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杭州发展循环经济节能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
杭州市发展循环经济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
杭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市财政局等部门
关于杭州市发展循环经济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杭政办函〔2008〕353号
各区、县(市)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单位:
市财政局、市发改委、市经委拟订的《杭州市发展循环经济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已经市政府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遵照实施。
二○○八年十月十六日
杭州市发展循环经济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
市财政局 市发改委 市经委(二○○八年九月十八日)
为促进社会资源的高效、循环利用,以及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加快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有效缓解资源和环境压力,推动我市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根据《国务院关于印发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的通知》(国发〔2007〕15号)、《杭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杭州市“十一五”循环经济发展规划的通知》(杭政办函〔2006〕196号)和《杭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我市工业循环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杭政函〔2005〕211号)等文件精神,制定本办法。
一、资金来源及用途
发展循环经济专项资金(以下简称专项资金)由市财政局从工业发展专项资金中统筹安排。主要用于以下方面:
(一)技术先进、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好的节能、节水、节材技术的开发与利用;
(二)具有示范意义的废物、废气、废水等的资源化利用,电子废弃物等资源化利用技术、污染物减排技术、绿色再制造技术的开发与利用;
(三)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技术的开发与利用;
(四)节能和循环经济成效显著单位以及清洁生产试点企业的奖励;
(五)列入省、市循环经济示范工程的项目;
(六)经市政府确定支持的循环经济项目。
二、申请条件
申请专项资金必须符合以下条件:
(一)在杭州市范围内办理工商登记、税务登记的企事业单位;
(二)申请企业和单位必须具有独立的法人资格且管理规范、财务管理制度和会计核算体系健全;
(三)申请的项目原则上应是上年度预报计划、本年度列入计划并已在杭州市范围内实施完成的循环经济建设项目,项目中含自主研发费用的必须按规定比例分摊且单独设账进行核算;
(四)循环经济示范工程项目必须符合国家的产业政策、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以及我市循环经济发展规划的要求,具有明显的循环经济特征,对发展全市循环经济具有示范作用。
同一项目已获得市级财政其他资助的,不再重复资助。
三、资助和奖励标准
(一)对第一条中的(一)、(二)、(三)类项目,其投资额在40万元以上、节约率达到5%以上的,根据项目的先进性程度和实际完成投资额进行资助:一般项目按照投资额的10%予以资助;列入省、市重点节能工程的项目按照投资额的12%予以资助;属自主创新的知识产权项目,经专家评审确认,已达到国际、国内先进水平且效果特别显著的,按照投资额的15%予以资助。
单个项目的资助额最高不超过100万元。
(二)经考核达到循环经济示范标准的项目,给予5—20万元的奖励。
(三)对按照《浙江省经济贸易委员会浙江省环境保护局关于印发浙江省清洁生产审核验收暂行办法的通知》(浙经贸资源〔2005〕643号)的要求通过清洁生产审核验收,且节能降耗、减污效果显著的企业,根据得分高低进行奖励:获得95分(含)以上的项目给予5万元奖励,获得90分(含)—95分的项目给予4万元奖励,获得85分(含)—90分的项目给予2万元奖励。
(四)按照国家和省、市政府的要求,对节能和循环经济成效显著的单位给予最高不超过4万元的奖励。
(五)对完成电平衡测试、整改后取得明显节电效果的企业,按企业实际支付的测试费用给予50%的补助。
四、申请与审批程序
(一)专项资金每年申报两次。市级单位向市经委、发改委、财政局申请,其中杭州市发展循环经济“770”工程项目(即“七个一批”和70个重点项目)单位向市发改委、财政局申请,其他项目单位向市经委、财政局申请;区、县级企业和单位向所在地经发局(经贸局、发改经济局)、财政局申请,经初审同意后报市经委、市发改委和市财政局。
(二)申请专项资金的企业和单位,应提交以下材料:
1.杭州市循环经济专项资金申请表;
2.项目投资财务清单及有关凭证复印件和项目总结报告;
3.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副本及章程(复印件);
4.企业基本情况表,包括经营范围、主要产品、生产技术、职工人数等;
5.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和项目产品(技术)鉴定书;
6.投资额500万元以上的项目,需分别提供能源检测机构出具的节能量检测报告和会计师事务所出具的项目审计报告;
7.财政资助情况说明表;
8.需提供的其他资料。
(三)申请材料由市经委、市发改委和市财政局审核,其中的重大项目和各项目创新程度由技术专家先行评审。根据审核和评审意见,由市财政局会同市经委和市发改委下达循环经济项目资金拨付通知。
(四)市级企业和单位的资助资金由市财政全额拨付;区级企业和单位(不含萧山、余杭区)的资助资金,由市财政局按市级企业资助标准的25%安排;萧山、余杭区及五县(市)企业和单位的资助资金由市财政局按市级企业资助标准的12.5%安排。各区、县(市)必须按照规定安排配套资金。
五、项目资金的使用、监督和管理
(一)建立健全专项资金使用绩效跟踪和考评制度。各企业和单位应按照规定,定期报送资助项目的绩效材料。各区、县(市)相关部门和财政部门应将本地区资助项目的绩效评价和总结报送市经委、发改委、财政局。
(二)弄虚作假骗取财政专项资金的,由财政部门按照《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国务院令427号)的规定对单位、直接责任人员进行处理;触犯刑律的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三)各区、县(市)相关职能部门应认真审核申报材料。对提供不实审计报告的会计师事务所,除按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进行处罚外,今后其出具的审计报告不得作为财政资助的依据。
(四)各区、县(市)政府应确保配套资金及时到位。对配套资金落实情况不到位的区、县(市),视情暂停直至取消其辖区内企业和单位申请市级财政资助资格。
六、本办法由市财政局会同市发改委、市经委负责解释。
原《杭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市财政局市经委关于杭州市工业循环经济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杭政办〔2006〕20号)同时废止。
第二篇:福建省节约能源和循环经济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
节约能源和循环经济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规范能源节约利用专项资金(以下简称专项资金)的管理和使用,根据《福建省省级工商发展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及相关法规和财政预算管理的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每年依本办法制定专项申报指南。
第二条 由省级工商发展资金预算安排的能源节约利用专项资金,主要用于推进节能降耗,开展节约用水,加强资源综合利用,减少污染排放,发展循环经济,促进经济增长方式改变。
第三条 专项资金的管理和使用应当围绕节能降耗、减排增效、发展循环经济的目标任务,坚持择优支持、突出重点、效率优先、公正透明的原则。
第二章 支持范围和方式
第四条 专项资金扶持范围和重点主要包括:
(一)节约降耗方面。重点支持技术先进、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好的节能、节水、节材、减污方面的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的研发推广和技术改造项目以及淘汰落后高耗能设备项目。
(二)环保产业方面。重点支持工业污染源防治、清洁生产等环保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的推广应用项目。
(三)资源综合利用方面。重点支持废渣、废水(液)、废气综合利用和废旧物资的回收利用项目。
(四)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方面。重点支持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海洋能、地热能和氢能等开发利用项目。
(五)能源合同管理方面。重点支持发展前景广阔、推广价值较高的合同能源管理项目。
(六)节能管理部门节能宣传、培训、表彰奖励、能源监测、审计等循环经济相关工作。
(七)获得国家国债资金支持需要地方配套的项目。
第五条 专项资金优先支持10大重点节能工程、高耗能高污染重点行业、重点企业以及循环经济试点单位的重大示范项目。
第六条 专项资金的支持方式采用以奖代补、无偿补助的方式。
第七条 企业收到无偿补助资金计入资本公积,由全体股东共享。
第八条 同一内容项目当年已通过其他渠道获取财政支持的,专项资金不再予以支持。
第三章 申报条件和要求
第九条 专项资金支持的企业需符合以下条件:
(一)必须是在闽注册的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
(二)会计信用和纳税信用良好;
(三)严格遵守节能的相关法律法规,认真执行各项节能政策、措施; 第十条 专项资金支持的项目需符合下列条件:
(一)项目应当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符合规划、环保、土地、劳动、安全和建设项目强制性标准等规定。
(二)项目前期工作落实,建设改造条件具备,项目配套资金基本落实,净资产不低于项目总投资;
(三)项目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显著,项目实施后具有显著的节能、节约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废弃排放的效果;
(四)省级清洁生产示范项目需通过省级有关部门验收。
第十一条 申请专项资金的企业应同时提供下列资料:
(一)申请报告及专项资金申请表(含企业基本情况表和项目基本情况表);
(二)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及章程(复印件);
(三)企业生产经营基本情况;
(四)项目实施方案(主要内容:
1、申报单位基本情况;
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依据;
3、项目名称、建设规模、主要建设内容;
4、项目总投资匡算、资金筹措和还贷方案;
5、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估算;
6、建设进度初步安排;
7、结论。);
(五)经会计师事务所审计的上一会计报表和审计报告;
(六)项目建设已投入或已落实的资金凭证;
(八)其他需提供的资料。
第四章 管理程序
第十二条 县(市)项目由县(市)政府向省经贸委申报,同时上报省财政厅,抄送设区市经贸、财政主管部门;设区市项目由设区市经贸主管部门向省经贸委申报,同时上报省财政厅;省属项目由主管部门或其控股的省集团(控股)公司提出意见后向省经贸委申报,同时上报省财政厅。
第十三条 省经贸委环境和资源综合利用处负责受理专项资金申请报告及申报材料。
第十四条 省经贸委、省财政厅对上报的项目根据《福建省省级工商发展资金管理暂行办法》规定的程序进行审核、审定后,联合下达补助资金。
第五章 监督检查
第十五条 各有关主管部门及企业要严格按照规定用途使用专项资金,并自觉接受财政、审计部门的监督检查,项目实施完成后,企业应向省经贸委、财政厅提出验收申请。
第十六条 任何单位不得以任何形式骗取、截留、挪用专项资金,对违反规定的,按照《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的相关规定予以处罚。
第十七条 省经贸委会同省财政厅组织管理部门及相关领域专家组成验收小组,或者委托设区市经贸、财政部门以及相关中介机构对项目进行实地验收,未通过验收的企业单位,不能继续申请专项资金。
第十八条 申报企业要按照财政部的有关规定,履行向同级财政部门报送月度财务快报的义务。
第六章 附则
第十九条 项目评审和论证、监督检查、项目验收、绩效评估等管理性支出,实行预决算管理,经省财政厅核实后按不超过专项资金总额的1%的比例据实列支。
第二十条 本办法由省财政厅、省经贸委负责解释。
第二十一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第三篇:辽宁省节能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
辽宁省节能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进一步推进节能降耗工作,加快构建节约型社会,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辽宁省节约能源条例》、《国务院关于加强节能工作的决定》(国发[2006]28号)的有关规定,省政府设立辽宁省节能专项资金(以下简称“节能专项资金”)。为规范专项资金的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依据国家财政财务制度的有关规定,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节能专项资金是指由省级财政预算安排,专项用于节能及其相关管理活动的资金。
第三条 节能专项资金的使用应坚持择优扶强、突出重点、效率优先、公正透明的原则,建立有利于节能工作的长效机制。
第二章
支持范围和支持方式
第四条 节能专项资金的主要支持范围:
(一)节能技术与产品推广。重点支持科研单位和企业开发高效节能工艺、技术和产品,优先支持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节能共性和关键技术及重大技术装备产业化示范,支持在重点行业推广应用高效节能产品以及《节能技术政策大纲》中的重大产业化节能技术,有条件支持生产达到超前性国家能效标准、经过认证的节能产品和项目等。
(二)节能示范项目及试点工程。重点支持国家《节能中长期专项规划》中确定的燃煤工业我,锅炉(窑炉)改造、区域热电联产、余热余压利用、节约和替代石油、电机系统节能、能量系统优化、建筑节能、绿色照明、政府机构节能以及节能监测和技术服务体系建设等十大重点节能工程中的重大项目和示范项目,以及国家和省确定的节能示范和试点工程项目。
(三)节能宣传培训。重点支持节能法律体系建设,开展节能宣传、专业人员培训、学术交流以及每年节能宣传周的宣传活动,向社会提供节能培训、节能指导、传授节能技术和管理经验等公共服务。
(四)节能信息服务和奖励。重点支持节能信息系统、能力建设以及节能新机制的推广应用示范项目,以及在节能管理、科研和推广工作中做出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
(五)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项目。
(六)获得国家、省政府支持的需要地方配套的项目。
(七)经审核可用于节能工作的有关支出。
第五条 节能专项资金主要用于以上支持范围内的补助和奖励。其中:对于节能新技术、新产品的研发、推广、生产项目给予适当补助;对节能示范项目及试点工程,给予项目固定资产投资总额6—8%的补助;单项补助资金一般不超过200万元;地方配套项目补助资金一般不超过100万元。
第六条 已通过其他渠道获取本级财政资金支持的项目,原则上不再安排节能专项资金。
第三章
申报条件
第七条申请节能专项资金项目应具备以下条件:
(一)项目主体明确。具有独立法人资格,有健全的项目组织,财务管理机构和制度;
(二)技术先进适用。项目采用先进适用的技术,在行业或地区内具有较强的带动作用和较好的示范意义;
(三)具备项目实施能力,承担项目的企业具有合理的经济规模,项目资本金落实,企业净资产原则上不低于项目总投资;
(四)项目前期工作扎实。项目配套条件好,有可靠的原料来源和物料平衡,建设条件基本落实,能够保证按期开工建设;
(五)项目节能效益显著。项目实施后能够形成稳定的节能能力。
第四章
申报和审批程序
第八条建立全省节能项目备选制度,节能项目的申报、评审和审批应坚持公开、公平和公正的原则。
第九条申请节能专项资金,由企业提出申请,经所在市经委会同财政局审核后,以正式文件的形式上报省经委、省财政厅,省直企事业单位可直接上报,原则上每年只申报一次。
第十条
申请节能专项资金的企业应提供下列材料:
(一)相应级别资质单位编制的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或资金申请报告;
(二)项目核准或备案文件;
(三)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副本复印件;
(四)经合法中介机构审计的上一会计报表和审计报告;
(五)相应级别中介机构出具的贷款承诺函(或贷款合同、授信协议)、自筹资金证明(银行存款证明)以及资金到帐凭证;
(六)合理用能评估报告;
(七)相应级别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批复;
(八)规划用地证明(需新征土地的项目);
(九)需提供的其他资料。
第十一条省经委、省财政厅组织专家对所申报项目的必要性、主要内容、技术工艺先进性、节能和经济效益分析以及企业实施项目的能力等进行综合论证,根据评审结果确定支持的项目及支持额度,提出节能专项资金安排意见,经省经委和省财政厅主管领导批准后执行。
第十二条
节能专项资金项目资金计划由省经委和省财政厅联合下达,省财政厅根据项目进展情况拨付资金。
第五章
职责分工
第十三条省经委承担以下职责:
(一)提出节能备选项目方案及预算;
(二)会同省财政厅组织节能专项资金的申报、审查和确认;
(三)会同省财政厅提出节能专项资金安排意见;
(四)监督检查节能专项资金的管理和使用情况;
(五)编制节能专项资金决算;
(六)会同省财政厅对节能专项资金进行绩效评价。
第十四条省财政厅承担以下职责:
(一)审核安排节能专项资金预算;
(二)会同省经委组织节能专项资金的申报、审查和确认;
(三)会同省经委审核并拨付节能专项资金;
(四)组织检查节能专项资金的管理和使用情况;
(五)审核节能专项资金决算;
(六)会同省经委对节能专项资金进行绩效评价。
第六章
监督管理
第十五条节能专项资金实行专款专用,项目实施单位每年年底以书面形式分别向省财政厅、省经委报告节能专项资金使用情况;竣工投产后,提供中介机构审计出具的审计报告。
第十六条省财政厅、省经委将不定期对节能专项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检查,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视情节给予通报批评、收回部分或全部资金、取消以后该项资金的申报资格等。对情节严重的,将提请有关部门对相关责任人追究行政和法律责任。
第七章
附
则
第十七条本办法由省财政厅、省经委负责解释。
第十八条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第四篇:湖北省节能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
湖北省节能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根据《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的通知》(鄂政发[2007]53号)和《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节能中长期专项规划和“十一五”节能行动计划的通知》(鄂政发[2008]13号)的要求,省财政设立“节能专项资金”(以下简称节能资金)。为加强节能资金管理,充分发挥资金使用效益,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节能资金,是指省财政预算安排的,专项用于支持重点企业节能技术改造和节能技术推广项目的专项资金。
第三条 节能资金采取“以奖代补”方式,资金分配与节能量挂钩,对项目建成后完成节能量目标的项目承担企业给予奖励,促进形成稳定的节能工程能力。
第四条 节能量是企业通过节能技术改造和节能技术推广直接产生的,可核查、可报告、可证实减少的能源消耗量,其核定采取企业报告,第三方审核,政府确认的方式。企业提交改造前用能状况、节能措施、节能量及计量检测方法,由省节能主管部门委托的经认定的第三方机构进行审核,第三方机构对出具的节能量审计报告负责。
第五条 节能资金的使用和管理坚持公开透明、定向使用、科学监管的原则,接受社会各方面监督。对国家和有关部门支持安排过的同一节能项目,节能资金不重复安排。
第二章 奖励对象和方式
第六条 节能资金奖励的节能技术改造和节能技术推广项目是指《湖北省“十一五”节能行动计划》(鄂政发[2008]13号)中确定的燃煤工业锅炉(窑炉)改造、余热余压利用、热电联产和集中供热、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电机系统节能、能量系统优化和绿色照明等项目。
第七条 节能技术改造和节能技术推广项目的奖励金额,按项目实际节能量与规定的奖励标准确定。
第三章 奖励标准
第八条 节能技术改造和节能技术推广项目根据节能量,即每节 约一吨标准煤奖励50元的标准确定节能资金的分配额。
第九条 对于不易直接核定节能量的项目,通过组织专家审查、计算后核定节能量,按照第八条所列标准进行奖励。
第四章 节能资金的申报条件和程序
第十条 申请节能资金的项目,必须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全省节能专项规划的要求,对单纯通过扩大生产能力、产品结构调整而取得节能效果的项目不予奖励。
第十一条 申请资金奖励的项目必须符合下述条件
(一)属于节能技术改造项目和节能技术推广项目;
(二)实施后年可实现节能量在3000吨标准煤以上;
(三)项目承担企业必须具有完善的能源计量、统计和管理体系。
第十二条 节能资金申报程序
(一)符合本办法规定的节能技术改造和节能技术推广项目,由项目所在企业提出节能奖励资金申请报告(详见附件
1、附件2),经法人代表签字后,报所在地发展改革委和财政局。
(二)各市、州发展改革委会同财政局对企业的节能资金申请报告进行严格初审汇总后,报省发展改革委和省财政厅。
第五章 节能资金的审核与确定
第十三条 省发展改革委会同省财政厅对各地上报的财政奖励资金申请报告组织专家进行评审,对节能量进行审核(审核原则和办法见附件3),需要时可对部分项目进行实地核查。
第十四条 省发展改革委会同省财政厅根据奖励标准和奖励资金总量,按照节能量联合下达节能技术改造和节能技术推广项目实施计划;省财政厅会同省发展改革委根据项目实施计划确定奖励资金,并下达项目资金预算计划。
第十五条 项目竣工后,省财政厅根据节能量审核机构出具的节能量审核报告。按照财政国库集中支付的有关规定和财政预算管理级次,将奖励资金及时拨付到项目所在地财政部门,由所在地财政部门拨付到项目承担企业或单位。
第六章 奖励资金的使用和监督管理
第十六条 节能资金必须用于本办法第六条所规定的节能技术改造、节能技术推广项目支出以及对节能量审核支出。
第十七条 加强项目跟踪管理。各市(州)、县(市)财政局会同发展改革部门,对专项资金安排、使用情况及项目完成情况,进行不定期或重点监督检查,督促企业节能技术改造和节能技术推广项目实施,确保节能资金专款专用,保证项目按时完工并实现节能目标。
第十八条 实行项目定期报告制度。各项目承担单位要在每年年底前向所在地财政局和发展改革委报告本单位节能资金使用情况、项目进展情况,并上报省财政厅和省发展改革委。
第十九条 奖励资金必须专款专用,任何单位不得以任何理由、任何形式截留、挪用。对违反规定的,除将省财政奖励资金全额收缴省财政外,按照《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国务
院令第427号)等有关法律法规追究有关单位和人员的责任。
第七章 节能量审核管理
第二十条 省发展改革委会同省财政厅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采取随机抽取的办法确定节能量审核机构。
第二十一条 省发展改革委对节能量审核机构的审核工作进行监管。对节能量审核报告严重失真的审核机构取消资格,并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
第二十二条 省发展改革委会同省财政厅委托节能量审核机构对项目实际节能量进行审核,由节能量审核机构出具审核报告并承担责任,审核经费根据工作量核定(付费办法另行制订)。
第二十三条 项目单位对上报材料真实性负责。对弄虚作假、套取财政资金的单位,由省财政厅扣回奖励资金,并由省发展改革委责令地方发展改革部门督促进行整改,同时将项目单位名单在社会上进行曝光,被曝光企业在五年内不得申报节能资金支持项目。
第八章 附则
第二十四条 本办法由省财政厅会同省发展改革委负责解释。
第二十五条 本办法自下发之日起施行。
附件:湖北省企业财政节能奖励资金申请报告的主要内容(略)
第五篇:广东节能循环经济专项资金申报通知
节能循环经济专项资金申报通知
2013-06-18 14:53:55 0 9
广东省经济和信息化委 广东省财政厅关于组织2013年省节能
循环经济 专项资金申报的通知
粤经信节能函〔2013〕1232号
发布时间:2013-04-28
各地级以上市经济和信息化主管部门、财政局,佛山市顺德区经济和科技促进局、财税局,财政省直管县(市)经济和信息化局、财政局,省属企业集团,有关单位:
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推动经济绿色、循环和低碳发展,落实《工业和信息化部广东省人民政府加快推进广东省工业绿色发展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根据《广东省节能循环经济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结合2013年节能和循环经济工作要点,现就组织2013年省节能循环经济专项资金申报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申报原则
(一)科学导向。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围绕“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东”核心任务,以“转方式、调结构、促发展、上水平”为主线,统筹考虑资金安排,创新资金支持方式。
(二)绩效导向。增强专项资金分配使用的绩效观念,资金申报、评审、资金使用等各环节以绩效为导向,加强对资金使用、项目实施的监督管理。
(三)集中财力、向粤东西北倾斜。集中财力重点支持节能循环经济平台建设和重大示范试点工程,加大对粤东西北地区扶持力度。继续支持节能技改、循环经济、资源综合利用、清洁生产等资源节约工作,提高资源循环高效利用水平。
(四)公开、公正、公平原则。采用公开推荐、专家评审的形式优选,规范资金申报和评审程序,提高资金安排的规范性和科学性。
二、支持范围
(一)重点支持节能循环经济服务平台。包括省市两级能源管理中心、重点企业能源管理中心,以及节能“三能”体系建设、循环经济工作体系建设、宣传培训等其它省级节能循环经济公共政策服务项目建设。地市公共政策服务项目由市财政支持,省财政原则上不再支持。
(二)重点支持节能循环经济示范试点。包括示范工业园(部省共建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省循环经济工业园)、示范产业基地(省市共建循环经济产业基地等)和龙头示范(省清洁生产示范园、省“能效领跑者”单位等)。
(三)支持节能技术改造项目。包括重点节能工程中的万企(单位)节能工程、绿色政府工程、节能信息化工程、节能示范推广工程等,以及建筑、交通、公共机构、商贸酒店等重点节能示范项目。
(四)支持循环经济、资源综合利用及清洁生产等其它资源节约项目。主要包括工业“三废”、矿产资源综合利用项目、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产业化等重大项目;开展清洁生产技术改造项目;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推广应用等示范项目。
三、支持方式和标准
(一)平台建设。采取补助方式支持,省级能源管理中心平台建设300万元/个;市级能源管理中心建设200万元/个;企事业单位能源管理中心建设项目,企业性质的按投资额不超过20%补助,除省、市两级能源管理中心外其它公共机构性质的按投资额不超过50%补助,单个项目补助额最高不超过200万元。除此之外的省级公共政策服务类项目采取补助方式。
(二)示范试点。采取奖励方式支持,示范工业园奖励900万元/个;示范产业基地奖励500万元/个;龙头示范奖励200万元/个。愿意参与股权投资试点的,在奖励的基础上额外增加股权投资。
(三)节能技术改造项目。采取以奖代补、补助等方式支持。工业节能技改项目奖励标准按节能量400元/吨标准煤;建筑、交通、公共机构、商贸酒店等非工业领域节能技术改造项目,结合节能效果,属于商业性质的,按投资额不超过20%给予奖励;属于公共机构性质的,按投资额不超过50%给予奖励,单个项目奖励额不超过200万元。
(四)其它资源节约项目。对循环经济、资源综合利用、清洁生产等技术改造、推广应用项目采用贴息方式支持。单个项目贷款贴息额不超过200万元。
四、申报条件和材料
(一)申报条件。
1.在广东省境内的(深圳市除外),项目建设符合国家和省的产业政策、节能减排要求以及有关规定和程序。
2.已享受过国家或省相关资金奖励支持的项目不得重复申请专项资金。
3.曾获得省节能专项资金、省循环经济发展专项资金支持的单位,在已获支持项目完工评价(验收)后方可申报新项目,并随文上报地市经信、财政部门或省主管部门出具的项目评价(验收)书。
4.申报专项资金还应具备以下条件:
(1)平台和示范试点的申报主体必须是独立法人实体。其中,示范试点奖励的申报主体必须是已获得相关称号评定的单位,如省循环经济工业园、省市共建循环经济产业基地等。
(2)节能技术改造项目必须是已经实施完成的项目(完工期在申报通知前一年内的),且工业节能技改单个项目年节能量在1000吨标准煤以上(含)、5000吨标准煤以下(含);非工业节能技改单个项目年节能量在100吨标准煤以上(含)、5000吨标准煤以下(含)。
(3)其它资源节约项目必须是在建或拟建项目(在申报后一年内实施),且已经获得相应级别银行出具的项目贷款证明。
(二)申报材料要求。
1.申报平台建设财政补助资金应提交:专项资金申请报告、单位基本情况表以及项目基本情况表、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单位法人营业执照、机构代码证(复印件)、承诺书等材料。其它省级公共政策服务类项目申报材料参照上述要求。材料清单及要求详见附件1。
2.申报示范试点财政奖励资金应提交:专项资金申请报告、单位基本情况表以及项目基本情况表、示范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单位法人营业执照、机构代码证(复印件)、承诺书等材料。材料清单及要求详见附件2。
3.申报节能技术改造项目应提交:专项资金申请报告、单位基本情况表以及项目基本情况表、投资行政主管部门出具的项目立项手续材料、单位法人营业执照、机构代码证(复印件)、第三方审核报告、承诺书等材料。材料清单及要求详见附件3。
4.申报其它资源节约项目应提交:专项资金申请报告、单位基本情况表以及项目基本情况表、投资行政主管部门出具的项目立项手续材料、单位法人营业执照、机构代码证(复印件)、纳税证明、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贷款证明、承诺书等材料。材料清单及要求详见附件4。
五、申报程序和要求
(一)资金申报单位按属地化原则,向当地经济和信息化主管部门(简称经信部门)、财政部门提出申请,省直(属)申报单位向其主管部门或企业集团提出申请。
(二)各地级市(或财政省直管县、市)经信部门会同同级财政部门负责组织做好本地区资金申报工作,有关省直部门和省属集团负责组织做好下属单位(企业)的资金申报工作,并对申请材料真实性、完整性、可行性进行初审并出具审核意见,汇总后上报省经济和信息化委、省财政厅。汇总表见附件5。
(三)省经济和信息化委会同省财政厅组织专家对申报资料进行审核,提出专项资金安排计划,在省经济和信息化委网上公示无异议后批准下达。
(四)申报数量和时间要求。各市和省直(属)推荐的平台类、试点示范类资金申报个数不限;节能技术改造项目申报个数不限;其它资源节约项目珠三角各市原则上不超过2个,粤西、粤东和北部山区各地市原则上不超过4个,财政省直管县(市)、省行业主管部门、资产经营有限公司或企业集团原则上不超过1个。
请于5月31日下午17时前将申报材料文字版(一式5份,A4纸张装订成册)和电子文档(刻1张光盘贴标签)一并报送至省经济和信息化委(节能和循环经济处)。请严格按时间要求和材料要求上报,逾期或审核程序不完备均不予受理。
六、绩效评价和监督管理
各地市经济和信息化部门和财政部门要按照本通知要求,积极组织好专项资金申报、绩效评价、监督检查、完工评价等相关工作,为申报工作提供指导和服务,确保各项工作按时保质保量完成.广东省经济和信息化委
广东省财政厅
2013年4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