疏通文意,积累文言词语。

二、了解人物形象,把握其性格志趣及精神风貌。

语文学习是以认知基础上的体验、感悟、熏陶为主的。《课程标准》指出“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 有益启示”为了引导学生整合资料、与文本对话,让学生用自己的阅读体验来把握人物性格及精神。这就是本节课的难点。

三、说教法、学法。

《全日制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学文言最有效最经济的方法就是读,因而我安排了三个层次的诵读:第一层次,初读,疏通文意;第二层次,品读,探究文理;第三层次,诵读,加深理解。 在此过程中,我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运用启发诱导的教学方法,为学生创设学习情境,并通过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四、分析学生

根据我校学生实际,应注意安排好预习环节,关键是字词的掌握。布置好预习题目,要求他们自己利用工具书及资料,程的顺利进行和教学目标的落实词、特殊用法、句子,

五、说教学流程

明生平,特别是“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故事,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了对陶渊明的理解,让学生学会知人论世。并思考两个问题:他为什么称“五柳先生”? 学生学习本文的兴趣和热情。

(二)采用三步读书法,

第一层次:初读 1字音和节奏。

2

3、自主学习,落实双基,

使学生自己完成预习题目,目的是使他们自己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学会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本课我设置了有关文言的基础知识方面的预习任务:重点字音、重点词语、重点句子。这样有助于学生基础知识的巩固,有利于学生文章内容的理解,为新课的学习打下了基础。在这里我安排学生开展活动“请让我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示才华的 第二层次:品读。

1、合作讨论,全体参与,让课堂“活”起来。

学生可以四人一组,围绕本课的教学重点,讨论四个问题:文中哪些语句从哪些方面表现了五柳先生的性格、生活和志趣?.陶渊明好读书为什么不求甚解?他喝酒为什么要“期在必醉”? 作者常写文章,目的是什么?这四个问题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学生结合文章的背景和已积累的陶渊明的有关知识,就可以对文章深入的探究,因此气氛较为热烈,学生兴趣高涨,踊跃发言,讨论热烈,

回答切题。切实改变了以前沉闷的课堂模式,完成了“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充分发挥了学生学习主体的作用,有利于学生探索精神的培养,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有利于学生听说读写能力培养,从而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2、启迪想象,启发情感,培养审美情感。

课堂应是学生积极参与的的课堂,应是学生开拓思维的课堂。因此,在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的基础上,让学生思维达到一个活跃的高度,激起他们浓厚的学习兴趣,

面前,说出你想对他说的话。 品头论足说陶潜 ,由古及今话隐士。这有一定难度,我是这样启发他们的:我们已经对陶渊明的性格志趣、生活态度有了更详细的了解。他这种思想曾被后世很多人推崇、赞扬,可谓是“名垂千古”。其实呀,名利是一种很奇怪的东西。“它总是躲避着追逐它的人,却又追逐着躲避它的人。”陶“不慕荣利”却美名流传至今,而当时那些追名逐利的人,后人有谁知道呢?但现在又有很多人并不赞成他的那种思想,认为1500多年过去了,他的思想已过时了。同学们,你们有什么看法呢?请大家自由发言。有的学生说:“我认为陶“闲静少言”不行,当今社会应多说话、多与他人交往,才能有更大发展”。有的学生说:“我认为陶读书‘不求甚解’不好,我们读书应深入体会每字每句的含义’’。有的学生说:“我认为陶隐居是在逃避现实是懦夫行为。”有的学生说:“ 如果我们都像他一样找个“世外桃源”躲起来,那么谁来建设我们的祖国呢?

了”。这一问题充分调动了他们的兴趣,发散了他们的思维,因此出现了丰富多彩的答案。

总之,所有的教学活动都要追求良好的教学效果,模式的展开过程是学生艰辛又愉悦的智力劳动过程,劳动理应得到回报,而且丰厚的回报更能激发再学习再探究的主动性和热情。良好的教学方法,有助于这种教学模式的落实。有效地模式加科学的方法,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在日常的语文学习中不断的自主探究,

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敏锐的发现意识,务实的探究态度,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第三层次,诵读。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积累背诵经典文章及段落,既有助于加深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也有助于学生在熏陶感染之中完成个人的独特体验。根据这一理念,我设计了试背这一环节,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尝试背诵,加深对文本的理解。

第三环节:作业安排。

1就是对同学预习的检测和督导。也是落实双基的保证。

2、课下整理课堂所听,用 读出自己”的第二个要求。

《五柳先生传》说课稿10

大家好,这次我说课的内容是初二语文第三册《五柳先生传》,这是一篇文言文,文言文的学习在本册书中所占的比重较大,且《五柳先生传》这篇文章的篇幅精短,内涵深刻,所以作为重点内容来学习。

本文的教学目标

1、识托名自传的独特写法,感受其自然平淡而形象鲜明的写法

2、理解作者不慕荣利,安贫乐道的高洁志趣

3、背诵全文

本文的教学重点是学习目标1,难点是学习目标2。

我采用的教学手段有实物投影,录音。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是这样安排教学思路的,教法启法诱导式,分层教学,学法为讨论式,分层次三步读书法。常言说得好,书读百遍,其意自现,第一层次诵读疏通文意,第二层次诵读探究文理,第三层次,品味意境。在此过程中,我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为学生创设学习情境,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鉴赏水平。

主要教学过程是这样的:第一环节,才艺展示,简介陶渊明背诵其诗《归园田居》(目的,让学生温故而知新,从而导入新课)导入语我是这样设计的,关于陶渊明我们并不陌生,今天,我们再学习一篇陶渊明的作品,《五柳先生传》让我们再次走近陶渊明,了解陶渊明,同时向学生介绍传这种文体知识,明确本文是以史传的形式写得一篇自传,从文章整体结构上看,分传文,赞语两部分,一五柳先生即作者陶渊明。使学生对本文结构有大致了解,

第二环节,采用分层次三步读书法,全面学习课文内容,:1第一层次诵读,疏通文意,①听课文录音,(全面感知课文内容)②学生自读课文,和(投影出示:要求语音正确,语句通顺,不读断句,找疑难点)(意在让学生初步领会文中词语和句段含义)③开展活动“请让我来帮助你”,将文中不懂词句找出来,向大家置疑问难,由学生互帮互助的形式来完成,困难较大的由老师指点。(在这里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了学生积极动脑思考的能力和关心他人的优秀品质,并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才华的空间。

第二层次诵读,探究文理,①指名朗读课文,(思考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向我们介绍五柳先生的呢,由学生边读边汇报,即“名号的由来、性格、爱好、生活、志趣”,(板书)

②默读课文,参照提示(思考:五柳先生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小组讨论后汇报,,最后师生总结,(他是一个不慕荣利,安贫乐道的人)(完成板书)

③这是我们对五柳先生的评价,作者是如何评价他的呢,同学们齐读课文赞语部分,(在这里问题环环相扣,结合指名读默读,齐读,加深学生对五柳先生的认识。)

④为了能让学生更加深入的全面地了解五柳先生,我又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赞语部分的哪句话与前文的不慕荣利相照应,快速跳读课文,找出来,找出后再次提问,本来在当时乃至当今社会追求慕华富贵者大有人在,而我们的五柳先生却不慕即作者陶渊明,却不慕不汲汲,你对此举有何认识和看法,如果你是陶渊明你会怎么做中,小组讨论后汇报,得出两种结论,一是他洁身自好,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二是他消极避世,不能勇于面对现实,教师总结: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我们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第三层次的诵读:品味意境。陶渊明的作品以其语言的平淡自然、形象鲜明而著称,以小组为单位,开展朗读比赛, (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记忆)

第三个环节:巩固练习。为了检测不同层次的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分层次设计了三道练习题。

第一题(基础题)根据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填空。《五柳先生传》作者是____________,他是_________朝诗人,本文作者托________________之名为自己作传。

1、第二题(能力题)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① 因以为号

② 亲旧知其如此

③ 短褐穿结

④ 造饮辄尽

第三题(潜能发挥题)小练笔:根据本文所学的知识为自己作传。

第四个环节:小结:学生自我汇报后由教师总结

第五个环节:布置作业:背诵全文

一、教学目标、重点难点的设计

初中语文教学大纲要求:诵读古代诗词和浅易的文言文,能借助工具书理解内容,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大纲中有文言文背诵推荐篇目20篇。《与朱元思书》即是其中的一篇。它是初中语文第四册第六单元的一篇自读课文。单元提示中要求“熟读并背诵课文,读出一点语气来”。《与朱元思书》是工于写景,尤以小品书札见称的吴均写给友人信中的一部分,选文层次清晰、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富春江自富阳到桐庐间的山光水色,描绘了祖国南方秀丽江山的奇异景象,使人读后确有悠然神往之感。同时,文中也表现出作者沉湎于山水的生活情趣。从形式上,本文是一篇骈文,文笔精美,自然流畅,基本上使用四六句式,声律和谐,具有一种音乐美。根据以上内容和要求,我这节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1、感知理解课文内容;2、熟读背诵全文;3、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而其中,在理解的基础上熟读背诵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二、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的运用

为了让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有的放矢,首先采用“目标导学法”。教学过程中,教学目标和学习目标是居于支配地位的,教和学的活动首先要确定好准确适度的目标,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一种成功的愉悦感。因此,在引入课题后,即出示教学目标,在其引导下,分步实施完成。本文是一篇美文,是学生积累的最佳材料,在一课时内力求达到背诵,因此,诵读是不可缺少的教、学方法。而诵读能力的训练又与其他能力的培养相辅相成。对课文内容理解得透彻,朗读才能把握得有分寸,朗读才会有正确的语音、语速、音量;对课文的字词句熟悉,朗读时才会有准确的发音、停顿、重音。课堂上,学生的自读、教师的范读;个别学生的试读、全体学生的齐读齐背;穿插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让学生在诵读中熟悉、理解、品味、鉴赏、记忆、积累。多媒体的运用,也是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的手段。力求通过课件的介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引导学生运用恰当的学习方法,完成学习目标。在教学中,课题、作者、教学目标、读文后字音词义的检测都以图片加文字的形式出示;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和把握课文内容和结构,插入了动画素材,引导学生读文思考、标划,在解决问题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圈点批注的学习习惯;为了解决重难点,选取了大量的图片并进行了超级链接,使画面具有交互性,完整性,将课文内容形象化、具体化,以帮助学生记忆,这样,运用图片、文字、声音等多种形式,从多个方面调动了学生的感官,使学生能够投入到教师创设的情境中,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同时,多媒体的运用,可以替代或补充传统的教学设备(如黑板)的不足,方便清晰的展示问题、板书或提示内容,给学生以深刻的印象。

三、教学过程的设计

首先,由学过的写景文引起学生的回忆,导入新课。明确指出本文又是一篇优美的山水小品,作者以其清新的文风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幅令人神醉的画面,使学生产生了一种学习的期待。

第二步,初读感知课文。本文是一篇自读篇目,文下的注释比较详细,因此没有必要对课文进行详细的讲解,先让学生自由、大声地读课文,要求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读准字音,结合文下的字、词、句释义理解课文,读后对重点字音和词义进行检测,因为有了检测,学生的自读也有了着落。

第三步,诵读课文。在学生自读的基础上,指名试读,在肯定学生收获的前提下,教师指导并进行范读,明确读此类写景抒情的文章语调一定要舒缓,注意每一小节间的停顿,在每种景物出现后留一个想象的空间。然后学生再读课文并结合屏幕提示的问题思考、标划。

第四步,讨论交流问题答案,把握文章的内容和结构。在这一环节中,学生边回答,教师边出示相关内容,文中写了哪些景物,是按什么顺序写的,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由此可见作者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这一系列的问题在学生的讨论交流中水到渠成的得到了解决,文章的内容和结构也随着清晰地展示了出来,给学生一个整体的把握。这为学生背诵课文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第五步,结合一幅幅优美的图片,分散难点,引导学生分步记忆文章内容,如,在引导背诵第一节时,选择了一幅山水画面,一艘小船在水中游来游去,学生结合画面,想象作者坐着小船饱览“天下独绝”的“奇山异水”。同时,引导学生发挥自己丰富的想象力,把分散的景物融合成一幅完整的画卷。然后,教师用优美的语言为学生描绘这一幅幅画卷,学生对文中的语句相应地进行朗读、记忆。

第六步,结合图片的综合展示,以图引文,引导学生进行齐背,达成目标。

第七步,在悦耳的音乐声中,为学生展示美丽的风景图片,帮助他们达到从感受美到创造美的完美境界,以达到激发学生对祖国壮丽山河的热爱之情的思想教育目标。

本课时的设计,力求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的自读、讨论、交流,多媒体的辅助,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丰富学生的积累,提高学生的语言素养和审美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正确的学习方法。但因水平有限,有许多不当之处,敬请各位评委和老师们批评指正。谢谢!

《五柳先生传》说课稿11

一、教学背景分析

1、教材分析

1)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本文是河大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三篇文章, 本单元旨在让学生领略杰出人物的风采。同时也走进古人的世界里,感受古人的人格魅力,培养一种乐观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教材内容:

本文是东晋诗人、辞赋家陶渊明的一篇自传。在文中作者表明了自己的三大志趣:一是好读书,二是性嗜酒,三是常写文章自娱,塑造了一个真实的自我,表现了卓然不群的高尚品格,透露出强烈的人格人性之美。

学情分析

九年级的学生,有了一定的文言知识与阅读能力,熟悉了文言文的阅读步骤,本文的篇幅短小,词句理解较简单,适合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质疑来探究文章的内涵。

二、教学目标的确定

1、理论依据:

1)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背诵优秀诗文80篇。

2)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2、教学目标

1)能结合注释,掌握文言词语,理解课文内容。

2)品读陶渊明,通过对其生活状况、志趣和爱好的梳理体会作者高洁的精神和强烈的人格人性之美。

3)学习陶渊明安贫乐道、不慕荣利的高洁精神,力求活出一个真实的自我。

三、教学重点难点:

梳理作者自传中的兴趣和爱好,学习陶渊明安贫乐道、不慕荣利的精神,力求活出一个真实的自我。

四、教法和学法

1、诵读法,启发式,讨论式教学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2、主动质疑,合作探究式学习方法,使学生自主的学习,用探究的方式由表及里地理解文言文。

五、教学过程设计(1课时)

课前准备:已经预习完成:课文的诵读,结合课下注释初译课文。

(一)导入新课(3分钟)

(二)读课文知通文意(15分钟)

(三)抓文眼品读课文(10分钟)

第五篇:五柳先生传说课稿

五柳先生传说课稿1

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好!我是通榆县第二中学的海燕。今天我要说课的篇目是长春版语文教材八年级上第二十课《传、书、序、箴四篇》中的第一篇《五柳先生传》的第一课时。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目标、说教法和学法、说教学过程四个方面来对本课进行说明。

一、说教材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我们的语文教学要致力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注意培养学生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努力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对于文言文教学,我们既要引导学生能够翻译背诵,还要在积累、感悟、运用中提高他们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

《五柳先生传》是一篇文笔流畅、用语精炼、意蕴深远、情感丰富的美文,它向人们展示了陶渊明淡泊宁静、洒脱惬意、不与世人同流合污的高洁情怀。教学中我们要让学生反复诵读,积累优美的语句,体会文章的精妙之处,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

二、说目标 :

1。知识目标:反复诵读课文,积累文言词语;理解五柳先生安贫乐道、不慕荣利、旷达自任的品格和情趣;赏析精美语句。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有感情诵读能力、从重点语句赏析课文的能力、拓展相关文学知识的能力。

3。德育目标:感悟陶渊明淡泊宁静、洒脱惬意、不与世人同流合污的高洁情怀。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反复诵读课文,积累文言词语,利用工具书翻译课文;初步认识五柳先生安贫乐道、不慕荣利、洁身自好的品格和情趣。

2、难点:赏析经典语句,理解五柳先生安贫乐道、不慕荣利、洁身自好的品格和情趣。

三、说教法、学法:

1、教法:

教师适当点拨,引导学生探究、赏析,并努力由课内向课外延伸拓展;以此开阔学生的文学视野,增加学生的文学素养。

2、学法:

从提问读、到范读、到齐读、赏析读,以读促赏,以期达到“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的良好效果;学生合作学习,有疑有解,共同体味互助学习的乐趣。

3、学情分析:

八年级的学生学习文言文基本已经掌握了一定的方法,只是在诵读和赏析上还欠缺一定的方法,课外知识积累上还需要进一步的深化。教师希图以此课为范例,通过以读促赏、抓住关键语句来达到把握最终思想情感的目标。

四、授课时数:2课时

五、教学过程与内容

第一课时

1、导入:

中国古代有这样一个文人,他年少时就有“大济苍生”的高远志向,但是腐败黑暗的社会现实让他高远的政治理想几度受挫。为了生存,他也曾做过刀笔小吏。有一次,他任职的地方来了上级的领导。有人劝他要衣冠整齐、恭恭敬敬地去迎接。早被官场俗事所厌倦的他,闻听此言听后长叹道:“我岂能为五斗米为乡里小儿折腰?”于是交印辞官,勇归田园,开始了他采菊种豆的惬意生活。你知道这个“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勇者是谁吗?

学生回答陶渊明。

这个高洁傲岸的人就是陶渊明。在学习了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后,让我们走进他的另外一篇《五柳先生传》。(板书课题)

2、走进传:学生整理回答,教师总结。

一种文体。要记述人物的生平事迹,根据各种书面的、口述的回忆、调查等相关材料,加以选择性的编排、描写与说明而成。传记和历史关系密切,某些写作年代久远的传记常被人们当史料看待。一般由他人记述,亦有自述生平者,称自传。传记一般不虚构,纪实性是传记的基本要求。

大家读过、或知道哪些传记?如《名人传》(罗曼罗兰)《苏东坡传》(林语堂)《康熙皇帝》(二月河)《老舍自传》《战争狂徒(山本五十六)》

本文就是陶渊明假托五柳先生而为自己写是自传。

3、下面,就让我们走进课文,初读课文,注意字音、节奏、情感。

4、提问读。学生指出字音、节奏上疑问,师生共同解决。

5、教师范读,学生整理、字音、节奏、情感。

6、学生自由读。

7、再次提问读。

8、齐读。

9、师生共同翻译课文:

(1)先疏通不懂文言词语,学生提出疑问,其他学生帮助解决,教师点拨总结。

(2)大段翻译课文,对译,一读一译。师生总结。

在翻译的过程中了解五柳先生的号之由来,了解他的三大爱好。

此时板书:

五柳:读书

嗜酒 闲静少言 不慕荣利

著文

10、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齐读课文。

11、作业: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背诵课文。

12、小结: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对陶渊明归隐的生活有了一个初步的把握?你想跟着我继续走进陶渊明的精神世界吗?明天我们来学习。

13、板书:

五柳先生传

陶渊明

五柳:读书

嗜酒 闲静少言 不慕荣利

著文

第二课时

复习回顾:齐读课文。

1、上节课我们已经熟读并翻译课文,了解了文章大意。今天就让我们一同走进五柳先生的精神世界。(赏析课文)

【1】给人家写传,却说不知先生是何许人也?不详其姓字?

先生是个隐士,不在乎世人是否记得他的名字,也不希望世人记住他的名字。(世人取名号,往往是想名扬天下)

【2】找出文中最能体现五柳先生的品格的语句?指出来大家共同品味。

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喜欢宁静,淡泊名利。

(别人夸夸其谈,为的是表现,为的是出名;先生不言不语,一是无人理解,一是远离名利。)

【3】为了说明五柳先生的淡泊宁静,文章又写出了五柳先生的几个爱好?

三个爱好:好读书、性嗜酒、著文章。

【4】走进五柳先生的三个爱好,解读他的精神世界。

A、好读书,不求甚解——喜欢读书,不读死书,不为功名。

(古人读书,一心一意,不差分毫,甚至囊萤映雪,甚至悬梁刺股,就是为了求取功名;先生读书,只为兴趣快乐,更能显出他的高洁。)

b、性嗜酒……曾不吝情去留——率真旷达,不拘小节。

(适时拓展:喜欢喝酒的文人墨客古来无数,你知道哪些?他们喝酒又与陶渊明有何异同?李白喜欢喝酒,李白斗酒能作诗百篇,李白“借酒消愁愁更愁”;杜甫喜欢喝酒,“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辛弃疾喜欢喝酒,“醉里挑灯看剑”;李清照也喝酒,“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苏轼喜欢喝酒,“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陶渊明喜欢喝酒,没钱也要到朋友家去蹭酒,更见其率真质朴。)

c、常著文章自娱——以文写志,不计得失。

(很多人都有文学梦想,写文章往往是为了发表,为了出名;而先生只是为了娱乐,为了写出自己的情趣。)

【4】五柳先生家境如何?他对此如何看?

环堵萧然……

晏如也——安贫乐道

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乐观豁达

(师总结:贫穷到如此境地,屋漏腹空,衣不蔽体,他还能安然自若,足见他视富贵如浮云,视功名如粪土。这种美好的品格与陋室铭的作者刘禹锡是多么相似,“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先生就是一个安贫乐道、洁身自好、高洁傲岸的君子。)

【5】带着对五柳先生的崇敬,我们大声齐读课文。

【6】你喜欢五柳先生性格当中的哪一面?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7】拓展《饮酒》《归园田居》名句进一步感受陶渊明归隐生活的惬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归隐田园,诗人每天采菊种豆,自得其乐。)

2、作业:

(1)背诵课文

(2)每课一对:依文意根据上联拟出上联:采菊种豆南山五柳

3、小结:五柳先生视富贵如浮云,视功名如粪土,我们会想到孟子的话——“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五柳先生就是我们心中高洁伟岸的大丈夫!

4、板书设计:

五柳先生传

陶渊明

先生: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读书

嗜酒(安贫乐道,乐观豁达)

作文

五柳先生传说课稿2

一、疏通文意,积累文言词语。

二、了解人物形象,把握其性格志趣及精神风貌。

语文学习是以认知基础上的体验、感悟、熏陶为主的。《课程标准》指出“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 有益启示”为了引导学生整合资料、与文本对话,让学生用自己的阅读体验来把握人物性格及精神。这就是本节课的难点。

三、说教法、学法。

《全日制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学文言最有效最经济的方法就是读,因而我安排了三个层次的诵读:第一层次,初读,疏通文意;第二层次,品读,探究文理;第三层次,诵读,加深理解。 在此过程中,我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运用启发诱导的教学方法,为学生创设学习情境,并通过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四、分析学生

根据我校学生实际,应注意安排好预习环节,关键是字词的掌握。布置好预习题目,要求他们自己利用工具书及资料,程的顺利进行和教学目标的落实词、特殊用法、句子,

五、说教学流程

明生平,特别是“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故事,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了对陶渊明的理解,让学生学会知人论世。并思考两个问题:他为什么称“五柳先生”? 学生学习本文的兴趣和热情。

(二)采用三步读书法,

第一层次:初读 1字音和节奏。

2

3、自主学习,落实双基,

使学生自己完成预习题目,目的是使他们自己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学会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本课我设置了有关文言的基础知识方面的预习任务:重点字音、重点词语、重点句子。这样有助于学生基础知识的巩固,有利于学生文章内容的理解,为新课的学习打下了基础。在这里我安排学生开展活动“请让我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示才华的 第二层次:品读。

1、合作讨论,全体参与,让课堂“活”起来。

学生可以四人一组,围绕本课的教学重点,讨论四个问题:文中哪些语句从哪些方面表现了五柳先生的性格、生活和志趣?.陶渊明好读书为什么不求甚解?他喝酒为什么要“期在必醉”? 作者常写文章,目的是什么?这四个问题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学生结合文章的背景和已积累的陶渊明的有关知识,就可以对文章深入的探究,因此气氛较为热烈,学生兴趣高涨,踊跃发言,讨论热烈,

回答切题。切实改变了以前沉闷的课堂模式,完成了“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充分发挥了学生学习主体的作用,有利于学生探索精神的培养,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有利于学生听说读写能力培养,从而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2、启迪想象,启发情感,培养审美情感。

课堂应是学生积极参与的的课堂,应是学生开拓思维的课堂。因此,在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的基础上,让学生思维达到一个活跃的高度,激起他们浓厚的学习兴趣,

面前,说出你想对他说的话。 品头论足说陶潜 ,由古及今话隐士。这有一定难度,我是这样启发他们的:我们已经对陶渊明的性格志趣、生活态度有了更详细的了解。他这种思想曾被后世很多人推崇、赞扬,可谓是“名垂千古”。其实呀,名利是一种很奇怪的东西。“它总是躲避着追逐它的人,却又追逐着躲避它的人。”陶“不慕荣利”却美名流传至今,而当时那些追名逐利的人,后人有谁知道呢?但现在又有很多人并不赞成他的那种思想,认为1500多年过去了,他的思想已过时了。同学们,你们有什么看法呢?请大家自由发言。有的学生说:“我认为陶“闲静少言”不行,当今社会应多说话、多与他人交往,才能有更大发展”。有的学生说:“我认为陶读书‘不求甚解’不好,我们读书应深入体会每字每句的含义’’。有的学生说:“我认为陶隐居是在逃避现实是懦夫行为。”有的学生说:“ 如果我们都像他一样找个“世外桃源”躲起来,那么谁来建设我们的祖国呢?

了”。这一问题充分调动了他们的兴趣,发散了他们的思维,因此出现了丰富多彩的答案。

总之,所有的教学活动都要追求良好的教学效果,模式的展开过程是学生艰辛又愉悦的智力劳动过程,劳动理应得到回报,而且丰厚的回报更能激发再学习再探究的主动性和热情。良好的教学方法,有助于这种教学模式的落实。有效地模式加科学的方法,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在日常的语文学习中不断的自主探究,

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敏锐的发现意识,务实的探究态度,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第三层次,诵读。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积累背诵经典文章及段落,既有助于加深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也有助于学生在熏陶感染之中完成个人的独特体验。根据这一理念,我设计了试背这一环节,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尝试背诵,加深对文本的理解。

第三环节:作业安排。

1就是对同学预习的检测和督导。也是落实双基的保证。

2、课下整理课堂所听,用 读出自己”的第二个要求。

五柳先生传说课稿3

今天我为大家说课的内容是 《五柳先生传》。下面我将从教材、目标、教学方法、学情,教学流程五大方面来对本课进行分析。

一、说教材。

《五柳先生传》是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一篇文言文。是陶渊明托名五柳先生而作的小传。 文章篇幅精短,从性格、爱好、生活状况等方面塑造了一位“不慕荣利”“守志安贫”的隐士形象,赞美了他安贫乐道的精神。

二、说目标。

课标要求,对文言文的教学要在多层次诵读的基础上,加深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为此我设定的三维教学目标是:

1、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学生自主诵读,识记文言文字词音、形、义,能够扫清文字障碍,自主疏通文意,把握内容,使学生能够掌握相关文言知识,形成学习、分析文章、把握主旨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分层三步读书法,即通过初读—品读—诵读的程序,采用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教师巧加点拨,让学生了解人物志趣、生活状况、性格方面的特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习陶渊明“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的精神风貌;教会学生辨证认识事物的能力。

三、说教法、学法

学文言最有效最经济的方法就是读,因而我安排了三个层次的诵读:第一层次,初读,疏通文意;第二层次,品读,探究文理;第三层次,诵读,加深理解。 在此过程中,我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运用启发诱导的教学方法,为学生创设学习情境,并通过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教学重难点

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因而我把本课的重难点定为 一、疏通文意,积累文言词语。二、了解人物形象,把握其性格志趣及精神风貌。

四、说学情

根据学生实际,应注意安排好预习环节,关键是字词的掌握。提前给学生布置好预习题目,要求他们自己利用工具书及资料,解决字词难点。保证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和教学目标的落实词、特殊用法、句子,分门别类,便于学生掌握。

五、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

由教师描述《桃花源记》与《归园田居》里的景物,让学生猜,引出陶渊明,再让学生齐背学过的他的《归园田居》,目的是让学生温故而知新,然后引出陶渊明。并思考陶渊明笔下的五柳先生是个怎样的人?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本文的兴趣和热情。

(二)采用三步读书法,全面学习课文内容。

第一,初读,正音,疏通文意。

1、听录音范读,要求学生和自己预读的进行比较,在比较中准确把握句子的字音和节奏。

2、指名读课文,检查预习情况,正音明节奏。

3、自主学习,落实双基,理解文意。

使学生自己完成预习题目,目的是使他们自己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学会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边自由读边将文中不懂的词句找出来,向大家质疑问难,由学生互帮互助来完成,困难教大的由老师指点。借此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积极思考的习惯和关心他人的优秀品质。

第二,品读,探究文理。

1、合作讨论,全体参与,让课堂“活”起来。

学生可以四人一组,围绕本课的教学重点,讨论四个问题:文中哪些语句从哪些方面表现了五柳先生的性格、生活和志趣?.陶渊明好读书为什么不求甚解?他喝酒为什么要“期在必醉”? 作者常写文章,目的是什么?这四个问题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学生结合文章的背景和已积累的陶渊明的有关知识,就可以对文章深入的探究。充分发挥了学生学习主体的作用,有利于学生探索精神的培养,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

2、启迪想象,启发情感,培养审美情感。

在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的基础上,让学生思维达到一个活跃的高度,激起他们浓厚的学习兴趣,我安排了“面对面”活动,让学生假设陶渊明跨越了千年来到了我们面前,说出你想对他说的话。这让课堂活跃起来,同学们积极发言。在此基础上,再提出一个开放性的题目:如果陶渊明活在我们今天,就生活在我们的社会里,他会怎样?会有何变化?请大胆发挥想象。这一问题能充分调动他们的兴趣,发散他们的思维。

第三,诵读,加深理解。

积累背诵经典文章及段落,既有助于加深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也有助于学生在熏陶感染之中完成个人的独特体验。让学生试背,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尝试背诵,加深对文本的理解。

(三)作业

1、背诵全文,并把课文翻译成现代汉语。

2、课下整理笔记,试着用书信的方式给陶渊明写一封信,畅谈自己的感想。

(四)板书

本文重点从性格、爱好、生活三方面展示了作者的志趣和人生追求。因此,我的板书如下:

五柳先生传

陶渊明

性格:闲静少言 不慕名利-----隐者心情 爱好:好读书 不求甚解-----读书悦己 性嗜酒 期在必醉-----率真放达 著文章 忘怀得失-----淡泊名利 生活:家 贫 宴如也------- 安贫乐道

五柳先生传说课稿4

一、说教材。

《五柳先生传》是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一篇文言文。这个单元所选的古诗文,题材多样,内容丰富,无不渗透着作者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深刻感悟和深入思考,表达了作者对美好生活和理想人格的追求。《五柳先生传》全文173字,在这样简短的篇幅里,却从思想性格、爱好、生活状况等方面塑造了一位独立于世俗之外的隐士形象,表现了他淡泊名利、安贫乐道的高尚情操。《五柳先生传》虽说是作者自况,却不等于全面纪实,而是创作。它着重刻画的是一种人物精神,一种“陶渊明精神”,是陶渊明千百年来给人印象最深、影响最大的精神。全文语言简约凝练,多用否定句,值得品味。

二、说学情。

经过一年半的学习,学生已初步形成了一定的学习方法,对于文言文的阅读与学习掌握了一定的步骤,而且经过以学习,他们很容易感受到短文的独特之处,容易获得学习文言文的喜悦感与成就感,进而主动加入到背诵、解说、创作等学习活动中来。但由于本单元文言文采用集中编排方式,且所有的课文都有背诵要求,因此不断激发学习兴趣及成就感成为必要。

根据教材编排,文言文的学习在本册书中所占比重较大。课标要求,对文言文的教学要在多层次诵读的基础上,加深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为此我设定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是:

1. 我能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背诵课文;

2. 我能了解人物的性格志趣和精神风貌;

3. 我能学会本文的写人方法,运用本文语言特色。

三、说教法、学法。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预习案中安排了文体及作者简介等文学常识和重点实词的检测内容,探究案中安排了一个合作学习、两个探究学习的活动,训练案设置了仿写的内容,教学过程中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充分发挥小组作用,运用启发诱导的教学方法,为学生创设学习情境。

四、说教学流程

第一环节,教师谈话导入新课后,给各组小组长3分钟检查预习情况;出现问题的小组组长汇报情况,组际解决问题后,教师检测,目的是让学生温故知新。

第二环节,各小组按要求完成导学案内容,力求让学生达到由文及人、由人推己的读书境界。

第一层次:各小组完成导学案的“合作学习”内容:熟读文章并理解文意,力求学生全面感知文章内容,并从深度、广度两方面拓展内容。让学生边自由读边将文中不懂的词句找出来,向大家质疑问难,由学生互帮互助来完成,困难较大的由老师指点。借此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积极思考的习惯和关心他人的优秀品质,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示才华的空间。

第二层次:各小组完成“探究学习一:请找出表现五柳先生性格、生活和志趣等的语句,分析其形象。小组讨论后汇报,即“性格、爱好、生活”等。探究其“爱好、生活”时,教师引导学生抓住其中的矛盾点,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将讨论集中到以下方面:“好读书”,为什么“不求甚解”?家境贫寒为什么还“嗜酒”?“常著文章”为什么“自娱”?并由学生合作探究解答。诱导学生进一步深入到五柳先生的内心世界,体会在那个特定的时代背景下五柳先生所特有的思想情怀,并力求在探究的过程中抓住学生见解中的闪光点,让学生在思想的碰撞中产生火花。在总结了五柳先生的性格、爱好、生活等后,提出问题:五柳先生是谁?让学生把五柳先生的形象和我们了解的陶渊明的形象加以比对,明确本文实为陶渊明的自传。学生对人物的褒贬,反映了学生认知水平的差异,也反映了学生的价值取向,为了在文本思想内涵和学生价值取向二者间架起一座桥梁,我安排了“我眼中的五柳先生”这一环节,引导学生客观辩证地认识五柳先生,学习他精神、性格中进步的方面,树立“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取其精华,弃其糟粕”的价值取向。

第三层次:各小组完成探究学习二:请从文中找出含有“不”的否定句,并分析其作用。学生品味语言,教师在广泛听取发言后,总结“不”是本文的文眼,每一个“不”字都能体现出作者的品质,再引导学生逐步探究五柳先生的生活态度。

第三环节:结合本文问题特点,出示“老舍自传”,学生对比学习,并模仿本文的语言特点,为自己写一段自传。写个人小结,

这也是为了力求让学生达到由文及人,由人推己的读书境界,进而产生认识自我,完善自我的意识,我把这个写作训练命名为“猜猜我是谁”,即展示学生所写小传,让大家猜猜写的是谁。既培养了学生写人物时要抓住特征表现个性的能力,也把课堂气氛掀向了高潮。

五、说板书。

本文以自传的形式,从思想性格、爱好志趣、生活状况三个方面展示了作者的志趣及人生追求,这是作者对自己人生的一次重要观照,也是教学本文的核心内容。为了体现这一核心,我选用了结构式板书形式,以五柳先生的“性格、爱好、生活”为切入点,以五柳先生的“安贫乐道”之“志”为重要支撑,将文本内容的丰富性与结构式板书的直观性有机地结合起来,让学生借助板书这一窗口,形象解读文本内容,深入感悟人物丰富而复杂的内心世界,最终完成学习目标,进而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

板书设计: 思想性格 :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读书:好读书,不求甚解

不慕荣利

五柳先生 爱好志趣 饮酒:性嗜酒,期在必醉

率真放达

写文章:常著文章自娱

安贫乐道

生活状况 :环堵萧然,晏如也

五柳先生传说课稿5

一、说教材。

《五柳先生传》是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一篇文言文。是陶渊明托名五柳先生而作的小传。 文章篇幅精短,仅208字,就从性格、爱好、生活状况等方面塑造了一位“不慕荣利”“守志安贫”的隐士形象,赞美了他安贫乐道的精神。教学中应设法为学生创设宽松的学习环境和讨论氛围。指导学生自主探究,把握作者塑造的“不慕荣利”“守志安贫”的五柳先生形象,引导学生在诵读中,提高感悟能力,解读五柳先生独特个性。

二、说目标。

课标要求,对文言文的教学要在多层次诵读的基础上,加深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为此我设定的三维教学目标是:

1、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学生自主诵读,识记文言文字词音、形、义,能够扫清文字障碍,自主疏通文意,把握内容,使学生能够掌握相关文言知识,形成学习、分析文章、把握主旨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分层三步读书法,即通过初读—品读—诵读的程序,采用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教师巧加点拨,让学生了解人物志趣、生活状况、性格方面的特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习陶渊明“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的精神风貌;教会学生辨证认识事物的能力。

教学重点:

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因而我把本课的重点定为:

1、疏通文意,积累文言词语。

2、了解人物形象,把握其性格志趣及精神风貌。

语文学习是以认知基础上的体验、感悟、熏陶为主的。《课程标准》指出“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 有益启示”为了引导学生整合资料、与文本对话,让学生用自己的阅读体验来把握人物性格及精神。这就是本节课的难点。

三、说教法、学法。

《全日制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学文言最有效最经济的方法就是读,因而我安排了三个层次的诵读:第一层次,初读,疏通文意;第二层次,品读,探究文理;第三层次,诵读,加深理解。

在此过程中,我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运用启发诱导的教学方法,为学生创设学习情境,并通过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四、分析学生

根据我校学生实际,应注意安排好预习环节,关键是字词的掌握。提前给学生布置好预习题目,要求他们自己利用工具书及资料,解决字词难点。保证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和教学目标的落实词、特殊用法、句子,分门别类,便于学生掌握。

五、说教学流程

(一)由谈话导入新课后,首先让学生回顾陶渊明生平,老师及时补充陶渊明生平,特别是“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故事,目的是为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了对陶渊明的理解,让学生学会知人论世。然后引导学生析题,并思考两个问题:他为什么称“五柳先生”? “五柳先生”是个什么样的人?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本文的兴趣和热情。

(二)采用三步读书法,全面学习课文内容,并从深度广度两方面拓展文本内容,力求让学生达到由文及人、由人推己的读书境界。

第一层次:初读,正音,疏通文意。

1、听录音范读,要求学生和自己预读的进行比较,在比较中准确把握句子的字音和节奏。

2、指名读课文,检查预习情况,正音明节奏。

3、自主学习,落实双基,理解文意。

使学生自己完成预习题目,目的是使他们自己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学会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本课我设置了有关文言的基础知识方面的预习任务:重点字音、重点词语、重点句子。这样有助于学生基础知识的巩固,有利于学生文章内容的理解,为新课的学习打下了基础。在这里我安排学生开展活动“请让我来帮助你”。让学生边自由读边将文中不懂的词句找出来,向大家质疑问难,由学生互帮互助来完成,困难教大的由老师指点。借此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积极思考的习惯和关心他人的优秀品质,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示才华的空间。

第二层次:品读。

1、合作讨论,全体参与,让课堂“活”起来。

学生可以四人一组,围绕本课的教学重点,讨论四个问题:文中哪些语句从哪些方面表现了五柳先生的性格、生活和志趣?.陶渊明好读书为什么不求甚解?他喝酒为什么要“期在必醉”? 作者常写文章,目的是什么?这四个问题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学生结合文章的背景和已积累的陶渊明的有关知识,就可以对文章深入的探究,因此气氛较为热烈,学生兴趣高涨,踊跃发言,讨论热烈,回答切题。切实改变了以前沉闷的课堂模式,完成了“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充分发挥了学生学习主体的作用,有利于学生探索精神的培养,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有利于学生听说读写能力培养,从而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2、启迪想象,启发情感,培养审美情感。

课堂应是学生积极参与的的课堂,应是学生开拓思维的课堂。因此,在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的基础上,让学生思维达到一个活跃的高度,激起他们浓厚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假设陶渊明跨越了千年来到了我们面前,说出你想对他说的话。 品头论足说陶潜 ,由古及今话隐士。这有一定难度,我是这样启发他们的:我们已经对陶渊明的性格志趣、生活态度有了更详细的了解。他这种思想曾被后世很多人推崇、赞扬,可谓是“名垂千古”。其实呀,名利是一种很奇怪的东西。“它总是躲避着追逐它的人,却又追逐着躲避它的人。”陶“不慕荣利”却美名流传至今,而当时那些追名逐利的人,后人有谁知道呢?但现在又有很多人并不赞成他的那种思想,认为1500多年过去了,他的思想已过时了。同学们,你们有什么看法呢?请大家自由发言。有的学生说:“我认为陶“闲静少言”不行,当今社会应多说话、多与他人交往,才能有更大发展”。有的学生说:“我认为陶读书‘不求甚解’不好,我们读书应深入体会每字每句的含义’’。有的学生说:“我认为陶隐居是在逃避现实是懦夫行为。”有的学生说:“ 如果我们都像他一样找个“世外桃源”躲起来,那么谁来建设我们的祖国呢?人类又怎么会有进步呢?”有的学生说:“他淡薄名利的做法很好。”有的学生说:“我们要学习他的安贫乐道的精神。”有的学生说:我们应该学习他的向往自由的精神,学习他高超的的读书方式”。同学们都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在此基础上我又提出了一个更具又开放性的题目。 我是这样启发的:刚才同学们各抒已见,可谓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大家的发言太精彩了。那么大同学们更活跃了,发言太精彩了。有的学生生说:“今日的五柳先生成了一名出色的农业家。”有的学生说:“今日的五柳先生成了一名优秀的作家。并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有的学生说:“今日的五柳成了一个醉鬼,流浪街头,沦为乞丐。”有的学生说:“今日的五柳开了一家酒店,做了总经理。”有的学生说:“五柳先生又当官了,而且是位反腐倡廉、为民做主的清官。”有的学生说:“由于他闲静少言,找不到工作,最终被社会淘汰了”。这一问题充分调动了他们的兴趣,发散了他们的思维,因此出现了丰富多彩的答案。

总之,所有的教学活动都要追求良好的教学效果,模式的展开过程是学生艰辛又愉悦的智力劳动过程,劳动理应得到回报,而且丰厚的回报更能激发再学习再探究的主动性和热情。良好的教学方法,有助于这种教学模式的落实。有效地模式加科学的方法,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在日常的语文学习中不断的自主探究,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敏锐的发现意识,务实的探究态度,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第三层次,诵读。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积累背诵经典文章及段落,既有助于加深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也有助于学生在熏陶感染之中完成个人的独特体验。根据这一理念,我设计了试背这一环节,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尝试背诵,加深对文本的理解。

第三环节:作业安排。

1、翻译课文。现在大多公开课讲究花样,忽视双基。认为只要是讲词语,就是

传统,就是守旧。一味创新的结果是忽视了本该应有的语文生命。这个设计就是对同学预习的检测和督导。也是落实双基的保证。

2、课下整理课堂所听,用。

这样设计的目的既可以检验学生上课听课的专注性,又可以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并锻炼创新作文能力。做到知行统一。这也是李镇西老师的 “读出问题,读出自己”的第二个要求。

六、说板书

语文教学是一门艺术,艺术的集中体现就在板书上。板书的要求是力争做到实、新、精。本文重点展示了作者的志趣和人生追求,这是作者对自己人生的一次重要观照,也是教学本文的核心内容。为了体现这一核心,我选了图画式板书形式,引导学生从性格、爱好、生活三方面把握五柳先生不慕荣利、守志安贫的隐士的形象,学生借助板书这一窗口,可以直观形象的解读文本内容,深入感悟人物丰富而复杂的内心世界。

板书设计:

五柳先生传

陶渊明

性格:闲静少言 不慕名利-----隐者心情 爱好:好读书 不求甚解-----读书悦己 性嗜酒 期在必醉-----率真放达 著文章 忘怀得失-----淡泊名利 生活:家 贫 宴如也------- 安贫乐道

五柳先生传说课稿6

本文的教学目标

1、识托名自传的独特写法,感受其自然平淡而形象鲜明的写法

2、理解作者不慕荣利,安贫乐道的高洁志趣

3、背诵全文

本文的教学重点是学习目标1,难点是学习目标2。

我采用的教学手段有实物投影,录音。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是这样安排教学思路的,教法启法诱导式,分层教学,学法为讨论式,分层次三步读书法。常言说得好,书读百遍,其意自现,第一层次诵读疏通文意,第二层次诵读探究文理,第三层次,品味意境。在此过程中,我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为学生创设学习情境,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鉴赏水平。

主要教学过程是这样的:

第一环节,才艺展示,简介陶渊明背诵其诗《归园田居》(目的,让学生温故而知新,从而导入新课)导入语我是这样设计的,关于陶渊明我们并不陌生,今天,我们再学习一篇陶渊明的作品,《五柳先生传》让我们再次走近陶渊明,了解陶渊明,同时向学生介绍传这种文体知识,明确本文是以史传的形式写得一篇自传,从文章整体结构上看,分传文,赞语两部分,一五柳先生即作者陶渊明。使学生对本文结构有大致了解,

第二环节,采用分层次三步读书法,全面学习课文内容:

1第一层次诵读,疏通文意

①听课文录音,(全面感知课文内容)

②学生自读课文,和(投影出示:要求语音正确,语句通顺,不读断句,找疑难点)(意在让学生初步领会文中词语和句段含义)

③开展活动“请让我来帮助你”,将文中不懂词句找出来,向大家置疑问难,由学生互帮互助的形式来完成,困难较大的由老师指点。(在这里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了学生积极动脑思考的能力和关心他人的优秀品质,并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才华的空间。

第二层次诵读,探究文理

①指名朗读课文,(思考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向我们介绍五柳先生的呢,由学生边读边汇报,即“名号的由来、性格、爱好、生活、志趣”,(板书)

②默读课文,参照提示(思考:五柳先生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小组讨论后汇报,,最后师生总结,(他是一个不慕荣利,安贫乐道的人)(完成板书)

③这是我们对五柳先生的评价,作者是如何评价他的呢,同学们齐读课文赞语部分,(在这里问题环环相扣,结合指名读默读,齐读,加深学生对五柳先生的认识。)

④为了能让学生更加深入的全面地了解五柳先生,我又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赞语部分的哪句话与前文的不慕荣利相照应,快速跳读课文,找出来,找出后再次提问,本来在当时乃至当今社会追求慕华富贵者大有人在,而我们的五柳先生却不慕即作者陶渊明,却不慕不汲汲,你对此举有何认识和看法,如果你是陶渊明你会怎么做中,小组讨论后汇报,得出两种结论,一是他洁身自好,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二是他消极避世,不能勇于面对现实,教师总结: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我们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五柳先生传说课稿7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

上午好!我是清水中学的参赛代表,很荣幸能在这里为大家解说我的一堂课,请大家提出宝贵的意见,给予批评和指导。今天我为大家说课的内容是:新课标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第22课《五柳先生传》。下面我将从教材、目标、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流程五个方面来对本课进行分析。

一、说教材。

《五柳先生传》是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一篇文言文。是陶渊明托名五柳先生而作的小传。文章篇幅精短,仅208字,就从性格、爱好、生活状况等方面塑造了一位“不慕荣利”“守志安贫”的隐士形象,赞美了他安贫乐道的精神。教学中应设法为学生创设宽松的学习环境和讨论氛围。指导学生自主探究,把握作者塑造的“不慕荣利”“守志安贫”的五柳先生形象,引导学生在诵读中,提高感悟能力,解读五柳先生独特个性。

二、说目标。

课标要求,对文言文的教学要在多层次诵读的基础上,加深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为此我设定的三维教学目标是:

1、知识与能力:

⑴理解五柳先生的形象就是陶渊明的白画像,学习五柳先生的性格志趣和精神风貌。

⑵体会本文朴素洗练的语言风格。

⑶掌握文中的文言词汇。

2、过程与方法:

采用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教师巧加点拨,让学生了解人物志趣、生活状况、性格方面的特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五柳先生的性格志趣和精神风貌

三、说教学重点、难点

说教学重点: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因而我把本课的重点定为: 一是疏通文意,积累文言词语;二是了解人物形象,把握其性格志趣及精神风貌。

说教学难点:语文学习是以认知基础上的体验、感悟、熏陶为主的。《课程标准》指出“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 有益启示”为了引导学生整合资料、与文本对话,我设想通过探究《五柳先生传》是不是陶渊明的自传这一问题,让学生用自己的阅读体验来把握人物性格及精神。这就是本节课的难点。

四、说教法、学法。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安排了三个层次的诵读:第一层次,范读,疏通文意;第二层次,听读,探究文理;第三层次,诵读,加深理解。在此过程中,我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运用启发诱导的`教学方法,为学生创设学习情境,并通过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客观辨证地认识事物的能力。

五、说教学流程

第一环节,由《桃花源记》导入新课,引出陶渊明,目的是让学生温故而知

新,然后引出陶渊明。并思考陶渊明笔下的五柳先生是个怎样的人?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本文的兴趣和热情。

第二环节,整体感知课文,主要分为四个层次:

1、作者介绍。(不为五斗米折腰)

陶渊明(365-427),名潜,字元亮,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东晋著名诗人。其中成就最高的是田园诗,故有“田园诗人”之称。其诗多描写自然风光,表达对田园的热爱,揭露官场的黑暗。

2、检查预习情况:

给下列字注音:

嗜(shì)辄(zhé)吝(lìn)褐(hè)

箪(dān)汲(jí)俦(chóu)觞(shāng)

3、听录音学生朗读。目的是给学生渲染一种优美的意境,听完录音,教师指导文言文的读法。即根据词语的意义把握句子的节奏,根据教师的读法指导让学生练读。

4、指名读课文、正音。

第三环节,教师引导,学生合作翻译课文,教师总结重点字词。

在这里我首先对课文前几句做一翻译,然后安排学生合作翻译课文,让学生边自由读边将文中不懂的词句找出来,向大家质疑问难,由学生互帮互助来完成,困难教大的由老师指点。借此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积极思考的习惯和关心他人的优秀品质,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示才华的空间。

第四环节,合作探究,品析课文。

我主要通过设计五个问题,让学生自主合作完成,从而训练学生的探究能力,完成教学目标的过程与方法目标。首先总结“不”是这篇文章的文眼,每一个“不”字都能体现“五柳先生”的品质,再引导学生逐步探究出五柳先生的生活态度,然后提出四个问题。

1、全文有九处用到了“不”字?找出来,说说它们有什么作用?

(1)(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

(实为不愿说,而非“不知”“不详”,可见先生的淡泊宁静)

(2)不慕荣利,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忘怀得失,不追名逐利)

(3)不求甚解 (志存高远,可见先生胸襟开阔)

(4)不能常得 不蔽风日(安然自若,不为境所困,乐观开朗)

(5)不吝情去留 (去留无意,可见先生耿直率真)

2、陶渊明“好读书”,为什么“不求甚解”呢?

(这与他“不慕荣利”有关。他读书的目的是为了精神享受,所以“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他既不求名,也不追利,只求精神上得到安慰,他的不求甚解是他率直性格的反映。)

3、作者常写文章,目的是什么?

(目的是为了自得其乐,表现了先生开朗的性格。)

4、生活条件如此恶劣,作者为何还能“晏如也”?全国人民都要学习他这种精神吗?(不为境所困,乐观开朗)

5、何为“赞”?赞语中的那一句话和“传”中的语句照应?对作者的这种性格,该怎样看待?(赞:传记结尾的评论性文字。与“传”中的“不慕荣利”相照应,使人物个性更加鲜明。)

第五环节,小结五柳先生个人档案。

在这一环节的处理上,我打破了传统的板书形式,采用了表格方式对五柳先生的性格特点做了一个总结,便于学生记忆

第六环节,设计课外延伸

设计这一环节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对陶渊明有更深的认识,尤其更进一步理解作者那种归隐山林,悠闲自得的生活态度,从而把握其性格志趣及精神风貌。

第七环节:总结全文

本文借五柳先生给自己写传,从思想性格、爱好、生活状况等方面塑造了一位独立于世俗之外的隐士形象,表现了作者自己安贫乐道的高尚情操。

以上便是我对这堂课的拙见,如有不妥,望各位同仁指正。谢谢大家!

五柳先生传说课稿8

一、教学背景分析

1、教材分析

1)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本文是河大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三篇文章, 本单元旨在让学生领略杰出人物的风采。同时也走进古人的世界里,感受古人的人格魅力,培养一种乐观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教材内容:

本文是东晋诗人、辞赋家陶渊明的一篇自传。在文中作者表明了自己的三大志趣:一是好读书,二是性嗜酒,三是常写文章自娱,塑造了一个真实的自我,表现了卓然不群的高尚品格,透露出强烈的人格人性之美。

学情分析

九年级的学生,有了一定的文言知识与阅读能力,熟悉了文言文的阅读步骤,本文的篇幅短小,词句理解较简单,适合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质疑来探究文章的内涵。

二、教学目标的确定

1、理论依据:

1)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背诵优秀诗文80篇。

2)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2、教学目标

1)能结合注释,掌握文言词语,理解课文内容。

2)品读陶渊明,通过对其生活状况、志趣和爱好的梳理体会作者高洁的精神和强烈的人格人性之美。

3)学习陶渊明安贫乐道、不慕荣利的高洁精神,力求活出一个真实的自我。

三、教学重点难点:

梳理作者自传中的兴趣和爱好,学习陶渊明安贫乐道、不慕荣利的精神,力求活出一个真实的自我。

四、教法和学法

1、诵读法,启发式,讨论式教学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2、主动质疑,合作探究式学习方法,使学生自主的学习,用探究的方式由表及里地理解文言文。

五、教学过程设计(1课时)

课前准备:已经预习完成:课文的诵读,结合课下注释初译课文。

(一)导入新课(3分钟)

(二)读课文知通文意(15分钟)

(三)抓文眼品读课文(10分钟)

五柳先生传说课稿9

一、说教材。

新课标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第22课《五柳先生传》是作者陶渊明托名五柳先生写的传记,实为自传。这是一篇文言文,篇幅短小,但内涵深刻。文章从思想性格、爱好、生活状况等方面塑造了一位独立于世俗之外的隐士形象,赞美了他安贫乐道的精神。是一篇略读课文。

二、说目标。

新课标要求,阅读浅显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评价阅读浅显文言文,重点在于考察学生记诵积累的过程,考察他们能否凭借注释和工具书理解文章大意;而评价略读,重在考察能否把握阅读材料的大意。为此我设定的三维教学目标是: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

1、通过学生自主诵读,识记重要文言字词,扫清文字障碍,从而疏通文意,把握内容;

2、使学生了解相关传记知识,体会个性鲜明的写人方法,并形成分析文章、把握主旨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分层四步读书法,即通过初读—诵读—品读—延读的程序;

2、采用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教师巧加点拨,让学生了解人物志趣、生活状况、性格方面的特点。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学习陶渊明?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的精神风貌;

2、教会学生辨证认识事物的能力。

三、说重点、难点

(一)、重点: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因而我把本课的重点定为 1、疏通文意,积累文言词语;2、了解人物形象,把握其性格志趣及精神风貌。

(二)难点:语文学习是以认知基础上的体验、感悟、熏陶为主的。《课程标准》指出?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为了引导学生整合资料、与文本对话,我设想通过探究《五柳先生传》是不是陶渊明的自传这一问题,让学生用自己的阅读体验来把握人物性格及精神。这就是本节课的难点。

四、说教法、学法。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安排了四个层次的诵读:第一层次,初读,疏通文意;第二层次,品读,探究文理;第三层次,诵读,加深理解;第四层次,延读,写个人小传。在此过程中,我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运用启发诱导的教学方法,为学生创设学习情境,并通过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客观辨证地认识事物的能力。

五、说教学流程

第一环节,由复习陶渊明相关文学常识及背诵、理解《桃花源记》和《归园田居》(其三)导入新课。目的是让学生温故而知新,引出

陶渊明并进进而激发学生学习本文的兴趣和热情。

第二环节,采用分层四步读书法,全面学习课文内容,并从深度广度两方面拓展文本内容,力求让学生达到由文及人、由人推己的读书境界。

第一层次:初读,疏通文意。

1、欣赏朗诵视频,让学生和自己预读的进行比较,在比较中准确把握句子的节奏,同时渲染出一种优美的意境。

2、评价视频朗诵,并激发学生向名家挑战,同时指导学生练习文言文的读法。

3、理解文意。安排学生开展活动?众人拾柴火焰高?活动。让学生分四组,第一组负责一词多义现象的归纳,第二组负责古今异义的归纳,第三组负责文中难理解或容易出错词语的归纳,第四组负责可能会考查的句子的翻译。边默读边完成,如有疑难,先通过互帮互助来解决,困难教大的老师可请老师帮忙。

借此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积极思考的习惯和与他人紧密配合的优秀品质,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示才华的空间。

第二层次:品读,探究文理。力求学生全面感知文本,并从深度和广度两方面拓展内容。为达到这一目标,我安排了三个步骤,即三读。

第一读,以论坛的形式让学生分组品读课文,论坛的主题是千年‘五柳’大家谈。

引导学生进逐步深入五柳先生的内心世界,体会在那个特定的时

代背景下五柳先生所特有的思想情怀,并力求在品读过程中抓住学生的闪光点,让学生在思想的碰撞中产生火花.在这一过程中,始终强化朗读,在读中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同时引导学生客观辨证地认识五柳先生,学习他精神、性格中进步的方面,树立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价值取向。

第二读,开展?我当法官巧断案?的活动,探究问题。让学生把五柳先生的形象和我们了解的陶渊明的形象加以对比,明确本文实为陶渊明的自传。

第三读,通过?睁‘眼’看世界?这个环节,让学生学会抓住?文眼 ?、提纲挈领式的分析人物和理解主旨的方法;同时把课堂内容横向延伸,引导学生对古诗文中的文人形象进行归类,从而完成知识的迁移与拓展。

第三层次,诵读,加深理解。《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积累背诵经典文章及段落,既有助于加深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也有助于学生在熏陶感染之中完成个人的独特体验。根据这一理念,我设计了试背这一环节,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在背诵中加深对文本的理解。

第四层次:延读,写个人小传。我把这个写作训练命名为?猜猜我是谁?,即展示学生所写小传,让大家猜猜写的是谁。通过这个环节,既可以培养学生写人物时要抓住特征表现个性的能力,同时又让学生达到由文及人,由人推己的读书境界,进而产生认识自我,完善自我的意识。不过由于时间关系,这个环节不能在课堂上完成,可留给学生作为课后作业,但有效的评价不可省略。

第三环节:小结。在《青花瓷》的优美的音乐声中,教师用优美的语言作结。

六、说板书

本文以自传的形式,从籍贯姓字、思想性格、兴趣爱好、生活状况四方面展示了作者的志趣和人生追求,这是作者对自己人生的一次重要观照,也是教学本文的核心内容。为了体现这一核心,我选择的板书形式,以五柳先生的籍贯姓字、思想性格、兴趣爱好、生活状况为切入点,以黔娄之妻的赞语为重要支撑,将本文内容的丰富性和板书的直观性有机的结合起来,让学生借助板书这一窗口,形象解读文本内容,深入感悟人物丰富而复杂的内心世界,最终完成学习目标,进而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

五柳先生传说课稿10

各位评委: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陶渊明的《五柳先生传》,下面,我将从教材、教法学法、学生、教学过程、板书五方面对本课的设计进行说明。

第一、分析教材

1.课文的地位及作用。

《五柳先生传》是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一篇文言文。这是一篇人物小传,是陶渊明托名五柳先生而作的。教学中应为学生创设宽松的学习环境和讨论氛围。指导学生自主探究,把握作者塑造的“独立于世俗之外”的五柳先生形象,引导学生在诵读中,提高感悟能力,解读“不慕荣利”“守志安贫”的独特个性。

2.教学目标。

课程标准提出: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共同发展的三维教学理念,结合文言文的体裁特征,本文教学目标设定为:

知识和能力目标

⑴透过作品初步了解人物自传的特点

⑵感受作品自然平淡而又形象鲜明的语言风格

⑶通过诵读,理解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过程和方法目标

⑴借助工具书,课文注释,感知文意

⑵反复诵读,了解人物形象,把握其性格志趣及精神风貌

⑶指导学生课外收集陶渊明相关资料,培养探究习惯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学习作者“不慕荣利”“守志安贫”的优秀品质,培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3.教学重难点

1、结合背景、材料,体悟作者情感。

2、鉴赏文章语言,学习用简明语言展示人物精神品质的写法。

3、引导探究《五柳先生传》是不是陶渊明的自传?

第二、分析教法、学法

(一)教法

(1)这节课主要采用诵读──探究法,讨论──点拨法。

对于文言文,学生底子薄,有些文言词语需要老师直接点拨;有些可以结合以前所学知识及整体感受启发唤起学生的认知;对于课文内容的理解,教师可以设疑激趣问题导引,使学生在问题中阅读,目标明确,提高效率。

(2)采用多媒体等电教手段。这种方式的运用,可以增加作品的魅力,产生好的视听效果,吸引学生注意力;扩大教学容量。

(二)学法。

这节课主要采用朗读法、讨论法。文言的时代距离要求学生读准音,读透意,体味文言的音律美,意韵美,熟读成诵。课堂讨论可以节约时间,扩大容量,是达到学生自主性学习的重要途径。

第三、分析学生

根据我校学生实际,应注意安排好预习环节,关键是字词的掌握。提前给学生布置好预习题目,要求他们自己利用工具书及资料,解决字词难点。甚至要求学生能够提前背诵课文,保证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和教学目标的落实。

第四、教学过程

(1)教师检查学生预习情况,补充相关知识。教师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课外查阅资料的习惯。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展示预习成果,互相补充,使之对作者、背景有较充分的认识,有利于对课文中心的理解。教师可以简要补充,并对学生进行肯定表扬,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信心。检查学生读准音,读顺句,对句读加以点拨,为学生课堂正确理解课文奠定基础。利用多媒体,配音、配画引导学生读准音,读出韵味,增加课堂吸引力。

(2)教师引导学生梳理字、词、句的含义。为减低难度,可以分段进行。学生课堂讨论,合作探究词句的含义。这是在课前预习的基础上进行的。学生充分利用小组集体的智慧,相互学习,集中疑点当堂提出,其余小组可以代答,教师只在有代表性的问题上启发或解答,始终使学生充当课堂的主人。这有利于培养学生大胆、细心的作风,独立发表见解的胆识。教师对于课堂活动积极的学生要加以肯定,培养他们的信心。

(3)教师利用多媒体,出示基础知识,检查学生掌握情况,作到及时反馈。题目应该眉目清楚,按实词、虚词、特殊用法、句子,分门别类,利于学生掌握。

(4)教师采用问题引导法,问题设置要由表及里,环环相扣,力争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学生讨论,主要利用多媒体出示这几个问题:

1、教师设计问题,学生自主讨论交流(培养学生迅速、准确抓住关键信息的能力)

⑴文章的结构模式有什么特点?

(明确:文章采用先叙后议方式结构全文(传文+赞语))

⑵文章介绍了五柳先生哪些方面的情况?作者借助哪些语句作勾画?请学生归纳、列表

五柳先生传说课稿11

大家好,这次我说课的内容是初二语文第三册《五柳先生传》,这是一篇文言文,文言文的学习在本册书中所占的比重较大,且《五柳先生传》这篇文章的篇幅精短,内涵深刻,所以作为重点内容来学习。

本文的教学目标

1、识托名自传的独特写法,感受其自然平淡而形象鲜明的写法

2、理解作者不慕荣利,安贫乐道的高洁志趣

3、背诵全文

本文的教学重点是学习目标1,难点是学习目标2。

我采用的教学手段有实物投影,录音。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是这样安排教学思路的,教法启法诱导式,分层教学,学法为讨论式,分层次三步读书法。常言说得好,书读百遍,其意自现,第一层次诵读疏通文意,第二层次诵读探究文理,第三层次,品味意境。在此过程中,我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为学生创设学习情境,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鉴赏水平。

主要教学过程是这样的:第一环节,才艺展示,简介陶渊明背诵其诗《归园田居》(目的,让学生温故而知新,从而导入新课)导入语我是这样设计的,关于陶渊明我们并不陌生,今天,我们再学习一篇陶渊明的作品,《五柳先生传》让我们再次走近陶渊明,了解陶渊明,同时向学生介绍传这种文体知识,明确本文是以史传的形式写得一篇自传,从文章整体结构上看,分传文,赞语两部分,一五柳先生即作者陶渊明。使学生对本文结构有大致了解,

第二环节,采用分层次三步读书法,全面学习课文内容,:1第一层次诵读,疏通文意,①听课文录音,(全面感知课文内容)②学生自读课文,和(投影出示:要求语音正确,语句通顺,不读断句,找疑难点)(意在让学生初步领会文中词语和句段含义)③开展活动“请让我来帮助你”,将文中不懂词句找出来,向大家置疑问难,由学生互帮互助的形式来完成,困难较大的由老师指点。(在这里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了学生积极动脑思考的能力和关心他人的优秀品质,并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才华的空间。

第二层次诵读,探究文理,①指名朗读课文,(思考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向我们介绍五柳先生的呢,由学生边读边汇报,即“名号的由来、性格、爱好、生活、志趣”,(板书)

②默读课文,参照提示(思考:五柳先生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小组讨论后汇报,,最后师生总结,(他是一个不慕荣利,安贫乐道的人)(完成板书)

③这是我们对五柳先生的评价,作者是如何评价他的呢,同学们齐读课文赞语部分,(在这里问题环环相扣,结合指名读默读,齐读,加深学生对五柳先生的认识。)

④为了能让学生更加深入的全面地了解五柳先生,我又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赞语部分的哪句话与前文的不慕荣利相照应,快速跳读课文,找出来,找出后再次提问,本来在当时乃至当今社会追求慕华富贵者大有人在,而我们的五柳先生却不慕即作者陶渊明,却不慕不汲汲,你对此举有何认识和看法,如果你是陶渊明你会怎么做中,小组讨论后汇报,得出两种结论,一是他洁身自好,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二是他消极避世,不能勇于面对现实,教师总结: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我们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第三层次的诵读:品味意境。陶渊明的作品以其语言的平淡自然、形象鲜明而著称,以小组为单位,开展朗读比赛, (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记忆)

第三个环节:巩固练习。为了检测不同层次的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分层次设计了三道练习题。

第一题(基础题)根据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填空。《五柳先生传》作者是____________,他是_________朝诗人,本文作者托________________之名为自己作传。

1、第二题(能力题)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① 因以为号

② 亲旧知其如此

③ 短褐穿结

④ 造饮辄尽

第三题(潜能发挥题)小练笔:根据本文所学的知识为自己作传。

第四个环节:小结:学生自我汇报后由教师总结

第五个环节:布置作业:背诵全文

一、教学目标、重点难点的设计

初中语文教学大纲要求:诵读古代诗词和浅易的文言文,能借助工具书理解内容,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大纲中有文言文背诵推荐篇目20篇。《与朱元思书》即是其中的一篇。它是初中语文第四册第六单元的一篇自读课文。单元提示中要求“熟读并背诵课文,读出一点语气来”。《与朱元思书》是工于写景,尤以小品书札见称的吴均写给友人信中的一部分,选文层次清晰、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富春江自富阳到桐庐间的山光水色,描绘了祖国南方秀丽江山的奇异景象,使人读后确有悠然神往之感。同时,文中也表现出作者沉湎于山水的生活情趣。从形式上,本文是一篇骈文,文笔精美,自然流畅,基本上使用四六句式,声律和谐,具有一种音乐美。根据以上内容和要求,我这节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1、感知理解课文内容;2、熟读背诵全文;3、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而其中,在理解的基础上熟读背诵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二、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的运用

为了让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有的放矢,首先采用“目标导学法”。教学过程中,教学目标和学习目标是居于支配地位的,教和学的活动首先要确定好准确适度的目标,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一种成功的愉悦感。因此,在引入课题后,即出示教学目标,在其引导下,分步实施完成。本文是一篇美文,是学生积累的最佳材料,在一课时内力求达到背诵,因此,诵读是不可缺少的教、学方法。而诵读能力的训练又与其他能力的培养相辅相成。对课文内容理解得透彻,朗读才能把握得有分寸,朗读才会有正确的语音、语速、音量;对课文的字词句熟悉,朗读时才会有准确的发音、停顿、重音。课堂上,学生的自读、教师的范读;个别学生的试读、全体学生的齐读齐背;穿插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让学生在诵读中熟悉、理解、品味、鉴赏、记忆、积累。多媒体的运用,也是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的手段。力求通过课件的介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引导学生运用恰当的学习方法,完成学习目标。在教学中,课题、作者、教学目标、读文后字音词义的检测都以图片加文字的形式出示;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和把握课文内容和结构,插入了动画素材,引导学生读文思考、标划,在解决问题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圈点批注的学习习惯;为了解决重难点,选取了大量的图片并进行了超级链接,使画面具有交互性,完整性,将课文内容形象化、具体化,以帮助学生记忆,这样,运用图片、文字、声音等多种形式,从多个方面调动了学生的感官,使学生能够投入到教师创设的情境中,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同时,多媒体的运用,可以替代或补充传统的教学设备(如黑板)的不足,方便清晰的展示问题、板书或提示内容,给学生以深刻的印象。

三、教学过程的设计

首先,由学过的写景文引起学生的回忆,导入新课。明确指出本文又是一篇优美的山水小品,作者以其清新的文风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幅令人神醉的画面,使学生产生了一种学习的期待。

第二步,初读感知课文。本文是一篇自读篇目,文下的注释比较详细,因此没有必要对课文进行详细的讲解,先让学生自由、大声地读课文,要求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读准字音,结合文下的字、词、句释义理解课文,读后对重点字音和词义进行检测,因为有了检测,学生的自读也有了着落。

第三步,诵读课文。在学生自读的基础上,指名试读,在肯定学生收获的前提下,教师指导并进行范读,明确读此类写景抒情的文章语调一定要舒缓,注意每一小节间的停顿,在每种景物出现后留一个想象的空间。然后学生再读课文并结合屏幕提示的问题思考、标划。

第四步,讨论交流问题答案,把握文章的内容和结构。在这一环节中,学生边回答,教师边出示相关内容,文中写了哪些景物,是按什么顺序写的,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由此可见作者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这一系列的问题在学生的讨论交流中水到渠成的得到了解决,文章的内容和结构也随着清晰地展示了出来,给学生一个整体的把握。这为学生背诵课文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第五步,结合一幅幅优美的图片,分散难点,引导学生分步记忆文章内容,如,在引导背诵第一节时,选择了一幅山水画面,一艘小船在水中游来游去,学生结合画面,想象作者坐着小船饱览“天下独绝”的“奇山异水”。同时,引导学生发挥自己丰富的想象力,把分散的景物融合成一幅完整的画卷。然后,教师用优美的语言为学生描绘这一幅幅画卷,学生对文中的语句相应地进行朗读、记忆。

第六步,结合图片的综合展示,以图引文,引导学生进行齐背,达成目标。

第七步,在悦耳的音乐声中,为学生展示美丽的风景图片,帮助他们达到从感受美到创造美的完美境界,以达到激发学生对祖国壮丽山河的热爱之情的思想教育目标。

本课时的设计,力求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的自读、讨论、交流,多媒体的辅助,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丰富学生的积累,提高学生的语言素养和审美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正确的学习方法。但因水平有限,有许多不当之处,敬请各位评委和老师们批评指正。谢谢!

五柳先生传说课稿12

一、说教材。

《五柳先生传》是作者陶渊明托名五柳先生写的传记,实为自传。这是一篇文言文,篇幅精短,但内涵深刻。文章从思想性格、爱好、生活状况等方面塑造了一位独立于世俗之外的隐士形象,赞美了他安贫乐道的精神。

二、说目标。

根据教材编排,文言文的学习在本册书中所占比重较大。课标要求,对文言文的教学要在多层次诵读的基础上,加深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为此我设定的三维教学目标是:①通过初读,达到读准的目标,并疏通文意,把握文章内容;

②在品读中了解人物志趣、性格,体会个性鲜明的写人特点,并通过分析人物的精神风貌,学习他精神、性格的进步方面;

③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①疏通文意,背诵课文;

②了解陶渊明的志趣性格。教学难点:理解陶渊明安贫乐道的高洁志趣。

三、说教法、学法。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安排了四个层次的诵读:第一层次,初读,疏通文意;第二层次,品读,探究文理;第三层次,诵读,加深理解。在此过程中,我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运用启发诱导的教学方法,为学生创设学习情境,并通过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四、说教学流程

第一环节,由谈话导入新课后,首先让学生回忆陶渊明,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温故而知新。并思考:在陶渊明眼中,陶渊明自己到底是怎样一个人呢?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本文的兴趣和热情。

第二环节,采用分层三步读书法,全面学习课文内容,并从深度、广度两方面拓展文本内容,力求让学生达到由文及人、由人推己的读书境界。

第一层次:初读,正音,疏通文意。读课文。教师提出阅读要求:语音正确,语句通顺,并让学生找出文中生字,然后正音,力求达到读准的目标。然后学生带着这一方法齐读。让学生边自由读边将文中不懂的词句找出来,向大家质疑问难,由学生互帮互助来完成,困难较大的由老师指点。借此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积极思考的习惯和关心他人的优秀品质,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示才华的空间。

第二层次:品读,探究文理,力求学生全面感知文章内容,并从深度、广度两方面拓展内容。

①全班齐读课文,同时提出问题:五柳先生是怎样一个人?以便让学生全面感知文章内容和五柳其人。

②合作探究: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介绍五柳先生的?小组讨论后汇报,即“名号的由来、性格、爱好、生活”等。探究“名号的由来”,解决了析题时留下的问题:他为什么称五柳先生?

③在总结了五柳先生的性格、爱好、生活等后,提出问题:他为什么自号“五柳先生”?他与陶渊明是什么关系?让学生把五柳先生的形象和我们了解的陶渊明的形象加以比对,明确本文实为陶渊明的自传。

第三层次:诵读,加深理解。《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积累背诵经典文章及段落,既有助于加深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也有助于学生在熏陶感染之中完成个人的独特体验。

第四层次:布置作业,加强对文本的认识。

五、说板书。

本文以自传的形式,从性格、爱好、生活三个方面展示了作者的志趣及人生追求,这是作者对自己人生的一次重要观照,也是教学本文的核心内容。为了体现这一核心,我选用了结构式板书形式,以五柳先生的“性格、爱好、生活”为切入点,以五柳先生的“安贫乐道”之“志”为重要支撑,将文本内容的丰富性与结构式板书的直观性有机地结合起来,让学生借助板书这一窗口,形象解读文本内容,深入感悟人物丰富而复杂的内心世界,最终完成学习目标,进而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

下载五柳先生评课稿word格式文档
下载五柳先生评课稿.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五柳先生传》读后感

    《五柳先生传》所感田园生活是陶渊明诗的主要题材,堪称田园诗人的鼻祖、田园诗派第一人。在学者以《庄》《老》为宗而黜《六经》的两晋时代,他不仅像一般的士大夫那样学了《老......

    五柳先生传教案

    五柳先生传 教材分析: 《五柳先生传》教材分析“课程标准”指出:学生应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能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工具书理解文章大意。经过一年多的语文学习,学生已初步掌......

    《五柳先生传》教案

    《五柳先生传》教案 【教学思路】 这是一篇人物小传,是陶渊明托名五柳先生而作的。教学中应为学生创设宽松的学习环境和讨论氛围。指导学生自主探究,把握作者塑造的“独立于世......

    《五柳先生传》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第22课 《五柳先生传》教案 ●教学目标: 1. 理解并掌握文中重点词语的含义和用法。 2. 了解陶渊明安贫乐道的思想。 3. 了解传记的基本特点。......

    《五柳先生传》教案

    《五柳先生传》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通过学生自主诵读,识记文言文字词音、形、义,能够扫清文字障碍,自主疏通文意,把握内容,使学生能够掌握相关文言知识,形成学习、分......

    五柳先生 公开课教案[大全]

    《五柳先生传》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教材分析: 本文是作者托五柳先生写的传记,实为自传。文章从思想、爱好、生活状况等方面塑造了一位独立于世俗之外的隐士形象,赞美了他安贫乐道......

    五柳先生传说课稿

    五柳先生传说课稿 五柳先生传说课稿1 一、说教材。《五柳先生传》是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一篇文言文。这个单元所选的古诗文,题材多样,内容丰富,无不渗透着作者对自然、社会、......

    五柳先生传教学设计[范文模版]

    《五柳先生传》属宁静而深远、似枯而实腴的文章,充分显示出五柳先生的淡泊名利的心境。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五柳先生传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参考!教学目标:1.背诵课文,积累文言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