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节能与循环经济工作专项

时间:2019-05-15 05:22:1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10年节能与循环经济工作专项》,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10年节能与循环经济工作专项》。

第一篇:2010年节能与循环经济工作专项

2010年节能与循环经济工作专项

一、总体要求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把节能、循环经济工作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抓手,强化责任考核,加快结构调整,实施重点工程,突出重点领域,完善政策机制,搞好宣传教育,使节能减排的各项措施落到实处,促进我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二、目标任务

2010年全省万元GDP能耗下降到0.79吨标煤,规模以上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到1.10吨标准煤,全面完成国家下达我省“十一五”单位GDP能耗比2005年下降16%的总体目标。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70%以上。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达60%以上。

三、工作措施

(一)突出抓好节能工作

1.加强节能目标责任考核

认真落实《福建省单位GDP能耗考核体系实施办法》,加强对各设区市人民政府和列入国家千家企业的重点用能企业节能目标完成情况和措施落实情况的综合评价考核,组织开展全省节能工作督查,制定督查方案,采取自查与督查相结合的方式,重点检查各设区市、各有关部门、重点企业节能工作的落实情况。

2.加快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

一是通过产业调整和振兴方案的实施,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先进制造业,整体提升节能型产业在产业结构中的比重。二是大力发 26

展低能耗高附加值第三产业,加快流通现代化步伐,积极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推进金融、保险、交通、物流、中介等各种服务业发展。三是加快淘汰高能耗工艺、技术、设备和产品。严格按国家规定,加快淘汰能耗高、效率低、污染重的工艺、技术和设备,认真落实淘汰落后产能计划。四是建立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制度,遏制高耗能行业的低水平重复建设,从源头上控制能耗增长。

3.加强重点领域节能工作

以电力、煤炭、冶金、石化、化工、建材、轻纺等耗能行业为重点,加大节能科研和技术改造投入力度,推广应用节能潜力大、应用面广的重大节能技术,不断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着力推进重点用能企业节能,建立年耗能1万吨标准煤以上重点用能企业能源利用状况报告制度,组织开展重点企业节能监测、能源审计和节能诊断工作。组织重点企业开展能效水平对标活动,以国际、国内和省内先进水平为标杆,持续不断地降低企业单位产品能耗水平。进一步加强福建省能源计量数据公共平台建设,开展省控200家重点用能企业主要能源品种的消费计量数据在线同步监控和采集,并逐步扩大到年耗能5000吨标煤以上的企业。

继续推进建筑节能,抓好居住建筑和公共建筑节能标准的实施,推广建筑节能新技术,组织实施太阳能光热、光电等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工程,鼓励和发展低能耗建筑和绿色建筑。推动交通节能,严格执行国家规定的车辆淘汰制度,加强运输市场节能管理,积极发展城市公共交通。加强公共机构节能,完善公共机构能耗监测、统计体系,实施能耗定额管理。开展公共机构节能改造,进一步加强政府

机构、科教文卫等公共机构空调、电梯和照明等用能设备的节能改造,建立一批示范工程。

4.组织实施节能重点工程

2010年全省重点抓好燃煤工业锅炉(窑炉)改造、热电联产、集中供热、余热余压利用、电机改造、能量系统优化、建筑节能、绿色照明、政府节能、先进适用节能技术应用等十大重点领域节能重点工程200项。加强项目管理,及时跟踪国家、省级财政资金支持项目的进展情况和资金使用情况,确保项目按计划建成投产,如期发挥效益。

5.加强节能基础性工作

建立和完善节能监察和节能服务体系,进一步充实各级节能监测中心人员,配备完善节能检测设备,提高节能执法和服务能力。强化对节能法律、法规和节能标准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加快出台《福建省节约能源条例》,推进节能工作走上法制化轨道。夯实能源统计基础,认真开展单位GDP能耗统计与监测工作,落实好能源统计公报制度;建立健全企业(单位)能源管理原始记录和统计台账,积极推进企业联网直报制度。做好能源计量、标准工作,督促用能单位按照标准要求配备必要的能源计量器具,定期对所配备的能源计量器具进行检定、校准。加快福建省地方能源标准体系建设,结合我省实际,开展30种重点耗能产品单位能耗限额地方标准制修订工作。

(二)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1.加快循环经济示范企业、基地、园区建设

在已有的5家国家级循环经济试点单位和省级94家循环经济示

范企业、14个循环经济示范园区的基础上,明年再推进50家省级循环经济示范企业、5个循环经济示范园区建设,通过示范试点,总结出重点行业、重点领域和工业园区发展循环经济的模式和经验,推动全省循环经济工作由试点向全面展开。积极推进循环经济产业基地、工业园区建设,引导企业进入产业基地、工业园区,推进基地、园区集中供热和能量梯级利用,加快基地、园区废水集中收集、处理、回用和废渣的综合利用设施的建设。

2.推动循环经济重点工程建设

实施大宗工业固体废弃物的综合利用工程,重点支持大掺量煤矸石、粉煤灰、脱硫石膏等应用技术的产业化,发展规模化和产品多元化的利废建材企业。大力推进工业节水工程,加强对火力发电、纺织、造纸、钢铁、石化、酒精、啤酒等高耗水行业的节水管理,加强工业废水综合治理,促进水循环利用,提高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积极推进原材料节约利用工程,加强钢铁、有色金属、化工、建材、轻工、机械等重点行业的节约原材料工作,加快木材替代用品的研发与应用,限制使用一次性用品,禁止过度包装。加快推进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工程,加大对废金属、废纸、废塑料、废旧轮胎、废旧电子产品的再生利用。推动资源再生利用产业体系建设,整合、改造、规范和提升现有回收体系,以回收企业和集散市场为载体,形成社区回收站点、规范化回收企业和集散市场紧密结合的回收体系。实施畜禽粪便综合利用工程,加快普及农村户用沼气,加大大中型沼气工程的建设力度,提高大中型养殖场畜禽粪便综合利用率。

3.积极推行清洁生产

在石化、电力、造纸、啤酒、钢铁、建材等高能耗、高物耗和高污染的行业以及漂染、电镀等重污染企业较为集中区域全面推行清洁生产。鼓励引导企业自愿开展清洁生产审核,依法对污染物排放超标的企业和使用有毒、有害原料生产中排放有毒、有害物质的企业强制推行清洁生产审核。引导企业采用先进的清洁生产工艺和技术,提高能源利用率和减少污染物排放。2010年计划100家企业开展清洁生产审核。

(三)推进节能循环经济技术进步

进一步加大对节能、循环经济科技项目的支持,加强节能、循环经济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的应用研究,组织开展低碳经济的研究。组织实施《福建省节能环保产业振兴实施方案》,借助“中国·海峡项目成果交易会”等各种项目推介平台,加大节能环保产业招商力度,支持引进消化和吸收国外、台湾先进节能环保新技术、新产品,促进重点节能减排技术和高效节能环保产品的成果转化和推广应用。加强节能技术服务体系建设,培育节能服务市场。发挥社会节能专业服务机构的技术、人才、信息、融资等方面优势,鼓励专业节能服务企业以合同能源管理方式为企业提供包括能源系统诊断、项目可行性分析、项目“融资、设计、管理”以及节能产品、设备推广应用、系统运行维护等专业节能服务。

(四)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积极争取国家财政资金的支持,组织符合条件的项目申报中央预算内投资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项目以及节能技术改造财政奖励项目,国家对列入中央节能改造财政奖励项目(年节能1万吨标准煤以上)

根据节能量按200元/吨标准进行奖励,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按总投资额6%给予补助。加大省级财政对节能、循环经济的投入力度,省级财政资金重点支持节能、循环经济重点工程以及《节能环保产业振兴实施方案》内重点项目的实施,支持节能环保技术、产品推广应用和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城市和农村示范县工作。继续实施节能技术改造财政奖励政策和合同能源管理财政补助政策,采取奖励资金与节能量挂钩的办法,对年可形成1000吨标准煤以上节能能力的项目按每吨150元标准奖励;对符合节能十大重点工程、节能效果显著的合同能源管理项目,按照项目设备投资额的10%-15%的比例补助合同能源管理投资单位。循环经济项目重点围绕三个平台建设,一是清洁生产平台,重点推动经过审核的清洁生产实施方案内中高费项目的实施;二是资源综合利用平台,重点推动资源综合利用项目实施;三是循环经济试点企业、基地、园区平台,重点推动循环经济试点企业、基地、园区内项目建设。引导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大对节能循环经济项目的信贷支持力度。认真落实节能节水、资源综合利用、再生资源回收等方面税收优惠政策,加大优惠政策宣传力度。建立完善节能产品政府采购制度,适时滚动修定发布节能环保产品政府采购清单,在技术、服务等满足采购需求的前提下,使用财政性资金进行采购活动时应优先采购清单内节能环保产品。

(五)强化节能与循环经济宣传培训

开展系列节能、循环经济宣传,广泛深入开展节能、循环经济宣传教育,制订节能、循环经济宣传方案,将节能、循环经济纳入重大主题宣传活动,组织好集中宣传和日常宣传。利用“全国节能宣传周”

等开展系列和专题宣传活动,增强全社会节约意识。发挥节能公益广告的作用,制作节能公益节目在广播电视等媒体播放,普及节能知识,推介节能循环经济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宣传节能循环经济先进典型,曝光浪费资源现象,充分发挥舆论导向和监督作用。加强节能循环经济培训,开展重点用能企业和循环经济试点企业的节能、循环经济培训,将贯彻《节约能源法》、《循环经济促进法》及其配套法规、标准纳入有关部门普法工作计划,组织宣传培训,重点加强各级政府节能循环经济管理人员、重点用能企业负责人和能源管理负责人的培训。

第二篇:东莞市节能与循环经济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

东莞市节能与循环经济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规范东莞市节能与循环经济发展专项资金(以下简称“节能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特制订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指节能资金,是指市财政预算安排用于奖励支持企业和有关单位开展能源管理中心、清洁生产、节能能力建设以及节能与循环经济发展项目等工作的专项资金。

第三条节能资金的管理和使用,应遵循公开透明、效益优先、加强监督的原则,确保资金规范使用,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引导、带动、放大作用。

第二章部门职责

第四条市经信局根据我市节能与循环经济发展的目标、工作部署和要求,确定专项资金的使用方向、申报要求,负责组织项目申报,组织专家对项目进行评审或委托市科协开展评审;负责组织、指导受资助单位的绩效评价工作。市经信局可根据专项资金的申报管理需要,选择社会中介组织或其他企事业单位、行业组织等第三方机构承担或协助办理有关具体事务。

第五条市财政局负责专项资金的预算管理和监督检查,按照相关规定对专项资金实施重点绩效评价。资金拨付按照市政府有关规定及市财政局统一部署执行。

第六条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园区管委会)经信部门负责协助企业单位做好项目申报工作,协助市经信局组织项目实施、验收认定和绩效评价工作。

第三章资助范围和条件

第七条市经信局在资金总额不超过预算的情况下,对项目进行择优资助,具体资助(奖励)范围和方式包括:

(一)能源管理中心建设项目:对用能企业以及有关单位开展能源管理中心建设的,予以财政奖励。

(二)清洁生产奖励项目:对通过自愿性清洁生产审核验收、获得清洁生产企业称号的企业予以奖励。

(三)节能与循环经济发展项目:对具有推广意义的节能与循环经济发展项目予以奖励。

(四)节能先进奖励项目:对获得节能先进地区、单位予以奖励。

(五)节能技术(产品)交流推广项目:对开展节能技术(产品)交流推广工作以及参加重点节能展会的,予以财政奖励。

(六)市政府同意资助的其他节能与循环经济项目,如注塑机伺服节能改造、节能服务与金融产业融合项目等。对节能与循环经济重大项目按照“一事一议”方式报市政府研究决定。

第八条申报节能专项资金应满足以下基本条件:

(一)已在东莞市办理工商、税务登记,具有独立法人资格;

(二)申报单位在当年的节能考核中不得为未完成等级;

(三)资助项目需符合国家节能减排产业发展方向;

(四)申报资金前三年内,在经营活动中没有因违法经营受到刑事处罚或者责令停产停业、吊销许可证或者执照、较大数额罚款等行政处罚的重大违法记录。

第四章资助方式和标准

第九条对能源管理中心建设项目,分为事后奖励和系统维护费用补助两种方式:

(一)事后奖励。用能企业及有关单位开展能源管理中心项目建设,建成并通过市节能主管部门验收,达到甲、乙、丙级标准的,分别予以一次性奖励30万元、20万元和10万元;已获得资金奖励的乙级、丙级能源管理中心继续完善后,可申请再次验收,验收后提升等级的,按提升后的等级补足奖金差额。

(二)系统维护费用补助。已经通过验收的企业级能源管理中心,在通过验收后三年内按照甲乙丙三级分别每年给予5万元、4万元和3万元的维护费用补助,以鼓励企业不断完善使用企业能管中心,并按时按规报送能源利用状况数据至市能源管理中心系统平台。

第十条对通过市级自愿性清洁生产审核验收、被认定为市级清洁生产企业的,给予一次性奖励5万元。市级清洁生产企业,通过省级清洁生产审核验收、被认定为省级清洁生产企业的,再给予一次性奖励10万元。

第十一条对具有推广意义,总投资额在500万元及以上,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主要内容的节能与循环经济发展项目,资助方式分为事后奖励、拨贷联动(贷款贴息)两种方式。

(一)事后奖励。对已完工的节能与循环经济发展项目,按项目投入总额的20%对项目投资方予以事后奖励,单个项目最高奖励额200万元。

(二)拨贷联动(贷款贴息)。对纳入市节能与循环经济发展推广范围、已经立项但尚未实施或者正在建设的项目,由市经信局将项目推荐给相关银行机构,由银行对企业进行审核后,按照立项资金最低1:1的比例为企业发放信用贷款,最高贷款额度不超过项目的总投资额。财政资金按照项目投资总额的25%予以立项资助,单个项目最高资助金额不超过250万元。市财政按照实际贷款利息予以补助,最高贴息额度不超过项目立项资助金额,最长不超过2年。项目通过主管部门验收后,立项资助金额扣除贴息金额的余额部分,仍拨付给企业作为奖励资金。除拨贷联动外,对企业通过银行贷款实施的项目参照拨贷联动方式进行利息补贴。

以上两种资助方式,单个项目只可选择其中一种。

对计划制项目,建立事前报备、事中监督、事后验收的管理模式,在项目通过验收后给予资助。

第十二条对节能先进地区、先进单位进行奖励:

(一)节能先进地区。对节能考核综合评分位居前 3名且考核结果为完成等级及以上的镇街(园区),由市政府授予节能先进地区奖,给予每个获奖镇街(园区)一次性奖励30 万元。节能先进地区奖金要用作本镇街(园区)节能主管部门的节能工作经费,不得挪作它用。

(二)节能先进单位。对积极开展节能工作、节能成效突出的单位,由市政府授予节能先进单位奖。节能先进单位奖励名额每年设30名,给予每个获奖单位一次性奖励5万元。节能先进单位奖金要用作本单位节能主管部门或能源管理部门的节能工作经费,不得挪作它用。节能先进单位为市财政全额供养单位的,只评定,不奖励。

第十三条对开展节能技术(产品)交流推广活动以及参加重点节能展会的,予以财政奖励:

(一)市政府或市经信局同意组织实施的节能技术(产品)推广会、对接会和论坛,对项目主办方按照服务规模、质量、效果、企业评价等进行综合评估,按档次给予10万元、8万元、5万元、3万元的定额奖励。

(二)市经信局每年年初发布纳入奖励的重点节能展会范围(每年不超过5项)。对参展企业实际支出的参展费用给予部分奖励,每家企业最高奖励金额为10万元。参展费用核算范围包括展位费(场地租金)和特装布展费等,资助标准不高于我市的相关规定。

第十四条对市政府同意资助的其他项目,按照市政府有关规定执行。第十五条大型骨干企业、高成长型中小企业和成长型中小企业获得该专项资金资助时,资助比例和限额可分别按照原有资助基准上浮30%、20%和10%执行。

第十六条对市政府批准的其他扶持方式按照相应的文件规定执行。

第五章申报和审核

第十七条申报程序

市经信局根据资金预算和工作安排,制定和发布资金申报通知。申报单位根据要求编制申报资料报送至市经信局。

第十八条申报资料 各类项目以市经信局发布的专项资金申报指南为准。第十九条审核程序

(一)条件审核。市经信局通过资金申报平台对项目申报条件的符合性进行审查。

(二)专家评审。市经信局根据项目性质,按需要组织或委托市科协进行专家评审,必要时现场核查。市级清洁生产企业认定按有关政府向社会转移职能实施方案执行。

(三)核对信息。市经信局根据项目性质,商请相关职能部门提供或核对申报单位的有关信息,以确定申报资料的真实性。

(四)征求意见。拟定资助名单和额度,经征求相关职能部门意见后通过东莞日报、市经信局官方网站进行为期不少于7天的公示。公示期间,任何单位或个人有异议的,可以向市经信局提出;对公示有异议的,市经信局应进行调查,并出具调查结论报告;对经调查核实不符合政策要求的,不予纳入资助范围。公示期满,无异议或经调查后异议不成立的,由市经信局列入资金使用计划。

(五)下达资金使用计划。市经信局上报资金使用计划,经市政府批准后会同市财政局下达。

第六章资金拨付和会计处理

第二十条资金安排计划经市政府批准后,按财政资金拨付程序办理请款和拨付手续。

第二十一条受资助单位应规范各项费用支出的财务核算管理。收到资助款后,按照各自适用的会计制度或会计准则进行会计核算和账目处理。

第七章管理和监督

第二十二条获得专项资金项目的单位要切实加强对专项资金的使用管理,自觉接受财政、审计、监察部门的监督检查,严格执行财务规章制度和会计核算办法。

第二十三条项目获得资助后,项目单位须根据市经信局的要求,配合提供项目实施情况、企业生产经营情况等数据信息,以便做好专项资金后续跟踪监督。

第二十四条市经信局每年委托第三方机构对上一资助项目实施情况进行跟踪、检查、评价,并形成项目跟踪评价报告。市经信局负责对评价不良的项目进行重点指导和监管,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受资助单位应主动配合有关部门开展工作,提供相应的文件资料。

第二十五条专项资金的监督管理与绩效评价按照有关规定执行。项目申报单位如有弄虚作假、挪用、不按规定使用专项资金等行为,将收回专项资金并按有关规定追究责任。

第八章附则

第二十六条本办法由市经信局负责解释。

第二十七条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实施,有效期至2017年12月31日,实施过程中可根据实施情况依法评估修订。原《东莞市节能与循环经济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东府办〔2013〕5号)同时废止。

第三篇:江苏省省级节能减排(节能与循环经济)

江苏省省级节能减排(节能与循环经济)

专项引导资金管理暂行办法

苏财企„2008‟179号

苏经贸环资„2008‟861号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根据省委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节能减排促进可持续发展的意见》和《江苏省节约能源条例》、江苏省人民政府《加强节能工作的意见》(苏政发

[2006]152号),省财政设立江苏省省级节能减排(节能与发展循环经济)专项引导资金(以下简称“专项资金”),支持节能降耗和发展循环经济。为加强专项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绩效,充分发挥专项资金对节能降耗和循环经济发展的导向和激励作用,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专项资金的使用和管理遵循公开透明、公正合理、定向使用、科学监管的原则。

第二章 支持范围

第三条 节能项目

专项资金围绕重点领域节能,以冶金、化工、建材、电力、纺织等高耗能行业和重点耗能企业为重点,推广节能技术、产品,实施节能改造工程。专项资金支持的工业节能改造项目,年节能量不低于500吨标准煤。

(一)工业节能

1.工业锅炉(窑炉)节能改造:采用新型高效锅炉更新、替代低效锅炉,集成先进技术改造现有锅炉系统等节能改造,综合利用生产废弃物替代锅炉燃煤改造;淘汰落后工业窑妒,对现有工业窑炉进行综合节能改造。锅炉改造项目应使锅炉热效率提高5个百分点以上或节能量不低于1,000吨标准煤。

2.区域热电联产:热电厂为扩大供热范围、淘汰集中供热范围内小锅炉实施的改造;为提高效率,实施的抽凝机组改背压机组;利用低热值燃料和秸杆等综合利用示范热电厂。热电联产改造项目节能量不低于1,000吨标准煤。

3.余热余压利用:冶金、建材、化工、纺织、轻工等行业。改造和建设纯余热发电、压差发电、副产可燃气体和低热值气体回收利用等余热余压的余能利用装

置和设备。

4.节约和替代石油:电力行业燃煤锅炉采用等离子无油、小油枪微油点火技术和低负荷稳燃技术的节油改造;化工、建材、冶金等行业工业窑炉以洁净煤、天然气、煤制气等替代燃料油,以及采用窑炉保温、富氧燃烧、余热回收等新技术、新工艺,实施的节约和替代石油改造。节约和替代石油项目的节约(替代)石油量不低于1,000标准煤。

5.电机系统节能改造:以高效节能中小型三相异步电动机、高压电动机、交直流永磁电动机、通风机、水泵、空气压缩机等产品更新改造低效电动机等用能设备;实施以推广电机系统变频调速、软启动装置、无功补偿装置、计算机自动控制系统等先进技术和设备的节电改造。电机系统节能改造项目节电量应不低于100万千瓦时。

6.能量系统优化改造:冶金、化工、电力、纺织等重点行业和重点耗能企业实施的整体能量系统优化、梯级利用等改造项目。

7.高耗能行业工艺节能改造示范:高耗能生产工艺通过技术创新,简化生产工艺流程、减少耗能环节等,使能耗大幅降低的工艺节能改造,改造后工序能耗达到省内同行业领先水平。

8.节能产品规模化生产:技术在省内处于领先水平,节能效果明显,有较大推广价值的高效用能设备(如高效电机、风机、水泵、变压器、锅炉、绿色照明产品等)、余热余能回收技术和设备(如热管、热棒等)、能量梯级利用技术、高效节能保温材料、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技术和装备的开发和产业化示范项目。产品及技术应用后,社会节能量不低于5万吨标准煤。

9.淘汰水泥机立窑及电机、风机、水泵、变压器、锅炉等落后用能设备。

10.重点耗能企业为挖掘节能潜力,组织节能改造,提高能源效率,委托节能服务中介机构实施的能源审计。

(二)绿色照明

党政机关、学校、宾馆饭店、商场超市、大型工矿企业、医院、城市道路、景观照明及城市居民小区等推广紧凑型荧光灯、T5及T8荧光灯、金属卤化物灯、高压钠灯和半导体照明(LED)等高效照明产品的示范改造项目。

(三)交通节能

1.交通运输企业加快更新淘汰落后运输工具,推广应用环保节能型交通运输工具。

2.交通运输企业推广高效节油装置和产品。

3.交通运输企业优化道路运输组织管理,提高运输集约化水平等节能示范工程。

(四)节能监测和技术服务体系建设

1.节能监测(察)机构加强监察执法能力建设。

2.节能技术服务中介机构面向企业、机关和事业单位开展合同能源管理等节能技术服务。

第四条 循环经济项目

(一)节水示范:重点围绕电力、冶金、建材、化工、造纸、纺织等高用水行业节水改造,单耗达到行业用水定额标准,节水量须达到10万吨以上;矿井水利用、海水淡化、中水回用等废水资源化项目等。

(二)资源综合开发:对矿产资源的采、选、冶工艺进行完善,提高综合回收率,回收率要达到国内同类型矿产的先进水平;推进尾矿、共伴生矿的综合利用,综合利用率要提高3个百分点以上;重点支持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海洋能、地热能和氢能等开发利用项目。

(三)资源综合利用:工业废水(液)、废气和废渣的回收和综合利用项目,其中企业自身产生的固体废弃物利用率要达到90%以上,其它废物利用率要达到行业先进水平;废有色金属、废塑料、废纸、废旧纺织品的回收利用项目,其资源化方式的工艺先进性、产品高端化、规模化水平要在国内具有独创性;废旧轮胎、废旧家电及电子产品、废旧机电产品及包装废弃物的回收和循环利用项目;“三剩物”和次小薪材加工利用、稀贵金属再生利用、装备再制造、废旧电池及秸秆资源化、产业化、规模化等有典型示范意义的项目。

(四)清洁生产示范:在太湖、淮河等重点流域的化工、印染、酿造等重点行业,支持资源合理利用、节能清洁生产示范项目。企业规范实施清洁生产审核并通过验收,采用先进的工艺和技术实施改造项目,达到国家公告的24个行业清洁生产评价体系(国家发改委2005年第28号等相关公告)规定的先进指标。

(五)重大技术开发和推广应用:资源节约和替代技术、区域生态产业链延伸和链接技术、可回收利用生态材料和回收处理技术、再生水回用技术、“零”排放技术、绿色再制造技术、废弃物综合利用技术以及节水器具推广示范项目等。

第三章 支持方式及标准

第五条 支持方式及标准

对列入节能和发展循环经济的项目,在项目竣工投产或主体设备到位后,按照不超过实际到位的技术设备投资额的20%,给予单个项目最高不超过300万元的补助。

对列入淘汰落后的项目,根据淘汰规模给予单个项目不超过50万元的奖励。

对列入执法能力建设的项目,给予不超过实际发生费用的30%、单个项目不超过100万元的补助。

对交通节能、绿色照明示范工程项目,给予不超过项目总投资的10%、单个项目不超过100万的补助。

第四章 专项资金申报条件和程序

第六条 申报条件和要求:

(一)在本省行政区域内依法登记注册、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企业(单位)。

(二)正常运营一年以上,具备健全的财务管理体系。

(三)申报工业项目要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省有关规定。

(四)同一项目不得重复申报省级财政专项资金,对上已安排的项目不再支持。

(五)无不良诚信记录。

第七条项目申报及审核程序:

(一)每年三月底前各市县经贸、财政部门在辖区内公开组织项目的申报工作。

(二)各市县经贸、财政部门联合对申报项目进行审核、汇总,并于四月底前正式行文上报省经贸委、省财政厅。

(三)省直企业(单位)申报的项目,经其主管部门审核后,直接向省经贸委和省财政厅申报。

(四)省经贸委、省财政厅组织有关专家对申报的项目进行评审,必要时进行实地核查。依据专家评审结果确定项目,经公示后,省财政厅于六月底前下达专项资金。

(五)企业收到专项资金后,根据《企业财务通则》(财政部令第4l号)的规定进

行账务处理。

第四章 部门分工与职责

第八条 专项资金的使用管理由省财政厅和省经贸委共同负责。

省财政厅负责专项资金的预算安排拨付管理,对专项资金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省经贸委负责确定专项资金的使用方向,提出支持节能降耗和循环经济发展的重点,会同省财政厅组织专项资金项目的申报、审核和工作总结和绩效考核。

各市县经贸部门和财政部门共同负责对申报专项资金项目初审、上报,对所确定的扶持项目进行检查、验收,并对项目实施效果进行总结评价。

第五章 监督检查和绩效评价

第九条 省财政厅、省经贸委分别对专项资金的使用情况和项目进行管理和监督,并对已实施项目进行绩效评价(具体办法另行制定)。

(一)建立项目定期报告制度。各项目单位应按规定要求向所在地经贸和财政部门报送项目实施情况。

(二)建立项目跟踪问效管理制度。省经贸委会同省财政厅在终了后对上专项资金的总体情况、项目完成情况、资金使用效果进行总结和绩效评价。

第十条 项目单位应按有关财务规定妥善保存有关原始票据及凭证备查,对主管部门组织的专项检查,应主动配合做好相关工作,并提供相应的文件资料。

第十一条项目单位在专项资金使用过程中存在违法行为的。一经查实将追回已经拨付的专项资金,并依照《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等法律法规予以处理处罚。

第六章 附则

第十二条本办法由省财政厅和省经贸委负责解释。

第十三条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同时停止执行《江苏省节能及发展循环经济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苏财企[2007]24号、苏经贸环资[2007]233号)。

第四篇:节能与循环经济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2015修订版)专题

东莞市节能与循环经济发展

专项资金管理办法

(2015修订版)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规范东莞市节能与循环经济发展专项资金(以下简称“节能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特制订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指节能资金,是指市财政预算安排用于奖励支持企业和有关单位开展能源管理中心、清洁生产、节能能力建设以及节能与循环经济发展项目等工作的专项资金。

第三条

节能资金的管理和使用,应遵循公开透明、效益优先、加强监督的原则,确保资金规范使用,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引导、带动、放大作用。

第二章

部门职责

第四条

市经信局根据我市节能与循环经济发展的目标、工作部署和要求,确定专项资金的使用方向、申报要求,负责组织项目申报,组织专家对项目进行评审或委托市科协开展评审;负责组织、指导受资助单位的绩效评价工

作。市经信局可根据专项资金的申报管理需要,选择社会中介组织或其他企事业单位、行业组织等第三方机构承担或协助办理有关具体事务。

第五条

市财政局负责专项资金的预算管理和监督检查,按照相关规定对专项资金实施重点绩效评价。资金拨付按照市政府有关规定及市财政局统一部署执行。

第六条

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园区管委会)经信部门负责协助企业单位做好项目申报工作,协助市经信局组织项目实施、验收认定和绩效评价工作。

第三章

资助范围和条件

第七条

市经信局在资金总额不超过预算的情况下,对项目进行择优资助,具体资助(奖励)范围和方式包括:

(一)能源管理中心建设项目:对用能企业以及有关单位开展能源管理中心建设的,予以财政奖励。

(二)清洁生产奖励项目:对通过自愿性清洁生产审核验收、获得清洁生产企业称号的企业予以奖励。

(三)节能与循环经济发展项目:对具有推广意义的节能与循环经济发展项目予以奖励。

(四)节能先进奖励项目:对获得节能先进地区、一2一

单位予以奖励。

(五)节能技术(产品)交流推广项目:对开展节能技术(产品)交流推广工作以及参加重点节能展会的,予以财政奖励。

(六)市政府同意资助的其他节能与循环经济项目,如注塑机伺服节能改造、节能服务与金融产业融合项目等。对节能与循环经济重大项目按照“一事一议”方式报市政府研究决定。

第八条

申报节能专项资金应满足以下基本条件:

(一)已在东莞市办理工商、税务登记,具有独立法人资格;

(二)申报单位在当年的节能考核中不得为未完成等级;

(三)资助项目需符合国家节能减排产业发展方向;

(四)申报资金前三年内,在经营活动中没有因违法经营受到刑事处罚或者责令停产停业、吊销许可证或者执照、较大数额罚款等行政处罚的重大违法记录。

第四章

资助方式和标准

第九条

对能源管理中心建设项目,分为事后奖励和系统维护费用补助两种方式:

(一)事后奖励。用能企业及有关单位开展能源管理中

一3 一 心项目建设,建成并通过市节能主管部门验收,达到甲、乙、丙级标准的,分别予以一次性奖励30万元、20万元和10万元;已获得资金奖励的乙级、丙级能源管理中心继续完善后,可申请再次验收,验收后提升等级的,按提升后的等级补足奖金差额。

(二)系统维护费用补助。已经通过验收的企业级能源管理中心,在通过验收后三年内按照甲乙丙三级分别每年给予5万元、4万元和3万元的维护费用补助,以鼓励企业不断完善使用企业能管中心,并按时按规报送能源利用状况数据至市能源管理中心系统平台。

第十条

对通过市级自愿性清洁生产审核验收、被认定为市级清洁生产企业的,给予一次性奖励5万元。市级清洁生产企业,通过省级清洁生产审核验收、被认定为省级清洁生产企业的,再给予一次性奖励10万元。

第十一条

对具有推广意义,总投资额在500万元及以上,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主要内容的节能与循环经济发展项目,资助方式分为事后奖励、拨贷联动(贷款贴息)两种方式。

(一)事后奖励。对已完工的节能与循环经济发展项目,按项目投入总额的20%对项目投资方予以事后奖励,单个项目最高奖励额200万元。

一4一

(二)拨贷联动(贷款贴息)。对纳入市节能与循环经济发展推广范围、已经立项但尚未实施或者正在建设的项目,由市经信局将项目推荐给相关银行机构,由银行对企业进行审核后,按照立项资金最低1:1的比例为企业发放信用贷款,最高贷款额度不超过项目的总投资额。财政资金按照项目投资总额的25%予以立项资助,单个项目最高资助金额不超过250万元。市财政按照实际贷款利息予以补助,最高贴息额度不超过项目立项资助金额,最长不超过2年。项目通过主管部门验收后,立项资助金额扣除贴息金额的余额部分,仍拨付给企业作为奖励资金。除拨贷联动外,对企业通过银行贷款实施的项目参照拨贷联动方式进行利息补贴。

以上两种资助方式,单个项目只可选择其中一种。对计划制项目,建立事前报备、事中监督、事后验收的管理模式,在项目通过验收后给予资助。

第十二条

对节能先进地区、先进单位进行奖励:

(一)节能先进地区。对节能考核综合评分位居前 3名且考核结果为完成等级及以上的镇街(园区),由市政府授予节能先进地区奖,给予每个获奖镇街(园区)一次性奖励30 万元。节能先进地区奖金要用作本镇街(园区)节能主管部门的节能工作经费,不得挪作它用。

(二)节能先进单位。对积极开展节能工作、节能成效

一5 一 突出的单位,由市政府授予节能先进单位奖。节能先进单位奖励名额每年设30名,给予每个获奖单位一次性奖励5万元。节能先进单位奖金要用作本单位节能主管部门或能源管理部门的节能工作经费,不得挪作它用。节能先进单位为市财政全额供养单位的,只评定,不奖励。

第十三条

对开展节能技术(产品)交流推广活动以及参加重点节能展会的,予以财政奖励:

(一)市政府或市经信局同意组织实施的节能技术(产品)推广会、对接会和论坛,对项目主办方按照服务规模、质量、效果、企业评价等进行综合评估,按档次给予10万元、8万元、5万元、3万元的定额奖励。

(二)市经信局每年年初发布纳入奖励的重点节能展会范围(每年不超过5项)。对参展企业实际支出的参展费用给予部分奖励,每家企业最高奖励金额为10万元。参展费用核算范围包括展位费(场地租金)和特装布展费等,资助标准不高于我市的相关规定。

第十四条

对市政府同意资助的其他项目,按照市政府有关规定执行。

第十五条

大型骨干企业、高成长型中小企业和成长型中小企业获得该专项资金资助时,资助比例和限额可分别按照原有资助基准上浮30%、20%和10%执行。

一6一

第十六条

对市政府批准的其他扶持方式按照相应的文件规定执行。

第五章

申报和审核

第十七条

申报程序

市经信局根据资金预算和工作安排,制定和发布资金申报通知。申报单位根据要求编制申报资料报送至市经信局。

第十八条

申报资料

各类项目以市经信局发布的专项资金申报指南为准。

第十九条

审核程序

(一)条件审核。市经信局通过资金申报平台对项目申报条件的符合性进行审查。

(二)专家评审。市经信局根据项目性质,按需要组织或委托市科协进行专家评审,必要时现场核查。市级清洁生产企业认定按有关政府向社会转移职能实施方案执行。

(三)核对信息。市经信局根据项目性质,商请相关职能部门提供或核对申报单位的有关信息,以确定申报资料的真实性。

(四)征求意见。拟定资助名单和额度,经征求相关职

一7 一 能部门意见后通过东莞日报、市经信局官方网站进行为期不少于7天的公示。公示期间,任何单位或个人有异议的,可以向市经信局提出;对公示有异议的,市经信局应进行调查,并出具调查结论报告;对经调查核实不符合政策要求的,不予纳入资助范围。公示期满,无异议或经调查后异议不成立的,由市经信局列入资金使用计划。

(五)下达资金使用计划。市经信局上报资金使用计划,经市政府批准后会同市财政局下达。

第六章

资金拨付和会计处理

第二十条

资金安排计划经市政府批准后,按财政资金拨付程序办理请款和拨付手续。

第二十一条

受资助单位应规范各项费用支出的财务核算管理。收到资助款后,按照各自适用的会计制度或会计准则进行会计核算和账目处理。

第七章

管理和监督

第二十二条

获得专项资金项目的单位要切实加强对专项资金的使用管理,自觉接受财政、审计、监察部门的监督检查,严格执行财务规章制度和会计核算办法。

第二十三条

项目获得资助后,项目单位须根据市经信一8一

局的要求,配合提供项目实施情况、企业生产经营情况等数据信息,以便做好专项资金后续跟踪监督。

第二十四条

市经信局每年委托第三方机构对上一资助项目实施情况进行跟踪、检查、评价,并形成项目跟踪评价报告。市经信局负责对评价不良的项目进行重点指导和监管,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受资助单位应主动配合有关部门开展工作,提供相应的文件资料。

第二十五条

专项资金的监督管理与绩效评价按照有关规定执行。项目申报单位如有弄虚作假、挪用、不按规定使用专项资金等行为,将收回专项资金并按有关规定追究责任。

第八章

附则

第二十六条

本办法由市经信局负责解释。

第二十七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实施,有效期至2017年12月31日,实施过程中可根据实施情况依法评估修订。原《东莞市节能与循环经济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东府办〔2013〕5号)同时废止。

一9 一

第五篇:节能与工业循环经济项目申报要求(最终版)

节能与工业循环经济项目、节能和循环经济支撑体系建设项目申报要求

一、申报项目范围

2013年省级节能与工业循环经济专项资金支持绿色发展推进项目,具体包括:节能和工业循环经济项目(不含其中的“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聚区清洁生产”)、节能和循环经济支撑体系建设项目两类。支持重点和申报条件详见《申报通知》所附的《2013省工业和信息产业转型升级专项引导资金项目指南》。节能和工业循环经济项目包括:节能和工业循环经济示范项目、节能改造项目、循环经济项目、节能环保装备(产品)产业化、规模化项目和电机能效提升项目。节能和循环经济支撑体系建设项目包括:合同能源管理项目、万家企业能源管理体系建设项目、专项能源监察审计项目、节能标准支撑能力建设项目、区域性能效监测与管理平台建设等公共服务平台建设项目。万家企业能源管理体系建设项目分为服务项目(省、市节能主管部门委托的第三方机构开展能源管理体系建设培训指导、评价等服务)和万家企业能源管理体系认证项目。其中:能源管理体系建设服务项目、专项能源监察审计项目、节能标准支撑能力建设项目

— 1 — 根据省下达的计划工作量(和完成效果)分配下达资金,各地不需上报项目申请报告。

各地要按照“项目指南”要求,突出支持重点,优先推荐申报列入国家万家企业节能低碳行动的企业实施的节能循环经济改造项目。

二、申报材料要求

项目申报材料包括项目申请表格、资金申请报告及附件材料,并按此顺序装订成册。

(一)项目申请表格(见附件)。示范项目填表1和表2,节能改造、循环经济项目、节能装备(产品)产业化、规模化项目填表1和表3,电机能效提升项目填表1和表6,合同能源管理项目填表4,能源管理体系认证项目填表1和表7。

(二)资金申请报告正文。按《申报通知》附件3“资金申请报告编制要点”编写,同时,在“项目的建设背景和必要性”中,节能和工业循环经济项目和合同能源管理项目,要说明项目实施前的主要产品、工艺流程和主要生产装置的规模、本项目涉及改造的生产用能装置情况(用文字和图表说明),项目实施前能源等资源消耗种类、数量等基本情况;在“项目建设方案”中要对项目所采用的技术、主要建设(改造)内容等做详细说明;在“项目财务分析、经济分析及绩效指标”中,要有节能、综合利用和污染减排效果分析。其中节

— 2 — 能示范项目、改造项目、合同能源管理项目要结合节能改造内容及措施,详细计算节能量(要有依据,计算过程公正严谨,电力折标系数用3.3吨标准煤/万千瓦时);节能装备(产品)产业化项目要有技术(产品)应用后可形成的社会节能量及其计算过程。电机能效提升项目应详细列出原有电机的型号、规格、数量等,本次项目购买电机的具体用途及安装投运时间及运行情况,尚未全部更新的要说明下一步更新计划。在“各项建设条件落实情况”中,应列出已购置(投入)的主要技术设备清单(按附件表5汇总)。

能源管理体系认证项目申请报告应包括企业的基本情况、主要产品、工艺流程和主要生产装置的规模、能源等资源消耗种类及数量等基本情况,能源管理体系建设情况,通过开展能源管理体系建设促进节能工作的具体成效,并提供能源管理体系文件、认证证书及认证费用发票复印件。

近两年(2011、2012年)获得过省级专项资金扶持的单位,在资金申报报告正文的“项目的建设背景和必要性”与“项目建设方案”间增加一节:“近两年获得省级专项资金支持项目情况”,详细说明已获得支持项目的内容、进展情况、运行效果及与本次申报项目的联系及区别。

(三)资金申请报告附件。除《申报通知》要求外,申报的示范项目、改造项目、节能装备(产品)产业化、电机能效提升、合同能源管理项目和区域性能效监测与管理平台

— 3 — 均应由县级以上经信部门(盖章)出具的竣工验收材料或工程进展情况证明,并提供与已购置(投入)的主要技术设备清单汇总表相对应的设备购置发票复印件。合同能源管理项目必须提供项目合同、节能效益分成证明及服务对象提供的项目实施情况及运行效果的证明材料。

三、其他

(一)申报节能与工业循环经济项目的单位可同时申报节能与循环经济支撑体系建设项目。

(二)各市、县要严格控制节能与工业循环经济项目申报数量,对申报的所有项目要对照申报材料进行严格细致的现场审核,确保申报材料与实际情况相符。在按《申报通知》要求上报项目书面申报材料的同时,请按附件中表8上报汇总表,并将汇总表(书面及电子版)及每个项目的申报材料电子版(每个市、县要统一将本地项目刻入1张光盘)报送至省经信委节能与综合利用处。

附件:节能专项资金申请表及汇总表

下载2010年节能与循环经济工作专项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10年节能与循环经济工作专项.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节能与循环经济资金项目绩效评价自评报告(5篇)

    节能与循环经济资金项目绩效评价自评报告 一、项目总体情况 (一)项目实施依据 市政府《福州市新一轮企业技术改造专项行动执行计划的通知》(榕政综〔2016〕70号) (二)项目基本性......

    锅炉房节能与应用毕业论文

    论文题目: 锅炉房系统的节能与应用 年 级: 09 级 院 系:机电工程与自动化学院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2012年 5月 目 录 引言························......

    耐火材料的节能与应用

    耐火材料的节能与应用 田守信专访  一、请田老师介绍一下目前我国钢包用耐火材料使用的现状,目前钢铁技术的发展,对钢包用耐火材料有哪些新的要求? 第一个方面,谈谈现状。目前我......

    汽车节能与排放控制

    甲醇汽车的发展现状与前景摘要: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也加剧了石油资源的短缺、生态环境的日益恶化等社会问题,尤其是汽车的有害排放物对人类生存环境所造成的危害日益严重。清洁......

    关于关于节能与综合利用工作汇报

    关于工业节能减碳工作情况汇报 山阳县经济贸易局 一、工业经济发展概况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正确指导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可持续......

    (-)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

    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汽车产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和城镇化进程加速推进,今后较......

    节能与节水(推荐5篇)

    一、节电措施 1、为单位供电的变压器容量选择合理,负荷率在国家规定的规范要求范围内。电力变压器三相负载保持平衡,合理分配负载。对地面建构筑物合理布局配电系统,尽量缩短配......

    热电有限公司开展循环经济工作情况汇报5篇

    今年以来,我们按照省、市政府及省电力公司等上级领导部门的要求,在抓好在建工程建设和在役机组安全生产的同时,大力开展循环经济工作,做好粉煤灰的综合利用和环保综合治理工作,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