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县海头高级中学高中政治《第一课 文化与社会》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3

时间:2019-05-14 05:41:5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县海头高级中学高中政治《第一课 文化与社会》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3》,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县海头高级中学高中政治《第一课 文化与社会》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3》。

第一篇: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县海头高级中学高中政治《第一课 文化与社会》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3

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县海头高级中学2014高中政治《第一课 文化与社会》学案 新

人教版必修3 【高考考点】

1.文化的内涵与形式

2.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完整表述)

3.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概括出主干)【学习过程】

一、精华回放

复述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二、合作自学:(我们是学习的主人,虚心求教,善于质疑,学会交流,懂得分享)1.有人认为:文化就是音乐、戏剧等艺术,你同意吗?你是如何理解文化的内涵的?

2.试列举文化的形式是多样的。如何理解文化的社会作用?

3.经济、政治和文化之间的关系如何?(试举例说明)

4.如何理解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

三、质疑解惑

简要列出组内自学的疑点,在黑板列出或告诉老师。

四、互动探究

1.下列属于文化现象的是()

①西双版纳的植物王国 ②张家界、九寨沟的自然风光 ③敦煌莫高窟的飞天壁画 ④大汶口文化遗址⑤宗教活动、宗教教义和宗教建筑⑥克隆技术 ⑦伦理道德观念 ⑧生产资料所有制和分配制度 ⑨乡镇企业 ⑩军队、警察、法庭、监狱等国家统治机器 2.辨析:经济决定文化,文化促进经济发展

五、精彩展示(对照考点展示你掌握较好的主干知识)

六、迁移运用

1.当我们站在长城脚下时,感受到的是伟大的“长城精神”和中华民族浓厚的文化底蕴。对这句话的理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文化就是人类的全部精神活动 B.物质活动和精神活动是分开的,两者互不影响 C.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D.文化就是人类创造的产品

2.一卷书香,一杯茶香,茶和书安静地交汇,构成了一幅温馨的图画,给人以从容淡定之感。这说明人的文化素养: A.是与生俱来的 B.要通过对生活的体验来培养 C.是由人的价值观念决定的 D.取决于人们的生活方式

3.台湾果农为提高水果附加值,把冰激凌灌入柿饼中,使之具有双重口味,并将其取名为“你柿我的冰激凌”。由于加入了文化元素,该商品推向市场后受到消费者热捧。这体现了: A.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B.文化创新决定社会实践的发展 C.文化总能推动经济的发展 D.文化发展要以经济发展为基础

4.发达国家借助跨国公司向世界各国输出产品、以产品为载体的文化和附加条件的科技等手段,在全球推行“软征服”,以达到影响或改变其他国家国民价值观的目的。这说明:

①文化与经济、政治是相互交融的 ②世界多极化发展充满了矛盾斗争 ③必须警惕国际交往中的文化霸权主义

④跨国公司促进了资源在全球范围内流动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5.有人形象地把知识经济时代的国家划分为“脑袋国家”和“躯干国家”。“脑袋国家”通过生产和输出知识支配、控制、盘剥“躯干国家”。材料对我们的启示是:

A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 B.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相互决定 C.把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中心 D.我国的文化已成为物质的一个重要方面

6.崇高的精神震撼心灵,感人的力量催人奋进。红色书籍那些真实的人和事,无疑会带给今天人们的内心世界以极大的充实,成为我们共克时艰、迎接挑战的精神力量。这说明:

A.物质可以变成精神,精神可以变成物质 B.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可以直接改造世界 C.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可以直接转化为物质产品

D.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 7.下列选项中能够使我们直接感受到一个国家的文化竞争力的是: ①加快转变社会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②通过红色阅读,加强了民族的凝聚力

③弘扬民族传统文化

④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A.①② B.③④ 8.下列活动属于文化活动的是

A.参加人大代表的选举 B.参观军事博物馆 C.到电脑城购买电脑 D.农民种田

9.(2013江苏)韩国某外交官说:“如果外国人对韩国歌手有更多关注,他们就会喜欢上韩国,如果他们喜欢韩国,他们就会购买更多的韩国产品。这就是我们试图推广的。”这启示我们: ①文化对经济具有反作用 ②文化生产力对现代经济起决定作用 ③必须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④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0.(2013全国Ⅱ)莫言的文学创作拥有深厚的地域和民间渊源,他以丰富的想象力,将魔幻现实主义与民间故事融会在一起,从“高密东北乡”的历史与现实中提炼出富有张力的“民间深层经验”。这表明 A.丰富的想象力对文学创作起决定作用 B.文学创作时可以脱离社会的纯粹个人的实践活动 C.“民间深层经验”体现文学创作的主观性与社会的物质性的统一 D.莫言作品中的“高密东北乡”是其家乡历史与现实的客观描述

C.②③ D.①④

第二篇:江苏省灌南高级中学高中政治 第一课《文化与社会》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3

江苏省灌南高级中学高中政治 第一课《文化与社会》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

3一、目标导航:

1.文化的内涵与形式2.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

3.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

二、问题导学:

1.什么是文化?其基本内容是什么?

2.文化有什么特点?

3.文化的形式有哪些?

4.人的文化素养是天生的吗?如何培养文化素养?

5.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是什么?

6.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作用是什么?

7.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对社会的发展有何作用?

三、误区警示:

4.每个人所具有的文化素养,是天生的,不是后天自发形成。

――文化素养也不是后天自发形成的,而是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验,特别是通过参与文化活动、接受知识文化教育而逐步培养出来的。文化素养的形成,离不开生活、实践和教育。

四、过关检测:

(一)单项选择题

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据此回答1~2题。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①是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文化现象②是人所创造的、为人所特有的③是一种文化活动④有利于未成年人文化素养的形成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

2.之所以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是因为

A.文化是人类社会所特有的现象 B.先进、健康的文化对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起促进作用

C.文化现象应丰富多彩D.文化环境对少儿的成长起决定作用

2013年10月6日—15日,东亚运会在天津举行,东运会的举办带动了天津的城市建设、旅游和相关产业的发展。据此回答3~4题。

3.上述材料表明

A.体育具有商业性B.发展体育事业要把经济效益放在首位

C.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D.文化是一种社会经济力量

4.东运会期间,天津举行了体育辉煌成就展。展览通过图片、邮票、文字等不同形式,全方位展示了体

育的发展历程和各种成就。展览具有极强的观赏性,是组委会精心打造的文化大餐。这说明

①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 ②有利于中华文化得以展示并走向世界 ③世界人民对中华文化具有认同感

和归属感 ④有利于提高我国的民族凝聚力和国际竞争力

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

5.下列属于文化现象的是

①西双版纳的植物王国②张家寨、九寨沟的自然风光③敦煌莫高窟的飞天壁画④大汶口文化遗址⑤宗

教活动、宗教教义和宗教建筑⑥克隆技术⑦伦理道德观念⑧生产资料所有制和分配制度⑨乡镇企业⑩军

队、警察、法庭、监狱等国家统治机器

A.①②③④⑤B.⑥⑦⑧⑨⑩C.③④⑤⑥⑦D.③⑤⑦⑨⑩

6.济南市杂技团、市京剧院、市吕剧院、市儿童艺术剧院、市曲艺团等单位参加了第十届山东文化艺

术节,举办专场演出14场。这表明

A.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B.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

C.文化具有非常丰富的形式D.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

7.文化作为一种软实力,在国际竞争中日益受到重视,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提出,要推动社会主义文

化大发展大繁荣。这样做是由决定的。

A.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B.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和本质

C.文化是一种重要的社会精神力量D.我国文化十分落后的严峻现实

8.我国第一部文化产业专项规划——《文化产业振兴规划》由国务 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并向社会公①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可以转化为物质力量 ②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

③文化产业在经济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④文化产业是当前我国社会发展的中心任务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9.美国、日本和韩国的历史经验表明,在经济危机或萧条时期,文化通常会逆势发展,成为文化产业

迅速崛起,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机遇期。材料体现了

A.文化具有相对独立性B.先进文化促进社会的发展

C.一定的经济、政治决定一定的文化D.一定的文化对经济、政治具有反作用

10.一位哲学家曾做过这样的比喻:政治是骨骼,经济是血肉,文化是灵魂。下列说法对经济、政治和

文化之间关系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没有文化,政治和经济就不会存在②经济和政治是由人类创造,文化是由上帝创造的③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④文化由经济、政治所决定,又给予政治和经济以重大影

A.①③B.②④C.③④D.②③

11.(南京模拟)“经济文化化”和“文化经济化”已成为一种社会现象。比如苏北某市重视盐业文化、麋鹿

文化和水浒文化等地方特色文化的交汇和繁荣,有力地推动了地方经济发展。这主要表明

A.文化在交流中得到发展B.文化是经济发展的决定因素

C.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D.要尊重文化的多样性

12.文化具有丰富的形式,在下列形式中不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是

①理想 ②道德 ③科学技术 ④信仰 ⑤语言 ⑥理论

开发布。这标志着文化产业已经上升为国家的战略性产业。上述材料说明

A.①②③B.②④⑥C.①③D.③⑤

13.读书决定着一个人的修养和境界,关系着一个民族的素质和力量,影响着一个国家的前途和命运。

这是因为

①文化是社会实践的产物,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②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

和标志③文化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 ④文化能够反作用于经济、政治,是综合国力竞争中的重要因素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

15.美轮美奂的《蒙山沂水》、波澜壮阔的电视剧《沂蒙》等商业运作的节庆品牌,是临沂市着力打造文化“软

实力”,实现文化资源大市向文化产业强市发展的缩影。这样做的原因是①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可以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影响②提升文化软实力,能够为经

济、政治的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③文化的力量能够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

中,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④必须把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大力发展文化产业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

16.美国国家政策的一个明显特点,是在向发展中国家输出“新经济”、“高科技”时,将文化渗透其中,竭力推销自己的价值观,以推行强权政治。这体现了

A.国际文化交流中充满霸权主义色彩B.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

C.不同民族文化具有强弱优劣之分D.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所决定

(二)非选择题

17.《文化产业振兴规划》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战略决策,适应文化建设面临的新形势和人民群

众的新期待,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重大举措。对于繁荣文化市场,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方面、多样化的文化需求,提高文化产业占国民经济的比重,增强国际竞争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请说明振兴文化产业的意义。

解析:本题考查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的意义。主要涉及文化与经济的相互影响、相互融合等知识,要结合材料

分层回答。

答案:(1)文化能够反作用于一定的经济、政治,给经济、政治以重大影响,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

社会的发展。

(2)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在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的作用具有重要意义。为推动经济建设,发展教育

事业、培养各种高素质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具有重要作用。文化产业迅速崛起,文化消费更加丰富,文化

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3)当今世界,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突出。

(4)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要想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把文化建设作为社会

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推进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促进文化建设与经济建

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全面协调发展。

第三篇:高中政治 第一课 文化与社会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3

复习专题 第一课 文化与社会

一、考点导航

1.文化的内涵与特点 2.文化的形式 3.文化的社会作用

4.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 5.文化与综合国力

二、考点疏理

(一)体味文化 1.文化“万花筒”

文化现象无时不在,文化现象无处不在。文化现象丰富多彩,不同的区域,有不同的自然环境,也有不同的文化环境。文化生活,无不呈现出各自特有的色彩。2.文化是什么

(1)文化是一种精神现象

我们讲文化生活,这里的“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晶。其中,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又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形态的部分。(2)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

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文化是由人所创造、为人所特有的。纯粹“自然,的东西不能称为文化。有了人类社会才有文化,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

文化又是人们的一种素养,个人所具有的文化素养,不是与生俱来的。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也在社会生活中获得和享受文化。

(4)从物质载体与精神文化的关系来看,文化现象实质上是精神现象 3.文化的力量

(1)文化的形式是多样的

文化具有非常丰富的形式,如思想、理论、信念、信仰、道德、教育、科学、文学、艺 术等都属于文化;人们进行文化生产、传播、积累的过程都是文化活动。(2)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

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这种影响,不仅表现在个人的成长历程中,而且表现在民族和国家的历史中。先进的、科学的文化对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反动的、腐朽没蓉的文化则对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起着重大的阻碍作用。

(二)文化与经济、政治 1.相互影响:在经济的基础上

(1)经济、政治、文化之间的关系

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文化由经济、政治所决定,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

(2)文化反作用于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不同的文化,对经济、政治的影响不同,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也不同。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作为一种先进的文化,对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发挥着巨大的促进作用。2.相互交融:在时代发展的进程中(1)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专心

爱心

用心 当代经济正在发生着重大变化,即经济和文化越来越密不可分,它们不断接近以至融合甚至部分重合,其突出表现是:物质产品中文化内容的价值比重迅速增长,许多消费品需要附着一定的审美情趣和文化品位;而文化也通过批量复制的方式通过市场大规模传播。正是在这种经济与文化的一体化过程中,文化产业日趋兴盛起来。其实,从某种意义上说,抓文化也就是抓经济,甚至是更好地抓经济,国际经济学界就把新世纪的知识经济称之为“文化经济”。

①在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②为推动经济建设,发展教育事业、培养各种高素质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越来越重要。当今世界,在各国经济社会发展中,人才资源已成为最重要的战略资源,人才在综合国力竞争中越来越具有决定性意义。

③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全社会表现出日益高涨的文化需求。文化与经济的互动与结合,出现了文化经济化和经济文化化的双向运动。图书出版、影视音像等文化产业迅速崛起,文化消费更加丰富,文化产业正日益发展成为国民经济的一个崭新的经济增长点。文化生产力的提出适应了知识经济时代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体现了生产力构成中人是第一要素的思想,突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地位。(2)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

①文化与民主政治相互交融.影响政治文明的发展。

一方面,政治文明的发展受一定的经济、文化发展的制约和影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为政治文明建设提供思想保证和智力支持。另一方面,文化素质影响公民政治权利的行使。随着民主和法制建设的发展,人们为了参与政治生活,需要更高的文化素养。②文化与国际政治相互交融,成为当代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内容。

随着世界多极化的发展,奉行霸权主义的国家,借助文化渗透的方式,竭力推销自己的价值观念,企图削弱和取代别国的民族文化,以推行强权政治。这使世界范围内反对文化霸权主义的

3.文化在综合国力的竞争中

(1)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 当今世界,各国之间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在综合国力的竞争中,文化竞争力备受世界各国关注。文化是—种综和的力量,其中科技与教育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科学技术实力和国民教育水平,作为衡量综合国力和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日益受到各国高度重视。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中维护自身经济安全必不可少的精神武器。在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处于弱势地位的发展中国家,不仅在经济发展上面临严峻挑战,在文化发展上也面临严峻挑战。

冷战结束以后,国外敌对势力把中国当作意识形态的主要对手,加紧对我国进行文化渗透,以实现西化、分化我国的政治图谋。维护我国的文化安全显得更加重要。

面对21世纪激烈的国际竞争,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如何提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竞争力,不能不引起当代中国青年的深刻思考。(2)发展先进文化,弘扬民族精神。增强综合国力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要想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把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大力弘扬民族精神,优先发展教育和科技,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专心

爱心

用心 智力支持。

三、典例解析

【例1】(09江苏卷18)原生态文化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在丰富人们文化消费的同时,也促进了当地旅游经济的发展。由此可见

A.文化对经济发展具有推进作用 B.文化与经济同步发展 C.文化是经济繁荣发展的基础 D.文化对经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文化与经济的关系,考查学生理解和运用知识。题干反映了文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故D项正确;但文化有先进和落后之分,只有先进的文化对经济发展起推动作用,故A项错误;经济决定文化,但并不是亦步亦趋的,故BC项错误。【例2】(09福建卷31)2008年6月18日,中国邮政发行了《海峡西岸建设》特种邮票和邮资封。《海峡西安建设》特种邮票形象地展示了海峡两岸经济区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由此可见

A.文化成为地方经济发展的主要标志 B文化能够反映经济社会发展状况

C.邮票成为展示文化款实力的载体 D.发行邮票已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途径 【答案】B 【解析】一定的文化有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经济是基础,文化是经济政治的反映,故B项正确的反映了题意;A项夸大了文化的作用,认为是经济发展的标志是错误的;C项说法夸大了“邮票”的作用;商贸活动、人口迁徙、教育是文化传播的主要途径,故D项错误。【例3】(09山东卷29)环渤海地区包括辽宁、北京、天津、河北、山东等五省市。在近代,该地区是列强侵略的重点也是中国人民抗争最激烈的地区之一。新中国成立以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这地区发生了历史性巨变。山东省将建设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作为融入环渤海一体化发展的重要举措,中国共产党山东省第九次代表大会的决议和山东省十届人大四次会议审议通过的省“十一五规划纲要,均捉出要加强该经济区的规划建设,山东省人民政府组织相关学科领域的专家进行了大量研究论证,并于2008年制定出台了《黄河三角洲高教生态经济匡发展规划》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上述做法的理论依据。【解析】本题以山东建设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为切入点,考查政治和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考核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和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本题中,结合材料联系课本理论知识应从文化的作用、文化与经济的关系、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主要内容等角度分析即可。

【答案】①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给经济以重人影响。某市打造良好的人文环境为经济发展 提供了文化支撑,吸引了大量投资,促进了经济的发展,②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某市积极发展旅游文化产业,促进了经济的增长,③劳动者素质对经济发展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某市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开展技术培训,提高了劳动者素质,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智力支持。

四、巩固训练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我们要讲的“文化”,是相对于政治、经济而言的,下列属于文化的是()

①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②自然科学 ③技术 ④语言、文字 ⑤选举人大代表 ⑥企业的信誉和形象

A、①②④⑤ B、①②③④⑤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④⑤⑥

2、下列活动属于文化现象的有()

专心

爱心

用心 ①工人、农民从事生产活动 ②参加学校运动会 ③参加演讲会、辩论赛 ④科学家进行科学研究 ⑤参加文学社、书画协会、读书俱乐部 ⑥浏览网站,领略世界各地风土人情⑦参加合唱团、舞蹈队

A、①③⑤⑦ B、②③④⑤⑥⑦ C、②④⑤⑦ D、①②④⑥⑦

3、下列关于文化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 B、人类社会产生前,文化就存在于自然界中 C、文化是人天生就具有的 D、文化可以脱离人类社会而独立存在

4、思想文化是同政治、经济是联系在一起的,它虽然受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所制约,但又对政治、经济起反作用。一个国家和民族,没有思想文化上的独立,就不会有政治上、经济上的独立。这主要说明()

A、一定的政治决定一定的文化 B、一定的经济决定一定的政治

C、政治是经济的集中体现 D、一定的文化对经济和政治产生重大的影响

5、在都市,有繁华的文化景观;在乡镇,人们利用农闲时间、集市和民间传统节日,开展各种生动活泼的文化活动;在人口分散、交通不便的边远地区,文化活动更具有特有的乡土气息。以上材料说明()

A、不同的区域,有不同的自然环境,也有不同的文化环境 B、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 C、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 D、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6、近年来,英国文化产业平均发展速度是整个经济增长率的近两倍,年产值近600亿英镑,从业人员占全国总就业人数的5%,每年的出口额达80亿英镑,很大地促进了英国经济的发展。这段话说明()A、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

B、文化产业是一个国家发展的中心环节

C、文化对经济有反作用,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D、文化是第一生产力,要大力发展文化产业

7、“石头上刻着名人名言,石头是物质的,但表现的是精神的内容。”对这句话的理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B、文化就是人类创造的产品

C、文化就是刻在石头上的名人名言

D、物质活动和精神活动是分开的,两者互不影响

8、“苍润高逸,秀出东南”的庐山,是一座千古文化名山。东晋画家顾恺之物《庐山图》,以艺术形式形象展现了庐山的自然美。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庐山的自然美也是一种文化 B、艺术是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 C、文化是人所创造的、为人所特有的一种现象 D、《庐山图》的创作属于文化活动

9、庐山兼具六教(佛教、道教、基督教、天主教、东正教、伊斯兰教),作为中国独具特色的宗教圣地,该地正倾力打造“宗教名山”品牌,积极将宗教文化与旅游结合起来,开辟极具特色的宗教文化圣地游。这表明()

A、在宗教文化圣地人人都应该参加宗教活动 B、文化可以转化为经济资源 C、与文化相结合的宗教活动都属于正常的宗教活动 D、宗教思想是先进的文化

10、我们阅读书籍,欣赏艺术品,参观历史文物,都可以从中透视人们的精神世界和精神生活。这说明()

A、文化需要一定的物质载体表现出来 B、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

专心

爱心

用心 C、人们文化素养的提高,不需通过社会实践活动 D、文化离不开政治和经济

(二)非选择题

11、(辨析题)管子曰:“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据此,有人认为,只要经济上去啦,物质条件好了,精神文化自然就发展了,物质条件差一点,精神文化就不可能搞好。

12、材料一:近年来,江苏省的一些城市开展城市精神的讨论与提炼,如南京市将“厚德载物、同进文明”等四种提法纳入城市精神的表决;常州市将市民精神提炼为“勤学习、重诚信、敢拼搏、勇创业”„„这些城市精神既富有时代特色,又展示了城市自身的文化内涵。

材料二:某市委书记在参加讨论时指出“城市的发展最终还是以文化论输赢”,并提出各级党委和政府要高度重视“文化竞争力”,要把文化建设作为做大做强城市的强大推动力。只有繁荣的经济而没有昌盛的文化,只有物质的丰富而没有文化的全面发展,就称不上“全面小康”。

(1)材料一、二分别体现了文化生活的什么道理?

(2)结合材料二,联系所学的文化生活知识说明各级党委和政府为什么要高度重视“文化竞争力”。

13.(09浙江卷41)材料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与城市相比,农村发展仍然滞后,尤其是人才严重短缺。我国目前每年大学毕业生有几百万,就业压力大,而大多数人不愿去农村。江苏海南等地曾在20世纪末先后制定了“村官”行动计划。2008年以来,党和政府把“村官”工作提到战略高度,要求进一步完善大学生“村官”工作的长效机制和政策,以使大学生村官“下得去,待得住,干得好,流得动”。材料二:到目前为止,全国已有7.8万名“村官”,小杨就是其中的一位。大学一毕业,小样打破传统观念,只身来到千里之外的一个乡村任村委会主任助理。任职期间,在村党支部和村委会的领导下,她走访农户,宣传党和政府的有关方针和政策,传授农业科技知识,协助主任处理一系列村务。她刻苦学习雕刻知识,与该村艺人共同努力,使该村濒临失传的木雕工艺重放异彩,并将原先小打小闹的木雕品发展为人人喜爱的旅游纪念品。短短两年,该村的社会风气明显好转,村民的钱包鼓了起来。因此,“村官”小杨得到了领导和村民的一致好评。小杨自己也认为当“村官”是一个正确的选择。

“村官”小杨给乡村带来的变化是如何体现《文化生活》道理的?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5 CBADA 6-10 CAABA

(二)非选择题

11.【答案】从整体上讲,经济是基础,经济的发展会决定或带动文化的发展。但又不能认为文化与经济的发展是绝对同步的,二者的发展既有同步性的一面,也有不同步的情况。

(1)一方面,经济是文化发展的基础。“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强调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决定着文化的发展水平。从这种意义上说,观点是有一定道理的。

(2)另一方面,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基础,并不意味着文化的发展始终与经济的发展同步。文化有其自身的传承性和相对的独立性。文化的某些方面可以超越经济的发展而发展,如诗词歌赋的发展、书画的发展,并非与经济发展呈正相关关系。从古到今,文化的发展都有超越经济制约而相对独立发展的事例。那种认为只要物质条件好了,精神文化自然而然地就会好起来,物质条件差一点,精神文化就不可能搞好的观点,不符合历史发展的事实,是不正确的。

【答案】(1)首先,文化生活无处不在;其次,不同的区域,有不同的自然环境,也有不同

专心

爱心

用心 的文化环境,从而形成各具特色的文化生活。材料一中,各城市的城市精神既有共同点又有自己的特色就说明这一点。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着深刻的影响,先进的、健康的文化对社会的发展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材料二强调文化建设的作用说明这一点。

(2)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着深刻的影响,文化反作用于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先进的、健康的文化对社会的发展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全面的小康是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文化发展三者的统一,城市建设必须把文化建设作为重要战略任务,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培育城市精神,增强城市凝聚力,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

13.【答案】

1、“村官”小杨向村民传授农业科技知识,推动该村传统木雕工艺品转化为旅游 纪念品,使村民的钱包鼓了起来,表明文化能反作用于经济。

2、“村官”小杨和艺人共同努力,使原先小打小闹的传统木雕工艺实现新的发展,表明文化的发展离不开继承与创新。

3、该村社会风气明显好转,表明优秀文化可以促进人和社会的发展。

4、小杨给该村带 来的变化与她自身良好的素质密不可分,表明加强思想道德修养 与知识文化修养的重要性。

专心

爱心

用心 6

第四篇:江苏省灌南高级中学高中政治 第四课《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3

江苏省灌南高级中学高中政治 第四课《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导学案 新

人教版必修

3一、目标导航:

1.传统文化的特点及影响

2.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

3.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4.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5.教育在文化传承中的作用

二、问题导学:

1.传统文化的含义以及传统文化继承性的表现分别是什么?

2.传统文化的特点、作用分别是什么?

3.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是什么?

4.文化继承和发展是什么关系?

5.影响文化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6.教育在文化传承中的作用?

三、精讲点拨

文化传承、文化发展与文化创新的关系

(1)文化传承,是指文化的传播和继承。

文化传播既表现为不同民族和国家文化横向上的相互交流,又表现为同一民族和国家文化纵向上的继承与发展。文化具有传承性。传统文化是通过一代又一代的传播和继承积累下来的,并渗透在现实生活中的各个领域,没有文化的继承就没有文化的积累,而没有文化的积累就不可能有文化的发展。

(2)文化发展,是指社会文化不断丰富、不断进步、不断推陈出新的过程。

任何一种文化都是在现有文化的基础上得到发展的,因此文化的传播和继承是文化发展的必要前提。而文化的继承不是原封不动地承袭传统,而是有所淘汰、有所发扬,从而使文化得到发展的过程,因此,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文化的继承与发展二者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在继承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

(3)文化创新,一般是指超越传统文化,创造新文化的过程。

文化创新主要包括内容创新、观念创新和形式创新。文化创新是文化发展的实质,要发展必须有所超越,必须有所创新。但是任何文化超越、创新都是在前人创造的文化基础上进行的,文化创新同样必须以继承传统文化为前提。文化在交流中传播,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包含着文化创新的意义。文化自身的继承与发展,是一个新陈代谢、不断创新的过程。

四、自主构建知识网络:

五、矫正反馈

一、单项选择题

1.下面不属于汉族传统习俗的是(C)

①中秋节赏月②泼水节③那达慕大会④元宵节看花灯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

2.关于中国古代建筑的说法,正确的是(D)

①结构体系独特②艺术造型优美③艺术装饰丰富④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

A.①B.①②C.①②③D.①②③④

3.传统思想,包括在长期历史积淀中形成的(A)

①理论观点②学术思想③道德观念④文学艺术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7.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有(B)

①自然环境②社会制度③科学技术④思想运动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8.关于教育在文化传承中的作用,说法不正确的是(D)

A.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

B.教育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

C.教育能使人们在有限的学习生涯中获得既有的文化财富

D教育在人类文化传承中的作用将越来越小

9.我国城市建设中“南方北方一个样,大城小城一个样,城里城外一个样”,这种“千城一面”现象(C)

A.体现了当代世界建筑文化的发展趋势

B.是批判继承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结果

C.不符合人们对城市建筑文化多样化的需求

D.符合城市建设统一规划的需要

10.南京中山陵是中西合璧的建筑。它是当时的设计者在潜心研究中国古代皇陵和欧洲帝王陵墓建筑风格的基础上,根据紫金山地形设计而成的建筑精品。这说明(C)

A.建筑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B.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C.实现文化创新需要博采众长D.潜心思考是文化创新的基础

11.中国电视剧《媳妇的美好时代》在非洲肯尼亚等国热播,有的地区在开播时甚至举行了隆重的仪式,前不久习近平主席在非洲访问,提及此事,他认为这部片子能较好地反映当下中国年轻人的生活,也是中国本土文化走向海外,发展文化交流的见证。这说明(B)

①中华民族文化是独一无

二、不可超越的②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③文化继承和传播的手段具有多样性

④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12.传统文化的相对稳定性表现为 D

A.他与当时的历史条件相适应B.它能维系一个民族的生存与发展

C.它能适应社会生活的变迁D.它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基本特征

13.清代学者叶燮曾说:“孤芳独美,不如集众芳以为美。”从《文化生活》角度来看,这强调了 C

A.文化发展的实质在于创新B.优秀文化必然代替落后文化

C.文化发展需要博采众长D.优秀文化具有自己鲜明的特点

14.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教育得到空前的发展,教育在文化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B)

①教育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②教育在人的教化与培育上始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③教育在文化传承中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④教育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先导性、全局性和基础性作用

A.①②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

15.中央电视台开播《百家讲坛》以后,一些艰涩高深的传统经典经过现代诠释变得通俗易懂,富有时代气息,为大众所接受。这说明(A)

A.传统文化的具体内涵能够因时而变B.传统文化对人的发展具有积极作用

C.各族人民对中华文化具有认同感D.中华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16.同说汉语、同写汉字、都推崇儒家思想,这些相同的传统深刻影响着13亿大陆人民与2300万台湾人民的行为方式与道德取向,也成为两岸人民不可分割的精神纽带。这说明 D

①不同的文化具有不同的地域性②两岸人民有着共同的文化认同感和归属感③儒家思想是中华民族的核心和根本④各民族的传统文化是民族延续的重要标志

A.①③B.②③C.③④D.②④

17.今天,我们举行孔子文化节,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对于更好地继承和弘扬优秀文化传统,契合当今时代特点,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大发展大繁荣具有重要意义。这说明(B)

A.先继承、后发展是促进文化创新的必由之路

B.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

C.继承传统文化就可以促进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发展

D.传统文化与时代特色不可兼得

18.和谐是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念之一。春秋时期,诸子百家经常运用“和”的观念阐发他们的哲学思想和文化理念。今天,我们所说的“政通人和”、“内和外顺”、“和谐社会”等都是这一思想的延伸。这说明 D

A.传统文化是一成不变的B.传统文化体现了浓厚的历史色彩

C.先进文化只能从传统文化中吸取合理内核

D.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和继承性

19.在2012感动中国人物中,有“绑着”母亲上班的孝子陈斌强,有为救学生失去双腿的“最美女教师”张丽莉,有“爬”遍青山送医上门的周月华„„,他们的义举使中华传统美德的光彩在当代得到完美绽放。这表明 D

A.先进性是中华传统道德文化的重要特征

B.传统道德准则的具体内涵能够因时而变

C.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纽带

D.传统道德与时代结合,彰显巨大生命力

二、非选择题

20.近日,总书记在新华社一份《网民呼吁遏制餐饮环节“舌尖上的浪费”》的材料上作出批示,要求大力弘扬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的优秀传统,努力使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在全社会蔚然成风。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面子”是中国人特有的文化心理现象,是中国传统文化、传统价值观、人格特征、社会文化的耻感取向共同作用的综合体。适度地处理好人们日常生活中的面子问题对于处理人际交往以及社会的和谐和稳定是很有帮助的。可如今,由于中国人的“面子”情结,请客吃饭讲排场、比阔气比比皆是,导致粮食浪费触目惊心。与此同时,我国还有一亿多农村扶贫对象,几千万城市低保人口,每年进口大量谷物大豆。材料二据统计,中国人每年在餐桌上浪费的粮食高达800万吨,价值2000亿元,这种“舌尖上的浪费”

引起了人们的关注。时下,倡导将盘中餐吃光喝净的“光盘”运动正在兴起,一些普通公众、餐饮业者、公益组织参与其中。拒绝“剩宴”提倡“光盘”成为更多人的共识。随着更多人加入,涓涓细流必能汇成珍视资源、反对浪费的潮流,从而在全社会形成厉行节约的良好风气。

结合材料,运用传统文化在今天的知识,如何正确看待面子文化?

(1)①传统文化作为维系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纽带,具有鲜明的民族性。人际交往中的面子文化,在增进情感、促进交流进而维护社会稳定和谐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3分)②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又因时而变。顺应时代变迁可对社会和人的发展起促进作用,反之则起阻碍作用。我国当前社会财富还不丰富,存在大量贫困人口,仍需大量进口粮食,面子消费会造成大量浪费,妨碍社会健康发展。(3分)③对传统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对于面子文化,要去除其中的铺张浪费糟粕,继承重情重义精华,立足当前实践,推动人际交往和消费理念的创新。(3分)

第五篇: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县海头高级中学高二政治小题二 新人教版必修4

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县海头高级中学2014高二政治小题二 新人教

版必修4

一、填空

1.世界是物质的,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自然界,人类社会,意识)

2.的客观性,集中体现了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3.物质根本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是

4.离开物质谈运动属于 ;离开运动谈物质属于 5.物质世界是 与 的统一;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属于 ;

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则导致

6.规律的特点包括: 7.人类意识产生的物质基础是 ;人类意识产生的前提是 产生意识的生理基础是 ;意识是人脑的。

8.意识不是主观想象的产物和缺乏依据的推测,是因为

9.把人们头脑中的观念存在变成现实的存在,这说明实践具有 性

10.之所以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因为 11.认识的特点包括

12.通过“嫦娥三号”探月,延伸人类的认识,这体现的哲理是 13.中国应本着“开放合作”的精神参与国际竞争,这是因为实践具有 性 14.“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这句话反映的哲理是 15.对市场的 作用的认识由最初的“基础性作用”重新定义为“决定性作用”,体现了

哲理。

16.解决养老问题必须立足国情,这句话体现的辩证唯物论的 哲理。17.不是幡动,是仁者心动,这一观点错在

二、判断

1.旋岚偃岳而常静,江河竞注而不流。野马飘鼓而不动,日月历天而不周 2.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 3.日方中方睨,物方生方死 4.飞矢不动

5.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 6.思维和存在相互依赖

7.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存在性

8.物质世界是相对运动和绝对静止的统一 9.运动是静止的一种特殊状态 10.客观实在是具体的物质形态 11.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相互制约 12.人脑是意识的源泉

13.人的认识是一种圆圈式的循环运动

14.规律一旦被科学研究发现,便具有客观性 15.应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新的规律

16.人们的立场和实践不同,产生的认识一定不同 17.客观与主观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18.意识能够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

19.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正确反映 20.意识活动具有直接现实性

21.实践是人们改造世界的一切物质性活动 22.科学实验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

三、选择

1.在当前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照镜子”既是关键步骤,也是重要方法,必须有“素颜”照镜子的勇气和照好镜子的决心。“素颜”照镜子体现了

A.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B.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

C.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D.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2.有人认为:穿名牌衣服能带来自信和能力。与此蕴含相同哲理的是

A.理在气先 B.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

C.存在即是被感知 D.天不变,道亦不变

3.欧洲两位物理学家因1964年预言希格斯玻色子的存在而获得201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欧洲核子研究中心通过强子对撞实验已探测到该粒子的存在。这说明

A.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

B.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C.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 D.规律存在和发生作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4.2013年12月2日,在我国航天科技人员的努力下,承载着中国探月新梦想的“嫦娥三号”准确进入预订轨道,随后又成功落月,“嫦娥三号”着陆器与与“玉兔号”月球车成功分离,“玉兔号”开始了月球探索之旅。这表明

A.直接作用于客观世界并使之发生改变,是意识能动作用的突出表现 B.人具有主观能动性,可以改变和创造规律 C.规律是客观的,又是可以被人认识和利用的

D.充分发挥意识能动作用,就可以突破客观条件的制约 5.人体褪黑激素一般在黑暗条件下分泌,有助于调节和促进睡眠。而科学研究发现:以iPad为首的便携式数码设备会促发睡眠障碍,从数码荧屏投射出的光线会抑制褪黑激素的产生,从而扰乱人体生物钟。这一研究表明 A.规律因人的需要而发生变化

B.人们可以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利用规律 C.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制约和调节作用

D.一切生命物质都具有对外界刺激作出感应的特性

6.(2014江苏高考)被誉为“咫尺之内再造乾坤”的苏州园林,其设计源自江南风景中的曲径流水、雕窗匾额、楹联书画……置身于其中,“风载书声出藕花”的江南情思油然而生。材料蕴含的哲理是

A.意识能够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 B.意识是沟通主客观世界的桥梁 C.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 D.意识对人的生理活动具有调节作用 7.(2014江苏高考)2013 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的发现表明,生物体中的每一个细胞都像一个工厂,会生产和输出许多物质,这些物质被包裹在囊泡内运输到细胞周围和细胞外。细胞内囊泡运输调控机制的发现,特别适用于解释一些疾病发生的原理,并研发药物以用于治疗。这 说明 A.人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 B.人的理性为自然界立法

C.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 D.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8.针对计划生育政策带来的人口结构等方面的问题,我国开始逐步调整完善人口政策,以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我国人口政策调整的哲学依据是

A.改革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B.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C.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主体 D.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9.美国埃默里大学和佐治亚理工大学研究人员合作,证明让干细胞携带氧化铁纳米粒子,通过静脉注射到小鼠体内后,用磁铁能吸引这些细胞到达身体特定位置。科学家用磁力驾驭干细胞表明

①人的意识具有选择性和创造性 ②对干细胞的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③客观事物的发展过程是复杂的

④观念的东西在一定条件下可直接变成现实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0.马克思、恩格斯指出:“思想根本不能实现什么东西。为了实现思想,就要有使用实践力量的人。”这是因为实践具有

A.客观物质性 B.主观能动性 C.直接现实性 D.社会历史性 11.马克思说:“劳动过程结束时得到的结果,在这个过程开始时就在劳动者的表象中存在若,即己经观念地存在若。”马克思这一论述表明

A .实践是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 B .意识先于客观事物而存在 C .科学理论对实践有指导作用 D .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

12.古希腊有个叫欧布利德的人,有一次借了邻居的钱,一个月后,邻居要他还钱,他赖账说:“一切皆变,一切皆流,现在的我已经不是上个月向你借钱的我了。”邻居把他打了一顿,他要去告状打官司,邻居对他说:“你不是说一切皆变、一切皆流吗?现在的我已经不是刚才打你的我了。”欧布利德无话可说。故事中这个叫欧布利德的人()。A.夸大了静止的相对性,否认了物质运动的绝对性

B.夸大了物质运动的绝对性,否认了事物相对静止的存在 C.把运动看成是精神的运动,否认了物质是运动的主体 D.承认了运动的绝对性,也承认了静止的相对性

13.WiFi 依赖无线电波传输,设备稀有、昂贵、辐射强、效率不高,且存在网络信息安全隐患。德国物理学家哈拉尔德·哈斯提出了一种叫“LiFi”的新型网络信号传输方式,利用丰富、廉价的光线来无线传输数字信息,获得了更快更安全的传输效果。这表明

① 认识产生于人们实践的需要 ②人们现念中的存在通过实践可以变为现实的存在 ③ 真理都有其适用范围和条件 ④人类实践活动受到一定历史条件的制约 A.②③ B.①② C.①④ D.③④

14.荀子曰:“天有常道矣,地有常数矣,君子有常体矣。”下列诗句中与此寓意相近的是()。

A.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唐·杜甫)B.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南北朝·王籍)C.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唐·贾岛)D.草木本无意,荣枯自有时(唐·孟浩然)15.(2014上海高考)周恩来总理曾说:“只有忠实于事实,才能忠实于真理”。真理是人们()

A.对客观实际的反映

B.对客观世界的直观反映

C.对客观世界的能动反映

D.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16.2013年12月15日晚,正在月球上开展科学探测工作的“嫦娥三号”着陆器和巡视器进行互成像实验,“两器”顺利互拍,“嫦娥三号”任务取得圆满成功。之前,“嫦娥一号”“嫦娥二号”已完成地月轨道转移直接发射技术等6大技术验证,为此次成功落月提供了经验,这说明:

①人们只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就能获得成功 ②认识能力的提高是探月活动成功的根本因素

③科学实验活动能够检验人们认识的正确与否 ④人的认识将随着实践的深入而不断丰富完善

A、①④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17.远古时代,人类只能用肉眼观测天体,美丽的月亮让人产生了无限遐想,望远镜的发明让人类能够看到月球表面的高山,环形山和平原,首次向世界展示了月球的概貌,阿波罗飞船登月以来,人类对月球探测所取得的成就远远超过了多少世纪以来的地面观测,人类探月的历程表明

①实践的目的和归宿在于获得真理性认识

②受主客观条件的限制,人类在每个时期的认识是有限的 ③认识的发展需要实践为其提供必要的认识工具

④人类的认识能力决定着实践活动的内容,规模和水平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8.2013 年12 月 2 日,“嫦娥三号”月球探测器在西昌成功发射,人类对月球的认识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但是,专家表明人类对月球的深入认识仍尚需时日。人类对月球的深人认识仍尚需时日,说明

① 认识要受到一定主客观条件的限制和制约 ②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之一和发展的根本动力 ③ 认识对象的本质的暴露与展现有一个过程 ④ 实践的客观物质性和主观能动性辩证统一 A.②④ B.②③ C.①④ D.①③

19.真理,没有不被怀疑和突破的特权。从根本上是因为

A.人的认识是无限发展的 B.认识受各种主观条件限制,具有反复性 C.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D.客观世界与实践都是无限变化发展的 20.“风起于青苹之末,止于草(林)莽之间”是古人观察自然得出的结论。后来证实,气压梯度力是产生风的直接原因;现代科学证明,太阳辐射是风产生的根本原因。对风成因的不同认识说明

A.认识在实践基础上不断发展 B.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C.自在事物的联系具有客观性 D.真理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

21.从消费方面看,还应当承认,由于种种原因,我国居民的消费观念制约着消费需求的增长。比如,长期形成的节俭习惯在很多中老年人群中还普遍存在,有钱不花的现象在这些人群中还比较普遍。上述材料蕴涵的唯物论道理是()。A.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B.正确的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发展起促进作用 C.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D.错误的认识对实践的发展起阻碍作用

22.要从根本上解决消费问题,必须从长计议,通过深化各领域的改革,建立起能够保证消费稳步增长的长效机制。从哲学角度看,上述材料启示我们,办事情要想成功必须()。①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 ②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突破规律制约

③把尊重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相结合 ④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③

下载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县海头高级中学高中政治《第一课 文化与社会》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3word格式文档
下载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县海头高级中学高中政治《第一课 文化与社会》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3.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