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辛向阳:国家发展离不开主流意识形态阵地的巩固
辛向阳:国家发展离不开主流意识形态阵地的巩固
2013年09月03日08:19 来源:
中国社科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研究员辛向阳做客人民网(资料图)
人民网北京9月3日电(方蕊娟)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8月19日至20日在北京召开。总书记出席会议并发表讲话。总书记强调:经济建设是党的中心工作,意识形态工 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意识形态工作的极端重要性体现在哪里?其现实作用是什么?就此,记者专访了中国社科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辛 向阳。辛向阳指出,社会主义制度的诞生与发展是以科学社会主义这一无产阶级的意识形态为基础的,中国发展离不开主流意识形态阵地的巩固。
主流意识形态工作服务于党的中心工作
记者: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经济建设是党的中心工作,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应当如何理解?经济建设与意识形态工作之间的关系如何? 辛向阳:经济建设是党的中心工作。我们党一再强调: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党和国家的生命线,基本路线一 百年不动摇。这就要求我们在实践中要始终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不动摇,既不偏离“一个中心”,也不偏废“两个基本点”。主流意识形态工作就要从理 论上阐明为什么在当前这个时期仍然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为什么仍然要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动摇,从而把“发展就是硬道理”、“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 一要务”、“发展是解决中国一切问题的总钥匙”等的观念更加牢固地在全党全社会树立起来,使中国的发展始终有强大的思想动力。
主流意识形态工作与经济工作不是相互脱节的“两张皮”,而是相互有机融合在一起的整体。经济工作中、经济建设中有很多的意识形态问题需要及时给予回答,否 则就会影响经济的发展。党的十四大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基本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种市场经济是有意识形态性的。1994年12月江泽民在 天津考察工作时指出:我们搞的市场经济,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如果离开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就会走向资本主义。我们搞的是社会主义市 场经济,‘社会主义’这几个字是不能没有的,这并非多余,并非画蛇添足,而恰恰相反,这是画龙点睛。所谓‘点睛’,就是点明我们的市场经济的性质。”所谓 “点睛”就是为市场经济点上了社会主义的性质。如果不能很好地从理论上回答社会主义的本质以及属性,就不可能使市场经济得到健康发展。
主流意识形态阵地与社会主义阵地共存亡
记者:总书记在8.19讲话中指出,宣传思想工作就是要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您认为,意识形态工作的极端重要性体现在哪里?
辛向阳:社会主义制度的诞生与发展是以科学社会主义这一无产阶级的意识形态为基础的。列宁在1902年指出:社会主 义是无产阶级阶级斗争的思想体系,“社会主义是由思想家输送到在资本主义关系的基础上自发地发展起来的无产阶级的阶级斗争中去的。”社会主义的巩固与发展 离不开主流意识形态阵地的加强。
主流意识形态阵地丢了,社会主义阵地也必然守不住。1991年初,在苏共面临即将亡党的关键时刻,4月27日,李先念致信江泽民、李鹏并中共中央政治局常 委各同志。信中说:“意识形态这个阵地丢了,社会主义阵地就会丧失。苏联、东欧的前车之覆,可以为鉴。因此,意识形态这个阵地,一定要牢牢掌握在忠于马克 思主义者的手中。”主流意识形态阵地丢了,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就难以为广大民众所认识,错误思潮就会占领社会的方方面面,社会主义阵地就会一寸一寸地丧失。
主流意识形态阵地巩固了,社会主义阵地也必然坚如磐石。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们一方面抓经济建设,一方面狠抓意识形态建设,在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的同时,巩固了社会主义阵地。早在1992年,邓小平就指出:“不要惊慌失措,不要认为马克思主义就消失了,没用了,失败了。哪有这回事!”正是由于我们 坚信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才能够不断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向前发展,使社会主义在中华大地的根越扎越深。
第二篇:坚持和巩固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主流意识形态
坚持和巩固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主流意
识形态
胡锦涛同志在全国宣传工作会议上指出,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的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灵魂和旗帜。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是党和人民团结一致、始终如一沿着正确方向前进的根本思想保证,也是把握先进文化方向的重要保证。做好新形势下的各项工作,必须着眼于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
义在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主流地位。
一、坚持和巩固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主流意识形态面临的背景和形势
现代社会人们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和行为选择必然受到社会历史条件、国际国内客观环境制约和影响。尽管和平与发展仍是当今世界的主题,但国际政治经济格局出现了一些值得注意的新情况、新动向。在国际风云变幻,世界并不太平,地区冲突加剧,世界范围内的贫富差距逐渐扩大的情况下,加强国内的各方面的工作,必须在坚持和巩固以马克思主义为主流的意识形态下,才能准确地把握国内外的新形势、新问题,才能正确、及时应对。1.以马克思主义为主流的意识形态面临严峻的挑战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迅猛发展和我国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从远距离变成近距离甚至零距离,世界范围内的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和较量是长期的、复杂的有时甚至是尖锐的。西方敌对势力在意识形态领域通过各种手段对我国进行思想渗透,目的是要动摇马克思主义在我们意识形态领域的主流地位,搞乱人们的思想。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西方敌对势力竭尽全力力图实现对我国的“西化”和“分化”,西方资产阶级的价值观必然对立场不坚定的人们产生重要的影响。对此,我们必须有清醒的头脑并积极应对,也就是要加强以马克思主义为主流的意识形态。
随着互联网的大规模普及,使网络作为一个重要的媒体为人们提供了越来越多的信息。尽管网络提供的信息是有好有坏,良莠不齐,如果监管不力,肮脏、糟粕的信息随着媒体的不正确的导向,会严重地混淆人们的思想,立场不坚定的人们常常迷茫于此,常常认为是不同历史文化背景的价值取向出了问题,这对于我国有效抵御西方意识形态侵蚀是一个很值得思考的问题,要不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和如何坚持马克思主义是很尖锐的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问题,它对于作好国内的各项工作是根本的问题。
2.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对人们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
产生前所未有的重要影响
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是,是否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主流的意识形态在相当多的人们心中已经打上了一个大大的问号。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精神文明建设“一手软”的问题并没有得到根本的解决。尤其是在当前的一段时间内人们的功利意识太强,国家观念淡漠,共产主义更认为是十分遥远的梦想,这在一定程度上是受到市场经济的消极影响的结果。在中国对外开放程度逐渐扩大的情况下,社会经济成分日益复杂,组织形式多样化,就业压力日益增大,利益关系和分配关系并没有理顺的情况下,必然会形成意识形态领域的多样化,必然会对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主流意识形态产生强烈的冲击,会逐渐削弱其主导地位,被淡化的倾向越来越突出。尤其是对主流意识形态的宣传缺乏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研究当代的现实问题,不能准确的解读民间的生活诉求,空话和套话盛行,思想表达苍白无力、无病呻吟,这样的状况会严重地削弱主流意识形态的影响力和战斗力,必将使社会安定受到影响,甚至会影响执政党的地位,而且很有可能会削弱我党的执政能力。如果我们不能采取有效的措施遏制这种趋势,必然会对社会的健康发展产生
重要的影响。
二、巩固和加强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主流意识形态的必要性
1.加强和巩固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主流意识形态对于保证社会的政治稳定
和全社会的安定团结具有重要的意义
加强对主流意识形态的建设对于提高社会的凝聚力,从而保证社会的安定团结,促进社会的健康发展有积极的意义。非典的胜利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我们成功战胜了这场灾难,留给我们的还有更多的有价值的东西。它使我们的民族凝聚力空前高涨,充分调动起来中华民族战胜灾难的积极性,拉进社会各界的相互关爱之情。这就足以说明在前进的途中,只要我们高举马列的旗帜,勇于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解决前进途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一直站在时代的前沿,对群众普遍关心的重大现实问题作出准确及时的回答,必将会人心所向,众望所归。随着我党从革命党转变为执政党,我们国家从战争年代转变为和平建设时期,主流意识形态面临着长期执政与和平建设的考验。新中国的建立以及最初十年的建设成就,使中国共产党的功绩合法性得到广泛的认同。由于这一时期的“左倾”的日益严重,导致主流意识形态仍沿袭旧时的做法,在十年文化大革命中,主流意识形态偏离了正常逻辑,也使主流意识形态遭到严重的损坏,使主流意识形态的合法性受到一定的质疑,甚至一定时期内出现了信仰危机。党运用马列基本原理及时修正偏离轨道的主流意识形态,使它回归正常的历史逻辑,这从另一方面也证明了加强以马克思为指导的主流意识形态的重要性。
2.可以有效削弱西方敌对势力“西化”、“分化”图谋对我国意识形态领域
造成的不利影响
当前,这种“西化”、“分化”的一个重要表现,就是通过各种渠道和手段对我国进行文化渗透。美国的文化战略站在西方文明中心论的立场认为儒家文明、伊斯兰文明同西方文明在价值观、历史传统、文化传统等方面完全不同,很难被西方文明所融化,这两种文明最终必将对西方文明造成严重威胁。未来的国家冲突,将日益表现为由于文明和价值观不同而引发的冲突。对此,西方应有“文明的忧患意识”。按照这种理论,西方应当通过强有力的措施,对那些文明异己的国家进行文化渗透,争取这些国家的公众,至少是其中相当一部分人对西方文明特别是西方文明的核心———西方价值观的认同。西方的文化渗透并不是权宜之计,而是一项长期的战略,它对我国的影响也将是长远的。对西方的文化渗透,一定要保持高度的警惕,并采取有效措施来消除敌对势力的渗透和不良思想的侵
蚀。
三、巩固和加强以马克思主义为主流的意识形态的几点建议
十六大报告中要求我们通过改革,增强以马克思主义为主流意识形态的知识形象、理论形象和创新形象,增强它的亲和力、感召力和创造力以及对其它意识
形态的竞争力。
1.就要提高各级领导对意识形态工作的指导工作
党的思想政治工作是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是团结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实现党和国家各项任务的中心环节,是我们党和社会主义国家的重要政治优势。具体地说,就要看我们的主流意识形态工作能不能为我国的经济建设指明正确方向;就要看我们的意识形态工作能不能通过教育干部和群众,提高他们的思想觉悟,调动他们的建设热情和创业热情;就要看我们的主流意识形态工作能不能提供一个健康、文明的社会文化环境;就要看我们的主流意识形态工作能不能抵制各种错误观点和不良思潮的侵袭,为两个文明建设扫清障碍。这就是主流意识形态工作在社会主义事业全局中不可忽视和不可替代的作用。领导干部必须注意到意识形态领域的动态,决不能不关心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只有充分发挥这一政治优势,才能保证经济工作和其他工作的正确发展方向,才能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落实到各项工作和群众中去,才能及时排除和战胜各种错误东西的干扰,才能巩固和发展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奋斗的思想政治基础,从而为经济工作和其他工作提供强大的动力与保证。2.必须大张旗鼓坚持和巩固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主流意识形态
当今世界价值多元化的情况下,中国决不允许搞指导思想多元化,混淆人们的思想,扰乱社会的正常发展。因此,在中国改革需要加大力度前进的时候,我们更应该去旗帜鲜明坚持和巩固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主流意识形态。3.马克思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必须从实践中吸取营养
马克思主义来源于实践,并把实践作为自身哲学的基石。因此主流意识形态应把丰富多彩、波澜壮阔、日新月异的生活实践,作为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生活实践发生了变化,主流意识形态也应该随之发生变化,否则就会落后于生活实践甚至被生活实践所抛弃。应该看到,当市场经济改变过去的计划经济的做法时,主流意识形态必须改变一些不合适宜的观念和做法。实践证明我们的理论只要与生活保持密切的联系,只要关注和回答现实问题,倾听和解决人民群众的心声和要求,它就变的鲜活,变的生机勃勃,就会为人民群众所接受,就会显示出强大的威力。
4.以马克思主义为主流的意识形态必须进行理论的创新
以马克思主义为主流的意识形态具有极大的创新能力。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相结合,诞生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这都是马克思主义创新的集中体现。但是,毋庸讳言,在长期的“左”的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的作用下,我们仍存在创造精神的匮乏。因此,在新情况、新形式下,我们必须着眼于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实践,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形成新的认识、做出新概括、开辟新境界,是加强和巩固以马克思主义为主流意识形态的重要条件之一。
坚持马克思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必须始终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文化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深层支撑。当前,在全球和信息时代的大潮中,中外文化正在进行着史无前例的交流与碰撞,我国的传统文化经受着处于强势地位的西方文化巨大冲击。在这样的复杂情况下,必须坚持和巩固以马克思主义的主流意识形态才能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促成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实现。
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与时俱进、顽强拼搏,克服了各种艰难险阻,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
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还必须高度重视解决贫富、城乡、区域差距问题。改革开放初期,邓小平同志就提出让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然后先富带后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缩小“三个差距”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国民经济稳定协调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需要,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需要,也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需要,是科学发展之路,意义重大深远。
只要我们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进一步落实科学发展观,就一定能走出一条可持续的、广大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发展路子。
第三篇:浅谈大众传播媒介的发展与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构建(本站推荐)
浅谈大众传播媒介的发展与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构建
【摘要】:意识形态在当代是个极其混乱又极其重大的话题,对于当代中国而言更是。如何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知道地位而又不脱离实践、脱离生活、脱离群众?适应时代主题的转换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需要挑战传统的意识形态话语。意识形态又是当代纷繁复杂之精神现象中最为复杂的一种。从“观念的科学”到“虚假的意识”,从个“主义之争”到“主义的宿命”,意识形态的探讨从来不是单纯的学术争鸣,而是集中体现了以特定世界观、历史观为基础的政治信仰类型,与现代国家、政党政治、制度设计不可分割。本文在参考和借鉴现有学术成果的基础上,针对我国当前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主流意识形态构建的相关问题进行研究。本文共分四部分:第一部分:导论,介绍大众传播与主流意识形态相关方向的研究现状、研究意义以及本文的研究重点和可能创新之处。第二部分:关于媒介理论和大众传播媒介特点、功能的着重介绍,对大众传媒的的概念作了简要阐述,目的在于使人们了解大众传播理论的主要涉及面。第三部分:对大众传播和意识形态二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具体分析和探讨。第四部分:对当前大众传播对主流意识形态的挑战提出基本对策,以期帮助解决当下主流意识形态重建的问题。【关键词】:大众传媒意识形态媒介社会主义意识形态
【学位授予单位】:山西财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G206.3;B036 【目录】:摘要6-8Abstract8-101导论10-131.1研究的背景101.2研究的目的和意义10-111.3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111.4研究思路及内容安排11-121.5创新及不足之处12-132大众传播媒介的功能和特点13-252.1大众传播的概念13-142.2大众传播媒介的特点14-152.3大众传播媒介的功能15-162.4传媒的四种理论16-252.4.1集权主义理论16-172.4.2西伯特的“自由主义的传媒理论”17-192.4.3彼得森论“传媒的社会责任论”19-222.4.4施拉姆论“苏联的共产主义的传媒理论”22-253大众传媒与意识形态的关系25-323.1媒介即意识形态26-293.2大众传媒控制意识形态的“一致化”29-324大众传媒的发展对主流意识形态的冲击和挑战32-384.1大众传媒产业化发展对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宣传控制力的挑战334.2大众传媒全球化发展对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宣传竞争力的挑战33-344.3大众传媒数字化发展对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宣传监管力的挑战344.4大众传媒多样化发展对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宣传吸引力的挑战34-354.5意识形态多元化的原因分析35-385我国当前的主流意识形态构建策略38-425.1大众传媒应承担传播主流意识形态的社会责任38-405.2宣传引导并建立以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为核心的价值观40-42参考文献42-43致谢43-44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44-45
本论文购买请联系页眉网站。
第四篇:未来10年国家发展的意识形态
“未来10年国家发展的意识形态”会议综述
2011年7月27日,复旦大学国家建设研究中心举办以“未来10年国家发展的意识形态”为主题的学术沙龙。本次学术沙龙是复旦发展研究院和国家建设研究中心组织进行的“中国未来十年发展研究”项目的系列研讨活动中的第8期。本次学术沙龙由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研究院承办,与会专家对中国未来十年国家发展的意识形态进行了总体思考和整体建构,现将本期学术研讨会的主要观点整理如下:
一、当前意识形态存在的问题
复旦大学社会科学基础部肖巍教授谈当前意识形态存在的问题。他指出,意识形存在“封闭的”特征,这带来了很多严峻的问题。如宣传部门在很多时候首先强调的是控制、审查。他重点提到了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教科书的弊端,组织了很多专家逐字逐句斟酌定夺,搞的像文件一样的教科书,根本进不了大学生内心。他认为,我们的意识形态观念和做法如果不能抓住时机进行改革,不能在下一个十年有明显改观,说的和做的矛盾会越来越尖锐,民怨会越来越积累,控制效果也肯定越来越差。
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副院长高国希教授指出我们的意识形态建设还是不够成熟的。他提到我们才刚刚提出核心价值观的问题,且虽然提出这个命题,但实际上还没有搞清楚核心价值到底是什么,目前的四大块内容的堆积,其中四分之一的内容是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
任远教授认为当前国家意识形态和社会意识形态有日益分化的危险,提出其原因在于国家意识形态的封闭化,而社会思想意识却不断多元化。
社会科学基础部吴海江副教授介绍了自20世纪以来,从世界范围内来说,意识形态正在向形象化、生活化和学术化的趋势演变。
杜艳华教授指出意识形态最为突出问题是国家主导下的意识形态教育的内容,包括大学教科书的内容接受和认同度到了低谷。她认为这也是未来十年困扰中国发展的一个最大的危险性因素。党的理论的不断“升华”与党的实践严重脱节,其结果必然是执政党威信的下降,思想政治教育的无力。因此,构建信仰、化解信仰缺失和困顿的风险,是未来中国发展必须考虑的问题。
二、我们需要怎样的意识形态
肖巍教授认为我们需要的意识形态一定要有利于强大社会,激活人性,亲和青年。他指出,随社会方面的需求、社会力量的成长、社会和谐的愿景肯定越来越强烈,意识形态要反映这个实际,要加强社会主义的价值观研究,而不能一味沉浸在国家主义的“迷思”中。而这些事情肯定要靠青年去想去做,但是如果还是按照眼下的方式去教育青年,结果只能有两种情况:要么很假,即迫使许多人表面一套,另外一套;要么疏离。因此我们的意识形态建设特别要了解青年,亲和青年。
复旦大学社会科学基础部陈华杰教授认为未来10年的意识形态发展必须重构中国的民族主义。他指出中国正在崛起,历史的悲情和现实的自豪决定了中国人民的民族主义不仅客观存在而且很强烈,它对中国未来10年的意识形态会有很大的影响。随着中国实力的进一步增强,对世界影响力的进一步扩大,将自我民族作为政治、经济、文化的主体而置于至上至尊价值观考虑,思想或意识也可能盲目以外国人的意志为转移,由此都就会给中国崛起带来负面影响。因此,未来10年的意识形态发展必须重构中国的民族主义,发扬光大具有新内涵的新时代的民族主义。
复旦大学社会科学基础部杨宏雨教授讨论了意识形态和世界共识的关系,他强调未来10年的意识形态发展必须兼具宽松、包容和承认共识的特征。
社会科学基础部徐蓉副教授提出意识形态不是一个自由选择的东西,需要符合一定的社会发展规律,应该从整个社会经济发展的实践中来。
高国希教授指出我国的意识形态发展要逐渐走向成熟。他认为这个成熟包括四个方面:第一是平民化、质朴性,即意识形态核心价值必然真正能够与群众利益实实在在做事,不能完全从文件到文件;第二是意识形态应该能够和国际上对上话,虽然自89年以后,我们的意识形态更多强调的是坚决防止西化,强调自身的立场,自己有一套封闭的话语体系,但当前的世界不容许我们继续在文化上观念上闭关锁国;第三是中国的意识形态要有中国的传统特色,如对中国而言,不管是大社会还是小社会,强政府(不一定是大政府)一定还是会存在的;第四是意识形态仍然要主张它的马克思主义思想。
社会科学基础部钱箭星教授谈了意识形态要兼具包容性和批判性。她认为意识形态对极端思维要提高警惕的同时,对那些符合普世价值的东西
要包容。她提到现在是全球化时代,世界具有开放性,意识形态也表现出多元化特征,特别是强国的意识形态更具影响力和吸引力。我们要和全世界达成共识,一定要承认人类社会共同的东西,这也就是普世价值的意义所在。包容性是建设和谐社会与和谐世界的需要,但是,包容性会遇到极端思潮的挑战,世界上存在着形形色色的极端主义思潮和组织,无论是极左还是极右都需要我们警惕,包容性还是有底线的。关于意识形态的批判性功能,这是我国意识形态建设中要强调的,她还提出大学尤其要以批判性视角反思现实,要对社会现实进行价值追问。
社会科学基础部朱伟副教授由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种社会制度的对立出发,提出意识形态建设对国家能力的建设和提升起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为现存的国家制度作辩护,二是对现有的社会思潮起引领作用。她还指出在全球化和中国经济对外开放的背景下,我们必须正视意识形态的开放性,这样的意识形态才能够引领社会发展。
三、如何建设我们的意识形态
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邱柏生教授提出当前意识形态建设要避免走向“塔西佗陷阱”。“塔西佗陷阱”指的是“当政府不受欢迎的时候,好的政策与坏的政策都会同样的得罪人民”。“塔西佗陷阱”是任何政治统治和社会管理活动中都力求避免的现象,也是社会意识形态运作中必须警觉的现象。尤其在今天,在中国社会处于社会转型,各种社会矛盾迭出的时期,意识形态更要防止自己陷入“塔西佗陷阱”。我们既要预防占统治地位的思想理论体系本身、如它的意义赋予、意义诠释、价值分享、价值再生产等活动丧失社会关注度和社会公信力,同时也要警觉宣扬和传播这些思想理论体系的社会工具本身的社会公信力问题。他认为目前看来,最根本、最险要的危机状态集中在掌控和使用着那些社会工具并宣传一定思想理论体系的社会集团及相关人员与人民群众不信任心理之间的矛盾之上,在于官民矛盾的分化方面,而意识形态预防或警觉“塔西佗陷阱”问题仅仅是这些矛盾的一些表象而已。解决意识形态领域的问题,绝不在于意识形态本身,人们需要认真解决在意识形态问题背后的那些人与人的社会关系及其矛盾问题,要积极面对这些年来凸显的劳资矛盾、干群矛盾、公共利益和私人利益矛盾等。
顾钰民教授在发言中强调,我国的意识形态建设应该坚持主流控制和多元放开。他提出制度层面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层面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以及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和执政党的合法性绝对不能撼动。在主流意识形态方面的坚持内容有三:一个是制度层面的意识形态,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道路;二是思想层面的意识形态,要继续坚持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不是抽象的马克思主义;三是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和执政合法性,巩固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不能动摇。多元化的放开,这个特点很重要的一个体现是我们在今后一段时间里,整个
社会出现国家主流意识形态和政府行为的分离。因此,并不一定政府做的每一件事情都对,我们今后在观念上会加强对政府行为的批评。
任远教授提出,国家意识形态要适应社会意识形态的变迁,要向社会开放,在不断汲取社会意识形态的不断发展的内容的过程中深化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内涵。
朱伟副教授认为在全球化这样的背景下,我们不能采取经济上开放,意识形态封闭的做法。今后十年意识形态的建设和发展,我们如何大有可为,他的看法是:首先我们要以开放的态度来对待今后十年的意识形态建设,我们可以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思潮和其他理论思潮之间找到契合点,即人类本身所具有的共同的普世价值,从而在继承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同时,也可以对意识形态的建设采取开放的姿态;其次,意识形态的建设必须对马克思主义的核心思想进行概括和简化,他认为只有简化,才能够深入人心,才能使意识形态的引领作用发挥出来,否则意识形态教育只能停留在学者层面和干部层面,很难大众化;第三,意识形态的教育手段必须更为深化和细致;第四,意识形态的建设要与制度安排具有一致性,他指出今后十年的意识形态建设和发展,如果没有相应的制度安排相配套和保障的话,任何尝试改革和调整的努力都会陷于空谈。
吴海江副教授就如何积极推进意识形态的研究和建设,提出要着重把握和处理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关系:其一,在研究的方式上,注意把握和处理好“中国向度”与“世界向度”的关系,所谓“中国向度”是一个由外向内的过程,其指向是强调本土化、民族性、特殊性,而所谓“世界向度”则是一个由内向外的过程,其指向是强调国际化、世界性、普遍性;其二,在研究的立场或价值取向上,注意把握和处理好“普遍主义”与“特殊主义”的关系;其三,在研究的对象上,注意把握和处理好“政党”、“国家”、“社会”三者之间的关系。
复旦大学社会科学基础部杜艳华教授指出未来十年,意识形态工作的主旨是为国家健康稳定发展提供精神动力。他认为在意识形态工作上至少应该坚持以下几点:第一,马克思主义的原则不能放弃,执政党应该以马克思主义的原则和精髓来主导和引导意识形态工作。第二,必须解放思想,彻底转变思想教育的陈旧思维和错误做法。思想教育也要遵循教育规律,即贴近人心,潜移默化。要把马克思主义教育从武断的框框中解放出来,把思想教育从专断式的管理中解放出来,还教育的内在本质,换教育应有的功能。第三,意识形态工作应肩负起化解风险的任务:一是内部风险,主要是针对执政党自身存在的问题进行工作,二是要有抵御外部风险的意识,要明确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在意识形态方面的斗争依然存在。
(复旦大学国家建设研究中心陈春林、任 远 整理)
第五篇:巩固与发展国家卫生县城工作情况汇报
××县巩固与发展国家卫生县城工作
情况汇报
各位领导:
首先,我谨代表中共××县委、县人民政府向你们表示热烈的欢迎!评估组的各位领导在两天时间里不辞辛苦深入我县检查指导工作,等一下还将反馈检查情况,希望各位领导对我县国家卫生县城复评工作给予更多的指导,多提宝贵意见。
2011年全县实现国内生产总值××亿元,完成财政收入××亿元,经济总量、经济实力位居全省前列。我县于××年被命名为“国家卫生县城”,××年顺利通过国家复评。我们十分珍惜这份来之不易的荣誉,也清醒认识到“创建难、巩固更难”,特别是近年来城区人口不断增加,城区范围不断扩大,矛盾和问题也更加尖锐。对此,我们始终坚持“抓领导、抓群众、抓基础、抓长效”的工作思路,以净化美化环境卫生为载体,以打造最佳人居环境为目标,在全县上下形成全民动手、部门协作、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逐步达到干净、整洁、有序、靓丽的城市环境,全力建设现代化中等城市。通过扎实的工作,自××年以来我县连续两届被命名为“××省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先后荣获全国文明县城、全国城市环境综治优秀县城、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县城、全国创建文明小城镇示范点、全国健康教育示范县、全国双拥模范县等殊荣。下面,就我县巩固国家卫生县城创建成果的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坚持抓领导,落实工作责任。县委、县政府按照《国家卫生县城标准》、《国家卫生县城考核命名和监督管理颁发(2011版)》要求,坚持把巩固创卫成果工作纳入县委、县政府工作目标之一。一是精心组织,统筹协调。成立了由县长任总指挥,县四套班子××名县级领导任副总指挥,××个重点职能部门和××个乡镇(街道)政府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创卫工作指挥部,指挥部下设办公室和五个工作组,负责全县环境卫生工作,形成了上下同心、各司其职、齐抓共管的工作局面。县委、县政府多次召开县委常委会、县政府常务会议,专题研究、安排、部署国家卫生县城巩固工作,制订下发实施方案,分解细化目标任务,确保工作有序、高效、扎实开展。二是领导包抓,重点突破。修订完善了县级领导包片负责制度,每名县级领导分别挂片1个社区(市场、道路);制定了环境卫生整治任务分解表,对县城所有街道、路段、城乡结合部、城中村分别落实包抓领导和职能部门,定期、不定期对环境卫生督导检查,协调解决问题,促进国家卫生县城创建成果不断得到巩固。三是目标管理,强化督导。坚持严格的目标管理,逐级签订目标责任书,明确单位主要领导为环境卫生第一责任人,严格奖惩兑现,形成目标明确、职责清晰、机制畅通的工作网络。坚持以会议促执行,经常召开工作例会或现场会通报工作情况、部署工作任务,开展组织督查、舆论督查、群众监督,提高巩固国家卫生县城工作的执行效果。
二、坚持抓群众,广泛宣传教育。群众是净化美化环境卫生的主体,也是直接受益者。我县始终把加强宣传教育、增强群众卫生意识作为巩固创卫成果的基础性工作来抓,在全县大力营造人人动手、个个参与的浓厚工作氛围,努力推动创卫工作持续深入开展。一是广泛宣传。利用广播、电视、政府网站、简报、专栏、标语等多种形式,及时、广泛、深 入地宣传报道创建工作,调动广大群众参与创卫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二是全面动员。多次组织全体干部职工、中小学生和城区个体工商户开展声势浩大的动员、推进活动。在中小学校中广泛开展了“小手拉大手”、“我为创卫做贡献”等大型宣传活动。先后召开了全县创卫复评迎检工作动员大会和专项问题整改大会,号召全县人民以实际行动关心、参与、支持创卫工作。三是丰富载体。在城区设立了电子滚动宣传栏××面,固定宣传牌××面,在县城入境处设臵了大型宣传广告牌××处。编印行业单位卫生标准和控烟读本手册××余册,编发简报××多期,悬挂横幅××多条,发放宣传单××万多张、宣传画××余张,出动宣传车辆巡回宣传××余次,开展健康教育咨询××次。通过广泛深入宣传,在全县多次掀起创卫热潮,形成了干群一条心、上下一股劲,人人抓创卫、全民齐动手的良好社会氛围。
三、坚持抓基础,完善城市功能。近年来,我县把县城环境卫生工作与推进城市化进程紧密结合起来,先后捆绑各类建设资金××亿多元用于城市建设,加快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和配套功能建设。一是加快城市建设步伐。围绕建设现代化中等城市的目标要求,县城规划区拓宽至××平方公里。以城建重点项目为切入点,加快推进××、××、××等基础交通网络建设,迅速拉开××平方公里的下溪片区框架。以民生实事工程为落脚点,加快推进人防地下工程、中医院等配套功能建设,完成了××万平方米保障性住房建设,建成了××××等一批中高档住宅区,改善了投资和生活环境,提高了城市品位。二是实施绿化、美化、亮化工程。结合“一大四小”工程建设,全面绿化了主(次)街道,栽植风景树5万余株。每年坚持组织开展全民义务植树活动,在县城周边山体新植苗木30余万株。目前,城区绿化覆盖面积达××万平方米,绿地率达××%,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平方米,被评为“省级园林城市”。大力实施城区亮化工程,以××广场为核心进行了景观亮化,××广场周边入夜华灯齐放、交相辉映,成为城市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同时,加大城市路灯照明,全城亮灯率达99.5%。对××××广场进行了改造,新建休闲广场××平方米;对临街临路的建筑物立面进行了改造,规范设臵了城区街道、小巷地名标识牌。三是完善市政基础设施。拓宽、改造了××、××、××等6条主要干道和背街小巷,道路硬化率达100%;改造、铺设人行道花岗岩、彩砖4万平方米,铺设率达98%;拆除危旧房屋、临时建筑3万平方米,疏通下水道12公里,清理淤泥2万立方米。完成了县城污水处理厂建设,开工建设县城建筑垃圾填埋场。加强环卫设施改造提升力度,按标准设臵了垃圾中转站、集装箱和垃圾桶,拥有垃圾清运车15辆、多功能保洁车5辆,全城配备专职环卫人员600名,垃圾清运率达100%。
四、坚持抓长效,健全长效机制。针对巩固创卫成果的难点和热点,我们严格按照国家卫生县城标准,实行分类指导、重点突破、全面推进的办法,采取行业管理与群众性创建相结合、专项治理与面上推动相结合,强力推进创卫工作深入开展。一是坚持不懈地开展市容市貌整治。经常性开展交通秩序、占道经营、门店牌匾、户外广告、居民小区等专项整治活动,强化“门前三包”管理,取缔非法占道经营,清除违法广告。在城区安装交通警示灯10组、电子眼8个,刷新了路标,划定了停车位。每年组织人大代表、政协委员 对环境卫生进行视察,专门聘请了30名老干部为义务监督员,城市环境卫生面貌得到不断改善。二是坚持不懈地开展居民健康教育。适时调整了健康教育领导机构和卫生教育指导中心,建立健全健康教育网络,完善各项规章制度,明确部门职责。累计发放居民健康教育手册1万余份、各类宣传资料5000余份、疾病预防手册2000余份、传染病防治挂图1500余张。在各学校广泛开展“讲文明、树新风”及“学好健康知识,当好健康教育使者”等主题活动,开设健康教育课,开课率达100%,学生健康知识知晓率达90%,健康行为形成率达80%。各医疗机构、主要街道和机关、人口密集地段都设臵了健康教育宣传栏,定期更换宣传内容。按照亿万农民健康促进行动规划要求,有组织、多形式地开展健康教育,农村居民卫生知识知晓率达85%以上,健康行为形成率达75%以上。三是坚持不懈地抓好除“四害”及公共场所卫生整治。成立了除“四害”消杀服务公司,多次邀请上级消杀中心技术人员来县举办除“四害”技术培训,在全县范围内广泛开展以灭鼠为主的除“四害”消杀活动,鼠密度控制在国家标准之内。定期在城区垃圾收集点、公共场所、公厕喷洒灭蚊、灭蝇药物,彻底铲除病媒虫害孳生地。加大对“六小”场所的卫生整顿力度,加强县城各类场所从业人员上岗培训,公共场所监督覆盖率达100%。近5年来,未发生因饮用水污染导致的疫情和重大食物中毒事件。
各位领导,近年来我县认真按照国家与省、市爱卫会的部署,积极采取措施,切实巩固与发展国家卫生县城创建成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我们深知,我县的创卫工作与上级要求和全县人民的期望仍有一定的差距。我们诚恳地希望评估组领导对我县巩固国家卫生县城成果多提宝贵意见和建 议,并给予必要的帮助和指导。我们将以这次复评为契机,继续做到“队伍不散、力度不减、机构不撤”,全力抓好长效机制的建立和完善,全力抓好薄弱环节的整改和提高,全力抓好环境卫生的保持和整治,全面巩固和提升创卫成果。我们坚信,在省评估组的精心指导和全力支持下,我县一定能如期实现国家卫生县城复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