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对原产于日本和美国的进口间苯二酚

时间:2019-05-14 05:56:3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对原产于日本和美国的进口间苯二酚》,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对原产于日本和美国的进口间苯二酚》。

第一篇: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对原产于日本和美国的进口间苯二酚

附件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对原产于日本和美国的

进口间苯二酚反倾销调查的最终裁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倾销条例》(以下称《反倾销条例》)的规定,2012年3月23日,商务部(以下称调查机关)正式发布公告,决定对原产于日本和美国的进口间苯二酚(以下称被调查产品)进行反倾销立案调查。该被调查产品归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税则》税则号:29072100,该税则号项下的间苯二酚盐不在本次调查产品范围之内。

调查机关对被调查产品是否存在倾销及倾销幅度、国内间苯二酚产业是否受到损害及损害程度、以及倾销与损害之间的因果关系进行了调查,根据调查结果和《反倾销条例》第二十四条的规定,2012年11月23日,调查机关发布初裁公告,初步裁定原产于日本和美国的进口间苯二酚存在倾销,中国间苯二酚产业受到了实质损害,并且倾销与实质损害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初步裁定后,调查机关对倾销和倾销幅度,损害和损害程度及倾销和损害之间的因果关系进行了进一步调查,现本案调查结束,依据《反倾销条例》第二十五条的规定,调查机关作出最终裁定如下:

一、调查程序

(一)立案及立案通知。1.立案。

2012年2月3日,调查机关收到浙江鸿盛化工有限公司代表国内间苯二酚产业提交的反倾销调查申请,申请人请求对原产于日本和美国的进口间苯二酚进行反倾销调查。

经审查,调查机关认为申请人符合《反倾销条例》第十一条、第十三条和第十七条有关中国产业提出反倾销调查申请的规定。同时,申请书中包含了《反倾销条例》第十四条、第十五条规定的反倾销调查立案所要求的内容及有关证据。

根据上述审查结果及《反倾销条例》第十六条的规定,2012年3月23日,调查机关发布立案公告,决定对原产于日本和美国的进口间苯二酚进行反倾销立案调查。调查机关确定的倾销调查期为2010年10月1日至2011年9月30日,产业损害调查期为2009年1月1日至2011年9月30日。

2.立案通知。

在决定立案调查前,根据《反倾销条例》第十六条规定,调查机关就收到中国国内间苯二酚产业反倾销调查申请书一事通知了日本驻中国大使馆和美国驻中国大使馆。

2012年3月23日,调查机关发布立案公告,并向日本驻中国大使馆和美国驻中国大使馆正式提供了立案公告和申请书的公开文本。同日,调查机关将本案立案情况通知了 本案申请人及申请书中列明的日本和美国生产商、出口商。

(二)初步调查。

1.倾销及倾销幅度的初步调查。(1)登记应诉。

根据公告要求,自公告发布之日起20天的登记应诉期内,被调查产品生产商日本住友化学株式会社(Sumitomo Chemical Company,Limited)、日本三井化学株式会社

(Mitsui Chemicals, Inc.)和美国茵蒂斯派克化学公司

(INDSPEC Chemical Corporation)向调查机关登记倾销应诉。

(2)发放问卷和收取答卷。

2012年4月12日,调查机关向上述登记应诉公司发放了反倾销调查问卷,并要求其在37天内按规定提交准确、完整的答卷。

2012年4月28日,美国茵蒂斯派克化学公司向调查机关提交《无法提供间苯二酚反倾销调查答卷的函》,表示公司无法完成答卷工作,未在规定时限内提交答卷。

2012年5月18日,日本三井化学株式会社向调查机关提交《关于三井化学株式会社退出间苯二酚反倾销调查的函》,表示退出反倾销调查,未在规定时限内提交答卷。

日本住友化学株式会社未在规定时限内提交答卷。至答卷递交截止之日,调查机关未收到3家登记应诉公司的答卷。(3)有关利害关系方评论意见。

2012年5月18日,日本住友化学株式会社向调查机关提交《关于终止间苯二酚反倾销调查的请求》。称目前市场情况发生重大变迁,请求终止本次反倾销调查。

调查机关对上述利害关系方发表的意见依法予以了考虑。

2.产业损害及损害程度的初步调查。(1)产业损害调查期。

商务部在立案公告中明确,本案产业损害调查期(以下称调查期)为2009年1月1日至2011年9月30日。

(2)参加产业损害调查活动登记。

2012年3月23日,调查机关发出《关于参加间苯二酚反倾销案产业损害调查活动登记的通知》(商调查函[2012]82号)。在规定的时间内,调查机关共收到有效登记材料6份,其中包括国内生产者3家,分别为:湖北祥云(集团)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南通建民化工有限公司和河南新宏化工有限公司;国外生产者3家,分别为:三井化学株式会社(Mitsui Chemicals, Inc.)、住友化学株式会社(Sumitomo Chemical Company, Limited)和美国茵蒂斯派克化学公司(INDSPEC Chemical Corporation)。经审查,调查机关接受了上述利害关系方的登记。

(3)成立产业损害调查组。2012年4月16日,调查机关成立了间苯二酚反倾销案产业损害调查组,负责本案的产业损害调查与裁决工作,并于当日发出《关于成立间苯二酚反倾销案产业损害调查组的通知》(商调查一处函[2012]114号)。

(4)发放和收回调查问卷。

根据《反倾销条例》第二十条和《反倾销产业损害调查规定》第二十四条、第二十五条的相关规定,调查机关于2012年4月12日发出《关于发放〈间苯二酚反倾销案产业损害调查问卷(国内生产者调查问卷)〉的通知》(商调查一处函[2012]102号)、《关于发放〈间苯二酚反倾销案产业损害调查问卷(国内进口商调查问卷)〉的通知》(商调查一处函[2012]103号)和《关于发放〈间苯二酚反倾销案产业损害调查问卷(国外<地区>生产者/出口商调查问卷)〉的通知》(商调查一处函[2012]104号),向各利害关系方发放了调查问卷。调查机关同时将上述问卷送至商务部贸易救济公开信息查阅室,供利害关系方查阅。

2012年4月28日,美国茵蒂斯派克化学公司提交了《关于无法提交间苯二酚反倾销调查答卷的函》,表示决定不提交问卷答卷。

2012年5月18日,三井化学株式会社提交了《关于三井化学株式会社退出间苯二酚反倾销调查的函》,称其间苯二酚生产设备于2012年4月22日发生爆炸,已失去间苯二 酚生产能力,决定不提交问卷答卷。

2012年5月2日,国内生产企业浙江鸿盛化工有限公司、湖北祥云(集团)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南通建民化工有限公司和河南新宏化工有限公司提交了《关于间苯二酚反倾销案国内相关生产企业延期提交国内生产者调查问卷答卷的请求》,申请将国内生产者问卷答卷截止期限延长至2012年5月22日。经审查,调查机关同意其延期申请。

在调查问卷规定的时间或经批准延期递交的时间内,调查机关共收回产业损害调查问卷答卷5份,包括浙江鸿盛化工有限公司、湖北祥云(集团)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南通建民化工有限公司和河南新宏化工有限公司提交的国内生产者调查问卷答卷4份;住友化学株式会社提交的国外(地区)生产者/出口商调查问卷答卷1份。调查机关未收到国内进口商调查问卷答卷。

(5)听取利害关系方意见陈述。

2012年5月2日,调查机关收到本案申请人委托代理人提交的《关于召开间苯二酚反倾销案国内产业意见陈述会的申请》。根据《反倾销条例》第二十条和《反倾销产业损害调查规定》第十七条的规定,调查机关于2012年5月7日发出《关于召开间苯二酚反倾销案国内产业意见陈述会的通知》(商调查一处函[2012]159号)。2012年5月18日,调查机关召开了间苯二酚反倾销案国内产业意见陈述会,听取了 国内产业提起申请的主要理由和对产业损害调查相关问题的意见。同日,本案申请人向调查机关提交了《间苯二酚反倾销案国内产业意见陈述会汇报材料》。

2012年7月18日,日本经济产业省通商机构部及日本驻华大使馆拜会调查机关,其间就本案调查提出意见。2012年7月19日,日本驻华大使馆向调查机关提交了《宗像部长在与商务部产业损害调查局顾春芳局长会谈时的发言(关于间苯二酚反倾销调查)》。

2012年7月19日,住友化学株式会社向调查机关提交了《关于提请召开间苯二酚反倾销调查产业损害听证会的申请书》,申请就产业损害、因果关系及公共利益等问题举行听证会。2012年7月30日,本案申请人向调查机关提交《间苯二酚反倾销案申请人对住友化学请求召开产业损害听证会申请的评论意见》,提出本案没有举行产业损害听证会的必要性,公共利益问题超出产业损害听证范围,并表示申请人将不出席会议。2012年8月2日,住友化学株式会社提交了《住友化学株式会社关于召开间苯二酚反倾销案陈述会的请示函》,表示坚持申请在合适的时间召开产业损害调查听证会,同时考虑到申请人提出保留不参加本次产业损害调查听证会的权利,申请在2012年8月6日至8月10日期间召开间苯二酚反倾销案陈述会。

根据《反倾销条例》第二十条和《反倾销产业损害调查 规定》第十七条的规定,调查机关于2012年8月6日发出《关于召开间苯二酚反倾销案住友化学株式会社陈述会的通知》(商调查一处函[2012]302号)。2012年8月9日,调查机关召开间苯二酚反倾销案住友化学株式会社陈述会,听取了住友化学株式会社关于本案产业损害调查相关问题的意见。2012年8月10日,住友化学株式会社向调查机关提交了《间苯二酚产业损害陈述会书面材料》(以下称住友陈述会材料)。

(6)接收利害关系方书面评论意见。

在立案公告规定的时间内,调查机关未收到各利害关系方对立案提交的书面评论意见。

2012年5月18日,住友化学株式会社提交了《关于终止间苯二酚反倾销调查的请求》。

2012年7月16日,住友化学株式会社提交了《间苯二酚反倾销案无损害抗辩意见书》(以下称住友无损害抗辩)。

2012年9月20日,本案申请人提交了《间苯二酚反倾销案申请人对住友化学株式会社相关主张和意见的评论意见》(以下称申请人评论意见)。

(7)初裁前实地核查。

根据《反倾销条例》第二十条和《反倾销产业损害调查规定》第二十七条的规定,2012年6月6日,调查机关发出《关于间苯二酚反倾销案初裁前实地核查的通知》(商调查 一处函[2012]196号)。2012年6月18日至21日、7月24日至27日,调查机关分别赴本案申请人浙江鸿盛化工有限公司和国内生产企业南通建民化工有限公司进行了初裁前实地核查。实地核查期间,调查机关实地考查了被核查公司的间苯二酚生产现场,对被核查公司在调查问卷答卷中提供的数据和信息等进行了核实,并收集了相关证据材料。实地核查结束后,被核查公司向调查机关提交了调查问卷补充修正材料和有关证据。

(三)初裁决定及公告。

2012年11月23日,调查机关发布2012年第83号公告,公布了本案初裁决定,初裁认定原产于日本和美国的进口间苯二酚存在倾销,中国间苯二酚产业受到了实质损害,而且倾销与实质损害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四)初裁后的继续调查。1.对倾销及倾销幅度的继续调查。(1)初裁后信息披露和证据搜集。

根据初裁公告的要求,各利害关系方在初裁决定发布之日起20天内可以就初步裁定向调查机关提出书面评论意见并附相关证据。同时,本案初裁后,调查机关依据商务部《反倾销调查信息披露暂行规则》的规定,向日本住友化学株式会社、日本三井化学株式会社和美国茵蒂斯派克化学公司披露了初步裁定中计算各公司倾销幅度时所依据的基本事实,并给予各公司提出评论意见的机会。

初裁后,调查机关收到了申请人对于初步裁定的书面评论意见。日本住友化学株式会社、日本三井化学株式会社和美国茵蒂斯派克化学公司未对初步裁定和初裁信息披露提交任何评论意见。

对于收到的评论意见,调查机关在终裁中对其主张依法予以考虑。

(2)最终裁定前信息披露。

2013年2月22日,调查机关依据《反倾销条例》第二十五条第二款和商务部《反倾销调查信息披露暂行规则》的规定,向日本住友化学株式会社、日本三井化学株式会社和美国茵蒂斯派克化学公司分别披露了计算各公司倾销幅度时所依据的基本事实,向日本驻华大使馆和美国驻华大使馆披露了本案最终裁决所依据的基本事实,并给予各利害关系方提出评论意见的机会。在规定的时间内,调查机关未收到相关利害关系方对终裁披露的评论意见。

(3)信息公开。

根据商务部《反倾销调查公开信息查阅暂行规则》的规定,本案全部公开材料均已及时送交商务部贸易救济公开信息查阅室,供各利害关系方在公开信息查阅室查找、阅览、摘抄和复印。

2.对损害及损害程度的继续调查。(1)接收利害关系方书面评论意见。

在公告规定的评论期内,调查机关共收到2份对初步裁定的书面评论意见,分别为本案申请人浙江鸿盛化工有限公司提交的《申请人对间苯二酚反倾销案初步裁定的评述意见》和住友化学株式会社提交的《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对原产于日本和美国的进口间苯二酚反倾销调查的初步裁定〉的评论意见》(以下称住友初裁评论意见)。

2013年1月6日,申请人向调查机关提交了《间苯二酚反倾销案申请人对住友化学〈初裁评论意见〉的评论意见》(以下称申请人初裁后评论意见)。

调查机关充分考虑了利害关系方在上述评论意见中提出的主张,并在最终裁定中予以了回应。

(2)召开上下游企业意见陈述会。

2012年12月3日,调查机关发出《关于召开间苯二酚反倾销案上下游企业意见陈述会的通知》(商调查一处函[2012]503号)。

2012年12月10日,调查机关召开了间苯二酚反倾销案上下游企业意见陈述会,听取了参会企业对本次反倾销调查的意见。

(3)终裁前实地核查。

根据《反倾销条例》第二十条和《反倾销产业损害调查规定》第二十七条的规定,2012年12月3日,调查机关发 出《关于间苯二酚反倾销案产业损害调查终裁前实地核查的通知》(商调查一处函[2012]507号)。

2012年12月,调查机关对本案申请人浙江鸿盛化工有限公司进行了终裁前实地核查。实地核查后,申请人向调查机关提交了补充材料。

(4)住友化学株式会社关于召开产业损害调查听证会/下游用户意见陈述会的申请。

2013年1月16日,住友化学株式会社向调查机关提交了《关于再度申请召开间苯二酚反倾销案产业损害听证会/下游用户意见陈述会的申请书》,请求调查机关召开产业损害调查听证会和下游用户意见陈述会。

2013年1月21日,申请人提交了《间苯二酚反倾销案申请人对住友化学再度请求召开产业损害听证会/下游用户意见陈述会申请的评论意见》,表示本案没有举行产业损害调查听证会或下游用户意见陈述会的必要,申请人将行使不出席此类会议的权利,并保留对利害关系方提交的材料进行评论的权利。

根据《反倾销条例》第二十条、《反倾销产业损害调查规定》第二十四条、第三十条和《产业损害调查听证规则》第五条的规定,调查机关于2013年1月18日发出《关于召开间苯二酚反倾销案产业损害调查听证会的通知》(商调查一处函[2013]35号)。调查机关认为,调查机关已于2012年12月10日召开了上下游企业意见陈述会,间苯二酚下游企业和贸易商等利害关系方明确表达了对本案的意见,调查机关在裁决时予以了充分考虑。调查机关决定不再召开下游企业意见陈述会。

(5)召开产业损害调查听证会。

2013年1月18日和2月4日,调查机关分别发出了《关于召开间苯二酚反倾销案产业损害调查听证会的通知》(商调一处查函[2013]35号)和《关于间苯二酚反倾销案产业损害调查听证会的补充通知》(商调查一处函[2013]58号)。2013年1月25日,住友化学株式会社提交《申请延期召开间苯二酚反倾销案产业损害调查听证会的函》。2013年1月29日,调查机关发出《关于住友化学株式会社延期召开间苯二酚反倾销案产业损害调查听证会申请的回复》(商调查一处函[2013]43号),决定仍按原定时间召开听证会。经审查,调查机关在规定的时限内共收到报名参加听证会的有效申请8份。

2013年2月8日,调查机关召开了间苯二酚反倾销案产业损害调查听证会。参加会议并发言的利害关系方包括:国外政府日本经济产业省及日本驻华大使馆、美国驻华大使馆;国外生产者住友化学株式会社;国内下游用户华奇(张家港)化工有限公司、辛集市大河化工有限公司;国内进口商中海油销售上海公司、住友化学(上海)有限公司、中国平煤神马集团国际贸易有限公司。在会后规定的时限内,日本经济产业省及日本驻华大使馆、住友化学株式会社向调查机关提交了听证会书面发言材料(以下分别称日本政府听证会发言材料、住友听证会发言材料)。

2013年2月20日,申请人向调查机关提交了《间苯二酚反倾销案申请人对相关利害关系方损害听证会相关抗辩的评论意见》(以下称申请人听证会后评论意见),就利害关系方提交的听证会书面发言材料进行了评论。

(6)公开信息及信息披露。

根据《产业损害调查信息查阅与信息披露规定》第八条、第十四条的规定,本案所有公开材料均已及时送交商务部贸易救济公开信息查阅室。各利害关系方可以查找、阅览、摘抄、复印全部公开信息。

根据《反倾销条例》第二十六条和《产业损害调查信息查阅与信息披露规定》的规定,2013年2月26日,调查机关发出《关于原产于日本和美国的进口间苯二酚反倾销案产业损害最终裁定前信息披露的通知》(商调查一处函[2013]75号),向本案利害关系方披露《原产于日本和美国的进口间苯二酚反倾销案产业损害最终裁定所依据的基本事实》,并给予各利害关系方提出评论意见的机会。2013年3月8日,住友化学株式会社向调查机关提交了《对间苯二酚反倾销案产业损害终裁披露的评论意见》。调查机关对申请书及所附证据材料、调查问卷答卷及所附证据材料、实地核查收集的证据材料、利害关系方提交的评论意见以及听证会发言材料等进行了认真分析,对各利害关系方的意见依法给予了充分考虑。

(五)住友化学株式会社关于终止调查的请求。住友化学株式会社在《关于终止间苯二酚反倾销调查的请求》、住友无损害抗辩和住友陈述会材料中多次提出,2012年4月22日,国外生产者三井化学株式会社的间苯二酚生产装臵发生爆炸,截至2012年6月仍未恢复生产。爆炸事件导致亚洲乃至全球的间苯二酚市场供需状况发生了实质性的变化,住友化学株式会社专注供应日本市场,对中国出口下降,中国国内间苯二酚市场将出现供应短缺和价格大幅上涨。住友化学株式会社认为,鉴于出现以上重大情势变迁,调查机关应立即终止本次反倾销调查。

申请人评论意见认为住友化学株式会社的主张不能成立,原因是:第一,在反倾销调查中,调查机关通常不应考虑调查期之外的信息。第二,三井化学株式会社间苯二酚产能仅占三家应诉企业的12.7%,占2011年全球总产能的比例仅为7%,且产品主要供应日本国内市场,在全球间苯二酚市场严重供过于求的情况下,其装臵停产不足以对中国间苯二酚市场状况带来实质性影响。第三,从2012年1-7月的进

11《关于终止间苯二酚反倾销调查的请求》第2页;住友无损害抗辩(公开版)第3页-第9页;住友陈述会材料(公开版)第24页 口数据看,被调查产品进口量仍然较大,进口价格未出现明显上涨。因此,三井化学株式会社间苯二酚装臵爆炸事件并未导致住友化学株式会社所谓“重大情势变迁”的情况,其影响并非是“显而易见、无可臵疑的、持续不断的”,调查机关应不予考虑。

调查机关注意到本案立案后三井化学株式会社间苯二酚生产装臵发生爆炸的事实。调查机关认为:第一,本案立案公告已明确产业损害调查期为2009年1月1日至2011年9月30日,调查机关认定国内产业损害和因果关系的依据是调查期内的证据和事实,三井化学株式会社间苯二酚生产装臵爆炸发生在调查期之外,并不影响调查机关对于本案的认定结论。第二,根据《反倾销条例》第二十七条的规定,住友化学株式会社所称“重大情势变迁”并非调查机关应当终止反倾销调查的法定情形。住友化学株式会社关于终止本次调查的请求缺乏法律依据。

初裁后,住友化学株式会社在住友初裁评论意见和住友听证会发言材料中提出:第一,《反倾销条例》第二十七条并未明确要求终止调查的依据必须是来自调查期内的证据。第二,上述条文中还规定了“商务部认为不适宜继续进行反倾销调查的”情形,说明对应当终止调查情形的列举是未尽的。第三,三井化学株式会社已正式公告放弃生产间苯二酚,22申请人评论意见(公开版)第50页-第54页 将实质影响包括中国在内的亚洲市场,未来一段时期内间苯二酚产品将供不应求,价格上涨。第四,申请人2012年1-9月的经营状况有所改善,中国国内产业已不存在损害。调查机关应立即终止调查。

申请人初裁后评论意见重复了申请人评论意见中提出的观点,并表示2012年被调查产品进口量仍较大,被调查产品进口价格未出现不合理上涨,申请人间苯二酚销售价格总体下降,国内市场没有出现供应短缺。

调查机关认为,调查机关并未主张终止调查的情形必须是来自调查期内的证据。调查机关认定损害的依据是调查期内国内产业的整体状况。经调查查明,三井化学株式会社间苯二酚生产装臵爆炸未对中国间苯二酚市场产生重大影响。住友化学株式会社终止调查的请求无事实依据,不符合法律规定。

二、被调查产品

调查机关在立案公告中确定的本案调查范围及被调查产品描述如下:

调查范围:原产于日本和美国的进口间苯二酚 被调查产品名称:间苯二酚,又称1,3-苯二酚、雷琐辛。英文名称:M-dihydroxybenzene或Resorcinol。

分子式:C6H6O2

434住友初裁评论意见第9页-第10页,住友听证会发言材料第11页 申请人初裁后评论意见第8页 化学结构式:

物理化学特征:外观通常呈白色针状结晶体,暴露于空气当中会逐渐变红, 易溶于水、乙醇、乙醚,溶于氯仿、四氯化碳,不溶于苯。

主要用途:间苯二酚是一种重要的化学合成中间体和精细化工原料,主要用于橡胶黏合剂和紫外线吸收剂的生产。此外,间苯二酚还可用于生产木材黏合剂、阻燃剂和各种医药、农药的中间体等。

该产品归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税则》税则号:29072100。该税则号项下的间苯二酚盐不在本次调查产品范围之内。

三、国内同类产品和国内产业

(一)国内同类产品的认定。

根据《反倾销条例》第十二条和《反倾销产业损害调查规定》第十条、第十一条关于同类产品认定的规定,调查机关对国内生产的间苯二酚与被调查产品的物理化学特性、产品用途、产品的可替代性、生产工艺流程、销售渠道、销售区域、消费者评价、价格等因素进行了考察,各方提交的产业损害调查问卷答卷、实地核查材料等证据显示:

1.国内生产的间苯二酚与被调查产品外观相同,均为白色针状结晶体,暴露于空气当中会逐渐变红;二者的分子式、化学结构式、物理化学特征相同;调查期内,国内生产的间苯二酚均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化工行业标准:间苯二酚(1,3-苯二酚)》(HG/T3989-2007),质量指标均达到干品结晶点/度≥108℃,间苯二酚含量≥98.50%,对苯二酚、邻苯二酚和苯酚的含量分别≤0.10%、0.50%和0.20%,与被调查产品无实质区别;国内生产的间苯二酚与被调查产品一般均采用纸塑复合袋等包装,规格以25千克/袋为主。

2.国内生产的间苯二酚与被调查产品的用途基本相同,均为重要的化学合成中间体和精细化工原料,主要用于生产橡胶黏合剂、紫外线吸收剂、木材黏合剂、阻燃剂和各种医药、农药的中间体等。

3.国内生产的间苯二酚与被调查产品的生产工艺主要包括磺化碱熔法、间苯二胺水解法和间二异丙苯氧化法三种。其中,国内生产企业采用磺化碱熔法和间苯二胺水解法,被调查产品生产企业采用磺化碱熔法和间二异丙苯氧化法。各方调查问卷答卷、产品说明书和质量检测报告等证据表明,三种工艺均以纯苯为基本原材料,且对制成的间苯二酚质量无实质性影响。

4.国内生产的间苯二酚与被调查产品的销售渠道基本相同,均包括直销和分销,销售区域也均集中在我国沿海地区和各大工业城市;二者的客户群体基本相同,部分客户互相重合,部分客户认为国内生产的间苯二酚和被调查产品质量相当,可以相互替代;调查期内,国内生产的间苯二酚价格 与被调查产品进口价格总体变化趋势基本一致。

综上所述,国内生产的间苯二酚与被调查产品之间外观和基本物理化学特性相同,产品包装、产品用途、销售渠道和市场区域、客户群体等基本相同,生产工艺流程不存在实质区别,价格总体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具有相似性和可比性,可以相互替代。因此,国内生产的间苯二酚与被调查产品属于同类产品。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在产业损害调查问卷答卷中提出,住友化学株式会社通过严格的质量管理提供高品质的被调查产品,取得了中国国内“高品质用户”的认定,而国内同类产品无法取得“高品质用户”认定,二者差异很大,不存在可替代性及竞争关系。

调查机关认为,住友化学株式会社仅主张其间苯二酚产品与国内同类产品不存在可替代性和竞争关系,并未提供可供核实的证据予以佐证。住友化学株式会社和国内生产企业提供的主要客户名单和下游用户使用意见反馈报告等证据显示,被调查产品与国内同类产品的客户群体基本相同,部分客户同时使用被调查产品和国内同类产品,且认为国内同类产品与被调查产品质量相当。因此,被调查产品与国内同类产品存在竞争关系,可以相互替代。

567《住友化学株式会社间苯二酚反倾销案国外生产者/出口商调查问卷的答卷》(公开版)第19页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间苯二酚反倾销案国外生产者/出口商调查问卷的答卷》(公开版)第14页;4家国内生产企业《间苯二酚反倾销案产业损害调查问卷国内生产者调查问卷》(公开版)第28页 7浙江鸿盛化工有限公司《间苯二酚反倾销案初裁前实地核查后补充、修正材料》(公开版)附件六:下游用户间苯二酚使用意见反馈报告

(二)国内产业的认定。

根据《反倾销条例》第十一条和《反倾销产业损害调查规定》第十三条关于国内产业认定的规定,调查机关对本案国内产业范围进行了审查。调查期内的2009年、2010年和2011年1-9月,4家提交国内生产者问卷答卷的国内生产企业的同类产品产量之和占国内总产量的比例均超过50%,占国内同类产品总产量的主要部分,符合《反倾销条例》第十一条和《反倾销产业损害调查规定》第十三条关于国内产业认定的规定,可以代表国内产业。本裁决依据的国内产业数据,除特别说明外,均来自上述4家国内生产企业。

四、倾销和倾销幅度

调查机关对涉案公司的正常价值和出口价格及调整项目作出最终认定,并在公平比较的基础上计算出倾销幅度,终裁决定如下:

(一)正常价值、出口价格及价格调整项目的认定。日本

1.日本三井化学株式会社和日本住友化学株式会社。日本三井化学株式会社和日本住友化学株式会社为申请书列明的日本生产商,两公司登记应诉后,调查机关向其发放了问卷,但两公司均未提交答卷,没有配合调查机关的调查,调查机关无法获得其倾销调查期内被调查产品的正常价值、出口价格、调整因素等直接数据和证据。依据《反倾 销条例》第二十一条,调查机关决定采用可获得的最佳信息对上述公司在调查期内的正常价值、出口价格、影响正常价值和出口价格可比性因素等进行认定。

2.其他日本公司。

如前所述,2012 年3 月23日,本案立案后,调查机关通知了申请书上列明的出口商或生产商,也通知了涉案国驻华使馆,同日,调查机关将立案公告登载在商务部网站上,任何利害关系方均可在商务部网站上查阅本案立案公告。立案后,调查机关给予各利害关系方20 天的登记应诉期,给予所有利害关系方合理的时间获知立案有关情况。

2012 年4月12 日,调查机关向申请书列明的公司发放了调查问卷,同日,调查机关将调查问卷登载在商务部网站上,任何利害关系方可在商务部网站上查阅本案调查问卷。

申请书未列明的、调查期内可能存在的其他出口经营者未登记应诉,也未提交答卷。调查机关通过查询海关数据、咨询相关行业协会、查阅相关网站、公开刊物,以及申请人提供的相关数据认定了其正常价值、出口价格,并对影响正常价值和出口价格可比因素进行了调整,并在同一贸易环节进行了比较,具体如下:

(1)正常价值。

经调查,调查机关认定相关咨询公司提供的调查期内被 调查产品同类产品日本国内市场平均销售价格作为正常价值,为6885美元/吨。

(2)出口价格。

经调查,调查机关认定调查期内中国海关统计数据计算出的自日本进口被调查产品加权平均价格作为确定出口价格的基础,为4993.75美元/吨。

(3)调整项目。

根据《反倾销条例》第六条规定,为公平合理比较,调查机关对该公司影响价格可比性的调整项目逐一进行了审查。

第一,正常价值部分。调查机关经调查,确定上述日本市场内被调查产品同类产品的销售价格已是出厂价水平,调查机关不再做相应调整。

第二、出口价格部分。经调查,调整项目包括海运费、保险费、日本境内环节费用等,为131.70美元/吨。

(4)关于到岸价格(CIF价格)

经调查,调查机关根据调查期内中国海关统计数据计算出的自日本进口被调查产品加权平均价格作为CIF价格,为4993.75美元/吨。

美国

1.美国茵蒂斯派克化学公司。

美国茵蒂斯派克化学公司为申请书列明的美国生产商,该公司登记应诉后,调查机关向其发放问卷,但该公司未提交答卷,没有配合调查机关的调查,调查机关无法获得其倾销调查期内被调查产品的正常价值、出口价格、调整因素等直接数据和证据。依据《反倾销条例》第二十一条,调查机关决定采用可获得的最佳信息对上述公司在调查期内的正常价值、出口价格、影响正常价值和出口价格可比性因素等进行认定。

2.其他美国公司。

如前所述,2012 年3 月23日,本案立案后,调查机关通知了申请书上列明的出口商或生产商,也通知了涉案国驻华使馆,同日,调查机关将立案公告登载在商务部网站上,任何利害关系方均可在商务部网站上查阅本案立案公告。立案后,调查机关给予各利害关系方20 天的登记应诉期,给予所有利害关系方合理的时间获知立案有关情况。

2012 年4月12 日,调查机关向申请书列明的公司发放了调查问卷,同日,调查机关将调查问卷登载在商务部网站上,任何利害关系方可在商务部网站上查阅本案调查问卷。

申请书未列明的、调查期内可能存在的其他出口经营者未登记应诉,也未提交答卷。调查机关通过查询海关数据、咨询相关行业协会、查阅相关网站、公开刊物,以及申请人提供的相关数据认定了其正常价值、出口价格,并对影响正常价值和出口价格可比因素进行了调整,并在同一贸易环节 进行了比较,具体如下:

(1)正常价值。

经调查,调查机关认定相关咨询公司提供的调查期内美国间苯二酚国内市场平均销售价格作为正常价值,为7290美元/吨。

(2)出口价格。

经调查,调查机关认定调查期内中国海关统计数据计算出的自美国进口被调查产品加权平均价格作为确定出口价格的基础,为5766.84美元/吨。

(3)调整项目。

根据《反倾销条例》第六条规定,为公平合理比较,调查机关对该公司影响价格可比性的调整项目逐一进行了审查。

第一,正常价值部分。调查机关经调查,确定上述美国市场内被调查产品同类产品的销售价格已是出厂价水平,调查机关不再做相应调整。

第二、出口价格部分。经调查,调整项目包括海运费、保险费、美国境内环节费用等,为212.38美元/吨。

(4)关于到岸价格(CIF价格)

经调查,调查机关根据调查期内中国海关统计数据计算出的自美国进口被调查产品加权平均价格作为CIF价格,为5766.84美元/吨。

(二)价格比较。

根据《反倾销条例》第六条的规定,调查机关对被调查产品的出口价格和正常价值进行比较时,考虑了影响价格的各种可比性因素,按照公平、合理的方式进行了比较。

对于已知的未配合调查的公司,根据《反倾销条例》第二十一条的规定,调查机关决定采用已经获得的事实和可获得的最佳信息做出有关倾销和倾销幅度的裁定。

对于申请书未列明的、调查期内可能存在的其他出口经营者,调查机关通过查询海关数据、咨询相关行业协会、查阅相关网站、公开刊物,以及申请人提供的相关数据认定这些公司的正常价值、出口价格,并对影响正常价值和出口价格可比因素进行了调整,在计算倾销幅度时,调查机关将平均正常价值和平均出口价格进行比较,得出倾销幅度。

(三)倾销幅度。

经过调查,各公司的倾销幅度分别为: 1. 日本公司

(1)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40.5%(Sumitomo Chemical Company,Limited)(2)三井化学株式会社

40.5%(Mitsui Chemicals, Inc.)(3)其他日本公司40.5%(All Others)2.美国公司

(1)茵蒂斯派克化学公司

30.1%(INDSPEC Chemical Corporation)

(2)其他美国公司

30.1%

(All Others)

五、产业损害及损害程度

(一)累积评估的适当性。

调查证据显示,来自日本和美国的被调查产品的倾销幅度均不小于2%,并且来自日本和美国的进口被调查产品数量占中国间苯二酚总进口量的比例均超过3%,不属于可忽略不计的范围。被调查产品之间以及被调查产品与国内同类产品之间在物理化学特性、技术指标、生产工艺、产品用途、销售渠道、销售市场区域、客户群体、消费者和生产者的评价等方面基本相同,具有相似性和可比性,可以相互替代,在中国国内市场上同时出现,存在相互竞争关系,竞争条件基本相同。根据《反倾销条例》第九条和《反倾销产业损害调查规定》第十五条、第十六条的规定,调查机关认定,对来自日本和美国的进口被调查产品适用累积评估是适当的。

(二)被调查产品进口量及所占中国国内市场份额。1.被调查产品进口数量。

根据中国海关统计数据,调查期内,被调查产品进口数量2009年为10131.36吨;2010年为11815.46吨,比2009 年上升16.62%;2011年1-9月为7500.45吨,比2010年同期下降17.19%,但比2009年同期上升7.53%。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提出,一般贸易之外的其他贸易方式进口的目的在于再出口,并未进入中国商业,与国内同类产品不构成竞争,不应计入被调查产品的进口数量。

申请人评论意见认为:第一,根据中国法律法规规定,除一般贸易外的其他贸易方式的进口产品均属“进口货物”范畴。第二,世界贸易组织规则和中国相关法律法规规定的反倾销调查审查对象为“倾销进口产品”,并未明确要求排除一般贸易以外的其他进口。第三,通过加工贸易等方式进口的被调查产品与国内产业同类产品存在竞争关系,同样会对国内产业造成影响和冲击,不应从被调查产品进口数量中排除。

调查机关认为:

第一,根据《反倾销条例》第八条和《反倾销产业损害调查规定》第五条、第六条,调查机关在确定倾销对国内产业造成的损害时,应当对倾销进口产品的数量进行审查。无论以何种贸易方式进口的被调查产品,只要存在倾销,均属于倾销进口产品。

第二,中国海关统计数据显示,调查期内以非一般贸易方式进口的被调查产品绝大部分通过加工贸易方式进口,即 8

89《住友化学株式会社间苯二酚反倾销案国外生产者/出口商调查问卷的答卷》(公开版)第28页;住友无损害抗辩(公开版)第16页;住友陈述会材料(公开版)第7页-第8页 9申请人评论意见(公开版)第14页-第19页 被中国国内下游企业用作生产原料。以非一般贸易方式进口的被调查产品已经进入中国国内市场,与市场上存在的其他间苯二酚产品存在竞争,并非住友化学株式会社所主张的“未进入中国商业”。

第三,中国国内下游企业可以自行选择通过各种方式采购所需的间苯二酚。各方产业损害调查问卷答卷和下游用户使用意见反馈报告等证据显示,部分下游生产企业同时通过一般贸易方式、非一般贸易方式进口被调查产品或购买国内同类产品。因此,以非一般贸易方式进口的被调查产品与国内同类产品在中国国内间苯二酚市场上存在竞争。

调查机关认定,住友化学株式会社关于以非一般贸易方式进口的被调查产品不应计入进口数量的主张缺乏事实和法律依据。调查机关决定仍基于全部倾销进口产品的数量进行评估。

2.被调查产品占中国国内市场份额。

调查期内,被调查产品占中国国内市场份额呈先升后降趋势,2009年为58.20%;2010年为60.78%,比2009年上升2.58个百分点;2011年1-9月为50.48%,比2010年同期下降13.18个百分点。

(三)被调查产品进口价格和中国国内产业同类产品 10

11《住友化学株式会社间苯二酚反倾销案国外生产者/出口商调查问卷的答卷》(公开版)第14页;国内产业《间苯二酚反倾销案产业损害调查问卷国内生产者调查问卷》(公开版)第28页 11浙江鸿盛化工有限公司《间苯二酚反倾销案初裁前实地核查后补充、修正材料》(公开版)附件六:下游用户间苯二酚使用意见反馈报告 价格。

1.被调查产品进口价格。

根据中国海关统计数据,并考虑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同期平均汇率和进口关税,调查期内,被调查产品进口加权平均人民币价格2009年为33488.17元/吨;2010年为34845.38元/吨,比2009年上涨4.05%;2011年1-9月为34222.93元/吨,比2010年同期下降2.20%。调查期内总体呈上升趋势。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在住友听证会发言材料中提出,如果考虑被调查产品在中国市场销售价格,应在进口到岸价格(CIF)的基础上增加进口商的合理利润。

调查机关认为:第一,本案中无国内进口商提交调查问卷答卷;第二,调查机关对进口商利润进行了考虑,认为增加进口商利润后被调查产品价格将进一步上升,对调查结论不产生实质性影响。

2.国内产业同类产品销售价格。

调查期内,国内产业同类产品的销售价格2009年为30300.05元/吨;2010年为32020.92元/吨,比2009年上涨5.68%;2011年1-9月为32862.62元/吨,比2010年同期上涨3.26%。调查期内呈上涨趋势。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质疑申请人浙江鸿盛化工有限公司仅生产间苯二酚,其销售通过关联公司进行,请求调查机关 1

212住友听证会发言材料第7页-第8页 对本案申请人关联销售同类产品的情况予以调查,并以销售公司的非关联转售价格确定国内同类产品价格。

申请人评论意见回应称,申请人在2010年7月之前通过关联公司销售同类产品,但一方面申请人同类产品销售给关联公司的价格与关联公司销售给最终用户的价格基本相当;另一方面申请人同类产品销售给关联公司的价格与其他国内生产企业同类产品销售价格基本相当。此外,在调查期内,申请人的同类产品还销售给另外一家关联公司,但销售量占总销售量的比例较低,且销售价格与申请人销售给其他客户的价格基本相当。因此,申请人同类产品关联销售价格可以作为本案同类产品价格的基础。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还在陈述会上质疑申请人浙江鸿盛化工有限公司从关联公司处高价采购原材料间苯二胺,并提请调查机关关注申请人原材料采购价格是否为市场价格。

调查机关通过实地核查等方式对申请人同类产品销售和原材料采购情况进行了了解。调查证据显示:

(1)申请人在调查期内共向两家关联公司销售过同类产品。2010年7月以前,申请人仅通过上述两家关联公司销售同类产品;2010年7月以后,申请人向其中一家关联公司销售同类产品,并同时向其他非关联公司销售同类产品。

由于2010年7月以前申请人仅向关联公司销售同类产 131

314

15住友陈述会材料(公开版)第3页 申请人评论意见(公开版)第31页 15住友陈述会材料(公开版)第20页-第21页

品,不存在对非关联方的销售,调查机关比较了申请人对关联公司的同类产品销售价格、关联公司将同类产品销售给非关联客户的价格以及同期其他3家国内生产企业的同类产品销售价格,认为申请人对关联公司的同类产品销售价格与同期其他国内生产企业的同类产品销售价格水平基本相当,未偏离市场价格;且申请人对关联公司的同类产品销售价格与同期关联公司转售给非关联客户的价格之间也并不存在不合理差异。据此,调查机关决定认可上述期间申请人的同类产品销售价格。

2010年8月至调查期末,申请人同时向关联公司和非关联客户销售同类产品。调查机关对比了申请人对关联公司和对非关联客户的同类产品销售价格,数据显示,该期间申请人对非关联客户的同类产品销售价格比对关联公司的同类产品销售价格平均高5.29%,关联销售对申请人的真实销售状况造成扭曲。为客观反映国内产业的实际经营状况,调查机关决定以申请人对非关联客户的同类产品销售价格为基准,对申请人上述期间的同类产品销售收入、销售价格和相关指标进行了调整,并以调整后的数据作为裁决的基础。

(2)调查期内申请人主要原材料确系向关联公司采购。调查机关收集的申请人原材料使用记录和关联公司销售记录显示,关联公司向申请人销售间苯二酚主要原材料的价格显著低于向其他非关联方销售相同产品的价格。主要原材料

采购成本在申请人同类产品成本中占比较高,主要原材料关联采购已对申请人的真实成本状况造成扭曲。为客观反映国内产业的实际经营状况,调查机关按照关联公司对其他非关联方的平均销售价格对申请人的原材料采购价格、对应的同类产品成本和相关指标进行了相应调整,并以调整后的数据作为裁决的基础。

住友听证会发言材料提出,申请人作为关联公司主要的间苯二胺使用者,其获得的销售价格理应优于一般从市场采购间苯二胺的价格,调查机关在调整申请人采购成本时应予以考虑。

申请人听证会后评论意见认为:第一,关联公司不存在依销售数量进行折扣销售的政策。第二,关联公司间苯二胺销售区域集中在周边,运费成本占售价比重低。

调查机关已对调查期内关联公司向申请人和非关联方的销售情况进行了审查。证据显示,关联公司销售制造间苯二酚的主要原材料时,使用量、地理位臵、用途等因素并未对销售价格造成明显影响。且以2010年为例,申请人主要原材料使用量占关联公司相同产品总销售量的约三分之一,关联公司对非关联方的销售价格水平具有较广泛的代表性。调查机关以关联公司对其他非关联方的平均销售价格为基准进行调整符合客观审查标准。

16申请人听证会后评论意见第11页-第12页

日本政府听证会发言材料要求调查机关披露上述调整方法;住友听证会发言材料要求调查机关披露调整后申请人原材料采购价格和销售成本上升比例等数据。

调查机关认为,调查机关对申请人原材料关联采购和同类产品关联销售的调整方法在认定部分已进行充分说明和披露。申请人明确提出,关联交易系申请人和关联公司的母公司浙江龙盛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称龙盛集团)内部经营性安排,属于企业核心商业敏感信息,披露相关数据可能对龙盛集团、申请人和关联公司造成严重实质性不利影响。调查机关经审查决定认可申请人的保密申请。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还在听证会发言材料称,根据申请人终裁前实地核查补充材料中提供的申请人2012年1-9月生产经营数据推算,调查机关对2011年1-9月国内产业同类产品销售成本的认定有误。

调查机关认为,住友化学株式会社的推算使用了口径不一致的数据,推算方法和比较方式不具有合理性,不能得出正确结论。

(四)被调查产品进口对国内产业同类产品价格的影响。调查证据显示,2009年、2010年和2011年1-9月,被调查产品占中国国内市场的份额分别为58.20%、60.78%和50.48%,处于市场主导地位。被调查产品与国内产业同类产 1718

18住友听证会发言材料第12页,日本政府听证会发言材料第2页

《浙江鸿盛化工有限公司间苯二酚反倾销案初裁前实地核查后补充、修正材料》(公开文本)第57页,申请人听证会后评论意见第12页

品的质量不存在实质差别,销售区域、销售渠道和客户群体基本相同,部分下游用户同时使用被调查产品和国内产业同类产品,下游用户对产品价格的敏感程度高。调查期内,国内产业同类产品和被调查产品价格变化趋势一致,均呈总体上升趋势。因此,被调查产品进口对国内产业同类产品销售价格具有明显的影响。

调查期内,国内产业生产同类产品耗用的主要原材料和燃料动力等采购价格总体呈上涨趋势,同类产品单位销售成本持续上升,2009年为29890.85元/吨,2010年为32673.04元/吨,比2009年上升9.31%;2011年1-9月为33983.66元/吨,比2010年同期上升5.81%。同期,国内间苯二酚表观消费量同比分别增长11.68%和4.43%,市场需求旺盛,国内产业同类产品销售量和市场份额均保持增长,在这种市场状况下,国内产业理应能够通过适当上调价格消化上升的成本压力,实现合理的利润水平。

被调查产品在调查期内以较高的幅度向中国市场倾销,进口价格仅微幅上涨。受其影响,国内产业无法通过提高同类产品销售价格消化上升的成本,国内产业同类产品平均销售价格和单位销售成本之间的差额下降,2009年为409.20元/吨,2010年降为-652.12元/吨,成本与价格出现倒挂,至2011年1-9月进一步降为-1121.04元/吨,为调查期内的最低水平。

调查机关认定,被调查产品进口对国内产业同类产品价格产生了明显的抑制作用。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在无损害抗辩意见、陈述会材料和听证会发言材料中称,2011年1-9月,被调查产品进口绝对数量和占中国国内市场份额均出现下降,不满足世界贸易组织《反倾销协定》第3.2条“大幅增长”的规定,不能据此认定实质损害。住友初裁评论意见还提出,调查机关在初裁中未对被调查产品进口数量是否“大幅增长”得出结论。

日本经济产业省及日本驻华大使馆称,自日本进口被调查产品的绝对数量和与中国国内消费量相比的相对量均无明显增加。

申请人在申请人评论意见中提出,世界贸易组织规则和中国法律法规未对如何考察进口数量的增长做出规定,也未要求调查期内每个期间进口数量必须总是持续性地呈现肯定状态或指向损害。申请人还在申请人初裁后评论意见提出,住友化学株式会社关于进口产品数量没有大幅增加的主张与事实不符。裁决对被调查产品的绝对数量、相对数量和价格进行了综合评估,并得出了价格影响和国内产业损害认定结论。

调查证据显示,2010年,被调查产品进口绝对数量和相 192019

212223住友无损害抗辩(公开版)第14页,住友陈述会材料(公开版)第6页,住友听证会发言材料第3页 住友初裁评论意见第4页 21日本政府听证会发言材料第1页 22申请人评论意见(公开版)第14页 23申请人初裁后评论意见第6页-第7页

对数量同比均上升;2011年1-9月,被调查产品进口数量在2010年上升16.62%的基础上有所下降,但较2009年同期上升了7.53%,仍占据中国市场50%以上的市场份额。根据《反倾销条例》第八条和《反倾销产业损害调查规定》第五条、第六条的规定,调查机关在对规则要求考虑的全部因素进行综合评估的基础上,得出被调查产品进口对国内同类产品价格产生抑制作用,进而对国内产业造成实质损害的结论,符合中国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在住友无损害抗辩和住友陈述会材料中提出,调查期内被调查产品价格未大幅削低国内同类产品价格。调查机关认为,本案申请人并未主张被调查产品对国内同类产品价格造成削减,调查机关也未认定调查期内存在价格削减。

申请人在申请书等材料中主张,被调查产品长期占据中国市场的主导和支配地位,其进口价格的变化对同类产品的销售价格产生直接且重大的影响。调查期内,被调查产品对华出口价格的涨幅明显低于其主要原材料纯苯的涨幅,相对价格实际上明显下降并处于较低水平。受此影响,调查期内,被调查产品的进口人民币价格与国内产业同类产品加权平均内销价格的差额呈持续大幅缩小趋势。被调查产品压低了国内产业同类产品的内销价格。

24252

425住友无损害抗辩(公开版)第17页,住友陈述会材料(公开版)第9页 申请书(公开版)第37页,《间苯二酚反倾销案国内产业意见陈述会汇报材料》(公开版)第12页

针对申请人上述主张,住友化学株式会社在住友无损害抗辩和住友陈述会材料中提出:第一,被调查产品的市场主导地位并不能够证明被调查产品大幅压低国内同类产品价格;第二,申请人的原材料价格波动理论与价格压低无关,且不能简单假设价格应当与成本一起上涨;第三,申请人未说明纯苯占被调查产品成本的比例;第四,将海关统计的被调查产品进口人民币价格与国内同类产品价格进行比较缺乏可比性;第五,2009年纯苯价格因经济危机影响而非正常大幅下跌,以2009年纯苯价格为基准的比较夸大了变化幅度。

申请人在申请人评论意见中回应称:第一,调查期及之前,被调查产品占中国间苯二酚市场的主导和支配地位,国内生产企业规模小,起步晚,被调查产品价格的变动直接影响国内同类产品价格,且两者在调查期内整体保持同向变化。第二,在生产成本和市场供求两个因素中,生产成本对于加工制造业产品价格更具有决定作用;而主要原材料的价格上涨必然带动生产成本上涨,如果市场供求稳定,增加的生产成本最终会传导至生产价格。第三,从住友化学株式会社提交的答卷数据看,其原材料成本和生产成本大幅上升,而对华出口价格仅微幅上涨,证明其相对价格呈下降趋势。第四,价格比较应具备可比性的要求适用于价格削减而非价格压 2626住友无损害抗辩(公开版)第18页;住友陈述会材料(公开版)第11页。

低分析,申请人是对被调查产品进口价格和国内同类产品价格之间的差额进行趋势变化分析,是否调整至同一贸易水平不会实质性影响变化趋势。第五,2009年及其后被调查产品成本与价格的同向变化说明原材料及生产成本与被调查产品价格之间存在联动关系,以2009年纯苯价格为比较基准并未夸大变化幅度。

调查机关认为,调查机关未认定调查期内存在价格压低。住友化学株式会社还主张:第一,2009年和2011年1-9月,申请人分别因新投产设备导致的高成本及价格成本差相对较小或出现下降,不应被视为被调查产品进口所导致的。调查机关应确保国内产业成本的可比性;第二,国内产业无法将成本苯的价格上涨向下游进行快速、直接的转移,是化工品的特性及市场所决定的,与被调查产品无关,调查机关应对产品价格上涨与成本上涨之间的传导关系进行分析。

申请人评论意见认为:第一,2009年后期申请人间苯二酚装臵投产,设备尚处于磨合阶段。随着产量增加和需求增长,国内产业同类产品价格和销售成本间的差额理应逐步扩大。但事实上2010年和2011年1-9月出现价格成本倒挂且逐步加剧,说明是被调查产品倾销而非国内产业新装臵投产等原因导致同类产品的价格抑制。第二,在市场供求稳定的情况下,生产成本的增加最终要传导到产品价格的上涨,这 2728

28申请人评论意见(公开版)第28页-第30页

住友陈述会材料(公开版)第10页-第11页,住友听证会发言材料第5页

符合化工产品市场的逻辑规律。申请人评论意见还提供了申请人内部调价记录等材料,描述了客户在议价过程中使用被调查产品价格压制申请人同类产品价格的情况。

调查机关认为:

第一,调查机关评估价格影响的基础是代表国内产业的4家国内生产企业,而非仅申请人一家的同类产品加权平均销售价格和销售成本。数据显示,申请人2009年和2011年1-9月的单位销售成本并未出现异常波动,且与其他3家国内生产企业的单位销售成本水平基本相当,不存在“申请人因新投产设备所导致的高成本”,调查期各时间段内国内产业销售成本存在可比性。2011年1-9月,申请人新增的2万吨/年的间苯二酚生产装臵尚未投产,实地核查情况表明,上述新增产能未对2011年1-9月的申请人同类产品销售成本造成影响。

第二,关于成本传导问题,调查机关已经在价格影响分析部分进行了说明。调查期内,中国国内市场需求上升,国内产业同类产品销售量和市场份额增长,且国内产业同类产品销售成本上升的主要原因是原材料和燃料动力采购价格的上涨,国内产业理应能够将同类产品持续上升的成本向销售价格合理传导。被调查产品以较高幅度倾销进口抑制了同类产品价格本应发生的合理上涨。

2930

30申请人评论意见(公开版)第27页-第28页 申请人评论意见(公开版)附件三

初裁后,住友化学株式会社在住友初裁评论意见和听证会发言材料中提出:第一,调查期内,被调查产品进口价格和国内同类产品销售价格均呈上涨趋势,且前者始终高于后者,无法得出价格抑制的结论;第二,国内产业同类产品与被调查产品的市场份额呈截然相反的变化趋势,且国内产业于本案调查期开始后半年才成立,二者在国内市场处于相互影响的竞争状态,而非被调查产品处于主导地位;第三,调查机关有关价格抑制的结论属简单断言,未依据客观性审查与肯定性证据证明价格抑制的存在,未证明价格抑制仅仅由被调查产品进口造成。

申请人初裁后评论意见认为:第一,价格抑制指由于进口产品的倾销使国内同类产品本应发生的价格增长没有实现。被调查产品价格高于国内同类产品价格且二者均上涨的事实并不能否定价格抑制的结论;第二,调查期内被调查产品占据国内市场一半以上份额,国内产业单家企业规模小,起步晚,尽管与被调查产品竞争并取得一定市场份额,但被调查产品仍处于主导地位。第三,调查机关的价格抑制认定符合肯定性证据和客观审查的要求。

调查机关认为:

第一,调查期内,受被调查产品倾销进口影响,国内产业同类产品未能实现本应发生的价格增长。被调查产品对国 31

323

132住友初裁评论意见第1页-第4页,住友听证会发言材料第3页-第5页 申请人初裁后评论意见第3页-第6页

内产业同类产品产生了价格抑制。

第二,调查机关已明确认定代表国内产业的是4家国内生产企业,国内产业在调查期开始时已存在,调查机关并未否定国内产业生产的同类产品与被调查产品存在竞争。但中国海关统计数据等调查证据显示,被调查产品长期占据中国国内市场一半以上份额,对国内同类产品价格造成了实质性影响,调查机关据此认定被调查产品处于市场主导地位。

第三,调查机关已在价格影响分析部分认定,由于主要原材料和燃料动力等采购价格总体呈上涨趋势,国内产业同类产品单位销售成本持续上升,在表观消费量增长、需求旺盛、国内产业同类产品销售量和市场份额均保持增长的市场状况下,国内产业理应能够通过适当上调同类产品价格保持合理的利润水平。由于被调查产品进口对国内产业同类产品销售价格具有明显影响,且在调查期内以30%-40%的幅度向中国市场倾销,进口价格仅微幅上涨,进口数量总体增加并持续占据主要市场份额,导致国内产业同类产品无法实现本应发生的价格增长,销售价格与单位销售成本的差额变为负值且持续下降。此外,调查机关还考虑了利害关系方提出的申请人新投产等可能造成国内同类产品价格抑制的其他因素,并认定该等因素并非国内产业同类产品价格未能实现合理上涨的原因。

调查机关对肯定性证据进行了客观审查,据此得出被调

查产品进口对国内产业同类产品价格产生抑制作用的结论。

日本政府听证会发言材料认为,调查机关认定价格抑制的依据是国内产业同类产品价格上升率低于单位销售成本上升率,而二者之差仅为2%至4%。

调查机关认为,调查机关在综合考虑被调查产品进口数量、价格和国内产业同类产品销售价格与销售成本的差额等因素的基础上得出了价格抑制结论。调查机关未将国内产业同类产品销售价格和销售成本上升比例的直接比较作为价格影响认定的依据。

(五)国内产业相关经济因素和指标的评估。根据《反倾销条例》第七条、第八条和《反倾销产业损害调查规定》第四条至第七条的规定,调查机关对国内产业的相关经济因素和指标进行了调查,证据显示:

1.表观消费量。

调查期内,中国国内间苯二酚表观消费量2009年为17408吨;2010年为19441吨,比2009年增长11.68%;2011年1-9月为14859吨,比2010年同期增长4.43%。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在听证会发言材料中质疑表观消费量不正确。经核实,调查机关认定的表观消费量数据无误。

2.产能。

调查期内,国内产业同类产品产能2009年为6783吨; 333

43334日本政府听证会发言材料第1页 住友听证会发言材料第7页

2010年为12200吨,比2009年增长79.85%;2011年1-9月为12900吨,比2010年同期增长40.98%。

3.产量。

调查期内,国内产业同类产品产量2009年为4002.02吨;2010年为7041.51吨,比2009年增长75.95%;2011年1-9月为6950.28吨,比2010年同期增长43.74%。

4.销售量。

调查期内,国内产业同类产品销售量2009年为2806.58吨;2010年为8053.32吨,比2009年增长186.94%;2011年1-9月为7075.10吨,比2010年同期增长26.48%。

5.市场份额。

调查期内,国内产业同类产品占中国国内市场的份额2009年为16.12%;2010年为41.43%,比2009年上升25.30个百分点;2011年1-9月为47.61%,比2010年同期上升8.30个百分点。

6.销售价格。

调查期内,国内产业同类产品加权平均销售价格2009年为30300.05元/吨;2010年为32020.92元/吨,比2009年上涨5.68%;2011年1-9月为32862.62元/吨,比2010年同期上涨3.26%。

7.销售收入。

调查期内,国内产业同类产品销售收入2009年为8503.96

万元;2010年为2.58亿元,比2009年增长203.24%;2011年1-9月为2.33亿元,比2010年同期增长30.61%。

8.税前利润。

调查期内,国内产业同类产品税前利润2009年为-719.76万元;2010年为-2433.19万元,亏损额比2009年增加238.05%;2011年1-9月为-3028.05万元,亏损额比2010年同期增加120.99%。

9.投资收益率。

调查期内,国内产业同类产品投资收益率2009年为-5.97%;2010年为-9.50%,比2009年下降3.53个百分点;2011年1-9月为-6.50%,比2010年同期下降0.51个百分点。

10.开工率。

调查期内,国内产业同类产品开工率2009年为59.00%;2010年为57.72%,比2009年下降1.28个百分点;2011年1-9月为53.88%,比2010年同期上升1.03个百分点。

11.就业人数。

调查期内,国内产业同类产品就业人数2009年为386人;2010年为452人,比2009年增加17.25%;2011年1-9月为475人,比2010年同期增加5.48%。

12.劳动生产率。

调查期内,国内产业同类产品劳动生产率2009年为10.37吨/人;2010年为15.57吨/人,比2009年上升50.07%;201

年1-9月为14.63吨/人,比2010年同期上升36.27%。

13.人均工资。

调查期内,国内产业同类产品就业人员人均工资2009年为19511元/人;2010年为22359元/人,比2009年上涨14.59%;2011年1-9月为14764元/人,比2010年同期下降12.22%。

14.期末库存。

调查期内,国内产业同类产品期末库存2009年为1423.24吨;2010年为468.85吨,比2009年减少67.06%;2011年1-9月为374.03吨,比2010年同期减少50.20%。

15.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

调查期内,国内产业同类产品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2009年为-191.10万元,2010年为-326.70万元,净流出额比2009年增加70.96%;2011年1-9月为-331.64万元,净流出额比2010年同期增加1434.58%。

16.投融资能力。

调查期内,虽然国内产业投入资金扩大同类产品产能,但同类产品税前利润始终处于亏损状态,且亏损额逐步扩大,对国内产业资金的回收及下一步投融资活动产生不利影响。

(六)国内产业受到实质损害。

调查期内,国内间苯二酚市场表观消费量保持上升,国内产业也处于发展阶段。为满足国内增长的需求,部分国内生产企业新增和改扩间苯二酚生产装臵,国内产业同类产品

产能提高,产量增加,销售量和销售收入相应出现增长,期末库存量减少,市场份额上升。在就业人数增加的同时,国内产业努力提高同类产品生产水平,劳动生产率也有所提升。随着主要原材料和燃料动力价格上涨,国内产业同类产品销售价格同比也出现一定上涨,但由于被调查产品倾销进口对同类产品价格产生了抑制作用,同类产品价格的上涨不能消化增加的成本,国内产业税前利润始终为负值,且2010年和2011年1-9月的亏损额同比分别扩大2.38倍和1.21倍。受亏损影响,国内产业同类产品产能未获得充分利用,开工率持续处于低位且整体呈下降趋势。投资无法获得预期回报,投资收益率同比分别下降3.53个百分点和0.51个百分点,投融资能力受到抑制。经营活动现金流持续呈净流出态势,净流出额同比分别扩大70.96%和14.35倍。国内产业生产经营状况呈恶化趋势。

调查机关根据上述证据认定,国内产业在调查期内受到了实质损害。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根据本案申请书提供的申请人损害指标数据,称调查期内申请人的各项经营指标均呈积极态势,不能得出损害结论。住友化学株式会社还以申请书提供的申请人数据为基础,质疑裁决披露的国内产业数据缺乏客观性35。

35住友无损害抗辩(公开版)第18页-第33页,住友陈述会材料(公开版)第14页-第20页,住友听证会发言材料第8页

调查机关认为,调查机关依据国内产业而非申请人一家企业的数据,在综合分析国内产业各项生产经营和财务指标的基础上得出了国内产业受到实质损害的结论,符合《反倾销条例》第八条和《反倾销产业损害调查规定》第七条的有关规定。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在住友听证会发言材料中认为,考虑到申请人同类产品生产装臵于2009年9月投产,调查机关应就2009年和2010年后国内产业指标之间的可比性进行说明。

调查机关认为,调查机关基于整个调查期内国内产业的全部损害指标进行评估,同时考虑了申请人投产可能产生的影响,符合中国法律法规的规定。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还主张,申请人母公司龙盛集团的年度报告、《重大资产重组暨关联交易报告书》等公开材料证明,申请人的经营状况良好,利润水平较高,且未来能保持可观的回报。

申请人在申请人评论意见中回应称:第一,申请人母公司年度报告中披露的是申请人整个公司的净利润数据,不能代表同类产品的利润情况;第二,年度报告中申请人整个公司的利润虽有所上升,但净利润率代表的获利能力则出现下降;第三,国内产业相关经济指标中的一个或多个未必能够 36373637住友听证会发言材料第8页

住友陈述会材料(公开版)第20页-第21页

给予决定性的指导,仅凭单个指标无法否定国内产业存在损害。

调查机关认为:第一,住友化学株式会社对龙盛集团2012年6月《重大资产重组暨关联交易报告书》的引用有误,根据上下文,实际应为“公司在(间苯二胺)成本控制方面的优势……”,与国内同类产品无关。第二,龙盛集团2009年年度报告仅对未来收益情况进行了预测,而调查机关损害分析的基础是实际发生、可供核实的数据。第三,龙盛集团2008年至2011年年度报告中披露的是申请人整体净利润情况。根据《反倾销条例》第十条和《反倾销产业损害调查规定》第十二条,在认定倾销进口产品对国内产业的影响时,应当根据对国内同类产品生产的单独界定进行评估。调查机关已经按照要求对国内产业同类产品的利润情况进行了详细评估。

住友初裁评论意见提出,调查机关初裁披露的与其依据申请书估算数据不相同。住友初裁评论意见、住友听证会发言材料和日本政府听证会发言材料还要求调查机关进一步披露除申请人外其他3家国内生产企业的实际经营情况。

调查机关认为,调查机关裁决的依据是经实地核查核实修正的国内产业数据,全部有关数据及在调查期内的变化幅度已在裁决中充分披露。另有证据表明,除申请人外的其他 383938

40申请人评论意见(公开版)第36页 住友陈述会材料(公开版)附件6 40住友初裁评论意见第5页-第8页,住友听证会发言材料第8页,日本政府听证会发言材料第2页

3家国内生产企业在调查期各对比期间内均有生产。上述事实在3家企业提交的调查问卷答卷和实地核查后补充修正材料的公开版本中已充分披露。

六、因果关系

根据《反倾销条例》第二十四条,调查机关审查了原产于日本和美国的被调查产品倾销进口与中国国内产业受到实质性损害之间是否存在因果关系。同时审查了除倾销进口之外,可能对中国国内产业造成损害的其他因素。

(一)原产于日本和美国的被调查产品倾销进口造成了国内产业的实质损害。

中国海关统计数据等证据表明,调查期内,自日本和美国进口的被调查产品是中国间苯二酚市场的主要进口来源,在国内间苯二酚市场占据主要份额,对国内同类产品销售价格具有重大影响。调查期内,被调查产品以较高的幅度向中国国内市场倾销,进口数量总体上升,始终占据中国国内市场50%以上份额。受被调查产品倾销进口影响,国内产业同类产品销售价格受到明显抑制,在同类产品成本上升的情况下无法实现本应发生的合理价格增长,造成国内产业同类产品销售价格和单位销售成本之间的差额不断减小,税前利润始终为负值,且亏损额持续增加。由于同类产品利润水平明显下降,在国内需求持续增长的情况下,国内产业无法充分

4141如南通建民化工有限公司《间苯二酚反倾销案产业损害调查问卷国内生产者调查问卷》(公开版)第32页及《间苯二酚反倾销案初裁前实地核查后补充、修正材料》(公开版)第18页-第19页。

第二篇: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关于对原产于欧盟的进口

附件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关于对原产于欧盟的进口

马铃薯淀粉反倾销调查的初裁决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倾销条例》(以下简称“《反倾销条例》”)的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以下简称“调查机关”)于2006年2月6日发布2006年第4号公告,决定对原产于欧盟的进口马铃薯淀粉(以下简称“被调查产品”)进行反倾销调查。

调查机关对被调查产品是否存在倾销和倾销幅度、被调查产品是否对中国国内产业造成损害及损害程度以及倾销和损害之间的因果关系进行了调查。根据《反倾销条例》的规定,调查机关作出初裁决定如下:

一、调查程序

(一)公告立案

2005年12月29日,内蒙古奈伦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黑龙江沃华马铃薯制品股份有限公司、大兴安岭丽雪精淀粉公司、青海威思顿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内蒙古科鑫源食品集团、甘肃兴达淀粉工业有限责任公司和云南昭阳威力淀粉有限公司代表国内产业向调查机关正式提交了对原产于欧盟的进口马铃薯淀粉进行反倾销调查的申请书。调查机关对申请人的申请材料进行了审查,认为申请人提出的初步证据表明,申请人符合《反倾销条例》第十一条、第十三条和第十七条有关国内产业提出反倾销调查申请的规定。同时,申请书中包含了《反倾销条例》第十四、十五条规定的反倾销调查立案所要求的内容及有关的证据。调查机关于2006年2月6日发布立案公告,决定开始对原产于欧盟的进口马铃薯淀粉进行反倾销调查。调查机关确定的本案倾销调查期为2005年1月1日至2005年12月31日,产业损害调查期为2002年1月1日至2005年12月31日。

(二)倾销及倾销幅度的初步调查

1、立案通知

在决定立案调查前,根据《反倾销条例》第十六条的规定,调查机关于2006年1月26日就收到国内马铃薯淀粉产业反倾销调查申请书一事通知了欧盟驻华代表团。

2006年2月6日,调查机关发布立案公告,调查机关约见了欧盟驻华代表团官员,向其正式递交了立案公告和申请书的公开部分,请其通知欧盟的相关出口商和生产商。同日,调查机关将本案立案情况通知了本案申请人及列明的国外生产商。

2、登记应诉

根据公告要求,自公告发布之日起20天的登记应诉期内,荷兰艾维贝公司、德国艾维贝马铃薯淀粉工厂(以下简 称“德国艾维贝工厂”)、法国罗盖特公司、丹麦马铃薯淀粉生产中心有限公司(KMC Kartoffel Melcentralen)、欧洲淀粉产业联合会和欧盟欧洲委员会向调查机关登记应诉。

3、发放问卷和收取答卷

2006年2月28日,调查机关向已知的、报名应诉的生产商和出口商发出了反倾销调查问卷,并要求其在37天内按规定提交准确、完整的答卷。在该期间内,部分应诉公司在问卷规定的期限内向调查机关申请延期递交答卷并陈述了相关理由。经审查,调查机关同意给予适当的延期。截至答卷递交截止之日,调查机关收到荷兰艾维贝公司、德国艾维贝工厂、法国罗盖特公司共3家生产商的答卷。

调查机关对应诉公司递交的答卷进行了初步审查。2006年4月19日,调查机关针对答卷中某些表述和含义不清及需要解释的部分向荷兰艾维贝公司等3家应诉公司发放了补充问卷,并要求其在7天内按规定提交准确、完整的补充问卷的答卷。在该期间内,上述3家应诉公司向调查机关申请延期递交答卷并陈述了相关理由。经审查,调查机关同意再次给予适当的延期。截至答卷递交截止之日,各公司提交了补充问卷的答卷。调查机关对上述答卷进行了审查并在初裁决定中予以考虑。

(三)产业损害及损害程度初步调查

1、参加产业损害调查活动登记 2006年2月6日,调查机关发出了《关于参加马铃薯淀粉反倾销案产业损害调查活动登记的通知》。在规定的时间内,向调查机关登记参加产业损害调查活动的利害关系方有:法国罗盖特公司、荷兰艾维贝公司、德国艾维贝马铃薯工厂、KMC丹麦马铃薯淀粉生产中心有限公司和欧洲淀粉产业联合会。调查机关经审查后接受了上述利害关系方的登记。

2、成立产业损害调查组

2006年3月21日,调查机关成立马铃薯淀粉反倾销案产业损害调查组。

3、发放和收回调查问卷

2006年2月28日,调查机关向已知的利害关系方发放了马铃薯淀粉反倾销案《国内生产者调查问卷》、《国内进口商调查问卷》和《国外(地区)生产者/出口商调查问卷》。在规定的时间或经批准延期递交的时间内,共收回调查问卷答卷20份,包括:国内生产者调查问卷答卷17份;国外(地区)生产者/出口商调查问卷答卷3份。

4、听取利害关系方意见陈述,接收书面材料

2006年2月21日和3月21日,调查机关两次听取了本案申请和支持企业的意见陈述。本案申请和支持企业及其代理人向调查机关陈述了本案的申请理由及意见,调查机关听取了申请人的陈述意见并询问了相关问题。2006年4月14 日,调查机关收到欧洲淀粉产业联合会《关于马铃薯淀粉反倾销调查案的评论意见》。2006年4月22日,调查机关收到中国淀粉工业协会马铃薯淀粉专业委员会递交的《关于欧洲淀粉协会报告的评论》。2006年5月8日,调查机关收到申请人代理律师事务所递交的《申请人对欧洲淀粉产业联合会关于马铃薯淀粉反倾销案相关意见的评论意见》。

5、实地核查

2006年5月下旬和6月上旬,调查机关对本案申请企业内蒙古奈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内蒙古科鑫源食品集团和支持企业内蒙古飞马食品集团有限公司进行了实地核查。调查机关对申请书及所附证据、收回的调查问卷答卷,以及利害关系方的相关评论意见进行了认真核对和调查,并收集和补充了相关证据材料。

二、被调查产品

调查机关在立案公告中确定本案的被调查产品及调查范围描述如下:

被调查产品为马铃薯淀粉,也称马铃薯原淀粉、马铃薯精制淀粉、马铃薯生粉、土豆淀粉或洋芋淀粉等;英文名称为Potato Starch;列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进出口税则》11081300税号项下。

马铃薯淀粉是以马铃薯为原料加工而成的由多葡萄糖分子组成的一种白色粉状物,其理化指标为:白度(457nm 蓝光反射率)≥90%,水份≤20%,粘度(4%浓度,700cmg)≥1100BU,蛋白质(干物质中含量)≤0.15%。主要用于食品、医药、石油化工、造纸、纺织、饲料、发酵、铸造、建材等各工业领域。

调查范围:原产于欧盟的进口被调查产品。

三、被调查产品和国内同类产品的相似性

(一)国内同类产品的认定

我国马铃薯淀粉国家标准将马铃薯淀粉产品分为优级品、一级品和合格品三种规格。其中,优级品和一级品与此次申请调查进口的欧盟马铃薯淀粉产品范围一致。合格品与被调查产品在物理化学指标、产品用途、生产设备和工艺流程等方面存在实质性差异,不属于本次被调查产品的同类产品。根据《反倾销条例》第十二条的规定,调查机关对国内生产的优级品和一级品马铃薯淀粉与被调查进口产品的相同或相似性进行了调查,经调查显示:

1、国内生产的优级品和一级品马铃薯淀粉与被调查产品的物理和化学特性相同,均具有高白度、高透明度、高粘度、低糊化温度、高聚合度、低蛋白、低脂肪残留量、低酸性及良好的成膜性、抗凝沉性等特性。

2、国内生产的优级品与一级品马铃薯淀粉与被调查产品所使用的原材料相同,均为马铃薯(土豆)。

3、国内生产的优级品与一级品马铃薯淀粉与被调查产 品生产工艺流程相同,主要为:原料清洗→粉碎→汁水、蛋白分离→纤维与淀粉乳分离→淀粉乳洗涤、提纯→脱水→干燥→成品包装等工序。

国内生产的优级品与一级品马铃薯淀粉与被调查产品的主要生产设备相同,包括除草、除石机及清洗机、锉磨机、脱汁旋流器组或卧式离心机、离心筛组,精制旋流器组或立式离心机组,真空吸滤机或刮刀离心机,气流干燥机组等设备。

4、国内生产的优级品与一级品马铃薯淀粉与被调查进口产品的用途相同,均可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石油化工、造纸、纺织、饲料、发酵、铸造、建材等工业领域。

5、国内生产的优级品与一级品马铃薯淀粉与被调查产品的销售渠道相同,主要通过直销、分销、某一地域独家代理销售等形式销售。客户群体相同,而且有些客户既使用被调查进口产品也使用国内同类产品。

综上所述,国内生产的优级品与一级品马铃薯淀粉与被调查产品在物理和化学特性、原材料、生产工艺流程和生产设备、产品用途、销售渠道和客户群体等方面基本相同,具有相似性和可替代性,国内生产的优级品和一级品马铃薯淀粉与被调查产品属于同类产品。

(二)国内产业的认定

调查机关依法对本案7家申请企业和10家支持企业的 产业代表资格进行了审查。证据显示,国内申请企业和支持企业产量之和占国内同类产品总产量的主要部分。

欧洲淀粉产业联合会2006年4月14日向调查机关提交了对申请人资格的评论意见。欧洲淀粉产业联合会提出,2005年中国国内马铃薯淀粉的总产量不应是12.5万吨,根据其所获得的信息,2005年中国国内马铃薯淀粉的总产量应为29.8万吨,国内申请企业的马铃薯淀粉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比例过低,因此不能够代表国内产业提出反倾销调查申请。

调查机关充分重视了欧洲淀粉产业联合会提出的意见,对此进行了核实。证据显示,在欧洲淀粉产业联合会所提供的29.8万吨马铃薯淀粉全国总产量的数据中,不仅包括有马铃薯淀粉优等品和一等品的产量,而且还包括有马铃薯淀粉合格品的产量和其他淀粉如变性淀粉、红薯淀粉、土豆全粉等生产企业的产量。而由申请人提供的12.5万吨马铃薯淀粉全国总产量的数据是指国内同类产品的总产量,即优等品和一等品马铃薯淀粉的总产量。申请人向调查机关提交了由中国淀粉工业协会出具的相关证据材料。

调查机关认定,调查期内国内申请企业和支持企业的产量之和占国内同类产品总产量的主要部分,根据《反倾销条例》第11条规定,国内申请企业和支持企业的经济指标数据可以代表国内马铃薯淀粉产业。

四、倾销和倾销幅度

调查机关审查了各应诉公司的答卷,对各公司的正常价值和出口价格作如下认定:

(一)正常价值、出口价格及价格调整项目的认定 荷兰艾维贝公司及德国艾维贝马铃薯淀粉工厂 调查显示:德国艾维贝工厂为荷兰艾维贝公司的全资子公司,专门负责生产,其生产的产品全部由其母公司荷兰艾维贝公司以自己的名义进行销售,荷兰艾维贝公司具有定价权。鉴此,调查机关认为德国艾维贝工厂虽然是单独的法律实体,但其仅负责生产,实质上为荷兰艾维贝公司的一个生产部门。调查机关决定,在计算倾销幅度时将两个公司合并计算。

经审查,调查机关发现,在荷兰艾维贝公司提交的答卷中,销售数据同时包括销售荷兰艾维贝公司自己产品的数据以及销售德国艾维贝工厂产品的数据。调查机关决定依据荷兰艾维贝公司填报的数据进行计算。因此,调查机关认定荷兰艾维贝公司的正常价值、出口价格及价格调整项目时,已将德国艾维贝工厂作为荷兰艾维贝公司的一个生产部门进行了合并认定。

1.正常价值

调查机关审查了荷兰艾维贝公司的欧盟内销售情况,认定调查期内荷兰艾维贝公司欧盟内销售被调查产品的同类 产品总量占同期向中国出口销售总量的比例大于5%,符合作为确定正常价值基础的数量要求。

根据公司报告,荷兰艾维贝公司在欧盟内的部分销售为非正常贸易,其运输费用较高,导致出厂环节价格为负。调查机关认为这部分销售不能反映正常贸易,决定在初裁中暂时排除这部分销售。

根据公司报告,荷兰艾维贝公司在欧盟内的销售全部为向非关联公司的交易。

调查机关分别对荷兰艾维贝公司和德国艾维贝工厂提供的生产成本和费用进行了审查。公司主张德国艾维贝工厂和荷兰艾维贝公司产品的生产成本不同,在进行低于成本测试时应采用不同的成本数据进行计算。经审查,调查机关认为,德国艾维贝工厂和荷兰艾维贝公司所发生的生产成本存在差异,调查机关决定在计算时分别采用德国艾维贝工厂和荷兰艾维贝公司的生产成本。

荷兰艾维贝公司在报告公司管理费用时,填报研发费用为直接计入的费用,并未向被调查产品分摊。经审查,调查机关认为,公司研发费用在公司账目中属于一般管理费用,虽然没有直接用于被调查产品,但并不能说明公司研发费用与被调查产品不相关。调查机关决定,荷兰艾维贝公司的研发费用作为一般管理费用应按照通行会计准则根据销售收入的比例进行分摊。荷兰艾维贝公司在报告公司管理费用时,填报公司的管理费用为负。经审查,调查机关发现,荷兰艾维贝公司在调查期内实际发生了管理费用,因为管理费用中其他费用为负导致公司整体管理费用为负。调查机关认为,在公司的生产经营活动中应当发生管理费用,且公司并未充分说明其他费用为负的原因。调查机关决定在荷兰艾维贝公司的管理费用中减除其他费用,以剩余的金额作为公司的管理费用。

关于产品的费用问题,荷兰艾维贝公司在产品成本及相关费用表格中并未提供产品的费用情况。公司主张以公司盈利状况表格中提供的相关费用数据为基础,计算产品的相关费用。经审查,调查机关决定,以荷兰艾维贝公司提供的公司盈利状况表中的数据为基础,采用调整管理费用的负数和分摊研发费用后的数据,作为产品的费用。

关于费用计算方法,经审查,调查机关发现公司在计算产品相关费用的分摊比例时,以生产成本为基础进行分摊。调查机关认为,公司在经营中发生的费用与公司的收入相联系,且公司并未提交公司一贯以生产成本为基础分摊费用的证明。因此,调查机关决定分别根据荷兰艾维贝公司销售的德国艾维贝工厂产品和荷兰艾维贝公司产品的销售收入的比例进行分摊,分别计算德国艾维贝工厂和荷兰艾维贝公司产品的相关费用。

调查机关根据上述认定的成本数据对欧盟内销售交易 是否存在低于成本销售进行了审查。公司主张其欧盟内销售中部分产品为无包装产品,对于这部分产品的成本比较,应减除包装成本。经审查,调查机关决定,采用减去包装费用的发票价格与减去加权包装费用的成本进行比较,发现欧盟内销售中有交易是低于成本进行的,来自荷兰艾维贝公司的产品低于成本销售的交易数量比例超过荷兰艾维贝公司产品销售量的20%,来自德国艾维贝工厂的产品低于成本销售的交易数量比例超过德国艾维贝工厂产品销售量的20%。调查机关认为该部分交易属于非正常贸易过程中的交易,暂予以排除。根据《反倾销条例》第四条的规定,在初裁决定中,调查机关依据剩余的正常贸易过程中的欧盟内销售价格作为确定其正常价值的基础。

2.出口价格

调查机关对荷兰艾维贝公司的出口价格进行了审查。公司通过两种渠道销售被调查产品:(1)直接将被调查产品销售至中国的非关联客户或者通过非关联的贸易商向中国销售被调查产品;(2)通过中国境内的关联贸易商上海艾维贝贸易公司销售被调查产品。根据《反倾销条例》第五条的规定,对于第一种渠道,调查机关采用公司销售给非关联客户的价格或者非关联贸易商的价格作为确定出口价格的基础;对于第二种渠道,公司主张交易价格为市场价格,且未提供关联贸易商转售的情况,经审查,调查机关认为,虽然这部 分交易是通过关联贸易商进行的,但其交易价格未被关联关系所扭曲。调查机关决定采用公司销售给关联贸易商的价格作为确定出口价格的基础。

3.调整项目

调查机关对公司的价格调整部分逐一进行了审查。(1)关于正常价值

关于售前仓储费用,公司主张根据被调查产品的销售数量进行分摊调整,公司无法分清仓库是用于出口还是欧盟内销售,同时,公司也不能提供充分证据证明该仓储费用的发生与销售直接相关,并且影响了价格的公平比较。因此,调查机关决定在初裁阶段对公司的该主张暂不予接受。

关于信用费用,公司在计算时出现了负值,调查机关认为信用费用属于机会成本,提前付款不会出现机会收益,因此调查机关对欧盟内交易部分信用费用进行了调整。

关于该公司报告的其他折扣、内陆运费-工厂至仓库、内陆运费、内陆运输保险费、国际运费、包装费、佣金等其他欧盟内销售调整项目,经审查,调查机关认为公司提供的资料和证据可信,对调整项目有初步证明作用,在初裁中决定对其调整要求暂予以支持。

(2)关于出口销售

关于售前仓储费用,公司主张根据被调查产品的销售数量进行分摊调整,经审查,调查机关认为,公司无法分清仓 库是用于出口还是欧盟内销售,同时,公司也不能提供充分证据证明该仓储费用的发生与销售直接相关,并且影响了价格的公平比较。因此,调查机关决定在初裁阶段对公司的该主张暂不予支持。

关于荷兰艾维贝公司所主张的“出口退税”,公司主张欧盟的共同农业政策为农产品制定了较高的价格,为了保证国际竞争力,欧盟对出口的马铃薯淀粉产品给予“退税”。经审查,调查机关发现,荷兰艾维贝公司所主张的“退税”实际上是出口补贴。调查机关认为,出口补贴的存在无疑是造成出口价格降低的一个因素,其不属于调查机关应予以考虑的影响价格可比性的调整范围。因此,调查机关决定对公司的该主张不予支持。

关于其他调整,荷兰艾维贝公司主张对部分客户出于优惠价格和补偿的考虑给予部分交易价格优惠,属于特殊价格安排,并要求对这部分交易进行其他调整。经审查,调查机关认为,价格优惠并不属于调查机关应予考虑的影响价格可比性的调整范围。对于补偿安排,荷兰艾维贝公司没有提供补偿安排存在的相关证据。因此,调查机关决定在初裁阶段暂不接受公司的其他调整。

关于该公司报告的内陆运费-工厂至仓库、售前仓储、内陆运输、内陆运保、国际运输、包装费用、信用费用,经审查,调查机关认为公司提供的资料和证据可信,对调整项 目有初步证明作用,在初裁中决定对其调整要求暂予以支持。

法国罗盖特公司

法国罗盖特公司主张依据其产品编码对被调查产品进行型号划分。调查机关对该公司的产品编码的构成以及所提供的技术规格进行了审查。调查机关发现,尽管不同编码的产品存在细微的质量差别和包装差异,但在物理特征、化学特性、生产工艺流程、销售和市场价格和用途等方面不存在实质区别。该公司也认为:不同的六位数编码所反映的质量差别是细微的,“不存在不同型号生产流程的区别”,并且,该公司提交两种产品型号的规格表也反映,其所声称的不同型号的产品在物理和化学元素值、微生物指标等方面并不存在实质性的区别。鉴此,调查机关认为不区分产品型号不影响对其进行公平比较,决定在初裁中对该公司产品型号划分的主张不予支持。

1.正常价值

调查机关审查了法国罗盖特公司的欧盟内销售情况,认定调查期内法国罗盖特公司欧盟内销售被调查产品的同类产品总量占同期向中国出口销售总量的比例大于5%,符合作为确定正常价值基础的数量要求。

法国罗盖特公司在答卷中报告其欧盟内的销售没有和 关联客户进行交易的情况。

调查机关对公司的成本数据进行了审查,初步认定公司依据不同产品编码分别提供的生产成本和销售、管理、财务及其它费用数据准确,分摊合理,但鉴于调查机关未接受其依据产品编码进行型号划分的主张,决定以其提供的区分不同产品编码的成本数据为基础,为其计算了不分型号的单一产品的调查期加权平均成本。

调查机关依据该加权平均成本对欧盟内销售交易是否存在低于成本销售进行了审查,发现欧盟内销售中有交易是低于成本进行的,低于成本销售的交易数量比例超过20%,因此,调查机关认定其中低于调查期加权平均成本的部分交易不属于正常贸易过程中的交易,决定在计算正常价值时将其予以排除。根据《反倾销条例》第四条的规定,在初裁中,调查机关决定依据排除上述低于成本销售后剩余的欧盟内销售价格作为确定其正常价值的基础。

2.出口价格

调查机关对法国罗盖特公司的出口价格进行了审查。公司通过两种渠道销售被调查产品:(1)法国罗盖特公司直接销售给中国非关联的分销商、贸易商或最终用户;(2)法国罗盖特公司通过欧洲非关联的分销商或贸易商销售给中国非关联的分销商、贸易商或最终用户。被调查产品均由法国罗盖特公司发至港口并运往中国的分销商、贸易商或最终用 户。根据《反倾销条例》第五条的规定,对于上述两种渠道,调查机关均采用公司销售给非关联客户的价格或者非关联贸易商的价格作为确定出口价格的基础。

3.调整项目

调查机关对公司的价格调整部分逐一进行了审查。(1)关于正常价值

关于公司所主张的“数量折扣”调整,公司主张其给予一些欧盟内客户一定百分比的折扣,并适用于和每一客户的每一笔交易。经审查,调查机关发现,在欧盟内销售中,对一部分客户给予折扣,另一部分未给予折扣,且给予客户折扣的比例也并不相同,公司并没有说明给予折扣、不给予折扣和给予不同比例折扣的理由,也未提供相应的已结算折扣的相关的证据。调查机关决定对该主张在初裁中暂不予接受。

关于对贸易环节调整,公司主张其对贸易商和最终用户的价格在欧盟内市场和对中国市场上售价不同,申请对贸易环节的差异进行调整。经审查,调查机关认为,公司的答卷不能证明其出口销售客户与内销中相应环节的客户在销售行为上存在实质性的不同,不能证明其处于不同的贸易环节;公司更未能证明由于不同贸易环节的具体职能不同而导致在价格上的具体差异。因此,公司仅仅依据售价差别主张调整的理由不能成立,调查机关决定在初裁中对该主张暂不 予接受。

关于该公司报告的内陆运费-工厂至仓库/客户、内陆运输保险费、包装费、信用费用、佣金等其他欧盟内销售调整项目,经审查,调查机关认为公司提供的资料和证据对调整项目有初步证明作用,决定在初裁中对其调整要求暂予以支持。

(2)关于出口销售

关于其他需要调整的项目,公司主张欧盟的共同农业政策为农产品制定了较高的价格,欧盟的加工工业只能以高于世界市场的价格水平购买农业原材料,欧盟对出口加工产品则给予出口补贴,公司主张在其他需要调整的项目中对出口补贴予以调整。调查机关认为,其所声称的出口补贴的存在无疑是造成出口价格降低的一个因素,其不属于调查机关应予考虑的影响价格可比性的调整范围。因此,调查机关决定在初裁中对该主张不予支持。

关于该公司报告的国际(两岸间)(两岸间)运费、内陆运保费、包装费用、信用费用、佣金等其他调整项目,经审查,调查机关认为公司提供的资料和证据对调整项目有初步证明作用,决定在初裁中对其调整要求暂予以支持。

(二)价格比较

根据《反倾销条例》第六条的规定,在考虑了影响价格的各种可比性因素后,调查机关按照公平、合理的方式对进 口产品的出口价格和正常价值进行了比较。调查机关在当事人提交的证明材料基础上,将各应诉公司的正常价值和出口价格在出口国(地区)出厂价的基础上予以比较。在计算倾销幅度时,调查机关将加权平均正常价值和加权平均出口价格进行比较,得出倾销幅度。

对于欧盟未登记应诉以及登记应诉而未提交答卷的公司的倾销幅度,根据《反倾销条例》第二十一条的规定,调查机关根据已经获得的事实和可获得的最佳信息作出裁定。

(三)倾销幅度

经过计算,各公司的倾销幅度分别为:

1、荷兰艾维贝公司(AVEBE U.A.)

44%

2、德国艾维贝马铃薯淀粉工厂(Avebe Kartoffelstarkefabrik Prignitz/Wendland GmbH)

44%

3、法国罗盖特公司(ROQUETTE FRERES)

35%

4、其他欧盟公司(All Others)

57.1%

五、产业损害及损害程度

(一)被调查产品进口数量及所占国内市场份额 调查期内,被调查产品的进口数量呈快速增长趋势。根据中国海关的统计,2002年、2003年、2004年和2005年被调查产品进口数量分别为19763吨、24774吨、18920吨和74779吨,调查期末,被调查产品进口数量呈现快速增长趋势,比上一年增长295%,高出调查期前三年被调查产品进口 量总和。调查期内被调查产品进口数量年平均增长率高达56%。

调查期内,从欧盟进口的被调查产品所占市场份额总体呈上升趋势,分别为26.54%、28.71%、17.63%和39.01%,2003年比2002年上升了2.17个百分点,2004年比2003年下降了11.08个百分点,2005年比2004年上升了21.38个百分点。

(二)被调查产品进口价格及其对国内同类产品价格的影响

1.被调查产品的进口价格在调查期内总体呈下降趋势 2002年、2003年、2004年和2005年被调查产品对中国的平均出口价格分别为397.89美元/吨、383.69美元/吨、465.6美元/吨和390.92美元/吨。2003年比2002年下降3.57%,2004年比2003年上升21.35%,2005年比2004年下降16.04%。

2.被调查产品的进口价格对国内同类产品价格的影响 调查期内,国内同类产品价格总体呈上升趋势。2002年、2003年、2004年和2005年国内同类产品的价格分别为3318.65元/吨、3261.81元/吨、3300.33元/吨和3429.36元/吨。2003年比2002年下降1.71%,2004年比2003年上升1.18%,2005年比2004年上升3.91%。

调查期内,2003年、2004年和2005年,国内同类产品 的单位销售成本由于原材料等成本的上涨分别比上年增加6.92%、7.38%和10.05%,而国内同类产品的销售价格2003年不升反降了1.71%,2004年和2005年国内同类产品的价格与上年同期相比仅上升了1.18%和3.91%,远低于国内同类产品的单位销售成本的上涨幅度,导致国内同类产品的销售价格与单位销售成本的差额即单位毛利逐年减少,2003年比2002年同期相比减少了27.36%,2004年比2003年减少了25.93%,2005年比2004年减少了34.99%,与2002年和2003年相比则下降幅度更分别高达65%和52%,到2005年国内产业同类产品的销售价格虽有所上升但却已经接近单位销售成本,并没有达到合理的价格水平。

上述证据表明,调查期内,由于被调查产品的进口数量呈现快速增长趋势,被调查产品的价格呈现下降趋势,对国内同类产品的价格产生了明显的抑制作用。国内同类产品的销售价格虽然略有上升,但远低于单位销售成本的上升幅度,单位毛利快速减少,产业亏损逐年增加。

(三)产业相关经济因素和指标的评估

调查机关对影响国内产业的相关经济因素和指标进行了调查,主要证据事实如下:

1、表观消费量

调查期内,国内马铃薯淀粉产业的表观消费量呈快速增长趋势,2002年、2003年、2004年和2005年,国内马铃薯 淀粉的表观消费量分别为74474.86吨、86299.01吨、107311.56吨和191700.48吨,2003年比2002年增长15.88%,2004年比2003年增长24.35%,2005年比2004年增长78.64%。

2、产能

调查期内,2003年、2004年和2005年国内马铃薯淀粉产业的生产能力分别比上年增长53.06%、36%和66.67%。证据显示,在市场需求快速增长的情况下,2004年产能增幅反而回落了17.06个百分点。2005年产能增幅虽然有所提高,但仍低于表观消费量增幅11.97个百分点。

3、产量

国内同类产业马铃薯淀粉产量2003年比2002年下降了13.19%,2004年比2003年增长了46.52%,2005年比2004年增长了7.67%。证据显示,2003年被调查产品进口数量有所增加时,国内同类产品产量下降;2004年被调查产品进口数量有所下降时,国内同类产品产量则有回升;2005年被调查产品进口数量再次大幅上升时,国内同类产品产量的增长再次受到抑制,在表观消费量增长78.64%的情况下,产量增幅仅为7.67%,远低于表观消费量的增幅70.97个百分点。

4、开工率

国内产业开工率在调查期内始终处于较低水平,且总体呈现下降趋势。2003年比2002年下降了24.52个百分点,2004年比2003年上升了2.49个百分点,2005年国内产业的开工率下降至调查期内最低水平,比2004年下降了12.25个百分点,比调查期初的2002年下降了34.29个百分点。

5、销售量

调查期内,国内同类产品销售量呈先增后降趋势。其中,2002年至2004年期间,国内同类产品的销量呈现增长趋势,2003年比2002年增长26.59%,2004年比2003年增长42.44%,但2005年销量呈现大幅下降趋势,比2004年下降24.40%,与被调查产品进口增长295%形成鲜明对比。

6、市场份额

调查期内,国内同类产品的市场份额分别为50.75%、55.44%、63.51%和26.88%。2002年至2004年,国内同类产品的市场份额呈增长趋势,2003年比2002年上升了4.69个百分点,2004年比2003年上升了8.07个百分点,2005年国内同类产品的市场份额出现大幅下滑,下降幅度高达36.63个百分点。

7、销售收入

调查期内,2002-2004年,国内同类产品的销售收入呈增长趋势,2003年比2002年增长25.25%,2004年比2003年增长44.13%。2005年国内同类产品的销售收入大幅下降,与2004年同期相比下降了19.86%。

8、税前利润 调查期内,国内产业的税前利润均为负数,始终处于亏损状态,并且亏损逐年加剧。2003年亏损额比2002年增加137.39%,2004年亏损额比2003年增加201.57%,2005年亏损额又比2004年增加了22.38%,为调查期内亏损最严重的一年。国内产业的亏损状况呈恶化趋势。

9、投资收益率

由于国内产业连年亏损,导致了投资收益率始终为负数。2003年国内产业投资收益率下降了0.85个百分点,2004年比2003年下降了2.14个百分点,2005年国内产业投资收益率与2004年基本持平,但与调查期初的2002年和2003年相比仍处于最低值。

10、就业人数

调查期内,国内产业的就业人数有所上升。2003年比2002年增加了24.22%,2004年比2003年增长了4.33%,2005年比2004年增加了27.4%。

11、劳动生产率

调查期内,由于国内产业的产量增长受到抑制,劳动生产率总体呈下降趋势。2003年劳动生产率比2002年下降30.12%,2004年被调查产品进口数量减少,国内产业产量上升,2004年国内产业劳动生产率比2003年提高了40.44%,2005年随着被调查产品进口数量的增加,国内产业产量增长受到抑制,国内产业劳动生产率比2004年下降15.49%,比 2002年下降17.09%。

12、人均工资

调查期内,国内产业人均工资2003年比2002年下降10.67%,2004年被调查产品进口数量出现下降,国内同类产业人均工资2004年比2003年增长44.44%,2005年随着被调查产品进口数量的增长,国内产业人均工资比2004年下降12.08%。证据显示,2005年国内产业人均工资下降幅度最大。

13、期末库存

调查期内,2003年库存比2002年下降20.98%,2004年比2003年上升3.15%,2005年比2004年上升74.38%。证据显示,2002年至2004年期间国内产业期末库存总体呈现下降趋势。2005年国内产业库存大幅增加,达到调查期内最高值。

14、现金净流量

调查期内,国内产业现金净流量2003年比2002年增加193.13%,2004年比2003年增加25.33%,2005年比2004年下降306.35%。证据显示,2002年至2004年期间,欧盟被调查产品进口数量相对稳定且数量较少,受市场需求增加的影响,国内产业销售量和销售收入呈现增长趋势,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净流量呈现增长趋势。2005年,欧盟马铃薯淀粉对华出口数量大幅增长,国内产业销量和销售收入大幅下 降,资金回笼变缓,库存积压难以变现,国内产业现金流比上年大幅下降,且由净流入转为净流出。

上述证据事实显示,调查期内,国内马铃薯淀粉市场需求旺盛,尽管中国马铃薯淀粉产业产能和产量都呈增长态势,但到调查期后期增长明显放缓,2005年其产能和产量的增幅均远低于国内马铃薯淀粉市场需求的增长速度。而同期被调查产品进口数量的增幅则高达295%。国内产业的开工率呈明显的下降趋势。调查期内,虽然国内产业的销售价格有所增长,但由于受欧盟进口被调查产品的价格抑制,始终未达到合理的价格水平,导致国内产业始终陷于亏损的困境,2005年为调查期内亏损最严重的一年。同时,连年亏损也导致了国内产业投资收益率始终为负数。销售量、销售收入、市场份额和现金净流量在调查期后期均大幅下降,其中销售量比上年同期下降24.4%,销售收入比上年同期下降19.86%,市场份额比上年同期下降37个百分点,现金净流量下跌306%,并由净流入转成净流出,国内产业生产经营不断恶化。

因此,调查机关认定,国内同类产业受到了实质损害。

(四)被调查产品出口国的生产能力和出口能力及对中国国内产业可能产生的进一步影响

调查期内欧盟马铃薯淀粉的总产量在180-200万吨左右,具有巨大的马铃薯淀粉生产能力和出口能力,出口量逐年增长。2003年欧盟马铃薯淀粉出口量比2002年增加 17.4%,2004年比2003年增加1.58%,2005年比2004年增加11.83%。调查期内欧盟向中国出口被调查产品的数量呈快速增长态势,其占欧盟马铃薯淀粉总出口量的比重也呈快速增长态势,2005年欧盟对中国出口被调查产品数量占欧盟总出口量的比重比上年同期增加了78.33%。上述证据表明,欧盟具有较大的被调查产品生产能力和出口能力,存在向中国市场进一步低价出口的可能性。

六、因果关系

(一)被调查产品的大量低价进口是造成中国国内同类产业实质损害的原因

证据显示,调查期内,自欧盟进口的被调查产品数量占中国总进口数量的比重每年均在95%以上,被调查产品进口数量平均年增长率高达56%,其占中国马铃薯淀粉市场份额明显大幅度提升,从调查期前三年平均所占市场份额24%上升到2005年的39%,上升幅度达15个百分点,与2004年相比,则由18%急剧上升到39%,上升幅度高达21个百分点。

证据显示,调查期内的2002年至2004年期间,欧盟马铃薯淀粉对华出口数量相对稳定且数量较少,所占国内马铃薯淀粉市场的份额也相对较小,加之中国马铃薯淀粉市场需求呈现的快速增长的趋势,使得在该期间内,国内产业同类产品的产量总体呈现增长趋势,销量、销售收入、市场份额等逐年增长,期末库存总体呈现下降趋势,与生产经营有关 的现金净流量也呈现逐年增长趋势。2005年,欧盟马铃薯淀粉对华出口数量呈现大幅增长趋势,所占中国市场份额也明显大幅提升,且进口价格快速下降,导致国内产业同类产品销售价格与单位成本之间的差额在2005年也处于调查期内最低点,使得国内产业销售价格在当年受到最为严重的抑制。受欧盟进口被调查产品量增价跌的影响,在表观消费量持续上升的情况下,2005年国内同类产品的产量增幅明显下降,且远低于表观消费量的增幅,销售数量、销售收入急剧减少,期末库存与上年同期相比出现大量增长,市场份额快速下滑,同类产品的亏损额与调查期内前三年各年相比均处于最高值,产业效益急剧下降和恶化,人均工资水平和劳动生产率明显降低并处于较低水平,国内产业的投资收益率为负收益,且低于2002年和2003年的投资收益率,现金净流量直线下降并开始由净流入转为净流出,国内产业的经济和财务指标出现恶化。

证据显示,一方面,调查期内当欧盟向中国出口被调查产品数量大量增加时,国内产业的主要经济和财务指标出现恶化趋势,表明欧盟向中国大量低价出口被调查产品与国内产业受到实质损害及损害的加剧在时间和程度上保持同步对应关系。另一方面,被调查产品进口数量稳定且较少时,国内产业同类产品相关经济指标发展趋好,被调查产品进口数量大幅增加时,国内产业同类产品相关经济指标明显恶 化,表明国内产业相关经济指标和因素的变化与被调查进口产品之间存在着反向变动关系。

综上所述,被调查产品大量低价进口造成了中国国内产业的实质损害。

(二)其他因素分析

对其他因素的调查表明,调查期内,国内产业受到实质性损害并非由以下因素造成:

1、其他国家或地区进口的情况

数据表明,调查期内,欧盟马铃薯淀粉的进口数量占中国同类产品总进口量的比例一直维持在95%以上,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进口在中国市场上所占的份额极小。同时,没有证据证明其他国家(地区)对中国出口存在倾销行为。因此,国内产业的损害不是由于其它国家(地区)的进口造成的。

2、市场需求的变化

近年来我国马铃薯淀粉的需求呈大幅增长趋势,调查期内,我国马铃薯淀粉表观消费量年平均增长率接近40%,中国市场需求的增长给马铃薯淀粉生产企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且市场发展前景十分广阔。因此,国内马铃薯淀粉产业所受的损害不是由于中国国内市场需求因素所造成的。

3、消费模式和替代产品的影响

马铃薯淀粉是一种优质淀粉,它具有其它淀粉不能替代 的独特品质和功能。到目前为止,没有出现由于其他替代产品等消费模式变化而导致国内马铃薯淀粉产业受到损害的情况。

4、国内外正常竞争的影响

调查期内,国内产业与国外生产者之间没有采取限制贸易的措施,国内外生产者都在利用中国迅速增长的需求拓展各自的市场份额,其正常竞争没有对国内产业造成损害。

5、贸易政策影响

调查期内,国内没有颁布限制马铃薯淀粉产业发展的贸易政策,不会造成国内产业的损害。

6、产品质量状况和技术情况

国内马铃薯淀粉生产技术和关键生产设备采用从欧洲成套引进的全自控生产设备或者是结合我国淀粉生产特点自主研发的国产设备,产品质量稳定,技术水平和生产工艺均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不存在因生产工艺和技术落后对国内产业造成负面影响的情况。

7、国内同类产品出口的影响

调查期内,中国国内产业的出口数量占同期总销售数量的比重在3%以下,不会对中国国内产业造成影响。

8、不可抗力的影响

中国国内产业在调查期内没有因为自然灾害及其他不可抗力事件的影响而受到损害。欧洲淀粉产业联合会在其评论意见中指出,马铃薯淀粉产业依赖于马铃薯的供应,由于马铃薯是一种农产品,会受到气候的影响。2004年,内蒙古、甘肃和黑龙江遭受了严重的干旱,导致2004年马铃薯收成歉收减产。

调查机关现场考察了马铃薯的种植基地,了解了马铃薯的生长期和生长特点,证据显示,中国马铃薯产区集中在三北地区,这些地区普遍比较干旱,有“十年九旱”之说,但由于马铃薯的生产特点是耐干旱、耐脊薄,并因此成为这些地区的主要农作物。根据农业部《中国农业统计资料》:2003年中国马铃薯种植面积是4522.4千公顷,总产量为6810万吨;2004年种植面积是4596.7千公顷,总产量为7222万吨。2004年马铃薯的产量略高于2003年。2004年中国马铃薯的产量并未因气候原因歉收减产。中国马铃薯淀粉产业也并未因此而受到损害。

七、初裁决定

根据以上调查结果,调查机关初步裁定:在本案调查期内,原产于欧盟的进口马铃薯淀粉存在倾销;并对中国马铃薯淀粉产业造成了实质损害,且倾销与实质损害之间存在因果关系;各公司倾销幅度分别为:

1、荷兰艾维贝公司(AVEBE U.A.)

44%

2、德国艾维贝马铃薯淀粉工厂(Avebe Kartoffelstarkefabrik Prignitz/Wendland GmbH)

44%

3、法国罗盖特公司(ROQUETTE FRERES)

35%

4、其他欧盟公司(All Others)

57.1%

第三篇: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关于原产于台湾东联化学股份有限...

附件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关于原产于台湾东联化学股份有限公司和日本触媒株式会社的进口乙醇胺的期中复审裁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倾销条例》(以下简称《反倾销条例》)第四十九条和商务部《倾销及倾销幅度期中复审暂行规则》规定,2007年2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以下称调查机关)发布2007年第7号公告,决定对台湾东联化学股份有限公司和日本触媒株式会社所适用的乙醇胺反倾销措施进行倾销及倾销幅度期中复审调查。

调查机关对上述两公司在复审调查期内是否存在倾销及倾销幅度进行了复审调查。根据调查结果,并依据《反倾销条例》第五十条和商务部《倾销及倾销幅度期中复审暂行规则》的规定,做出复审裁决决定如下:

一、调查程序

(一)原反倾销措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于2004年11月14日发布2004年第57号公告,决定自2004年11月14日起,对原产于日本、美国、伊朗、马来西亚、台湾地区和墨西哥的进口乙醇胺(以下称被调查产品)征收反倾销税。其中,台湾东联化学股份有限公司所适用的反倾销税税率为20%;日本触媒株式会社适用日本公司反倾 销税税率,即74%。

(二)复审申请

2006年12月6日,台湾东联化学股份有限公司向调查机关递交了复审申请书,请求对其所适用的乙醇胺反倾销措施进行倾销及倾销幅度期中复审。公司主张在申请提交前12个月内的倾销幅度已经降低,请求调查机关根据公司实际情况为公司确定新的倾销幅度。

2006年12月14日,日本触媒株式会社向调查机关递交了复审申请书,请求对其所适用的乙醇胺反倾销措施进行倾销及倾销幅度期中复审。公司主张原审调查时商务部依据“可获得的最佳信息”裁定了日本触媒所适用的倾销幅度,该幅度的计算并非基于日本触媒真实的销售信息,因此存在很大的差异。公司在复审申请期内的倾销幅度已经降低,并请求调查机关根据公司实际情况为公司确定新的倾销幅度。

(三)立案

调查机关对申请书进行了审查,认为台湾东联化学股份有限公司和日本触媒株式会社提交的申请提出了倾销幅度降低的初步证据,符合《反倾销条例》第四十九条规定及商务部《倾销及倾销幅度期中复审暂行规则》第六条到第十条的要求。2007年2月1日,调查机关发布立案公告,决定对适用于台湾东联化学股份有限公司和日本触媒株式会社所生产乙醇胺的反倾销措施进行倾销及倾销幅度期中复审调查。复审调查期为2006年1月1 日至2006年12月31日。

(四)通知及利害关系方评论

调查机关按照《倾销及倾销幅度期中复审暂行规则》第十一条的要求将有关复审申请事宜通知了本案原申请人。相关利害关系方在规定时限内提交了评论意见。商务部对评论意见依法予以了考虑。

就复审立案事宜,调查机关通知了日本驻华大使馆,台湾、澎湖、金门和马祖单独关税区常驻世贸组织贸易代表团,乙醇胺中国大陆产业,并给予利害关系方提出书面评论意见和申请举行听证会的机会。相关利害关系方没有提交评论意见。

调查期间,没有利害关系方申请举行听证会。

(五)问卷调查

2007年2月1日和2007年5月11日,调查机关向台湾东联化学股份有限公司和日本触媒株式会社发放了调查问卷和补充问卷。两公司在规定时间内向调查机关提交了答卷,日本触媒株式会社在规定时间内提交了补充答卷,台湾东联股份有限公司在调查机关同意的延期期限内提交了补充答卷。

(六)实地核查

为核实台湾东联化学股份有限公司和日本触媒株式会社提供材料的真实性、准确性及完整性,调查机关组成实地核查小组对两公司进行了实地核查。

核查期间,两公司的财务人员、销售人员和管理人员接受了 核查小组的询问,并根据要求提供了有关证明材料。调查机关全面核查了两公司的整体情况、被调查产品同类产品的国内(地区内)销售情况、被调查产品出口销售情况、生产被调查产品同类产品的成本及相关费用情况。对于实地核查中收集的证据材料和信息,调查机关进行了核对和整理,并在裁定中依法予以了考虑。

(七)披露

根据《反倾销条例》第二十五条和商务部《反倾销调查信息披露暂行规则》规定,调查机关向有关利害关系方披露了倾销及倾销幅度期中复审裁定所依据的基本事实,并给予利害关系方提出书面评论的机会。

在规定时间内,调查机关对于收到的利害关系方书面评论依法予以了考虑。

二、被调查产品和同类产品

本次复审产品范围是原反倾销措施所适用于的产品,即乙醇胺。该产品归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税则》税则号:29221100、29221200,上述税则号项下的单乙醇胺盐和二乙醇胺盐不在被调查产品范围内。

经审查及实地核查,台湾东联化学股份有限公司出口中国大陆的被调查产品同类产品在台湾地区均有对应型号的产品销售。对中国大陆出口和在台湾地区销售对应型号产品在物理化学特征、最终用途、可替代性和竞争性等方面没有实质不同。日本触媒株式会社出口中国的被调查产品同类产品在日本国内均有对 应型号的产品销售。对中国出口和国内销售对应型号产品在物理化学特征、最终用途、可替代性和竞争性等方面没有实质不同。

三、台湾东联化学股份有限公司倾销和倾销幅度

经复审调查,调查机关对台湾东联化学股份有限公司的倾销及倾销幅度做出如下认定:

(一)正常价值

调查机关对该公司主张的被调查产品型号划分进行了审查。该公司主张被调查产品分为MEA、MEA-EL(即单乙醇胺特优级)、DEA三种型号。调查机关综合考察了公司生产流程、生产设备、成本记录、销售客户、成品存储等方面后认为,公司提供的证据和材料无法明确区分MEA和MEA-EL这两种型号,包括公司在主张水蒸气耗用比例时,也认为乙醇胺部门仅有MEA、DEA、TEA和重质TEA四种型号。故此,调查机关决定对该公司提出MEA和MEA-EL为两种不同型号的主张不予支持。调查机关决定将该公司生产的被调查产品划分为MEA和DEA两种型号,并以此为基础计算正常价值和出口价格。

调查机关审查了该公司的台湾地区销售情况,认定调查期内该公司台湾地区销售占其向中国大陆出口被调查产品数量的比例大于5%,符合作为确定正常价值基础的数量要求。

根据答卷,该公司在调查期内没有通过关联公司进行台湾地区销售。经审查,调查机关决定采用该公司销售给非关联贸易商和用户的销售价格作为确定正常价值的基础。调查机关对该公司报告的成本数据进行了审查,该公司主张在乙醇胺部门内分摊水蒸气耗用时,按照一定的比例在MEA、DEA、TEA和重质TEA四种联产品之间进行分摊,但该公司提供的证据材料无法支持该分摊比例的主张。调查机关实地核查后认为,水蒸气耗用贯穿于联产品的整个生产过程,在公司无法明确主张各种产品实际耗用量的情况下,决定以各种联产品的实际产量为权重加权平均计算各自应承担的水蒸气耗用量,并据此对DEA月度生产成本和加权平均成本进行了调整。

调查机关在实地核查中发现,该公司报告的成本数据中主张的DEA产量与实际产量不一致。该公司答卷主张的DEA产量不能正确反映DEA生产成本的数据,调查机关决定对该公司主张的DEA生产成本不予采信,而采用该公司2006年某月经调整后的月度生产成本进行替代,重新计算生产成本。

根据重新计算后的台湾地区销售成本数据,调查机关对被调查产品的同类产品台湾地区销售交易是否存在低于成本销售进行了审查,发现DEA型号低于成本销售部分占全部台湾地区销售的比例超过了20%。因此,调查机关认定低于成本销售的这部分交易属于非正常贸易过程中的交易,决定在确定正常价值时予以排除,采用剩余的台湾地区销售交易作为确定正常价值的基础。

该公司对披露发表了评论意见,主张调查机关应按公司答卷的数据为基础计算倾销幅度。调查机关认为此评论意见系答卷主张的重述,与调查机关核查认定的证据和材料没有发生变化,公 司并没有提供支持其主张的新的证据,调查机关在裁定中依法未予接受。

(二)出口价格

调查期内,该公司通过台湾地区非关联贸易商销售被调查产品给中国大陆各个非关联贸易商或用户。经审查,调查机关决定采用公司销售给非关联贸易商的价格作为确定出口价格的基础。

(三)调整项目

调查机关对东联公司的价格调整项目逐一进行了审查。

1、关于正常价值

调查机关审查了该公司关于正常价值各项调整项目的主张。对公司关于调整项目的主张,如运费、包装费用、出厂装卸费、信用费用等,公司提供的证据材料可以证实其主张,调查机关决定予以接受。

2、关于出口价格

调查机关审查了该公司关于出口价格各项调整项目的主张。对公司关于调整项目的主张,如内陆运费、出厂装卸费、港口装卸费、报关代理费、包装费用、信用费用、推广贸易服务费、商港服务费、产地证明费、银行手续费等相关费用,公司提供的证据材料可以证实其主张,调查机关决定予以接受。

(四)价格比较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倾销条例》第六条的规定,调查机关对进口产品的出口价格和正常价值,考虑了影响价格的各种可 比性因素,按照公平、合理的方式进行了比较。调查机关在该公司提交的证明材料基础上,将该公司的正常价值和出口价格在台湾地区出厂价的基础上予以比较。在计算倾销幅度时,调查机关分型号将加权平均正常价值和加权平均出口价格进行比较,得出倾销幅度,并以出口中国大陆数量为权重加权平均计算出该公司最终倾销幅度。

四、日本触媒株式会社倾销和倾销幅度

经复审调查,调查机关对日本触媒株式会社的倾销及倾销幅度做出如下认定:

(一)正常价值

调查机关审查了日本触媒株式会社的国内销售情况,认定调查期内该公司国内销售被调查产品同类产品的数量占同期向中国大陆出口销售数量的比例大于5%,符合作为确定正常价值的数量要求。

调查机关对该公司所销售被调查产品的型号进行了审查,该公司被调查产品分为两个型号,调查机关认为,这种划分方法在公司生产、销售中一直延续使用,调查机关决定依据公司报告的型号划分情况确定国内销售和出口销售的型号,并以此作为基础确定正常价值和出口价格。

在调查期内,该公司的国内销售中一个型号的部分交易是向关联公司进行的。调查机关审查了其与关联公司之间交易的情况,认为该部分关联销售未能反映正常市场交易状况,不属于正 常贸易过程中的交易,调查机关决定在确定正常价值时暂排除该部分关联公司之间的交易。该公司另外一个型号的国内销售中也有部分交易是向关联公司进行的,经审查,调查机关认为该部分关联销售可以反映正常市场交易状况,因此在确定正常价值时不排除该部分关联公司之间的交易。

调查机关对日本触媒株式会社调查期内国内销售是否低于成本进行了审查。经审查,调查机关认定公司提供的生产成本和销售、管理、财务及其它费用数据准确,分摊合理,决定接受该公司提供的数据来计算成本。调查机关根据上述认定的成本数据分型号对国内销售交易是否低于成本销售进行了审查,发现国内销售中有部分交易是低于调查期加权平均成本进行的,但其低于成本销售的交易数量比例均不足20%。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倾销条例》第四条的规定,调查机关决定对低于成本销售的国内交易不予排除,依据全部正常贸易过程中的国内销售交易作为确定其正常价值的基础。

(二)出口价格

调查机关对日本触媒株式会社的出口价格进行了审查。该公司通过非关联的贸易商向中国大陆销售被调查产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倾销条例》第五条的规定,调查机关采用公司销售给非关联贸易商的价格作为确定出口价格的基础。

(三)调整项目

调查机关对该公司的价格调整部分逐一进行了审查。

1、关于正常价值

关于广告费用,经审查及实地核查,调查机关认为,公司没有提供充分的证据证明公司发生的广告费用只用于国内销售,同时也不能提供充分证据证明该广告费用的发生与具体交易相关并影响了价格的公平比较,因此,调查机关决定不接受关于广告费用的调整主张。

关于物流外包管理费,调查机关认为,公司没有充分的证据证明该费用的发生国内销售直接相关,因此,调查机关决定不接受关于物流外包管理费的调整主张。

关于公司报告的发票折扣、工厂到分销仓库的内陆运费、出厂装卸费、分销仓库到客户的内陆运费、包装费用、内陆保险费、信用费用等调整项目。经审查及实地核查,调查机关认为公司提供的资料和证据可信,并对调整项目有证明作用,调查机关决定接受这些调整主张,在计算倾销幅度时,对正常价值进行了调整。

2、关于出口价格

关于信用费用,公司在答卷中没有按照出口销售使用货币的短期贷款利率计算信用费用,也未提供出口销售货币的短期商业贷款利率证明材料。实地核查过程中,公司补充提供了出口货币短期贷款利率的证明材料,调查机关依据公司提供的短期贷款利率重新计算了信用费用调整数额,对出口价格进行了调整。

关于数量折扣,该公司在答卷中主张对其在国内销售中给予某些客户的数量折扣进行调整。经审查及实地核查,调查机关认 为,公司未能证明这种折扣直接影响了价格的确定并影响了价格的公平比较,调查机关决定不接受公司数量折扣调整的主张。

关于公司报告的工厂到分销仓库的内陆运费、出厂装卸费、分销仓库到客户的内陆运费、内陆保险费、包装费用的调整项目,经审查及实地核查,调查机关认为公司提供的资料和证据可信,并对调整项目有证明作用,调查机关决定接受这些调整主张,在计算倾销幅度时,对出口价格进行了调整。

(四)价格比较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倾销条例》第六条的规定,调查机关对进口产品的出口价格和正常价值,考虑了影响价格的各种可比性因素,按照公平、合理的方式进行了比较。调查机关在该公司提交的证明材料基础上,将公司的正常价值和出口价格在出厂价的基础上予以比较。在计算倾销幅度时,调查机关分型号将加权平均正常价值和加权平均出口价格进行比较,得出倾销幅度,并以出口中国的数量为权重加权平均计算出该公司最终倾销幅度。

五、复审裁定

根据调查结果,调查机关裁定台湾东联化学股份有限公司复审调查期的倾销幅度为5.3%,日本触媒株式会社复审调查期的倾销幅度为7.3%。

第四篇: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关于原产于印度和台湾地区的进口壬基酚产品反倾销调查的终裁决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关于原产于印度和台湾地区的

进口壬基酚产品反倾销调查的终裁决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倾销条例》的规定,商务部(以下称调查机关)于2005年12月29日发布公告,决定对原产于印度和台湾地区的进口壬基酚(以下简称被调查产品)进行反倾销调查。调查机关对倾销和倾销幅度、损害及损害程度,以及倾销和损害之间的因果关系进行了调查。根据调查结果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倾销条例》第二十四条的规定,调查机关于2006年7月10日发布初裁公告,认定被调查产品存在倾销,中国大陆产业遭受了实质损害,而且倾销与实质损害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初步裁定后,调查机关继续对倾销和倾销幅度,损害和损害程度进行调查。现本案调查结束,根据本案调查结果,并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倾销条例》第二十五条的规定,做出最终裁定如下:

一、调查程序

(一)立案及立案通知 1.立案

2005年11月1日,黑龙江石油化工厂代表中国大陆壬基酚产业向调查机关正式提交了对原产于印度和台湾地区的进口壬基酚进行反倾销调查的申请书。

调查机关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倾销条例》的有关规定对申请人的资格、申请调查产品的有关情况、中国大陆同类产品的有关情况、申请调查产品对中国大陆产业的影响、申请调查国家和地区的有关情况等进行了审查。同时,调查机关就申请书中提供的涉及倾销、损害及倾销与损害之间的因果关系等方面的证据进行了审查。申请人提出的初步证据表明,申请人2002年、2003年、2004年、2004年1—6月和2005年1—6月的壬基 酚产品的产量分别占同期中国大陆同类产品总产量的66.21%、72.88%、54.03%、65.67%、71.45%,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倾销条例》第十一条、第十三条和第十七条有关国内产业提出反倾销调查申请的规定。同时,申请书中包含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倾销条例》第十四、十五条规定的反倾销调查立案所要求的内容及有关的证据。

根据上述审查结果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倾销条例》第十六条规定,调查机关于2005年12月29日发布立案公告,决定对原产于印度和台湾地区的进口壬基酚进行反倾销立案调查。调查机关确定的本案倾销调查期为2004年7月1日至2005年6月30日。产业损害调查期为2002年1月1日至2005年6月30日。

2.立案通知

在决定立案调查前,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倾销条例》第十六条规定,调查机关于2005年12月26日就收到中国大陆壬基酚产业反倾销调查申请书一事通知了印度驻中国大使馆官员。同时,调查机关通过中国驻世贸组织(WTO)代表团,向台澎金马单独关税区驻WTO机构通知正式收到中国大陆壬基酚产业反倾销调查申请。

2005年12月29日,调查机关发布立案公告,调查机关主管调查官员约见了印度驻中国大使馆官员,向他们正式递交了立案公告和申请书的公开部分,请其通知所在国家的相关出口商和生产商。同日,通过中国驻WTO代表团,向台澎金马单独关税区驻WTO机构通知了壬基酚反倾销调查案立案。同日,调查机关将本案立案情况通知了本案申请人。

(二)初步调查

1.倾销及倾销幅度的初步调查(1)登记应诉

根据公告要求,自公告发布之日起20天的登记应诉期内,印度十拿— 2 赫蒂利亚有限公司(Schenectady Herdillia Limited)、台湾地区和益化学工业股份有限公司(Formosan Union Chemical Corporation)和台湾地区中国人造纤维股份有限公司(China Man-Made Fiber Corporation)向调查机关登记应诉。此外,印度ENVA CHEM(INDIA)LTD公司和台湾地区中日合成化学股份有限公司分别于2006年1月6日和2006年1月12日致函调查机关称其在调查期内未生产及向中国大陆出口被调查产品。

(2)发放问卷和收取问卷

2006年1月19日,调查机关向已知的、报名应诉的生产商和出口商发出了反倾销调查问卷,并要求其在37天内按规定提交准确、完整的答卷。在该期间内,上述三家登记应诉的公司在问卷规定的期限内向调查机关申请延期递交答卷并陈述了相关理由。经审查,调查机关给予申请公司适当延期。截至答卷递交截止之日,调查机关共收到印度十拿—赫蒂利亚有限公司(Schenectady Herdillia Limited)、台湾地区和益化学工业股份有限公司(Formosan Union Chemical Corporation)和台湾地区中国人造纤维股份有限公司(China Man-Made Fiber Corporation)三家生产商的答卷。

调查机关对递交的答卷进行了审查,2006年4月4日,调查机关针对各公司答卷中某些表述和含义不清及需要解释和补充提供的部分向各公司发放了补充问卷。各公司在补充问卷要求的时间内提交了补充答卷。

2.产业损害及损害程度初步调查(1)参加调查活动登记

2005年12月29日,调查机关发布《关于参加壬基酚反倾销案产业损害调查活动登记的通知》,在规定的登记期限内,印度十拿—赫蒂利亚有限公司、台湾地区中国人造纤维股份有限公司和台湾地区和益化学工业股份有限公司等三家国外(地区)生产者企业向调查机关递交了参加调查活动登记表及相关证明材料,调查机关经审查后接受了上述利害关系方的登记。(2)成立产业损害调查组

2006年3月2日,调查机关成立了壬基酚反倾销案产业损害调查组,负责案件的具体调查工作。(3)发放和收回调查问卷

2006年1月19日,调查机关向已知的所有中国大陆生产者、中国大陆进口商和国外(地区)生产者(出口商)发放了《中国大陆生产者调查问卷》、《中国大陆进口商调查问卷》和《国外(地区)生产者/出口商调查问卷》。

在规定的时间内,黑龙江石油化工厂递交了《中国大陆生产者调查问卷》答卷,印度十拿—赫蒂利亚有限公司、台湾中国人造纤维股份有限公司和台湾和益化学工业股份有限公司递交了《国外(地区)生产者/出口商调查问卷》答卷。

(4)听取申请人意见陈述

2006年3月10日,应本案申请企业黑龙江石油化工厂的申请,调查机关听取了申请人关于本案有关情况的意见陈述。(5)初裁前实地核查

2006年4月,调查机关对申请企业黑龙江石油化工厂进行了初裁前实地核查。

调查机关对申请书及所附证据、收回的调查问卷答卷和实地核查结果进行了认真分析和全面评估,对利害关系方的意见依法给予了充分考虑。

(三)初步裁定及公告

2006年7月10日,调查机关就本案调查发布了初步裁定,认定原产印度和台湾地区的进口壬基酚存在倾销,中国大陆产业存在实质损害,同时认定倾销和实质损害之间存在因果关系。根据初步裁定结果,调查机关发 布公告,决定自2006年7月10日起,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原产于印度和台湾地区的进口壬基酚开始实施临时反倾销措施。进口经营者在进口上述国家和地区被调查产品时,必须向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提供与初步裁定所确定的倾销幅度相对应的现金保证金。

(四)发布延期公告

2006年12月26日,调查机关发布延期公告,决定将本案的调查期限延长6个月,即截止日期为2007年6月29日。

(五)初裁后的继续调查 1.对倾销和倾销幅度继续调查(1)初裁后接受书面评论和相关材料

根据初步裁定公告的要求,各利害关系方在初步裁定发布之日起20天之内可以就初步裁定向调查机关提出书面评论并附相关证据。同时,本案初裁后,调查机关依据《反倾销调查信息披露暂行规则》的规定,向提交答卷的应诉公司进行信息披露并说明了初步裁定中计算各公司倾销幅度时所依据的基本事实,给予应诉公司提出评论意见的机会。

调查机关在规定的时间内收到各答卷公司对初步裁定和初裁倾销幅度计算的书面评论。(2)实地核查

为进一步核实各应诉公司提交材料的真实性和准确性,调查机关组成壬基酚反倾销调查实地核查小组,于2006年9月18日至9月28日赴台湾地区进行了实地核查,接受核查的公司有和益化学工业股份有限公司和中国人造纤维股份有限公司; 2006年10月8日至10月13日,核查小组赴印度进行了实地核查,接受核查的公司为印度十拿—赫蒂利亚有限公司。核查期间,被核查公司的财务人员、销售人员和管理人员接受了核查小组的询问,并根据要求提供了有关的证明材料。核查小组全面核查了各公司 的整体情况、被调查产品同类产品的内销情况、被调查产品出口中国大陆销售情况、生产被调查产品及同类产品的成本及相关费用情况,对公司提交材料的完整性、真实性和准确性进行了调查,并进一步搜集了相关证据。

实地核查结束后,调查机关依据《反倾销调查信息披露暂行规则》第九条的规定向接受核查的各公司发放了核查披露。(3)最终裁定前的信息披露

本案终裁前,调查机关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倾销条例》第二十五条第二款和《反倾销调查信息披露暂行规则》的规定,向各应诉答卷公司进行信息披露并说明了计算其倾销幅度时所依据的事实,并给予应诉公司提出评论意见的机会。同时,调查机关也向印度驻中国大使馆以及通过中国驻WTO代表团向台澎金马单独关税区驻WTO机构披露了本案最终裁决所依据的基本事实。

(4)印度十拿—赫蒂利亚有限公司名称变更

终裁前,印度十拿—赫蒂利亚有限公司提出,其英文名称Schenectady Herdillia Limited变更为SI GROUPINDIA LIMITED,并已获得印度政府的批准。因此,调查机关决定接受该公司提出的更名申请,自更名之日起,原由Schenectady Herdillia Limited公司在本次反倾销调查中的权利和义务将由SI GROUPINDIA LIMITED)1.正常价值

调查机关审查了印度十拿-赫蒂利亚有限公司的国内销售情况,认定调查期内该公司国内销售被调查产品同类产品的数量占同期向中国大陆出口销售数量的比例大于5%,符合作为确定正常价值的数量要求。

调查机关对该公司所销售被调查产品的型号进行了审查,该公司被调查产品只有一个型号,调查机关认为,这种划分方法符合国际通行标准,且公司在生产、销售中也在一直延续使用,因此调查机关决定依据公司报告的型号划分情况确定国内销售和出口销售的型号,并以此作为基础确定正常价值和出口价格。

在调查期内,该公司的国内销售中包括部分公司内部交易情况,经审查,调查机关决定在认定正常价值时,排除公司内部交易的销售。

调查机关对印度十拿-赫蒂利亚有限公司调查期内国内销售是否低于成本进行了审查。在进行低于成本测试时,该公司未按照问卷的要求将销售价格与生产成本及相关费用进行比较。调查机关重新将国内销售的发票 9 价格与被调查产品国内同类产品的成本及相关费用进行了比较。经过比较,调查机关发现,调查期内,该公司国内销售中低于调查期加权平均成本的销售数量不足全部国内销售数量的20%,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倾销条例》第四条的规定,在终裁决定中,调查机关决定对低于成本销售的国内交易不予排除,依据全部国内销售交易作为确定该公司正常价值的基础。

2.出口价格

调查机关对该公司的出口价格进行了审查。该公司在调查期内通过非关联贸易公司对中国大陆出口销售,且公司报告在销售时知道这部分产品销往中国大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倾销条例》第五条的规定,调查机关在初裁决定中依据该公司销售给非关联贸易公司的价格确定出口价格的基础。初裁后,公司未就此提交进一步的评论。终裁中,调查机关决定维持初裁认定。

该公司没有报告出口销售的CIF价格,在初裁中,调查机关依据现有最佳信息重新估算了出口CIF价格,并依此计算了该公司的倾销幅度。初裁后的实地核查过程中,该公司补充提交了重新计算的CIF价格,调查机关对此进行了核查,决定在终裁决定中,依据公司提交的CIF价格计算其倾销幅度。

3.调整项目

调查机关对该公司的价格调整部分逐一进行了审查。(1)关于正常价值

在初裁决定中,调查机关接受了公司报告的内陆运费、折扣、佣金、包装费用、信用费用等国内销售调整项目。经实地核查和进一步审查,调查机关认为公司提供的资料和证据可信,并对调整项目有证明作用。调查机关决定在终裁中维持初裁认定,在计算倾销幅度时,对正常价值进行了调整。

该公司在实地核查中提出对信用费用采用的利率进行调整,调查机关对此进行了审查,该公司提交的新的证据无法证明内销信用费用的合理性,因此调查机关决定在终裁决定中,维持初裁的认定。

(2)关于出口价格

关于信用费用,在初裁中,由于公司没有提供出口销售使用货币的短期贷款利率,调查机关根据可公开获得的美元短期贷款利率作为计算信用费用的基础,重新计算了信用费用调整数额。

该公司在实地核查中提出了关于信用费用利率的新的证据,调查机关对此进行了审查,该公司提交的新的证据无法证明出口销售信用费用的合理性,因此调查机关决定在终裁决定中,维持初裁的认定。

该公司在出口价格调整方面主张,在生产被调查产品和同类产品过程中使用了进口原材料,用于生产在印度国内销售的被调查产品同类产品使用的进口原材料需要缴纳进口关税,而用于生产出口销售的被调查产品使用的进口原材料在进口过程中免税,在出口阶段也不退税,由此导致该公司国内销售与出口销售相比,成本和销售价格有所差别,影响了价格的公平比较。

在初裁中,由于该公司未能说明此调整项目影响了价格的公平比较,同时,该公司提交的证据不足以证明内销产品和出口产品在进口原材料缴纳关税方面存在差别,因此,调查机关未接受该公司此项调整主张。

初裁后,该公司在初裁评论和实地核查中,对此问题进行了解释,并提交了新的证据,调查机关在实地核查中也重点对此问题进行了核查。经审查,调查机关认为,该公司提供的证据能够证明公司主张的内销产品和对中国出口销售产品在进口原材料缴纳关税上的差别,调查机关决定在终裁中接受公司该价格调整项目主张。鉴于在实地核查中发现的证据与该公司所主张的关税差别数额之间存在差异,调查机关在对关税差别数额做一定修正后对此调整项目进行了调整。在初裁决定中,调查机关接受了公司报告的内陆运输费用、国际运费、港口费用、包装费用、出口检验费、报关费用等调整项目。经实地核查和进一步审查,调查机关认为公司提供的资料和证据可信,并对调整项目有证明作用。调查机关决定在终裁中维持初裁认定,在计算倾销幅度时,对出口价格进行了调整。

台湾地区公司

和益化学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Formosan Union Chemical Corporation)1.正常价值

调查机关审查了和益化学工业股份有限公司的内销情况,认定调查期内该公司内销被调查产品同类产品的数量占同期向中国大陆出口销售数量的比例大于5%,符合作为确定正常价值的数量要求。

调查机关对该公司所销售被调查产品的型号进行了审查,该公司被调查产品只有一个型号,调查机关认为,这种划分方法符合国际通行标准,且公司在生产、销售中也在一直延续使用,因此调查机关决定依据公司报告的型号划分情况确定内销和出口销售的型号,并以此作为基础确定正常价值和出口价格。

和益化学工业股份有限公司在答卷中报告其在台湾地区销售被调查产品同类产品的部分交易是向关联公司进行的。调查机关审查了其与关联公司之间交易的情况,认为该部分关联销售未能反映正常市场交易状况,不属于正常贸易过程中的交易,因此,在初裁决定中,调查机关决定在确定正常价值的基础时暂排除该部分关联公司之间的交易。初裁后,公司未就此进行进一步的评论。终裁中,调查机关决定维持初裁认定。

初裁中,调查机关对和益化学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报告的成本数据进行了审查,其中成本部分报告的销售费用中直接归集部分的数额与内销表格中的销售价格调整数额不一致,因此在初裁中,调查机关依据被调查产品 及其同类产品各国家和地区的销售额比例重新分摊了被调查产品同类产品的销售费用,并依此计算了该公司被调查产品同类产品的成本及相关费用。

初裁后,该公司在初裁评论中和实地核查中对这些差异部分进行了修正,解释了二者数据不一致的理由,并重新提交了更正后的价格调整数额。调查机关对此进行了审查并在实地核查中重点核查了上述差异,以及产生上述差异的原因。经核实,修改后的内销价格调整数额与成本部分报告的销售费用相关数额一致,在最终裁定中,调查机关决定接受该公司的成本数据,并对该公司内销交易是否低于成本销售进行了审查。经审查发现,调查期内,该公司内销中低于调查期加权平均成本的销售数量不足全部内销数量的20%,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倾销条例》第四条的规定,在终裁决定中,调查机关决定不排除低于成本销售的内销交易,依据全部内销交易作为确定该公司正常价值的基础。

2.出口价格

调查机关审查了和益化学工业股份有限公司对中国大陆的出口销售情况。该公司对中国大陆的出口销售一部分通过非关联贸易商进行,且公司报告在销售时知道这部分产品销往中国大陆;一部分直接销售给中国大陆非关联最终用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倾销条例》第五条的规定,在初裁决定中,调查机关分别依据公司销售给非关联贸易商的价格以及直接销售给中国大陆非关联最终用户的价格作为确定出口价格的基础。初裁后,公司未就此提交进一步的评论。终裁中,调查机关决定维持初裁认定。

3.调整项目

调查机关对该公司的价格调整部分逐一进行了审查。(1)关于正常价值

在初裁中,关于“其他折扣”调整项目,该公司在答卷中称,在台湾地区内销售被调查产品同类产品与向中国大陆销售被调查产品相比,每笔 13 交易的数量不同,该公司根据这种数量的不同,主张对内销交易价格进行“其他折扣”调整。调查机关在初裁中发现,该公司的此项调整主张实际为“数量折扣”调整,且并未在调查问卷中“数量折扣”部分主张此项价格调整,其条件也不符合调查问卷中“数量折扣”调整项目中要求提供的相关证据,因此,对该公司的“其他折扣”主张不予接受。

在初裁评论及实地核查中,该公司仍未就该调整项目影响了价格的公平比较进行合理的说明并提供相应证据,在终裁决定中,调查机关决定对该调整项目不予接受。

关于包装费用,调查机关在初裁中认定,该公司提交的证据不足以证明实际发生的包装费用数额,且不能充分证明销售价格是否反映了包装费用,因此,对该公司的包装费用调整主张不予接受。在实地核查中,该公司关于包装费用的是否实际发生的证明材料仍然不准确、不充分,在终裁决定中,调查机关决定对该调整项目不予接受。

关于退款及赔偿,调查机关在初裁中认定,该公司未能合理说明该调整项目影响了价格的公平比较,也未提供充足证据证明需要进行调整的合理性,因此,不接受该项调整。初裁后,公司也仍未提供充足的证据证明需要进行调整的合理性,在终裁决定中,调查机关决定维持初裁决定。

在初裁决定中,调查机关接受了公司报告的内陆运费、信用费用等内销调整项目。经实地核查和进一步审查,调查机关认为公司提供的资料和证据可信,并对调整项目有证明作用。调查机关决定在终裁中维持初裁认定,在计算倾销幅度时,对正常价值进行了调整。

(2)关于出口价格

关于信用费用,由于公司没有提供出口销售使用货币的短期贷款利率,在初裁中,调查机关根据台湾地区内商业银行公布的美元短期贷款利率作为计算信用费用的基础,重新计算了信用费用调整数额。实地核查中,公司也没有提供足够的证据证明其计算信用费用所采取的短期贷款利率的合 理性,终裁中,调查机关决定维持初裁中利率的认定,并依据发货时间和收款时间对信用期间进行了相应的调整。

关于退款及赔偿,该公司未能合理说明该调整项目影响了价格的公平比较,也未提供充足证据证明需要进行调整的合理性,在初步裁定中,调查机关未接受该项调整。初裁后,公司也仍未提供充足的证据证明需要进行调整的合理性,在终裁决定中,调查机关决定维持初裁决定。

在初裁决定中,调查机关接受了公司报告的内陆运费、出厂装卸费、两岸间运费、两岸间运输保险费、包装费用、佣金、出口检验费、报关代理费以及其他需要调整的项目等调整项目。经实地核查和进一步审查,调查机关认为公司提供的资料和证据可信,并对调整项目有证明作用。调查机关决定在终裁中维持初裁认定,在计算倾销幅度时,对出口价格进行了调整。

中国人造纤维股份有限公司

(China Man-Made Fiber Corporation)1.正常价值

调查机关审查了中国人造纤维股份有限公司的内销情况,认定调查期内该公司内销被调查产品同类产品的数量占同期向中国大陆出口销售数量的比例大于5%,符合作为确定正常价值的数量要求。

调查机关对该公司所销售被调查产品的型号进行了审查,该公司被调查产品只有一个型号,调查机关认为,这种划分方法符合国际通行标准,且公司在生产、销售中也在一直延续使用,因此调查机关决定依据公司报告的型号划分情况确定内销和出口销售的型号,并以此作为基础确定正常价值和出口价格。

中国人造纤维股份有限公司在答卷中报告其在台湾地区销售被调查产品同类产品的部分交易是向关联公司进行的。调查机关审查了其与关联公 15 司之间交易的情况,认为该部分关联销售未能反映正常市场交易状况,不属于正常贸易过程中的交易,因此,在初裁决定中,调查机关决定在确定正常价值的基础时暂排除该部分关联公司之间的交易。初裁后,公司未就此进行进一步的评论。终裁中,调查机关决定维持初裁认定。

调查机关对公司的成本数据进行了审查,关于销售费用,调查机关发现公司在成本部分报告的销售费用直接归集部分数额与内销表格中的销售价格调整数额不一致;公司答卷盈利状况表中被调查产品同类产品台湾地区内销售发生的“销售人员工资及奖金”和“差旅费”等销售费用应为费用项目,而公司错误地将其作为收益来填报,进而影响了产品成本及相关费用表和销售费用分配明细表的数据准确性,导致调查机关无法根据公司提交的书面材料认定公司的该部分费用的归集和分摊是真实合理的,因此在初裁中,调查机关根据被调查产品及其同类产品各国家和地区的销售收入来分摊被调查产品及其同类产品的销售费用。公司在初裁评论中解释了错误发生的原因并且提交了更正表,在实地核查中,调查机关也重点核实了相关内容,同时公司也向调查机关提供了相关证明文件,终裁中,调查机关接受公司对上述问题的更正。

关于管理费用,公司在补充答卷中称其在原始答卷中填报被调查产品生产部门应分摊管理费用的数据时误将包括2004年1至6月非调查期内的总公司的管理费用加总作为分摊的基础,主张对所报的管理费用进行相对应的修正。调查机关在对公司提交的数据进行审查和核对后,在初裁中初步认定公司的修正合理,接受公司该主张。在初裁后的实地核查中,公司也向调查机关详细解释了管理费用的总数和分摊的过程,并且提交了相关证明文件。终裁中,调查机关决定维持初裁认定。

关于财务及其它费用,初裁中,调查机关认为其中一些项目与公司生产和销售被调查产品及其同类产品无关,在初裁时做了相应的调整。初裁 16 后,公司没有对此提供进一步评论和提交相应的证据。终裁中,调查机关决定维持初裁认定。

调查机关根据上述认定的成本数据对台湾地区销售交易是否存在低于成本销售进行了审查,在审查过程中,由于公司的部分内销为向关联公司销售,为使公平比较,调查机关依据该公司对台湾地区内销售给非关联公司被调查产品同类产品时发生的销售费用,对相应部分的生产成本及相关费用中直接归集的销售费用部分进行了调整,并依此计算出公司对台湾地区非关联客户销售的成本及相关费用。经比较,发现台湾地区销售中有交易是低于成本进行的,且低于成本销售的交易数量比例超过20%,因此,调查机关认定其中低于调查期平均成本的部分交易不属于正常贸易过程中的交易,决定在计算正常价值时将其予以排除。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倾销条例》第四条的规定,在终裁中,调查机关决定依据排除上述低于成本销售后剩余的台湾地区内交易作为确定同类产品正常价值的基础。

2.出口价格

调查机关审查了中国人造纤维股份有限公司对中国大陆的出口交易。公司对中国大陆的出口一部分销售通过台湾地区非关联贸易商进行,且公司报告知道这部分产品销往中国大陆;一部分直接销售给中国大陆非关联最终用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倾销条例》第五条的规定,在初裁决定中,调查机关分别依据公司销售给台湾地区非关联贸易商的价格以及直接销售给中国大陆非关联最终用户的价格作为确定出口价格的基础。初裁后,公司未就此提交进一步的评论。终裁中,调查机关决定维持初裁认定。

公司在对中国大陆出口销售表中报告了对香港最终用户的交易,在计算出口价格中,调查机关以排除这部分交易后的剩余交易作为计算出口价格的基础。

3.调整项目

调查机关对公司的价格调整部分逐一进行了审查。(1)关于正常价值

关于包装费用,该公司提交的证据不足以证明实际发生的包装费用数额,且不能充分证明销售价格是否反映了包装费用,因此,在初裁决定中,调查机关对该公司的包装费用调整主张不予接受。实地核查中,公司向调查机关提供了具体包装费用发生的证明材料。终裁中,调查机关决定接受公司该项调整主张。

在初裁决定中,调查机关接受了公司报告的内陆运费、信用费用等调整项目。经实地核查和进一步审查,调查机关认为公司提供的资料和证据可信,并对调整项目有证明作用。调查机关决定在终裁中维持初裁认定,在计算倾销幅度时,对正常价值进行了调整。

(2)关于出口销售

关于信用费用,由于公司没有提供出口销售使用货币的短期贷款利率,在初裁中,调查机关根据台湾地区内商业银行公布的美元短期贷款利率作为计算信用费用的基础,重新计算了信用费用调整数额。实地核查中,公司也没有提供足够的证据证明其计算信用费用所采取的短期贷款利率的合理性,终裁中,调查机关决定维持初裁认定。

实地核查中,调查机关发现公司在提交出口销售部分答卷中漏报了“押汇息”调整项目,并发现该公司在初裁中报告的信用费用期间也不能合理反映此部分费用。调查机关决定不接受该公司提交的“押汇息”费用,而依据公司出口交易条款中设定的全部信用期间进行了相应的调整。

在初裁决定中,调查机关接受了公司报告的内陆运费、国际运费、国际运输保险费、包装费用、佣金、报关代理费、出口商港服务费、外销推广贸易服务费、银行手续费及邮电费等调整项目。经实地核查和进一步审查,调查机关认为公司提供的资料和证据可信,并对调整项目有证明作用。18 调查机关决定在终裁中维持初裁认定,在计算倾销幅度时,对出口价格进行了调整。

(二)价格比较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倾销条例》第六条的规定,在考虑了影响价格的各种可比性因素后,调查机关按照公平、合理的方式对进口产品的出口价格和正常价值进行了比较。调查机关在当事人提交的证明材料基础上,将各应诉公司的正常价值和出口价格在出口国(地区)出厂价的基础上予以比较。在计算倾销幅度时,调查机关将加权平均正常价值和加权平均出口价格进行比较,得出倾销幅度。

对于原产于印度和台湾地区未提交答卷的公司的倾销幅度,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倾销条例》第二十一条的规定,调查机关根据已经获得的事实和可获得的最佳信息做出裁定。

(三)倾销幅度

经过计算,各公司的倾销幅度分别为: 1.印度公司

印度十拿—赫蒂利亚有限公司 12.22%(SI GROUPINDIA LIMITED)

其他印度公司(All Others)

20.38%

(二)台湾地区公司

和益化学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6.87%(Formosan Union Chemical Corporation)

中国人造纤维股份有限公司

(China Man-Made Fiber Corporation)其他台湾地区公司(All Others)

4.08% 20.38%

第五篇: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关于对原产于日本,新加坡,韩国,台湾地区和美国的进口氨纶反倾销调查的初裁决定

附件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

关于对原产于日本、新加坡、韩国、台湾地区和美国的

进口氨纶反倾销调查的初裁决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倾销条例》的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以下简称调查机关)于2005年4月13日发布公告,决定对原产于日本、新加坡、韩国、台湾地区和美国的进口氨纶进行反倾销调查。

调查机关对被调查产品是否存在倾销和倾销幅度、被调查产品是否对中国大陆产业造成损害及损害程度、以及倾销和损害之间的因果关系进行了调查。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倾销条例》的规定,调查机关作出初裁决定如下:

一、调查程序

(一)立案

2005年4月13日,山东烟台氨纶股份有限公司、浙江华峰氨纶股份有限公司、绍兴龙山氨纶股份有限公司代表中国大陆氨纶产业向调查机关正式提交了对原产于日本、新加坡、韩国、台湾地区和美国的进口氨纶进行反倾销调查的申请书。

调查机关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倾销条例》的有关规定对申请人的资格、申请调查产品的有关情况、中国大陆同类产品的有关情况、申请调查产品对中国大陆产业的影响、申请调查国家的有关情况等进 行了审查。同时,调查机关就申请书中提供的涉及倾销、损害及倾销与损害之间的因果关系等方面的证据进行了审查。申请人提出的初步证据表明,上述申请企业2003、2004的氨纶产量之和分别占全国同期总产量的70.00%、50.32%,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倾销条例》第11条、第13条和第17条有关国内产业提出反倾销调查申请的规定。同时,申请书中包含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倾销条例》第14、15条规定的反倾销调查立案所要求的内容及有关的证据。

根据上述审查结果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倾销条例》第16条规定,调查机关于2005年4月13日发布立案公告,决定对日本、新加坡、韩国、台湾地区和美国的进口氨纶进行反倾销立案调查。调查机关确定的本案倾销调查期为2004年1月1日至2004年12月30日。产业损害调查期为2001年1月1日至2004年12月31日。

(二)倾销及倾销幅度的初步调查 1.立案通知

在决定立案调查前,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倾销条例》第16条规定,调查机关于2005年4月8日就收到中国大陆氨纶产业反倾销调查申请书一事通知了日本、新加坡、韩国、美国驻中国大使馆官员。同时,调查机关通过中国驻WTO代表团,向台湾地区驻WTO机构通知正式收到中国大陆氨纶产业反倾销调查申请。

2005年4月13日,调查机关发布立案公告,调查机关主管调查官员约见了日本、新加坡、韩国、美国驻中国大使馆官员,向他们正式递交了立案公告和申请书的公开部分,请其通知所在国家和地区内的相关出口商和生产商。同日,通过中国驻WTO代表团,向台湾地区驻WTO机构通知了氨纶反倾销调查案立案。同日,调查机关将本案立案情况通知了本案申请人及列明的大陆以外生产商。

2.登记应诉

根据公告要求,自公告发布之日起20天的登记应诉期内,韩国晓星株式会社、韩国东国贸易公司、韩国泰光产业株式会社、日本日清纺织株式会社、日本OPELONTEX公司、日本旭化成纺织有限公司、日本富士纺绩株式会社、日本东洋纺绩株式会社、INVISTA S.a.r.l.,美国Dorlastan纤维公司、台湾台塑旭弹性纤维股份有限公司、台湾远东纺织股份有限公司、英威达(新加坡)、英威达纺织品贸易(上海)有限公司向调查机关登记应诉。

3.听取利害关系方意见,接受书面评论

立案后,日本旭化成纺织有限公司通过其代理律师递交了《氨纶反倾销调查立案评论意见》。

在案件调查过程中广州天海花边有限公司、上海凯威纤维工业有限公司、广东彩艳股份有限公司、上海针织九厂等下游企业也给调查机关来函,表示了对氨纶反倾销调查结果的关注,并表达了下游企业对于该反倾销案对下游纺织品出口造成的影响的担忧。调查机关对下游企业的意见予以了研究并在初裁后的调查中继续关注。

2005年9月15日,英威达纺织品贸易(上海)有限公司递交了《关于将英威达生产的氨纶特色产品排除在反倾销调查范围之外的请求》。2005年10月21日英威达纺织品贸易(上海)有限公司递交了《有关英威达特色氨纶产品调查期内的中国市场销售量以及特色氨纶产品排除的现实可操作性的解释》。调查机关对应诉方的上述意见均给予了考虑。

4.收集证据

2005年5月16日,调查机关向已知的、报名应诉的生产商和出口商发出了反倾销调查问卷,并要求其在37天内按规定提交准确、3 完整的答卷。在该期间内,部分应诉公司在问卷规定的期限内向调查机关申请延期递交答卷并陈述了相关理由。经审查,调查机关同意给予适当的延期。截至答卷递交截止之日,调查机关共收到韩国晓星株式会社、韩国东国贸易公司、韩国泰光产业株式会社、台湾台塑旭弹性纤维股份有限公司、日本OPELONTEX公司、英威达(新加坡)公司6家生产商的答卷,另外英威达纺织品贸易(上海)有限公司作为英威达(新加坡)的关联贸易商提交了答卷的相应部分。

5、进一步收集证据

调查机关对应诉公司递交的答卷进行了初步审查,针对答卷中某些表述和含义不清及需要解释的部分向有关应诉公司发放了补充问卷。各公司在补充问卷要求的时间内提交了补充答卷。调查机关对上述答卷进行了审查并在初裁决定中依法予以了考虑。

6、实地核查

为进一步核实各应诉公司提交材料的真实性和准确性,调查机关组成氨纶反倾销调查实地核查小组,于2006年2月20日-3月10日赴新加坡、日本、韩国进行了实地核查;接受核查的公司有:韩国晓星株式会社、韩国东国贸易公司、韩国泰光产业株式会社、日本OPELONTEX公司、英威达(新加坡)以及其在上海的关联贸易公司英威达纺织品贸易(上海)有限公司;核查期间,被核查公司的财务人员、销售人员和管理人员接受了核查小组的询问,并根据要求提供了有关的证明材料。核查小组全面核查了各公司的整体情况、被调查产品同类产品的内销售情况、被调查产品出口中国大陆销售情况、生产被调查产品及同类产品的成本及相关费用情况,对公司提交材料的完整性、真实性和准确性进行了调查,并进一步搜集了相关证据。对于 实地核查中收集的材料和信息,调查机关进行了核对和整理,并在裁定中依法予以了考虑。

(三)产业损害及损害程度调查

1、应诉登记

2005年4月13日,调查机关发布了《关于参加氨纶反倾销案产业损害调查应诉登记的通知》。在规定时间内,参加应诉并符合应诉要求的共有14家企业,包括:国外(地区)生产者13家:分别是日本富士纺绩株式会社、日本东洋纺绩株式会社、日本旭化成纺织有限公司、日本OPELONTEX公司、日本日清纺织株式会社、美国Dorlastan纤维公司、美国英威达(INVISTA)S.a.r.l.公司、韩国东国贸易公司、韩国泰光产业株式会社、韩国晓星株式会社、英威达(新加坡)、台塑旭弹性纤维股份有限公司、远东纺织股份有限公司,以及中国大陆进口商上海英威达纺织品贸易有限公司。

2、成立产业损害调查组

立案后,调查机关成立了氨纶反倾销案产业损害调查组(以下简称“调查组”)。

3、发放和收回调查问卷

2005年5月13日,调查机关向已知的利害关系方发放了氨纶反倾销案《国内生产者调查问卷》、《国内进口商调查问卷》和《国外(地区)生产者/出口商调查问卷》。在规定的时间或经批准同意延期递交的时间内,共回收调查问卷答卷17份,包括:本案申请人烟台氨纶股份有限公司、浙江华峰氨纶股份有限公司和绍兴龙山氨纶股份有限公司;支持企业江苏双良特种纤维有限责任公司、杭州舒尔姿氨纶有限公司;以及浙江开普特氨纶有限公司、杭州益邦氨纶有限公司、保定天鹅氨纶有限公司等中国大陆生产者8份答卷;国外(地区)生 产者/出口商日本旭化成纺织有限公司、日本日清纺织株式会社、美国Dorlastan纤维公司、美国英威达(INVISTA)S.a.r.l.公司、韩国东国贸易公司、韩国晓星株式会社、英威达(新加坡)、台塑旭弹性纤维股份有限公司的调查问卷答卷8份;以及中国大陆进口商英威达纺织品贸易(上海)有限公司的调查问卷答卷1份。

4、听取利害关系方意见陈述

2005年5月31日,本案申请人烟台氨纶股份有限公司、浙江华峰氨纶股份有限公司和绍兴龙山氨纶股份有限公司及其代理律师向调查机关陈述了申请理由及对本案的意见。调查机关听取了申请人的意见并询问了有关问题。

5、接收书面陈述材料

2005年5月10日,日本旭化成纺织有限公司通过其代理律师递交了《氨纶反倾销调查立案评论意见》。2005年9月15日,英威达纺织品贸易(上海)有限公司通过其代理律师递交了《关于将英威达生产的氨纶特色产品排除在反倾销调查范围之外的请求》。2005年10月21日英威达纺织品贸易(上海)有限公司通过其代理律师递交了《有关英威达特色氨纶产品调查期内的中国市场销售量以及特色氨纶产品排除的现实可操作性的解释》。调查机关对应诉方的上述意见均给予了考虑。

6、实地核查

2005年9月中旬,本案调查组赴申请企业烟台氨纶股份有限公司进行了实地核查。调查组通过座谈会、实地察看生产装置和生产流程、查对财务账册、核对原始材料等方式,重点对申请书、调查问卷以及其他书面材料中提供的信息进行了核实,包括同类产品情况以及企业收入、成本、费用、税金、利润等,并对其他相关问题进行了核 6 查取证。调查组对核查中所了解的情况和其他相关证据,进行了认真的分析研究。

调查机关对申请书及所附证据、收回的调查问卷答卷、实地核查情况、各利害关系方递交的书面意见进行了认真审查和分析,在裁决时给予了充分的考虑。

二、被调查产品及被调查产品的范围

(一)被调查产品基本描述

调查机关在立案公告中确定本案的被调查产品及调查范围描述如下:

产品名称:氨纶(或称:聚氨基甲酸酯纤维、聚氨脂弹性纤维,或称斯潘得克斯)

调查范围:原产于日本、新加坡、韩国、台湾地区和美国的进口氨纶

英文名称:polyurethane;或spandex;或elastane 税则号:本案被调查产品归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税则》税则号:54024920、54026920。

规格:包括各种规格的进口氨纶

物理化学特性:氨纶是一种主要成分为聚氨基甲酸酯的,具有线性链段结构的合成弹性纤维。氨纶具有纤度细、强度高、比重小、弹性模量大等特点,并有优良的耐化学药品、耐疲劳性、耐热性、耐光老化等性能。

主要用途:主要用于高级休闲服、游泳衣、运动装、针织衫、内衣裤、袜子、医用绑带等领域。

(二)被调查产品范围问题

日本旭化成纺织有限公司在向调查机关递交的立案评论意见中,7 主张排除耐氯性丝。经审查,调查机关认为,耐氯性丝作为特性产品,仍属于氨纶丝的范畴,因此不能因为国内目前尚未生产该特性丝为理由将其从被调查产品的范围中排除。

英威达美国公司、英威达(新加坡)、英威达纺织品贸易(上海)有限公司于2005年9月13日向调查机关递交了《关于将英威达生产的氨纶特色产品排除在反倾销调查范围之外的请求》,2005年10月17日,英威达纺织品贸易(上海)有限公司又向调查机关递交了《有关INVISTA LYCR@产品中国销售流程的解释以及对特色氨纶产品排除的现实可操作性的解释》。经审查,调查机关认为,尽管莱卡产品在售价和质量上与其他的氨纶产品有较大差别,但就其化学特性来看,与其他氨纶产品没有本质区别,同时在海关监管上也存在一定的难度,因此调查机关决定暂不接受公司的排除申请。

三、中国大陆同类产品和中国大陆产业

(一)中国大陆同类产品的认定

调查机关对中国大陆生产的氨纶与被调查产品的物理和化学特性、生产工艺和技术装备水平、生产用途、销售渠道和消费者的评价等因素进行分析和比较后认定:

1、物理和化学特性

中国大陆氨纶产品在物理和化学特性与被调查进口产品相同或相近,不存在实质差别。

2、工艺流程和技术装备

氨纶制造工艺按照纺丝方法分为四种,包括干法纺丝、湿法纺丝、化学反应法纺丝和熔融纺丝法。

干法纺丝是溶液在热气流下,因溶剂挥发而固化成丝的方法。干法纺丝技术是当前氨纶工业生产最为普遍的方法,占世界氨纶总产量 8 的85%以上,并将在未来相当长时间内成为主流。

中国大陆干法纺丝工艺生产能力约占氨纶总生产能力的90%;熔融法生产能力约占总生产能力的10%。干法纺丝工艺占中国大陆氨纶生产的主导地位。

虽然不同的厂家在氨纶的生产上采用的工艺不尽相同,但是其最终的氨纶产品物理特性、技术指标和用途与调查进口产品基本相同,相互之间直接竞争并可相互替代。

中国大陆氨纶生产企业的设备主要从德国、意大利等国家引进,与日本、新加坡、韩国、美国和台湾地区生产企业的设备和技术装备的水平基本相同。

3、产品用途

中国大陆氨纶产品与被调查进口产品的用途完全相同,主要可用于高级休闲服、游泳衣、运动衣、针织衫、内衣裤、袜子、医用绷带等领域。

4、销售渠道、销售市场区域和客户群体

中国大陆氨纶产品与被调查进口产品均主要通过直销或代理的方式在中国大陆市场上进行销售。客户群体完全相同,主要为纺织企业。而且不少客户既购买、使用被调查进口产品,同时也购买、使用中国大陆生产的氨纶产品。另外,中国大陆生产的氨纶产品和被调查进口产品的市场销售区域也基本相同,主要集中在浙江、广东、江苏三大纺织发达省份。

综上所述,中国大陆生产的氨纶产品在物理和化学性能、生产工艺流程、技术装备、产品用途、销售渠道等方面与被调查产品具有可替代性和竞争性,中国大陆生产的氨纶与进口被调查产品属于同类产品。

(二)中国大陆产业的认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倾销条例》第11条的规定:“国内产业,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内同类产品的全部生产者,或者其总产量占国内同类产品全部总产量的主要部分的生产者;但是,国内生产者与出口经营者或者进口经营者有关联的,或者其本身为倾销进口产品的进口经营者的,可以排除在国内产业之外。”调查机关将与本案被调查国(地区)的氨纶生产企业、出口经营者有关联关系的七家企业:晓星氨纶(嘉兴)有限公司、晓星氨纶(广东)有限公司、连云港杜钟氨纶有限公司、浙江薛永兴氨纶有限公司、杭州旭化成氨纶有限公司、英威达纤维(上海)有限公司、东国氨纶(珠海)有限公司,排除在中国大陆产业范围之外。

在产业损害调查期,本案申请人烟台氨纶股份有限公司、浙江华峰氨纶股份有限公司和绍兴龙山氨纶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氨纶产品产量占国内同类产品全部总产量的主要部分,能够代表中国大陆产业,本案裁决依据的中国大陆产业的数据为申请企业的数据。江苏双良特种纤维有限责任公司、杭州舒尔姿氨纶有限公司、辽源得亨股份有限公司表示支持氨纶反倾销调查。

四、倾销和倾销幅度

调查机关审查了各应诉公司的答卷,对各公司的倾销幅度作如下认定:

(一)正常价值、出口价格及价格调整项目的认定 日本OPELONTEX 公司 OPELONTEX Co., Ltd.1.正常价值

调查机关审查了日本opelontex公司的国内销售情况,认定调查 期内日本opelontex公司国内销售被调查产品的同类产品总量及各型号数量占同期向中国出口销售总量及对应型号数量的比例大于5%,符合作为确定正常价值基础的数量要求。

日本opelontex公司在答卷中报告其在日本国内销售被调查产品同类产品的部分交易是向关联公司进行的。调查机关审查了关联公司之间交易的情况,发现该部分交易的单位出厂价明显低于其他非关联交易价格,调查机关认为该部分关联销售未能反映正常市场交易状况,不属于正常贸易过程中的交易,因此,在初裁决定中,调查机关决定在确定正常价值时排除该部分关联公司之间的交易。

调查机关对公司的成本数据进行了审查,认定公司提供的生产成本和销售、管理、财务及其它费用数据准确,分摊合理,决定接受该公司提供的数据来计算成本。

调查机关根据上述认定的成本数据对国内销售交易分型号是否存在低于成本销售进行了审查,发现国内销售中有交易是低于成本进行的,但其低于成本销售的交易数量比例均不足20%。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倾销条例》第四条的规定,在初裁决定中,调查机关依据全部正常贸易过程中的国内销售价格作为确定其正常价值的基础。

2.出口价格

调查机关对日本opelontex公司的出口价格进行了审查。公司直接将被调查产品销售至中国的非关联客户或者通过非关联的贸易商向中国销售被调查产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倾销条例》第五条的规定,在初裁决定中,调查机关采用公司销售给非关联客户的价格 或者非关联贸易商的价格作为确定出口价格的基础。

3.调整项目

调查机关对公司的价格调整部分逐一进行了审查。(1)关于正常价值

关于售前仓储费用,公司主张根据被调查产品的销售数量进行分摊调整,公司无法分清仓库是用于出口还是国内销售,同时,公司也不能提供充分证据证明该仓储费用的发生与销售直接相关。因此,调查机关决定在初裁阶段对公司的该主张不予支持。

关于售后服务费用,公司主张其在国内销售中,根据为日本客户提供技术支援的出差费用对此项目进行调整。经审查,调查机关认为,公司不能提供充分证据证明该费用的发生与具体的交易直接相关并影响了价格的公平比较。因此,在初裁中对该调整主张不予支持。

关于广告费用,公司主张调整用于向下游用户做宣传广告发生的费用,经审查,调查机关认为,公司没有提供充分的证据证明公司发生的广告费用只用于其国内销售,同时也不能提供充分证据证明该广告费用的发生与具体交易相关并影响了价格的公平比较,因此,调查机关决定,在初裁中对该调整主张不予支持。

关于其他需要调整的事项,公司根据被调查产品同类产品的用途不同以及国内销售和出口到中国的销售在数量上存在的差异而导致价格的不同,要求对差异进行调整。经审查,调查机关认为,公司未能提供充分证据证明公司存在严格的一贯的针对不同下游用户而不同的定价政策,同时,公司也不能够提供充分证据证明出口和内销存 在普遍的数量明显差异。在核查中,公司也未提交进一步的证据材料,因此,在初裁阶段,调查机关决定不接受公司关于此项的调整主张。

关于该公司报告的回扣、内陆运费、信用费用等其他国内销售调整项目,经审查,调查机关认为公司提供的资料和证据可信,对调整项目有证明作用,在初裁中决定对其调整要求予以支持。

(2)关于出口销售

关于售前仓储费用,公司主张根据被调查产品的销售数量进行分摊调整,经审查,调查机关认为,公司无法分清仓库是用于出口还是国内销售,同时,公司也不能提供充分证据证明该仓储费用的发生与销售直接相关。因此,调查机关决定在初裁阶段对公司的该主张不予支持。

关于该公司报告的回扣、内陆运费、国际运费、国际运输保险费、港口装卸费、港口装卸费、信用费用,经审查,调查机关认为公司提供的资料和证据可信,对调整项目有证明作用,在初裁中决定对其调整要求予以支持。

对于其他未应诉未提交答卷的日本公司,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倾销条例》第二十一条的规定,调查机关决定采用已经获得的事实和可获得的最佳信息做出有关倾销及倾销幅度的裁定。

英威达(新加坡)

INVISTA(Singapore)Fibres Pte.Ltd.1.正常价值

调查机关审查了英威达(新加坡)公司的国内销售情况,认定调 查期内英威达(新加坡)公司国内销售被调查产品的同类产品总量及各型号数量占同期向中国出口销售总量及对应型号数量的比例大于5%,符合作为确定正常价值基础的数量要求。其中一个型号没有新加坡国内销售,因此采用该型号生产成本加合理金额的管理、销售和一般费用及利润来确定该型号的正常价值。其中用来计算该型号被调查产品同类产品利润的利润率为公司报告的被调查产品同类产品国内销售的利润率。

该公司在答卷中报告其某一型号的国内销售前三个季度皆通过其在韩国关联公司进行。经过实地核查,调查机关发现,韩国关联公司实际上承担着英威达(新加坡)公司销售部门的职能,英威达(新加坡)公司在和其韩国公司定价的时候明确知道该货物的最终用户在新加坡,并且货物的物理流动也是在新加坡境内。因此,调查机关认定该通过韩国关联公司销售到新加坡国内最终用户的交易属于该公司的国内销售,同时,鉴于韩国关联公司在销售过程中承担的职能,调查机关决定在计算正常价格的过程中,将英威达(新加坡)公司与其韩国关联公司视作一个整体。将韩国关联公司销售予新加坡最终用户的交易价格作为确定正常价值的基础。

调查机关经审查,认定公司提供的生产成本和销售、管理、财务及其它费用数据准确,分摊合理,决定暂时接受该公司提供的数据来计算成本。对于韩国关联公司销售的部分,调查机关决定将新加坡公司与其韩国关联公司视作一个整体,因此对于韩国关联公司发生的期间费用,调查机关根据该公司其他关联贸易公司发生相应费用的比 率,按照销售收入金额的不同分摊到该型号的被调查产品同类产品中。

调查机关根据上述认定的成本数据对国内销售交易分型号是否存在低于成本销售进行了审查,发现国内销售中有交易是低于成本进行的,其中有部分型号的交易低于成本销售的交易数量比例超过20%,因此,调查机关认定其中低于调查期平均成本的部分交易不属于正常贸易过程中的交易,决定在计算正常价值时将其予以排除。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倾销条例》第四条的规定,在初裁中,调查机关决定依据排除上述低于成本销售后剩余的国内交易作为确定正常价值的基础。

2.出口价格

调查机关审查了英威达(新加坡)公司对中国的出口交易。公司对中国的出口全部通过该公司在中国大陆的关联贸易公司进行。由该关联贸易公司再转售给中国的非关联用户或者再通过其他的关联贸易公司进行转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倾销条例》第五条的规定,在初裁决定中,调查机关采用关联贸易公司第一次销售给中国非关联客户的价格作为确定出口价格的基础。

3.调整项目

调查机关对公司的价格调整部分逐一进行了审查。(1)关于正常价值

关于贸易环节调整,公司针对某些型号产品,提出进行贸易环节调整的主张。公司认为在对中国的出口销售和国内销售中存在不同的 贸易环节,并且因为贸易环节的不同影响了销售价格,因此公司主张贸易环节调整。经审查,调查机关认为,公司提供的书面证据不能证明其出口销售客户与内销中相应环节的客户在销售行为上存在实质性的不同,不能证明其处于不同的贸易环节;其次,公司也不能提供充足的证据证明由于不同贸易环节的具体职能不同而导致在价格上的具体差异,核查中公司也没有递交相应的补充材料,因此在初裁中,调查机关决定不接受公司对于贸易环节调整的主张。

关于售前仓储费用,公司根据仓储费用和内陆运费的账目记载根据销售量进行分摊,通过书面审查以及实地核查,调查机关认为,公司无法提供充分的证据证明该仓库只是用于国内销售的仓储,同时也无法证明仓储费用的发生与被调查产品同类产品的销售直接相关。因此,在初裁计算中,对该项主张不予接受。

该公司报告的内陆运费、仓储费用、信用费用、包装费用等国内销售调整项目,经审查及实地核查,调查机关认为公司提供的资料和证据可信,对调整项目有证明作用,在初裁中决定对其调整要求予以支持。

(2)关于出口销售

关联贸易公司英威达(上海)贸易有限公司(以下简称ITS)单独提交了答卷,报告了其转售的相关数据。调查机关根据其第一次转售给独立购买方的价格作为计算出口价格的基础作了相应调整。

关于售前仓储费用,公司根据销售量不同对公司发生的仓储费用以及运费进行了分摊。经审查,调查机关认为,公司无法提供充分证 据证明该仓库是只为出口销售而设置,同时,也无法证明该仓库仓储费用的发生直接与被调查产品同类产品的销售有关,因此在初裁中,对于公司的该项主张不予接受。

关于信用费用,公司未在ITS于中国大陆转售被调查产品的过程中报告信用费用的调整,经审查,调查机关认为,信用费用为资金占用的机会成本,因此,调查机关根据中国大陆短期借贷的人民币利率对相关的信用费用进行调整。

对于公司报告的其他调整项目,调查机关认为公司提供的资料和证据可信,对调整项目有证明作用,在初裁中决定对其调整要求予以支持。

对于其他未应诉未提交答卷的新加坡公司,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倾销条例》第二十一条的规定,调查机关决定采用已经获得的事实和可获得的最佳信息做出有关倾销及倾销幅度的裁定。

韩国(株式会社)晓星 Hyosung Corporation 1.正常价值

调查机关审查了晓星株式会社的国内销售情况,并通过实地核查对此进行了进一步的审查。认定调查期内晓星株式会社国内销售被调查产品的同类产品总量及各型号数量占同期向中国出口销售总量及对应型号数量的比例大于5%,符合作为确定正常价值基础的数量要求。其中两个型号没有韩国国内销售,因此调查机关在初裁中采用该 17 两个型号的生产成本加合理金额的管理、销售和一般费用及利润来确定该型号的正常价值。用来计算利润的利润率采用公司报告的被调查产品同类产品国内销售利润率。

晓星株式会社在答卷中报告其在韩国国内没有和关联客户进行交易的情况。

调查机关对公司的成本数据进行了审查。认为公司在成本部分报告的财务费用项目中,其中的一些项目与公司的生产销售被调查产品活动无关,在初裁中作了相应的调整。调查机关重新计算了各个型号的成本。并根据上述认定的成本数据对国内销售交易分型号是否存在低于成本销售进行了审查,发现国内销售中有交易是低于成本进行的,其中有部分型号的交易低于成本销售的交易数量比例超过20%,因此,调查机关认定其中低于调查期平均成本的部分交易不属于正常贸易过程中的交易,决定在计算正常价值时将其予以排除。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倾销条例》第四条的规定,在初裁中,调查机关决定依据排除上述低于成本销售后剩余的国内交易作为确定同类产品正常价值的基础。也有部分型号的交易低于成本销售的交易数量比例达到100%,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倾销条例》第四条的规定,采用该同类产品在国内的生产成本加合理费用、利润计算正常价值。所使用的利润率为该公司被调查产品同类产品国内销售利润率。

2.出口价格

调查机关对晓星株式会社的出口价格进行了审查。公司对中国的出口一部分销售给非关联的贸易公司,一部分直接销售给非关联的最 终用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倾销条例》第五条的规定,在初裁决定中,调查机关采用公司销售给非关联贸易公司及非关联最终用户的价格作为确定出口价格的基础。

3.调整项目

调查机关对公司的价格调整部分逐一进行了审查。(1)关于正常价值

关于该公司报告的内陆运费、信用费用、包装费用等国内销售调整项目,经审查,调查机关认为公司提供的资料和证据可信,对调整项目有证明作用,在初裁中决定对其调整要求予以支持。

(2)关于出口销售

关于信用费用调整,公司在采用信用证交易的情况下,采用兑换手续费作为信用费用调整的基础。调查机关认为信用费用是资金占用的机会成本,不仅仅只包含兑换手续费,因此在初裁中,调查机关采用合理的利率重新计算信用费用。

关于该公司对出口价格所主张的其他调整项目,经审查,调查机关认为公司提供的资料和证据可信,对调整项目有证明作用,在初裁中决定对其调整要求予以支持。

韩国东国贸易公司 TongKook Corporation 1.正常价值

调查机关审查了韩国东国贸易公司的国内销售情况,调查机关认 19 定调查期内韩国东国贸易公司国内销售被调查产品的同类产品总量及各型号数量占同期向中国出口销售总量及对应型号数量的比例大于5%,符合作为确定正常价值基础的数量要求。

韩国东国贸易公司在答卷中报告其在韩国国内没有和关联客户进行交易的情况。

调查机关对公司的成本数据进行了审查。认为公司在成本部分报告的财务费用项目中,其中的一些项目与公司的生产销售被调查产品活动无关,在初裁中作了相应的调整。调查机关在进行了上述调整后,调查机关重新计算了各个型号的成本。并对上述认定的成本数据对国内销售交易分型号是否存在低于成本销售进行了审查,发现国内销售中有交易是低于成本进行的,其中有部分型号的交易低于成本销售的交易数量比例超过20%,因此,调查机关认定其中低于调查期平均成本的部分交易不属于正常贸易过程中的交易,决定在计算正常价值时将其予以排除。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倾销条例》第四条的规定,在初裁中,调查机关决定依据排除上述低于成本销售后剩余的国内交易作为确定同类产品正常价值的基础。

2.出口价格

调查机关对韩国东国贸易公司的出口价格进行了审查。公司对中国的出口只有一个渠道,即直接销售到中国的非关联用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倾销条例》第五条的规定,在初裁决定中,调查机关采用公司销售给中国非关联客户的价格作为确定出口价格的基础。

3.调整项目 调查机关对公司的价格调整部分逐一进行了审查。(1)关于正常价值

关于售前仓储费用,公司指出其拥有一个仓库用于国内被调查产品同类产品的销售活动,因此主张调整相应的售前仓储费用。经审查,调查机关认为,公司无法提供充分证据证明该仓库只是用于国内销售,并且只是用来销售被调查产品的同类产品,同时公司也不能提供充分证据证明该仓储费用的发生与销售直接相关,并且影响了价格的公平比较。因此在初裁阶段对公司提出的调整要求不予接受。

关于该公司报告的内陆运费、包装费用、信用费用等国内销售调整项目,经审查,调查机关认为公司提供的资料和证据可信,对调整项目有证明作用,在初裁中决定对其调整要求予以支持。

(2)关于出口销售

关于信用费用调整,公司采用远期余额和远期利息来计算信用费用的计算利率,经审查,调查机关认为,信用费用是资金占用的机会成本,公司并没有提供用来计算利率的远期余额和远期利息的详细说明和证据,因此,在初裁中,调查机关根据公司提供的财务报告的相关数据计算了公司信用费用的利率。

对于公司在出口销售中主张的内陆运费、国际运费、国际保险费用、港口装卸费、包装费用、其他调整项目、出口退税等调整项目,调查机关认为公司提供的资料和证据可信,对调整项目有证明作用,在初裁中决定对其调整要求予以支持。韩国泰光产业株式会社

Taekwang Industrial Co.,LTD.1.正常价值

调查机关通过书面审查以及实地核查,审查了韩国泰光产业株式会社的国内销售情况,认定调查期内韩国泰光产业株式会社国内销售被调查产品的同类产品总量及各型号数量占同期向中国出口销售总量及对应型号数量的比例大于5%,符合作为确定正常价值基础的数量要求。

韩国泰光产业株式会社在答卷中报告其在韩国国内没有和关联客户进行交易的情况。

调查机关对公司的成本数据进行了审查。关于公司审计报告中出口和内销的金额同公司所提交的答卷中所填报的金额有所差异的问题,公司提供了初步证据。在核查中,公司提交证据进一步解释了差异的产生是因为对于原材料本地销售的归类不同造成并提供了相应的证据。经审查,调查机关认为公司提交的证据能够支持其对差异产生原因的解释。在核查后的计算中,调查机关对销售费用中 “出口各项费用”做了相应的调整。公司主张在计算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和 财务费用时排除IT事业部的相关受益和费用。经审查,调查机关认为,IT事业部是公司的一个部门,因此调查机关不接受公司的该主张,在认定被调查产品成本时考虑IT事业部的相关管理费用。此外,调查机关认为公司在成本部分报告的财务费用项目中,其中的一些项目与公司的生产销售被调查产品活动无关,在初裁时做了相应的调整。

在进行了上述调整后,调查机关重新计算被调查产品同类产品了各个型号的成本。并就上述认定的成本数据对国内销售交易分型号是 22 否存在低于成本销售进行了审查,发现国内销售中有些交易是低于成本进行的,其中有部分型号的交易低于成本销售的交易数量比例超过20%,因此,调查机关认定其中低于调查期平均成本的部分交易不属于正常贸易过程中的交易,决定在计算正常价值时将其予以排除。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倾销条例》第四条的规定,在初裁中,调查机关决定依据排除上述低于成本销售后剩余的国内交易作为确定同类产品正常价值的基础。

2.出口价格

调查机关审查了韩国泰光产业株式会社对中国的出口交易。公司对中国的出口销售一部分是通过韩国非关联贸易商进行的,且公司报告在销售时就知道这部分产品销往中国大陆;一部分直接销售给中国非关联贸易商或最终用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倾销条例》第五条的规定,在初裁决定中,调查机关采用公司销售给非关联贸易商和非关联最终用户的价格作为确定正常价值的基础。

3.调整项目

调查机关对公司的价格调整部分逐一进行了审查。(1)关于正常价值

关于售前仓储,公司根据销售数量对其韩国国内销售中发生的售前仓储费用进行分摊,并主张对此项费用进行调整。经审查,调查机关认为,该仓库并非只用于存放被调查产品的同类产品,该费用的发生与被调查产品同类产品的销售并不直接相关,也未影响价格的公平比较,因此在初裁决定中,调查机关不接受该调整主张。

关于韩国泰光产业株式会社报告的韩国国内交易的其它调整项目,如内陆运费、信用费用、包装费用、出厂装卸费等,调查机关认为公司提供的资料和证据可信,对调整项目有证明作用,在初裁中决 定对其调整要求予以支持。

(2)关于出口销售

对于韩国泰光产业株式会社在出口销售中主张的调整项目,如出口退税、内陆运费、国际运费、出厂装卸费、港口装卸费、信用费用、包装费用、报关代理费等,调查机关认为公司提供的资料和证据可信,对调整项目有证明作用,在初裁中决定对其调整要求予以支持。

对于其他未应诉未提交答卷的韩国公司,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倾销条例》第二十一条的规定,调查机关决定采用已经获得的事实和可获得的最佳信息做出有关倾销及倾销幅度的裁定。

台湾台塑旭弹性纤维股份有限公司 FORMOSA ASAHI SPANDEX CO., LTD 1.正常价值

调查机关审查了台塑旭弹性纤维股份有限公司的地区内销售情况,认定调查期内台塑旭弹性纤维股份有限公司在地区内销售被调查产品的同类产品总量及各型号数量占同期向中国大陆出口销售总量及对应型号数量的比例大于5%,符合作为确定正常价值基础的数量要求。

台塑旭弹性纤维股份有限公司在答卷中报告其在台湾地区销售被调查产品同类产品的部分交易是与关联公司进行的。调查机关审查了其与关联公司之间交易的情况,认为该部分关联销售未能反映正常市场交易状况,不属于正常贸易过程中的交易,因此,在初裁决定中,调查机关决定在确定正常价值的基础时暂排除该部分关联公司之间的交易。调查机关对公司的成本数据进行了审查,初步认定公司提供的生产成本和销售、管理、财务及其它费用数据准确,分摊合理,决定暂时接受该公司提供的数据来计算成本。

2.出口价格

调查机关审查了台塑旭弹性纤维股份有限公司对中国大陆的出口价格。公司对中国大陆的出口一部分销售通过台湾地区非关联贸易商进行,且公司报告在销售时就知道这部分产品销往中国大陆;一部分直接销售给中国大陆非关联最终用户;一部分通过香港的关联贸易商转售至中国大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倾销条例》第五条的规定,在初裁决定中,调查机关暂分别依据公司销售给台湾地区非关联贸易商、中国大陆非关联最终用户的价格以及香港关联贸易商转售的价格作为确定出口价格的基础。

3.调整项目

调查机关对公司的价格调整部分逐一进行了审查。(1)关于正常价值

关于贸易环节,台塑旭弹性纤维股份有限公司主张,被调查产品及其同类产品在台湾地区内销售及对中国大陆出口销售中,通过贸易商销售和直接销售给最终用户两种销售渠道各自所占的比重不同,并申请进行贸易环节调整。经审查,调查机关认为,公司没有证据证明其内销客户与出口销售客户在销售行为上存在实质性的不同,也没有提供证据证明此种不同对价格产生一贯及明显的影响,从而影响了价格的公平比较。因此,在初裁决定中,调查机关决定暂不接受该调整主张。

关于数量折扣,公司主张根据出口和内销中享有数量折扣的大额订单客户比率的不同,对两者的差异进行调整。经审查,调查机关认 25 为,公司未能提供足够的证据证明其销售存在依销售数量进行折扣奖励的一贯政策,也没有证据表明此种享有数量折扣的客户因销售数量不同对价格产生一贯及明显的影响,从而影响了价格的公平比较。因此调查机关决定暂不接受该主张。

关于台塑旭弹性纤维股份有限公司报告的台湾地区内交易的其它调整项目,如内陆运费、信用费用、包装费用、退款及赔偿等,经审查,调查机关认为公司提供的资料和证据可信,对调整项目有证明作用,在初裁中决定对其调整要求暂予以支持。

(2)关于出口销售

对于台塑旭弹性纤维股份有限公司在出口销售中主张的调整项目,如内陆运费、国际运费、国际运输保险费、包装费用、港口装卸费、包装费用、信用费用、佣金、报关代理费及其它需要调整的项目等,经审查,调查机关认为公司提供的资料和证据可信,对调整项目有证明作用,在初裁中决定对其调整要求暂予以支持。

对于其他未应诉未提交答卷的台湾公司,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倾销条例》第二十一条的规定,调查机关决定采用已经获得的事实和可获得的最佳信息做出有关倾销及倾销幅度的裁定。

美国公司

由于美国公司未提交答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倾销条例》第二十一条的规定,调查机关决定采用已经获得的事实和可获得的最佳信息做出有关倾销及倾销幅度的裁定。

(二)价格比较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倾销条例》第六条的规定,在考虑了影 响价格的各种可比性因素后,调查机关按照公平、合理的方式对进口产品的出口价格和正常价值进行了比较。调查机关在当事人提交的证明材料基础上,将各应诉公司的正常价值和出口价格在出口国(地区)出厂价的基础上予以比较。在计算倾销幅度时,调查机关将加权平均正常价值和加权平均出口价格进行比较,得出倾销幅度。

对于原产于日本、新加坡、韩国、台湾地区和美国未提交答卷的公司的倾销幅度,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倾销条例》第二十一条的规定,调查机关根据已经获得的事实和可获得的最佳信息做出裁定。

(三)倾销幅度

经过计算,各公司的倾销幅度分别为: 1.日本公司

日本OPELONTEX 公司(OPELONTEX Co., Ltd.)13.87%其他日本公司(All Others)61.00% 2.新加坡公司

英威达(新加坡)(INVISTA(Singapore)Fibres Pte.Ltd.)11.50%

其他新加坡公司(All Others)61.00% 3.韩国公司

韩国(株式会社)晓星(Hyosung Corporation)0% 韩国东国贸易公司(TongKook Corporation)0% 韩国泰光产业株式会社(Taekwang Industrial Co.,LTD.)0% 其他韩国公司(All Others)61.00% 4.台湾地区公司

台湾台塑旭弹性纤维股份有限公司(FORMOSA ASAHI SPANDEX CO., 27 LTD)5.09%

其他台湾公司(All Others)61.00% 5.美国公司 61.00%

五、产业损害及损害程度

(一)累积评估的适当性

根据《反倾销条例》第九条和《反倾销产业损害调查规定》第十六条的规定,调查机关考察相关证据材料后认定:

1、原产于日本、新加坡、韩国、美国和台湾地区的进口氨纶的倾销幅度均不小于2%,其进口量均超过中国大陆氨纶总进口量的3%,不属于可忽略不计。

2、被调查产品之间及被调查产品与中国大陆同类产品之间存在相互竞争关系,而且竞争条件基本相同。依据是:

(1)被调查产品之间及被调查产品与中国大陆同类产品之间物理、化学性质相同、用途基本相同且可以相互替代;

(2)被调查进口产品和中国大陆同类产品的客户群体完全相同,主要为纺织企业。而且下游用户既购买或者使用此次被调查进口产品,同时也购买或者使用中国大陆产业生产的同类产品;

(3)被调查产品与中国大陆同类产品均通过直销、经销商经销或其他方式销售到最终用户,销售渠道基本相同。而且销售市场区域也基本相同,主要集中在浙江、广东、江苏等地区。

因此,调查机关认为就原产于日本、新加坡、韩国、美国和台湾地区的进口氨纶对中国大陆产业造成的影响进行累积评估是适当的。

日本的相关利害关系方递交的材料提出:调查期间内,其被调查进口产品的数量和价格的变动情况与其他被调查国家(地区)产品以 28 及中国大陆同类产品的趋势不同,竞争条件不同,因此不应对其予以累计评估。

WTO《反倾销协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倾销条例》指出了累积评估的三个法律要件,即来自某一国(地区)的倾销进口产品倾销幅度不小于2%;来自某一国(地区)的倾销进口产品的进口量占该产品总进口量的比例不低于3%;倾销进口产品之间及倾销进口产品与中国大陆同类产品具有相同的竞争条件。

调查期,日本被调查产品对中国大陆进口量分别为2896.96吨,3923.68吨,4843.11吨和4816.33吨;占中国大陆总进口比例分别为15.71%、12.34%、13.27%、12.14%。

日本公司倾销幅度为13.87%--61%。

日本对中国大陆出口的氨纶符合我国及WTO反倾销法律所规定的三个累积评估的法定要件。

因此,调查机关认为对原产于日本的进口氨纶对中国大陆产业造成的影响进行累积评估是适当的。

(二)被调查产品进口量及所占中国大陆市场份额

根据中国海关统计数据,2001年原产于日本、新加坡、韩国、美国和台湾地区的被调查产品进口量为15833.545吨,2002年迅猛增长到27794.333吨,增幅达75.54%。2003年、2004年,被调查产品进口量继续大幅增长,分别达到32000.670吨和35821.812吨,增幅分别为15.13%、11.94%。调查期内,被调查产品进口量平均增长幅度高达31.28%。

2001年、2002年、2003年和2004年被调查国家(地区)向中国大陆出口的被调查产品数量占中国大陆市场份额分别为46.23%、50.91%、36.84%、27.76%。在氨纶巨大市场需求的拉动下,中国大陆 29 氨纶产业的生产能力和产量相应得到提高,中国大陆同类产品在一定程度上替代了进口产品。这使得被调查国家(地区)近年来向中国大陆出口氨纶的数量占中国大陆市场份额处于下降趋势。但是被调查国家(地区)向中国大陆出口氨纶的数量所占的市场份额总体仍然很大,在调查期平均所占市场份额达40.4%。

(三)被调查产品进口价格及其对中国大陆同类产品价格的影响 调查期内,被调查产品进口价格总体呈下降趋势。据中国海关统计,2001年至2004年,被调查国家(地区)向中国大陆出口的被调查产品加权平均价格分别为6247.25美元/吨、6473.22美元/吨、6225.00美元/吨和5972.25美元/吨。即2004年比2001年每吨氨纶下降了275美元。2003年比2002年下降了3.83%,在此基础上2004年又比2003年下降了4.06%。

中国大陆同类产品的价格2002年、2003年和2004年分别比上一年增长了7.80%,下降了8.75%和下降了17.67%。除2002年有所上升外,2003年和2004年在需求大幅上升的情况下,平均销售价格分别比上年大幅度下降,平均销售价格从2001年的7.5万元/吨急剧下降至2004年的6.1万元/吨,每吨降幅达到约人民币1.4万元。中国大陆同类产品价格下降趋势与被调查产品进口价格下降趋势完全相同。

(四)中国大陆产业有关经济因素和指标的评估

1、中国大陆氨纶表观消费量呈持续高速增长态势。

2002年、2003年和2004年,中国大陆氨纶表观消费量分别比上年增长了59.65%、59.16%和48.56%。中国大陆市场对氨纶需求呈持续高速增长趋势。有利于中国大陆氨纶产业的发展。

2、中国大陆同类产品产能、产量保持增长。

在巨大的氨纶市场需求的拉动下,为达到规模化、集约化生产的目的,中国大陆产业通过技术改造、扩建等手段,扩大了同类产品的生产能力。随着技术改造和扩建项目的陆续竣工,相应地中国大陆同类产品的生产能力逐年增长,同类产品的产量亦有较大幅度的增长。2002年、2003年和2004年生产能力分别比上年增长80.05%、54.32%和49.18%;产量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61.76%、59.46%和41.25%。

调查期内中国大陆氨纶的表观消费量平均增长率为56%,中国大陆同类产品的产能和产量的平均增长率分别为61%和54%,基本上是与市场需求量同步增长的。

3、中国大陆同类产品销量增长明显趋缓、产销率呈下降趋势。调查期内,受中国大陆氨纶需求量大幅增长的拉动,中国大陆产业同类产品的销售数量逐年相应得到了增长,2002年、2003年和2004年分别比上年增长78.55%、57.06%和29.72%,但是,中国大陆产业同类产品销售数量的增长幅度明显下降,2003年和2004年的增长幅度分别比上年增幅下降21和27个百分点。而且,2003年和2004年,中国大陆产业同类产品销售数量的增长幅度明显低于产量的增长幅度,低幅分别为2.40和11.53个百分点,产销率呈下降趋势。中国大陆产业同类产品的销售受到抑制。

4、中国大陆产业开工率不足,且呈现下降趋势。

调查期内,中国大陆产业同类产品的开工率总体呈下降的趋势,开工率水平从2001年的100.18%下降到2004年的88.06%,下降幅度达12.12个百分点。其中,2002年的开工率比2001年的下降10.15个百分点,2003年比2002年略有增长,增幅为3个百分点,2004年又比2003年下降了近5个百分点。氨纶行业机器设备具有高投入、连续生产的特点,通常必须在高开工率下运行。调查期间,中国大陆 31 产业开工不足,开工率仅维持在90%的水平,生产能力未能获得充分的利用。与中国大陆氨纶需求呈持续高速增长趋势形成反差。

5、中国大陆同类产品期末库存呈大幅上升趋势。

调查期内,中国大陆同类产品的期末库存除2002年比2001年稍有下降之外(下降幅度为2.37%),2003年和2004年期末库存均急剧增长,分别比上年增长29.39%和226.34%,2004年达到库存最高水平。在中国大陆市场需求呈快速增长的情况下,中国大陆产业同类产品的期末库存总体呈大幅上升趋势。由于大量积压产品,占用了企业资金,严重影响了中国大陆产业同类产品的生产、经营和效益。

6、中国大陆产业同类产品市场份额呈下降趋势。

调查期内,中国大陆产业同类产品的市场份额总体处于下降趋势。2002年比2001年有所上升,上升2.38个百分点,2003年和2004年均处于下降趋势,分别比上年下降0.28和2.94个百分点,2004年下降到最低点。由于,中国大陆同类产品的开工率、销售数量受到抑制,期末库存大幅增长,制约了中国大陆产业同类产品市场份额的增长。

7、中国大陆同类产品的销售收入受到抑制,明显低于销售数量的增加。

2002年、2003年、2004年中国大陆同类产品的销售收入分别增长了92.63%、43.19%、7.05%,增长幅度呈下降趋势。调查期内,中国大陆产业同类产品销售收入的平均增长率为43.47%,比销售数量的平均增长率53.80%低10.33个百分点,其中,2003年销售收入的增长幅度比当年的销量增幅小14个百分点;2004年,销售收入增长幅度与同期销售数量的增长幅度之间的差距急剧扩大,达到近23个百分点。被调查进口产品的价格不断降低,使得中国大陆产业同类产 32 品的销售价格被迫不断下滑,抑制了中国大陆产业同类产品销售收入的增长。

8、中国大陆产业同类产品的税前利润受到抑制,获利能力减弱。由于被调查产品持续大量低价冲击,导致中国大陆产业同类产品平均销售价格受到明显的削减,同类产品销售收入的增长受到抑制。受此影响,调查期内,在中国大陆产业同类产品产量、销售明显增长的情况下,同类产品的税前利润总额增长幅度却明显下降,2003年的增长幅度比上年增幅下降134个百分点;而且,2004年,在进口产品的进一步冲击下,中国大陆产业同类产品税前利润总额与上年相比出现下降,下降幅度达到10个百分点,获利能力减弱。

数据表明,中国大陆产业同类产品在调查期内的单位销售成本、单位期间费用和单位销售税金及附加总体均处于大幅下降趋势,调查期内的平均下降了6.29%、10.76%和10.97%。其中,2002年、2003年和2004年的单位销售成本分别比上年同期下降7.82%、1.80%和9.08%;2003年和2004年的单位期间费用比上年同期分别下降13.78%和34.39%,单位销售税金及附加分别比上年同期下降25.92%和17.59%,在需求大幅增长的情况下,上述成本或费用的下降应该给中国大陆产业带来更大的效益。

但是,形成明显反差的是,调查期内中国大陆产业同类产品的单位税前利润和利润率除2002年比上年有所增长外,其余年份均处于下降趋势,其中,2003年的单位利润和利润率分别比2002年下降19.49%和3.85个百分点,2004年则比2003年分别下降30.81%和4.70个百分点,中国大陆产业的获利能力减弱。

9、中国大陆产业投资收益率的增长受到抑制。

调查期内,由于中国大陆产业同类产品的平均销售价格受到明 33 显削减,导致同类产品的税前利润受到被调查产品的严重影响,进而也使得同类产品的投资收益率受到影响。在需求量大幅上升的情况下,2003年以来中国大陆产业同类产品的投资收益率的增长受到抑制并呈现下滑趋势,2003年与2002年相比基本持平;2004年以来随着利润水平的继续下降,中国大陆产业同类产品投资收益率也出现下滑,与2003年相比下降幅度达6个百分点。

10、中国大陆产业投融资能力减弱。

由于中国大陆产业投资收益率水平的下滑,对中国大陆产业的投融资能力产生了不利影响。

本案申请企业之一的浙江绍兴龙山氨纶股份有限公司2004年在原生产规模的基础上计划再扩建3000吨氨纶纤维项目,但是因进口产品数量较大、价格持续走低,公司效益状况恶化而被迫放弃新项目的实施。

本案支持企业江苏双良公司在调查期内生产能力未能获得充分利用,开工率处于较低水平,库存增加、企业投资收益率大幅度下降,利润水平明显恶化。该公司计划在原工业区进行四、五期建设,新增6500吨氨纶产能,原计划在2005年5月份投产,现被迫延缓,至今未能投产。

浙江开普特氨纶有限公司在筹建之初与工业区签订的落户协议中约定建设项目的总投资为4亿人民币,总的用地面积为230亩,项目的建设期为三年,当时规划的生产规模为年产10000吨差别化氨纶纤维(分二期实施)。在实际的建设过程中,由于受到被调查进口产品低价销售的冲击,导致该公司在调查期内一直处于亏损状态,投资收益率为负收益,该公司在2004年3月完成了第一期共3000吨/年的项目后被迫终止了第二期的项目。

11、中国大陆产业同类产品现金净流量的增幅大幅回落,在调查期末出现下降趋势。

调查期内,受被调查产品大量低价销售的影响,中国大陆产业同类产品的销售价格被迫持续下降,销售数量和销售收入的增长受到抑制,库存积压难以变现,进而导致中国大陆产业同类产品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净流量的增幅大幅回落并出现下降。2003年中国大陆产业同类产品现金净流量的增幅比2002年回落近200个百分点;2004年由于利润水平的不断下降,使得现金净流量比2003年同期下降幅度达59.97%。

12、中国大陆产业的就业人数和人均工资增幅回落,人均工资在调查期末出现下降。

在不断增长的市场需求的拉动下,中国大陆产业同类产品的生产能力逐年得到了增长,相应地同类产品的就业人数和人均年工资水平在调查期间也有一定程度的上升。但是,由于倾销进口产品的持续冲击,导致中国大陆产业同类产品的利润水平持续下滑,使得同类产品的就业人数增幅明显回落,调查期末2004年人均工资比2003年下降6.44%。

13、中国大陆产业劳动生产率逐年提高。

在调查期间内,随着中国大陆产业同类产品生产管理和技术水平的提高,中国大陆产业同类产品的劳动生产率不断大幅度上升,2002年、2003年和2004年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24.31%、13.56%和15.85%。但是,尽管中国大陆企业内部挖潜努力降低成本和相关费用,提高劳动生产率,由于被调查产品的进口冲击,迫使中国大陆产业同类产品的销售价格不断下滑,单位利润和税前利润率处于下降趋势,获利能力明显减弱。

综上所述,调查期内,在中国大陆同类产品的市场需求大幅度增长的情况下,中国大陆产业同类产品的生产能力和产量同步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增长,劳动生产率有所提高,企业抗风险能力有所加强,单位销售成本、单位期间费用及单位税金及附加大幅减少,中国大陆产业应当可以实现规模效益和更大的利润。

但是,在进口被调查产品的冲击下,在本案产业损害调查期内,中国大陆产业同类产品生产装置的生产能力未能获得充分的利用,开工率不足,并呈现下降趋势;同类产品销售数量的增长幅度下降,且在调查期后期增长幅度低于产量的增长幅度;期末库存总体呈大幅上升趋势并在调查期末达到最高点;市场份额总体处于下降趋势并在调查期末达到最低点,中国大陆产业增长受到抑制。

同时,被调查产品的持续大量低价冲击,使得调查期内,中国大陆产业同类产品平均销售价格受到明显的削减,同类产品销售收入的增长受到抑制。在中国大陆产业同类产品产量、销售明显增长的情况下,同类产品的税前利润总额增长幅度回落并在调查期末出现下降趋势,单位利润和税前利润率总体处于下降趋势,企业获利能力减弱,投资收益率的增长受到抑制并在调查期末呈现下滑趋势,同类产品的投融资能力减弱,现金净流量的增幅回落并在调查期末出现下降趋势,人均工资和就业人数增幅出现回落,人均工资在调查期末出现下降,中国大陆产业的经济和财务指标恶化。

由此可以明显看出,中国大陆产业已经遭受到了实质损害。

(五)被调查产品出口国(地区)的生产能力、出口能力及对中国大陆产业可能产生的进一步影响

中国化纤协会提供的数据,2004年本案被调查国家(地区)的氨纶生产能力占世界总产能的50.65%,大大高于其消费量占世界氨 36 纶总消费量24.44%的比例。日本的产能2.8万吨,需求量1.5万吨;新加坡的产能1.2万吨,需求量0.30万吨;韩国的产能7.91万吨,需求量3万吨;美国的产能7.06万吨,需求量3万吨;台湾地区的产能2万吨,需求量1万吨。被调查国家(地区)具有巨大的氨纶生产能力,远大于其本国(地区)的需求。

从9家应诉企业的调查问卷可以看出,调查期9家企业生产能力、产量、销售量逐年增加。

上述证据说明,被调查国家(地区)具有很大的被调查产品的生产能力和出口能力,存在进一步造成中国大陆产业损害的可能性。

六、因果关系

(一)被调查产品大量低价进口造成了中国大陆产业的实质损害 调查表明,中国大陆氨纶产业是一个处于成长期的产业,随着氨纶工艺的开发,氨纶应用范围不断扩大,中国大陆市场需求呈现出持续高速增长趋势。2002年、2003年、2004年中国大陆氨纶的需求量分别比上一年增长了59.42%、59.10%、48.57%。正常情况下,中国大陆产业应该有一个很好的外部成长环境并取得较好的利润回报,企业的经营和财务状况应该处于良好的状态。但是,调查期内在来自日本、新加坡、韩国、美国和台湾地区的被调查产品进口总量增长和低价进口的冲击下,中国大陆产业受到了实质性损害。

1、被调查产品进口数量增长对中国大陆产业造成的影响。中国海关统计,调查期日本、新加坡、韩国、美国和台湾地区氨纶的进口数量占中国大陆总进口的比例保持在90%左右,且其氨纶对中国大陆的出口数量呈现大幅增长趋势。2002年与2001年相比,增长幅度高达75.54%;2003年和2004年继续保持增长趋势,分别比上年增长了15.13%和11.94%。数据表明,被调查产品的进口数 37 量和中国大陆产业同类产品的价格和单位税前利润之间在调查期内的主要时间内体现了进口数量大、同类产品价格低、利润小;进口数量小,同类产品价格高、利润大的反相变动关系;

2、被调查产品进口价格下降对中国大陆产业造成的影响。调查期,被调查产品对中国大陆出口价格呈下降趋势。进口加权平均价格从2001年的6247.25美元/吨下降至2004年的5972.25美元/吨,每吨降幅达到275美元。其中,2003年比2002年下降3.83%,2004年继续保持下降趋势,与2003年相比下降幅度为4.06%。同时,数据表明,被调查进口产品的加权平均完税价格在调查期间一直低于中国大陆产业同类产品的销售价格,调查期内价格削减幅度平均达20%左右。

由于被调查产品的持续大量、低价销售,虽然在中国大陆氨纶市场需求呈现快速增长的局面下,中国大陆产业同类产品生产装置的生产能力未能获得充分的利用,开工率不足,并呈现下降趋势;同类产品销售数量的增长幅度下降,且在调查期后期增长幅度明显低于产量的增长幅度;期末库存总体呈大幅上升趋势并在调查期末达到最高点;市场份额总体处于下降趋势并在调查期末达到最低点,中国大陆产业同类产品的生产经营受到严重影响。

由于被调查产品的持续大量、低价销售,使得调查期内,中国大陆产业同类产品平均销售价格受到明显的削减,同类产品销售收入的增长受到抑制。在中国大陆产业同类产品产量、销售明显增长的情况下,同类产品的税前利润总额增长幅度回落并在调查期末出现下降趋势,在同类产品单位销售成本、单位期间费用和单位销售税金及附加总体均处于大幅下降趋势的情况下,单位利润和税前利润率总体处于下降趋势并在调查期末达到最低点,企业获利能力明显减弱,投资收 38 益率的增长受到抑制并在调查期末呈现下滑趋势,同类产品的投融资能力减弱,现金净流量的增幅大幅回落并在调查期末出现下降趋势,人均工资和就业人数增幅出现回落,人均工资在调查期末出现下降,中国大陆产业的经济和财务指标在明显恶化。

(二)其他可能对中国大陆产业造成损害的因素分析

1、其他国家(地区)氨纶的进口

中国海关统计数据表明,调查期内,来自日本、新加坡、韩国、美国和台湾地区进口的氨纶产品占中国大陆总进口量的大部分,2001年至2004年,上述五国(地区)合计向中国大陆出口的氨纶占中国大陆氨纶总进口量的比例分别为85.88%、87.39%、87.70%、90.33%,逐年增长,而其它国家(地区)氨纶产品向中国大陆的出口比例在逐年降低,对中国大陆同类产品的影响越来越小。

2、中国大陆需求和消费模式的变化

随着氨纶新工艺的开发,应用范围不断扩大,直接带动了中国大陆氨纶产品需求的不断上升,调查期内,中国大陆氨纶的需求量呈高速增长趋势,2002年、2003年和2004年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59.65%、59.16%和48.56%。中国大陆市场对氨纶的强劲需求给中国大陆产业带来的是非常积极的影响,而非不利影响。

氨纶作为高弹性纤维,目前尚无其他可替代氨纶的产品应用于纺织等其他领域,因此不存在由于其他替代产品等消费模式变化而导致中国大陆产业损害。

3、中国大陆与其他国家(地区)生产者之间的竞争状况及技术发展

中国大陆大多数企业的氨纶生产技术均从日本引进,关键的生产设备也主要从国外引进,例如烟台氨纶股份有限公司纺丝设备中的卷 39 绕设备、控制系统、计量泵为进口设备;绍兴龙山氨纶有限公司引进日本氨纶生产工艺技术,其生产、检测设备全部从日本引进,调整控制生产工艺的DCS自动控制软件亦全部从日本引进。而且,经过多年的摸索、积累与研发,中国大陆氨纶企业在原有引进技术的基础上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技术水平不断提高,生产工艺更加成熟稳定,纺速不断提高,成本逐步降低,部分企业基本完成了生产技术的国产化,中国大陆和其他国家(地区)的生产设备和技术装备基本上是在同一水平上,并无实质性的区别。

同时,中国大陆同类产品生产企业通过了相关的质量体系认证,产品质量内控体系完备,生产的产品质量与被调查进口产品相当,技术指标要求基本相同。

4、中国大陆产业的管理状况

中国大陆产业同类产品生产企业经营管理状况良好,各项规章制度健全,生产、经营、成本和质量等各项企业管理制度严格。调查期内,中国大陆产业同类产品劳动生产率逐年提高,企业抗风险能力加强,单位销售成本、单位期间费用及单位税金及附加大幅减少。调查表明,中国大陆产业的管理状况良好,没有给中国大陆产业带来消极影响。

5、中国大陆产业的出口情况

调查期,中国大陆同类产品出口数量很小,中国大陆产业的出口对本案没有实质影响。

6、不可抗力

调查表明,调查期内中国大陆产业的生产和销售没有受到自然灾害及其他不可抗力事件的影响。

综上所述,被调查产品大量低价进口造成了中国大陆产业实质损 40 害;其他可能对中国大陆产业造成损害的因素并没有给中国大陆产业带来不利影响。

七、初裁决定

根据以上调查结果,调查机关初步裁定:在本案调查期内,原产于日本、新加坡、韩国、台湾地区和美国的进口氨纶存在倾销,来自上述国家的进口氨纶对中国大陆氨纶产业造成了实质损害,且倾销与实质损害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中华人民共和国

商务部

二00六年五月二十四日

下载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对原产于日本和美国的进口间苯二酚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对原产于日本和美国的进口间苯二酚.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