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鸟的天堂说课稿

时间:2019-05-14 04:54:0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3鸟的天堂说课稿》,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3鸟的天堂说课稿》。

第一篇:3鸟的天堂说课稿

《鸟的天堂》

[说教材]《鸟的天堂》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一组的一篇精读课文,本组课文的专题是“神奇的大自然”,要求学生在一边读文一边想画面,感受大自然的美丽,体会作者生动的描写方法。《鸟的天堂》是著名作家巴金先生的作品,课文记叙了他和朋友两次途经“鸟的天堂”的所见所闻,重点写了静态大榕树和群鸟活动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生命力的热爱和赞美。本文最大的特点是:动静结合,谴词造句精妙准确,韵味十足,表达情感充沛,细腻,描写生动细致,充满了诗情画意。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四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我将本篇课文的教学目标制定为以下几条: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灿烂、竹竿、静寂”等词语,积累文中的佳句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中自己喜欢的部分。

3边读书边想像画面,感受南国的美丽风光,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4学习作者“动静结合”的写作方法以及领悟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写的表达方法。

本文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想象“鸟的天堂”的美丽景象,体会作者两次去鸟的天堂的不同感受;教学难点是体会描写大榕树特点的词句。

[说教法与学法] 四年级是小学生知识、能力、情感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对自我、他人、家庭、社会有了一些浅显的认识,养成了一定的好的学习习惯,有了一定的阅读能力,读书提问的能力。因本课的阅读性、活动性、实践性较强,绝大部分学生对于如何在阅读活动中边读边想的方法不明确,对在实践中“应该怎么想”,“想什么”不够明晰。所以在教学中,我们不仅要让学生“知其然”而且要让学生“知其所以然”。为了达到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解决疑难,我具体运用了以下几种教法,情景设置法——主要是激发学生情感,引起他们的学习兴趣,讲授法——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系统地向学生传授知识。点拔法——是教师在学生讨论的过程中,伺机点拔,让他们展开联想和想象,拓展思路。在以上几种教法中点拔法是最重要的一种方法。作为教师要重视学法指导,教会学生学会学习,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充分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过程,并强调一些学习习惯的养成,本次教学我运用了以下几种学法,勾画圈点法——目的是让学生养成勤动笔墨积极读书的好习惯。讨论法——让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悬念法——让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这样针对性较强,思路清晰。其中讨论法是最重要的一种方法。[教学流程] 最后,我来谈谈我教学程序的设计

1·创设情境激趣导入:请同学们欣赏格尔的《天堂》并把它作为背景乐,用课件出示天堂这个词,提问用来比喻什么?那么鸟的天堂指的又是什么?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首先,我会让学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解决字词问题,用多媒体和生字卡片检查学生自学情况,并有针对性的对某些容易读错写错的生字词进行指导,例如(一簇簇、应接不暇、规律、缝隙、树梢、静寂)。等几个词语。这一环节为学生阅读文本扫清了障碍,也体现了语文学科工具性的特征。接下来,我会请数位学生分段朗读课文,其他学生边听边圈画出每段的关键词句,理清文章脉络。此环节力图将学生置于阅读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边读边思考,在听读中理清思路,锻炼学生的听说读和概括能力。

3·研读课文悟情悟理:首先,我会用多媒体出示以下几个问题:

a这茂盛的大榕树为什么能成为鸟的天堂呢?为什么文中的鸟的天堂会加上双引号

b作者为什么特写一只画眉鸟。它的心情是怎样的?c说一说作者两次经过鸟的天堂的不同感受。我会让学生先默课文,在小组中展开讨论得出答案。

其次,用课件向学生展示“绿叶的多”、“枝上生根”等特点。启发学生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谈谈自己的感受。让学生重点体会:“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这句话。鼓励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并对学生各自的见解给予肯定。

通过这一环节,解决了本次教学的重点和难点。8·板书设计

好的板书就像一份微型教案,集中体现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过程。本课的板书,我力图全面而简明的将授课内容传递给学生,清晰直观,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理清文章脉络。

大而茂盛

静态美

鸟的天堂(和谐)鸟

多而快乐

动态美

第二篇:鸟的天堂说课稿

《鸟的天堂》说课稿

第二小组 楼振萍 汪秀琴 曹琛 李捷

我们小组今天的说课内容的《鸟的天堂》一课,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今天的说课。分别是说教材,说学情,说教学目标,说教学重难点,说教学过程和说板书设计。

一.说教材

《鸟的天堂》是人教版语文第七册第一单元的一篇文章,单元主题是“自然奇观”,包括两篇精读课文《观潮》《鸟的天堂》和两篇略读课文《雅鲁藏布大峡谷》《火烧云》。在这里,重点比较一下《观潮》和《鸟的天堂》两篇精读课文。《观潮》中作者按照由远及近的顺序,潮来之时抓住形与声的渐进与动态变化来体现壮观的景象。《鸟的天堂》中也是按照由远及近的顺序,近处先写枝干,再详写绿叶以表现榕树之静态美。并且运用点面结合的方法来描写鸟的动态美,先写各种鸟儿的形态,接着写鸟儿的姿态,最后专门写一只画眉鸟。动静结合,描写得十分生动形象。《观潮》的重点在于运用“边读边想象画面的方法”和“结合插图”等方法来读懂文章,而《鸟的天堂》要引导学生寻找景物描写的一般方法和规律,如:抓特点、有顺序、写具体等。更多的渗透了生活中要仔细观察才会有收获的道理,所以同时还要引导学生细心地观察身边的事物,而《雅鲁藏布大峡谷》和《火烧云》两篇略读文章是对《观潮》和《鸟的天堂》中的阅读手法和写作思路的一种演练和应用。

并且,在年级的差异上,学生在三年级下册的课本中中,就已经学习了《燕子》、《荷花》等描叙自然景观的文章,而《燕子》和《荷花》所在单元的单元主题是“感受大自然的美好”,教师的任务主要是引导学生去感受大自然,激发他们对大自然的热爱,而在本单元中,教师除了要完成上述目标之外,还要培养学生学会对景观进行描述的方法,学会把握文章的写作顺序,有更清晰的思路去学习这篇文章。可以看出,教师对四年级学生的培养,侧重于学生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思考问题更深刻,学生要学着体会作者写文章时的思想感情。

二.说学情

四年级的学生已经能够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能准确地拼读和书写音节。能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能用音序和部首检字法查字典,学习独立识字。

在阅读方面,四年级的学生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学会了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能够知道课文中词句的意思。认识常用标点符号。

除此还包括写作、口语交际和综合性学习。主要是学生能将所学到的词、句运用于写作中。能较完整地讲述小故事。要乐于与人交流。能用口头或图文等方式表达自己的见闻和想法。

三.说教学目标

通过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我们准备用2个课时来完成对《鸟的天堂》的学习。

每一课时的教学目标如下:

第一课时:

1.学生能够会读8个生字、会写“灿、烂、竿”等14个生字。

2.学生能用自己的话流畅地复述文章的大意。

3.学生能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作者两次去鸟的天堂的不同感受。

4.学生能够体会榕树的美以及群鸟齐飞的壮观景象。

第二课时:

1.学生能够明白文中加引号的鸟的天堂和没加引号的鸟的天堂的区别。

2.领悟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进行静态,动态描写和寄情于景的表达方式。

3.感受南国风光的美,热爱大自然,增强环境保护意识。

4.学生能用自己话来描述身边的景物。

四.说教学重难点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理解文中描写大榕树的奇特美丽以及众鸟纷飞的幸福欢乐的景象,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是理解“鸟的天堂”为什么的确是鸟的天堂,体会两个“鸟的天堂”的不同含义。

五.说教法学法

本篇课文作者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将奇丽的“天堂”展现在读者的面前,语言表现形式简洁,有节奏,有乐感,谱写的是一曲动人的生命力的赞歌。因此,除了采用传统的讲授法之外,我们还将采用合作探究的方法,让学生自主进行探究,真正领略到鸟的天堂。

六.说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导入

首先呈现一些鸟儿的图片,让学生欣赏图片,并且提问:“如果这里所有的鸟都聚集在一起会是怎样的景象?”接着,播放一段有关大榕树的视频,让学生们欣赏榕树的壮观景象,激发学生的兴趣,进而引出此次课的主题——鸟的天堂。

2.初读课文,理清思路

让学生默读课文,弄清文中生字的读音;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并完成课堂练习第一题

3.学习第一次经过“鸟的天堂”

将学生进行分组,然后老师引导学生阅读描写大榕树的有关段落,让学生以小组讨论的形式找出描写榕树的相关语句,并有感情的朗读这些句子。

小组讨论结束后,老师进行归纳,并由老师带读描写大榕树的第7、8自然段,学生有感情地进行跟读,深入体会榕树的美。

4.学习第二次经过“鸟的天堂”

学生的分组不变,老师引导学生阅读描写群鸟齐飞的有关段落,让学生以小组讨论的形式找出描写群鸟的相关语句,并有感情的朗读这些句子。

小组讨论结束后,老师进行归纳总结,最后由老师带读描写群鸟的第13、14自然段,学生有感情地进行跟读,体会到群鸟齐飞的壮观景象。

5.课堂小结

首先,老师提问:“作者两次去鸟的天堂的感受有什么不同”,学生回答之后,稍作点评,再进行归纳。

接着,总结文章的大意。

最后,让全体学生有感情地齐声朗读全文。

第二课时:

1.导入

要求学生回忆上节课所学习的内容,回答老师的问题“作者两次去鸟的天堂分别看到了什么?”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2.深入了解文章

老师先让学生默读一遍全文,重新熟悉文章;然后提出问题“最后一句话中,加引号的‘鸟的天堂’和没加引号的‘鸟的天堂’有什么区别?”学生回答后,老师给予反馈,并进行总结。

将学生分组,老师安排小组讨论文章的描写顺序以及景物的描写方式。小组讨论结束后,进行全班交流讨论,最后老师进行归纳总结。

3.活学活用

每个学生拿出一张纸,让学生用自己的话对身边的景物进行描写,写完之后,在小组中分享,并挑选出最优秀的作品进行全班展示。

4.总结全文,归纳中心

教师对课文中大榕树和鸟的特点以及课文中心思想进行总结,并且总结作者的写作顺序,以及描写方法,最后给出一个思考题让学生去思考:“学习了这篇课文,你受到了什么启发?”学生回答之后,老师给予反馈。主要想让学生们想到学习了本文之后的启发是感受到了南国风光的美,热爱大自然,增强环境保护意识。

5.布置作业

完成《每课一练》,并背诵第7、第8以及第12自然段。

七.说板书

以上就是我们的说课内容,谢谢大家。

第三篇:鸟的天堂说课稿

《鸟的天堂》说课稿

李洪英

尊敬的各位老师大家好,我说课的题目是《鸟的天堂》,我从以下八个方面说课;课标解读、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

一、教材分析

《鸟的天堂》是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第3课,课文记叙了他和朋友两次途经《鸟的天堂》的所见所闻,重点写了静态大榕树和群鸟活动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生命力的热爱和赞美。本文最大的特点是:动静结合,谴词造句精妙准确,韵味十足,表达情感充沛,细腻,描写生动细致,充满了诗情画意。

二、学情分析

四年级是小学生知识、能力、情感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对自我、他人、家庭、社会有了一些浅显的认识,养成了一定的好的学习习惯,有了一定的阅读能力,读书提问的能力。因本课的阅读性、活动性、实践性较强,绝大部分学生对于如何在阅读活动中边读边想的方法不明确,在实践中应该怎样想,想什么不明晰。针对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和他的朋友两次经过鸟的天堂所见到的不同景象。懂得大榕树成为鸟的天堂的原因。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入境、入情、入心的阅读方法,领悟作者描写景物和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写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文中大自然在人类的保护下充满生机活力的美,增强环保意识。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作者两次经过“鸟的天堂”,所看到的不同景象,抓住景物特点,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教学难点;课文最后一句“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体会两个鸟的天堂的不同含义

五、教学方法

1、在教学形式上,采用情境教学法,让学生心有所感,情有所依。

2、在语言文字训练中,让学生“读、划、思、议”,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六、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上节课我们已经初读了课文,理清了文章的脉络,这节课,我们就和巴金爷爷再次走进“鸟的天堂”,巴金爷爷两次去鸟的天堂,看到的景象截然不同,第一次看到的是(学生接:大榕树),第二次看到的是(学生接:鸟)

2.体会一下榕树给你什么感受?鸟儿又给你什么感受?

(榕树——大、茂盛;鸟——多、欢快)

意图:强烈的目标意识是导读成功的关键。阅读之前,目标明确与否效果大不一样。问题导入,能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课文的重点,学习才能有得放矢。

(二)、品词读句,感悟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一)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抓住重点词句深入体会,并勾画出表现大榕树大、茂盛的句子。

(二)汇报交流。

大榕树:

1.大

学生甲:有机会看清它的真面目,真是一株树,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

(1)汇报读,其他同学听读:哪儿读得好?为什么?你听出了什么?从哪儿听出来的?(从不可计数体会出枝干数目很多,说明树很大。)

学生乙:枝上又生根,有许多根直垂到地上,伸进泥土里。

出示图片:(体会根上生枝,枝上又生根,独木成林的景观。)

学生丙:一部分树枝垂到水面,从远处看,就像一棵大树卧在水面上。

(2)体会“卧”字。(树占地面积大。)

是的,这是一棵有着500年历史的榕树。猜一猜,这棵树有多大?

教师简介,高15米,整棵树占地面积18亩,约1万平方米,相当于1个学校。听了老师的介绍,你有什么感受?读一读,用朗读来展示榕树的大。

形成独木成林的奇观,宛若一个隔离尘世的人间天堂,难怪作者这样赞叹——这美丽的南国的树。(齐读)

2.茂盛。指名读句,谈体会。

学生甲: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的上面,不留一点缝隙。(不留一点缝隙,说明树叶多。)

过渡:绿叶浓密让我们体会到了榕树的茂盛,你还能从什么地方体会到树的茂盛呢? 学生乙:地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树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

过渡:这一切都让作者浮想连翩,就让我们也来体会体会这令人心醉的绿,体会体会这旺盛的生命力吧,齐读。

意图:通过展示图片,给学生造成视觉上的冲击,帮助学生理解“枝上又生根,有许多根垂到地上”的景象,弄清 “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体会榕树之“大”,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 “堆”和“不留一点缝隙”理解榕树的茂盛。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在教学中,教师不失时机地让学生在朗读的基础上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

过渡:如果你是一只小鸟,你愿意来这棵南国的树上安居乐业吗?可是作者却没有看见一只鸟的影儿。“鸟的天堂”里没有一只鸟,对吗?

让我们再次走进鸟的天堂。

(三)、重点感悟。体会群鸟纷飞时的壮观景象。

1.播放课件录相:“群鸟纷飞”的场面。使学生形象地感受这部分的动态美的描写。

2.导语,让我们走进课文,欣赏热闹的场面。请你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课文,尽情地感受这部分所描绘的美。

3.再次默读课文,思考:从哪些重点语句中能够体会出这里的鸟儿多?

4.学生汇报。

学生甲:我们继续拍掌,树上就变得热闹了,到处是鸟声,到处是鸟影。

两个“到处”说明鸟很多。

学生乙:我注意地看着,眼睛应接不暇,看清楚了这只,又错过了那只,看见了那

只,另一只又飞起来。

我们体会了“应接不暇”。应接不暇的意思就是说人或事情很多,接待,应付不起来。在课文里是说鸟太多了,眼睛看不过来了。

学生丙: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树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

有的„„有的„„有的,说明鸟的姿态很多,种类也很多。

学生丁:一只画眉鸟飞了出来„„站在一根小枝上兴奋地叫着,那歌声真好听。

我们从中体会到鸟儿很欢快,快乐地叫着。

5.教师借机指导,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那么,请大家想象一下,树上还有什么姿态的鸟呢?(学生发散想象。)意图:通过上述问题让学生自学动态描写,体会众鸟纷飞,大小不

一、颜色各异、动作千姿百态,有的飞,有的叫。有的拍翅膀,使人应接不暇的热闹场面,以此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在学生自学中,教师借助电教手段,播放众鸟纷飞的录像,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加深了对内容的理解,激发了学习兴趣。(四)、引导质疑,感悟“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

1.看到这么一棵奇特的榕树,领略到树上鸟儿欢腾的场面,作者又发出了怎样的感叹呢?

学生齐读(投影出示)

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2.教师追问:

(1)从这句话中,你发现了什么?

(第一个鸟的天堂有引号,而第二个则没有。)

(2)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呢?有什么不同的含义吗?

(第一个鸟的天堂指的是这棵大榕树,第二个鸟的天堂指的是真真正正鸟的天堂。鸟儿在这里栖息繁衍,过着幸福的生活。)

意图:以上三个过程既体现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自主发现,又开展了小组合作探究学习,让学生逐渐向新课程模式靠拢。由于问题的针对性较强,让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能够帮助学生理清文章脉络。(五)、深化中心,迁移教育

1、学完了课文,谁能告诉我这里为什么成了“鸟的天堂”呢?

2、除了大榕树的大和茂盛外还有什么原因呢?(人类的保护,大自然的恩赐。)

3、是啊,大自然多么的神奇、美丽,我们应该学习这里的人们,保护鸟类、保护环境,让我们的地球母亲成为人间的天堂。(六)、拓展延伸、激情写作

作业:如果你是鸟的天堂里的一只小鸟,你会怎样向别人介绍你的家园呢?以榕树上一只小鸟的身份写一篇导游词。

七、板书设计

榕树 大、茂盛

鸟的天堂

多、快活

意图:板书有助于师生一起回顾教学内容,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小学课堂的板书应简洁、明 了,从而体现板书的“程序性、指导性、艺术性”。

第四篇:《鸟的天堂》说课稿

《鸟的天堂》说课稿(15篇)

《鸟的天堂》说课稿1

一、说教材。

《鸟的天堂》是人教版语文教材四年级上册的课文。课文记叙了作者和他朋友两次经过“鸟的天堂”时看到的不同景象。全文按作者游览的顺序记叙的,先写了作者和朋友们划船出去游玩;然后写了作者和朋友们第一次经过“鸟的天堂”时看到的景象;接着写了作者和朋友第二天又一次经过“鸟的天堂”时所看到的景象;最后写了作者对“鸟的天堂”的留恋和赞美。

二、说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知道大榕树的特点、作者的情感和表达方法;进一步提高阅读感悟能力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认识大榕树的奇特与美丽,体会大榕树上众鸟纷飞的景象。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整体语文素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受到大榕树美的熏陶,感受南国风光的美,受到热爱大自然的教育。

(2)增强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

(3)进一步增强自主、合作、探究意识。

三、教学重难点。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理解文中描写大榕树的奇特美丽以及众鸟纷飞的幸福欢乐的景象,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是(1)理解:“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2)理解“鸟的天堂”为什么的确是鸟的天堂,体会两个“鸟的天堂”的不同含义。

四、说教学方法

1、围绕教学目标,我设计了如下的教学设想:

在教学形式上,采用情境教学法,让学生心有所感,情有所依。为了把学生带到课文描写的情境中,我通过形象的语言描述和多媒体录像,设置了以下三处情境:情境

(1):学习课文前让学生欣赏鸟的天堂的视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情境

(2)伴随着音乐的录音,播放大榕树的录像片断,使学生进入“我”欣赏大榕树的情境中。情境

(3):伴随着音乐的录音,播放大榕树上群鸟纷飞的录像,使学生进入“我”欣赏鸟儿的情境。让学生在身临其境般的体验中陶冶情感,加深感悟,达到了一定的效果。

2、把质疑问难贯穿于教学的始终,培养学生带着问题学,针对问题学,培养学生解决

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3、在语言文字训练中,让学生读、思、议,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在词语训练中,用解释、联系上下文等方法,让学生把词语置于具体语境中,体会其内涵。把词语教学与对课文的理解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增加了学生对词语的感知能力,有利于今后迁移运用。

五、说教学过

(一):引入课题

欣赏《鸟的天堂》的风景。

留在你心中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揭示课题

(二)、整体感知全文。

1、请自由的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2、读生字词和难读的句子。

1、了解课文大意。

师:我们回到课文中来,请默读课文,看你能按下面的要求说话吗?

作者______次来到鸟的天堂,第一次看到_____ ,第二次看到了什么_____ ,(自由练说,指名说,全班说)

(三)、品读感悟。

1、作者在文章中是怎样描写榕树的?

在学习中,教师借助投影让学生理解“枝干又生根,有许多根垂到地上”的景象, 弄清 “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体会榕树的茂盛。想象树叶绿得耀眼。绿得发亮。充满活力,从而感受榕树的蓬勃生机。在学习中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到之所以会有的这样的景象。

(1)你读懂了那些描写榕树的词或句?

(2)这些词句都说明了什么?

结合学生的回答,教师及时出示图画投影片,让学生看榕树近景,再出示描写榕树的词句投影片,引导学生体会榕树之“大”,说明生长年代已久远。在教学中,教师不失时机地让学生在朗读的基础上体会,并及时指导朗读。

(二)品读鸟的部分

1、作者第二次来到鸟的天堂,才见到鸟,这是一番怎样的景象呢?自由读课文,12、13自然段

2、你读懂了什么,从哪儿体会到的?

用我读到--------仿佛看到(听到、想到)-----------------------。的句子说话。

3、课件出示:白鸟翻飞的景象

此时,你想说什么?引导学生体会鸟儿在这里生活的幸福快乐。

4、理解:这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第一个“鸟的天堂”指什么? 第二个鸟的天堂指什么?

(四)、小结全文。

亲爱的同学们,这里不仅有树的奇美,有鸟的欢乐之美,更有人与自然、与动物的和谐之美,所以这里才是真正的天堂。让我们共同努力,共同企盼——这样的鸟的天堂、人间天堂多一些,再多一些吧!

六、教学预设

我设计这节课的教学理念不新颖,就是一节普通的常规课,预计学生基本都能参加的学习活动中来,着中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自主学习。使学生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

《鸟的天堂》说课稿2

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十一册第六组课文《鸟的天堂》是著名作家巴金先生的作品。本文记叙了作者两次经过 “鸟的天堂”所看到的不同景象。文章“一静一动,寄情于景”的表达方法很有特色,结合本单元的训练重点“引导学生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将本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了解大榕树的外形特点,体会“鸟的天堂”的含义。

对于小学生来说,文中有些句子难以理解。如“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再如 “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理解这两个句子,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根据教材特点、学生实际,我从三个层面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了解大榕树的外形特点,体会“鸟的天堂”的含义。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技能目标:积累语言,学习作者“动静结合、寄情于景”的写作方法。

3.情感目标:感受人与自然友好相处的和谐之美,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本课教学遵循“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思维训练为主线” 的教学原则。采用“情境再现法”、“以读代讲法”、“整合教学法”展开教学。让学生在“读、想、说、写”的过程中,拓展思维,感悟文本的人文内涵,提高语文素养。

为此,我设计了教学流程的三个环节:

(一)情境导入,感知全文

(配乐解说)在广东有这样一个美丽的传说:相传四、五百年前,在广东新会天马村的小河中有一块泥滩小岛,一只仙鹤衔来了一根榕树枝。不久,榕树枝繁叶茂,远看像一片浮动的绿洲。后来,这只仙鹤带来了数万只仙鹤。从此,每天清晨,万千灵鸟鸣声呼唤,凌空翱翔,野趣盎然,形成南国一个奇观——那就是鸟的天堂。(板书课题)

从仙鹤入手,一路逶迤而行,至仙鹤结课,前呼后应,使教学浑圆一体。

接着,让学生展开遐想,什么样的地方才能称作“鸟的天堂”?利用“阅读期待”,激发学生的探究心理。

学其文,必先学其字,学其词。此处重点指导书写“巢”字。上部分三个“〈”要写得匀称,这是鸟的一家三口,下面是个扁“日”是鸟的窝,建在这树木上,所以“巢”就是鸟的——家)

在扫除了阅读障碍后,借助文章的预习提示,引导学生整体感知课文。

快速浏览,捕捉文眼

学文,善于发现和把握文眼是关键。我要求学生浏览课文,思考:作者两次去了鸟的天堂,有怎样的感慨?找出以下句子:(课件出示)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引导学生发现:“鸟的天堂”有的加了引号,有的没加。在通读全文以后,理解引号包含的意义。

“借助预习,勾勒大意”,此为整体感知的第一节拍,“快速浏览,捕捉文眼”,此为整体感知的第二节拍。两拍合一,文体的思想脉络和情感基调尽在其中。

(二)重点读“树”,品味写法

鸟的天堂就是一棵树,这是一株怎样的树啊!我引导学生随着巴金先生,伴着夕阳的余晖,走近这株神奇的树。要求学生闭上眼睛,仔细地听老师配乐朗读1——9 自然段。

1.感受榕树之美

接着引导学生感知:你仿佛看到一棵怎样的树?学生可能会说这棵树“大、绿、生机勃勃、茂盛”,我要求学生一一板书到黑板上。当作者看到这株大榕树的时候发出了怎样的感叹!引导学生齐读:这美丽的南国的树!(板书)

榕树之美,在其形——大,独木成林;在其色——绿,苍翠欲滴。在其势——盛,郁郁葱葱。在其神——生,生发百年而不息,生根千顷而不枯,生趣盎然而不骄,生机勃勃而不闹。这真是一株将生命力推向极致的树!这样极致的树,作者又是怎样来写的呢?接下来我紧扣重点句,通过“感悟一株”、“品位一卧”、“想象一颤”三个环节品读写法。

2.品味写法

在学生默读课文1——9自然段后,引导学生交流:作者是怎样把榕树的特点写出来的?

感悟“一株”

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出示“我有机会看清它的真面目,真是一株大树,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由“不可计数”这个词,感受到这是一株大榕树。引导学生读,再读。其间,抓住 “一株”这个词体会,作者误以为是很多株榕树,原来只是一株。进而追问:为什么不可计数?这跟它的生长特点有关。找相关句子读一读。(出示:“枝上又生根,有许多根直垂到地上,伸进泥土里。”)

(出示老师在鸟的天堂拍的照片)介绍:大家看到这许多像胡须一样的东西,就是榕树的气根,当它越长越长,垂到地面时,伸入泥土,就形成了枝,枝上再生根,根再形成枝。学生感受到了榕树的枝干不可计数,接着,我采用比较的方法具体感知它的“大”。学生通过想象:5才能长成这样一棵树,相当于150多间教室,由此,激发学生的感叹,并把赞叹用一个词或一句话表达出来。“润物细无声”地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

引导学生一咏三叹,深入感受“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品味一“卧”

学生接着交流:(出示:“一部分树枝垂到水面上,从远处看,就像一棵大树卧在水面上一样。”)

一个“卧“字仿佛又让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引导学生深入想象:安详、古老…… 她静卧在水的中央,独立成一个小岛,宛若一个隔离尘世的人间天堂!所以作者这样感慨——(齐读)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卧”这样处理,看似信手拈来,实则匠心独运。不经意间,榕树已经被赋予了某种人格。这种人格,是传承数千年的民族文化的彰显。是的,谁能怀疑大自然的钟灵俊秀,谁能用新工艺辩驳天地间的物华天宝?树吗?人吗?一个安详如老人,自在如仙人,优雅如美人的形象,在师生的对话间呼之欲出,这美丽的南国的树。实践了文本与生命的对话。

想象“一颤”

学生继续交流“作者还怎样写出了榕树的特点?”。

(出示:“榕树正在茂盛的时期,好像把它的全部生命力展示给我们看。” )这个句子用展示生命力,来表现茂盛。它是怎么展示的?(出示)“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缝隙”。抓住“簇”和“堆”两个量词,读中感受到这树的茂盛。

还从哪里体会到这种生机勃勃?(出示)“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感情朗读后,学生质疑:“新的生命”是指什么?作者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呢?让学生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和平时的感受,将自己的间接与伙伴交流。学生可能认为是躲在树叶中的鸟在动,也可能认为是树叶充满生命力的灵动表现。让学生将各自的感受融入这句话中,展示读。正如新课标指出:“倡导个性化的阅读,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

巴金先生用准确、生动的语言为我们展现了这株大榕树的勃勃生机,让学生齐读第八自然段,通过朗读去再现文字的生命!

感悟“一株”,以蓄语像之势;品味一“卧”,以蓄语情之势,想象“一颤”,以蓄语蕴之势;终于掀起了本课的一大高潮。关键句“这美丽的南国的树”以一唱三叹的课堂节奏,久久地回荡在每一片树叶之上,回荡在每一个学生的心间。

为了将文本的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培养语感。让学生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三) 迁移练笔,引向读“鸟”

假如你就是那第一只飞来的仙鹤,你发现了这株美丽的南国的树,你将怎样召唤你的亲人、朋友来此安居乐业?请你写下最能打动他的话。可以用文中的话,也可以用自己的话。

此时的角色互换,已不仅仅是顺应课的思路和情感脉络,学生已经把自己幻化成为仙鹤,融入到情境中,因此“仙鹤是一定要来的,不仅为着这鸟的天堂,更为这精神的天堂!”我努力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真正实践体验性教学,让学生体会到语文的魅力。

今天我们没有看到一只鸟,第二天清晨,当阳光照耀在水面上,一切都显得更加光明的时候,我们再一次来到了这里。起初,周围是静寂的……

(课件出示,学生静听配乐鸟鸣声,音乐和文中描述相吻合,先是忽然起了一声鸟叫,接着越来越多。最后整个树上变得热闹了!百鸟齐鸣)

你听到了什么?仿佛看到了什么?在想像中感受一片和鸣谐调的天籁之声,正是“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哪得几回闻”。《新标准》倡导“大语文观”,提出要“建构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的语文教育体系”。把文本描述的情境以音乐的形式再现,以此激情、领悟、延伸、拓展,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留有余味自学读“鸟”

文学巨匠巴金又是怎样通过文字,展示百鸟出巢的生命之美?让学生回去后,运用今天的学习方法自学文章的第二部分。然后介绍“鸟的天堂”旅游画册,让学生课后赏读文人墨客歌颂 “鸟的天堂”的诗句。旨在让语文走向生活,拓宽阅读。

本课在结构形式上,形成了“鸟——树——鸟”的对话关系,这是一种充满诗意的生命的对话。在教学中,紧扣“文眼”,感悟“一株”,品味一“卧”,想象“一颤”,透过这个窗口窥见全文的内容和情感。让故事与孩子,情景与兴趣,朗读与激情,想象与语言静静地在课堂中流淌,有效地激活学生的思维,使学生主动地投入到课堂教学中,让精神境遇的拓展和语文能力的培养,共同演奏出一段和谐的生命交响曲。

《鸟的天堂》说课稿3

一、教材分析

《鸟的天国》是小学六年级上册第五组的一篇课文,是闻名作家巴金老师的作品。文章记叙了作者和他的朋友两次经过鸟的天国时所见到的差别情形,详细形容了薄暮大榕树独特的静态美,以及第二天清晨群鸟飞鸣的动态美,体现了大榕树茂盛的生命力与“鸟的天国”的名不虚传。在作者的笔下,清静的河面,满盈生机盼望的大榕树,生动可爱的鸟儿,迷恋其间的人,调和相融。抒发了作者对大自然中这种生命征象的热爱和称赞。

本组课文的训练要求是在理解课文思想内容的同时,体会作者是怎样表达的,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本文的重点与难点也体现在作者两次经过鸟的天堂的所见所闻。第一次没有见到鸟,着重描写了大榕树奇特的静态美;第二次见到了大榕树上群鸟纷飞的壮观景象,写出了鸟的天堂的动态美。本课计划三课时完成,根据学生情况和教材特点,第二课时重点指导学生,学习作者第一次看到的茂盛大榕树的情景。

二、教学目标

1、知识能力目标: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作者在鸟的天堂看到的情景,让学生亲自去体会、去感受,并利用朗读、交流去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和方法目标:学生通过自读、自悟,感受大榕树的奇特、美丽。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习知识的过程中,也是师生情感交流的过程。更是教师引导学生与文本进行情感交流的过程。让学生体会到爱扩大自然,爱护鸟类的重要性。

3.教学重、难点:

教材重点:本课的教学重点是了解大榕树的外形特点,体会“鸟的天堂的含义”鼓励学生在学习课文后说出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教学难点是理解“鸟的天堂”为什么的确是鸟的天堂,体会“鸟的天堂的含义”。

说教法和学法

1.把质疑问难贯穿于教学的始终。

2.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朗读的过程中思考、勾画,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指导读,有默读、齐读、自由读、有感情地朗读等形式,并注意启发学生读的欲望,提高学生读的能力。

说教学程序:

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情况,可以设计了这样几个环节:

1、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鸟的天堂》这篇课文,在表达上很有特色。文章的语言生动、准确,如“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的上面,不留一点缝隙”。一个“簇”字,一个“堆”字,我们读了就很容易想象出榕树枝叶茂盛的景象。

①课堂上学生的质疑:

“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新的生命在颤动”指的是什么?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见解,积极地各抒己见。让学生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和平时的感受,看看自己有什么见解。学生通过朗读,大胆想象是风吹、鸟动、新发的嫩芽、阳光的照耀、绿叶本身蕴育的无限生机……

②巴金爷爷用词用句优美、准确,笔下描绘的大榕树更是栩栩如生,充满勃勃生机,作者虽然看不到鸟,但通过描写榕树的“大”、“茂盛”早已悄悄地把无限生机,暗藏着成千上万的鸟都渗透在文字的描写中。我让学生在自读课文的时候,体会榕树的美,边体会边画句子,把喜欢的句子多读几遍,遇到不懂的地方就在旁边作上记号。通过学生的朗读、勾画、体会,理解语句的含义与作者的感情产生共鸣。

“我有机会看清它的真面目,真是一株大树,树干的数目不可计数,枝上又生根,有许多根垂到地上,伸进泥土里。”指导学生抓住这句话进行理解,鼓励学生互相交流体会,学生通过阅读实践理解了榕树有哪些特点?学生在朗读、体会后很快地理解“簇”“堆”的用法,感受到大榕树的“茂盛”,“那是一株大树,树的枝干不可计数。”可以感受到树的“大”。

2、学习写作方法。

本课的写作方法运用了描写中的动态描写和静态描写。在教学大榕树部分时,指导学生体会句子意思后,总结作者在描写大榕树时是①按怎样的顺序来观察榕树的?②作者抓住了哪几方面写榕树?其中哪一部分写得最详细?指出作者按从远到近、从整体到部分,抓住榕树的枝、根、叶三方面进行具体描写,突出榕树大而茂盛的特点,这种描写方法叫静态描写。然后在学词学句的过程中感悟句子和写作方法,体会这种写作方法好在哪里。最后在教学过程的尾声,我设计让学生仿照巴金爷爷的写作方法,运用静态的描写手法去写自己喜欢的一种植物,要注意抓住植物的特点去写。

三、朗读和背诵的指导。

这篇文章用词优美,语句精辟、简练,引导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例如:“我有机会看清它的真面目,真是一株大树。”学生读时习惯强调句中的“大”字,实际上作者强调的是“一”株大树,所以要启发学生朗读时读出“一”株大树。读好这句话,读出榕树的大,鼓励学生相互交流朗读的感受,说说为什么这样或那样读。“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这美丽的南国的树!”在学生置入文章的情境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的最佳时机,我要求学生把自己喜欢的部分背诵下来,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性。

四、总结

在这堂课结束的时间,让学生谈本身的劳绩,谈自己课上运用的学习要领,让学生领会到每一节课,都应是自己生命里程中最重要的一个点。在每个点上、都应该有劳绩,并能带着疑问和要领走出讲堂,走向生活。这才是创新型学生应该具备的本质。

《鸟的天堂》说课稿4

一、说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学会本课三个生字:梢、暇、恋。

(2)学会本课几个新词:留恋、展示、颤动南国、应接不暇。会用“应接不暇”、“陆续”造句。

(3)理解本课重点句:

①我有机会看清它的真面目,真是一棵大榕树,树干不可计数。枝上又生根,有许多根直垂到地上,伸进泥土里。

②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

③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1、能力培养目标。

(1)训练学生学习按作者游览顺序理清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静态与动态描写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作文能力以及阅读、思维能力。

2、思想教育目标。

认识大榕树的奇特和美丽,体会众鸟纷飞的壮观景象,受到热爱大自然的教育和美的熏陶。

二、说教材

《鸟的天堂》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教材第十一册第五组中的第一篇课文。课文记叙了作者和他朋友两次经过“鸟的天堂”时看到的不同景象。全文按作者游览的顺序记叙的,先写了作者和朋友们划船出去游玩;然后写了作者和朋友们第一次经过“鸟的天堂”时看到的景象;接着写了作者和朋友第二天又一次经过“鸟的天堂”时所看到的景象;最后写了作者对“鸟的天堂”的留恋和赞美。根据本册教材的编排,本组训练重点是“事物的静态和动态”,在设计本篇课文的教学时,围绕重点训练项目制定如下重点和难点。

三、说重点、难点

1、说重点:

(1)了解大榕树的外形特点,体会“鸟的天堂”的含义。

(2)学习作者描写事物静态和动态的方法。

2、说难点。

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1)、我有机会看清它的真面目,真是一株大榕树,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枝上又生根,有许多根直垂到地上,伸进泥土里。

(2)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

(3)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根据教材的编排和本文的重点、难点,教师在教学中采用如下教学方法。

四、说教学方法

1、说教法。

素质教育提出课堂教学要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能动性,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因此在教学本课时,采用的教学方法是:

(1)先整体感知,再从中心句入手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采用以读为主,先扶后放、质疑问难的方法,借助电教手段来理解课文内容,一次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思维能力、自学能力。

五、说学法

在教学前,教给学生用“读、划、思、议”的方法认真预习。通过读,让学生有所思,再思考之后,划出中心句,议出文章的训练难点。

在学习中,借助配乐朗读,运用图文对照的方法,理解课文重点。突破难点。培养学生观察问题的能力。

六、课时安排

根据上述内容,本课安排三课时完成。第一课时,设疑、析题、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作者游览顺序。教授学习方法,完成课后第一题;第二课时,从中心句入手,引导学生质疑问难,深入理解课文,了解作者描写静态和动态的方法。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赞美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完成课后第二、三题;第三课时,围绕重点内容,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完成课后第四、五题。

七、说教学过程

1、整体导入,以读为主

2、教学一开始,教师设计以下问题激发学生通过朗读了解课文内容的兴趣及主动探究的积极性。

(1)课文题目中“天堂”指什么?在文中怎样理解?

(2)“鸟的天堂”指什么?为什么称为“鸟的天堂”?

(3)作者几次去“鸟的天堂”?每次看到的有什么不同?

通过以上问题,使学生从整体上了解课文内容。同时,可以通过自学。讨论以及作者生动逼真的语言描绘,结合课文插图,使学生从整体上领略本文景象的美妙之处。

1、住重点,深入理解。

在学生整体感知内容的基础上,教师重点指导学生朗读,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置身于作者所描绘的景象之中,从而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体会文章所描绘的景象之美。教师在教学中设计以下问题:

(1)我们已经知道作者两次经过“鸟的天堂”了,那么作者最深的感受是什么?请同学们用书上的话说一说。

(2)作者是怎样用语言描绘“鸟的天堂”的美丽景象的?

提出上述问题,让学生在反复朗读中找出本文中心句。此时教师用投影片打出中心句文字让学生齐读后,针对这句话质疑问难,从而引出学习全文。

在学习作者第一次经过“鸟的天堂”没看到一只鸟时,设计以下问题引导学生阅读:

(1)作者第一次经过“鸟的天堂”时没看到一只鸟看到了什么?

(2)作者在文章中是怎样描写榕树的?

在学习中,教师借助投影让学生理解“枝干又生根,有许多根垂到地上”的景象,弄清“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体会榕树的茂盛。想象树叶绿得耀眼。绿得发亮。充满活力,从而感受榕树的蓬勃生机。在学习中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到之所以会有的这样的景象。是因为南方气候湿润,加上榕树正处于生长旺盛时期,所以枝繁叶茂,每片叶子都充满生机。

在学习这一部分时,引入作者的描写方法———静态描写,教学中设计下述问题:

(1)你读懂了那些描写榕树的词或句?这样描写有什么好处?

(2)这些词句都说明了什么?是什么描写方法呢?

结合学生的回答,教师及时出示图画投影片,让学生看榕树近景,再出示描写榕树的词句投影片,引导学生体会榕树之“大”,说明生长年代已久远。在教学中,教师不失时机地让学生在朗读的基础上体会,并及时指导朗读,从而使学生体会到静态描写的方法。完成教学目标中的理解重点句子的(1)(2)和能力目标。

八、结方法,放手自学

在教师引导点拨学习了静态描写之后,师生共同总结学习方法,运用总接触学习方式、法,放手让学生自己读课文,划出重点词句,同学间互相讨论、思考、议出疑难问题学习作者动态描写的一部分。教师可设计以下问题引导:

(1)作者的感受怎么会发生变化?为生么两次看到的景象不同?

(2)和写榕树比较,作者写鸟采取了什么方法?

(3)本文最后一句话中,第一个“鸟的天堂”为什么加引号?第二个为什么不加引号?通过上述问题让学生自学动态描写,体会众鸟纷飞,大小不一、颜色各一、动作千姿百态,有的飞,有的叫。有的拍翅膀,使人应接不暇的热闹场面,以此培养学生的思维自学能力。在学生自学中,教师借助电教手段,播放众鸟纷飞的录像,加深学生体会从静到动的壮观景象。学生课文之后,进行配乐朗读,使学生进一步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赞美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完成思想教育目标。

九、再读全文,迁移深化

《鸟的天堂》是本组中的第一篇课文,要真正落实本单元的训练重点,教师借以配乐朗读外,再自己从反复品读中体会,从电化教学的观看中对比,体会作者抓住榕树静止不动的特点进行静态描写,抓住鸟儿活泼好动的特点进行动态描写,这一静一动互相映衬,突出了“鸟的天堂”的美好。充分展示了大自然的美妙。充分展示了大自然的美妙。

十、作业练习

作业是对所学的知识的进一步巩固,也是对学习效果的检测,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为此我设计了以下作业练习。

1、完成思考练习第三、四题。

2、写作片断练习:仔细观察,写一处景物注意静态的描写。

《鸟的天堂》说课稿5

1教学目标

熟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有关部分,背诵课文第7、8自然段,感受大榕树的奇特和美丽以及众鸟纷飞的壮观景象,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美的感情。学习本课生字新词,会用“陆续”“应接不暇”造句。体会课文描写景物静态和动态的方法。

2学情分析

3重点难点

重点:

1.了解大榕树的外形特点,体会“鸟的天堂”的含义。

2.学习描写事物静态和动态的方法。

难点:

1、理解文中含义较深的句子:

1)我有机会看清它的真面目,真是一株大树,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枝上又生根,有许多根直垂到地上,伸进泥土里。

2)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

3)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这句话中的“的确”是确实的意思,加强了肯定的语气。第一个“鸟的天堂”是指那茂盛的大榕树,是鸟儿理想的栖息之地,是鸟的乐园,人们把它叫做“鸟的天堂”。第二个“鸟的天堂”是指鸟儿生活的美好环境,表达了“我”对“鸟的天堂”的深情赞美。

2、“暇”是日字旁,不是目字旁。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

【导入】导入新课

1、直接导入,(齐读)——鸟的天堂。

2、同学们,在你们的心中,什么样的地方才能称作“鸟的天堂”啊?

3、这里静谧、优雅,和谐、安详,带着你的想象,一起走进巴金笔下的——鸟的天堂。

《鸟的天堂》情景朗读,边看边思考:作者去了几次“鸟的天堂”,分别看到了什么景色?你喜欢哪一次的?为什么?

(作者两次去鸟的天堂,第一次在傍晚,没有看到鸟,看到了一棵茂盛的大榕树,第二次在早晨,看到众鸟纷飞的景象。)

活动2

【讲授】讲授新课

初读课文

1、自由读,标上自然段序号。

2、检查。

(1)词语:

白茫茫 三支桨 规律 榕树 缝隙 照耀 应接不暇 抛在 一簇簇

木桨 抛落 纪律 空隙 耀眼 目不暇接 茫茫大海 灿烂 竹竿 树梢 静寂 不可计数

(2)指导学生字:巢/梢/暇。(老师边书写“巢”边解说:“巢”上部分三个“〈”要写得匀称,这是鸟的一家三口,下面是个扁“日”是鸟的窝,建在这树木上,所以“巢”就是鸟的——家

(3)句子:

三支桨有规律地在水里划,那声音就像一支乐曲。

有机会看清它的真面目,真是一株大树,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

船在树下泊了片刻。

一只画眉鸟飞了出来,被我们的掌声一吓,又飞进了叶丛,站在一根小枝上兴奋地叫着,那歌声真好听。

初读课文,了解作者前后两次看到的“鸟的天堂”的异同。

快速浏览课文,知道作者前后几次经过“鸟的天堂”。(两次)

再读课文,思考,作者两次看到“鸟的天堂”的景象有什么不同。

解疑:鸟的天堂指什么地方?并补充相关资料:生活中确实有个地方叫“鸟的天堂”,它是一株古榕树,位于广东省新会市的一座小岛上,已经有500多岁了。

研读课文1—9自然段。

指名读文。

其他同学思考:这是一棵怎样的大榕树?

学生汇报说。

这是一棵高大(庞大、巨大)的树。

再读课文:并用自己喜欢的标记划找课文描写大榕树”大”的词句。

学生回答交流所划找的重点词句:

(1)根据学生的回答,课件出下列句子:

A、在一个地方,河面变窄了。一簇簇绿叶伸到水面。树叶真绿得可爱。那是许多株茂盛的榕树,看不出主干在什么地方。

B、我见过不少榕树,这样大还是第一次看见。

C、我有机会看清它的真面目:真是一株大树,我们的船渐渐逼近榕树了。我有机会看清它的真面目,真是一株大树,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枝上又生根,有许多根直垂到地上,伸进泥土里。一部分树枝垂到水面。从远处看,就像一株大树卧在水面上。

还从哪个词有见榕树的高大?(卧)理解体会“卧”的作用。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第7自然段。

(2)交流讨论:(大榕树的“繁茂”)

A、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第8自然段,用自己喜欢的标记划找表现榕树繁茂的词语,并想想这些词语的意义作用。

这棵榕树好像把它的全部生命力展示给我们看。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缝隙。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

B、交流汇报:

师:的确,这样榕树的绿叶多得不计其数,“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缝隙”(板书:树叶多而绿)怪不得,作者联想到了——

学生接读“这棵榕树好像把它的全部生命力展示给我们看。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缝隙。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

C、引发学生联想,进一步体会大榕树高大繁茂,蔚为壮观的情景。

随机引导:

要是这棵高大而美丽的榕树就在我们面前,相信大家也会被吸引被倾倒,继而赞叹不已!

(课件展示“高大繁茂”的大榕树)现在面对这棵大榕树,你会想到什么?会有什么感叹呢?

学生图文结合,试说心中的感叹。

多么可爱的大榕树啊!简直是一个奇观,难怪作者由衷的赞叹—— “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D、读着,读着,你读出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运用自己最投入的方式有感情地朗读第 8自然段。

活动3

【作业】小结和作业

师: 这节课,我们跟随老作家巴金爷爷在傍晚时分经过了“鸟的天堂”。大家有什么收获?此时的我们又有什么疑问呢?

试指学生说这节课的收获和此时心中的疑问。

师:是啊,“鸟的天堂”只是一棵让人称奇的大榕树,却没有一只鸟,这是怎么回事呢?下节课,让我们来解开这个谜。

3 鸟的天堂

《鸟的天堂》说课稿6

尊敬的各位评委:

大家上午好!我说课的题目是《鸟的天堂》。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方面作简要说明。

一、说教材

《鸟的天堂》是著名作家巴金先生的作品,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一组的一篇精读课文。作者记叙了他和朋友两次经过“鸟的天堂”的所见所闻,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生命力的热爱和赞美。

二、说教学目标

依据新课程标准和教材的要求,结合学生的年龄阅读理解能力,确定目标如下: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规律”、“缝隙”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南国的美丽风光,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4、领悟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写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重点是引导学生想象“鸟的天堂”的美丽景象,体会作者两次去“鸟的天堂”的不同感受,难点是体会描写大榕树特点的语句。

三、说教法与学法

教法:

1、启发式诱导法和讲读法:《小学语文新课标》指出:教学中要努力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提倡启发式、讨论式教学。因此,我采用了启发式诱导法和讲读法。

2、角色扮演法:《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指出“教学要多样化,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本次教学中我让学生扮演小导游的角色,让学生在“读中感知、读中感悟、自由评论、深入探究。”

学法:

《小学儿童心理学教育》中曾这样说:“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给学生一些学习方法,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根据我班学生实际情况,我教给了他们几种学习方法:

1、圈画法。

2、质疑法。

3、自主合作探究法。

四、说教学过程

<一>初读课文,重点感悟:

1、学习大榕树部分。

要求:自由朗读课文1-8段,说说你仿佛看到一株怎样的树?

当作者看到这株大榕树时候发出了怎样的感叹?让学生齐读,树之所以美,美在其形大,美在其势:茂盛。

默读课文第七段指导学生抓住词语“一株”“不可计数”体会榕树的大。

在第8段中,指导学生抓住句子“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来体会榕树的茂盛,重点体会“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

通过学生反复朗读自读自悟,说说对这段描写的体会和感悟。由衷赞叹“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设计理念:本单元的重点训练项目是阅读要有自己的见解,教师应尊重学生阅读的多元感受,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并注重学生个体差异。

2、学习“群鸟纷飞部分”

<1>、过渡:让学生说一说,你仿佛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

<2>、按学习大榕树的方法,进行自学。

<3>、思考:从哪些重点语句体会到这里的鸟儿多?

<4>、体会“群鸟纷飞”场面,使学生形象的感受这部分动态美的描写。

<5>、回顾全文,引导学生比较作者对“大榕树”和“群鸟纷飞”的描写,体会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的区别,齐读最后一段。

本环节设计理念: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让学生在满怀兴奋、愉快的学习中发挥自己的自主学习和创造思维能力。倡导学生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来愉快学习。

<三>拓展延伸,升化情感

有人说生活即语文,为展现大语文教学观念:

让学生当回小导游介绍鸟的天堂。

并说说学了课文,有什么体会?

五、说板书设计

鸟的天堂

榕树枝干根叶(静态)

鸟形色声姿(动态)

设计理念:板书有助于师生一起回顾教学内容。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小学课堂的板书应简洁明了,从而体现板书的“程序性、概括性、指导性、艺术性”。

以上是我说课的全部内容,不足之处敬请各位评委老师指正。

《鸟的天堂》说课稿7

一、说教材,说学生

《鸟的天堂》是著名作家巴金先生的作品。文章记叙了作者和他的朋友两次经过鸟的天堂时所见到的不同景象,表现了大榕树的庞大、茂盛,以及被称作“鸟的天堂”的名不虚传,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中这种生命现象的热爱和赞美。

课文情节很简单。主要写作者两次去鸟的天堂所看到的景象。作者第一次经过鸟的天堂时傍晚,群鸟已经归巢,没有看到鸟。重点写了大榕树的硕大无比和充满生机的美丽,并由衷的赞叹:“这美丽的南国的树。”第二次经过鸟的天堂时是清晨,正是群鸟出巢的时刻。重点写了众鸟活动的热闹场面。充分感受到了它们生活的自由、快乐。结尾时又由衷地写出了“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小学语文新大纲提出了“小学语文教学必须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的目标。并要求“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正确处理好师生的关系,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的讨论,勇于探索。使学生的自主学习性得到提高和发展”。大纲强调了要以学生学习为主,所以在这节课安排教学任务时,我注重设计的问题以学生充分发挥主体作用为目的。而六年级的学生基本已经掌握了学习方法,对自学课文有了一定的基础,为了让学生真正的参与到学习中来,让学生谈自己的体会,以“读—析—读”相结合的教学策略,即首先让学生能在读中找出相映的重点词语及句子,再互相交流,最后能通过朗读表达出自己的喜爱和留恋之情。宗旨是通过如上的教学活动,使学生能够深入的理解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说教学目标的确立

本课的教学目标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情况确定,我确定了四个目标,分别是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德育目标、情感目标。

1、知识目标:

使学生理解和掌握作者两次去鸟的天堂看到的情景。这个目标要求全体学生必须理解和掌握,以这一线索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设计了以读代讲的教学模式。

2、能力目标:

让学生亲自去体会、去感受,并利用朗读、交流去解决实际问题。学生通过自读、自悟,运用一定的学习方法,从中挖掘这种独立学习的可贵能力,这样培养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在教学时,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每个学生的才能得到表现。

3、德育目标:

增强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有的学生由于这方面的知识缺乏,这种环保意识特别的差,有时还会做出一些不良的举动,为了让这种不良现象的杜绝而实现德育目标,我设计了在讨论完所有的问题后,让学生联系课文互相学习交流,体会到爱护大自然,爱护鸟类的重要性,这些都是学生比较容易掌握的,学生在相互交流中增强了环保意识。

4、情感目标:

课文《鸟的天堂》揭示鸟与树、人与鸟、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创造了美好的生活,当今世界热点为环保,又正好与我国提倡的“和谐社会”相应,一个“和谐”,从文本到生活,都得到了体现。通过本文的学习,师生情感达到了升华,沉浸在和谐的大自然的氛围中。倍感《鸟的天堂》的确是人间的乐园。这里的人们保护榕树,爱护鸟类,感悟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美。

三、说说如何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及教学媒体的使用。

根据新大纲,新教材的编写意图,本课的教学重点是了解大榕树的外形特点,体会“鸟的天堂的含义”鼓励学生在学习课文后说出自己的理解和感受。教学难点是理解“鸟的天堂”为什么的确是鸟的天堂,体会两个“鸟的天堂”的不同含义。为了能够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并贯彻新大纲提出的:全面体现素质教育的思想“的要求,我采用”以读代讲“的方法让学生充分的去读,在读中自己去感悟,去领会其意义。理解是朗读的前提和基础,只有理解了课文的内容,才可能通过朗读准确表达出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促进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使学生对课文的思想感情体会的更加深入。例如:“我有机会看清它的真面目,真是一株大数,树干的数目不可计数,枝上又生根,有许多根垂到地上,伸进泥土里,”教师指导学生抓住这句话进行理解,鼓励学生互相交流体会,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通过阅读实践在自读中自悟、自得。并让学生从部分词语中体会到榕树的巨大,就这个问题启发学生从总体上谈大榕树的大和茂盛,也可以就某一个句子,某一个词语说一说自己的体会。文中的重点词句是文章的精髓,它对表达中心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教学中,我指导学生抓住这些具有感染意义的关键词语、句意深刻的语句,引导学生领会其中蕴藏的思想感情,从而拨动他们心灵的琴弦,引起他们情感上的共鸣,例如:那翠绿的颜色……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通过互相交流启发,使学生抓住“那么多”“一簇”“一堆”“不留一点缝隙”等数量词中体会树多而密,“翠绿”“颤动”等词语中体会榕树的美丽和富有生命力。引起他们情感上的共鸣。另外,播放影音文件,课文朗读“在一个地方河面变窄了……这美丽的南国的树。”让学生更进一步体会鸟的天堂的静态美。

这段语言文字比较优美,指导学生带着喜爱之情练习朗读(齐读、指名读、范读、体会读),并试着背下来。这一要求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性,鼓励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要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实实在在地练习,当堂背下来,查了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掌握程度,也减轻了学生课业负担。

然后教师播放“众鸟纷飞”的Flansh动画,引导学生谈出自己的感受,学生获得直观感受后,抓住喜欢的句子谈感受,这是最受学生喜欢的一种形式,为它给学生提供了自由的学习空间,完全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合作伙伴,因而兴趣较浓,积极性特别的高。并让学生交流自己的体会,在自读中自悟,在自悟中自得,此时,学生的主动性被充分地调动起来,他们主动的求知,主动去探索,主动去发现,使学生的生命力得到张扬。从而,结合课文了解到作者第二次去“鸟的天堂”抓住了众鸟活动的热闹场面进行描写,知道鸟的数量多、种类多、姿态多,感受到他们自由、快乐。在这一部分的教学中,我着重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指导学生一边读,一边想象当时的情景,学生通过想象讲述有的鸟还会怎样。想象课文描绘的形象、意境,使理性认识和感性体验相互作用,把抽象的文字符号转换为具体的视觉表象,令学生身临其境,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从而感受鸟的天堂的动态美。

为了更好的突破难点部分,我设计训练学生围绕第四自然段中重点句展开学习,训练学生找出重点句,培养理解句子的能力,对于学生提出的有关问题应当视其性质区别处理。在此基础上由此句引出本课的难点,第一句“鸟的天堂“为什么要加引号,而第二句鸟的天堂却没有加引号?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讨论:这株大榕树为什么被称作“鸟的天堂”,学生进行讨论研究。多向交流让每一个学生充分展示自我,表现自我,学会吸收,学会合作,充分调动他们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学生由个体的学习活动转化为群众学习活动,为全体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提供了优势互补的条件,营造了一种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全面培养了学生的能力,这样的讨论交流就把突破理解上的难点和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有机的结合起来。课文的最后可以让学生联系课文内容发表自己的看法,对学生的答案,多层的鼓励,从而发展学生的发散思维、直觉、顿悟、想象和灵感,体会到这里的人们保护榕树,爱护鸟类,感悟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美,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根据课文的特点和学生的心理特点,我在设计本课时,使学生获得了感观上的感受,创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使学生一看就喜欢上这种方式,使他们满怀兴奋、愉快之情在学习中发挥自己的自主学习和创造性思维,争先恐后的发表自己观点和看法,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学习中来。

四、说教学过程,教学环节的转换

本课主要有7个环节:

(一)、导入新课:首先提出问题,带着问题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

教师提出问题,交代任务

1、播放影音文件:课文朗读:“在一个地方河面变窄了……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2、投影出示描写大榕树巨大的句子,读一读,谈出自己体会,同学互相交流,教师根据学生分析板书并指导书写要点。

3、投影出示描写大榕树美丽和富有生命力的句子,方法同

(三)、为与下面的内容更好的衔接,教师使用激励性语言穿插,激起学生学习兴趣,利于下面内容的学习。

(四)、学习课文第二部分,展示鸟的天堂的静态美,指导以各种形式朗读,并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优美的句子。

(五)、播放“众鸟纷飞”的录像,让学生自读、自悟,交流小组学习情况,然后指导学生在默读中想象当时的情景,讲述自己的想象,最后由教师进行总结写作方法,突破全课重点部分。

(六)、抓住重点进行训练理解,学生讨论研究,使难点得以突破。

(七)、全课总结:采用由学生谈学习课文受到的启发的方法,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和感悟人与自然的美。

五、说板书设计

树大而茂盛静态美

鸟的天堂

(和谐)

鸟多而快乐 动态美

板书是课文的浓缩,设计精练、清晰,有助于体现课文的重点及中心,课文主要写作者两次去鸟的天堂所看到的景象。第一次写了大榕树的硕大无比和充满生机的美丽;第二次写了众鸟活动的热闹场面。体会人们保护榕树,爱护鸟类,感悟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美。

总之,这节课我本着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自主的学习知识为主,使学生成为课堂上真正的学习主人,教给他们学习方法,培养他们独立学习为宗旨而设计并实施的教学。

《鸟的天堂》说课稿8

一、说教材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语文教材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鸟的天堂》。这是我国著名作家巴金先生的作品,记叙了作者和他的朋友两次经过鸟的天堂所看到的不同景象,表现了大榕树的庞大、茂盛,以及它被称作鸟的天堂的名不虚传,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中这种生命现象的热爱和赞美。编者选编这篇文章的目的是向学生展示大自然的神奇,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趣。

根据语文新课标提出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三维目标,我确定的教学目标如下:

1.认识“茫、桨、律”等生字,会写“灿、烂、竿”等生字,掌握“灿烂、陆续、白茫茫、应接不暇”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体会描写的作用,品味文中优美的语句

4.让学生从文本中感受大自然的生机勃勃,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作者两次到鸟的天堂所见所闻。

难点:品味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以及文中五处提到“鸟的天堂”,为什么有的地方加引号,有的地方没有加引号。

本课的教学将围绕以上的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而展开,希望能通过对这篇文章的学习,促进学生的发展,培养他们的欣赏能力、思维能力、创造能力,增强他们学习的自信心。

二、说教法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体,在语文教学中,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这是新课标理念中强调的一点。每个班级学生都有各自的特点,根据所教班级的实际情况以及四年级学生是思维能力与创新能力提高的关键期的特点,我将采取以下的教学方法:

1.情景教学法:我将创设一定的情景,运用多媒体手段,让学生走进课文,走进鸟的天堂,身临其境地感受文本。其中,我将播放作者两次到鸟的天堂所看到的不同景象的图片,以此达到让学生深入文本的目的,突出教学重点。

2.合作讨论法:苏联大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在班级授课教学中,千万别让学生闲着。”因此,我们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合作讨论中寻找问题的答案。其中文中的难点,我将让学生充分发挥他们课堂主人公的权利,自主进行合作讨论,发表自己的意见,注重他们的独特体验。

引导和启发法。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三、说学法

新课标倡导要让学生自合、合作、探究地学习,因此,在教学的过程当中,我将给学生充分的自主权,引导学生“问一问,说一说,读一读”,通过自己的劳动,有所感悟发现,并能主动发表自己的意见。对于学生的答案,我并不用一个标准答案来要求学生,让学生各抒己见,与大家分享自己的独特感受,引导鼓励那些不能主动表达自己看法的学生。

四、说教学过程

我将分五个步骤完成我的教学:

第一部分,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们知道巴金爷爷吗?他有哪些作品呢?”针对四年级学生的特点,我采取开门见山的谈话导入,加深学生对作者的了解和认识,增长文学知识,同时引出本文课题《鸟的天堂》。审题设疑,揭示题意。

设问:看到题目后,你有什么疑问?让学生充分质疑,估计大部分学生会提到:①“天堂”指什么?②“鸟的天堂”又指什么?在哪里?为什么称为“鸟的天堂”?③“鸟的天堂”里有什么?是不是有很多鸟?等等问题。

题目是文章的窗口,其往往起着提示全文、点明中心的作用。让学生质疑“题眼”,可以形成“阅读期待”心理,激活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兴趣,体现自主、探究精神。

2、明确题义,简介“鸟的天堂”。

第二部分,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在这个部分,整体感知理线索。我将引领学生自己阅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重点解决教学目标中的第一点。在学生充分质疑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自读自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为此,我设置了如下思考题:①作者几次去“鸟的天堂”,分别是在什么时候去的?②每次各看到了什么?③小组讨论,划出作者每次去“鸟的天堂”时的感受的语句。这些问题较为浅显,学生完全有能力自行解决。教师放手让学生去学,尽量辅导后进生。设置自学要求,目的在于充分发挥学生自主能动性,让其读通课文,而且把握好作者的思路,理清课文的线索,以达到整体感知的目的。

接着过渡到第三部分。我会这样过渡:“课文中的字词过关了,鸟的天堂到底是怎么样的,你已经有印象了吗?老师已经迫不及待地要去看看了!”由此激发出学生的好奇心,便于学生再次走进课文。

第三部分,精读课文,感悟想像。

“作者和他的朋友们吃了晚饭,走到河边,跳上小船,都看到了什么?让我们再次走进课文,跟随作者的脚步,去看一看吧!”同时,我将抛出一个大问题,作者和朋友们几次到达鸟的天堂,看到的景色都是一样的吗?”让学生带有目的地去读文本。

这是教学过程中的重点活结,我将创设一个情景,让学生走进鸟的天堂,感受作者的所思所想。首先,在学生充分想象这株榕树的模样以后,我将以课件的形式出示一株榕树,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这株榕树的特点,再结合文本,出示描写榕树的段落,让学生细细品味语言的优美。让学生一读再读,说说自己的体味与感悟,发散学生的思维,并及时进行朗读训练,培养学生的语感,丰富语言的积累。“这株榕树被称作是鸟的天堂,可是作者看到了几只鸟?”我将用这样的过渡语把学生引领到下一自然段,他们会发现,静寂的榕树上没有一只鸟的影子,设下一个悬念:“为什么鸟的天堂没有一只鸟呢?是真的没有鸟,还是作者他们没有发现呢?”罗杰斯说过:“凡是教师能够讲述的,能够传授的知识,多半是死的、凝固的、无用的知识;只有学生自己发现、探究的知识,才是活的、有用的知识”。因此,我尽量让学生自主体会,自然过渡到鸟的天堂的段落。学生的想象力是无限的,但他们发现并不是没有鸟相反却有成千上万的鸟以后,就会大胆展开自己的想象,这时,我将引导学生自读自悟,在充分阅读朗读课文的第三部分以后,说说自己在想象中所看到的。周一贯先生曾说:“学生阅读课文,既是课文信息的接受者,又是课文信息的加工者,总会以各种形式继续着作者的创作,实现着作品的价值,而这一切又有赖于想象的参与”。课件,学生在假设想象中创设情景,自我感悟与体会的重要性。在学生充分深入文本后,我将出示课件:真正的鸟的天堂都是鸟的场景,达到思维的升华,突出重点。

精读“众鸟纷飞”场面,领悟表达方法。

1、小组读“众鸟纷飞”段落。

2、借助插图2,略说大意。

3、讨论释词“应接不暇”(可让学生用动作来表演)。

4、指导学生体会“众鸟纷飞”景象,指名分句子以每人读一句话接连不断地读的形式读第12、13自然段,以显示纷飞,热闹的场面气氛,为学生的感知理解创设一定的情景气氛。

5、按原文填空,领悟总写与特写相结合的表达方法。

我们继续拍掌,树上就变得了,到处都是(),到处都是()。(),(),(),(),有的站在树枝上(),有的()起来,有在()翅膀。

鸟的天堂在文中出现五次,为什么有时带有引号有时没有呢?这个问题对四年级的学生来说理解起来有一定的困难。因此,我将用课件出示文中含有“鸟的天堂”的语句,让学生先小组合作讨论作者这样安排的用意,再让各小组汇报讨论情况,给予评价,解决教学中的难点问题。

最后,总结归纳课文,布置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课文。《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本篇课文后面附有一个“为导游写一篇解说词”的选作题,其目的是为了深化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加强练笔。

五、说板书:

板书是课堂教学不可缺少的部分,它是教师精心设计的结晶,是课堂教学的精髓,不仅可以体现主要内容,而且能使学生抓住板书内容掌握整个课堂教学内容,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我的板书设计正是体现了这一点,具有代表性,一目了然,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为了突出本文的文章结构思路,顺着课堂教学认识过程,感受本文的构思美、自然美;为了让学生更充分地感受和领悟本文的篇章写作手法,我采用

板书:

第一次 榕树 大 美(静态)

鸟的天堂 第二次 鸟 多欢 (动态)

(人与自然应和谐相处)

《鸟的天堂》说课稿9

教材分析:

《鸟的天堂》是著名作家巴金先生的作品。全文按游览顺序可以分为四个大段:第一段写作者和朋友们划船出去游玩,第二段写第一次经过“鸟的天堂”时看到的情景,第三段写第二天又一次经过“鸟的天堂”时看到的情景,第四段写作者对“鸟的天堂”的留恋和赞美。

文章记叙了作者和他的朋友两次经过鸟的天堂时所见到的不同景象,表现了大榕树的庞大、茂盛,以及被称作“鸟的天堂”的名不虚传,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中这种生命现象的热爱和赞美。

文章表达上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抓住景物特点,进行静态与动态的描写;第二,借景物描写表达感情与直接表达感情相结合。

选教这篇文章的目的,一是使学生感受大自然在人类保护下充满生机活力的美,增强环保意识;二是使学生领悟作者描写景物和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提高阅读能力和作文能力。

教材重点:

本文重点是写作者两次去鸟的天堂所看到的景象。作者第一次经过鸟的天堂,没有看到鸟,重点写了大榕树的硕大无比和充满生机的美丽。作者按由远及近的观察顺序,先写它占地面积大,并通过争论榕树的多少,说明这株榕树是孤木成林,表现榕树之大;接着写近看榕树,通过对枝干和绿叶的描写,展示了大榕树的勃勃生机。在饱含情感的描写之后,作者发出由衷的赞叹:“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第二次经过鸟的天堂,作者着重写了众鸟活动的热闹场面。从作者的描写中,我们不仅知道了这儿鸟的数量多、种类多,而且分明感受到了它们生活的自由、快乐。

教材难点:

一、“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

二、文中四处提到“鸟的天堂”,为什么有的地方加引号,有的地方没有加引号。

教学对象情况分析:

“鸟的天堂”指的是一株约5树龄的大榕树,位于新会市的一座小岛上。榕树的树冠大得出奇,浓阴覆盖着整个小岛,独木成林,乘小艇从远处,就成了浮在水面上的绿洲,景色奇特迷人;近看,枯藤交错,犹如原始森林。大树上栖息着成千上万只各种各样的鸟,它们每天早晚一进一出,盘旋飞舞,交互更替,很有规律,场面颇为壮观。生活在广州市的学生,并不是每个人都有机会去观赏,看到这难得的奇景。巴金爷爷笔下的小鸟天堂的确是非常迷人,字里行间无处不流露出那种赞叹、惊讶、喜悦的感情。所以在学生学习课文,理解课文语句,体会作者感情,并通过朗读把感情表达出来这些方面上存在一定的难度。

教学程序设计:

一、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鸟的天堂》这篇课文,在表达上就很有特色。作者写了两次经过鸟的天堂的`情形。第一次没有见到鸟,着重描写了大榕树静态的奇特的美;第二次见到了大榕树上群鸟纷飞的壮观景象,写出了鸟的天堂的动态美。文章的语言生动、准确,如“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的上面,不留一点缝隙”。一个“簇”字,一个“堆”字,我们读了就很容易想象出榕树枝叶茂盛的景象。再如“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树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短短三四十个字,就写出了清晨鸟的天堂的热闹景象。本文的重点与难点也体现在作者两次经过鸟的天堂的所见所闻,因此根据本班学生情况,我选了作者第一次看到的大榕树的情景来进行教学设计。

①课堂上借学生的质疑:“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新的生命在颤动”指的是什么?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见解,积极地各抒己见。让学生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和平时的感受,看看自己有什么见解。学生通过朗读,大胆想象是风吹、鸟动、新发的嫩芽、阳光的照耀、绿叶本身蕴育的无限生机……

②巴金爷爷用词用句优美、准确,笔下描绘的大榕树更是栩栩如生,充满勃勃生机,作者虽然看不到鸟,但通过描写榕树的“大”、“茂盛”早已悄悄地把无限生机,暗藏着成千上万的鸟都渗透在文字的描写中去。我让学生在自读课文的时候,体会榕树的美,边体会边画句子,把喜欢的句子多读几遍,遇到不懂的地方就在旁边作上记号。通过学生的这一朗读、勾画、体会,引导学生自读、感受、质疑,从而理解语句的含义、作者的感情。学生在汇报的过程中解决了几个知识点:什么是气根?榕树有哪些特点?体现在哪里?为了让学生更好的理解句子,我利用CAI现代教学设备,向学生展示大榕树的远景和近景,树叶的样子、颜色等等。学生在观察、朗读、体会后很快地理解“簇”“堆”的用法,感受到大榕树的“茂盛”,“那是一株大树,树的枝干不可计数。”可以感受到树的“大”。

二、学习写作方法。

本课的写作方法运用了描写中动态描写和静态描写。我在教学大榕树部分时,指导学生体会句子意思后,总结作者在描写大榕树时是①按怎样的顺序来观察榕树的?②作者抓住了哪几方面写榕树?其中哪一部分写得最详细?指出作者按从远到近、从整体到部分,抓住榕树的枝、根、叶三方面进行具体描写,突出榕树大而茂盛的特点,这种描写方法叫静态描写。使学生首先认识静态描写的定义,然后在学词学句的过程中感悟句子和写作方法,体会这种写作方法好在哪里。最后在教学过程的尾声,我设计让学生仿照巴金爷爷的写作方法,运用静态的描写手法去写自己喜欢的一种植物,要注意抓住植物的特点去写。

三、朗读和背诵的指导。

该篇文章用词优美,语句精辟、简练,引导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例如:关于“真是一株大树”一句,学生读时习惯强调句中的“大”字,实际上作者强调的是“一”株大树,所以要启发学生朗读时读出“一”株大树。读好这句话,读出榕树的大,鼓励学生相互交流朗读的感受,说说为什么这样或那样读。在学生置入文章的情境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的最佳时机,我要求学生把自己喜欢的部分背诵下来,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性。

希望上述资料能对你有所帮助,优秀的说课稿有助于教师表述具体课题的教学设想及其理论依据,新东方小学网还有更多优秀的小学语文说课稿范文和小学语文说课稿模板供你参考。另外,我们还有三年级语文教案、四年级语文教案、五年级语文教案,和六年级语文教案等资料供你参考。

《鸟的天堂》说课稿10

一、说教材

《鸟的天堂》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十一册第六组课文中的首篇精读课文。著名作家巴金以生花的妙笔记叙了他和朋友们两次游历“鸟的天堂”的不同见闻及感受,表现了大榕树的庞大、茂盛,以及被称作“鸟的天堂”里群鸟欢闹名不虚传的奇异景象,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与赞美之情。

课文语言质朴,动静结合,美不胜收,观察有序,笔法细腻,易读易记,情感真挚,给人以一种美的享受。

训练重点是要在理解课文思想内容的同时,体会并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选编本文的目的在于:

1、使学生感受大自然在人类保护下充满生机活力的美,增强环保意识;

2、使学生领悟作者描写景物和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提高阅读能力和作文能力。学好此文是日后学习其他同类型课文的凭借与基础,能起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作用。为此,该文是本组课文教学的“重要练兵场”。综合考虑教材内容、特点及编排意图,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参照“语文课程标准”精神和“教学大纲”要求,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确定如下重点及难点。

(一)教学目标

1、知识教学目标。

①学会巢、梢、暇3个生字。

②能正确读写应接不暇等词语。

③理解重点句:

如:我有机会看清它的真面目,真是一株大树,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枝上又生根,有许多根直垂到地上,伸进泥土里。

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2、能力训练目标。

①熟读课文,理清脉络,学会按作者游览顺序给课文分段并概括段意。

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中自己喜欢的部分。

③领悟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进行静态、动态描写和寄情于景的表达方法。

3、德育渗透目标。

感受美景,培养保护环境,护我绿色家园的环保意识,受到热爱大自然、热爱美的教育与熏陶。

(二)教学重点

1、了解大榕树的外形特点,体会众鸟纷飞的壮观景象,真正理解“鸟的天堂”的含义。

2、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三)教学难点

理解文中含义较深的句子。

(四)教时安排

鉴于本文是本组课文的重要“练兵场”,考虑到学生基础不到扎实、领悟缓慢等情况,为了切实做到学练结合,我给学生以充裕的学习时间,确定用3课时来完成教学任务。

第一课时:①先读“导读”,明确目标。②紧扣“鸟的天堂”做有序展开。

第二课时:自主研读,合作探究,精读细品“大榕树”和“众鸟纷飞”,领悟表达方法,读写结合。

第三课时:加深理解,探究意义;综合实践,炼就能力。

一、说学情

本班学生课外资料较为缺乏,听、读的能力稍好,说与写能力方面还存在相当大的缺陷。其想象能力、欣赏能力较为低下。对课文的领悟过程较为缓慢,课堂教学不能操之过急。但作为四年级的学生,他们具有一定的语文知识基础,具有一定程度的自学能力,懂得分清文章的主次。学习过《海上日出》等多篇描写大自然景色的文章。

二、说教学方法

新课标提出“小学语文教学必须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的目标。并要求“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正确处理好师生的关系,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的讨论,勇于探索。使学生的自主学习性得到提高和发展”。课标强调了要以学生学习为主,为了让学生真正的参与到学习中来,让学生谈自己的体会,以“以读代讲”的教学策略,

1、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讨论式教学(谈话法和讨论法)。

2、教学手段:多媒体的简单应用,优化课堂教学。

3、学习方法:A、圈圈,画画。 B动脑筋、敢提问。 C、有主见,谈看法。 D找伙伴,共探究。

四、说教学程序

有序、紧凑、合理,遵循学生认知规律所作的教学程序,就能充分调动学生思维,使其更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我这样设计本课的教学程序。

(一)先读本组课文“导读”,开宗明义交待教学目标。

心理学实验表明:强烈的目标意识是导读成功的关键。阅读之前,目标明确与否效果大不一样。设计步骤一,能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全组课文的训练重点,学习才能有的放矢。

(二)紧扣“鸟的天堂”做有序展开。

“鸟的天堂”是本文的环绕中心。由于本组教学重在于从理解思想内容的基础上领悟表达方法。为了达到目的,势必要紧扣“鸟的天堂”这一中心作“大文章”。

1、审题设疑,揭示题意。

设问:看到题目后,你有什么疑问?让学生充分质疑,估计大部分学生会提到:①“天堂”指什么?②“鸟的天堂”又指什么?在哪里?为什么称为“鸟的天堂”?③“鸟的天堂”里有什么?是不是有很多鸟?等等问题。

题目是文章的窗口,其往往起着提示全文、点明中心的作用。让学生质疑“题眼”,可以形成“阅读期待”心理,激活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兴趣,体现自主、探究精神。

2、明确题义,简介“鸟的天堂”。

3、整体感知理线索。在学生充分质疑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自读自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为此,我设置了如下思考题:①作者几次去“鸟的天堂”,分别是在什么时候去的?②每次各看到了什么?③小组讨论,划出作者每次去“鸟的天堂”时的感受的语句。

4、依据设问,中间突破,理清脉络。

引导学生抓住设问答案中的“第一次、第二次”及“第二天、这一次”等字眼,从层次明显的中间部分突破,划分段落,理清脉络。

5、自学生字词,指导正确读写词语。

6、以读代讲轻带教学第一段,只要求理解大意,了解游玩的时间、心情等即可。因为学生已懂得“分清文章的主次”,在此处教学就让学生复顾旧识加以应用,以求实现“立体式学习”,最大程度提高教学效益。

(三)自主研读,合作探究,细品“榕树”。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语文教学大纲》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为了达到让学生多读多感悟的目的,又要避免形式单一的纯朗读活动,我结合课文内容设置多种读法来激发学生读课文的兴趣。

1、重点读此段课文,小组读。

2、品词细读“簇”。“一簇簇树叶伸到水面上”与“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中的“簇”先后换用“片”、“束”来读一读。

3、比较读第六自然段。我说“许多株”,朋友一说“只有一株”,朋友二说“是两株”。4、表演和画船移动图读“逼近”。读“我们的船渐渐逼近大榕树了”,以弄清作者观察基点的变化过程。

5、图文结合读,观察课文插图1(大榕树),精读细品课文第七、八自然段。有喜欢的句子就勾出来多读几遍,写上批注。有不太理解的地方就在旁边作上记号。(生朗读、体会、勾画)

6、结合学生生活实际读“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新的生命在颤动”指的是什么,作者为什么会有这种感受呢?谁来谈谈自己的理解?

7、那些描写榕树的词或句给你印象深刻?这样描写有什么好处?这些词句都说明了什么?是什么描写方法呢?

(四)精读“众鸟纷飞”场面,领悟表达方法。

1、小组读“众鸟纷飞”段落。

2、借助插图2,略说大意。讨论:

(1)作者的感受怎么会发生变化?为生么两次看到的景象不同?

(2)和写榕树比较,作者写鸟采取了什么方法?

(3)本文最后一句话中,第一个“鸟的天堂”为什么加引号?第二个为什么不加引号?

通过上述问题让学生自学动态描写,体会众鸟纷飞,大小不一、颜色各异、动作千姿百态,有的飞,有的叫。有的拍翅膀,使人应接不暇的热闹场面,以此培养学生的思维自学能力。在学生自学中,教师借助电教手段,播放众鸟纷飞的录像,加深学生体会从静到动的壮观景象。学生课文之后,进行配乐朗读,使学生进一步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赞美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完成思想教育目标。

3、细读:我们继续拍掌,树上就变得热闹了,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树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在扑翅膀。领悟总写与特写相结合的表达方法。

6、尝试练习:依照本文写法,用几句话写出“课间十分钟”时同学们在操场上尽情玩耍欢快热闹的场面,要求一定要用上句式“有的……有的……有的……”。

(五)紧扣最后一句话,体会五处“鸟的天堂”的作用与含义,趁势归纳中心。

(六)主动探究,不忘“环保”。在大力提倡“保护生态环境”的今天,重读本文意义犹大。教学时我让学生以“自愿组合、小组合作”的方式开展讨论:为什么这个地方会成为“鸟的天堂”?

引导学生根据“河、树、鸟、人”四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加以研读课文。引导学生根据课文的内容和具体的语句,并适当合理展开想象,自由地说自由地议,再选出小组代表进行辩论,探究四者间的生态循环关系与作者“的确是‘鸟的天堂’感受的由来。

(七)综合实践,炼就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本篇课文后面附有一个“为导游写一篇解说词”的选作题,其目的是为了深化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加强练笔。对此实践活动,可在课前让学生“自愿组合、小组合作”搭配成“旅游团”加“导游”的形式,充分利用“小组”群体力量广泛搜集材料,试学写解说词。组织学生开展“模拟导游”活动,评选优秀导游,以激发学生兴趣,炼好学生能力。

(八)作业布置。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课文。扩写本课学习过程中所进行的习作训练项目。

五、说板书设计及教学效果的预测

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进一步的分析了作者的写作方法,为今后的课文学习和写作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经过这一节轻松愉快的教学活动,也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由被迫学习转变为自动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这就为今后在学习中打下一个良好的开端,让学生的积极性大增,增强了学生独立的自觉性。当然,课堂教学中的许多情境是无法预设的,我们更应关注的是生成的精彩。学生不但是具有灵活变通的个体,而且是学习过程的主体。我们在关注学生生命成长的同时,也应对特定情境下生成的五彩缤纷的课堂谨慎把握。

好的板书将有利于教学和复习巩固。为了突出本文的文章结构思路,顺着课堂教学认识过程,感受本文的构思美、自然美;为了让学生更充分地感受和领悟本文的篇章写作手法,我采用顺序系统构框板书的方法。

12、鸟的天堂时间:黄昏

第远望(整体)一簇簇、茂盛、看不出

一主要景物:大榕树(庞大、茂盛)

干;静态

次;根

近看(部分);枝叶

感受:美丽的南国的树

没有一只鸟

时间:早晨

总写:鸟多、热闹;飞;扑;叫;应接不暇

二主要景物:鸟(纷飞、壮观)

飞出、飞进;动态

次、特写:画眉;站、叫

感受:的确是“鸟的天堂”!(赞美)

《鸟的天堂》说课稿11

各位老师,大家好,我今天的说课的课题是《鸟的天堂》。下面我将从教材、学情、教法学法、教学过程以及板书设计五个方面展开我对本课教学的理解与设计。

一、说教材

《鸟的天堂》是著名作家巴金先生的作品,是小学语文S版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25课的一篇精读课文。文章动静结合,韵味十足,遣词造句精妙准确,表达感情充沛细腻。动静结合,情景交融是本文的最大特色。文章的第一部分以写静态为主,重点描绘了大榕树树大,干多,枝繁,叶茂的特点;第二部分则以写动态为主,展现了一幅百鸟齐鸣、万鸟纷飞的热闹画面,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中这种生命现象的热爱和赞美。

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本组课文训练的主要意图:抓住景物特点,进行静态与动态的描写;借景物描写表达感情与直接表达感情相结合。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我是这样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大榕树的外形特点,体会“鸟的天堂”的热闹情景。

2、能力目标: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进行静态、动态描写和寄情于景的写作方法。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感受大自然在人类保护下充满生机活力的美,增强环保意识。

确定这样的目标,目的是让学生在主动地进行探究性学习的同时,在实践学习中能够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师在教学中也能够有条不紊地进行知识的传授。

教学重难点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

1、了解大榕树的外形特点,体会“鸟的天堂”的含义。

2、学习描写事物静态和动态的方法。

确定这样的重点,既符合教材的特点,又突出单元训练的重点,既让学生了解了作者两次去鸟的天堂所看到的情景,又学到了作者的写作方法,有助于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

本课的教学难点:理解文中含义较深的句子

“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

确定这样的难点是根据学生的特点和接受能力的情况而制定的,目的是让学生学会准确生动地运用词语。

二、说学情

四年级在小学教育中正好处在从低年级向高年级的过渡期,这时候的四年级开始转变思想方法,从过去笼统的印象转变为具体的分析,偏重对自己喜欢的事物进行分析。在心理方面,四年级孩子开始从被动的学习主体向主动的学习主体转变,小时候看不懂,听不懂的一些知识,现在很快可以搞明白,知识增长速度明显加快。

三、说教法和学法

教育学中提到“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讲授课文时,根据课文内容,我在语言文字训练中,让学生读、思、勾画,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在词语训练中,用解释、比较、联系上下文等方法;在内容理解中,以读促讲,重品味和感悟;在难点问题解决中,采用讨论探究法。如对:“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的理解。

确定这样的教法和学法,目的是在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而且更好地突破教学难点,全面地完成教学任务。

四、说教学过程(第二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情境(1):伴随着音乐的录音,播放大榕树的录像片断,使学生进入“我”欣赏大榕树的情境中。你们见过这样的大榕树吗?这节课我们一起去感受这里的美。

通过模像直观向学生展现大榕树,从而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合作探究、深入研读

小学生是通过形象来认识世界的,在阅读中只有设法让学生感受到语言文字所描绘的鲜明形象,才能引起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关注,才能入境生情,促进自悟。

1、学习“第一次经过鸟的天堂”部分

(1)读一读、想一想

让学生默读课文想想作者是按什么顺序观察这课榕树的?“大榕树”有什么特点?这些特点表现在哪些句子里,找出来读一读。

再读课文,看看作者是怎样描写的,又是从哪几个方面描写的?看到这样一棵大榕树,你会产生哪些想法?

提问由浅到深,这样有助于培养学生思考探究能力。

(2)指导朗读。目的是培养学生体验“美”、欣赏“美”的能力。

2、学习“第二次经过鸟的天堂”部分

情境(2):伴随着音乐的录音,播放大榕树上群鸟纷飞的录像,使学生进入“我”欣赏鸟儿的情境。让学生在身临其境般的体验中陶冶情感,加深感悟。

(1)齐读感悟,主要是鼓励学生通过朗读课文,尽情地感受这部分语言文字描绘的美。主要是让他们体会“群鸟纷飞”热闹场面,使学生形象地感受这部分的动态美的描写。

(2)再读讨论、思考:

作者这一次经过鸟的天堂,与第一次所见到的景象有什么不同?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作者各用了什么描写方法?目的是引导学生比较作者对“大榕树”和“群鸟纷飞”的描写,体会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的区别

鸟儿为什么有这么好的生活环境?大榕树上的鸟儿为什么又那么多?引发学生对这种现象原因分析。

(3)拓展想象

假如你是“画眉鸟”你会说些什么呢?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而且有助于活跃课堂气氛。

(4)再读课文,在欣赏课文的过程中,领会作者对这一情景的描写。目的:通过读体会作者的欣喜,读出鸟的活泼可爱,读出鸟的多。

(5)感情朗读。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3、课堂练习:为什么这棵榕树长得这么大、美,鸟儿生活的这么快乐?目的是让学生自己体会文章的中心,同时受到增强环保意识的教育。

4、小结:学生归纳。目的是检测学生学习的效果,同时培养他们的归纳和语言表达能力。

5、课外作业

(1)背诵课文

(从“我们的船渐渐逼近榕树了”到“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2)小练笔:仿照课文的写作方法,找一处自己喜欢的景物进行描写,要用到动态和静态描写的写作方法。

目的是巩固课文重点内容,培养学生默读课文的能力,读写结合,把学到的写作方法运用于实际。同时,培养和提高学生独立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五、说板书设计

第一次榕树大美

鸟的天堂(留恋、赞美)

第二次鸟多欢

这是我本节课的主体板书设计,本板书层次清楚,重点突出,言简意赅,它清晰地展示了课文的主要内容,是课文的精华,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同时,使学生头脑中形成了相对完善的知识积累,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进而辅助了教学,提高了教学效率。

《鸟的天堂》说课稿12

教材简析:

《鸟的天堂》是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制第十一册第六单元的第一篇精读课文。是著名作家巴金先生的作品。文章记叙了作者和他的朋友两次经过鸟的天堂时所见到的不同景象。表现了大榕树的庞大、茂盛,以及被称作“鸟的天堂”的名不虚传,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

该组课文的训练要求是在理解课文思想内容的同时,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鸟的天堂》这篇课文,在表达上很有特色。课文动静结合,韵味十足,遣词造句精妙准确,表达感情充沛细腻,是一篇培养学生“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的好文章。这篇课文的教学,不仅对后面两篇课文学习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还能使学生通过教材这个范例,积累语言,学习作者动静结合的写作方法。

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编排,课文特点、单元训练重点和新课标精神,我以学生学得主动,学得生动,扩大阅读面为指导思想,确定教学目标。

(1)、感受文中描写的“鸟的天堂”人与自然友好相处的和谐之美,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重点:

感悟作者两次去鸟的天堂所看到的不同景象,领悟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进行静态、动态描写和寄情于景表达方法。

难点:

1、理解“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的意思。

文中四处提到“鸟的天堂”,为什么有的地方加引号,有的地方没有加引号。

1、创设情境法:将多媒体课件恰当地整合进课堂教学之中以后,由于多媒体课件的直观性、音效性可将学生所欣赏到的课文各部分的文字信息多元化,在此环境中,为学生更加有效地阅读、更加有个性的阅读,更加有创造性的阅读创设了更大的空间。

2、角色竞赛法:根据学生年龄的特点让学生分成树和鸟的角色,采用学生分角色竞赛,在疑问导读中,读、思、议、辩结合,营造自主、合作、平等的良好氛围,以学定教,顺学而导,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达到“无为而治”的教学境界。

3、自主探索联系实际法:根据我校平时所立的课题“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我积极将研究的成果用于实践中,让学生课前收集资料,课中自主体验、学文后积极合作,根据不同的情节大胆设计解说词,联系实际,学以致用,达到语文就在身边,身边就有语文的目的。

原名李尧棠,字芾甘。四川成都人,笔名巴金。19肄业于成都外语专门学校,1984年获香港中文大学荣誉文学博士学位。1927年赴法国留学,1928年回国后曾任《文学季刊》编委,文化生活出版社、平明出版社总编辑,《文季月刊》主编,《烽火》杂志创始人,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理事,1949年后历任中国文联第三、四届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第二、三届副主席及第、四、五届主席,中国作家协会上海分会主席,上海市文联主席……

教材说明

《鸟的天堂》是著名作家巴金先生1933年5、6月间南游广东时写的作品,后收入他的散文集《旅途随笔》中,选入课文时有修改。文章记叙了作者和他的朋友两次经过鸟的天堂时所见到的不同景象,表现了大榕树的庞大、茂盛,以及被称作“鸟的天堂”的名不虚传,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中这种生命现象的热爱和赞美。文章表达上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第一,抓住景物特点,进行静态与动态的描写;

第二,借景物描写表达感情与直接表达感情相结合。

选编本文的目的,一是使学生感受大自然在人类保护下充满生机活力的美,增强环保意识;二是使学生领悟作者描写景物和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提高阅读能力和作文能力。 本文的重点是写作者两次去鸟的天堂所看到的景象。作者第一次经过鸟的天堂,没有看到鸟,重点写了大榕树的硕大无比和充满生机的美丽。作者按由远及近的观察顺序,先写它占地面积大,并通过争论榕树的多少,说明这株榕树是孤木成林,表现榕树之大;接着写近看榕树,通过对枝干和绿叶的描写,展示了大榕树的勃勃生机。在饱含情感的描写之后,作者发出由衷的赞叹:“这美丽的南国的树。”第二次经过鸟的天堂,作者着重写了众鸟活动的热闹场面。从作者的描写中,我们不仅知道了这儿鸟的数量多、种类多,而且分明感受到了它们生活的自由、快乐。对小学生来说,本课的难点主要有两处:一处是“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另一处是文中五处提到“鸟的天堂”,为什么有的地方加引号,有的地方没有加引号。

教学目标

1、熟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有关部分,背诵课文第7、8自然段,感受大榕树的奇特和美丽以及众鸟纷飞的壮观景象,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美的感情。

2、学习本课生字新词,会用“陆续”“应接不暇”造句。

3、体会课文描写景物静态和动态的方法。

教学重点

1、感受大榕树的奇特和美丽以及众鸟纷飞的壮观景象。

2、体会课文描写景物静态和动态的方法。

教学过程设计

《鸟的天堂》是九年制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十一册第五单元的第一篇课文。它主要记叙了作者(巴金)和他的朋友们两次游历“鸟的天堂”时所见到的美丽的大榕树和群鸟欢闹的奇异景象,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景色的热爱和赞美。这是一篇经典课文,然而,在保护生存环境日趋重要的今天,又赋予了这篇精品佳作以新的内涵。因此,在教学时,我紧扣“自主——探究——实践”的线索进行设计,努力使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有所感悟和思考,在积极探究中获得思想启迪,在实践活动中提高语文素养。

一、初读课文,理“线索”。叶圣陶在谈到阅读教学的任务时,明确指出,把握作者的思路,理清课文的线索,是阅读教学首要任务。我采用以下步骤完成教学:

1、引导质疑,提示题意:文中“鸟的天堂”指什么?在哪里?为什么称为“鸟的天堂”?通过质疑,激活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兴趣。

2、初读,理线索。在学生质疑的基础上,让学生通过自读,整体感知课文,同时着重思考以下问题:作者几次去鸟的天堂,分别是在什么时候,每次看到了什么?这个问题并不难,学生完全有能力自己去解决。教师放手让学生去学,辅导个别有困难的学生。通过自学,学生不仅读通顺了课文,而且把握了作者的思路,理清了课文的线索,达到了整体感知课文的目的。

二、自主学习,谈感悟。 《鸟的天堂》这篇课文语言质朴,意境优美,感情真挚,很适合学生自己去体会,去领悟。这一单元的读写训练重点也不再是分辨事物的静态和动态了,而是阅读时要有自己的见解。这一改变,也进一步体现了《语文课程标准》的理念,尊重学生,发扬民主,张扬个性,把更多的空间和时间让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揣摩,去感悟。因此,我这样引导学生学习:

1、抓段落,谈感悟。在学生整体感知课文的基础上,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说说喜欢哪一次去鸟的天堂,并陈述自己喜欢的原因。

《鸟的天堂》说课稿13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好。

今天我所说的是《鸟的天堂》一课。这是著名作家巴金先生的作品,本课分两课时讲完,今天我说的是第二课时的教学。我将采用传统的四说法。一、说教材,二、说教学方法,三、说教学过程,四、说板书设计。首先进入第一个环节。

一、说教材

《鸟的天堂》是小学语文第七册第一组的一篇精读课文。在本单元处于核心地位。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作者两次经过鸟的天堂的所见所闻,具体描写了傍晚静态的大榕树和第二天早晨群鸟活动的情境。宽阔清澈的河流,充满生机的大榕树,活泼可爱的小鸟,构成了一幅美丽的风景画。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生命力的热爱和赞美。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有两个,一是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想象画面,感受大自然的和谐美好,二是让学生在读中感悟作者细腻生动的描写方法。

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自学基础,掌握了多种学习方法。但是这个阶段的学生具体感性的思维正想抽象思维转变,对重点词句的理解还有一定的困难。根据教材内容的特点,学生的实际情况和编者意图,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为: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南国的美丽风光。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

2、领悟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写的表达方法。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本文文字优美,为了让学生读出美感,我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引导学生想象鸟的天堂的美丽景象,体会作者两次去鸟的天堂的不同感受。难点是体会描写大榕树特点的句子。

二、教学方法

到此为止我的教材分析学完了,下面我来说一下教学方法。教学有法,教无定法。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应该让自己的课堂不拘一格,根据不同风格的文章、不同的训练重点选择最合适的教学方法。本组教材以“自然景观”为专题编写,教学本组课文要引导学生认真读书,品味语言,从字里行间感受大自然的美。因此我选择了情景教学法,对比阅读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自读自悟,合作讨论,关注课堂教学生成,实现师生的共同提高。

三、教学过程

新课程标准告诉我们,无论是理解内容还是体会感情,都应该注重学生的自主阅读,重要的不是让学生得到一个现成的答案,而是让每个学生都经历这样的学习过程。都能通过独立阅读,把课文读懂并有一些自己的体会。结合本课写作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设计了这样三个教学环节,一、初读课文,走进鸟的天堂。二、再读感悟,想象群鸟纷分。3、品词析句,体会作者感情。在每个教学环节我都会设计一个概括性的问题来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第一个环节的问题是这样的:同学们,作者两次经过鸟的天堂看到了怎样的景象?请找出文中的有关段落读一读。本教学环节我重点指导学生朗读第五第七第八自然段,为了帮助学生理解“枝上又生根,有许多根垂到地上”的景象,想象“树叶绿得耀眼。绿得发亮”。我采用了多媒体教学。在学生交流过自己的阅读感受之后,我播放了一组画面,让学生再次感受榕树的蓬勃生机。同时告诉孩子们这棵榕.已经有五百多年的树龄了。榕树的树冠大得出奇,笼罩着十八亩左右的河面。近看,犹如一座森林,远看,就成了浮在水面上的绿洲,景色奇特迷人。多媒体的应用不仅体现了情景教学法,而且为学生对课文的再次的阅读、想象、理解提供了有力的保障。.第一个教学环节大约需要十五分钟。

接着我会以一个过渡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进入第二个教学环节的学习,问题是这样的:作者第一次走进鸟的天堂,却没有看到一只鸟,不禁有些失望。可当他第二次走进鸟的天堂时,看到的又是怎样的情景呢?通过上述问题,引导学生在小组里合作学习第十一、十二、十三自然段的动态描写,体会众鸟纷飞,大小不一、颜色各异、动作千姿百态的热闹场面,以此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自学能力。在舒缓的音乐声中,孩子们与小伙伴一起边找、边读、边品悟。既进行了说话训练,又阅读了文本,而且在阅读交流中深入理解了鸟儿的形、色、声、姿。在小组合作学习的时候我会下去巡视,适当进行点拨和引导。在多数学生找出来之后,让每个小组派代表展示合作学习的成果。有感情的朗读自己喜欢的句子并说出喜欢的原因。此环节的教学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标准所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也很好的突出了本课时的训练重点。在学生充分理解课文之后,我会设计一个按原文填空的练习题,使学生领悟总写与特写相结合的表达方法。

1、我们继续拍掌,树上就变得了,到处都是(),到处都是()。(),(),(),(),有的站在树枝上(),有的()起来,有在()翅膀。.

本环节的教学顺利的话,大约需要十五分钟。第三个环节我会在学生充分朗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质疑问难,并相机指导学生关注课文的中心句: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思考并交流,鸟的天堂这个词语在课文中出现了几次,为什么有的加引号,有的没有加呢?通过讨论使学生体会到加引号的“鸟的天堂”表示一种特定的称谓,是对大榕树的一种夸张的形容。不加引号的鸟的天堂是因为作者亲眼看到大榕树,看到鸟儿们的自由幸福,真的像在天堂生活一样。所以在作者心里,大榕树是的的确确的鸟的天堂。同时使学生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赞美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到此为止,学生对整篇文章的阅读理解已基本完成。但是新课程理念告诉我们,阅读教学应该引领学生经历感受——理解——积累——运用的语言学习过程。课文是读与写的例子,要运用好这个资源,让学生切实学好语言和表达方法,这是提高语文能力的有效途径。因此我分层次设计了这样两道作业题: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小组合作设计一份广告,图文并茂的向他人介绍鸟的天堂。

四、说板书设计。

好的板书就是一篇微型教案,它体现了教师的教路,学生的学路,作者的文路三路合一。本课时的板书我力求达到以上要求,既体现了内容美,又体想了形式美。是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统一。

附板书:

12、鸟的天堂

榕树:枝干根叶(静态)

鸟儿:形色声姿(动态)

以上是我说课的全部内容。当然,课堂教学中的许多情境是无法预设的,我们更应关注的是生成的精彩。我相信:只要我们不断去发展,不断去创新,一定会有许多精彩的课堂出现。

《鸟的天堂》说课稿14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鸟的天堂》是第十一册第六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记叙了作者和他的朋友两次经过鸟的天堂时所见到的景象,让学生把精读课文中学到的方法用于实践中,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2、教学目标针对本课教学内容特点,依据课程标准要求,单元训练重点及学生的年龄特点,我确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1)体会文章对大榕树和群鸟欢闹情景的描写。

(2)使学生感受大自然在人类保护下充满生机活力的美,增强环保意识。

(3)使学生领悟作用描写景物和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提高阅读能力和作文能力。

3、教学重点和难点本文的重点是写作用两次去鸟的天堂所看到的景象;难点是重点句子的理解,体会出大榕树的特点。

二、学生分析六年级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阅读能力,而且他们的思维也比较活跃,因此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通过自学理解课文思想内容,并且在自学实践中逐步提高理解能力,并针对学生的自学情况,有的放矢地进行点拨和讲解,努力做到把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有机地结合起来。

三、教学方法和手段为了体现精读课文的特点,我善于在学生质疑的基础上,提出有价值、富于启发性的问题,指导学生阅读思考,善于在自学的基础上组织好讨论交流。通过同学间的合作,把学生的理解与体会逐步引向深入,并在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辅助教学,提高教学效果,激发演算珠学习兴趣。

四、教学流程

(一)质疑导入、提示课题。

(二)了解大榕树的特点有感情地朗读

1、初读课文后填空:我们知道作者两次来到,第一次到了。

2、自由读描写大榕树的这部分边读边思考:大榕树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通过学生的思考、讨论、交流总结出大榕树的特点。

3、默读课文,边读边画出能说明这些特点的句子,想想为什么?

(三)了解鸟的特点,朗读课文作者第二次来到鸟的天堂看到了鸟,这儿的鸟又有什么特点?学生带着这个问题,默读作者第二次来到鸟的天堂这部分,同时看多媒体,边看边总结板书。让学生进行发散思维训练,有利于学生理解课文,感悟文字深层次的情感。

(四)总结全文,升华主题

(五)板书设计树鸟的天堂茂盛、大、绿、生命力强(静态)色鸟声(动态)动五、教学反思从整体上看,这节课实现了教学目标,学生自主学习的愿望比较强烈,主动发展的潜能是巨大的,尤其是学生对课文的理解非常透彻,充分发挥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并在自学实践中逐步提高理解能力,但也有不足,学生对重点句子理解不透,有待今后的进一步努力。

《鸟的天堂》说课稿15

一、教材分析

《鸟的天堂》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第十一册的一篇讲读课文。是著名作家巴金先生的佳作,记叙了他和朋友两次经过“鸟的天堂”的所见所闻,具体描写了傍晚静态的大榕树和第二天早晨群鸟活动的景象。宽阔清澈的河流,充满生机的大榕树,活泼可爱的小鸟,构成了一幅高雅清幽的风景画,展示了一派美丽动人的南国风光。课文语言质朴、感情真挚,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让我们的心为之颤动,情为之动容。

《语文课程标准》特别强调教学目标三个维度的有机整合,结合本课教材的特点,拟订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能力训练点:能正确读写本课生字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过程方法引导点:通过朗读、感悟,体会榕树的大和“鸟的天堂”的热闹,领悟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写的表达方法。

3、情感态度渗透点:从课内外延伸中进一步感受大自然生命力的美,增加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养。

教学重点、难点:体会作者两次到“鸟的天堂”的不同感受、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二、理论依据: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积极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语文教学应以读为主线、自学探究为基础,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体性和创造性。

三、教学构想:

以读为本是中国传统语文教学的宝贵经验,本节课我想用最简单的朗读、感悟的方法来教学本课,抓住关键的词语咀嚼、品味、赏析升华,让学生在课堂有滋有味地读,无拘无束的表达感受。

四、教学流程:

本课教学中,我努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采用“谈话引入、渗透文本----感知文本,理清线索----美读文本、探究重点----自主交流、畅谈感受----实践活动,拓展文本”的模式组织教学,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获得最大收获。

(一)、谈话引入、渗透文本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以讲故事为切入点,(传说500年前,在广东省新会县天马河村……真是南国的奇观呀!)紧紧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然后话锋一转,“在你们的心目中,鸟的天堂应该是什么样的?”通过汇报,架设起文本与学生间的交流平台,引导学生进入文本自主阅读状态。

(二)、感知文本,理清线索

首先让学生自由读全文,这一遍读,重点放在读正确、读流利,有不认识的字,鼓励学生借助拼音多读几遍或查字典解决,养成良好的利用工具书的习惯。接着,检查读生词,先自己试读一遍,然后和同学一起交流需要注意的字、词,从而帮助学生排除读书障碍。通过读书,你都读懂了什么?鼓励学生个性化的解读,进行多角度、多层面地交流读书体会。梳理作者的思路,理清课文的线索,达到整体感知课文的目的。

(三)、美读文本、探究重点

叶老说: “美文尤要美读”。特别是对《鸟的天堂》这样经典、优质的言语材料,“读”本身就应当是阅读教学的一个日标、一项任务。在指导阅读“榕树”的特点这一段时,我将先让学生闭上眼睛听录音,“你仿佛看到了一株怎样的大榕树?”学生畅所欲言,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然后采用“以读代讲的方法,齐读、范读、小组读等多种形式操练,让学生充分地读,充分地感悟,领会榕树的“大”和榕树叶子的茂盛。文中的重点词句是文章的精髓,它对表达中心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教学中,我指导学生抓住具有感染意义的关键词语、句意深刻的语句,引导学生领会其中蕴藏的思想感情,从而拨动他们心灵的琴弦,引起他们情感上的共鸣,例如:“真是一株大树”,突出一株,体会榕树的大;那翠绿的颜色……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通过互相交流启发,使学生抓住“那么多”“’一簇…一堆…‘不留一点缝隙”等数量词中体会树多而密,

“翠绿…‘颤动”等词语中体会榕树的美丽和富有生命力。特别是“这美丽的南国的树”更要注重加强语气,强调“赞叹”之情。多种形式的读,让学生读出对榕树的赞叹和喜爱之情,体会到鸟的天堂的静态美。实实在在地练读后,鼓励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在大力提倡“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的今天,又赋予了这篇精品侍作以新的内涵。我在此增设了设疑这一环节,引导学生探究:为什么这里会成为鸟的天堂?这样,不仅能调动学生探究的积极性,同学合作,优势互补,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也增强了学生的环保意识。

(四)、自主交流、畅谈感受

在学习鸟多一段时,我先播放“群鸟纷飞、百鸟争鸣”的录象,当学生获得直观感受后,勾画出自己喜欢的句子,反复阅读,在读中感悟,然后交流。学生从鸟的数量多、形态多、姿态多,感受美的画面,美的生命,美的行为,美的情感……在这一部分的教学中,我着重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指导学生一边读,一边想象当时的情景,学生通过想象讲述有的鸟还会怎样。把抽象的文字符号转换为具体的视觉表象,令学生身临其境,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从而感受鸟的天堂的动态美。

学贵有疑。爱因斯坦也说过:“提出一一个问题远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引导学生学会质疑问难,是自主探究学习的关键,是创新学习的开端。在学完榕树的大而茂盛和鸟多段落后,我请学生大胆质疑,并引导学生提出最值得探究的一个问题:为什么课文中有的鸟的天堂加引号,有的没有加引号。通过讨论,使学生感受到鸟儿们的生活十分自由、幸福,真像在天堂中遗言个,所以在作者心里,大榕树确确实实是鸟的天堂。

(五)、实践活动,拓展文本

《语文课程标准》告诉我们,我们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在教学中努力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去学会搜集,学会应用、学会交际。“鸟的天堂”目前已成为一处游览胜地,请学生搜集一些有关材料,写一篇解说词。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与人合作、与人交际。然后在班里进行优秀导游评选,学生一定会兴趣盎然。这一设计意在培养学生收集资料,运用资料的能力,并润物无声地内化学生在课堂上所学到的知识,潜移默化的培育学生审美意识,并由此获得美感。

五、板书设计:

树 大 茂盛 喜爱

鸟的天堂

鸟 多 活跃 赞美

这样设计,简单明了,展示了文章的层次条理,又体现了文章的思想感情。

第五篇:鸟的天堂说课稿

鸟的天堂说课稿

鸟的天堂说课稿1

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十一册第六组课文《鸟的天堂》是著名作家巴金先生的作品。本文记叙了作者两次经过 “鸟的天堂”所看到的不同景象。文章“一静一动,寄情于景”的表达方法很有特色,结合本单元的训练重点“引导学生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将本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了解大榕树的外形特点,体会“鸟的天堂”的含义。

对于小学生来说,文中有些句子难以理解。如“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再如 “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理解这两个句子,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根据教材特点、学生实际,我从三个层面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了解大榕树的外形特点,体会“鸟的天堂”的含义。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技能目标:积累语言,学习作者“动静结合、寄情于景”的写作方法。

3.情感目标:感受人与自然友好相处的和谐之美,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本课教学遵循“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思维训练为主线” 的教学原则。采用“情境再现法”、“以读代讲法”、“整合教学法”展开教学。让学生在“读、想、说、写”的过程中,拓展思维,感悟文本的人文内涵,提高语文素养。

为此,我设计了教学流程的三个环节:

(一)情境导入,感知全文

(配乐解说)在广东有这样一个美丽的传说:相传四、五百年前,在广东新会天马村的小河中有一块泥滩小岛,一只仙鹤衔来了一根榕树枝。不久,榕树枝繁叶茂,远看像一片浮动的绿洲。后来,这只仙鹤带来了数万只仙鹤。从此,每天清晨,万千灵鸟鸣声呼唤,凌空翱翔,野趣盎然,形成南国一个奇观——那就是鸟的天堂。(板书课题)

从仙鹤入手,一路逶迤而行,至仙鹤结课,前呼后应,使教学浑圆一体。

接着,让学生展开遐想,什么样的地方才能称作“鸟的天堂”?利用“阅读期待”,激发学生的探究心理。

学其文,必先学其字,学其词。此处重点指导书写“巢”字。上部分三个“〈”要写得匀称,这是鸟的一家三口,下面是个扁“日”是鸟的窝,建在这树木上,所以“巢”就是鸟的——家)

在扫除了阅读障碍后,借助文章的预习提示,引导学生整体感知课文。

快速浏览,捕捉文眼

学文,善于发现和把握文眼是关键。我要求学生浏览课文,思考:作者两次去了鸟的天堂,有怎样的感慨?找出以下句子:(课件出示)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引导学生发现:“鸟的天堂”有的加了引号,有的没加。在通读全文以后,理解引号包含的意义。

“借助预习,勾勒大意”,此为整体感知的第一节拍,“快速浏览,捕捉文眼”,此为整体感知的第二节拍。两拍合一,文体的思想脉络和情感基调尽在其中。

(二)重点读“树”,品味写法

鸟的天堂就是一棵树,这是一株怎样的树啊!我引导学生随着巴金先生,伴着夕阳的余晖,走近这株神奇的树。要求学生闭上眼睛,仔细地听老师配乐朗读1——9 自然段。

1.感受榕树之美

接着引导学生感知:你仿佛看到一棵怎样的树?学生可能会说这棵树“大、绿、生机勃勃、茂盛”,我要求学生一一板书到黑板上。当作者看到这株大榕树的时候发出了怎样的感叹!引导学生齐读:这美丽的南国的树!(板书)

榕树之美,在其形——大,独木成林;在其色——绿,苍翠欲滴。在其势——盛,郁郁葱葱。在其神——生,生发百年而不息,生根千顷而不枯,生趣盎然而不骄,生机勃勃而不闹。这真是一株将生命力推向极致的树!这样极致的树,作者又是怎样来写的呢?接下来我紧扣重点句,通过“感悟一株”、“品位一卧”、“想象一颤”三个环节品读写法。

2.品味写法

在学生默读课文1——9自然段后,引导学生交流:作者是怎样把榕树的特点写出来的?

感悟“一株”

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出示“我有机会看清它的真面目,真是一株大树,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由“不可计数”这个词,感受到这是一株大榕树。引导学生读,再读。其间,抓住 “一株”这个词体会,作者误以为是很多株榕树,原来只是一株。进而追问:为什么不可计数?这跟它的生长特点有关。找相关句子读一读。(出示:“枝上又生根,有许多根直垂到地上,伸进泥土里。”)

(出示老师在鸟的天堂拍的照片)介绍:大家看到这许多像胡须一样的东西,就是榕树的气根,当它越长越长,垂到地面时,伸入泥土,就形成了枝,枝上再生根,根再形成枝。学生感受到了榕树的枝干不可计数,接着,我采用比较的方法具体感知它的“大”。学生通过想象:5才能长成这样一棵树,相当于150多间教室,由此,激发学生的感叹,并把赞叹用一个词或一句话表达出来。“润物细无声”地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

引导学生一咏三叹,深入感受“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品味一“卧”

学生接着交流:(出示:“一部分树枝垂到水面上,从远处看,就像一棵大树卧在水面上一样。”)

一个“卧“字仿佛又让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引导学生深入想象:安详、古老…… 她静卧在水的中央,独立成一个小岛,宛若一个隔离尘世的人间天堂!所以作者这样感慨——(齐读)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卧”这样处理,看似信手拈来,实则匠心独运。不经意间,榕树已经被赋予了某种人格。这种人格,是传承数千年的民族文化的彰显。是的,谁能怀疑大自然的钟灵俊秀,谁能用新工艺辩驳天地间的物华天宝?树吗?人吗?一个安详如老人,自在如仙人,优雅如美人的形象,在师生的对话间呼之欲出,这美丽的南国的树。实践了文本与生命的对话。

想象“一颤”

学生继续交流“作者还怎样写出了榕树的特点?”。

(出示:“榕树正在茂盛的时期,好像把它的全部生命力展示给我们看。” )这个句子用展示生命力,来表现茂盛。它是怎么展示的?(出示)“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缝隙”。抓住“簇”和“堆”两个量词,读中感受到这树的茂盛。

还从哪里体会到这种生机勃勃?(出示)“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感情朗读后,学生质疑:“新的生命”是指什么?作者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呢?让学生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和平时的感受,将自己的间接与伙伴交流。学生可能认为是躲在树叶中的鸟在动,也可能认为是树叶充满生命力的灵动表现。让学生将各自的感受融入这句话中,展示读。正如新课标指出:“倡导个性化的阅读,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

巴金先生用准确、生动的语言为我们展现了这株大榕树的勃勃生机,让学生齐读第八自然段,通过朗读去再现文字的生命!

感悟“一株”,以蓄语像之势;品味一“卧”,以蓄语情之势,想象“一颤”,以蓄语蕴之势;终于掀起了本课的一大高潮。关键句“这美丽的南国的树”以一唱三叹的课堂节奏,久久地回荡在每一片树叶之上,回荡在每一个学生的心间。

为了将文本的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培养语感。让学生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三) 迁移练笔,引向读“鸟”

假如你就是那第一只飞来的仙鹤,你发现了这株美丽的南国的树,你将怎样召唤你的亲人、朋友来此安居乐业?请你写下最能打动他的话。可以用文中的话,也可以用自己的话。

此时的角色互换,已不仅仅是顺应课的思路和情感脉络,学生已经把自己幻化成为仙鹤,融入到情境中,因此“仙鹤是一定要来的,不仅为着这鸟的天堂,更为这精神的天堂!”我努力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真正实践体验性教学,让学生体会到语文的魅力。

今天我们没有看到一只鸟,第二天清晨,当阳光照耀在水面上,一切都显得更加光明的时候,我们再一次来到了这里。起初,周围是静寂的……

(课件出示,学生静听配乐鸟鸣声,音乐和文中描述相吻合,先是忽然起了一声鸟叫,接着越来越多。最后整个树上变得热闹了!百鸟齐鸣)

你听到了什么?仿佛看到了什么?在想像中感受一片和鸣谐调的天籁之声,正是“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哪得几回闻”。《新标准》倡导“大语文观”,提出要“建构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的语文教育体系”。把文本描述的情境以音乐的形式再现,以此激情、领悟、延伸、拓展,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留有余味自学读“鸟”

文学巨匠巴金又是怎样通过文字,展示百鸟出巢的生命之美?让学生回去后,运用今天的学习方法自学文章的第二部分。然后介绍“鸟的天堂”旅游画册,让学生课后赏读文人墨客歌颂 “鸟的天堂”的诗句。旨在让语文走向生活,拓宽阅读。

本课在结构形式上,形成了“鸟——树——鸟”的对话关系,这是一种充满诗意的生命的对话。在教学中,紧扣“文眼”,感悟“一株”,品味一“卧”,想象“一颤”,透过这个窗口窥见全文的内容和情感。让故事与孩子,情景与兴趣,朗读与激情,想象与语言静静地在课堂中流淌,有效地激活学生的思维,使学生主动地投入到课堂教学中,让精神境遇的拓展和语文能力的培养,共同演奏出一段和谐的生命交响曲。

鸟的天堂说课稿2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鸟的天堂》。主要从教材分析、教学策略、教学程序、板书设计方面作具体的阐述,首先我来进行教材分析。

一、说教材

《鸟的天堂》是S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中的首篇精读课文。这是著名作家巴金先生的作品。文章记叙了作者和他的朋友两次经过鸟的天堂的不同见闻及感受,表现了大榕树的庞大、茂盛,以及被称作“鸟的天堂”的名不虚传,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中这种生命现象的热爱和赞美。

选编本文的目的在于:

1、使学生感受大自然在人类保护下充满生机活力的美,增强环保意识。

2、使学生领悟作者描写景物和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提高阅读能力和作文能力。本文的学习为日后学习其他同类型课文奠定了基础,能起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作用。因此,该文是本组课文教学的“重要练兵场”。本节课我将教材的课后2题试当一名导游以活动的形式呈现在教学中,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

考虑教材内容、特点及编排意图,从本班学生的实际出发,参照“语文课程标准”和“教学大纲”要求,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及重点:

一)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重点词句。

2、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进行静态、动态描写的方法。

3、感受文中描写鸟的天堂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之美,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 了解大榕树的外形特点,体会众鸟纷飞的壮观景象,理解“鸟的天堂”的含义。

为了完成本节课的任务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策略:

二、说教法

新课标提出“小学语文教学必须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的目标。并要求“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新学习方式,正确处理好师生的关系,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的讨论,勇于探索。使学生的自主学习性得到提高和发展”。课标强调了要以学生学习为主,为了让学生真正的参与到学习中来,让学生谈自己的体会,我设计以下教学方法:

1、阅读感悟法:在阅读教学中我尊重学生阅读的个性化行为,设计多样化阅读,鼓励学生多角度、有创新的谈感受,在读中自悟,悟中品读。

2、情境教学法:本文语言优美,读文思画。教学中创设激发兴趣的情境:生动语言描绘、画面再现、声音播放等

3、启发教学法、讨论式教学。本班学生想象能力、欣赏能力较低。对课文的领悟过程较为缓慢,因此课堂教学多启发,促进学生思考、想象。

三、说学法

本文语言浅显,学生理解内容的难度不大,因此采用以下学法:

1、合作学习:合作学习是课标积极倡导的一种学习方式,可以使他们接受不同的观点,扩展他们的视野,促进思维的发展,提高学习效率,也渗透了做一个善于合作的人的教育。

2、诵读法:“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学生在反复朗读中把握文章的思想感情,本课作者寓情于景,适合用诵读法领悟其情感。

本课计划两课时完成,第一课时: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学习生字词,理清思路,划分部分。这里说第二课时教学,

本课时设有复习回顾、设境激趣、品读自悟、锻炼语言,情感升华和练习测评几个环节,具体教学流程如下。四、说教学流程

(一)复习回顾

1、听写词语,这一环节有效训练了学生的听、记、写能力,既检测了第一课时的知识目标,也有意通过词语回忆起文中相应的语句,段落,场景等。

2、解说图片,播放大榕树和众鸟纷飞图片,同时我和学生一起解说作者两次去“鸟的天堂”,第一次看到的景物是大榕树,第二次看到的主要景物是许多鸟。这一环节可等同于复述课文,也加深了学生对本节课学习重点部分的印象。

二)设境激趣、明确目标

1、创设乘船去游览鸟的天堂的情境,两条船一条在黄昏第一次去欣赏到大榕树的奇异,另一条船在早晨第二次去欣赏到众鸟的热闹场景。让学生自由选择坐哪条船,并说说作者去后的赞叹:“昨天……鸟的天堂”。这样的情境导入激起学生探索课文的兴趣,孩子的天性活泼,爱笑,爱玩,喜欢新奇的,这样的设计体现出课堂中学生的主体地位,我尊重学生自己的选择。也为下一环节分部分学习课文打下基础。

2、男女生分读学习目标

明确学习目标,使学生学习有方向。同时,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在以后的各个环节里主动地围绕目标探索、追求。长期坚持朗读目标,可以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以上两个环节共需要用时5分

(三)、品读自悟多元解读

在这一环节主要突破重难点,因此用时较长需要20分。

1、独学自悟,合作探究

首先学生根据导学案上的“学习导航”和提示自学所选学习模块,不太理解的地方在书中或导学案上做好标记。我会到学生中巡视并进行个别指导。学生独学感悟,能提高自学和分析能力,独立自主的学习,是保证学生课堂学习中主体地位的最重要的基础和最基本的学习形式。

然后小组内合作交流,探讨独学中的不解和疑问,这一环节可以让学生思想与智慧碰撞出最耀眼的火花,多元化解读教材,使自己的体会更加丰富深刻。我也会走进小组与学生一起探讨、感悟、质疑。

2、展示交流,个性解读

这部分是在上一步独学自悟合作探究的基础上进行的,先由一个小组来汇报游览“鸟的天堂”后的收获,根据导学案第一个学习模块展示问题:

(1)这棵大榕树到底有多大?是按什么顺序观察这棵大榕树的?从哪几个方面描写的?读出描写大榕树的句子,重点体会“那翠绿……颤动”在学生汇报这句话时,我会提出质疑作者为什么有这样的感受?激起讨论学生对这句话的理解是多元的,也许是风吹的或是……。学生再次朗读句段,全班进行评读,我也会范读个别句子。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榕树的赞美并整理出榕树的特点:大和茂盛。我适时板书,并用课件展示榕树图片,感受“这美丽的南国的树!”引导学习导学案中知识链接部分的静态描写。在小组展示结束,我会引出作者第一次去鸟的天堂后的感受:“鸟的天堂里没有一只鸟”这样能让学生与作者在情感上产生共鸣,也为结尾句的理解铺好路。

接下来由下一小组展示第二模块的问题:

(2)巴金爷爷第二次经过“鸟的天堂”,与第一次所见到的景象有什么不同?学生朗读出描写鸟的句子,为了让学生走进文本,播放群鸟齐飞的情景,通过视觉感受更容易理解“应接不暇”。根据“学习导航”组员交流感受,其他组补充,议读等,带上作者的心情读12—13段,总结出鸟的特点:热闹、多。我依据学生所说进行板书。之后我提出问题:相对榕树的静态描写方法,鸟这部分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这一问题的设计是在静态学习的基础上,通过启发,让学生举一反三学习动态描写。

学生两部分内容学完,我再次发出作者的赞叹:“昨天……鸟的天堂”理解两个天堂的意思。这与课前相呼应,让学生在设疑中走进课文去探究,在解疑中走出课文。

展示这一环节我给学生一定的空间来表现自我,让他们在学习中有乐趣,有主动性。通过展示可以检验学生的自主预习和合作交流的成果,检验这两个环节中学生对教材的知识掌握程度,促进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我会充分尊重学生的展示方式及对文本的多元解读,并根据学生汇报进行板书,突出本课重点。

(四)、活用文本锻炼语言

我设置了为“小小导游”活动,介绍“鸟的天堂”。先在小组内说,在依照课件图片进行解说。语言是一种交际工具,说话训练是开启学生思想之门、引导学生发表之欲的“总枢纽”。重视说话训练更是大势所趋,势在必行。

(五)、完善板书情感升华

这一环节通过板书总结课文升华情感,需用时5分。

学生根据板书交流:这里为什么会成为鸟的天堂?我根据学生所答,用绘画完善板书,体现人、河、树、鸟的和谐,此时我和学生们一起伸出手为保护环境和动物加油,并播放鸟的鸣叫声。这样的课堂总结让学生热情高涨,让学生充满力量,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正能量去保护生态环境。板书存在于每节课中,板书对语文教学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它是一种无声的语言。把这种无声的语言转变为有声的语言,这是对学生进行说话训练的又一种方式。

结束时情境再现,让学生下船,并回头看看课件播放的“鸟的天堂”的美丽图片,让学生感受到不舍和留恋,从而体会到作者的情感。

(六)、练习测评

练习测评我设计三道习题,由于需要写、说、交流,因此这一环节大约需要用时10分。题型设计如下:

1、火眼金睛我会辨。基础题面向全体学生,熟记生字词。此题由一小组在围板上展示其他学生写在导学案上,然后我和组长检查。

2、按要求写句子。针对中下等学生,改写陈述句、运用“有的……有的……、、有的……、、”说话,口头造句,既锻炼学生灵活的反应能力,又提高语言表达能力。这道题由学生独立思考再小组汇报,交流,互评。

3、课堂小练笔。写一个热闹场面或景物描写,此题针对优生,挖掘他们的潜能,符合本课教学目标学习景物描写、静态、动态描写,是提高学生作文能力。此题学生独立完成,再小组展示,全班交流。

我将练习题设计成阶梯性,让优等生“吃得饱”,中等生“吃得好”,后进生“吃得了”,尊重了各个层次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了教学的不断进步。

鸟的天堂说课稿3

1教学目标

熟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有关部分,背诵课文第7、8自然段,感受大榕树的奇特和美丽以及众鸟纷飞的壮观景象,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美的感情。学习本课生字新词,会用“陆续”“应接不暇”造句。体会课文描写景物静态和动态的方法。

2学情分析

3重点难点

重点:

1.了解大榕树的外形特点,体会“鸟的天堂”的含义。

2.学习描写事物静态和动态的方法。

难点:

1、理解文中含义较深的句子:

1)我有机会看清它的真面目,真是一株大树,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枝上又生根,有许多根直垂到地上,伸进泥土里。

2)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

3)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这句话中的“的确”是确实的意思,加强了肯定的语气。第一个“鸟的天堂”是指那茂盛的大榕树,是鸟儿理想的栖息之地,是鸟的乐园,人们把它叫做“鸟的天堂”。第二个“鸟的天堂”是指鸟儿生活的美好环境,表达了“我”对“鸟的天堂”的深情赞美。

2、“暇”是日字旁,不是目字旁。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

【导入】导入新课

1、直接导入,(齐读)——鸟的天堂。

2、同学们,在你们的心中,什么样的地方才能称作“鸟的天堂”啊?

3、这里静谧、优雅,和谐、安详,带着你的想象,一起走进巴金笔下的——鸟的天堂。

《鸟的天堂》情景朗读,边看边思考:作者去了几次“鸟的天堂”,分别看到了什么景色?你喜欢哪一次的?为什么?

(作者两次去鸟的天堂,第一次在傍晚,没有看到鸟,看到了一棵茂盛的大榕树,第二次在早晨,看到众鸟纷飞的景象。)

活动2

【讲授】讲授新课

初读课文

1、自由读,标上自然段序号。

2、检查。

(1)词语:

白茫茫 三支桨 规律 榕树 缝隙 照耀 应接不暇 抛在 一簇簇

木桨 抛落 纪律 空隙 耀眼 目不暇接 茫茫大海 灿烂 竹竿 树梢 静寂 不可计数

(2)指导学生字:巢/梢/暇。(老师边书写“巢”边解说:“巢”上部分三个“〈”要写得匀称,这是鸟的一家三口,下面是个扁“日”是鸟的窝,建在这树木上,所以“巢”就是鸟的——家

(3)句子:

三支桨有规律地在水里划,那声音就像一支乐曲。

有机会看清它的真面目,真是一株大树,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

船在树下泊了片刻。

一只画眉鸟飞了出来,被我们的掌声一吓,又飞进了叶丛,站在一根小枝上兴奋地叫着,那歌声真好听。

初读课文,了解作者前后两次看到的“鸟的天堂”的异同。

快速浏览课文,知道作者前后几次经过“鸟的天堂”。(两次)

再读课文,思考,作者两次看到“鸟的天堂”的景象有什么不同。

解疑:鸟的天堂指什么地方?并补充相关资料:生活中确实有个地方叫“鸟的天堂”,它是一株古榕树,位于广东省新会市的一座小岛上,已经有500多岁了。

研读课文1—9自然段。

指名读文。

其他同学思考:这是一棵怎样的大榕树?

学生汇报说。

这是一棵高大(庞大、巨大)的树。

再读课文:并用自己喜欢的标记划找课文描写大榕树”大”的词句。

学生回答交流所划找的重点词句:

(1)根据学生的回答,课件出下列句子:

A、在一个地方,河面变窄了。一簇簇绿叶伸到水面。树叶真绿得可爱。那是许多株茂盛的榕树,看不出主干在什么地方。

B、我见过不少榕树,这样大还是第一次看见。

C、我有机会看清它的真面目:真是一株大树,我们的船渐渐逼近榕树了。我有机会看清它的真面目,真是一株大树,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枝上又生根,有许多根直垂到地上,伸进泥土里。一部分树枝垂到水面。从远处看,就像一株大树卧在水面上。

还从哪个词有见榕树的高大?(卧)理解体会“卧”的作用。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第7自然段。

(2)交流讨论:(大榕树的“繁茂”)

A、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第8自然段,用自己喜欢的标记划找表现榕树繁茂的词语,并想想这些词语的意义作用。

这棵榕树好像把它的全部生命力展示给我们看。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缝隙。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

B、交流汇报:

师:的确,这样榕树的绿叶多得不计其数,“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缝隙”(板书:树叶多而绿)怪不得,作者联想到了——

学生接读“这棵榕树好像把它的全部生命力展示给我们看。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缝隙。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

C、引发学生联想,进一步体会大榕树高大繁茂,蔚为壮观的情景。

随机引导:

要是这棵高大而美丽的榕树就在我们面前,相信大家也会被吸引被倾倒,继而赞叹不已!

(课件展示“高大繁茂”的大榕树)现在面对这棵大榕树,你会想到什么?会有什么感叹呢?

学生图文结合,试说心中的感叹。

多么可爱的大榕树啊!简直是一个奇观,难怪作者由衷的赞叹—— “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D、读着,读着,你读出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运用自己最投入的方式有感情地朗读第 8自然段。

活动3

【作业】小结和作业

师: 这节课,我们跟随老作家巴金爷爷在傍晚时分经过了“鸟的天堂”。大家有什么收获?此时的我们又有什么疑问呢?

试指学生说这节课的收获和此时心中的疑问。

师:是啊,“鸟的天堂”只是一棵让人称奇的大榕树,却没有一只鸟,这是怎么回事呢?下节课,让我们来解开这个谜。

3 鸟的天堂

鸟的天堂说课稿4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好。

今天我所说的是《鸟的天堂》一课。这是著名作家巴金先生的作品,本课分两课时讲完,今天我说的是第二课时的教学。我将采用传统的四说法。一、说教材,二、说教学方法,三、说教学过程,四、说板书设计。首先进入第一个环节。

一、说教材

《鸟的天堂》是小学语文第七册第一组的一篇精读课文。在本单元处于核心地位。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作者两次经过鸟的天堂的所见所闻,具体描写了傍晚静态的大榕树和第二天早晨群鸟活动的情境。宽阔清澈的河流,充满生机的大榕树,活泼可爱的小鸟,构成了一幅美丽的风景画。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生命力的热爱和赞美。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有两个,一是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想象画面,感受大自然的和谐美好,二是让学生在读中感悟作者细腻生动的描写方法。

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自学基础,掌握了多种学习方法。但是这个阶段的学生具体感性的思维正想抽象思维转变,对重点词句的理解还有一定的困难。根据教材内容的特点,学生的实际情况和编者意图,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为: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南国的美丽风光。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

2、领悟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写的表达方法。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本文文字优美,为了让学生读出美感,我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引导学生想象鸟的天堂的美丽景象,体会作者两次去鸟的天堂的不同感受。难点是体会描写大榕树特点的句子。

二、教学方法

到此为止我的教材分析学完了,下面我来说一下教学方法。教学有法,教无定法。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应该让自己的课堂不拘一格,根据不同风格的文章、不同的训练重点选择最合适的教学方法。本组教材以“自然景观”为专题编写,教学本组课文要引导学生认真读书,品味语言,从字里行间感受大自然的美。因此我选择了情景教学法,对比阅读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自读自悟,合作讨论,关注课堂教学生成,实现师生的共同提高。

三、教学过程

新课程标准告诉我们,无论是理解内容还是体会感情,都应该注重学生的自主阅读,重要的不是让学生得到一个现成的答案,而是让每个学生都经历这样的学习过程。都能通过独立阅读,把课文读懂并有一些自己的体会。结合本课写作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设计了这样三个教学环节,一、初读课文,走进鸟的天堂。二、再读感悟,想象群鸟纷分。3、品词析句,体会作者感情。在每个教学环节我都会设计一个概括性的问题来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第一个环节的问题是这样的:同学们,作者两次经过鸟的天堂看到了怎样的景象?请找出文中的有关段落读一读。本教学环节我重点指导学生朗读第五第七第八自然段,为了帮助学生理解“枝上又生根,有许多根垂到地上”的景象,想象“树叶绿得耀眼。绿得发亮”。我采用了多媒体教学。在学生交流过自己的阅读感受之后,我播放了一组画面,让学生再次感受榕树的蓬勃生机。同时告诉孩子们这棵榕.已经有五百多年的树龄了。榕树的树冠大得出奇,笼罩着十八亩左右的河面。近看,犹如一座森林,远看,就成了浮在水面上的绿洲,景色奇特迷人。多媒体的应用不仅体现了情景教学法,而且为学生对课文的再次的阅读、想象、理解提供了有力的保障。.第一个教学环节大约需要十五分钟。

接着我会以一个过渡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进入第二个教学环节的学习,问题是这样的:作者第一次走进鸟的天堂,却没有看到一只鸟,不禁有些失望。可当他第二次走进鸟的天堂时,看到的又是怎样的情景呢?通过上述问题,引导学生在小组里合作学习第十一、十二、十三自然段的动态描写,体会众鸟纷飞,大小不一、颜色各异、动作千姿百态的热闹场面,以此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自学能力。在舒缓的音乐声中,孩子们与小伙伴一起边找、边读、边品悟。既进行了说话训练,又阅读了文本,而且在阅读交流中深入理解了鸟儿的形、色、声、姿。在小组合作学习的时候我会下去巡视,适当进行点拨和引导。在多数学生找出来之后,让每个小组派代表展示合作学习的成果。有感情的朗读自己喜欢的句子并说出喜欢的原因。此环节的教学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标准所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也很好的突出了本课时的训练重点。在学生充分理解课文之后,我会设计一个按原文填空的练习题,使学生领悟总写与特写相结合的表达方法。

1、我们继续拍掌,树上就变得了,到处都是(),到处都是()。(),(),(),(),有的站在树枝上(),有的()起来,有在()翅膀。.

本环节的教学顺利的话,大约需要十五分钟。第三个环节我会在学生充分朗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质疑问难,并相机指导学生关注课文的中心句: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思考并交流,鸟的天堂这个词语在课文中出现了几次,为什么有的加引号,有的没有加呢?通过讨论使学生体会到加引号的“鸟的天堂”表示一种特定的称谓,是对大榕树的一种夸张的形容。不加引号的鸟的天堂是因为作者亲眼看到大榕树,看到鸟儿们的自由幸福,真的像在天堂生活一样。所以在作者心里,大榕树是的的确确的鸟的天堂。同时使学生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赞美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到此为止,学生对整篇文章的阅读理解已基本完成。但是新课程理念告诉我们,阅读教学应该引领学生经历感受——理解——积累——运用的语言学习过程。课文是读与写的例子,要运用好这个资源,让学生切实学好语言和表达方法,这是提高语文能力的有效途径。因此我分层次设计了这样两道作业题: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小组合作设计一份广告,图文并茂的向他人介绍鸟的天堂。

四、说板书设计。

好的板书就是一篇微型教案,它体现了教师的教路,学生的学路,作者的文路三路合一。本课时的板书我力求达到以上要求,既体现了内容美,又体想了形式美。是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统一。

附板书:

12、鸟的天堂

榕树:枝干根叶(静态)

鸟儿:形色声姿(动态)

以上是我说课的全部内容。当然,课堂教学中的许多情境是无法预设的,我们更应关注的是生成的精彩。我相信:只要我们不断去发展,不断去创新,一定会有许多精彩的课堂出现。

鸟的天堂说课稿5

一、说教材。

《鸟的天堂》是人教版语文教材四年级上册的课文。课文记叙了作者和他朋友两次经过“鸟的天堂”时看到的不同景象。全文按作者游览的顺序记叙的,先写了作者和朋友们划船出去游玩;然后写了作者和朋友们第一次经过“鸟的天堂”时看到的景象;接着写了作者和朋友第二天又一次经过“鸟的天堂”时所看到的景象;最后写了作者对“鸟的天堂”的留恋和赞美。

二、说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知道大榕树的特点、作者的情感和表达方法;进一步提高阅读感悟能力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认识大榕树的奇特与美丽,体会大榕树上众鸟纷飞的景象。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整体语文素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受到大榕树美的熏陶,感受南国风光的美,受到热爱大自然的教育。

(2)增强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

(3)进一步增强自主、合作、探究意识。

三、教学重难点。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理解文中描写大榕树的奇特美丽以及众鸟纷飞的幸福欢乐的景象,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是(1)理解:“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2)理解“鸟的天堂”为什么的确是鸟的天堂,体会两个“鸟的天堂”的不同含义。

四、说教学方法

1、围绕教学目标,我设计了如下的教学设想:

在教学形式上,采用情境教学法,让学生心有所感,情有所依。为了把学生带到课文描写的情境中,我通过形象的语言描述和多媒体录像,设置了以下三处情境:情境

(1):学习课文前让学生欣赏鸟的天堂的视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情境

(2)伴随着音乐的录音,播放大榕树的录像片断,使学生进入“我”欣赏大榕树的情境中。情境

(3):伴随着音乐的录音,播放大榕树上群鸟纷飞的录像,使学生进入“我”欣赏鸟儿的情境。让学生在身临其境般的体验中陶冶情感,加深感悟,达到了一定的效果。

2、把质疑问难贯穿于教学的始终,培养学生带着问题学,针对问题学,培养学生解决

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3、在语言文字训练中,让学生读、思、议,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在词语训练中,用解释、联系上下文等方法,让学生把词语置于具体语境中,体会其内涵。把词语教学与对课文的理解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增加了学生对词语的感知能力,有利于今后迁移运用。

五、说教学过

(一):引入课题

欣赏《鸟的天堂》的风景。

留在你心中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揭示课题

(二)、整体感知全文。

1、请自由的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2、读生字词和难读的句子。

1、了解课文大意。

师:我们回到课文中来,请默读课文,看你能按下面的要求说话吗?

作者______次来到鸟的天堂,第一次看到_____ ,第二次看到了什么_____ ,(自由练说,指名说,全班说)

(三)、品读感悟。

1、作者在文章中是怎样描写榕树的?

在学习中,教师借助投影让学生理解“枝干又生根,有许多根垂到地上”的景象, 弄清 “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体会榕树的茂盛。想象树叶绿得耀眼。绿得发亮。充满活力,从而感受榕树的蓬勃生机。在学习中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到之所以会有的这样的景象。

(1)你读懂了那些描写榕树的词或句?

(2)这些词句都说明了什么?

结合学生的回答,教师及时出示图画投影片,让学生看榕树近景,再出示描写榕树的词句投影片,引导学生体会榕树之“大”,说明生长年代已久远。在教学中,教师不失时机地让学生在朗读的基础上体会,并及时指导朗读。

(二)品读鸟的部分

1、作者第二次来到鸟的天堂,才见到鸟,这是一番怎样的景象呢?自由读课文,12、13自然段

2、你读懂了什么,从哪儿体会到的?

用我读到--------仿佛看到(听到、想到)-----------------------。的句子说话。

3、课件出示:白鸟翻飞的景象

此时,你想说什么?引导学生体会鸟儿在这里生活的幸福快乐。

4、理解:这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第一个“鸟的天堂”指什么? 第二个鸟的天堂指什么?

(四)、小结全文。

亲爱的同学们,这里不仅有树的奇美,有鸟的欢乐之美,更有人与自然、与动物的和谐之美,所以这里才是真正的天堂。让我们共同努力,共同企盼——这样的鸟的天堂、人间天堂多一些,再多一些吧!

六、教学预设

我设计这节课的教学理念不新颖,就是一节普通的常规课,预计学生基本都能参加的学习活动中来,着中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自主学习。使学生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

鸟的天堂说课稿6

一、教材分析

《鸟的天堂》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第十一册的一篇讲读课文。是著名作家巴金先生的佳作,记叙了他和朋友两次经过“鸟的天堂”的所见所闻,具体描写了傍晚静态的大榕树和第二天早晨群鸟活动的景象。宽阔清澈的河流,充满生机的大榕树,活泼可爱的小鸟,构成了一幅高雅清幽的风景画,展示了一派美丽动人的南国风光。课文语言质朴、感情真挚,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让我们的心为之颤动,情为之动容。

《语文课程标准》特别强调教学目标三个维度的有机整合,结合本课教材的特点,拟订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能力训练点:能正确读写本课生字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过程方法引导点:通过朗读、感悟,体会榕树的大和“鸟的天堂”的热闹,领悟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写的表达方法。

3、情感态度渗透点:从课内外延伸中进一步感受大自然生命力的美,增加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养。

教学重点、难点:体会作者两次到“鸟的天堂”的不同感受、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二、理论依据: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积极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语文教学应以读为主线、自学探究为基础,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体性和创造性。

三、教学构想:

以读为本是中国传统语文教学的宝贵经验,本节课我想用最简单的朗读、感悟的方法来教学本课,抓住关键的词语咀嚼、品味、赏析升华,让学生在课堂有滋有味地读,无拘无束的表达感受。

四、教学流程:

本课教学中,我努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采用“谈话引入、渗透文本----感知文本,理清线索----美读文本、探究重点----自主交流、畅谈感受----实践活动,拓展文本”的模式组织教学,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获得最大收获。

(一)、谈话引入、渗透文本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以讲故事为切入点,(传说5前,在广东省新会县天马河村……真是南国的奇观呀!)紧紧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然后话锋一转,“在你们的心目中,鸟的天堂应该是什么样的?”通过汇报,架设起文本与学生间的交流平台,引导学生进入文本自主阅读状态。

(二)、感知文本,理清线索

首先让学生自由读全文,这一遍读,重点放在读正确、读流利,有不认识的字,鼓励学生借助拼音多读几遍或查字典解决,养成良好的利用工具书的习惯。接着,检查读生词,先自己试读一遍,然后和同学一起交流需要注意的字、词,从而帮助学生排除读书障碍。通过读书,你都读懂了什么?鼓励学生个性化的解读,进行多角度、多层面地交流读书体会。梳理作者的思路,理清课文的线索,达到整体感知课文的目的。

(三)、美读文本、探究重点

叶老说: “美文尤要美读”。特别是对《鸟的天堂》这样经典、优质的言语材料,“读”本身就应当是阅读教学的一个日标、一项任务。在指导阅读“榕树”的特点这一段时,我将先让学生闭上眼睛听录音,“你仿佛看到了一株怎样的大榕树?”学生畅所欲言,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然后采用“以读代讲的方法,齐读、范读、小组读等多种形式操练,让学生充分地读,充分地感悟,领会榕树的“大”和榕树叶子的茂盛。文中的重点词句是文章的精髓,它对表达中心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教学中,我指导学生抓住具有感染意义的关键词语、句意深刻的语句,引导学生领会其中蕴藏的思想感情,从而拨动他们心灵的琴弦,引起他们情感上的共鸣,例如:“真是一株大树”,突出一株,体会榕树的大;那翠绿的颜色……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通过互相交流启发,使学生抓住“那么多”“’一簇…一堆…‘不留一点缝隙”等数量词中体会树多而密,

“翠绿…‘颤动”等词语中体会榕树的美丽和富有生命力。特别是“这美丽的南国的树”更要注重加强语气,强调“赞叹”之情。多种形式的读,让学生读出对榕树的赞叹和喜爱之情,体会到鸟的天堂的静态美。实实在在地练读后,鼓励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在大力提倡“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的今天,又赋予了这篇精品侍作以新的内涵。我在此增设了设疑这一环节,引导学生探究:为什么这里会成为鸟的天堂?这样,不仅能调动学生探究的积极性,同学合作,优势互补,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也增强了学生的环保意识。

(四)、自主交流、畅谈感受

在学习鸟多一段时,我先播放“群鸟纷飞、百鸟争鸣”的录象,当学生获得直观感受后,勾画出自己喜欢的句子,反复阅读,在读中感悟,然后交流。学生从鸟的数量多、形态多、姿态多,感受美的画面,美的生命,美的行为,美的情感……在这一部分的教学中,我着重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指导学生一边读,一边想象当时的情景,学生通过想象讲述有的鸟还会怎样。把抽象的文字符号转换为具体的视觉表象,令学生身临其境,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从而感受鸟的天堂的动态美。

学贵有疑。爱因斯坦也说过:“提出一一个问题远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引导学生学会质疑问难,是自主探究学习的关键,是创新学习的开端。在学完榕树的大而茂盛和鸟多段落后,我请学生大胆质疑,并引导学生提出最值得探究的一个问题:为什么课文中有的鸟的天堂加引号,有的没有加引号。通过讨论,使学生感受到鸟儿们的生活十分自由、幸福,真像在天堂中遗言个,所以在作者心里,大榕树确确实实是鸟的天堂。

(五)、实践活动,拓展文本

《语文课程标准》告诉我们,我们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在教学中努力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去学会搜集,学会应用、学会交际。“鸟的天堂”目前已成为一处游览胜地,请学生搜集一些有关材料,写一篇解说词。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与人合作、与人交际。然后在班里进行优秀导游评选,学生一定会兴趣盎然。这一设计意在培养学生收集资料,运用资料的能力,并润物无声地内化学生在课堂上所学到的知识,潜移默化的培育学生审美意识,并由此获得美感。

五、板书设计:

树 大 茂盛 喜爱

鸟的天堂

鸟 多 活跃 赞美

这样设计,简单明了,展示了文章的层次条理,又体现了文章的思想感情。

鸟的天堂说课稿7

一、说教材

《鸟的天堂》是著名作家巴金先生的作品,是小学语文第七册第一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作者记叙了他和朋友两次经过“鸟的天堂”的所见所闻,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生命力的热爱和赞美。

二、说教学目标

(依据新课程标准和教材的要求,结合学生的年龄阅读理解能力,确定目标如下)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灿烂、规律、缝隙”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最喜欢的部分。

3.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南国的美丽风光,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4.领悟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写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难点:

重点是引导学生想象”鸟的天堂”的美丽景象,体会作者两次去“鸟的天堂”的不同感受。教学难点是体会描写大榕树特点的语句。

三、说教法学法

教法:

1. 启发式诱导法和讲读法:《小学语文新课标》指出:教学中要努力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提倡启发式、讨论式教学。因此,我采用了启发式诱导法和讲读法。思起于疑,再教学中,我根据课文的重点设计了一些启发性较强的问题,诱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达到突破难点的目的。

2.角色扮演法:《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指出“教学要多样化,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这就要求教师要优化课堂教学。本次教学中我让学生扮演小导游的角色,让学生在“读中感知、读中感悟、自由评论、深入探究”。

3.情境教学法

情景的创设能引领学生走进文本,如情入境地理解课文,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自身的经验储备,灵活地、多角度地于文本与作者以及作品中的人物进行心灵交汇,感受他们的思想。为了把学生带到课文描写的情境中,我通过形象的语言描述和多媒体录像,设置了以下两处情境:情境(1):伴随着音乐的录音,播放大榕树的录像片断,使学生进入“我”欣赏大榕树的情境中。情境(2):伴随着音乐的录音,播放大榕树上群鸟纷飞的录像,使学生进入“我”欣赏鸟儿的情境。让学生在身临其境般的体验中陶冶情感,加深感悟,达到了一定的效果。

学法:

《小学儿童心理学教育》中曾这样说:“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给学生一些学习方法,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我教给了他们这样几种学习方法:A、圈画法。 B质疑法 C自主合作探究法。

四、说教学过程

(一) 初读课文,理清线索。叶圣陶在谈到阅读教学的任务时,明确指出,把握作者的思路,理清课文的线索,是阅读教学首要任务。我采用以下步骤完成教学

1、引导质疑,提示题意:文中“鸟的天堂”指什么?在哪里?为什么称为“鸟的天堂”?通过质疑,激活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兴趣。

2、初读,理线索。在学生质疑的基础上,让学生通过自读,整体感知课文,同时着重思考以下问题:作者几次去鸟的天堂,分别是在什么时候,每次看到了什么?这个问题并不难,学生完全有能力自己去解决。教师放手让学生去学,辅导个别有困难的学生。通过自学,学生不仅读通顺了课文,而且把握了作者的思路,理清了课文的线索,达到了整体感知课文的目的。

(二)探究课文,重点感悟:

1.学习大榕树部分。

一株榕树便是天堂!这是怎样的一棵树啊!

a:要求:自由朗读课文1--8节,画出你最喜欢,最感兴趣的内容,说说你仿佛看到一株怎样的树?

b:当作者看到这株大榕树的时候发出怎样的感叹?让学生齐读,树之所以美,美在其形大,美在其势:茂盛: c :作者看到这株大榕树的时候发出了怎样的感叹?默读课文第七自然段,指导一株学生抓住词语: “不可计数”体会榕树的大。

播放课件,让学生了解榕树的生长特点:

d:在第8自然段中,指导学生抓住句子“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来体会榕树地茂盛,重点体会“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新的生命指什么?看自己有什么见解。”鼓励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和感受,让学生体会到树的勃勃生机,感受到这种勃勃生机是无法抗拒的生命力。联系各自的感受融入到这句话中,是风吹是写动,是阳光的照耀,是新发出的嫩芽,是那绿叶是青春的生机。

e:通过反复朗读,表达自己对课文重点部分的理解。练习背诵。

f:通过学生自读自悟,师生评价,指名读。通过这段描写的体会和感悟。由衷地赞叹“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设计理念:本单元的重点训练项目是阅读要有自己的见解,教师应尊重学生阅读的多元感受,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并注学生个体差异。

2.学习“群鸟纷飞”部分

(1)过渡:让学生说一说,你仿佛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

(2)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哪得几回闻,文学巨匠巴金又是怎样通过文字展示这种百鸟出巢的生命之美呢?让学生走近课文。

(3)按学习大榕树的方法,进行自学

(4)思考:从哪些重点语句中体会到这里的鸟儿多?生汇报、交流、朗读。

(5)让学生在树上添画,各种各样的鸟,体会“群鸟纷飞”的场面,使学生形象地感受这部分的动态美的描写。

(6)假如你是生活在这里的一只鸟,你将怎样夸赞自己的家园?说、写、唱?

(7)男、女生分读课文,回顾全文,引导学生比较作者对“大榕树”和“群鸟纷飞”的描写,体会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的区别,齐读最后一段。

总结:树的庞大,茂盛为鸟儿提供了栖身之所,人的细心爱护,给鸟儿创造了美好的家园,而鸟的活泼、可爱为这儿增添了生机,只有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才会拥有这样的人间胜景。

本环节设计理念: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让学生在满怀兴奋,愉快之情的学习中发挥自己的自主学习和创造性思维能力。倡导学生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愉快中学习。

(三) 拓展延伸,升华情感

1.当回小导游介绍鸟的天堂。

2.学了课文,有什么体会?

本环节设计理念:联系拓展课外知识,体现现代大语文教学理念,生活即语文,另一方面唤起学生环保意识,提高学生人文素养。

五、说作业设计

教师出示以下三组不同形式的练习,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喜好和特长任选其中一项,可以小组合作完成。

1.摘抄:把本课中自己喜欢的好词佳句或精彩片段摘抄下来;

2.画鸟的天堂:根据文中描写的情景来画鸟的天堂,可插入简短的文字说明;

3.结合课文,参考课前搜集到的资料卡片,设计广告词。

(设计理念:差异性的练习设计,尊重了学生的个性,体现了教学的弹性,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发展。

六、说板书设计

12、鸟的天堂

榕树 枝 干 根 叶(静态)

鸟 形 色 声 姿 (动态)

( 设计理念:板书有助于师生一起回顾教学内容,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小学课堂的板书应简洁、明了,从而体现板书的“程序性、概括性、指导性、艺术性”。)

鸟的天堂说课稿8

教材简析:

《鸟的天堂》是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制第十一册第六单元的第一篇精读课文。是著名作家巴金先生的作品。文章记叙了作者和他的朋友两次经过鸟的天堂时所见到的不同景象。表现了大榕树的庞大、茂盛,以及被称作“鸟的天堂”的名不虚传,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

该组课文的训练要求是在理解课文思想内容的同时,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鸟的天堂》这篇课文,在表达上很有特色。课文动静结合,韵味十足,遣词造句精妙准确,表达感情充沛细腻,是一篇培养学生“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的好文章。这篇课文的教学,不仅对后面两篇课文学习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还能使学生通过教材这个范例,积累语言,学习作者动静结合的写作方法。

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编排,课文特点、单元训练重点和新课标精神,我以学生学得主动,学得生动,扩大阅读面为指导思想,确定教学目标。

(1)、感受文中描写的“鸟的天堂”人与自然友好相处的和谐之美,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重点:

感悟作者两次去鸟的天堂所看到的不同景象,领悟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进行静态、动态描写和寄情于景表达方法。

难点:

1、理解“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的意思。

文中四处提到“鸟的天堂”,为什么有的地方加引号,有的地方没有加引号。

1、创设情境法:将多媒体课件恰当地整合进课堂教学之中以后,由于多媒体课件的直观性、音效性可将学生所欣赏到的课文各部分的文字信息多元化,在此环境中,为学生更加有效地阅读、更加有个性的阅读,更加有创造性的阅读创设了更大的空间。

2、角色竞赛法:根据学生年龄的特点让学生分成树和鸟的角色,采用学生分角色竞赛,在疑问导读中,读、思、议、辩结合,营造自主、合作、平等的良好氛围,以学定教,顺学而导,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达到“无为而治”的教学境界。

3、自主探索联系实际法:根据我校平时所立的课题“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我积极将研究的成果用于实践中,让学生课前收集资料,课中自主体验、学文后积极合作,根据不同的情节大胆设计解说词,联系实际,学以致用,达到语文就在身边,身边就有语文的目的。

原名李尧棠,字芾甘。四川成都人,笔名巴金。19肄业于成都外语专门学校,1984年获香港中文大学荣誉文学博士学位。1927年赴法国留学,1928年回国后曾任《文学季刊》编委,文化生活出版社、平明出版社总编辑,《文季月刊》主编,《烽火》杂志创始人,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理事,1949年后历任中国文联第三、四届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第二、三届副主席及第、四、五届主席,中国作家协会上海分会主席,上海市文联主席……

教材说明

《鸟的天堂》是著名作家巴金先生1933年5、6月间南游广东时写的作品,后收入他的散文集《旅途随笔》中,选入课文时有修改。文章记叙了作者和他的朋友两次经过鸟的天堂时所见到的不同景象,表现了大榕树的庞大、茂盛,以及被称作“鸟的天堂”的名不虚传,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中这种生命现象的热爱和赞美。文章表达上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第一,抓住景物特点,进行静态与动态的描写;

第二,借景物描写表达感情与直接表达感情相结合。

选编本文的目的,一是使学生感受大自然在人类保护下充满生机活力的美,增强环保意识;二是使学生领悟作者描写景物和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提高阅读能力和作文能力。 本文的重点是写作者两次去鸟的天堂所看到的景象。作者第一次经过鸟的天堂,没有看到鸟,重点写了大榕树的硕大无比和充满生机的美丽。作者按由远及近的观察顺序,先写它占地面积大,并通过争论榕树的多少,说明这株榕树是孤木成林,表现榕树之大;接着写近看榕树,通过对枝干和绿叶的描写,展示了大榕树的勃勃生机。在饱含情感的描写之后,作者发出由衷的`赞叹:“这美丽的南国的树。”第二次经过鸟的天堂,作者着重写了众鸟活动的热闹场面。从作者的描写中,我们不仅知道了这儿鸟的数量多、种类多,而且分明感受到了它们生活的自由、快乐。对小学生来说,本课的难点主要有两处:一处是“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另一处是文中五处提到“鸟的天堂”,为什么有的地方加引号,有的地方没有加引号。

教学目标

1、熟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有关部分,背诵课文第7、8自然段,感受大榕树的奇特和美丽以及众鸟纷飞的壮观景象,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美的感情。

2、学习本课生字新词,会用“陆续”“应接不暇”造句。

3、体会课文描写景物静态和动态的方法。

教学重点

1、感受大榕树的奇特和美丽以及众鸟纷飞的壮观景象。

2、体会课文描写景物静态和动态的方法。

教学过程设计

《鸟的天堂》是九年制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十一册第五单元的第一篇课文。它主要记叙了作者(巴金)和他的朋友们两次游历“鸟的天堂”时所见到的美丽的大榕树和群鸟欢闹的奇异景象,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景色的热爱和赞美。这是一篇经典课文,然而,在保护生存环境日趋重要的今天,又赋予了这篇精品佳作以新的内涵。因此,在教学时,我紧扣“自主——探究——实践”的线索进行设计,努力使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有所感悟和思考,在积极探究中获得思想启迪,在实践活动中提高语文素养。

一、初读课文,理“线索”。叶圣陶在谈到阅读教学的任务时,明确指出,把握作者的思路,理清课文的线索,是阅读教学首要任务。我采用以下步骤完成教学:

1、引导质疑,提示题意:文中“鸟的天堂”指什么?在哪里?为什么称为“鸟的天堂”?通过质疑,激活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兴趣。

2、初读,理线索。在学生质疑的基础上,让学生通过自读,整体感知课文,同时着重思考以下问题:作者几次去鸟的天堂,分别是在什么时候,每次看到了什么?这个问题并不难,学生完全有能力自己去解决。教师放手让学生去学,辅导个别有困难的学生。通过自学,学生不仅读通顺了课文,而且把握了作者的思路,理清了课文的线索,达到了整体感知课文的目的。

二、自主学习,谈感悟。 《鸟的天堂》这篇课文语言质朴,意境优美,感情真挚,很适合学生自己去体会,去领悟。这一单元的读写训练重点也不再是分辨事物的静态和动态了,而是阅读时要有自己的见解。这一改变,也进一步体现了《语文课程标准》的理念,尊重学生,发扬民主,张扬个性,把更多的空间和时间让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揣摩,去感悟。因此,我这样引导学生学习:

1、抓段落,谈感悟。在学生整体感知课文的基础上,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说说喜欢哪一次去鸟的天堂,并陈述自己喜欢的原因。

鸟的天堂说课稿9

一、说教材

[教材简析]:

小学九年义务教育浙教版六年制第十二册语文第11课《鸟的天堂》是著名作家巴金先生的作品。1933年文学家巴金到这里游览后,就给他取了个好听的名字“鸟的天堂” 还写下了这篇散文。巴金运用了准确生动、朴素优美的语言,向人们展示了一幅动人的南国图画,抒发了对“鸟的天堂”的赞美之情。

[文章特点]:

语言大师巴金的文章,一、准确传神,生动形象,意境深远,妙不可言。二、节奏明快,情深意厚,自然流畅,琅琅上口。三、欲扬先抑,气韵贯通,技巧娴熟,波澜起伏

[课文中心]

课文记述了作者和他的朋友两次经过“鸟的天堂”时所看的不同景象,说明大榕树的美丽奇特以及“鸟的天堂”名不虚传。赞美了美丽而有生机的南国风光,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赞美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目标:

从知识、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出发,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学会5个生字,能正确理解“缝隙、应接不暇”等词及含义深刻的句子;学习课文描写景物静态和动态的方法。

2、技能目标:培养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充分发表意见的能力;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情感目标:在理解语文内容的基础上,感受人与自然友好相处的和谐之美,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重点:

体会“鸟的天堂的美”鼓励学生在阅读中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并能用各种喜欢的方式表达感受。

四、教学难点:

1.体会“鸟的天堂”的含义。

2.学习描写事物静态和动态的方法。

五、教学设想:

( 一)、在教学形式上,采用情境教学法,让学生心有所感,情有所依。如播放大榕树上群鸟纷飞的录像,使学生进入“我”欣赏鸟儿的情境。

(二)、在教学方法上,形式多样,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①在语言文字训练中,让学生读、思、勾画,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②在词语训练中,用解释、比较、联系上下文等方法

③在内容理解中,以读促讲,重品味和感悟

④在难点问题解决中,采用讨论探究法。如对:“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的理解。

(三)、在教学模式上,构建“主体、和谐、发展” 的个性化学习课堂。如以小组生生互动,集体师生互动;积极探讨中提高学习能力,自然渗透中培养人文素养。

(四)、在教学理念上,提高对语文人文性的认识

1、精妙教学语言,激起学生心底最美好的感受。

2、提高审美情趣,以感受大自然生命力的美。

(五)、在学法指导上,采用读悟法、合作探究法、体验法。

六、教学流程:

一、谈话导入,整体感知(理念: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

1.导入:这节课,我们就和巴金爷爷一起去广东新会县天马河上一个被人们称作“鸟的天堂”的地方去看一看,我们会有什么感受呢?

2.请同学们选择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快速阅读课文,体会一下榕树给你什么感受?鸟儿又给你什么感受?

二、深究课文,重点感悟。

(一)学习“大榕树”部分(尊重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学生对语文材 料的反应往往是多元的)

1、要求:自由朗读课文1—8节,划出你最喜欢、最感兴趣的内容。

2、重点学习第七、八自然段,体会榕树美。

3、交流自学情况,发表自己的见解。

(1).利用简笔画板书让学生了解“绿叶的多”、“枝上又生根”等特点。

(2).重点体会:“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鼓励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和感受。

(联系本组重点训练项目“阅读要有自己的见解”,教师尊重学生阅读的多元感受)

(3).通过教师参与的反复朗读,表达自己对课文重点部分的理解、感受。

(4).通过自己对这段描写的体会和感悟,由衷地赞叹“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学生自读自悟——师生评价——指名读——教师范读——齐读)

4、学生交流“大榕树”的资料,拓宽知识渠道。

(二)、学习“群鸟纷飞”部分(语文课程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1.教师引导:让我们走进课文,欣赏热闹的场面,鼓励学生通过自由朗读课文,尽情地感受这部分语言文字描绘的美。(学生可站、可坐,可请老师、可找伙伴)

2、指名学生在榕树上添画各种各样的鸟:让他们体会“群鸟纷飞”的场面,使学生形象地感受这部分的动态美的描写。(学科间的融合,恰当利用美术课的资源)

3.默读课文,思考:从哪些重点语句中能够体会出这里的鸟儿多?

4.学生汇报、交流。

5.看到这么一棵奇特的榕树,领略到树上鸟儿欢腾的场面,作者又发出了怎样的感叹呢?学生齐读(投影出示):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6.教师追问:从这句话中,你发现了什么?

(1)(第一个鸟的天堂有引号,而第二个则没有。)

(2)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呢?有什么不同的含义吗?

(第一个鸟的天堂指的是这棵大榕树,第二个鸟的天堂指的是真真正正鸟的天堂。鸟儿在这里栖息繁衍,过着幸福的生活。)

7.再读课文,在欣赏课文的过程中,领会作者对这一情景的描写。

(指名读——师生评价——齐读。通过读体会作者的欣喜,读出鸟的活泼可爱,读出鸟的多。)

8、教师引导学生比较作者对“大榕树”和“群鸟纷飞”的描写,体会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的区别。

(三)、交代任务,拓展延伸(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1、播放“小画眉”。(提示:假如你是小画眉,有些什么感受?)表达感受的方式如下:

(1) 说些什么?说一说。

(2) 写一段文字(小诗,顺口溜┄┄),读一读。

(3) 编写歌词,唱一唱。

(4) 看到些什么?画一画。

2、写一份倡议书。(针对小鸟天堂的生态环境,如何保持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内容。)

3、写一份解说词。(向他人介绍“小鸟天堂”的景色。)

4、如果你生活在鸟的天堂,为使鸟的天堂更美丽,你会怎样做?

让学生自主选择其中的一种,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表达自己学习的感受。

(开发学生的潜力,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鼓励学生创新。因材施教,让每个学生都有展示自己才能的机会)

5、交流感受,教师相机评价、指导。

七、板书设计

板书是课堂教学不可缺少的部分,它是教师精心设计的结晶,是课堂教学的精髓,不仅可以体现主要内容,而且能使学生抓住板书内容掌握整个课堂教学内容,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我的板书设计正是体现了这一点,具有代表性,一目了然,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鸟的天堂说课稿10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你们好:

我是小学教师,马大龙。38岁、大专、小教中级。现任四年四班班主任。

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鸟的天堂》它选自就年义务教育五年制小学语文“注提”第八册第一课。

教材分析

这篇文章主要记叙了作者(巴金)和他得朋友们两次游历“鸟的天堂”时所见到美丽的大榕树和群鸟欢腾的奇异景象,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这是一篇经典课文。然而,在保护生存环境日趋重要的今天,又赋予了这篇精品佳作以新的内涵。因此,教学时,我紧扣“自主—探究—实践”进行设计,努力使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有所感悟和思考,在积极探究中获得思想启迪,在实践活动中提高语文素养。

学生分析:

四年级学生已具有了出版的调查能力、搜集信息的能力和表达的能力。而在阅读中真正体会文章所孕育的能力还不够,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还不够明显。

设计理念: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积极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而语文教学应以学生自读悟、自学探究为基础,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雪中的主体行和创造行。因此,本课设计时我是根据课文特点、单元训练重点和多媒体课件的特点,从培养学生“阅读要有自己的见解”出发,以学生雪得主动、学得生动、学会创新、学习实践为指导思想,紧紧围绕单元教学重点来确定教学目标和重难点,按由扶到放的程序来安排课堂结构。

三维目标:

1、 时要有自己的见解。

2、 培养学生积极收集有关资料,并运用资料的习惯和能力。

3、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语感及审美情趣,背诵指定的段落,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

教学重点:阅读时要有自己的见解。

难点:对多媒体教学手段有机地整合到课堂教学中去。

教学流程:

一、初读课文、理“线索”

叶圣陶先生在谈到阅读教学的任务时明确指出,把握作者的思路,理清文章的线索,是阅读教学的首要任务。因此,我采取以下步骤完成教学。

1、引导质疑、揭示课题

大屏幕出示:文中“鸟的天堂”指什么?在哪里?为什么称为“鸟的天堂”?

通过质疑,激活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兴趣。

2、初读,理线索。

在学生质疑的基础上,让学生通过自读,整体感知课文,同时思考以下几个问题:作者几次去鸟的天堂?分别是在什么时候?每次看到了什么?这些问题并不难,学生完全有能力自己去解决。然后我放手让学生自学,辅导个别有困难的学生。通过自学,学生不仅读通顺了课文,而且把握了作者的思路,理清了课文的线索,达到了整体感知课文的目的。

二、自主学习、谈“感悟”

《鸟的天堂》这篇课文语言质朴,意境优美,感情真挚,很适合学生自己去体会、去感悟。这一单元的训练重点也不再是分辨事物的静态和动态了,二是阅读时要有自己的见解。这一改变,也进一步体现了《语文课程标准》得理念,尊重学生,发扬民主,张扬个性,把更多的空间和时间让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揣摩,去感悟。因此,我从以下三点来引导学生学习:

1、抓段落,谈感悟

在学生整体感知课文的基础上,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已见,说说喜欢哪一次去鸟的天堂,并陈述自已喜欢的原因。这时出示课件,按照顺序依次出示两次去“鸟的天堂”所看到的景象的画面,以帮助学生能更好地展示自己的个性,谈出自己的见解。

2抓句子,谈感悟

在学生畅谈段落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找出自己喜欢的句子,反复阅读,细细品味,从自里行间去寻找美。再组织学生讨论,谈感受,谈见解,在交流中,去再现生机勃勃的大榕树,去再现鸟儿在枝头欢唱,去感受美的画面,美的韵律,美的语言,美的生命,美的行为,美的情感``````

3。抓品读,促感悟

这是一篇训练学生朗读的好课文,所以,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品读”,让学生自己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自己朗读,自己感受是否读出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然后在小组中都,推荐都得好的同学在全班同学面前比赛读。这一设计意在通过朗读展示自我对课文的见解,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欣赏课文。

三、悟“环保”

《鸟的天堂》确实是一篇文质兼美的精品佳作,尤其是在大力提倡“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的今天,教学中,引导学生去探究,透过表面现象看到实质:为什么这里会成为鸟的天堂?这样,不仅能调动学生探究的积极性,同时也增强了他们的环保意识,真是一举两得。

首先这儿生态环境好。

1、这儿环境幽美。文章一开头几个自然段就向我们展示了一个夏日的傍晚,这儿不仅四周很静,只听见船桨激起的流水声,而且景色迷人,灿烂的红霞还在天边。

2、这几天气候温暖,土地湿润,河流纵横,有利于万物生长,所以大榕树是那样蓬勃而有生机。

3、这儿资源丰富。由于气候温暖湿润,谷类虫子繁殖旺盛,因而鸟儿的食物丰富。

4、这儿的榕树大。大榕树生长旺盛,枝叶繁茂,非常适合鸟儿在这里栖息、衍。是名副其实的鸟的天堂。

其次、人们保护意识强。

这儿的人们不许捕鸟,因此鸟儿们得到了保护,能够无忧无虑的生活、繁衍.

四、综合实践练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告诉我们,我们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在教学中努力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去学会搜集,学会应用、学会交际。《鸟的天堂》一课有一个联系生活实际的综合实践作业。“鸟的天堂”目前已成为一处浏览胜地,请你根据课文内容,并想办法搜集一些有关材料,为导游写一篇简短的解说词。教学时,我是这样设计的,使学生做到三练:

1、搜集材料,练“查阅”搜集的方法可以多样:上网、去图书馆、看电视、调查访问等。

2、学写解说词,练“习作”。为“鸟的天堂”录像配上适当的解说词,根据自己搜集的材料,学写一段解说词,写清楚导游的身分,旅游的地方及这个地方的特点,力求写得清楚明白,形象生动。

3、学做导游,练“交际”。

这时出示课件,对比展示作者第一次和第二次去“鸟的天堂”看到的景象,为学生导游解说提供画面。

这是继写解说词后的一个延伸,其目的是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与人合作、与人交际。要求学生自由组成旅游团,自我推荐尝试当导游,全程陪同作解说。然后在班级进行优秀导游评选,学生一定会兴起盎然,积极参与在这一综合实践活动中,使学生各方面的能力都得到了较大的提高。这一设计意在培养学生收集资料,运用资料的能力,并润物无声地内化学生在课堂上所学得的知识,潜移默化的培育学生审美意识,并由此获得美感

板书设计: 特点 表达方式

树大 茂盛 ;静态

鸟的天堂 枝 叶 根

(大榕树) 鸟多活跃 动态

声 色 动

关于板书设计:

每个教师都懂得板书就是微型教案,板书集中体现教学的三维目标、重难点、教学过程,体现教学的特色与特性。本课的板书,明确地体现了课件和课文的有机统一、始终着眼于“阅读要有自己的见解”,始终着眼与学生学得主动,学得生动,学会创新,学习实践。既培养学生的语文的实践能力,又有利于学生个性化的发展。

鸟的天堂说课稿11

尊敬的各位评委:

大家上午好!我说课的题目是《鸟的天堂》。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方面作简要说明。

一、说教材

《鸟的天堂》是著名作家巴金先生的作品,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一组的一篇精读课文。作者记叙了他和朋友两次经过“鸟的天堂”的所见所闻,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生命力的热爱和赞美。

二、说教学目标

依据新课程标准和教材的要求,结合学生的年龄阅读理解能力,确定目标如下: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规律”、“缝隙”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南国的美丽风光,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4、领悟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写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重点是引导学生想象“鸟的天堂”的美丽景象,体会作者两次去“鸟的天堂”的不同感受,难点是体会描写大榕树特点的语句。

三、说教法与学法

教法:

1、启发式诱导法和讲读法:《小学语文新课标》指出:教学中要努力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提倡启发式、讨论式教学。因此,我采用了启发式诱导法和讲读法。

2、角色扮演法:《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指出“教学要多样化,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本次教学中我让学生扮演小导游的角色,让学生在“读中感知、读中感悟、自由评论、深入探究。”

学法:

《小学儿童心理学教育》中曾这样说:“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给学生一些学习方法,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根据我班学生实际情况,我教给了他们几种学习方法:

1、圈画法。

2、质疑法。

3、自主合作探究法。

四、说教学过程

<一>初读课文,重点感悟:

1、学习大榕树部分。

要求:自由朗读课文1-8段,说说你仿佛看到一株怎样的树?

当作者看到这株大榕树时候发出了怎样的感叹?让学生齐读,树之所以美,美在其形大,美在其势:茂盛。

默读课文第七段指导学生抓住词语“一株”“不可计数”体会榕树的大。

在第8段中,指导学生抓住句子“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来体会榕树的茂盛,重点体会“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

通过学生反复朗读自读自悟,说说对这段描写的体会和感悟。由衷赞叹“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设计理念:本单元的重点训练项目是阅读要有自己的见解,教师应尊重学生阅读的多元感受,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并注重学生个体差异。

2、学习“群鸟纷飞部分”

<1>、过渡:让学生说一说,你仿佛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

<2>、按学习大榕树的方法,进行自学。

<3>、思考:从哪些重点语句体会到这里的鸟儿多?

<4>、体会“群鸟纷飞”场面,使学生形象的感受这部分动态美的描写。

<5>、回顾全文,引导学生比较作者对“大榕树”和“群鸟纷飞”的描写,体会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的区别,齐读最后一段。

本环节设计理念: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让学生在满怀兴奋、愉快的学习中发挥自己的自主学习和创造思维能力。倡导学生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来愉快学习。

<三>拓展延伸,升化情感

有人说生活即语文,为展现大语文教学观念:

让学生当回小导游介绍鸟的天堂。

并说说学了课文,有什么体会?

五、说板书设计

鸟的天堂

榕树枝干根叶(静态)

鸟形色声姿(动态)

设计理念:板书有助于师生一起回顾教学内容。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小学课堂的板书应简洁明了,从而体现板书的“程序性、概括性、指导性、艺术性”。

以上是我说课的全部内容,不足之处敬请各位评委老师指正。

鸟的天堂说课稿12

一、说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学会本课三个生字:梢、暇、恋。

(2)学会本课几个新词:留恋、展示、颤动南国、应接不暇。会用“应接不暇”、“陆续”造句。

(3)理解本课重点句:

①我有机会看清它的真面目,真是一棵大榕树,树干不可计数。枝上又生根,有许多根直垂到地上,伸进泥土里。

②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

③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1、能力培养目标。

(1)训练学生学习按作者游览顺序理清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静态与动态描写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作文能力以及阅读、思维能力。

2、思想教育目标。

认识大榕树的奇特和美丽,体会众鸟纷飞的壮观景象,受到热爱大自然的教育和美的熏陶。

二、说教材

《鸟的天堂》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教材第十一册第五组中的第一篇课文。课文记叙了作者和他朋友两次经过“鸟的天堂”时看到的不同景象。全文按作者游览的顺序记叙的,先写了作者和朋友们划船出去游玩;然后写了作者和朋友们第一次经过“鸟的天堂”时看到的景象;接着写了作者和朋友第二天又一次经过“鸟的天堂”时所看到的景象;最后写了作者对“鸟的天堂”的留恋和赞美。根据本册教材的编排,本组训练重点是“事物的静态和动态”,在设计本篇课文的教学时,围绕重点训练项目制定如下重点和难点。

三、说重点、难点

1、说重点:

(1)了解大榕树的外形特点,体会“鸟的天堂”的含义。

(2)学习作者描写事物静态和动态的方法。

2、说难点。

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1)、我有机会看清它的真面目,真是一株大榕树,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枝上又生根,有许多根直垂到地上,伸进泥土里。

(2)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

(3)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根据教材的编排和本文的重点、难点,教师在教学中采用如下教学方法。

四、说教学方法

1、说教法。

素质教育提出课堂教学要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能动性,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因此在教学本课时,采用的教学方法是:

(1)先整体感知,再从中心句入手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采用以读为主,先扶后放、质疑问难的方法,借助电教手段来理解课文内容,一次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思维能力、自学能力。

五、说学法

在教学前,教给学生用“读、划、思、议”的方法认真预习。通过读,让学生有所思,再思考之后,划出中心句,议出文章的训练难点。

在学习中,借助配乐朗读,运用图文对照的方法,理解课文重点。突破难点。培养学生观察问题的能力。

六、课时安排

根据上述内容,本课安排三课时完成。第一课时,设疑、析题、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作者游览顺序。教授学习方法,完成课后第一题;第二课时,从中心句入手,引导学生质疑问难,深入理解课文,了解作者描写静态和动态的方法。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赞美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完成课后第二、三题;第三课时,围绕重点内容,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完成课后第四、五题。

七、说教学过程

1、整体导入,以读为主

2、教学一开始,教师设计以下问题激发学生通过朗读了解课文内容的兴趣及主动探究的积极性。

(1)课文题目中“天堂”指什么?在文中怎样理解?

(2)“鸟的天堂”指什么?为什么称为“鸟的天堂”?

(3)作者几次去“鸟的天堂”?每次看到的有什么不同?

通过以上问题,使学生从整体上了解课文内容。同时,可以通过自学。讨论以及作者生动逼真的语言描绘,结合课文插图,使学生从整体上领略本文景象的美妙之处。

1、住重点,深入理解。

在学生整体感知内容的基础上,教师重点指导学生朗读,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置身于作者所描绘的景象之中,从而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体会文章所描绘的景象之美。教师在教学中设计以下问题:

(1)我们已经知道作者两次经过“鸟的天堂”了,那么作者最深的感受是什么?请同学们用书上的话说一说。

(2)作者是怎样用语言描绘“鸟的天堂”的美丽景象的?

提出上述问题,让学生在反复朗读中找出本文中心句。此时教师用投影片打出中心句文字让学生齐读后,针对这句话质疑问难,从而引出学习全文。

在学习作者第一次经过“鸟的天堂”没看到一只鸟时,设计以下问题引导学生阅读:

(1)作者第一次经过“鸟的天堂”时没看到一只鸟看到了什么?

(2)作者在文章中是怎样描写榕树的?

在学习中,教师借助投影让学生理解“枝干又生根,有许多根垂到地上”的景象,弄清“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体会榕树的茂盛。想象树叶绿得耀眼。绿得发亮。充满活力,从而感受榕树的蓬勃生机。在学习中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到之所以会有的这样的景象。是因为南方气候湿润,加上榕树正处于生长旺盛时期,所以枝繁叶茂,每片叶子都充满生机。

在学习这一部分时,引入作者的描写方法———静态描写,教学中设计下述问题:

(1)你读懂了那些描写榕树的词或句?这样描写有什么好处?

(2)这些词句都说明了什么?是什么描写方法呢?

结合学生的回答,教师及时出示图画投影片,让学生看榕树近景,再出示描写榕树的词句投影片,引导学生体会榕树之“大”,说明生长年代已久远。在教学中,教师不失时机地让学生在朗读的基础上体会,并及时指导朗读,从而使学生体会到静态描写的方法。完成教学目标中的理解重点句子的(1)(2)和能力目标。

八、结方法,放手自学

在教师引导点拨学习了静态描写之后,师生共同总结学习方法,运用总接触学习方式、法,放手让学生自己读课文,划出重点词句,同学间互相讨论、思考、议出疑难问题学习作者动态描写的一部分。教师可设计以下问题引导:

(1)作者的感受怎么会发生变化?为生么两次看到的景象不同?

(2)和写榕树比较,作者写鸟采取了什么方法?

(3)本文最后一句话中,第一个“鸟的天堂”为什么加引号?第二个为什么不加引号?通过上述问题让学生自学动态描写,体会众鸟纷飞,大小不一、颜色各一、动作千姿百态,有的飞,有的叫。有的拍翅膀,使人应接不暇的热闹场面,以此培养学生的思维自学能力。在学生自学中,教师借助电教手段,播放众鸟纷飞的录像,加深学生体会从静到动的壮观景象。学生课文之后,进行配乐朗读,使学生进一步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赞美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完成思想教育目标。

九、再读全文,迁移深化

《鸟的天堂》是本组中的第一篇课文,要真正落实本单元的训练重点,教师借以配乐朗读外,再自己从反复品读中体会,从电化教学的观看中对比,体会作者抓住榕树静止不动的特点进行静态描写,抓住鸟儿活泼好动的特点进行动态描写,这一静一动互相映衬,突出了“鸟的天堂”的美好。充分展示了大自然的美妙。充分展示了大自然的美妙。

十、作业练习

作业是对所学的知识的进一步巩固,也是对学习效果的检测,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为此我设计了以下作业练习。

1、完成思考练习第三、四题。

2、写作片断练习:仔细观察,写一处景物注意静态的描写。

鸟的天堂说课稿13

一、说教材,说学生

《鸟的天堂》是著名作家巴金先生的作品。文章记叙了作者和他的朋友两次经过鸟的天堂时所见到的不同景象,表现了大榕树的庞大、茂盛,以及被称作“鸟的天堂”的名不虚传,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中这种生命现象的热爱和赞美。

课文情节很简单。主要写作者两次去鸟的天堂所看到的景象。作者第一次经过鸟的天堂时傍晚,群鸟已经归巢,没有看到鸟。重点写了大榕树的硕大无比和充满生机的美丽,并由衷的赞叹:“这美丽的南国的树。”第二次经过鸟的天堂时是清晨,正是群鸟出巢的时刻。重点写了众鸟活动的热闹场面。充分感受到了它们生活的自由、快乐。结尾时又由衷地写出了“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小学语文新大纲提出了“小学语文教学必须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的目标。并要求“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正确处理好师生的关系,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的讨论,勇于探索。使学生的自主学习性得到提高和发展”。大纲强调了要以学生学习为主,所以在这节课安排教学任务时,我注重设计的问题以学生充分发挥主体作用为目的。而六年级的学生基本已经掌握了学习方法,对自学课文有了一定的基础,为了让学生真正的参与到学习中来,让学生谈自己的体会,以“读—析—读”相结合的教学策略,即首先让学生能在读中找出相映的重点词语及句子,再互相交流,最后能通过朗读表达出自己的喜爱和留恋之情。宗旨是通过如上的教学活动,使学生能够深入的理解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说教学目标的确立

本课的教学目标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情况确定,我确定了四个目标,分别是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德育目标、情感目标。

1、知识目标:

使学生理解和掌握作者两次去鸟的天堂看到的情景。这个目标要求全体学生必须理解和掌握,以这一线索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设计了以读代讲的教学模式。

2、能力目标:

让学生亲自去体会、去感受,并利用朗读、交流去解决实际问题。学生通过自读、自悟,运用一定的学习方法,从中挖掘这种独立学习的可贵能力,这样培养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在教学时,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每个学生的才能得到表现。

3、德育目标:

增强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有的学生由于这方面的知识缺乏,这种环保意识特别的差,有时还会做出一些不良的举动,为了让这种不良现象的杜绝而实现德育目标,我设计了在讨论完所有的问题后,让学生联系课文互相学习交流,体会到爱护大自然,爱护鸟类的重要性,这些都是学生比较容易掌握的,学生在相互交流中增强了环保意识。

4、情感目标:

课文《鸟的天堂》揭示鸟与树、人与鸟、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创造了美好的生活,当今世界热点为环保,又正好与我国提倡的“和谐社会”相应,一个“和谐”,从文本到生活,都得到了体现。通过本文的学习,师生情感达到了升华,沉浸在和谐的大自然的氛围中。倍感《鸟的天堂》的确是人间的乐园。这里的人们保护榕树,爱护鸟类,感悟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美。

三、说说如何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及教学媒体的使用。

根据新大纲,新教材的编写意图,本课的教学重点是了解大榕树的外形特点,体会“鸟的天堂的含义”鼓励学生在学习课文后说出自己的理解和感受。教学难点是理解“鸟的天堂”为什么的确是鸟的天堂,体会两个“鸟的天堂”的不同含义。为了能够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并贯彻新大纲提出的:全面体现素质教育的思想“的要求,我采用”以读代讲“的方法让学生充分的去读,在读中自己去感悟,去领会其意义。理解是朗读的前提和基础,只有理解了课文的内容,才可能通过朗读准确表达出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促进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使学生对课文的思想感情体会的更加深入。例如:“我有机会看清它的真面目,真是一株大数,树干的数目不可计数,枝上又生根,有许多根垂到地上,伸进泥土里,”教师指导学生抓住这句话进行理解,鼓励学生互相交流体会,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通过阅读实践在自读中自悟、自得。并让学生从部分词语中体会到榕树的巨大,就这个问题启发学生从总体上谈大榕树的大和茂盛,也可以就某一个句子,某一个词语说一说自己的体会。文中的重点词句是文章的精髓,它对表达中心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教学中,我指导学生抓住这些具有感染意义的关键词语、句意深刻的语句,引导学生领会其中蕴藏的思想感情,从而拨动他们心灵的琴弦,引起他们情感上的共鸣,例如:那翠绿的颜色……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通过互相交流启发,使学生抓住“那么多”“一簇”“一堆”“不留一点缝隙”等数量词中体会树多而密,“翠绿”“颤动”等词语中体会榕树的美丽和富有生命力。引起他们情感上的共鸣。另外,播放影音文件,课文朗读“在一个地方河面变窄了……这美丽的南国的树。”让学生更进一步体会鸟的天堂的静态美。

这段语言文字比较优美,指导学生带着喜爱之情练习朗读(齐读、指名读、范读、体会读),并试着背下来。这一要求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性,鼓励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要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实实在在地练习,当堂背下来,查了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掌握程度,也减轻了学生课业负担。

然后教师播放“众鸟纷飞”的Flansh动画,引导学生谈出自己的感受,学生获得直观感受后,抓住喜欢的句子谈感受,这是最受学生喜欢的一种形式,为它给学生提供了自由的学习空间,完全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合作伙伴,因而兴趣较浓,积极性特别的高。并让学生交流自己的体会,在自读中自悟,在自悟中自得,此时,学生的主动性被充分地调动起来,他们主动的求知,主动去探索,主动去发现,使学生的生命力得到张扬。从而,结合课文了解到作者第二次去“鸟的天堂”抓住了众鸟活动的热闹场面进行描写,知道鸟的数量多、种类多、姿态多,感受到他们自由、快乐。在这一部分的教学中,我着重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指导学生一边读,一边想象当时的情景,学生通过想象讲述有的鸟还会怎样。想象课文描绘的形象、意境,使理性认识和感性体验相互作用,把抽象的文字符号转换为具体的视觉表象,令学生身临其境,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从而感受鸟的天堂的动态美。

为了更好的突破难点部分,我设计训练学生围绕第四自然段中重点句展开学习,训练学生找出重点句,培养理解句子的能力,对于学生提出的有关问题应当视其性质区别处理。在此基础上由此句引出本课的难点,第一句“鸟的天堂“为什么要加引号,而第二句鸟的天堂却没有加引号?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讨论:这株大榕树为什么被称作“鸟的天堂”,学生进行讨论研究。多向交流让每一个学生充分展示自我,表现自我,学会吸收,学会合作,充分调动他们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学生由个体的学习活动转化为群众学习活动,为全体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提供了优势互补的条件,营造了一种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全面培养了学生的能力,这样的讨论交流就把突破理解上的难点和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有机的结合起来。课文的最后可以让学生联系课文内容发表自己的看法,对学生的答案,多层的鼓励,从而发展学生的发散思维、直觉、顿悟、想象和灵感,体会到这里的人们保护榕树,爱护鸟类,感悟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美,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根据课文的特点和学生的心理特点,我在设计本课时,使学生获得了感观上的感受,创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使学生一看就喜欢上这种方式,使他们满怀兴奋、愉快之情在学习中发挥自己的自主学习和创造性思维,争先恐后的发表自己观点和看法,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学习中来。

四、说教学过程,教学环节的转换

本课主要有7个环节:

(一)、导入新课:首先提出问题,带着问题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

教师提出问题,交代任务

1、播放影音文件:课文朗读:“在一个地方河面变窄了……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2、投影出示描写大榕树巨大的句子,读一读,谈出自己体会,同学互相交流,教师根据学生分析板书并指导书写要点。

3、投影出示描写大榕树美丽和富有生命力的句子,方法同

(三)、为与下面的内容更好的衔接,教师使用激励性语言穿插,激起学生学习兴趣,利于下面内容的学习。

(四)、学习课文第二部分,展示鸟的天堂的静态美,指导以各种形式朗读,并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优美的句子。

(五)、播放“众鸟纷飞”的录像,让学生自读、自悟,交流小组学习情况,然后指导学生在默读中想象当时的情景,讲述自己的想象,最后由教师进行总结写作方法,突破全课重点部分。

(六)、抓住重点进行训练理解,学生讨论研究,使难点得以突破。

(七)、全课总结:采用由学生谈学习课文受到的启发的方法,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和感悟人与自然的美。

五、说板书设计

树大而茂盛静态美

鸟的天堂

(和谐)

鸟多而快乐 动态美

板书是课文的浓缩,设计精练、清晰,有助于体现课文的重点及中心,课文主要写作者两次去鸟的天堂所看到的景象。第一次写了大榕树的硕大无比和充满生机的美丽;第二次写了众鸟活动的热闹场面。体会人们保护榕树,爱护鸟类,感悟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美。

总之,这节课我本着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自主的学习知识为主,使学生成为课堂上真正的学习主人,教给他们学习方法,培养他们独立学习为宗旨而设计并实施的教学。

鸟的天堂说课稿14

一、说教材

《鸟的天堂》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十一册第六组课文中的首篇精读课文。著名作家巴金以生花的妙笔记叙了他和朋友们两次游历“鸟的天堂”的不同见闻及感受,表现了大榕树的庞大、茂盛,以及被称作“鸟的天堂”里群鸟欢闹名不虚传的奇异景象,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与赞美之情。

课文语言质朴,动静结合,美不胜收,观察有序,笔法细腻,易读易记,情感真挚,给人以一种美的享受。

本文位居第六组课文之首。而本组课文的训练重点与旧版教材有别,现训练重点是要在理解课文思想内容的同时,体会并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选编本文的目的在于:1、使学生感受大自然在人类保护下充满生机活力的美,增强环保意识;2、使学生领悟作者描写景物和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提高阅读能力和作文能力。第七组课文的学习又得以“领悟作者的表达方式”这一训练项目为理解凭借与基础,是第六组新阅读学法要求的再次应用。学好此文是日后学习其他同类型课文的凭借与基础,能起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作用。为此,该文是本组课文教学的“重要练兵场”。综合考虑教材内容、特点及编排意图,从本地区学生的实际出发,参照“语文课程标准”精神和“教学大纲”要求,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确定如下重点及难点。

(一)教学目标

1、知识教学目标。

①学会3个生字:巢、梢、暇。

②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纠正、逼近、做巢、树梢、静寂、应接不暇。

③理解重点句:

Α、我有机会看清它的真面目,真是一株大树,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枝上又生根,有许多根直垂到地上,伸进泥土里。

Β、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缝隙。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

С、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2、能力训练目标。

①熟读课文,理清脉络,学会按作者游览顺序给课文分段并概括段意。

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中自己喜欢的部分。

③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归纳文章中心思想。

④领悟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进行静态、动态描写和寄情于景的表达方法。

3、德育渗透目标。

感受美景,培养保护环境,护我绿色家园的环保意识,受到热爱大自然、热爱美的教育与熏陶。

(二)、教学重点

1、了解大榕树的外形特点,体会众鸟纷飞的壮观景象,真正理解“鸟的天堂”的含义。

2、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三)、教学难点

理解文中含义较深的句子,详见“知识教学目标③”。

(四)教时安排

鉴于本文是本组课文的重要“练兵场”,考虑到少数民族地区学生基础不到扎实、领悟缓慢等情况,为了切实做到学练结合,我给学生以充裕的学习时间,确定用3课时来完成教学任务。

第一课时:①先读“导读”,明确目标。②紧扣“鸟的天堂”做有序展开。

第二课时:自主研读,合作探究,精读细品“大榕树”和“众鸟纷飞”,领悟表达方法,读写结合。

第三课时:加深理解,探究意义;综合实践,炼就能力。

二、说学情

本班学生均为山区的少数民族农家子弟。学生的课外资料较为缺乏,但他们都有向学之心。听、读的能力稍好,说与写能力方面还存在相当大的缺陷。其想象能力、欣赏能力较为低下。对课文的领悟过程较为缓慢,课堂教学不能操之过急。但作为六年级的学生,他们具有一定的语文知识基础,具有一定程度的自学能力,懂得分清文章的主次。学习过《海上日出》等多篇描写大自然景色的文章。

三、说教学方法

“教”最终是为了达到“不教”(叶圣陶语)。教师的教在于相机诱导,不在于全盘授予。对于语美意胜的此文教学,不但要求能理解课文思想内容,最为重要的还要学习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领悟方法又必须以充分感知理解为根基,结合平时学生怕作文的实际,我注意做到实施“立体的语文知识循环复顾”教学,做到知新要复旧,知识教学循环复顾;作文训练要在平时教学中分散随机进行,形成合理梯度,循序渐进,根据学生思维由具体形象思维上升到抽象逻辑思维的思维发展规律以及及时复习防止遗忘规律,遵循读写结合原则,我采取“弄明整体要求——明确题解探中心——中间突破各开花——随时知新复旧——综合实践炼能力”的方法进行教学。

四、说学法

本文语言浅显,学生理解内容的难度不大。但由于学生年纪还小,所知有限,类比推理与归纳综合能力还不够好,领悟表达方法是有一定难度的。课堂教学要做到教学同步,教学互动,师生互动。学生学习要由过去旧式的“吸收---储存---再现”转向走“探索---转化---创造”的学习新路子。为此,我指导学生用“明确目标要求——整体感知理线索——次要内容以读轻带过,重点部分精读细品多思——图文结合多想象——随时知新复旧——综合实践炼能力”的方法来学习本课。

五、说教学程序

有序、紧凑、合理,遵循学生认知规律所作的教学程序,就能充分调动学生思维,使其更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我这样设计本课的教学程序。

(一)、先读本组课文“导读”,开宗明义交待教学目标。

心理学实验表明:强烈的目标意识是导读成功的关键。阅读之前,目标明确与否效果大不一样。设计步骤一,能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全组课文的训练重点,学习才能有的放矢。

(二)、紧扣“鸟的天堂”做有序展开。

“鸟的天堂”是本文的环绕中心。由于本组教学重在于从理解思想内容的基础上领悟表达方法。为了达到目的,势必要紧扣“鸟的天堂”这一中心作“大文章”。

1、审题设疑,揭示题意。

设问:看到题目后,你有什么疑问?让学生充分质疑,估计大部分学生会提到:①“天堂”指什么?②“鸟的天堂”又指什么?在哪里?为什么称为“鸟的天堂”?③“鸟的天堂”里有什么?是不是有很多鸟?等等问题。

题目是文章的窗口,其往往起着提示全文、点明中心的作用。让学生质疑“题眼”,可以形成“阅读期待”心理,激活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兴趣,体现自主、探究精神。

2、明确题义,简介“鸟的天堂”。

3、整体感知理线索。在学生充分质疑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自读自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为此,我设置了如下思考题:①作者几次去“鸟的天堂”,分别是在什么时候去的?②每次各看到了什么?③小组讨论,划出作者每次去“鸟的天堂”时的感受的语句。这些问题较为浅显,学生完全有能力自行解决。教师放手让学生去学,尽量辅导后进生。设置自学要求,目的在于充分发挥学生自主能动性,让其读通课文,而且把握好作者的思路,理清课文的线索,以达到整体感知的目的。

4、依据设问,中间突破,理清脉络。

引导学生抓住设问答案中的“第一次、第二次”及“第二天、这一次”等字眼,从层次明显的中间部分突破,划分段落,理清脉络。

5、自学生字词,指导正确读写词语。

6、以读代讲轻带教学第一段,只要求理解大意,了解游玩的时间、心情等即可。因为学生在对“九义”第八册教科书第五组教材的学习过程中,已懂得“分清文章的主次”,在此处教学就让学生复顾旧识加以应用,以求实现“立体式学习”,最大程度提高教学效益。

7、达标测评:选词填空。

静寂 安静 沉寂 喧闹

①乡村的午夜是多么的( )啊!②同学们正在教室里( )地学习。

③小艇渐渐远去,水面上渐渐( )下来,只见月亮的影子映在水中。

④船队一靠岸,海滩上就( )起来。

(三)、自主研读,合作探究,细品“榕树”。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语文教学大纲》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1、为了达到让学生多读多感悟的目的,又要避免形式单一的纯朗读活动,我结合课文内容设置多种读法来激发学生读课文的兴趣。①重点读此段课文,小组读。②品词细读“簇”。“一簇簇树叶伸到水面上”与“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中的“簇”先后换用“片”、“束”来读一读。③比较读第六自然段。我说“许多株”,朋友一说“只有一株”,朋友二说“是两株”。④表演读“逼近”。让一名学生当“榕树”,静立于讲台一侧。另一名学生当“小船”。其余学生读“我们的船渐渐逼近大榕树了”,“小船”(学生2)慢慢靠近“大榕树”(学生1)。⑤学生画船移动图读“我们的船渐渐逼近大榕树了”,以弄清作者观察基点的变化过程。⑥图文结合读,观察课文插图1(大榕树),精读细品“知识教学目标③”中的A句。⑦结合山区学生生活实际读“知识教学目标③”中的B句。引导学生结合平时多见绿叶和在阳光照射下绿叶上的水珠明亮晶莹的情景来理解该句子意思。

2、在多种形式读中,逐步完善板书。

3、让学生根据板书提示的观察方法,引导山乡学生结合日常生活所见例一简明提纲

——椰子树。

(四)、精读“众鸟纷飞”场面,领悟表达方法。

1、小组读“众鸟纷飞”段落。

2、借助插图2,略说大意。

3、讨论释词“应接不暇”(可让学生用动作来表演)。

4、指导学生体会“众鸟纷飞”景象,指名分句子以每人读一句话接连不断地读的形式读第12、13自然段,以显示纷飞,热闹的场面气氛,为学生的感知理解创设一定的情景气氛。

5、按原文填空,领悟总写与特写相结合的表达方法。

我们继续拍掌,树上就变得( )了,到处都是( ),到处都是( )。( ),( ),( ),( ),有的站在树枝上( ),有的( )起来,有在( )翅膀。

6、逐步完善板书,同时循环复顾“九义”教材第九册第八课《十里长街送总理》中“迎灵车”部分,说一说文章如何突出“人海”中具有代表性的具体形象:老奶奶(老人)、青年夫妇(青年)、红领巾(小孩)。并与本文中总写“众鸟纷飞”场面与特描“画眉鸟飞”互相结合的表达方法进行类比,引导学生加以理解表达方法,形成记忆网络。

尝试练习:依照本文写法,用几句话写出“课间十分钟”时同学们在操场上尽情玩耍欢快热闹的场面,要求一定要用上句式“有的……有的……有的……”。

(五)、紧扣最后一句话,体会五处“鸟的天堂 ”的作用与含义,趁势归纳中心。

(六)、品读板书,整体领会。

(七)、朗读全文,加深巩固。

(八)、主动探究,不忘“环保”。在大力提倡 “保护生态环境”的今天,重读本文意义犹大。在学习本课前,我让学生先重新读第九册教材第28课《大瀑布的葬礼》和本学期教材第9课《只有一个地球》两篇课文,给新课教学铺垫更广阔的空间。在新课教学时我让学生以“自愿组合、小组合作”的方式开展讨论:为什么这个地方会成为“鸟的天堂”?

引导学生根据“河、树、鸟、人”四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加以研读课文,以“自愿组合、小组合作”方式来开展讨论。引导学生根据课文的内容和具体的语句,并适当合理展开想象,自由地说自由地议,再选出小组代表进行辩论,探究四者间的生态循环关系与作者“的确是‘鸟的天堂’感受的由来。在学生充分地议的基础上,教师加以归纳整理,最后用投影出示四者关系,让学生加以对照。

的确是“鸟的天堂” 鸟多(栖息、做巢)

提 树 好 许

供 长 去 捉

肥 更 处 鸟

料 好

坏 人(保护意识强)

滋 润

河 榕树(大、茂盛、枝繁叶茂)

(九)、综合实践,炼就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本篇课文后面附有一个“为导游写一篇解说词”的选作题,其目的是为了深化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加强练笔。早在学生就读五年级第一学期时,就已经进行过“小小导游员”口语交际训练。对此实践活动,可在课前让学生“自愿组合、小组合作”搭配成“旅游团”加“导游”的形式,充分利用“小组”群体力量广泛搜集材料,试学写解说词。组织学生开展“模拟导游”活动,评选优秀导游,以激发学生兴趣,炼好学生能力。

(十)、作业布置。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课文。扩写本课学习过程中所进行的习作训练项目。

六、说板书设计

好的板书将有利于教学和复习巩固。为了突出本文的文章结构思路,顺着课堂教学认识过程,感受本文的构思美、自然美;为了让学生更充分地感受和领悟本文的篇章写作手法,我采用顺序系统构框板书的方法。

鸟的天堂说课稿15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鸟的天堂》是第十一册第六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记叙了作者和他的朋友两次经过鸟的天堂时所见到的景象,让学生把精读课文中学到的方法用于实践中,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2、教学目标针对本课教学内容特点,依据课程标准要求,单元训练重点及学生的年龄特点,我确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1)体会文章对大榕树和群鸟欢闹情景的描写。

(2)使学生感受大自然在人类保护下充满生机活力的美,增强环保意识。

(3)使学生领悟作用描写景物和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提高阅读能力和作文能力。

3、教学重点和难点本文的重点是写作用两次去鸟的天堂所看到的景象;难点是重点句子的理解,体会出大榕树的特点。

二、学生分析六年级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阅读能力,而且他们的思维也比较活跃,因此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通过自学理解课文思想内容,并且在自学实践中逐步提高理解能力,并针对学生的自学情况,有的放矢地进行点拨和讲解,努力做到把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有机地结合起来。

三、教学方法和手段为了体现精读课文的特点,我善于在学生质疑的基础上,提出有价值、富于启发性的问题,指导学生阅读思考,善于在自学的基础上组织好讨论交流。通过同学间的合作,把学生的理解与体会逐步引向深入,并在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辅助教学,提高教学效果,激发演算珠学习兴趣。

四、教学流程

(一)质疑导入、提示课题。

(二)了解大榕树的特点有感情地朗读

1、初读课文后填空:我们知道作者两次来到,第一次到了。

2、自由读描写大榕树的这部分边读边思考:大榕树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通过学生的思考、讨论、交流总结出大榕树的特点。

3、默读课文,边读边画出能说明这些特点的句子,想想为什么?

(三)了解鸟的特点,朗读课文作者第二次来到鸟的天堂看到了鸟,这儿的鸟又有什么特点?学生带着这个问题,默读作者第二次来到鸟的天堂这部分,同时看多媒体,边看边总结板书。让学生进行发散思维训练,有利于学生理解课文,感悟文字深层次的情感。

(四)总结全文,升华主题

(五)板书设计树鸟的天堂茂盛、大、绿、生命力强(静态)色鸟声(动态)动五、教学反思从整体上看,这节课实现了教学目标,学生自主学习的愿望比较强烈,主动发展的潜能是巨大的,尤其是学生对课文的理解非常透彻,充分发挥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并在自学实践中逐步提高理解能力,但也有不足,学生对重点句子理解不透,有待今后的进一步努力。

下载3鸟的天堂说课稿word格式文档
下载3鸟的天堂说课稿.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鸟的天堂 说课稿

    《鸟的天堂》说课稿 一、说教材,说学生 《鸟的天堂》是著名作家巴金先生的作品。文章记叙了作者和他的朋友两次经过鸟的天堂时所见到的不同景象,表现了大榕树的庞大,茂盛,以及被......

    《鸟的天堂》说课稿

    《鸟的天堂》说课稿平罗县城关第五小学 樊兴姣 教材分析: 《鸟的天堂》是著名作家巴金先生的作品。全文按游览顺序可以分为四个大段:第一段写作者和朋友们划船出去游玩,第二段......

    鸟的天堂说课稿

    《鸟的天堂》说课设计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你们好!我是第X号考生,我今天说课的课题是《鸟的天堂》,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生分析、教法、学法、教学程序几个方面来说一说我这......

    《鸟的天堂》说课稿

    《鸟的天堂》说课稿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鸟的天堂》。主要从教材分析、教学策略、教学程序、板书设计方面作具体的阐述,首先我来进行教材分析。 一、 说教材 《鸟的天堂》......

    鸟的天堂说课稿

    《鸟的天堂》说课稿 一、说教材 《鸟的天堂》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教材第十一册第五组中的第一篇课文。课文记叙了作者和他朋友两次经过“鸟的天堂”时看到的不同景象。全文......

    鸟的天堂说课稿

    《 鸟 的 天 堂 》 说 课 稿 太平庙山小学李占艳一、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三课《鸟的天堂》 二、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精读课文。主要记叙......

    鸟的天堂说课稿(推荐)

    《鸟的天堂》说课稿 一、说教材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语文教材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鸟的天堂》。这是我国著名作家巴金先生的作品,记叙了作者和他的朋友两......

    四年级《鸟的天堂》说课稿[推荐]

    全国著名学者、特级教师贾志敏老先生说过一句话:语文课起码应像语文课,最好得是语文课。这句话一直以来引起我的深思。语文的本色是什么?语文课究竟该怎么上?当前有许多教师把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