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市食品产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

时间:2019-05-14 04:40:5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我市食品产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我市食品产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

第一篇:关于我市食品产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

关于我市食品产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市商务局

食品工业作为我市传统优势产业,同时又是我市外贸三大支柱产业之一,近年来一直保持着较为稳健的发展态势,已成为吸纳就业人员最多,与农业关联度最高的产业。为深入了解当前形势下我市食品产业的总体情况,市商务局采用走访龙头企业和发放调查问卷相结合等方式,对全市食品产业的发展情况进行了调研,具体情况如下:

一、我市食品产业现状

(一)产业规模不断扩大,龙头企业快速成长 经过多年发展,全市目前拥有食品工业企业600多家,其中规模以上达217处,从业人员9万多人。2011年预计全市食品工业主营业务收入850亿元,同比增长23%,占全市工业经济的比重在40%以上。随着我市食品产业的快速发展,涌现出了一大批具有较强发展后劲的骨干龙头企业,目前拥有国家级龙头企业8家,省级龙头企业22家,形成了以好当家集团、泰祥集团、石岛集团以及俚岛海洋科技为龙头的食品产业群和多个沿海食品工业园区。继好 当家集团于2004年在上海挂牌上市后,泰祥集团、百合生物等企业的上市工作已进入辅导期,促进了我市食品产业的进一步做大做强。

(二)品牌建设效果显著,产业特色初步形成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荣成食品产业整体形象打造,通过积极争取,先后荣膺“全国食品工业强市”、“全国食品工业十大发展特色县(市)”、“中国产业集群品牌50强”、“中国海洋食品名城”、“中国绿色食品城”、“中国海洋产品集散地”等称号,被省政府确定为优质冷冻调理食品生产基地、首批“山东省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我市的海洋食品出口创新基地被省商务厅、科技厅联合评为首批山东省科技兴贸出口创新基地。我市拥有2个中国名牌(泰祥、好当家),3个中国驰名商标(好当家、达因、泰祥),24个山东名牌,16个山东省著名商标以及“荣成大花生”、“荣成海带”2个全国地理标志商标和“荣成海参”、“荣成鲍鱼”、“荣成苹果”等9个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我市已初步形成了以海洋食品为重点,带动其他农副产品共同发展的地方产业特色。

(三)外贸出口稳健增长,市场开拓卓有成效 食品产业作为我市外贸三大支柱产业之一,截止2011年11月底,全市共有出口实绩的企业186家,实现出口创汇67210万美元,较同期增长27.3%,占全市出口总值的28.3%。

从出口商品结构和出口市场情况看,我市出口的食品主要以海洋食品为主,占到全市食品出口总值的73.7%。此外,我市花生制品、蔬菜等农产品出口也占一定的市场份额,分别出口3539万美元和1655万美元,同比增长25.0%和18.3%。我市食品出口地域性特点比较明显,对日韩市场的出口份额占到了三分之二以上。日本是人均水产品消费能力最高的国家,水产品消费占其全部食品消费支出的17.4%,而排在第二位的欧洲和美国仅占6.5%,和2.4%。我市对日本的出口由于多年的产业基础和区位、资源优势,形成了以好当家集团、泰祥集团、石岛集团为龙头的出口企业群,主要产品为冷冻调理食品和部分冷鲜鱼类,2011年预计出口额达到4亿美元。对于韩国市场,由于韩国饮食习惯固有的特点,以及对食品加工的要求远不及日本食品的繁杂工序,因此我市对韩国的食品出口多以生鲜水产品为主,预计全年出口1亿美元。另外我市对欧 美出口主要为冷冻水产品及罐头类产品,预计全年出口9500万美元。而对台湾等邻近地区则因产品口味和物流等因素的制约出口较少,主要以俚岛海洋科技出口的海带制品为主,份额占到台湾同类产品市场的一半以上,预计全年对台湾食品出口1100万美元。

(四)逐步开拓国内市场,内销途径多措并举 食品产业的做大做强除了扩展国外市场外,还须面向国内市场,建立完善的内销渠道,我市目前食品产业尚处于起步阶段,多数重点龙头企业如泰祥、梅林、广信等企业的内销份额还占不到企业销售总额的十分之一,同时也不乏好当家、海芝宝、俚岛海科等内销体系较为成熟的企业。

目前,我市企业开拓国内市场主要途径:一是建立自身专卖店来发展销售网络。好当家集团先后在上海、北京等城市设立了200多家连锁专卖店及加盟店;泰祥集团正在探索以专卖店的形式逐步开拓国内市场,并已在青岛设立了2家专卖店。二是企超对接合作。目前我市海芝宝已进入乐购、沃尔玛、乐天玛特等全国17家直销超市,梅林已进入家家悦超市,泰祥集团部分产品已进入佳世客。三是发展区域经销商。我市海芝宝、俚岛海洋科技等多数食品企业正以发展区域经销商的形式批发量售产品。

二、我市食品产业存在的问题及困难

一是出口市场相对单一集中。我市食品出口过度依赖日韩市场的格局比较明显,1-11月份全市对日韩传统市场的食品出口额占我市食品出口总额的69.1%,由此容易形成买方垄断,造成对我市出口商品市场和价格的控制,同时容易产生贸易摩擦,增加企业的生产经营成本和风险。我市的泰祥、好当家等食品企业主要面向日本市场出口,这种对日本市场的高依存度,导致日本市场的任何风吹草动都会对企业带来影响。

二是产品缺乏核心竞争力。我市出口食品多以原料性、初级产品、中间产品居多,产品附加值不高,产业档次低,其中1-11月份单是水产品原料出口就达到20585万美元,占食品出口总值的30.6%。而且企业缺乏海外营销渠道,产品进入中间环节过多,多数通过批发商、分销商等多种中间渠道才能面对消费者,企业缺乏定价权,利润大打折扣。随着人民币相对升值,出口成本增高和越南、印度等国家加工业的崛起,我们的部分产品将会有被替代 的可能。

三是自主创新和自有品牌建设仍显薄弱。目前我市部分食品企业迫于研发费用高、风险大、周期长、市场营销推广难等原因,对自身产品的研发和自有品牌的建设缺乏力度,出口产品均以贴牌为主,类似梅林、泰祥、俚岛水产等拥有自主品牌且产品占有一定市场份额的企业凤毛麟角。例如我市的海带产量占全国的一半以上,但到目前全市出口海带产品中除了俚岛海洋科技对台湾出口能使用自己的品牌且拥有定价话语权外,大部分海带出口产品几乎百分之百是贴牌生产,企业既无法通过贴牌生产获取核心技术,也无法获得较高的实际利润。

四是外贸企业开拓国内市场步伐较为艰难。随着外需前景的不确定性增加和企业产能的不断提高,我市多数食品企业均加大了对国内市场的开拓力度,但不同于国外市场,外贸为主的食品企业其产品因价格或口味等原因多数并不适合国内市场,企业需针对不同地区重新开发新产品,前期费用较高,再加上内销市场最重要的是销售渠道,外贸企业无法再以产品价格优势获益,如何寻求有利的销售渠道也成为企业开拓国内市场的重点难题。五是企业生产经营成本继续呈上升趋势。一是原料成本上升。近年来,食品企业生产所需的猪肉、鱿鱼、鳕鱼等主要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其中鱿鱼的涨幅接近了300%,而企业出口商品成交价格的涨幅远远达不到原材料上升的水平。二是用工成本上升。目前企业不仅仅面临着招工难的问题,招收人员的素质问题更是严重困扰企业生产,调查的企业多数反应员工中熟练工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小,员工春节后不返工或推迟返工,熟练工离职等现象屡见不鲜,整体生产效率大打折扣。三是融资成本上升,人民币升值压力加大。今年以来,央行先后三次上调存贷款基准利率,缩减放贷规模,致使企业资金周转困难,同时人民币的不断升值,使企业的利润空间进一步缩水,企业承受着很大的生存压力。

三、明年我市食品产业对外贸易走势

从了解企业明年一季度生产计划来看,受春节假期影响,一月份企业正常生产时间缩短,产量勉强维持正常水平,二月份因节后员工缺口增加和新员工培训等原因,预计全市食品出口会出现负增长的局面;从一季度情况来看,由于食品加工企业多选择在3月份前集中进行加工原 料的收购,届时进口量会出现大幅增长,因此进出口有望与同期持平。从全年情况来看,由于世界主要发达国家经济增速放缓,欧元债务危机不断蔓延,世界经济二次衰退风险增大等原因,我市主要出口市场对食品的需求不振,全市明年食品出口不会有较大幅度的提升,总体继续保持一个较为平稳的增长态势,预计全年出口增长12%左右。

四、我市食品产业发展建议

一是有效实现贸易多元化,积极开拓国内外市场。一方面在深度开拓传统市场的同时抓住东盟、俄罗斯、中东、非洲等经济发展、收入提高、消费升级的有利时机,通过参展、考察等形式积极开拓新兴市场,尤其是俄罗斯市场,我市部分企业曾困扰于该市场不规范而中途放弃,随着去年俄罗斯加入世贸组织以及市场状况的不断好转,目前我市泓达食品、俚岛海科等部分企业已开始将其列入2012年重点开发市场行列;另一方面通过组织参加食品展会、加强媒体广告宣传、建设食品网络平台等形势扩展我市食品的国内知名度,加大国内市场开拓力度。

二是加强产品创新,提高产品附加值。鼓励企业加大技术研发资金和信息化建设资金的投入,深化生产设计,全面提升产品技术含量和附加值。特别是在日本地震后,日方的食品企业受损严重,行业原有的技术、研发等方面的人才相对过剩,目前已有部分企业表示出引进人才的打算,这对于提升我市产品档次,提高产业管理和技术水平具有很强的带动作用。

三是加强质量安全建设,提升我市企业形象。抓住我市被评为省级首批“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的契机,完善农产品生产企业的可追溯体系建设,完成全区域性的可追溯体系覆盖;加强企业检验检测能力建设,发挥好当家集团、泰祥集团区域化检测中心的检验检测能力,对产品严格检验,打造荣成农产品质量安全品牌。

四是加强品牌建设,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积极实施品牌带动战略,通过鼓励企业申报“山东省重点培育和发展的国际知名品牌”或国家、省市级的品牌评选项目,打造一批与“中国海洋食品名城”相适应的名牌产品,引导企业牢固树立品牌意识,以品牌占领市场,以品牌增强竞争力,以品牌促进发展。

五是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支持企业做大做强。龙头企业是推动产业升级的主要动力,应注重对龙头企业的培 育,探索龙头企业带动下游中小企业的发展模式,巩固和延伸产业链条,进而促进大产业和大集群的形成,采取灵活的扶持政策,为企业提供技术研发、市场开拓、人力资源等诸多方面的政策和资金支持,从而提升我市食品产业的整体规模和水平。

第二篇:特色食品产业发展调研

特色食品产业发展调研

“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食品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物质基础,食品工业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和人民生活质量的重要标志。早在二十世纪末期,美国、日本等一些经济发达国家每年实现食品工业总产值约占其国家工业总产值的20%,食品工业已成为名符其实的支柱产业。近年来,特色食品作为国际市场的宠儿,引领着消费新潮流。笔者通过分析国际特色食品发展状况和趋势,对广州、东莞、佛山、中山等地特色食品的发展情况进行调研,认为市场需求坚挺,发展岭南特色食品大有可为。

一、关于国际特色食品市场发展分析

(一)国际食品四个基本趋势。

一是食品安全凸显国际化。目前,世界食品工业的年销售额为3万亿美元,国际间食品年贸易额为5000亿美元。现在,食品安全问题已成为当今世界各国面临的紧迫问题。美国曾因食品安全问题引起疾病耗资350亿美元,英国因疯牛病损失621亿美元。食品安全不仅是某个国家、某个地区存在的问题,而且是全世界、全人类的共同话题。

二是食品工业各具特色化。近年来,许多国家充分利用本地资源和区域优势发展食品工业,形成了自己的独具特色的食品工业。以特色立足,以特色领先,以特色占领国际市场是食品工业发展的大趋势。

中国传统食品、凉茶、白酒在国际市场中占有独特的首要地位。广东食品行业着力发展岭南特色食品,形成了新的食品产业链。

啤酒生产和消费大国为中国、美国、意大利、法国、德国、英国,占据50%的国际市场份额。

乳制品是新西兰的特色食品。新西兰乳制品贸易量占世界贸易总量的30%。奶类产品主要生产国是美国、俄罗斯、印度、德国、法国、巴西、乌克兰、英国;主要出口国为新西兰、德国、荷兰、法国、比利时、爱尔兰、丹麦、英国、奥地利。液体奶消费稳定,奶粉消费下降,特鲜产品消费增长3%,尤其是附加值高的产品增长较快。这就是乳制品近年来国际发展的新趋势。

巧克力和甜食最大生产国为美国、加拿大、德国、英国、法国,占据60%的国际市场份额。

新鲜水果蔬菜主要生产国是中国、印度、美国、土耳其、日本、意大利、西班牙、韩国、俄罗斯、伊朗、埃及和法国,占据国际市场份额的65%。

肉禽类食品主要生产国和地区有中国、美国、欧盟和巴西,主要出口国为美国、巴西、中国和泰国。全球消费者青睐天然喂养的肉禽类产品。

法国葡萄酒占世界葡萄酒产量的1/6。

美国碳酸饮料产量占世界总量的15%。

三是食品生产技术趋向现代化。新的食品工业技术为食品工业提供了技术保障。近年来,生物技术、材料科学、电子技术、信息技术等基础科学技术以及超高压处理、超临界提取、超微粉碎、超高温瞬时杀菌、膜分离、分子蒸馏、微胶囊、真空处理、冷冻浓缩、智能评价、在线检测和监测等新技术越来越普遍广泛地应用于食品生产和研发。从而使食品更安全、更营养、更方便、更多样;使食品生产更经济、更环保、更可靠和更自动化。

生物技术。生物技术是近年来发展最快且最有前景的食品工业技术之一。生物反应器产品及转基因食品正在而且将不断地为人类提供越来越多的“设计食品”,如保健的食用油、脱敏的花生和大豆、抗癌食品、长货架期天然食品、食品疫苗、食品抗生素,以及各种专用食品加工原料等。

材料科学。材料科学将为食品包装带来革命性的推陈出新。如能吸收氧气的除氧膜、具有抗菌表面、带有抗氧化剂、嵌有生物芯片及印有电子线路的智能膜,以及具有指示储存时间、温度、显示食品新鲜程度功能的包装材料等都将会大大提高食品的贮藏期,确保食品的安全消费。

电子信息技术。如遥感遥控系统、调度指挥系统、人类物质生活系统、娱乐系统、医疗保健系统、计算机技术等。信息科学和信息系统的发展将大大促进科技、经济、教育等领域的发展,而竞争的需要必将带动信息科学与信息系统快速发展。信息科学的高速发展必将影响到人类社会的各个方面,食品产业将随着信息科学而飞速发展。

精深加工技术。目前,发达国家食品加工业总产值为农业总产值的2~3倍。农产品总加工程度达到80%,食品深加工用粮占粮食总产量70%。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膳食结构的改善,消费市场的扩大,农产品精深加工的比例越来越高。发达国家已基本完成了农产品初级加工向食品产品深度精加工的全面转移,以农产品为原料的加工已实现了规模化、集约化和自动化。在工业发达国家,对农产品原料的加工能力达到70%以上,加工食品约占饮食消费的85%。在欧美、日本等地90%以上的蔬菜都是经过加工处理后进入流通领域,如德国的苹果加工量占总产量的70%,巴西的柑橘加工量占总产量2/3以上。

四是国际食品贸易壁垒日趋白热化。据商务部调查显示,我国每年有90%食品出口企业受到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影响,造成损失约90亿美元。出口受阻的产品从蔬菜、水果、茶叶到蜂蜜,进而扩展到畜产品和水产品等食品。技术性贸易壁垒日趋白热化,正对越来越多的中国食品出口造成影响,成为我国食品贸易的主要障碍。

(二)饮食消费市场五个新趋势。

饮食中国化、方便化、健康化、功能化、食品原料专用化,这是当前国际饮食消费市场的潮流。

一是饮食理念趋于中国化。“吃中国饭菜、拿美国工资、娶日本媳妇”,已成为成功人士攀比的生活模式,中式餐饮风糜全球。“广东美食香飘四海”,“吃在广东、穿在上海”,长盛不衰,人人向住。在餐饮王国里,广府菜、潮州菜、客家菜已成为越来越多的消费者追求的方向标。

二是传统食品长盛不衰。传统食品不同于现代食品,传统食品是一种以师承经验型的技艺支撑的加工食品。传统食品是国际食品工业中快速而稳步发展的产业之一。肉制品腌制、年糕生产、米粉制品加工、豆制品加工、酱菜生产等几千年流传经久不息,其主要原因是适应了人们讲究特色、讲究原汁原味。

三是有机食物大受青睐。在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环境污染通过生物链的传递造成的食品污染问题也越来越多。因此,发达国家大力发展有机食品、无公害食品,推动该类食品向着标准化、系列化、规范化和产业化的方向迈进。

四是功能食品广受关注。随着人类基因图谱的破译,功能基因组学的创立和发展,人们越来越注意饮食与健康、养生与基因之间的关系。因此各类具有预防、辅助治疗或助于康复等调节人体功能的功能性食品,得到快速发展占据越来越大的市场份额。

五是专用食品原料逐年增多。食品形式的多样性要求原料的专用化。目前美国专用面粉有100多种、英国80多种、日本70多种,中国10多种。

(三)食品大国产业政策新动向。

1.美国。美国对许多食品、保健品由审批制改为备案制,由FDA总把质量关。美国农业部食品安全检验局2009年6月对含有少量肉、禽或蛋产品原料成分的进口食品,要求进口商能够证明其原料通过美国主管机构检测或能提供由美国认可的国外食品检测机构出具的证书,否则将不进口美国。美方的这一新政策,涉及到的产品包括饼干、月饼、咸/皮蛋、面制品、点心等,对进口商带来的损失超过1000万美元,对我国出口厂家带来极大挑战。

2.欧盟。欧盟奥地利、比利时、丹麦、德国、爱尔兰、意大利、卢森堡、葡萄牙、瑞典、英国等10个成员国已正式实施新的共同农业政策,完全转变了欧盟以往对农业领域的补贴方式,为欧盟农民按照市场需求自主生产提供了支持。单一农业支付或单一支付计划不与产量挂钩,可作为维持生产使用。单一支付与环保、食品安全以及动植物卫生和动物福利标准相关联,要求农田保持良好的农业生产及环境条件。单一支付计划适用于谷物、肉类以及奶业,2009年所有25个成员国全面执行。

目前,欧盟的财政预算每年约为1000亿欧元。2009年用于成员国总的项目国家基金为

6.34亿欧元,2013年将增至12.3亿欧元,计划不断降低葡萄酒市场过剩的产能,禁止在葡萄酒生产过程中加入糖分以提高酒的度数。

3.日本。日本是一个岛国,自然资源和土地十分匮乏。针对这一实情,该国实施食品产业一系列新政策,重点发展有机食物与传统产品。

(四)人类食物消费的新变化。

一是饮食理念的潜移默化。天然、传统、绿色饮食理念成为了世界人民生活的共同目标,现在中国饮食文化己融入全球经济之中。文化改变生活习惯,生活促进食品生产发展。当今

世界,追求天然食品、生活多样性、饮食多品种,远离垃圾食品,淘汰油炸类食品,摒弃麦当劳、肯德基,减少大鱼大肉的摄入,向往中国北咸南淡、东甜西辣的传统餐饮已经成为全球饮食的新时尚。

二是食品产品的结构变化。目前,国际上食品产品结构已趋向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

三是食物输出的悄然转化。如美国以输出精制食品转为输出谷类食品、坚果、水果为主,同时出口乳酪、油酥饼干、甜点和浇头、可可粉及蔬菜、果酱、果冻、肉、野味,肉派、海鲜和鱼子酱、食物干燥技术和佐料、各种外带汤料、有机食品等;日本的食物输出由饮料、啤酒、清酒、软饮料等,悄然转为有机大米等有机食品出口。

(五)食品标准修订新动向。

在国际上,食品工业产品标准体系及经营服务标准体系越来越完善。发达国家食品生产大都有科学的产品标准体系和质量保证体系,大多采用良好生产操作规程进行厂房、车间设计,对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进行危害分析及关键控制点上岗培训,并在加工生产中实施国际标准规范,这是食品标准及相关标准修订的新动向。

1.美国。美国在财政预算中将食品安全的开支提高12%,旨在建立一个现代化的科学食品安全标准体系,以加强食品的监督、监测和公众教育等。各类企业都有完善的生产与加工标准,如麦当劳公司就有1000多项企业标准。许多标准看似公允,实质上是针对中国的,如月饼肉禽含量、食品添加剂、农药含量检测1000多项指标等方面的标准显而易见是冲着中国而来的。

2.欧盟。对于食品标准的控制,欧盟几近严苛。欧盟构筑了“从农场到餐桌”的完整链条,协调和监督各成员国的食品标准新。瑞典、荷兰、西班牙、捷克、罗马尼亚、葡萄牙、斯洛伐克等国家按新标准种植转基因大豆、玉米。

3.日本。日本酱油标准里面的水活度和微生物指标,均严于中国酱油标准及国际标准。我国酱油的国家标准规定每千克酱油中的三氯丙醇(此物属于过量则会致癌的一种物质)含量,必须小于0.01毫克,非常严格。

二、关于岭南特色食品发展思路

(一)明确发展定位。历史证明,发展特色食品是人民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是国内外消费市场的需要,是广东食品产业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需要。2000多年的人文历史造就了深厚的岭南食文化底蕴和地方风情,也成就了一大批特色美味的珠三角传统美食。近年来,岭南特色食品产业如广式月饼(如安琪、华美、圣心)、广式调味品(致美斋、海天、美味鲜、珠江桥)、广式腊味(皇上皇、沧洲)、广式凉果(佳宝、康辉)等一大批品牌产品和道滘、茶山、西南等手信食品产业集群逢勃发展。“市场需求就是风向标”。为满足人民物质文化生活的需求,广州、佛山、东莞的手信业发展日新月异、各具特色,并基本定型。广州市以泮塘马蹄糕、核桃酥、龟苓膏、姜撞奶、工艺品等为主打产品,佛山市以盲公饼、老婆饼、杏仁饼等为主打产品,东莞市以茶山鸡仔饼、道滘粽、沙琪玛等为主打产品,全方位推向国内

外市场,形成了“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的格局。据不完全统计,三地现有手信食品生产企业1000多家,实现工业总产值500多亿元,既有传统特色食品,也有新兴的时尚产品。

因此,挖掘食文化遗产,保护发展凉茶、广式月饼、广式肉制品、广东生抽老抽、广式饼广式方便食品等独具岭南特色的“手信食品”,是“十二五”期广东省食品产业的一个突破口。据了解,广东食品行业将在保障食品安全、保持特色食品“色香味型”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和创新科学发展的路子,积极传承发掘和不断创新传统工艺,加快技术改造,进一步提升“广东手信”技术水平和品牌价值,培育和发展广东特色食品。通过后亚运全力打造手信产业行业品牌,实现“广东粮、珠江水”华丽转身,再创新的辉煌。

(二)注重中式快餐。推进中餐工业化生产是现代生活的需要,广东餐饮业应大力开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中式快餐,这也是适应人们进入快节奏生活之必须。

(三)着力品牌培育。食品品牌的培育是产业、企业持续发展之关键。“尝东莞手信、品水乡文化”,已形成知名品牌,道滘也成为“广东粮、珠江水”品牌的一方代表,成为广东改革开放发展的一个缩影。道滘经济发展迅猛,赢得了中国游泳之乡、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中国曲艺之乡、岭南美食名镇等众多美誉。“道滘粽”、“道滘肉丸”、“道滘米粉”等一批风味独特的传统美食载誉珠三角、蜚声粤港澳,成为地方独有的产业优势。近年来,道滘镇拥有食品企业100多家,着力打造“品位道滘”这个品牌。2010年“首届中国(道滘)美食文化节”,上升到国家级美食节的高度,影响力倍增。东莞茶山、中山黄圃、三水西南的特色食品发展别具一格,潜力巨大。因此,要做到持续性发展,就必须注重品牌的培育。

(四)强化诚信建设。国家工信部在全国食品企业中部署开展诚信体系建设,这是企业生存发展之根本。广东食品企业必须强化自律管理、履行社会责任、规范生产经营活动,推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第三篇:我市白茶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一、白茶的生物特性

白茶是温度敏感型自然突变体,与中国六大茶类中“白茶类”中的白毫银针、白牡丹是不同的概念。白毫银针、白牡丹指由绿色多毫的嫩叶制作而成的白茶;而白茶是由一种特殊的白叶茶品种中由白色的嫩叶按绿茶的制法加工制作而成的绿茶。白茶最显著表现是春季发芽时嫩叶的阶段性白化现象。其表现形式为:每年春季新萌发的芽头呈微绿色,而当叶片展开后就很快白化成乳白色。这种白化现象在一芽二叶期前后最为明显,随后叶片的色泽又逐步复绿,颜色也逐渐加深;迟长出的叶片比早长出的叶片优先转绿;而进入复绿阶段后长出的叶片,则不再经过白化阶段,直接为绿色。白茶白化表现的温度阈值约在20~22℃之间,但低温仅在芽萌发初期发挥作用,而正常复绿的启动温度约在16~18℃之间。白化的直接原因主要为叶绿体膜结构发育遭遇障碍,色素蛋白复合体消失,叶绿素合成受到阻滞,叶绿体退化解体,但叶片色素组成未发现明显变化。伴随叶绿体结构的异常变化,蛋白水解酶活性升高,导致可溶性蛋白含量降低,游离氨基酸含量升高,是白茶特有品质性状的主要成因。白茶氨基酸含量为常茶的2-3倍以上,其中茶氨酸含量接近常茶的氨基酸总量。而氨基酸高特别是高含量的茶氨酸,有利于血液免疫细胞促进干扰素的分泌,从而提高人体抵抗外界的侵害力。所以,白茶对于提高人体的免疫力作用是常茶无法比拟的。正是由于氨基酸含量高,使得由该鲜叶原料制成的茶叶滋味尤为鲜爽,风味独特。

二、白茶产业发展现状

据省农业厅与省茶叶产业协会的专家分析,全国产白茶主要在浙江,全省白茶种植面积约3万亩,大多属近几年新种植茶园,投产面积1万余亩,产地主要在安吉、余姚、宁海和松阳等地区,特别是安吉白茶种植面积达到1.5万亩。按亩产20公斤产出,总量约为200吨,亩产值平均1万元,总产值达到2亿元。我市是全省老茶区,孕育着不少品种资源。1997年发,我市在下包乡狮峰村发现白茶原种,取名为“狮岩1号”。原种繁育始于1998年,现育成原种后代约800株苗。白茶引种始于1999年,现全市白茶种植面积400亩,主要分布在下包乡、三都的前源片、下涯的大洲片,大多为近二年种植,实际投产面积约150亩,白茶制作与营销企业和龙头主要有4—5家。今春全市产白茶500公斤,产值约100万元。目前白茶在内销市场呈俏销态势,经济效益相当突出,如下包乡和平村种植大户吴柒益,该户2000年秋末种植11亩白茶,2002年采收白茶26斤、收入15000元、均价577元/斤;2004年采收白茶90斤,收入51500元,种后第三年亩均收入4682元,加之出售自繁苗木收入,2004年即收回全部投入本钱;今春采干茶171斤,收入118000元,亩均收入10727元。下涯大洲的方少阳户0.7亩茶园产出更是达到惊人的3万余元。

三、规模发展白茶的条件分析

(一)主要有利条件:

1、生态环境良好。我市地域生态十分有利于白茶生产,尤其是我市广大的深山茶区,环境清幽,光照偏少,气温偏低,具有丰富的香灰土资源,完全能满足种植白茶所需生态环境要求。

2、白茶品质上乘。今年,我市白茶“狮峰一号”经中国茶科所检测,所有指标全部符合国家标准,其中主要指标氨基酸的含量达到6.9%,茶多酚的含量高达29%,与安吉白茶相比,更具有品质优势。

3、技术基础较好。我市发展白茶已具备了一些经验,在种苗繁育、栽培技术、加工制作、产品标准等方面都积累了一些经验,具有较好的生产技术基础。

4、茶农积极主动。我市是浙江传统的产茶大市,茶叶历来是我市的主导产业,是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广大茶农对茶叶生产具有较高的认同感和特殊的感情。超高的经济效益极大地激起了广大茶农种植白茶的积极性,同时,一部分已有收益的茶农迫切要求扩大种植面积,从而又能带动一批农户发展白茶。

5、产业链条初具。通过广大茶农几年来的不懈努力,我市白茶生产已逐步形成产、供、销一条龙,渐成产业化初期发展态势。2家龙头企业(市第一茶厂、浙大天赐)全面进入白茶基地培育、加工制作、经营销售全过程,这些龙头企业依托自有优势,外拓市场,内连农户与基地,成为进一步做大做强白茶产业领头雁。

6、成为增收新径。当前,从中央到地方都十分重视农民增收问题。事实证明,种植白茶可达到“一年种、二年收、三年出效益”。尤其在山区,发展白茶对于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具有其它产业所不具备的特有优势,因此,对于我市来说,发展白茶不是要不要发展的问题,而是如何加快发展的问题。

(二)存在主要问题:

1、龙头企业总量太少。要做大做强白茶产业,离不开一批深谙市场的龙头企业,只有建立稳定的“公司+农户”的运作方式,才能经得起市场的冲击,才能使产业走向成熟。而目前我市集贸、工、农一体的白茶龙头企业只有2家,抵御市场风险能力较差。

2、品牌管理欠缺。从客观上讲,这几年由于我市白茶发展前几年步伐缓慢,品牌建设步伐没有跟上。从主观上讲,没有很好重视品牌管理,今年市场上有部分茶农从松阳等地购进低质白茶,以次充好,损害了建德白茶的形象。此外,建德白茶品牌运作力度小,难以在较短时间内形成品牌效应。

3、一次性投入相对偏高。由于今年本地供苗能力严重不足,要满足农户今年的规模性发展需求,需从外地调进种苗。但目前白茶种苗十分紧张,外地种苗价格几经拉拨,一路飙升,使苗价从

去年的0.15元/株狂升至现今的0.55元/株。如按这一苗价计算,仅种苗成本每亩就达到2200元,高价苗成为我市今年发展白茶的最大制约。

四、白茶产业的发展定位和规划

(一)发展定位

1、目标定位。我市白茶产业的发展目标定位分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2004年至2007年,通过政府引导、行政推动、政策扶持等措施,实现新增白茶面积5000亩,实现5000万元产值;第二个阶段是2008年至2010年,在第一个阶段目标实现的基础上,通过市场引导、龙头推动、示范辐射,全市白茶种植面积再增5000亩,白茶种植总面积达到1万亩以上,产值突破1亿元,成为我市新的亿元产业。

2、产品定位。由于我市具有优越的生态条件,发展优质白茶十分适宜,因而,产品可以定位为高档名优茶,主要体现两个方面:一是高价,在价位上与常茶区分开来,使白茶成为我市高档名优茶的标志茶;二是高质,高档茶要有高品质,以高品质来保证高效益,要统一生产技术标准,以无公害生产技术为起点,逐步推广绿色白茶、有机白茶生产技术,确保我市白茶品高质优,力争在全省乃至全国创造最优品质。

3、市场定位。从近几年白茶的消费阶层来看,一般作为礼品茶或商务茶比较普遍;从消费区域来看,主要集中在经济发达的“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区以及北京等大城市。因此,重点要把市场放在这些区域,努力提高建德白茶市场份量;同时,要着眼于远期市场发展规划,有效扩大建德白茶市场。

(二)发展规划

1、区域面积规划

由于白茶的生长环境对于白茶的品质有重要的影响,因而,在白茶的种植地区推广上要坚持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根据白茶生长所需的生态环境条件与适当集中开发的要求,明确下包乡、杨村桥的长宁片、下涯的大洲片、莲花镇的高山茶区、三都区域的前源片、洋尾乡等地区作为重点发展区域。有关乡镇规划面积(第一阶段5000亩)如表所示:

发展面积(亩)

主要分布村

下包

1500

狮峰、浪源、大源、枫坞、瑞坑、胥岭

杨村桥镇长宁片

500

隐将、徐坑、清溪村、毛山等

下涯镇大洲片

800

北坞、日晒坞、大洲、洪村、金村

莲花镇

700

里芳、林茶、薛上、徐家、郑家

三都镇前源片

1000

西塘、尖竹山、洋峨、里中垄、樟岩

洋尾乡

500

伊村、里童、外方

合计

50002、推广规划

按照全市发展10000亩白茶的目标,分阶段发展规划如表所示:

时间

发展面积(亩)

主要区域

第一

2004年

400

下包乡、长宁片、大洲片、莲花镇、前源片、洋尾乡

2005年

1000

下包乡、长宁片、大洲片、莲花镇、前源片、洋尾乡

2006年

1600

下包乡、长宁片、大洲片、莲花镇、前源片、洋尾乡

2007年

2000

下包乡、长宁片、大洲片、莲花镇、前源片、洋尾乡

第二阶段

2008年—

—2010年

5000

下包乡、长宁片、大洲片、莲花镇、前源片、洋尾乡以及全市其它适宜发展地区

合计

10000

五、白茶产业发展的主要措施

1、制定扶持政策。结合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工作,做好白茶发展与其它支农政策的配套衔接,出台有利于白茶发展的政策措施。相关乡镇、村要结合本地实际,制定相应的激励政策,形成市、镇(乡)、村三级配套政策。市级政策着重扶持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白茶基地建设(包括种苗基地和种植推广),育苗补贴按实际出售数量,从2005年起每株给予0.03元的补贴,种植白茶按每亩50元补贴到农户。第二个层次是龙头企业培育,主要用于支持龙头企业购置生产加工机械设备,具体视区划乡镇发展规模每个乡镇重点扶持1-2家,每户按购置全套设备

第四篇:我市白茶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一、白茶的生物特性

白茶是温度敏感型自然突变体,与中国六大茶类中“白茶类”中的白毫银针、白牡丹是不同的概念。白毫银针、白牡丹指由绿色多毫的嫩叶制作而成的白茶;而白茶是由一种特殊的白叶茶品种中由白色的嫩叶按绿茶的制法加工制作而成的绿茶。白茶最显著表现是春季发芽时嫩叶的阶段性白化现象。其表现形式为:每年春季新萌发的芽头呈微绿色,而当叶片展开后就很快白化成乳白色。这种白化现象在一芽二叶期前后最为明显,随后叶片的色泽又逐步复绿,颜色也逐渐加深;迟长出的叶片比早长出的叶片优先转绿;而进入复绿阶段后长出的叶片,则不再经过白化阶段,直接为绿色。白茶白化表现的温度阈值约在20~22℃之间,但低温仅在芽萌发初期发挥作用,而正常复绿的启动温度约在16~18℃之间。白化的直接原因主要为叶绿体膜结构发育遭遇障碍,色素蛋白复合体消失,叶绿素合成受到阻滞,叶绿体退化解体,但叶片色素组成未发现明显变化。伴随叶绿体结构的异常变化,蛋白水解酶活性升高,导致可溶性蛋白含量降低,游离氨基酸含量升高,是白茶特有品质性状的主要成因。白茶氨基酸含量为常茶的2-3倍以上,其中茶氨酸含量接近常茶的氨基酸总量。而氨基酸高特别是高含量的茶氨酸,有利于血液免疫细胞促进干扰素的分泌,从而提高人体抵抗外界的侵害力。所以,白茶对于提高人体的免疫力作用是常茶无法比拟的。正是由于氨基酸含量高,使得由该鲜叶原料制成的茶叶滋味尤为鲜爽,风味独特。

二、白茶产业发展现状

据省农业厅与省茶叶产业协会的专家分析,全国产白茶主要在浙江,全省白茶种植面积约3万亩,大多属近几年新种植茶园,投产面积1万余亩,产地主要在安吉、余姚、宁海和松阳等地区,特别是安吉白茶种植面积达到1.5万亩。按亩产20公斤产出,总量约为200吨,亩产值平均1万元,总产值达到2亿元。我市是全省老茶区,孕育着不少品种资源。1997年发,我市在下包乡狮峰村发现白茶原种,取名为“狮岩1号”。原种繁育始于1998年,现育成原种后代约800株苗。白茶引种始于1999年,现全市白茶种植面积400亩,主要分布在下包乡、三都的前源片、下涯的大洲片,大多为近二年种植,实际投产面积约150亩,白茶制作与营销企业和龙头主要有4—5家。今春全市产白茶500公斤,产值约100万元。目前白茶在内销市场呈俏销态势,经济效益相当突出,如下包乡和平村种植大户吴柒益,该户2000年秋末种植11亩白茶,2002年采收白茶26斤、收入15000元、均价577元/斤;2004年采收白茶90斤,收入51500元,种后第三年亩均收入4682元,加之出售自繁苗木收入,2004年即收回全部投入本钱;今春采干茶171斤,收入118000元,亩均收入10727元。下涯大洲的方少阳户0.7亩茶园产出更是达到惊人的3万余元。

三、规模发展白茶的条件分析

(一)主要有利条件:

1、生态环境良好。我市地域生态十分有利于白茶生产,尤其是我市广大的深山茶区,环境清幽,光照偏少,气温偏低,具有丰富的香灰土资源,完全能满足种植白茶所需生态环境要求。

2、白茶品质上乘。今年,我市白茶“狮峰一号”经中国茶科所检测,所有指标全部符合国家标准,其中主要指标氨基酸的含量达到6.9,茶多酚的含量高达29,与安吉白茶相比,更具有品质优势。

3、技术基础较好。我市发展白茶已具备了一些经验,在种苗繁育、栽培技术、加工制作、产品标准等方面都积累了一些经验,具有较好的生产技术基础。

4、茶农积极主动。我市是浙江传统的产茶大市,茶叶历来是我市的主导产业,是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广大茶农对茶叶生产具有较高的认同感和特殊的感情。超高的经济效益极大地激起了广大茶农种植白茶的积极性,同时,一部分已有收益的茶农迫切要求扩大种植面积,从而又能带动一批农户发展白茶。

5、产业链条初具。通过广大茶农几年来的不懈努力,我市白茶生产已逐步形成产、供、销一条龙,渐成产业化初期发展态势。2家龙头企业(市第一茶厂、浙大天赐)全面进入白茶基地培育、加工制作、经营销售全过程,这些龙头企业依托自有优势,外拓市场,内连农户与基地,成为进一步做大做强白茶产业领头雁。

6、成为增收新径。当前,从中央到地方都十分重视农民增收问题。事实证明,种植白茶可达到“一年种、二年收、三年出效益”。尤其在山区,发展白茶对于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具有其它产业所不具备的特有优势,因此,对于我市来说,发展白茶不是要不要发展的问题,而是如何加快发展的问题。

(二)存在主要问题:

1、龙头企业总量太少。要做大做强白茶产业,离不开一批深谙市场的龙头企业,只有建立稳定的“公司 农户”的运作方式,才能经得起市场的冲击,才能使产业走向成熟。而目前我市集贸、工、农一体的白茶龙头企业只有2家,抵御市场风险能力较差。

2、品牌管理

第五篇:关于我市三次产业发展情况的调研

关于藁城市三次产业发展情况的调研

近几年,随着藁城市改革进程的加快和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农业基础地位不断强化,工业实现持续快速增长,并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引擎,服务业不断发展壮大。为深入了解藁城市产业结构的现状和特点,我们对三次产业内部结构的发展情况进行了深入调研。

一、藁城市三次产业发展的特点

近几年,藁城市三次产业比重的发展和变化,可概括为:“一产减、二产增、三产蓄势不动”,即:第一产业比重逐年降低,第二产业比重不断加大,第三产业比重踏步不动。2008年,藁城市第一产业比重较“十五”末降低了5.6个百分点,平均每年降低1.9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比重较 “十五”末提高了5.7个百分点,平均每年提高1.9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比重较“十五”末降低0.1个百分点,比重保持原地踏步不动的蓄势状态。

从国家和省市看,2008年全国三次产业比重为11.3:48.6:40.1,河北省三次产业比重为12.6∶54.2∶33.2,石家庄市三次产业比重为10.9∶50.2∶38.9。2008年藁城市为15.9:54.2:29.9,与全省较为接近。根据经济学家的研究,一国或地区的产业结构有如下的规律:产业结构通常是从“一、二、三”结构向“三、二、一”结构转化,即从第一产业增加值比重最大、就业人数最多,第市发展改革局

二产业相应次之,最后是第三产业的经济发展阶段,向第三产业增加值、就业人数比重最大,第二产业稍次,第一产业最小的经济发展阶段方向转化。随着工业化演进和经济的不断发展,第一产业所占的比重不断趋于下降;第二产业比重在工业化进程的不同阶段呈现出快速上升、缓慢上升、不变和逐渐下降;第三产业比重趋于不断上升中。

“十五”以来藁城市三次产业构成演变*********2008(年 度)(百分比)一产比重二产比重三产比重 若与“九五”末三次产业比重相比,更可看出藁城市三次产业变化的特点。2008年,藁城市第一产业比重较“九五”末降低了7个百分点,平均每年降低0.9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比重较 “九五”末提高了13.6个百分点,平均每年提高1.7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比重较“九五”末降低6.6个百分点,平均每年降低0.8个百分点。通过上面三次产业比重变化曲线可以看出,“九五”以来藁城市第一一产业比重逐年下降,“十五”后期呈现加速;第二产业由于藁城市园区经济和工业经济的快速发展,比重一直保持较快增长,“十 五”中后期比重出现加速提升;第三产业在二产快速崛起的情势下发展则相形见绌,“十五”末所占比重甚至较“九五”末降低了6.5个百分点,“十一五”以来则维持蓄势状态。三产比重较“九五”末不增反降,这一方面有藁城市第二产业发展迅速、挤掉了三产比重的原因,另一方面则是三次产业结构发展变化规律所决定的,是工业化演进和经济发展所必经的阶段。

由此可以判断,目前藁城市三次产业结构为“二、三、一”格局,产业结构以第二产业为支柱和主导,第三产业次之,第一产业比重最少。第二产业是拉动藁城市经济增长的主导产业,处于快速增长的发展黄金期,与此同时一产比重则逐年降低;第三产业随着第二产业的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推进,即将步入较快增长的时间拐点。预计在“十二五”期间,第一产业比重将继续缓慢下降;第二产业比重将改变上升趋势,转入下降轨道;第三产业比重将得到较快提升,比重将超过50%,取代第二产业成为国民经济中的主导力量。“十二五”期间,产业结构将逐渐实现由“二、三、一”结构向“三、二、一”结构的演变与转化。

藁城市三次产业构成演变趋势预测60(百分比)***08()(年 度)一产比重二产比重三产比重20122015 3

二、藁城市三次产业及主导产业发展变化情况

1、第一产业比重逐年降低,农业结构向产业化、效益型转变。一次产业占GDP比重由“九五”末的22.9%、“十五”末的21.5%逐年降低到2008年的15.9%。近几年,藁城立足传统农业大县(市)和产粮大县(市)优势,按照“稳粮、上菜、优果、扩畜牧”的工作思路,以建设国家绿色农业示范区为目标,突出发展专用小麦、绿色蔬菜、畜禽养殖和优质果品等具有区域特色和明显优势的农产品;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重点规划和建设了5个农产品加工园区,努力促进传统农业大市向现代农业强市转变。2008年,全市粮食总产达到52万吨,小麦、玉米优种覆盖率达到99%,继续保持全省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市称号,蔬菜、果品产业分别达到263万吨和17.5万吨;畜牧产业健康发展,集约化、标准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全市销售收入超500万元农业龙头企业达到82家,产业化水平不断提高。

2、第二产业比重不断加大,工业步入突飞猛进的黄金发展时期。第二产业占GDP比重由“九五”末的40.6%、“十五”末的48.5%快速提高到2008年的54.2%。藁城作为省会最大组团城市,充分发挥自身区位优势和园区产业优势,按照“项目立市、工业强市”的指导思想,结合省会“1+4”组团城市发展和“一体两翼”发展战略,确定了“省会产业制造中心和综合性经济区”的产业发展定位和“一城三区八园”的空间布局定位;以藁城经济开发区和藁城新 区为核心,整合区域资源,引领产业聚集,形成了带动全市经济发展的东西两大增长极;加大对骨干企业扶持力度,确定了吉藁化纤公司等工业20强和20家后备企业,医药、化工、轻纺、机械、板材、食品等主导产业进一步发展壮大。2008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99.41亿元,较“十五”末年均递增36.2%,较“九五”末年均递增27%,工业经济的主导地位得到进一步强化。

3、第三产业提升缓慢,服务业比重明显偏低。第三产业占GDP比重“九五”末的36.5%、“十五”的30%,演变为2008年的29.9%,三产比重经过“十五”期间的持续下降之后,“十一五”以来基本维持踏步不动的蓄势状态。为促进第三产业发展,以市场体系建设为突破口,积极发挥粮食、蔬菜、禽蛋等农产品资源优势,加快建设和完善以产地专业批发市场、农产品贸易市场为主的农产品交易市场体系。同时,现代服务业得到全面发展,现代物流、信息、金融保险、连锁经营、中介服务等新型服务业迅速兴起,信誉楼、内陆港、国大御温泉等新的增长点不断涌现。

三、藁城市产业结构存在的主要问题

虽然改革开放以来藁城市产业结构调整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从藁城市经济发展阶段性要求看,与国内其他地区比较看,当前藁城市产业结构仍然存在不少问题。

(一)第二产业对第三产业的带动作用还有待提高。第二产业虽然发展较快,但因为技术要求较高,对第一产业富余劳动力的吸纳能力还有待提高。突出表现藁城市第三产业发展滞后、城镇化率偏低,2008年城镇化率仅为35%、第三产业所占比重为29.9%,均 低于省市和全国平均水平,城乡二元结构问题仍然比较突出,工业快速发展对第三产业、对城镇化的拉动作用还未充分显现。

2008年藁城市城镇化率、三产比重与全国、省市比较表50403020100城镇化率(%)三产比重(%)全国石家庄河北藁城全国河北石家庄藁城

(二)项目的规模、水平和结构还需要进一步提高。在建项目中强市立镇的大型项目和国内外知名企业投资项目偏少,省市重点项目主要集中在生物基地、化工基地,其它乡镇项目规模普遍较小。新开工项目中,传统产业项目较多,规模项目少,高科技新型产业项目少;服务业投入力度弱、项目少、发展慢,2008年第三产业投资占全社会投资比重为二成,与上级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

(三)服务业比重偏低,内部结构不够合理。从国际上看,全球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接近65%,大多数发展中国家也在45%左右,而2008年藁城市30%都不到。按照世界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当人均GDP达到3000美元之后,产业结构和消费结构都将发生重大变化,服务业将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柱。虽然藁城市人均GDP已经超过4000美元,但藁城市服务业加快发展的氛围还没有完全形成。现有服务业产业层次较低,高档次的、为生产服务的行业规 模偏小,批发零售业、住宿餐饮业、交通运输业、居民服务业等传统服务业比重偏高,而现代物流、商务服务、信息服务、科技服务和现代金融等生产性服务比重偏低。

四、关于产业结构优化调整的对策建议

当前,藁城市已进入工业化中后期、城市化加速期,经济发展正处于产业转型“阵痛期”和升级“关键期”,面临着各种突出困难和深层次矛盾。面对新一轮的全球经济调整期,藁城市应主动抓住机遇,克服困难,在体制、管理、技术创新上下功夫,加快产业转型升级,不断提升产业竞争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一)大力调整农村劳动力就业结构,拓展劳动力就业空间。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缓慢,城镇化发展滞后,已成为阻碍藁城市产业结构升级和工业化进程的重要因素。加快推进劳动力从第一产业向外转移和努力提高第一产业劳动生产率是当前藁城市第一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两大任务。一要在农业内部挖掘就业潜力。重视农产品的深加工,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进一步规范发展农业专业合作社,通过“公司+农户”、“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等多种形式,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提高农产品的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增加农民收入。二要扩展农业之外的就业增收空间。主要是积极发展非农产业,鼓励投资劳动密集型企业,加快小城镇建设,以及劳务输出等。消除阻碍农业富余劳动力转移的各种土地、户籍等体制壁垒,不断提高农村劳动力的技能和素质,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从而推动农村劳动力结构调整带动农村经济结构调整。

(二)以“一城三区八园”建设为重点,做强产业,优化结构,促进新型工业化再上新台阶。

加快园区道路设施、污水处理及其他产业配套型商务功能设施 建设,进一步完善园区配套服务功能。加快推进在建项目竣工投产,力促签约项目落户开工。深化招商引资,发挥藁城市区位和产业优势,突出“以企引企”、“以外引外”,着力引进一批带动型、旗舰型、能够形成产业链的重大项目,构建新的项目平台。做强做大规模企业,积极引导企业加大技改投入,加快装备更新和产品更新换代,加快自主创新。高度重视各类资源的有效利用和环境保护,深化园区和企业环境质量体系建设,努力打造生态园区。强化对企业的协调服务,为企业发展营造最佳环境。

(三)按照适度超前的原则,全力推进服务业发展。在工业技术不断进步和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的背景下,第二产业吸纳就业的能力将不断下降,服务业将成为就业和新增就业的主渠道,同时可以大大缓解节能减排的压力。因此,发展土地环境资源制约相对较少、附加值高、就业机会多的现代服务业应成为藁城市优化产业结构的重要目标,力争在“十二五”期间第三产业比重超过50%,取代第二产业成为国民经济中的主导力量。为此,就必须按照适度超前的原则,全力推进服务业发展。一是大力发展富有区域特色和产业特色的服务业。着重发展现代商贸、现代物流、金融、教育、文化、信息等现代新兴服务业,努力实现藁城市服务业发展与省会的全面对接。二是全面提升传统服务业。规范发展各类商品市场,形成一批在全省全国有地位的集散市场。三是谋划和建设一批服务业支撑项目。加快国大御温泉、内陆港综合物流服务平台等工程建设,同时积极跑办招引和储备一批服务业支撑项目。

(四)推进组团城市建设,提升城镇化水平。

藁城作为省会“1+4”中最大的组团城市,主动接受省会主城 8 区辐射能力还不强,对城镇化和服务业拉动还不够。突出表现在公共服务投入不足、服务业发展滞后、城镇化水平进程缓慢等方面。要按照组团一体原则,进一步完善城市规划和专项规划,明晰产业定位和城市定位,推进最大文明生态卫星城建设,加快与省会在规划上的对接。加大在道路交通、环境整治、公共服务、服务设施等方面投入力度,推进组团城市与省会的全面融合和对接。撤除城区西侧的收费站等阻碍与省会对接的不合理环节,尽快形成组团城市与省会的快速通道,通过市政路网建设拉开城市框架。完善城镇配套设施建设,通过加快对交通沿线、产业园区的深度梯次开发,带动服务业繁荣与发展,推进藁城市城镇化进程,促进三次产业协调、健康、快速发展。

2009年4月

下载关于我市食品产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我市食品产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清真食品产业发展调研对策

    为了进一步推进我市清真食品和穆斯林用品产业又好又快发展,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我们对全市清真食品和穆斯林用品产业发展情况进行了深入调研,并形成了如下调研报告......

    关于我市肉牛产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关于我市肉牛产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近日,省政府办公厅下发《*省肉牛奶牛产业发展行动计划》,将在*年内培育*个饲养量*万头以上的养牛大县,到*年,全省牛饲养量达到*万头,奶类产量......

    对我市蔬菜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发展蔬菜产业大有可为为加快我市蔬菜产业化步伐,最近,我们专门深入到**街、新洲、白衣等乡镇街道进行调研,并就如何推进蔬菜产业化建设进行了认真思考。一、发展的优势 1.有优......

    浅谈我市旅游产业发展

    浅谈我市旅游产业发展近几年来,我市的旅游业在市委、市政府及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景区建设有条不紊进行,薛仁贵寒窑、龙门景区、高禖庙等几个景区的建设初具......

    关于促进我市葡萄产业发展的调研报告

    关于促进我市葡萄产业发展的调研报告 葡萄是我市重要的农业特色产业,经济效益高、生态效益好。为促进我市葡萄产业的持续发展,我们组织部分人员从4月上旬至6月下旬深入珠晖区......

    关于我市风筝产业加快发展之调研报告

    关于潍坊市风筝产业的调研报告 【按】根据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的批示精神,近期市政府办公室与市风筝办组成调研组,就我市风筝产业发展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期间,调研组深入市......

    关于我市发展现代物流产业的调研报告

    自10月份起,市政府办公室会同市服务业办公室、市交通局着手研究车辆外挂整治工作,期间就我市的货运量、运力、货源分布及税票开具、抵扣等情况做了大量的调研,在此基础上召开了......

    关于我市行业协会商会促进产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关于我市行业协会商会促进产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行业协会商会是联系政府与企业的桥梁和纽带,是优化市场资源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对于推动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市委政研室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