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推动县域经济发展——全国循环经济工作先进单位申报材料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推动县域经济发展
——全国循环经济工作先进单位申报材料
彬县循环经济工业园区从2007年开始进行规划建设,历经5年的实践与探索,形成了以煤为基础的煤—洗煤—发电—建材产业链条和循环模式。截止2010年底,园区内企业实现产值35.8亿元,实现税金4.65亿元,已成为工业强县的重要支柱。预计到2011年年底,循环经济工业园区实现总产值37.8亿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7780万元,基础设施建设投资0.20亿元,上缴税金5.9亿元。
一、循环经济工业园区的基本情况
彬县循环经济工业园区位于彬县泾河以北川道区域,距县城约2.5公里,东至朱家湾的红石咀,西至官牌梁石咀,规划面积2603亩,预留工业发展用地570亩。园区的总体布局在空间上形成“一心、两区、三轴”,即以火车站为中心的工业服务中心,东工业片区、西工业片区和福银高速、创业大道、园区骨干道路的经济发展轴线。
彬县循环经济工业园区东区为彬煤公司下属的2×200MW的煤矸石发电厂、秦能公司、咸阳天喜建材有限责任公司;西区为陕西中达投资建设的官牌工业广场、600万吨洗煤厂、煤矿机械厂。园区的发展趋势为煤—洗煤—发电—建材为链条的产业集群和循环经济。立足煤、延伸煤、超越煤、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即:我们先把煤层中的瓦斯进行抽采,规划建 设瓦斯发电厂,做到先抽后采,把开采出的煤进行精洗,提高附加值。用洗选后的煤矸石和煤泥建设煤矸石发电厂,用发电厂产生的粉煤灰添加水泥熟料建成粉煤灰综合利用项目,即水泥厂和新型建材,即上一个企业的废料做为下一个企业的原料。在整个园区走出了一条资源—产品—废弃物—再生资源循环利用的路子,从而达到“零排放”。
彬县循环经济工业园区计划总投资50亿元,目前已完成投资35亿元,建成后预计每年实现工业总产值80亿元,利税突破16亿元。预计到今年年底,园区实现总产值37.8亿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7780万元,基础设施建设投资0.20亿元,上缴税金5.9亿元。
二、主要措施和做法
1、更新观念抓决策。作为典型的煤炭资源型县城,面对日趋激烈的区域竞争和日益繁重的发展压力,我们把发展循环经济确立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思想,并积极付诸实施。成立了循环经济工业园区领导小组,制定出台相关配套政策,明确建设循环经济工业园区的主要任务、方法步骤和保障措施。
2、缜密论证抓规划。发展园区经济,规划是龙头。委托北京炎黄联合建筑设计有限公司西安分公司,历时一年,编制完成了《彬县循环经济园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并由专家组对《规划》进行评审并一致通过。专家组认为,《规划》指导思想先进,技术路线可行,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对全省资源依 赖性城市具有重要的示范意义。按照《规划》我们及时调整循环经济发展的总体思路,努力创建全省循环经济示范园区,力争通过5年努力,基本形成以“煤-洗煤—发电—建材”为主导的循环经济产业体系,形成比较完善的城市生态基础设施体系,以及县域循环型社会的基本框架和推进机制。努力实现两个转型,一是促进循环经济的产业转型,逐步从粗放式资源依赖型模式过渡到资源效益型模式;二是循环经济的制度转型,通过政府、企业和公众的参与与协作,制定绿色产业政策,培育循环经济服务体系,营造良好投资政策环境。积极构建三个核心体系,即循环型工业体系,循环型生态农业体系和循环型生态城市体系。形成六大产业链条,就是按照科技化、规模化、特色化的要求,形成煤炭、电力、煤化工、新型建材、农副产品深加工产业循环链。
3、突出重点抓实施。发展循环经济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坚持按照总体规划,分布实施,层层推进。我们以产业生态化为核心,利用煤炭优势,围绕煤炭建设循环型企业、循环型产业、循环型城市三个层面,确定了推进生产工艺循环型示范企业、煤矿废物再利用、粉煤灰制造水泥、新型建筑材料、煤电化一体化等重点工程。着力引导企业采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工艺,提高企业生产流程中的科技含量,大力推行环保生产,努力实现车间工艺流程之间、企业之间的循环,减少废弃物排放量同时加快环保设施建设,开展零排放的生态设计,力争用3—5年时间,创建一批环保型生产示范企业。
4、健全政策抓配套。推进循环经济要有一套完善的政策作为支撑和保障。我们着重从产业、财税、土地、服务等方面,研究制定相关的配套政策,促进循环经济发展。在产业政策方面,对照国家宏观调控的有关政策,列出了产业发展明细目录,对鼓励类项目优先发展,对限制类项目不予支持,对禁止类项目一律不予引进、不予审批、不准建设。在财税政策方面,对符合循环经济要求、国家鼓励的项目,将有财税部门对照有关政策制定实施细则,确保各项优惠政策落实。在土地政策方面,对循环经济发展规划中的基础设施项目,按照政策规定优先保证土地供应,该减免的费用一律减免。在服务政策方面,对循环经济建设的重点项目和重点工作,分别由一名县级领导牵头,有关部门跟踪服务,努力打造绿色通道,最大限度的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促进循环经济项目的实施。
5、严格管理、争取环保发展空间。按照国家产业政策,限期淘汰国家明令禁止的设备和工艺,支持发展环保生产产业和高技术产业,深入开展“严厉打击违法排污企业,防止污染反弹”和“清理整顿不法企业,保障群众身体健康”等专项行动。2007年12月关停咸阳秦能电力有限责任公司1﹟、2﹟燃煤锅炉;2008年4月彻底拆除彬县硅铁厂冶炼炉。为园区发展争取了环境保护空间。
三、发展循环经济的几点体会:
1、政府的重视和支持是建设好园区的关键。2004年,彬县县委、县政府召开了“工业立县,工业强县”大会,明确了 工业在县域经济中的主导地位,也为工业经济实现超常规、跨越式发展奠定了基础。为了加快经济方式的转变,县委县政府高瞻远瞩,尽早谋划,多次召开会议,对园区建设进行专题研究,明确了园区发展方向和目标,力争把循环经济工业园区打造成陕西省一流工业园区。基于此目标,县上倾全力对园区的规划、基础建设、人力物力给予大力支持,使园区建设更加规范化和系统化,创造了有利于园区建设和发展的软硬环境,为园区建设和发展提供了强有力保障。
2、科学的规划是建设好园区的基础。从2007年开始我们就聘请全国人大环资委和西北工业大学等单位的专家学者,对彬县发展循环经济进行了研究,在深入探讨彬县的资源禀赋,区位环境,发展的优势和不足基础上,制定了陕西省第一家县级循环经济方案《彬县循环经济试点规划方案》。从2008年开始聘请北京炎黄规划设计研究院对循环经济工业园区进行规划,按照发展循环经济、低碳经济、清洁生产、延长煤炭产业链这一思路,对园区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着力发掘园区现有优势,制定了发展目标明确,思路清晰,措施可行的《彬县循环经济工业园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为园区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优化发展环境是园区发展壮大的保证。为了提升园区服务功能,改善投资环境,县上先后投资9900万元,按照市政二级道路的标准修建了园区主干道路---创业大道,安装了给水、雨水和排污管道,做到了雨污分流,达到了国家规定标 准。为了充分体现循环经济工业园区的特色,积极响应国家节能减排政策,照明全部采用太阳能路灯,夜间12小时照明,既节省了能源照明费用,又保证了行人车辆的安全。为入给园企业和周边居民提供了良好的投资环境憩息环境,对园区的道路和空地进行了绿化美化,使园区实现了企业高效发展,花园式管理的模式,达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4、拉长产业链条是园区发展的必要条件。按照循环发展的理念,我们努力实现园区企业之间的关联性,在煤电企业建成后,如何充分利用废弃物进行再生产,成为政府和企业思考的首要问题。为此企业主管部门和企业深入调查市场,聘请专家论证,彬煤公司投资建设了水泥粉磨项目,利用矸石电厂的粉煤灰添加水泥熟料生产各种型号的水泥,变废为宝,既利用了上游企业的废弃物,又保护了环境。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探索循环模式,把循环经济链条拉的更长。
5、政企合力招商是推动园区发展的助推器。招商引资是政府发展经济的一项重要职责,我们在实施政府招商引资的同时,制定优惠政策,大力支持企业招商,共同发展。河北中达集团是我县第一家招商引资企业,在我县取得发展后,2006年又投资5.6亿元开发官牌煤田,2007年即投产见效。彬煤公司根据园区规划,积极与政府部门沟通,充分利用矸石电厂粉煤灰,对外招商,和岐山天喜水泥有限责任公司签订了合建水泥粉磨站项目,2007年开工建设,2009年投产见效。为了发展壮大矸石电厂,及时建设矸石电厂二期工程,彬煤公司和陕 西华能公司签订了合股经营协议,由华能公司控股经营矸石电厂。2011年7月,我们加大园区招商引资力度,成功引进了煤炭机械加工厂和不饱和树脂两个项目落户园区。这两个项目已完成了可研及环评等前期准备工作,目前正在征用建设用地,预计明年可开工建设,年底即可投入生产。正是由于政府制定政策,政企合力招商才使得园区企业链越拉越长,越做越大。发展循环经济已成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一项重要措施,我们将精心谋划、扎实工作,积极探索出一条适宜我县的循环经济发展之路,为县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第二篇:服务循环经济先进单位材料
商州区发展改革局
服务循环经济发展先进单位参评材料
市发改委:
一年来,我局在市、区的正确领导和上级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按照循环经济的发展要求,采取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并取得显著成效。
一、加大宣传,提高认识,营造全民参与发展循环经济的浓厚氛围。发展循环经济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既关系当代发展,又惠及子孙后代,利国利民,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公众共同参与。我们通过运用广播、电视和印发宣传品等手段,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大力普及循环经济相关知识,广泛宣传发展循环经济的政策,提高对发展循环经济重要性的认识。通过广泛的宣传教育活动,使各级领导干部树立科学的发展观,把发展循环经济的理念贯穿到各项经济工作中去,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使企业领导树立循环经济的新观念、新思维,创新发展思路,开拓性地经营企业;使公众树立自觉的环境保护意识和绿色消费意识,自觉抵制浪费行为,把节能、1节水、节材、节粮、垃圾分类回收及减少一次性产品的使用逐步变成每个公民的自觉行为,逐步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
二、认真贯彻省市发改委关于循环经济方面的相关精神。为了细化落实2011年循环经济任务,我局制定了《商州区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循环发展的实施意见》,进一步细化了推进循环经济的具体路径、方法和措施以及各分项工作的具体目标和阶段性任务。
三、严把政策,强化准入,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企业。一方面对不符合国家政策,对禁止和淘汰类项目一律不予引进、不予审批、不准建设。今年我局编制了《商州区“十二五”粘土砖生产企业淘汰转产规划》,依法关闭了辖区内11家粘土砖生产企业。另一方面鼓励循环发展类企业发展。今年新建了两家新型建材企业,一是惠众新型建材,该项目在10月份已开始试产,二是陕西商山矗立建材,两个项目建成后,预计年可利用尾矿60万吨左右。同时积极为企业争取国家、省级、市级扶持专项资金。
四、深化规划,细化措施,全面推行循环经济工作。为把发展循环经济落到实处,我局牵头编制了《商州区城市配送绿色食品产业发展规划》,在今年上报“一县一产业项目”时,我区所报5个项目在参加省上评审时,全部通过。
五、强化措施,突出重点。一是按照资源高利用、污染低排放的总体要求,合理规划产业布局,加快了以生态旅游、餐饮娱乐为主的服务业和特色产业发展;二是突出节能环保工作重点,将水泥、化工、皂素、矿山、建材等作为重点,关闭了商山水泥30万吨机立窑生产线,首先关闭了辖区内证照不全的11家粘土砖生产企业,同时今年还新建了两家新型建材企业,一是惠众新型建材有限公司年产10万立方米加气混凝土砌块和5000万块蒸养标砖项目,该项目在10月份已开始试产,二是陕西商山矗立建材年产30万立方米加气混凝土砌块,两个项目建成后,预计年可利用尾矿60万吨左右;三是加大高效照明产品推广力度。今年,市上下达我区的推广任务是3.15万只,已拟定推广方案,正在加快推广,目前已完成2.13万只。四是积极推行限塑令。今年9月份我局按照市发改委等六部门转发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六部门《关于集中开展限制生产销售使用塑料购物袋专项行动的通知》精神,牵头召开了组织协调会,研究制定了专项行动实施方案。由区发改局联合工商、商务、质监、经贸、环保等部门分管领导和业务骨干组成专项检查组在全区范围内开展限制生产销售使用塑料购物袋专项检查活动。
六、强化领导,落实责任,健全推进循环经济发展的工作机制,加强对循环经济发展工作的组织领导。一是组织落实,成立由区主要领导任组长的循环经济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建立由发改委、环保、财政和科技等职能部门组成的常设性工作机构。二是责任落实,建立发展循环经济目标考核体系,对区直有关部局和重点企业下达发展循环经济责任目标,做到层层有责任,逐级抓落实。三是研究制定政策,通过学习借鉴外地先进经验,认真分析本地本部门实际情况,研究制定本地本部门推动循环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四是强化督查督办,发展循环经济领导小组定期听取汇报,研究工作,深入基层,发现和解决问题。各成员单位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相互配合,加强协作,确保了循环经济项目、资金、技术和优惠政策落实到位,扎扎实实地推进循环经济的发展。
七、科学规划,统筹安排,建立适合我区实际的循环经济发展体系。把发展循环经济作为编制“十二五”规划的重要指导原则,纳入“十二五”规划。通过调查研究、科学论证,以科学的发展观为指导,编制符合全区实际的循环经济发展实施方案。在规划编制过程中,加强对发展循环经济的专题研究,统筹安排节能、节水、工业垃圾综合利用、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等重点领域的专项规划。
第三篇:关于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的决定
关于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的决定
2011-11-28 16:
32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转变发展方式,尽快形成以循环经济为支撑的特色产业集群,努力实现商洛率先突破发展,现就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作出如下决定。
一、更新观念,充分认识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的重大意义
1、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是转变发展方式、实现商洛科学发展的现实需要。循环经济是一种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发展模式,它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通过将经济活动组织成为物质反复循环的闭合式流程,使原料和能源在不断进行的经济循环中得到最合理的利用,从而实现以最小的资源和环境成本取得最大的效益。长期以来,商洛经济总体上一直属于“资源消耗型经济”,以“两高一资(高能耗、高污染,资源型)”为主要特点的矿产业,缺乏科学有效的资源整合,科技含量不高,上游产品偏多,下游产品偏少,产业链条短,经济和社会效益不明显。这种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既是造成商洛发展缓慢落后的重要原因,更是制约商洛加快发展、科学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因此,必须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努力推动资源能源消耗的发展方式向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经济效益好的发展方式转变,逐步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2、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是破解资源环境约束、实现商洛率先突破发展的战略选择。目前,商洛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加速发展的初期阶段,作为国家南水北调工程水源涵养区和关中的生态屏障,既承担着维护区内生态安全的重要责任,又面临着资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的严峻挑战。只有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走以高效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为基础的循环经济之路,才能从根本上缓解经济增长与节能减排之间的尖锐矛盾,不断增强自我发展能力。同时,随着商洛纳入国家级关中—天水经济区,商丹循环工业经济园区被批准为省级园区,我市的潜在优势和后发优势,都在于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因此,把发展循环经济作为实现经济发展方式根本性转变的重大战略举措,不仅是确保国家生态安全的客观要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而且是破解商洛发展难题、实现率先突破的重大平台和重要载体。
3、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是坚持生态立市、实现商洛和谐发展的内在要求。循环经济涉及自然、经济、社会各个领域,生产、流通、消费各个环节,体现了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协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目前,商洛最大的优势是生态优势,保护和发挥好这一优势,是推动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只有坚持经济发
展与环境保护良性互动,经济建设与生态建设同步推进,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努力改变“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传统经济发展模式和末端治理的环境保护模式,使绝大多数污染物内化于生产过程,化害为利,变废为宝,才能在更高层次上实现人与自然、经济社会与环境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才能切实加快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保持青山绿水,使广大人民群众在良好的生态环境中生产生活,实现经济社会永续发展。
二、立足实际,明确循环经济发展的目标任务
4、指导思想。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加快经济结构调整、优化产业布局、转变发展方式、创新发展模式为主线,以发展理念创新、体制机制创新、科学技术创新为动力,以建立循环型企业、循环工业园区和循环区域为重点,逐步形成企业循环式发展、产业循环式组合、资源循环式利用、区域循环式开发的局面,加快经济发展方式向集约型、科技型、效益型、环保型并重的循环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为建设现代材料、现代中药、绿色食品、生态旅游四大产业基地提供有力支撑,不断增强区域经济竞争能力和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走出一条符合商洛实际的科学发展路子,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5、基本原则。坚持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原则,延伸完善产业链条,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形成具有商洛区域特色、产业特色的循环经济体系;坚持统筹规划、有序推进原则,把长期战略目标和近期工作重点结合起来,把社会整体推进和重点领域突破结合起来,把试点示范与循环产业体系建设结合起来,形成布局合理、互动发展、协调推进的循环经济发展格局;坚持政府推动、企业主体原则,在遵循市场经济规律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和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作用,以企业为主体,调动社会公众参与的积极性,完善多元化投融资体制,推进循环经济全面、持续、快速发展;坚持经济、社会、生态效益并重原则,正确处理三者之间的关系,不断提高资源集约利用水平,切实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努力做到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真正实现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
6、发展目标。到2012年,商丹循环工业经济园区循环产业主要链条基本形成;初步建立循环经济政策支持体系和激励约束机制、评价指标体系和统计核算制度;全市产业结构得到较大幅度的优化提升,现代材料产业增加值占全市经济总量的比重由2008年的9%提高到30%以上;各类矿产资源的回采率、选冶回收率达到省内同行业先进水平,万元生产总值能耗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城镇污水、生活垃圾、工业固体废弃物初步实现无害化处理,环境污染得到有效遏制,确保五大河流干流达到Ⅲ类水质,中心城市市区大气环境质量二级和好于二级的天数达到300天以上,为初步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奠定基础。到2020年,基本建成具有循环经济特征的生态经济社会体系,循环经济基础设施结构合理、功能齐全,以商丹循
环工业经济园区为核心,七县区工业园相互关联、左右支撑、协作配套的循环经济产业集聚区基本形成,循环经济发展处于全省乃至全国先进水平。
三、突出重点,全面提高循环经济发展水平
7、大力建设循环型企业。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将循环经济作为产业发展的基本取向,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为核心,不断培育壮大循环型企业群体。选择典型企业和大型企业,根据生态效率理念,通过产品生态设计和清洁生产等措施进行单个企业的生态工业试点,深入推进清洁生产审计和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工作,引导和促使企业不断提高能源的梯级利用和废弃物的循环利用水平。积极推动企业之间进行产业整合和物质能量的优化集成,延长产业链条,拓宽资源综合利用的行业和领域,推进企业尾矿渣、粉尘、废水、废气、余热的回收和循环利用,提高资源产出效益。以发展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医药、精细化工等高新技术产业为重点,着力引进上下游产品链接项目,加快传统产业改造步伐,促进企业优化升级,培植与资源优势相匹配的复合型产业体系。
8、加快建设循环经济园区。按照循环经济发展理念和要求,立足区域内资源、物质、能源利用现状,以现代材料工业基地建设规划为导向,以商丹循环工业经济园区为核心,加大钼、钒、铁、金、萤石等优势资源整合力度,精心规划建设一批既错位发展又互为依托的循环型工业园区。按照“大企业引领、大项目支撑、集群化发展、园区化承载”的思路,加强与关中—天水经济区产业布局配套对接,大力引进开发核心骨干性项目和关键性链接项目,以重大项目建设带动循环经济园区快速发展。明确企业进入园区和产业集聚项目区的土地、能源、水资源利用及污染物排放综合控制标准,严格园区准入门槛,引导企业走相互配套、专业协作的路子,防止再走“大而全”、“小而全”的封闭式发展老路。通过废弃物交换、循环利用、专业协作、清洁生产,形成企业间相互依存的共生关系,实现园区和项目集聚区内资源的高效利用、物料的闭路循环和污染物的“零排放”。
9、梯次推进循环型社会建设。根据我市城镇和农村、工业和农业、生产和生活等不同领域资源、能源、环境开发利用保护现状,进行梳理分析和统筹规划,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城乡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结合城镇化发展趋势与特点,从环境容量和资源保证能力出发,加强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形成与城市发展相适应的污水和垃圾处理能力,加大对“水、气、渣”的治理力度,推进生态城市和生态县区建设。逐步调整农业生产布局和产品结构,大力推进有机和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积极实施农村改水、改厕、改灶和环境治理,改善农村居住环境,控制农村面源污染,建设生态环境和谐、高效集约用地的生态型村庄。大力推行节水、节地、节材和资源的综合利用,切实加强水资源保护,提高中水回用率,加快建立废旧物资回
收再利用体系,推广应用废弃物资源化、无毒化新技术,提高绿色化程度。在全社会树立资源节约型价值观、消费观,大力倡导有利于节约资源和环境保护的消费方式。党政机关要实行绿色采购,率先推广使用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产品、设备和办公用品。着力抓好绿色村庄、绿色城镇、绿色企业、绿色河流等绿色工程建设,形成城镇与农村之间、三次产业之间、生产与生活之间的良性循环,相互协调,逐步建立循环型社会。
四、统筹规划,建立健全循环经济发展的保障体系
10、科学制定规划。把发展循环经济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综合考虑全市资源基础、园区分布、产业发展、城镇建设等因素,高起点谋划循环经济发展战略,研究编制循环经济发展总体规划和专项规划,对全市循环经济发展进行战略定位、科学布局。统筹抓好新能源及电子、有色金属材料及金属制品、黑色金属材料及制造业、非金属材料、化工材料、建筑材料、能源配套产业等七大循环产业项目的规划建设,突出抓好全市尾矿资源的综合利用,把企业层面的循环、工业园区的循环、产业之间的循环、区域之间的循环和社会层面的循环有机结合起来,实施循环经济推进计划。优先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限制高耗能、高污染产业发展,严格产业准入门槛,加强政策调控,引导产业向有利于循环经济发展的方向调整,不断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11、健全政策保障体系。以国家政策和法律法规为依据,以规范、引导、鼓励和支持循环经济发展为主要内容,着力建立符合商洛实际的政策体系,综合运用财税、投资、信贷、价格等政策手段,调节和影响企业行为,形成有效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激励约束机制。各级政府投资主管部门在制定固定资产投资计划时,要将发展循环经济重大项目列为投资重点。对循环经济重点项目建设,有关部门要在立项审批、用地计划、信贷资金、保证用电等方面给予优先安排,各级财政和环保部门要安排环保和污染防治资金支持企业清洁生产的重点项目。相关财政专项建设资金要按照循环经济发展要求支持项目建设。税务部门对使用符合国家鼓励发展的节能、节水、清洁生产、环保产业设备的企业,要及时办理所得税抵免和加速折旧手续,切实落实资源综合利用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企业开展资源节约、综合利用等获得的优惠资金和减免税(费),要专项用于发展循环经济的再投入。着力理顺资源性产品价格,运用价格机制促进资源的合理开发、节约使用、高效利用和有效保护。
12、完善科技支撑体系。加大科技投入,建立循环经济公共技术研发机构、技术检测中心,合作办好陕西省材料科学工程院商洛分院,实现关键技术和核心技术的突破。充分利用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环保专项资金以及产业技术进步资金,大力支持循环经济技术的开发和推广。鼓励帮助企业引入发展循环经济所必需的科技和人才,与高校和科研机构合作开展技术攻关和成果转化。研究制定发展循环经济标准体系、技术政策和技术导向目录,对新材料技术、新能源技术、废弃物综合利用技术、循环经济发展中延长产业链和相关产业链接等循环经济相关技术的创新活动给予政策倾斜。充分发挥行业协会、中介组织等在发展循环经济中的作用,积极建立循环经济信息交流平台和技术咨询服务体系,为循环经济发展提供信息与技术支持。
五、加强领导,形成全社会推动循环经济发展的合力
13、加强组织领导。全市各级党委、政府一定要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充分认识发展循环经济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把发展循环经济作为实现商洛率先突破发展的战略举措来抓,建立健全组织领导和协调工作机制,扎实有效地推动循环经济发展。市上成立发展循环经济领导小组,加强对循环经济的研究、规划和协调,统筹指导全市循环经济发展工作。各级各部门要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密切配合、齐抓共管,积极落实各项政策措施,及时研究解决循环经济发展中的问题。研究建立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及相关统计制度,制定全市发展循环经济工作考核办法,将发展循环经济的目标任务纳入各级政府和部门目标责任制和干部考核体系,作为考核的重要内容,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强化督促检查,做到层层有责任,逐级抓落实。
14、加强示范引导。选择对循环经济有显著推动作用和示范意义较大的重点行业、重点领域、产业园区和城市社区,率先开展循环经济试点示范工作,积极探索发展循环经济的有效模式。从财税政策、协调服务、配套建设、项目争取等方面大力扶持,建设一批省级乃至国家级循环经济示范企业,做到以点带面,整体推进。及时总结发展循环经济的先进经验和做法,通过交流会、现场会等多种形式宣传推广,充分发挥资源节约型企业、资源节约型社区、清洁生产示范企业、循环工业示范区的辐射带动作用,促进全市循环经济工作全面开展。
15、加强监督管理。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建立健全循环经济跨部门综合决策与管理机制,落实各部门的管理权限和职责,依法加强对循环经济发展重点领域、重点行业的监督管理,加大对矿产资源集约利用、节能、节水、资源综合利用、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的执法力度。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制度,严格控制污染物排放总量,强化对企业废弃物排放和处置的监督管理,依法查处浪费资源、破坏环境的违法行为,形成有利于循环经济发展的法制氛围。
16、加强宣传教育。采用各种形式、通过多种渠道,加大宣传力度,加强教育培训,提高全社会对发展循
环经济的认知度和认同度,明确政府、企业和个人的责任与义务,增强全社会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责任意识。各级宣传文化部门、新闻媒体、行业协会、社团组织要发挥各自优势,着力加强社会层面的宣传引导,广泛宣传我市的资源环境形势,宣传发展循环经济对实现商洛率先突破发展的重要意义,宣传相关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树立先进典型,倡导节俭文明,在全社会营造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的浓厚氛围,引导动员全市上下把科学发展观要求、循环经济理念、节约资源意识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变成广大干部群众的自觉行动,为实现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第四篇:兴镇富民大力发展生态循环经济
兴镇富民 大力发展生态循环经济
为加快王店子镇产业结构调整,推动经济又好又快发展,8月31日,王店子镇党委书记宋凤军、镇长苗厚利带领镇政府相关部门及双孢菇养殖户一行18人,根据镇党委、政府的安排,针对全镇发展双孢菇养殖问题,到唐山怡众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在遵化市刘备寨乡科道屯村投资1.2亿元兴建的千亩双孢菇生产及精深加工示范基地,进行了参观考察。走进该示范基地的浸泡车间,看到十几名工人正在抓紧往浸泡池里投料。这些小麦秸秆和畜禽粪便在这里浸泡十几天,再经过两次发酵,就变成了双孢菇培育原料。据唐山怡众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经理史国义介绍,公司的发酵料技术是从荷兰引进的世界先进技术,公司共有12条隧道,每条隧道每天能生产1000立方米左右,能够满足周边百姓对发酵料的使用。目前已竣工的一期工程完成投资5000多万元,主要是生产双孢菇培育原料,预计9月底正式出菇。
双孢菇是世界上栽培最为广泛的一种蘑菇,生产双孢菇最好的原料是庄稼秸秆和牛粪、猪、马、鸡、鸭等畜禽粪便。我镇现有农田4.8万亩,生产庄稼秸秆5万吨之多,可谓资源丰富。我镇境内及周边有奶牛养殖小区5个,丰富的牛粪资源,可满足500—1000个生产面积200平方米的大棚。目前,双孢菇现在北京的价格为4-5元/斤之间,每平方米产菇30—40斤,按4.0/斤的价格,每平方米产菇30斤计算,每平方米产值120元。占地200平方米的大棚通过架式栽培种植面积可达到500平方米,一个大棚产值可达到6万元,1000个大棚产值可达到6000万元。而一个大棚生产原料及所用菌种成本,需5000元,建一个占地200平方米的永久性大棚需资金3.5—4万元,而其年经济效益是花6—7万元资金建成的占地400平方米蔬菜大棚的二倍以上。所以,生产双孢菇产业具有很强的可行性和广阔的发展前景。经过对刘备寨乡双孢菇基地实地考察,认为在我镇养殖双孢菇具有很强的可行性和广阔的发展前景。
我镇牛粪种植双孢菇项目的成功引进,必定推动本镇奶牛产业的健康发展,延伸了产业发展链条,实现了生态循环经济一体化,使全镇形成了玉米秸秆青贮喂牛-牛粪种植双孢菇-出菇废料生产有机肥-有机肥提高农作物产量的良性循环,实现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统一。
第五篇: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济南市作为全省循环经济的试点城市之一,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资源化、再利用”为原则,全力推进循环经济“678”工程,着力培育6个循环经济型县(市)区、7个循环经济型园区、80家循环经济型企业,初步形成了政府推动、市场驱动、企业主体、公众参与的循环经济发展良好局面。
2007年,全市万元gdp能耗1.18吨标煤,同比下降4.64%,超额完成了下降4.5%的任务目标;万元gdp取水64.56立方米,下降9.66%;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96%,与去年持平;农业灌溉用水利用系数0.46,同比提高0.02;每公顷建设用地产出gdp328.64万元,增加35.11万元;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94.79%,提高0.36个百分点;主要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率72.65%,提高1.37个百分点;城市再生水利用率20.01%,提高
1.34个百分点;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85.27%,下降2.31个百分点;适宜农户沼气普及率11.3%,提高8.3个百分点。主要经验做法如下:
一、加强领导,健全机制
济南市委、市政府对发展循环经济工作高度重视,把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和体制。一是建立组织机构。成立了市政府节约能源办公室,下设循环经济与清洁生产处,具体承担全市发展循环经济的日常工作。各县(市)区也相应成立了领导机构,制定工作计划。形成了部门各负其责,市县上下联动的发展循环经济长效机制。二是完善政策措施。制定出台了《济南市循环经济实施工作方案》,明确了全市循环经济发展的目标任务和工作重点,有效地指导全市循环经济发展。编制了《济南市人民政府关于建设节约型社会近期工作的意见》、《济南市节能专项资金使用管理暂行办法》、《济南市节能奖励办法(暂行)》等,把循环经济作为鼓励支持的重点。三是健全统计评价体系。建立了市、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和100家重点用能企业三级能源利用统计体系,每半年公布一次各地区的能源消耗状况,每季度公布一次重点用能单位重点产品的能耗情况,每年对签订节能目标责任制的地区和企业进行考核,并将考核结果纳入地方政府、有关企业领导班子和成员考核内容,实行一票否决。
二、突出重点,全面推动
(一)积极推行清洁生产。一是扎实做好清洁生产试点工作。为了积极稳妥的推进全市的清洁生产审核工作,本着抓住重点、覆盖行业、注重实效的原则,在全市冶金、化工、建材、酿造、机械制造等重点行业开展清洁生产审核试点工作。二是强化清洁生产培训工作。清洁生产审核具有很强的政策性,开展扎实有效的培训是做好清洁生产的基础。济南市经委积极组织开展由县(市)区经贸局(发改委)、部分企业分管领导和职能部门负责人参加的培训。重点是学习清洁生产的基本知识、清洁生产审核的要求和方法,先进企业介绍开展清洁生产的成功案例,大家拓宽了思路,丰富了经验。三是加强对试点企业的督导。强化对清洁生产审核试点企业的调度和监督,及时掌握企业清洁生产的工作进度,协调解决存在问题。截至目前,济南市已有51户企业实施了清洁生产,使企业层面的循环经济工作步入了健康发展的轨道。
(二)积极开展资源综合利用。一是指导服务。今年,全市先后组织了二期资源综合培训和重点讲解资源综合利用政策、认定程序、申报材料要求等内容,为全市综合利用产业发展搞好指导服务。二是严把程序。济南市经委对通过认定的资源综合利用企业,按照《国家鼓励的资源综合利用认定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认真执行有关减免税政策;对年检不合格的资源综合利用企业,停止其享受的国家优惠政策。今年将对所有认定的综合利用企业(产品)进行检查。
三、调整结构,构建循环经济型产业体系
贯彻落实省政府《关于印发山东省循环经济试点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精神,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按照用循环经济的理念,调整产业结构、产品结构。严把产业准入关,从源头遏制高耗能产业过快增长。一是严格控制高耗能、高污染行业过快增长。严格执行项目开工建设的产业政策和市场准入标准、项目审批核准或备案等“六项必要条件”,坚决控制新建高耗能、高排放项目建设,停批和限批力诺玻璃热电联产等18个项目,全市没有新上一个高耗能、高污染项目。二是坚决淘汰落后生产能力。按照淘汰责任书和全市淘汰计划,市节能减排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对淘汰任务重的有关县区、企业主要负责人下发了督导函,对进展迟缓的区县和企业派出重点督导组,确保了淘汰落后产能工作的顺利进行。三是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坚持把提高科技创新能力作为推进经济结构和提高城市核心竞争力的中心环
节,推动科技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稳步快速发展。2007年,全市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011家,完成高新技术产业产值1151.18亿元,新能源产业产值已经达到149.1亿元。今年上半年,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产业累计实现产值735.63亿元,同比增长33%,新能源产业产值已经达到96.85亿元,同比增长41.16%。
四、抓技术创新,为循环经济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一是加大自主创新支持力度。济南市把循环经济技术研究列为《济南市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的重点,加大支持力度。2007年,支持项目64项,经费1960万元,其中,国家、省级项目15项,经费1098万元。2008年,又加大了项目的申报力度,能源技术申报35项,占全部申报项目的5.85%,资源与环境技术60项,占全部申报项目的10.03%。太阳能光伏发电、太阳能精密跟踪、阳光采集传输技术等一批重大节能技术和产品取得实质性突破。二是积极推广应用先进成熟的循环经济技术。重点推广应用冶金、化工、轻工、纺织、建材等产业先进技术,如冶金行业的干熄焦、燃气蒸汽联合发电、连铸连扎、热能梯级利用技术;热电行业的冷却水余热利用、热电冷三联产技术;炼油企业的火炬气回收、低温余热回收利用技术;以及推广应用循环流化床锅炉、秸秆锅炉、绿色照明、电机变频调速技术等。完成济钢集团、山水集团余热发电、新华能源煤矸石综合利用、十方新能源垃圾填埋沼气发电等节能项目65个,实现节能量40万吨标准煤。
五、以点带面,典型推动
市经委及时召开了全市循环经济工作会议,对在循环经济方面做的比较好、做法相对成熟的济南佳宝乳业有限公司、山东山水水泥集团有限公司、济南圣泉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济南市琦泉热电有限公司等发展循环经济经验进行交流。通过交流,使大家学习先进经验,找出差距和不足,制定切合本单位实施的目标,不断制定和完善有关配套政策和措施。济南百川同创实业有限公司开展秸秆综合利用的试点示范,通过快速低成本收集,简化预处理后压缩成型作为燃料,即解决秸秆焚烧污染,又开发利用了新能源。
六、加强宣传,营造氛围
充分发挥央视、经济日报、省电视台、大众日报等主流媒体的宣传优势,广泛宣传发展循环经济的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及时报道和表扬先进典型,曝光严重破坏、浪费资源的行
为。开展发展循环经济讲座和论坛等一系列大型宣传活动。提高全社会的节约意识,营造循环经济发展的良好社会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