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比较中外秘书的历史发展
比较近代中外秘书的发展历程
摘要:秘书在世界范围内是最广泛的社会职业之一,也被誉为世界上常青的职业,在我国,秘书一词由来已久,据史籍记载其最早出现在汉代;而在国外,秘书也是一个历史比较悠久的职业,其来源于拉丁文,意思表示的是可靠的职员,中外秘书的发展,虽总体相似,却也各有其特点。
关键词:职业 中外秘书 发展 领导 能力
当一次热情洋溢、富有真知灼见,并反映公众心声的讲话引起经久不息的掌声的时候,人们很少会想到草拟讲话稿的秘书;当一个会议整合与会代表的意愿,取得广泛共识,获得圆满成功的时候,会前会后在幕后事无巨细操劳的秘书,大多不会载入史册;当一位领导者管理有方、耳聪目明,勇于创新,做出了贡献的时候,他除了感谢组织的培养和群众的支持外,内心还深深地对其身边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秘书怀着感激之情。
秘书是领导者、主事者身边的综合辅助工作人员和公务服务人员,他们以辅助决策,综合协调,沟通信息,办文、办会、办事等为主要职能,是领导者、主事者的参谋和助手。
秘书是秘书工作的主体,是秘书理论与实践研究中的核心。无论是中国还是外国,秘书都是社会中必不可少的人员之一,中外秘书的发展,虽总体相似,但却也有其各自不同的特点。
一 中国秘书的发展历程
自1840年鸦片战争后,我国进入现代社会。这一历史时期,我国实现了古代尚未职业化的秘书性工作向职业化的现代秘书工作的转变。
(一)晚清时期
鸦片战争后,西方大举入侵。1911年,清廷成立责任内阁。责任内阁内的秘书机构有:承宣厅,负责宣布诏令、办理奏折等。制诰局,负责拟制诏令、进呈贺表等。收文处,负责收手京外衙门投送内阁的公文。在中央政府各部门,也设立了秘书机构。这一时期的秘书机构,分工更细,任务也更为具体,对外办文、办事、办会更多。
(二)南京临时政府时期
1911年,以孙中山先生为总统的南京临时政府之总统府正式设置秘书处作为政府日常办事机构。总统府秘书处下设总务组、军事组、外交组、电务组、官报组、收发组等分支机构。总统府设秘书长一人,直接听命于大总统。秘书处在秘书长领导下工作。南京临时政府的秘书工作,首开了我国具有现代意义的秘书工作之先河。
(三)国民党政府时期
国民党政府实际上一直是以蒋介石为最高统治者的高度集权专制政府。1932年设立侍从室为蒋介石的亲信秘书机构。侍从室下设若干处,其中掌管机要秘书工作的处最为重要。这一时期,政府及国民党党务组织、军队的各级领导机关,都配备了比较完备的秘书机构,社会团体也有了自己的秘书工作,特别是规模较大的企业的秘书工作较前代有所发展,不少企业家和社会名流还聘有私人秘书。
(四)战争年代中国共产党的秘书工作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及其根据地政府的各级秘书机构得到健全。1937年重设中央秘书处,下设秘书、文书等科,区以上的领导机构均设有秘书部门。而到了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的秘书工作又有了进一步发展。在这一时期,秘书工作大为加强,文电处理日趋完善与系统。中央机关文件处理形成一套完整的程序。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的秘书工作,为新中国成立后的秘书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近代外国秘书的发展历程
我们主要从三个方面来看西方近代的秘书工作。
(一)国家秘书工作的发展
西方近代国家秘书工作的发展体现在以下方面:(1)秘书机构的地位得到巩固。西方国家政权系统的秘书机构—办公厅、秘书处,大多通过法定程序,确定为政权组织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2)国家秘书机构的负责人一般是决策层成员,如秘书长、国务秘书一般都能参与或辅助决策。(3)国家秘书工作分工进一步发展,有了政治秘书、安全事务秘书、文化事务秘书、经济事务秘书、法律事务秘书及日常事务秘书等。(4)政权首脑的秘书班子强化。首脑不仅配有各类专为个人工作服务的秘书,还配备有近身服务的办公室、政研室等秘书工作班子,提供多智能、高效率的公务服务。(5)国家机构中的秘书人员的素质进一步提高,选拔任用的要求也比较严格。(6)秘书的办公工具得到不断改善,办公技术及手段也不断发展。
(二)工商企业秘书工作的发展
西方近代工商企业中的秘书工作也得到不断发展。(1)办文、办会、办事、信息处理、接待等秘书工作已成为有一定规模的工商企业经营管理中的不可缺少的环节。(2)先进的科学管理理念应用于秘书工作管理,如程序化管理、岗位职责管理、工作流程控制等运用于秘书工作管理后,使其更为规范、有序。(3)工商企业秘书对企业主管的近身综合辅助和服务,使之在实践中成长为具有全面经营管理能力的人才而晋升为各级企业主管,从而使高级企业秘书岗位成为培养各级企业经营管理者的重要台阶。
(三)秘书工作的分支发展 西方秘书工作的分支发展在这一时期十分活跃。(1)秘书的参谋咨询发展为专司参谋咨询的机构。(2)秘书的办文办会事务,发展为秘书事务所、会议会展中心。(3)出现了各类秘书的行业协会、学会等。(4)秘书的分类更细,社会普及面更广。这些,都是秘书工作理论与实践发展的重要标志。
让我们以美国为例,看看秘书在近现代的发展要求。
在美国,秘书有着良好的发展机会,公司往往为秘书提供多方面的、广泛的实践机会,给秘书的长远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美国秘书的发展往往十分注重以下方面。
(1)通过学习提高素质。越来越多的领导都在尽力寻找那些既有广泛的人文科学知识,又拥有良好技能的秘书。美国秘书要想成长迅速,必须通过学习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这样才会受到欢迎。
(2)通过实践提高技能。经理们十分强调秘书处理办公室事务的技能,要求秘书必须熟悉一切办公程序,熟练的使用复杂的通信设备,所以,秘书只有在实践中不断的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水平,才能够具有诸多的发展机会。
(3)建立良好人际关系。人际关系是秘书发展的重要保障,秘书必须处理好与上司、同事、外界的关系,才能得到多方面的支持与合作才能为自己的迅速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4)全面熟悉所在企业。秘书所在的组织是其生存发展的具体组织环境。秘书必须全面了解它,促进它的发展。只有对企业熟悉,秘书才能够在特殊情况下具有应对复杂问题的能力,同时增长才干,具有更多晋升的机会。
(5)积极迎接全新挑战。科技的发展使传统的秘书事务减少,秘书面临办公现代化的挑战,如果秘书能不断学习现代办公技术,用以取代旧的技能,就能获得很好的职业保障及更好的秘书职位。
秘书工作关联着社会的各个领域。无论中外秘书,其工作的发展都是社会发展的有机组成部分。研究秘书工作发展的规律性,必须要清楚的明白秘书这个职业在各个时期的发展历程,只有系统的研究秘书职业在历史发展的进程,全面的认识到现实发展的状况,才能准确的把握其演化规律,进而把握未来发展的方向。学习秘书学,从事秘书工作和研究秘书理论与实践的人们,都应该清醒的认识到这一点。
参考书目:
【1】 方国雄,方晓蓉等主编 秘书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8.【2】 王绍龄主编 秘书学.第一版,河南:河南大学出版社,1988.8.【3】 金常德 赵莲娜主编 秘书学概论.第二版.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9.10(2010.11重印).【4】 丁水木著 文字秘书的修养.上海:三联书店上海分店,1988,1.【5】 岳凯华主编 秘书学概论.湖南:湖南大学出版社,2005,7(2008.7重印)
第二篇:中外秘书比较
Chapter One
2、秘书工作:秘书和秘书机构为领导工作服务,处理机关日常事务,完成领导交办任务,对提高领导工作效率起辅助作的工作。
3、中外秘书比较的目的:
4、秘书性工作的时代性变化:
5、中外秘书比较的基本内容:(1)为适应国际交往的需要。(1)领导视野的拓展与秘书工作;(1)有关产生、发展历程的比较。(2)为适应现代管理和领导活动的需要。(2)管理要素的拓展与秘书工作;(2)有关现实状况的比较。(3)为适应我国秘书理论与实践发展的需要。(3)权力运用的主动性与秘书工作;
(3)有关发展趋势的研究。
4、秘书人员如何协助领导高效行使权力: 法纪严明是提高管理效益的基础。(1)要了解组织运转中的关键部位、关键环节。(2)要善于把握带有倾向性的动态。
5、中外秘书比较必要性体现在:
工作实践比较研究的必要性:
(1)可以更加系统地吸收外国特别是西方发达国家秘书工作有益经验,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服务。(2)可以更加深入地认识秘书工作的基本职能和本质属性,提高我国秘书人员的素质。
(3)可以对我国传统秘书工作方法进行扬弃,发扬优良的民族传统,丢弃消极的东西,形成符合我国社会发展需要的秘书工作体系。秘书理论比较研究的必要性:
(1)有益于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秘书理论有益部分,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2)促进中外秘书理论的融合。
6、中外秘书比较的主要方法:
7、中外秘书比较的内容:
8、学习中外秘书比较的要点:
(1)系统研究法;(1)纵向历史发展比较的关节点;理清脉络;点线结合;(2)比较研究法;(2)横向现实状态比较的对应点;相关理解;主动思考;(3)文献研究法;(3)职能活动比较的特征点;Chapter two
1、人们把国家的产生和文字的产生,作为秘书工作产生的两个必要条件和基础。
2、秘书工作基本属性是近身综合辅助性。
4、人类社会秘书活动的源头在原始社会。早在原始公社时期,部落首领身边就有了近身辅助的秘书性人员。
魁普:古秘鲁印加印第安人用打结的绳子统计人口、记录土地疆界,作为部落标记,传达命令表示宣战、记载刑法、墓志等。早期奴隶制阶段:公元前四千年左右,古代东方的原始社会制度开始解体,一些地区的原始公社开始演化成为奴隶制国家。国库文书档案:古罗马贵族元老院、百人团会议、市议会所形成和拥有的公务文件档案,因其保存处与罗马国库在一起而得名。
统一国家文书档案:平民与贵族联合成自由公民后,平民的文书档案和贵族元老院的文书档案均移到统一的文书档案馆集中保管而得名。
5、黄帝设置六相,辅助自己分管各方面的事务。黄帝身边的史官:仓颉、沮涌、孔甲。
6、原始社会时期的秘书性活动内容:
(1)听下言纳于上、受上言宣于下的纳言的活动。(2)原始信访活动。
(3)原始会务活动。原始会议的组织操办是我国秘书会务工作的源头。(4)记言记行的史官活动。黄帝时期,就有了仓颉、沮诵、孔甲等充当史官。(5)占卜吉凶的巫祝活动。可以说巫祝是宗教秘书活动的始祖。(6)出现了原始文书。
7、原始文字是最早萌生原始秘书性工作的基础性条件。
8、简述中国原始秘书性活动与外国的不同之处:
(1)中国原始秘书性活动大多可以为后世所了解,而外国的原始秘书性活动却大多湮(yān)灭。
(2)中国原始秘书性活动的一些方法至今影响着当代的秘书活动,而外国的的原始秘书活动对当代的影响极小。(3)中国的原始文字演化为现代中国汉字,古文书也有明显的承继关系;其他古国的文字和文书大都失传了。
9、东方古国文书的内容:
(1)宗教文书(4)军事外交文书(2)经济文书(5)国王纪年文书(3)法典文书(6)科技文化文书
汉穆拉比法典:是迄今已发现的、古代奴隶制国家的第一部比较完整的法律,对后世有较大的影响。
伊文斯根据泥板文书书写比较规范统一、字迹清晰等特点分析,古希腊已有了专门刻写泥板文书的人员“司书”。
10、古希腊文书档案大体有以下几种:
(3)虚心听取群众意见,做领导的耳目,高度重视关系到群众根本利益的问题并向领导反映。
(1)题铭文书,希腊历史之父希罗多德曾广泛地利用题铭文书,撰写了一部《希腊波斯战争史》。(2)神庙文书,它标志着古希腊集中保管国家文书档案的开端。
(3)王国文书,公元前4世纪未,文书档案基本上归王室统管,它标志着奴隶民主制的瓦解和神庙文书档案时代的结束。古希腊的《预言书》对古罗马的秘书性工作影响较大。
11、古罗马文书有以下类型:
(1)贵族神庙文书。(①大祭司团文书档案.②占卜祭司文书档案③军事外交祭司文件档案④贞女祭司文书档案。)(2)平民神庙文书档案。(3)国库文书档案。(4)统一国家文书档案。(5)皇帝文书档案
12、从已经掌握的历史文献资料看,“誓”是我国最早的国家文书。
13、按文书的载体分,商王朝的文书可分为三类:①甲骨文书 ②金文文书 ③简牍文书
14、商王朝的国家秘书性工作管理制度:(1)确立了国家公文格式。
(2)初步建立了国家文书归档保管制度。
(3)太史寮内秘书性人员有了初步的分工,并由负责长官统一进行管理。《尚书》为我国最早的公务文书汇编本;
15、西周王朝社国家秘书性工作特点:
(1)秘书性工作的分工更加明确,出现了卿事寮和太史寮。(2)巫史分离,史官司地位升高,成为西周重要的秘书官员。(3)西周凡官署皆设史,其办文辅政的秘书性工作更为普遍。(4)西周专设了“天府”收藏保管国家公务文书,实行副本存制度。
(5)西周的保密制度有所加强,文书档案无关人员无法窥见,盗窃者即受严刑处罚。(6)形成了采风调查制度,派官员深入民间以观政,了解礼仪法度实施情况。(7)西周的秘书性工作有了初步的规则。
(8)西周还出现了公文用印制度,以加盖印章强化官府的权力和信用。
16、中外奴隶制国家秘书性人员的职能活动相同之处:
(1)职能地位比较确定,均是奴隶制国家最高统治者身边的综合辅助者。(2)职能范围比较明确,都围绕实施奴隶占有制统治展开办文辅政活动。(3)素质要求比较相近,中外秘书性人员都要求有较高的文化水平。
(4)在“君权神授”观念的影响下,奴隶制国家秘书性工作均带有一定的宗教色彩。
(5)占卜在奴隶制国家秘书性人员办文办会办事中是一个重要环节,也是秘书性人员发挥辅政作用的重要手段。(6)国家秘书性人员的任用,采用世袭制。
(7)秘书性人员对其辅佐对象的人生依附关系已经确立,这一关系一直沿袭至封建社会。
17、简述中外奴隶制国家公务文书的相同之处:
(1)基本内容均反映了当时奴隶制国家社会生活状况和国务管理活动。(2)对国家文书档案均极为重视,视为神物和珍宝,(3)对文书档案的管理随时代发展越来越严格,越来越重视保密。(4)奴隶制国家的文书已产生了用印制度。
18、中外奴隶制国家公务文书方不同之处:(1)文书载体的不同。(2)文书保管体制上的差别。(3)文书文体的分类不同。
(4)国家文书使用文字语言发展的不同。(5)国家文书与宗教文书关系上的差别。Chapter three
1、教皇文件档案:是教皇在主持教务中产生、利用和保存的文件档案。2、4世纪,在圣罗伦萨大教堂里建立了最早的教皇文件档案馆。
3、欧洲教会活动中的秘书性工作有以下特点:
(1)办文办会办事是以宗教名义,但活动的内容涉及社会各个领域,对当时的社会生活有极强的影响力。
(2)辅助对象虽然是教会首领,但并非局限在某一领域的辅助,而是具有综合辅助性;
(3)教会秘书性人员虽是基督教徒,但对世俗有广泛的接触,只有这样,才能适应教会首领的需要;
(4)教会文件档案虽然主要为教会服务,但其中包括大量教会与世俗封交往的文件材料,因此,它也具备直接为世俗封建统治服务的职能。
4、春秋战国时期的秘书性工作的特点:
(1)新兴的地主阶级子弟“士”不少人充当了诸侯国君身边的秘书性官吏。
(2)采用了新的文书载体,除了一部分继续使用甲骨文书外,普遍采用了木、缣帛等书写材料。(3)政务记录已形成制度,不仅记录君主言行,一切政务要事均要记录,并抄录副本多份。(4)文书种类有所发展。
(5)保密制度有所加强,创建了封泥制度。
(6)拓宽了文书档案的利用范围,除了作为统治的工具外,还用作传授知识和编写典籍史册的材料。
5、秦汉王朝的秘书性工作在以下方面出现新变化:(1)皇宫内秘书性工作与政务秘书性工作分开;(2)秘书性机构和人员进一步扩大;(3)中央秘书性工作的分工;
(4)地方政府、监察系统及军事组织也配备了秘书性人员。(5)秦汉统一了文字。(6)书写材料的进步;
(7)形成了更为规范的秘书工作制度;(8)文书档案的管理进一步加强;
(9)对秘书性官吏的选任采用多种形式,这对先秦史官秘书性人员的世袭制是一大进步;(10)创办了培养秘书性人员官吏的学校。
6、封禅中的秘书性工作,实际上是盛大祭典会务组织,就秘书性工作而言,它标志当时秘书性官吏的综合组织能力系统安排事务的能力,办文、办会、办事的综合业务水平,已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7、中外封建社会早期封建王朝秘书性工作的相同之处:(1)时代基础和历史发展过程上相似。
(2)社会环境有相似,都出现了封建土地所有制。
(3)封建国家政权均是封建主阶级的压迫劳动人民的机关。(4)秘书性人员的职能地位相近。(5)秘书性人员的职能活动相近。(6)秘书性工作的职能领域相近。
8、国家管理水平和秘书性工作水平的一个综合标志:国家公文文体种类的丰富程度。
9、秘书性工作的传统不同,中国国家秘书性工作代代相传有秉笔直书的的客观求实的传统,秦汉王朝又有五善、五失、常课、集簿等考核体制,逐步养成了严谨规范的传统。
10、中欧封建领主的秘书性工作的相同之处:
(1)在隶属关系上,秘书性人员都对封建领主存在人身依附的关系,直接对封建领主负责。(2)在工作内容上,除了办理文书档案和参谋辅助外,还要根据领主的需要,管理和操办大量事务。(3)封建领主所重视的文件的大体类型也比较相似。
(4)封建领主的秘书性活动大多以辅助领主管理内部事务为主。
11、中国与欧洲封建领主的秘书性工作的不同之处:(1)对封建王朝相对独立性的程度不同。(2)秘书性人员受其封建领主的保护程度不同。(3)封建领主的秘书性工作的职能稳定性不同。
12、中欧宗教活动中秘书性工作的相同处:
(1)都以传播宗教教义为宗旨,开展办文办会办事的秘书性工作。(2)均有一定的宗教组织作为活动领域。(3)均按照一定的宗教活动的程序进行。
Chapter four
1、欧洲封建社会城市秘书性工作的内容包括:(1)保管国王、大封建主对城市颁发的各种文件;
(2)组织操办市政长官与封建领主之间为了协调矛盾而召开的会议;(3)为市政长官草拟城市管理中需要的各种文件法规。(4)操办城市议会会务,草拟会议文件,作会议记录;(5)办理市政日常公务。
2、英王亨利一世时期建立了中央管理机关——枢密院,设有专司财政的部门,也先后设立具有顾问咨询性质的御前会议,起着枢密院和最高法院的作用。
3、三级会议:国王腓力四世为取得反对罗马教廷斗争的胜利,于1302年首次召开了有高级骑士、世俗贵族、富裕市民代表参加的三级会议,它成为国王的咨询机关,也是国王同封建贵族、市民上层结成联盟的形式。4、14世纪,法国国王将文书档案专门存在的王宫教堂内,称为“宪典宝库”。
5、宪典宝库建立的意义:
(1)说明法国国王为了强化王权对文书档案更加珍视;
(2)标志着政务的纷繁,产生了更多文件材料,集中保存国家文书档案也有了重大发展;(3)对法国秘书性人员保管和利用文书档案为国王提供服务,有了更为良好的基础性条件。
6、欧洲封建国家的秘书性工作具有以下特点:
(1)为强化王权服务的作用大为加强,秘书性工作的领域更为扩大。
(2)秘书性工作地位有所提高,文件档案作为王权的象征,被视为宝物由国家统一管理。(3)文书档案的保管更加机密,带有一定的神密性和不可接触性,珍藏在与世隔绝的密室中。(4)王国的秘书性工作与教会的秘书性工作逐渐分离,国家的文件档案保存在教会的情况已不多见。
7、我国造纸术西汉早期已经发明,到东晋末年桓玄下令公文统一用纸张作载体,并为后世沿用。
8、从梁陈开始,文章有了“文”与“笔”之分。“笔”后来发展为应用文。
9、唐设政事堂,为三省集体办公议政之处。隋唐建立了以刑律为后盾的一套秘书工作的制度。
10、宋代的秘书工作制度又有所发展:
(1)一文一事制度(2)引黄贴黄制度。(3)诏令副署制度。(4)公文誉写制度(5)军邮制度。
11、宋代的档案工作也有所发展,设架阁库保存档案。南宋时还设有中央架阁总库,收藏全国重要档案史料。
12、中外封建社会中期国家政权机构秘书性工作不同之处:
(1)时间要素上的差异。(2)空间要素上的差异。(3)受宗教的影响程度不同。(4)文书载体的不同。
13、封建社会中期城市秘书性工作的相同相似之处:(1)都要从事办文辅政的日常事务,充分行政长官的助手,(2)均要办理涉外事务和外交文书。(3)经济领域的秘书性工作增多。
14、封建社会中期城市秘书性工作的不同之处:
(1)城市秘书性工作与封建国家的关系状态不同。(2)城市秘书性工作的交往渠道和方式不同。(3)城市经济领域的秘书性工作专业化程度有差异。(4)城市秘书性工作与宗教的关系不同。
15、封建社会中期宗教秘书性工作的相同处:
(1)辅助对象和基本职能相似。(2)内部事务方面相似。(3)在指导思想上相似。(4)都要协助宗教首脑与官府往来。
16、封建社会中期宗教秘书性工作不同之处:
(1)介入世俗社会生活的程度不同。(2)介入世俗社会生活的方式不同。(3)与封建国家政权的关系不同。
Chapter five
1、英国枢密院:原是英王的私人顾问机关,也是代表王权的最高行政机关,后演变成为协助国王处理立法、司法和行政事务的中央政府机关。2、1681年西班牙将40万条以上的法令精简为6377条,编成《印度等地法律汇编》,秘书人员在精简和汇编过程中做了大量工作,使这部法律汇编成为后来英、法、荷制定殖民地法令的范本。
3、在英国像商业拓殖家公会一类的带有行会色彩的规约性商团。以英国东印度公司为代表的资本主义股份公司。
5、尚宝司负责皇帝印玺的使用。
7、国家机关秘书性工作的相似处
(1)秘书性机构的渊源大体相似。(2)服务对象的相似。(3)工作内容的相似。
8、国家机关秘书性工作不同之处
(1)在隶属机关上有差异。(2)服务对象的差异。(3)业务内容和工作方法上的差异。(4)国家行政中枢秘书性机构的体制不同。
9、对外事务中秘书性工作的相同之处
(1)中国与西方外交秘书性工作的增多,是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2)中国和西方外交秘书性工作均是为国家推行的外交政策服务的。(3)中国与西方的外交秘书性工作,均是国家外交事务中不可缺少的环节。(4)外交活动促进了秘书性工作的发展。
10、对外事务中秘书性工作的不同之处(1)反映在主动与被动的差异上。(2)反映在攻势与守势的差异上。(3)反映在外交立足点的差异上。
Chapter Six
1、法国大革命在抓住了政权和军权后,立即组织秘书班子草拟了《人权宣言》,并在议会通过了这一确立人权、法制、公民自由和私有财产权等资本主义基本原则的文件。在国民会议组织条例的最后一章规定成立国民会议文件档案馆,并从议员中选出馆长,由议长、会议秘书、馆长分掌文件档案馆的三把钥匙。
2、法国大革命中的秘书工作,为推行革命措施,发动群众,打击封建反动势力,发展革命形式,巩固新生政权,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采取了一系列秘书工作改革、特别是批准了卡缪起草的国家档案馆条例。这个条例是近代史上 关于档案的第一个重要文件,按此条件建立的国家档案馆也是历史上第一个具有近代意义的档案馆,它具有全国性,公开为全国公众服务。
3、巴黎公社的秘书工作特征具:
(1)为夺取无产阶级政权服务,(2)为组建无产阶级政权机构服务。(3)为打击阶级敌人服务。(4)为保持无产阶级本色服务。(5)为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服务。(6)为发展无产阶级事业服务。
4、西方国家近现代秘书工作的发展的表现:(1)秘书办公工具的变革。(2)秘书部门的地位得到巩固。
(3)国家秘书工作的分工得到进一步发展。(4)国家机构中的秘书人员的素质进一步的提高。(5)国家秘书机构的负责人一般都是决策层的重要成员。
(6)政权首脑一般都配备有个人专职秘书或为首脑个人公务服务的秘书班子。
5、近现代秘书工作分支的发展:
(1)由秘书的参谋咨询功能,发展成为专司参谋咨询的机构和专门从事参谋咨询有偿服务的中介机构。(2)由秘书办文办会事务,发展成为对顾客提供办文办会服务的秘书事务所。(3)出现了秘书行业组织,如秘书协会
6、晚清,民间还出现了专门培养幕僚的私人开办的学校——幕馆。
7、太平天国为了便于文件处理,在天京设立了诏书衙,专门管理公文和缮写公文。
8、太平天国专设了公文传递机构“疏附衙”,每隔三五十里置一所,每年驿递员二古十名不等。
9、根据《临时政府组织大纲》,总统府设秘书长一人,由临时大总统直接任命,胡汉民被任命为首任大总统府秘书长。
10、南京临时政府时期的秘书工作改革:(1)在公文上,废除封建称谓,一律称现任职务名称,普通民众则称“先生”或称“君”。(2)规定凡发文必须盖印、签名。(3)公文文尾均要以公元署年月日。(4)改革公文文体,尽可能地简化公文。(5)高度重视人民来信。
11、南京临时政府秘书工作——首开中国现代国家秘书工作之先河。
12、文书工作竞赛运动:1947年,由国民党政府组织的运动成立了专门的竞赛组织机构,颁布了竞赛的有关规则,对公文的撰拟、办理、书写、打字的速度、数量、质量进行比赛,以提高秘书人员的业务能力。
13、在长征途中,为了适应组织军事化的要求,很多机构撤消,机要科是当时唯一的秘书部门。
14、近现代中外秘书工作发展体现:(1)秘书工作机构更为健全。(2)秘书工作的内容更为丰富。(3)秘书工作制度更为规范。
(4)秘书工作的效率有所提高。(5)国家秘书人员的来源更为广泛。(6)国家秘书人员的从业人数大为增长。
15、近现代中外国家政权机构的秘书工作的不同之处:
(1)服务对象的不同。(2)运作体制不同。(3)变革程度不同。(4)外事工作的立足点不同。
16、中外企业秘书工作的相同之处:(1)服务对象相似。(2)工作内容 相似。(3)职能地位相似。
(4)秘书人员的任用方式相似。
17、企业秘书工作的不同之处:
(1)规范性的程度不同。(2)受政府的影响不同。(3)企业秘书与企业主管的关系有所差异。
18、中外无产阶级革命中秘书工作的相同处:(1)秘书工作的利益目标相同。
(2)无产阶级革命中的秘书工作与广大人民群众有着密不可分的血肉联系。
(3)无产阶级革命中的秘书与领导者之间,在政治上是平等的同志关系,在工作上是主辅配合的上下级关系。
19、中外无产阶级革命中秘书工作的不同之处:
(1)所处的社会环境不同。(2)文化上的差异。(3)复杂性程度不同。(4)曲折性程度不同。20、秘书理论与实践发展的相同之处:(1)秘书工作向社会各个领域扩展。(2)秘书工作业务分工向专业化发展。
(3)在秘书业务操作上融入了大量相关知识和方法。
21、秘书理论与实践发展的不同之处:(1)强调秘书工作的政治性方面,(2)秘书工作的社会普遍性上的差异。(3)对秘书工作的制约上的差异。(4)在秘书行业发展上的差异。(5)秘书教育体制上的差异。Chapter Seven
1、秘书参谋职能基础的相近处:(1)领导者主事者对秘书参谋的需要。
①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的环境的需要;②承担责权压力的需要;③科学决策的需要;(2)秘书具有参谋辅助的便利条件:
①秘书处于组织管理的中介位置,便于在上传下达,左右沟通的过程中发挥参谋辅助的作用。②秘书处于信息枢纽位置,便于在信息输入、转换、输出的运作中,发挥参谋辅助作用。③秘书工作具有综合职能的优势,便于站在领导工作需要及全局的高度,发挥参谋辅助作用。④秘书具有近身沟通的便利,更有利于发挥参谋辅助作用。
2、秘书参谋职能基础的不同处:
①参谋辅助环境的差异;
②参谋辅助功利目标的差异;
③参谋辅助能量的差异;
3、中外领导者选择秘书人员的要求相似之处:(1)就领导者的信任程度而言,中国与西方领导者一般是选择忠诚可靠的人充当自己的秘书。(2)就秘书的参谋智能而言,中国与西方的现代秘书人员大多受过良好的教育的职业训练。(3)在秘书参谋辅助的主动性上,西方秘书人员提出参谋建议,大多需要考虑上司的态度。
4、秘书参谋职能体现的相同之处:
1)参谋辅助的体现形式相近,秘书体现参谋辅助职能形式的多样性和内容的综合性。
2)参谋辅助效果的制约因素相近: 第一是参谋辅助效果的间接性。(1)要经过领导决策的选择。
(2)要受到执行实践的选择。(3)受到具体条件的限制。第二是参谋辅助效果体现的机遇性。
(1)善于发现和利用组织管理活动需要造成的机遇。
(2)善于发现各种异常现象、失误,找出这些问题存在的原因、危害性以及有关对策建议。(3)关注领导者注意力造成的机遇。
(4)理解和体察领导者的心理情绪及其变化,从理论上讲,作为高素质的领导者任何情况下,对来自各方面的意见或建议,都应该认真倾听,理智选择,按需要和可能采纳。
3、参谋辅助多种价值性相似。
(1)实际效益价值。(2)衍生价值。(3)参考价值。(4)沟通价值。(5)负面价值。
5、秘书参谋职能体现的不同之处:
1、参谋辅助层次区别差异:
(1)体现在高层秘书的参谋辅助上。(2)中层秘书辅助上的差异。(3)低层秘书参谋辅助上的差异。
2、参谋辅助运作上的差异
(1)体现在对重大决策参谋辅助的程度上。(2)体现在参谋辅助的主动性上。
(3)体现在参谋辅助对群体智能开发的程度上。
3、参谋辅助障碍上的差异
(1)体现在管理体制上的障碍。(2)体现在领导人方面的障碍。(3)体现在秘书方面的障碍。
6、秘书参谋方式的相似处:
1、对决策的参谋方式相似
(1)在领导决策前要作大量铺垫性参谋。(2)决策形成时要作有效的辅佐性参谋。(3)在决策执行中要做全过程的参谋辅助。
2、把握参谋时机的方式相似(1)跟踪把握参谋时机的方式相似。(2)重点把握参谋时机的方式相似。(3)预测把握参谋时机的方式相似。
3、进行辅助的沟通方式相似(1)咨询式(2)进谏式(3)探索式
4、进行辅助的思维方式相似
(1)比较式(2)诊断式(3)补充完善式 Chapter Eight
1、中外秘书文书撰拟的相同处:(1)文书撰拟任务性质的相同;(2)文书撰拟基本要求有相似;(3)文书撰似基本程序有相似;
2、文书撰拟的不同处
(1)文书撰拟的传统影响的差异,特定用途和专门体式要求的文种,在行文规则上既有隶属关系间的沟通,又更多的是非隶属关系的横向沟通,具有一定的变通性。
(2)文书撰拟的文体模式的差异,在美国,常用的文书类型有公务信函,英国常用的文书种类与美国大体相似,其中公务信函、各类报告、备忘录是经常和大量使用的文体。法国与德国等西方国家文书种类也大体与美英相似,以公务信函、报告书、备忘录等为经常大量使用的文种。
3、需要拟办的文件:
(1)一般是上级机关主送本机关并需要贯彻落实的文件;(2)本机关所属部门或下级机关主送本机关的请示性文件;(3)平级机关或不相隶属机关主送本机关需要答复的文件;
4、中外收文处理相同相似之处:
(1)收文处理都有系统的程序,每一道程序都规定了操作内容和要领;(2)都有拆封、分类、登记、送领导者阅办等主要环节;(3)对封皮上标明亲启或机密的来件,都应交给收信人拆封;
(4)对拆封的来件,秘书都要阅读,以便进一步处理;
(5)中外秘书既要办理收文事务,又要对领导人处理文件起到参谋辅助作用;(6)为防范秘书收文处理出现差错都建立了有关制度;
5、中收文处理不同之处:(1)在收文范围上存在差异。(2)收文处理要求上存在差异。
(3)收文处理包含的内容上存在的差异。(4)领导者参与收文处理的程度不同。
(5)收文处理中的秘书参谋辅助程序上的差异。
6、存在上述差别的原因:
(1)秘书工作的传统和体制不同;(2)领导者对秘书工作的要求不同;(3)对收文处理范围的划定方式不同;
7、签发是文件形成的关键性环节。文件经过领导人核准签发后即已生效。签发人是代表发文组织行使权力的,对文 件负有完全责任,应以高度责任感行使这一权力。
8、定稿是文件的标准稿本,是进行发文登记和缮印的依据。
9、中外秘书发文处理相同相似之处:(1)发文处理都有确定的程序。
(2)中国和西方国家秘书在发文处理中都十分强调清理核查工作。(3)都强调发文处理的规范性和完整性。(4)都强调有领导人的签署。(5)一般都有发文登记制度。
10、中外秘书发文处理不同之处:
(1)中国高层领导机关发文时,还要寄发发文通知单,以便收文方点收文件。西方没有此规定。(2)在寄发信封的书写格式上,各国按自己的传统有着一定的区别。(3)西方国家发文中往往使用一些标记符号,中国一般没有使用。
11、立卷归档是文书处理的最后一个环节。
12、如何确定文书立卷的范围:
(1)要保证文书档案的齐全和完整;(2)要保证文书档案的精确;(3)要便于有效管理。
13、立卷归档的文件材料:在本机关职能活动中形成的文件材料,即已经办理完毕的、具有查考利用价值的文件材料。
14、归档的工作步骤:
(1)编制案卷的系统化存放号。(2)案卷移交前检查验收。
(3)案卷移交归档。上一的案卷,在第二年1~2月份集中立卷,3月份全部移交归档。(4)办理移交手续。
15、档案的利用是以馆(室)藏档室信息资源为基础。档案的编研工作,是以馆藏档案为主要对象。
16、美国常用的文书档案的分类方法:
(1)主题分类法,即按文件最重要的主题名称作为归档分类的首要因素,次要的主题作第二个因素,依此类推;(2)按地区分类,以地域位置作为分类的最主要依据;(3)与主题结合的分类,如“主题——数字”分类;(4)由主题要点派生出来的“十进位制”分类法;(5)按语音归档分类法;(6)按年月日归档分类法。
17、中国与西方国家秘书文书档案工作的差异: ①在文书档案工作的范围上有一定差异; ②在文书档案的分类方式上存在一定差异; ③在文书档案的保存方式上存在一定的差异; 20、中处秘书资料工作的差异之处:
①侧重点存在一定的差异。中国秘书除了购买必备的工具书、参考书外,更强调对上级机关的方针、政策的收集整理,对各种会议中获取、实践中产生的资料的进行收集、整理,而且实践资料对中国秘书的价值更大。西方秘书侧重于出版物资料的收集和整理。②为领导者服务要求上存在一定的差异。
中国秘书的资料工作主要为领导的组织管理工作和行使其职权服务,也就是为领导者的公务服务。而西方国家秘书的资料工作,既为领导者的公务服务,也要为领导者的个人事务,即“私务”服务。Chapter Nine
2、中外秘书布置会场的差异之处:(1)大型会议的会场布置,中国强调规范严谨,而西方则比较灵活。
(2)中国会场装饰布置,受中国文化的影响,强调典雅庄重而有意韵;而美英等国的会场布置受西方文化的影响,相对比较自由、浪漫。
(3)在会场桌椅的排列上,中国强调整齐,变化比较少;而西方则比较富于变化。
3、中外秘书会前文字材料的差异之处:(1)体现在执笔撰稿任务的轻重上。(2)体现在对调查研究的重视程度上。(3)体现在侧重点的差异上。
4、中外秘书准备会议文字材料,都十分重视报告,特别是主题报告,中国不少会议中,典型材料占很大比重,特别是总结性会议、工作研究性会议等,典型材料往往能产生极大的影响,会议秘书对这类材料也极为重视,要花费极大精力。西方国家秘书在准备会议文字材料时,比较重视各类数据报表,通过提供数据报表,让与会者进行定量定性的分析,对问题做出判断。
5、会议记录最突出的特征是其具有原始记录性。
6、中外秘书作会议记录的相同之处:
(1)基本任务相似;(2)基本作用相似;(3)基本原则相同;(4)会议记录最后归属相似;(5)基本结构相似;(6)基本过程相似;(7)基本要求相似;(8)辅助手段相似;
7、中外秘书作会议记录的差异之处:
(1)在格式上存在某些差异。中国会议记录的基本格式是大体统一的。美、英等国的会议记录有正式会议记录和非正式会议记录之分。(2)某些程序环节上的差异。如英国会议记录中,一般都要求记载宣读上次会议记录的有关情况,有时还要对上次会议记录履行通过手续,并由主席签字。而中国一般没有此项规定。
(3)某些特殊要求的差异。西方股东会会议记录,记录者必须了解到会股东所持股份的情况,以便在有关问题表决形式决议时按股份数额计算是否通过。这是中国的传统会议记录中一般是少见的。
(4)某些记录项目上存在一定的差异。如英国会议记录上,通常有下次会议的时间一项;中国一般未规定此项。
8、中外秘书会后文字材料工作的相同处:
(1)对会议所有的文件材料,会后都要进行认真清理,不允许随意丢散任何会议文件材料。(2)对会议记录会后都要整理成正稿,并打印寄发给有关人员。
(3)对包括会议记录在内的所有重要会议文件,都要进行整理,立卷归档保存。(4)秘书在会后都有一定的文字起草任务,这些文字工作都是为会议服务的。
9、会后文字材料工作的差异之处:
(1)在撰拟文稿等文字工作的任务轻重上存在差异。中国秘书任务较重,西方国家秘书任务较经。
(2)在会后草拟文字材料的类型上存在差异。中国秘书会后除了整理会议记录外,还要草拟寄发会议简报、会议纪要等。西方国家秘书除了整理会议记录外,主要是起草会议摘要和各种感谢信和祝贺信。
(3)在草拟过程上也存在某些差异。西方秘书在会后寄发礼仪性书信时,按已定的名单和惯例草拟寄发即可。而中国秘书会后草拟简报、会议纪要等,要按正式发文的程序办理。
10、中外秘书会后催促执行工作的差异之处:
(1)中国秘书催促执行会议议定事项的重点,以下属执行单位为对象;西方秘书则主要是提醒领导者,以免遗疏漏。(2)中国秘书在催促中还要了解具体执行情况;西方国家则没有明确规定这方面的要求。
(3)中国秘书在催促执行会议议定事项的工作中,还要反馈信息,并及时发现问题,协助领导者探求解决问题的办法,工作任务比较重。而西方则未明确规定这方面的内容,会议议定事项的执行,主要靠法规和责任关系的制约。Chapter Ten
1、中外秘书整理领导办公室也存在某些差异:
(1)信赖基础的差异。(2)磨合过程的差异。(3)整理范围的差异。Chapter eleven
1、专职秘书的文稿撰拟相同相近之处
①撰拟内容相近;②要求上有相近之处;③撰拟特征的相近之处;
2、信息资料处理的相同之处: ①收集处理信息的范围和环节相近。②收集处理信息的手段有相近之处。
③协助其领导积累资料的要求相近。④协助其领导积累资料的重点相近。
4、生活服务及安全保卫工作的差异之处:一是体现在各自的生活习俗上,二是体现在有关管理制度上,三是体现在领导观念上。
5、辅助领导人实施管理的相同之处: ①辅助的领域相近
1)对领导人决策提供辅助和服务;2)为其领导人开展各项领导活动做好协调沟通工作;3)协助领导人进行督促检查,强化指挥控制。②辅助方式相近; ③辅助要求相近。
6、辅助领导人实施管理的差异之处:参谋辅助的层次差异,授权方式上的差异。
7、财务辅助的相同之处: ①参谋建议活动中的财务辅助; ②撰拟文稿活动中财务辅助; ③受权理事活动中的财务辅助; ④筹办会务活动中的财务辅助; ⑤对领导人公务旅行的财务辅助;
8、财务辅助的差异之处:
1、财务辅助范围的差异;
2、财务辅助程度的差异,3、财务辅助要求的差异;
4、财务辅助手段的差异;
5、财务辅助在办文中的差异;
6、财务辅助机密性的差异,10、中外秘书在领导人旅行活动中工作的相近之处: ①根据领导人外出目的拟定计划; ②协助领导人确定随行人员名单; ③准备领导人外出活动的文件资料; ④做好外出活动的物质准备; ⑤记录领导人旅途的活动情况; ⑥做好必要的宣传报道;
领导人旅行安排的差异之处:
旅行目的差异; 旅行区域上的差异; 安排组织者上的差异; 注意事项上的差异。
Chapter twelve
1、宏观环境:各国政治、经济、历史、文化等因素构成的社会环境。
2、中观环境:由组织的管理体制、权力的运行方式、秘书的组织环境构成的社会环境。
3、微观环境:秘书开展其业务的具体人际环境,主要包括秘书与领导班子、领导人的人际关系,与机关各部门工作人员的关系及与具体交往的组织内外公众的关系等。
4、中外秘书性活动产生的共同基础:人类群体活动的需要
5、中外秘书性活动作用的共同之处:都是社会管理不可缺少的环节
6、现代职业化的秘书活动与历史上官吏性秘书活动的显著区别:
①现代秘书活动范畴,不仅仅限于国家官僚体系,它广泛存在于一切社会管理活动乃至一切重要的社会生产实践和科学文化活动中。②现代秘书有了办文、办会、办事等特定的职业内容;有了秘书职业技能教育考核体系;有了指导秘书实践的秘书工作理论系统和秘书行业协会学会。这是官吏性秘书时代所不具备的。
③现代秘书活动是非权力性的服务活动,起到参谋助手、协调沟通、分忧代劳等作用;
④现代秘书活动的目的是提高其领导者或主事者的工作效率,在服务的有效程度中体现自身的劳动价值; ⑤现代秘书必须根据领导者或主事者的需要决定自己的工作重点和活动方式。
7、西方女性更适合从事秘书职业表现在:
(1)女性的一般特征比较适应秘书工作的职业特征。
(2)女性的打字天赋具有一定优势。字母打字机,是“文化史上继造纸术和印刷这后的第三项重要文化工具的发明。
8、西方男女不平等对从事秘书工作的影响
(1)西方不少职业至今仍然是男性的世袭领地。(2)在西方男女同职不同酬的现象十分普遍。
9、西方现代女性的就业时间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从学校毕业参加工作开始至结婚为止。第二阶段从婚后所育孩子上学开始至接近或达到退休年龄为止。Chapter Thirteen
1、我国秘书素质标准主要内容:
政治素养方面要政治坚定、忠诚积极、遵纪守法,品德修养方面要坚韧不拔、无私奉献、能当诤友;
知识素养方面要有较深厚的理论知识、较高的政策水平、扎实的基础知识;
技能修养方面要有较强的文字表达能力、一定的口头表达能力、较强的出谋划策能力; 在生理和心理素质方面要顽强自信、理智冷静、善自我调节、身体健康等。
2、我国秘书素质如何与国际接轨:
(1)面对我国秘书理论与实践的实际情况,继承发扬我国秘书文化中优良的传统,摒弃不切实际的东西;
(2)针对我国国际交往的现实需要和未来发展的要求,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秘书素质体系,吸取其合理部分充实到我国的秘书素质系统中去。(3)根据现代管理和办公自动化的需要,加强我国秘书人员的知识素质、能力结构;
(4)随着管理实践的发展和现代领导对秘书辅助需要的变化,不断调整我国秘书人员的素质结构,使秘书的素质标准更加贴近秘书工作实践。
3、秘书素质标准:是对秘书活动主体提出的知识、能力、气质、人格、作风等方面的要求,是秘书活动主体 主观方面素质的标准化反映。
5、文字处理能力、综合办公室能力是各国选用秘书的共同要求。
6、CPS考试:美国国家秘书协会设立的“秘书专业证书”(CPS)项目,由专门学校主持考试并发给证书。考试合格者,可以获得行政管理专业证书,可在信头或自己署名后缀C.A.MP字样。
7、美国国家秘书协会的CPS考试内容包括:
技能、技术、知识三个方面(1)人际关系原则;
(2)日常公务中涉及到的法律原则;(3)实用的经济学及管理原则;(4)信息处理的有效程度;(5)现代秘书工作基本程序;
Chapter Fourteen
1、秘书:指党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企事业单位中,以文字和行政事务为主,直接为领导服务的综合性办公人员。其工作有辅佐性和公务服务性。
2、美国则强调“起到行政助理作用”,并明确提出“秘书实际上处于负责人的地位”。
3、我国秘书工作及其理论带有治世理政的严密性、规范性和承继性。
4、美国秘书工作及其理论带有与经营管理相适应的多样性、效率性和机变性。
5、英国秘书的含义有三个层次:
(1)主事者身边的公务服务人员和办事助手;(2)非盈利社团中义务操办日常事务的负责人;(3)政府官员。
6、英国国家系统的秘书分为两类:(1)政务官(2)事务官。
7、事务官分为四级:(1)行政级(2)执行级(3)文书级(4)助理文书级 Chapter Fifteen
1、中外秘书收集处理管理信息的相同处:
理论依据的相同之处。中国和西方秘书信息工作,都是依据现代信息论、系统论、控制论等。基本性质的相近之处。秘书信息工作都具有服务性、从属性、广泛性、综合性、时效性。
基本环节的相近之处。中外秘书信息工作都有信息的收集、整理、传递、反馈、存储和提供利用等基本环节。
基本方法的相近之处。(1)反映在信息工作各环节的操作方法有相近之处。
(2)反映在获取信息的方法上。(3)反映在信息综合分析的方法上。(4)反映在信息处理的基本手段上。(5)反映在信息开发利用的方法上。
2、中外秘书收集处理管理信息的差异之处:(1)信息网络构架上的差异;(2)开发利用方式的差异;
(3)调查获取信息的侧重点的差异。
3、我国秘书工作中比较侧重典型调查,蹲点调查是颇有中国特色的一种调查方式。这种调查不仅有利于深入具体地了解到可靠的一手材料,而且有利于密切干部与群众的关系培养调查者的吃苦耐劳精神。
4、西方国家秘书在运用调查手段获取信息时,往往侧重于运用民意测验即问卷调查方式。
5、中外秘书管理协调的相同之处:(1)领导者对协调重视相近。(2)秘书协调的地位相近。(3)秘书协调的主要内容相近。(4)秘书协调的主要方式相近。
(5)中外秘书协调的地位相近。
6、中外秘书管理协调的差异之处 : 一是协调环境的差异之处; 二是协调依据的差异之处,三是协调的侧重点的差异,西方国家秘书协调,更侧重于使用电话、接待来访者以及处理人际关系方面的协调。
中外秘书协助领导安排日程的异同 相同相近之处:目的的相近,依据与原则相近,基本环节相近。
7、中外秘书协调安排领导活动遵循以下原则:(1)必须围绕领导工作中心,突出重点。
(2)必须建立有关制度,做到领导日程安排规范化。(3)必须注重实施。
(4)必须征求领导人的意见,并由领导人最后审定,决不能由秘书及秘书部门包办代替。
9、中外秘书完成领导交办事务的相近之处:
(1)扮演角色相近,中外秘书都要完成领导人随机交办的工作任务,都扮演领导机关或领导人代表的角色。(2)任务范围相近,在领导人职权范围内的事务,领导人都能授权书秘书去完成。(3)授权方式相近,一般都是经过领导人授权。
(4)基本要求相近,都必须认真仔细地听取领导人的指示和命令,并要求边听边记录摘要。
10、中外秘书授权方式的相近之处:
(1)确定性授权:领导人将任务的内容、处理的目的、要求、步骤、办法都在授权时明确地向秘书指出,秘书只要按照领导人的明确指示去办理,就能完成领导交办的事项。
(2)弹性授权:领导人指出授权范围、处理原则;而具体的处理程序和办法,由秘书人员自行处理。(3)不确定授权:领导人只指出要解决的问题,让秘书全权去处理。
11、中外秘书完成领导交办事项的差异之处:
(1)交办事务内容的差异,体现在私人事务上和机密性事务上。(2)接受交办事项时承诺的差异,(3)交办方式的差异。
12、中外秘书机构管理的相同相近之处:
(1)对秘书机构管理的高度重视相近,(2)秘书机构的主要任务管理相近。
13、中外秘书机构管理的相异之处:
(1)秘书机构设置的差异,(2)职能范围的差异,(3)指导体制的差异。
14、中外对秘书劳动成果认定和激励的相同之处: ①影响秘书劳动成果的要素相近。②秘书劳动成果都难以准确测定。
③秘书获取劳动成果的途径和客观效应的相似之外。
15、中外秘书获取有效的劳动成果有多种途径:
按工作内容分,可从参谋建议、协助管理和事务服务三种途径取得劳动成果。
第三篇:中外秘书比较研究[范文模版]
中外秘书比较研究
[摘要]我国秘书教育兴起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由于适应了改革开放的发展趋势以及时代的要求,呈现出一种蒸蒸日上、发展迅猛的势头。这期间,不少高等和中等职业院校,纷纷建立了秘书专业,有了一批专业化的教师队伍,出版了一大批秘书专业教材,为社会培养出了大批的各种急需的秘书人才。在秘书职业教育的理论和实践方面进行了可贵的探索。尽管如此,较之发达国家,我国秘书专业教育起步较晚,并且受根深蒂固传统教育思想影响较深,一个体现时代精神并与世界接轨的现代秘书教育体制尚未真正建立起来。因此我们有必要系统考察发达国家秘书职业环境和秘书职业教育,进行比较分析,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的科学规范的现代秘书教育制度。
[关键词]秘书 秘书职业环境 职业能力
对中国和国外秘书职业环境和职业教育进行比较研究,是当前秘书教育理论研究必须要面对的一个关键课题。我国秘书教育肇兴起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的,顺应改革开放的时代背景蓬勃发展。此间,很多高等院校和中等职业院校,纷纷建立了秘书专业,培养了一支专业化的教师队伍,出版了大量秘书专业教材,在秘书职业教育的理论和实践方面进行了弥足珍贵的探索。时至今日,秘书职业教育在发展中遭遇瓶颈:国内严峻的就业形势使得大量非秘书专业的学生加入秘书工作岗位的竞争,秘书职业的专业教育优势难以凸显;各类高等院校的秘书专业定位不清,过分注重学科体系的完整性,缺乏对职业能力的培养与训练;中职院校学生基础知识环节薄弱,缺乏职业成长和提升的潜力;社会对秘书职业的认识存在误区,学生对秘书专业选择的无奈和就业过程中的眼高手低造成秘书专业的尴尬定位。由此,秘书专业教育的改革势在必行,我们迫切需要建立一个能够体现现代秘书职业精神并且具有成长潜力的、分层次的、多元化的职业秘书教育体系。各国秘书职业深深植根于各国的经济基础,浸润着各国的领导管理体制、人文环境等上层建筑的要素同时深受不同程度的国际文化交融的影响。以更加开放的视角观察分析国外尤其是西方发达国家的秘书职业环境与颇具特色并具有成功示范效应的秘书职业教育将为我国的秘书专业教育理论与实践提供更为广泛的思路。
一、中外秘书职业环境比较
(一)中外对于秘书的职业定位具有很大的趋同性
“国际秘书联合会”对秘书的界定是:秘书应是主管人员的一位特殊助手:她(他)掌握办公室工作的技巧,能在没有上司过问的情况下表现出自己的责任感,以实际行动显示出主动性和正确判断的能力,并且在所给予的权利范围内做出决定。作为全球性的秘书组织对于秘书的职业描述代表了大多数国家对于秘书职业定位的一致性:
一个部门或单位的上司不可能事必躬亲,管理工作需要“辅助”上司这个特殊的工作层次,这就是使得当今的秘书职业具有共同的本质属性。纵观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对秘书的定义,都强调了它的“辅助性”。“秘书应是主管人员的一位特殊的助手”明确了秘书的辅助性地位。
秘书的辅助性的本质特性,决定了它在社会活动中的地位,同时也决定了秘书相似的基本职业功能。从美国的《韦氏秘书手册》、英国的《剑桥秘书“证书”考试指定教材》到德国的《当好秘书100诀窍》,一致认为:处理各种信息;上传下达,下情上达;协调沟通;催办、督办;撰写、审核、印制、传发文件;筹办和组织会议;安排上司工作日程;组织各项活动;档案保管等,是其中最基本的、最常见的职能要求。
基于相同的秘书工作职能,各国对于秘书基本素质的要求趋向于一致。主要包括基本知识结构,基本能力结构,基本的职业道德要求。具体而言,知识结构包括社会科学基本知识和自然科学基础知识。其中有公文和应用文写作、文书学、档案、办公室管理、会议组织等知识,以及一些与管理学、经济学、法学、社会学、心理学相关的知识。基本能力包括写作及口头表达能力、社交活动能力、协调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应变能力、使用现代化办公机具的能力、预测能力等。尽管各国对秘书职业道德及个人品质要求不尽相同①,但中外秘书都离不开“为领导服务”之宗旨,因此各国均将忠于领导或上司,爱岗敬业、勇于负责、诚实谦虚、团队精神,善于沟通,保守机密,富有创造、主动精神等作为秘书职业道德的基本规范。
(二)中外秘书职业环境比较
我国尚处于发展阶段,由于经济条件的限制,办公现代尚未完全普及,即便是诸如北京、上海、广州这样的一线城市,办公现代化程度远逊于西方发达国家。我国秘书工作的不少环节尚处于手工操作阶段,如信息的收集、整理、传输、使用和存贮,大多是以办公室信息中枢与信息网络上信息员的口传(电话)笔录、文字资料整理、文件剪报制作与传输为主要方式,而精确、高效地电脑化信息系统尚未普及。对管理中关键问题的了解与解析,大多用手工操作式的典型调查、抽样调查手段和手工操作为主并渗透人为因素的统计资料为依据,作以掺杂过多主观色彩定性为主,辅之以不精确的定量研究分析,使辅助决策的信息失真。而西方发达国家现代办公系统已趋于完善,在大数据的时代背景下,对信息的分析大多以计算机程序化的数学统计和精确的计算为基础,通过科学的定量和定性分析得出比较精确的结论。相比较而言,我国的信息处理与分析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给秘书辅助决策造成了困难。
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经历了巨大的制度创新,传统计划经济的影响在短时期内难以消除。在传统模式中,强调秘书的纵向沟通。秘书尤其是政府秘书习惯性地被称为“秀才”、“笔杆子”,即其主要工作内容就是善于把上面的精神、单位的情况以及下面反映的问题“上传下达”,并按领导意图用文字准确鲜明地表达出来,秘书工作沉溺与“文山会海”。而成熟的市场经济要求管理者一切要面对市场,面对社会公众。这就要求秘书人员具有更开放的视野,能够多层面、多角度的接触和了解社会。管理者为了谋求效益最大化,则需要秘书成为自己的智囊和助手,帮助解决实际问题和提高工作效率,而不仅仅是文字表达。
(三)中外秘书工作职业化异同
我国古代拥有丰富的秘书工作经验和繁荣的幕僚文化,而现代秘书工作职业化的时代进程却远远滞后于西方国家,民主、法治、平等、人权等宪政制度的缺失使中国经历漫长的封建社会却没有形成职业化的秘书。不仅如此,深厚的幕僚性秘书活动也对我国现代秘书职业产生了持续性的影响。
我国现代职业化的秘书活动具有以下特点:首先,现代秘书活动范畴已不仅仅局限于国家官僚体系,而是广泛存在于各行各业,已经成为一种具有辅助服务职能的专门职业。然而政府秘书在任职条件、职业能力、职业道德方面仍有一些特殊要求。其次,确定了秘书办文、办会、办事、信息处理、沟通协调等特定秘书工作内容,确定了秘书职业技能培养教育体系和职业资格考核体系,建立了对秘书从业进行指导和服务的秘书行业协会。第三,秘书工作是非权力性服务。现代秘书工作内容既有别于我国古代有一定职权的官吏型秘书,又区别于副职领导者、职能部门管理者和专职的咨询智囊人员。秘书岗位一方面解决了领导“独木难支”的现实问题,另一方面解决了过多的副职和职能部门造成的权力分散,决策迟缓的弊端。第四,明确了秘书工作的目的是辅助服务于领导,在辅助服务的有效过程中体现自身的劳动价值。秘书的职业道德要求与职业价值体现具有鲜明的职业特色。
我国秘书所体现出的职业化特征与西方发达国家秘书职业化具有同质性和趋同性。现代社会分工日益细化,决定事务发展的要素越来越多元化,具有更多的不确定性,整体筹谋、统一指挥、综合协调对于事业的成败越来越重要,而秘书的辅助、沟通协调对于企业管理和项目决策均能起到优化的作用。
二、中外秘书职业教育比较
由于秘书在管理系统中具有不可或缺的特殊地位,我国和西方各国都比较重视秘书的职业教育,不仅开展了广泛的多层次的秘书职前教育,而且还采用多种形式进行在职教育,但在教育理念、教育体制、师资队伍建设、职业教育模式等方面存在诸多差异。
(一)中外秘书教育理念的差异
在培养目标上,西方国家突出秘书教育“职业性”:西方发达国家培养的是受过专门训练和严格技能考核的人员,是经过规范化培训和专门考试的具有职业技能的人才,以适应现代管理工作的需要。秘书职业化程度高,具有较强的职业自信心,作为一项专业化工作具有较强的职业荣誉感。如在欧洲各国普遍设立的欧洲女秘书培训班具有较高的社会认可度,而法国将秘书教育的目标定位为:“全力培养从秘书做起的管理国家的人”,由政府筹办法国国立行政学院以为政府培养高级秘书而著称,高级秘书为优秀人才所热力追捧。在我国,由于秘书职业的形态还不够完善,社会对秘书职业认知的误区、职业教育并未获得平等的社会地位以及秘书职业化程度不够高,导致职业认可度较低。更多的人不是把秘书作为一种职业方向,是把秘书职业作为一种跳板和过渡,秘书岗位“留不住人”,这种社会现状的存在致使秘书职业教育培养目标错位或缺位。
西方发达国家秘书职业教育紧贴市场经济的需要,与社会经济生活密切相关。他们的课程设置、培养模式、考核标准都是根据公司、企业的现实需要来确定的,课程内容就是秘书工作内容,课程考核针对秘书职业能力。经过职业教育,秘书上岗即能独当一面,秘书职业教育极大增加了就业竞争力。我国的秘书职业教育虽也强调联系实际,但由于传统的社会阶层划分导致职业教育将在很长一段时间难以取得与学术教育平等的社会地位,我国秘书教育还未摆脱以“课堂为中心”、“讲授为中心”、“教师为中心”的学院式教学的局面,比较强调学科的完整性,技能培训流于形式,学生目标定位不准确,普遍存在“眼高手低”。学生不了解社会不了解市场,毕业后还需要很长的适应期,用人单位还需要进行岗前培训,秘书专业的专业技能在就业竞争中体现不出优势。
(二)秘书教育体制上的差异
我国秘书培养偏重于学历教育,拥有一套相当庞大的秘书正规学历教育系统,而西方发达国家比较强调非学历教育的秘书职业资格培训,更重视秘书职业技术教育。美国、英国、法国等国的秘书在取得学历文凭后,并不能直接获得秘书职业的从业资格,要获得相应的秘书职业资格证书才能进入工作岗位,成为一名职业秘书。由秘书协会主持统一的职业培训和专业考试,已经形成用人要求、考核标准、使用和工资收入相关联的体系。我国的由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主办“秘书资格证书”考试还刚刚起步,考核内容、标准和方式都有待进一步改进,针对职业鉴定的专门性培训缺乏规范管理,在社会上的影响还有待于进一步扩大。
不仅如此,西方发达国家秘书教育及培训,特别重视职业能力的培养。以德国为例,秘书教育虽然由职业专科学校、高级职业学校、职业学院承担,但教学方式一般是每周上1~2天课,其他时间却在公司企业中实习,边学边干,在实践中获得秘书职业能力。法国以培养高级秘书人才为己任的国立行政学院,第一年不在课堂上课,而是把学生分派到各级行政机构去担任见习行政人员。下去实习的学生,由当地官员充当指导教师,“真刀真枪”地进行实习。实习完毕,要求每人就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写成论文做出分析和提出对策,然后上升到理论。这种“实践――理论――实践”的教学方法,符合应用学科的教学特点,使学生学的知识扎实,动手能力强,无论是实践能力或理论水平都能够得到较快的提高,能在较短的时间里培养出高级秘书人才。反观我国秘书职业教育,一方面传统的教学模式重理论轻实践,课堂和校内有效的职业教育的能力培养和专业训练模式还在摸索当中,另一方面我国大学的盲目扩招导致秘书专业人满为患,难以有实习单位能够提供所需的工作岗位。
(三)秘书师资队伍的差异
西方先进国家在秘书职业教育和培训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不仅表现在先进的教学理念和适合社会经济发展的秘书教育体制上.而且也表现在拥有一支经过严格职业培训的、高水准的师资队伍上。西方发达国家秘书教师不仅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及相关的专业知识,而且具有深厚的秘书操作实践能力。美国国家教师经验鉴定委员会提出,“你没有给病人做过成功的手术,你就不要教学生怎样动手术”,“你不是出色的律师,你就别教学生怎样当律师”。秘书教师也一样,若没有秘书工作的实践,就不能教学生做秘书。英国从事秘书教学的教师,必须经过国家培训署的认可.才有资格从事秘书教学,很多秘书教师都是有过工作实践的顶尖秘书。英国对秘书教师的实践性、技能性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我国秘书教师虽然有较深厚的理论基础和专业知识,但相当一部分却未经过秘书专业的系统的严格的训练,秘书职业的职业能力较低,而成功的职业秘书则很难在秘书职业培训中担纲。造成了教秘书的不是秘书,是秘书的不教秘书的现状。
(四)秘书分层教育的差异
我国秘书教育采取一般学历教育模式,成批招收,成批毕业,目标定位不准确,教育层次混杂,学生职业方向和层次定位缺位。秘书专业毕业的大学生在就业中的优势不明显,学生普遍缺乏职业荣誉感。而德国在秘书职业的分层教学上做出的有益探索是值得我们深入思考的。
欧共体一体化进程的加快迫使德国在外事秘书人才培养方面做出新的探索――出现了“培养欧洲秘书”的计划及其教育实践活动,为德国外事秘书教育提高了档次,使“欧洲秘书”跻身于“白领阶层”。德国的“欧洲秘书培训班”采取分批招收,分期择优筛选,分层次培养秘书人才。在招收对象上,入学起点高,淘汰制度严苛;在课程设置上,重视速记、打字、外语等技能课,并根据学生不同情况开设多门选修课,定出标准,严格考核;在训练方法上采用强化训练模式,以高难度、高强度训练达到职业技能的高标准,突出秘书教育的职业特色,因此培养出的学生相比较普通高校文科培养出来的学生在专业领域具有明显的优势。
德国秘书职业教育的成功经验给我国秘书教育改革提供了更广泛的选择:其确定的具有鲜明特色和顺应市场需求教育培养目标、教学思路清晰、要求严格的技能训练方法、分段培养竞争择优的教学模式、既注重专业技能又关注职业个性培养的教学计划为我国的秘书职业教育提供了有益的经验。
[注释]
①《剑桥秘书证书考试》指定教材关于秘书人员的道德素质和个人品质有如下的要求:“可靠性”、“责任感”、“谨慎性”、“忠于职业”、“创造性”、“守时性”、“良好的外表”、“个性和幽默感”、“良好的适应性并乐于助人”、“礼貌与礼仪”、“乐观”以及“团队合作和良好的工作习惯”等。
德国克劳迪娅?贝伦斯――施奈德和恩斯特?蒂迈尔合著的《当好秘书100诀窍》一书强调了人品的作用,它说“人品是对一个人的个人特点本质的阐释”,并且强调了“团队协作能力”、“举止得体”“有自知之明的自信心”、“有自我责任心”、“能承受身心压力、态度积极”“灵活性、诚挚”、“有勇气、主动和有奉献意识”等。
日本企业对秘书职业道德提出的要求则是:“富有积极进取的精神”、“创造性地工作”、“严守秘密”、“对外接待热情诚实”、“与领导人融洽相处”、“能很好地配合同事工作”等等。
[参考文献]
[1]简论中外秘书教育差异视域下我国秘书教育的发展思路,黄强,经济视角,2013年5期;
[2]中外融合:中外秘书学课程建设,余厚洪,秘书,2013年1期;
[3]浅谈中外秘书教育的不同特色,马培新,秘书,2005年9期;
[4]中外秘书教育的比较研究,李欣、李国栋,教育与职业,2004年32期;
[5]中外秘书职业的培训及考试,方晓蓉,当代秘书,2000年2期。
(作者单位:安徽警官职业学院 安徽省合肥市)
第四篇:中外文化产业发展概述
中外文化产业发展总结概述
一、我国文化产业发展
(一)早期孕育阶段(1923年以前)
中国古代,由于自然经济占据主要地位,文化生产与创作很少带有经济意识。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以造纸术和印刷术为代表的文化生产工艺、工具和手段的改进及广泛运用,文化产品的规模化生产成为可能,文化生产力得到极大发展。
商品经济出现后,民俗文艺等文化产品和服务开始被当作商品交换,广义的文化市场就出现了。典型的包括书籍市场,文艺市场。比如西汉末年的书肆、槐市。
鸦片战争后,中国大门被打开,大量的传教士、外资企业入驻上海、广东等地,为了更好的传教及发展商品经济,传教士、商人等在中国开始创办近现代报纸,以《察世俗每月统计传》、《上海新报》等为代表的报纸因刊登广告、商业信息而具有产业特点。以及之后兴起的办报热潮,商务印书馆为代表的图书出版业,以戏剧和话剧为代表的话剧演艺业等多种文化行业形成。
(二)开始萌芽阶段(1923年到1949年)
1923年美国人奥邦斯利用从美国带来的广播技术,在上海建立的第一座广播电视台。1926年10月,哈尔滨无线电视台台长在张作霖支持下建立了第一座广播电视台。1929年,国民政府通过颁布《电讯条例》,允许民间经营广播电台。在开放的环境中,到1937年全国已有70多座民营广播电台。广播业出现了繁荣的景象。
在20世纪30年代,虽然社会形势不容乐观,但是在老上海繁荣的背景下,人们的休闲娱乐促进了电影的发展,因明星带动的唱片业、服装业也都与电影业共同发展。
(三)延缓形成阶段(1950年到1978年)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确立了计划经济体制,文化商品的胜场、消费和流通都纳入了经济计划的统一模式,文化生产也由政治任务来安排。此外,1958年,中国正式成立了北京电视台,但电视业的经济功能没有完全凸显出来。同时,新闻事业和新闻宣传工作也主要由党中央和各级党委的宣传部门把控,文化产业在很长时间里没有在经济发展中获得合法身份。
(四)恢复发展、快速发展阶段(1978年至今)
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文化进入了一个伟大的复兴期,文化产业逐步迎来了发展的春天,对于中国经济发展,特别是文化产业的发展来说,又有两个重要的节点,一是 1992 年邓小平南巡讲话,一是 2002 年党的“十六大”的召开。因此,可以将文化产业划分为三个阶段。
1.化产业的复苏期(1978-1992 年)
1978 年确定的“拨乱反正”对于文化事业而言,主要是实现了由“阶级斗争为纲”的文化范式进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新范式,这在当时极大地激发了文化生产力,出现了一些具有时代意义的新的文化艺术精品。
文化市场也开始逐步复苏。1979 年,广东东方宾馆诞生了大陆第一家音乐茶座,这标志着我国文化娱乐市场发展的开始。随即,营业性舞厅等经营性文化活动场所在各大城市争相开业,我国开始出现了具有现代意义和形态的文化市场。随着港台音乐和文化对内地的渗透和影响,内地音像业也逐渐起步,形成最早的一批流行歌手,由此带动了演艺业和卡带复制业的迅速发展。文化市场的兴起成为改革开放初期的一种独特社会现象。
但是,这一时期文化市场的发展也使我国计划经济时期形成的文化体制问题日益突出。在总体布局上,与行政管理体制相对应,层层建立专业文艺团体,重复设置,人财物浪费;在结构上,单一公有制,全部文艺团体由国家财政包起来;在分配上,严重平均主义“大锅饭”,演不演戏,演多少场戏,演出水平的高低(作品水平的高低)与收入没有联系;在人事制度上,没有正常的人员流动和淘汰机制,机构臃肿,冗员过多,行政化,机关化,文化工作者的积极性很难发挥,等等。
为改变这一现状,1983 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文艺体制需要有领导、有步骤地进行改革。一系列的改革与实践,使人们对文化活动的经济属性有了更多直观的认识。1985 年,国务院转发国家统计局《关于建立第三产业统计的报告》,把文化艺术作为第三产业的一个组成部分列入国民生产统计的项目中。1987年,文化部、公安部、国家工商局联合发出了《关于改进营业性舞会管理的通知》,第一次明确了举办营业性舞会的合法性质,政府从法律上确认了文化市场的合法地位。1991 年,国务院批转《文化部关于文化事业若干经济政策意见的报告》,正式提出了“文化经济”的概念。1992 年,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四大报告中明确提到要“完善文化经济政策同年出版的国务院办公厅综合司编著《重大战略决策——加快发展第三产业》一书,明确起用了“文化产业”的说法,这可能是我国政府主管部门第一次使用“文化产业”的概念。2.文化产业的助跑期(1993-2002 年)
1992 年邓小平同志视察南方的重要谈话发表和党的十四大的召开,标志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进入了一个新阶段。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既为文化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注入了活力,同时,也促进了文化体制的改革。这一时期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和民营资本的介入,使社会的精神文化需求被渐次唤醒,各类眼花缭乱的演出和娱乐成为人们新生活的主要内容。一方面高档次的演出活动一次次吊高国人的胃口和品位,如中国对外演出集团在北京紫禁城举办的大型歌剧《图兰朵》和世界三大男高音演唱会,以其令人咋舌的高票价,将商业性演的特征发挥到极致。另一方面,卡拉 OK、酒吧、演艺厅、保龄球、台球等成为都市夜生活的几大支柱。后来,还出现了大量的网吧,尽管许多人对其颇有陈见,但它作为文化市场的一部分却是不容忽视的。
文化需求的持续增长对文化艺术生产提出了更高的要步,而现行的生产体制又严重地制约了文化的发展。1996 年十四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认为“改革文化体制是文化事业繁荣和发展的根本出路”。2001 年中共中央又批转了中宣部、广电总局、新闻出版总署《关于深化新闻出版广播影视业改革的若干意见》,提出了文化体制改革要以发展为主题。由于改革的逐步展开,我国的文化事业迅速发展,实力不断增强。据统计,从1990年至2002年,我国的报纸由1576种增至2111 种,增长了34%,总印数达351亿份;各种期刊由6078种增至8899种,增长了46%;图书从74973种增长到154526种,全国建成了一批大型书城,各种形式的连锁店4000多家,图书网点7万多个,图书销售额增长了12倍;广播电视播出机构从1000个增加到1988个,广播节目套数由645套增加到1777套,电视节目套数由512套增加到1047套,广播电视的人口覆盖率分别从73%和80%增加到90%以上;有线电视从无到有,全国户达到9000多万;2001年中国音像市场销售总额达到200多亿元,比改革开放初期增长了1000倍。但是从总体上看,这一时期的发展主要体现为规模的扩大和数量的扩张。3.文化产业的加速期(2003 年至2008年)
2002 年召开党的十六大以后,我国文化体制改革的步伐明显加快,文化体制改革的目的、意义、主要任务和实施重点更加明确。
2003年6月召开了全国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工作会议,紧接着出台了《中共中央宣传部、文化部、国家广电总局、新闻出版总署关于文化体制改革试点意见》,明确将文化单位分为公益性文化事业和经营性文化企业两类;确定北京、上海、重庆、广东、浙江、深圳、沈阳、西安、丽江为综合性试点地区,35 家新闻出版、公益性文化事业、文艺创作演出、文化企业单位具体承担试点任务。文化体制改革开始进入实验阶段。2003年6月底,中央政府与香港特区签订《内地与香港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CEPA),决定从 2004 年元旦起,内地提前向香港开放涉及传媒的 5项服务贸易:广告服务、分销服务、视听服务、会展服务和电讯服务。这一切都为促进国内文化企业的转轨改革提供了外在推动力。2005年8月,中宣部、文化部、广电总局等 6 部门联合下发《关于加强文化产品进口管理的办法》,同月,《国务院关于非公有资本进入文化产业的若干决定》颁布。此外,文化主管部门还相继出台了关于“非公文化企业将与国有文化企业一视同仁”及“规范网络市场秩序”等文件。
这一系列的春雷唤醒了沉睡多年的中国文化产业,全社会投资发展文化产业的积极性空前高涨。到2004年末,电影生产的国有企业投资比例已下降到 50%以下,境外资本、民营资本联合拍摄的影片达到 80%。多元投资主体的改革,也促成了中国最早的一批文化类上市公司。到 2005 年,在沪、深两个资本市场上市的有 50 余家公司涉及文化产业,文化产业板块初步形成。
4.文化产业繁荣兴盛阶段(2009年~)
2009年国家颁布《文化产业振兴规划》,第一次将文化产业提升到国家战略高度。并且随着科技的发展,带动文化科技的创新,大量运用文化科技的文化娱乐业、旅游演出业等迅速发展。文化产业开始融合发展,并且国际化趋势逐渐明显。
二、世界文化产业发展(以韩国为例)
据韩国进出口银行海外经济研究所2016年4月统计,《太阳的后裔》一剧通过直接和间接文化产品的出口为韩国带来超过1兆韩元(约合60亿人民币)的经济效益,并带动超过4000人的就业规模。
早在1998年经历了亚洲金融危机之后,金大中总统就提出“文化立国”的执政理念,将低能耗、少污染的文化创意产业作为21 世纪国家经济发展的重点产业,并适时推出了一系列诸如《促进文化产业发展实施纲领》《21世纪文化产业发展蓝图》《振兴文化产业发展基本法》等扶持政策和法律;在财政投入上,韩国政府对文化产业亦给予倾斜性支持,每年拿出1%的政府预算专门用于韩国文化产业发展和文化产品的对外输出,将电视剧广告40%的收入用于投资再生产电视剧,并引导大型财团组建文化产业发展基金用于对文化产业的投资。
朴槿惠政府上台以后,更是将“韩流”融入其主政理念“发展创造经济”当中,将发展文化产业作为韩国经济的重要增长点。在《太阳的后裔》放映尚未结束之际,朴槿惠政府已意识到该剧的影响力不可小视,当即任命该剧男主角宋仲基为韩国观光宣传大使,并亲自接见宋仲基,足以证明其对韩国文化产业的重视程度。如今,韩国政府正致力推进韩国经济从制造业导向向文化内容产业导向转型,力争到2020年,将韩国的文化内容产业出口排名拉升至世界第五位,使韩国跻身世界五大文化产业生产国行列。
三、文化产业管理
1.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关系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文化产业,要坚持用辩证统一的观点来处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关系。社会效益是经济效益实现的前提,经济效益是社会效益实现的保障。没有现实的经济效益,就没有长远的社会效益。2.主业与副业的关系
文化产业经历了一个曲折的发展过程。以前有关文化单位采取的“以文补文”、“多业助文”等措施,是对发展文化产业的有益探索。但是,认识不清楚、措施不得力、成效不明显,是当时存在的普遍问题。诸如,以为发展文化产业是在“搞副业”,是对文化事业的有益补充;以为发展文化产业只能在副业上做文章,主业上则依靠国家财政投入。其实,以上认识束缚了文化产业的发展。3.投入与产出的关系
发展文化产业,也要按照客观经济规律办事,同样存在一个投入与产出的关系问题。有投入,就应当有产出。一般说来,大投入则大产出,小投入则小产出,不投入则很难发展。投入是前提、是基础,产出是目标、是动力,二者的结合点在于市场。当然,投入与产出不一定成正比,市场风险客观存在。4.文化产业与高新技术的关系
世界上蓬勃发展的文化产业,是文化与高新技术联姻的结晶。文化产业离不开高新技术,高新技术也需要内容产业。随着数字化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人们对文化产品和项目高科技化的要求越来越高。要运用高科技手段,改造、提升传统文化产业,开发新兴文化产业,不断提高文化产品的科技含量。大力推进文化产品和服务的多层次开发,加快数字化、网络化建设,使之成为向世界传播中华文化的最佳载体。对于新兴文化产业,也要运用高新技术来加强管理和引导。
[1] 刘倩含.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D].辽宁大学, 2013.[2] 曲晓燕.中国文化产业发展初探[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2004.[3] 蔡尚伟, 车南林.文化产业精要读本[M].江苏人民出版社, 2015.
第五篇:中外领导人专职秘书——撰稿的差异
中外领导人秘书文稿撰拟的差异
随着社会的发展,在国内外,无论是企业,还是政府机构,秘书都已经是一个必不可少的职位了。因为,它起到了沟通协调、参谋辅助的作用,以及帮助领导人撰拟文稿的工作。
对于一个领导人来说,演讲是必然的,而且是最重要的条件之一。而对于一个国家领导人来说,精彩的演讲可以帮助他们获得人们对他们的好感,还有支持和信任。然而当领导人在台上精彩的演讲时,不知是否有人想过这么几问题:这精彩的演讲稿是如何形成的?是由谁撰写的?而本文就是来讨论中外文稿撰拟的差异。
一、撰稿人的不同
对于美国总统来说,要获得竞选成功并当好总统,最重要的条件之一就是善于演讲。美国总统每次演讲之前都要做一番艰苦的准备工作。而且,在总统精彩演讲背后,有不少“无名英雄”,在为总统埋头笔耕。总统的每一次精彩的演讲,都是他们的汗水与心血。他们就是白宫的撰稿人——总统的笔杆子。这些撰稿人是总统的谋士与智囊。由此可以看出,美国领导人的撰稿人并不是一个人,而是一个庞大的写作班子,并且其中的大多数成员都是某一领域的佼佼者。而这个写作班子是从富兰克林·罗斯福总统开始就沿袭到现在的。同样,在俄罗斯,总统的演讲稿也并非是一人所写出来的,而是由一位神秘的女“抢手”——波雷耶娃和她所培养出来的撰稿团所撰写的,而波雷耶娃本人已为俄国总统撰稿10年了,她是普京身边最有影响力的人,也是普京的御用演讲稿撰写人。
但是在中国和韩国,一般领导人的演讲稿都是由专门的撰稿人所写的,并不是由领导人的事务秘书所撰写出来的。例如,在中国,温家宝的演讲稿都是由丘小雄为他所撰写的,他从1995年开始就跟随温总理了,他是温总理的御用撰稿人;在韩国,总统的演讲稿一般则是由政府秘书官所撰写的。
二、撰稿信息收集方式的不同
在美国,从罗斯福总统开始,一般总统的演讲稿的信息收集是由这个庞大的写作班子进行的。但是,有时候总统也会亲自收集资料给撰稿小组,由他们进行整理成草稿。
在韩国,一般总统的演讲稿信息收集是由韩国驻美大使馆委托美国公司收集资料,并且委托他们撰写演讲稿的草稿。
在中国,一般信息收集都是由丘小雄负责的,由温家宝确定演讲的主旨和方向,然后丘小雄进行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必要时,他需要去拜访各大专家,去了解专业知识。
三、撰稿方式的不同
在美国,总统的演讲稿是由总统和主撰稿人一起讨论出来的。首先,由总统向主撰稿人说出自己的想法,说明演讲的大致方向和主旨,以及所涉及到的领域。其次,俩人讨论是否有需要修改的地方,然后,结合俩人的智慧定下初稿的主旨。最后,由主撰稿人把讨论的结论告诉撰稿团进行资料收集,然后由主撰稿人拟写成草稿,再给总统进行审核,并且反复修改,直到成为一篇大家为之鼓掌的精彩的演讲稿为止。
在俄罗斯,普京讲稿是由他和波雷耶娃确立大致主体,然后结合撰稿团的资料,由波雷耶娃再拟写成草稿,并且在草稿中她将语言改成普京惯用的形式。然后,给普京审查,普京再加上自己惯用的俗语,就这样,一篇演讲稿就完成了。
在中国,一般温家宝的演讲稿都是由他提出意向,然后通过丘小雄拟写成初稿。再将初稿交给办公室,由他们进行审核,讨论这篇演讲稿初稿是否合情、合法,符合国家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和政治思想。若有问题,就由丘小雄进行反复修改,直到成为一篇精彩的演讲稿。
四、总结
1、从撰稿人方面来说:西方国家选撰稿人时,并不是看重他是否是自己的心腹,而是看重他的才华和写作能力。韩国,则是如若本国内没有撰稿人才,就选择寻求他国帮助。中国,选择撰稿人更多看重的是是否了解自己,是否信任对方,是否能写出自己的“心”声。
2、从撰稿方面来说,中外领导人秘书的撰稿存在很大的差异。西方国家,是以俩人讨论为主,一般多数是以主撰稿人和领导人互相讨论和以撰稿团为辅作出决定,再由主撰稿人撰写成稿;而韩国,是以两国讨论、由他国拟定初稿,再加上自己的观点,最终成稿;最后,是中国,我国是以两方讨论为主,一般都是由领导人说明演讲的意向,再由撰稿人拟定初稿,由办公室讨论,最终成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