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期末复习指导

时间:2019-05-14 05:37:0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期末复习指导》,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期末复习指导》。

第一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期末复习指导

第一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路线

一、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与核心 党的思想路线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实事求是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

二、贯彻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基本要求

贯彻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这四者之间的关系表现在:解放思想是前提;与时俱进是品质;求真务实是条件;实事求是是精髓。

第二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依据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形成过程

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第一次提出,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还处于初级阶段。

1987年党的十三大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问题了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局的问题加以论证,形成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依据的理论。之后,直至党的十八大都确认,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含义

理论意义:第一,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发展阶段的理论;第二,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奠定了一块基石。

实践意义:是党制定现行的路线纲领方针政策的根本依据。

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含义

我国目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这以科学论断,包括两层含义:第一,我国已经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第二,我国的社会主义还处在初级阶段,还没有摆脱不发达状态。

四、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特征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特指我国目前所处的不发达社会主义和改变这种不发达状况所必然经历的社会发展阶段。这个发展阶段,从1956年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 基本完成起,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在我国基本实现为止,需要大约100年左右的时间。

五、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是由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决定的。社会主义的生产目的的是为了满足人民的需要,因而必须根据人民的需要来调节生产,不断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六、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的内容: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 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第三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

一、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科学内涵和重要意义

1992年,邓小平在视察南方的谈话中明确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这一论断标志着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形式。

二、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科学内涵和重要意义

1、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科学内涵 一是突出生产力对于社会主义的极端重要性。阐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二是强调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是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社会主义经济以公有制为基础,生产是为了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的物质和文化需要;三是明确共同富裕是最终的根本目标。实现共同富裕是科学社会主义的一个基本观点,共同富裕的目标实现是一个过程。社会主义本质将随着这个过程而逐步得到体现。

2、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重要意义

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理论为人们思考现实中的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重要的指导。

三、坚持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社会主义建设的最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为了不断发展生产力必须不断解放生产力。可从三方面认识:第一,注重发展生产力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第二高度重视发展生产力是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经验;第三要发展生产力,也要解放生产力。

党的十八大把“必须坚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概括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要求之一。

四、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深刻理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问题,明确三点:第一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观点;第二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是对当代世界经济发展的新趋势和新经验的新概括,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第三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对于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有着很强的针对性,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以来,我国全面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取得了突出的成绩。

五、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

从十七大开始,党一再强调我们要以科学发展观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这是关系到我国发展全局的一项战略选择。明确:第一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要把以人为本作为推动发展的核心立场;第二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要把全面协调可持续作为发展的基本要求;第三,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要把统筹兼顾作为推动发展的根本方法。

六、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中国梦”的内涵: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凝聚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

第四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动力

一、改革开放的目的

改革开放是为了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从而,更好地换发社会主义的活力,更好的坚持社会主义。

二、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掌握改革的评价标准。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把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生产力作为检验一切改革得失败的最主要标准。1992年,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明确地提出了“三个有利于”的标准。

三、对外开放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

1984年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吧实行对外开放定位基本国策。其历史必然性表现在四个方面。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第一。秉持互利共赢的时代理念,第二,把握多元平衡的战略方针;第三,实现安全高效的目标要求。

四、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三者之间:改革是动力;发展是目的;稳定是前提。实践证明,改革、发展、稳定三者关系处理得当,就能纵览全局,保证经济社会的顺利发展;处理不当,就会吃苦头,付出代价。

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原则。第一保持改革、发展、稳定在动态中的相互协调和相互促进;第二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以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第三,把不断改善人民生活作为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重要结合点。

第五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建设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形成及其内涵 了解计划经济体制及其弊端;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形成。掌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内涵。第一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都是经济手段,不是划分社会制度的标志;第二计划和市场作为调节经济的两种手段,各有自己的优势、长处和缺陷、不足;第三市场经济作为资源配置的一种方式和不同社会制度结合呈现出不同的特征。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

了解市场经济的共同特征。独立的企业制度;竞争性的市场体系;规范的政府经济职能;健全的法治基础;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

掌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的特征。第一体现在所有制结构;第二体现在分配制度上;第三体现在宏观调控上。

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市场配置资源的有效性,可以使全社会充满改革发展的创造活力,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增强综合国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

2012年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具体内容主要有四个:(1)强调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必须更加尊重市场规律,更好发挥政府作用;(2)健全现代市场体系,加强宏观调控目标和政策手段机制化建设;(3)加快改革财税体制;(4)深化金融体制改革。

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形成及其依据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制度的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确立的依据。把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确立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是由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和初级阶段的国情决定的,其基本依据包括三个方面。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既包括作为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的公有制经济,也包括不是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的非公有制经济。

五、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非公有制经济主要包括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非公有制经济成分。

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收入分配制度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收入分配制度的主要内容是: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收入分配方式并存。

社会主义之所以必须实行按劳分配,是由社会主义的生产资料公有制和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的。其中,第一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是按劳分配的制度前提;第二社会主义的生产力水平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基础。

多种分配方式是按劳分配以外的分配方式,基本上可以归结为安生产要素分配。安生产要素分配就其内容来讲大体上可以分为三种类型。

第二篇:2013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期末复习指导

2013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期末复习指导

一、填空题

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是我门党和国家对加强______________________战略的思考。

2.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综合国力的竞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竞争。

3.“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在认真总结党的80年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基础上形成的。

4.科学发展观是在认真总结我国以往的发展____________________,深入分析我国发展阶段性____________________的基础上提出来的。

5.2005年10,胡锦涛在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上,明确提出建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国家的重大战略思想。

6.对外开放是我国的一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1992年6月,江泽民根据邓小平南方讲话精神,明确提出使用社会主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个提法。

8.“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9.我们党在__________________全国代表大会上提出的科学发展观,正是立足____________________,面向____________________,充分借鉴吸收国际社会关于___________________问题的经验教训和理论研究成果的结果。

10.建设创新型国家,发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关键。11.在党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全会上决定进行改革。

12.在改革开放中坚持独立自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我们的一项基本原则。13.坚持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 加强党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重点。

14.科学发展观,是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总结我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借鉴国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适应新 的发展要求提出来的。

15.党的十七大再次强调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性,并对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重点的社会主义建设进行了具体筹划。

16.在改革中要坚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方向。

17.衡量我们改革开放和各项工作得失成败的标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8.1979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指出:“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19.当今世界的主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时间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科学发展观反映了当代最新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理念,顺应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发展潮流,是对人类社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深刻总结和高度概括。

2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23.革命是解放生产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也是解放生产力。

24.党的十四大正提出把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确定为建设社会主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体制。

二、单项选择题

1.1978年12月13日,邓小平在党中央召开的工作会议上发表的重要讲话的题目是()。

A.“两个凡是”不符合马克思主义

B.高举毛泽东思想旗帜,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 C.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2.邓小平认为,我们要在中国实现四个现代化,必须在思想政治上坚持()。A.一个中心 B.两个基本点 C.四项基本原则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精髓是()。A.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B.坚持和发展生产力 C.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4.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应对“黄金发展期”和“矛盾凸显期”关键时期的一个()思想。

A.战略性 B.战术性 C.阶段性

5.思想路线的本质在于(),在于不断地研究新问题,在探索中前进。

A.与时俱进 B.创新 C.革命

6.()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

A.实事求是 B.解放思想 C.与时俱进

7.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简明概括是()。

A.三个代表

B.四项基本原则 C.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8.我国的改革()。

A.是生产关系的根本革命

B.目的是改变社会形态 C.中心是发展社会生产力

9.以人为本和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

A.相互矛盾的 B.完全一致的 C.根本不同的

10.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核心是()。

A.反对台湾独立

B.贯彻“一国两制”构想 C.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容分割

11.当今时代的主题是()。

A.战争与革命 B.和平与发展 C.贫穷与富裕

12.“一国两制”构想首先用于解决的问题是()。A.台湾问题 B.香港问题 C.澳门问题

13.以人为本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

A.根本要求 B.根本方法 C.根本措施

14.我们必须坚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

A.第一目标 B.第一要务 C.第一职责

15.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是()。

A.解放思想 B.实事求是 C.与时俱进

16.把()贯彻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

A.科学发展观

B.经济建设为中心 C.建构和谐社会

17.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核心是()。A.经济建设 B.改革开放 C.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18.我国改革的性质是()。

A.社会主义制度的完善和发展 B.改变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C.意识形态和上层建筑的阶级斗争

19.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要动力是()A.坚持以人为本 B.坚持改革开放 C.坚持民主与法制

20.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立足点是()。A.加强同发展中国家的团结与合作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四项基本原则

21.党提出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全党的任务是在()。A.党的的十三大 B.党的的十四大 C.党的的十五大

22.以人为本是我们党的()的集中体现。

A.政策和策略

B.根本宗旨和执政理念 C.执政理念和执政方法

23.科学发展观主张把()统一起来。

A.促进社会物质文明发展与促进社会精神文明发展 B.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C.促进社会政治文明发展与促进社会经济发展 24.党的思想路线的恢复与重新确立是在()。

A.1945年 B.1966年 C.1978年

25.党是思想路线的核心是()。

A.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 B.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C.实事求是

26.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指()。

A.任何一个国家进入社会主义社会所要经历的起始阶段 B.发展中国家进入社会主义社会所要经历的特定阶段

C.我国在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所要经历的特定阶段 27.“两个基本点”必须服从于()。

A.四项基本原则 B.经济建设这个中心 C.改革开放

28.党的十七大根据党的基本路线的新表述,补充了()的内容。

A.政治建设

B.社会建设 C.文化建设

29.科学发展观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

A.指导思想 B.行动纲领 C.具体内容

30.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本质是反对侵略和扩张,维护()。

A.国家的独立自主权利 B.第三世界国家的发展 C.世界和平

31.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明确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上来的战略决策。

A.经济建设

B.政治建设 C.文化建设

32.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把()作为出发点和归宿

点。

C.文明

A.人民的根本利益

D.和谐 B.人民的当前利益 11.党的十七大指出,优良的党风是凝聚党心民心的巨大力量,要做到()。C.人民的长远利益 A.责为民所担 B.权为民所用

33.2004年9月胡锦涛在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上提出,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建设,首先要提C.情为民所系 D.利为民所谋 高()的能力。12.我国对外政策的基本原则主要有()。

A.领导政治

A.独立自主 B.领导经济

B.一国两制 C.领导发展

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34.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思想是()。

D.加强同第三世界国家的团结与合作

A.现代化建设 B.发展经济 C.以人为本 35.()是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本质要求。A.实事求是 B.解放思想 C.与时俱进 36.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时间跨度是指()。A.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基本实现 B.从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基本实现 C.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37.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A.立国之本 B.强国之路 C.兴国之要 38.党的十七大通过的党章,把()同“富强、民主、文明”一起写入了基本路线。A.和谐 B.进步 C.发展 39.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重要保证是()。A.坚持民主法制 B.坚持改革开放 C.坚持科学发展 40.“一国两制”的出发点是()。A.民族的愿望和国家的根本利益 B.发展社会生产力 C.实现祖国统一

三、多项选择题 1.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发展经历了()。

A.党的八大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前的酝酿产生阶段

B.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十二大的基本命题从酝酿到提出的阶段

C.党的十二大到十三大的逐步展开和形成理论轮廓的阶段

D.党的十三大到十五大的科学体系形成并最终确立指导地位的阶段 2.21世纪初我们所面临的国际局势是()。

A.和平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B.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在曲折中发展

C.科技革命突飞猛进

D.国力竞争日趋激烈 3.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同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相比()。

A.是更现实的科学体系

B.是更伟大的科学体系

C.是一脉相承的科学体系

D.是与时俱进的科学体系 4. 以人为本()。

A.是以最广大人民的利益为根本

B.是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C.体现了我们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 D.是为了人民、依靠人民搞发展

5.公有制经济包括()。

A.国有经济

B.集体经济

C.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

D.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集体成分 6.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遵循的基本原则主要有()。

A.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B.议行合一

C.民主集中制

D.少数服从多数 7.党的十五大的报告中指出,邓小平理论是()。

A.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结论

B.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

C.马克思主义在世界范围的运用

D.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8.我们党在新世纪要带领人民实现的三大历史任务是()。

A.提高党的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

B.完成祖国统一

C.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

D.推进现代化建设

9.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主要在于()。

A.社会主义以公有制为主体,资本主义以私有制为主体

B.社会主义要实现共同富裕,资本主义必然导致两极分化

C.社会主义搞计划经济,资本主义搞市场经济

D.社会主义高度集中,资本主义分散管理

10.党的十七大提出,要把我国建设成为()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A.富强

B 民主

13.“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命题()。

A.是邓小平理论的主题思想

B.是邓小平理论体系的基本命题

C.它的提出标志了邓小平理论体系的形成

D.它的提出标志了邓小平理论体系的初步形成 14.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

A.全面发展

B.协调发展

C.优先发展

D.可持续发展 15.我们要建设()的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A.以高生产率为目标

B.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为基础

C.以自然规律为准则

D.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

16.建设创新型国家()。

A.发展科技是关键

B.优秀人才是核心

C.发展教育是基础

D.社会平静是保障

17.建设政治文明涉及下列那些方面()。

A.政治思想

B.政治制度

C.行政管理

D.法制建设 18.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包括()。

A.相互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

B.互通有无,团结合作

C.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

D.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19.认定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意味着()。A.战争与革命已经成为历史了 B.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要特征 C.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D.和平与发展已经是客观事实

20.邓小平理论是()。

A.马克思主义在当今世界发展的最高峰

B.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最高峰

C.中华民族振兴和发展的强大精神支柱

D.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科学指南 21.科学发展观坚持()。

A.发展为了人民

B.发展依靠人民

C.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D.发展方向由人民决定 22.所谓创新型国家,是指()。

A.将科技创新作为国家的基本战略

B.大幅度提高科技创新能力

C.投入大量财力

D.从而形成强大的国家竞争优势 23.我国经济建设的战略部署大体分三步走,即()。

A.1990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

B.到20世纪末,使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再增长一倍,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

C.到2l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

D.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十分富裕 24.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主要方针是()。

A.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B.从我国的具体实际出发,走自己的路

C.要与人民政治参与积极性不断提高相适应

D.确保国家的安定团结

1.试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集中概括。2.简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过程。

3.简述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4.简述确立科学发展观的意义。5.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什么? 6.简述如何统筹城乡的发展。7.邓小平为重新确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做了那些贡献? 8.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要历史贡献是什么? 9.如何全面认识社会主义的本质? 10.简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11.什么是创新型国家? 12.简述“三个有利于”标准。13.简述如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

四、简答题

1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所具有的社会主义的制度特征主要体现在那些方面。15.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具有那些市场经济的共同特征?

16.如何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五、论述题

1.为什么说邓小平理论是一个科学的理论体系?

2.为什么说“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党的指导思想的又一次与时俱进? 3.联系实际说明,为什么说科学发展观是我国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长期坚持的重大战略思想?

4.怎样理解发展是硬道理,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5.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关键、核心和基础是什么?

6.什么是“三个有利于”标准?它与“生产力标准”有何联系与区别? 7.怎样正确理解和把握“三个有利于”标准? 8.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第三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复习

复习

可能有些同学会认为,考试是开卷,到时翻书抄就是了,平时看不看书、听不听课没关系。其实不然。如果完全不读书,不熟悉文字教材的内容,平时完成作业靠抄别人现成的,考试靠在考场上翻教材找答案,常常会耽误了答题时间。尤其是,考卷上的题目,一般不会按照章节顺序排列;论述题、材料分析题的内容可能会涉及到不止一章的理论问题。如果不熟悉教材内容分布,考场上就更找不着了。希望同学们不要掉以轻心,务必考试前熟悉教材章节和内容。

期末考试题型

期末考试试题包括四种题型

1.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2.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3.论述题——— 20分;

4.材料分析题— 30分。

(卷面总分数为100分,按70%折合进总成绩)

一、单项选择题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形成的理论成果是(B)。A.毛泽东思想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C.科学发展观

2、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A)。

A.以人为本B.全面协调可持续C。发展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依据是(C)。

A.社会主义B.新民主主义C.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布局是(C)。A.三位一体B.四位一体C.五位一体

5、思想路线指的是人们的认识所遵循的(B)。

A.路线、方针、政策B.方向、途径、原则和方法C.认识方法

6、经过延安整风,党内普遍认识到(C)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甚至把它看作是的党的思想路线的代名词。

A.解放思想B.理论联系实际C.实事求是

7、贯彻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根本途径是(C)。A.一切从实际出发B.实事求是C.理论联系实际

8、在新的形势下坚持实事求是,做到与时俱进,关键在于(B)。A.创造B.创新C.创立

9、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C)。

A.任何一个国家进入社会主义所要经历的起始阶段 B.发展中国家进入社会主义社会所要经历的特定阶段

C.我中在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所要经历的特定阶段

10、党的十三大,制定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A)。A.基本路线B.基本纲领C.基本方针

11、实现奋斗目标的根本立足点是(C)。

A.以经济建设为中心B.坚持改革开放C.自力更生,艰苦创业

12、社会主义的首要任务是(C)。A.对外开放B.支持党的基本路线C.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13、实现“中国梦”,必须要坚持走(B)。

A.新型工业化的道路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C.资本主义道路

14、我国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时间是(C)。A.2010年B.2020年C.21世纪中叶

15、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C)明确提出的。A.邓小平B.胡锦涛C.习近平

16、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动力是(B)。A.科技B.改革开放C.阶级斗争

17、我国改革的性质是(A)。

A.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B.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根本变革 C.社会主义原有体制的修补

18、“三个有利于”标准是(A)。

A.判断改革得失成败的标准B.判断姓“社”姓“资”的标准C.实用主义的标准

19、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宏观调控下的市场经济,能利用(B)两种手段的长处,既注重发挥市场的调节作用,又注重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

A.市场和法制B.计划和市场C.计划和法制 20、国有经济起主导地位,主要体现在(C)。

A.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B.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 C.对国民经济的控制力上

21、社会主义的分配原则是(B)。A.按需分配B.按劳分配C.按贫富分配

22、党的十八大指出,(C)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

A.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B.加快实现农业现代化C.城乡发展一体化

23、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是(A)。A.人民当家作主B.政治文明C.社会和谐

24、中国共产党对各民主党派的领导是(C)。A.思想领导B.组织领导C.政治领导

25、民族区域自治的核心是(C)。

A.实行各民族平等、团结、合作和共同繁荣

B.按照传统风俗习惯生活及进行社会活动的权利和自由 C.保障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管理本民族、本地事务的权利

26、首次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的基本范畴是党的(B)。

A.十六大B.十七大C.十八大

27、当今时代,(A)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A.文化B.文明C.经济

28、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既是丰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迫切需要,也是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高国家文化(B)的必然要求。

A.硬实力B.软实力C.吸引力

29、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中固有的并且延绵不断的一种历史文化传统,是(B)最本质、最集中的体现。

A.先进文化B.民族文化C.经济发展 30、提高全民(C)素质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基本任务。A.体育B.文化C.道德

31、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贯彻始终的是(A)。A.以人为本B.以学为本C.以物为本

32、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要动力是必须坚持(B)。A.和平发展B.改革开放C.民主法制

33、加强社会建设的重点是(B)。

A.基础建设B.保障和改善民生C.生产效率

34、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中反映人类进步与(B)存在和谐程度的状态。A.社会B.自然C.人类

35、(C)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系统阐述了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要求、重点任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理论和实践都达到新的水平。

A.党的十五大B.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C.党的十八大

36、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的一部分,生态问题具有全球性,解决生态危机对人类的威胁和挑战,需要(B)的共同努力。

A.发达国家B.全世界C.发展中国家

37、在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中,把利用(C)修复生态系统放在首位。A.人工造林B.科学技术C.自然力

38、日本是通过侵华战争强迫清政府签订不平等的(B),割占我国台湾的。A.《北京条约》(1860年)B.《马关条约》(1895年)C.《二十一》(1915年)39、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根据国内外情况的变化,党和政府审时度势,为解决台湾和香港、澳门问题,提出(B)方针。

A.解放台湾,统一祖国B.“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C.收复香港澳门,实行社会主义制度

40、中国政府恢复对香港、澳门行使主权的时间是(C)。A.1997年12月01日和1999年07月20日 B.1997年02月01日和1999年07月12日 C.1997年07月01日和1999年12月20日 41、2007年10月,党的(B)报告第一次将”两岸签署和平协议”写进党的文献,郑重呼吁,在一个中国原则的基础上,协商正式结束两岸敌对状态,达成和平协议,构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框架。

A.十六大B.十七大C.十八大

42、我国革命的爱国统一战线是(A)。

A.工人阶级领导的、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广大社会主义劳动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的最广泛的联盟

B.以工人阶级为核心的广大社会主义劳动者的联盟

C.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的联盟

43、现阶段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重要依靠力量,同时又是人民民主专政的坚强柱石的是(B)。

A.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B.中国人民解放军C.广大的工人阶级和农民阶级

44、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为了坚持党的领导,必须努力(A)党的领导。

A.改善B.服从C.统一

45、新形势下建设(B)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就是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理念。

A.科学型B.服务型C.学习型

二、多项选择题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指包括(BCD)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A.毛泽东思想B.邓小平理论

C.“三个代表”重要思想D.科学发展观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中发生了两次历史性飞跃,产生的两大理论成果是(AD)。A.毛泽东思想B.邓小平理论

C.科学发展观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由(ABC)三个基本方面构成的。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

4、从党的十二大开始,《中国共产党章程》一直明确规定:“党的思想路线是(ABCD)。” A.一切从实际出发B.理论联系实际

C.实事求是D.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5、要实现理论创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BCD)。

A.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中解放出来 B.把思想认识从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和或教条式的理解中解放出来 C.把思想认识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

D.使思想和行为更加符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和时代发展的要求

6、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的主要内容是(ABD)。

A.以经济建设为中心B.坚持四项基本原则C.发展生产力D.坚持改革开放

7、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奋斗目标是把我国建设成为(ABC)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A.富强B.民主C.文明D.和谐

8、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要求树立的生态文明理念是(ABC)。A.尊重自然B.顺应自然C.保护自然D.开发自然 9、1985年邓小平指出我们必须坚持的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是(CD)。

A.坚持对内改革B.坚持对外开放C.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D.支持共同富裕

10、我国经济建设的战略部署大体分为三步走,即(ABC)。

A.1990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

B.到20世纪末,使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在增长一倍,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C.到21世界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比较富裕 D.到21世界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十分富裕

11、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适应经济全球化新形势,必须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完善(ABC)的开放型经济体系。

A.互利共赢B.多元平衡C.安全高效D.对内改革

12、改革开放以来党在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方面积累起来的经验和主要原则包括(ABC)。

A.把保持改革、发展、稳定在动态中的相互协调和相互促进 B.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以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

C.把不断改善人民生活作为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重要结合点 D.把实现社会稳定作为促进改革、发展的根本出发点

13、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形成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分别是(ABC)。

A.突破完全排除市场调节的大一统的计划经济观念,提出“以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方针

B.突破把计划经济和商品经济对立起来的观点,提出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体制是“计划和市场内在统一的体制”

C.突破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是社会制度属性的思想束缚,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

D.突破计划经济是社会主义制度本质属性的认识,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观点

14、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ABCD)。A.个体经济B.私营经济C.外资经济

D.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非公有制经济成分E.公有制经济对其他经济成分进行监管

15、十八大报告提出,继续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主要包括(ABCD)。A.优先推进西部大发展B.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 C.大力促进中西部地区崛起D.积极支持东部地区率先发展

16、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是(ABC)。

A.民族平等B.民族团结C.各民族共同繁荣D.民族区域自治

17、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基本要求是(ABCD)。A.有法可依B.有法必依C.执法必严D.违法必究

18、依法治国是(ABCD)。

A.社会文明进步的显著标志B.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C.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要求

D.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19、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包括(ABCD)。A.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C.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D.社会主义荣辱观

20、加强对文化产品创作生产的引导,贯彻(CD)的方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立足发展先进文化、构建和谐文化。

A.为人民服务B.为社会主义服务C.百花齐放D.百家争鸣

21、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要求是(ABCD)。A.民主法治B.公平正义、诚信友爱

C.充满活力、安定有序D.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22、努力让人民过上更好生活是指(ABCD)。A.学有所教B.劳有所得

C.病有所医、老有所养D.住有所居

23、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要求树立的生态文明理念是(ABC)。A.尊重自然B.顺应自然 C.保护自然D.开发自然

24、着力推进(ABC)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途径和方式。A.绿色发展B.循环发展 C.低碳发展D.经济发展

25、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个长期的过程,要坚持把(AD)作为根本动力,建立和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形成生态文明建设长效机制。

A.改革开放B.文化建筑 C.社会建筑D.科技创新

26、“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提出的第三阶段的标志性事件是(ACD)。A.1983年6月26日,邓小平会见美国华人学者谈和平统一设想 B.“邓六条”

C.1984年2月22日,邓小平会见美国某大学代表团的谈话 D.一系列法律文件的制定 27、1992年,代表海峡两岸达成各自以口头方式表述“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一的“九二共识”的是(AC)。

A.大陆的海峡两岸关系协会(简称海协会)B.大陆的海峡交流基金会(简称海基会)C.台湾的海峡交流基金会(简称海基会)D.台湾的海峡两岸关系协会(简称海协会)

28、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党和国家必须认真贯彻落实的四字尊重是(ABCD)。

A.尊重劳动B.尊重知识.C.尊重人才D尊重创造

29、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才能形成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筑大军。这是因为:(AB)。

A.中国共产党是一支具有极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的核心力量,自身具备这种领导能力.其领导能力是经过了无数次实践的检验的

B.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这是全中国人民根据长期的历史经验而作出的自觉选择,是庄严地写进了我国宪法的

C.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伊始就是执政党,有长期的执政经验

D.中国共产党与时俱进,是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必须选择的领导者

30、党的十八大从战略的高度出发,向全党提出的建设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重大任务,包括(BCD)。

A.建设纯洁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B.建设学习型马克思主义执破党 C.建设创新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D.建设服务型马克思主义执致党

三、简答题

1、简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和发展的实践基础。

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党在改革开放以来所形成的理论成果的总称,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实践是理论形成和发展的基础:

第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提出了理论创新的要求。第二,人民群众的伟大创造提供了理论创新的不竭源泉。

第三,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提供了理论成果真理性的有力证明。

2、为什么说在新的形势下坚持实事求是,做到与时俱进,关键在于创新? 答:在新的形势下坚持实事求是,做到与时俱进,关键在于创新。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没有创新,就没有发展;没有创新,就没有进步。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如果没有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这个民族,这个国家就会衰亡。

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理论创新不是最终目的,必须转化为改造社会的实践创新。理论创新不是为新而新,而完全是为了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总结新经验。理论创新的成果要通过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的创新去贯彻落实,并在贯彻落实的实践中进一步使理论创新获得检验、丰富和发展。

3、简述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

答:根据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党的十五大明确制定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阐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文化建设的基本目标和政策,十七大、十八大又根据党的基本路线的新表述对基本纲领加以完善,进一步补充了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的内容。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是要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就是要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巩固人民民主专政,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就是要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实行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的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要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总要求和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原则,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

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就是要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坚持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4、为什么说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答:第一,注重发展生产力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马克思主义认为,生产力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根本的决定性因素。物质资料的生产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任何一个国家和民族,都一时一刻不能停止生产。社会生活各个领域问题和人们之间各种关系的解决,归根到底都取决于生产力的发展。

第二,高度重视发展生产力是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经验。30多年来,我们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在生产力发展上取得了历史性的成就,从而积累了建设社会主义的宝贵经验。

第三,不仅要发展生产力,而且要解放生产力。这是邓小平的一个重要观点。革命是解放生产力,这是马克思和列宁的基本观点,毛泽东也说过,社会主义革命的目的是为了解放生产力。用革命去扫除生产力发展中的障碍从而达到解放生产力的目的,这个思想的真理性已被实践所证明。

5、如何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指导思想地位?

答: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历史地位,我们可以从马克思主义发展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本身等三个方面去理解和把握。

(一)科学社会主义在当代中国的坚持和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同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我们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主要表现在它坚持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共产主义的最高理想和价值追求、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主体地位、共同富裕的奋斗目标、以公有制和按劳分配为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以人民当家作主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不断改革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和体制机制、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等方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的基础上,从当代中国的实际出发,创造性地提出了一系列适应新的时代特征和实践要求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既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又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是普遍与特殊的有机结合,是逻辑与历史的辩证统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开拓了科学社会主义发展的新境界,是深深扎根于中国大地、符合中国实际的当代中国的科学社会主义。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的最新成果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中第二次飞跃的理论成果。党自觉地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在思考和回答这些重大问题中,不断深化着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创造性地提出了很多新的思想、新的观点、新的论断。这些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集中起来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它的形成和发展,标志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现了第二次历史性飞跃。

(三)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行动指南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三个基本方面构成的。相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来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行动指南。对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从以下几点上来理解:

第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第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指针。

第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6、试述我国当今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

答:进入新世纪新阶段,我国发展呈现一系列新的阶段性特征,主要是:(1)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同时生产力水平总体上还不高,自主创新能力还不强,长期形成的结构性矛盾和粗放型增长方式尚未根本改变;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同时影响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依然存在,改革攻坚面临深层次矛盾和问题;

(3)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同时收入分配差距拉大趋势还未根本扭转,城乡贫困人口和低收入人口还有相当数量,统筹兼顾各方面利益难度加大;

(4)协调发展取得显著成绩,同时农业基础薄弱、农村发展滞后的局面尚未改变,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任务艰巨;

(5)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不断发展、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扎实贯彻,同时民主法制建设与扩大人民民主和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还不完全适应,政治体制改革需要继续深化;

(6)社会主义文化更加繁荣,同时人民精神文化需求日趋旺盛,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对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提出了更高要求;

(7)社会活力显著增强,同时社会结构、社会组织形式、社会利益格局发生深刻变化,社会建设和管理面临诸多新课题;

(8)对外开放日益扩大,同时面临的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上占优势的压力长期存在,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增多,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要求更高。

7、简述我国改革开放的成功经验。

答: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历史条件下,在我国改革开放实践进程中,在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经验教训并借鉴其他国家谋求发展,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一切从实际出发而不是从本或旧的观念出发,是改革开放取得成功的重要原因。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是改革开放取得成功的基本经验,我国改革开放的成功经验有以下几点:

第一,必须始终坚持改革开放的正确方向。

第二,必须坚持正确的方法论,在不断实践探索中推进改革。第三,必须坚持全面改革,在各项改革协同配合中推进。

第四,必须坚持尊重人民的首创精神,坚持在党的领导下推进。

8、简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答:市场经济在其发展的历程中,一般都是建立在私有制基础上的,中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把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制度结合起来,既体现市场经济的普遍原则,又体现社会主义制度要求,其基本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体现在所有制结构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在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基础之上,这一方面有利于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另一方面又有利于促进社会公平。

第二,体现在分配制度上。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坚持的是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实现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这种收入分配制度有利于克服平均主义,调动劳动者以及生产要素所有者的积极性,也可以通过完善分配制度,解决收入差距拉大等问题。

第三,体现在宏观调控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是自由放任的市场经济,而是宏观调控下的市场经济,能利用计划和市场两种手段的长处,既注重发挥市场的调节作用,又注重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既可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又可克服市场经济的自发性盲目性,把人民的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结合起来,显示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优越性。

9、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答:一是坚持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提高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保证党领导人民有效治理国家;

二是坚持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拓宽民主渠道,保证人民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

三是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在全社会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不断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进程,实现国家各项工作法治化;

四是坚持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特点和优势,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为党和国家长治久安提供政治和法律制度保障,更好的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巩固和发展民主团结、生动活泼、安定和谐的政治局面。

10、如何理解民族精神?

答: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社会实践中形成的民族意识、民族心理、民族品格、民族气质的总和,是民族文化中固有的并且延绵不断的一种历史文化传统,是民族文化最本质、最集中的体现。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是把中华民族坚强团结在一起的精神力量。时代精神是我们在改革开放中与时俱进的精神力量,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相互交融,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中,共同构成中化民族自立自强的精神品格,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中国精神。

11、如何认识坚持公有制经济的含义和公有制经济主体地位的体现?

答: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必须全面认识公有制经济的含义。(1)国有经济,主要是指由社会全体成员共有占有生产资料的公有制经济形式;(2)集体经济,主要是指由部分劳动群众共同占有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形式;(3)混合所有制经济有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主要以入股的方式将生产要素组织起来,进行统一经营、按股分红并负有限责任的民有制经济形式。

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必须正确认识公有制主体地位的体现。党的十五大指出: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1)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公有资产占优势,要有量的优势,更要注重质的提高。(2)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3)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国有经济起主导作用,是就全国而言,有的地方、有的产业可以有所区别。

对公有制主体地位和国有经济主导作用的这种表述,使人们对公有制经济地位和作用的认识,从过去单纯看它们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扩展为从质和量的统一的观点上去把握,从偏重于量的优势发展到更加重视质的提高。这为更好地坚持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发挥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拓宽了思路,奠定了坚实的了理论基础。

12、为什么说教育和科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答:教育和科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对于提高民族素质、提高社会文明程度、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具有重要作用。发展教育和科学,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是加强文化建设、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条件。

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对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现在和未来的发展具有决定性意义。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调整优化科技结构,促进科技资源的合理配置。要坚持以人为本,充分发挥广大科技人员的积极性,铸造我国科技事业的新辉煌。加强科学普及,提高全社会的科学素质。

哲学社会科学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重要工具,是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哲学社会科学是现代国家的一种战略性资源,哲学社会科学的研究能力和成果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离不开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发展。

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根本任务。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13、简述社会建设的新目标

答:党的十八大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出了社会建设的新目标,这就是: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总体实现。全民受教育程度和创新人才培养水平明显提高,进入人才强国和人力资源强国行列,教育现代化基本实现。就业更加充分。收入分配差距缩小,中等收入群体持续扩大,扶贫对象大幅减少。社会保障全民覆盖,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住房保障体系基本形成,社会和谐稳定。

14、如何加强生态文明的制度建设。

答: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个长期的过程,要坚持把改革开放和科技创新作为根本动力,建立和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形成生态文明建设长效机制。

(1)建立科学评价体系。把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以此来引导正确的行为选择和价值取向,努力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资源环境效益的有机统一。以此相应,建立体现生态文明要求的目标体系、考核办法、奖惩机制。

(2)建立国土空间保护开发制度。完善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水资源管理制度、环境保护制度。

(3)深化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和税费改革。一是合理调整资源性产品价格,引导资源节约利用。二是加大资源环境税费改革。三是健全资源补偿和交易制度。四是加强法律法规建设。五是形成有利于生态文明建设科技创新体制,大力推进科技进步,支撑生态文明建设。

15、简述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则。

答:第一,独立自主是我国对外政策的根本原则。坚定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首要的一点就是坚决维护国家的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决不会屈服于任何外来压力。

第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我国处理同一切国家间关系的基本准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基本内容是: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我国处理同一切国家关系的基本准则。我国提出这五项原则是为了反对侵略和扩张,维护国家独立自主权利。五项原则之间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如今,这五项和平共处原则已经被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接受,成为规范国际关系的重要准则。

第三,弘扬平等互信、包容互鉴、合作共赢的精神,共同维护国际公平正义是我国处理国家间关系的基本战略原则和主张。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平等互信,就是要遵循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坚持国家不分大小、强弱、贫富一律平等,推动国际关系民主化,尊重主权,共享安全,维护世界和平稳定;包容互鉴,就是要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发展道路多样化,尊重和维护各国人民自主选择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的权利,相互借鉴,取长补短,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合作共赢,就是要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在追求本国利益时兼顾他国合理关切,在谋求本国发展中促进各国共同发展,建立更加平等均衡的新型全球发展伙伴关系,同舟共济,权责共担,增进人类共同利益。

16、简述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的主要特点。

答:新时期的爱国统一战线具有以下两个突出的特点:

(1)社会主义劳动者与爱国者的广泛联盟。我国革命的爱国统一战线已经成为工人阶级领导的,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广大社会主义劳动者,拥有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有祖国统一的爱者的最广泛联盟。

(2)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人民政治协商制度。我国的各民主主党派享有宪法赋予的政治自由,组织独立和法律上的平等地位。它们是参政党。人民政治商会议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实现各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团结合作的统一战线组织,也是我国政治体制中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实行监督的重要形式。

17、如何认识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答:

(一)构建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重要性

党提出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理论并把生态文明建设上升到国家战略,对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对人类生态文明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第一,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提出,反映了党对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关系的新认识,为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

第二,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提出,顺应了广大人民群众新期待,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内涵。

第三,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提出,反映了党对当今世界发展新趋向的深刻把握,对推进人类生态文明的进步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二)构建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迫切性

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全方位全过程的一项神圣事业,把它放在突出位置具有战略重要性与现实紧迫性。

(1)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是缓解资源环境压力、破解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资源环境瓶颈制约难题的迫切需要。(2)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是满足人民群众对生态环境的愿望和诉求、实现中华民族世世代代永续发展的迫切需要。

(3)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促进人类生态文明进步的迫切需要。

18、结合实际,谈一谈新时期如何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答:

(一)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必要性

(1)在新的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肩负着历史的责任,经受着时代的考验,必须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切实加强自身建设,不断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

(2)改革开放以来,党面临的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是长期的、复杂的、严峻的,精神懈怠危险、能力不足危险、脱离群众危险、消极腐败危险更加尖锐地摆在全党面前。形势的发展、事业的开拓、人民的期待,都要求我们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

(二)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主线 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必须牢牢把握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这条主线。

(1)先进性和纯洁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质属性,贯穿于党的性质、宗旨、任务和全部工作中,体现在各级党组织和全体党员的实际行动上。

(2)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是加强党的建设的根本任务和永恒课题,尤其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关键所在。

(3)90多年的历史说明,党如果能够始终保持、发展先进性和纯洁性,党在人民群众中就会有崇高的威望,党和人民事业就兴旺发达。

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同加强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是紧密联系、相互促进的。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是执政能力建设的基础和前提,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的现实要求和具体体现,这三个建设内在地统一于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之中。

四、材料分析题(略)

说明:这类材料分析题需要同学们认真思考,结合自己对所学相关理论观点的理解,对分析材料内容的认识,归纳总结出几个答题要点,写成一篇短文。如果只是找到教材相关部分内容,全盘照抄书中要点,没有自己的分析说明,扣20分。

材料分析题一般答题方式:第1点,分析材料,用自己的理解阐述材料中阐述的情况;第2点,根据题目提出的考点,找到书上相应章节,阐述理论;第3点,尽可能将材料和理论有关联的部分综合起来再次阐述。

PS:论述题和材料分析题,字数越多越好。

第四篇: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复习指导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应试备考策略

不少同学感觉到本门课程理论性不强,学习起来没有头绪,记忆的知识点很多,复习难度很大。我觉得,要学好本门课程首先应厘清毛特这门学科的理论逻辑体系,然后再根据该体系进行补充性识记,巧妙掌握一些学习的技巧和方法就够了。如果理论体系搞不清楚,复习起来就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势必导致学习起来困难重重,甚至厌学。

结合多年学习政治理论课的经验,我想就如何学好这门课程建议如下:

一、逻辑体系

1.毛特理论共由15章组成,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都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

2.毛特概论重点内容和基本线索是:

(1)一个精髓:实事求是。主要阐述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和内容意义以及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地位和内容。(第2章)

(2)两个理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毛泽东思想又包括两个理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包括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问题)、社会主义革命的理论(包括社会主义改造的理论原则与经验总结)(这些内容集中在讲义的第3、4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战略思想。①邓小平理论是一个科学体系

邓小平理论是一个科学体系,可用“三个一”概括:一个精髓,一个主线,一系列相互联系的基本观点。

第一,邓小平理论中有一个精髓。这个精髓就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第二,邓小平理论中有一个明确的主线。这个主线就是“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这个问题就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

第三,邓小平理论中有一系列内在联系的基本观点。

邓小平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根本任务、发展阶段、发展动力、战略步骤、政治保证、祖国统一、外部条件、领导核心和依靠力量等一系列基本问题,指导我们党制定了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②邓小平理论科学体系的主要内容

邓小平理论科学体系的主要内容包括社会主义本质理论(5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6章),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7章),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战略理论(7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8章)、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理论(9章)、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理论(10章)、祖国统一理论(12章)、外交战略理论(13章)、社会主义建设的依靠力量(14章)和领导力量及党的建设理论(15章)等。

(3)三条特色道路:具有中国特色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道路。

二、毛泽东思想的复习方法

第一,要注意在全面复习的基础上有重点地复习。

首先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问题是毛泽东思想概论的核心,是复习的重中之重。大量的分析题都出自这部分内容,而且选择题年年都考。其次是社会主义改造的理论原则与经验总结。最后是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和掌握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坚持和发展毛泽东思想这两部分内容。

第二,在理解的基础上,加深记忆。

所谓理解,就是对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原理的来龙去脉,及其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等,要认识清楚。当然理解本身也有个方法问题,那就是反复思考,要善于进行比较,如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区别和联系、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区别和联系等问题就要注意理解。

第三,要完整地、准确地把握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

毛泽东思想具有多方面的内容,而且以独创性的理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列主义。贯穿于毛泽东思想各个组成部分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是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毛泽东的科学著作是毛泽东思想的集中概括。这是一个互相联系的统一的整体,这种完整的科学体系是在长期的历史考验中形成的。在复习中,不能孤立地从个别词句上去理解毛泽东思想,不能抽象地、脱离具体条件地去理解毛泽东思想。

第四,复习时要注意联系历史实际和现实实际。

首先应该对毛泽东思想的基本理论有系统的整体的把握。同时应与历史实践,总结历史经验结合起来,把握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是如何以中国革命与建设不断提出的实际问题为中心,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运用,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着眼于新的实践与新的发展,创造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特别是应该学会运用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原理和活的灵魂,着重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勤于思索,培养综合思维能力,要对毛泽东思想的各个基本理论观点产生的历史背景、主要内容、历史作用等进行深入思考,培养综合思维能力。

第五,要纵横比较,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对毛泽东思想的各个基本理论观点,考生要进行纵横归类比较,分析鉴别它们之间的异同,找出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巩固和加深对它们的理解和记忆。最后要联系实际,提高分析思维能力。复习毛泽东思想概论,要善于把毛泽东思想的各个基本理论观点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际结合起来,把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历史经验教训同现实生活中遇到的新问题联系起来,从中得到启迪和借鉴,提高分析思维能力。特别是要注意着重批判中国革命历史上的一些错误观点,如陈独秀的“右”倾投降主义和王明的“左”倾教条主义的错误等。

考生了解了毛泽东思想的脉络之后,就会有一个大致的复习方向,这时只要掌握些方法和技巧,复习就会变得脉络清晰,有章可循,能够迅速找到要领,驾轻就熟。

三、中国特色理论体系的复习方法

第一、全面把握毛特的逻辑体系

第二、理论联系实际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一个重要特点就是政策性强,换句话说即现实性强。每年试题中的分析题大都联系社会热点问题,这些试题紧贴当年的时政,不回避热点,既考查基础性的理论,又考查对基础性理论的理解、记忆,还要考查对基础理论的实际运用能力。

对于2010年政治理论考试来说,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问题;和谐社会建设问题;民生问题;生态文明建设问题;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问题;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问题;新农村建设问题;和谐世界以及中国和平发展道路等问题,这些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长期存在并且不能不引起中国政府关注的现实性问题,广大考生尤其要注意。

第三、注意与其他学科的联系

中国特色理论体系的内容具有较强的现实性,与当代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建设等各个方面紧密联系,因此,中国特色理论体系与马哲、政经、有重复交叉的内容。例如科学发展观体现了哪些哲学原理等。这些重复交叉的内容极有可能在综合性试题中出现。希望你在复习时注意。

第四、识记、理解与练习结合在复习过程中,应当将理解、记忆与练习结合起来。在理解记忆的基础上,通过做一部分习题进行练习,一方面可以检验自己理解和记忆的效果,另一方面,可以培养你灵活运用所掌握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更为重要地是,这种记忆、练习结合的方式能够提高你实际的解题能力,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综上所述,毛特理论的复习不是简单地过一遍讲义或大纲解析上的内容就能达到上述的要求的,希望考生能按照老师所给的学习方法和建议来学,做到对基础知识的全面把握、理解和融会贯通。

第五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复习要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复习要点

邢继伟

总论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要内容:包括邓小平理论(开创制作),“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承上启下)以及科学发展观(创新成果)等重大战略思想。

2.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在社会主义发展道路问题上,强调走自己的路,不把书本当教条,不照办外国模式,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基本问题)3.“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的内容: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围绕“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

4.科学发展观的内涵: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5.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始终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

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继续深化改革开放

切实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 第一章

1.党的思想路线的内容: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客观前提和基础,最重要的内容、最基本的要求),理论联系实际(基本内容),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重要表现)。2.实事求是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精髓,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精髓。

3.保持党的先进性,必须坚持党的基本路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4.党的思想路线的基本要求:(解放思想)是其本质要求,(实事求是)是中特体系的精髓,(与时俱进)是马克思理论主义的本质,(求真务实)是其核心内容。

5.党的思想路线的重大意义:是制定和执行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路线、方针政策的基础

是推进理论创新的强大动力

是保持党的先进性的决定性因素

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发展的根本保证 第二章

1.社会主义本质的内涵: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根本要求;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根本方向;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和谐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目标。

2.首要基本理论问题是: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3.为什么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

a.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基本点

b.是体现社会主义本质、发挥社会主义优越性的根本要求

c.是由我国现阶段的基本国情和当今时代的特点决定的 4.如何大力促进先进生产力的发展?

a.必须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发展生产力的积极力量

b.必须依靠科技进步,提高科技创新能力

c.必须深化改革

d.必须立足实际、创造条件,逐步地对落后的生产方式加以改造、改进和提高 5.发展是解决中国一切问题的关键 第三章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含义:这是一个具有特定含义的新的科学概念。它不是泛指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会经历的起始阶段,而是特指我国在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的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阶段。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3.奋斗目标: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4.核心内容、基本途径和根本保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5.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

6.依靠力量:全国广大人民群众 7.基本方针:自力更生,艰苦创业。

8.主要矛盾: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主义生产之间的矛盾。9.“三步走”发展战略:第一步,解决人民温饱问题;第二步,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第四章

1.改革开放的重大意义?

a.极大地调动了亿万人民的积极性,使我国成功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半封闭到全方位的开放的伟大历史转折; b.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

c.极大地推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创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理论宝库;

d.为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奠定了比较完善的制度基础; e.进一步完善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战略布局; f.极大地促进了我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奠定了物质技术基础。

2.改革开放的基本经验?

》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结合起来

》把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同坚持改革开放结合起来

》把尊重人民的首创精神同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结合起来

》把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同发展市场经济结合起来

》把推动经济基础变革同推动上层建筑改革结合起来

》把发展社会生产力同提高全国民族文明素质结合起来

》把提高效率同促进社会公平结合起来

》把坚持独立自主同参与经济全球化结合起来

》把促进改革发展同保持社会稳定结合起来

》把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同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结合起来 3.改革得失成败的“三个有利于”判断标准?(其核心标准是生产力的标准)

》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 》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

》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4.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答:改革、发展、稳定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三者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作用;改革是动力,发展是目的,稳定是前提;保持改革、发展、稳定在动态中的相互协调和相互促进;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以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把不断改善人民生活水平作为处理三者之间关系的重要结合点,因为处理好三者之间的关系,关键是要始终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

第五章

1.为什么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

 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是社会主义的一条根本原则  坚持公有制为主体,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要求  坚持公有制为主体,能更好地发展社会生产力

 是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和共同富裕的重要保证

2.公有制主体地位的体现:a.一是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

b.二是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的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3.为什么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

a.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客观要求

b.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

c.关系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坚持和完善

d.有利于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利用,有助于市场交易秩序和市场竞争体系的形成,为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e.是经济全球化的客观要求

f.增强经济活力,调动群众和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加快生产力发展

g.成为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4.怎样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推进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

》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统筹区域协调发展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第六章

1.我国社会主义民主制度的特点和优势:共产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统一性,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制度最根本的特点和最大的优势。2.怎样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民主制度?

》坚持人民民主专政

》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坚持和完善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坚持和完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3.政治体制改革的含义:

4.政治体制改革的基本内容: 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

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改革干部人事制度 改革和完善决策机制;

完善民主监督制度

推进司法体制改革

5.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重大意义?  是人民当家作主的基本保证

 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  是社会文明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

 是维护社会稳定、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证 6.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途径?

 建立完备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法律体系,做到有法可依

 加强制度建设和执法监督,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 加强法制宣传教育,提高公民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  拓展和规范法律服务,积极开展法律援助 第七章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

 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 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  社会主义荣辱观

2.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大意义?

 有利于引领多样化的社会思潮  提供社会团结和睦的精神纽带

 为建构和谐社会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3.如何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

 要坚持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树立新的文化发展观,进一步增强深化改革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 要坚持一手抓公益性文化事业,一手抓经营性文化产业  要坚持以体制机制创新为重点,在关键环节上实现新突破 第八章

1.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含义:指以人为主体的社会和谐发展状态,包括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人与社会之间的和谐、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三个方面的基本内涵。

2.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3.目标和任务:

4.基本原则:坚持以人为本;坚持科学发展;坚持改革开放;坚持民主法治;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全社会共同建设。5.怎样加强和改善“五大民生”?

 优先发展教育,努力实现全体人民学有所教

 实施扩大就业发展战略、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努力实现全体人民劳有所得  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努力实现全体人民老有所养  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努力实现全体人民病有所医

 加快建立适应全体居民需要的多层次的住房保障体系,努力实现全体人民住有所居  完善社会管理,维护社会安定团结 第九章 1.“一国两制”的含义:在祖国和平统一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同时在 港澳台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适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

2.“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提出的重大意义?

 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重要内容  创造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

 为解决国际争端和历史遗留问题开辟了新的途径  为祖国统一提供了最佳的选择

下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期末复习指导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期末复习指导.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期末总复习(精选5篇)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1、 简述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基本内容。答:(1)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2)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3)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4)以......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期末总复习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期末总复习注:此为第七单元以后的复习资料 1.为什么说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答:(1)从国内的情况看,“文化大革命......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期末复习知识点

    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具体地说,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更进一步地同中国实践、中国历史、中国文化......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前言:本学期的复习参考资料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新鲜出炉啦,由于时间仓促及本人上课的不专心和能力有限,有很多地方没整理进来,也存在整理错误的情况,一定会有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一、概述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 (一)、邓小平理论是中国特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第一章 1.如何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2叙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及理论成果? 3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主要内容是什么? 4如何科学的评价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复习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复习 第一章 P3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重大理论成果,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补充:20C30S党内第一个提出反对教......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期末考试内容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期末复习大纲 一、简答论述类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含义是什么? 答:有两层含义,第一,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必须坚持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