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发展之研究结题报告

时间:2019-05-14 05:25:2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发展之研究结题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发展之研究结题报告》。

第一篇: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发展之研究结题报告

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发展之研究

结题报告

金坛市西旸小学 巫志平吴桂香

一、研究背景

现状的呼唤 —— 根据2007年5月、2008年10月、2009年12月三次调查数据显示,每年在我校就读的学生中,留守儿童占了总人数的31.5%。有的是父母全部外出打工,依靠爷爷奶奶抚养的隔代抚养留守;有的是父母全部外出,亲戚抚养留守;有的是父母全部外出,有的是父母一方在家的半留守。另还有外来民工子弟140余人。这些孩子们在学业、行为、心理上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问题。学业方面,部分学生不能按时完成作业,作业质量不高;社会实践、阅读等需要家长参与引导的作业完成很难;学习困难不能及时得到家长帮助;作业无人监管,成绩滑坡;学习自觉性低,学习习惯较差等。行为方面,课堂纪律松懈;卫生习惯较差;放学后不按时回家,在外玩耍到很晚;迷恋游戏;长时间看电视;和同学冲突,说脏话;不懂尊重他人,行为散漫等。心理方面,逆反心理较强;退缩冷漠;孤僻内向,不善于交流;脾气暴躁,冲动易怒;任性,过分淘气等。当前的现状迫使我们必须解决这一系列问题。

教师的心声 —— 随着农村劳动力进城务工的大潮的到来,留守学生成了农村教育的一个特殊群体。这些留守儿童由于正常家庭教育的缺失,学习方面受到了很大的影响。据调查,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在学习行为习惯方面存在诸多严重的问题,其学习习惯与学习能力比其他学生低18%。受此影响,留守儿童的成绩情况堪忧(好:13%;一般:57%;差:22%;很差:8%)。在这些学生中,有的对学习持消极、被动、厌恶情绪,缺乏学习热情,形成了惧学心理,体现在行为上就是经常拖拉作业,书写马虎,对学习敷衍了事,有的甚至逃学。有的学生积极要求进步,学习有主动性,但由于没有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学习过程中不注意规范,不遵守基本的学习规律,导致学习上的事倍功半。这些小时候的弊病长大后往往就成了一个人的能力问题,影响着人的一生。因此,广大教师应积极投身于留守儿童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培养的研究之中。

专家的引领 —— 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是我国社会转型时期不可回避的一个重大问题,本课题研究成果具有比较广阔的应用前景和良好的社会效益。本课题的理论研究成果可以为各级政府乃至全国解决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提供参考。也可以为我们当前的均衡和谐教育研究打开一个新的突破口,有利于教育的均衡发

展和和谐社会的构建。在教育实践方面,为有效解决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作出贡献。在教育理论方面,打开基础教育研究一个新的突破口,有利于教育均衡发展等问题的深入研究和学校教育的整体改革。在综合效益方面,为各级政府部门解决广大留守儿童以教育为核心的系列问题提供参考,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二、研究原则

1、主体性原则:在研究过程中,要以如何引导留守儿童自我体验、自我感知、自我探索、自我完善为主线,以他助、互助、自助等手段,构建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运行体系。要把教师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科学辅导与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的主动参与有机结合起来。

2、整体性原则:要以面向全体留守儿童,促进每个留守儿童在不同水平上的发展,促进学生的整体发展,并以心理素质教育的发展为实践的价值目标。

3、可行性原则:在建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和心理教育体系过程中,要明确区别不同环境、不同条件、不同学生,注意切实根据自己学校和学生的实际,重在针对性、实践性、操作性。

4、灵活性原则:课题实验时要根据原有的心理健康基础和发展目标,制定体现学生个体灵活的实施方案和计划。

三、研究目标

1、研究我校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对不同年龄、不同类型、不同地域的留守儿童心理现状进行科学的测查分析,掌握基本情况,进行心理现状比较,提出相应的教育对策。

2、探寻在我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积累切合我校实际的、有自己特色的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经验。

3、对个别有心理问题、心理障碍的留守儿童,进行有针对性的个别咨询与辅导(与家长一起),一方面帮助他们解决心理问题,摆脱心理障碍调节自我;另一方面,积累个案为个案研究提供素材。

4、通过课题研究,培养一批心理健康教育的骨干教师,搞好师资队伍建设,提高广大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保障和推进我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深入开展。

四、研究内容

1、通过调查分析,掌握所有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现状,找到影响他们心理健康因素。

2、进行实验、观察本学区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的心理现状,进行比较找出差异,运用多种途径和方法进行研究。

3、根据留守儿童心理的突出障碍,进行排除使他们健康地成长。

4、各班建立留守儿童的成长档案,进行个案跟踪研究。

5、不同年龄段的留守儿童在环境适应过程中不同表现,研究各自的对策。

6、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和发展需要,有针对性合理安排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

五、研究方法

1、调查法:每新学年都要开展“留守儿童现状调查”,了解儿童“留守”原因,在心理上存在哪些不良倾向。

2、文献法:通过对相关理论的查找和研究,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HT)是由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学系教授周步成和其他心理学科研究人员,根据日本铃木清等人编制“不安倾向诊断测验”进行修订,成为适应于我校的《留守儿童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HT)》,建立有效的理论支撑,并在研究阶段指导研究工作。

3、行动研究法:本课题怎样使“留守儿童”受到正常、健全、完善的教育,使他们和同龄人一样健康成长呢?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使留守儿童的自信心得到培养。

4、案例分析法:通过对典型案例的分析、反思,关注个别或多个留守儿童的学习生活现状,找出他们的个性心理特征或学习习惯,有针对性进行辅导,并能取得良好教育效果。

六、研究步骤

(1)准备阶段(2007年9月-2008年1月):完成课题方案的制定、申报工作,确定课题组成员分工,进行理论资料的准备、组织宣传。通过调查分析,建立“留守儿童”学生档案,起草“课题实施方案及实施计划,并进行论证。

(2)研究阶段(2008年2月-2010年1月):深化研究,做好个案跟踪研究;总结经验,在全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展示活动,研讨研究情况;集思广益,搜集第一手资料整理分析,写成阶段性研究报告。

(3)总结阶段(2010年2月-2010年6月):对课题研究的进程进行系统分析、总结课题实施过程中的情况,撰写课题研究报告,为结题做准备。课题组成员撰写研究论文,全面展示研究成果。制定课题的延伸推广计划。接受专家领导进行评估验收。

七、研究过程

1、加强理论学习,提高教师理论素养

为提高本课题组所有成员的教育教学理论素养,课题组在2007年10月份开始收集了许多关爱留守儿童具体做法与措施,以及关爱留守儿童的故事和案例文章,如:《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基本策略》、《留守儿童负面家庭教育及应对策略》、《浅谈留守儿童心理的健康》、《留守儿童个案分析——爱和自信的力量》等近20篇理论文章。为学好此方面的理论,我们为组员们作了学习的相关要求,要求组员把所读教育教学理论向其他组员们汇报,以分享读书心得,获得共同成长和发展。要求每位课题组成员还要自己学习理论书籍,并写读书笔记。

2、以行动研究为突破口,增强留守儿童自信心

所谓行动研究就是行动者为解决自己实践中的问题而进行的研究。这种类型使用的不仅仅是统计数据等科学的研究手段,而且包括参与者个人的资料,如日记、谈话录音、照片等。研究的目的是解决实践中行动者面临的问题,而不是为了建立理论。(郑金洲,1997)

从每一个行动研究内部的发展历程来看,行动研究还可与社区发展紧密相关,以反压迫的姿态为社会中的弱势团体摇旗呐喊。研究的目的是结合理论和实际解决社区的具体问题,研究者协助参与者确认研究的问题,提高彼此相互合作的共识。(赖秀芬、郭淑珍,1996)自我校于2007年10月建立《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发展》研究课题以来,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我们针对留守儿童,在他们自信心理健康成长方面开展了系列活动,而这些活动都潜移默化影响留守儿童的自信心理。

(1)通过留守儿童联欢会激发自信心

在2008年的新年钟声即将敲响之际,我校迎来了一批特殊的家长,说他们特殊是因为这些家长常年在外打工,春节即将来临,他们陆续从外地赶回家里,今天是来参加他们的孩子举行的“留守儿童迎新年联欢会”的。我校课题组组织了100多名留守儿童和他们的爸妈一起来举行迎新年联欢会,要求每个结对小组都必须表演一个节目。活动伊始,许多留守儿童就以较高的兴致投入到活动的演练、彩排中。就平时而言,对于这些留守儿童,在学校、班级中,他们较难得到表现、施展自己才能的机会。这次迎新年联欢会,不仅使他们感受到了学校大家庭的温暖,更使他们看到了自身的价值。(此活动被“金坛教育网”录用)

(2)通过留守家庭茶话会在父母面前表现自信心

春去春又来,度过了一个愉快的春节后,留守儿童的爸爸妈妈又要各奔东西,我校课题组于2008年2月17日下午(学生报到当天),开展“留守儿童家庭茶话会”。活动要求每位留守儿童及其父母均需参加,然后每位留守儿童以“爸爸、妈妈我想对你说„„”为主题,写好交流发言稿,再以年级为单位,各选择一名学生上台交流;每位家长都以“亲爱的孩子,我想对你说„„”为主题,写好交流稿,并以年级为单位,选一名家长交流。许多留守儿童当着这么多的人要说出心理话,确实有点难度,有几个孩子还未把充满自信的话说完,已泣不成声,把在场和每一个人都感动得热泪盈眶。(此活动被“金坛教育网”录用)

(3)通过留守儿童走进大自然野炊活动增强自信心

在春光明媚的2008年五月,西旸小学的10多位老师与70多位结对的留守儿童,携手走进大自然,使留守儿童尽情享受了童年的快乐。

在活动中,同学们的情绪高涨,一到活动地点,学生们就根据事先的分工,热火朝天地干开了:有的挖灶垒灶,有的拾柴,有的洗米烧饭,有的布置餐桌„„人人忙得不亦乐乎。有的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很快生好了火,可有的小组没那么顺利,忙得满头是汗,还是没把火点着„„一时间,到处烟雾弥漫,一些同学被呛得咳个不停,眼里含着泪水,可是一张张自信的小脸上却荡漾着快乐。品尝着自己亲手炒的菜,心里别提有多么自豪,吃起来也特别的香甜,稚嫩的脸上绽放着灿烂的笑容。看着留守儿童在电视上溢满着自信的笑容,我们课题组的老师也由衷的感到欣慰。(此活动金坛电视台来拍摄)

(4)通过“留守儿童之家”找到自信心

2008年6月初,学校成立了“留守儿童之家”,让留守儿童有了“家”的感觉,有了“家”的栖息,有了“家”的温暖,让他们在“家”找到更多的自信。

课题组在“留守儿童之家”张贴了课题组成员名单、课题组成员职责分工以及相关的规章制度,充分保障了各项活动的正常开展。此处成了留守儿童开展活动和举行集会的重要场所,也成了留守儿童和家长进行培训的基地。我们还在“留守儿童之家”专门开辟了“留守儿童”作品展览区,让“留守儿童之家”真正成为留守儿童休憩的港湾。

3、让教师成为“代理家长”,关爱留守儿童学习与生活

西旸小学在2007年10月成立了《“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发展”之研究》课题研究小组,把“代理家长工作”作为教育科研行为。倡导教师自愿承担、不计报酬、向被关爱对象奉献爱心。代理家长和法定监护人为了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共

同实施教育,共同研究学生的发展状况,代理家长在家庭与学校之间发挥桥梁作用,沟通信息,反馈情况,关爱学生。

(1)“代理家长”利用短信平台与留守儿童家长交流

为使“关爱留守儿童”活动的延续性,08年3月份,课题组开展了“我给留守儿童家长发条短信”活动。活动要求各课题组成员利用通讯手段,架起和留守儿童家长沟通的桥梁:A、以短信的形式向留守学生家长汇报开学近一个月来的学习与生活情况。B、短信内容须署名自己的身份,语句表达要委婉,在发给家长的言语中要体现人文化。C、留守学生家长发回的短信最好保留几天,并尽可能把所发短信呈现给留守学生,体现父母的牵挂与关爱。D、所发短信要精心组织,并以文字形式摘录下来。

在课题组老师收到的一份份短信中,他们不仅仅收到的是一句句感谢的话语,而是家长们的一份份艰辛与困苦;纯朴与信任;真诚与感动。此项活动目前还在不断延续着„„(此活动被“金坛教育网”录用)

(2)“代理家长”为留守儿童赠送一本图书

2008年10月9日下午,学校隆重举行了首届读书节,在全校师生中形成了好读书、读好书、读书好的浓烈氛围。爸、妈不在身边,留守儿童很难选书、买书。为使我们结对的留守儿童能读到好书,真正体现“代理家长”对留守儿童的关注和关爱,课题组开展一次“我为留守儿童赠送一本图书”的读书活动。要求课题组成员必须有选择性地为结对留守儿童赠送一本有意义、有价值的读物,并作好登记,并要求老师指导好留守儿童阅读方法并及时写好读书笔记,然后举行一次留守儿童读书笔记评比活动。此项活动的开展既让留守儿童感受到了老师对他们的关爱,又为他们养成良好的读书活动起到了一定的积极推进作用。

(3)“代理家长”为留守儿童过生日

父母的关爱、呵护,对于大多数孩子来说,是十分平常的事,但对于留守儿童来说,却是那样的困难。留守儿童的现状让西旸小学的老师们感到难过,同时也引起了他们的关注,为了让留守儿童能健康快乐的成长,让这些平时缺少父母关爱的孩子们也感受到生日的快乐与温馨,该校以“代理家长”之名,特意为这些留守儿童组织了这次集体生日。2009年1月6日中午,西旸小学“留守儿童之家”其乐融融。学校13位“代理家长”与结对的76名留守儿童欢聚一堂,共同庆祝孩子们的生日。在《祝你生日快乐》的乐曲声中,师生一起唱生日歌,吹生日蜡烛。孩子们一起切蛋糕、吃蛋糕,接受来自老师的美好祝福,笑容一直洋

溢在每个孩子的脸上,这股爱的暖流悄悄地流进每一个留守儿童的心田(此活动被金坛教育网录用)(4)“代理家长”走进留守儿童家庭

为真正体现我校课题组成员对结对留守儿童的关爱,了解留守儿童在家的生活与学习状况,及时对他们进行心理、生理等方面的疏导与教育,挖掘、寻找对留守儿童个案分析的素材,课题组要求13名代理家长开展“走进留守儿童心灵”家访活动,要求每位代理家长对结对的每一位留守儿童均要家访,家访要真实有效,不可以电话或短信代替家访,并认真写好家访记录,并在其中挑选1—2名留守儿童作为典型,并进行个案分析与研究,取得了实效。

4、加强理论研究,促进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发展

(1)开展“关爱留守儿童专题沙龙”活动。

留守儿童是我市农村小学一个特殊的群体,我们要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与呵护。西旸小学以课题研究为平台,开展形式多样的研究活动,把对留守儿童的关爱落到了实处,让每个留守儿童在这个学校大家庭中感受到温暖与快乐。5月15日,该校课题组成员就近一年来开展此项课题研究的阶段性工作,展开了“关爱留守儿童专题沙龙”活动。

活动中,该校每位课题组成员先在关爱留守儿童方面的先进事迹和先进典型作了详细的介绍,并将开展此项课题研究所面临的困难与困惑和与会者作了进一步交流。最后,课题组成员各抒己见,侃侃而谈,一致感觉到我校课题组选择这样的课题是适时的、准确的、必要的;并一致表态,在今后的课题研究中一定让这一“时髦”的课题研究得更深入、更细致、更实效。(此活动金坛电视台作过报道)

(2)加强留守儿童的个案研究

及时完成“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发展”个案分析。班级中的大部分留守儿童得到了老师的关爱,心理流露出的喜悦已初见端倪。此时课题组及时安排课题研究人员在学期结束前,必须完成自己研究对象的心理健康发展的案例分析,要求案例中关注本班个别或多个留守儿童的学习与生活现状,找出他(他们)的个性心理特征或学习生活习惯,有针对性进行引导,并取得阶段性成果,然后以教育故事、案例分析、经验总结等形式,上传至课题组成员的个人博客和学校建立的课题网页。

加大对留守儿童心理个案的研究。尤其在自信心理方面寻找突破口,消除他们的自卑心理。心理学表明:自信心是个性心理的重要特征,自信是一个人对自己的积极感受,心理健康的人有健全的“自我”,自信的人热爱生活,能深切感受生活的美好和生活中的乐趣,积极憧憬美好的未来,除通过众多活动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外,还要用我们老师的温暖来激发他们的自信心。力争在每年的“六一”和“元旦”等重大了节日时都要有创新的举措,然后让我们的课题组老师捕捉到更多的个案进行研究与分析,不断促进留守儿童身心的健康成长。

(3)开展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发展专题辅导讲座

我校课题组针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发展状况”,每位留守儿童在心理发展方面或多或少均有较大辐度的提高与发展,但也存在着困惑或其它不健康心理。于是2008年6月17日,课题组根据调查分析,由课题组组长对学校全体留守儿童开展“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发展”专题辅导讲座——留守儿童自信心理辅导个案。

此次讲座,主讲人抓住了我们身边留守儿童个案,由基本情况→自信心理缺乏→背景资料→自信心理诊断→辅导过程→结果与思考等方面,向全校留守儿童讲解了我校一名留守儿童由自卑心理向自信心理转变的过程,使全体留守儿童受到了诸多启发。

(4)对留守儿童进行心理健康测试与辅导

人的健康包括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良好的社会适应。小学生正处在身心迅速发展的时期,尤其是“留守儿童”,他们所面临的内外压力普遍增多。适度的压力可以提高个体的动机,促进学习和工作的效率,使个体适应的更好。但当前,不少压力已超过了他们所负荷的程度,常常会引发过强的焦虑,紧张、不安、抑郁、恐怖、孤独、自责、过敏、冲动,身体症状等心理困扰和适应问题,甚至引发精神症状。2009年3月,课题组在全体留守儿童中开展了“留守儿童心理健康诊断测试(MHT)”,并进行了非常详细的分析。通过本测验,就是帮助老师、家长和学生本人了解存在的问题,然后有的放矢的从认知和行为等层面上进行辅导,以改善、维护和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5、注重日常呵护,促使留守儿童找回亲情

孩子就像那花儿一样,需要用心去呵护。在日常生活中,留守儿童更需要班主任用心呵护他们。我们学校大部分的学生家长不在家,他们为了生活常年四处奔波,孩子常常见不到父母,跟着年迈的爷爷奶奶公公婆婆,这时的隔代教育

就显现他的不足,使得大部分的留守儿童在生活上、性格上、成绩上都与其他学生存在着差异,面对这种种情况,我们留心观察,从大处着眼,小处入手帮助留守儿童,用心去呵护他们。

(1)在生活上关心留守儿童

由于父母常年不在家,爷爷奶奶有时还要做一些农活,孩子们在生活上常常会遇上一些困难,这时的班主任就担当起保姆的职责,及时提醒他们增减衣服,发现孩子状态不佳时,要仔细询问,生病时及时送他们上医院,从心底里去关心他们,他们的每一言每一语都听在耳里,记在心中。

(2)注意留守儿童的思想动态,培养留守儿童积极乐观的性格

一个健康的人,首先要有一个健康的心理。留守儿童由于父母常年不在家,爷爷奶奶又年老无法与孩子沟通,因此一些孩子形成一种孤僻的性格。这时的班主任又成了心理医生,要常和他们谈谈心,了解他们的想法,同时向他们传递一种信息:社会上许多人都很爱你们。让他们感受着大家的关心,以更积极的态度投入集体,投入社会。

缺乏亲情、关爱、督促,很轻易使“留守儿童”们酿成了“问题学生”。但留守儿童并不必然都是问题学生。我们不妨换个角度来看待留守儿童,发现他们的利益。他们中也有自立自强的,部分留守儿童有较强的自理能力、劳动观念、动手能力等。班主任要重视留守儿童的这些特质,捕捉一切契机激励、赞誉他们,培育他们自立自强精神。

(3)班主任常与留守儿童的父母联系,共同关注孩子的成长

有一种爱无法替代,那就是亲人之间的爱。作为班主任,你无论如何也取代不了父母,但你可以成为父母与子女间的桥梁。作为班主任,要时常与孩子的父母联系,让孩子的父母一起来分享孩子的喜怒哀乐,在孩子取得成功时,送上祝福;在孩子失落时,送上鼓励。这样,孩子才不会孤独,因为他知道,父母就在他身边,他才会更有信心,更有勇气面对困难,面对未来。

(4)以班队活动为载体,拓展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发展渠道

2010年开学伊始,各中队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关爱“留守儿童”的主题队会。在队会上,“留守儿童”通过朗诵日记、亲情告白、诗歌朗诵等多种形式,向全体队员吐露出自己思念亲人、感谢学校同学的心声,其他队员也分别用深情朗诵、亲情热线、精彩的歌舞表演等形式给他们送上了一份诚挚的祝福。师生们还给这

些留守儿童赠送了祝福卡片、礼品、书籍和一些学习用品等。浓浓的爱意,不仅拉近了心与心的距离,也让他们深切地感受到了师生的爱心、大家庭的温暖。

本此活动是学校“留守儿童”课题组和少先队大队部把对“留守儿童”的关爱教育活动与少先队中队活动进行整合的一次有益的尝试,进一步整合各种教育资源,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把对留守儿童的关爱落实到实处,为“留守儿童”创设一片属于自己的蓝天,让每个留守儿童快乐、健康的成长。

总之,一个成功的班主任要时时刻刻留心留守儿童的一切,绝不让他们掉队,让他们感觉“父母”就在身边,困难并不可怕,未来是那么美好。

八、课题研究成果

1、教师方面

(1)师德师风建设随着课题研究而得到发展。在课题研究中,我们强烈要求课题组成员有爱心、有耐心,尊重学生,能全面贯彻“育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能全面实施以“关心、爱护”为核心的特别关爱教育。丰富了课题组老师的儿童心理学基础知识,能不断充实自已教育教学水平。

(2)教师的合作意识不断增强。因为每个班级都存在或多或少的留守儿童,所以课题组成员必须配备到每个班级,组织一次大型活动都需要每位课题组成员的通力合作、齐心协力、共同参与,为培养教师的合作意识起到了积极的影响。

(3)通过此课题的开展,有效地开展好了学校的校本培训,有11篇相关论文在市级刊物上发表,有16篇相关论文在市级获奖,为青年教师的成长和今后的职称评定添砖加瓦。

(4)班主任工作有了新的拓展,除了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外,应采取多种方式与“留守儿童”沟通,有针对性地进行思想道德教育,促进他们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2、学生方面

(1)在留守儿童中开展了丰富多彩的队活动,提高了他们的综合实践和创新能力,在许多活动中大部分留守儿童有了展现自我的机会,有效增强了留守儿童的自信心。

(2)通过许多关爱活动的开展,让留守儿童感受到学校大家庭的温暖,孤独倾向得到了缓解

(3)通过多种形式的心理诊断、辅导与交流,消除了留守儿童心理上的许多障碍。

(4)通过个案分析,或多或少对问题留守儿童的改造与培养起到了潜移默化的影响,使他们的成长逐步趋向正常化。

3、学校方面

(1)常州市重点课题《“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发展”之研究》,该课题开展的创新活动和关注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研究方面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金坛市教育信息网先后六次报道过开展此项课题研究的系列活动,《常州日报》、《扬子晚报》均有过转载;金坛电视台《教育天地》做过专题报道;2008年《江苏教育》第12期(教育管理版)刊登的《金坛:创新教育高位均衡发展之路》第3篇的“学有所教”中有五、六百字介绍我校如何处理留守儿童弱势群体的教育问题。

(2)在我校迎接“常州市优质小学”评估验收中,我校常州市重点课题《“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发展”之研究》得到了专家组的一致好评,并下载了许多建设性、创新性的活动带回到他们学校,但也提出了一些宝贵的建议和意见,形成了此课题值得继续深入研究与推广的价值。在2009年12月2日,常州市教育局副局长沈梅在视察我校创建工作时,充分肯定了此课题研究所取得的成绩,并要求推荐召开大市级现场会。

(3)金坛电视台先后两次拍摄专题片(教育天地、金沙纵横),金坛电视台“第一时间”和江苏教育电视台各有一次拍摄经历和短暂报道。这为提高学校知名度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4)学校成立的“留守儿童之家”由于在关爱留守儿童方面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被金坛市教育局评为了“特色家长学校”。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此项课题的开展吹响了共同关注留守儿童的号角,也唱出了山乡小学校创新学校德育工作和拓展学校德育思路之歌。

九、课题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的设想

1、由于留守儿童群体人员较多、地域分布较广,课题组成员投入精力太多,有种心有余而力不足之感。

2、由于课题组成员普遍存在缺少一定的“儿童心理学”理论基础,故课题研究的高度和深度很难达到,有种力不从心之感。

3、此课题属德育课题,多以行动研究为导向,而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又是长效机制,研究对象仅靠一方努力,取得的效果不可立竿见影。

4、留守儿童平时在家庭缺乏父母关爱,家长认识不够,一旦团聚,经常出现“恶补”现象,使我们的研究效果有事倍功半之感。

5、因为是一所偏远的山村小学校,祈盼社会来关注这一弱势群体还任重而道远。

6、课题研究虽实现了诸多推广价值,但课题组成员都缺乏理论功底,所以出现的大作不多,这可能是我们开展此项课题研究最大的缺憾。但我们会充分利用课题研究已取得的一些经验和方法,会一如既往地关爱留守儿童,使他们同在一片蓝天下健康成长。

第二篇: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研究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研究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大量的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越来越多的农村父母涌向城市打工,将未成年子女留在户籍所在地,产生了留守儿童这个特殊群体。重庆市作为劳动力主要输出城市,留守儿童问题非常严重。据市妇联调研统计,全市有0-16岁农村未成年人440万,其中留守儿童235万,占农村未成年人总数的53.41%,占全市16岁以下未成年人总数的43.3%,留守儿童已经成为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政府,学校等相关单位已经为解决留守儿童问题提出许多对策及建议,并取得一定成果。笔者将主要从社会工作专业角度,利用其独特的小组工作方法,为解决留守儿童提出新视角。

一、留守儿童存在的心理问题

儿童时期是人类成长的关键时期,在此期间受到的教育对我们的心理有着及其重要的影响。由于父母过早的外出务工, 留守儿童缺乏来自父母和完整家庭的亲情呵护,留守儿童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心理问题,一是家庭的缺失及家庭价值的瓦解产生的强烈孤独感和无助感,内心缺少安全感,主要表现为感情脆弱,自卑。二是亲情缺失,父母没有给予孩子足够的关怀,儿童表现出逆反心理,主要表现为易激动,走极端等心理。三是由于农村文化,周围人群对留守儿童的嘲笑,使得他们缺乏自信心,性格孤僻,焦虑自闭,主要表现为不愿与别人交流,不愿与外界沟通。这些情绪得不到有效释放将影响孩子的性格,一定程度上造成这些儿童在思想道德、心里健康尤其是家庭教育等方面的严重断层或缺位。

二、小组工作介入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可行性

社会小组工作从西方引入我国后,主要是应用于帮助青少年成长及解决青少年成长中所遇到的问题。结合我国实际,小组工作的功能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对组员而言,小组有助于个人学习群体经验;对整个小组而言,小组工作有助于建立合作的团队精神和和谐的人际关系,使组员在健康的团队氛围中获得美好的情感体验。小组工作具有的独特方法和理念更能有效的解决留守儿童的问题。首先,小组工作在长期的实践中形成了自己专业的工作方法,运用团体的力量使成员获得成长;其次,小组工作具有明确的工作目标__助人自助。小组工作并不仅是帮助留守儿童解决问题,更重要的是通过引导,使其自身发现存在的问题,学会自己解决问题。这与心理咨询有着本质的区别;再次,小组工作的工作模式多样化,包括社会目标模式、社会治疗模式、社会互动模式、社会发展模式,可以根据不同组员特征运用不同模式解决问题。

三、小组工作对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介入视角

舒茨的人际需要理论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有三种基本需要,即包容需要、支配需要和感情需要。他发现相同类型者在一起大都能较好的相容,尤其是相同需要的主动者和被动者常常能够互补。人的一切行为都是围绕着个人的需要而产生的。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正是感情需要不能得到满足,在行为上的反映。小组工作者的责任就是找出留守儿童的共同需要,根据这一需要开展小组工作,有意识的运用小组特有的人际互动给感到孤独、自卑、抑郁的留守儿童提供帮助、重树自信和回归真实生活的互动机会。但是小组工作的方法和技巧多种多样,工作者只有掌握了技巧,才能有效的解决问题。

(一)小组工作者应该掌握的技巧。

1、引导。留守儿童由于自身所存在的心理问题,在小组工作过程中表现为沉默,不喜欢和其

他成员交流,此时工作人员可以通过适当的引导,帮助成员表达内心的想法。工作人员可以扫视整个小组并且和特定的组员进行目光接触,或者用眼睛发出发言的邀请。在小组活动开始刚开始的时候,工作人员可以通过自我流露与组员进行交流。适当的自我流露可以帮助领导者与成员的互动。因为领导者的行为、沟通风格、倾听能力、对他人的鼓励和他(她)的真实自在都会成为其他组员学习并超越的典范。

2、倾听。倾听包括能够专注于小组成员所说的语言和非语言信息。儿童的心理十分脆弱,他们希望自己能够得到重视,所以在他们发言的时候工作者应该积极倾听,让成员了解你的关注。领导者可以用点头、共情式的回应等方式让谈话者了解你在倾听。在倾听的过程中,领导者应该注意收集信息,观察他们的语言和非语言信息,将你听到和观察到的内容深度挖掘,并且适度的表达出来,让全体成员知道。

3、鼓励和支持。作为一个小组的领导者,这项技巧十分重要。尤其在小组成立之初,成员经常会犯错误或做出某些愚蠢的行为,给人留下不好的印象,很容易陷入自卑的情绪。留守儿童的心理敏感而脆弱,处理不当便会使他们感到受伤,封闭自己,从而影响和其他组员的沟通交流。领导者需要用温暖的话语和愉快的面部表情以及开放、放松的姿态来表达对成员的支持,用及时回应传达对成员的鼓励。

(二)留守儿童小组工作的重点

1、正确的认识和分析自我。要解决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首先必须使其认识到自身存在的问题。留守儿童的心理尚未成熟,生活阅历简单,再加上没有父母的教导,因而对自己缺乏全面客观的认识,主要表现在不知道自己需要什么,不了解自己应当如何面对父母离开。所以,在小组活动中,我们首先应当教会留守儿童进行自我分析,全面了解自己的情况。库利的镜中自我理论认为,我们可以通过感知他人对我们的反映和评价,从而建立起我们的自我意识、自我评价和自我形象。小组活动应注重分享经验,以及彼此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形成准确的自我定位。

2、身心健康的指导。由于父母不在身边,留守儿童经常受到周围人群的嘲笑,心理变得十分脆弱,如果缺乏正确引导,很容易受到影响。我们在小组工作中可以为成员讲解一些关于留守儿童坚强成长的案例,帮助成员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介绍一些关于疏导心理的知识,帮助成员学会正确处理自己的情绪以及正确面对外界的看法。培养他们应对挫折的能力,建立自信心,完善其人格。

3、社会交往的指导。通过社会交往可以满足留守儿童物质和精神的需要。马斯诺的需要层次理论指出人的需要可以分为五个等级: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是指一个人要求与其他人建立感情的联系或关系,如结交朋友、参加一个小组并在其中获得某种地位等。然而对于留守儿童来说,父母不在身边给他们带来的自卑感,使得他们不敢与人正常交往,表现在行为羞涩,性格内向等方面。因此需要对留守儿童进行社会交往实践指导,提高他们的社交技巧,培养他们的良好社交动机和交往品质。

小组工作在中国内地发展只有十年左右的时间,将其运用到留守儿童心里问题中更是处在试验阶段。无论是从理论上、知识结构上、还是活动经验和技巧上,都不太成熟。但是我们相

信,经过多年的发展和实践、专业人员将不断的总结和反思自己的工作,小组工作的发展会越来越好,运用小组工作解决留守儿童心里问题的体系也会越来越完善。

第三篇:《关爱留守儿童》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关爱留守儿童》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江屯镇中心小学 冯秋连

我校---江屯中心小学是一所位于山区广宁县江屯镇的学校,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城镇化建设步伐的加快,农民常年外出务工经商,大批未成年人不能随父母进城读书,成为“留守儿童”。调查显示,“留守儿童”普遍存在亲情缺失和家教缺位,在学习、生活、安全、健康等方面存在突出问题。为帮助“留守儿童”解决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和问题,促进“留守儿童”健康成长,我校充分发挥学校及少先队组织的优势,开展了一系列的工作。

一、召开家长会,摸清情况

学年初,学校以班为单位召开家长会,会上班主任及课任老师除了向家长汇报学校的工作情况,另一项主要工作就是向家长了解学生的监护情况,尤其重要的是摸清留守儿童的监护情况。留守儿童由于父母常年在外打工,长期和孩子分离,对孩子缺少必要的关心和关爱,虽然有的有祖父母监管,但由于家庭事务的琐碎、农活的压力,迫于生活,他们根本没有时间管理孩子,致使一些留守儿童孤独无助,自卑封闭,逆反心理严重。特别有的学习无人管理,出现疑难问题缺乏指导;有的对学习没有兴趣,成绩普遍不理想;有的心理不太健康,情绪波动大;有的行为习惯差,常有违纪现象。为切实解决留守儿童教育问题,让他们更好地融入学校大家庭,我们课题研究组建了学校、社会、家庭三级网络,开展关爱留守儿童工程。

二、成立关爱小组,加强管理

为加强对留守儿童工作的统一领导、管理及跟踪工作,我们课题组成员成立关爱留守儿童爱心小组,针对阶段性出现的问题和情况,定期召开会议,研究下一步关于关爱留守儿童工作。齐心协力,分工合作,分别开展关注留守儿童的安全法制教育、思想教育,生活等教育。切实让留守儿童感受到来自学校、班级、老师和同学的关爱,确保关爱留守儿童活动顺利开展,同时这样也有利于提高留守儿童的自我管理,自我保护和自我调节的能力。

三、营造氛围,健全制度

1、营造关爱氛围,感受温暖

学校将关爱“留守儿童”工作作为师德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在校园内,在家访中,在课堂上,在团队活动中对“留守儿童”充分关注,在学习和生活的各方面,多多关心留守儿童,在看似简单的“问一问”、“拉一拉”、“摸一摸”中营造了爱的氛围,尊重“留守儿童”的人格,滋润了他们渴望爱的心灵,达到让留守儿童进得来、留得住、学得好,真正让他们感受到学校、班级集体这个大家庭的温暖。

2、健全关爱制度,明确责任

为了让确保关爱留守儿童工作落到实处,建立留守儿童档案和联系卡制度是必要的。我们对所有学生进行了认真的调查研究,建立了每个留守儿童的档案和联系卡。清楚留守儿童的性格爱好;清楚父母姓名、外出打工的地址、联系电话;清楚代理监护人的姓名、联系方式,便于老师与家长、代理监护人联系沟通,配合教育。联系卡制度的建立,加强了学校与学生家长及其他监护人的联系,共同形成了以留守儿童为中心的关爱网络。实施帮扶留守儿童的制度。在每班留守学生中确立重点帮扶对象并配备帮扶教师,帮扶教师经常找留守学生谈心,随时掌握留守学生的思想动态、定期家访、关心生活、指导学习,引导他们健康成长。让教师成为“代理家长”,让留守儿童在老师同学的集体中成长,以对他们缺失家庭教育进行补偿,使他们走出孤独和忧郁。借助学校的“关爱贫困儿童成长”活动的开展,课题研究组老师积极深入到各个村委和家庭了解情况,和家长、孩子村干部沟通,切实深入留守儿童的真实生活,在点滴的细节和关心中,为留守儿童送去温馨的慰问和关怀。

四、开展关爱活动,快乐成长

学校制定了留守儿童工作实施方案,开展关爱活动,加强对留守儿童的特殊关心和监护,全方位关注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在校园里做到对“留守儿童”三个优先:“学习上优先辅导,生活上优先照顾,活动上优先参加。”为留守儿童创设了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

(1)学习上优先辅导。班级要从学习方面对留守儿童逐一进行分类、分组,落实到每一位任课教师。由任课教师具体分析学生的学业情况,制定学习帮扶计划,明确帮扶时间、内容和阶段性效果。每个留守儿童由老师牵头确立一名学习帮手,教师要对结对帮扶效果进行定期检查,建立进步档案。

(2)生活上优先照顾。教师对留守儿童要多看一眼,多问一声,多帮一把,使学生开心、家长放心。食堂要注意营养搭配均衡,有益身体发育。留守儿童患病时,要及时诊治,悉心照料。

(3)活动上优先安排。高度重视并认真组织留守儿童参加集体活动,或根据特点单独开展一些活动,既使其愉悦身心,又培养独立生活能力。根据学校实际情况,组织留守儿童和广州碧桂园得学生进行手拉手联谊活动,让留守儿童多与外界接触,多和城市的小朋友交朋友,开拓眼界,放开心胸,促使他们能够更健康快乐的成长。

定期组织校外实践活动。虽然是农村孩子,但随着条件的好转,孩子们形成了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惰性,生存能力不强,为此我们组织部分学生开展校外社会实践活动。活动过程中,同学们丰富了知识,培养了能力,提高了修养。通过亲身实践,同学们更懂得了凡事只有通过团结合作,才能够完成得又快又好;也让同学们体会到,在他乡父母是多么的操劳,我们应该孝敬父母,为他们分忧,做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来减轻爸爸妈妈的负担。

另外,通过定期举行主题班会、少先队活动,举办书画展、演讲比赛、文艺演出等各种活动,组织留守学生积极参与,使他们生活在欢乐、和睦的氛围中,找到家的感觉,增强学习、生活的信心,体会到学习的快乐、成长的快乐。

以上是我们在关爱留守儿童工作中的一些摸索,还有待进一步创新。每一次当我们课题组老师去到留守儿童像宁永祥、苏科荣一样的小朋友家时,他们的祖父母都是那么的热情接待我们,从老人家慈祥和无奈的眼中,我们看到了我们工作的价值和意义所在,也明白到我们工作的艰难所在。留守学生是当前的一个社会问题,全社会都要关爱,学校应该站在对学生负责的高度,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不断完善关爱“流动留守儿童”工程的工作机制,不断总结出新,狠抓工作落实,把关爱“流动留守儿童”工作逐步推向深入,为流动留守儿童和其他同一片蓝天下的孩子们一起和谐、健康、快乐地成长。

第四篇: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策略研究结题报告

《农村小学留守儿童教育策略研究》结题报告

黑山县常兴镇小学 武艳新

一、课题产生的背景

近几年来,随着经济高速发展,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流向城市,造成农村“留守儿童”的数量不断增加,目前,全国留守儿童有2300万,占全国农村儿童23%。这些儿童由祖辈或亲友监护,父母每月寄一些生活费回家,对子女的行为品德、学业成绩、心理健康等方面知之甚少,无力管教。这部分儿童正处于成长教育的关键时期,却无法享受道父母在思想认识及价值观念上的引导和帮助,成长中缺少了父母情感上的关注和呵护,他们大多生活在放任自流和情感教育缺失的环境中,再加上社会上一些不良风气的影响,极易产生认识、价值上的偏离 和个性发展的异常。据调查:在厌学、逃课、打架、偷窃等行为的学生中,“留守学生”占了一大半,在社会青少年作案记录中,“留守学生”占了60%。所以,目前加强“留守儿童”的思想道德教育势在必行!这不仅关系着亿万家庭的幸福和快乐,而且关系着社会的长久发展,更对学校德育工作的研究发展方向提出了挑战。我国目前虽已关注这些孩子,并在政策上给予这些留守儿童很多优惠,但如何弥补这些留守孩子情感上的饥渴,还需要我们一线的教师作进一步的探索实践。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着眼于留守学生的教育发展,反思学校教育工作,探究改进教育工作的途径与方法。

2、改进教育工作根植于留守学生的现状与需求研究,从而体现新课程理念,让教育工作服务于社会。

3、寻求学校、家庭、社会三方的最佳整合,保证教育教学效果的提高与留守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

4、以留守学生特定群体为单位,组织实验研究,通过对比寻求有效教育途径。

三、课题研究目标:

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寻求有效的对策,改变留守儿童的生存状态。

2、开发留守儿童的情商,激励他们热爱生活,热爱社会,孝敬父母,提升亲情。

3、通过补偿亲情活动,使留守儿童缺失的亲情得以回归。

4、构建对留守儿童亲情补偿教育的模式。

5、通过研究解决如何使留守儿童健康地成长。使留守儿童和普通儿童一样在爱的蓝天下快乐地学习成长,同时进一步丰富“三位一体”教育理论的内涵。

四、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通过调查研究,对乡村小学留守儿童的心理有了初步的了解,为准确地把握当前乡村小学留守儿童生的心理动向,深化教学改革,加强教育教学的地对性,提高教育教学的实效性,探索实施素质教育的新路子,提供了客观依据。

1、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现状的调查

2、农村留守儿童孤僻症、社会交际、行为矫正

3、农村留守儿童网络成瘾行为的调查、早恋产生的心理困扰。

4、焦虑、脆弱、逆反、猜疑、恐惧、任性心理状态

5、自卑懦弱、自信心偏低或丧失、行为孤僻的状况

五、研究方法:

1、行动研究法。通过分析研究,制定具体计划开展实践研究,力促留守学生获最佳发展。

2、调查法。通过问卷访谈等方式把握留守学生的现状与需求,改进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

3、经验总结法。组织并鼓励教师不断发掘,及时提炼研究中的成功经验。

4、文献资料法。利用校园网络联系弥补留守学生的亲情缺陷。查阅相关资料,参考或应用相关成果,进行综合分析,以求实践创新。

5、案例研究法。将研究对象的成长经历,研究者的教育故事及时作提炼验证并反思。

六、课题研究的步骤

1、准备阶段(2011年3月—4月)

建立课题组:论证课题研究的意义和课题实施的可行性,制定研究的总体方案;确定研究的指导理论、目标、步骤、方法。

2、实施阶段(2011年4月—2012年11月)制定心里健康教育实施方案,确定实验对象;开展课题研究;编写心里健康教育论文,作为教材;开设心里健康教育课程,设计教学方案;开展心里健康教育活动,提取案例;总结经验,逐步把心里健康教育引向深入。

3、总结阶段(2012年11月—12月)整理研究材料;撰写研究论文、结题报告。

七、课题研究的主要过程

(一)、发放问卷,调查研究:首先对我校“留守学生”的生活、学习及受监护状况进行两类问卷摸底调查,取得有效的调查数据,分类建档:找出“留守学生”存在的各种问题的原因;撰写调查报告。

(二)、搜集材料、汲取理论。设置四个档案盒(计划与总结、学习资料、教学案例、成果资料),随时随地准备收集过程资料,购买阅读留守儿童研究资料,网上了解当前课题研究的动态、定期举办课题研究沙龙活动并积极听取专家讲座。(三)、具体实施,深化研究。

1、建立亲情联系站。

指定教师建立校园亲情联系站,定期开展心理疏导、亲情联系等活动,让学生有地方说话,使留守孩子“离开父母不乏亲情,留守在家不缺关爱”,让学校成为留守孩温馨的新家。

2、建立留守儿童自主管理模式。

通过开展“我能行”活动,引导留守儿童逐步形成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引导留守儿童逐步形成我会做家务;引导留守儿童逐步形成自觉、自律等良好行为。

3、建立代管家长责任制度。

通过结对帮扶,建立一对一帮扶关系,邀请小伙伴到家中做客等,使留守儿童感到温暖与亲情。

4、组织留守儿童开展两地书亲子情活动。

有相当多的父母一年才能返家一次,甚至有的父母常年在外不回来,认为给孩子吃饱、穿暖、有学上、有书读就万事大吉了,忽视与孩子的心理沟通与交流,导致孩子对父母很陌生,亲情关系出现了障碍。即使沟通也是依靠电话(农村现在还根本没有普及网络),但口头语与书面语是有很大的区别的,且通电话的过程中往往也会有监护人在场,学生难以敞开心扉诉说。也许正是这种“咫尺天涯”的距离感,使孩子无法充分感到人间最为珍贵的亲情滋味。为此,我们在开通亲情电话的基础上,将组织指导学生给远在异乡的父母写亲情书信,以此给留守孩子与父母的心灵沟通创设平台,孩子可将平时在生活中想说却又因为种种顾虑而没有说出来的话畅快地表达出来,以达到互相交流感情、消除隔阂、增进了解的目的,使亲情在彼此交流中得到培植。学生给父母写的信,可以汇报自己的学习生活情况,可以倾诉自己的烦恼,可以表达自己的愿望。同时鼓励家长、长辈对学生的书信要进行回复。我们要求全校的留守学生,每个月要向父母写一封信,并安排一定的老师对信的内容加以指导。使他们的感恩之情油然而生。

5、“亲情导师制”活动

学校根据留守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 亲情导师制 活动,将那些在品行或学习上特别需要帮助的留守学生,分组安排老师进行重点辅导,导师的工作包括以下内容。①亲情谈心。每周要选择一到二名 留守孩子 谈心,以心换心。用宽容之心、仁爱之心、真诚之心,唤醒学生的心灵。用 期待 的目光、鼓励的话语、友善的接近、朋友的热情、长辈的爱怜、睿智的严厉,呵护学生脆弱的心灵。用教师心中的暖暖亲情,萌发学生的亲情。亲情谈话要有针对性,根据不同的学生,不同的特点进行,可以是交流师生的内心感受,分享学生的快乐与痛楚,化解学困生的内心矛盾等等。谈话要有耐性,它不是经过一次谈话,就能解决一个问题,而是在一次次的交流中潜移默化。②模拟承担父母角色。以父母的角色出现在孩子们的学习和生活中,给予他们父母般的关爱和照顾,让这些孩子们感受到教师如父母,学校是家庭。③指导好孩子与父母的沟通。在留守孩子与父母进行沟通时,导师要做好指导工作,使他们与父母的沟通更顺畅,更有针对性,收到最好的效果。如亲情书信怎么写,写哪些内容等等,都是导师的工作。

6、亲情诵读活动。

阅读,能够使人的心灵得到净化,优秀经典的美文,不仅文字隽永,而且字里行间透露出的情感更可使人感动,陶冶人们的情操。我们精心挑选以亲情为主题而又适合小学、初中学生认知发展的好文章20篇,编印成册,组织指导留守孩子阅读,并写好读后感。让这些文章中汹涌如海的母爱,沉默如山的父爱,手足情深的兄弟姐妹情等给学生以心灵的震撼,让作者对亲情的独特体验深深感染学生,从而产生共鸣。达到品读--感悟--共鸣--践行的效果。

7、开展班队活动。

定期开展以亲情教育为主题的班团队活动,针对本班学生特点,通过真情体验,感悟亲情,激发学生爱的情感,丰富情感积淀,把亲情回报付诸于实践。如: 读懂母亲、我知道你的生日 等形式有意识地引导留守学生学会感恩,适时对留守学生进行感恩教育,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感恩教育。受人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这是中华民族多年流传下来的传统美德。我们要多渠道引导留守儿童去理解父母的艰辛,去感受家庭、学校、社会给予他们的关爱,让他们用感恩的心去过滤许多的浮躁与不安、消融许多抱怨与不快、抵制许多毒害和侵蚀,完善自己的人格,自觉纠正自己在思想、行为和心理上的偏差,懂得知恩图报,与其他孩子同在一片蓝天下,共同成长进步!

(四)理论总结,申请结题。

1、收集汇编研究资料;对课题研究的整体情况做细致的分析、总结,整理有关调查数据及材料,总结活动中的经验、教训,撰写研究报告。

2、积极组织论文投稿;

3、完成结题报告;

4、邀请有关专家对子课题成果进行鉴定。

八、课题研究成果:

本课题组经过近二年的努力,在教研科研活动上取得一定的成绩。学校方面:

1.建立留守儿童心理档案。

为每位留守儿童建立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档案。通过心理测试和其他渠道,了解留守儿童的心理状况。

2.开展针对留守儿童的团体心理健康活动课与讲座。

为帮助留守儿童健康成长,为留守儿童开设团体心理健康活动课,由负责心理教育或者德育教育的教师在活动课上对留守儿童进行启发和引导,使留守儿童的很多心理问题都能得到及早、及时解决。定期对留守儿童进行心理知识讲座,引导留守儿童抛弃自卑,鼓励留守儿童树立 自信、自强、自尊、自爱、自立 的 五自 精神。

3.设立 知心话信箱 与心理咨询。

留守儿童出于父母长期不在身边,生活上学习上有了问题没有一个可以咨询的对象,所以造成很多孩子内向,受了委屈都藏在心里,不合群、孤僻等性格。针对这样的情况,在班级设立的 知心话信箱,让孩子用笔记录自己遇到的困难、需要的帮助以及心理上的一些问题。这样不但有助于老师及时了解班级内留守学生心理上的一些情况,也能够有针对性地帮助到他们。有条件的学校,应设立 心理咨询室,积极地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咨询活动,增强学生的心理调适能力。4.建立与家长沟通的 绿色通道。

父母在孩子心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让孩子把自己的学习情况、生活上的琐事跟父母进行沟通,有助于学生对情感的渴望,也有助于父母了解孩子,更重要的是加强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情感沟通,让学生明白父母是为了让他有个更好的学习生活条件才离开他,体会父母对孩子的爱。有条件的学校可开设亲情专用电话或电子信箱,让学生家长与孩子定期保持联系 留守儿童方面:

1、调动农村中小学 留守儿童 的学习兴趣,使他们都能够主动、自觉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2、端正学习态度,明确学习目的,能有意识、有计划地使用自己特有的学习方法,并把这种意识和计划内化为自觉化行为,为自己的学习服务。

3、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够自己计划、管理好时间;能够自我约束,合理安排时间,以达到较高的学习效果。

4、对自己的学习成绩有清醒的认识,对自己的学习效果(是否真正理解或掌握了所学的内容)能够进行自我监控、自我判断,并根据学习任务的要求做出相应的调整。

5、对平时学习情境中所出现的各种信息及时收集,做到随机应变,及时采集、灵活运用。

6、理解父母外出打工的艰难,认真学习,遵规守纪,以优异的成绩回报父母的辛劳。理论方面:

1、《我镇农村留守儿童的现状调查》。(获县级 二等奖)

2、《农村留守儿童家庭监护缺失的对策思考》。(树人网)

3、《关注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与思想教育一》(全镇交流)

4、《关注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与思想教育二》;(全镇交流)

5、《关注留守儿童的安全问题》(全镇交流)

九、课题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今后的设想:

1、留守儿童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在教育研究的过程中,我们也遇到了一些困难和问题:诸如留守学生思想复杂且隐蔽性强,不容易被学校老师发现; 留守学生 问题没有得到政府职能部门的重视;宣传力度不足,社会配合不够;家长的教育观念滞后,影响教育合力等;缺乏系统的理论指导,实践的科学性不足;教师的工作繁重,倾注的精力有限,经济上的付出得不到相应的补偿,影响工作的积极性,这些都影响了教育的实效性。

2、今后的设想

开设留守学生实验班;建设流生学生活动中心;建设留守学生服务站(用于节假日留守学生集中活动);深入留守学生课题研究;编著留守学生工作手册等。然而,解决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各方的共同努力。

第五篇: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研究综述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研究综述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农民工进城务工潮越演愈烈,农村留守儿童数量也越来越多。据2008年全国妇联2月27日发布的《全国农村留守儿童状况研究报告》显示,根据200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的抽样数据,可以确认0-17周岁留守儿童在全体儿童中所占比例为21.72%,据此推断,全国农村留守儿童约5800万人,其中14周岁以下的农村留守儿童约4000万人。随着留守儿童的增多,由此带来的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也逐渐受到学术界的关注。很多研究者通过实地调研、实验研究以及工作经验等方式,对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行为问题、教育问题等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解决的策略。本文试图梳理一下已有的对留有儿童心理问题的研究成果,并对此加以述评。

留守儿童正处于心理发展的关键期,但由于长期与父母亲分离,无法得到较为正常的教育,导致他们成为心理问题的高发群体,并且问题检出率很高。李宝峰等采用SCL-90量表研究显示,留守儿童在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9个因子上分值均高于全国常模(P<0.01),躯体化、人际关系敏感、抑郁、敌对4个因子已达到显著性差异水平(P<0.001),并发现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较差,留守儿童中有各种轻度及明显心理问题的人数比例为31.0%[1]。

一、留守儿童整体的心理问题表现

叶敬忠研究发现,留守儿童普遍表现出对在外父母的强烈思念,内心孤独、缺乏安全感,由于共同生活经历与情感交流的缺乏,很多留守儿童与父母之间亲情疏离[2];詹欢和张捍东的调查发现,近60%的留守儿童存在心理问题,65%的留守儿童不愿意与监护人进行心灵沟通,30%的留守儿童直言恨自己的父母[3];王玉琼等发现,性格孤僻、脆弱、渴望亲情成为留守儿童最大的心理问题[4];蒋平调查发现,留守儿童中有27.4%有焦虑心理,27.6%有抑郁心理,24.5%有恐惧感心理,22.7%有易怒心理,57.6%有过失行为,35.2%有说谎行为,7.4%有偷窃行为,30.6%有攻击行为,41.3%有破坏行为[5]。

二、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成因

留守儿童心理问题成因由多方面造成,大多数研究者认为有家庭、社会和学校等几方面原因。叶曼等认为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并不单纯是一个由父母长期外出所引起的孩

1子情感缺失和心态异常的问题,而是学校、社会、父母、监护人与留守儿童自身等多种因素交互作用的产物[6]。

1.家庭因素

一是亲子教育的缺失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影响。刘正奎指出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出现往往是幼年时父母的缺席所造成的,亲子关系的缺失会使儿童产生分离焦虑,这种婴儿期的经验将进一步影响儿童人格的形成[7]。邵艳认为父母外出之后儿童遇到困难时缺少帮助,极易使孩子产生心理焦虑。此外,父母不在身边使留守儿童缺乏心理安全感和自我认同感,更易表现出胆小怕事、行事萎缩等自卑消极心理[8]。

二是非父母监护人对孩子心理健康的影响。曹加平认为隔代抚养的农村留守孩在学习心理、情绪情感心理、道德心理以及个性心理等方面存在明显缺陷,易形成沮丧、焦虑情绪和任性、孤僻、冷漠、攻击、胆怯、被动、神经质和社会性低等个性特征[9]。田小兵等采用自制“家庭环境调查表”对留守儿童进行研究, 结论是托管人自身经济状况及个性越差、不乐意接受抚养任务或仅仅为了获取报酬而接受抚养任务可引起孩子神经敏感性及焦虑性增高,托管人与孩子亲属关系越远也可引起孩子的不适应或焦虑;抚养费与孩子的实际开支相差越大则孩子越偏内向[10]。

王阳亮对已有的心理学研究进行整理,归纳出影响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水平的家庭因素:(1)与父母分离时间长短。与父母分离的时间越长,儿童的心理健康水平越低。(2)抚养方式及抚养的家庭环境。亲子教育缺失的家庭其亲密度、文化知识性、娱乐性、情感表达性较低,矛盾性突出。(3)监护人的文化程度与教育方式。心理学研究中儿童教育方式主要分为民主型、放任型、专制型和溺爱型四种,放任和专制的教育方式比民主、溺爱更容易使留守儿童出现各种心理问题。(4)是否与兄弟姐妹一起生活。与兄弟姐妹生活在一起的留守儿童其心理健康状况好于没有与兄弟姐妹生活在一起的儿童[11]。

2.学校因素

叶峰认为学校教育没考虑留守儿童的特殊心理需要,沿用陈旧的教育理论和方法,致使他们不愿与他人交流,不信任周围的人[12]。叶曼认为农村学校很少开设心理课程,对他们的心理健康发展缺少正确引导[6]。

3.性别因素

岳慧兰等研究认为,孤独倾向男生高于女生,恐怖倾向、学习焦虑、对人焦虑与自

责倾向女生更突出[13]。李宝峰研究认为,女生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因子分高于男生,而敌对、恐怖和偏执男孩较高[1]。黄爱玲研究认为留守男生在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情绪不平衡方面显著高于女生[14]。赵红等研究认为留守男孩存在更多心理问题,更为内向、神经质,更易出现行为问题,智力发展和学校适应性方面不如女孩[15]。王东宇,王丽芬研究认为女留守孩的抑郁、焦虑、恐怖感显著高于男生[16]。

三、解决途径

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课题组认为可以通过以下途径:第一,加快户籍制度改革,逐步消除城乡差距;第二,加强社会组织的建设,加大社会力量帮助儿童的力度;第三,建立农村社区少年儿童教育和监护体系;第四,加强农村寄宿制学校的建设,切实有效地对留守儿童进行教育和管理;第五,在农村学校教育中增设心理课程[17]。申健强希望通过学校教育的主渠道作用,建议实施以下策略:第一,建立“留守儿童”档案和联系卡制度;第二,配备心理健康教师,设立“倾诉箱”,开通心理咨询热线电话;第三,热情关怀,使“留守儿童”融入集体生活之中;第四,交流协作,加强对监护人的指导,做到“五必访”[18]。毕娟娟报道了安徽歙县探索留守儿童的教育措施:第一,家校联动,真情关怀,架设留守儿童与家校沟通的绿色通道,如为促进外出打工家长主动与孩子沟通,发放致远方家长的一封信、安装“亲情热线”电话、创新家长学校制度;第二,加强管理,倾心疏导,促进留守儿童身心健康成长;第三,建立寄宿制学校;第四,组建社会帮扶[19]。赵嘉骥解读了四川“青神模式”:建立留守儿童档案和联系卡制度,全面掌握留守儿童情况;实施关爱留守儿童帮扶制度,权益维护制度,建立留守儿童援助站;为留守儿童建立“亲情屋”、“心理咨询室”、“新语小屋”、“知心姐姐信箱”和“留守儿童谈心日”等;加强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指导和心理健康教育;建立关爱留守儿童的应急机制,针对代理监护人监护能力比较差的实际情况,专门举办代理监护人培训班;建立亲情卡,开展“电话传真情”、“书信化关爱”活动,加强学校、留守儿童与他们的监护人和代理监护人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加强学校、老师,特别是班主任的职责,克服重重困难,为留守儿童创造寄宿条件,给留守学生更多关爱;为有特殊需要的留守儿童,建立留守儿童托管家庭、托管中心的试点;在村组和社区为留守儿童探索建立亲情活动场所;让全社会都动员起来,关注留守儿童[20]。

四、对已有研究的综合评价

1.已有研究取得的成果

1.1 多数研究者通过实验法、实地考察法等方式对留守儿童群体产生的整体心理问题做了较好的研究,并得出了一些较为整体性的结论,为更好地开展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起到了很好的指导作用。

1.2 在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解决途径上,研究者从家庭、学校、社会等多方面或者综合方面提出了较为可行的解决方案,甚至一些已经付诸实施,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2.已有研究存在的问题

2.1研究散乱,无系统性。现已有的研究对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关注度还较低,不如教育问题、生活状况、安全问题关注度高,相应的研究多数是描述性的,缺乏方向性、具体性和系统性。已有研究多数从现实出发,较少地提升到理论水平,研究缺乏理论支撑,难以深入和系统研究。

2.2研究呈现短期性。现在已有的研究多着重于整体群体性的研究,个体或少数群体的长期追踪性研究缺失。短期研究可以很快得出一种结论,但无法全面反映个体在较长时间内的心理状态和心理变化,因此无法针对有心理问题的个体使用较为个体性的矫正方法和有效干预。

2.3对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成因较多的归结于外因,对内因的总结较少。多数研究者在研究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时候较多关注家庭、学校等外部因素,对留守儿童个体心理的成长内因较少关注。相应地在解决途径中,较多的关注构建外部环境,而对个体内心了解和关注较少,使得解决成效打折扣。

参考文献:

[1] 李宝峰.农村“留守子女”的心理健康问题及其干预[J].教育探索,2005(5).[2] 叶敬忠,莫瑞.关注留守儿童:中国中西部地区劳动力外出务工对留守儿童的影响[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3] 詹欢,张捍东.对“留守孩”引发的农村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考[J].党史文苑,2005(16).[4] 王玉琼,马新丽,王田合.留守儿童 问题儿童?——农村留守儿童抽查[J].中国统计,2005(1).[5] 蒋平.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基本缺失的问题及对策[J].理论观察,2005(4).[6] 叶曼,张静平,贺达仁.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影响因素分析及对策思考[J].医学与哲学,2006(6).[7] 刘正奎,高文斌,王婷,等.农村留守儿童焦虑的特点及影响因素[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7(2).[8] 邵艳,张云英.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及对策—以湖南长沙市为例[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9] 曹加平.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发展问题及策略思考[J].教育科学论坛,2005

(10).[10] 田小兵,杨正伟.四川农村外出打工者子女的个性心理特征[J].中国学校卫生,2003(5).[11] 王阳亮.农村留守孩心理健康的家庭因素研究[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06

(3).[12] 叶峰,金绍军.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及对策研究[J].内江科技,2006(3).[13] 岳慧兰,傅小悌,等.“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研究[J].教育理论研究,2006(10).[14] 黄爱玲.“留守孩”心理健康水平分析[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4(5).[15] 赵红,罗建国,李作为,等.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的性别差异分析

[J].精神医学杂志,2007(1).[16] 王东宇,王丽芬.影响中学留守孩心理健康的家庭因素研究[J].心理科学,2005(2).[17] 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教育发展研究部课题组.农村留守儿童问题调研报告[J].教育研究,2004(10).[18] 申健强.发挥学校教育的主渠道构建“留守儿童”的监护网[J].教学与管理,2007(4).[19] 毕娟娟.陶行知家乡的爱心行动———安徽歙县探索留守儿童保护工作机制纪实[J].中国农村教育,2007(5).[20] 赵嘉骥.构建绿色家园[J].生活教育,2006(11).

下载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发展之研究结题报告word格式文档
下载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发展之研究结题报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金山镇小学课题组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县越来越多的农村剩余劳力涌向城市经商、打工,其子女留在农村,从而产生了......

    关于留守儿童心理问题调研报告

    关于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调研报告 XX县XX乡XX小学近年来,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和劳务产业的发展,大批农村劳动者离开家乡,进城务工,推进了城乡经济的发展,增加了农民收入,但......

    留守儿童结题报告(最终5篇)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研究结题报告 一、课题实验的背景和意义: 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现代化和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流入城市,因此出现了“留守儿童”这......

    课题研究结题报告[合集]

    《初中写作教学体系构建的研究》 结 题 报 告 《初中写作教学体系构建的研究》课题组 由前郭县教师进修学校语文教研员隋国英老师主持,长龙中学语文组承担研究的《初中写作教......

    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小课题结题报告 ---提高学生诗词鉴赏水平的策略 青河县中学语文组荆丽娟孙团结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我国是诗歌的王国,在浩瀚的文学海洋中,诗词以其深厚的文化背景、意味悠......

    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快乐周末 快乐语文 -------课题研究报告 学校:登封市直一初中 姓名:景慧鸽 课题研究报告—— 快乐周末 快乐语文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1、许多初中语文教师仍受传统教学思想......

    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南山中心学校 “探究数学学习中生活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策略” 县级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一、课题研究背景和意义 随着时代的发展,新的课程理念与人的可持续发展教育动态已被世人认......

    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篇一:课题结题报告的格式要求范文 课题结题报告的格式要求范文 课题结题报告格式要求:1、课题结题报告背景及立项 (800~1000字左右) 2、课题结题报告简介 (500字左右) 3、课题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