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婚恋的法律思考

时间:2019-05-14 04:39:2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大学生婚恋的法律思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大学生婚恋的法律思考》。

第一篇:大学生婚恋的法律思考

大学生婚恋的法律思考

【摘 要】婚姻关系是维系人类社会发展的最基础的社会关系。进入现代文明社会后,婚姻关系被纳入法律规范制度调整的范畴中。合理的法律规范会带给婚姻关系积极的作用,进而维护整个社会系统的健康运转,反之则增加了社会的不稳定性。基于婚姻关系的客观存在性,法律有时会出现调整的盲区,导致很多社会关系游离于法律之外,基于此,本文研究大学生婚恋的相关法律纠纷出现主要依据的法律现状思考。在2005 年《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的出台,解除了大学生在校结婚要做退学处理的规定,这从制度层面放开了对在校大学生结婚的限制,也把高校大学生婚恋这一话题再次推向前台,引发了教育界、学术界、大学生群体以及社会公众的广泛关注。另外,大学生婚恋现状令人堪忧。大学生性观念更加开放、婚前性行为数量激增、由不当婚恋或性无知导致的悲剧事件时有发生,大学生婚恋法律的空缺,这都凸显出大学生婚恋问题的严峻性,由此引发的高校教育、管理问题也呈趋增之势。

【关键词】大学生;婚恋;法律 Abstract: The marriage relationship is the most basic social relationship of the development of human society.After entering the modern civilized society, marriage is law system to adjust the scope of.The right laws will bring positive effect of marital relationship, and maintain the healthy operation of the whole social system, whereas the increase of social instability.The objective existence of marriage laws based on, sometimes will appear the blind area, lead to many social relationships outside the law, based on this, thinking about the legal status of this paper related legal disputes appear mainly on the basis of students' love and marriage.In 2005, “ordinary college student management regulations” promulgated, the lifting of the college students get married to do the provisions of quitting school, it from the system level released on college students marriage restrictions, also put the topic of College Students' love and marriage once again pushed to the front, caused the educational circles, academia, groups of college students and the general public wide attention.In addition, college students love and marriage situation is worrying.The concept of college students is more open, the number of premarital sex, love and marriage of surge by improper or ignorance of tragic incidents have occurred from time to time, students' love and marriage law vacancy, which are convex stern show students' love and marriage problem, higher education, management problems caused by the increasing trend is also.Keyword: College students;marriage law;引言

2005 年《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的出台,解除了大学生在校结婚要做退学处理的规定,这从政策层面放开了对在校大学生结婚的限制;紧接着,2007 年 8 月 3 日,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教育部和公安部联合发文,《关于高等学校在校学生计划生育问题的意见》对在校已婚大学生生育问题进行规定,进一步明确了在校大学生婚育的合法性地位。2011 年,教育部相继发布《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基本建设标准》、《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基本要求》等文件。与此同时,我国新《婚姻法》第六条也明确“结婚年龄,男不得早于二十二周岁,女不得早于二十周岁。”只要符合年龄和其他的结婚条件,适龄群体结婚即受到法律保护。

一连串的政策、规定的出台,把高校大学生婚恋这一热议的话题再次推向前台,引起了教育界、学术界、大学生群体以及社会公众的广泛关注。高校大学生结婚、生育的合法性已然有规,那么恋爱的合理性及合情性问题又如何解读?如果大学生恋爱的合理性与合情性不是问题,那大学的职能又如何定位?如果大学的职能定位需动态调整的话,那与之而来的高校大学生的婚恋教育管理又如何推进?一系列现实疑问亟待寻找答案。大学生权利意识的增强,对结婚的认知或行动都有了事实性的法律支撑。在高校大学生婚恋教育管理等相应法律制度或规定时,出现了维权的呐喊与法律及管理制度的碰撞。对于高校而言,如何既实现学校管理规定与国家法律制度的吻合,又破解大学生的婚恋教育管理和法律碰撞这一难题是当前最需直面的。

大学生婚恋问题是最贴近于我们生活的,加强对大学生婚恋法律问题的研究,有利于相关法规的完善,管理制度的建构等方面进一步促进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对于促进整个社会和谐发展,都具有积极的理论价值及实践意义。

一、大学婚恋的法律研究时代背景

多项最新调查显示,大学生恋爱观念及行为日趋开放,由此引发的大学生婚恋教育与管理问题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大学生恋爱观念越来越开放。2013年 1 月,华中科技大学一项关于学生恋爱状况的调查显示,45%的男生和 51%的女生已经或即将坠入爱河。2012 年 12 月,国家计生委培训交流中心和世纪佳缘网站联合发布的《2012-2013 中国男女婚恋观调查报告》中显示,中国男女在性观念上边的越来越开放,84%的男性和 73%的女性都表示有过性经历,“处女”和“处男”情结已不再是感情的主要障碍。另据广东省的一项调查显示,48%的大学生赞成“恋人间发生婚前性行为”。这进一步表明当前大学生的性观念逐渐放开。[1]

大学生越轨行为增加,并发问题增多。2012 年 10 月,国家人口计生委发布的一组数据显示,中国每年人工流产多达 1300 万人次,位居世界第一。其中25 岁以下女性占一半以上,也就是 600 多万人,大学生成为人流“主力军”。甚至有妇产科医生感慨,每年寒暑假时间,医院妇产科的人流手术量就会暴增,甚至有人称 8 月是“暑期学生人流月”。大学生越轨行为及并发问题的增多,给大学生身心健康带来极大伤害的同时,还会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触目惊心的报道屡见报端。2012 年 3 月 23 日下午,一女大学生与男友发生口角,赌气跳进南宁可利江。男友不会游泳,依然奋不顾身跳入江中。过往市民见状,纷纷跳入江中合力将女大学生救起,其男友却被江水吞没。经过消防队员近5 个小时的搜救,才将其男友的尸体打捞上岸。被救女生是桂林某大学学生。她解释是家人刚刚离世,自己情绪低落赶来南宁约见男友,没想到因琐事发生口角。“我知道他不会游泳,当时只是想考验他是否真的在乎我。[2]

恋爱无知、教育缺失的惨剧再次警醒着人们。很久前一个较显眼的新闻,《新安晚报》2001 年 12 月 11 日登载“大学生集体奸宿”的新闻,说的是某高校 8 名男生每人出资 50 元把“小姐”带到宿舍集体“享用”,这直截了当地反映了一些大学生道德的沦丧。婚恋教育的长期性缺失。当前,中学生恋爱的低龄化、盲目性以及普遍性已成无需争议的事实,而与之相应的学校教育却无处可寻。再看大学婚恋教育,同样问题再现。从主体层面来看,家庭婚恋教育严重缺失,学校婚恋教育“内容少”、“观念偏”、“力量薄”和“全方位缺”的局面并存。大学生婚恋教育主体、内容、途径和方式方法都呈现出长期极度缺失或缺位的现状。2010 年,《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针对“如何对青少年进行性教育”进行调查显示:91.2%的人认为目前青少年的性教育缺失,其中 53.7%的人认为“严重缺失”。对于如今越来越多的青少年受到“性”伤害的原因,调查显示,75.6%的人认为是“学校未能有效开展性教育”;64.5%的人表示是“家长没有承担起性 [3]教育责任”。近年来,由于市场经济的发展、国外文化的渗透加上社会环境的冲击,大学生婚恋问题以及由此引发的心理问题和法律问题愈演愈烈。在高校,如何使大学生健康成长、顺利成才是高校的核心使命,也是高校教育管理的职能所在。本课题着眼于当期大学生婚恋现象普及化、婚恋问题突出性这一现状,从法律方面面临的诸多困惑出发进行思考。通过文献与实证调研,有针对性地寻找问题的根源及管理策略,以期为高校相关部门出台法律政策、制定制度、进行决策提供建议参考。

二、大学生婚恋状况分析

过对大学生婚恋观调查数据和访谈结果整理分析发现,大学生的婚恋观总体情况是积极、健康、文明的。绝大多数大学生对待恋爱和婚姻是积极、认真的:他们积极追求以感情为基础的恋爱和婚姻。他们的择偶自主性大大增强,即使是遭遇父母的反对也能理智、巧妙的解决。他们很重视婚恋双方间的忠诚,在遇到问题时也能保持理性。他们信奉男女平等,认为男女双方在婚姻家庭中应该相互尊重、相互给予。在进行性爱行为或性爱对象的选择时,他们会考虑道德问题。当前大学生思想开放、个性张扬,他们有梦想、有目标,他们自主能力强、有担当,他们懂得寻找解决问题的捷径,他们善于利用科技手段处理传统工作问题,但是大学生在校婚恋有着种种困难。

(一)面对的实际困难

婚恋择偶是指大学生对恋爱对象或婚姻对象的选择,婚恋择偶自主性与大学生恋爱及婚姻的幸福直接相关。受传统婚姻家庭观念及制度的影响,封建社会的青年择偶多为“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青年本人毫无自主的权力。建国以后,《婚姻法》废除了包办婚姻,开始实行婚姻自由,同时还极力倡导恋爱自由。再加上改革开放政策的推行,人们思想观念不断开放,自主意识不断提高,青年择偶的自主性也大大增强。同时,大学生在遭遇父母反对后表现出了不同的应对方式,但大都很理性、很智慧。当父母反对自己选择的婚恋对象时,受访大学生通常有以下几种应对方式:第一种真诚感动型。这类大学生在遭到父母反对后,会采取“实干”的做法,立即寻找原因,切中问题要害,尝试尽力更改。他们会通过听取父母的意见,尽力帮助对方改正缺点,通过两人的共同努力,让父母感受到自己的决心及对方对自己的真诚,从而达到目的。第二种曲线救国型。这类大学生遭遇父母反对后,会转变思路,不正面抵触,而是绕道而行,尝试寻找到父母的兴趣点而去和父母进行交换。第三种尽力沟通型。这类大学生遭到父母反对时,依然很顾及父母的感受,他们会尽力和父母沟通,试图说服父母,让父母欣然接受。但是多数学生不会屈从于父母,沟通不成功还是会一直坚持自己的意见。

对于打算结婚的大学生们来说,这一纸未婚证明就成为一道无形的限制,难以逾越。而介绍信这一法定要件一旦被取消,学校某种程度上就丧失了对于学生结婚权的控制,只能直接面对已经发生的事实而无法挽回,这将给学校正常的管理和教学工作带来消极、负面的影响;而更让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和学校担忧的问题是:大学生在各方面条件还不具备的情况下,一旦结合将难以承受两人世界所带来的种种难题,以至于不能很好地实现求知权而耽误学业,影响前程。因此,由于新《婚姻登记条例》的变化,学校实际上陷入了尴尬和两难的境地。一方面,法律没有明文禁止大学生结婚;另一方面,大学生结婚明显不利于其自身的发展,弊大于利,也会给学校工作带来消极影响。

(二)当代大学生婚恋观存在的问题

1、恋爱关系轻率

随着生理上的成熟和心理上的发展,大学生对异性有着交往的强烈冲动,对爱情和婚姻有着美好的憧憬和热烈的追求,这是他们的共同特点。关于“您觉得大学生为什么而恋爱时”,根据调查显示,有 83.9%的调查者选择了“寻找人生伴侣”,有 51.7%的调查者选择了“寻找情感寄托”,有 51.4%的调查者选择了“证明自己的价值与魅力”,还有 47.7%的调查者选择了“同学和社会的影响”。[5]由此可见,绝大多数的大学生有明确纯粹的恋爱目的,但是也有相当一部分的学生恋爱动机不纯,选择寻找情感寄托的 A同学认为,“长期处于高中毕业考试的压抑之中,在毕业高考之后,感觉重新获得了放松和自由,脱离了父母的管制,同时大学生活丰富多彩,时间完全由自己操纵,慢慢的自由让自己产生了寂寞孤独,同时在大学校园里,恋爱本来就是一门必修课,不同的学生存在不同的需求,于是在相互期待中,部分同学在寻找情感上的寄托,促使他们谈起了恋爱”。从调查中,我们可以得到这样的结论,大学生的恋爱动机不纯,以及对恋爱结婚存在误解,这些问题会给他们将来的生活带来严重的后果和影响。

传统观点里,古人对爱情的期许是“执子之手,与子偕老”。但是随着时间的变迁,生活的变化,现在的爱情宣言已经变成了“不求天长地久,只在乎曾经拥有”。现代快节奏的生活里,部分人群不再是为了追求长久的恋爱,取而代之的是体验爱情带来的快感,享受愉悦。据调查,89.5%的大学生对大学期间的恋爱的观点是注重恋爱过程中的感受,但是不考虑恋爱的结果,甚至不愿意承担恋爱后应负的责任和义务;有 25.6%的学生只是因为内心神秘感、好奇心、性冲动而恋爱;有 53.4%的学生恋爱是为了让感情填补寂寞与空虚,这种快餐式的恋爱缺乏责任意识。许多人一旦投入到一段感情里,经常会因为过度的深陷导致失去理智,面对感情的升温无法自拔,从而导致婚前同居、怀孕、流产等一系列问题出现。

随着“禁婚令”的解除,在校大学生结婚已成为一项符合法律规定的可实现权。调查中,有 23.7%的大学生认为可以接受在校期间结婚,但是自己坚决不会考虑;有 33.2%的大学生反对在校结婚。关于恋爱与婚姻的关系,有 6.5%的同学选择了“没想过”;49%的同学认为“恋爱不一定非要结婚”;有 39.4%的同学认为“恋爱应以结婚为最终目的”;其余 5.1%的大学生选择“其他”。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将婚姻与爱情分成两个独立的个体,而且绝大多数学生并不会选择在校期间结婚,恋爱的婚姻指向性低,反映了大学生并没有将恋爱上升到婚姻与家庭,婚恋责任意识淡薄。[7]

2、传统道德淡化

伴随着社会的飞速进步和发展,当代大学生的传统观念的日益淡化,丰富的情感以及活跃的思维使得大学生对新鲜事物特别的敏感,再加上网络、杂志等多元化媒体的传播以及国外思想的渗入逐步影响着大学生婚恋观的形成。在对婚前性行为的看法中,30.8 %的学生认为婚前性行为可以理解;43.4%的学生认为只要以后可以结婚就行;14.1%的学生完全赞同;仅 11.6%的学生不赞同。在关于婚外恋的看法中,有 40.2%的大学生不反对这一行为。在访谈中,B 同学认为,“婚前性行为、未婚同居、试婚这一些列的字眼在如今已经见怪不怪了,我身边就有很多同学在外同居,如果我男朋友要求在外租房我估计也会答应,提前感受二人世界。”[8]根据数据显示,当代大学生普遍接受婚前性行为,对待性行为的态度也比较宽容,有的同学甚至将婚前同居当成一种时尚。虽然中国的传统文化对大学生的影响还是显而易见的,但是,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多元文化的交融,大学生的思想逐渐开放,导致婚恋观也进一步开放。比如在公共场合肆无忌惮的恋爱行为,对婚前性关系的放纵都反映了婚恋传统道德的淡化。

三、大学生婚恋相关法律问题 “不提倡,不禁止”一直是我国高等学校对大学生谈恋爱所持的态度。这种模糊不清的态度或说精神也体现在法律上。从法律的角度来说,单独能具体规范恋爱中男女双方的权利义务的法律规范是没有的。法律的困境主要在于,很难划清道德约束还是法律制裁,法律似乎不愿过多干预这一古老的恋爱关系,且在具体的司法实践上可操作性不强。据此很多人都会认为这是彼此之间的感情处理方式,个人道德水准和素质问题,很不可思议与受到法律规范的调整相联系,或者说会一致认为二者之间没有直接和必然的联系。但是深究则不然,大学情侣在恋爱过程中涉及的法律问题很多,以下笔者的探讨中可以看出。因为大学生群体是个特殊群体,是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且笔者正处于大学生阶段,对大学生这个群体比较熟悉,本文从现有的大学生恋爱的社会现象出发结合一些基本法的法律规范探讨一下恋爱中的双方可能发生,导致的若干民事责任和刑事责任。

(一)民事责任

1、恋爱关系中的赠与行为问题

这就涉及到了情侣之间的双方互相赠与如何划分界定民事权利义务的问题,当双方情感破裂,涉及到一些标的较大的客体时,会出现要求返还自己对某物的所有权。这里就有一个法律探讨的空间存在。有的学者就指出过婚恋关系中互赠财务行为是目的赠与,但并非只要目的不能实现,赠与人都有权请求受赠人返还所赠之物。如,B女长期使用其男朋友A君的高档笔记本,当双方感情破裂时A男要求其归还该物,并主张这是一种借债关系。而B女则确认这是A男对其的赠与,虽然A男没有明确承认过(签订合同等)。但依据《民通意见》,一方当事人向对方当事人提出民事权利要求,对方未用语言或文字明确表示意见,但其行为表明已接受的,可以设定为默示。直接带来的法律后果是,A男的这种行为视为对B女的赠与,B女享有对该物的所有权。进一步探讨,很多情形下又不当然适用于默示推定。很多恋爱行为包装着“赠与”,单方行为,披着自愿的外衣,其实是不当得利或者漠视的缔约行为,很多看似合理的求爱行为,其实是违背相对人的意愿或者以欺诈为形式的侵权行为。如在此案例中,A男主张的这是一种借债关系之所以不能成立,是因为更多的基于恋爱中的道德习惯或常理推知A男是一种实际上的为了追爱目的的赠与,也就是说A男当时给予B女这一礼物是确实

[9]处于赠与的心态考虑的。

2、大学生的未婚先育问题

时下也有很多新闻报导关于大学生未婚先育,进一步的则会产生对所生子女的权利保护的问题。《婚姻法》第二十五条规定:非婚生子女享有与婚生子女同等权利,任何人不得加以危害和歧视。这一明文法律规定也适用于此情形下该子女的法律地位,即也丝毫不影响该子女所享有的权利如继承权等。而对子女的抚养问题,由于恋爱关系中双方当事人身份地位(未婚)更为特别的是都是在校学生的尴尬境地,我们的法律似乎在此领域出现了滞后。而在此种大的社会背景下出现的对大学生未婚先育子女的权益保护,参照《婚姻法》第三十七条规定:离婚后,一方抚养的子女另一方应负担必要的生活费和教育费的一部或全部,负担费用的多少和长短由双方协议;协议不成时由人民法院判决。即双方都有对本子女的抚养教育义务,并不依赖于有无婚姻关系这一法律事实。也即女方如果把孩子生下来了,虽然双方没有结婚登记,可是孩子的生父母对孩子有抚养义务,女方可以要求男方支付抚养费。

(三)恋爱关系中的精神损害赔偿问题

事实生活中,解除恋爱关系后,一方往往会以自己受到伤害,损害为由索要补偿费,我国法律对此没有做具体的,明确的规定,因为从宏观的法律规范角度来说,目前的司法体制并没有涉及到精神损害赔偿进一步引发了了对大学生恋爱当中出现的精神损害赔偿的缺失。但我们作为法律工作者不能只局限于现今的法律规范,而要对民事主体的权利义务进行到位的分析。笔者认为对这种情况在认定和处理上应确定这是男女双方自愿发生的,是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自愿处分自己权利的行为,女方以自己的青春损失,贞操权为由索要赔偿是不具有法律根据的。但是,如果一方对另一方采用欺骗、强迫、威胁等手段,使对方在违背其意愿的情况下发生性关系,造成其精神上、心理上和感情上的严重创伤,这里的必要前提是双方已经确认了真实有效的恋爱关系,所以此时如果过错一方提出解除恋爱关系,则应根据民法上保护弱者的基本精神和过错责任原则,使过错一方承担相应的法律后果和道义责任,支持受害一方请求精神损害赔偿。

(二)刑事责任

1、大学生恋爱关系不稳定,盲目恋爱导致纠纷频发

我们的大学生在父母眼中还是孩子,在外人眼中是涉世为深的成年人。这种定位不无道理,因为多数大学生的心智发展并还不是很成熟的。这一观点可以集中表现在恋爱关系之中。李明和小芳是本班公认的一对,并且双方都互相约见过自己的父母。平时他们关系还可以,但是李明后来逐渐移情别恋他人了。有一天,他和他的新女朋友一起散步,恰好被小芳看到,她气愤的冲向李明打了他两个耳光。然后说“我死给你看”。随即就向电线竿撞去。李明说“随你便”,拉着自己的新女朋友就走了,小芳因抢救不及时而死亡。于是小芳的父母把李明告上了法院。如果是陌生人处于危险见死不救,且该危险的造成原因和李明没有关系,那么李明拉着新女友从她身边走过看到不管也没事,这只是道德方面的谴责。我国没有见死不救罪,但在此案例中李明主观造成的对方处于危险之中是出于先行行为,正因为李明主观上放任这种危害结果的发生,构成故意,所以李明需要承担法律后果,严重构成故意杀人。而这一类似的案例生活当中并不少见,由于很多大学生情侣缺乏法律意识并没有认识到这已经构成了一种刑事犯罪,需加以警醒。反之李明事后采取了积极补救行为如拨打120等,法院可以认定李明并不希望放任这种危害结果的发生,据此李明不用承担刑事责任。我们一直强调要加大对大学生的合法权益的保护,并不简简单单的是因为大学生群体特殊,更重要的是构建法治社会,意味着权公民个体的提供全方位法律保护。[10]

2、致病侵害的刑事责任

不同的案例,根据具体的犯罪构成要件和实际造成的危害结果会承担不同的刑事责任。又如恋爱关系中一方明知自己有传染性疾病如性病等,并没有告知对方,随着双方感情的进一步升温,导致情侣另一方也得此传染病。在这种情况下,应对施害方追究什么法律责任呢。若单独从传染性类别上来看,似乎属于刑法中的传播性病罪,但其实不然,笔者注意到此罪并不适用于你情我愿的情侣关系,因为该罪要求当事人实施了卖淫嫖娼等实际行为。而从犯罪主观主观方面和实际侵害的客体来看来看,行为人若放任了这种危害结果发生并实施了对不特定多数人的危害行为(如,有的大学生就是滥情),构成了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此时的犯罪客体就应该是社会的公共安全。进一步探讨,若行为人造成了特定主体的危害,则受害方可以根据行为人的主观方面以故意或过失伤害罪对其进行起诉。如何是过失呢,可以从具体的案例中具体分析,如可从其主观危险性,是否采取了必要的保护措施等来加以判定。进一步深究,恋爱关系的确立并非都是造成行为人对此传染性疾病造成传播后果的直接的因果关系。换言之,从传染性疾病的类别出发,也可以得出不同的法律后果。行为人也可以据此免责。如有的传染病如淋病,梅毒是通过性渠道来传播,这就要求双方发生了实际的性关系。而有的如乙肝等还包括了血液传播,此时的充分必要条件就不仅仅限定于双方是否发生性关系。当然在具体的司法实践当中的举证问题则是另外一回事,笔者就不在此做过多的探讨。

3、性安全意识淡薄,导致的身体健康伤害

先说堕胎,医学常识告诉我们经常性堕胎不仅会造成习惯性流产还会对女性的身体健康产生极大的伤害。很多新闻报导,随着情侣双方的情感破裂,女方对簿公堂状告男方故意伤害(导致其今后不能正常受孕),索要补偿费等。这一事实结果,属于一般道德性的越轨,偏离了有关社会道德观念和伦理规范,男方不应承担任何刑事法律责任,因为怀孕只是一个结果,造成这个结果的情况有多种,法律规范的只是造成怀孕过程中非法的行为而已,在一个法制社会里,他只能由国家司法机关或主管部门进行处理。从犯罪构成的角度来说也是不成立的,女方应该意识到这一可能对自己造成的损害结果,但其是基于自愿的基础上发生的,这就应归类于道德规范来调整。而在民事责任方面从保护妇女权益出发,法律还是应当追加男方的民事赔偿责任,如要求男方负担一定的医疗费,营养费等,法院一般都会予以支持。再说弃婴,很多恋爱情侣由于社会,生活经验等不足,法律意识淡薄,往往会对新生婴儿丢弃,或残忍伤害,这种情形下严重的就可能追究刑事责任,如根据刑法规定被遗弃者负有法律上的扶养义务而拒绝抚养,且情节恶劣的构成遗弃罪。

四、增强大学生婚恋观法律意识的思考

针对当代大学生婚恋观教育存在的问题,我们要从加强高校的主导地位教育、发挥社会的辅助教育、巩固家庭的基础教育与完善个人的自我教育四个方面着手,加强与改进当代大学生的婚恋观教育。

首先,大学生需要正确认识人类两性关系的属性。我们知道,人的性不仅是一种自然的现象,更重要的是一种社会现象。自古以来,男女两性的交往总要通过一定的社会途径、采取一定的社会方式、遵循一定的社会规范才能进行的。我国《婚姻法》明确规定,实行一夫一妻制,禁止重婚,男 22 岁,女 20 岁才能结婚。因此,把性看作是男女之间纯自然的私事,随心所欲,是道德和法律所不允许的。大学生还应认真地学习和掌握适合我国国情和民情的性道德规范。在社会主义道德的基础上,开展文明的男女交往。我国法律明确规定只有达到法定年龄才能结婚,只有取得结婚证以后才允许并保护夫妻间的性行为。除此之外,都要受到社会舆论的谴责。

其次,在法学领域,婚恋行为也有法律上的时间边界和对象边界。虽然教育部放开了对在校大学生结婚的限制,但大学生在校结婚的前提是必须达到法定结婚年龄。对象边界则主要在结婚的允许条件和禁止条件中被限制。《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修正)》第五条规定:“结婚必须男女双方完全自愿,不许任何一方对他方加以强迫或任何第三者加以干涉”,第七条规定,“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患有医学上认为不应当结婚的疾病”是禁止结婚的。任何人在选择结婚对象时,都需尊重对方的意愿,不允许他人强迫或干涉对方作出决定。在结婚对象的选择上也必须遵守此规定,自觉避开和自己有直系或三代旁系血亲的人,自觉避免和法律不允许结婚的人结婚。身处在依法治国的社会里,凡事都必须依法行事,在涉及到婚姻问题时必须以婚姻法为准则。特别是高素质的大学生,更应该树立起正确的婚恋法制观念。[11]

总之,大学生的婚恋行为是受道德和法律约束的。在婚恋过程中,大学生应该自觉承担道德和法律责任。但是现在部分大学生对社会主义道德要求没有全面的了解,对婚姻法的认识也不全面,因此,大学生婚恋观教育工作者应该在大学生婚恋之前通过婚恋观教育使他们具备全面的知识,以使他们形成正确的婚恋道德观和婚恋法制观念。参考文献:

[1]杨建平,王镯.当代女大学生婚恋问题探讨[J].辽宁科技学院学报,2013,15(01).[2]游荣芝,张秀荷.高校学生恋爱问题错罪行为浅析[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1997,(02).[3]张曼琳,高珊珊,刘娜.大学生性观念、性态度与性行为状况调查分析[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1,(08).[3]张承芬,陈英敏.当代农村青年婚恋观的调查[J].山东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05).[4]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2004-10-15].[5]中共中央宣传部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教社政[2005]5 号.[2005-02-07].[6]教育部办公厅.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基本要求.教思政厅[2011]5 号[2011-5-28] [7]赵科,张海清,杨丽宏.大学生家庭功能婚恋观与性态度的关系[J].中国学校卫生,2012,33(08).[8]赵科,高长松,尹可丽.大学生性态度与父母教养方式关系[J].中国公共卫生,2011,27(09).[9]左红梅.当代大学生婚恋存在的问题及教育对策[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1,(11).[10]周小李.女大学生“婚恋症候”透视[J].中国青年研究,2011,(09).[11] 金乐.现代大学生婚恋观教育探析[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08(03)。

第二篇:婚恋与法律

对网络恋与网络婚的认知与态度

摘要: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网络与爱情的结合产生了网络恋与网络婚。我们在通过网上搜索了解了网络恋与网络婚的基本原理和知识之后,设计采访问题和调查问卷,对123位大学生进行了调查问卷,对部分大学生和少量宿管阿姨进行了实地采访,并对采访结果做了分析与思考。最后,对于网络恋和网络婚如何产生,走向现实的种种困难,我们应该采取的态度等问题展开了探讨。

关键词:网络恋;网络婚;大学生;产生原因;态度

1网络恋与网络婚

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互联网不断发展,到如今已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当网络与恋爱相结合,又将碰撞出怎样的火花?随着网络成为新的恋爱载体,网络恋和网络婚直接冲击着传统的“面对面”互动的恋爱、婚姻方式,对人们的生活方式、思想观念、道德伦理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网络恋是指个体以超越时空限制的网络为载体,相识、相吸、相知、相许,与情感对象进行虚拟与现实兼具的情感互动过程。网络恋的美好在于给予了恋爱双方充分的想象空间。网络恋避免了面对面相处的尴尬,许多人性格内向胆小、不擅长交流,或者不满现实生活中的自己,极度缺乏自信,试图通过网络恋找到恋爱的快乐,找回自信心。台湾学者谢丰存、余忆凤等认为,网络恋会经由网络到电话,再经见面而继续发展或结束,历经网络初识—观察互动—见面关键期—关系承诺期。

网络婚是指基于互联网上的网络虚拟婚姻,其特征为“婚姻生活”的完全虚拟化。网络婚双方通过虚拟图文和多媒体环境,体验婚姻生活,凡现实生活中可以做到的事情,例如举办婚礼、同居生活、生儿育女等,在网上均一应俱全。还有一个概念是网络虚拟婚礼,这不是严格意义上的网婚,是指双方在现实生活中已经存在婚姻关系再通过网络举行婚礼。

有关网络婚的法律问题。

(一)网络婚姻不具备公民婚姻成立条件,因此“网络夫妻”不构成重婚。

(二)我国《婚姻法》第4条规定“夫妻应当互相忠实”,忠实义务有广义与狭义的区分,广义指“配偶一方恶意遗弃他方,同时构成忠实义务之反,为第三人之利益牺牲对方之秘密或利益者,亦为忠实义务之反”,狭义忠实义务是指“身体上的不背叛”。从广义上说有配偶者网婚违反忠实义务,而从狭义上说有配偶网婚并未违反忠实义务。

(三)网婚可以成为准予离婚的法定事由。虽然单纯的网婚不构成重婚或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但当网婚导致了夫妻感情的彻底破裂,满足《婚姻法》第32条第3款第5项“其他导致夫妻感情破裂的情形”的规定。

2采访提纲

大学生处于青春期迈向社会的过渡时期,对于爱情仍然抱着一种懵懂和不成熟的状态,所以大学的恋爱总是最单纯而美好的。大学生在恋爱交友的过程中,除了共同爱好以外,性格、外貌和感觉是他们看重的主要因素。

首先,随着网络的不断普及,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开始在网络上“呼朋唤友”,网友数量的急剧增加,给大学生在网络中寻找伴侣提供了更多更丰富的交友选择。其次,在虚拟的网络世界中,大学生往往更加愿意在键盘前付诸自己的情感以此来弥补现实生活遇到的不快和感情的缺失。正因如此,大学生群体容易陷入网络交友的美丽幻象之中,并逐渐成为了网络恋爱的主要群体。

因此本次采访主要以大学生对网络恋和网络婚的认知和态度为主。2.1采访对象:浙江财经大学学生和少数宿管阿姨 2.2采访方式:面对面的采访和网上问卷的方式相结合 2.3采访目的:了解大家对于网络恋和网络婚的认知与态度,主要是针对大学生

2.4提问提纲: 2.4.1实地访谈: 采访开场语:

你好!我们正在做一个对于网络恋和网络婚的认知与态度的专题调查,最多耽误你3分钟宝贵的时间完成这个调查。本次采访主要以问答的形式进行,采访的内容采取匿名的方式。为保证采访的有效性,请真实地回答每一个问题。如果没有疑问的话,我们开始吧!采访问题:

你觉得网络恋可靠吗?你会通过网络和陌生人分享自己的喜怒哀乐吗?如果有人通过网络向你求爱,你会怎么办?如果知道你的朋友网络恋了,你的反应是什么?网络恋对方约你见面,你会去吗?你认为线上朋友见光死的概率大吗? 中年人:如果你知道你的子女网络恋,你会怎么办?你会在网上认识多久后在一起?如果你网络恋了,双方在网上吵架了,你会怎么解决?你觉得网络恋会长久吗?你觉得网络恋靠什么维持关系?

采访结束语:再次感谢你的配合,祝你学习进步,生活愉快!2.4.2 问卷调查

你的性别是?你的年级是?你是否经历过网恋?如果经历过的话,你们是如何认识的?你觉得从网络恋到网络婚需要经过怎样的过程?为什么选择网恋?当面交流与网络沟通的区别?你眼中的网恋是?如果身边的好友告诉你他/她要与网上认识的人结婚,你的态度是?你觉得从网络恋到网络婚可能存在的关键问题是? 2.5采访结果分析:

通过对本次采访的分析,多数大学生对网络中的恋爱抱有一种谨慎的态度,他们认为网络中的恋爱虽然能够找到倾诉的对象,但是无法真正的了解到和你交往的另一方,也无法知道对方身份的真实性和可靠性。网络恋爱走到现实中往往容易因为对方的外貌,真实的性格等各方面而导致这段恋情“见光死”。在采访中唯一的长辈代表宿管阿姨,对待子女的网络恋提出了明确的反对态度,宿管阿姨的想法也代表了绝大对数父母的看法。父母一代的人与网络的接触相对不紧密,对网络恋爱也是了解甚少,认为子女网上恋爱的行为是不成熟的体现,也无法真正带入现实生活中。

3个人观点

3.1网恋往往由于心理依赖引发情感依恋产生

在我看来,网恋源自于双方亲密关系的建立。通过网络建立亲密关系是非常迅速的。双方脱离现实生活的束缚,将自己最想说的但无处倾诉的告诉对方,通过这种内心深处的情感交流,双方能很快建立起亲密感。而网聊对象固定化往往是网恋的先兆。固定的倾诉对象,极易形成心理依赖,进而产生情感的依恋。越是自我暴露,越是真实地情感投入,越容易陷入网恋。

当情感的依恋达到一定的程度,双方会对网络的虚拟与不确定产生恐惧与担忧,就非常渴望进一步采取行动在现实生活中建立恋爱关系以维持原有关系的稳定与长久。

3.2网恋走向现实困难重重 网恋放大了彼此的优点,过滤了人们最不想暴露的缺点,过滤了金钱、容貌、身份、家世等现实条件。因此网络恋走向现实生活是非常艰难的,其中存在各种各样的原因可能导致关系的破裂。外貌是影响网恋进展的重要因素。如果对方的长相与自己想象的相差很多,大多数人会比较失望,网恋的情感也会随之淡去。如果对方的长相还不错,大多数人会采取继续相邀见面、尝试进一步发展的态度。个性也是一个因素。人们在网络上用文字交流表现出来的和自己现实生活中面对面交流所表现出来的性格是完全不一样的,当发现对方的性格不适合自己时,感情也就破裂了。总的来说,网络会在情感交流上拉近彼此的距离,但在现实因素上却是产生了“十万八千里”的距离。随着见面,各种现实因素的自我暴露,网恋非常容易“见光死”。

网恋的一个重要目的是寻找感情寄托,因此网恋也不一定要走向现实。有的人会选择将网恋止步于网络相识的阶段,他们更重视这段感情的精神相恋,不想要让感情加入世俗的因素。

3.3对于网络恋与网络婚应该采取的态度

我认为网恋本身无对错之分。但是对待网恋我们应该采取谨慎的态度,不应该提倡它。网络的范围实在太大,我们难以辨别好坏。网恋背后存在很大的危险性,比如隐瞒、欺骗、虚伪、玩弄等。青少年甚至会因此受到不良风气的影响,变得颓废和堕落。

我们应该清楚地意识到网聊、网恋还是网婚都只是我们在网络上的一种存在方式,一种行棋的步调,它不可能是我们生活的全部。想象的浪漫与爱情终将随着日子的消磨归于一种淡然。不要贪图于想象的爱情。现实生活中的爱情虽然没有网恋这般美好、完美,但真正的爱情应该是能够包容彼此的缺点的。但我们也不可否认,网络造就了许多佳缘。无论是何种形式的恋爱,只有两个人抱着一颗真诚的心,彼此坦诚相对,对爱情怀着不变的信仰才能够在一起。

参考文献

[1] 程燕,余林.大学生“网恋”心理与行为的初步研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7(01).[2] 曽坚朋.虚拟与现实:对“网恋”现象的理论分析[J].中国青年研究,2002(06).[3]卢佳桃.对大学生网恋负面影响的分析[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0(11).[4]张迎秀.网络婚姻导致的法律问题与法律规制[J].河北法学,2010(04).[5]蒋云立.从婚姻契约论角度谈“网婚”问题[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2005(01).[6]张迎秀.网婚成因及对现实婚姻家庭的冲击[J].理论学刊,2010(09).[7]李娟.“网婚”引发的伦理思考[J].企业家天地下半月刊,2008(11).

第三篇:长垣县大学生村干部婚恋问题的思考

长垣县大学生村干部婚恋问题的调查

一、基本情况

从2008年到2010年我县共选聘了2批大学生赴村工作,现有大学生村干部395名。具有本科学历144名,专科学历251名,本地户籍380名,外地大学生村干部15名(只有1人已经结婚)。男大学生村干部149名,已婚112名,占75.17%,未婚37名,占24.83%;女大学生村干部246名,已婚177名,占71.96%,未婚69名,占28.05%。已婚平均年龄26.3岁,未婚平均年龄23.8岁,未婚年龄最大的29岁。从这些数据看,我县大学生村干部结婚人数占大多数,结婚年龄普遍偏大,外地户籍大学生村干部婚姻问题难解决。

二、问题及原因

问题:

1、对婚姻状况不满意

大学生村干部身份的特殊性决定了他们在找对象的过程中必须以牺牲某些条件为代价,所以他们的婚姻大多数为家长撮合,朋友介绍,比较传统,对婚姻的满意度相对较低。

2、在婚恋过程中存在“高不成、低不就”现象

大学生村干部工资低,社会地位不高,交往面积小,社会对大学生村干部认识有偏差。在婚恋过程中往往出现“高

不成、低不就”现象。

3、外地户籍大学生村干部结婚难

在我县外地户籍大学生村干部中,只有1名已婚,且在作为大学生村干部以前已婚,无正式居住场所、收入低、身份不确定都成为他们婚姻的障碍。

原因:

1、身份摇摆不定

大学生村干部没有编制,不是公务员或事业职员,也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村官,他们是村级组织特设岗位人员。而在现实工作中他们中的很多人被当成打杂的、打字的、做材料的,或是长期借用在乡镇上工作,不能参与到村里的日常事务,成了乡镇工作编外人员。虽然干的比别人多,而且还相当受歧视,理想与现实有较大偏差。随着大学生村干部任期的临近,他们的未来的信心愈来愈渺茫,更不要说谈对象,结婚生子了。

2、福利待遇较低

由于大学生村干部都工作在农村,而农村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确实比较落后,并且村委会也没有能力为其提供很好的工作待遇,而且有的村干部住宿条件比较差,还有的村干部工作村比较偏远,交通出行受到限制。就目前的收入状况,大多数大学生村干部囊中羞涩。我县的大学生村干部工资由市财政统一发放,每月950-1050元,除去各项保险,真正

可支配的收入只有850-950元,除去工资之外再也没有其它额外收入。对于这样的工资水平,男同志只能顾及日常开销,女同志也不敢买一件好衣服。面对婚姻,房子、车子的经济压力让大学生村干部只能选择回避。

3、外地户籍村干部婚姻难

由于受到经济条件的制约,网络通讯等不够发达,大学生村干部们不能及时有效地获得外面的讯息,并且和外界的沟通交流受到限制;又由于外地村干部处在一个新的陌生的环境,接触的人群在年龄、观念、视野和思维方式方面存在巨大的差异,他们很难结识到新朋友。在长垣,他们没有固定的家,没有雄厚的收入,没有一个明确的未来,婚姻对他们来说只是梦中花,水中月。

三、对策及建议

1、树立大学生村干部光辉形象,扭转社会世俗眼光

利用媒体广为宣传大学生村干部给农村带来的变化,树立大学生村干部的光辉形象,让全社会和各级组织的高度重视,要把大学生村干部当作人才来培养,当作子女来关爱。让更多的人了解大学生村干部,欣赏大学生村干部,激发大学生村干部的职业自豪感与使命感。

2、真情关爱,搭建平台,解开大学生村干部心结

通过举办大学生村干部SYB培训班、大学生村干部交流会与企业工作人员联谊,组织他们到我市的一些大型企业进

行社会实践,为大学生村干部搭建多区域、跨行业的交友平台。改变大学生村干部自己做村官只是跳板的想法,一些大学生村干部一开始就对这一职业认识不充分,他们考大学生村干部是就业压力和优惠政策下的无奈选择,他们只是把做大学生村干部作为人生的跳板,希望有一天考上公务员、事业单位、考研或是参加司法考试,所以他们并不想在农村找对象。希望有关部门出台相关政策,让大学生村干部身份确定,真正留在农村。

3、建立婚恋档案,为大学生村干部牵线搭桥

开展大学生村干部婚恋意愿调查、婚恋情况问卷调查、婚恋孕育一条龙服务、召开专门的大学生干部座谈会,对他们目前的工作、生活、特别是婚恋现状等进行摸底,包括个人基本信息、工作情况、生活情况、身高、择偶条件等详细信息,建立了大学生村干部婚恋档案,为条件成熟大学生村干部牵线搭桥。

第四篇:大学生婚恋调查报告

关于当代大学生婚恋调查报告

在琼瑶笔下,爱情是无往而不胜的,可以依靠,可以寄托,甚至惊天地泣鬼神。“只要有了爱,一切困难都是能够战胜的,一切梦想都是可以实现的。”但这是我们所熟悉的名人爱情观,而大学生正值青春年华,对爱情总是充满了憧憬,在当今社会,谈恋爱在大学校园中逐渐成为普遍现象,但是当代大学生的爱情观随着时代的进步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本文就大学生恋爱的现状、恋爱的态度、婚姻的态度、恋爱动机问题以及对恋爱对象的要求等方面进行了调查。

调查时间:2013年12月1日到2013年12月15日

调查地点:西安石油大学新校区

调查对象:西安石油大学新校区全体在校学生

调查方法:通过同学进行随机调查

调 查 人:自己以及同学

调查分工:自己先给认识的同学发出问卷调查,然后有他们帮忙调查。调查人数:5到9人

目的:了解大学生恋爱婚姻家庭观

学历:本科

大学生婚恋观是人们价值观在恋爱婚姻上的体现,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和西方婚恋观传入我国,我国人民的婚姻恋爱观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作为接受新思想最前沿的大学生的婚恋观有是如何。近日我校西安石油大学参与了一次“关于在校大学生婚恋观”的调查,我们希望通过调查的方式,进一步了解当代大学生的婚恋观,探索当代大学生婚恋观的多元价值判定标准和特点。

一、调查情况:

姓名 李鹏(化名)性别 男 年龄 20岁

李鹏是一个在校大二的学生,来自偏远地区,长相普通,不善交际,努力学习,大学期间对女生也没有追求的行动,在他眼里,谈恋爱是以结婚为目的的,不以结婚为目的的恋爱都是耍流氓,所以他对自己的恋爱对象要求很多,他希望他的另一半能够在他困难的时候给与他鼓励,能够和他一起经受得了各种风雨,一起努力,创造属于他们自己的辉煌。以至于到现在都没有女朋友。

姓名 阿甘(化名)性别 男 年龄 19岁

阿甘是来自大城市的“富二代”。他认为大学不谈恋爱就白上了大学,他认为爱情是他生命中的一部分,他在初中时期就开始追女生,写情书,送礼物。到现在,感情经历丰富,却没有长久的感情。在他看来,两个人在一起开心就好,不必想太多。他对未来婚姻对象的要求比较高,希望遇到一个完美的女孩。

姓名 陈明(化名)性别 男 年龄 20岁

陈明是本地学生,普通家庭,他觉得大学是充实人生的阶段,也包括爱情,所以他认为大学期间应该认真地恋爱一次,他已找到了恋人。他的恋爱观是简单幸福,他期望自己的恋人能够认同他的观点,并且幸福地走完一生。他认为未来的妻子应该能与他相濡以沫,彼此信任,共同创造幸福美好的生活。

姓名 小雪(化名)性别 女 年龄 19岁

小雪来自新疆的一个普通家庭,活泼可爱。她一直在等待心目中的白马王子,期待童话般的爱情。她暗恋一个阳光帅气的男生。她理想中的对象要阳光温柔体贴,有责任感。对于金钱,相貌,不是很在意。她理想的婚姻状态是男主女辅,共同奋斗。他希望男方要比自己大,她觉得这样的男生更成熟,更会照顾人。

姓名 小华(化名)性别 女 年龄 18

小华今年大一,家庭比较富裕,长像一般,与高中同学河北已相恋两年,小华与河北在不同城市的不同学校,平时打打电话,发发短信,偶尔见个面逛个街,便已感到满足。她不嫌弃河北家境贫穷,她说河北脾气很好,为人善良,对她很宠爱。她认为家境不重要,希望将来能与东鹏共同打拼奋斗。

姓名 小倩(化名)性别 男 年龄 19

小倩是大一女生,活泼开朗,长相甜美,初中就开始处对象,但时间并不长,她认为对于谈恋爱没有必要投入过多。她认为结婚对象应该比自己年长3-5岁,学历不重要,但必须要有一定的经济基础,他理想的婚姻类型是完全依傍型,希望可以做家庭主妇,不想要小孩子。

姓名 小飞(化名)性别 男 年龄 21

小飞是一名大二的学生,曾经有过一次刻骨铭心的爱情,但是因为俩人仍受不了异地恋分手了。今后一直找不到能够代替的爱情。他认为大学的恋爱就是等待,两个人等到时间对了,感觉对了,场合对了,就会走在一起。他目前有在追求的对象,他认为这次或许就是他所寻找的爱情。他理想中的婚姻,男主女辅。

二、大学生恋爱观及存在问题

1.性爱的好奇心理。当代大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后期,生理机能基本成熟,心理机能趋于成熟,渴望与异性交往。对异性的渴望使之在心理上产生了好奇,在恋爱观上表现出不负责任的态度,仅仅停留在爱情的表层的好奇与渴望,没有想到恋爱之后的后果和将来的发展。

2.注重体验心理。只是想两个人在一起一天开心就好,“只在乎曾经拥有,不在乎天长地久”,很多青少年带着这样的心理与异性进行交往,把恋爱当成“爱的初体验”和“充实大学的生活”,而不是为了将来的婚姻,他们在乎爱的过程,轻视爱的结局,从而体现了当代大学生对爱情的不负责任。

3.依赖心理。由独生子女的孤独感和习惯了他人的呵护与关爱所致,属于

“情感寄托型”的恋爱动机,缺乏独立意识和自立能力。大学生在高中紧张的学习之后,进入了一个全新的环境里,进入了自己梦寐的高等学府,有的学生认为,进入大学以后,什么目的都没有,人生仿佛没有了意义,因此将目标转到谈情说爱上,以寻找依赖,寻求快乐。

4.补偿心理。由功利型的恋爱动机所引发,即希望在所爱的人那儿获得社会地位、经济等方面的补偿。传统认为大多数女性希望把自己的将来托付给一个即可靠、又安稳的人身上。但随着社会的发展这不仅仅表现在女性身上。当代大学生男性也越来越把自己的将来寄托在对方身上。

5.游戏人生心理。其恋爱动机是:满足与异性交往的欲望,寻求刺激、填补精神上的空虚,甚至发生婚前性行为。中国的传统道德对大学生有着深远的影响,但随着西方思想的传入,开放的思想对大学生“性”及婚姻问题产生了影响,在这种新思想的影响下,大学生性的观念逐渐开放起来,而忽视了结果和道德。

三、调查结果分析:

综合对不同年级不同年龄的大学生的恋爱观,不难看出,随着年龄的增长,知识的扩展,社会阅历的增加,大学生的恋爱观一步一步走向成熟和现实。大一对爱情充满了幻想和期待,好多事情都很理想化,到了大二开始觉得原来爱情也有苦涩的味道,但还是缺乏成熟.理性的思考。当代大学生随着性心理和性生理、的到来,在没有了各方面压力下,在充满美丽幻想的大学校园里,开始了属于自己的爱情序曲。但由于人生的经历、生活阅历的缺少,人生观、价值观都尚未成熟。因此在相爱的同时,容易产生这样那样的问题和想法。影响着两个人的感情发展,甚至引发痛楚事件。

四、树立合理恋爱观

针对上述大学生恋爱的心理特征和存在的问题,为正确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合理的恋爱观,特提出以下一些对策与建议。首先学校和社会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应为大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会氛围和健康向上的环境,同时积极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合理的恋爱观。下面主要谈谈作为大学生自身应该怎样做。

(一)充分认识到恋爱要受法律法规的约束

作为当代大学生,应具备一定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对于恋爱中的一些过激行为,大学生应该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大学生应该意识到,规范和约束自己的行为,不仅仅是社会主义道德要求,同时也是社会主义法律要求。

(二)对爱情的定位

大学生一定要正确认识爱情。恋爱是男女之间基于一定的客观物质基础和共同生活理想,并渴望对方成为自己生活伴侣。爱情也不是人生的全部内容,当代大学生只有把爱情融入理想,融入事业才能给自己的人生及爱情赋予真正的含

义。那些恋爱动机不纯的青年们是不可能获得真正的爱情的。它不但玷污了爱情本身,而且违背了道德的基本要求。

(三)加强恋爱过程中的道德责任感

恋爱与道德有着密切的关系。有许多人在一起不是为了婚姻,而是为了弥补精神上的空虚,把恋爱当成游戏,伴随着两个人交往,未婚先育的问题屡见不鲜。有些经不住金钱的诱惑,为了得到自己想追求的生活,成了傍“大款”一族,出现一些娱乐场所。因此,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恋爱道德观念。

(四)正确处理学习和恋爱的关系

在相当一部分同学眼里,爱情与学业是不相矛盾的,爱情能促进学习,作为学习的动力。但作为大学生更应该培养自己在各个方面的能力。大学生不能因为好奇而过早涉入爱情,更不能以爱情为托词,来满足自己寻求刺激的心理。当爱情真的降临到你身上时,要进行理智的思考,摆正爱情与学业之间的关系。

总之,当代大学生在受到外界因素、周围环境影响的同时,必须培养自身道德,法律规范的修养,树立正确的恋爱观。四年的大学生活是短暂而宝贵的,当代大学生不要把黄金时间消磨在花前月下,而应立志奋发成才。大学阶段是人的一生智慧与才华发展最快的黄金季节,大学生只有树立正确的恋爱观,形成健康的恋爱心理,把爱情融进成才目标中,才能使爱情成为我们奋发向上的力量,成为我们学有所成、有所作为的动力。

院系:******学号:******班级:*****姓名:*****

第五篇:大学生婚恋道德

无机非金属09-03

大学生婚恋道德

本文摘要

前言

一. 什么是爱情

1.爱情的涵义

2.大学生爱情的心理结构

二. 当前恋爱现状

1.当前大学生主要恋爱动机 2.当前大学生恋爱形势

3.当前大学生恋爱中存在的问题 4.树立正确的恋爱观

三. 失恋

正确的面对失恋

后续

参考文献

无机非金属09-03

大学生婚恋道德

前言

为什么 偌大的世界里 让你我相遇

在并不浪漫的季节里 让我爱上了你·······

随着时代的发展,大学生谈恋爱越来越普遍。在大学校园里随处可见手牵手的情侣,谈恋爱是否会影响到他们的学习以及今后的发展,这将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大学生在思想上已趋于独立,对待爱情,他们更是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如果他们能理智地对待爱情,能较好的处理爱情与其它各个方面的关系,这样,家长,老师们便可以放心地让他们在大学这片蓝天上自由飞翔。但如果只因为羡慕他人,排除孤单,这样的爱情将是不真实的,是很有可能严重影响到他们的学习、生活乃至人格的健康发展。因此如何正确看待大学生婚恋是尤为重要的。

一.什么是爱情

1.爱的涵义

爱情作为人类的一种情感,并没有一个严谨的定义。一般认为:爱情是一对男女之间建立在性需要基础上的一种强烈的内心情感体验,是基于一定的社会关系和共同的生活理想,在各自内心形成的对对方的最真挚的倾慕,并渴望对方成为自己终身伴侣的最强烈的感情;是两颗心灵互相向往、吸引,达到精神升华的产物;是人类特有的一种高尚的精神生活。

2.大学生爱情的心理结构

对爱情的定义和理解可以是多种多样的,但从心理学角度看,真正的爱情应该具有稳定的心理结构。其细分为六个方面: 1.共同的人生观

人类的爱情与动物的性爱最根本的区别在于人类的爱情具有社会性,它在双方的思绪爱那个感情、志向理想、人生态度统一而和谐的共鸣中产生和发展的,它是理性的、崇高的。2.和谐与互补

和谐即心理相容,心理相容是爱情成功的心理背景,是指在恋爱阶段对对方各方面的充分了解和默契。互补则是融合双方性格、习惯爱好、情趣的重要手段,就是要适应对方的性格特点并用自己的性格来影响和提高对方,从而达到双方互补的目的。3.忠贞

爱情的性爱特点决定了爱情是排他的,因此强调双方的彼此忠诚。4.理解与信任

在理解的基础上,要充分行人对方,猜疑与嫉妒是爱情升华的大敌。5.尊重与自尊

对自我进行正确的评价,才能做到自尊,对对方进行正确的评价,才能做到尊重。那种无原则的“夫唱妇承受”或“妻管严”的思想意识,有损于爱情的情感交流。6.节制与旁涉

节制就是要是感情和爱的行为顺乎自然地发展,不要一味贪求不合乎情感发展的性行为。旁涉,就是不要用爱情来代替生活的全部,而要用生活(事业、学习等)来充实爱情。

二.当前恋爱现状 无机非金属09-03

大学生婚恋道德 1.当前大学生主要恋爱动机

1)因寂寞恋爱

寂寞感,是大学生活的一种特殊的心理现象,不少大学生都有过孤独、苦闷、寂寞的情绪体验。对此,一些学生便急于寻求异性知己,试图以“爱情”来抚慰自己,寻求寄托,即所谓的“寂寞期的恋爱”。

2)贪图虚荣的恋爱

所谓虚荣,是指以追求名誉、荣耀等表面光彩,来满足自尊需要的心理表现。一些大学生在选择框恋爱对象时,并不是处于双方是否相互爱慕、倾心,而是以对方是不是“对得起观众”、是不是“能带出去”、是不是“够面子”为标准。3)寻求激情、追寻浪漫的恋爱

有的大学生认为大学生活中,学习、社交、娱乐、爱情,缺一不可,大学四年不经一次恋爱,岂不是一大遗憾。也有的同学则是出于简单的从众模仿心理,当看到他人亲亲热热、成双成对出入校园内外,对比自己清苦一个,不免内心产生惆怅之感、羡慕之情,于是匆匆效仿,盲目踏入爱河。

2.当前大学生恋爱形势

而对目前的大学生来说,社会为他们创造了一个宽松、自由、和平的环境。大学校园成为培植爱情之花最肥沃的土地。

目前大学生自己心中的婚恋道德概念还不成熟。但目前的恋爱情势却出现不断上涨趋势,主要有呈现:

1.低龄化

以往大学生恋爱一高年级或面临毕业时的较多,而现在许多大学生入学不久就纷纷谈上了恋爱。2.公开化

以往大学生谈恋爱常采取比较隐蔽的方式,不到比较成熟时不愿公开,而现在的大学生谈恋爱不再乎别人的注目和议论,大庭广众之下照样形影不离,勾肩搭背,旁若无人。

3.进展快

以往大学生从恋爱走向婚姻常经过漫长的岁月,而现在的大学生从相识到热恋进展迅速。4.恋爱观的多元化

以往大学生谈恋爱多以结婚为归宿,而现在相当一部分学生不以婚姻为目标,恋爱的动机和目的多种多样。.

3.当前大学生恋爱中存在的问题

许多大学生在恋爱问题上感到有很多说不明白的心灵困境,其原因有:

一是因为在大学生心目中,爱情的理想与现实的差距让人感受到一种无以名状的失落。也就是说,总相信有完美的爱存在,可现实却是,没有十全十美的男人或女人,更没有十全十美的自己。

二是由于恋爱能否成功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如年龄、外貌、品行、性格、文化、职业、兴趣、爱好、经济状况、民族、宗教信仰、政治态度等等,或许只有某方面的相互欣赏和认可就走到了一块,或许也仅仅因为某一点小小的看不惯就分手了。殊不知,要达成多方面的默契是需要时间的,要建立一份永久的爱情与幸福的家庭是需要相互理解、共同努力的。

三是由大学生恋爱的心理特征所引发并形成的恋爱低龄化、公开化、高速度进展和恋爱的多元化所致。因为他们年级尚低、涉世太浅,缺乏深入了解和正确判断与评价一个人的经验;因为他们过于情感外露、行为外向,盲目地一扫传统的以含蓄、深沉为美的恋爱方式;因为他们年轻、冲动,情爱的发展极易受性生理与性心理发育的控制;因为他们本身面临的就是一个多元化人生价值观念的现实社会„„所以,恋爱心理困境的产生便是顺理成章的了。

但这些问题大多来自于他们自己没有处理好什么是真正的爱情,因为他们对爱情的盲目才会导致如此多的,不和谐的问题。

4.树立正确的恋爱观 无机非金属09-03

大学生婚恋道德

我们的恋爱的初衷并不是一起度过大学孤单的岁月,也不是为了简单满足自己的虚荣心和优越感,而是应该建立在准备结成终生伴侣上。虽然现实生活中并不是每一次恋爱必然导致一场婚姻,但我们谈恋爱的目的得向其发展,至于中途分手,可能是因为一段时间后恋爱双方或一方感到不满意而中断恋爱关系,但这很有可能和我们大学生的观点不同,可能很多大学生在恋爱前根本没有想太多,可能只是因为简单的对对方某一方面感到好就去追求对方,这要的感觉不适爱情只是因为好感,而好感和爱情是截然不同的观点,而我们许多大学生错把这种感觉当成是爱情。

据美国耶鲁大学的斯滕博格教授提出的爱情成分理论,认为人类的爱情虽复杂多变,但其基本上由三种成分所组成:

1.动机成分:动机有内发动的性驱力,也包括异性之间身体、容貌等特征彼此吸引。2.情绪成分:由刺激引起的身心激动状态,如喜、怒、哀、乐。3.认知成分:对情绪和动机是一种控制因素,是爱情中的理智层面。

因此当我们大学生准备谈恋爱前应该仔细思考下自己的这三种行为。并且确保自己健康的恋爱观 而我们的健康恋爱心理因包括:

1.恋爱动机纯正 恋爱的目的应该是为了寻找一个能于自己在未来人生道路上志同道合、同

舟共济的终生伴侣。

2.追求思想感情一致 思想感情一致是真正爱情的思想基础 3.心理的相容 恋爱之间的心理相容是恋爱成功的心理背景

时的感情冲动

同时我们也要端正我们的恋爱态度 1.真诚 2.专一 3.尊重理解 4.责任与义务

在我们大学恋爱中我们也必须保持恰当的恋爱方式 我们要准确的把握住感情的分寸 文明理智的恋爱方式 调试热恋中的性冲动

总之,当热恋中的男女凭借坚强的理智控制力,战胜了最剧烈的感情冲动,克制了性的纷扰和不安,从而保持了爱情的纯洁性的时候,当我们能正确对待我们的连恋爱道德时,将会欣喜的发现,爱变得更深沉、更理性、更成熟、更崇高了。4.理智健康 恋爱是一个逐步认识对方、发展感情的过程、而不是转瞬即逝的激情和一

三.失恋

正确的面对失恋

当然在我们正确处理恋爱道德时我们应该同时处理在恋爱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失恋现象。一. 失恋不失理智

莎士比亚说;“当爱情的浪涛被推翻后,我们应该友好的分手,说一声‘再见’,再见时,我们还是朋友。失恋后缺乏意志和克制,就会丧失理智的举动。”“既然说结果不可逃避,我们只有承受,哪怕承受残缺。”

二. 找出原因,完善自我

培根说:“爱情是很容易考验的,如果对方不以同样的爱情回报你,那就是在暗地里轻视你。”爱恋不成功,也许是你的缺点使对方难以容忍,这时应该即时反省,努力地改造自己,完善自己,通过努力终会有一天凭着优异的成绩赢得更美满的爱情。三. 培养自信,失恋不灰心

毛泽东主席年轻时写过这样的自信豪迈诗名:自信人生三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大学生一次失恋就断定自己不讨人喜欢,对异性没有吸引力,是缺乏自信的表现。“天涯何处无芳草”,爱情的曙光就在眼前闪亮

四. 转移注意力,积极学习、工作

诺贝尔年轻时也曾有过爱情,后因心爱的姑娘不幸夭折,他抑制住心头的悲伤,竭力摆脱心头的惆无机非金属09-03

大学生婚恋道德

怅,把全部生命献给了崇高的科学事业。恋爱失败后,用功学习和工作用好成绩来补偿失恋的痛苦,“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当代画家陈冰说:“每当想起不幸的遭遇,我就去作画,而使自己忘却沉醉于艺术的世界里,转移不快的情绪。”失恋不失志,应是当代大学生所具备的品质。五. 积极放松,调试心绪

失恋后,可以做一次旅游,投入大自然的怀抱;或做些体育运动,听听音乐,找知心朋友倾吐心声;或向心理咨询机构求助。放松自己,心情就会好起来。六. 超脱豁达

如果爱不属于自己,分手本身就是幸运。别人不是自己,因而不能强求。直面现实,咽下失恋的苦酒,把对恋人的爱转化成热爱集体、珍视友谊的情感中去。从失败中站起来,把曾经的美丽收入记忆,总结经验,吸取教训,重振翅膀,相信以后的征程会一路好走,包括美丽的爱情。

失恋的痛苦就如一杯难咽的苦酒。但是,阳光依然明亮,生活依然美好,有得有失构成了完整的人生。我们应该记住普希金的诗句:“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郁闷,也不要愤慨!不顺心时暂且忍耐,想爱你关心吧,快乐之日就会到来。”

总之,失恋者要恢复心理平衡,做好感情转移和空间转移,做到失恋不失德、失恋不失职、失恋不失志。

后续

情感道路上无所谓什么可不科学,也不是上政治课!但是如果懂得如何去爱,那么.......懂得如何去爱

只有懂得如何去爱才能爱得更精彩 只有懂得如何去爱,才能摆脱生活的无奈 只有懂得如何去爱,才能充分享受烂漫的爱 如何去爱一个人

爱一个人!要了解,也要开解;要道歉,也要道谢; 要认错,也要改错;要体贴,也要体谅; 是接受,而不是忍受;是宽容,而不是纵容; 是支持,而不是支配;是慰问,而不是质问; 是倾诉,而不是控诉;是难忘,而不是遗忘; 是彼此交流,而不是凡事交代;

是为对方默默祈求,而不是向对方诸多要求; 可以浪漫,但不要浪费;

可以随时牵手,但不要随便分手如果你都做到了,即使你不再爱一个人,也只有怀念,而不会怀恨。

参考文献

大学生心理与辅导(主编 胡德辉 中山大学出版社)

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程(主编 攀富珉 王建中 武汉大学出版社)大学生心理辅导(主编 王国英 长征出版社)

大学生心理健康 教育与训练(主编 李振荣 彭志宏 梁杰 黄河水利出版社)中国青年报(大学生恋爱是选修课还是必修课 2003年4月17日)

下载大学生婚恋的法律思考word格式文档
下载大学生婚恋的法律思考.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浅论大学生婚恋观

    浅论大学生婚恋观 摘要:近年来,随着高校大学生谈恋爱现象渐趋普遍,恋爱问题已成为当代大学生较为突出的问题。由于时代的发展,人们的婚恋观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价值判断的多元性......

    大学生婚恋观调查报告

    社会管理学院 社会工作091班 小组成员:苟博文(08)刘永斌(15)目录 一、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01 二、调查方法及过程„„„„„„„„„„„„„02 三、分析......

    大学生婚恋观调查报告(定稿)

    大学生婚恋观调查报告 1. 基本倾向分析 女生恋爱态度 1614121086420人数接受不接受无意见 男生恋爱态度 20151050接受不接受无意见人数 2. 对大学结婚认可程度 女生对大学......

    大学生婚恋观调查报告

    大学生婚恋观调研报告 一、调查方案 1、调查背景:大学生作为一个对生活的热情,对未来的期待,对美好事物的向往的集体。在生活中,追求更多的感情、享受着亲情、友情和爱情。而在......

    大学生婚恋观调查报告

    关于安徽大学在校大学生婚恋观的调查报告 【摘要】大学生处于人生的黄金年龄段,生理的发育及心理的日趋成熟,使得他们或多或少产生了谈恋爱的冲动。为了解大学生的恋爱观,以......

    大学生婚恋观论文

    大 学 生 的 婚 恋 观 婚恋,你了解多少? ——论大学生婚恋观 摘要:爱情——人类永恒的话题。从“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到“所谓伊人,在睡衣方”;从作家才子到浪漫诗人,人间处处皆......

    大学生婚恋观调查报告

    大学生婚恋观调查报告5篇 大学生婚恋观调查报告1 实践主题:关于当代青年婚恋观的调查研究实践时间:20xx年7月7日—8月15日实践地点:河北省石家庄市裕华区裕翔街河北科技大学校......

    大学生婚恋观调查报告

    大学生婚恋观调查报告您的性别?您的年龄: □男□女1、在上大学之前有谈过恋爱吗? □有□没有3、在大学期间您谈过恋爱吗? □谈过□还没开始4、您认为在大学期间应该谈恋爱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