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3年1-9月泸州市投资运行分析
2013年1-9月泸州市投资运行分析
今年以来,泸州市全面贯彻中央和省委经济工作会议部署,牢牢把握新一轮发展机遇,着力“六个突破,四年翻番”,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持续保持快速增长态势。
一、固定资产投资运行特点
1-9月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670.1亿元,同比增长32.1%,增速比去年同期提高1.3个百分点,比全省快14.9个百分点,投资总量居全省第7位,比去年同期上升一位,增速居全省第2位。
(一)工业投资加快拉动投资总量快速增长
今年泸州市继续加大对酒业、能源、化工等支柱产业的投入,在一批骨干项目的有力推动下,工业投资呈现快速增长的态势。1-9月,泸州市工业投资完成326.7亿元,同比增长37.6%,比全省增速高29.6个百分点,工业投资总量位居全省第3位,比去年同期上升3位,增速居全省第2位,比去年同期上升5位。工业投资的快速增长,对泸州市固定资产投资的快速增长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二)亿元以上投资大项目支撑作用明显
1-9月全市在建亿元以上投资项目164个,比去年同期增加62个,增长60.8%,亿元投资项目计划总投资1087.0亿元,同比增长30.1%,完成投资267.2亿元,同比增长39.0%,比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快6.9个百分点,亿元以上项目完成投资额占全社会投资39.9%。
(三)民间投资强劲增长 今年我市继续加强对民间投资的信息引导和动态监测,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1-9月全市民间投资496.9亿元,同比增长37.7%,比同期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快5.6个百分点,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74.2%,同比增加3.1个百分点。民间投资的强劲增长对泸州市投资增长起到重要的支撑作用。
(四)房地产开发投资快速增长
1-9月,泸州市房地产开发投资累计完成95.6亿元,同比增长80.4%,比1-8月累计增速快2.1个百分点,在全省二十一个市州中排第3位,较全省平均增速19.5%高60.9个百分点。其中,商品住宅累计完成投资67.4亿元,同比增长60.8%,占房地产总投资额的70.5%。1-9月全市施工房屋面积1198.1万平方米,同比增长31.2%;竣工房屋面积252.1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5.5%;销售房屋面积254.8万平方米,同比增长27.3%;实现销售额112.2亿元,同比增长58.1%;9月末商品房待售面积48.6万平方米,同比下降7.3%。
(五)施工项目个数和规模的增加保证了今年投资的快速增长 1-9月份,泸州市施工项目个数达到1310个,增长3.9%,竣工项目个数为643个,增长16.1%。施工项目计划总投资1622.1亿元,同比增长24.9%。施工项目的平均规模较去年也有所增加。这些保证了今年我市投资总量的增长速度。
二、存在的问题
今年我市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体上呈现出良好运行态势,但也需要关注一些问题。
(一)新开工项目的减少可能导致投资增速后劲不足
1-9月新开工项目600个,比去年同期减少81个,下降11.9%,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473.1亿元,同比下降6%。投资项目个数的减少,计划总投资的不足将影响泸州市明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后劲。
(二)资金紧缺、融资难制约投资增长
1-9月,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当年资金来源总计688.0亿元,其中:国家预算内资金33.0亿元,占4.8%;国内贷款30.5亿元,占4.4%;而自筹资金达547.0亿元,占79.5%。因此,从资金来源构成来看,国家预算内资金比重太低、国内贷款资金不足、项目单位自身融资压力大,是制约全市投资高速增长的重要原因。
(三)能源产业受制约 新兴产业尚未形成气候
能源产业为我市支柱产业之一,今年的能源产业受到很大的影响,很多煤矿停产整顿,导致该产业投资出现负增长,影响了我市投资增速。
在国家大力提倡发展的电子、信息、新材料、新能源、航天、医药、教育等高科技新兴产业上,我们尚没有具规模和实力的企业,制约了我市投资增长后劲。
三、建议
为保持投资的持续稳定增长,继续促进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加强项目的建设和储备工作
首先要大力度推进在建项目,特别是着力解决重大项目推进中的瓶颈制约,确保项目加快建设,争取完成更多的投资工作量;二是抓紧启动一批新的重大项目,多储备项目、储备大项目,为今后投资增长提供后续动力。
(二)解决项目资金的融资问题
一是围绕国家重点投向和要求做好项目准备和投资计划申报工作,加强汇报衔接,争取国家更大支持,提高国家预算内资金在投资中的比重。二是继续加强银政企合作,努力争取国家金融机构信贷支持和政策性倾斜,充分发挥地方性金融机构的积极作用,扩大直接融资规模,依托现有资本市场挖掘各类融资品种的潜力,增强我市融资能力,从而加速投资。
(三)发展新兴产业 增强投资后劲
发展新产业对我国经济发展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在经济紧缩的情况下,特别是近年世界经济衰退趋势比较明显的情况下,增加有效供给是进一步启动内需,保证国民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动力。如何增加有效供给呢?就是要启动新兴产业。我们国家现在的市场饱和是低层次的市场饱和,而人们对高层次的需求仍然是非常旺盛的,也是不断增长的。教育、医疗、卫生、体育、娱乐休闲等一系列的方面都有较大的需要。
目前我市支柱产业较单一,在国家政策出现倾斜的情况下,容易对经济发展产生很大制约,自然也影响投资的增长。所以我市应该响应国家政策,大力发展新兴产业,拓宽经济增长的道路。我们可以根据自身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新兴产业来发展,比如教育、医药、航天等都是我市有一定基础的产业,可以抓住时机争取国家的各项倾斜政策大力发展,也可以将招商引资方向向新产业倾斜,多引进此类产业的企业,为我市经济持续稳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第二篇:泸州市2013年1-9月农村经济运行情况分析
泸州市2013年1-9月农村经济运行情况分析
2013年前三季度,泸州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有关农业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抢抓“ 多点多级支撑”、“着力六个突破”和全省第二轮现代农业建设重点县发展等重大机遇,坚持以农民持续稳定增收为目标,以城乡统筹发展为根本,以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为重点,突出抓好农业生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着力培育特色产业,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全面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农业和农村经济保持平稳发展的良好态势。
一、农村经济运行的总体情况
(一)农村经济继续保持稳定发展
1-9月,全市农业生产形势总体较好,粮食生产稳中略增,蔬菜、水果、茶叶等主要经济作物生产形势喜人,畜牧业生产稳定发展,有力地促进了农村经济继续保持稳定发展的良好势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同比增长4.4%。其中,农业增长5.6%;林业增长13.4%;牧业增长
1.9%;渔业增长5.5%。农林牧渔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3%。
(二)小春因气候条件影响,粮食产量有所下降
今年小春农业气象条件较常年偏差,降水总量异常偏少,出现了连续无降水时间长的冬干,温度异常偏高,小春作物生育期缩短,小春灌浆用水不足,对今年小春的产量带来不利影响,全市小春粮食总产量同比减少2.9%,其中:小麦减少11.6%。
(三)良好的气候条件为大春农作物增产奠定了基础
今年我市北部地区的气候条件适宜大春农作物生长,为全年粮食增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南部古叙山区沿赤水河谷地区遭遇高温干旱对农作物生长不利。总体说来因主要农作物主产区的北部地区增产,所以粮食生产量呈平稳增长趋势。全市大春农作物总播种面积比上年增长0.64%。其中:粮食播种面积比上年增长0.3%,总产量预计比上年增长2.56%。蔬菜产量预计增长9.97%;水果产量预计增长15.06%;茶叶产量预计增长14.29%。
(四)生猪价格回升,畜牧生产趋势向好
今年以来生猪价格呈波形浪状,上半年生猪价格下跌,养殖效益下降,规模户受损,受H7N9禽流感影响,3、4月家禽价格一直低迷。第三季度肥猪价格快速回升,养殖利润呈现。生猪补栏的积极性得到恢复,能繁母猪存栏有所增加,前三季度,全市累计出栏生猪同比增长
1.6%。随着人民生活品质提高,饮食结构不断调整,对牛羊兔肉消费的偏爱,牛羊兔销售量增加推动牧畜出栏。前三季度,牛出栏增长1.0%,羊出栏增长1.7%,家禽出栏增长3.3%,禽蛋产量增长2.1%。肉类总产量同比增长2.5%。
(五)农村居民收入继续保持稳步增长
工资性收入依然是农民增收的重要支撑,外出务工收入仍是农民增收的主要来源。由于今年大部分农产品都较往年收成更好,加之其价格的上涨,全市最低工资标准的提高,以及园区建设的拉动,农村居民收入继续保持增长且总体形势好于上半年。1-9月全市实现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6788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3.2%,与上半年相比提高了0.9个百分点,与一季度相比提高了0.6个百分点。分别比全国和全省高0.7和0.4个百分点。
分县区看:江阳区为8771元,增长13.5%;纳溪区为7684元,增长13.3%;龙马潭区为9597元,增长13.7%;泸县为7882元,增长13.2%;合江县为6617元,增长13.3%;叙永县为4990元,增长13.0%;古蔺县为4191元,增长12.9%。
二、全年农村经济形势预测
从目前我市农村经济运行态势看,全年粮食生产增产已成定局,大春生产已获丰收,晚秋作物长势良好,没有发生大的自然灾害,蔬菜价格稳定,水果、烟叶价格上涨,生猪价格回升,牛、羊、小家禽价格小幅增长,全年农村经济将保持稳步增长势头。预计全年粮食增产2.0%。油料产量预计增长0.3%,蔬菜产量预计增长10.0%;水果产量预计增长13.9%;茶叶产量预
计增长15.5%。全市累计出栏生猪同比增长1.8%;肉类总产量同比增长2.2%。综合各种因素,预计全年农林牧渔业增加值增长4.0%。
三、农村经济运行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
1-9月,我市农村经济虽然克服了诸多不利因素,确立了全年稳定增长的可喜局面,但是,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需相关部门高度关注。
(一)农业从业人员老化
按照2012年统计,泸州全市人口505万,其中乡村人口422.2万,全市乡村劳动力资源265.5万、乡村从业人员251.3万,其中农业从业人员126.0万,仅占乡村人口的29.8%。留守农村的人员多为初中以下学生和老年人,农村劳动力文化程度低、科技素质差,主要靠经验从事农业生产,科技推广难,缺乏市场意识,满足于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造成农业生产效益低下,土地产出率下降。
(二)农用地面积逐年减少
城镇化和工业化占用大量土地,导致耕地面积不断减少,特别是城市近效蔬菜基地面积的逐年减少,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城市“菜篮子”供给;同时,人口增长对农产品、消费快速增长的刚性需求,与农产品生产增长缓慢的矛盾也十分突出。
(三)现代农业规模化不足
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规模小、实力弱,缺乏拳头产品和知名品牌,市场竞争能力不强,带动面偏窄,与生产基地的产业联系力度不够紧密;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尚处于初始阶段,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不高,适应市场竞争的能力较弱,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成效不佳,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还未建立。
四、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一些建议
(一)发展绿色农业,注重生态环境保护,提高农产品质量
为提高农产品产量,大量使用化肥、农药等,造成土壤板结、污染,已是不争的事实,农产品的质量,也受到影响。人们日益对健康的重视,与层出不穷的环境问题、食品安全问题之间的矛盾渐显突出。因此,我市农业发展重心,在关注农产品产量的同时,更应注重产品质量,确保全市人民的餐桌安全,是最大的民生问题,这也是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的需要。
(二)加强农资市场监控力度
加强对主要农产品价格的保护,坚持政府对农产品市场运行的必要干预,平抑农产品价格剧烈波动;加强对农资价格的监管,尤其加强种子、化肥、农药等农业生产资料市场的监督检查力度。
(三)搞好农村教育,提高农村居民整体素质
一是办好教育,培养新型合格的农村劳动者,特别是对那些高考落榜生,要开展职业教育,通过培训提高就业能力。二是相关部门应进一步加大科技投入力度以及对农民专业技术的培训力度,加大培训面,提高培训质量,强化技术指导,不断提升农民专业种田技能和经营管理能力。三是办好农村文化室,用科技知识和先进文化占领农村阵地,抵制赌博、迷信等陋习,在潜移默化的教育中提高农民素质。四是开展科技下乡活动,传授农业生产知识和技能。
(四)继续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深挖农业增收潜力
大力推进农业结构调整,为增加农民收入开拓新的渠道。继续稳定粮食生产,优化粮经作物结构。在努力维持现有粮食产量,确保粮食安全的前提下,通过充分发挥地域比较优势,进一步发展壮大特色农牧产品基地,发展高附加值农作物,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以获得更好的收益。
第三篇:1-8月固定资产投资运行概况
1-8月固定资产投资运行概况
截止八月末,全市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27.6亿元,同比增长33.7%。其中: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21.4亿元。一产、二产、三产分别完成投资16.9亿元、181.8亿元和128.9亿元,分别比同期增长55.1%、33.5%和24.9%,占全部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比重分别为5.2%、55.5%和39.3%。全市工业投资累计完成181.4亿元,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55.4%,同比增长36.2%,高出全市投资增幅2.5个百分点。
1-8月份,建设项目到位资金累计达316.2亿元,同比增长21.5%。其中:国家预算内资金8.7亿元,增长19.8%;国内贷款7.4亿元,增长12.8%;自筹资金289.4亿元,增长26.1%。我市投资所需资金仍然是以自筹为主体,占全部资金来源的88.3%。(撰稿人:苏洪田)
第四篇:1-5月经济运行分析
阜康市2011年上半年工业经济运行分析
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更是落实张春贤书记对昌吉州提出“三个率先”要求的关键之年。上半年以来,我市工业经济工作在州党委、政府的指导下,全市上下紧紧围绕四届六次党代会、四届五次人代会确定的目标任务,层层抓落实,先后召开党政联席会议、政府常务会议和办公会议多次听取重点项目进展情况汇报,就项目建设中存在的资金短缺、立项审批和用地规划等突出问题进行了专题研究解决。面对“项目多、时间紧、任务重”的实际,经济社会依然保持了健康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
一、上半年工业经济运行情况
(一)强化运行协调指导,工业经济实现平稳较快发展
1-5月全市实现工业总产值34.6亿元,实现工业增加值9亿元,占全州工业增加值的20.5%,工业增速达32.77%。规模以上企业由去年同期43家增为今年的57家,净增14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32.9亿元,实现工业增加值8.34亿元,占市属工业增加值的93%。新增规模以上企业成为拉动阜康市工业增长的新动力。
主要产品产量增多降少:原煤完成115万吨,同比增长47.1%;发电量164231万千瓦时,增长87.7%;焦炭56.9万吨,增长5.8%;洗煤70万吨,增长38.2%;原铝1.58万吨,增长7.4%,小麦粉1.23万吨,增长9.8%;碳化钙14.5万吨,增长121.8%;水泥14.34万吨,增长32.6%;商品混凝土20.85万立方米,增长145.3%。电解镍0.19万吨,下降14.6%,精炼铜0.086万吨,下降50.7%。
1-5月份完成地方财政收入3.84亿元,增长20.48%,其中完成-1-
一般预算收入2.79亿元,增长43.08%。金融运行继续稳中有升,各项贷款余额47.59亿元,增长22.05%;存款余额61.13亿元,增长36.73%。
(二)突出项目带动,新的经济增长点不断显现
一是全力推动重点项目建设。对确定的88个重点项目、23大类99个民生项目实行领导领办和部门承办制度,由人大、政协和党政两办、督查考核和纪检监察等“六位一体”督查部门对全市确定的重点项目、民生项目和援疆项目进行了全方位督查。改变过去被动服务模式,政务中心、国土资源等部门通过实行“服务清单制”和下发催办单,切实增强服务的主动性。截至目前,88个重点建设项目稳步推进,已开工项目66个,完成投资23.97亿元。其中续建项目24个,完成投资11.1亿元,新建项目42个,完成投资12.87亿元。88个重点项目中有23个被列为昌吉州重点建设项目,总投资363.15亿元。截至目前,已开工建设22个,完成投资18.44忆元。其中续建项目9个,完成投资8.62亿元,新建项目13个,完成投资9.82亿元。
二是大力实施超百亿产业集群培育工程。近几年来,我市不断加大招商引资及项目扶持工作力度,截至目前,引进总投资500亿元以上的企业1家,总投资100亿元以上的企业4家,总投资50亿元以上的企业5家,总投资10亿元以上的企业11家。为实现工业经济在一批超大规模企业的直接带动下实现跨越式发展,我市提出全力打造三个超百亿“产业集群”,使之成为引领我市新型工业化快速推进的产业旗舰。即:依托新疆有色集团、天龙矿业等企业集团,打造产值超百亿元的有色金属冶炼精深加工产业集群;依托中泰化学160万吨PVC、130万吨离子膜烧碱项目打造产值超百亿元的氯碱精细化工产业
集群;依托新疆焦煤、中德伟业、优派能源、晋泰实业、鸿基焦化、中泰矿冶、鸿基焦化、河南宝舜等企业集团打造产值超百亿元的煤电煤化工产业集群。
三是新的经济增长点不断显现。新疆华能阜康热电有限责任公司2×13.5万千瓦热电联产项目预计全年实现工业产值2.8亿元,实现工业增加值1.56亿元;阜康市宏盛源铸造有限责任公司20万吨/年铸造项目预计8月投产,实现工业产值2.7亿元,实现工业增加值5400万元;阜康市泰华煤焦花有限公司120万吨/年水泥粉磨站项目的投产,预计实现工业产值1.5亿元,实现工业增加值5500万元;新疆晶达玻璃有限公司350万重箱/年浮法玻璃项目预计7月投产,实现工业产值6600万元,实现工业增加值2400万元;阜康市西部建设有限责任公司60万方/年商品混凝土项目预计实现工业产值1亿元,实现工业增加值3700万元;新疆强联实业商品混凝土有限公司20万方/年商品混凝土项目预计实现工业产值3500万元,实现工业增加值1200万元。
(三)推进工业发展方式转变,可持续发展能力明显增强
为积极响应张春贤书记提出的“立足环保优先、坚持资源开发可持续、生态环境可持续,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的要求”,大力推进我市工业园区产业转型升级,2011年3月“新疆阜康重化工业园区”正式更名为“新疆阜康产业园”,力图实现我市工业发展由黑色转向绿色、从粗放转向集约,依托资源优势,推行产业配套延伸项目招商,摸索实现“依托能源、延伸能源、超越能源”的特色循环经济发展模式。
随着新疆山威集团煤、焦、电、铬铁阜康循环经济产业链项目,新疆浩丰源新科技公司100万吨高分子云母合成工程材料,甘肃紫鑫
矿业煤化工有限公司原创短流程年产45万吨铝硅合金及2×350MW热电联产循环项目,迎新工贸煤、焦、电、铬铁阜康循环经济产业示范园项目,河南鑫磊煤化集团150万吨煤焦油深加工项目,阜康市成城交大工贸有限公司10万吨混凝土外加剂项目,阜康市圣鑫新型建材有限公司粉煤灰加气混凝土、双T板项目,新疆神火炭素制品有限公司100万吨炭素等一大批产业链延伸的循环经济项目落地,我市转变工业发展方式、向产业链延伸、节能清洁化生产、高新技术产业提升成效初显,可持续发展能力明显增强,为产业园区进入国家级循环经济试点园区行列、我市成功创建国家级生态市和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四)高起点、高标准加快园区发展,产业园整体形象有效提升 我市始终按照“政府主导、统筹规划、科学定位、合理布局、功能明晰、市场运作”的原则,把产业园区放在国家级园区的层面上来规划,委托亚洲一流的规划设计单位——新加坡邦城规划顾问有限公司,不断健全完善产业园各项规划。创新园区开发建设模式,成立产业园投资实体公司和借鉴内地BT(建设-移交)、BOT(建设-经营-转让)模式的成功经验,启动多种融资模式多渠道争取社会资金来建设园区、发展园区,高水平、大力度地抓好产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提升园区承载发展能力。同时,我市确定2011年为工业企业环境综合整治年,制定了《阜康市工业企业环境综合整治实施方案》,集中整治企业没有绿化、没有节能减排长效措施、环境“脏、乱、差”等突出问题,“以生活区、生产区、主干道”为重点,聘请通艺市政规划设计院对各企业外观风貌进行统一规划,产业园区整体形象和环境卫生管理水平进一步提升。
二、下半年工作措施
为确保实现2011年市属工业增加值31.8亿元(同比增长45%)的预期目标,下半年将重点开展以下工作:
一是加快推进产业集群化发展,集中各种优势资源、在财政、项目用地、税收等方面制定有吸引力的相关支持政策和措施,支持产业集群示范工程的企业发展和项目建设;对列入产业集群示范工程的企业和项目,市经贸委优先支持申报国家、自治区各类专项资金;在阜康市新型工业化专项资金中设立产业集群发展专项,2011年安排200万元,以后每年按照市财政发展情况逐年递增,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阜康市示范产业集群企业和项目,采取贷款贴息、专项补助等方式,重点支持产业集群龙头企业、配套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共性关键技术和产业链的延伸,不断增强工业综合实力和竞争力。
二是培育和扶持新的经济增长点。积极抓好工业经济新增长点协调服务工作,对新增长点运行发展中可能遇到的问题进行全面调查,分门别类地采取有针对性的服务,促使工业经济新增长点尽快投产达效,发挥作用。继续加大对续建项目和今年新开工建设项目的服务与督察力度,及时有效地协调并解决项目建设中存在的问题,确保续建项目按计划推进,新开工项目能够尽早开工,确保年内投产的项目按时投产,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三是加强经济运行调研分析,提高经济运行分析质量。加强对国际、国内经济形势的研究分析,密切关注经济形势的发展变化,坚持每两周到企业调研一次,及时掌握多方面情况,及时对我市工业经济运行进行调研和分析。今年工业经济有利一面是工业经济发展强劲,有色、焦炭、钢铁及建材价格全面上涨,增加值率进一步提升;重大
建设项目较多,带动了以商品混凝土为代表的建材业大力发展,对工业经济提升有一定拉动。除此之外,根据各行业所占增加值比重,加大煤炭及洗选、煤焦化和有色金属三大块的支持力度,同时加大对建材业的挖潜力度,做到应统尽统。
四是继续做好招商引资工作,在大力引进资金、技术、项目与本地企业对接的同时,避免引进高耗能、污染大、效益低的项目,进一步加大对生态环境影响较大的工业技改项目实行环境监管力度,严格落实环境保护“三同时”制度,对不符合要求的建设项目,及时进行整改,达到“三废” 排放达标,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
五是认真做好项目储备。紧紧抓住国家扶持和振兴十大产业规划,组织业务部门深入研究国家产业政策和投资导向,充分利用中央赋予新疆差别化政策机遇,加大项目打造和培育,完善已储备的608个项目,形成论证一批、储备一批、争取一批、实施一批、竣工一批的良性循环。
第五篇:2012年临猗县固定资产投资运行分析
2012年临猗县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同比增长56.2% 2012年,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县上下秉承“稳中求进,好中求快”的发展理念,坚持投资拉动和项目带动战略,牢牢把握项目建设这一关键,把扩大投资和重点项目建设作为保增长、调结构、惠民生的主要动力,精心组织,强力推进,投资项目完成进度总体较好,增长速度居全市前列。
一、投资完成情况和特点
2012年,全县实现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603271万元,同比增长52.8%,其中:城镇完成投资582259万元,同比增长56.2%;农户投资7813万元,同比增长49.1%,房地产完成投资13199万元,下降20.9%。
1、从施工项目情况看,新开工项目拉动作用强劲有力。2012年全县在建项目150个,同比增长42.9%,其中:本年新开工项目140个,比去年同期增加45个;新开工项目累计实现投资533246万元,占固定资产投资完成总额的比重达88.4%。
2、从分产业上看,投资结构进一步优化。2012年,一、二、三产分别实现投资62105万元、430812万元、110354万元,投资结构从去年的2.2%、83.2%、14.6%转变为10.29%、71.41%、18.30%。
3、从分行业投资情况看,投资亮点纷呈。
农林牧渔业完成投资62105万元;制造业完成投资399204万元;交通运输及邮政业完成投资28408万元;房地产业完成投资13199万元;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完成投资38220万元;教育行业完成投资4056万元。
一是制造业、房地产业和重点基础设施建设支撑投资增长。制造业实现投资399204万元;房地产业实现投资13199万元;水利、环境和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实现投资38220万元,占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比重分别66.17%、2.2%、6.3%。
二是其他产业齐头并进。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供应业实现投资31608万元;交通运输、仓储和邮电业投资28408万元,教育实现投资4056万元,占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比重分别5.2%、4.7%、0.7%。
4、从完成计划情况看,工业项目引领投资增长,重点项目进展顺利。2012年,全县工业项目共实现投资430812万元,同比增长38.6%。
5、从资金来源和数据协调性看,投资数据协调性进一步增强。
国内贷款和自筹资金是资金来源的主要渠道。资金来源合计589088万元,其中:国家预算内资金28701万元,占资金来源合计的4.8%;国内贷款119283万元,占资金来源合计的20.4%;自筹资金348508万元,占资金来源合计的59.2%;其他资金来源88196万元,占资金来源合计的15%。
二、存在的问题
1、项目申报的管理程序欠规范。一是由于项目建设业主对项目申报、管理流程等知识撑握的不够,存在重建设轻申报的问题,导致项目进库滞后,数据缺乏及时性和准确性。二是项目申报过程中忽视了项目建设业主基本情况的部分信息复查不够准确(如:项目名称、规模、单位名称等信息核实),项目开工建设后,存在项目资料不全、项目打捆等问题,导致部分在库项目与投资统计制度脱节。
2、投资基数一路上扬,任务年年上涨,完成目标任务的难度逐年增大。随着国家宏观调控政策、调控措施及评估力度的不断加大,投资统计制度的逐步完善,加上投资基数逐年上扬,完成计划任务日逾艰难。2013年全县预计实现固定资产投资73亿元,月平均进度为60833万元。
三、2013年投资运行的展望
1、狠抓新上项目开工,确保投资进度。对2013年初定的56个重点项目要逐一分析原因,细化措施,落实责任,定时限,定进度,千方百计加快项目前期工作,积极创造开工条件,切实解决项目建设中的困难,确保新上项目如期开工建设和工程进度,及时统计入库,做到投资工作接替有序。
2、高度重视新开工项目入库申报工作。各项目单位要高度重视项目的入库管理工作流程,加强协作配合,明确专人按要求积极办理、规范统计行为,凡是新开工项目,都要按项目统计入库标准完善相关资料;对资料不完善而没有纳入统计的项目,及时督促项目业主办理相关手续,认真做好投资统计入库工作,确保纳入投资统计数据库,做到不重不漏,应统尽统。
3、进一步强化督察检查。一方面,继续坚持由县发改委和县统计局联合不定期督查各项目,项目主管部门配合,把季度督查和不定期专项督查相结合,高度关注各项协审评估指标,随时掌握全县项目建设进展情况,及时发现问题,研究措施,通报情况,督促改进,促进项目工作有效落实。另一方面,实行激励约束机制,将项目工作纳入综合考核的重要内容,并对招商引资和以工业经济为重点的项目建设,以及优化投资环境分别进行单项考核,为推进全县项目建设提供强力保障,确保项目开工和投资进度。
临猗县统计局 张超 杨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