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的天堂第二课时说课稿
鸟的天堂第二课时说课稿1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能从中心句入手,引导质疑问题。
能力目标:细读课文,认识大榕树奇特、美丽的特点,体会大榕树上众鸟纷飞的壮观情景。鉴别“作者的见闻与联想”,提高理解和欣赏语言的能力。进行适度的词句训练。
情感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把握作者思想感情发展主脉络,正确理解及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难点:如何正确鉴别作者的见闻与联想。
三、教学安排
第一课时:掌握字词,了解“鸟的天堂”,讲读课文第一大段。
第三课时:梳理总结,巩固强化,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相关片段,做相关作业。
四、教学结构
以“疑”为线索,以“思”为核心
五、教学过程
1、延伸上文,拓展下文(导入)
师:上一堂课,我们随着文学大师巴金的笔结识了一位奇特的朋友,谁能亲切地叫出它的名字?
生:榕树。
(设想:估计在平翘舌音上会出错误,教师当及时纠正。)
师:够亲切。那么大家能不能一起热情地称呼它呢?
生:榕树。
师:是一棵榕树(板书:榕树)。有你们这么一群热心的朋友,估计榕树心里都乐开了花。那么你们中间有谁能自告奋勇地把榕树的奇特之处介绍给在座的老师呢?
生:独木成林。
(设想:尽量使课堂刚开始气氛能活泼一点,为整堂课定下一个基调。)
师:是的,独木成林的榕树形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同时我们也知道就是这么一棵树筑就了一个鸟儿生活的乐园,也即鸟的天堂。(板书:鸟的天堂)昨天我们已经远远地欣赏了它那婀娜多姿的体态,这堂课我们将继续和巴金一起划船去细细地观察“鸟的天堂”究竟还有什么神奇的地方。请同学们打开课本一起学习7——14自然段,思考问题:两次经过鸟的天堂,作者最深的感受是什么?请同学们速读课文,用文中的一句话来说一说。
(设想:联系旧知,习得新知)
学生畅所欲言,师总结。出示:昨天我的眼睛骗了我。“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指名读,齐声读)
(设想:此处不宜于深究细品,毕竟还没深入课堂文本的内核,情到深处才有感而发,有感可发,到那时,学生就能水到渠成地领悟作者的感情了。)
师:读了这句话你们有什么疑问吗?
学生提出问题。诸如:(1)为什么说昨天我的眼睛骗了我?
(2)这里鸟的天堂为什么前一个要加引号?后一个不加?
(3)为什么说“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教师顺延学生的思路,学生之间相互解决疑问,然后把问题引入到“鸟的天堂”一问上来。
(设想:在此教师应做到引导和暗示。)
师:“鸟的天堂”是那株有着500多岁的大榕树,作者第一次经过时有什么感受?
出示:这美丽的南国的树!(扬)发出了由衷的赞美。
(设想:在此课堂随机生成的东西较多,教师切不可急于求成,应该认真倾听学生的发言,再作归纳。)
师:它美在哪,作者在文中又是怎样描写的,请同学们自由朗读写榕树的有关句段。看看哪些地方自己能读懂,记住它,待会交流。还有哪些地方读不懂,可以在旁边做上记号,等会儿提出来。(学生自由读,教师巡视指导)师:现在让我们交流一下,你自己读懂了写榕树的哪些词句和内容。
生说,师板书。(穿插朗读来深入感受榕树的美)
(设想:教师要适时地加以评价,同时要讲究评价方式的转化。)
师:接下来有不懂的地方作交流。(讲读课文写榕树的部分)
结合学习提示区分“作者的见闻与联想”,相比比较有联想和没联想的感觉。
学生齐读课文第8自然段。
师:现在我们都领略到作者把榕树写得很美,那你们知道在作者眼里这是一种怎样的美吗?
引进巴金的话:南国的风物含有一种迷人的力量,在我的眼里,一切都显出梦境般的美丽。
请女生再读该段,深刻体会作者的赞美之情。
师:作者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联系咱们以前所学过的宗璞的《绿》来找找答案
引进宗璞的话:道路两旁古木参天,苍翠欲滴,飞来峰上层层叠叠的树木,有的绿得发黑,有的绿得发蓝。峰下蜿蜒的小路,布满了青苔,直绿到了石头缝里。……在花港观鱼,我看到了又一种绿。那是满池的新荷,圆圆的绿叶,或婷婷立在水上,或宛转靠在水面,只觉得一种蓬勃的生机跳跃满池。绿色,是生命的颜色。我最爱看初春的杨柳嫩枝,那样鲜,那样亮,柳枝儿一摆,似乎蹬着脚告诉你,春天来了。而眼前的荷叶,那活泼的绿色表现出来的茁壮的生命力,和杨柳是一样的。
师:这样写更衬托出了榕树茁壮的生命力,那么我们就请咱们班的男生把该段读得更美一点,更生机勃勃一些。
(设想:层层深入,剖析内核)
师:结识了这么一位充满活力的朋友,你的心情怎么样?
生自由说。
师:对了,作者跟我们一样也是异常地兴奋(板书:兴奋)兴奋过后作者的心情又是如何的呢?
再引出:“鸟的天堂”里没有一只鸟,我这样想着。
师:这里写出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生自由说。
(设想:在这一环节中在两个问题出现的次序上估计会有所不一,但总体而言,不影响教学,但教师应该随机应变。)
师:对了,在这么美丽的天堂里却没有一只飞鸟,感觉有一些遗憾,凸现了作者失望、迷惑的心情。(板书:失望、迷惑)在作者眼里他感觉“鸟的天堂”是徒有虚名、虚名在外的。(估计作者一晚没睡好)(板书:徒有虚名)
师:当我从朋友的家乡回来的路上,第二次经过“鸟的天堂”,这一次他又有一些怎样的感受呢?
生自由说。
师:为什么作者的感受会有如此大的转变呢?请同学们仔细读一读第二次作者经过鸟的天堂的段落,从中找找答案。
在这一段中你最喜欢写鸟的哪句话?指名读。
师生交流。板书:到处鸟声、到处鸟影
“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
词句训练: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有的--------,有的---------。
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大的,小的,花的,黑的,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
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时而--------,时而--------,时而--------。
师:一到冬天,云南昆明就会有许多海鸥飞来,飞起来时就像拉起一张巨大的白色的网,场面甚为壮观。而这些鸟各种颜色都有,那飞起来就像拉起了一张彩色的巨网。从这段话中,你觉得鸟儿生活在这里感觉怎么样?
生自由畅谈。
出示:“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扬、名副其实)
师:那为什么两次所见到的情景会如此不一样呢?联系上下文想一想,为什么作者说“昨天我的眼睛骗了我”?
第一次:太阳落下了山坡,只留下一段灿烂的红霞,在天边,在山头,在树梢。
第二次:这一次是在早晨,阳光照在水面上,也照在树梢。一切都显得非常光明。(时间不同)
“一株榕树便天堂”,一句诗概括了小鸟天堂的特点。岛上的榕树长期栖息着数万只的十多种小鸟,尤以白鹭和灰鹭最多。白鹭朝出晚归,灰鹭暮出晨归,一早一晚,相互交替,盘旋飞翔,嘎嘎而鸣,蔚为奇观,形成“独木成林古榕树、百鸟出巢、百鸟归巢”三大自然奇观。
师:那这里为什么能成为鸟的天堂呢?
出示:朋友说这里是“鸟的天堂”,有许多鸟在这棵树上做窝,农民不许人去捉它们。
师总结:是的,当地的人们一直用“爱树护鸟,爱护自己,爱护子孙”的祖训教育着一代又一代的后人,用各种方式保护这个赖以生存的环境,使这个自然奇观完好无损地延续至今。这里的人、树和鸟互相尊重,成就了鸟的天堂,这里是鸟儿生活的诗意的天堂,树和鸟一动一静相结合,谱写了一首自然与生命的赞歌!在现在大力提倡保护环境的时代背景下,这种精神值得我们大家学习。现在我们借用德国诗人荷尔德林的一句话来结束我们这堂课:人,诗意地栖居大地上!
(设想:结合环保教育)
六、拓展练习
(1)招聘导游,然后为“鸟的天堂”写一段简短的解说词。
(2)小画眉在唱什么?(写一段文字、小诗、顺口溜……)
七、板书设计
美丽的南国的树{(兴奋)扬
第一次{
鸟的天堂里没有一只鸟(失望)抑
鸟的天堂{昨天我的眼睛骗了我
第二次“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留恋、赞美)扬
鸟的天堂第二课时说课稿2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鸟的天堂》是第十一册第六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记叙了作者和他的朋友两次经过鸟的天堂时所见到的景象,让学生把精读课文中学到的方法用于实践中,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2、教学目标针对本课教学内容特点,依据课程标准要求,单元训练重点及学生的年龄特点,我确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1)体会文章对大榕树和群鸟欢闹情景的描写。
(2)使学生感受大自然在人类保护下充满生机活力的美,增强环保意识。
(3)使学生领悟作用描写景物和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提高阅读能力和作文能力。
3、教学重点和难点本文的重点是写作用两次去鸟的天堂所看到的景象;难点是重点句子的理解,体会出大榕树的特点。
二、学生分析
六年级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阅读能力,而且他们的思维也比较活跃,因此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通过自学理解课文思想内容,并且在自学实践中逐步提高理解能力,并针对学生的自学情况,有的放矢地进行点拨和讲解,努力做到把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有机地结合起来。
三、教学方法和手段
为了体现精读课文的特点,我善于在学生质疑的基础上,提出有价值、富于启发性的问题,指导学生阅读思考,善于在自学的基础上组织好讨论交流。通过同学间的合作,把学生的理解与体会逐步引向深入,并在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辅助教学,提高教学效果,激发演算珠学习兴趣。
四、教学流程
(一)质疑导入、提示课题。
(二)了解大榕树的.特点有感情地朗读
1、初读课文后填空:我们知道作者两次来到,第一次到了。
2、自由读描写大榕树的这部分边读边思考:大榕树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通过学生的思考、讨论、交流总结出大榕树的特点。
3、默读课文,边读边画出能说明这些特点的句子,想想为什么?
(三)了解鸟的特点,朗读课文作者第二次来到鸟的天堂看到了鸟,这儿的鸟又有什么特点?学生带着这个问题,默读作者第二次来到鸟的天堂这部分,同时看多媒体,边看边总结板书。让学生进行发散思维训练,有利于学生理解课文,感悟文字深层次的情感。
(四)总结全文,升华主题
(五)板书设计树鸟的。天堂茂盛、大、绿、生命力强(静态)色鸟声(动态)动五、教学反思从整体上看,这节课实现了教学目标,学生自主学习的愿望比较强烈,主动发展的潜能是巨大的,尤其是学生对课文的理解非常透彻,充分发挥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并在自学实践中逐步提高理解能力,但也有不足,学生对重点句子理解不透,有待今后的进一步努力。
鸟的天堂第二课时说课稿3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鸟的天堂》。主要从教材分析、教学策略、教学程序、板书设计方面作具体的阐述,首先我来进行教材分析。
一、说教材
《鸟的天堂》是S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中的首篇精读课文。这是著名作家巴金先生的作品。文章记叙了作者和他的朋友两次经过鸟的天堂的不同见闻及感受,表现了大榕树的庞大、茂盛,以及被称作“鸟的天堂”的名不虚传,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中这种生命现象的热爱和赞美。
选编本文的目的在于:
1、使学生感受大自然在人类保护下充满生机活力的美,增强环保意识;
2、使学生领悟作者描写景物和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提高阅读能力和作文能力。本文的学习为日后学习其他同类型课文奠定了基础,能起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作用。
因此,该文是本组课文教学的“重要练兵场”。本节课我将教材的课后2题试当一名导游以活动的形式呈现在教学中,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
考虑教材内容、特点及编排意图,从本班学生的实际出发,参照“语文课程标准”和“教学大纲”要求,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及重点:
(一)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重点词句。
2、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进行静态、动态描写的方法。
3、感受文中描写鸟的天堂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之美,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
了解大榕树的外形特点,体会众鸟纷飞的壮观景象,理解“鸟的天堂”的含义。
为了完成本节课的任务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策略:
二、说教法
新课标提出“小学语文教学必须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的目标。并要求“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新学习方式,正确处理好师生的关系,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的讨论,勇于探索。使学生的自主学习性得到提高和发展”。课标强调了要以学生学习为主,为了让学生真正的参与到学习中来,让学生谈自己的体会,我设计以下教学方法:
1、阅读感悟法:在阅读教学中我尊重学生阅读的个性化行为,设计多样化阅读,鼓励学生多角度、有创新的谈感受,在读中自悟,悟中品读。
2、情境教学法:本文语言优美,读文思画。教学中创设激发兴趣的情境:生动语言描绘、画面再现、声音播放等
3、启发教学法、讨论式教学。本班学生想象能力、欣赏能力较低。对课文的领悟过程较为缓慢,因此课堂教学多启发,促进学生思考、想象。
三、说学法
本文语言浅显,学生理解内容的难度不大,因此采用以下学法:
1、合作学习:合作学习是课标积极倡导的一种学习方式,可以使他们接受不同的观点,扩展他们的视野,促进思维的发展,提高学习效率,也渗透了做一个善于合作的人的教育。
2、诵读法:“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学生在反复朗读中把握文章的思想感情,本课作者寓情于景,适合用诵读法领悟其情感。
本课计划两课时完成,第一课时: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学习生字词,理清思路,划分部分。这里说第二课时教学,本课时设有复习回顾、设境激趣、品读自悟、锻炼语言,情感升华和练习测评几个环节,具体教学流程如下。
四、说教学流程
(一)复习回顾
1、听写词语,这一环节有效训练了学生的听、记、写能力,既检测了第一课时的知识目标,也有意通过词语回忆起文中相应的语句,段落,场景等。
2、解说图片,播放大榕树和众鸟纷飞图片,同时我和学生一起解说作者两次去“鸟的天堂”,第一次看到的景物是大榕树,第二次看到的主要景物是许多鸟。这一环节可等同于复述课文,也加深了学生对本节课学习重点部分的印象。
(二)设境激趣、明确目标
1、创设乘船去游览鸟的天堂的情境,两条船一条在黄昏第一次去欣赏到大榕树的奇异,另一条船在早晨第二次去欣赏到众鸟的热闹场景。让学生自由选择坐哪条船,并说说作者去后的赞叹:“昨天,鸟的天堂”。这样的情境导入激起学生探索课文的兴趣,孩子的天性活泼,爱笑,爱玩,喜欢新奇的,这样的设计体现出课堂中学生的主体地位,我尊重学生自己的选择。也为下一环节分部分学习课文打下基础。
2、男女生分读学习目标
明确学习目标,使学生学习有方向。同时,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在以后的各个环节里主动地围绕目标探索、追求。长期坚持朗读目标,可以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以上两个环节共需要用时5分
(三)、品读自悟多元解读
在这一环节主要突破重难点,因此用时较长需要20分
1、独学自悟,合作探究
首先学生根据导学案上的“学习导航”和提示自学所选学习模块,不太理解的地方在书中或导学案上做好标记。我会到学生中巡视并进行个别指导。学生独学感悟,能提高自学和分析能力,独立自主的学习,是保证学生课堂学习中主体地位的最重要的基础和最基本的学习形式。
然后小组内合作交流,探讨独学中的不解和疑问,这一环节可以让学生思想与智慧碰撞出最耀眼的火花,多元化解读教材,使自己的体会更加丰富深刻。我也会走进小组与学生一起探讨、感悟、质疑。
2、展示交流,个性解读
这部分是在上一步独学自悟合作探究的基础上进行的,先由一个小组来汇报游览“鸟的天堂”后的收获,根据导学案第一个学习模块展示问题:
(1)这棵大榕树到底有多大?是按什么顺序观察这棵大榕树的?从哪几个方面描写的?读出描写大榕树的句子,重点体会“那翠绿,颤动”在学生汇报这句话时,我会提出质疑作者为什么有这样的感受?激起讨论学生对这句话的理解是多元的,也许是风吹的或是 。学生再次朗读句段,全班进行评读,我也会范读个别句子。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榕树的赞美并整理出榕树的特点:大和茂盛。我适时板书,并用课件展示榕树图片,感受“这美丽的'南国的树!”引导学习导学案中知识链接部分的静态描写。在小组展示结束,我会引出作者第一次去鸟的天堂后的感受:“鸟的天堂里没有一只鸟”这样能让学生与作者在情感上产生共鸣,也为结尾句的理解铺好路。
接下来由下一小组展示第二模块的问题:
(2)巴金爷爷第二次经过“鸟的天堂”,与第一次所见到的景象有什么不同?学生朗读出描写鸟的句子,为了让学生走进文本,播放群鸟齐飞的情景,通过视觉感受更容易理解“应接不暇”。根据“学习导航”组员交流感受,其他组补充,议读等,带上作者的心情读12—13段,总结出鸟的特点:热闹、多。我依据学生所说进行板书。之后我提出问题:相对榕树的静态描写方法,鸟这部分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这一问题的设计是在静态学习的基础上,通过启发,让学生举一反三学习动态描写。
学生两部分内容学完,我再次发出作者的赞叹:“昨天,鸟的天堂”理解两个天堂的意思。这与课前相呼应,让学生在设疑中走进课文去探究,在解疑中走出课文。
展示这一环节我给学生一定的空间来表现自我,让他们在学习中有乐趣,有主动性。通过展示可以检验学生的自主预习和合作交流的成果,检验这两个环节中学生对教材的知识掌握程度,促进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我会充分尊重学生的展示方式及对文本的多元解读,并根据学生汇报进行板书,突出本课重点。
(四)、活用文本锻炼语言
我设置了为“小小导游”活动,介绍“鸟的天堂”。先在小组内说,在依照课件图片进行解说。语言是一种交际工具,说话训练是开启学生思想之门、引导学生发表之欲的“总枢纽”。重视说话训练更是大势所趋,势在必行。
(五)、完善板书情感升华
这一环节通过板书总结课文升华情感,需用时5分
学生根据板书交流:这里为什么会成为鸟的天堂?我根据学生所答,用绘画完善板书,体现人、河、树、鸟的和谐,此时我和学生们一起伸出手为保护环境和动物加油,并播放鸟的鸣叫声。这样的课堂总结让学生热情高涨,让学生充满力量,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正能量去保护生态环境。板书存在于每节课中,板书对语文教学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它是一种无声的语言。把这种无声的语言转变为有声的语言,这是对学生进行说话训练的又一种方式。
结束时情境再现,让学生下船,并回头看看课件播放的“鸟的天堂”的美丽图片,让学生感受到不舍和留恋,从而体会到作者的情感。
(六)、练习测评
练习测评我设计三道习题,由于需要写、说、交流,因此这一环节大约需要用时10分。题型设计如下:
1、火眼金睛我会辨。基础题面向全体学生,熟记生字词。此题由一小组在围板上展示其他学生写在导学案上,然后我和组长检查。
2、按要求写句子。针对中下等学生,改写陈述句、运用“有的。有的。有的。”说话,口头造句,既锻炼学生灵活的反应能力,又提高语言表达能力。这道题由学生独立思考再小组汇报,交流,互评。
3、课堂小练笔。写一个热闹场面或景物描写,此题针对优生,挖掘他们的潜能,符合本课教学目标学习景物描写、静态、动态描写,是提高学生作文能力。此题学生独立完成,再小组展示,全班交流。
我将练习题设计成阶梯性,让优等生“吃得饱”,中等生“吃得好”,后进生“吃得了”,尊重了各个层次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了教学的不断进步。
五、板书设计
25、鸟的天堂
静态动态
茂盛热闹
大多
树鸟
鸟的天堂第二课时说课稿4
一、说教材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语文教材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鸟的天堂》。这是我国著名作家巴金先生的作品,记叙了作者和他的朋友两次经过鸟的天堂所看到的不同景象,表现了大榕树的庞大、茂盛,以及它被称作鸟的天堂的名不虚传,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中这种生命现象的热爱和赞美。编者选编这篇文章的目的是向学生展示大自然的神奇,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趣。
根据语文新课标提出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三维目标,我确定的教学目标如下:
1.认识“茫、桨、律”等生字,会写“灿、烂、竿”等生字,掌握“灿烂、陆续、白茫茫、应接不暇”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体会描写的作用,品味文中优美的语句
4.让学生从文本中感受大自然的生机勃勃,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作者两次到鸟的天堂所见所闻。
难点:品味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以及文中五处提到“鸟的天堂”,为什么有的地方加引号,有的地方没有加引号。
本课的教学将围绕以上的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而展开,希望能通过对这篇文章的学习,促进学生的发展,培养他们的欣赏能力、思维能力、创造能力,增强他们学习的自信心。
二、说教法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体,在语文教学中,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这是新课标理念中强调的一点。每个班级学生都有各自的特点,根据所教班级的实际情况以及四年级学生是思维能力与创新能力提高的关键期的特点,我将采取以下的教学方法:
1.情景教学法:我将创设一定的情景,运用多媒体手段,让学生走进课文,走进鸟的天堂,身临其境地感受文本。其中,我将播放作者两次到鸟的天堂所看到的不同景象的图片,以此达到让学生深入文本的目的,突出教学重点。
2.合作讨论法:苏联大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在班级授课教学中,千万别让学生闲着。”因此,我们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合作讨论中寻找问题的答案。其中文中的难点,我将让学生充分发挥他们课堂主人公的权利,自主进行合作讨论,发表自己的意见,注重他们的独特体验。
引导和启发法。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三、说学法
新课标倡导要让学生自合、合作、探究地学习,因此,在教学的过程当中,我将给学生充分的自主权,引导学生“问一问,说一说,读一读”,通过自己的`劳动,有所感悟发现,并能主动发表自己的意见。对于学生的答案,我并不用一个标准答案来要求学生,让学生各抒己见,与大家分享自己的独特感受,引导鼓励那些不能主动表达自己看法的学生。
四、说教学过程
我将分五个步骤完成我的教学:
第一部分,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们知道巴金爷爷吗?他有哪些作品呢?”针对四年级学生的特点,我采取开门见山的谈话导入,加深学生对作者的了解和认识,增长文学知识,同时引出本文课题《鸟的天堂》。审题设疑,揭示题意。
设问:看到题目后,你有什么疑问?让学生充分质疑,估计大部分学生会提到:①“天堂”指什么?②“鸟的天堂”又指什么?在哪里?为什么称为“鸟的天堂”?③“鸟的天堂”里有什么?是不是有很多鸟?等等问题。
题目是文章的窗口,其往往起着提示全文、点明中心的作用。让学生质疑“题眼”,可以形成“阅读期待”心理,激活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兴趣,体现自主、探究精神。
2、明确题义,简介“鸟的天堂”。
第二部分,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在这个部分,整体感知理线索。我将引领学生自己阅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重点解决教学目标中的第一点。在学生充分质疑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自读自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为此,我设置了如下思考题:①作者几次去“鸟的天堂”,分别是在什么时候去的?②每次各看到了什么?③小组讨论,划出作者每次去“鸟的天堂”时的感受的语句。这些问题较为浅显,学生完全有能力自行解决。教师放手让学生去学,尽量辅导后进生。设置自学要求,目的在于充分发挥学生自主能动性,让其读通课文,而且把握好作者的思路,理清课文的线索,以达到整体感知的目的。
接着过渡到第三部分。我会这样过渡:“课文中的字词过关了,鸟的天堂到底是怎么样的,你已经有印象了吗?老师已经迫不及待地要去看看了!”由此激发出学生的好奇心,便于学生再次走进课文。
第三部分,精读课文,感悟想像。
“作者和他的朋友们吃了晚饭,走到河边,跳上小船,都看到了什么?让我们再次走进课文,跟随作者的脚步,去看一看吧!”同时,我将抛出一个大问题,作者和朋友们几次到达鸟的天堂,看到的景色都是一样的吗?”让学生带有目的地去读文本。
这是教学过程中的重点活结,我将创设一个情景,让学生走进鸟的天堂,感受作者的所思所想。首先,在学生充分想象这株榕树的模样以后,我将以课件的形式出示一株榕树,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这株榕树的特点,再结合文本,出示描写榕树的段落,让学生细细品味语言的优美。让学生一读再读,说说自己的体味与感悟,发散学生的思维,并及时进行朗读训练,培养学生的语感,丰富语言的积累。“这株榕树被称作是鸟的天堂,可是作者看到了几只鸟?”我将用这样的过渡语把学生引领到下一自然段,他们会发现,静寂的榕树上没有一只鸟的影子,设下一个悬念:“为什么鸟的天堂没有一只鸟呢?是真的没有鸟,还是作者他们没有发现呢?”罗杰斯说过:“凡是教师能够讲述的,能够传授的知识,多半是死的、凝固的、无用的知识;只有学生自己发现、探究的知识,才是活的、有用的知识”。因此,我尽量让学生自主体会,自然过渡到鸟的天堂的段落。学生的想象力是无限的,但他们发现并不是没有鸟相反却有成千上万的鸟以后,就会大胆展开自己的想象,这时,我将引导学生自读自悟,在充分阅读朗读课文的第三部分以后,说说自己在想象中所看到的。周一贯先生曾说:“学生阅读课文,既是课文信息的接受者,又是课文信息的加工者,总会以各种形式继续着作者的创作,实现着作品的价值,而这一切又有赖于想象的参与”。课件,学生在假设想象中创设情景,自我感悟与体会的重要性。在学生充分深入文本后,我将出示课件:真正的鸟的天堂都是鸟的场景,达到思维的升华,突出重点。
精读“众鸟纷飞”场面,领悟表达方法。
1、小组读“众鸟纷飞”段落。
2、借助插图2,略说大意。
3、讨论释词“应接不暇”(可让学生用动作来表演)。
4、指导学生体会“众鸟纷飞”景象,指名分句子以每人读一句话接连不断地读的形式读第12、13自然段,以显示纷飞,热闹的场面气氛,为学生的感知理解创设一定的情景气氛。
5、按原文填空,领悟总写与特写相结合的表达方法。
我们继续拍掌,树上就变得了,到处都是(),到处都是()。(),(),(),(),有的站在树枝上(),有的()起来,有在()翅膀。
鸟的天堂在文中出现五次,为什么有时带有引号有时没有呢?这个问题对四年级的学生来说理解起来有一定的困难。因此,我将用课件出示文中含有“鸟的天堂”的语句,让学生先小组合作讨论作者这样安排的用意,再让各小组汇报讨论情况,给予评价,解决教学中的难点问题。
最后,总结归纳课文,布置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课文。《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本篇课文后面附有一个“为导游写一篇解说词”的选作题,其目的是为了深化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加强练笔。
五、说板书:
板书是课堂教学不可缺少的部分,它是教师精心设计的结晶,是课堂教学的精髓,不仅可以体现主要内容,而且能使学生抓住板书内容掌握整个课堂教学内容,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我的板书设计正是体现了这一点,具有代表性,一目了然,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为了突出本文的文章结构思路,顺着课堂教学认识过程,感受本文的构思美、自然美;
板书:
第一次 榕树 大 美(静态)
鸟的天堂 第二次 鸟 多欢 (动态)
(人与自然应和谐相处)
鸟的天堂第二课时说课稿5
各位老师:
你们好!我今天说课的课题是《鸟的天堂》,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生分析、教法、学法、教学程序几个方面来说一说我这堂课的设计。
首先我说一下教材分析
1.课文简说
《鸟的天堂》的是我国著名作家巴金,课文记叙了他和朋友两次途经《鸟的天堂》的所见所闻,重点写了静态大榕树和群鸟活动的景象,表达了对大自然生命力的热爱和赞美。本文最大的特点是:动静结合,遣词造句精妙准确,韵味十足,表达情感充沛,细腻,描写生动细致,充满了诗情画意。
2.说教学目标
我根据新课标中“知、情、意”三个维度,再结合本课的特点,从学生学得主动、学得生动、学会创新、学习实践出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认知目标:认识课文3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正确读写“灿烂、白茫茫、规律、缝隙、照耀、树梢、静寂”几个词语。积累文中好词佳句。
技能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学习“动静结合”的写作方法以及抓住事物特征进行描写的方法。
情感目标: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南国的美丽风光,体会热
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目标的确定固然离不开教材所提供的内容,及其所能训练的能力体系,本课的教学目标,我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心理状态和认知水平,因为,学生不仅是教师施教的对象,更是课堂教学的主体。为此,我确定了以上教学目标。
3.教学重难点:
依据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我确定了如下教学重难点:重点:引导学生想象《鸟的天堂》的美丽景象,体会两次途经《鸟的天堂》的不同感受。
难点:体会描写大榕树特点的语句。
那么,如何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呢?我是这样设计的,语文这门学科是通过文字来体会意境和情感的,然而,小学生的思维发展还很不完善,理解能力低下,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老师常常运用语言叙述,挂图展示,板书分析的方式来突破教学重难点,本课,我想充分运用多媒体的优势,把课文、图片、声音、录像等组合成课件,向学生展示大榕树的远景和近景,树叶的样子、颜色等等,这种图文声像并的场景会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认知能力,在突破重难点上也会有显著的效果。
4.说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大榕树的挂图、相关课件、生字卡片等。
学生准备:制作小鸟图片、查阅《鸟的天堂》的相关资料,搜集有关大榕树的资料,以备课堂交流。
二、学生分析
五年级是小学生知识、能力、情感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对自我、他人、家庭、社会有了一些浅显的认识,养成了一定的好的学习习惯,有了一定的阅读能力,读书提问的能力。因本课的阅读性、活动性、实践性较强,绝大部分学生对于如何在阅读活动中边读边想的方法不明确,在实践中应怎想,想什么不够明晰。
下面为了讲清重点、难点,使学生能达到本节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
三、说教法
在教学中,我们不仅要让学生“知其然”而且要让学生“知其所以然”,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达到教与学的和谐完美统一。为了达到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解决疑难,我具体运用了以下几种教法,情景设置法——主要是激发学生情感,引起他们的学习兴趣,讲授法——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系统地向学生传授知识。点拨法——是教师在学生讨论的过程中,伺机点拨,让他们展开联想和想象,拓展思路。在以上几种教法中点拨法是最重要的一种方法。
四、说学法
我们常说,现代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掌握学习方法的人,因此,作为教师要重视学法指导,教会学生学会学习,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充分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过程,并强调一些学习习惯的养成,本次教学我
运用了以下几种学法,勾画圈点法——目的是让学生养成勤动笔墨积极读书的好习惯。讨论法——让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悬念法——让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这样针对性较强,思路清晰。其中讨论法是最重要的一种方法。
五、说教学程序最后,我来谈谈我教学程序的设计
1.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我设计的导语是(请同学们欣赏格尔的《天堂》并把它作为背景乐,用课件出示天堂这个词,提问用来比喻什么?那么鸟的天堂指的又是什么)此导语以师生对话的方式展开,这样就消除了学生上课伊始的紧张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首先,我会让学生借助解释和工具书解决字词问题,用多媒体和生字卡片检查学生自学情况,并有针对性的对某些容易读错写错的生字词进行指导,例如(一簇簇、应接不暇、规律、缝隙、树梢、静寂)。等几个词语。
这一环节为学生阅读文本扫清了障碍,也体现了语文学科工具性的特征。
接下来,我会请数位学生分段朗读课文,其他学生边听边圈画出每段的关键词句,理清文章脉络。
此环节力图将学生置于阅读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边读边思考,在听读中理清思路,锻炼学生的听说读和概括能力。
3.研读课文悟情悟理
首先,我会用多媒体出示以下几个问题:
a这茂盛的大榕树为什么能成为鸟的天堂呢?为什么文中的鸟的天堂会加上双引号
b为什么特写一只画眉鸟。它的心情是怎样的?
c说一说两次经过鸟的天堂的不同感受。
我会让学生先默课文,在小组中展开讨论得出答案。
其次,用课件向学生展示“绿叶的多”、“枝上生根”等特点。启发学生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谈谈自己的感受。让学生重点体会:“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这句话。鼓励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并对学生各自的见解给予肯定。
通过这一环节,解决了本次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4.精读课文体会情感
1)播放“群鸟纷飞”的课件,让学生欣赏这热闹的场面,形象感受这部分的动态美。尽情地享受文中语言文字描绘的美。
2)出示大榕树挂图,利用学生课前画的小鸟,并把它们“放飞”到大榕树上(配上欢快的音乐)引导学生想象小鸟在榕树上生活的情景,交流感受:你想到了什么?
最后,再美读课文,背诵课文的精彩段落,共同感悟:这“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5.小结
学生提出问题带着问题读课文,读中解决问题,这只是阅读教学中的.浅层目标,创新型学生应具有的是带着问题走出课堂,因此,本
课的小结我是这样来设计的。本课的中心是:大榕树被大自然赋予了旺盛的生命力,成为了鸟的天堂。作为人类也要保护动物。保护环境,保护大自然。请同学们想一想通过课文的哪些方面我们可以得出这个结论?除此之外你还想到了什么?
6.拓展延伸
重视课文内容,适当对课文进行引申,使课文的作用更加突出,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串联、累积、加工。本次教学的拓展延伸我是这样设计的。播放文中的“小画眉”。提示:假如你是小画眉,你想用怎样的方式来表达心中的感受?(可写一段文字,读一读;可写一首小歌,唱一唱;可用五彩的笔,画一画……)让学生选择一种自己最喜欢的方式表达自己学习的感受。
7.作业布置
一节好课的结束应该是学生课外练笔的开始。我的作业布置是鸟的天堂现已成为一个游览胜地,以导游或小鸟儿的身份,向游人介绍这里的景象。介绍的形式可以自由选择。如写导游词、写诗,顺口溜……。
8.板书设计
好的板书就像一份微型教案,集中体现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过程。本课的板书,我力图全面而简明的将授课内容传递给学生,清晰直观,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理清文章脉络。
鸟的天堂树大而茂盛静态美
鸟多而快乐动态美
鸟的天堂第二课时说课稿6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中自己喜欢的部分。
2、默读课文,理解内容,感受文中描写的“鸟的天堂”那人与自然友好相处的和谐之美,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3、领悟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进行静态、动态描写和寄情于景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
作者两次去鸟的天堂所看到的景象。
【教学难点】
理解句子含义:“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
【教学准备】
1、学生:
收集有关“鸟的天堂”的资料。
2、教师:
挂图、投影、录音。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作者几次去了鸟的天堂,分别看到了什么景象?
二、精读课文
1、学习静态描写部分:
过渡:作者第一次去鸟的天堂是在傍晚时分,鸟的天堂里没有一只鸟,却只看见一株大榕树。
⑴朗读课文5~8自然段:
划出作者见到榕树后发出的'赞叹,说说自己的体会。
⑵细读课文5~8自然段:
划出自己最喜欢的句子,感情朗读。并在旁边写下自己的感受。
⑶集体交流,重点指导:
“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
①含义理解。
②朗读指导。
⑷感情朗读7~8自然段。
⑸小结:
这真是一株美丽的南国的树,美在它的硕大无比,美在它的生机勃勃,更美在它的独木成林。
板书:
独木成林
2、学习动态描写部分:
过渡:作者第二次去鸟的天堂是在早晨,那又是一番怎样的景象呢?
⑴小组合作学习:
①以小组成员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12~13自然段。
②合作完成填空,看谁填得多、填得好。
这里的鸟真啊!
⑵集体交流。
⑶默读这部分课文,找出能概括这番景象的句子。
(中心句)
⑷边看边想、边听边想:
①看(挂图),那鸟影绚丽多姿,让人的眼睛应接不暇。
②听(音乐),那鸟声清脆婉转,此起彼伏。
⑸小结:
这真是一幅众鸟欢跃图,鸟儿是多么的自由自在,与自然是那么的相亲相爱。
板书:
众鸟欢跃
三、领悟方法
过渡:我们随着作者欣赏了两种景色,感受了两种形态的美。
1、你更喜欢哪种美,为什么?
2、用朗读的形式表达出自己的喜爱之情。
四、体会情感
过渡:当小船向着乡村划去的时候,作者感到了一点儿留恋,昨天是他的眼睛骗了他,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1、你是怎么理解作者这最后的感受的?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自己学完课文后的感受。
(诗歌、歌曲、绘画等。)
五、总结全文
过渡:让那鸟的天堂所显露出来的美永远留在我们的记忆中。
选择自己喜欢的部分背下来。
六、作业设计
为“鸟的天堂”制作宣传计划。
【板书设计】
鸟的天堂
独木成林
图
众鸟欢跃
鸟的天堂第二课时说课稿7
今天我所说的是《鸟的天堂》一课。这是著名作家巴金先生的作品,本课分两课时讲完,今天我说的是第二课时的教学。我将采用传统的四说法。一、说教材,二、说教学方法,三、说教学过程,四、说板书设计。首先进入第一个环节。
一、说教材
《鸟的天堂》是小学语文第七册第一组的一篇精读课文。在本单元处于核心地位。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作者两次经过鸟的天堂的所见所闻,具体描写了傍晚静态的大榕树和第二天早晨群鸟活动的情境。宽阔清澈的河流,充满生机的大榕树,活泼可爱的小鸟,构成了一幅美丽的风景画。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生命力的热爱和赞美。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有两个,一是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想象画面,感受大自然的和谐美好,二是让学生在读中感悟作者细腻生动的描写方法。
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自学基础,掌握了多种学习方法。但是这个阶段的学生具体感性的思维正想抽象思维转变,对重点词句的理解还有一定的困难。根据教材内容的特点,学生的实际情况和编者意图,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为: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南国的美丽风光。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
2、领悟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写的表达方法。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本文文字优美,为了让学生读出美感,我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引导学生想象鸟的天堂的美丽景象,体会作者两次去鸟的天堂的不同感受。难点是体会描写大榕树特点的句子。
二、教学方法
到此为止我的教材分析学完了,下面我来说一下教学方法。教学有法,教无定法。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应该让自己的课堂不拘一格,根据不同风格的文章、不同的`训练重点选择最合适的教学方法。本组教材以“自然景观”为专题编写,教学本组课文要引导学生认真读书,品味语言,从字里行间感受大自然的美。因此我选择了情景教学法,对比阅读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自读自悟,合作讨论,关注课堂教学生成,实现师生的共同提高。
三、教学过程
新课程标准告诉我们,无论是理解内容还是体会感情,都应该注重学生的自主阅读,重要的不是让学生得到一个现成的答案,而是让每个学生都经历这样的学习过程。都能通过独立阅读,把课文读懂并有一些自己的体会。结合本课写作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设计了这样三个教学环节,一、初读课文,走进鸟的天堂。二、再读感悟,想象群鸟纷分。3、品词析句,体会作者感情。在每个教学环节我都会设计一个概括性的问题来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第一个环节的问题是这样的:同学们,作者两次经过鸟的天堂看到了怎样的景象?请找出文中的有关段落读一读。本教学环节我重点指导学生朗读第五第七第八自然段,为了帮助学生理解“枝上又生根,有许多根垂到地上”的景象,想象“树叶绿得耀眼。绿得发亮”。我采用了多媒体教学。在学生交流过自己的阅读感受之后,我播放了一组画面,让学生再次感受榕树的蓬勃生机。同时告诉孩子们这棵榕。已经有五百多年的树龄了。榕树的树冠大得出奇,笼罩着十八亩左右的河面。近看,犹如一座森林,远看,就成了浮在水面上的绿洲,景色奇特迷人。多媒体的应用不仅体现了情景教学法,而且为学生对课文的再次的阅读、想象、理解提供了有力的保障。.第一个教学环节大约需要十五分钟。
接着我会以一个过渡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进入第二个教学环节的学习,问题是这样的:作者第一次走进鸟的天堂,却没有看到一只鸟,不禁有些失望。可当他第二次走进鸟的天堂时,看到的又是怎样的情景呢?通过上述问题,引导学生在小组里合作学习第十一、十二、十三自然段的动态描写,体会众鸟纷飞,大小不一、颜色各异、动作千姿百态的热闹场面,以此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自学能力。在舒缓的音乐声中,孩子们与小伙伴一起边找、边读、边品悟。既进行了说话训练,又阅读了文本,而且在阅读交流中深入理解了鸟儿的形、色、声、姿。在小组合作学习的时候我会下去巡视,适当进行点拨和引导。在多数学生找出来之后,让每个小组派代表展示合作学习的成果。有感情的朗读自己喜欢的句子并说出喜欢的原因。此环节的教学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标准所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也很好的突出了本课时的训练重点。在学生充分理解课文之后,我会设计一个按原文填空的练习题,使学生领悟总写与特写相结合的表达方法。
1、我们继续拍掌,树上就变得了,到处都是(),到处都是()。(),(),(),(),有的站在树枝上(),有的()起来,有在()翅膀。.
本环节的教学顺利的话,大约需要十五分钟。第三个环节我会在学生充分朗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质疑问难,并相机指导学生关注课文的中心句: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思考并交流,鸟的天堂这个词语在课文中出现了几次,为什么有的加引号,有的没有加呢?通过讨论使学生体会到加引号的“鸟的天堂”表示一种特定的称谓,是对大榕树的一种夸张的形容。不加引号的鸟的天堂是因为作者亲眼看到大榕树,看到鸟儿们的自由幸福,真的像在天堂生活一样。所以在作者心里,大榕树是的的确确的鸟的天堂。同时使学生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赞美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到此为止,学生对整篇文章的阅读理解已基本完成。但是新课程理念告诉我们,阅读教学应该引领学生经历感受——理解——积累——运用的语言学习过程。课文是读与写的例子,要运用好这个资源,让学生切实学好语言和表达方法,这是提高语文能力的有效途径。因此我分层次设计了这样两道作业题: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小组合作设计一份广告,图文并茂的向他人介绍鸟的天堂。
四、说板书设计。
好的板书就是一篇微型教案,它体现了教师的教路,学生的学路,作者的文路三路合一。本课时的板书我力求达到以上要求,既体现了内容美,又体想了形式美。是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统一。
附板书:
鸟的天堂
榕树:枝干根叶(静态)
鸟儿:形色声姿(动态)
以上是我说课的全部内容。当然,课堂教学中的许多情境是无法预设的,我们更应关注的是生成的精彩。我相信:只要我们不断去发展,不断去创新,一定会有许多精彩的课堂出现。
鸟的天堂第二课时说课稿8
教材简析:
《鸟的天堂》是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制第十一册第六单元的第一篇精读课文。是著名作家巴金先生的作品。文章记叙了作者和他的朋友两次经过鸟的天堂时所见到的不同景象。表现了大榕树的庞大、茂盛,以及被称作“鸟的天堂”的名不虚传,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
该组课文的训练要求是在理解课文思想内容的同时,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鸟的天堂》这篇课文,在表达上很有特色。课文动静结合,韵味十足,遣词造句精妙准确,表达感情充沛细腻,是一篇培养学生“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的好文章。这篇课文的教学,不仅对后面两篇课文学习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还能使学生通过教材这个范例,积累语言,学习作者动静结合的写作方法。
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编排,课文特点、单元训练重点和新课标精神,我以学生学得主动,学得生动,扩大阅读面为指导思想,确定教学目标。
感受文中描写的“鸟的天堂”人与自然友好相处的和谐之美,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重点:
感悟作者两次去鸟的天堂所看到的不同景象,领悟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进行静态、动态描写和寄情于景表达方法。
难点:
1、理解“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的意思。
文中四处提到“鸟的天堂”,为什么有的地方加引号,有的地方没有加引号。
1、创设情境法:将多媒体课件恰当地整合进课堂教学之中以后,由于多媒体课件的直观性、音效性可将学生所欣赏到的课文各部分的文字信息多元化,在此环境中,为学生更加有效地阅读、更加有个性的阅读,更加有创造性的阅读创设了更大的空间。
2、角色竞赛法:根据学生年龄的特点让学生分成树和鸟的角色,采用学生分角色竞赛,在疑问导读中,读、思、议、辩结合,营造自主、合作、平等的良好氛围,以学定教,顺学而导,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达到“无为而治”的教学境界。
3、自主探索联系实际法:根据我校平时所立的课题“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我积极将研究的成果用于实践中,让学生课前收集资料,课中自主体验、学文后积极合作,根据不同的情节大胆设计解说词,联系实际,学以致用,达到语文就在身边,身边就有语文的目的。
原名李尧棠,字芾甘。四川成都人,笔名巴金。1921年肄业于成都外语专门学校,1984年获香港中文大学荣誉文学博士学位。1927年赴法国留学,1928年回国后曾任《文学季刊》编委,文化生活出版社、平明出版社总编辑,《文季月刊》主编,《烽火》杂志创始人,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理事,1949年后历任中国文联第三、四届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第二、三届副主席及第、四、五届主席,中国作家协会上海分会主席,上海市文联主席……
教材说明
《鸟的天堂》是著名作家巴金先生1933年5、6月间南游广东时写的作品,后收入他的散文集《旅途随笔》中,选入课文时有修改。文章记叙了作者和他的朋友两次经过鸟的天堂时所见到的不同景象,表现了大榕树的庞大、茂盛,以及被称作“鸟的天堂”的名不虚传,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中这种生命现象的热爱和赞美。文章表达上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第一,抓住景物特点,进行静态与动态的描写;
第二,借景物描写表达感情与直接表达感情相结合。
选编本文的目的,一是使学生感受大自然在人类保护下充满生机活力的美,增强环保意识;二是使学生领悟作者描写景物和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提高阅读能力和作文能力。 本文的重点是写作者两次去鸟的天堂所看到的景象。作者第一次经过鸟的`天堂,没有看到鸟,重点写了大榕树的硕大无比和充满生机的美丽。作者按由远及近的观察顺序,先写它占地面积大,并通过争论榕树的多少,说明这株榕树是孤木成林,表现榕树之大;接着写近看榕树,通过对枝干和绿叶的描写,展示了大榕树的勃勃生机。在饱含情感的描写之后,作者发出由衷的赞叹:“这美丽的南国的树。”第二次经过鸟的天堂,作者着重写了众鸟活动的热闹场面。从作者的描写中,我们不仅知道了这儿鸟的数量多、种类多,而且分明感受到了它们生活的自由、快乐。对小学生来说,本课的难点主要有两处:一处是“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另一处是文中五处提到“鸟的天堂”,为什么有的地方加引号,有的地方没有加引号。
教学目标
1、熟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有关部分,背诵课文第7、8自然段,感受大榕树的奇特和美丽以及众鸟纷飞的壮观景象,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美的感情。
2、学习本课生字新词,会用“陆续”“应接不暇”造句。
3、体会课文描写景物静态和动态的方法。
教学重点
1、感受大榕树的奇特和美丽以及众鸟纷飞的壮观景象。
2、体会课文描写景物静态和动态的方法。
教学过程设计
《鸟的天堂》是九年制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十一册第五单元的第一篇课文。它主要记叙了作者(巴金)和他的朋友们两次游历“鸟的天堂”时所见到的美丽的大榕树和群鸟欢闹的奇异景象,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景色的热爱和赞美。这是一篇经典课文,然而,在保护生存环境日趋重要的今天,又赋予了这篇精品佳作以新的内涵。因此,在教学时,我紧扣“自主——探究——实践”的线索进行设计,努力使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有所感悟和思考,在积极探究中获得思想启迪,在实践活动中提高语文素养。
一、初读课文,理“线索”。叶圣陶在谈到阅读教学的任务时,明确指出,把握作者的思路,理清课文的线索,是阅读教学首要任务。我采用以下步骤完成教学:
1、引导质疑,提示题意:文中“鸟的天堂”指什么?在哪里?为什么称为“鸟的天堂”?通过质疑,激活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兴趣。
2、初读,理线索。在学生质疑的基础上,让学生通过自读,整体感知课文,同时着重思考以下问题:作者几次去鸟的天堂,分别是在什么时候,每次看到了什么?这个问题并不难,学生完全有能力自己去解决。教师放手让学生去学,辅导个别有困难的学生。通过自学,学生不仅读通顺了课文,而且把握了作者的思路,理清了课文的线索,达到了整体感知课文的目的。
二、自主学习,谈感悟。 《鸟的天堂》这篇课文语言质朴,意境优美,感情真挚,很适合学生自己去体会,去领悟。这一单元的读写训练重点也不再是分辨事物的静态和动态了,而是阅读时要有自己的见解。这一改变,也进一步体现了《语文课程标准》的理念,尊重学生,发扬民主,张扬个性,把更多的空间和时间让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揣摩,去感悟。因此,我这样引导学生学习:
1、抓段落,谈感悟。在学生整体感知课文的基础上,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说说喜欢哪一次去鸟的天堂,并陈述自己喜欢的原因。
鸟的天堂第二课时说课稿
鸟的天堂第二课时说课稿1
一、说教材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语文教材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鸟的天堂》。这是我国著名作家巴金先生的作品,记叙了作者和他的朋友两次经过鸟的天堂所看到的不同景象,表现了大榕树的庞大、茂盛,以及它被称作鸟的天堂的名不虚传,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中这种生命现象的热爱和赞美。编者选编这篇文章的目的是向学生展示大自然的神奇,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趣。
根据语文新课标提出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三维目标,我确定的教学目标如下:
1.认识“茫、桨、律”等生字,会写“灿、烂、竿”等生字,掌握“灿烂、陆续、白茫茫、应接不暇”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体会描写的作用,品味文中优美的语句
4.让学生从文本中感受大自然的生机勃勃,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作者两次到鸟的天堂所见所闻。
难点:品味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以及文中五处提到“鸟的天堂”,为什么有的地方加引号,有的地方没有加引号。
本课的教学将围绕以上的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而展开,希望能通过对这篇文章的学习,促进学生的发展,培养他们的欣赏能力、思维能力、创造能力,增强他们学习的自信心。
二、说教法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体,在语文教学中,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这是新课标理念中强调的一点。每个班级学生都有各自的特点,根据所教班级的实际情况以及四年级学生是思维能力与创新能力提高的关键期的特点,我将采取以下的教学方法:
1.情景教学法:我将创设一定的情景,运用多媒体手段,让学生走进课文,走进鸟的天堂,身临其境地感受文本。其中,我将播放作者两次到鸟的天堂所看到的不同景象的图片,以此达到让学生深入文本的目的,突出教学重点。
2.合作讨论法:苏联大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在班级授课教学中,千万别让学生闲着。”因此,我们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合作讨论中寻找问题的答案。其中文中的难点,我将让学生充分发挥他们课堂主人公的权利,自主进行合作讨论,发表自己的意见,注重他们的独特体验。
引导和启发法。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三、说学法
新课标倡导要让学生自合、合作、探究地学习,因此,在教学的过程当中,我将给学生充分的自主权,引导学生“问一问,说一说,读一读”,通过自己的劳动,有所感悟发现,并能主动发表自己的意见。对于学生的答案,我并不用一个标准答案来要求学生,让学生各抒己见,与大家分享自己的独特感受,引导鼓励那些不能主动表达自己看法的学生。
四、说教学过程
我将分五个步骤完成我的教学:
第一部分,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们知道巴金爷爷吗?他有哪些作品呢?”针对四年级学生的特点,我采取开门见山的谈话导入,加深学生对作者的了解和认识,增长文学知识,同时引出本文课题《鸟的天堂》。审题设疑,揭示题意。
设问:看到题目后,你有什么疑问?让学生充分质疑,估计大部分学生会提到:①“天堂”指什么?②“鸟的天堂”又指什么?在哪里?为什么称为“鸟的天堂”?③“鸟的天堂”里有什么?是不是有很多鸟?等等问题。
题目是文章的窗口,其往往起着提示全文、点明中心的作用。让学生质疑“题眼”,可以形成“阅读期待”心理,激活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兴趣,体现自主、探究精神。
2、明确题义,简介“鸟的天堂”。
第二部分,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在这个部分,整体感知理线索。我将引领学生自己阅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重点解决教学目标中的第一点。在学生充分质疑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自读自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为此,我设置了如下思考题:①作者几次去“鸟的天堂”,分别是在什么时候去的?②每次各看到了什么?③小组讨论,划出作者每次去“鸟的天堂”时的感受的语句。这些问题较为浅显,学生完全有能力自行解决。教师放手让学生去学,尽量辅导后进生。设置自学要求,目的在于充分发挥学生自主能动性,让其读通课文,而且把握好作者的思路,理清课文的线索,以达到整体感知的目的。
接着过渡到第三部分。我会这样过渡:“课文中的字词过关了,鸟的天堂到底是怎么样的,你已经有印象了吗?老师已经迫不及待地要去看看了!”由此激发出学生的好奇心,便于学生再次走进课文。
第三部分,精读课文,感悟想像。
“作者和他的朋友们吃了晚饭,走到河边,跳上小船,都看到了什么?让我们再次走进课文,跟随作者的脚步,去看一看吧!”同时,我将抛出一个大问题,作者和朋友们几次到达鸟的天堂,看到的景色都是一样的吗?”让学生带有目的地去读文本。
这是教学过程中的重点活结,我将创设一个情景,让学生走进鸟的天堂,感受作者的所思所想。首先,在学生充分想象这株榕树的模样以后,我将以课件的形式出示一株榕树,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这株榕树的特点,再结合文本,出示描写榕树的段落,让学生细细品味语言的优美。让学生一读再读,说说自己的体味与感悟,发散学生的思维,并及时进行朗读训练,培养学生的语感,丰富语言的积累。“这株榕树被称作是鸟的天堂,可是作者看到了几只鸟?”我将用这样的过渡语把学生引领到下一自然段,他们会发现,静寂的榕树上没有一只鸟的影子,设下一个悬念:“为什么鸟的天堂没有一只鸟呢?是真的没有鸟,还是作者他们没有发现呢?”罗杰斯说过:“凡是教师能够讲述的,能够传授的知识,多半是死的、凝固的、无用的知识;只有学生自己发现、探究的知识,才是活的、有用的知识”。因此,我尽量让学生自主体会,自然过渡到鸟的天堂的段落。学生的想象力是无限的,但他们发现并不是没有鸟相反却有成千上万的鸟以后,就会大胆展开自己的想象,这时,我将引导学生自读自悟,在充分阅读朗读课文的第三部分以后,说说自己在想象中所看到的。周一贯先生曾说:“学生阅读课文,既是课文信息的接受者,又是课文信息的加工者,总会以各种形式继续着作者的创作,实现着作品的价值,而这一切又有赖于想象的参与”。课件,学生在假设想象中创设情景,自我感悟与体会的重要性。在学生充分深入文本后,我将出示课件:真正的鸟的天堂都是鸟的场景,达到思维的升华,突出重点。
精读“众鸟纷飞”场面,领悟表达方法。
1、小组读“众鸟纷飞”段落。
2、借助插图2,略说大意。
3、讨论释词“应接不暇”(可让学生用动作来表演)。
4、指导学生体会“众鸟纷飞”景象,指名分句子以每人读一句话接连不断地读的形式读第12、13自然段,以显示纷飞,热闹的场面气氛,为学生的感知理解创设一定的情景气氛。
5、按原文填空,领悟总写与特写相结合的表达方法。
我们继续拍掌,树上就变得了,到处都是(),到处都是()。(),(),(),(),有的站在树枝上(),有的()起来,有在()翅膀。
鸟的天堂在文中出现五次,为什么有时带有引号有时没有呢?这个问题对四年级的学生来说理解起来有一定的困难。因此,我将用课件出示文中含有“鸟的天堂”的语句,让学生先小组合作讨论作者这样安排的用意,再让各小组汇报讨论情况,给予评价,解决教学中的难点问题。
最后,总结归纳课文,布置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课文。《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本篇课文后面附有一个“为导游写一篇解说词”的选作题,其目的是为了深化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加强练笔。
五、说板书:
板书是课堂教学不可缺少的部分,它是教师精心设计的结晶,是课堂教学的精髓,不仅可以体现主要内容,而且能使学生抓住板书内容掌握整个课堂教学内容,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我的板书设计正是体现了这一点,具有代表性,一目了然,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为了突出本文的文章结构思路,顺着课堂教学认识过程,感受本文的构思美、自然美;为了让学生更充分地感受和领悟本文的篇章写作手法,我采用
板书:
第一次 榕树 大 美(静态)
鸟的天堂 第二次 鸟 多欢 (动态)
(人与自然应和谐相处)
鸟的天堂第二课时说课稿2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中自己喜欢的部分。
2、默读课文,理解内容,感受文中描写的“鸟的天堂”那人与自然友好相处的和谐之美,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3、领悟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进行静态、动态描写和寄情于景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
作者两次去鸟的天堂所看到的景象。
【教学难点】
理解句子含义:“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
【教学准备】
1、学生:
收集有关“鸟的天堂”的资料。
2、教师:
挂图、投影、录音。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作者几次去了鸟的天堂,分别看到了什么景象?
二、精读课文
1、学习静态描写部分:
过渡:作者第一次去鸟的天堂是在傍晚时分,鸟的天堂里没有一只鸟,却只看见一株大榕树。
⑴朗读课文5~8自然段:
划出作者见到榕树后发出的赞叹,说说自己的体会。
⑵细读课文5~8自然段:
划出自己最喜欢的句子,感情朗读。并在旁边写下自己的感受。
⑶集体交流,重点指导:
“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
①含义理解。
②朗读指导。
⑷感情朗读7~8自然段。
⑸小结:
这真是一株美丽的南国的树,美在它的硕大无比,美在它的生机勃勃,更美在它的独木成林。
板书:
独木成林
2、学习动态描写部分:
过渡:作者第二次去鸟的天堂是在早晨,那又是一番怎样的景象呢?
⑴小组合作学习:
①以小组成员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12~13自然段。
②合作完成填空,看谁填得多、填得好。
这里的鸟真啊!
⑵集体交流。
⑶默读这部分课文,找出能概括这番景象的句子。
(中心句)
⑷边看边想、边听边想:
①看(挂图),那鸟影绚丽多姿,让人的眼睛应接不暇。
②听(音乐),那鸟声清脆婉转,此起彼伏。
⑸小结:
这真是一幅众鸟欢跃图,鸟儿是多么的自由自在,与自然是那么的相亲相爱。
板书:
众鸟欢跃
三、领悟方法
过渡:我们随着作者欣赏了两种景色,感受了两种形态的美。
1、你更喜欢哪种美,为什么?
2、用朗读的形式表达出自己的喜爱之情。
四、体会情感
过渡:当小船向着乡村划去的时候,作者感到了一点儿留恋,昨天是他的眼睛骗了他,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1、你是怎么理解作者这最后的感受的?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自己学完课文后的感受。
(诗歌、歌曲、绘画等。)
五、总结全文
过渡:让那鸟的天堂所显露出来的美永远留在我们的记忆中。
选择自己喜欢的部分背下来。
六、作业设计
为“鸟的天堂”制作宣传计划。
【板书设计】
鸟的天堂
独木成林
图
众鸟欢跃
鸟的天堂第二课时说课稿3
一、说教材。
《鸟的天堂》是人教版语文教材四年级上册的课文。课文记叙了作者和他朋友两次经过“鸟的天堂”时看到的不同景象。全文按作者游览的顺序记叙的,先写了作者和朋友们划船出去游玩;然后写了作者和朋友们第一次经过“鸟的天堂”时看到的景象;接着写了作者和朋友第二天又一次经过“鸟的天堂”时所看到的景象;最后写了作者对“鸟的天堂”的留恋和赞美。
二、说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知道大榕树的特点、作者的情感和表达方法;进一步提高阅读感悟能力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认识大榕树的奇特与美丽,体会大榕树上众鸟纷飞的景象。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整体语文素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受到大榕树美的熏陶,感受南国风光的美,受到热爱大自然的教育。
(2)增强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
(3)进一步增强自主、合作、探究意识。
三、教学重难点。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理解文中描写大榕树的奇特美丽以及众鸟纷飞的幸福欢乐的景象,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是:
(1)理解:“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
(2)理解“鸟的天堂”为什么的确是鸟的天堂,体会两个“鸟的天堂”的不同含义。
四、说教学方法
1、围绕教学目标,我设计了如下的教学设想:
在教学形式上,采用情境教学法,让学生心有所感,情有所依。为了把学生带到课文描写的情境中,我通过形象的语言描述和多媒体录像,设置了以下三处情境:
(1):学习课文前让学生欣赏鸟的天堂的视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伴随着音乐的录音,播放大榕树的录像片断,使学生进入“我”欣赏大榕树的情境中。
(3):伴随着音乐的录音,播放大榕树上群鸟纷飞的录像,使学生进入“我”欣赏鸟儿的情境。让学生在身临其境般的体验中陶冶情感,加深感悟,达到了一定的效果。
2、把质疑问难贯穿于教学的始终,培养学生带着问题学,针对问题学,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3、在语言文字训练中,让学生读、思、议,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在词语训练中,用解释、联系上下文等方法,让学生把词语置于具体语境中,体会其内涵。把词语教学与对课文的理解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增加了学生对词语的感知能力,有利于今后迁移运用。
五、说教学过
(一):引入课题
欣赏《鸟的天堂》的风景。
留在你心中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揭示课题
(二)、整体感知全文。
1、请自由的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2、读生字词和难读的句子。
1、了解课文大意。
师:我们回到课文中来,请默读课文,看你能按下面的要求说话吗?
作者 次来到鸟的天堂,第一次看到 ,第二次看到了什么 ,(自由练说,指名说,全班说)。
(三)、品读感悟。
1、作者在xx中是怎样描写榕树的?
在学习中,教师借助投影让学生理解“枝干又生根,有许多根垂到地上”的景象,弄清“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体会榕树的茂盛。想象树叶绿得耀眼。绿得发亮。充满活力,从而感受榕树的蓬勃生机。在学习中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到之所以会有的这样的景象。
(1)你读懂了那些描写榕树的词或句?
(2)这些词句都说明了什么?
结合学生的回答,教师及时出示图画投影片,让学生看榕树近景,再出示描写榕树的词句投影片,引导学生体会榕树之“大”,说明生长年代已久远。在教学中,教师不失时机地让学生在朗读的基础上体会,并及时指导朗读。
(二)品读鸟的部分
1、作者第二次来到鸟的天堂,才见到鸟,这是一番怎样的景象呢?自由读课文,12、13自然段。
2、你读懂了什么,从哪儿体会到的?
用我读到 仿佛看到(听到、想到) 。的句子说话。
3、课件出示:白鸟翻飞的景象
此时,你想说什么?引导学生体会鸟儿在这里生活的幸福快乐。
4、理解:这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第一个“鸟的天堂”指什么?
第二个鸟的天堂指什么?
(四)、小结全文。
亲爱的同学们,这里不仅有树的奇美,有鸟的欢乐之美,更有人与自然、与动物的和谐之美,所以这里才是真正的天堂。让我们共同努力,共同企盼——这样的鸟的天堂、人间天堂多一些,再多一些吧!
六、教学预设
我设计这节课的教学理念不新颖,就是一节普通的常规课,预计学生基本都能参加的学习活动中来,着中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自主学习。使学生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
鸟的天堂第二课时说课稿4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能从中心句入手,引导质疑问题。
能力目标:细读课文,认识大榕树奇特、美丽的特点,体会大榕树上众鸟纷飞的壮观情景。鉴别“作者的见闻与联想”,提高理解和欣赏语言的能力。进行适度的词句训练。
情感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把握作者思想感情发展主脉络,正确理解及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难点:如何正确鉴别作者的见闻与联想。
三、教学安排
第一课时:掌握字词,了解“鸟的天堂”,讲读课文第一大段。
第三课时:梳理总结,巩固强化,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相关片段,做相关作业。
四、教学结构
以“疑”为线索,以“思”为核心
五、教学过程
1、延伸上文,拓展下文(导入)
师:上一堂课,我们随着文学大师巴金的笔结识了一位奇特的朋友,谁能亲切地叫出它的名字?
生:榕树。
(设想:估计在平翘舌音上会出错误,教师当及时纠正。)
师:够亲切。那么大家能不能一起热情地称呼它呢?
生:榕树。
师:是一棵榕树(板书:榕树)。有你们这么一群热心的朋友,估计榕树心里都乐开了花。那么你们中间有谁能自告奋勇地把榕树的奇特之处介绍给在座的老师呢?
生:独木成林。
(设想:尽量使课堂刚开始气氛能活泼一点,为整堂课定下一个基调。)
师:是的,独木成林的榕树形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同时我们也知道就是这么一棵树筑就了一个鸟儿生活的乐园,也即鸟的天堂。(板书:鸟的天堂)昨天我们已经远远地欣赏了它那婀娜多姿的体态,这堂课我们将继续和巴金一起划船去细细地观察“鸟的天堂”究竟还有什么神奇的地方。请同学们打开课本一起学习7——14自然段,思考问题:两次经过鸟的天堂,作者最深的感受是什么?请同学们速读课文,用文中的一句话来说一说。
(设想:联系旧知,习得新知)
学生畅所欲言,师总结。出示:昨天我的眼睛骗了我。“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指名读,齐声读)
(设想:此处不宜于深究细品,毕竟还没深入课堂文本的内核,情到深处才有感而发,有感可发,到那时,学生就能水到渠成地领悟作者的感情了。)
师:读了这句话你们有什么疑问吗?
学生提出问题。诸如:(1)为什么说昨天我的眼睛骗了我?
(2)这里鸟的天堂为什么前一个要加引号?后一个不加?
(3)为什么说“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教师顺延学生的思路,学生之间相互解决疑问,然后把问题引入到“鸟的天堂”一问上来。
(设想:在此教师应做到引导和暗示。)
师:“鸟的天堂”是那株有着500多岁的大榕树,作者第一次经过时有什么感受?
出示:这美丽的南国的树!(扬)发出了由衷的赞美。
(设想:在此课堂随机生成的东西较多,教师切不可急于求成,应该认真倾听学生的发言,再作归纳。)
师:它美在哪,作者在文中又是怎样描写的,请同学们自由朗读写榕树的有关句段。看看哪些地方自己能读懂,记住它,待会交流。还有哪些地方读不懂,可以在旁边做上记号,等会儿提出来。(学生自由读,教师巡视指导)师:现在让我们交流一下,你自己读懂了写榕树的哪些词句和内容。
生说,师板书。(穿插朗读来深入感受榕树的美)
(设想:教师要适时地加以评价,同时要讲究评价方式的转化。)
师:接下来有不懂的地方作交流。(讲读课文写榕树的部分)
结合学习提示区分“作者的见闻与联想”,相比比较有联想和没联想的感觉。
学生齐读课文第8自然段。
师:现在我们都领略到作者把榕树写得很美,那你们知道在作者眼里这是一种怎样的美吗?
引进巴金的话:南国的风物含有一种迷人的力量,在我的眼里,一切都显出梦境般的美丽。
请女生再读该段,深刻体会作者的赞美之情。
师:作者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联系咱们以前所学过的宗璞的《绿》来找找答案
引进宗璞的话:道路两旁古木参天,苍翠欲滴,飞来峰上层层叠叠的树木,有的绿得发黑,有的绿得发蓝。峰下蜿蜒的小路,布满了青苔,直绿到了石头缝里。……在花港观鱼,我看到了又一种绿。那是满池的新荷,圆圆的绿叶,或婷婷立在水上,或宛转靠在水面,只觉得一种蓬勃的生机跳跃满池。绿色,是生命的颜色。我最爱看初春的杨柳嫩枝,那样鲜,那样亮,柳枝儿一摆,似乎蹬着脚告诉你,春天来了。而眼前的荷叶,那活泼的绿色表现出来的茁壮的生命力,和杨柳是一样的。
师:这样写更衬托出了榕树茁壮的生命力,那么我们就请咱们班的男生把该段读得更美一点,更生机勃勃一些。
(设想:层层深入,剖析内核)
师:结识了这么一位充满活力的朋友,你的心情怎么样?
生自由说。
师:对了,作者跟我们一样也是异常地兴奋(板书:兴奋)兴奋过后作者的心情又是如何的呢?
再引出:“鸟的天堂”里没有一只鸟,我这样想着。
师:这里写出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生自由说。
(设想:在这一环节中在两个问题出现的次序上估计会有所不一,但总体而言,不影响教学,但教师应该随机应变。)
师:对了,在这么美丽的天堂里却没有一只飞鸟,感觉有一些遗憾,凸现了作者失望、迷惑的心情。(板书:失望、迷惑)在作者眼里他感觉“鸟的天堂”是徒有虚名、虚名在外的。(估计作者一晚没睡好)(板书:徒有虚名)
师:当我从朋友的家乡回来的路上,第二次经过“鸟的天堂”,这一次他又有一些怎样的感受呢?
生自由说。
师:为什么作者的感受会有如此大的转变呢?请同学们仔细读一读第二次作者经过鸟的天堂的段落,从中找找答案。
在这一段中你最喜欢写鸟的哪句话?指名读。
师生交流。板书:到处鸟声、到处鸟影
“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
词句训练: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有的--------,有的---------。
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大的,小的,花的,黑的,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
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时而--------,时而--------,时而--------。
师:一到冬天,云南昆明就会有许多海鸥飞来,飞起来时就像拉起一张巨大的白色的网,场面甚为壮观。而这些鸟各种颜色都有,那飞起来就像拉起了一张彩色的巨网。从这段话中,你觉得鸟儿生活在这里感觉怎么样?
生自由畅谈。
出示:“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扬、名副其实)
师:那为什么两次所见到的情景会如此不一样呢?联系上下文想一想,为什么作者说“昨天我的眼睛骗了我”?
第一次:太阳落下了山坡,只留下一段灿烂的红霞,在天边,在山头,在树梢。
第二次:这一次是在早晨,阳光照在水面上,也照在树梢。一切都显得非常光明。(时间不同)
“一株榕树便天堂”,一句诗概括了小鸟天堂的特点。岛上的榕树长期栖息着数万只的十多种小鸟,尤以白鹭和灰鹭最多。白鹭朝出晚归,灰鹭暮出晨归,一早一晚,相互交替,盘旋飞翔,嘎嘎而鸣,蔚为奇观,形成“独木成林古榕树、百鸟出巢、百鸟归巢”三大自然奇观。
师:那这里为什么能成为鸟的天堂呢?
出示:朋友说这里是“鸟的天堂”,有许多鸟在这棵树上做窝,农民不许人去捉它们。
师总结:是的,当地的人们一直用“爱树护鸟,爱护自己,爱护子孙”的祖训教育着一代又一代的后人,用各种方式保护这个赖以生存的环境,使这个自然奇观完好无损地延续至今。这里的人、树和鸟互相尊重,成就了鸟的天堂,这里是鸟儿生活的诗意的天堂,树和鸟一动一静相结合,谱写了一首自然与生命的赞歌!在现在大力提倡保护环境的时代背景下,这种精神值得我们大家学习。现在我们借用德国诗人荷尔德林的一句话来结束我们这堂课:人,诗意地栖居大地上!
(设想:结合环保教育)
六、拓展练习
(1)招聘导游,然后为“鸟的天堂”写一段简短的解说词。
(2)小画眉在唱什么?(写一段文字、小诗、顺口溜……)
七、板书设计
美丽的南国的树{(兴奋)扬
第一次{
鸟的天堂里没有一只鸟(失望)抑
鸟的天堂{昨天我的眼睛骗了我
第二次“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留恋、赞美)扬
鸟的天堂第二课时说课稿5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鸟的天堂》。主要从教材分析、教学策略、教学程序、板书设计方面作具体的阐述,首先我来进行教材分析。
一、说教材
《鸟的天堂》是S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中的首篇精读课文。这是著名作家巴金先生的作品。xx记叙了作者和他的朋友两次经过鸟的天堂的不同见闻及感受,表现了大榕树的庞大、茂盛,以及被称作“鸟的天堂”的名不虚传,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中这种生命现象的热爱和赞美。
选编xx的目的在于:
1、使学生感受大自然在人类保护下充满生机活力的美,增强环保意识。
2、使学生领悟作者描写景物和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提高阅读能力和作文能力。xx的学习为日后学习其他同类型课文奠定了基础,能起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作用。因此,该文是本组课文教学的“重要练兵场”。本节课我将教材的课后2题试当一名导游以活动的形式呈现在教学中,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
考虑教材内容、特点及编排意图,从本班学生的实际出发,参照“语文课程标准”和“教学大纲”要求,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及重点:
(一)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重点词句。
2、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进行静态、动态描写的方法。
3、感受文中描写鸟的天堂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之美,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
了解大榕树的外形特点,体会众鸟纷飞的壮观景象,理解“鸟的天堂”的含义。
为了完成本节课的任务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策略:
二、说教法
新课标提出“小学语文教学必须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的目标。并要求“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新学习方式,正确处理好师生的关系,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的讨论,勇于探索。使学生的自主学习性得到提高和发展”。课标强调了要以学生学习为主,为了让学生真正的参与到学习中来,让学生谈自己的体会,我设计以下教学方法:
1、阅读感悟法:在阅读教学中我尊重学生阅读的个性化行为,设计多样化阅读,鼓励学生多角度、有创新的谈感受,在读中自悟,悟中品读。
2、情境教学法:xx语言优美,读文思画。教学中创设激发兴趣的`情境:生动语言描绘、画面再现、声音播放等。
3、启发教学法、讨论式教学。本班学生想象能力、欣赏能力较低。对课文的领悟过程较为缓慢,因此课堂教学多启发,促进学生思考、想象。
三、说学法
xx语言浅显,学生理解内容的难度不大,因此采用以下学法:
1、合作学习:合作学习是课标积极倡导的一种学习方式,可以使他们接受不同的观点,扩展他们的视野,促进思维的发展,提高学习效率,也渗透了做一个善于合作的人的教育。
2、诵读法:“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学生在反复朗读中把握思想感情,本课作者寓情于景,适合用诵读法领悟其情感。
本课计划两课时完成,第一课时: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学习生字词,理清思路,划分部分。这里说第二课时教学,本课时设有复习回顾、设境激趣、品读自悟、锻炼语言,情感升华和练习测评几个环节,具体教学流程如下。
四、说教学流程
(一)复习回顾
1、听写词语,这一环节有效训练了学生的听、记、写能力,既检测了第一课时的知识目标,也有意通过词语回忆起文中相应的语句,段落,场景等。
2、解说图片,播放大榕树和众鸟纷飞图片,同时我和学生一起解说作者两次去“鸟的天堂”,第一次看到的景物是大榕树,第二次看到的主要景物是许多鸟。这一环节可等同于复述课文,也加深了学生对本节课学习重点部分的印象。
(二)设境激趣、明确目标
1、创设乘船去游览鸟的天堂的情境,两条船一条在黄昏第一次去欣赏到大榕树的奇异,另一条船在早晨第二次去欣赏到众鸟的热闹场景。让学生自由选择坐哪条船,并说说作者去后的赞叹:“昨天……鸟的天堂”。这样的情境导入激起学生探索课文的兴趣,孩子的天性活泼,爱笑,爱玩,喜欢新奇的,这样的设计体现出课堂中学生的主体地位,我尊重学生自己的选择。也为下一环节分部分学习课文打下基础。
2、男女生分读学习目标
明确学习目标,使学生学习有方向。同时,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在以后的各个环节里主动地围绕目标探索、追求。长期坚持朗读目标,可以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以上两个环节共需要用时5分
(三)、品读自悟多元解读
在这一环节主要突破重难点,因此用时较长需要20分。
1、独学自悟,合作探究
首先学生根据导学案上的“学习导航”和提示自学所选学习模块,不太理解的地方在书中或导学案上做好标记。我会到学生中巡视并进行个别指导。学生独学感悟,能提高自学和分析能力,独立自主的学习,是保证学生课堂学习中主体地位的最重要的基础和最基本的学习形式。
然后小组内合作交流,探讨独学中的不解和疑问,这一环节可以让学生思想与智慧碰撞出最耀眼的火花,多元化解读教材,使自己的体会更加丰富深刻。我也会走进小组与学生一起探讨、感悟、质疑。
2、展示交流,个性解读
这部分是在上一步独学自悟合作探究的基础上进行的,先由一个小组来汇报游览“鸟的天堂”后的收获,根据导学案第一个学习模块展示问题:
(1)这棵大榕树到底有多大?是按什么顺序观察这棵大榕树的?从哪几个方面描写的?读出描写大榕树的句子,重点体会“那翠绿……颤动”在学生汇报这句话时,我会提出质疑作者为什么有这样的感受?激起讨论学生对这句话的理解是多元的,也许是风吹的或是……学生再次朗读句段,全班进行评读,我也会范读个别句子。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榕树的赞美并整理出榕树的特点:大和茂盛。我适时板书,并用课件展示榕树图片,感受“这美丽的南国的树!”引导学习导学案中知识链接部分的静态描写。在小组展示结束,我会引出作者第一次去鸟的天堂后的感受:“鸟的天堂里没有一只鸟”这样能让学生与作者在情感上产生共鸣,也为结尾句的理解铺好路。
接下来由下一小组展示第二模块的问题:
(2)巴金爷爷第二次经过“鸟的天堂”,与第一次所见到的景象有什么不同?学生朗读出描写鸟的句子,为了让学生走进文本,播放群鸟齐飞的情景,通过视觉感受更容易理解“应接不暇”。根据“学习导航”组员交流感受,其他组补充,议读等,带上作者的心情读12—13段,总结出鸟的特点:热闹、多。我依据学生所说进行板书。之后我提出问题:相对榕树的静态描写方法,鸟这部分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这一问题的设计是在静态学习的基础上,通过启发,让学生举一反三学习动态描写。
学生两部分内容学完,我再次发出作者的赞叹:“昨天……鸟的天堂”理解两个天堂的意思。这与课前相呼应,让学生在设疑中走进课文去探究,在解疑中走出课文。
展示这一环节我给学生一定的空间来表现自我,让他们在学习中有乐趣,有主动性。通过展示可以检验学生的自主预习和合作交流的成果,检验这两个环节中学生对教材的知识掌握程度,促进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我会充分尊重学生的展示方式及对文本的多元解读,并根据学生汇报进行板书,突出本课重点。
(四)、活用文本锻炼语言
我设置了为“小小导游”活动,介绍“鸟的天堂”。先在小组内说,在依照课件图片进行解说。语言是一种交际工具,说话训练是开启学生思想之门、引导学生发表之欲的“总枢纽”。重视说话训练更是大势所趋,势在必行。
(五)、完善板书情感升华
这一环节通过板书总结课文升华情感,需用时5分。
学生根据板书交流:这里为什么会成为鸟的天堂?我根据学生所答,用绘画完善板书,体现人、河、树、鸟的和谐,此时我和学生们一起伸出手为保护环境和动物加油,并播放鸟的鸣叫声。这样的课堂总结让学生热情高涨,让学生充满力量,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正能量去保护生态环境。板书存在于每节课中,板书对语文教学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它是一种无声的语言。把这种无声的语言转变为有声的语言,这是对学生进行说话训练的又一种方式。
结束时情境再现,让学生下船,并回头看看课件播放的“鸟的天堂”的美丽图片,让学生感受到不舍和留恋,从而体会到作者的情感。
(六)、练习测评
练习测评我设计三道习题,由于需要写、说、交流,因此这一环节大约需要用时10分。题型设计如下:
1、火眼金睛我会辨。基础题面向全体学生,熟记生字词。此题由一小组在围板上展示其他学生写在导学案上,然后我和组长检查。
2、按要求写句子。针对中下等学生,改写陈述句、运用“有的……有的……有的……”说话,口头造句,既锻炼学生灵活的反应能力,又提高语言表达能力。这道题由学生独立思考再小组汇报,交流,互评。
3、课堂小练笔。写一个热闹场面或景物描写,此题针对优生,挖掘他们的潜能,符合本课教学目标学习景物描写、静态、动态描写,是提高学生作文能力。此题学生独立完成,再小组展示,全班交流。
我将练习题设计成阶梯性,让优等生“吃得饱”,中等生“吃得好”,后进生“吃得了”,尊重了各个层次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了教学的不断进步。
鸟的天堂第二课时说课稿6
各位老师:
你们好!我今天说课的课题是《鸟的天堂》,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生分析、教法、学法、教学程序几个方面来说一说我这堂课的设计。
首先我说一下教材分析
1.课文简说
《鸟的天堂》的是我国著名作家巴金,课文记叙了他和朋友两次途经《鸟的.天堂》的所见所闻,重点写了静态大榕树和群鸟活动的景象,表达了对大自然生命力的热爱和赞美。本文最大的特点是:动静结合,遣词造句精妙准确,韵味十足,表达情感充沛,细腻,描写生动细致,充满了诗情画意。
2.说教学目标
我根据新课标中“知、情、意”三个维度,再结合本课的特点,从学生学得主动、学得生动、学会创新、学习实践出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认知目标:认识课文3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正确读写“灿烂、白茫茫、规律、缝隙、照耀、树梢、静寂”几个词语。积累文中好词佳句。
技能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学习“动静结合”的写作方法以及抓住事物特征进行描写的方法。
情感目标: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南国的美丽风光,体会热
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目标的确定固然离不开教材所提供的内容,及其所能训练的能力体系,本课的教学目标,我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心理状态和认知水平,因为,学生不仅是教师施教的对象,更是课堂教学的主体。为此,我确定了以上教学目标。
3.教学重难点:
依据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我确定了如下教学重难点:重点:引导学生想象《鸟的天堂》的美丽景象,体会两次途经《鸟的天堂》的不同感受。
难点:体会描写大榕树特点的语句。
那么,如何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呢?我是这样设计的,语文这门学科是通过文字来体会意境和情感的,然而,小学生的思维发展还很不完善,理解能力低下,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老师常常运用语言叙述,挂图展示,板书分析的方式来突破教学重难点,本课,我想充分运用多媒体的优势,把课文、图片、声音、录像等组合成课件,向学生展示大榕树的远景和近景,树叶的样子、颜色等等,这种图文声像并的场景会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认知能力,在突破重难点上也会有显著的效果。
4.说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大榕树的挂图、相关课件、生字卡片等。
学生准备:制作小鸟图片、查阅《鸟的天堂》的相关资料,搜集有关大榕树的资料,以备课堂交流。
二、学生分析
五年级是小学生知识、能力、情感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对自我、他人、家庭、社会有了一些浅显的认识,养成了一定的好的学习习惯,有了一定的阅读能力,读书提问的能力。因本课的阅读性、活动性、实践性较强,绝大部分学生对于如何在阅读活动中边读边想的方法不明确,在实践中应怎想,想什么不够明晰。
下面为了讲清重点、难点,使学生能达到本节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
三、说教法
在教学中,我们不仅要让学生“知其然”而且要让学生“知其所以然”,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达到教与学的和谐完美统一。为了达到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解决疑难,我具体运用了以下几种教法,情景设置法——主要是激发学生情感,引起他们的学习兴趣,讲授法——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系统地向学生传授知识。点拨法——是教师在学生讨论的过程中,伺机点拨,让他们展开联想和想象,拓展思路。在以上几种教法中点拨法是最重要的一种方法。
四、说学法
我们常说,现代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掌握学习方法的人,因此,作为教师要重视学法指导,教会学生学会学习,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充分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过程,并强调一些学习习惯的养成,本次教学我
运用了以下几种学法,勾画圈点法——目的是让学生养成勤动笔墨积极读书的好习惯。讨论法——让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悬念法——让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这样针对性较强,思路清晰。其中讨论法是最重要的一种方法。
五、说教学程序最后,我来谈谈我教学程序的设计
1.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我设计的导语是(请同学们欣赏格尔的《天堂》并把它作为背景乐,用课件出示天堂这个词,提问用来比喻什么?那么鸟的天堂指的又是什么)此导语以师生对话的方式展开,这样就消除了学生上课伊始的紧张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首先,我会让学生借助解释和工具书解决字词问题,用多媒体和生字卡片检查学生自学情况,并有针对性的对某些容易读错写错的生字词进行指导,例如(一簇簇、应接不暇、规律、缝隙、树梢、静寂)。等几个词语。
这一环节为学生阅读文本扫清了障碍,也体现了语文学科工具性的特征。
接下来,我会请数位学生分段朗读课文,其他学生边听边圈画出每段的关键词句,理清文章脉络。
此环节力图将学生置于阅读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边读边思考,在听读中理清思路,锻炼学生的听说读和概括能力。
3.研读课文悟情悟理
首先,我会用多媒体出示以下几个问题:
a这茂盛的大榕树为什么能成为鸟的天堂呢?为什么文中的鸟的天堂会加上双引号
b为什么特写一只画眉鸟。它的心情是怎样的?
c说一说两次经过鸟的天堂的不同感受。
我会让学生先默课文,在小组中展开讨论得出答案。
其次,用课件向学生展示“绿叶的多”、“枝上生根”等特点。启发学生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谈谈自己的感受。让学生重点体会:“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这句话。鼓励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并对学生各自的见解给予肯定。
通过这一环节,解决了本次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4.精读课文体会情感
1)播放“群鸟纷飞”的课件,让学生欣赏这热闹的场面,形象感受这部分的动态美。尽情地享受文中语言文字描绘的美。
2)出示大榕树挂图,利用学生课前画的小鸟,并把它们“放飞”到大榕树上(配上欢快的音乐)引导学生想象小鸟在榕树上生活的情景,交流感受:你想到了什么?
最后,再美读课文,背诵课文的精彩段落,共同感悟:这“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5.小结
学生提出问题带着问题读课文,读中解决问题,这只是阅读教学中的浅层目标,创新型学生应具有的是带着问题走出课堂,因此,本
课的小结我是这样来设计的。本课的中心是:大榕树被大自然赋予了旺盛的生命力,成为了鸟的天堂。作为人类也要保护动物。保护环境,保护大自然。请同学们想一想通过课文的哪些方面我们可以得出这个结论?除此之外你还想到了什么?
6.拓展延伸
重视课文内容,适当对课文进行引申,使课文的作用更加突出,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串联、累积、加工。本次教学的拓展延伸我是这样设计的。播放文中的“小画眉”。提示:假如你是小画眉,你想用怎样的方式来表达心中的感受?(可写一段文字,读一读;可写一首小歌,唱一唱;可用五彩的笔,画一画……)让学生选择一种自己最喜欢的方式表达自己学习的感受。
7.作业布置
一节好课的结束应该是学生课外练笔的开始。我的作业布置是鸟的天堂现已成为一个游览胜地,以导游或小鸟儿的身份,向游人介绍这里的景象。介绍的形式可以自由选择。如写导游词、写诗,顺口溜……。
8.板书设计
好的板书就像一份微型教案,集中体现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过程。本课的板书,我力图全面而简明的将授课内容传递给学生,清晰直观,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理清文章脉络。
鸟的天堂树大而茂盛静态美
鸟多而快乐动态美
鸟的天堂第二课时说课稿7
下午好!我今天的说课将采用“五说”的说课模式。即一说教材、二说教法、三说学法、四说教学过程、五说教学反思。理论根据将贯穿在以上流程中。
1、说教材:
我今天说的是“造型·表示”和“设计·应用”两个学习领域内容的课业,是综合性很强的课业。因此,本课内容无论从形式到内容在设计上都贯穿了很新的教学理念,完全符合《二期课改》中的“基本理念”的要求。自己对教材的理解是:由于小朋友们从小就对大树和小鸟有着特殊的情感,因此,这节课很容易引起小朋友的兴趣,可以为同学提供很大的想象与创作空间,而且在设计中“隐藏”了一局部创作方法,为同学提供了交流、学习、考虑的空间,能够从同学生理、心理特点动身,达到了教学过程与教学内容的完美统一。
由于本课是一节“造型·表示”和“设计·应用”的综合美术课,因而在备课上我充沛考虑了教学内容多与同学好动的实际情况,并结合二期课改提出的“从同学的兴趣喜好动身,关注同学的合作参与意识”的要求以“快乐求知”为目标,打破原有的单纯的讲画教学模式,力求为同学构建一个“自主、平等、合作、竞争”的课堂教学体系,充沛调动同学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同学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不知不觉中获取知识,真正体验到求知的快乐。
教学目标:根据同学的特点和对教材的理解制订了以下教目标。
认知领域:通过教学使同学能掌握、绘制各种形态的小鸟的家。
作领域:通过听、看、想、说、演、画、玩等不同的活动形式,使同学能够表示出一个美丽温馨的小鸟的家。
情感领域:通过小鸟的家的综合活动教学,加强同学的爱鸟护鸟的意识,以增加他们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小鸟的家的认识、掌握、表示。
教学难点:师生间的互动、同学间的互动。
2、说教法
本课的教学过程主要强调师生的互动,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是作为同学主动建构知识的协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基于以上我对教材的理解和分析,因此本节课的基本设计思路就是教学过程中同学的自主探究知识能力的培养,让同学坚持高度的探索欲、尝试欲,并通过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更多地体验一种成绩感,进一步激发他们强烈的发明欲望。
3、说学法
同学是学习的主体,要让同学能主动积极地学习,选择方法是很重要的。人文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的人性观认为:在优化的人文环境、心理环境中人会全面发展自身的潜能。因此我采用人性化的方法指导,在为同学创设尊重,情性,理解的人文环境的基础上,通过启发教给同学听、说、做、玩、画、演的学习方法,同学在思维真正获得解放的状态下自然会展开想象进入美术创作的境界。
4、说教学过程:
二期课改强调的教学过程是师生互动,一起发展的过程,使同学的学习成为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富有个性的过程。
第一环节:新课导入——游戏导入、引出主题。
1、游戏:猜猜小鸟的名字。
2、欣赏:小鸟在森林里欢声歌唱。(引出小鸟的家在美丽的森林里。)
第二环节:新授课——重视知识“活化”。
获得知识就意味着发现,意味着解决。在同学面前展现出直观鲜明的形象,结合教师巧妙的启发,引导同学才干深刻理解和掌握美术的知识与技能。
1:融入角色,启迪想象。
运用对比的手段体现小鸟有家的快乐A:让同学扮演鸟、树、花等表示小鸟在森林里的快乐生活。(让同学感受小鸟有家的欢乐)B:插入灰暗的画面和小鸟的哭声。讨论:“小鸟为什么会失去了家?
进入关键:考虑:“你能给小鸟做点什么?”结论:师生一起用大块的纸样“栽植”一片美丽的森林。(引导同学找到帮小鸟解决痛苦的方法:重建美丽的家园。)
2:观察生活,激发创作欲望。
A:多媒体播放:同学家里的照片。(引出家的涵义:温暖、舒适、平安。)
B:幻灯画面观察小鸟的生活。了解自然状态中各种各样的鸟窝、鸟巢(树上的、草地上的、水边上的、人工构造的)(引导同学了解鸟窝构造的基本特点,结合家的涵义进而激活思维发散再提出创作要求:“你会给小鸟设计个什么样的家呢?”)(注意:鸟窝和“家”的区别。)
C:小组讨论(请个别同学先谈谈自身的想法。)通过上述游戏扮演和教师的启发提问突破了重点和难点。
第三个环节:当堂练习——重视个人创作与集体创作结合。
以小组合作的形式给小鸟设计美丽的家。(绘画设计,彩纸粘贴)。
要求:给小鸟设计一个造型独特、色彩完美、形式多样的家,并把设计好的家贴在前面的树林里。在同学明确了作业要求后进行创作,把个人创作与集体创作结合起来。除了个别辅导外,重要的是启发同学的创作感,激励同学创作出与众不同的小鸟的家,达到启发想象力和创新,同时增强了集体协作精神。
第四个环节:小结——重视知识的导入和发展。
这节课采取了同学自评,互评和师生评相结合方式,使同学在横向联系中拓展思路,体会了胜利的喜悦,从而达到情感目标。
1、请同学自身谈谈胜利之处。
2、请同学投票选出最佳设计。
3、教师总评并和同学一起体会小鸟重获家园的喜悦。
5、说教学反思:
同学:作业展示(和小朋友的话)
教师:
1、总之,这节课教学效果不错,教学过程成了师生互动,一起发展的过程,技能、认知、情感、各项预定目标,在寓教于乐中圆满完成,体现了二期课改要求下的学习方式的转变,使同学形成了对综合美术的耐久兴趣。
2、由于是对综合美术的初次尝试,对一些环节的估计缺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