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邓三会议

时间:2019-05-14 04:16:0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毛邓三会议》,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毛邓三会议》。

第一篇:毛邓三会议

[1]瓦窑堡会议,指一九三五年十二月十七日至二十五日在陕西安定县(今子长县)瓦窑堡举行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会议通过了《关于目前政治形势与党的任务的决议》和毛泽东起草的《中央关于军事战略问题的决议》。会议全面分析了当时国内外的形势和阶级关系的变化,确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策,批判了成为当时党内主要危险的关门主义,同时也指出了在新的革命时期预防右倾机会主义复活的必要性,完满地解决了党的政治路线问题。

[2]党的全国代表会议,指一九三七年五月二日至十四日在延安举行的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会议。毛泽东在会上作了《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时期的任务》的报告和《为争取千百万群众进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而斗争》的结论。他分析了中日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的总形势,指出从一二九运动开始的中国革命新时期进入了第二阶段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争取民主,提出了巩固和平、争取民主和实现抗战的三位一体的任务,强调在统一战线中坚持无产阶级领导权的重要性,号召全党为争取千百万群众进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而斗争。会议通过了毛泽东的报告和结论,批准了从遵义会议以来党中央的政治路线,为迎接全国抗日战争的到来在政治上组织上作了重要准备。

[3]洛川会议,指一九三七年八月二十二日至二十五日在陕西洛川举行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毛泽东在会上作了关于军事问题和国共两党关系问题的报告。会议通过了《关于目前形势与党的任务的决定》和《抗日救国十大纲领》。会议分析了抗战爆发后的政治形势,指出抗日战争是一场艰苦的持久战,争取抗战胜利的关键是实行全面的全民族抗战路线,反对国民党的片面抗战路线,中国共产党提出的《抗日救国十大纲领》是实现全面抗战的具体的道路。会议决定,在敌人后方放手发动独立自主的游击战争,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在国民党统治区放手发动抗日的群众运动,推动全国的抗战,争取人民应有的政治经济权利;以减租减息作为抗日战争时期解决农民土地问题的基本政策。

[4]六中全会,指一九三八年九月二十九日至十一月六日在延安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六届中央委员会扩大的第六次全体会议。会上,毛泽东作了《论新阶段》的政治报告。全会批准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央政治局的路线,确定要不断巩固和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坚持统一战线中的独立自主原则,批判了王明“一切经过统一战线”的错误口号,重申党的独立自主地放手组织人民抗日武装斗争的方针,确定把党的主要工作方面放在战区和敌后。这次会议基本上克服了王明右倾投降主义的错误,为实现党对抗日战争的领导进行了全面的战略规划,推动了各项工作的迅速发展。

中共一大(1921年7月、上海),大会通过了党的纲领,纲领确定党的奋斗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共产主义。确定党的中心任务是领导工人运动。大会选举了党的中央领导机构中央局,选陈独秀为中央局书记。意义,标志中国共产党诞生了,中国共产党不仅代表工人阶级的利益,而且代表着整个中华民族的利益。她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

中共中央北京特别会议(1926年)1926年2月21日—24日在北京举行。会议的中心是解决“五卅”运动以后革命的总的战略方针问题。指出现时政局是中国革命发展中非常紧急的时期,是反动势力联合向民众势力进攻时期,党在现时政治上主要的职责是从各方面准备广东政府的北伐战争。北伐的政纲,必须是以解决农民问题作主干,必须加紧进行北伐战争必将经过的湖南、湖北、河南等地的群众工作,特别是要注意发动和组织农民群众,以便接应北伐军,积极支持和参加北伐战争。会议强调只有发展农民运动和巩固工农联盟,才能引导国民革命达到最后胜利。会议通过《关于现时政局与共产党的主要职任议决案》、《北方区政治军事工作问题》等决议。中央临时政治局常委会会议(1927年7月)

为挽救革命,中国共产党在共产国际的支持和帮助下,采取了一系列紧急措施。1927年7月12日至26日,根据共产国际改组中共中央领导的训令,在鲍罗廷主持下,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了临时政治局会议。中央决定让陈独秀去共产国际讨论中国革命问题,未让他参加会议,陈独秀拒不服从这一决定,向党中央提出了辞职要求,从此离开了中央领导岗位。会议根据共产国际的指示,成立了中央临时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代行中央政治局职权,成员有张国焘、周恩来、李维汉、李立

三、张太雷。实际上结束了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在全党的统治。会上,党中央发表了《对政局宣言》。宣言展示了新的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开始改变了一味向国民党妥协退让的政策。会议初步总结了大革命失败的教训,讨论通过了挽救革命的三项重大决策。

一、决定武装反抗国民党。

二、决定独立领导农民进行土地革命。

三、决定召开一次中央紧急会议,总结大革命失败的经验教训,纠正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的错误,确定党在新的历史时期领导革命运动的方针和政策。

中央临时政治局常委会会议确定的决策和措施,在大革命失败的紧急关头,挽救了革命,挽救了党,奠定了开创中国革命新时期的良好基础。八七会议(1927年)

八七会议是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失败以后,在关系党和革命事业前途和命运的关键时刻,中共中央政治局于1927年8月7日在汉口召开的紧急会议。明确指出“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第一次提出了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思想。会议总结了大革命失败的经验教训,坚决纠正和结束了陈独秀的右倾投降主义错误,撤销了他的总书记职务。会议确定以土地革命和以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屠杀政策为党在新时期的总方针,并把发动农民举行秋收起义作为党在当时的最主要任务。

总之,八七会议在我党历史上是一个转折点。它给正处在思想混乱和组织涣散中的中国共产党指明了新的出路,为挽救党和革命作出了巨大贡献。这是由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战争兴起的历史性转变。古田会议

即1929年12月28日至30日在福建上杭古田举行的红军第四军第九次代表大会。会议由陈毅主持并传达了中央《九月来信》,毛泽东作政治报告,朱德作军事 报告。会议改选了前委,毛泽东任书记。会议通过毛泽东起草的《中国共产党红 军第四军第九次代表大会决议案》,决议指出应首先从思想上建党,加强党内的 马克思主义教育,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克服不良倾向,同时在组织上必须坚持 严格的民主集中制。决议强调党对红军的绝对领导,规定红军的三大任务是打仗、筹款、做群众工作,坚持军民一致、军政一致、官兵一致的原则。这个决议是 建党建军的纲领性文献,为党和军队建设指明了方向。遵义会议 1935年1月15日至17日中共中央在长征途中抵达贵州遵义时举行的政治局扩大 会议。参加会议的有毛泽东、朱德、陈云、周恩来、洛甫(张闻天)、博古(秦 邦宪)、王稼祥、邓发、刘少奇、凯丰(何克全)等二十人。会议批评了第五次 反“围剿”和长征以来中共中央在军事领导上的错误,通过了《中央关于反对敌 人五次“围剿”的总结决议》,肯定了毛泽东等关于红军作战的基本原则。会议 推选毛泽东为政治局常委,取消博古、李德的最高军事指挥权,决定仍由中央军 委主要负责人周恩来、朱德指挥军事。随后在行军途中,中央先后决定由洛甫代 替博古负总责,由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组成三人指挥小组。遵义会议结束了 王明“左”倾冒险主义在中央的统治,开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新的中央的正确 领导。这次会议在极端危急的历史关头,挽救了党和红军,是中国革命史上一个 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瓦窑堡会议(1935年12月17日)

在中华民族危机日益严重,抗日救亡运动重新高涨的形势下,迫切要求对日本进攻以来的国内形势作一次正确的分析,制定党在新形势下的策略和政策,纠正严重存在的“左”倾关门主义。为此,根据共产国际七大的决议,中共中央于1935年12月17日至25日在陕北瓦窑堡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即“瓦窑堡会议”。瓦窑堡会议是从土地革命战争到抗日战争历史转折时期,党召开的一次极为重要的会议。它总结了两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政治策略方面的基本经验,批判了“左”倾关门主义,制定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路线。这次会议是遵义会议的继续。遵义会议只对当时最迫切的军事问题和组织问题作出决议,而瓦窑堡会议则解决了政治路线问题。洛川会议(1937年)

洛川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全面爆发的历史转折关头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这次会议指出了国共两党两条不同的抗战路线的原则区别,确立了我军在敌后放手发动独立自主的游击战争、利用游击战争配合正面战场、开辟敌后战场、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战略任务,正确地指导了党和军队实行由国内战争到民族战争、由正规战到游击战的战略转变,为实现党对抗日战争的领导权和为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奠定了政治思想基础,指明了正确道路。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1949年3月5-13日在西柏坡举行的会议。到会中央委员34人,候补中委19人,列席12人。集中讨论彻底摧毁国民党统治,夺取全国胜利,在新形势下党的工作 重心实行战略转移,即从乡村转到城市的问题。毛泽东指出:二中全会,可以说 是城市工作会议。城市工作必须以生产建设为中心。会议着重研究和规定了党在 全国胜利后,在政治、经济、外交方面应当采取的基本政策,分析当时中国经济 成分的状况和党所必须采取的正确政策。二中全会号召在胜利面前,全党务必保 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和艰苦奋斗的作风。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1978年12月18-22日在北京举行。中心议题是讨论把全党工作的重点转移到社 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围绕这个中心,全会果断地停止使用不适用于社会主义 的“以阶级斗争为纲”、“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等错误口号,坚决地批判 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充分肯定必须完整地、准确地掌握毛泽东思想的科 学体系,高度评价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确定了解放思想、开放脑筋、实 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全会开始全面地、认真地纠正“文化大革 命”中和以前的“左”倾错误,及时地作出了从1979年起,把全党工作重点转移 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解决了我党从1957年以来未能解决好的 工作重点转移问题,这是党在政治路线上最根本的拨乱反正。经济建设上要纠正 急于求成的错误倾向和解决好国民经济重大比例严重失调等问题。要保障几亿农 民的物质利益和民主权利。解决了历史上一批重大冤假错案。要健全党规党法和 民主集中制。增选陈云为党中央副主席,邓颖超、胡耀邦、王震为中央政治局委 员,选举产生了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并选举陈云为第一书记,邓颖超为第二书 记,胡耀邦为第三书记,黄克诚为常务书记。结束了1976年10月以来党的工作在 徘徊中前进的局面。是建国以来我党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

1982年9月1日--11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举行。

大会是在经历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端正了党的指导思想,又经历了十一届六中全会完成了党在指导思想上的拨乱反正之后召开的。邓小平在开幕词中提出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是十二大的指导思想,也是整个新的历史时期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指导理论。大会提出了新的历史时期的总任务,提出了我国经济建设的战略目标、战略重点、战略步骤,同时提出努力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体现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面性,丰富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

八、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

1987年10月25日--11月1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

十三大系统地阐述了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规定三步走的经济发展战略部署,提出了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任务和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全会高度评价了邓小平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对党的理论、路线的形成和发展所作出的贡献。

九、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

1992年10月12日--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

十四大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作了新的概括,分别从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发展阶段、根本任务、发展动力、外部条件、政治保证、战略步骤、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以及完成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战略构想等九个方面,作了系统的论述。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大会向全党提出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全党的战略任务。

十、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

1997年9月12日--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

大会的主题是: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21世纪。这次大会的灵魂,就是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它以这一点为标志载入史册。大会通过的党章修正案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这次大会阐明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是我们整个事业和各项工作的指南。大会进一步论述中国现在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并制定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强调把我们的事业全面推向21世纪,就是要抓住机遇,开拓进取,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经济体制改革要有新的突破,政治体制改革要继续深入,精神文明建设要切实加强,各方面相互配合,实现经济和社会全面进步。这次大会是本世纪最后一次党代表大会。

第二篇:毛邓三说课稿

一、课程定位

1、课程性质:

中宣部和教育部规定的高职高专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课程共三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以下简称概论课)、《形势与政策》。这门课程是其中的核心课程,是高等院校全体大学生的必修课程。目的是通过对学生展开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的教育,使当代大学生正确认识中国国情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客观规律,确立起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它的关键目的是把大学生们培养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2、课程作用:

开设这门课程的意义非常重大,它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使大学生掌握党的基本理论,具有较高的政治理论素养。

第二、使大学生具有科学、理性地认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三、使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认同感

第四、使大学生树立起坚定的政治和理想信念,产生崇高的社会责任感。

由这四大价值可见,这门课程对学生素质的培养非常重要,需要各高校及各授课教师的高度重视。

二、课程设计:

我们这门课程设计的总原则是:从高职学生特点出发,紧密围绕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注重思想教育内化效果

1、课程设计理念:

我们这门课程无论教学大纲、教学计划、还是教学内容、教学方法都贯穿着以下四大理念:

第一、立德树人的教学服务理念。即让这门课程能为我校各专业人才培养提供思想政治素质的支撑。

第二,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理念。即我们不能让学生仅仅停留在懂理论这个水平上,我们还要让他们的认知能力、思想觉悟都得到提升。

第三,重于实践的知行合一理念,即通过加大实践教学比例,精心设计实践项目,改变大学生存在的“知易行难、知而不行”的现象。

第四,时空结合的教学改革理念。

即打破传统教师、教室、讲授的静态教学模式,将课内课外、校内校外、教师与学生、教材与影视、书本与网络结合起来,营造一个活泼、立体的教学环境。使学生对这门课真学、真懂、真信、真行。

2、课程设计思路:

根据这四大理念,我们的课程设计思路是:

1.理论讲授与实践教学项目相结合

配合教材15章理论教学,课程教学团队设计了校内与校外共10个实践教学项目,做到理实一体。

2.搭建四个平台,拓宽学习空间

即为学生搭建了理论专题讲授、实践教学项目、网络学习环境、素质教育主题活动四个平台,使学生通过这四大平台理论水平得到提高,思想素质得到提升,各种能力得到锻炼。

3.组合五字教学,形成多形式教学

即把“讲读辩行写”五字,根据教学内容不同,实施不同组合,将国家审定的教材内容,采用丰富多采的教学组织形式,创设学生乐意听讲、乐意发言、乐意参与的教学氛围。

三、内容选取

1、选取原则:

本课程教材内容博大精深,课程包含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四大理论成果。而课程教学受到教学时间、教学条件限制,不可能全部、系统地呈现教材内容,所以在内容选取上我们遵循一条“学马列。要精,要管用”的原则。

2、选取侧重点:

在教学内容选取的侧重点上我们重点选取一些重大理论问题、热点问题、学生困惑问题来讲。

3、教材处理:

在教材处理上,一为了让学生准确、清晰的把握整个理论体系的脉络,我们没有删掉哪一章,做到了保留各章,二,为了照顾学生接受能力及贯彻“学马列,要精要管用”的原则,做到精选其中、三为了紧贴社会现实、紧贴学生思想实际,我们做到了补充热点。

四、内容组织与安排

1、内容组织

本课程在内容组织上做到教、学、行结合,理论与实践一体化。全部内容分两大块,一是理论教学,二是实践教学。

理论教学部分,结合理论发展脉络、教材体系,把它分成五个模块:总论、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改造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基本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总体布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环境和保证。

实践教学部分我们设计了“缅怀先烈,感受烽火岁月” “完善自我,知识修身” “服务社区、营造和谐社会“ “感受变化,建设家乡”四大主题,共十个项目

其中校内五个,分别是:

第一:激扬文字,名著在线阅读

第二:激情岁月,红色影视欣赏感悟

第三:拓展训练,我的职业生涯规划

第四:思想交锋,辩论擂台对攻赛

第五:学海泛舟,主题演讲热点评说

校外五个,分别是:

第一:生态柳州,绿色环保行动

第二:文明社区,青年志愿者活动

第三:创业项目选址,市场调查

第四:青春闪光,察民生知国情社会调查

第五:红色之旅,感受革命先烈精神

2、内容安排

在内容安排上,我们做到理论与实践交替进行,把十五章理论教学内容与十个实践教学项目融合在一起,让学生在理论教学后通过实践加深对理论的理解。二在课时安排上,我们加大实践教学比例,从教育部要求的20%加大到30%。

五、教学资源表现形式:

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我们这门课程已日趋成熟和完善,表现在有了非常完整、全面的教学资源。

1、有最具权威的教材——教育部规定的统编教材及相关配套的教学参考书。

2、有了在经验丰富的老教师带领下编写的符合教学内容选取原则的全书教案

3、有了课程组成员通力合作完成的全书课件。

4、有了精心收集的符合教学需要的各章视频资料

5、有了便于理解各章重点难点问题的案例素材

6、有了不同历史时期对国家起重大贡献的人物故事介绍

7、有了经归纳整理过的有针对性的,适合在线阅读的不同时期、不同伟人的著作

8、有了便于学生掌握课程内容的各章配套练习题和综合练习题。

总之,这些符合课程设计要求的教学资源既满足了教师上课的需要,也满足了学生网上学习的需要。

六、教学设计:

我们清楚的知道思政课要提高课堂吸引力、感染力,关键在于教学情景的设计,所以我们在课程教学过程中设计和运用了以下教学情景

1、对比式教学情景 :通过对比,营造好奇、探究的学习场景。

2、对话式教学情景:通过师生、生生间的对话,营造平等、民主的双向互动关系。

3、思辨式教学情景:通过思辨的过程,把学生的认知能力从一个水平提升到另一个新的更高水平。

4、人文感化教学情景:发挥诗歌、音乐等人文学科的感化和熏陶作用。

5、情感认知教学情景:通过真、善、美的教育培育学生对真、善、美的追求。

6、传媒认知教学情景:通过大众传媒(视频等)的形象性、即时性和丰富性,可强化教学实效。

下面以第九章第一节的教学内容来说一说我们是怎么创设和运用这些教学情景的。在这次课上我们重点运用了思辩式教学情景、传媒认知教学情景、人文感化教学情景。

假如课堂一开始,我们就说中国的政治制度如何如何好,学生肯定不愿意听,因此一开始我就设计了这样的两个问题引起他们的注意,并问他们:中国真的如外国评价或我们认为的那么差吗?为了让学生知道外国的评价是不真实的,是另有企图的,我就让学生先来看看美国所制定的让人触目惊心的对华方针,看完后再问他们“你们有何感受?为了让学生真正明白某些外国政府及媒体对中国的言论确实是歪曲了事实,我接着放了一段中国留学生面对国外某些人想破坏中国举办奥运会采取的种种行径而进行的激情演说。看了美国可恶的“对华十条诫令”、再听听中国学子慷慨激昂的诉说,学生们的情感调动起来了,并陷入了深思:中国的政治制度也许并不差,假如我们跟着外国政府和媒体一起来攻击自己国家的政治制度,那真是中了他们要颠覆中国的圈套。

怎么让学生认识到中国的政治制度并不差,西方的政治制度并不是他们完美无缺呢?在课堂中我设了许多值得大家去思考的问题让他们去讨论、去辨论。为了让学生明白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我在教学中播放了一首脍炙人口的歌曲《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让学生在欣赏歌曲中明白中国共产党成为执政党当之无愧!通过上述的设计问题让学生进入思辩、播放录像让学生认知事实、欣赏音乐让学生受到感化的教学情景,学生的思想和情绪就完全被吸引到课堂上了,也改变了传统政治课就是说教的教学方式。

七、教学方法:

在教学法方法上,我们以“讲、读、辩、行、写”五字教学法作为本课程教学的主要方法,也是本课程的教学特色,当然,这五字本身就融合了启发式、参与式、案例式、研究式等多种教学方法于一体。

1、讲:就是在教学中讲好有关思想理论。着力解决学生关心的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我们不仅老师讲,还把一些问题交给学生讲,让学生通过亲自去研究、收集资料来理解问题。

2、读:就是让学生读教材、读原著和读其他参考资料。读完后写读书心得,谈读书体会。通过读,加深学生对书本知识的理解,提高自学能力和扩大知识面。

3、辩:就是在教学中组织学生讨论、辩论等。通过讨论辩论明辨是非,统一观点,并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4、行:就是在教学中组织学生进行各种实践。如组织学生参观、开展社会调查、参加公益活动等,使学生在实践中认识社会现实,提高思想认识。

5、写,在教学中注意让学生“动笔、动脑”,如写学习体会、社会调查报告、专题小论文等,由此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认识能力、表达能力。

这五字教学法的使用,使学生从智力和感情上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变“低头”为“抬头”,变“只听”为“要说、要写、要动”,从教学结果看,能有效引导学生接近、认识和掌握真理,能把学生注意力吸引到学习上来。

八、教学手段:

在教学手段上,首先我们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形式多样、信息量大、形象直观的优势,在课件中融合图片、影视音像、动画等资料,由于节省了板书时间、增加了课时容量、做到了直观、生动和可视,所以既提高了教学效率,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其次,我们利用学院提供的网络教学平台,创建网络教学课堂。在我们的课程网站上,已建立了较完善的网络教学资源库,这也是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自主学习的工具和手段。再次,我们把课堂教学从校内延伸到校外,利用柳州市有多个区级、市级并且免费开放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搭建社会实践教学平台。把这些社会资源也变成向学生灌输思想,传递知识的重要工具。

九、特色与创新

1、五字教学法

本课程采用的“讲、读、辩、行、写”五字教学法,是特别适合思政课的教学方法。而且特别符合高职学生学习特点,所以在上课中采取教学效果显著提高。我们关于五字教学法运用的课题获得了自治区立项并已结题,这说明五字教学法具有很强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

2、规范的校内外实践教学项目。

课程设计了校内与校外共10个实践教学项目。这十个项目是在教学经过多次反复实践、改进而成的。它具有以下优点:一是紧贴教材内容,二是易于实现、便于操作,三是针对性强,对学生也有较大吸引力。课程组关于实践教学项目的开发和操作的课题也在自治区获得立项,并取得出阶段性成果,正处于结题阶段。

十.教学效果

这门课程的教学效果可以从学生对课堂教学的参与性、学生对课堂教学的评价、学生思想认识与表现、社会评价几方面来体现。

1、学生对课堂教学的参与性。在五字教学法的采用与实践教学大幅度增加的情况下,改变了学生以前对政治课“兴趣不高、厌学和逃课”的现象,学生对教学积极参与、踊跃发言,听课注意力大大提高。

2、学生对教学的评价。在我们下发的教学效果问卷调查上,学生写道:“上大课、死记硬背少了,研究讨论、联系现实多了,比以前上政治课有意思多了” “这样的教学改革,不仅让我们学到了知识,也让我们的能力得到了锻炼,我们很喜欢这样上课”。

3、学生思想认识与表现。关于学生思想认识与表现,我们从学生交上来的心得体会、学生对一些重大政治性问题的认同感、学生向党组织递交申请书情况来说明。

我们在五字教学法里有一个“读”就是要求学生读教材]读名著,读后写读书体会。有一位学生的读书体会写道:读了《台湾问题与中国统一》之后,顿时有一股热潮涌上心头,我对那些台独分子既痛恨又愤怒,我不知道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也许我是中国人,是中华民族的子民,因为那些台独分子已不是中华民族的子民,因为“祖国统一,人人有责”。从这篇体会,你会看到学生的爱国情感被激发起来了。

有一位学生在参加完“改革开放好不好“辩论赛后写道:通过激烈的辩论,我们更加明确了改革开放这一基本国策的伟大。当前,在网络上不时会有人散布一些否定改革开放的言论,此刻,我们可以毫不犹豫的告诉他“他错了”。拥护党和国家的决策是一个大学生的基本政治要求,也是我们健康发展的必要前提。从这里,我们看到了学生不仅明了是非,而且懂得了如何做一名合格的大学生。

其次从我们所做的问卷调查看,对这几个非常关键的政治性问题,绝大部分学生作出了肯定的回答,这说明通过我们的教学,改变了很多学生对党和国家的偏激看法,大大增强了大学生对党的方针政策的认同感。

最后,从学生向党组织递交入党申请书情况来看,占到各系学生人数的30%以上,有些系甚至超过了60%这说明思政课教学对学生树立起正确的政治信念和理想信念起了很大影响作用。

4、社会评价。学院每年都要开展毕业生跟踪调查,通过招生就业办统计,用人单位对我院毕业生综合素质满意率达到98%。毕业生为什么受到用人单位好评,我觉得跟我们思政课在其中发挥的思想政治教育作用分不开的。

当然,我们这门课程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在各专题教学内容的选取上还不够优化、教学课件做得还不够美、五字教学法还不能在全组全体老师中全面运用,实践教学项目的有些还不能很好执行,因此今后我们课程组需要在教学内容的优化、课件的美化、五字教学法的全面推广,实践教学的全面落实上更下功夫。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概论说课稿

一. 课程名称: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主编:姚红 副主编: 徐东生 刘中延

二. 课程性质和地位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是根据中宣部、教育部2005年《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的实施方案设置的。它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核心课程,是一门学生必修的公共课程,是对大学生系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

三. 课程教学目标

课程设置目的是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教育,把学生培养成为具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同时为学生个人的健康成长、文明生活、科学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知识目标:

把握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立场,基本观点,主要内容,历史地位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指导意义。能力目标:

运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立场来分析问题,提高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态度目标:

把培养学生自觉学习,主动学习,创新学习放在重要位置,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四. 课程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社会主义本质和根本任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文化;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教学难点: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五. 课程主要内容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及其理论成果 第二章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 第三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第四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第五章 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 第六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第七章 推进全面改革和坚持对外开放 第八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第九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 第十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第十一章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第十二章 一国两制和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 第十三章 国际战略和外交政策 第十四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依靠力量和领导核心

六. 学情分析

本期承担2011级会计,国际贸易,电子商务,计算机应用,计算机软件,图文信息专业的《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教学任务。

这些专业的学生思想活跃,具有较好的学习能力和一定的政治思想理论基础,但是对于这门课程未进行过系统的学习,了解的知识很肤浅,希望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系统地掌握该课程的科学体系,不断提高他们的政治理论水平。

七. 课程教学总学时

理论课36节,实践课10节,总课时46节

八. 课程教学方式和方法

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并通过多媒体技术将理论知识与影像、图片、声音、文字等符号相融合,使声、色、情、景并茂。

同时在教学中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比如:案例教学法、专题讲座法、互动式教学法等。

九. 课程考核方法

理论考核和实践考核相结合,考试成绩与平时表现相结合,尽量做到全面、客观,实现以考促学的目的。具体操作办法是:学生期末总评成绩由平时成绩、实践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三部分构成。其中平时成绩占30%(主要由课堂考勤、课堂表现和课程作业三部分构成),实践成绩占20%,期末卷面考试成绩占50%

概论课的主要内容(包括三部分)

第一部分:总论(1-2章)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 第二部分:(3-4章)3.新民主义革命理论 4.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第三部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5-15章)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三个基本问题(5-7章)5.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理论

6.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7.社会主义改革和对外开放理论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体布局(四个建设)(8-11章)

8.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9.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10.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

11.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三)祖国统一和外交政策(建设中国社会主义面临的大背景)(12-13章)

12.祖国完全统一的构想

13.国际战略和外交政策

(四)建设中古特色社会主义的依靠力量和领导力量(14-15章)

1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领导力量

1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领导核心

概论以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为主题,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为主线,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重点

第三篇:毛邓三学习方法

08年自考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学习方法

2008年12月01日 15:14来源:考务三处

对新课程的主要内容、难点问题和学习方法的浅见,《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教材的学习和分析。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下称《概论》)是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各专业必考的课程,是公共政治理论课改革中设计的新课程方案,该课程目的是为了培养和检验自考生掌握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原理而设置的一门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理论课。

新课程的指导思想是: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建设与改革开放实际结合中,形成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理论成果,是全党全国人民的指导思想,是振兴中华民族的强大精神支柱。开设本课程,使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理论成果“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这是时代的需要,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需要。

设置本课程的具体目的和要求:完整地、准确地、简明地向自考生传授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基本立场、主要观点和科学方法。帮助考生理解和掌握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和共同理想,增强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以及方针政策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把考生培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的建设者和可靠的接班人。

一、《概论》课程的主要内容

第一章 主要内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该章是整个教材的引领章节,也是重要章节之一。主要阐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和重要意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的科学体系、主要内容、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旗帜、道路和理论体系。邓小平的发展思想与科学发展观提出的现实意义。

第二章 主要内容: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和重要意义。解放思想,推动理论创新,走自己的路,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第三章 主要内容: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在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下的成功经验与失败的教训总结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就是走自己的路,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第四章 主要内容: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概括及其特点;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首要的、基本的理论问题,是对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丰富,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远景发展的期待和希望。

第五章 主要内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形成、含义和意义;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准则和纲领等内容。这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立理论基础,也是邓小平对中国国情的基本分析和把握,是中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指导性纲领。

第六章 主要内容:社会主义改革和对外开放。毛泽东和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理论;改革是一场新的伟大革命,是决定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重要的一招”;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实行对外开放的必要性以及建立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新格局。这一章的重要性在于改革开放是中国时代的特征,是中国发展的标志,使中国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第八章 主要内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公有制经济的地位、作用;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形成和内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先富”、“后富”与“共富”的关系等。这一章是大章节,有三部分组成,内容多、重点多,实践结合很紧,要多看、多练习。

第九章 主要内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实现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一章较难理解的是如何实现这三者的统一,既是理论问题,也是实践问题。

第十章 主要内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根本任务、基本方针和重要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社会主义荣辱观和和谐文化等内容;思想道德建设和教育科学文化建设等内容;这一章的难点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关系以及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当前文化建设的重点、难点。

第十二章 主要内容:祖国完全统一的战略构想。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是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形成、发展、含义、内容和意义以及成功实践;新形势下,“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重要发展等。这一章的难点问题主要是对台政策的变化及其深远意义。

第十四章 主要内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依靠力量和领导核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领导核心;坚持党的领导的重要性;新时期党的建设的伟大工程;加强党的思想、作风、组织、纪律等建设。这一章的难点是坚持党的领导和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执政水平的关系;科学执行、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等。

二、《概论》课程各章的重点和难点问题

第一章 的重点和难点问题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之间的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这个理论体系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凝结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不懈探索实践的智慧和心血,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党最可贵的政治和精神财富。

第二章 的重要和难点问题是: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形成和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新确立和发展过程及意义。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路线又称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是由毛泽东倡导并在党的七大上确立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得到全党的确立。由于“文革”所犯的错误,使这一思想路线遭到破坏。邓小平在重新确立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和推进改革开放的进程中,丰富和发展了这一思想路线,并提出了只有解放思想,才能达到实事求是的重要观点。没有思想解放就没有实事求是。党的十六大报告进一步提出坚持党的思想路线,解放思的目的在于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我们党坚持先进性和增强创造力的决定性因素。

第三章 的重点和难点问题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初步建立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确立的相互关系。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使我国的经济结构发生了根本的变化,社会主义经济成分占绝对优势,社会主义公有制已成为我国的经济基础。这表明,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已经建立起来。新时期,党对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认识经历了一个过程,重新认识中国的基本国情,特别是邓小平提出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基本含义、历史地位、基本特征和基本任务,形成了比较完整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并提出了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同时确立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即实行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第六章 的重点和难点问题是: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推动社会主义社会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实行改革开放是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人民进行新的伟大革命,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明确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这一矛盾是社会发展的动力。改革开放是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目的是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现代化,让中国人民富裕起来,振兴中华民族。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第七章 的重点和难点问题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公有制的主体地位;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形成和发展;市场经济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结合;市

场机制和国家宏观调控的结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改革:“先富”和“后富”的统一;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等。其中难点问题是市场经济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结合。市场经济在不同的社会制度下,既有共性,又有个性。市场经济的共性是:经济关系市场化;企业行为自主化;宏观调控间接化;经营管理法制化;保障制度社会化。同时,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与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起来,体现反映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属性。

第九章 的重点和难点问题是:如何实现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这既是中国民主政治制度改革的目标和要求,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的基本内容。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障;实现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要求;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第十章 的重点和难点问题是: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关系;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关系;中国特色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基本方针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要素之间的关系;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凝聚和激励全国各族人民的重要力量,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是为现代化建设提供智力支持、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党在思想文化建设上的重要理论创新,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社会结构变化、利益格局调整、思想观念变化的条件下,凝聚人心,统一思想工作的重要思想武器。

三、新课程的学习方法

学好《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必须端正学习态度,运用和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1、认真阅读、钻研大纲和教材。

考试大纲是个人自学和国家考试的依据。考试大纲列出的各章学习目的和要求、课程内容,规定了考核的目标,包括考试的知识点,必须要做到识记、领会和运用,这是考核的内容,也是命题的依据。同时要认真阅读教材,教材是由作者根据考试大纲编写的,具有权威性。教材是考生的必读书本,必须认真地看。要认真阅读和钻研教材的内容,适当也可参考、阅读一些辅导材料。

2、全面学习和重点深入学习相结合。对《概论》内容,要根据其科学体系、全面、系统、准确地把握其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并力求搞清楚之间的内涵和相互关系。在全面系统学习的基础上,对重点内容进行深入学习,掌握其主要原理和重要论点、论据。考试大纲每章都列出学习目的和要求、课程内容、考核知识点和考核内容,教材每章都有前言,结尾有思考题,特别是考试大纲中的按识记、领会、应用三个层次列出的考核内容,是每一章的重要和应掌握的内容,也是考核的重点,必须认真加以对待。《概论》的各章节和各原理之间都有密切联系,要全面理解,正确把握,重点注意。

3、在理解的基础上,加深记忆。学习《概论》,要把主要的精力,放在对课程内容的理解上,在理解的基础上加深记忆。事实证明,真正理解的内容就容易记住,不理解的内容,是不容易记得住的。有的考生光靠死记硬背,“突击复习”,不求甚解,是很难记得住,留得住,写得出的,往往一到考试时,就丢三落四。有的单纯的、孤立地抓重点,甚至去猜题目、押题目,往往容易猜错了、押偏了。因为考试中的考题不可能同辅导书上练习题一模一样,死记硬背的考生遇到灵活的题目,就显得无能为力了,明明所考的内容是知道的,因为提法改了,往往答不出来。

4、坚持学习理论,联系实际,结合社会,提高能力。《概论》所阐述的新理论、新思想、新观点,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总结。学习理论,联系现实,分析和回答大家关心的问题。当前,必须学习领会和掌握党的十七大精神,提高自身的理论修养,提高分析和观察事物的能力,提高自己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增强社会责任感,提高自己的素质,努力学习,增长才干,为社会多作贡献。总之,自学《概论》课程,要有学习兴趣,要主动去看,动脑筋去想,用眼睛去观察和了解社会,用心去读书、看书、思考问题,就一定会有成效,有收获,会取得课程考试的好成绩。

第四篇:毛邓三复习资料

简易复习毛邓三

一、单选题必须掌握常考知识点(整理过程中,可能部分是重复的。以下内容不一定需要完全背诵,看见眼熟也就可以了,一般多看几遍就可以,多选题一样,无需死记硬背。简答、论述部分需要同学们花时间去记忆。加油!相信自己!)

1、1935年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全党的实际领导地位。

2、1938年,毛泽东在中共中央六中全会所作的《论新阶段》中,首次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抗日战争时期)

3、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重大理论成果。

4、在党的十五大上,首次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的是: 邓小平理论。

5、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

6、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 以人为本。

7、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是:实事求是。

8、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指出,红色政权存在和发展的最根本原因是:中国是一个政治经济发展极不平衡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大国。

9、中国革命统一战线最根本的问题是:领导权问题。

10、中国共产党首次明确提出执政党建设问题的会议是:七届二中全会。

11、邓小平理论的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是: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12、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是要靠:发展。

13、认清中国的国情,最重要的是认清:社会的性质和所处的发展阶段。

14、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表明: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很不成熟。

15、我们讲一切从实际出发,中国最大的实际就是: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16、我国实行对外开放的前提和基础是:独立自主、自力更生。

17、我国经济特区的性质是:社会主义。

18、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目的是:生活宽裕。

19、国有经济在我国国民经济中一直发挥着主导作用,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

20、市场机制的核心是:价格机制。

21、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22、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核心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

23、民族精神的核心是:爱国主义。

24、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工作方针是坚持:科学发展。

25、“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科学构想的核心是:一个中国。

26、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应该把:国家主权和安全放在首位。

27、经济全球化的主要特征:生产、交换、分配、消费的全球化。

28、我国处理国际关系的基本原则是: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29、当前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主线: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30、中国共产党全部工作的根本目的是: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31、1930年5月,毛泽东在《反对本本主义》中提出的著名论断: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32、中国革命的主力军是:农民阶级。

33、“工农武装割据”的中心任务是:土地革命。

34、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主体是:逐步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

35、邓小平曾经指出,根据我们自己的经验,讲社会主义,首先就要使:生产力发展。

36、当今时代,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是:科学技术。

37、在当代,对经济发展起第一位变革作用的是:科学技术。

38、在社会主义发展阶段问题上,毛泽东首次明确指出:社会主义社会可能区分为不发达的社会主义和比较发达的社会主义两个阶段。

39、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可以概括为“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一个中心是指:经济建设。

40、推动社会主义社会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是: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41、我国对外开放的基本点是:发展对外经济关系。

42、“三步走”发展战略中的第三步在人民利益方面的目标是:人民生产比较富裕。

43、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的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

44、实行何种所有制结构,是由:生产力的状况决定的。

45、我国社会主义宏观调控主要应当运用:经济手段。

46、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障是:党的领导。

47、加强社会主义法制的核心是:有法必依。

48、加强社会主义法治的基本前提是:有法可依。

49、加强社会主义法治的关键是:执法必严。

50、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是:共同理想。

51、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核心是:为人民服务。

52、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键在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53、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坚持:以人为本。

54、1963年,周恩来将中国共产党对台政策归纳为“一纲四目”,“一纲”是指:台湾必须统一于中国。

55、我国坚定不移地奉行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这是由: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和在国际上的地位决定的。

56、当今时代的主题是:和平与发展。

57、毛泽东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是: 战争与革命.58、党的十六大提出,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关键在于坚持:与时俱进。

59、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 中国从进入社会主义到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整个历史阶段。

60、党的最高纲领是:实现共产主义。

61、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改革是:为了解放生产力。

62、20世纪90年代以后,我国逐渐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所谓宽领域就是:把对外开放扩展到基础产业和服务业等众多产业。

63、党的十二大正式提出了:分两步走,20世纪末翻两番实现小康社会的发展战略。

64、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和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

65、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居于主体地位的所有制形式是:公有制。

66、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组织和活动的基本原则是: 民主集中制。

67、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是:在党的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68、社会更加和谐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个重要目标。明确阐述这一重要思想的是:胡锦涛。

69、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构想最初是为了解决:台湾问题。

70、台湾问题是:中国内战遗留下来的问题。

71、20世纪70年代,毛泽东在科学分析战争与和平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三个世界划分的战略。

72、党的十七大指出,党的建设要加强反腐倡廉建设,其重点是: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

73、邓小平理论形成的历史根据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的历史经验。

74、首次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是在党的:十六大。

75、党的思想路线的前提和基础是:一切从实际出发。

76、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最主要的矛盾是: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77、毛泽东关于党的建设的核心内容和显著特点,是重视党的:思想建设。

78、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讲话中指出,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

79、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发展。

80、党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根本依据是:我国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

81、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奋斗目标是: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82、改革、发展、稳定三者是内在统一的,其中发展是:目的。

83、我国对外开放政策的基本点是发展:对外经济关系。

84、党的十七大提出:实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比2000年翻两番。

85、循环经济是一种:“资源——产品——再生资源——再生产品”的流动过程。

86、社会保障体系的核心是:社会保险。

87、党的十七大报告首次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

88、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要坚持:一手抓公益性文化事业,一手抓经营性文化产业。

89、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以人为本。

90、民生之本是:就业。

91、首次宣布以“台湾回到祖国怀抱,实现统一大业”代替“解放台湾”是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

92、苏东剧变之后,世界政治格局的发展趋势是:多极化。

93、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主要障碍是: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94、在党的七大上,首次被确认为党的领导思想的是:毛泽东思想。

95、1992年,邓小平提出“三个有利于”的判断标准,主要是针对:姓“资“姓”社“的问题。

96、阻碍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发展和进步的根本原因是:封建制度的落后。

97、社会主义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共同富裕。

98、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的关键在:人才。

99、党的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辩证统一于: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的全部历史过程。100、明确提出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和内涵的是:毛泽东。

101、改革、发展、稳定之中,稳定是:基础。

102、我国革命、建设、改革根本问题,始终是:“三农”问题。

103、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以公有制为主题,多种所有制成分共同发展。

104、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对资源配置起基础作用的是:市场。

105、我国的政体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国体是:人民民主专政。(区别开)106、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基本内容是:村民自治。

107、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是:马克思主义;主题是: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精髓是: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基础是:社会主义荣辱观。

108、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坚持以人为本。

109、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110、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政策是:赎买。

111、党的八大指出,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全国人民的主要任务是:实现国家的工业化,以及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12、在社会主义社会依然有解放生产力的问题,提出这一论点的是:邓小平。113、处理好对外开放和自力更生的关系,应当把立足点放到:依靠自己的力量。

114、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和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

115、发展国民经济,放在首要地位的必须是:农业。

116、我国的政党制度是: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117、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保证人民基本文化权益的主要途径是: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

118、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社会建设的重点是:改善民生。

119、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键在于:党的领导。

120、解决民族问题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是:各民族共同繁荣。

121、毛泽东提出中国革命要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是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

122、党的思想路线的实质是:实事求是。

123、“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创造性回答的问题是: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124、提出科学发展观的根本依据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125、中国革命最基本的动力是:工人阶级。

126、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论断的一个显著特点是:从目标的层次上认识社会主义。

127、邓小平曾经指出,四个现代化的关键是:科学技术现代化。

128、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主体和核心是:经济建设。

129、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公有制经济的主要实现形式是:股份制。

130、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的途径是:发展生产力。

131、实现创新型国家目标的根本途径是: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132、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中心环节是:生产发展。

133、社会主义社会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条件是: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发展水平。134、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治基础、根本原则和核心内容是: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135、作为一种国家制度,民主的本质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

136、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是: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

137、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重点是:体制机制创新。

138、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以人为本。

139、新安全观的核心是:互信、互利、平等和协作。

140、当前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主线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

141、人民军队建设的最基本的原则是: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权。

142无产阶级领导的。143、全面阐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理论是在党的:十三大。

144、邓小平首先提出,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以后:仍然存在解放生产力的问题。145、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要紧紧抓住的主线是: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

146、我国的人民民主专政,实质上就是:无产阶级专政。

147、民族区域自治的核心是:保障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管理本民族、本地区事务的权利。

148、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工作方针是坚持:科学发展。

149、解放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我们寄希望于:台湾人民。

第五篇:毛邓三读后感

《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读后感

在学习《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课程期间,我专门阅读了《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这一毛泽东同志的代表性著作。重温经典,我深深折服于作者对中国的类似解剖一样的透彻分析。文章虽然讲的是七十年前的旧事,但却不是有些人想象中的“过时的古董”。文章中展现出的毛泽东同志的高瞻远瞩的深邃眼光以及对中国革命的精辟分析,对我们今人仍有很重要的指导意义。他为我们面对错综复杂的局势时保持敏锐洞察力、抓住主要矛盾并作出正确判断提供了经典范例。可以这样说,文章所谈的局势已经过时了,但文章思想观念的精髓仍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这篇文章作于1939年冬,是毛泽东同志在抗日战争逐渐转入相持阶段时写的。文章通过对中国国情和社会的细致分析,对中国革命的社会主要矛盾和中国革命的对象、任务、动力、性质以及中国共产党的使命给出了正确判断。文章影响很大,也对指导中国共产党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有很大贡献,被收录于《毛泽东选集》第二卷。

在第一章中,毛泽东讲到了中华民族是酷爱自由、富于革命传统的民族。正是基于此,古代封建社会中,农民阶级对处于统治地位的地主阶级的反抗从没有停止过。在当时,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农民阶级与地主阶级矛盾。由于农民阶级缺乏先进理论作指导,革命总是失败,社会也停滞不前。

但是近代帝国主义的野蛮入侵个中国社会带来了巨大深远的变化。最明显的变化是中国的社会性质和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成为中国最主要社会矛盾。文中讲到帝国主义的入侵,一方面促进了封建经济解体,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发展,中国的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也不断壮大;另一方面使中国失去了独立政治地位。毛泽东同志通过列举列强侵华的军事入侵、政治控制、经济垄断、文化渗透等强盗行径,提出了“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这些就是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的矛盾”和“而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乃是各种矛盾中的最主要的矛盾。”这些著名论断。

从文章所占篇幅,不难看出,毛泽东同志是认真分析了中国社会和国情的。正是基于此,他才能牢牢把握住中国革命发展的规律,最终带领中国共产党人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我们不得不佩服毛泽东这一代共产党人的实事求是分析解决问题的智慧。当时解决革命问题靠的就是事实求是。由此我想到,今天我们国家的改革开放。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经济持续高速发展,人民生活不断改善、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但是改革也伴随着一系列的问题:人口问题、环境问题、资源问题„要把这些问题妥善解决好,其实也离不开实事求是,认清中国国情,从而制定出合适的政策,这就要考验我们这一代人的智慧了。

第二节共分七小节。通过对当时中国革命具体而深入的研究和分析,提出了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中承担领导人民走向胜利的重任。

毛泽东首先高度赞扬了历代中华儿女前仆后继进行革命的斗争精神,指出这是中国不会灭亡的根源,并引出上述一系列关于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待续)

下载毛邓三会议word格式文档
下载毛邓三会议.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毛邓三》思考题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复习思考题大纲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 1、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的提出。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

    《毛邓三》复习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复习思考题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 1、如何正确认识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意义? 2、如何正确理解......

    毛邓三小结

    1、毛泽东思想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是中共七大。 2、毛泽东首次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是在抗日战争时期。 3、毛泽东思想初步形成于土地革命战争时期。 4、毛泽东第......

    毛邓三学习心得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学习心得 毛泽东思想的现实意义在于毛泽东的军事理论、阶级理论及国家建设理论是我们最宝贵的财富。毛泽东思想武装了我......

    毛邓三论文

    塔前村居民收入调查报告前言 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人民的收入普遍增长,生活质量逐步提高.但是究竟发展到哪种程度呢,为了了解家乡居民的收入情况,于是我决定通过这个......

    毛邓三论文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大学生的意义以及大学生如何让做好“三个代表” 江泽民总书记在庆祝建党八十周年大会上发表了关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讲话之后,全国上下掀起了学习"......

    毛邓三试题[★]

    毛邓三试题——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解 1、如何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内涵及其基本特征?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内涵 ①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我国必须坚持而不......

    毛邓三测试题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测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重大理论成果() A、毛泽东思想 B、邓小平理论 C、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