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发展地方特色旅游推动经济社会发展

时间:2019-05-14 20:53:0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大力发展地方特色旅游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大力发展地方特色旅游推动经济社会发展》。

第一篇:大力发展地方特色旅游推动经济社会发展

大力发展地方特色旅游,推动经济社会发展

旅游业是一项综合性强、关联度高、产业链长、涉及面广、拉动力大的经济文化型产业,具有低消耗、低污染、低风险、可持续发展的特点。地方特色旅游对于推进县域经济的发展,增加地方财政收入,打造地方旅游特色品牌,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结合织金实际,浅谈怎样发展地方特色旅游,推动经济社会发展。

一、织金发展旅游业的先决条件

织金位于贵州中部偏西,地处乌江上游支流六冲河与三岔河交汇处的三角地带,县城距省城贵阳157公里、毕节144公里,总面积2868平方公里;最低海拔860米,最高海拔2262米,县城海拔1310米;年平均气温14.1℃,年降雨量1436毫米,年日照1172小时,无霜期327天,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辖32个乡(镇)、561个村、28个居委会、4810个村民组;2010年末总人口 108.62万人,全县国内生产总值达62亿元,同比增长14.6%。财政收入8.52亿元,粮食总产量32.58万吨,农民人均占有粮食322公斤。

织金历史悠久。秦属巴郡,汉属牂牁郡,为仡佬族世居之地; 晋以后彝族入主,至唐为晖州;宋、元、明为毗那;清为平远州;民国三年改称织金。晚清重臣织金人士丁宝桢、1

矿务大臣谌湛溪、地质学家丁道衡等,曾以各自的政治远见、学术造诣、参政业绩而蜚声海内外。其中: 晚清名臣丁宝桢以智斩安德海、治理黄患、修复都江堰、改革盐政等名震国内。文物古迹甚丰,山、水、洞俱佳,1991年被列为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县境内古寺、古墓、古桥、古塔等112处,县城内达70多处,其中,位于县城中心的财神庙和三甲保安寺极具历史价值,正申报“国保”。

织金是旅游资源丰富,生态环境良好,道路交通便利,人文环境和谐的旅游大县。借助毕节试验区新一轮改革发展东风,创新政策支撑,抢抓机遇,把旅游业作为织金继煤炭产业之后的又一重要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来抓,理顺经营管理体制,建立投入体系,探索建立优惠政策,优化旅游产业发展环境,实现游客接待量和旅游收入大幅增长,提高旅游业对财政的贡献率,拉动相关产业发展,促使织金县从旅游资源大县转变为旅游经济强县。十一五”期间,全县累计接待游客625.56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45.95亿元。2010年,接待旅游人数20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9亿元,旅游增加值占全县GDP比重的5%。旅游经济总量在全省县市排名第10位。力争“十二五”期间,接待人数达到40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40亿元以上,旅游增加值占全县GDP的比重达8%以上,旅游经济总量在全省县市排名第8位水平。

二、创新管理目标,打造地方特色旅游

为实现“五年内将织金建成全国优秀旅游城市”的目标,充分发挥旅游业在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全面启动织金古城、官寨古镇、织金大峡谷、营上古寨、桂果大瀑布等特色旅游景区(点)开发建设,推进织金洞5A级旅游区创建工作。着力打造织金古城、官寨古街、龙场营上古寨、官寨小妥倮民族村寨、大平乡群建苗族村寨、茶店乡红艳村民族旅游村寨等一批乡村旅游、民族文化旅游示范精品,重点培育农家乐星级示范户100户以上,挂牌农家乐、乡村旅舍500户以上。力争新增A级旅游景区3家,新增三星级宾馆酒店5家,旅行社2家。国际展览中心1个、国际会议中心1个,乡村旅游景区6个、现代农业观光园1个。加大织金洞管理体制改革,基本建立起科学合理、运转协调的管理体制。织金县城成为景观特色鲜明、文化内涵丰富、生态环境优美、功能设施齐全的全国优秀旅游城市。

三、主要做法和措施

(一)建立规划衔接机制。一是坚持跳出旅游抓旅游,坚持高起点、高标准、高水平规划,采取公开招标等方式,聘请一流旅游规划机构来进行规划,把规划做细,将现代旅游业发展与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新农村建设和现代服务业发展等紧密结合起来,认真搞好县旅游发展“十二五”规划,统筹旅游发展规划与产业发展规划、城市建设规划、交通建设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等,实现产业之间深度融合、良性发展。坚持政府主导、市场运作、区域协作、合理布局,重点在产业导向、资金投向、政策引导等方面出新政策,引导和支持跨行政区域、跨行业整合旅游资源,实现资源互补、产品互动、客源互流、双赢互惠。二是以所有权、管理权、经营权三权分离为突破口,以企业化经营、市场化运作为方向,对织金洞景区管理经营体制进行改革,建立符合现代企业制度的经营实体和市场主体。积极探索符合政策法规、适应市场经济要求、适应现代旅游发展规律的管理体制。

(二)加快旅游企业经营机制转换。通过合资、合作、联合、兼并、拍卖等方式,推动饭店、旅行社、旅游运输、旅游购物商店等组建跨地区、跨行业的旅游企业集团和经营合作网络,实现企业间的优势互补。支持、发展上市旅游企业。

(三)打造精品旅游品牌。积极打造国家5A级景区精品旅游品牌,改变织金洞景区旅游项目单

一、品牌推广滞后的现状,充分发挥织金洞在全县旅游业发展中的龙头带动作用。重点打造以织金洞、乌江源百里画廊为龙头的休闲度假旅游品牌,以织金古城、官寨古街等为龙头的民族文化旅游品牌,以官寨红岩、桂果镇为龙头的乡村生态旅游品牌,以鱼山、织金烈士陵园为龙头的红色旅游品牌,把织金建设成为集生态观光、文化溯源、休闲避暑、红色旅游、爱国主义

教育等为一体的中国西部重要特色旅游目的地。着力抓好支嘎阿鲁湖织金旅游区、织金洞乌江源百里画廊、贵州历史文化名镇织金县城、中国历史文化名村龙场营上古寨、桂果大瀑布等重点风景区旅游综合配套设施建设,发展避暑休闲旅游产品。

四、建议及对策

一是建立织金旅游产业发展基金。从2011年起,由县财政拿出300万元作为产业发展基金,以后每年按照财政增幅同步增加。织金洞风景名胜区管理局每年从门票收入中提出千分之三交县财政作为旅游发展基金。建立项目资金整合机制,由发改局牵头,交通、水利、林业、建设、环保、农牧、农办、扶贫、移民等部门配合,对项目资金进行整合,统筹使用。在保护、开发、建设的基础上,可依法拍卖、转让、特许旅游资源经营权,所得转让费全部用于旅游区内的基础设施建设、环境治理和移民搬迁项目。创造宽松的环境,提供优质的服务,鼓励境内外民间资本投资旅游开发。争取国债资金和省旅游专项发展资金对一些重要景点的投入,争取金融机构加大对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的信贷投入和还款期限的延长;对条件成熟的景区采取经营权转让、拍卖、合资合作、租赁、特许经营等方式进行直接融资。二是积极探索旅游开发的政府投资、大企业投资和民营经济投资共同投资模式,探索特许经营权与管理权分离及特许经营权转让方

式,促进多元化投资体系的建设。整合各类建设资金,鼓励多行业联手、多企业合作,促进景区基础设施建设、旅游城镇建设、旅游商品集散地建设。三是以全省旅发大会为契机,加大旅游招商引资力度,创新旅游发展项目。

第二篇:大力发展地方特色旅游

大力发展地方特色旅游 推动经济社会发展 旅游业是一项综合性强、关联度高、产业链长、涉及面广、拉动力大的经济文化型产业,具有低消耗、低污染、低风险、可持续发展的特点。地方特色旅游对于推进县域经济的发展,增加地方财政收入,打造地方旅游特色品牌,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结合贵南县实际,整合贵南各项资源,大力发展本地特色旅游项目。

一、贵南发展旅游业的先决条件

1.贵南县位于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境东部,总面积6593平方千米。地处黄河谷地、芒拉河谷地及滩地、高山,地势由东向西北倾斜。南部高山连绵,中部为滩地,西北部为黄河谷地。黄河由西南向东北流经境西北,还有茫拉、沙沟河等河流。山河瑰丽、文化灿烂、宝藏荟萃、风情淳朴。大自然赋予贵南一派雄浑壮阔、神奇独特的高原风光。莽莽多石泽山横亘其中,涓涓茫曲像洁白的哈达蜿蜒流淌;居布、莫曲原始森林茂密绵延、危崖高耸、松柏繁茂、苍翠秀丽。著名的直亥雪山积雪皑皑,银光灵动,雪山顶的“银措圣湖”湖水清澈、龙池灵湫、碧映长天、秀丽迷人,周围悬崖峭壁千奇百态、景色十分壮观、神奇,是旅游休闲和野外探险的胜地。

2.贵南县气候属典型的高原大陆气候,冬无酷寒,夏季酷暑,暑热天气为7月,平均气温20°C~26.80°C,贵南虽春来迟,但一旦开春则 “天边光景一时新”,广阔的高原上阳光灿烂,天空蔚蓝如洗,高山 处垂直气候孕育了丰富的生物物种,高峰还有积雪,山下则芳草如茵,尤其是河湟谷地,冬季不阴冷,夏季凉爽宜人,是避暑的好去处。

3.贵南县境内野生植物种类繁多,各种药材资源丰富。

主要有冬虫夏草、雪莲、贝母、麻黄、秦艽、杜鹃、大黄、羌活、黄芪等具有较高经济价值的药用植物。冬春夏草历来被视为滋补佳品,在国际市场上享有盛誉。蕨麻、蘑菇等土特产品也是重要经济资源。野生动物有产名贵药材的马;有产名贵毛皮的黑熊、草豹、雪豹、猞猁、狐狸、石羊、盘羊、黄羊、狼、旱獭等;有名贵禽鸟雕、草原云雀、百灵、雪鸡、马鸡、雉、石鸡等。这些野生动植物资源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国家允许开发利用的资源,亟待科学地开发利用。

4.贵南县民族民俗多元化,居住着藏族、蒙族、土族和

汉族等,居住于此的藏族妇女身后背有一幅用皮革和布制成的三片辫饰(藏语称加龙),上面缀满银盾、银牌或贝珊瑚等珠宝,其末段以红线作穗,长及足部,发套上的刺绣图案根据不同地区的风俗而各有不同,主要有八宝、百结、花卉、动物、云纹等。这种发套厚重古朴,如同铠甲,佩戴在身后华丽而庄重。

二、我县发展旅游业的优势资源

贵南县佛教文化源远流长,全县共有大小寺院18座,其

中,闻名于安多地区的著名藏传佛教胜地塔秀寺、鲁仓寺以

及承载历史的拉乙亥齐家文化、卡约文化遗址具有全国影响。

塔秀寺:海南州贵南县治西南15公里上画隆的加哇达纽

码山谷中,有一座三面青山环绕的佛寺,那就是塔秀寺。寺前溪水常流,环境幽静,据传,藏历第十一统通金猪年(清康熙十年,1671年),西藏高僧曲江嘉措来青海进行佛事活动,曾在此建蒙古包寺院。此后,许多佛教界著名学者曾光临该寺。**喇嘛噶桑嘉措与其经师阿旺却丹曾来此主持佛教仪规。

鲁仓寺:藏语称“鲁仓讲修兴善洲”,又因系尼尔仓**所建寺院,亦称“尼尔讲修兴善洲”。位于县治茫拉西北2公里的哈买日山根,属森多乡。由尼尔四世罗桑却吉尼玛(1850一1909)建于清光绪十五年(1889)。该寺1953年有僧208人(内**3人),牲畜11649头(只),耕地6750亩,1958年后关闭,1962年开放,有僧26人。“文革”期间拆毁,1981年重新批准开放,现重建有经堂 15间,僧舍87间,有僧84人(内**1人,完德8人)。

卡约文化遗址:卡约文化是因1923年首先发现于青海省湟中县卡约村而得名的。卡约为藏语,意为山口前的平地。卡约文化是青海省古代各种文化遗址中数量最多、分布范围最广的一种土著文化。东起甘青交界处的黄河、湟水两岸,西至青海湖周围,北达祁连山麓,南至阿尼玛卿山以北的广大地区均有分布。湟水中游的西宁盆地,遗址最为密集,显然是其分布的中心带。卡约文化中,先民们的居住遗址和墓葬近年都曾发掘过,发掘的墓葬不下2000座,出土文物除各种生活用具陶器外,生产工具有大量石制的刀、斧、镞、臼、杵、锤,骨制的镞、铲、锥和铜制的刀、斧、凿、镰、镞等。还发现粮食(粟和麦类)和较多的牛、羊、马、狗等家畜骨骼。例如在一般常见的三件陶器中,一件放粮食、一件放肉、一件放水。这种现象说明当时人们出于原始宗教信仰,认为死者在另外一个世界生活,继续需要这些生活必需品,同时也反映农业、畜牧业和狩猎产品是人们的生活来源。

三、我县发展旅游业的对策和及建议

1.加强领导,建立健全旅游管理机制

建立一个既适应市场经济要求,又兼备宏观调控手段,并有利于对旅游产业开发实行统一领导、制定一定区域的总

体规划,严格管理,有序开发,尽量避免重复投资和生态破坏,统一规划,有利于旅游业向大规模、深层次方向发展。充分考虑客源市场、发展潜力、环境的承载力等因素,科学规划,因地制宜,合理布局,以保证乡村旅游的持续发展。

2.加大政策倾斜力度

政府应制定专门政策,从资金、人才等方面加大对旅游业的扶持。如安排一定财力用于旅游基础设施改善和旅游宣传等工作,推动旅游业快速发展。

3.加快旅游环境建设,提高旅游业整体形象

一是加快以公路、通讯、电力为主的基础设施建设;二是加强旅游人才引进和现有从业人员培训工作,为旅游发展提高人才保障;三是加强本地特色旅游宣传工作,提高旅游知名度。

4.大力开发旅游商品

一个地区旅游商品开发与状况,代表一个地区旅游业发展兴衰。结合我县实际,目前应重点抓好特色本土产品的开发利用,如冬虫夏草、雪莲等。

5.加强行业管理,坚持依法治旅

一是依照有关政策法律法规妥善处理和协调旅游产业投资经营者和景点所在地群众之间的矛盾;二是做好旅游市场整顿和规范工作,严厉打击欺客宰客等违法行为,创造好旅游业发展良好的外部环境;三是加强涉旅安全工作,强化安全意识,营造良好的旅游安全氛围,促进旅游业健康发展。

第三篇:大力发展民营经济 推动经济快速增长

大力发展民营经济 推动经济快速增长 民营经济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十一五”以来,我区着力实施“工业强区”战略,积极支持各种经济成分竞相发展,先后出台了《浈江区促进中小企业平稳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浈江区企业互助实施方案》等一系列扶持政策,有力地促进了全区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使民营经济的不断发展壮大,区域主要经济指标加速增长,为建设浈江经济强区打下了坚实基础。

一、我区民营经济的基本概况

2009年以来,我区民营经济工作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市民营企业发展局的指导下,认真贯彻国务院《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及全市民营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不断强化措施,围绕市委、市政府提出的“招商引资、城市建设、民营经济”三大战略重点,加大工作力度,积极推进全民创业,不断优化发展环境,加快发展步伐,加强引导服务,全区民营经济呈现以下特点:

(一)全区民营经济保持快速发展良好势头。

在对辖区民营企业开展调研的工作中,我们了解到,通过近几年来大力招商引资、着力启动内资,千方百计扩大投入,我区民营经济总量得到快速扩张,主要经济指标快速增长。到2009年底,全区共有个体工商户10004户,同比增张12.89%;从业人员20278

1人,同比增张8.41%;注册资金20824.95万元,比增19.0%;私营企业226户,新增55户,从业人员2340人,注册资金6462万元,比增10.80%。2010年1—6月全区完成民营经济增加值24.0亿元,同比增长10.6%。民营经济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

(二)产业转移工业园区“载体”,使我区民营经济的聚集效应增强。

1、2009年,我区把产业转移工业园区建设同大力发展民营经济结合起来,着重发挥浈江产业转移工业园区承载产业集群的平台作用,全力发展工业园,浈江产业转移工业园区规划开发面积为6000亩,已开发面积亩,签订入园协议企业户,协议总投资额达亿元,其中已入园在建工业企业户,投资金额为亿元。目前工业园已完成基础设施投入万元,2、积极构建全民创业平台,打响省级中小企业创业示范基地品牌。中小企业创业基地规划面积1000亩,3年内规划建设标准工业厂房30万平方米,吸纳150户以上中小企业入驻。开发模式是政府规划引导、政府补贴租金、引入民营资本兴建标准工业厂房、争取本市中小机械制造企业入驻生产经营。据测算,3年累计可实现产值8.5亿元、累计创税3400万元、提供4000个以上的就业岗位。该基地以机械制造业为产业主体,形成相关产业紧密联系、上下游企业相互配套的产业链,实现集聚发展和规模效益,发挥孵化器的示范和辐射功能。力争到201

54000万元。

(三)规模企业成长加速,重点投资项目进展顺利。

2009年全区规模以上民营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亿元,实现营业收入亿元,实现利税亿元。全区工业产值500万元以上民营工业企业71户。力拓民爆、铸锻机械、金三江、赛力乐、伟光液压、新宇建机、新弘立、浪奇、富洋粉末冶金、泰铭压铸等民营企业成为带动全区经济发展的骨干力量。

(四)民营商贸企业营业网点扩张呈良性健康发展。

截至2010年7我区民营商贸企业发展趋势呈现稳中有升。南郊片以中型以上规模化经营为特点,主要有汽车品牌专卖区、综合交易区、二手车交易区、维修装潢区、汽车美容、综合服务区、汽车会展中心等。小岛片依然凭借其固有的明星区域优势,不断扩张商贸网点。风度名城等民营企业将我区休闲购物消费向高品质高档次方向引导。商贸业的健康发展,带动了一大片消费流通市场的良性竞争。

二、影响和制约全区民营经济工作发展的不利因素

近几年来,尽管我区民营经济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由于受辖区环境因素、行政职能的限制,与先进地区相比在工作中还存在一定差距。主要存在的问题是:

(一)、由于本区是市辖区,区级行政部门职能有限,如没有设环保、技监、药监、卫生防疫部门,对经济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

(二)、民营经济发展的有关政策没有完全落实到位,外部发展环境还不够宽松。特别是《关于对地级以上市具民政府实行民营经

济工作考核的通知》(粤经贸中小局[2008]47号文)的印发,今年起省政府将对各市民营经济进行全面考核,对照考核标准,区的民营经济工作职能还要进一步加强。

(三)、第三产业发展滞后,支柱产业优势不明显,科技进步乏力,科技含量低;

(四)、招商引资方面,缺乏规模大、档次高、拉动力强的龙头项目;目前制约我区产业转移工业园快速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土地问题。特别是国家对土地价格的控制,最低地价每平方米288元,高于同类地区曲江区地价,严重制约产业园区发展的规模和速度。

三、发展全区民营经济的建议

(一)加强民营经济工作,明确民营经济行政管理部门。2010年加强民营经济行政管理力度,明晰职能,充分发挥区中小企业局的职能作用,围绕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建设工作,加快投资融资服务平台、技术支持服务平台、人才培训服务平台、信息咨询服务平台、市场开拓服务平台等5大服务平台的建设,优化全民创业环境。

(二)继续推进“工业强区”战略,加大民营经济培育扶持力度,力促工业优化升级。

主要以北片工业基础、资源和区产业转移工业园为依托,做强工业,尽快打造以工业为支柱的北片经济带,要培育五大支柱产业,突出产业特色。做强做大一批重点民营工业企业,培育形成装备、化工、制药、电力等工业支柱产业,培育一批产业集群为支柱产业。根据我区的实际情况,抓好产业转移园区的电子工业区和化工区的建设,加强同市民营局的沟通,做好中小企业创业基地的规划和建设工作,增强发展后劲,坚持重点项目带动,推动经济快速发展。

(三)继续大力发展商贸物流、旅游服务等民营企业,进一步提高档次和辐射力。

以小岛风度路步行街和南郊亿华物流为龙头,引进扶持连锁经营的民营企业做大做强,培育发展集信息、仓储、传输、配送一体化的现代物流企业,拓展城区商贸物流业,提升我区商贸物流业的规模和辐射力。改造和新建一批专业市场,尤其要进一步提升汽车、服装、家具、建材、日用百货、水果、蔬菜、三鸟、水产品等专业市场的规模档次和经营水平,优化专业市场的经贸集群优势,争取早日实现规模效应。

(四)加快民营经济发展,落实各项优惠政策,创造民营经济大发展的有利条件。

以浈江产业转移工业园园区为依托,配合市民营企业发展局做好市全民创业孵化基地暨浈江区全民创业基地的建设工作,进入基地的企业将享受到地区制定的有关扶持政策,降低创业成本,促进全民创业。不断改善民营企业融资环境,千方百计缓解民营企业融资难的突出问题。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强化服务意识,提高服务水平,加强引导和扶持,鼓励民营企业多创名牌,树立品牌意识。

第四篇:特色旅游推动新农村建设

新农村建设下发展乡村特色旅游的可持续性摘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许多地区在建设新农村过程中都根据自身的条件和优势走上了发展乡村特色的道路。中山村通过自身的努力探索出了一条正确的发展道路。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中山村乡村特色旅游可持续性为了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切实践行科学发展观。2009年五祖镇被湖北省省委、省政府确定为整镇推进新农村建设省级示范镇。五祖镇自2009年年初就确立“创建中国禅宗文化旅游名镇,建设省级新农村示范乡镇,争当基层组织建设先进乡镇”的工作主题,本着依靠农民自身力量建设自己家园的原则,采取“政府主导、村级主抓、群众主体、上级补助、部门帮扶、社会赞助的建设举措”。按照“一年起好步,二年打基础,三年见成效,五年大变样的目标”,五祖镇从2009年9月起正式启动了“上上下下齐动手,全民共建新农村行动计划”,该计划紧紧围绕农村新农村建设20字方针“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要求,着力围绕发展农村经济和改善农民生活的主题,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农村新农村。计划从全镇22个村中全面展开试点。镇委、镇政府结合镇情实际科学规划,将全镇建设划分为6种建村模式:古镇开发型、移民建村型、村改社区型、旅游观光型、避暑休闲型、旧垸整治型。中山村由于自身的优势在计划中被列为旅游观光型和避暑休闲型建设

试点。

一、现状及新农村建设下发展机遇

1.现状

中山村位于佛教禅宗圣地五祖镇北部山区,连接整个北部山川的向蔡公路横贯而过。是一个典型的山多人少居住分散贫困山村,全村共有6个村民小组,126户,518人。山林面积3600亩,水面面积12亩,荒山荒地面积500亩,耕地面积320亩。林业资源十分丰富,气候宜人,夏季平均气温较山下平均低5-7℃,即使盛夏白天最高也才28℃,夜里只有10℃而已,是夏季避暑休闲的最好去处。始建于清康熙年间的中山寺因中山村而得名,寺内有八大景点:

1、庙前“月弓池”(即如一弯勾月的水池),池内有小船供游人游荡;

2、池下边流水有“飞虹桥”,桥上行人,桥下可随水漂流;

3、寺庙西边有座“古井”,内有泉眼喷泉,泉水甜润止渴;

4、井边山旁有一高约八米,粗约0.7米的桂花树,每到八九月桂花盛开香飘十里,沁人心脾;

5、庙南有一大石上刻“玲珑石”人站石上隐约可听玲珑之音;

6、“伏虎关”又称“虎跃关”顾名思义就是关老虎的;

7、“棋盘石”因石上刻有棋盘而得名;

8、“望江楼”石,站立石上吴头楚尾,庐山、长江云雾飘渺,水天一色,大自然美色尽收眼底,岂不快哉。除此之外中山村还是革命故地,大革命时期蕲(春)黄(梅)广(济)(广济今武穴市)三县秘书处便设在中山村。中山村距离五祖风景区距离适中,又具有优厚的旅游资源优势,发展乡村旅游具有明显的区位优势。

2.新农村建设下发展机遇

(1)、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争创中国禅宗文化旅游名镇的背景下,中山村切实践行科学发展观,力图寻找一条解决经济增长路径,通过调查研究发现搞休闲旅游效益不错。在立足村情实际的情况下,村决定对原有分散型的农家乐休闲旅游进行整合,积极围绕旅游资源做文章,着力建设好避暑休闲和旅游观光这一品牌。在整镇推进新农村建设和旅游创4A的大氛围下,中山村的避暑休闲和旅游观光已经在部分地区为人所知,并且在逐步成为中山村的一项特色农业新兴产业。

(2)、新农村建设促进乡村旅游的发展,随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政策的实施,乡村旅游和新农村建设可以互相促进,相得益彰。国家旅游局提出,乡村旅游促进新农村建设,应当把发展乡村旅游纳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整体规划中,让乡村旅游的成果惠及农民。必须遵照农村的实情和旅游经济规律来发展乡村旅游,确保乡村旅游业和农村的可持续发展。在推进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湖北省各级政府部门都提出了新的相关政策,积极支持和扶持乡村旅游建设,其中有些举措直接关系到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例如湖北省旅游名村的评选和创建。所以,新农村建设时期的乡村旅游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

二、新农村建设下中山村特色旅游发展战略

1.科学规划,有序发展

在立足村情实际的基础上,充分考虑以市场为向导的作用,科学合理制定中山村避暑休闲和旅游观光的旅游发展规划,严格按照规划建设,避免盲目发展。在发展过程中,充分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及时考虑市场需求和消费特点,针对需求适时编制可持续发展规划。使新农村建设规划充分反映本地区特色,适应区域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适应乡村旅游产品多元化发展的需要。使乡村旅游朝着有序的方向快速发展。

2.建设生态新村,追求和谐发展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关键任务就是培育新农民、拓宽新产业、发展新经济、展示新风貌与建设新文明。乡村生态旅游就是新农村的新产业与新经济。发展乡村生态旅游能够促进心态和谐、农村人际和谐、农村产业和谐。基于此基础上,新农村建设规划应着力突出环保经济的原则,充分发挥人的能动性,首先提升人员素质,为发展乡村旅游可持续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其次加强“一建三改”(建沼气池、改厨、改厕、改圈)技术推广创建生态环保乡村为旅游提供优良环境,再次按照本地区的自然特色不人为加以破坏性发展。

3.发展旅游特色,培育特色新村

中山村在开发乡村特色旅游产品时,必须围绕自身主题避暑休闲

和旅游观光,要充分考虑自身特点,积极走本土化、特色化道路,突出特色、提升品位、打造精品,培育有竞争力的富有本地特色的产品。中山村地处高山具有丰富的林业资源,茶叶、楠竹、山野菜是中山村旅游产品一大特色,尤其是中山山野菜具有较大的特色,为外人所称道。所以,要集中人力、财力和物力,重点培育农家山野菜这一

旅游精品。突出中山村与其他旅游休闲差异性,通过差异产生吸引力。

三、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通过对全村进行实地查看和走访调查,通过对已经开展农家乐休闲的农户进行调查分析,中山村发展特色旅游的道路是正确的。但是,目前中山村乡村旅游的发展仍处于起始阶段,难免存在问题,但问题归结下来,不外乎以下几方面有:

(1)宣传力度不够。中山村目前的知名度在黄梅还不是很大,远远不及挪步园,虽然有着自身最大许多的优越性,颇有一股藏在深闺无人识味道。

(2)客源相对单一,接待时间相对集中。目前中山村接待的游客大部分都是通过中山村本土的人士在外的亲戚介绍而来,很少一部分是慕名而来,并且来的客人相对较少,不具有集群化特点。再者大部分人都是在七八月份时到中山村进行避暑休闲,平时很少有游客。

(3)农户利益作祟,恶意竞争。由于是处于起始阶段,农户往往投入都希望马上得以回报,由于受客源限制,往往就会出现恶意竞争的局面,容易滋生矛盾而且不利于旅游的良性发展。

四、建议对策

中山村应积极开发属于自己的特色旅游产品,同时,通过网络、广告、媒体等形式加大对中山村的宣传力度,通过重点与特色的突出,努力提升品牌,创造品牌效应。拓展旅游服务项目,增加旅游的可玩可观性,积极调动游客的观光欲,让其有种留恋往返的意味,并且在心中留下美好的印象。回去后起到活广告的作用。此外适时的引进市场机制,实行公司运作模式,引导农民开展自由竞争。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一项重要内容。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过程中,要因地制宜选择适合自己的路游发展模式。发展乡村特色旅游作为新农村建设的一个组成部分,在新农村建设进程中的一种理性化的选择,事实证明也是可持续发展的。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Z].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2]黄梅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

[3]《梅县志 五祖篇》

[4]湖北省黄梅县五祖镇整镇推进新农村建设规划汇编2009

第五篇:扎实推动项目建设大力发展民营经济

o 扎实推动项目建设 大力发展民营经济

o ——赴北海、嵊州、滦平等地学习考察报告

2005年9月20-30日,受市委、市政府的委派,市人民政府常务副市长邱功辰带领市发改、经济、统计等部门的负责同志一行七人组成延吉市项目建设及发展民营经济考察团,对广西北海市、浙江嵊州市、河北滦平县的项目建设情况以及发展民营经济、促进全民创业情况进行了全面考察。选择这三个地方进行考察,其出发点是:广西北海市是少数民族地区并且属于西部地区,和我市一样享受西部政策、边疆少数民族政策等多项国家扶持政策;浙江嵊州地处东部发达地区,经济社会条件比我市优越,他们发展经济的一些做法可以供我们借鉴;河北滦平县则属中部地区,地处京津辐射带,但因多种原因经济发展水平并不高,也属经济欠发达地区,很多方面与我们处在同一个水平线上。

考察期间,通过听经验介绍、探讨具体做法、实地察看、内部研讨等多种形式,认真学习了上述三地项目建设和发展民营经济的具体做法和采取的各种有效措施。通过考察,不仅学到了经验,也看到了我们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发展上存在的差距,使我们进一步增强了紧迫感、责任感、使命感。

一、基本情况

北海市位于广西南端,处于中国东部和西部的结合带,是中国西南及华南、华中部分省区最便捷的出海口,是中国五个少数民族地区和中国西部唯一的沿海开放城市。全市总面积3337平方公里,辖一县三区,全市总人口为144万人,有壮、苗、瑶等20个少数民族。2001年,全市完成国内生产总值123.44亿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8579元,预算内财政收入为10.68亿元。

嵊州市地处浙江省东部,系长江三角洲经济区和杭州湾产业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国第一批沿海经济开放县(市)。全市总面积1784平方公里,辖4个街道、11个镇、6个乡,总人口73.9万人。2004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122.48亿元,增长13.8%;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54.88亿元,增长21.9%;财政总收入按新口径计算7.75亿元,增长21.2%。滦平县位于河北省北部,全县总面积3213平方公里,辖22个乡镇,225个行政村,总人口34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0万人,以满族为主的少数民族人口19.7万人。今年1-8月份,全县生产总值完成13.5亿元,同比增长20.7%;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3.3亿元,同比增长9.6%;财政收入完成3.04亿元,同比增长119%。

二、考察收获

(一)重视项目建设,促进地方经济发展

1.领导高度重视,部门密切配合,保证项目落实。每个地区都是主要领导亲自抓项目建设,对重点项目都落实专人负责跟踪服务。如北海市,对800万吨炼油项目、50万吨林浆纸等几个对全市今后发展起着决定作用的大项目,都从市级领导中抽掉专人,脱离本职工作,并由其组成专门工作班子,并从财力上全力保证,从立项开始直至最终落实,真正做到要人给人,要物给物,要钱给钱,但标准是必须实现项目落地、建成投产。这两个项目一旦建成,北海市经济总量将比现在翻两番,财政收入增加4.2倍。为解决项目建设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他们定期召开项目建设协调会,对项目建设所涉及的土地、规划、环保、消防等问题,都采取一事一议、一事一策的办法,尽最大努力予以解决,各相关部门也都安排骨干力量提供优质服务,简化办事程序,为项目建设开辟“快速通道”。

2.为项目建设提供优惠政策,扶持项目发展。在国家准许的范围内,只要是项目建设需要的都想方设法予以提供,对项目建设中的所有行政事业性收费,能免则免,不能免的按最低标准收费,也可先干后收费,特殊项目可以建完再收费。北海市更是对工业建设项目实行行政零收费,极大地降低项目建设行政成本,调动项目单位建设项目的积极性。广西北海、浙江嵊州两地都是寸土寸金的地区,为使项目能够建设成功,他们采取了缓交土地费用、财政补贴或财政不能补贴的情况下降低地价的方法。北海市工业园区的土地出让价仅90元/平方米;滦平县为引进还原铁项目,在财政极其困难的情况,硬是拿出1100万元,将已售出的土地回购回来,办完各种证件后,交给项目单位。由于政策优惠、服务优质,吸引了一大批外地项目到这些地方安家落户。如北海市工业园区,2003年以来从北京、天津、广东、江浙等地先后引进了120多个工业项目,目前已有51个项目建成投产,在建项目23个,准备启动项目31个。项目建设极大地推动了经济的发展,北海工业园区的国内生产总值2002年仅为3.2亿元,预计今年可增加到20亿元,增长6.2倍。浙江嵊州市今年1-8月份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就达26亿元,全年计划35亿元,相当于我市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据嵊州市政府负责同志介绍,从2007年起,他们将把抓工业的注意力从扩大总量转移到提高质量、增强企业和产品竞争力以及占领国内外市场上来。

(二)发展民营经济,促进全民创业

1.认识高,扶持力度大。各地不仅制定符合本地实际的各种扶持民营经济的政策措施,而且认真抓好政策措施的落实工作,对政策落实过程中的截留梗阻问题,严肃追究责任人和负责人的责任,使民营经济的发展环境得到优化,营造出鼓励民营经济发展的社会环境。广西北海市在放宽投资领域、工商审批前置条件的基础上,放开注册资本限制条件,对新设立的民营企业注册资本不能一次到位的,可承诺在三年内分期到位。各地都加大对民营企业的财税支持力度,在建立中小企业发展基金和信用担保的基础上,财政还安排专项发展基金用于支持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开发新产品、技术创新项目的贴息和补助。北海市每年拿出1000万元,无偿支持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开发新产品。浙江嵊州对新建的总投资200万元以下民营工业项目和技改项目,财政按10%的标准予以一次性补助。

2.鼓励民间投资,激活民间资本。为发展民营经济,各地都制定了符合本地实际的引导性政策、规范性政策和激励性政策鼓励民间投资,浙江嵊州就规定本地民营资本投资工业项目与外资同样享受免二减三政策,河北滦平也做出了同样规定。同时他们还积极拓宽企业融资渠道和建立信用担保体系,加大金融部门对企业的信贷力度。广西北海市积极为民营企

业搭建融资平台,采取银企见面、银企恳谈等形式,积极协调金融机构与民营企业的沟通交流,对给予企业信贷支持力度大的金融机构予以奖励,尤其是对金融机构负责人予以奖励,激励他们降低民营企业的信贷门槛,加大金融机构对民营企业扶持力度,营造银企双赢的氛围。在奖励政策方面,他们对纳税大户予以奖励,重点奖励企业的管理层、经营者,并且予以重奖。北海市去年共拿出150万元,奖励了20户重点企业的经营者,其中最多的石化厂一次性奖励经营者12万元。嵊州市还对有特殊贡献的企业家奖励企业发展所需或自家建别墅用的地皮,对贡献特别大的纳税户财政予以倾斜反哺,增强企业的发展动力。

3.重视企业发展,提高企业经营者的政治地位和社会地位。各地的发展经验都是工作重点围绕经济工作,经济工作围绕工业经济,工业经济围绕民营企业,也就是说政府的工作重点围绕着发展民营经济、促进全民创业来做。对那些重点企业、利税大户予以各种奖励,特别是注重提高他们在本地的政治地位和社会地位,让他们报纸上见事、电视上见人、电台上见声。吸收觉悟高、素质高、贡献大的企业家担任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鼓励他们积极参与政权建设和参政议政。浙江嵊州大幅增加企业家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比例,使企业家的政治地位和社会地位进一步提高,从而激发他们发展企业的积极性。在对民营企业家奖励方面,除对他们进行物质奖励之外,还对他们进行精神奖励。浙江嵊州出台政策规定:销售收入亿元以上的企业管理者,在市医院建立健康档案,配备专职联系医生;5亿元以上的企业管理者,全家都享受特殊医疗服务,子女上学任意选择学校,并由司法部门提供法律服务,市内交通提供便利条件。为帮助企业留住人才,嵊州市还建起了花园式住宅小区,专门提供给在企业工作的暂住外来人员居住,使他们安心为企业服务,为企业的不断发展贡献聪明才智。通过上述种种措施和服务,使企业家们充分体会到政府对他们的关心,能够安下心来全身心地投入到企业的发展壮大上。

(三)大力发展工业经济,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通过对广西北海、浙江嵊州、河北滦平的考察学习,我们感到,无论这些地方的发展状况如何,都无不把工业经济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中之重,而且都把“工业立市”作为发展战略,常抓不懈。

1.合力兴工,促进发展。考察中我们发现,无论是发达地区还是经济相对落后地区,无不把发展工业经济作为本地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各地都在发展工业经济上动脑筋,制定出台各种扶持工业经济的政策措施。浙江嵊州把政府工作的重点放在发展工业经济上,政府召开一系列会议、出台一系列政策、创造一个个载体、组织一次次协调、进行一件件督查,都是紧紧围绕发展工业经济这个中心,今年先后出台了工业经济创强争优实施意见、重点骨干企业扶持政策、企业上市激励政策、开展“企业服务年”活动等扶持工业经济发展的政策。嵊州市每个季度都召开一次“企业问题解决会议”,事先通过媒体向社会公布会议时间、地点、内容,开会时,市级主要领导和相关领导以及部门主要负责人都到会,当场听取企业意见,当场予以回答,半个月后由市委、政府两办进行督办,然后由经济局企业服务办就问题解决情况,逐个向企业征求意见,凡是能解决和应解决的,必须办到企业满意为止。今年1-8月份,企业共提出问题293个,到8月末已解决258个。政府真心实意地帮助企业解决具体困难,充分调

动企业及经营者的积极性,形成了政府及部门与企业合力兴工的浓厚氛围。

2.加大扶持力度,提高参与意识。为把“工业立市、合力兴工”战略落到实处,浙江嵊州市开展工业经济结对竞赛活动,将乡镇、街道、市直部门分不同的层面与企业结对子开展帮扶竞赛,并将企业的发展情况作为结对子部门的考核指标。对完成目标任务的乡镇、街道和部门予以奖励,对完不成目标任务的给予处罚,充分调动乡镇、街道、市直部门参与工业经济,帮扶企业发展的积极性。而对那些重点企业,则直接由市级领导负责,每位市级领导根据工作分工,分别联系不同企业,企业的生产、销售、效益、发展幅度与联系领导年终奖金直接挂钩,实行一票否决制。通过这种办法,把全市各级领导、各个部门的思想和注意力真正统一到“工业立市,合力兴工”的发展战略上来。

3.财政予以倾斜,扶持工业企业发展。各地都设立专项奖励资金,用以扶持工业企业发展,对销售收入高,增长幅度大,入库税收增长率高,技术改造投资额完成大的企业,财政资金予以倾斜,对企业进行一次性专项资金奖励。浙江嵊州在采取上述财政奖励外,还对销售收入大、入库税收高的企业采取受让工业用地价格补偿的办法奖励企业,从而激励企业发展壮大,增强工业经济的实力、活力和竞争力。

4.提高为企业服务的质量,促进工业经济发展。各地都在保护好、引导好、发挥好企业加快发展上下功夫,努力解决企业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促进工业经济的快速发展。浙江嵊州更是结合本地实际出台了提高为企业服务质量的政策,专门为企业解决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对没有落实兑现的政策迅速落实,不能马上落实的要列出时间表,明确责任单位和责任人抓紧落实,做到事事有着落,件件有回音。针对企业资金紧张状况,市委、市政府主要负责人亲自组织召开银企恳谈会,积极协调金融机构,并向金融机构推荐企业的优势项目,积极为中小企业提供多种形式的融资担保服务。

5.优化企业发展环境,使企业专心于发展经营。积极组织开展提升企业经营者素质的活动,实施对企业家、企业中层骨干和企业家后备人才的培训,帮助企业引进急需的专业人才,帮助企业解决技术难题,引导企业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进行科技、项目等方面的合作。对成熟的行业组建行业协会,并由行业强势部门担任会长或主管的市级领导担任会长,使行业发展具有科学性和规范性,从而促进本行业企业的健康快速发展。在对企业的各项检查方面,各地都是除安全生产采取强制性检查外,其他检查必须要进行有组织的检查,河北滦平县更是硬性规定了任何检查必须经县政府同意,并且由县政府领导带队方能检查。在保证企业投资发展上,要多说“行”,多想办法让他“行”,谁说“不行”就拿掉谁,从体制上、机制上保证企业的发展,真正为企业服务。

三、几点启示

考察中我们感到无论发达地区还是相对落后地区,无不把抓工业经济作为本地发展经济的重中之重。广西北海经过几十年的实践总结出了只有“工业立市”才能发展的经验,他们走过很多弯路,曾经依托得天独厚、举世闻名的“北海银滩”发展旅游经济,依托自然环境发展房地产业,但是他们发现无论抓什么产业都只能繁荣一时,没有工业经济,最后还是要

走向衰落。

1.坚定抓工业上项目不动摇。通过考察学习给我们的第一个启示就是,要紧紧抓住项目建设、发展工业经济这个中心不放松,以增强工业投入为重点,切实加快重点项目的建设步伐,促进项目早建成、早投产、早见效,使我市工业经济健康快速发展。工业经济只有通过多上项目才能有所突破,各地都把抓工业经济上项目作为本地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各级领导班子都亲自抓工业上项目,每个项目都有市级领导专人负责,责任到人,形成抓工业上项目的局面。对比我市,虽然我们也将项目落实到了部门和人员,但是仍然有一些部门、单位和责任人,根本没有把心思和工作重点放在抓工业上项目上,对所承担的项目任务不闻不问,更有甚者不仅不对所承担的项目抓落实,而且找各种理由敷衍塞责。

2.发展符合本地实际的特色产业。各地经济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发展符合本地实际的特色产业,这些地方的共同点就是不怕产业单一,不求产业门类齐全,只求能产生集聚效应,只要看准的就盯紧、盯住,重点扶持,使之做大做强。浙江嵊州根据本地实际重点发展领带和服饰加工业,充分发挥整个产业的集聚效应,将嵊州打造成领带之都。该市仅从事领带和服饰加工业的企业有近2000家,年产领带3.5亿多条,销售份额占全国的80%,世界的三分之一,有5万人从事这一行业,销售额达上百亿元。在考察期间,他们的市政府领导就曾骄傲地对我们考察团讲,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任何一个地区在领带这个产业上都无法和我们竞争。现在他们又根据自身优势,全力发展厨具产业,今年他们已从国家有关部门争取到“厨具之都”的牌子,他们表示,经过若干年努力,他们要把世界“领带之都”、“厨具之都”两块牌子都真正挂在嵊州身上。河北滦平根据当地铁矿储藏量的优势,大力引进和发展铁选企业,仅今年1-8月份,工业产值和财政收入分别增长112%和119%。对比各地发展特色产业情况,我市在产业集聚方面还存在很大差距,到目前为止,我们还没有形成一项具有相对优势的产业,产业集群化方面我们连第一步都没有迈出。

3.对工业项目进行重点扶持。各地都把抓工业经济,扶持重点企业大户作为扶持的重点,在领导力量、资金、技术、人才、信息上进行重点倾斜,实行领导、部门对口包扶,把这些重点企业培育成经济发展的领头羊,产生工业经济骨干群体,拉动城市的经济发展。各地都在财力困难的情况下,拿出一定的资金对工业项目进行财力倾斜,对纳税大户和经营者予以重奖。河北滦平在财政极其困难的情况下,每年拿出900万元对工业主导产业、重点工业项目和具有产业带动作用的民营企业进行重点扶持。相比之下,我市在这方面扶持的力度差距就比较大,还没有将“工业立市”、“工业兴市”战略体现在具体措施上,还没有完全落到实处。

4.创造良好的企业发展环境。发展工业经济必须要为企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软硬环境,使企业放开手脚,一心一意谋求发展壮大。在这方面浙江嵊州为使企业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能够得到及时解决,制定出台了企业急需解决的困难和问题反馈落实制度,对企业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做及时了解、定期报送、交办落实、督查反馈,企业遇到的困难问题都有部门、人员专门落实,解决与否由督查部门专门到企业跟踪了解、征求意见,困难和问题是否解决由企业说了算,保证企业提出的困难和问题得到及时有效的落实。河北滦平还对有一定规模、经济效益好的企业采取了“一事一

议”,企业要什么政策,政府就研究什么政策,保证企业投资就能赚钱。在这方面,我们就没能做到这一点,动不动就拿本系统的文件、政策说“不”,不能帮助企业研究政策、出主意、想办法,一些部门,动不动就用国家政策不允许、省里有文件规定等等来为难企业,根本就没有站在企业发展的立场上去研究如何帮助企业发展。

在今后工作中,我们必须强化抓工业上项目工作的组织领导,进一步加大对重点企业和重点项目的调度、指导和服务力度,采取政策上给予扶持、制度上给予保障、经济上给予支持的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和办法,不断改善我们的经济发展软硬环境,千方百计调动全市人民上项目、发展工业经济的积极性,在全市上下尽快形成“人人关注项目建设、人人参与经济建设”的良好发展氛围。

下载大力发展地方特色旅游推动经济社会发展word格式文档
下载大力发展地方特色旅游推动经济社会发展.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推动马山经济社会发展

    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推动马山经济社会发展各位领导、同志们:胡锦涛总书记在参加全国政协十届四次会议民盟、民进联组会上就社会主义荣辱观发表重要讲话,强调要引导广大干部群......

    发挥人大代表作用 推动经济社会发展5篇

    发挥人大代表作用 推动转型跨越发展人大代表不仅是代表人民管理国家和经济社会事务的主体,而且是推动全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力量。当前,发挥人大代表作用,就是要以科......

    以生态文明理念推动经济社会发展

    以生态文明理念推动经济社会发展 编辑:admin 时间:2010-1-20 18:50:00 建设生态文明,是党的十七大提出的一项重要任务。在实践中笔者深切感受到,建设生态文明,不仅包括自然生态......

    五个坚持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推荐阅读)

    “五个坚持”推动经济社会发展 张锦彬 一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工作全局。县委在工作思路的确立、各项工作的统筹安排推进和落实中,十分注意和注重把科学的发展观贯穿于始终......

    创新考核评价机制推动经济社会发展

    创新考核评价机制推动经济社会发展 固阳县坚持聚精会神抓党建、一心一意谋发展,认真履行党要管党、从严治党责任,拓宽思路,创新途径,把从严治党要求重点落实到从严管理干部上,在......

    大力发展民营经济

    大力发展民营经济解放思想大讨论学习心得今年以来,全省上下掀起了一场学习沿海先进经验,加快“三个转变”,大力发展民营经济的热潮。为了实施民营经济发展战略,切实为我市民营经......

    经济社会发展

    伯乡4村“访民情惠民生聚民心”活动开展 的三年规划及2014年工作计划 一、工作重点: 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充分发挥村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做好专利统计工作推动经济社会发展(5篇模版)

    做好专利统计工作推动经济社会发展 今年以来,在烟台市委、市政府及省知识产权局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烟台市知识产权局以创建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为契机,切实增强服务大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