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留守儿童日常生活环境的社会调查报告

时间:2019-05-14 05:55:1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留守儿童日常生活环境的社会调查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留守儿童日常生活环境的社会调查报告》。

第一篇:关于留守儿童日常生活环境的社会调查报告

关于留守儿童日常生活环境的社会调查报告

******************************

一、前言

“留守儿童”是社会一直关注的一个热门话题, 根据权威调查,中国 “留守儿童”数量超过了5800万人。57.2%的留守儿童是父母一方外出,42.8%的留守儿童是父母同时外出。留守儿童中的79.7%由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抚养,13%的孩子被托付给亲戚、朋友,7.3%为不确定或无人监护。而我国的留守儿童大部分是农村的孩子,这些孩子都会有不同程度的心理疾病,心理疾病的影响是最严重的。而能让孩子们产生心理疾病的主要因素有很多,受日常生活环境的影响所占的分量最大。

童年在人的成长中占据很大位置。童年的孩子犹如一张白纸,此时他们对外界环境没有成熟的抵抗力,所以很容易受到年长监护人的不符合时代的三观和不良好的生活习惯的影响。同时,监护人也缺乏为孩子过滤外来的不良信息等。孩子们从小沐浴在一个恶劣的环境,这对孩子的身心健康会产生严重影响。那么,留守儿童的日常生活究竟是怎样的呢?因此有必要进行一个关于留守儿童日常生活环境的调查,近距离了解孩子们。

二、调查情况

调查主要目的是了解留守儿童的日常生活环境,鉴于留守儿童一般是在农村,而且在************的农村生活的儿童大部分是留守儿童,于是随机地在*******选择了5个村子,从2013年7月19日至2013年7月30日以座谈和走访的方式陆续地进行了两个星期左右的调查。

在调查准备过程中本打算以问卷的方式去调查,考虑到留守儿童监护人大多数是上了年纪的,问卷会有很大的困难而且浪费时间。再者,过程都是两三个人调查,偶尔会请朋友协助。后来又观察到留守儿童监护人茶余饭后是比较有空的,他们经常会聚在一起闲聊。鉴于这种种原因,最后决定主要选择在村子比较多人的地方和他们进行座谈。根据农村人民所谈论的话题适当切入有关留守儿童日常生活方面的话题。所以,座谈过程中需要在短时间内有针对性地、不断地把话题引向、维持在孩子们的日常生活上。

在谈话过程中,会收集到一些比较特别的案例,个人认为那些案例并不是个别,只是这些案例比起其他程度更深,因而那些案例是具有一定的代表性的。座谈结束后尽快把所收集的信息记录下来。如果座谈所获取的信息不足或者时间充足的情况下,就会以走访形式去访问一些村民几个简单且有针对的问题,同时也可提高座谈所获信息的可信程度,时候及时记录有用信息并作整理。

三、总结分析

把收集回来的信息经过整理后,发现留守儿童的各种问题总是与其的日常生活环境有着必然的关系。最后总结出以下几个点。

(一)孩子的言行举止被扭曲

在座谈过程中会遇到一些在附近玩耍的当地留守儿童,在孩子们之间的谈话发现他们说出口的话语总会夹带着几个粗俗的词语。这让我有很大感触同时产生了很大的疑问,到底是什么让孩子们学到这些低俗的话语。经过和村民们交谈察觉到,原来好一部分的村民们在谈话中也

/ 3

会很顺口地吐出低俗的话语。明显的,这就是孩子们话语被影响的根本原因。

除了语言的影响外,还有些孩子会模仿大人随地吐痰以及其他不文明行为。还有些孩子很小就开始吸烟也是模仿大人的。重点是那些言行举止对部分大人来说已经是一个难以改掉的习惯,并没有注意到这会影响到孩子们。而父母对此方面就会下意识地多加留意,孩子们就很需要父母常在身边来帮助去纠正扭曲的言行举止。

孩子是很天真很单纯的,他们会模仿身边的人的言行举止。因为模仿是孩子透过外界学习东西和获得他人赞美认同的单一途径,还是孩子的一种依赖大人的方式。那么孩子的监护人的言行举止是否文明是否健康会绝对地波及到孩子的言行举止。孩子的这些低俗的言行如果不及时纠正,当量变引起质变,扭曲的言行举止会狠狠扎根到他们的习惯中。习惯难以改变,这样就会影响到他们长大后的外在乃至内在的素质。

(二)监护人对孩子溺爱或过分紧张

根据网络上关于留守儿童的调查结果,这是整个中国留守儿童的一个共同点。关于对孩子溺爱的一部分监护人,他们就把孩子服伺得犹如皇帝皇后,监护人会痛骂欺负了自家孩子的任何人,无论谁是谁非。总认为孩子就应该受到保护,并不清楚这等于为孩子某方面的成长制造障碍。本来在农村帮忙做家务时很正常的,也会加强孩子的动手能力,可有一部分监护人是完全不忍心让孩子做家务。溺爱会造成孩子不懂监护人的心思,不理解监护人所做的一切。在这样环境成长的孩子养成任性、目中无人、唯我独尊的坏习惯。将来步入社会的时候,遇到挫折会一蹶不振,处处都觉得很难,压力很大,心里承受能力低。不会珍惜爱人和朋友感情,认为恋人或朋友对自己所作所为都是理所应当。因为从小就是在溺爱中长大,轻则好朋友很少,爱情不如意,重则是众叛亲离。

谈话中有村民透露有一户人家是不让孩子喝牛奶的,原因是牛奶热气有害于孩子的健康。其实这说法很久以前就流传,现在已经有专业解释说明牛奶并不热气。明显是对孩子的过分紧张。另一方面亦看出了农村对外界某些信息的接收一直存在滞后性,这个问题应尽快解决,那些不符合时代的照顾孩子的习惯与方法正是有害于孩子健康的罪魁祸首。

(三)孩子的娱乐活动单调或有危险隐患

调查的村子在经济上是有一定的区别的,在走访时可以从村子新建房子所占比例和村民家里的家居摆设看出来。于是在一些经济相对比较好的家庭的小孩,他们的娱乐活动就比较单调。要么一天到晚看电视,要么用电脑没日没夜地玩游戏。在一些孩子之间的谈话中了解到,他们还会趁机瞒着家人去网吧和游乐城。孩子对游戏的危害并不了解且抵抗力和过滤不良信息的能力还是很低的,便会于孩子人生道路上埋下恶果的种子。

在一些经济没那么好的家庭,孩子们会选择上山下水,可知每年因为溺水身亡的孩子也是有一定数量的。还有用塑料气枪交锋,用木棒模仿武侠电视的打斗场面,骑自行车在车来车往的马路上玩耍等。一旦发生意外,监护人通常的处理方法就是打和骂。也反映出留守儿童的监护人缺乏某程度的耐性去教导孩子们。

(四)其他方面

上述三个方面的问题是所调查的五个村子较集中的问题,除此之外还有其他问题,比如重男轻女、代沟、三餐营养不良等。这些问题虽不是调查对象的重点问题,并不代表其他地方不严重,更不代表这些问题不会恶化。

四、讨论与建议

留守儿童问题从提出至今,一直受到国家和社会的关注,也有很多的热心群众用各种方法去帮助孩子们。可是个人觉得这并没有真正的改变孩子的生活状况!我们经常可以看到某某领导或某某某书记带着慰问金和慰问品去探望留守儿童。认真地想想,领导书记的这些关心和留守儿童的父母买礼物寄回家和寄钱回家是没有任何根本上的区别的。由现在的生活经济来看,很多留守儿童的家庭靠父母在外打拼都有着近乎小康的生活水平,就算一些留守儿童家庭生活

/ 3

还是很艰苦,可孩子们所需要的、所盼望的并不是那些慰问金和慰问品,他们想得到的是父母的爱,而社会给予的却不是他们所需的。

在此提出一些建议,希望可以帮助到孩子们实现他们脆弱心灵所许的愿望。

(一)建立寄宿学校

各地方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在学校建立宿舍,让孩子由学校进行比较集中的照顾。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学校里的人基本都是老师,老师们的各种言行举止是一个很好的学习榜样,这样就避免孩子继续被一些低俗的言行举止所影响。而且学校管理会有相应的规章制度,孩子就不能为所欲为,就可以防止孩子被溺爱。

而且孩子们在一起生活,就从小学习在群体里生活,这有助于孩子以后更好地融入社会。就不会养成任性、目中无人、唯我独尊的坏习惯。孩子的娱乐活动也会变得丰富多彩,也减少了很多的危险隐患。

(二)本地或附近求职者优先录取

父母会外出打工养家根本是因为本地的岗位满足不了家庭的开支,如果只增加外来工的薪水,留守儿童问题只会演变为空巢老人问题。所以本地或附近求职者优先录取是相对和谐的解决方法。适当时候,还可增加本地或附近就职岗位。这样即可缩短父母与孩子的距离,则父母有更多的时间陪伴孩子。

(三)设立亲子假期

每年的7、8月份是孩子们暑假时间,国家可以为外来工在这段时间设立亲子假期。让企业为外来工安排一周左右的假期,轮流放假,让孩子拥有一个温暖的假期。

(四)改善农村环境

由于地方原因以上的建议很难实现,那么可尝试把留守儿童生活的环境改善一下。这主要针对监护人,给他们传授符合时代的一些信息,类似如何了解孩子的想法的知识、哪些言行举止会影响孩子成长等。

五、结语

儿童是未来新时代的主角,而我国留守儿童占的数量很大,对于我国各方面的发展是有很大的障碍。所以国家和社会应该从根本上解决留守儿童的各种问题。这次调查的地点的范围不够大,调查村子的数量偏少,发现的问题比较多,也可能会有部分问题没有发现。即使如此,我相信调查的结果在调查的地区仍然一定的有代表性。我国占地面积大、人口多,每个地方都有不同的情况,必须要针对调查,针对解决才更有效。最后希望国家和社会能够深入到不同地区留守儿童的日常生活,去了解他们生活正真需要的是什么,心灵正真缺少的是什么。这样才能够直接无误地去解决留守儿童问题,才称作正真地关心和爱护他们。

/ 3

第二篇:留守儿童社会调查报告

服务区内留守儿童现状的社会调查报告

调查范围:新集村

调查对象:新集村留守儿童

调查方式:座谈和问卷

调查内容:新集村留守儿童的教育现状

“留守儿童”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一个长期的、必然的社会问题。由于历史和现实等诸多原因,“留守儿童”在我国经济社会结构中处于“弱势”地位,是一种特殊的群体,特别是在我县,“留守儿童”为我县“打工经济”的繁荣承担了很多压力和责任,有理由得到社会的更多关注、关心和关爱。

一、留守儿童的现状

所谓留守儿童,就是指农村流动人口在户籍地以外谋生时把其未成年的子女留置在户籍地而产生的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具体是指与父母双方或一方分离并留守在农村的少年儿童。留守儿童问题的出现不仅成为我村外出务工农民的后顾之忧,而且给正在成长中的儿童身心健康带来巨大影响。通常情况下,在父母外出打工后,农村留守儿童有四种被监护方式。一是隔辈监护。监护人是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他们是留守儿童的监护主体。他们占监护者总数的90%左右。他们的年龄大都在60岁以上,这些人绝大多数人文化水平较低,文盲半文盲占绝大多数。二是上辈监护。监护的主体是叔叔、婶婶,舅舅、舅妈等。这类监护比例不是很大。但是,这种监护方式存在着监护权比较频繁流动的问题,很不稳定。三是同辈监护。监护者是哥哥、嫂嫂或姐姐、姐夫。这类监护者一般是年纪较轻,文化水平也较高,如果有就业信息或机会,他们随时都会外出打工。所以,该类监护者也存在着监护权不稳定的问题。四是监护缺失。也就是农村流动父母外出打工后,把监护权交付给了留守儿童自己。这类留守儿童往往除了要自己照顾好自己的生活和学习外,还要承担起农业劳动力的角色,照顾好自家的农田。

二、留守儿童现状产生的根源

(一)农民工问题是农村留守儿童问题产生最直接的根源。新集村青壮年约有80%以上常年流向各地,但城乡二元结构使进城打工的农民工无法长期将子女带在身边给予照顾。原因在于城乡隔离的户籍制度以及与这种户籍制度相伴而生的子女免费或低收费入学、必须在原籍所在地中考、高考等制度形成的壁垒,直接推动了留

守儿童这一群体的产生。

(二)从农村家庭认识来看,在经济收入与子女教育之间取舍失衡。为了改善家庭生活,越来越多的农民选择了离开土地,到沿海地区、到城市里务工谋生。他们希望自己的生活越来越好,也希望给下一代成长提供更充裕的经济支持。但在外出务工与子女就学、教育之间产生冲突时,他们往往选择前者。

(三)从农村家长自身来看,家长的教育能力与孩子教育需求之间形成落差。外出务工的家长整日忙于打工,没有时间和精力来过问孩子的学习,对孩子的困惑、需求、交往、兴趣的关注就更少了,在家里的父亲或母亲忙于操持家务,对孩子的教育关注仅限于让孩子完成作业,家庭教育基本处于空白状态。正处于身心迅速发展时期的中小学生,对学习、生活、自身的变化有太多的问题需要解决,但家庭不能充分给予他们以精神上的支持和知识上的解答。

三、留守儿童存在的突出问题

在亲情长期缺失的状态里,这些孩子已经产生了一系列心理、道德、学习等方面的问题,归纳起来主要有:

(一)安全问题

留守儿童虽然有一定的监护人,但父母所委托的监护人如长辈家属、亲戚以及代理家长等,由于年龄、经济、生活等等各方面的原因,无法对孩子进行有效的监管。而且他们往往认为只要让孩子吃饱穿暖就算尽到了监护责任了,至于其他的事情则是孩子学校的事情。因此在课余和节假日等老师无法监管的情况下,留守孩子则成了绝对自由的人,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我们知道孩子往往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父母不在身边,没有他们直接的关爱和教育,孩子往往易成为某些不法分子的攻击对象。

(二)心理问题

由于留守孩子缺乏与父母沟通交流的机会,存在严重的“亲情饥渴”,而其他监护人替代不了父母应该要履行的完整的监护职责。所以留守孩子在遇到成功、失败、进步、忧郁、悲愤、孤寂等不同的情形时,没有自己信赖的长辈可以倾诉和指导,往往只能自己处理。尤其当他们遭遇挫折时,他们不愿意与监护人交流,在心理、性格上很容易走上极端,多出现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自卑封闭、自暴自弃、缺乏自信,上进心不强。不愿意与人交流、性格内向,不开朗。老师找其谈话容易掉眼泪。二是自尊心过强内心较敏感对老师亲友等的管教和批评容易产生较强的逆

反心理。总感觉有人在欺负他,斤斤计较,不合群。三是对父母产生怨恨情绪认为父母为了赚钱而抛弃了自己,对父母的外出不理解,父母回家了甚至故意疏远他们。

(三)品行问题

留守儿童一般为学龄前儿童、小学生、初中生,正处于心理成长的关键时刻。如果是由祖父母来隔 代抚养教育,往往意味着大多数由文盲半文盲来抚养孩子;而托付亲戚照管的,亲戚普遍认为不便过多管教或经常盘问,毕竟不是自己的孩子。所以留守孩子由于长期处于这种状况中,在行为习惯上容易发生消极变化,且难以及时得到纠正,有的甚至出现了较为严重的违法乱纪的现象,严重影响了他们的健康成长。

(四)学习问题

那些由祖父母隔代抚养的孩子,由于爷爷奶奶的文化水平较低,无法在学习上得到帮助和指导。而双亲有一方在家的孩子同样很难得到父母在学习上的辅导。因为留在家的父亲或母亲一个人承担了全部的家务和田间工作,没有时间去关注孩子的学习。绝大多数农民工选择背井离乡外出打工是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家人的生活越来越好,让孩子能有条件上好学,接受学校好的教育,日后有出息,不再走自己的路。但往往事与愿违,留守儿童大多数成绩中等或中等偏下。当然一部分留守孩子学习认真,但外出父母的期望值过高,孩子学习压力大,一旦遇到挫折就容易一蹶不振;一部分儿童由于自控力差,无人督促学习,再加上受外界的影响,认为学习与否都一样,对学习毫无兴趣。

四、对策与建议

留守学生是当前的一个社会问题,全社会都要关心、关爱留守学生,关注留守学生问题,学校更应该站在对学生负责、对社会负责的政治高度,扎实解决好留守学生问题,为社会培养出一代合格的接班人。学校有义不容辞的责任,要努力探索促使留守学生健康发展的工作思路,对他们要严慈相济,使留守学生享受到同其他学生一样的教育和关爱,利用“留守”这一资源,教育留守学生学会自理、自立、自强,自律,锻炼他们的意志,培养坚韧、独立的个性,形成健全的人格,促使他们健康的茁壮的成长。

第一,建立健全留守儿童档案,增强学校和教师对留守儿童的关爱。班主任要做好留守儿童的摸底工作,将其在校的各方面表现记入档案,及时向监护人和外出务工家长通报其成长情况,形成学校、家庭共同教育的局面。教师应承担起家长或

监护人的部分责任,多与留守儿童交流谈心,提高亲密信赖程度,给予更多关爱和正面引导。

第二,为留守儿童沟通提供方便。在学校开通亲情热线电话,为外出务工家长与子女沟通提供方便,并使外出务工家长可随时与班主任取得联系了解子女学习情况;设立心理健康咨询室,安排有经验的教师担任心理医生,及时帮助“留守儿童”解决心理上的困惑。

第三,广泛开展有助于留守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的各类活动。如亲子活动等,加强家长与儿童之间、儿童与儿童之间的交流互动,引导儿童互助互爱,让留守儿童充分感受到来自集体的温暖。推行寄宿制管理,对部分不能得到有效监护的留守儿童,可动员家长将其转入学校寄宿,由专门教师负责其饮食起居生活。实行寄宿制管理的孩子有着相似的经历,对他进行集中管理,不但容易唤起孩子的自信,而且能激发学习热情,增强集体归属感。

第四,相关部门要认真履行职责,充分发挥在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工、青、妇群众组织要充分发挥协调、维护、教育和服务职能,大力开展关爱留守儿童行动宣传教育,协调推动有关部门出台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相关政策和规定,不断优化农村留守儿童生存、保护和发展的社会环境。着力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工作,要认真履行指导推进家庭教育工作的职责,大力发展农村社区家庭教育指导中心、家长学校等家教服务网络,进一步规范农村家长学校的建设和管理,改进教学方法,创新活动载体,组织编写适合留守儿童家长及监护人特点的家庭教育辅导材料,培训一批家庭教育骨干,开展多种形式的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宣传实践活动,引导留守儿童外出务工父母和监护人改变观念,掌握科学的家庭教育知识和方法,真正承担起教养孩子的责任和义务。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

小学教育(师)专业本科毕业论文

服务区内留守儿童现状的社会调查报告

姓名:马晓玲

学号:071350021

工作单位: 新集乡中心学校

所在分校: 新集乡中心学校

指导教师:

宁夏广播电视大学制

2010年9月

第三篇:关于留守儿童的社会调查报告

XXXXX大学

XXXXX学院社会调查报告

《关于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调查报告》

班 级:

学 号:

姓 名:

2010年2月10日

关于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调查报告

一、调查目标:

近几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农业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大量农村劳动力从传统农业中解脱出来,纷纷到沿海城市等经济发达地区打工挣钱,掀起了新的城市“淘金”热潮。由此带来了大量农村青少年脱离父母的监管,成为“留守孩”,引发了农村“留守孩”问题。为促使这一特殊群体的健康成长,我们专门就农村“留守孩”问题开展了专项调查。

二、调查目的:

以农村留守儿童的生存状况及教育问题为视角考察留守儿童的生存现状,即透过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折射出本地区留守儿童的教育状况、生活状况、心理状况。

三、调查方法:

1、调查时间:2011.2.102、调查地点:XXXXX3、调查方式:通过查阅文献,进一步系统地掌握理论知识;通过实地调查研究了解有关情

况,掌握事实材料;问卷调查;

4、调查对象:XXX全体留守儿童

四、调查结果分析:

(一)、农村留守孩在监护、受教育及身心健康等方面存在的问题

农村“留守孩”年龄均不满18周岁,正处于人生中受教育、长身体、培养健康心理的关键时期,他们不仅需要接受学校的教育,还需要接受社会的关爱,更需要沐浴在父母亲情的抚育抚养之中。而实际上,由于远离父母、远离亲情,给农村留守孩子健康的成长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1、被委托监护人年龄普遍偏大,文化偏低,很难胜任监护职责。据调查,留守儿童的监护权绝大部分是祖父母或外祖父母,还有2的留守儿童没有监护人。这些儿童的委托监护人普遍年纪大、文化低,绝大多数是文盲或半文盲,有的还要干农活维持自己的生活。被委托监护人有的无能力监护孩子,有的无时间监护孩子,有的无办法监护孩子。这些孩子长期得不到父母的关爱和教育,在身心健康和学习方面都受到一定的影响。有的孩子形成性情孤僻,逆反心强;有的厌学逃学,明显地不如父母监护下成长的儿童。

2、留守儿童长期缺乏亲情关爱,心理健康堪忧。据调查,有的外出打工父母半个、月或一个月给家中打一次电话,有的半年联系一次,相当多的外出打工者一年才返家一次,甚至有的父母常年在外不回来,单纯认为给孩子吃饱、穿暖、有学上、有书读就万事大吉了,忽视与孩子的心理沟通与交流,导致对父母很陌生,亲情关系出现了障碍。父母无法了解子女的心理变化,往往以物质弥补歉疚的感情。子女缺乏亲情关爱,内心空虚,有的对家长有埋怨情绪,还有的留守儿童为了宣泄烦恼,走上极端。

3、家庭和学校沟通不够,影响了留守儿童的品德和学习发展。留守孩理应受到家庭、学校、社会的共同关爱。但由于——些学校偏重于学生的学习成绩,对留守孩这个特殊群体缺乏特别的关爱,不能主动和监护人联系;同时被委托监护人又缺乏与学校沟通的意识和能力,不少留守儿童的学习成绩不理想。在农村留守孩中,有的行为纪律散漫,存在品德不良现象,有近4.8的孩子不能正常接受九年制义务教育。

4、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不能有效对接,留守儿童安全受到影响。农村留守儿童由于年龄小,社会阅历少,辨别能力差,又缺乏呵护,往往成为被侵害的对象。据县公安部门的调查,在近年来未成年人违法犯罪人员中,留守儿童占15,尤其是女孩容易被侵害。这不能不引起社会的重视。

五、调查结论及建议:

新时期,农村留守孩问题,已经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出现的一大社会“痼疾”,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关爱农村留守孩子,关系到农村人口整体素质的提高,也是保障农村稳定,促进农村社会经济和谐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必须从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精神的高度,明确责任,强化举措,切实加强对农村留守孩子的教育和管理,使其健康成长。

(一)、健全机制,充分发挥学校在关爱农村留守孩子中的积极作用

关爱农村留守孩子,学校要起积极作用,努力帮助外出务工的农民解决后顾之忧,真正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

1、建立留守孩子档案和联系卡制度。各级各类学校要认真调查研究,摸清留守学生的底数,建立每个留守学生的档案和联系卡片。其基本内容包括留守学生的基本情况、家长姓名、家庭详细住址、留守原因,家长务工详细地址、联系电话,留守孩子临时监护人的详细地址、联系电话、身体状况、年龄等。建立相互协作机制,在建档过程中,低一年级要向高一年级负责,小学要向初中负责,并及时补充、变更档案,以学生为中心组成关爱网络,时刻关注着留守孩子的成长。

2、实施关爱留守孩子责任帮扶制度。签订承包责任书,建立教师关爱学生校务日记,让有条件的教师成为“代理家长”。凡寄宿在校的留守孩子,教师要与留守孩子经常交流,有条件的地方,教师可与学生同吃同住,随时掌握留守孩子的思想、生活情况;非寄宿的孩子,学校教师要定期家访,与临时监护人交流,及时反馈孩子的情况,帮助监护人做好孩子的思想工作。

3、实行留守孩子“谈心日”制度。学校定期召开留守学生会议,通过正面引导,使学生理解父母外出打工的艰难,教育学生认真学习,遵规守纪,以优异的成绩回报父母的辛劳,明白父母打工挣钱来之不易,养成勤俭节约、艰苦朴素的好习惯。班主任、老师平日要多关心留守孩子的学习、身心健康,让留守孩子深切感受班主任、老师对他们的关爱,增强师生间的亲切感和信任感,进而成为可信赖的朋友。

4、加强对留守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针对一些留守孩子的品德行为偏差和心理障碍问题,学校要开设心理教育课,定期开展思想教育和情感教育,开展心理咨询、心理矫正活动。学校要设立“心理咨询室”或“倾诉信箱”,让学生的各种烦恼有地方倾诉,为学生打开“心结”。加强挫折教育和磨砺教育,培养留守孩子良好的心理素质,特别是自主意识和独立生活能力,增强他们的社会适应性。定期举行文艺、体育、科技和社会实践活动,充实学生生活,让留守学生在欢乐、和睦、关爱、幸福、向上的环境中学习、成长。

5、尽快建立关爱留守孩子的应急机制。各中小学校要建立“留守孩子→学校→家长(监护人)→政府”之间完备的联系方式和突发事件的应急机制。留守孩子在校期间遇到突发事件,要30分钟内告知委托监护人,1小时内告知在外务工家长,2小时内报告上级教育主管部门。任何情况下,以保证学生的安全为第一要求,不得拖延推诿。要层层签订学校安全工作责任状,明确包保责任制,对重点留守孩子实行师生“一带一”包教帮扶,使学生在安全的环境中成长。

(二)、加强协作与沟通,形成关爱留守孩子的合力

对于留守孩子的教育,必须构建好“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形成齐抓共管的局面,覆盖到留守孩子学习、生活的各个环节。

1、加强与留守孩子父母或监护人交流与沟通。学校要向留守孩子及其家长公布班主任和任课教师的联系电话、详细通讯地址;有条件的学校要开设亲情专用电话,条件较差的也要借助其它形式的亲情联络方式让孩子跟家长保持联系,家长也可以随时通过电话,让知道孩子在校的情况;要通过书信与家长定期联系,通过下发《致学生家长的一封信》等形式,向家长汇报学校工作和孩子学习状况,并把家长务工情况告诉学生,让家长在外务工放心,学生在校学习安心;每学期要定期召开留守学生及其监护人座谈会,通报学生在校学习情况,了

解留守学生回家后的思想状况和行为习惯,有的放矢地加强教育。

2、重视家庭教育。关心孩子,让孩子健康成长,成为社会上有用人才,不仅是父母应尽的义务,也是法律赋予的责任。孩子在幼儿时期,父母尤其是母亲不应该离开孩子,外出务工要尽量带孩子随身就读或把孩子寄养在有一定条件、有教育能力的人家。同时,做到在外地多联系孩子,多关心孩子的身心健康,利用务工淡季尽可能多地回家与孩子见面,在孩子生日期间或传统节日之时捎寄些衣物、食品,让孩子体会到父爱母爱。

3、加强对留守孩子的监护人的相关培训。各级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团委、妇联、居委会、村委会和学校要充分利用乡镇成校、村小学、家长学校等阵地,通过举行培训班、召开座谈会等途径,加强对孩子家长或其监护人的教育和培训,使之提高文化水平,转变思想观念和教育方式,提高教育和监护孩子的水平。

4、加强同社区、村组和家庭的合作。为了留守孩子的健康成长,由各级宣传部、教育局、团委、妇联组织牵头,整合社区、村组和家庭的力量,启动“留守孩关爱工程”,鼓励社会力量创办留守孩子托管中心。各级学校要积极同社区、村组和家庭联系,通过印发关爱农村孩子倡议书等形式,使社会各界都来关心教育,关心留守孩子,形成政府、社区(村)、学校、家庭四级联动的教育网络。

(三)、明确职责,努力营造农村留守孩子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

农村留守孩子的教育、成长问题是当前中国农村社会转型期一个独特的社会问题,需要全社会关注、参与,齐抓共管,营造良好氛围。

1、各级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要因地制宜,适时调整学校布局,积极探索新的办学模式,在农村青少年集中的地方有计划地筹建幼儿园和寄宿制中小学,让农村留守孩子得到应有的教育、管理、照顾与关爱。同时,要结合农村留守孩子日益增多的现状,将学校如何转变办学理念,教师如何提高综合素质当作一件重要的工作长期抓下去。

2、各级政府、教育、编制部门要加强农村中小学编制管理,严格按照省定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抓紧落实编制核定工作。在核定编制时,应充分考虑农村中小学区域广、生源分散、教学点较多等特点,保证这些地区教师编制的基本需求;建立教师补充制度,逐步解决农村村小教师队伍老化问题,为寄宿制学校配备保育人员。要为农村留守孩子的教育、管理提供一定的经费保障,把留守孩子中的贫困生纳入重点资助对象。

3、各级文化、公安、工商、教育等部门要在政府的统筹协调下,狠抓校园周边环境的整治,彻底根治精神污染对孩子的毒化;开展送书下乡活动,积极帮助扶持农村文化中心户、乡村书社、乡村报吧、乡村书吧的建立,用先进的文化占领农村阵地,为农村孩子提供健康有益的精神食粮。

4、加强农村青少年活动场所的建设。各级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和农村基层组织在重视全体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同时,要有意识地关注农村留守孩子,有计划地、有针对性地解决农村活动场所缺乏等一些紧迫问题。充分利用闲置的村级小学,通过“民办公助”等方式,筹建

“农村少儿活动中心”,为农民子女,特别是留守孩子提供看护、兴趣学习等服务,引导这些孩子参加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动,杜绝留守孩子进入网吧及参与赌博、迷信等有害活动。总之,农村“留守孩”问题是当前我国农村社会转型期一个独特的社会问题,只要全社会共同努力,一定会为农村“留守孩”健康成长撑起一片蓝天。

第四篇:关于留守儿童的社会调查报告

关于农村留守儿童的社会调查报告

随着农村外出打工人员的增加,农村留守儿童越来越多,留守儿童的特殊成长环境对他们的学习、生活和心理健康造成了不利影响.留守儿童容易产生自卑、疑虑、妒嫉、逆反和极端等心理问题.为改善这种状况需要做到以下几点:促使家长积极参与,努力提高心理辅导教师素质,关注其同辈群体及营造和谐的社会环境。

留守儿童问题是伴随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和劳动力转移产生,并将长时期存在的社会问题,解决好这个问题,关系到未来人口素质和劳动力的培育,关系到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也关系到社会稳定和可持续发展。坚持以人为本,认真贯彻中央《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和《关于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精神,就必须从法律、制度层面整体地加以考虑和解决。从农村留守儿童在父母外出打工后的留守时间看,他们平均在家乡的留守时间为

5.5年。父母全部外出打工后,88%的农村留守儿童已经在老家留守3年和3年以上的时间。我们在调研中发现,一般是留守儿童的父亲先外出打工,在他们的生计需要帮手或有能力帮助妻子在城里又找到一份工作的时候,他们会把妻子再带出去。在很大一部分父母全部外出的农村留守儿童中,他们一般是先由单亲父母监护一段时间,然后再变成父母全部外出的留守儿童。由此看来,如果把父母有一方外出时也计为子女的留守时间的话,农村留守儿童在家乡的留守时间会更长。

一、基本情况

近年来,随着越来越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云南省农村留守儿童的人数在逐渐增多。据调查,目前,云南省外出打工的家长有25034人,其中父亲外出打工有13933人,母亲外出打工有11101人,留守儿童有19543人(包括父母一方外出的),约占全省0-14岁儿童人口195.89万的0.997%,其中0—6岁的7397人,7—12岁的9333人,13—14岁的2813人。在留守儿童中,由父亲在家照顾的有3506人,母亲在家照顾的有6207人,由爷爷奶奶照顾的有8500人,由其他亲人照顾的有1330人。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调查情况看,父母外出打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家庭经济压力,为留守儿童教育成长提供了必需的物质条件,利于留守儿童自立自强性格的培养,但同时,也使留守儿童教育生活面临以下不容忽视的问题:

1、留守儿童的家庭经济普遍比较困难。调查中发现,在云南省农村,选择与子女分离而外出务工的父母,大多是贫困地区缺乏生产资源的贫困家庭的父母,加之又无一技之长,打工收入往往不高

2、留守儿童的教育状况令人堪忧。多个市县的调查结果显示,云南省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和学习均存在这样的问题,即留守儿童的学习成绩大多不好,对学习缺乏热情和进取心,甚至有的厌学、辍学,是老师眼中的 “双差生”和“问题儿”。

3、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亟待关注。0-14岁的儿童正是情感、品德、性格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时期,由于长期与父母分离和缺乏联系,得不到完整的家庭温暖,生活上缺少必要的关爱,加上常受到周围孩子的歧视、排挤和欺辱等,不少留守儿童情绪消极,失落自卑,感觉孤单,甚至心理压力过大,表现出内心封闭,情感冷漠,性格脆弱、任性、叛逆,行为孤僻,缺乏爱心和交流的主动性,形成一

定的人格障碍。

4、留守儿童的人身安全得不到保障,面临拐骗、打架、斗殴、抢劫、交通等方面的安全隐患。由于学校与家庭之间安全纽带衔接不上,留守儿童年幼无知,又常处于无人监护状态,使犯罪分子有可乘之机,导致留守儿童伤人或被伤害的安全事件时有发生;还有一些孩子由于上学路途较远,经常起早摸黑赶路,也是非常危险的。近年来,农村地区强奸幼女案件不断发生,有的受害者就是留守儿童。

5、社会对留守儿童的关注不够,未形成有效的管理机制。调研发现,当前政府各部门以及社会对留守儿童的问题的研究仍是空白。如:学校尚未建立留守儿童档案,村委会也没设立外出务工人员花名册,相关部门对留守儿童引发的一系列问题也尚未进行政策性的思考等。

三、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

留守儿童教育生活问题的产生,除了留守儿童自身的因素,还有来自家庭、学校、社会三方面的原因。

1、家庭方面:由于外出务工父母收入普遍不高,居无定所,城镇教育费用较高,难以将子女带在身边;平时与子女缺少沟通,疏于管教,造成亲情淡漠,孩子缺乏安全感;留守儿童大多数由年迈而没有文化的爷爷奶奶照顾,隔代抚养大多偏于溺爱,以生活照顾为主,知识、精力上基本无法代替父母履行品德培养、辅导、督促孩子学习的义务,即使父辈有一方在家,由于要操持整个家庭生活,辅导、督促的力度也被大大削弱,因此,留守儿童的家庭文化和道德教育基本处于空白。

2、学校方面:侧重在校时段教学管理,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关爱难以顾及,与家长的沟通难以实现,对那些“问题儿童”难以管理,有的学校在教育无效时干脆放任不管,一推了之,致使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脱节。

3、社会方面:农村基础教育薄弱,教育资源缺乏,教育观念陈旧,不能有效地弥补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关怀的不足;对一些娱乐场所不能有效管理,也使一些留守儿童沉迷其中而不能自拔。学校、家庭、社会教育三大教育中出现盲区是产生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

四、对策和建议

关爱留守儿童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件大事,关系社会的安定和团结,关系公民整体素质的提高,需要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重视与支持,需要各相关部门及家庭、学校、社会的共同参与。通过构建组织管理、职能保护、社会呵护、学校监管、亲属监护 “五大关系”网络,努力为农村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创造有利的条件。

1、强化政府统筹,构建组织管理网络。政府及有关方面要高度重视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切实担负起责任。首先,要提高认识,把留守儿童教育成长问题纳入政府议事日程,加强领导,有一个单位牵头,建立由宣传部、精神文明办、公安厅、教育厅、司法厅、民政厅、关工委、妇联、共青团等多部门组成的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工作协调小组,并形成制度,一年召开1-2次会议,汇报和研究关爱留守儿童的工作。其次,要加强对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调查研究,制定有利留守儿童教育成长的政策,尽快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保障留守儿童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

2、加强部门合作,构建职能保护网络。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工作协调小组成员单位要加强联系,共同做好关爱留守儿童工作。宣传部和精神文明办要加大宣传力度,引导和教育人们提高关爱留守儿童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引导和教育外

出务工家长转变家庭教育观念,强化监管责任;教育部门要形成教育保护合力,出台相应的关爱和保护政策与措施,加强监督和检查,强化学校对留守学生的监管和教育力度。不断加大农村中小学基础建设投资的力度,逐步建设农村中小学寄宿制学校,吸收留守儿童住校。公安部门要加大对侵犯留守儿童权益行为的打击,净化留守儿童的生活和教育环境;司法部门要深入基层开展法律宣传和咨询活动,增强留守儿童的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帮助他们排忧解难。民政部门要关心贫困留守儿童的生活,把贫困留守儿童列入救济对象。关工委、妇联、共青团等组织要从各自的工作实际出发,通过创办留守儿童家长示范学校、代养人家长学校,开展志愿者服务、结对子互帮、亲情热线等活动,把关爱留守儿童的工作落到实处。

3、发挥基层组织作用,构建社会呵护网络。全省各乡镇、村(居)委会应尽快做好留守儿童档案的建设工作,全面掌握留守儿童的有关情况,针对各类留守儿童的具体情况采取有效措施,更切合实际地解决留守儿童的生活教育问题。对于那些生活较困难和问题突出的留守儿童要特别关注,建立社区帮扶中心,并组织干部到留守儿童家里慰问,切实帮助留守儿童解决实际问题。要加强农村基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由村支部负责,统筹乡村学校的老师、村妇代会主任、退休老同志、共青团员等各方面力量,给予留守儿童“一对一”的特别关怀,组织他们开展有益的集体活动,培养他们的集体主义精神和良好的行为习惯。

4、完善学校教育,构建学校监管网络。学校要健全关爱留守学生的制度,建立留守儿童专门档案,对留守学生这个特殊群体,除了知识的传授和学业的管理外,要给他们更多的心灵关怀,更多地了解他们的家庭情况、心理状况,关注他们的成长变化,及时向监护人和外出务工家长通报情况。学校的心理老师要对留守儿童及时进行疏导教育,弥补父母不在身边的家庭教育缺失。要丰富课余文化生活,吸引留守儿童参加文明健康的活动,让他们融入集体之中,消除他们的孤独感、自卑感;重视办好农村家长学校,定期与外出打工的父母、代养人联系沟通,交换意见,或者可以充分利用假期和春节家长回家的时机,召开留守儿童家长会,指导他们开展正确的家庭教育,形成学校、家庭共同教育监管网络。

5、强化监护责任,构建亲属监护网络。相关单位要通过多种方式,引导家长在外出务工的同时,把孩子的生活和教育事情安排好,外出打工后要加强与孩子沟通、学会交流以及教育孩子的科学方式和方法,发挥家长对孩子的独特的教育功能,引导孩子健康成长。此外,要加强临时监护人的家庭教育指导,转变监护理念,引导临时监护人及其他亲属对孩子的文化道德教育和精神需求给予更多的关注。让远离父母的孩子真正感到“心有人爱、身有人护、难有人帮”,合力营造农村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

6、农民要转变观念,重视孩子的全面健康发展。留守儿童出现的诸多问题,除了农村现实生活环境的制约外,也有做父母的自身在认识和观念上的偏差。如不少父母认为,只要能够给孩子提供好的生活条件,让孩子有实力接受更高的教育,就是对孩子负责,自己的辛苦也值得了。另外,读书无用论当前在农村也比较盛行,导致有的父母不重视孩子的教育。这些都是错误而且片面的观念和认识,必须改变,否则将会造成更加严重的后果。所以,急迫的是需要让父母认识到自己对小孩的责任和义务,让其认识到,小孩除了需要好的生活以外,还需要良好的教育和家庭环境,只有这样,小孩才能健康成长,也才能具有健康的人格和心理。因此,相关机构和人员,要清楚地告诉将要外出打工的父母,将孩子的监护权委托给老人或亲友,虽然不违法,但是,最好是能不委托就不委托,实在是必

须委托的,也要慎重考虑被委托人是否具备监护能力。还要让农民认识到,家庭教育是启蒙教育,也是影响人一生至关重要的教育,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有利于培养身心健康的下一代。另外,还要重视亲情的培养,在外出打工期间,要尽可能地通过电话或者书信形式保持和孩子的密切联系和沟通,经常了解孩子的学习和生活情况;要利用务工淡季,尽可能多回家与孩子见面;在孩子生日和传统节日,应寄些衣物、学习用品,让孩子体会到父爱、母爱。

7、必须不断地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留守儿童大量存在和不断增多的原因,主要是农民生活贫困。其实,我国农民自古具有安土观念,他们也希望自己能够享有天伦之乐,尽到做父母的责任,如果在农村就能衣食无忧,他们是不愿背井离乡的,但是,太多的无奈使然,就像林文容的父亲说的那样:“不进城打工就赚不到钱养活全家,就没有钱供孩子上学。”所以很多农民为了改善生活和送子女上学,不得不离妻别子或者夫妻一道远离家门,去到外地打工谋生,即使他们到了城里打工也还是希望能够带上子女,一是希望能够让子女享受到父母的关爱,二是希望子女能够在城里接受较好的教育,可是,由于他们无力承担小孩高额的借读费、学费等费用,最后也被迫把小孩送回老家,使这些儿童成为留守儿童。所以,如果不能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减少和消灭留守儿童现象,只能是一句空话。为此,各地党委和政府要想方设法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尽快提高农民的收入,改善他们的生活。

8、政府要落实措施,切实为留守儿童办实事。这主要有以下途径:

(1)政府要重视解决留守儿童的问题。只要政府重视了就会有办法解决问题。如河南省采取了开办留守儿童家长学校、落实“春蕾计划”、实施关爱工程等措施,对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进行了有益探索,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果,这种创新模式值得推广。

(2)要落实教育公平的政策,改善外来民工子弟就学条件。《人民日报》曾报道,在北京的300万流动人口中,6-14岁的儿童达10万人,而其入学率仅为

12.5%,还有87.5%的孩子被高额的教育费用拒于学校的大门之外。政府要统筹管理,提高外来务工人员待遇,增加教育设施,降低收费标准。有条件的可利用已有资源开办寄宿制学校、假期学校等,逐步建立起社会监护体系。城市应改变按户籍入学的政策,让更多的农村留守儿童能在父母打工地入学。

(3)政法部门要加强执法力度,净化社会环境。当前农村的社会结构和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农村不再是一方净土。盗窃、抢劫、贩毒、吸毒、卖淫、嫖娼、赌博等不良现象在农村大量存在和发展,这些丑恶现象的存在对留守儿童非常不利,因此,要给留守儿童一个安宁环境,就必须净化农村社会环境,对农村进行综合治理,使农村留守儿童有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可以成立青少年维权中心和青少年法制学校,及时开展违法犯罪青少年矫正,提供法律咨询服务,在各乡镇开办青少年法制班,落实专门民警担任法制老师,定期开展法制教育活动;强化对“空壳”式家庭的管理,减少违法犯罪青少年漏管失控。

(4)加强农村的社区建设,发挥社区对留守儿童的监护和教育作用。社区对留守儿童的教育有很大的作用,因此,要加强农村社区建设,给农村社区以监护留守儿童的责任和权力,并在社区建立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继续教育机制,引导青少年积极参与思想道德的修养活动,使脱离学校和家庭的留守儿童能在社区继续接受思想道德教育。

9、充分利用法律武器,强化留守儿童权利的保护。这方面的工作主要有:

(1)修改法律。修改完善《未成年人保护法》《义务教育法》。在法律中需明确规定对农民工子女随父母异地上学的相关保障机制和法律责任。此外,需废除二元制户口管理模式和公安部、教育部1998年联合出台的要求外出打工人员的子女教育要以流出地为主的政策,从法律制度上为农民工子女随父母进城就读扫除障碍。

(2)要严格贯彻落实《未成年人保护法》和《预防青少年犯罪法》,强化父母对子女的监护责任和教育责任。剥夺不合格父母和监护人监护权的做法,国外早已通行,我国也可以借鉴,依法赋予政法机关对留守儿童父母的追究权。

(3)严格执行《刑法》和《民法》。对那些侵害儿童权益的行为和教唆儿童违法犯罪的人依法严惩,切实保护留守儿童的利益。

10、发挥学校教育功能。学校要增强孩子对学校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对留守儿童要给予特殊的关怀,应配备心理老师,以便对留守儿童及时疏导教育;要建立留守子女家长(监护人)与学校的定期联系制度,帮助、督促、检查家长履行监护职责;要尽可能及时地向有关部门通报未能切实履行职责的监护人的信息,使政府能够及时采取措施对他们进行帮教。实行多向管理,真正形成家长、学校、临时监护人共同教育管理留守儿童的教育网络体系。

第五篇:关于留守儿童的社会调查报告(2013级)

关于留守儿童的社会调查报告

小组成员:杨芷 孙绮 王翠萍

班级:B中文132 关键词: 留守儿童 农村 教育 问题

摘要:“留守儿童”是近年来出现的新名词,随着经济和社会的不断发展,留守儿童将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留守儿童问题是近年来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随着中国社会政治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青壮年农民走入城市,在广大农村也随之产生了一个特殊的未成年人群体——农村留守儿童。

作为一种社会事实的“留守儿童”。随着1985年的“打工的兴起,而开始大规模的出现。在这二十多年来,农村留守儿童数量不仅增大了,而且留守儿童在生存状况,心理状况,教育状况上暴露的问题越来越突出,而多年来对留守儿童教育的无力,使得这些教育问题不仅没有解决,反而有愈演愈烈之势。留守儿童的教育是一个大的工程,涉及到社会,家庭,学校的各个方面,需要各方面的共同努力才能解决好留守儿童的问题。

留守的少年儿童正处于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他们无法享受到父母在思想认识及价值观念上的引导和帮助,成长中缺少了父母情感上的关注和呵护,极易产生认识、价值上的偏离和个性、心理发展的异常,一些人甚至会因此而走上犯罪道路。根据权威调查,中国农村目前“留守儿童”数量超过了5800万人。57.2%的留守儿童是父母一

方外出,42.8%的留守儿童是父母同时外出。留守儿童中的79.7%由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抚养,13%的孩子被托付给亲戚、朋友,7.3%为不确定或无人监护。

由于地理和历史等原因,我国不同区域的经济发展很不衡,农村人地矛盾尖锐。在市场经济迅猛发展的推动下,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为改变生存状况外出务工,其中大部分为夫妻一同外出,因经济等原因无法将子女带在身边,由此引发“留守儿童”问题。由于留守儿童多由祖辈照顾,父母监护教育角色的缺失,对留守儿童的全面健康成长造成不良影响,“隔代教育”问题在“留守儿童”群体中最为突出。

2006年3月,国务院下发了《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若干意见》,要求解决好农民工托留在农村子女的教育问题,并专门召开农民工工作联席会议,强调要加强农村留守儿童的工作。2006年7月17日全国妇联下发的《关于大力开展关爱农村留守儿童行动的意见》中,更明确的指出要高度重视农村留守儿童面临的各种问题,加强对留守儿童的保护、维权工作。

一、数量增长

中国留守儿童约5800万人。中国留守儿童中国进城务工的农村劳动力约1.3亿人。根据2005年中国1%人口抽样调查的抽样数据推断,中国农村留守儿童约5800万人,其中14周岁以下的农村留守儿童约4000多万人。和2000年相比,2005年的农村留守儿童规模增长十分迅速。在全部农村儿童中,留守儿童的比例达28.29%,平均

每四个农村儿童中就有一个多留守儿童。2012年9月 教育部公布的《2011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11年全国义务教育阶段在校生中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共1260.97万人,这较之于2010年增加了93.79万。

二、分布 1.农村

农村留守儿童年龄分布17%27%学龄前(0-5周岁)小学学龄(6-11周岁)21%35%初中学龄(13-14周岁)大龄(15-17周岁)其中在全部农村留守儿童中,男孩占53.71%,女孩占46.29%,男女性别比为114:75。

2.地区分布

中国农村留守儿童的分布十分集中,而且多数居住在中南各省。山东、湖北、四川、安徽、河南、广东、湖南和江西6省的农村留守儿童在中国农村留守儿童总量中所占比例超过半数,达到52%。在中国,“留守儿童”问题如今已经成为了一个社会性的问题。基于课题需要和我们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我们针对留守儿童问题在河南部分偏僻农村的1000名农村留守儿童进行了实地的调查和走访。通过这次调查,我们发现农村“留守儿童”在生活、学习、性格、心

理等方面存在着比较突出的问题,要彻底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家庭、学校、社会及政府等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协同合作。在暑假期间,河南省留守儿童的基本生活情况如下:

河南省留守儿童基本生活情况80604020023.979.3很少与父母联系的认为一个幸福家庭应该和父一起的第非常想父母的害怕陌生人的打架斗殴的看不到希望的觉得自己很一般的

从以上可以看出,据调查显示,父母外出打工后,与留守儿童聚少离多,沟通少,远远达不到其作为其监护人的角色要求,而占绝对大比例的隔代教育又有诸多不尽人意处,这种状况容易导致留守儿童“亲情饥渴”,心理健康、性格等方面出现偏差,学习受到影响。留守儿童由于亲情缺失,心理健康方面存在阴影,很大一部分表现留守儿童渴望父母的关爱,出内心封闭、情感冷漠、自卑懦弱、行为孤僻、缺乏爱心和交流的主动性,心里问题检出率高达57.14%。调查中有很多让人痛心的例子:

(1)、有一个学生叫杨小达,父母在他4岁时就到浙江打工,父亲每年春节回来一次,母亲是杨小达长到12岁,回来建房才见面的,而此时儿子就不认母亲了,他的母亲找到老师,要她与杨小达好好谈谈,叫她一声妈妈。当老师问杨小达为什么不叫自己的妈妈,爸爸妈

妈外出打工是为了什么?杨小达流着眼泪说,“房子重要还是自己的孩子重要?我已经对妈妈一点印象的没有了,我开不了口”。(2)、李丽,9岁,父母长期在外打工,小丽从小由奶奶抚养。由于父母常年不在身边,生活中缺少玩伴,因此小丽性格孤僻、沉默寡言。上学以后由于和同学缺少沟通,同学们都排斥她,使得小丽缺少自信,上课也不能集中精神听课,成绩一直不佳。一次与同学发生争执,同学们都排斥她、耻笑她,更让小丽觉得无地自容,并且不愿再去学校上课。小丽奶奶不知道怎样教育孙女,于是叫回在外打工的小丽父母,小丽母亲知道小丽不愿上学,非常生气,不问缘由将小丽痛打一顿。小丽认为父母只知道挣钱,出了事情不问缘由就打她,不够关心她,不够爱他。小丽害怕妈妈再打她,回到学校上课,可是厌学情绪依然存在,性格更加封闭。

(3)、王雪玉,和老师了解到,她上课容易走神,不爱交流,对于大人的话,很多时候不予理睬,在她上一年级的时候,别人以为她是自闭症孩子。刚开始她也是一句话不说。老师点名她不答,读课文她也不张嘴。更别说背诵课文了。她成天少言寡语,目光忧郁,心事重重的。在留守儿童中又属于比较特殊的了。

一、通过这几个具体的例子,我们不难看出,留守儿童的问题太多,如下:(1)、亲情的流失:由于父母长期在外,使得孩子从小就缺乏父母的关爱,孩子在心灵上留下的是难以抚平的伤口。虽然像杨小达这样的是少数,但可以看出留守儿童对父母关爱的渴望,在亲情流失的情

况下,他们表现出来的是自卑,沉默寡言,厌学,甚至厌世。(2)、情感上的代沟:由于留守儿童都是与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爷爷奶奶对他们只能是溺爱,虽然也是亲人,但始终不能与父母亲的关爱相提并论,大部分爷爷奶奶只能是看住人在,而根本不能从情感上去关心。经常和爷爷﹑奶奶交流﹑谈心的统计上,不难看出,能和爷爷奶奶经常交流谈心的只占26.98℅,爷爷奶奶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与自己的孙子存在着很大的区别,这也就造成了交流上的障碍,情感上的代沟,是留守儿童不能开心﹑活泼的主要因素。(3)、家庭教育的缺失:在和留守儿童生活一起的爷爷奶奶,他们都是上世纪五十﹑六十年代出生的,由于历史原因,他们的文化水平都不高,甚至有些只能认识一些常用的字,不能写。所以,根本不能去辅导这些留守儿童的学习,这也是导致留守儿童学习成绩差的主要原因。

(4)、生活状况堪忧:在问卷调查和家访过程中,了解到80℅以上的家庭,都没有或没能长期给留守儿童做早餐,相当多的家庭都是给孩子一点钱,让他们自己买零食吃,由于条件原因,他们买的大都是“三无”食品,在教学中,老师常常都会碰到由于吃零食而生病的学生,虽然老师们多次在开家长会时,都在强调家长要给孩子做早餐,不要在外面买零食当做早餐。但是,在农村,农忙季节时,爷爷奶奶要忙做农活,根本无暇照顾,更因为经济问题,给孩子的钱最多是两角到五角钱,只能买诸如“牛筋条”之类的食品。很多家庭对孩子的生活,只能是管饱,谈不上营养。

(5)、网络的侵蚀:现在由于一些黑网吧的存在,使得一些孩子常常进入网吧,特别是留守儿童,由于爷爷奶奶无力监护,使得他们更有时间进入网吧,时间久了,难以扭转。特别是在寒暑假,部分留守儿童常常都是在网吧里度过。

(6)、对未来没有正确的理想:在调查中发现,有近三分之一的留守儿童没有正确的理想,在他们身上所表现出来的是无所无谓,对未来缺乏正确的理想,这是令人最为痛心之处。

二、导致留守儿童安全问题的主要原因有:

(1)、他们缺乏来自于家庭、学校和社区的有效监管和控制(2)、留守儿童尚处在社会化的初始阶段,对社会现象和本质的认识都是肤浅的,极易产生行为道德失范,再加之其身心正处在发育期,这就使其在心理上缺乏自我防范意识,在生理上有足够的自我保护能力。

(3)、当前我国社会处于转型时期,城市不良文化向农村的渗透,导致农村社会治安问题日益严重。

三、留守儿童的安全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留守儿童容易受到不法分子的侵害因为留守儿童的家庭大多主要劳动力外出,社会上的不法分子往往钻上这个空子,对留守儿童家庭实施不法侵害。我们所到的16个乡镇中有13个乡镇的农民向我们反映了这方面的事例,包括入室盗窃时打伤留守儿童,对留守女童进行猥亵、骗诱,企图拐卖留守男童等。

(2)、对突发性事件应变自救能力差,偶发性事件频发在涟源市荷塘镇2005年的5.31特大洪水灾害中,有12名儿童和8位老人、妇女死于洪水中。这其中大部分死亡人员家庭中的主要劳动力都外出务工,12名儿童中有11名属于留守儿童。因此,一旦遇到突发性事件,这些家庭几乎无应变自救能力,只能坐等厄运。而溺水身亡、交通事故等对一般人来说的偶发性事件,在留守儿童身上却频频发生,这样的例子在调查中也不少有。(3)、留守儿童离家出走

四、缓解留守儿童问题的办法(1)、修订《义务教育法》

新订的 《义务教育法》 应有相关条款,做出有利于在农村留守或随父母流动 的农民工子女享受公平性的义务教育利益的规定。

(2)、加强实施《未成年人保护法》力度

保护未成年人法的实施细则与司法解释,应有利于加强对不法侵害留守儿童 的犯罪行为人的惩治力度,并在刑事诉讼过程中体现这一精神。

(3)、进一步明确学生伤害事故学校责任范围

在法规规定中,完善农村学校学生的非刑事性的人身伤害的追责制度,进一 步明确学校责任的范围、教师的责任与义务;目的是加强学校与教师的责任,以利于保护留守儿童和全部儿童。

(4)、加强网吧管理

通过法治途径,强化网吧的管理力度以保护留守儿童及其他儿童,避免他们 在网吧环境中受到负面影响。

(5)、加快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步伐

每个乡镇,建设(或采取扩建方式)一至两所九年一贯制的住宿学校,满足留守儿童的住宿制就学的要求。

(6)、学校应该成为留守儿童教育、管理的主渠道。

下载关于留守儿童日常生活环境的社会调查报告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留守儿童日常生活环境的社会调查报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留守儿童调查报告(大全)

    留守儿童调查报告在我们身边,存有着一群这样的孩子,父母常年在外打工,而他们被迫留在家乡,留在爷爷奶奶身边,对于这些孩子来说,父母己蜕变为一年两年才露个脸、见个面的符号和概念......

    留守儿童调查报告

    农村留守儿童调查报告 自上世纪80年代起,随着我国现代化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开始逐渐涌入大城市。由于受到户籍政策和经济条件的限制,进城务工人......

    留守儿童调查报告

    留守儿童现状的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调查地点:广西钦州市大直镇 调查时间:2011年1月27日 调查目的: 留守儿童的现状如何?留守儿童现状产生的根源是什么?在留守儿童中存在哪些突出的......

    留守儿童调查报告

    留守儿童调查报告 姓名:杨显芹 专业:生物科学 班级:10级生物2班 学号:2010023215 时间:2012年7月25日 ~ 8月5日 范围:水长乡的13个自然村 第 1 页 共 7 页 留守儿童调查报告 【摘......

    留守儿童调查报告

    关于留守儿童情况的调查报告 留守儿童:手帕人生上的“小儿” 一. 调查目标:具体系统地了解留守儿童的情况,并从学校,家庭,社会等方面分析其行程的原因,使全社会对留守儿童都有一个......

    留守儿童调查报告范文

    关于留守儿童问题的讨论 留守儿童问题如今已经成为一个社会性问题,基于课题需要和我们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我们针对留守儿童在自己的家乡实地调查和走访。通过这次调查,我发现农......

    留守儿童调查报告

    留守儿童调查报告调研主题:《关注留守儿童,你我同行》 调研时间:2011年调研对象:梅州市平远县长田镇留守儿童 院系:政法学院【摘要】留守儿童问题俨然不是新鲜的话题了,然而随着经......

    留守儿童调查报告

    尧棒乡位于独山南部70公里处,全乡合并后现辖5个行政村,95个村民小组,土地面积1万亩,全乡总人口13800人,全乡在外务工人口约为950人,其中农村留守儿童达567人,女272人,其中小学留守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