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刻领会十七大精神 推动我市经济社会发展

时间:2019-05-14 05:38:0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深刻领会十七大精神 推动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深刻领会十七大精神 推动我市经济社会发展》。

第一篇:深刻领会十七大精神 推动我市经济社会发展

深刻领会十七大精神 推动我市经济社会发展

――学习党的十七大精神心得体会

党的十七大是在我国改革发展关键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党的十七大高举旗帜、继往开来、求真务实,形成了三大重要成果,就是:批准了胡锦涛同志代表十六届中央委员会所作的报告,为我们继续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行动纲领;审议通过了党章修正案,对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提出了明确要求;选举产生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为我们党继续带领全国人民团结奋斗提供了可靠的组织保证。党的十七大是一次高举旗帜、坚定信念、指明方向的大会,是一次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改革创新的大会,是一次明确目标、全面部署、继往开来的大会,也是一次统一思想、凝聚人心、团结奋进的大会,必定作为中华民族继续腾飞的又一个重要里程碑永载史册。

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关系党和国家工作全局,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长远发展,关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系全国各族人民根本利益,对于动员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奋力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报告是政治宣言,1

郑重宣示了我们党在改革发展关键阶段举什么旗、走什么路、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朝着什么样的发展目标继续前进等重大问题,符合中国国情,顺乎党心民心,必将进一步坚定全国各族人民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报告是行动纲领,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对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作出了全面部署,只要我们统筹考虑发展思路,综合制定发展规划,协调推进各项工作,必将有力地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报告是马克思主义重要文献,紧密结合中国的发展实际和时代特征,发展和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开拓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必将进一步巩固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指引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报告是强大精神动力,描绘了在新的时代条件下继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蓝图,体现了时代发展的新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新期待,必将激发亿万人民建设美好生活的巨大热情和干劲,推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实践,谱写人民美好生活的新篇章。

认真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将进一步指导我们有效破解改革发展中的各种矛盾和问题,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推动我市经济发展转入科学发展的轨道;必将进一步推动我市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增强我市的软实力;必将进一步推动我市各级党组织切实转变作风,不断增强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必将进一步激发广大人民群众干事创业、创造美好生活的热情和干劲,形成强大合力。我们一定要坚定不移地用十七大精神统一方向、统领全局、统筹发展,以更加强烈的忧患意识、使命意识、责任意识、机遇意识,顽强拼搏、改革创新、奋勇前进,抓住机遇、加快发展、推动崛起,奋力开创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局面。

近一段时间以来,通过认真学习十七大精神,我觉得应该从以下几方面来深刻领会十七大精神:

第一,深刻领会新主题,始终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一要深刻认识主题的鲜明特征。报告的主题鲜明回答了我们党要举的旗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要走的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充分体现了高举旗帜和与时俱进、继往和开来、坚持和发展的有机统一。二要深刻认识主题的重大意义。报告的主题体现了改革开放近30年宝贵经验得出的历史结论,体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体现了党的基本路线这一党和国家的生命线,体现了国际国内发展大势和时代潮流。三要深刻认识主题的基本要领。报告的主题揭示了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思想保证、强大动力、基本要求和奋斗目标,就是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我们要始终高举旗帜、明确方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抓住机遇、开拓进取,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

大事业。

第二,深刻领会新成就,增强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的自觉性坚定性。一要认识到十六大和十六大以来中央作出的各项重大决策是完全正确的,从而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的一系列方针政策。二要认识到五年来的新成就代表着我们的发展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站上了一个新的起点,更加自觉地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从新的历史起点出发创造新的辉煌。三要倍加珍惜好形势,始终保持思想上的清醒和自觉,正视并着力解决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巩固和发展来之不易的好形势。

第三,深刻领会新经验,坚定推进改革开放的决心和信心。对党的三代领导集体和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作出的历史性贡献,报告用“三个永远铭记”进行了新评价新总结。对新时期的特征和中国发展的成就,报告进行了新概括新阐述,得出了新的结论:“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对改革开放的宝贵经验,报告用“十个结合”进行了高度概括,体现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的统一,体现了统筹兼顾、协调推进的统一,体现了过去、现在和将来的统一。我们要深刻认

识到,改革开放的方向和道路完全正确,成效和功绩不容否定,停顿和倒退没有出路,必须坚定不移地加以推进。

第四,深刻领会新论断,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报告总结回顾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作出了一个重要论断,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深刻理解这一新论断,要认识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要认识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催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一理论体系又具体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实践;要认识到这条道路和这个理论体系是发展的、开放的,随着我们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不断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必然越走越宽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必然越来越丰富。

第五,深刻领会新阐述,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科学发展观是贯穿报告的主线,是统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总纲。深刻领会科学发展观的新阐述,首先要深刻理解科学发展观的地位。报告明确提出科学发展观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

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这从理论和实践上对科学发展观进行了科学定位。其次要深刻理解科学发展观形成的时代背景。报告分析了我国发展呈现出的一系列新的阶段性特征,使我们进一步明确了科学发展观的实践基础,认清了我国面临的新课题新矛盾。其三要深刻理解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报告对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作了更深刻、更精辟、更全面、更完善的阐述,表明科学发展观是一个完整的科学理论体系。其四要深刻理解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报告明确了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政治保证、社会环境保证、体制机制保证和组织保证,同时也进一步厘清了科学发展观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系、与党的建设的关系。我们要紧密结合河南改革开放和实现中原崛起的生动实践,坚持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切实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第六,深刻领会新要求,努力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报告对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进行了充实和完善,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一是提出“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为我们推进经济建设指明了方向。二是提出“实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比2000年翻两番”,不仅增加了“降低消耗、保护环境”的前提,而且反映出我们党更加注重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三是提出“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抓住了实现经

济又好又快发展的中心环节。四是提出“形成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的增长格局”,把消费拉动放在首位,对于优化经济发展的动力结构具有很强的现实指导性。五是提出“加强文化建设”这一专题,突出了文化建设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六是提出“加快发展社会事业”,体现了改善民生的决心。七是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升华了我们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理念。我们要按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要求,努力建设“农业先进、工业发达、政治民主、文化繁荣、环境优美、社会和谐、人民富裕”的新河南。第七,深刻领会新布局,着力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报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作出新的重大安排,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作出了一系列重大部署,强调要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要深刻领会新布局,牢牢把握新部署,在经济建设方面,关键要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方面取得重大进展,大力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更加注重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提高节能环保水平、提高经济整体素质和市场竞争力;在政治建设方面,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在文化建设方面,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不断提高文化软实力;在社会建设方面,着力保障和改善

民生,重点解决就业难、就学难、就医难、住房难、社会保障等问题,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第八,深刻领会新任务,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报告深刻阐述了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提出了一条主线、五个重点和五大建设、六项工作,明确了新形势下加强党的建设的新任务,体现了时代性、把握了规律性、富于创造性。要在新的形势、新的条件下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使各级领导班子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就必须以改革创新为动力,锲而不舍地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报告特别强调,要切实改进党的作风,着力加强反腐倡廉建设,指出在坚决惩治腐败的同时,更加注重治本,更加注重预防,更加注重制度建设,拓展从源头上预防腐败工作领域,对反腐倡廉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前景灿烂辉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蓝图激荡人心。我们一定要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一定要戒骄戒躁、艰苦奋斗,一定要刻苦学习、埋头苦干,一定要加强团结、顾全大局,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万众一心,开拓奋进,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努力奋斗!

第二篇:十七大精神

★一个社会:即从鸦片战争开始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两大历史任务:即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

★三件大事:第一件:以毛泽东为领导集体的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第二件:完成社会主义革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第三件:进行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开创、坚持、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深切怀念为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为中国共产党建立、巩固、发展作出重大贡献的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邓小平、陈云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以及无数革命先烈。毛泽东的系列著作(《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共产党人发刊词》《论新民主主义》《在晋绥干部座谈会上的讲话》《改造我们的学习》《论联合政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的讲话》《论十大关系》),文革期间的“三个世界划分”、“不称霸”。

周恩来的重要讲话(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皖南事变题诗、知识分子、科技进军、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刘少奇的著作及讲话:著作方面《论共产党员的修养》。1945年党的七大,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从理论上作了进一步阐述,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允许多种经济成分并存。陈云:三个主体,三个补充。朱德: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四次反围剿,纪律检查、保护生产

邓小平: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整顿工业企业、职工代表大会、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改革开放、社会本质论、发展是硬道理、92南巡,香港回归。

★三个一:一条道路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一面旗帜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一个体系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是我们取得改革开放以来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两大成果: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中产生了两大理论成果。一大理论成果是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系统回答了在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东方大国,如何实现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问题,并对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进行了艰辛探索,以创造性的内容为马克思主义宝库增添了新的财富。另一大理论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系统回答了在中国这样一个十几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一系列重大问题,是对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点和优势。★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党的两大能力建设: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对党的历史阶段性评价的重要著作:《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和《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第三篇:我市在京汇报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畅叙乡情友情 共谋跨越发展

我市在京举行经济社会发展情况汇报会

【导语】白雪纷飞梅吐艳,红霞绮丽岁争荣。1月20日下午,北京德宝饭店会议大厅春意融融,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情况汇报会在这里隆重举行。中央国家机关领导,社会各界名流和在京江都籍领导近百人欢聚一堂,畅叙乡情友情,共谋江都跨越发展之策。市领导倪士俊、丁

一、李涛庆、倪玉泉、杨云,市长助理苏文奇等参加汇报会。

【配音】市委书记倪士俊在汇报会上首先致辞。

【字幕】市委书记倪士俊

【同期声】[首先我代表江都市委、市政府向莅临会议的各位领导、各界朋友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向所有关心支持江都改革发展的各界人士致以诚挚的问候和良好的祝愿。]

【配音】倪士俊说,改革开放以来,江都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快速发展。2007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80亿元、财政收入32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55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1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7180元,连续七届进入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县(市)。

【配音】倪士俊提出,今后一段时期,我市将以科学发展观总揽全局,坚持跨越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产业结构,增强发展协调性,大力实施“强市强镇、三年倍增”计划,大力推进四大经济板块、五大重点园区、六大特色产业基地建设步伐,大力改善民生,建设生态文明,构建和谐社会,加快“全面达小康、建设新江都”进程。他表示,我市将重点做好五方面工作,谋求江都经济社会跨越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一是优化发展布局,1

推进沿江开发新突破。坚定不移把沿江开发打造成为我市推动经济跨越发展的重要载体和第一增长极,规划建设100平方公里沿江开发区。坚持沿江开发与腹地开发联动,推进四大板块整体开发、五大园区重点开发、特色基地优先开发、沿线各镇联动开发,打造100公里市域环路产业带。二是坚持工业强市,推动发展方式新转变。坚持走集群、集聚、集约发展的路子,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转变发展方式。通过5年左右的努力,着力培植3个千亿元产业群。加大规模企业培植力度、项目推进力度和科技创新力度,全部工业3年突破2000亿元、5年突破3000亿元。三是加快城乡统筹,构建协调发展新格局。继续按照工业化致富农民、城市化带动农村、产业化提升农业的总体思路,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启动建设南部滨江新城,大力推进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工程,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大力推进小康村创建。四是推进社会和谐,满足人民群众新期待。坚持以人为本,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让改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民众。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加快构建终身教育、就业保障、医疗保障、社会保障、住房保障等五大体系。加强民主法制建设,深化平安创建。加强文化江都建设,以“开拓创新永图强、奋力争先铸辉煌”的新江都精神凝聚人心、激发斗志,促进和谐,推动发展。五是建设生态文明,实现环境质量新提升。强化南水北调东线源头生态保护和建设,打造清水走廊、生态长廊,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全面启动建设万亩沿江风光带、万亩绿色通道、万亩田园风光带,着力打造大江风光、运河风景、水乡风情新景观。

【配音】浓浓乡情友情,拳拳赤子之心。与会的领导、嘉宾纷纷畅谈感受,为江都跨越发展献计献策。财政部原部长项怀诚听了倪士俊的介绍后,对江都在农业产业化、规模工业、城市发展方面取得的成就表示肯定,并连连表示如有机会定会去江都看看。国务院侨办原主任郭东坡作为土生土长的江都人,谈到家乡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不禁激动得声音有些哽咽。他表示,愿意尽自己的绵薄之力,为家乡的繁荣富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国务院政策研究室副主任李炳坤盛赞家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并相信家乡三五年以后会发生更加崭新的变化,在江苏位置不断前移,在全国影响不断扩大。北京军区政治部原副主任陈学政将军对家乡一往情深,他看到江都今后几年的规划,特别是如火如荼的沿江开发后非常激动,即兴赋诗一首:芒稻河畔忆旧游,少年有志几多愁;喜看江都新面貌,来日更上一层楼。中国航天部原部长夏国洪、国家编译局局长韦建桦等也畅所欲言,肯定江都经济社会发展成就,并表示愿意为江都的繁荣、和谐、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

【配音】汇报会由市委副书记、市长丁一主持。会前,市领导一行会见了部分应邀出席汇报会的嘉宾。参加会议的嘉宾观看了我市市情资料片。汇报会结束后,与会嘉宾参加了市委、市政府举办的招待酒会。

本台记者[邱斌]报道

第四篇:深刻领会十七大精神做强做优教育培训品牌.

深刻领会十七大精神 做强做优教育培训品牌 努力为打造国际顶级金融保险集团提供人才与智力支撑

保险职业学院党委

党的17大是我国改革发展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胡锦涛同志代表16届中央委员会所作的工作报告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科学回答了党在改革发展阶段举什么旗、走什么路等重大问题,是一篇具有很强的理论性、思想性、战略性和指导性的重要文献。党的十七大召开以来,我们学院党委组织全院教职员工开展了一系列的学习教育活动,并特邀中共湖南省委讲师团专家进行讲座,作了专题辅导。学习中,我们紧密结合中国人寿改革发展和学院职能定位的实际,以领会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为切入点,进一步统一了思想,提高了认识,增强了工作责任感和使命感。深刻认识到,保险职业学院作为中国人寿多元化金融保险集团体制的成员单位,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就是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针,认真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做强做优教育培训品牌,努力为打造国际顶级金融保险集团提供人才与智力支撑。

一、确立打造国际顶级金融保险集团宏伟目标,完全符合十七大的战略思想

中国人寿集团既是我国改革开放政策的受益者,也是保险行业扩大对外开放的实践者和领头雁。在相继取得一系列骄人业绩的情况下,集团公司党委和总裁室适时提出打造“国际顶级金融保险集团”的决策,完全符合17大报告提出的“开展国际化经营,加快培养我国的跨国公司和国际知名品牌”的战略要求,也充分表现出了国寿人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我们认为,用十七大精神来解析这一战略目标,至少具有以下四方面的深远意义。

一是打造国际顶级金融保险集团是一种神圣的历史使命。中国人寿分业经营以来,年年都有大发展,尤其是党的16大以来,不断超越自我,不断跨越式前进。但是,国寿人没有固步自封,没有停止不前,而是不断向自己提出更高更新的奋斗目标,正如杨超总裁指出的:“从我们自己看,经过多年的苦心经营,快速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我们应该以强烈的紧迫感、危机感、责任感、使命感,牢牢把握机遇,用好机遇,进一步把中国人寿做大做强做优。这不仅是我们自身的奋斗目标,而且对推动整个保险行业的发展也是一个重大的贡献”。在这里,杨总把我们自身的奋斗目标放在历史责任感、使命感的高度来阐述,正是对党的17大报告关于“要站在时代的前列,带领人民不断开创事业发展新局面”的最好解读。打造国际顶级金融保险集团的奋斗目标,是国寿人站在新的起跑线上,即将攀登的又一个历史高峰。

二是打造国际顶级金融保险集团是一项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党的17大报告中有两个部分提到了保险业,而且把它作为“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推动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加以论述。早些时候,杨总在《中国人寿社会责任报告》的致辞中已明确表示,“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历史进程中,保险业应当勇立潮头,责无旁贷地担当起应有的社会责任。”“中国人寿作为骨干保险企业,在业界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力,对行业起着引导和示范作用,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进程中更应有所作为,多做贡献,这既是中国人寿的责任,也是中国人寿的荣耀”。正是在这样一种思想的指导下,中国人寿在改革发展中,总是坚持 “想全局、干本行、干好本行、服务全局。”认真履行社会管理职能,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了有力的保险保障,为推动和促进和谐社会建设发挥了特殊和积极的作用。

三是打造国际顶级金融保险集团是一个历史性的必然选择。党的17大在总结我国改革开放的历史经验时指出,改革开放之所以能够取得令世人瞩目的成就,极其重要的一点就是坚持了与时俱进的历史发展观。中国人寿打造国际顶级金融保险集团的战略目标,是国寿进入历史发展新阶段的新任务。在分业经营初期,我们不可能提出这样的战略任务,也没有打造国际金融保险集团的实力和基础,即使提出这样的战略构想,也很不现实。在股改上市、进入世界500强之前,我们也没有能力和勇气提出这样的战略构想和目标。只有在上市成功、集团化建设取得一系列骄人业绩之后,才具有了向世界先进行列挺进的能力和基础。如果我们再不制定新的目标和战略,或者新的发展战略缺乏国际先进性,就会失去发展动力,甚至坐失发展良机。由此可见打造国际顶级金融保险集团是一幅高起点、广视野、有气魄、大作为的宏伟蓝图。也是一个切合中国人寿实际、立足中国国情的必然选择,完全符合党的17大提出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滞,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被任何干扰所惑,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的精神内涵。

四是打造国际顶级金融保险集团是一项刻不容缓的紧迫任务。中国人寿关于打造国际顶级金融保险集团的发展定位,以9个方面36字的目标要求,构成了一个定位准确、目标明确、措施完备的发展体系。在此基础上,杨总在中国人寿半年工作会议和宣传工作会议上又进一步提出了推动“三个转变”,构建“三型”企业的要求。公司的总体目标和各项具体要求,完全符合17大关于“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的指导原则”的论述。但目标又不等于现实,国际顶级金融保险集团不是等得到、想得来的,也不可能一蹴而就,它需要各成员单位充分认清中国人寿乃至整个保险行业和国内外经济形势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进一步统一思想,振奋精神,正视差距,明确目标,不失时地解决好事业发展中存在的重要而又紧迫的问题。尽快使这艘巨轮沿着正确的航向,驶向既定目标。

二、打造国际顶级金融保险集团必须十分注重人才资源的开发、管理与利用。

锦涛同志在党的17大报告中,有两部分论述了保险业的发展,有9处谈到了人才培养和教育。集团党委在确立打造国际顶级金融保险集团战略时,始终都把人才资源放在极其重要的位置,明确“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是企业强盛之基,发展之本”。在学习贯彻党的17大精神的重要时刻,集团公司召开了人才工作会议,这既是中国人寿推动人才强司,打造国际顶级金融保险企业的重大举措,也是贯彻17大精神的实际行动。

(一)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管理是打造国际顶级金融保险集团的重要资本。1987年3月,小平同志《在全国科学大会开幕式上的讲话》,首次提出“人力资源”学说,从而引发了人才资源管理,人才培养,人才开发等新理念。党的17大在论述“人力资源强国”时指出,人才是社会发展、民族振兴的基石,强调建立健全和规范人力资源市场,进一步强化了人才作为资本管理的思想。美国当代经济学家斯蒂格利茨认为,对于企业来说,通过教育培训投资所产生的人才资本,可占工厂和设备投资产生的物质资本的2/3至3/4。中国人寿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对人才工作提出了不同的要求。杨总代表公司党委提出了“机制引才、制度用才、培训育才、环境留才”的指导方针和“三高一强”的员工队伍建设标准。集团公司确定的打造国际顶级金融保险集团的发展战略,也为人力资源的开发和管理指明了新的方向。杨总在上半年经营形势分析会上对国际顶级金融保险集团“队伍一流”的内涵进行了深刻阐述,提出要建立一套科学规范的人力资源开发管理机制。这些重要论述和举措,不仅贯穿了学习领会邓小平人才资本理论的深刻认识,也完全符合党的17大关于“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要求,必将为打造世界顶级金融保险集团夯实人力资本的基础。

(二)大力提升人才素质是打造国际顶级金融保险集团的现实需要。我们在国际教育与合作只了解到,一些国际顶级公司员工队伍并不很大,但经营绩效优良,这其中的优势就是人才和人力资源。由此可见,打造国际顶级金融保险集团的关键在人才。当前,中国人寿乃至整个保险行业的人才状况,无论在管理机制还是人才总量、人才素质上,总体来讲都是比较薄弱的,保险业人才成长速度低于保险业的发展速度,尤其是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和销售人才比较缺乏。从人员素质来看,相当多的人员仅仅只有初高中文化,而且绝大多数没有接受过系统的保险知识教育。而依靠高校培养提供保险人才只能是杯水车薪,且同样存在一个熟练提高的问题。据《中国保险年鉴(2006)》提供的数据,中国目前共有82所各级各类学校开设了保险系或保险专业,在校生23781人,其中中专生占2.63%,大专生占34.18%。因此,对中国人寿来说,依赖引进和争夺现有人才来改善员工队伍素质,将会制约人才队伍的成长。所以集团领导多次提出,要立足现实,着眼长远,实施以能力建设为核心的“人才强司”工程,营造培养人才的机制和环境,把中国人寿建设成“学习创新型”企业,这是中国人寿人才工作的根本途径,也是打造国际顶级金融保险集团的现实需要。

(三)培养国际化人才是打造国际顶级金融保险集团的根本途径。党的17大在部署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奋斗目标时,有很多关于经济社会发展与国际接轨的要求,这些要求的实现,最终都离不开尽快培养和造就出色的适应国际化竞争的人才队伍。中国人寿从2003年重组上市后,着力构建符合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的、与国际接轨的人才资源管理体系,在实现规范化、现代化的人才管理方面迈出了坚实步伐。但是,用党的17大提出的要求来衡量,与打造国际顶级金融保险集团的战略目标相比,目前中国人寿乃至整个保险行业,国际化人才尤其是高层次的国际化人才极度缺乏,当务之急必须按照集团的整体部署坚持开放的理念,着眼于国际技能型、开拓创新型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坚持从公司战略出发,对人才培养做出战略性安排,全局性部署;坚持创新塑造出具有全新的、富有全球意识的、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机制,创造良性、动态、开放的人才供需互动关系,尽快为建设国际顶级金融保险集团提供一支具有国际化视野、国际化知识结构、国际化职业能力的人才队伍。

三、为打造国际顶级金融保险集团提供人才与智力支撑是保险职业学院神圣而光荣的使命。

杨超总裁主持中国人寿工作以来,对保险职业教育和保险职业学院的发展定位、教育培训目标等都有一系列重要指示。学院创建20多年来,一方面为保险业提供大量适用型、管理型人才,同时也积累了一定的保险职业教育经验。学院目前有正副教授82人,保险师资力量较强;与美、英、澳等国建立了国际保险教育合作,有一定的国际影响;我们应该而且有条件完全能够为中国人寿打造国际顶级金融保险集团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撑,发挥应有的作用。通过这次学习,我们根据十七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和集团公司党委的一系列指示,进一步坚定了,致力于“四个基地”建设,为打造国际顶级金融保险集团作贡献的工作思路。

一是在职员工培训基地。保险业在我国是一个新兴行业,是一个技术性、开创性很强的行业,加之正处于不断发展、不断创新的过程之中,对从业人员知识结构、业务技能的要求也在不断变化,要解决保险业的人才短缺问题,必定要立足于教育和培训,通过大规模培训人才,大幅度提高人才队伍素质,为保险业又好又快做大做强提供人才智力支持。正因为如此,教育培训工作成为事关保险业科学发展的战略性和基础性的工作,是建设高素质人才队伍的关键环节。建院以来,学院在培训方面做了一些工作,也取得了一定成绩,先后为公司培训了大批的管理人才,毕业生中有3000多人走上了地市级保险公司的领导岗位,有50余名毕业生担任省级分公司正副总经理。在职员工培训方面也取得了较大的成绩,特别是近三年年培训规模均在8000 人次以上,2006年举办各种培训班82期,为本系统培训员工14000多人次,2007年将突破18000人次,在系统和行业内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但是,从目前的状况看,无论数量或质量都还存在不少问题,还远远不能适应打造国际顶级金融保险集团的要求。我们的措施:一是确立大培训的工作思路,举全院之力大抓培训;二是组建专门的培训讲师队伍,引进讲师人才,提高培训质量;三是增加培训容量,扩大培训规模,增强培训服务能力;四是兼顾市场需求,加强产品开发,创新培训课程,打造适应中国人寿需求的国际前沿知识课程品牌;五是拓宽保险培训窗口,在现有基础上开展新的国际保险教育交流与合作;六是提升硬件档次,创建优质服务的培训环境。二是党校工作基地。党的17大强调,要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集团公司党委把党校放在学院,是对我们的最大信任。在公司党委和上级有关部门的支持帮助下,学院连续承办了9期党员领导干部进修班和2期党支部书记培训班,积累了一定的经验,逐步规范了办班管理,在2005年中央党校中央国家机关分校组织的评估中,我们承办的集团公司党校教育获得了三项全优的好成绩。党校培训已成为学院培训工作的品牌。我们认为,党校教育还有很多值得加强的地方:一是进一步丰富教学内容,把党的17大精神和集团公司的发展战略充实到课程体系之中;二是创新教学模式,引入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手段;三是提升国际视野,从“打造国际顶级金融保险集团”培养人才的目标出发,突出国际化战略视野、国际化知识结构、国际化创新能力的培养,致力把党校办成培养后备干部和领军人才的基地。

三是保险信息科研基地。信息服务和科研能力是打造国际顶级金融保险集团的前沿领域。党的17大提出,开展国际化经营、加快培育我国的跨国公司和国际知识品牌,有许多国际一体化的信息收集服务和理论研究工作要做,集团制定的战略目标也有许多理论上的重点、难点需要我们去研究。在这一方面我们有一定的工作基础,先后参与完成了《中国保险史》、《领导干部保险知识读本》等国家重点专题书目的编写、审稿工作。去年以来,在完成保监会下达的《保险知识通俗读本》课题编写出版任务的基础上,协助集团公司教育培训部和股份公司编写了一批员工培训教材,这些成果的产生,对解决保险理论和实务发展中的问题,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下一步,我们还将进一步突出科研重点,加强内外联通,搞好组织管理,实行“突出保险、明确课题、公开招标、保证质量、限时完成”的新举措,力争保险信息服务和科研水平上一个新台阶。

四是后备员工培养与保险资格证书考试基地。后备员工的培养关系到行业发展的后劲、关系到行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目前,整个保险行业内人才数量不足、质量低下、结构失衡的问题已日益凸显,远不能适应又好又快发展的新形势。据调查了解,基层公司当前需求量最大的是动手能力强的操作型人才。学院通过“公司化管理、培训式教学”的教学改革,为公司、为行业培养了大批应用型人才。仅今年以来,国寿股份有关省市分公司就先后六次到学院选聘人员。目前,我们有700多人在基层分支公司顶岗实习,而且都创造了一定的销售业绩。此外,学院还是英国皇家保险学会在中国成立最早的CII考试中心,并多年承担保监会在湖南地区的保险经纪人、公估人资格考试工作,积累了较丰富的组考经验,具有较扎实的考务管理基础。因此,我们决心通过努力,积极参与行业标准的制定、保险资格的设计、教材编写、命题制卷、考务管理等方面的工作,力争在这方面为行业,为中国人寿事业发挥更多更好的作用。

第五篇: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推动大发展大繁荣

党的十七大突出强调了加强文化建设、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极端重要性,对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作出全面部署。这是我们党总结历史、立足现实、着眼未来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充分反映了对当今时代发展趋势和我国文化发展方位的科学把握,体现了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高度文化自觉,表明了在推进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事业的伟大进程中,中国共产党人将更加主动地承担起传承文化、繁荣文化的历史责任。

文化的进步反映社会的文明进步,文化的发展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越来越成为满足人民精神期待的重要保证。

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是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客观要求。历史上,每一个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时期,往往也都是文化繁荣兴盛的时期。在改革开放的进程中,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与经济的快速发展相比,我国文化发展相对滞后,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不相适应,同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不相适应,同我国的国际地位不相适应,这在客观上要求我国的文化有一个大发展大繁荣。

经过29年的改革开放,我们已经具备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的现实条件。不断增强的经济实力,使我们可以拿出更多人力、物力、财力投入文化建设;人民群众日趋旺盛的精神文化需求,为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全社会对文化建设的关注和重视,为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最根本的是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使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使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使人民精神风貌更加昂扬向上。

围绕这些目标,十七大报告提出了四个方面的任务: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推进文化创新,增强文化发展活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和谐文化是全体人民团结进步的重要精神支撑。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竭动力。在时代的高起点上推动文化内容形式、体制机制、传播手段创新,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是繁荣文化的必由之路。这四个方面,既立足中国,又面向世界;既有民族特色,又有时代特征;既有继承的要求,又有创新的期待。我们必须以更深刻的认识、更开阔的思路、更有效的政策、更得力的措施,大力推进,努力创新,营造社会主义文化百花盛开、姹紫嫣红、健康向上的繁荣景象。

古往今来,每一个伟大民族都有自己博大精深的文化,每一个现代国家都把文化作为推动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力量。一个民族的觉醒首先是文化的觉醒,一个国家的强盛离不开文化的支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然伴随着中华文化繁荣兴盛。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不仅是重大战略部署,也是具有广泛感召力的响亮口号。充分发挥人民在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不断调动广大文化工作者的积极性,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我们就一定能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创造文化的新辉煌,让文化的力量推动社会的进步,让全体人民共享文化发展成果。

下载深刻领会十七大精神  推动我市经济社会发展word格式文档
下载深刻领会十七大精神 推动我市经济社会发展.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践行十七大精神,推动厂务公开发展

    践行十七大精神 进一步推进厂务公开民主管理 汶上县房地产综合开发公司 李金涛 张协全 盛 丹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完善以职工代表大会为基本形式的企事......

    深入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 促进我市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一、党的十七大的主要精神(略)二、改革开放特别是十六大以来我市经济建设成就显著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市牢牢把握不可多得的发展机遇,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改革开......

    学习十七大精神

    学习党的十七大精神报告 11月5日我们班在学院会议室举行了一次主题班会,主要共同学习了党的十七大精神。 “十七大”的主题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

    学习十七大精神

    学习十七大精神,努力创先争优 党的十七大的成功召开,至今还让人们,心情激动。党的十七大的召开尤其让百姓由衷的高兴,因为,十七大把关注民生、改善民生作为一项重要任务和课题。......

    十七大精神心得体会

    学习十七大精神,感触颇深。 ~所作的十七大报告,立志高远、求真务实、主题突出、特点鲜明、论述深刻,总结了党的十六大以来的辉煌成就和宝贵经验,对全面推进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

    十七大精神学习心得

    十七大精神学习心得 党的十七大是在我国改革发展关键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胡锦涛同志代表十六届中央委员会所作的报告,描绘了在新的时代条件下继续全面建设小康社......

    十七大精神心得体会

    当前,举国上下掀起了学习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的高潮。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十七大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关系党和国家工作全局,关......

    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

    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努力开创党建工作新局面 ——在锡林浩特广播发射中心台机关党建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2008年3月日) 同志们:这次中心台党建工作会议的任务是:贯彻落实全区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