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2年节能与循环经济专项资金申报(修订稿)
关于组织申报2012年苏州市新型工业化(循环经济)和节能扶持项目的通知
各区经信局、财政局、工业园区经发局、高新区经改局、创元集团: 为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根据《关于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的若干政策意见》(苏府〔2005〕35号)、《市政府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节能工作的实施意见的通知》(苏府[2011]198号)、《苏州市推进新型工业化专项资金管理办法》、《苏州市节能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苏州市推进合同能源管理暂行办法》和《苏州市“能效之星”创建活动奖励办法》的规定,现就2012年苏州市新型工业化(循环经济)和节能扶持项目申报通知如下:
一、专项资金项目选择原则
(一)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和地方产业导向目录,技术先进适用。
(二)项目经济社会环境效益显著,有较强的示范意义,推广前景广阔。
(三)优先支持节能效果显著的节能降耗和循环经济项目;优先支持国家万家节能低碳行动企业和国家、省和市循环经济示范企业;优先支持开展能源审计、编制节能规划、开展清洁生产审核并通过验收的企业;优先支持开展“能效之 星“创建活动并取得三星级及以上的企业。
(四)项目承担企业具有一定的综合实力,项目资本金落实。
二、专项资金补助范围
(一)循环经济项目:
1、资源循环利用项目(废弃物再利用、资源化,利用水平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园区内产业链耦合的循环利用项目);
2、清洁生产中高费改造项目和相关服务平台建设项目;
3、资源减量化项目(节水、降耗);
4、通过市级清洁生产审核验收的企业,视项目大小给予奖励。
(二)节能项目:
1、工业余热余压利用、能量系统优化、电机系统节能、工业锅炉(窑炉)节能改造、高效照明技术改造、新能源利用项目、高耗能行业工艺节能改造,商业、交通、公共机构等领域节能降耗成效显著的改造项目,以及其他重大节能项目;
2、节能效果明显的节能新产品、新技术推广应用项目;
3、重点耗能企业(指年耗能3000吨标准煤以上的企业)淘汰落后用能设备(淘汰设备主要指电机、风机、水泵、变压器、锅炉等通用设备);
4、创建“能效之星”三星级及以上的企业;
5、合同能源管理项目;
6、节能技术服务平台项目;
7、其他节能专项活动。
三、项目申报的要求
(一)申报的项目必须是2011年以来开工,在2013年9月前可以完成的项目。项目建成后预期有较好的节能减排效果。申报时已经完工的项目应附项目专项审计报告。
(二)申报循环经济专项资金的单位需填写苏州市新型工业化(循环经济)专项资金申请表(见附件),同时报送项目申请报告、企业营业执照复印件以及其他有关证明材料。并符合以下条件:
1、项目申报单位为苏州市区内依法登记注册、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企业及单位;
2、项目应符合专项资金补助范围中对循环经济项目类别要求;
3、项目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4、项目申报单位具有健全的财会核算和管理体系,申报的项目必须符合国家、省和我市的产业政策。
(三)申报节能专项资金技术改造项目的单位需填写节能专项资金技术改造项目申请表(见附件)。并符合以下条件:
1、项目申报单位为苏州市区内依法登记注册、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企业;
2、技术改造项目年节能量在100吨标准煤以上(含100吨)且投资额在200万元以上;节能技术水平高、具有较大推广潜力的可以适当放宽;
3、项目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4、节能技改项目承担单位需具有较完善的能源计量、统计和管理体系;
5、项目申报单位具有健全的财会核算和管理体系,申报的项目必须符合国家、省和我市的产业政策。
(四)申请节能新产品、新技术节能推广应用项目,需符合以下条件:
1、项目申报单位为苏州市区内依法登记注册、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企业;
2、项目具有关键共性节能技术(提供有效期内的查新报告)并推广应用(当年产值超1000万元)或具有自主发 4 明专利一项以上(提供近二年获得的专利证书)并已在市场实现销售,前景很好;
3、项目申报单位上年度财务状况良好。
(五)申请落后用能设备淘汰更新项目补助的企业,需填报苏州市节能淘汰更新落后用能设备项目专项资金申请表(见附件表);淘汰及更新设备明细表(见附件表),同时报送资金申请报告;市经信委委托的机构出具2011年9月份以后的淘汰设备报废的证明;企业营业执照复印件以及其他有关证明材料。资金申请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
1、项目申请单位主要产品、生产工艺、生产规模、能源等资源消耗基本情况;
2、主要用能设备及原有落后设备情况;
3、淘汰更新落后用能设备实施情况及节能效果分析等。
(六)申报“能效之星”创建活动项目需要符合以下内容:
1、项目申报单位为苏州市区内依法登记注册、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企业及单位;2、2012年度成功创建的“能效之星”三星级及以上企业。
(七)申报合同能源管理项目需符合《苏州市推进合同能源管理暂行办法》(苏经贸资[2009]8号)的要求并符合以下条件:
1、在市区注册的、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经主管部门登记备案的从事合同能源管理的节能服务公司;
2、合同能源服务公司在本市地域内(含5县市)开展的合同能源管理项目;
3、项目合同金额高于30万元,且项目实施后年节能量超过100吨标准煤的项目;
4、项目由合同能源管理服务公司进行投资运行且投资占比超过70%。
(八)申报资料同时需报送电子版文档,表格请到苏州经信委网站(www.xiexiebang.com
五、其它
申报的项目由市组织专家评审,经社会公示,报市政府批准后以扶持项目资金计划下达执行。有投资额节能量要求的项目在验收时需要提供相应有资质机构出具的以下证明材料:
1、项目专项审计报告;
2、项目节能量审定报告(循环经济项目除外)。请各单位认真组织企业申报项目,做好项目推荐和上下沟通协调工作,并及时按要求报送项目。创元集团的项目可根据企业属地管理的原则,由各区协调申报。
附件:
一、申请报告格式
1、苏州市新型工业化(循环经济项目)申请报告格式
2、苏州市节能专项资金技术改造项目申请报告格式
3、苏州市节能专项资金合同能源管理项目申请报告格式
4、苏州市“能效之星”创建活动项目申请报告格式
二、申请表格式
1、苏州市新型工业化(循环经济)专项资金申请表
2、苏州市节能专项资金技术改造项目申请表申请表
3、苏州市节能专项资金淘汰更新落后用能设备项目申请表
4、苏州市节能专项资金淘汰更新落后用能设备明细表
5、苏州市节能专项资金合同能源管理项目专项资金申请表
6、苏州市节能专项资金服务平台项目申请表
7、苏州市节能专项资金新技术(产品)推广项目申请表
8、苏州市新型工业化(循环经济)专项资金汇总表
9、苏州市节能专项资金技术改造项目汇总表
10、苏州市节能专项资金淘汰更新落后用能设备项目汇总表
11、苏州市节能专项资金合同能源管理项目汇总表
附件一:
苏州市新型工业化(循环经济项目)申请报告格式
(一)企业概况
1、企业规模、主要产品及生产能力
2、企业循环经济和清洁生产开展情况,企业能源管理、资源消耗和环境保护现状
(二)立项理由
1.国内外相关技术发展的概况
2.该项目实施的必要性
(三)项目主要内容
1.技术特点、关键技术和关键工艺;
2.项目实施的具体内容(资源循环利用、清洁生产、资源减量化(节能降耗));
3.项目进度与完成期限;
(四)项目预期经济和社会效益
1.经济效益(包括节约水、电、煤、原材料等成本); 2.环境和社会效益。
(五)项目资金及来源
1.项目总资金与年度资金预算(资金构成及构成比例); 2.资金使用范围和资金使用明细表; 3.资金筹措来源(自筹、银行贷款、其它)。
(六)申报单位财务状况
进行项目财务分析,附申报单位上年度财务审计报告。
(七)其他需要说明的问题
苏州市节能专项资金技术改造项目申请报告格式
1.企业基本情况
2.企业能源管理情况 2.1企业能源管理目标
2.2企业能源管理组织结构、人员及职责 2.3企业能源管理规章制度
2.4 能源计量器具的配备及管理情况 3.项目实施前用能状况
3.1项目实施前工艺流程和主要生产装置的规模(用文字和图表说明)
3.2项目实施前消耗的能源种类、数量
3.3 项目实施前能源计量措施(文字、图表说明)3.4 项目实施前产品种类、数量和统计方法 4.项目拟采用的节能技术措施
4.1项目实施节能改造的工艺流程和主要生产装置(用文字和图表说明)
4.2 项目改造后拟使用的能源种类、数量 4.3项目改造后能源计量措施(文字、图表说明)4.4 项目改造后产品种类和数量 5.项目节能量测算和监测方法
5.1项目节能量测算的依据和基础数据 5.2项目节能量测算公式、折标系数和计算过程 6.项目资金及来源
6.1.项目总资金与年度资金预算(资金构成及构成比例);
6.2.资金使用范围和资金使用明细表; 6.3.资金筹措来源(自筹、银行贷款、其它)。7.申报单位财务状况
进行项目财务分析,附申报单位上年度财务审计报告。8.其他需要说明的问题
苏州市节能专项资金合同能源管理项目申请报告格式
(一)项目基本情况
1、项目实施单位基本情况;
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依据;
3、建设规模、主要购置设备;
4、项目投资总额;
(二)项目实施方案;
(三)合同能源管理项目合同复印件(加盖印章双方印章);
(四)合同双方的工商营业执照复印件;
(五)《合同能源管理项目投资单位基本情况表》和《合同能源管理项目基本情况表》;
(六)出示项目新置设备、设施等费用发票原件,并提供该发票复印件,复印件经加盖投资单位和所在区经信、财政部门的公章。
第二篇:东莞市节能与循环经济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
东莞市节能与循环经济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规范东莞市节能与循环经济发展专项资金(以下简称“节能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特制订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指节能资金,是指市财政预算安排用于奖励支持企业和有关单位开展能源管理中心、清洁生产、节能能力建设以及节能与循环经济发展项目等工作的专项资金。
第三条节能资金的管理和使用,应遵循公开透明、效益优先、加强监督的原则,确保资金规范使用,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引导、带动、放大作用。
第二章部门职责
第四条市经信局根据我市节能与循环经济发展的目标、工作部署和要求,确定专项资金的使用方向、申报要求,负责组织项目申报,组织专家对项目进行评审或委托市科协开展评审;负责组织、指导受资助单位的绩效评价工作。市经信局可根据专项资金的申报管理需要,选择社会中介组织或其他企事业单位、行业组织等第三方机构承担或协助办理有关具体事务。
第五条市财政局负责专项资金的预算管理和监督检查,按照相关规定对专项资金实施重点绩效评价。资金拨付按照市政府有关规定及市财政局统一部署执行。
第六条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园区管委会)经信部门负责协助企业单位做好项目申报工作,协助市经信局组织项目实施、验收认定和绩效评价工作。
第三章资助范围和条件
第七条市经信局在资金总额不超过预算的情况下,对项目进行择优资助,具体资助(奖励)范围和方式包括:
(一)能源管理中心建设项目:对用能企业以及有关单位开展能源管理中心建设的,予以财政奖励。
(二)清洁生产奖励项目:对通过自愿性清洁生产审核验收、获得清洁生产企业称号的企业予以奖励。
(三)节能与循环经济发展项目:对具有推广意义的节能与循环经济发展项目予以奖励。
(四)节能先进奖励项目:对获得节能先进地区、单位予以奖励。
(五)节能技术(产品)交流推广项目:对开展节能技术(产品)交流推广工作以及参加重点节能展会的,予以财政奖励。
(六)市政府同意资助的其他节能与循环经济项目,如注塑机伺服节能改造、节能服务与金融产业融合项目等。对节能与循环经济重大项目按照“一事一议”方式报市政府研究决定。
第八条申报节能专项资金应满足以下基本条件:
(一)已在东莞市办理工商、税务登记,具有独立法人资格;
(二)申报单位在当年的节能考核中不得为未完成等级;
(三)资助项目需符合国家节能减排产业发展方向;
(四)申报资金前三年内,在经营活动中没有因违法经营受到刑事处罚或者责令停产停业、吊销许可证或者执照、较大数额罚款等行政处罚的重大违法记录。
第四章资助方式和标准
第九条对能源管理中心建设项目,分为事后奖励和系统维护费用补助两种方式:
(一)事后奖励。用能企业及有关单位开展能源管理中心项目建设,建成并通过市节能主管部门验收,达到甲、乙、丙级标准的,分别予以一次性奖励30万元、20万元和10万元;已获得资金奖励的乙级、丙级能源管理中心继续完善后,可申请再次验收,验收后提升等级的,按提升后的等级补足奖金差额。
(二)系统维护费用补助。已经通过验收的企业级能源管理中心,在通过验收后三年内按照甲乙丙三级分别每年给予5万元、4万元和3万元的维护费用补助,以鼓励企业不断完善使用企业能管中心,并按时按规报送能源利用状况数据至市能源管理中心系统平台。
第十条对通过市级自愿性清洁生产审核验收、被认定为市级清洁生产企业的,给予一次性奖励5万元。市级清洁生产企业,通过省级清洁生产审核验收、被认定为省级清洁生产企业的,再给予一次性奖励10万元。
第十一条对具有推广意义,总投资额在500万元及以上,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主要内容的节能与循环经济发展项目,资助方式分为事后奖励、拨贷联动(贷款贴息)两种方式。
(一)事后奖励。对已完工的节能与循环经济发展项目,按项目投入总额的20%对项目投资方予以事后奖励,单个项目最高奖励额200万元。
(二)拨贷联动(贷款贴息)。对纳入市节能与循环经济发展推广范围、已经立项但尚未实施或者正在建设的项目,由市经信局将项目推荐给相关银行机构,由银行对企业进行审核后,按照立项资金最低1:1的比例为企业发放信用贷款,最高贷款额度不超过项目的总投资额。财政资金按照项目投资总额的25%予以立项资助,单个项目最高资助金额不超过250万元。市财政按照实际贷款利息予以补助,最高贴息额度不超过项目立项资助金额,最长不超过2年。项目通过主管部门验收后,立项资助金额扣除贴息金额的余额部分,仍拨付给企业作为奖励资金。除拨贷联动外,对企业通过银行贷款实施的项目参照拨贷联动方式进行利息补贴。
以上两种资助方式,单个项目只可选择其中一种。
对计划制项目,建立事前报备、事中监督、事后验收的管理模式,在项目通过验收后给予资助。
第十二条对节能先进地区、先进单位进行奖励:
(一)节能先进地区。对节能考核综合评分位居前 3名且考核结果为完成等级及以上的镇街(园区),由市政府授予节能先进地区奖,给予每个获奖镇街(园区)一次性奖励30 万元。节能先进地区奖金要用作本镇街(园区)节能主管部门的节能工作经费,不得挪作它用。
(二)节能先进单位。对积极开展节能工作、节能成效突出的单位,由市政府授予节能先进单位奖。节能先进单位奖励名额每年设30名,给予每个获奖单位一次性奖励5万元。节能先进单位奖金要用作本单位节能主管部门或能源管理部门的节能工作经费,不得挪作它用。节能先进单位为市财政全额供养单位的,只评定,不奖励。
第十三条对开展节能技术(产品)交流推广活动以及参加重点节能展会的,予以财政奖励:
(一)市政府或市经信局同意组织实施的节能技术(产品)推广会、对接会和论坛,对项目主办方按照服务规模、质量、效果、企业评价等进行综合评估,按档次给予10万元、8万元、5万元、3万元的定额奖励。
(二)市经信局每年年初发布纳入奖励的重点节能展会范围(每年不超过5项)。对参展企业实际支出的参展费用给予部分奖励,每家企业最高奖励金额为10万元。参展费用核算范围包括展位费(场地租金)和特装布展费等,资助标准不高于我市的相关规定。
第十四条对市政府同意资助的其他项目,按照市政府有关规定执行。第十五条大型骨干企业、高成长型中小企业和成长型中小企业获得该专项资金资助时,资助比例和限额可分别按照原有资助基准上浮30%、20%和10%执行。
第十六条对市政府批准的其他扶持方式按照相应的文件规定执行。
第五章申报和审核
第十七条申报程序
市经信局根据资金预算和工作安排,制定和发布资金申报通知。申报单位根据要求编制申报资料报送至市经信局。
第十八条申报资料 各类项目以市经信局发布的专项资金申报指南为准。第十九条审核程序
(一)条件审核。市经信局通过资金申报平台对项目申报条件的符合性进行审查。
(二)专家评审。市经信局根据项目性质,按需要组织或委托市科协进行专家评审,必要时现场核查。市级清洁生产企业认定按有关政府向社会转移职能实施方案执行。
(三)核对信息。市经信局根据项目性质,商请相关职能部门提供或核对申报单位的有关信息,以确定申报资料的真实性。
(四)征求意见。拟定资助名单和额度,经征求相关职能部门意见后通过东莞日报、市经信局官方网站进行为期不少于7天的公示。公示期间,任何单位或个人有异议的,可以向市经信局提出;对公示有异议的,市经信局应进行调查,并出具调查结论报告;对经调查核实不符合政策要求的,不予纳入资助范围。公示期满,无异议或经调查后异议不成立的,由市经信局列入资金使用计划。
(五)下达资金使用计划。市经信局上报资金使用计划,经市政府批准后会同市财政局下达。
第六章资金拨付和会计处理
第二十条资金安排计划经市政府批准后,按财政资金拨付程序办理请款和拨付手续。
第二十一条受资助单位应规范各项费用支出的财务核算管理。收到资助款后,按照各自适用的会计制度或会计准则进行会计核算和账目处理。
第七章管理和监督
第二十二条获得专项资金项目的单位要切实加强对专项资金的使用管理,自觉接受财政、审计、监察部门的监督检查,严格执行财务规章制度和会计核算办法。
第二十三条项目获得资助后,项目单位须根据市经信局的要求,配合提供项目实施情况、企业生产经营情况等数据信息,以便做好专项资金后续跟踪监督。
第二十四条市经信局每年委托第三方机构对上一资助项目实施情况进行跟踪、检查、评价,并形成项目跟踪评价报告。市经信局负责对评价不良的项目进行重点指导和监管,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受资助单位应主动配合有关部门开展工作,提供相应的文件资料。
第二十五条专项资金的监督管理与绩效评价按照有关规定执行。项目申报单位如有弄虚作假、挪用、不按规定使用专项资金等行为,将收回专项资金并按有关规定追究责任。
第八章附则
第二十六条本办法由市经信局负责解释。
第二十七条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实施,有效期至2017年12月31日,实施过程中可根据实施情况依法评估修订。原《东莞市节能与循环经济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东府办〔2013〕5号)同时废止。
第三篇:节能与循环经济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2015修订版)专题
东莞市节能与循环经济发展
专项资金管理办法
(2015修订版)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规范东莞市节能与循环经济发展专项资金(以下简称“节能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特制订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指节能资金,是指市财政预算安排用于奖励支持企业和有关单位开展能源管理中心、清洁生产、节能能力建设以及节能与循环经济发展项目等工作的专项资金。
第三条
节能资金的管理和使用,应遵循公开透明、效益优先、加强监督的原则,确保资金规范使用,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引导、带动、放大作用。
第二章
部门职责
第四条
市经信局根据我市节能与循环经济发展的目标、工作部署和要求,确定专项资金的使用方向、申报要求,负责组织项目申报,组织专家对项目进行评审或委托市科协开展评审;负责组织、指导受资助单位的绩效评价工
作。市经信局可根据专项资金的申报管理需要,选择社会中介组织或其他企事业单位、行业组织等第三方机构承担或协助办理有关具体事务。
第五条
市财政局负责专项资金的预算管理和监督检查,按照相关规定对专项资金实施重点绩效评价。资金拨付按照市政府有关规定及市财政局统一部署执行。
第六条
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园区管委会)经信部门负责协助企业单位做好项目申报工作,协助市经信局组织项目实施、验收认定和绩效评价工作。
第三章
资助范围和条件
第七条
市经信局在资金总额不超过预算的情况下,对项目进行择优资助,具体资助(奖励)范围和方式包括:
(一)能源管理中心建设项目:对用能企业以及有关单位开展能源管理中心建设的,予以财政奖励。
(二)清洁生产奖励项目:对通过自愿性清洁生产审核验收、获得清洁生产企业称号的企业予以奖励。
(三)节能与循环经济发展项目:对具有推广意义的节能与循环经济发展项目予以奖励。
(四)节能先进奖励项目:对获得节能先进地区、一2一
单位予以奖励。
(五)节能技术(产品)交流推广项目:对开展节能技术(产品)交流推广工作以及参加重点节能展会的,予以财政奖励。
(六)市政府同意资助的其他节能与循环经济项目,如注塑机伺服节能改造、节能服务与金融产业融合项目等。对节能与循环经济重大项目按照“一事一议”方式报市政府研究决定。
第八条
申报节能专项资金应满足以下基本条件:
(一)已在东莞市办理工商、税务登记,具有独立法人资格;
(二)申报单位在当年的节能考核中不得为未完成等级;
(三)资助项目需符合国家节能减排产业发展方向;
(四)申报资金前三年内,在经营活动中没有因违法经营受到刑事处罚或者责令停产停业、吊销许可证或者执照、较大数额罚款等行政处罚的重大违法记录。
第四章
资助方式和标准
第九条
对能源管理中心建设项目,分为事后奖励和系统维护费用补助两种方式:
(一)事后奖励。用能企业及有关单位开展能源管理中
一3 一 心项目建设,建成并通过市节能主管部门验收,达到甲、乙、丙级标准的,分别予以一次性奖励30万元、20万元和10万元;已获得资金奖励的乙级、丙级能源管理中心继续完善后,可申请再次验收,验收后提升等级的,按提升后的等级补足奖金差额。
(二)系统维护费用补助。已经通过验收的企业级能源管理中心,在通过验收后三年内按照甲乙丙三级分别每年给予5万元、4万元和3万元的维护费用补助,以鼓励企业不断完善使用企业能管中心,并按时按规报送能源利用状况数据至市能源管理中心系统平台。
第十条
对通过市级自愿性清洁生产审核验收、被认定为市级清洁生产企业的,给予一次性奖励5万元。市级清洁生产企业,通过省级清洁生产审核验收、被认定为省级清洁生产企业的,再给予一次性奖励10万元。
第十一条
对具有推广意义,总投资额在500万元及以上,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主要内容的节能与循环经济发展项目,资助方式分为事后奖励、拨贷联动(贷款贴息)两种方式。
(一)事后奖励。对已完工的节能与循环经济发展项目,按项目投入总额的20%对项目投资方予以事后奖励,单个项目最高奖励额200万元。
一4一
(二)拨贷联动(贷款贴息)。对纳入市节能与循环经济发展推广范围、已经立项但尚未实施或者正在建设的项目,由市经信局将项目推荐给相关银行机构,由银行对企业进行审核后,按照立项资金最低1:1的比例为企业发放信用贷款,最高贷款额度不超过项目的总投资额。财政资金按照项目投资总额的25%予以立项资助,单个项目最高资助金额不超过250万元。市财政按照实际贷款利息予以补助,最高贴息额度不超过项目立项资助金额,最长不超过2年。项目通过主管部门验收后,立项资助金额扣除贴息金额的余额部分,仍拨付给企业作为奖励资金。除拨贷联动外,对企业通过银行贷款实施的项目参照拨贷联动方式进行利息补贴。
以上两种资助方式,单个项目只可选择其中一种。对计划制项目,建立事前报备、事中监督、事后验收的管理模式,在项目通过验收后给予资助。
第十二条
对节能先进地区、先进单位进行奖励:
(一)节能先进地区。对节能考核综合评分位居前 3名且考核结果为完成等级及以上的镇街(园区),由市政府授予节能先进地区奖,给予每个获奖镇街(园区)一次性奖励30 万元。节能先进地区奖金要用作本镇街(园区)节能主管部门的节能工作经费,不得挪作它用。
(二)节能先进单位。对积极开展节能工作、节能成效
一5 一 突出的单位,由市政府授予节能先进单位奖。节能先进单位奖励名额每年设30名,给予每个获奖单位一次性奖励5万元。节能先进单位奖金要用作本单位节能主管部门或能源管理部门的节能工作经费,不得挪作它用。节能先进单位为市财政全额供养单位的,只评定,不奖励。
第十三条
对开展节能技术(产品)交流推广活动以及参加重点节能展会的,予以财政奖励:
(一)市政府或市经信局同意组织实施的节能技术(产品)推广会、对接会和论坛,对项目主办方按照服务规模、质量、效果、企业评价等进行综合评估,按档次给予10万元、8万元、5万元、3万元的定额奖励。
(二)市经信局每年年初发布纳入奖励的重点节能展会范围(每年不超过5项)。对参展企业实际支出的参展费用给予部分奖励,每家企业最高奖励金额为10万元。参展费用核算范围包括展位费(场地租金)和特装布展费等,资助标准不高于我市的相关规定。
第十四条
对市政府同意资助的其他项目,按照市政府有关规定执行。
第十五条
大型骨干企业、高成长型中小企业和成长型中小企业获得该专项资金资助时,资助比例和限额可分别按照原有资助基准上浮30%、20%和10%执行。
一6一
第十六条
对市政府批准的其他扶持方式按照相应的文件规定执行。
第五章
申报和审核
第十七条
申报程序
市经信局根据资金预算和工作安排,制定和发布资金申报通知。申报单位根据要求编制申报资料报送至市经信局。
第十八条
申报资料
各类项目以市经信局发布的专项资金申报指南为准。
第十九条
审核程序
(一)条件审核。市经信局通过资金申报平台对项目申报条件的符合性进行审查。
(二)专家评审。市经信局根据项目性质,按需要组织或委托市科协进行专家评审,必要时现场核查。市级清洁生产企业认定按有关政府向社会转移职能实施方案执行。
(三)核对信息。市经信局根据项目性质,商请相关职能部门提供或核对申报单位的有关信息,以确定申报资料的真实性。
(四)征求意见。拟定资助名单和额度,经征求相关职
一7 一 能部门意见后通过东莞日报、市经信局官方网站进行为期不少于7天的公示。公示期间,任何单位或个人有异议的,可以向市经信局提出;对公示有异议的,市经信局应进行调查,并出具调查结论报告;对经调查核实不符合政策要求的,不予纳入资助范围。公示期满,无异议或经调查后异议不成立的,由市经信局列入资金使用计划。
(五)下达资金使用计划。市经信局上报资金使用计划,经市政府批准后会同市财政局下达。
第六章
资金拨付和会计处理
第二十条
资金安排计划经市政府批准后,按财政资金拨付程序办理请款和拨付手续。
第二十一条
受资助单位应规范各项费用支出的财务核算管理。收到资助款后,按照各自适用的会计制度或会计准则进行会计核算和账目处理。
第七章
管理和监督
第二十二条
获得专项资金项目的单位要切实加强对专项资金的使用管理,自觉接受财政、审计、监察部门的监督检查,严格执行财务规章制度和会计核算办法。
第二十三条
项目获得资助后,项目单位须根据市经信一8一
局的要求,配合提供项目实施情况、企业生产经营情况等数据信息,以便做好专项资金后续跟踪监督。
第二十四条
市经信局每年委托第三方机构对上一资助项目实施情况进行跟踪、检查、评价,并形成项目跟踪评价报告。市经信局负责对评价不良的项目进行重点指导和监管,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受资助单位应主动配合有关部门开展工作,提供相应的文件资料。
第二十五条
专项资金的监督管理与绩效评价按照有关规定执行。项目申报单位如有弄虚作假、挪用、不按规定使用专项资金等行为,将收回专项资金并按有关规定追究责任。
第八章
附则
第二十六条
本办法由市经信局负责解释。
第二十七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实施,有效期至2017年12月31日,实施过程中可根据实施情况依法评估修订。原《东莞市节能与循环经济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东府办〔2013〕5号)同时废止。
一9 一
第四篇:节能与工业循环经济项目申报要求(最终版)
节能与工业循环经济项目、节能和循环经济支撑体系建设项目申报要求
一、申报项目范围
2013年省级节能与工业循环经济专项资金支持绿色发展推进项目,具体包括:节能和工业循环经济项目(不含其中的“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聚区清洁生产”)、节能和循环经济支撑体系建设项目两类。支持重点和申报条件详见《申报通知》所附的《2013省工业和信息产业转型升级专项引导资金项目指南》。节能和工业循环经济项目包括:节能和工业循环经济示范项目、节能改造项目、循环经济项目、节能环保装备(产品)产业化、规模化项目和电机能效提升项目。节能和循环经济支撑体系建设项目包括:合同能源管理项目、万家企业能源管理体系建设项目、专项能源监察审计项目、节能标准支撑能力建设项目、区域性能效监测与管理平台建设等公共服务平台建设项目。万家企业能源管理体系建设项目分为服务项目(省、市节能主管部门委托的第三方机构开展能源管理体系建设培训指导、评价等服务)和万家企业能源管理体系认证项目。其中:能源管理体系建设服务项目、专项能源监察审计项目、节能标准支撑能力建设项目
— 1 — 根据省下达的计划工作量(和完成效果)分配下达资金,各地不需上报项目申请报告。
各地要按照“项目指南”要求,突出支持重点,优先推荐申报列入国家万家企业节能低碳行动的企业实施的节能循环经济改造项目。
二、申报材料要求
项目申报材料包括项目申请表格、资金申请报告及附件材料,并按此顺序装订成册。
(一)项目申请表格(见附件)。示范项目填表1和表2,节能改造、循环经济项目、节能装备(产品)产业化、规模化项目填表1和表3,电机能效提升项目填表1和表6,合同能源管理项目填表4,能源管理体系认证项目填表1和表7。
(二)资金申请报告正文。按《申报通知》附件3“资金申请报告编制要点”编写,同时,在“项目的建设背景和必要性”中,节能和工业循环经济项目和合同能源管理项目,要说明项目实施前的主要产品、工艺流程和主要生产装置的规模、本项目涉及改造的生产用能装置情况(用文字和图表说明),项目实施前能源等资源消耗种类、数量等基本情况;在“项目建设方案”中要对项目所采用的技术、主要建设(改造)内容等做详细说明;在“项目财务分析、经济分析及绩效指标”中,要有节能、综合利用和污染减排效果分析。其中节
— 2 — 能示范项目、改造项目、合同能源管理项目要结合节能改造内容及措施,详细计算节能量(要有依据,计算过程公正严谨,电力折标系数用3.3吨标准煤/万千瓦时);节能装备(产品)产业化项目要有技术(产品)应用后可形成的社会节能量及其计算过程。电机能效提升项目应详细列出原有电机的型号、规格、数量等,本次项目购买电机的具体用途及安装投运时间及运行情况,尚未全部更新的要说明下一步更新计划。在“各项建设条件落实情况”中,应列出已购置(投入)的主要技术设备清单(按附件表5汇总)。
能源管理体系认证项目申请报告应包括企业的基本情况、主要产品、工艺流程和主要生产装置的规模、能源等资源消耗种类及数量等基本情况,能源管理体系建设情况,通过开展能源管理体系建设促进节能工作的具体成效,并提供能源管理体系文件、认证证书及认证费用发票复印件。
近两年(2011、2012年)获得过省级专项资金扶持的单位,在资金申报报告正文的“项目的建设背景和必要性”与“项目建设方案”间增加一节:“近两年获得省级专项资金支持项目情况”,详细说明已获得支持项目的内容、进展情况、运行效果及与本次申报项目的联系及区别。
(三)资金申请报告附件。除《申报通知》要求外,申报的示范项目、改造项目、节能装备(产品)产业化、电机能效提升、合同能源管理项目和区域性能效监测与管理平台
— 3 — 均应由县级以上经信部门(盖章)出具的竣工验收材料或工程进展情况证明,并提供与已购置(投入)的主要技术设备清单汇总表相对应的设备购置发票复印件。合同能源管理项目必须提供项目合同、节能效益分成证明及服务对象提供的项目实施情况及运行效果的证明材料。
三、其他
(一)申报节能与工业循环经济项目的单位可同时申报节能与循环经济支撑体系建设项目。
(二)各市、县要严格控制节能与工业循环经济项目申报数量,对申报的所有项目要对照申报材料进行严格细致的现场审核,确保申报材料与实际情况相符。在按《申报通知》要求上报项目书面申报材料的同时,请按附件中表8上报汇总表,并将汇总表(书面及电子版)及每个项目的申报材料电子版(每个市、县要统一将本地项目刻入1张光盘)报送至省经信委节能与综合利用处。
附件:节能专项资金申请表及汇总表
第五篇:广东节能循环经济专项资金申报通知
节能循环经济专项资金申报通知
2013-06-18 14:53:55 0 9
广东省经济和信息化委 广东省财政厅关于组织2013年省节能
循环经济 专项资金申报的通知
粤经信节能函〔2013〕1232号
发布时间:2013-04-28
各地级以上市经济和信息化主管部门、财政局,佛山市顺德区经济和科技促进局、财税局,财政省直管县(市)经济和信息化局、财政局,省属企业集团,有关单位:
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推动经济绿色、循环和低碳发展,落实《工业和信息化部广东省人民政府加快推进广东省工业绿色发展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根据《广东省节能循环经济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结合2013年节能和循环经济工作要点,现就组织2013年省节能循环经济专项资金申报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申报原则
(一)科学导向。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围绕“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东”核心任务,以“转方式、调结构、促发展、上水平”为主线,统筹考虑资金安排,创新资金支持方式。
(二)绩效导向。增强专项资金分配使用的绩效观念,资金申报、评审、资金使用等各环节以绩效为导向,加强对资金使用、项目实施的监督管理。
(三)集中财力、向粤东西北倾斜。集中财力重点支持节能循环经济平台建设和重大示范试点工程,加大对粤东西北地区扶持力度。继续支持节能技改、循环经济、资源综合利用、清洁生产等资源节约工作,提高资源循环高效利用水平。
(四)公开、公正、公平原则。采用公开推荐、专家评审的形式优选,规范资金申报和评审程序,提高资金安排的规范性和科学性。
二、支持范围
(一)重点支持节能循环经济服务平台。包括省市两级能源管理中心、重点企业能源管理中心,以及节能“三能”体系建设、循环经济工作体系建设、宣传培训等其它省级节能循环经济公共政策服务项目建设。地市公共政策服务项目由市财政支持,省财政原则上不再支持。
(二)重点支持节能循环经济示范试点。包括示范工业园(部省共建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省循环经济工业园)、示范产业基地(省市共建循环经济产业基地等)和龙头示范(省清洁生产示范园、省“能效领跑者”单位等)。
(三)支持节能技术改造项目。包括重点节能工程中的万企(单位)节能工程、绿色政府工程、节能信息化工程、节能示范推广工程等,以及建筑、交通、公共机构、商贸酒店等重点节能示范项目。
(四)支持循环经济、资源综合利用及清洁生产等其它资源节约项目。主要包括工业“三废”、矿产资源综合利用项目、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产业化等重大项目;开展清洁生产技术改造项目;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推广应用等示范项目。
三、支持方式和标准
(一)平台建设。采取补助方式支持,省级能源管理中心平台建设300万元/个;市级能源管理中心建设200万元/个;企事业单位能源管理中心建设项目,企业性质的按投资额不超过20%补助,除省、市两级能源管理中心外其它公共机构性质的按投资额不超过50%补助,单个项目补助额最高不超过200万元。除此之外的省级公共政策服务类项目采取补助方式。
(二)示范试点。采取奖励方式支持,示范工业园奖励900万元/个;示范产业基地奖励500万元/个;龙头示范奖励200万元/个。愿意参与股权投资试点的,在奖励的基础上额外增加股权投资。
(三)节能技术改造项目。采取以奖代补、补助等方式支持。工业节能技改项目奖励标准按节能量400元/吨标准煤;建筑、交通、公共机构、商贸酒店等非工业领域节能技术改造项目,结合节能效果,属于商业性质的,按投资额不超过20%给予奖励;属于公共机构性质的,按投资额不超过50%给予奖励,单个项目奖励额不超过200万元。
(四)其它资源节约项目。对循环经济、资源综合利用、清洁生产等技术改造、推广应用项目采用贴息方式支持。单个项目贷款贴息额不超过200万元。
四、申报条件和材料
(一)申报条件。
1.在广东省境内的(深圳市除外),项目建设符合国家和省的产业政策、节能减排要求以及有关规定和程序。
2.已享受过国家或省相关资金奖励支持的项目不得重复申请专项资金。
3.曾获得省节能专项资金、省循环经济发展专项资金支持的单位,在已获支持项目完工评价(验收)后方可申报新项目,并随文上报地市经信、财政部门或省主管部门出具的项目评价(验收)书。
4.申报专项资金还应具备以下条件:
(1)平台和示范试点的申报主体必须是独立法人实体。其中,示范试点奖励的申报主体必须是已获得相关称号评定的单位,如省循环经济工业园、省市共建循环经济产业基地等。
(2)节能技术改造项目必须是已经实施完成的项目(完工期在申报通知前一年内的),且工业节能技改单个项目年节能量在1000吨标准煤以上(含)、5000吨标准煤以下(含);非工业节能技改单个项目年节能量在100吨标准煤以上(含)、5000吨标准煤以下(含)。
(3)其它资源节约项目必须是在建或拟建项目(在申报后一年内实施),且已经获得相应级别银行出具的项目贷款证明。
(二)申报材料要求。
1.申报平台建设财政补助资金应提交:专项资金申请报告、单位基本情况表以及项目基本情况表、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单位法人营业执照、机构代码证(复印件)、承诺书等材料。其它省级公共政策服务类项目申报材料参照上述要求。材料清单及要求详见附件1。
2.申报示范试点财政奖励资金应提交:专项资金申请报告、单位基本情况表以及项目基本情况表、示范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单位法人营业执照、机构代码证(复印件)、承诺书等材料。材料清单及要求详见附件2。
3.申报节能技术改造项目应提交:专项资金申请报告、单位基本情况表以及项目基本情况表、投资行政主管部门出具的项目立项手续材料、单位法人营业执照、机构代码证(复印件)、第三方审核报告、承诺书等材料。材料清单及要求详见附件3。
4.申报其它资源节约项目应提交:专项资金申请报告、单位基本情况表以及项目基本情况表、投资行政主管部门出具的项目立项手续材料、单位法人营业执照、机构代码证(复印件)、纳税证明、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贷款证明、承诺书等材料。材料清单及要求详见附件4。
五、申报程序和要求
(一)资金申报单位按属地化原则,向当地经济和信息化主管部门(简称经信部门)、财政部门提出申请,省直(属)申报单位向其主管部门或企业集团提出申请。
(二)各地级市(或财政省直管县、市)经信部门会同同级财政部门负责组织做好本地区资金申报工作,有关省直部门和省属集团负责组织做好下属单位(企业)的资金申报工作,并对申请材料真实性、完整性、可行性进行初审并出具审核意见,汇总后上报省经济和信息化委、省财政厅。汇总表见附件5。
(三)省经济和信息化委会同省财政厅组织专家对申报资料进行审核,提出专项资金安排计划,在省经济和信息化委网上公示无异议后批准下达。
(四)申报数量和时间要求。各市和省直(属)推荐的平台类、试点示范类资金申报个数不限;节能技术改造项目申报个数不限;其它资源节约项目珠三角各市原则上不超过2个,粤西、粤东和北部山区各地市原则上不超过4个,财政省直管县(市)、省行业主管部门、资产经营有限公司或企业集团原则上不超过1个。
请于5月31日下午17时前将申报材料文字版(一式5份,A4纸张装订成册)和电子文档(刻1张光盘贴标签)一并报送至省经济和信息化委(节能和循环经济处)。请严格按时间要求和材料要求上报,逾期或审核程序不完备均不予受理。
六、绩效评价和监督管理
各地市经济和信息化部门和财政部门要按照本通知要求,积极组织好专项资金申报、绩效评价、监督检查、完工评价等相关工作,为申报工作提供指导和服务,确保各项工作按时保质保量完成.广东省经济和信息化委
广东省财政厅
2013年4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