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微观经济学 课程论文
生命周期角度下中小家族企业
融资行为分析
摘要:中国式家族企业正日益成为推动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但融资难却成为制约家族企业发展的瓶颈。本文从企业生命周期的动态发展过程分析了中小家族企业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如何选择理想的融资模式。并据此分别从人力资本融资 和财务资本融资方面提出了相应的融资策略。关键词:家族企业 企业生命周期 融资途径 融资模式
中小行民营企业规模较小,其中绝大多数是家族企业。虽然在市场经济下并不起着主导作用,但是在过去十年里,中国90%的新增就业是由家族企业解决的。家族企业的发展极大推动了地区的经济增长,在扩大就业、提供有效供给、形成合理的经济结构等方面也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于此同时我国家族企业面临生命周期过短、企业规模不大、企业发展资金严重不足、治理效率低下等问题,其中融资难更是成为制约我国家族企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一企业生命周期理论
企业生命周期是企业的发展与成长的动态轨迹,包括发展、成长、成熟、衰退几个阶段。目前为止,关于企业生命周期的理论已近有二十几种。理查德L·达夫特(1999)提出了企业发展经历四个主要阶段:创业阶段、集体化阶段、精细化阶段,在这四个发展阶段中,企业面临着不同的危机。陈佳贵等按照企业的规模变化把企业的成长过程分为求生存、高速发展、成熟、衰退和蜕变五个阶段。李业按照企业的销售额把企业发展分为初生、成长、成熟和衰退四个阶段。周多
三、邹统轩按照企业的经营战略将企业的成长历程总结为专业化、多元化和归核化三个阶段。韩福荣等提出了基于灵活性、可控性和企业规模的三维生命周期模型。
其中,爱迪斯提出了比较系统的企业生命周期理论。他认为:“无论是植物还是动物,只要是生物就遵从着被称之为生命周期的现象。生物体都会经历一个从出生、成长到老化、死亡的生命历程。企业的成长与老化同生物体一样”。后来很多学者将之引入家族企业的研究,提出了家族企业生命周期理论,根据家族企业的生命周期理论,通常将家族企业的发展历程分为四个成长阶段即:初创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转化期。本文将根据爱迪斯的企业生命周期理论,研究家族企业在不同的生命周期阶段选择适合的融资渠道。
二 我国中小家族企业的主要融资渠道
企业的资金都是通过不同的融资渠道融入的,我国中小家族企业的主要融资渠道按照国际通用的融资来源分类标准可以分为两大类:内源融资渠道和外源融资渠道。
1内源融资渠道
内源融资主要包括留利资金、折旧资金和内部集资。内源融资对企业的资本形成具有原始性、自主性、低成本和抗风险的特点,是企业生存与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中小家族企业的发展来说,内源融资不增加企业的债务负担,并且可以为企业的债务性融资提供资本保障,提高企业的资信能力,降低企业的融资风险。但另一方面,民营中小企业之所以选择内源融资是由于民营中小企业一般建立的时间短,缺乏外源融资所需要的信用记录和合格的财务报表,难以得到外部投资者和银行的信任,只能依靠业主的出资和企业的内部积累来滚动发展。
2外源融资渠道
按照融资方式的不同,外源融资又可以进一步的划分为债务融资和股权融资两类。2.1债务融资
债务融资包括金融机构贷款和民间借贷。金融机构贷款一般都设置有严格的抵押和担保条件,信贷环境并不理想。但它依然是中小家族企业融资的主要方式。目前以银行贷款作为主要融资渠道的企业占 72.5%。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国家政策的扶持,中小企业信贷融资环境正逐步改善,主要的商业银行正在专门开设对中小企业的融资业务,而外资银行的介入以及国内民营中小银行的崛起,也为我国中小家族企业能从银行贷款获得需要融资带来了希望。
民间借贷也是我国中小家族企业融资来源的一个较主要的渠道。民间借贷资金主要分为两部分:一是同乡朋友之间借贷,二是民间高利贷。这种民间借贷方式,借贷的门槛低,比机构贷款较少需要抵押等物,基本靠民间的信用,申请贷款的手续时间也简便快捷,没有太多的条条框框,中小家族企业多愿意通过该种渠道取得短期借款。2.2股权融资
股权融资是指吸收直接投资、与其他企业合资、吸引投资基金,以及公开向社会募集发行股票的方式。吸收直接投资是我国中小家族企业吸收股权融资的主要的一个方式。风险投资正成为国际上非常有活力的一个融资渠道。我国的风险投资业才刚刚起步,而且风险投资的对象多属于高风险、高成长和高收益的创新事业或风险投资计划,我国的大多数中小家族企业不具备这些特点,很难获得有限的风险投资的青睐。但我们也要看到风险投资的活力和未来美好的前景,它高度的专业化和程序化有助于规范我国中小家族企业投融资市场。股票融资是指以公开发行股票的方式融通资金的一种形式。该方式融资的金额大,也能获得持续的融资,但该融资方式对企业的要求很高,我国的中小家族企业很难达到股票上市融资的标准,同时市场有限的容量也限制了众多中小家族企业融资的要求。目前,我国内地创业板也在初步尝试阶段,为中小家族企业特别是科技创新型家族企业提供了一个新的融资渠道,但对多数中小家族企业来说,该渠道还不现实,不可能指望它来满足自己的融资需求。特殊的融资方式
除了内源融资方式和外源融资方式外,还有一些其他的融资方式如融资租赁和票据融资。融资租赁是指租赁公司通过融通资金,购买承租人选定的设备,并租给其使用的一种租赁方式。其特点是租赁公司介于用户与机器设备制造厂之间,在用户按期付清租金后,租赁公司收取象征性的金额,将机器设备出售给用户。融资租赁在租赁期满后,一般由承租人按设备残值购买原租赁物。
票据融资是以各国的债券、国库券、股票、期票、银行本票、备用信用证和银行保函等作抵押取得贷款的一种融资方式。票据融资具有成本低、效率高、周转快的特点。票据融资的贴现利率远低于一般贷款利率。此外票据融资可以避免长时间审查审批,使企业能在较短时间内就得到所需资金,提高企业效率,票据融资目前是企业较方便快捷的融资办法,是条不错的融资途径。
三中小家族企业各成长阶段融资行为的基本特征
从管理理念和管理次序上讲,家族企业首先是建立合理的产权治理模式,然后确定相应的融资模式,即产权治理模式是因,融资模式是果。从本文对产权的界定和产权治理的内涵可以得知,家族企业融资包括财务资本融资和人力资本融资。为此,笔者根据家族企业产权治理动态模式(图 1),相应建立家族企业融资动态模式(图 2)。企业是一个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的特别市场契约(周其仁,1996),因此,家族企业融资应该是“家族资本”、“员工资本”、“社会资本”三位一体融资模式。家族企业应根据所处企业生命周期阶段的特点相机制定最优的融资决策,下面具体从人力资本融资、财务资本融资两维视角对家族企业不同生命周期阶段融资问题进行分析。其中,家族企业衰退期应以回收资金为主,如清盘、并购、股票回购等,本文不予以进一步分析。
1初创期融资模式选择
首先,财务资本融资方面。国外学者通过实证研究证明,家族企业创业者往往追求多元化融资目标,相对企业价值最大化,更关心家族企业的存亡,常常表现出内源融资偏好。对我国初创期家族企业而言,采取内源融资为主、外源融资为辅的融资模式较为可行。其中,内源融资主要是家族筹资方式,具体包括创业者原始资本和向家族成员、亲戚、朋友等的借款。通常情况下,亲友网融资渠道能使家族企业获得一定的社会金融资本支持,但其融合的效率显著低于家族内部资本集聚的效率。家族企业获得这部分资金的额度大小主要取决于企业创业者个人的能力及信用状况,同时也与投资者对企业发展前景所持观点密切相关。外源融资主要考虑政府投资方式,适当利用银行借贷。
其次,人力资本融资方面。一是从家族外部引进中低层次职业经理人,但应尽可能从泛家族成员中进行选拔。华人社会最注重社会关系网络,因此,关系越是亲密,代理成本越低、忠诚度越高,与企业主及其家庭有同乡、同学、同事、战友等关系的泛家族成员比较容易沟通,容易建立良好互信。二是从家族成员(包括三等亲以内亲属)当中,以能力为导向,综合考虑能力、品德和亲密程度,选拔高层管理人员。
2成长期融资模式
财务资本融资方面。内源融资尽管对中小家族企业十分重要,但是也有其明显的局限性。Coleman,Carsky(1999)认为内部资金在家族企业初创和规模较小时确实是主要资金来源,但随着企业不断成长和成熟,内源融资的作用和比例将逐渐减小。可见,在家族企业生命周期不同阶段,内源融资的地位和发挥的作用不同,家族企业的进一步成长和扩张必然要依赖外源融资。家族企业成长期应采取内源融资、兼外源融资的融资模式。内源融资主要为家族筹资和员工筹资方式。家族筹资在初创期的基础上增加投入,主要是企业利润积累。员工筹资对象主要是职业经理人,采取股权融资方式,主要目的是让职业经理人力资本价值得到真正体现,使其与企业紧紧捆绑在一起,充分激发职业经理人的工作激情与创造力。外源融资在初创期基础上进一步拓展,主要包括银行借贷、民间组织融资及商业信用等方式。拓展外源融资渠道的前提是建立良好的信用机制,努力提高信用水平。
其次,人力资本融资方面。从家族外部引进中高层次职业经理人,逐步开放部分关键岗位,并通过建立良好的激励机制、声誉约束机制和赋予职业经理人以家族特性等措施降低代理成本和融资成本。此外,对于家族成员和泛家族成员,一方面根据优胜劣汰原则建立家族成员的退出机制,给予退出成员相应补偿,另一方面加大对家族成员的培养,选拔优秀人才担任管理人员,并择优安排管理岗位。
3成熟期融资模式
首先,财务资本融资方面。成熟期,企业发展缓慢,甚至很可能快速衰退乃至死亡。拓展融资通道,形成多元、通畅的融资渠道,建立合理的融资结构,是突破家族企业发展“瓶颈”,支撑家族企业进一步发展的必然选择。要解决家族企业的资金短缺,应该逐步改善家族企业融资环境,鼓励家族企业走出家族“藩篱”,广泛吸收外部资本(郑秀芝,2004)。家族企业成长的核心在于家族资本如何与社会资本(包含金融资本和人力资本)融合。我们认为,家族企业成熟期应采取外源融资为主、内源融资为辅的融资模式。其中,外源融资主要通过资本市场、金融机构、民间组织等广泛吸纳社会资本。为使融资通畅,提高融资效率,降低融资成本,应完善企业诚信体系建设,树立诚信的社会形象。在一定时期,以上市优化资本结构。通过上市增加股东资产流动性,提高公司知名度,同时也降低了公司所有者承担的风险,但是上市绝不是唯一的选择,家族企业在上市与控制之间要作出慎重选择,在保持家族控制情况下上市是理想的选择。此外,值得一提的是购并是成熟期家族企业理想的融资方式,通过购并可以在同行业或相近行业中获得协同效应。笔者认为,建立家族企业同盟,形成财务资本与人力资本战略合作,一方面可以实现优势互补,建立协同优势,实现共赢,另一方面,可以有效保持家族控制。内源融资方式和成长期一样,为家族筹资和员工筹资方式。不同之处在于员工筹资对象从职业经理人向企业中低层管理者甚至普通员工拓展,实施员工持股计划,同时加大职业经理人尤其是核心人才的股权融资力度。
其次,人力资本融资方面。大力引进高层次职业经理人,开放绝大部分关键岗位甚至总经理职位。通过不断加强和职业经理人的关系,给予个别甚至部分职业经理人“超家族地位”,完善职业经理人声誉激励机制,为职业经理人提供源源不断的强大精神动力,最大限度降低代理成本和融资成本。此外,选拔与培养德才兼备的继承候选人。根据继承人选择与培养计划实施过程中对家族成员的考察,确定德才兼备的继承候选人,对他们予以进一步考察与培养,并在特定时机完成权力棒的交接。
四结语
家族企业如何突破融资难这一发展瓶颈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领域,本文根据企业生命周期理论中提出的四个阶段(初创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分别研究了中小家族企业在初创期、成长期和成熟期的融资模式,其中,家族企业衰退期应以回收资金为主,本文不予进一步分析。初创期,财务资本方面,采取内源融资为主、外源融资为辅的融资模式。人力资本方面,以家族成员为主,适当引进中低层次职业经理人,尽可能从泛家族成员中进行选拔;成长期,财务资本方面,应采取内源融资、兼外源融资的融资模式。人力资本方面,引进中高层次职业经理人,逐步开放部分关键岗位,加大对家族成员的培养,选拔优秀人才担任管理人员,并择优安排管理岗位;成熟期,财务资本方面,应采取外源融资为主、内源融资为辅的融资模式。人力资本方面,大力引进高层次职业经理人,开放绝大部分关键岗位甚至总经理职位。选拔与培养德才兼备的继承候选人。
参考文献
[1] 刘畅.家族企业的融资机制[J].经济纵横,2013,(02):161-163 [2] 周志强,田银华,等.产权视角下家族企业融资模式研究[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5(3):0061-0065.
[3] 梁红波.成长期家族企业融资行为分析[J].融资研究,2010,(3):29-30. [4] 王素莲,靳共元.家族企业家双重性特征与家族企业融资决策[J].工业技术经济,2012,(6):03-12. [5] 林渊博.中小家族企业融资行为分析与博弈选择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管理学院,2009.
[6] 魏光兴.企业生命周期理论综述及简评[J].生产力研究,2005,(6):0231-0233. [7] 王素莲,刘康.中小家族企业融资决策:一个文献综述[J].山西财政税务专科学校学报,2011,(1):0038-0041.
[8] 杜纲,管理数学基础—理论与应用,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3.66-82 [9] 储小平,家族企业研究:一个具有现代意义的话题,中国社会科学,2000,(5):21-23 [10] 王宣喻,储小平,资本市场的层级结构与信息不对称下的私营企业融资决
策,上海经济研究,2002,(4):34-42 [11] 陈凌,叶长兵,中小家族企业融资行为研究综述,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
会科学版),2007,37(4):3-6 [12] 中国改革与发展报告专家组,非国有经济的发展问题研究,上海:上海远
东出版社,2005.126-128 [13] 程书强,家族企业融资机制创新,当代经济科学,2004,(6):23-25 [14] 克林,盖尔西克(贺敏译),家族企业的繁衍—家庭企业的生命周期,北
京:经济日报出版社.1998.1 [15] 苏启林,朱文,上市公司家族控制与企业价值,经济研究,2003,(8):36 [16] 德姆塞茨,企业经济学,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48-54 [17] 孙治本,家族主义与现代台湾企业,社会学研究,1995(5):56-65 [18] 金祥荣,余立智,控制权市场缺失与民营家族制企业成长中的产权障碍,中国农村经济,2002,(8):30-31
第二篇:微观经济学论文
·摘要
本学期,我学习了西方经济学,重点学习了微观经济学部分,所以此次课程论文以总结微观经济学的理论和运用其某些理论作案例分析。案例为火车快餐的供需与价格之间的关系,找到火车快餐价格如此之高的原因。
·关键词:需求;供给;均衡价格理论;弹性理论
一、微观经济学小结
1.微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
微观经济学又称现代微观经济学,主要以马歇尔的新古典经济理论为框架,即在给定资源稀缺程度或生产力条件下,以单个经济单位(消费者、厂商、要素所有者和政府)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单个经济单位行为和相应的经济变量单项数值的决定来说明价格机制如何解决资源配置问题,同时也将古典经济框架下的一些问题:分工与专业化及组织结构重新引入新古典经济理论为框架加以分析和讨论,如规模经济、范围经济、学习效应、科斯定理等,当然随着理论的深入发展和现实解释的需要也引进一些新的理论,以对新古典经济理论为框架进行重要的补充的一门社会科学。
2.微观经济学的基本问题及其根本解决
一是微观经济学的基本问题主要是生产什么、生产多少和如何生产和为谁生产。
二是基本问题的根本解决方法有:第一,资源配置的有效性。由于资源是稀缺的,在资源配置时既要考虑其目标也要考虑其效率,因为资源配置目标的实现依赖于资源配置效率的不断提高,同时资源配置的效率直接影响到一个社会的经济效率;第二,资源配置的方式。主要有计划、市场、风俗习惯等。
3.微观经济学的基本假设及其研究方法
(1)理性人。作为经济决策的主体(消费者、厂商、要素所有者和政府)都
充满理性,所追求的经济目标体现着最优化原则。具体地说,消费者追求满足最大化,厂商追求利润最大化,要素所有者追求收入最大化,政府则追求目标决策最优化。但“理性人”不一定是自私自利的,更不一定是损人利已的。(2)市场出清。在价格可能自由而迅速下降的情况下,市场上一定会实现充分就业的均衡状态。在这种状况下,资源可以得到充分利用,不存在资源闲置或消费问题。
微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主要包括:经济理论与经济模型;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静态分析、比较静态分析、动态分析;平均分析与边际分析;均衡分析。
4.微观经济学的理论缺陷
(1)“理性人”假定
该假定太过于苛刻,现实生活中很难保证人们的所有行为都是理性的,充其量只是“有限理性”,甚至还有大量的“非理性人”存在,也不排除有大量的“利他”行为的存在。
(2)“机会成本”的概念
微观经济学引入“机会成本”这一重要概念,采用“机会成本”分析,能够促使各种要素用于最优途径,然而当前的微观经济学在分析厂商的成本理论时用,却不是用“机会成本”进行分析讨论,从而使微观经济学在其理论与其目标上产生重大分歧。
(3)一般均衡理论和福利经济学理论
一般均衡理论虽然被美国经济学家阿罗和法国经济学家德布鲁利用集合论和拓扑学等数学方法将其存在性加以证明,但其证明是在及其严格的假定条件下进行公理化证明的,现实社会根本不可能达到其假定条件,从而使一般均衡理论的证明丧失其经济学的本来目的:论证亚当斯密的“看不见的手”的原理,反而被作为对“看不见的手”原理的攻击工具,使得经济学的科学性备受质疑。帕累托最优同样面临着这样的问题,甚至于经济学家们对帕累托最优本身就存在很大的分歧和质疑。
5.微观经济学的理论发展
(1)福利经济理论
主要有外部经济理论、次优理论、相对福利理论、公平与福利交替学说等。
(2)非均衡理论
经济学家们通过对现实社会经济研究,特别是对发展中国
家经济的研究,发现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甚至是一些发达国家在某一特定时期内,经济多呈现出非均衡的发展,从而将经济学的研究从均衡理论向非均衡理论,对指导现实社会经济的有重要作用,也对均衡理论提重要质疑和补充发展。
(3)产权制度理论
产权制度经济学理论认为,市场交换的实质不是物品和货物的交换,而是一组权利的交换,交易品的价格或价值的高低,主要取决于交易中所转手的产权的多寡或产权的强度;商品的价格只不过是基于产权制度调节社会利益的分配,产权制度是市场价格机制的基础。这是对当前市场价格机制的进一步认识和发展。
学习小结:
通过本学期的认真学习,对西方经济学中的微观经济学的基本理论有了一个更深层次的认识,特别是对微观经济学的框架体系的认识,也认识到微观经济学并不是完美无缺的,它也存在一些理论上的问题。当然,这并不能成为抹杀当前微观经济学存在的意义和学习它的必要性,应该能成为我们进一步完善其理论的动力,以便更好地运用它来指导现实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和个人未来的发展。
二.案例分析
火车快餐价格与供需关系问题的分析
1.背景
火车是我们外出上学、商务、旅游最常用的交通工具之一,它为不同的消费群体提供了不同的票价和不同档次的服务,如软卧、硬卧、硬座等。因此,火车一直都是运输旅客最多的交通工具。火车有许多优点,如票价合理,运输速度较快,安全系数较高,运输量大;但火车也有明显的缺点,如节假日车厢十分拥挤,卫生状况不好等。其中火车快餐价高也是旅客遇到的一个难题,从而使得许多旅客会自行带食物上车,增加了旅客的负担。我们可以利用西方经济学中的需求与供给原理来解释火车快餐价如此之高的原因。
2.分析
在西方经济学中,需求是指消费者在某一特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下,对某种商品愿意并且能够购买的数量,作为需求,必须具备两个条件:第一,有购买的欲望;第二,有购买的能力。而供给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厂商在各种可能的价格下对某中产品愿意并且能够提供的数量。作为供给也要具备两个条件:第
一,有出售愿望,第二,有供给能力。两者缺一不可。无论在火车还是其他地方,人们总是离不开吃饭的,因此旅客对火车快餐有一种天然的需求,而且在市场条件下,人们对火车快餐的需求量是于乘坐火车旅客的人数成正比的。火车是公共交通工具,在我们国家,火车是由政府控制的,分配额疏散旅客是它的公共服务性质,但火车服务在通常情况下,主要体现的是它的商品属性。提供快餐有利可图,因此基本上所有长途运行的火车都提供快餐。从火车安全稳定运行方面,火车运营商也不得不如此考虑,特别是一趟就运行数天的列车。火车上需求与供给两方面都得到了满足,我们进一步分析火车快餐为什么价格如此之高。
根据需求的定义以及我们自然的认识,商品价格越低,人们的需求量越大,因此,我们可以把需求函数近似的看做向右下方倾斜的线。从中我们便可以总结出需求法则来,也就是价格与需求量之间存在着反向变动的关系,即,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需求量随着价格的上升而减少,随着价格的下降而增加。但需求法则有一定的限定性,它指针对一般商品而言。同理,我们可以归纳出供给函数是一条由左向右上方倾斜的线。从中我们可以总结出供给法则来,也就是供给随着价格的上升而增加,随着价格的下降而减少。供给法则同样只针对一般商品。火车提供快餐只是火车的次营业务,因此火车运行商不可能把精力都投放到快餐的供给上来,而且火车车厢容量有限,这样火车快餐供给量基本上是稳定的。但是火车乘客的数量较大,他们对快餐的需求量大大超过了火车快餐的供给量。这样在市场价格情况下,就造成了火车快餐的供不应求。在这里,我们引入西方经济学中供给与需求的两种分析理论,既均衡价格理论和弹性理论,来作进一步的分析。
所谓经济均衡就是在经济体系中,一个经济事物处在各种经济力量相互作用之中,如果有关该经济事物各方面力量能够相互制约或相互抵消,那么该经济事物就会处于一种相对静止的状态,并保持这种状态不变。在市场上,需求和供给可以认为是相互对立的经济力量。按照需求法则,价格越高,需求量越少;价格越低,需求量越大。而以供给法则来说,价格越高,供给量越大;价格越低,供给量越少。正是这种相互作用使得市场处于均衡状态。分析火车快餐定价问题,我们可以静态均衡分析法。根据上述有关均衡的定义,在一种商品或劳务的市场上,作为促使价格降低的需求一方尽可能地压低价格。如果价格太高,消费者愿意并且能够购买的数量就会减少。相反,供给一方则尽可能的抬高价格,价格太低会减少愿意并且能够提供出售的商品或劳务的数量。因此,供求力量相抵时,市场价格倾向于保持不变,此时市场处于均衡状态。达到均衡的点称为均衡点,达到均衡的价格称为均衡价格,均衡价格所对应的供求数量称为均衡数量。如果高于均衡价格,由此时决定的消费者愿意并且能够购买的商品数量就减少,这就意味着市场上出现了供大于求的现象,有些生产者的产品就会卖不掉,因此在高于均衡点的价格下,这些商品生产者不能实现他们的生产计划。在这种情况下,某些商品生产者就会降价出售,从而导致整个市场上的价格下降。随着商品价格下降,随着的需求量增加,而生产者的供给量减少。但是,只要新的市场价格仍使得供大于求,市场价格就会逐渐降低,直到处于供求相等的均衡价格为止。同样如果低于均衡价格,则会产生相反的效果,直到实现均衡。总之,一种商品在市场需求和供给两种相反力量的共同作用下,通过竞争机制的调节,达到供求相等的均衡状态,从而决定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
所谓供求弹性,就是反映需求量和供给量对于某些变量变化而做出的反应或者敏感程度。,影响供给和需求的变量为价格、收入、相关商品价格等。需求弹性我们这里只从需求的价格弹性角度分析。也就是指表示在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需求量相对于该商品价格相对变动 的反应程度,它是需求量变动百分比与价格变动百分比之间的比率。需求价格弹性的种类可以分为五种情况:1.需求量不受价格影响的完全无弹性。2.价格既定时需求量无限的完全有弹性。3需求量随价格同比例变动的单一弹性。4.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大于价格变动百分比的富有弹性和5与此相反的缺乏弹性。影响需求价格弹性的因素主要是商品可替代的程度、商品用途的广泛性、商品对消费者生活得重要程度等。而供给弹性是用来衡量商品的供给量变动那个对它的价格变动的反映程度。因为火车快餐只是火车提供旅行服务的附属服务,我们可以将其理想模型化,近似看做火车供给量恒定,因此我们不必从供给弹性的角度分析。
在上面我们谈到,人们对火车快餐的需求量大于其供给量,如果火车快餐保持原价的话,就会出现争抢的局面,而且不利于火车运营商获取超额利润。在这种情况下,火车运营商一方面为了获取超额利润,另一方面为了火车平安稳定的运行,他都要将价格提高。在一般情况下,快餐是人们的一种日常消费品,它是缺乏需求弹性的,但是在供不应求的火车上,它便变成了富有弹性的稀有品,因此,价格的变动将会极大的影响乘客对快餐的需求量。随着价格的慢慢提高,从收入低的旅客们开始慢慢地减少对火车快餐的需求。火车快餐价格提的越高,人们的需求量越小,直到达到供给与需求的均衡点,这样就造成了火车上快餐的价格远远的高于市场上快餐的价格。而选择消费火车快餐的群体一般是那些收入较高或中等收入的群体。下面一个实例可以作为证明。今年春天,南方大部分地区闹雪灾,很多火车被困在半路上,尤其是京广线的。在被困在半路上的火车上,曾经发生过一包方便面曾卖到80元的高价。物以稀为贵,供给少,需求量大,价格自然贵。但是人们在火车上并不是仅仅吃快餐,当然在事实上,人们还有其它的选择。人们对火车快餐的需求量并不是人们想象中的那么庞大。因为:影响需求的因素除价格外还包括第一,相关商品的价格。这里相关的是指实用价值密切关联的商品,一是替代品,火车快餐的替代品可以是方便面,面包,八宝粥等;另一种是相关品,如火车提供的盒饭一般要配上一双筷子。一般来说,某种商品价格的变化与其替代品的需求量的变化成正相关关系,而与互补商品需求量的变化负相关。第二,消费者的偏好。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感兴趣,则他愿意支付较高的价格或者购买更多的这种商品。第三,消费者的收入水平。其他条件不变情况下,消费者收入越大,对于商品市场的需求也越大。此外需求还与消费者对将来价格的预期以及人口规模等。从这里我们可以得出,人们在火车上吃还有其它选择,如吃方便面,面包等等,因此这些都将会减少乘客对快餐的需求,同样在火车上的这些食品价格依然高的离谱,人们自然会选择在上火车之前携带这些食品。乘客们对火车快餐的需求少了,价格便开始降,直到达到供求均衡。坐过火车的人都知道,在火车将要进终点站前,火车上的快餐、水果等等都会选择降价出售,这也是受供求理论的影响。乘客需求少了,火车食品此时供大于求,他们也自然而然的选择降价处理。
这里只是从供求理论方面分析火车快餐高价格,事实上,它还受其他因素的影响,比如火车是一个垄断部门,大量提供快餐会消耗过多的人力及运输成本,那么在相同利润下,他们会选择保持定量的供给,提高价格的方法来保持供求均衡。
火车快餐的高价位也造成了快餐只是大部分高收入群体的快餐,而大量选择坐火车的农民工、学生因为快餐的高价而望而却步,如何在火车上解决食的问题呢? 我的建议是:
1.火车相关部门增加对快餐的供给,进而适度降低价格,使普通老百姓都消
费的起。
2.多携带吃的便利食品,像方便面,面包,牛奶,八宝粥等。
3.火车上一般有热水提供,不要怕麻烦,携带个大杯子,用热水将它们加热或泡着吃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第三篇:中级微观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
经济学系《中级微观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中级微观经济学 课程代码:ZX1002 课程类别:专业选修课程 学分:3 学时:54(理论学时:54;实验实践学时:0)面向对象:财政学专业
先修课程:经济学原理、高等数学
二、课程教学目的与要求
本课程旨在讲述两百年来经济学关于资源配置的解释性逻辑框架,演绎新古典经济学的理论架构,培养学生经济学的思维方式,使得他们能够像经济学家那样去思考现实中的各类经济问题。学生通过学习,一方面需要把握微观经济理论的框架体系,弄清微观经济理论的基本内容,掌握其分析方法,了解其最新发展;另一方面,也是极为重要的,需要学会如何用所学到的理论分析工具,解释和分析现实中的经济问题。要求学生课前预习,课堂笔记、课后练习。
三、课程考核要求
1.考试目的与要求:考察学生对微观经济学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的掌握程度、对课程知识理论体系的了解情况;重点考核学生运用基本经济理论来分析与解决经济中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采取多元化的考核形式,全面考察学生的学习过程与学校效果。
2.考核形式: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过程考核,包括考勤、作业、课堂表现等;另一部分是期末卷面考试,采取闭卷形式。
3.成绩评定:采取百分制进行核算,其中过程考核占30%,期末卷面考试占70%。
四、课程教学基本内容、学时分配和教学环节安排
《中级微观经济学》学时分配
内容
理论学时
实验(实践)学时 第一讲 导论与预算约束
第二讲 偏好与效用
第三讲 选择与需求
第四讲 显示偏好与斯勒茨基方程
第五讲 需求分析与跨期选择问题/不
确定性与资产市场
第六讲 消费者剩余、市场需求与均衡
第七讲 生产技术
第八讲 生产成本
第九讲 利润的最大化和竞争性供给
第十讲 市场势力:垄断和买方垄断
第十一讲 垄断行为
第十二讲 寡头垄断
第十三讲 博弈论与寡头垄断分析
第十四讲 交换经济与福利经济学定理
第十五讲 生产经济与福利经济学定理
第十六讲 外部效应
第十七讲 公共物品
第十八讲 信息与激励
合计
第一讲 导论与预算约束
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教材的结构及学习内容;具备建立市场模型进行分析的能力;掌握预算约束相关理论。
教学重点:经济假设与模型、预算约束及其性质 教学难点:税收、补贴和配给对预算线的影响 第一节 导论
1、教材及学习说明;
2、微观经济学研究对象及方法 第二节 市场
1、建立模型;
2、最优化原理和均衡原理;
3、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
4、均衡价格和数量;
5、帕累托效率 第三节 预算约束
1、预算集与预算线;
2、税收、补贴和配给对预算约束的影响
第二讲 偏好与效用
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偏好的意义;了解效用及效用函数的相关概念;能够用偏好及效用的相关理论解释消费者行为。
教学重点:偏好假设、无差异曲线、边际替代率、效用函数、效用函数与边际替代率 教学难点:边际效用替代率 第一节 偏好
1、消费者偏好;
2、关于偏好的几种假设;
3、无差异曲线;
4、偏好的实例;
5、良态偏好;
6、边际替代率;
7、边际替代率的其它解释;
8、边际替代率的性状 第二节 效用
1、基数效用;
2、构造效用函数;
3、效用函数的几个例子;
4、边际效用;
5、边际替代率;
4、通勤车票的效用
第三讲 选择与需求
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消费者是如何选择的,掌握消费者进行选择的相关理论;认识不同的商品,掌握反需求函数的相关内容。
教学重点:最优选择与消费者需求、商品分类、反需求曲线 教学难点:不同商品的种类、反需求函数 第一节 选择
1、最优选择;
2、消费者需求;
3、若干例子;
4、估计效用函数;
5、边际替代率条件的意义 第二节 需求
1、正常商品与低档商品;
2、收入提供曲线和恩格尔曲线;
3、几个实力;
4、普通商品与吉芬商品;5价格提供曲线和需求曲线;
7、替代和互补;
8、反需求函数
第四讲 显示偏好与斯勒茨基方程
教学目的与要求:掌握消费者模型的研究方法,了解收入效应、替代效应实现的理论;掌握从消费者偏好到需求的转变过程。
教学重点:显示偏好的概念与应用、价格变动的替代效应与收入效应。教学难点:不同商品的种类、反需求函数 第一节 显示偏好
1、显示偏好的概念;
2、从显示偏好到偏好;
3、恢复偏好;
4、显示偏好弱公理;
5、检验显示偏好弱公理;
6、显示偏好强公理;
7、如何检验显示偏好强公理;
8、指数;
9、价格指数。第二节 斯勒茨基方程(本节可根据需要不讲和略讲)
1、替代效应;
2、收入效应;
3、替代效应的符号;
4、需求的总变动;
5、变动率;
6、需求法则;
7、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的例子;
8、另一种替代效应;
9、补偿需求曲线 第三节 购买和销售
1、净需求和总需求;
2、预算约束;
3、禀赋的变动;
4、价格变动;
5、提供曲线和需求曲线;
6、修正的斯勒茨基方程;
7、斯勒茨基方程的运用;
8、劳动供给;
9、劳动供给的比较静态学 第四节 购买和销售
第五讲 需求分析和跨期选择问题&不确定性与资产市场
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跨期分析、资产市场、不确定性和风险资产四个部分内容,要求学生掌握在跨期条件下的消费者选择方面的知识。
教学重点:生产要素禀赋与预算约束、跨期选择的预算约束、期望效用、风险度量 教学难点:跨期的现值分析 第一节 跨时期选择
1、预算约束;
2、消费偏好;
3、比较静态学;
4、斯勒茨基方程和跨时期选择;
5、通货膨胀;
6、现值:更仔细的研究;
7、对若干时期的现值分析;
8、现值的用途;
9、债券;
10、税收;
11、利率的选择
第二节 资产市场(本节可根据需要不讲和略讲)
1、报酬率;
2、套利与现值;
3、对资产差异的调整;
4、具有消费报酬的资产;
5、对资产报酬征税;
6、应用:金融机构 第三节 不确定性
1、意外消费;
2、效用函数和概率;
3、预期效用;
4、预期效用为什么是合理的;
5、避免风险;
6、资产多样化;
7、风险分散;
8、股票市场的作用 第四节 风险资产(本节可根据需要不讲和略讲)
1、均值一方差效用;
2、风险的测度;
3、风险资产的市场均衡;
4、报酬如何调整
第六讲 消费者剩余、市场需求与均衡
教学目的与要求:掌握福利经济学的基本工具消费者剩余;掌握从个人需求到市场需求,最后到市场均衡的过程;掌握的是消费者剩余、生产者剩余、弹性定义、弹性的各种应用和均衡。
教学重点:消费者剩余、弹性、边际收益、市场均衡、税收 第一节 消费者剩余
1、离散商品的需求;
2、根据需求曲线建立效用函数;
3、消费者剩余的其他解释;
4、从消费者剩余到诸消费者剩余;
5、近似于连续需求;
6、拟线性效用;
7、对消费者剩余变化的说明;
8、补偿变化和等价变化;
9、生产者剩余。第二节 市场需求
1、从个人需求到市场需求;
2、反需求曲线;
3、离散商品;
4、广延边际和集约边际;
5、弹性;
6、弹性与需求;
7、弹性与收益;
8、弹性不变的需求;
9、弹性与边际收益;
10、边际收益曲线 第三节 均衡
1、供给;
2、市场均衡;
3、两个特例;
4、反需求曲线和反供给曲线;
5、比较静态学;
6、税收;
7、税收的转嫁;
8、税收的额外净损失
第七讲 生产技术
教学目的与要求:掌握厂商短期生产理论与长期生产理论的一些基本概念,能够了解二者之间不同的生产活动的特点,并把握其中的一般规律。
教学重点:生产技术、生产函数、边际技术替代率、等产量线、长期与短期、规模报酬 教学难点:技术特征的归纳。第一节 生产的技术
1、投入和产出;
2、技术约束的表述;
3、技术的例子;
4、技术的特征;5生产函数 第二节 等产量线
1、等产量线;
2、短期和长期;
3、可变更投入品和固定投入品 第三节 一种可变投入(劳动)的生产。
1、长期和短期;
2、平均产出和边际产出;
3、报酬递减规律;
4、劳动生产率 第四节 两种可变投入的生产
1、报酬递减;
2、投入品之间的替代;
3、生产函数的特例 第五节 规模报酬。
1、规模报酬递增;
2、规模报酬递减;
3、规模报酬不变
第八讲 生产成本
教学目的与要求: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成本概念,并能熟练掌握短期成本理论与长期成本理论,并能把握二者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教学重点:各种成本的概念、长期成本与短期成本。教学难点:反要素需求函数的获得过程。第一节 成本的测量
1、经济成本和会计成本;
2、沉淀成本 第二节 短期成本
1、总成本;
2、固定成本和可变成本;
3、边际成本和平均成本;
4、短期成本的决定因素;
5、成本曲线的形状 第三节 长期成本
1、成本最小化的选择;
2、等成本线;
3、生产者均衡。第四节 长期与短期成本曲线。
1、短期生产的固定性;
2、长期平均成本;
3、规模经济与规模不经济;
4、短期成本与长期成本的关系 第五节 范围经济
1、产品转换曲线;
2、范围经济程度 第六节 估计和预测成本
1、成本方程与成本函数;
2、成本函数和规模经济的计量
第九讲 利润的最大化和竞争性供给
教学目的与要求: 本章以竞争性市场为研究对象,要求了解完全竞争市场的一般特征,并着重把握厂商短期与长期均衡的若干情形以及厂商的决策过程。
教学重点:利润最大化的条件、反要素需求函数、市场特征、厂商供给曲线与行业供给曲线、生产者剩余与消费者剩余。
教学难点:行业的长期供给曲线的获得。第一节 利润最大化
1、厂商的目标
第二节 边际收益、边际成本和利润最大化
1、竞争性厂商的需求和边际收益;
2、竞争性厂商的利润最大化 第三节 选择短期产量
1、竞争性厂商的短期利润最大化;2、竞争性厂商的短期盈利能力最大化 第四节 竞争性厂商的短期供给曲线
1、厂商对投入品价格变动的反应 第五节 短期市场供给曲线
1、市场的供给弹性;2、短期的生产者剩余 第六节 长期的产量选择
1、零利润;2、竞争的长期均衡;3、经济租;4、长期的生产者剩余 第七节 行业的长期供给曲线
1、成本不变行业;2、成本递增行业;3、成本递减行业;4、税收的短期和长期效应;5、长期供给弹性 第八节 完全竞争市场
1、完全竞争市场的基本假定;2、可竞争性市场
第十讲 市场势力:垄断和买方垄断
教学目的与要求:本章介绍产业结构的一种极端情况——垄断,要求学生掌握垄断的含义;能够描述出垄断的形成,垄断的经济损失、社会成本;能够运用所掌握的分析方法解释一些垄断现象。
教学重点:垄断与自然垄断、垄断的社会成本、垄断形成的条件、限制垄断形成 教学难点:自然垄断的形成 第一节 垄断
1、垄断市场中的平均收益和边际收益;2、垄断者的产量均衡;3、垄断者的定价法则;4、需求变动对垄断产生的影响;5、税收的作用;6、多工厂模型 第二节 垄断势力
1、勒纳的垄断势力度;2、垄断者定价的简单法则 第三节 垄断势力的来源
1、垄断市场需求弹性;2、厂商的数目;3、厂商间的相互作用 第四节 垄断势力的社会成本
1、价格管制;2、自然垄断;3、回报率管制;4、管制滞后 第五节 买方垄断
1、买方垄断与垄断的异同 第六节 买方垄断势力
1、买方垄断势力的来源;
2、买方垄断势力的社会成本;
3、双边垄断 第七节 限制市场势力
1、平行定价;
2、掠夺性定价;
3、反托拉斯法
第十一讲 垄断行为
教学目的与要求:本章要求学生掌握所介绍的几种垄断行为的定义以及实现方式;熟练地运用数学公式或图形曲线来解释垄断厂商的边际收益、总收益、需求弹性之间的关系;结合实际分析买方和卖方垄断及其给社会带来的成本。
教学重点:价格歧视、两步收费制、垄断竞争 教学难点:搭售的基本原理及运用 第一节 侵占消费者剩余。
第二节 价格歧视
1、一级价格歧视:含义,生活中有哪些一级价格歧视;
2、二级价格歧视:含义;
3、三级价格歧视:含义,三级价格歧视的定价依据 第三节 时期间价格歧视和高峰价格
1、时期间价格歧视、高峰价格定义;
2、高峰价格与三级价格歧视的不同 第四节 两步收费制
1、两步收费制概念;
2、入门费和使用费的确定 第五节 搭售
1、搭售的基本原理、消费决策;
2、混合搭售:混合搭售的原理,比较分开销售、纯搭售、混合搭售;
3、搭售实践:最优价格的确定;
4、配售:概念,配售的优点
第六节 广告
1、广告的效果;
2、广告的简单法则:广告对销售比率的确定
第十二讲
寡头垄断
教学目的与要求:要求学生掌握产品市场垄断、要素市场(劳动力)垄断、买方垄断、上下游一些价格和产量的决定机制,另外还要求学生掌握寡头垄断的定价策略和企业行为。
教学重点:寡头垄断特征与模式、联合定价与合谋 教学难点:各种垄断的模型表述 第一节 要素市场
1、产品市场上的垄断;
2、买方垄断;
3、上游垄断和下游垄断 第二节 寡头垄断
1、选择策略;
2、产量领导;
3、价格领导;
4、价格领导和产量领导的比较;
5、同时设定产量;
6、古诺均衡的一个例子;
7、趋向均衡的调整;
8、多家厂商的古诺均衡;
9、串谋;
10、惩罚策略;
11、各种解的比较
第十三讲
博弈论与寡头垄断分析
教学目的与要求:本章要求学生掌握上策、纳什均衡、重复博弈、序列博弈等博弈论的基本概念,学会用博弈论的分析工具思考合作问题、竞争问题、共存问题以及承诺问题。
教学重点:策略选择结构、占优策略、纳什均衡、囚徒困境、序贯博弈、零和博弈 教学难点:最优反应曲线的分析方法 第一节 博弈论
1、博弈的收益矩阵;
2、纳什均衡;
3、混合策略;
4、囚徒困境;
5、重复博弈;
6、实行卡特尔;
7、序贯博弈;
8、遏制进入的博弈 第二节 博弈论的应用
1、最优反应曲线;
2、混合策略;
3、合作博弈;
4、竞争博弈;
5、共存博弈;
6、承诺博弈;
7、讨价还价
第三节 行为经济学(本节可根据需要不讲和略讲)
1、消费者选择的框架效应;
2、不确定性;
3、策略互动和社会准则;
4、行为经济学的评价
第十四讲
交换经济与福利经济学定理
教学目的与要求:本章要求学生对一般均衡分析、竞争性均衡实现的条件、效用可能性边界、消费者商品有效配置的实现、公平和效率之间的冲突、契约曲线、埃奇沃斯盒形图等要点熟练掌握。
教学重点:埃奇沃思方框图、瓦尔拉斯均衡、均衡的定义、福利经济学基本定理。教学难点:用埃奇沃思方框图进行分析 第一节 一般均衡分析
1、两个相互依赖的市场——向一般均衡移动;
2、一般均衡的实现 第二节 交换的效率
1、贸易的好处:商品在两个消费者之间分配的原则;
2、埃奇沃斯盒形图;
3、有效配置:交换的效率;
4、契约曲线;
5、竞争性市场中的消费者均衡;
6、竞争性市场的经济效率
第十五讲
生产经济与福利经济学定理
教学目的与要求:本部分要求学生掌握竞争均衡的相关概念,并对福利经济学的内容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教学重点:生产的交换经济与福利经济学的基本定理、偏好的汇总与社会福利函数。教学难点:竞争均衡的形成 第一节 生产
1、克鲁索经济;
2、厂商;
3、鲁滨逊问题;
4、不同的技术;
5、生产与福利经济学第一定理;
6、生产与福利经济学第二定理;
7、生产可能性;
8、比较利益;
9、帕累托效率;
10、遇难人公司;
11、消费者;
12、分散化的资源配置 第二节 福利
1、偏好的加总;
2、社会福利函数;
3、福利最大化;
4、个人社会福利函数;
5、公平分配;
6、嫉妒和平等
第十六讲
外部效应
教学目的与要求:本章要求掌握外在性的概念,正的和负的外在性和无效率,纠正外在性导致的市场失灵的三个基本办法,对产权理论和科斯定理有所了解。
教学重点:外部性的定义与表现形式、Pigou税与Coase定理、公地的悲剧、信息技术。教学难点:如何纠正外部性的办法 第一节 外部效应
1、抽烟者和不抽烟者;
2、拟线性偏好和科斯定理;
3、生产的外部效应;
4、对一些条件的解释;
5、市场信号;
6、公地的悲剧;
7、汽车污染 第二节 信息技术
1、系统竞争;
2、互补性问题;
3、锁定;
4、网络外部性;
5、具有网络外部性的市场;
6、市场动态分析;
7、网络外部性的含义;
8、双边市场;
9、权限管理;
10、知识产权共享
第十七讲
公共物品
教学目的与要求:本章集中讨论公共物品问题。通过学习要求掌握公共物品的概念和特性等要点。
教学重点:公共物品的定义、公共物品的需求和供给。教学难点:克拉克—格罗夫斯机制及其问题。第一节 公共物品与搭便车
1、什么时候提供公共物品;
2、私人提供公共物品;
3、搭便车;
4、不同水平的公共物品;
5、拟线性偏好与公共物品;
6、搭便车问题;
7、与私人物品的比较;
8、投票。第二节 克拉克—格罗夫斯机制
1、克拉克—格罗夫斯机制;
2、克拉克—格罗夫斯机制的事例;
3、克拉克—格罗夫斯机制的问题
第十八讲
信息与激励
教学目的与要求:本章集中讨论信息与激励方面的问题。通过学习要求掌握逆向选择与道德风险,以及委托代理与激励的相关概念和特性等要点。
教学重点:逆向选择、道德风险、激励、不对称信息。教学难点:如何有效率的进行激励 第一节 道德风险
1、次货市场;
2、质量选择;
3、逆向选择;
4、道德风险;
5、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 第二节 激励
1、发送信号;
2、激励;
3、不对称信息
五、课程学习指导与修读建议
中级微观经济学是学习和掌握现代主流经济学的基础课程,也是其他经管类专业课程学习的基础。学习本课程,需要学生多涉猎本领域内相关的书籍,多观察、多思考相关的社会经济领域中的一些微观热点问题,逐步培养自身的经济学的思维方式和习惯;同时也要注重把握微观经济理论的框架体系,掌握其分析方法和基本的理论分析工具,了解其最新发展前沿;另外,在学习活动中,要求课前预习,课堂笔记、课后练习。
六、推荐教材与阅读书目
首选教材:范里安著,费方域译,《微观经济学:现代观点》第六版,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二选教材:平新乔著,《微观经济学十八讲》,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推荐阅读书目:
[1]高山晟著,刘振亚译,《经济学中的分析方法》,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2]张维迎著,《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上海:上海三联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
[3]Hal Varian, Intermediate Microeconomics: A Modern Approach, sixth edition, W.W.Norton & Co., 2005;
[4]曼昆著,梁小民译,《经济学原理》(第3版·上、下册),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
[5]平狄克、鲁宾费尔德著 张军译,《微观经济学》第四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6]曼斯费尔德著,黄险峰等译,《微观经济学》(第九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第四篇:中国农业大学微观经济学论文
目
录
一问题的提出„„„„„„„.1 二需求…………………………………………2 2.1自身因素………………………………………2 2.2竞争者状况…………………………………………
2.3从在校学生们的主观效用来分析…………………………………… 三 机会成本和攀比效应…………………………………………
3.1 机会成本................................................................................3.2 攀比效应..............................................................................4 价格歧视.......................................................................................4.1 消费优惠诱惑.......................................................................4.2 满足市场需求.....................................................................5 建议及结论...........................................................................................5.1 稳固市场...........................................................................5.2 不断创新,改革市场垄断..................................................参考文献..…………………………………………………………..5 附录.................................................................................................摘要
本文试图为中国移动在大学校园的成功推广从微观经济学角度提供一种解释,由此推出具有一定市场势力的企业采取市场战略时所需考虑的各种自身和竞争者因素,并由此对移动继续保持领先地位及作为市场挑战者的联通在大学校园市场的推广提出自己的建议。
关键词:需求 机会成本 无差异曲线群 效用 攀比效应 价格歧视 问题的提出
现在,我们的大学校园里,手机已经相当的普及。因此,大学生市场也已成为各大公司所争夺的市场。而在这个市场中有着三个大的具有垄断势力的企业:中国电信、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由于小灵通在技术上存在差距,所以在这个市场上并不具备很强的竞争力。而在三巨头垄断竞争的大学生市场我们发现,移动占据了无可比拟的市场份额,且其在大学生中的品牌知名度达85%,品牌忠诚度更高达到80%,即使联通公司的资费要低于移动10%左右。移动公司由此获得了大量的利润。那么移动的市场推广是如何能作到如此成功的呢?接下来,本文将从移动公司自身和竞争者即联通公司两个方面来进行解释。
为了以后分析所需,我们先来看看移动的校园品牌。
2002年3月,中国移动强档推出了号称与“全球通”、“神州行”并列的第三大品牌---“动感地带”:“我的底盘我做主”。所谓动感地带,事实上是对传统移动电信服务的重新定义和包装,其主要卖点有两条:一是服务,二是价格。作为服务,动感地带用户不仅可以使用除出国漫游外的所有语音服务,还可以使用移动QQ、无线游戏、手机宠物、娱乐新闻、天气预报等一系列数据增值业务;作为价格,“动感地带”不仅免去了用户基本月租费,而且提供了20元360条短信的“超值优惠装”,从而成功俘获了一大批追求时尚的大学生用户。
由于利润=(P-AC)*Q,所以现在我们应从P和Q两方面来考虑它的成功。需求
需求是指消费者在一定特定时间内在每一价格下对一种商品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数量。它受到自身价格、相关商品价格、收入水平、偏好、公众预期等因素的影响。这里的需求是指整个移动通讯市场的需求,而移动公司面对的需求则需要从其自身和竞争者两方面来分析。
2.1自身因素
2.1.1首先,商品自身价格一般来说是于需求呈负相关的。移动公司在进入市场初期就推出了短信优惠的推广手段,这就保证了移动在一开始就吸引了大量学生的需求选择。而且即使现在看来,移动的资费在激烈的竞争中也在不断的降低,给予消费者的优惠越来越多,这也就成为移动的用户越来越多的原因之一;
其次,消费者收入水平与一般商品的需求呈正相关,而无庸置疑,大学生们的可以支配的个人收入是在不断增加的,所以对于通讯业务的需求是在不断增加的,有更多的学生加入移动消费者的行列;
另外,相关商品的价格尤其是互补品价格的降低也会促进需求的增加。这里指的当然是除CDMA手机之外的各种品牌的手机的价格一降再降,这就促使了移动通讯市场的整体扩大,移动公司分得的市场自然也是增加的。2.1.2搭售与广告
搭售在现实经济社会中并不少见,更是移动公司增加销售量的又一重要手段。现在,它与许多主要的手机卖场都建立了合作关系,买手机时会给你提供移动业务的办理,而且因此可以享受购机优惠,又怎会有人拒绝呢?这样更是从一开始就占据了先机,增加了销售量。同时,移动不惜巨大成本来进行广告宣传,不仅与邀请符合年轻人形象选择的周杰伦做代言,更有“校园形象大使”、“街舞大赛”等时尚活动,吸引了大量年轻人的选择。2.1竞争者状况
由于我们不考虑电信的小灵通,所以剩下的竞争者只有联通公司,尤其是它的“up新势力”。
中国联通打造了“up新势力”:“就是要你红”。其业务涵盖了GSM、CDMA两网的业务,以话音及点对点短信作为切入点,推出GSM网络如炫铃、铃声下载、如意邮箱、联通丽音、聊天交友、生活资讯等,而CDMA网络在此基础上还增加了互动视界、神奇宝典、彩e等CDMA 1X各项增值业务可以选择,突出CDMA的差异化优势。产品分为基本包和功能包两部分,体现“随心定制,自由组合”的理念,符合青年大学生的通信消费特点及使用习惯,成为大学生通讯市场的又一有力争夺者。2.2从在校学生们的主观效用来分析。
动感地带一出场就想要走进年轻人的生活,并引领他们的生活。从品牌设计开始,动感地带就力图接近年轻人的品味,让其感受到使用“动感地带”的满意,也就是效用。同时邀请周杰伦代言让“动感地带”人气飙升,各种时尚的增值业务和会员特权等使同学们加盟“动感地带”,不再是简单的打打电话、发发短信、玩玩游戏,获得的是属于自己的“年轻人的通信自治区”,体味的是“我的地盘,听我的”的良好感觉,从而使 “动感地带”“新奇、大胆、年轻、时尚、前卫”的诉求点,恰恰符合了大学生内在价值取向,成为其个性的最佳外化表现,给大学生们带来了主观上的享受,心理效用大增,从而M-Zone自然成为了他们的倾向性选择。
相比之下,由于“up新势力”上述的各种增值业务或因是CDMA网而无法普及或因没有正确定位和宣传而没给用户留下深刻印象,同时它又提出“就要你最红”这样一个偏指个体的口号,可是至今都没有较清晰的业务与之匹配,不能体现“UP新势力”的独特性,更与品牌内涵中的团队精神似有违背,使同学们无法体会到其所宣传 “自信、创新、分享、团队”。所以,即使从主观效用方面来讲,联通也远无法与移动相匹敌。
所以,联通唯一能以价格来与移动抗衡的短信优惠所带来的效用已无法弥补增值业务的效用流失,再加上移动的服务越来越好,更为移动用户增添了无形中的满足感。
三机会成本和攀比效应
(1)机会成本
我们已经提到了机会成本的问题,在这里,我们先来看一个经济学小故事,它讲的是:乔丹能用2小时修剪完自家草坪,而他的邻居女孩珍妮用4小时修剪完他家的草坪,所以乔丹在这件事上有绝对优势。那么,乔丹应该为自己家修剪草坪吗?若他自己修剪,那么他就会失去这两小时参加广告代言或是球赛所带来的收益。这说明:从事任何活动,要得到任何东西,都要付出相应的成本,世界上没有免费的午餐。
为什么会有这样一个原理呢?因为人的需求是无限的,而资源是稀缺的,有限的。资源有多种用途,把资源用与一种用途就要放弃其他用途。所谓机会成本,是指把某种资源投入某一特定的用途时所放弃的在其他用途中所能获得的最大利益。
“动感地带”早“up新势力”几年进入大学生市场,已凭借初期的优惠短信业务占据九成的学生用户,而且为与小灵通、联通竞争,移动更是不惜做出大量优惠,因此,若有同学考虑转网,一是要冒者金钱的损失,即使是转向较为便宜的联通,也还要冒着同学、朋友间联系的减少的风险。在“Up新势力”在校园进行推广时就经常遇到这样尴尬的情况:一个同学在促销人员的苦苦劝说下终于同意转网,但是他周围的同学都会以不再发短信给他相威胁,因为网间的短信价格要高的多。这样,联系的减少,无形中就转变成联通用户的潜在的机会成本之一。
同时,由于联通在时尚业务和各种校园活动等方面不及移动,所以对于追赶时尚的大学生来说,这些无法享受的活动和业务就成为另一部分机会成本。
无论是从早期就使用“up新势力”还是现在选择转网,对同学们来说,其机会成本都是巨大的,导致我们使用联通的总成本加大,成为我们不得不考虑的重要因素之一。
(2)攀比效应
攀比效应是一种连带外部正效应,在这种效应之下,消费者往往希望可以拥有一件几乎人人都有的产品,对自己有多大用处不一定,但是一定不能够落后,它是和流行和潮流联系在一起的。攀比效应在整个经济生活中是很常见的,小到孩子的小玩具,如芭比娃娃,大到如今仍十分红火的汽车业。而由于整个市场的需求是多个个体消费者需求之和,所以攀比效应在影响单个消费者的消费心理的同时,也对整个市场需求的分配产生了影响。
在校大学生选择“动感地带”的原因,我想应该也包括这种心理和行动上的攀比效应吧。
因为“动感地带”早期在大学校园市场的成功,使九成的学生成为其用户,加上移动邀请周杰伦作为其代言人,赞助“音乐盛典”、举办“街舞大赛”等,成功的让使用移动的“动感地带”成为大学校园的一种潮流和时尚,谈论各种时尚的数据业务更是一个流行话题。正因如此,使后期同学们在选择移动通讯业务时,由于不愿被人认为是落后一族而更倾向于使用人数大大占优的“动感地带”而放弃了联通的“up新势力”,这样就形成了一种很有利于移动的循环,使得在后期消费者的争夺中,移动凭借这样一种效应占据了用户的心理偏好,从而抢占了大学生市场的绝大部分需求。与之相比,联通一方面因为进入较晚而失了先机,另一方面更由于宣传与推广上的不力导致同学们心理上有了一种使用联通是一种不够时尚的表现,从而更陷入一种不利循环之中,进而丧失竞争的优势。
四价格歧视
作为移动通讯的三巨头之一,移动公司无疑具有影响市场的能力,所以具有在MC之上定价的市场势力,再加上在网络建好后,每增加一个用户,其边际成本MC几乎为零,使得移动公司的定价有了更充足的空间。
(1)消费优惠诱惑
提出消费达到不同的数量就给予不同的优惠,如预存100送360元等活动。这样就实现了二级价格差别,即对于相同的商品和服务,根据消费量的不同而划分不同的等级。
(2)满足市场需求
各种业务都有不同的制定组合,同时即使对学生来说,也有“动感地带”、“神州行游子卡”等适合不同消费需求的业务,同学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来进行选择,从而实现了三级价格歧视。
移动公司成功运用了二级和三级价格差别,从而占据了大量的消费者剩余。而且也使不同需求的同学更好的得到满足。
五建议
(1)稳固市场
对于移动公司来说,继续采取这些成功的措施来保持市场占有率上的领先地位,除此之外,为了更好的与联通竞争低端用户,可以考虑把价格再降一下,因为对其来说网络一旦建好,每增加一个用户其MC=0。
(2)不断创新,改革市场垄断
我们主要还是从中学习其成功经验,从而增强像联通这样的较为乏力的市场挑战者的竞争力,推动市场竞争机制的完善,打破某一家强大的垄断。
所以,以上部分,本文尝试从效用曲线、机会成本、攀比效应等几方面来对“动感地带”压制“up新势力”的经济现象进行了分析,据此对联通的企业、品牌的市场推广作出以下几点改进建议:
首先,我们可以注意到,同学们所考虑的无论是机会成本还是攀比心理的产生,在很大程度上都是由于联通公司给消费者的效用不够,无法作到效用的最大化。所以,改善这种劣势的最根本的措施就是提高效用。
第一 就是突破技术障碍,提高两网尤其是GSM网的质量,推出更多能与移动相抗衡的业务,同时努力降低CDMA手机的成本,促进普及,使用户可以追求到更多实用价值,从而实现客观效用的提高。
第二 考虑增加主观满意度。这首先建立在客观效用提高的基础上,除此之外,更多的时尚校园文化活动和更贴心的服务也是很重要的。
其次,通过加强宣传运用广告和搭售手段,一方面使更多的同学接受其 “创新、自信、分享、团队”理念,同时通过捆绑来增加销售量,当然售机价格上必须比移动公司有更大的优惠才行。
最后,我们也不可以忽视价格对于需求的重要影响。所以,应当继续保持资费便宜10%的现状,应用需求的交叉弹性,凭借其对移动部分业务的替代性来抢占低端用户,这样,至少可以在近期内吸引一部分学生,减少转网情况的发生。
[参考文献]:
(本文是本人基于浅显的经济学观点上的几点分析和建议,由于学识有限,若有错误,敬请谅解。)
第五篇:微观经济学论文—汽车市场分析
汽车市场近几年的改变
——影响汽车市场的关键因素
摘要:近年来,汽车市场变化很大,从2005年以来,供给与需求不断变化,原
油价格上升,经济危机,国家政策均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汽车市场,二手车市场也在潜移默化的影响着汽车市场的变化,汽车市场还将面临艰巨的挑战……
关键词:供求,人均收入,油价,经济危机,二手车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追求也逐渐增加,衣食住行,各个方面,就出行来说,人们对于私家车的需求增加。汽车市场也是近几年比较受关注的市场之一,我认为,人们对于汽车的需求分为两种:一种是作为奢侈品,豪华跑车,作为人们身份地位的一种象征,依个人喜好而定。另一种是人们出行的交通工具,作为一种生活必需品。我们要谈的是第二种。中国汽车工业自1953年开始起步以来,经过50年的发展,现已成为汽车生产大国,被国际制造商组织列为世界十大汽车生产国之一。2003年汽车产销量分别达到444万辆和439万辆,同比增长率为35.2%和34.2%,这是继加入WTO以来,国内汽车工业连续第二年实现高速增长,但大并不代表强,发达国家汽车行业总产值占国民生产总值的10%--20%左右,而我国却不到3%。汽车行业要成为我国的支柱产业任重而道远。
提到汽车市场的发展,有几个关键性的因素,我认为最重要的因素是市场供求的关系,另外还有目前的消费环境,通过对周围人买车情况的了解,我认为二手车对汽车市场也是有很大影响的。
通过对供求关系变化的分析,了解人们的消费能力
市场的变化可以简单的理解为供求关系的变化,供给和需求是经济学家最常用的两个词,供给和需求是市场经济运行力量。它们决定了每种物品的产量及出售的价格。近几年来我国汽车市场产销发展迅速,市场环境变化也比较大。在国内车市迅速发展的前几年,车市的供给与需求基本上是同步提升的,这也为车价稳步下行提供了市场空间。但是自从2005年以来,国内汽车市场一度出现供过
于求的现象,产商生产了这么多汽车却没有那么多人买,我们不得不考虑一下消费者的消费能力,我们知道影响消费者需求量的因素有很多,消费者的收入,消费者的就业率等等,如果人均收入达不到一定得水平,对于汽车这种高价格的商品的消费是有很大的影响的。2005年北京市的人均收入是3600元,我觉得这个数字不低了,但是就当时的市场情况来说,就是买一辆夏利车,每个劳动者还要花上10个月的时间。据统计,目前我国共有123家整车生产厂,遍布全国2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其中有17个省(市)生产轿车,有23个省(市)已建成轿车生产线。在这120多家整车生产企业中,产量超过50万辆的只有2家,超过10万辆的只有8家,产量不足1万辆的有95家,产量1000辆以下的有70家,而在整车厂之外,又还有500多家照样有产品资格的改装企业,面对着么大的生产量,和人民的消费水平,造成供过于求的现象是很自然的事情。而面对这种情况厂商会采取一定得措施,可行之路就是必须迎合市场需求变化、提高服务水平、建立自主品牌、选择适合的销售模式。
而汽车市场的降价政策也对于刺激该市场的销售量有很大的推动力,据不完全统计,一个季度平均每个月就有25种车型降价,其中多分布于15万元以下的价格区间,前三个月参与降价的车型近80种,涉及20余个汽车品牌,汽车的降价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消费,供求关系发生了一些变化。价格是由市场供求关系决定的,市场上加价销售的车型越来越多,但都仅局限于紧俏车型,绝大部分车型仍是在降价促销的主旋律中徘徊,虽然涉及汽车制造的大部分生产要素出现不同幅度上涨,成本的不断提高已经严重威胁到汽车业及汽车企业的盈利能力,但是多数汽车企业对此反应极为冷淡,表示很难将上涨的成本转嫁到成品车上。汽车企业不涨价的理由很充分。2007年,汽车业仍是盈利的,虽说增长速度与前年相比有些放缓,但仍是现代制造业中的利润大户,统计数据也显示,汽车业的效益是行业平均值的两倍多。而今年以来,全国汽车产销都呈现一种良好的发展势头,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全国汽车交易市场中近70%甚至占更大比例的人群在关注10万元以下的车型,特别是全国第三大汽车交易城市成都提供的数据显示:70%-80%的成交轿车为10万元以下车型。这说明人们对于高档车的购买能力还是不够强,并且,我们不能忽视的另一个市场——二手车市场。轿车更新换代的速度加快了,消费者换车的周期也随之缩短了,从而
活跃了二手车市场。通过对我身边人的调查,有一大部分人购买二手车,二手车价格较低,质量也有一定的保证,在市场上的需求量也相当可观。这对汽车市场也会有一定的影响。我们都知道2008年的经济危机对汽车市场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并且油价上涨推动了电力和运输价格的上涨,如出租车每月将增加100-150元的购油成本;油价上涨使消费者驾驶成本增加,会推迟买车,或选购小排量、低油耗车型,耗油量大的车型市场销量将受到不利影响。
供求关系对汽车市场的影响是非常重要,非常关键的,它决定了汽车市场的走向,是汽车市场运行的动力。
国家政策对市场的调控
国家的宏观调控对市场价格起了调节作用,目前宏观调控主要影响表现在对汽车业的信贷紧缩,尤其是消费信贷门槛的抬高,使汽车消费受到抑制。国家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对汽车市场产生很大影响。我在查资料是发现近几年国产汽车的销量要好于进口汽车,一部分原因是因为进口关税的提高,而另一部分原因是国
家政策的支持。国家曾经大幅度调低1.6排量
以下车型的车辆购置税,促进人们对小排量汽车的购买,2008年我国遭受沉重的打击,雪灾,地震,汽车原料价格上升,汽车产量同比下降很多,而小排量的汽车销售量则较好,2009年,大众品牌成轿车销量最大赢家。上海大众、一汽大众分别夺得冠亚军,全年轿车销量分别为70.81万辆、66.92万辆。与2008年同期相比,只有一汽丰田小幅下降,其他企业均呈现较快增长,其中北京现代和比亚迪增速最高。小排量汽车也对于保护环境意义重大,由此可见国家政策对于汽车市场调控力度之大。新的消费税调整办法开始实施以及《关于鼓励发展节能环保型小排量汽车的意见》的颁布为小排量轿车的发展迎来了春天。标准的出台使小排量轿车前景看好,微型轿车和经济型轿车都有很好的市场表现。国内轿车生产能力的增长开始超过市场需求量的增长,市场对价格越来越敏感,以及轿车企业不断增加,竞争日益激烈,国内轿车市场的价格大战将越演越烈,竞争将更加残酷。2010年轿车消费将在比较长的时间内,保持一个增幅相对保守但却稳定的平稳增长态势。预计到2012年,财政部将投入200多亿元推广新能源车的使用。财政部还在研究通过减免所得税、进口税收优惠等政策,支持企业加大对
新能源汽车的投入和技术改造的力度。同时还将通过汽车消费税等各种税费政策,引导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的消费。新能源汽车是近年来比较火的话题,对于目前流行的低碳生活来说,是一个好的创意,但是这也需要国家政策上给予一定的支持。
就目前的汽车市场而言,我认为还有很大的发展,在经济方面,中央已经确定,2010年继续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货币政策,在政策方面,国家决定促进和规范汽车消费信贷,规范和促进二手车市场发展,加快城市道路交通体系建设。这些方面都有利于汽车市场的发展。最起码基本点不会变。但是由于近期自然灾害频发,人们生活变化较大,就造成了一些对于汽车市场来说不稳定的因素,所以我认为今年的汽车市场发展是双面的,一方面对于国家的政策和支持我抱有很大的信心,另一方面,对于无法预料的自然灾害所造成的影响又很担忧。所以接下来的汽车市场还将面临无法预料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