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关于节能与综合利用工作汇报

时间:2019-05-13 18:41:5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关于节能与综合利用工作汇报》,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关于节能与综合利用工作汇报》。

第一篇:关于关于节能与综合利用工作汇报

关于工业节能减碳工作情况汇报

山阳县经济贸易局

一、工业经济发展概况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正确指导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加强重点行业、重点企业和重点领域的节能降耗工作,实施节能降耗工程,落实节能降耗措施,促进了县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2012年1-5月份,全部工业完成工业产值20.7亿元,同比增长55.3%,实现工业增加值7亿元,同比增长29.1%,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工业产值16.7亿元,同比增长58.1%,完成工业增加值6.01亿元,同比增长30%。工业在GDP中比重达到20.6%。

二、工业节能工作

(一)节能减碳工作。在市委、市政府正确领导下,我县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加强重点行业、重点企业和重点领域节能减排工作,实施节能减排工程,落实节能减排措施,促进了县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2012年1—5月份,全县万元GDP 能耗预计下降3.5%;二氧化碳减排3.8%。

(二)实施重点项目工程。县政府督促企业实施节能减排项目,推行节能清洁生产,充分利用资源能源,使废物最小化、资源化、无害化。陕西五洲矿业山阳分公司共投资1.36

公司40万平方米尾矿微晶玻璃项目,目前,金地公司3600万块节能砖生产线已投入运营,尾矿微晶玻璃项目正在做项目前期工作。督促引导皂素加工企业,完成了金川封幸化工公司节能节水技改,使废水回用率达到了100%,丰瑞化工公司、康力化工公司节能节水技改正在进行,预计到三季度末可投入运营,届时可实现困扰皂素企业的黑水污染问题,每年又可节约用水14万吨。在10家钒矿企业投资5800余万元,建成了废水二次处理和回用系统,废水实现除氨氮外达标排放,回用率达达90%以上。

三、经验做法和存在的问题

我县把节能减排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大举措,紧紧围绕市政府下达的节能减排目标,落实责任,强力推进,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

(一)抓基础,广泛宣传,确保科学发展。以“六.五”世界环境日活动为契机,开展多种形式是节能减排知识宣传教育活动。计划从6月11日开始,利用广播电视举办“局长访谈”等专题节目,制作节能减排专题片和电视宣传标语,县政府主管县长发表电视讲话,在政府广场举办大型节能减排宣传活动,组织宣传车在全县集市、重点企业巡回宣传,通过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活动,使宣传辐射面达90%以上,受教育人数达全县总人口的85%以上,进一步增强了全民节能环保意识,使节能减排工作更加深入人心。

(二)抓核心,优化管理,确保节能减排。我县积极推

定了《山阳县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和《山阳县2012年度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计划》,进一步明确了节能减排的工作方向和责任,使节能减排措施具体化、层次化,增强了可操作性。根据年度节能减排任务,县政府与各乡镇政府、县政府各职能部门、重点企业签订了节能减排目标责任书,并将节能减排指标纳入了目标责任考核体系,作为各级、各部门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考核内容,作为各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的重要内容,并实行问责制和“一票否决”。加大资金投入,在项目前期经费中专门安排节能专项资金30万元,用于企业节能新技术推广和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

(四)抓监管,强化督查,确保严格落实。一是从源头上控制,严格环境准入和环境影响评价及节能评估审查制度,坚决落实项目开工建设“八项必要条件”和“三同时”制度,切实把握建设项目节能环保准入关。建立高污染行业新上项目与污染排放指标完成进度挂钩机制,对未按期完成节能减排任务、超过排放总量指标、环境违法问题突出、河流主要控制断面不达标以及没有完成淘汰落后产能任务的企业,实行新上项目限批,变重批轻管为慎批重管。按照管住增量、调整存量、上大压小、扶优汰劣的思路,加大调控力度,严格控制新建高耗能、高污染项目,提高技能环保市场准入门槛。二是强化过程监管。坚持环境监察日常巡查、专项检查、定期督查,重点对矿产开发、建筑建材、医药化工等高耗能、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增强节能减排意识,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开展监督和执法监察,推进技术工艺改进,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促进经济社会实现又好又快发展。重点抓好以下五个方面工作:

(一)加大结构调整力度。积极从转变发展方式上促进节能减排。加快县域经济工业化进程,大力发展高技术产业,促进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提高高技术产业在工业中的比重。加强技术创新,淘汰落后的生产能力、工艺、技术和设备,依托科研机构开展钒矿选矿工艺、下游产品、污染治理技术等的科研攻关,推广氨水替代工艺改造和皂素清洁生产工艺,从技术上减少污染物的排放,确保金钱河、银花河水质达标。

(二)加大项目监管力度。坚决从源头控制上促进节能减排。严格执行国家节能减排市场准入标准、强制性效能标准和环保标准,加强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恶化审查,落实环保“三同时”制度,确保项目审批率和“三同时”执行率达达100%。对没有总量排放指标的项目不予初审和备案,严格控制新建高耗能、高污染项目,做到严禁新上污染环境项目、严禁新上高危行业项目,严禁新上低水平重复建设项目。

(三)推进重点领域节能降耗。重点抓好企业节能改造工程,对已启动建设的秦阳建材公司年产60万吨水泥粉磨站项目和五洲公司钒系列产品开发及片钒中试车间节能熔

第二篇:2012年工业节能与综合利用工作要点

工信部印发《2012年工业节能与综合利用工作要点》

发布机构:工业和信息化部 文 号:工信厅节[2012]56号 印发时间:2012-03-16

索引号: ZJJX-02-04-201203-00057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有关行业协会、中央企业,相关单位:

为深入推进工业节能和综合利用工作,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全国工业和信息化工作会议和2011年全国工业系统节能减排电视电话会议精神,我部研究提出了《2012年工业节能与综合利用工作要点》。现印发你们,请结合本地区、本行业和本单位实际参照执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二〇一二年三月十六日

(联系电话:010-68205355)

2012年工业节能与综合利用工作要点

2011年,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下,在各地区、各部门的共同努力下,在高耗能行业快速发展、能源消费量明显增加的不利形势下,工业节能与综合利用工作取得新进展,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下降3.49%,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用水量同比下降8.9%,主要工业产品单位综合能耗有不同程度降低,为实现“十二五”节能减排良好开局做出了积极贡献。2012年是深入贯彻“十二五”规划纲要、促进工业转型升级和落实“十二五”节能减排约束性目标任务的关键年。全国工业节能与综合利用工作必须认真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全国工业和信息化工作会议精神,落实全国工业系统节能减排工作电视电话会议部署,坚持把促进绿色低碳发展作为工业转型升级和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着力点,以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工业体系为目标,以重点行业、重点园区、重点企业、重点产品为抓手,强化技术和标准支撑,抓好规划宣贯落实,实施好重点工程,完善政策机制,搞好试点示范,加强管理创新,下更大力气抓好工业节能减排,力争实现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量降低5%和5%以上,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下降7%,大宗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提高2个百分点,为实现“十二五”节能减排约束性目标、推进工业转型升级打下坚实基础。

一、认真抓好国务院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和节能减排规划的贯彻落实

(一)加快落实节能减排综合工作方案任务要求。按照《国务院“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的通知》精神,切实抓好“十二五”节能减排各项任务的分解落实。充分认识工业领域节能与综合利用工作对实现节能减排目标任务的重要性,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抓好工业领域节能降耗、清洁生产、资源综合利用等工作。努力实现由注重抓重点用能行业向兼顾各行业转变、由注重抓重点用能企业向兼顾中小企业转变、由注重生产过程向兼顾用能产品(装备)转变、由倚重国内资源和市场向统筹国内国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转变、由注重采用行政手段向发挥市场机制作用五个方面的转变,确保“十二五”工业节能减排各项目标的实现。

(二)认真贯彻《工业转型升级规划(2011-2015年)》。深入学习领会规划精神实质,正确理解工业绿色低碳发展的内涵,加强舆论宣传引导,切实把抓好工业领域节能减排作为工业发展方式转变和工业转型升级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节能减排作为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硬任务、衡量工业转型升级成效的硬指标、促进工业转型升级的硬措施,认真落实规划提出的节能减排和工业绿色低碳发展的目标任务,组织实施好节能降耗减排专项工程。

(三)抓好工业节能、综合利用、清洁生产、环保装备专项规划的组织实施。加强专项规划的宣贯和培训,把规划提出的目标、重点任务与日常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和行动计划,将规划目标任务落到实处。认真做好重点工程和项目对接,加强政策措施协调,细化保障措施,完善政策环境,创新机制,积极争取加大技术改造、清洁生产等专项资金支持力度,推进节能、综合利用、清洁生产等重点工程实施。

二、加快淘汰落后产能,限制高耗能行业盲目扩张

(四)进一步淘汰落后产能。按照《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淘汰落后产能工作的通知》(国发〔2010〕7号)要求,尽快对“十二五”淘汰落后产能任务进行分解下达。认真落实目标任务,进一步把落后产能淘汰落实到具体企业、具体项目。切实加强落后产能淘汰工作的督促检查,加强对淘汰落后产能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考核。对未按规定期限淘汰落后产能的企业,不予审批和核准新的投资项目,不予安排技术改造专项资金。加快建立上大与关小结合、等量或减量置换等长效机制,推动利用市场手段淘汰落后产能。

(五)限制高耗能行业盲目扩张。针对高耗能行业快速增长现状,切实强化对“两高”和产能过剩行业新上项目的审批、核准工作,从严把好企业技术改造项目审核关,严格控制高耗能项目建设和产能过剩行业盲目发展,坚决遏制钢铁、有色金属、石化、化工、建材等高耗能行业能耗过快增长势头。进一步落实关于加强工业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的通知要求,加强全国工业系统新上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经验交流,加大工业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力度,提升新上项目能效水平。完善和创新机制,认真落实行业准入条件和准入公告管理中节能评估审查的相关条件要求,限制高耗能行业低水平盲目扩张。

三、狠抓节能降耗,提升工业能效

(六)强化重点用能企业节能管理。继续强化企业节能主体责任,切实加强对年耗能1万吨标准煤以上的重点用能企业节能管理,开展企业能源管理绩效评价,强化企业节能目标责任考核。对未完成节能任务的企业,强制进行能源审计,限期整改。督促和指导企业加强节能工作组织领导,健全能源管理负责人和管理机构,完善能源管理制度,提高统计计量能力。继续加大企业能源管理中心建设的支持力度,支持建设一批重点用能企业能源管理中心,加强能源合理高效利用控制。研究制定《重点用能企业能效绩效评价管理办法》,组织开展能源绩效评价(卓越工厂)活动和企业能源绩效评价试点。以钢铁行业为试点,积极推进相关企业制定企业能源审计方案,开展能源审计,提出和实施切实可行的节能措施,提升企业能源管理水平。

(七)推进企业能效对标达标。加快编制和发布产业能效指南,参照能效国际先进水平实行最严格的能效标准,提出主要行业能源效率指标,把产业能效标准作为项目节能评估审查、淘汰落后产能、新建项目建设的主要依据。深入推进钢铁、有色、化工、建材等重点用能行业、重点用能产品强制性能耗限额标准和工业重点用能设备能效标准的制修订工作,逐步形成覆盖主要耗能产品的能耗限额标准体系。会同有关部门制修订一批重点用能产品能耗限额标准,发布硫酸、纯碱、磷酸一铵、磷酸二铵等4项化工产品能耗限额标准和离心鼓风机、管形荧光灯镇流器等用能产品能效标准,推进电炉钢、摩擦材料、铜及铜合金线材、稀土冶炼4项冶金产品及尿素、碳铵、甲醇、PVC、二甲醚、氯甲烷5项化工产品能耗限额标准编制,修订合成氨、烧碱等能耗限额标准制定。研究制定重点产品、工序能效领跑试点实施方案,在钢铁、有色、建材、石油和化工等重点行业开展工业能效领跑试点。建立重点用能产品能效标杆制度,发布钢铁、石化、有色、建材等行业重点用能产品能效标杆企业及标杆指标,组织企业深入开展能效水平对标达标活动。

(八)推进用能设备淘汰改造。继续推进落后机电设备和产品淘汰工作的监督检查,促进落后用能设备更新淘汰和升级改造,积极推进财政对量大面广的落后电机、水泵、变压器淘汰给予补助支持;制定工业锅炉窑炉节能改造、内燃机系统节能、电机系统节能等技术实施方案,组织实施电机能效提升工程。制定和发布加强内燃机工业节能减排指导意见,推进内燃机先进节能技术应用和技术改造。

(九)推进节能技术进步。继续完善重点行业节能减排技术评估与应用研究项目成果,发布重点行业节能减排技术目录、技术指南和应用案例。组织各地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和相关行业协会积极推进重点行业节能技术筛选、评估和推广机制的建立,进一步推进重点节能技术的推广和应用。

(十)推动信息技术促进节能降耗。加强对信息技术推进节能减排工作的指导,深化信息技术推进企业节能减排,促进“两化”深度融合。组织研究绿色信息技术发展战略,推进绿色数据中心、绿色基站、绿色电源、绿色计算机评价标准的建立,加大现有通信设备节能技术改造,淘汰高耗能落后设备。研究提出企业“数字能源”推进计划和推进方案,推进重点用能企业对主要用能设施、装备实行数字化监控,建设能源管理和控制中心,完善能源利用信息管理系统,实施能源系统数字化、智能化改造,推进能源利用在线数字仿真管控系统建设。

(十一)加强节能监察。继续开展企业能耗限额标准执行情况专项监督检查,把专项监督检查作为各级节能监察中心常态化的重点工作,制定节能监察计划,对国家强制性单位产品能耗限额标准、高耗能落后用能设备淘汰进行定期监督检查,及时公布超标企业名单,督促企业整改落实。按照能耗限额执行情况监督检查结果,及时公布超标企业名单并将能耗超过国家和地方规定单位产品能耗限额标准的企业纳入惩罚性电价实施范围,督促企业整改落实。进一步加强节能监察机构人员队伍、监察制度、监察设施等能力建设。

(十二)大力推行合同能源管理等新机制。继续开展工业企业节能服务公司的筛选推荐工作,积极搭建合作平台,推进节能服务公司与企业节能技术改造项目对接。围绕重大节能先进技术推广应用,加强节能减排投融资机制创新,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合同能源管理项目融资支持。研究起草和发布《节能自愿协议管理办法》,积极推进企业实施节能自愿协议;探索推进和开展节能设备租赁、节能审计咨询专业技术服务等新机制。

(十三)加快工业能耗监测管理等基础能力建设。继续推进全国工业节能减排信息监测系统建设和完善,加强监测系统与各地已建、拟建系统衔接,积极开展监测样本企业培训,做好数据信息报送工作。选择基础条件较好、能源管理信息化水平较高的城市、地区组织实施在线监测试点,支持所辖重点用能企业建设能源管理中心,分期分步实现重点用能企业能源利用状况的实时监测分析。定期开展工业节能减排形势分析,及时提出推进工业节能减排的意见和建议,上报有关工作情况及节能减排新形势、新进展。继续加强基础能力建设,完善重点行业、企业能源监测和信息统计基础工作,推进企业能源管理体系试点,加强企业能源管理人员培训。积极组织开展节能减排宣传。

(十四)积极发展低碳技术和低碳产业。贯彻落实国务院“十二五”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工作方案,发布工业领域应对气候变化行动方案,推动工业领域气候变化应对工作。制定低碳工业园区试点实施方案,开展低碳工业园区建设试点示范。加强低碳技术研发、储备与推广应用,编制钢铁、建材、有色、石化化工、装备等重点行业低碳技术推广目录和重大低碳技术推广应用实施方案,选择一批技术成熟、减排潜力大的低碳技术,积极推动传统产业低碳技术改造。

四、积极推进清洁生产,加强工业污染防治

(十五)加大重点行业清洁生产推行力度。切实加强重点行业清洁生产推行方案的贯彻落实,充分利用中央和地方清洁生产、技术改造、节能减排等资金,推动国家已发布的聚氯乙烯、铅锌冶炼、铜冶炼、铬盐等27个重点行业清洁生产技术推行方案实施。继续推进水泥、ADC发泡剂、稀土、荧光灯、电镀、制药、电石7个重点行业清洁生产推行方案的制定和发布工作。发布清洁生产审核方案,制定清洁生产审核计划,公布强制性审核企业名单,继续推进重点行业、重点企业清洁生产审核工作。

(十六)组织实施清洁生产示范工程。继续开展清洁生产技术示范工程,利用中央财政资金,支持关键工艺技术示范和应用推广。以钢铁、有色、建材、化工、造纸等行业为重点,选择基础条件好、创新能力强的清洁生产企业,支持企业实施清洁生产示范企业建设方案,培育和创建一批清洁生产示范企业,(十七)推进涉重金属清洁生产改造,加强重金属污染防治。制定实施铬盐、铅酸蓄电池、电解锰等涉重金属行业清洁生产计划,切实推进铬盐、铅酸蓄电池、电解锰等涉重金属行业清洁生产专项改造,从源头削减重金属污染物产生。按照国务院领导批示精神,会同环保等有关部门研究起草和发布实施《关于促进铅蓄电池行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研究建立铅蓄电池押金制度和射频电子标签监控方案,切实加强铅污染防治。

(十八)探索推进产品生态设计。把产品生态设计作为推行清洁生产的一项重点工作,加快研究制定《关于开展工业产品生态设计工作的指导意见》、《关于开展生态设计产品评价试点工作的通知》和《生态设计产品评价试点实施指南》,选择部分有影响的工业产品,探索开展生态设计产品评价。

(十九)切实推进电子信息产品、汽车产品污染控制。深入贯彻实施《电子电气产品污染控制管理办法》,推动电子信息产品有害物质替代和减量化,开展电子信息产品污染控制自愿性认证。加快《电子电气产品污染控制管理办法》制定工作。会同有关部门做好废旧家电回收拆解相关工作。加强汽车产品有毒有害物质控制对策研究,推进汽车产品有害物质污染控制相关立法和标准化工作。

五、大力推进工业节水工作,抓好工业节水约束性指标任务落实

(二十)认真落实《国务院关于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主要目标和任务分工的通知》(国发〔2011〕34号)和《国务院关于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意见》(国发〔2012〕3号)精神和有关要求,加强与有关部门沟通协调,明确目标职责和任务分工,制定会同约束性指标任务分工落实方案,共同做好工业节水工作,确保工业节水约束性指标任务完成。

(二十一)加快研究建立工业节约用水约束机制。组织研究制订工业节水管理办法,加强工业节水法规建设。积极研究制订缺水地区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用水效率评估审查办法,对缺水地区重点用水投资项目实行用水效率和取水定额标准评估审查,强化新上高耗水项目用水约束,加强重点用水企业监管,建立健全工业用水制度和约束机制,从源头控制各地区尤其是缺水地区工业用水增量。

(二十二)加强节水技术改造,推进节水技术进步。结合技术改造专项资金支持,加强钢铁、火力发电、石化、化工、造纸、纺织、食品、煤炭、有色金属、建材等10个高耗水行业节水技术改造,支持建设一批重点节水技术示范工程。组织编制和发布“十二五”国家鼓励的重点节水技术、工艺和装备目录和高耗水落后设备(产品)淘汰目录,加快先进适用工艺技术在重点行业推广应用,淘汰落后的高用水工艺、设备和产品。积极推进工业废水处理回用成套装置等的研发和产业化示范。

(二十三)加强工业节约用水标准建设。完善高耗水行业用水先进、限定和新建准入指标体系,组织编制和发布重点行业用水效率指南。发布重点行业节水标杆企业和标杆指标。进一步完善重点高耗水行业主要产品取水量限额标准和先进指导指标的制定工作,尽快建立覆盖主要耗水行业的取水定额、用水定额标准体系。推进相关工艺、技术、装备行业标准制修订,推动相关行业单位产品先进指标、新建准入指标的制定工作。推动相关行业节水型企业评价标准编制。

(二十四)推动节水型企业建设。会同有关部门研究制定节水型企业建设方案,在钢铁、石油炼制、纺织染整、造纸等行业推进节水型企业建设,树立节水先进典型。大力推进工业企业节水统计、计量、监测等基础工作,推进重点耗水企业开展水平衡测试,切实加强企业节约用水管理。积极依据《节水型企业评价导则》和节水型企业评价标准,开展节水型企业评价工作。

六、大力推进资源综合利用,加快发展循环经济

(二十五)推进工业固废综合利用基地建设。抓好工业固废综合利用基地建设试点工作,审查批复第一批12个试点地区实施方案,指导试点地区抓好方案实施,积极支持资源综合利用重点项目,选择2-3个试点地区开展“院士专家行”咨询活动。

(二十六)加强资源综合利用技术示范和认定。发布钢铁、有色金属资源综合利用技术指南和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先进适用技术目录,加强资源综合利用先进适用技术的推广应用,积极推进水泥窑、高炉消纳城市垃圾试点示范工程建设,组织实施尾矿综合利用“863”科技支撑项目。严格执行国家管理的资源综合利用产品认定和资源综合利用税收优惠政策,发挥政策鼓励和引导作用,积极开展资源综合利用企业认定试点,调动广大企业开展资源综合利用工作的积极性。

(二十七)切实加强资源再生利用。积极研究制定再生有色金属、废旧铅蓄电池、废旧轮胎翻新、废旧电子电器等综合利用行业准入条件,开展准入公告管理,推动出台和完善再生金属利用税收政策,切实发挥税收政策对行业规范发展的引导作用。推进废金属(废钢)、废轮胎、废纸、废塑料、工业废油等资源综合利用,推动废钢加工配送中心建设。建设一批再生有色金属利用示范工程。

(二十八)推进建筑垃圾综合利用。制定《建筑垃圾生产建材指导意见》,起草《建筑垃圾生产建材专项规划(2014-2020)》;组织起草《建筑垃圾生产建材术语》、《建筑垃圾生产再生无机混合料》、《建筑垃圾生产砌块及专用再生骨料》、《建筑垃圾生产再生骨料实心砖》等标准,推广建筑垃圾综合利用先进适用技术。

(二十九)推进工业循环经济发展。总结推广循环经济试点经验,进一步指导和推进重点行业、重点园区循环经济发展,继续推进工业循环经济重大示范工程建设,推广应用循环经济重大关键技术,充分发挥示范工程和重大关键技术对行业发展循环经济的支撑和引领作用,指导推进高耗能、高污染行业和重化工集聚发展的工业园区(产业集聚区)发展循环经济,促进企业间、不同行业间形成上下游能源资源和废物梯级、循环利用,形成资源高效利用、废物循环利用的产业链和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加强部省共建,指导推进循环经济工业园区建设。

(三十)加快发展机电产品再制造产业。深入推进再制造试点示范,抓好再制造试点企业和园区方案落实,加强重大项目支持。总结再制造试点经验,适时召开试点工作现场会,总结推广试点经验,研究拓展再制造领域和范围,促进全国再制造产业发展。发布再制造工艺技术及装备推荐目录,促进再制造技术交流和示范推广。指导推进建设国家电机高效再制造、激光再制造等示范工程,研究制定机床再制造实施方案,起草和发布内燃机再制造推进计划,加快推进内燃机、机床再制造工作;继续组织开展再制造产品认定,研究起草再制造管理办法,推动出台再制造税收鼓励政策,加强政策对再制造产业发展的引导和扶持作用。建设再制造产品信息网,加快完善再制造旧件溯源、再制造产品追踪及质量投诉反馈管理机制,确保再制造产品质量。

(三十一)推进机电产品包装节材代木。组织协调机电产品包装节材代木试点单位实施试点方案,认真落实《机电产品包装节材代木工作方案》中提出的工作目标、主要任务及政策措施,加强对重大项目支持;及时总结试点经验,大力发展木塑等替代材料,加大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的推广应用。

七、加快发展节能环保产业,指导推进工业绿色发展

(三十二)大力发展节能环保产业,推进节能环保低碳技术、装备、产品、服务发展。加强节能环保重大技术成果鉴定和成果转化,积极推进工业节能、环保、资源综合利用等关键技术、成套设备和装备产业化示范,加强先进适用技术装备的推广运用。培育一批节能环保龙头企业,积极推进资源综合利用和节能环保装备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建设,加强对各地区节能环保产业园区发展的支持,引导节能环保产业积聚发展。加强与有关国际机构和组织的合作,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加大先进节能环保技术、理念和制度的交流力度,探索促进技术转移、推广的体制机制。

(三十三)指导推进工业绿色发展。继续组织推进“两型”企业建设,切实抓好第一批“两型”企业创建试点,研究起草和发布加强“两型”企业建设的指导意见,适时召开“两型”企业创建工作座谈会,指导各地区推进“两型”企业创建试点。发布钢铁、建材等行业“两型”企业认定标准,会同有关部门研究推进工业绿色发展和“两型”企业建设鼓励扶持政策。加强工业绿色发展指数评价核算方法研究,组织编制和发布2011年全国工业绿色发展指数和全国工业绿色发展报告,切实引导和推进工业绿色低碳发展。

(三十四)组织开展甲醇汽车试点。印发开展甲醇汽车试点工作的通知,召开试点工作启动会,部署启动全国甲醇汽车试点工作,加强各地区工作交流,指导和推进山西省、上海市、陕西省编制试点实施方案,加强基础性工作,积极稳妥推进甲醇汽车试点工作的开展。

第三篇:14-01-21全国工业节能与综合利用工作会议情况汇报范文

全国工业节能与综合利用工作会议情况汇报

节能与综合利用处

委党组:

2014年1月17日,全国工业节能与综合利用工作会议在京召开,来自全国31个省区市及计划单列市、新疆建设兵团和副省级城市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有关行业协会及企事业单位的代表参加了会议。现将会议主要内容汇报如下:

会议由工业和信息化部节能与综合利用司杨铁生

副司长主持,工业和信息化部党组副书记、副部长苏波同志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进一步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及全国工业和信息化工作会议精神,总结2013年重点工作进展,部署2014年节能与综合利用工作。

苏波同志指出,我国经济和工业发展进入新阶段,对工业的绿色发展提出了新要求,进一步推动经济发展的中心任务向追求质量和效益转变;从工业化进程趋势看,必须加快推进节能减排,实现工业绿色低碳转型;从国际竞争格局看,我国工业面临绿色低碳转型的巨大压力。全国工业系统要充分认识节能与综合-1-

利用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推进结构调整、产业升级、绿色发展,推动工业节能与综合利用工作再上新台阶。他强调,要坚持改革创新,贯彻落实三中全会深化改革,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要求,一是减少工业发展对资源的消耗和对环境的破坏,在工业发展过程中真正体现生态文明理念;二是要转变政府职能,改变工作方式,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三是要积极创造绿色发展的政策和市场环境,进一步完善阶梯电价、行业准入标准等政策机制,加快推进工业绿色低碳发展。2014年要围绕工业转型升级中心任务,全力推进节能减排、综合利用向纵深发展,抓好工业绿色发展专项行动,推动低碳工业园区建设,下力气抓好电机、锅炉、内燃机等重点用能设备的能效提升,推行清洁生产,推进工业终端清洁高效用煤,抓好一批节能环保国家级示范工程,力争在重点工作上取得突破。

工业和信息化部节能与综合利用司周长益司长在会上作了题为《突出重点 改革创新 推进工业节能与综合利用取得新进展》的工作报告,总结了2013年工作进展及成效。2013年全国工业和信息化系统深入推进重点行业和重点领域节能,实施《电机能效提升计划》;开展企业能源管理中心和清洁生产技术示范工程建

设,全年安排中央财政专项资金11亿元,192个项目;深入推进节能标准体系建设和标准贯彻落实,发布18项能效行业标准;推进节能降耗政策机制建设,在电解铝行业推行阶梯电价。2013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单位增加值能耗比上年下降4.9%左右,基本完成下降5%的预期目标;全国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预计下降至70立方米,降幅超过8%;大宗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率预计提高约2个百分点。

会议对2014年节能与综合利用工作任务进行了安排部署。

总体思路:以工业绿色低碳转型为目标,以工业

绿色发展专项行动为抓手,以改革创新为突破口,继续在政策、机制、法规、制度方面下功夫,切实加强调查研究,探索推进节能减排长效机制,着力抓好节能降耗、清洁生产、循环经济和资源综合利用等各项具体工作,促进工业转型升级。

主要目标: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4.5%以上,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下降7%,大宗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率明显下降。

主要工作:

一是组织实施工业绿色发展专项行动。开展工业

绿色低碳转型城市试点工作,抓好京津冀及周边地区

清洁生产水平提升,继续组织实施电机能效提升计划。

二是全面推进工业节能降耗。发布工业锅炉系统

节能减排行动计划,推进重点行业开展能效水平达标活动,推进国家低碳工业园区试点。

三是大力推进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组织实施节能

环保国家级示范工程建设,提出一批绿色发展重大工程项目,实施产业化示范。

四是实施清洁生产水平提升计划。开展高效清洁

用煤重点技术试点示范和推广应用,建设一批焦化、煤化工、工业锅炉清洁化高效用煤技术试点示范工程,开展清洁生产技术产业化示范,开展百家工业企业产品生态设计试点。

五是继续推进工业循环经济和资源综合利用。以

提升大宗工业固废资源综合利用率为目标,重点推进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基地建设试点和综合利用示范工程建设。推进重点领域再制造产业规模化发展,进一步扩大再制造试点领域和范围,加强再制造聚集区及示范园建设。

六是切实推进工业绿色低碳转型政策机制改革创

新。进一步完善基于能耗标准的惩罚性电价政策机制,将惩罚性电价政策实施范围由电解铝扩大到水泥、平板玻璃等行业。

第四篇:2018年工业节能与综合利用工作要点

2018年工业节能与综合利用工作要点

发布时间:2018-02-22 来源:节能与综合利用司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坚持新发展理念,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着力解决工业绿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把推进工业绿色发展作为落实制造强国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硬任务,加快实施绿色制造工程,深化试点示范,壮大节能环保产业、清洁生产产业、清洁能源产业等绿色制造产业,增加绿色产品供给,加强节能监察,降低资源能源消耗,完善法规标准和政策,进一步推动工业绿色转型,确保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助推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全国规模以上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4%以上,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下降4.5%,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和清洁生产水平进一步提高,工业领域贯彻绿色发展理念的自觉性和主动性进一步增强。

一、大力推动能源效率变革

(一)深入开展工业节能监察专项行动。制定发布2018年工业节能监察重点工作计划,对3000家以上重点耗能企业实施专项监察,实现对造纸、石化、铁合金等高耗能行业的全覆盖。创新节能监察模式,探索节能监察与能源审计相结合、区域重点行业全覆盖监察等方式,进一步完善工业节能监察工作规范。

(二)推进实施工业节能与绿色标准化行动计划。制修订一批节能与绿色标准。继续实施能效领跑者制度,遴选发布高耗能行业能效领跑者。

(三)加快高效节能技术产品推广应用。遴选发布国家工业节能技术装备推荐目录和“能效之星”产品目录,推进国家绿色数据中心试点建设,推广先进绿色数据中心技术。

二、积极促进资源利用效率变革

(四)积极推进工业资源综合利用。研究编制工业资源综合利用产业转型升级推进计划,支持创建一批工业资源综合利用示范基地,推动工业资源综合利用产业规模化、集约化发展。开展水泥窑协同处置固体废物示范,建立协同处置长效机制。

(五)推进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发布实施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管理暂行办法,推动建立回收利用体系。开展重点地区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试点,推进中国铁塔公司动力蓄电池梯次利用示范工程建设。制定动力电池溯源管理要求,推进新能源汽车国家监测与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溯源综合管理平台试运行。

(六)深化甲醇汽车试点示范。加快制定一批甲醇汽车领域重点标准,推动甲醇汽车推广应用。

(七)深入推进生产者责任延伸。开展汽车产品生产者责任延伸试点,推进第二批电器电子产品生产者责任延伸试点。

三、持续推行工业清洁生产

(八)提升重点区域和流域清洁生产水平。围绕京津冀及周边地区、长江经济带,实施重点行业清洁生产水平提升计划,引导企业开展清洁生产技术改造。加大支持力度,指导甘肃加快工业绿色发展,加强祁连山生态环境保护。

(九)进一步提升清洁生产审核工作。推动探索重点行业企业快速审核和工业园区、集聚区整体审核等新模式,全面提升行业和园区清洁生产水平。研究开展清洁生产水平提升计划试点,支持清洁生产机构搭建“互联网+”清洁生产服务平台,探索免费培训、义务诊断等服务模式。

(十)加强电器电子、汽车等产品有毒有害物质限制使用。发布首批电器电子有害物质限制使用达标管理目录、例外清单,会同认监委发布合格评定制度,开展《电器电子产品有害物质限制使用管理办法》贯彻落实情况监督检查,按照《汽车有害物质可回收利用率暂行管理要求》定期发布符合性情况名单。协调推进生态环境保护信息化工程建设。

(十一)积极推进工业节水。制定第三批工业节水先进适用技术工艺目录,配合修订《节水技术政策大纲》,推进工业园区高效节水和海水淡化利用,组织开展交流。开展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加强节水宣传,推广水效领跑者优秀实践经验和模式。

四、扎实构建绿色制造体系

(十二)深入推进绿色工厂建设工作。组织遴选一批绿色示范工厂。加快重点行业绿色工厂评价标准制定发布,构建绿色工厂标准体系,指导绿色工厂推进联盟加强绿色工厂宣传推广,促进更多企业实施绿色化改造。

(十三)积极推动建设绿色工业园区。组织遴选一批绿色示范工业园区。加强对前两批绿色示范园区的宣传推广,推动研究制定绿色园区评价通则国家标准。

(十四)加快绿色产品供给。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组织有关行业协会加快制定绿色设计产品标准,开展绿色设计产品评价,增加绿色设计产品名录发布频次。推动绿色设计示范企业加快验收进度,发挥示范带动效应,引领行业加快提升绿色设计能力。研究绿色设计产品市场化推进机制,实现绿色生产和绿色消费的有效对接。

(十五)继续开展绿色供应链管理示范。研究机械、汽车、电子、通信行业等重点行业绿色供应链管理评价指标体系,推动建设一批绿色供应链试点示范企业。

(十六)健全绿色制造公共服务体系。加快健全第三方评价机制和配套评价标准,积极发挥绿色制造公共服务平台的作用,创新方式引导典型企业发布绿色发展报告。

五、加快推进绿色改造提升

(十七)进一步发挥绿色金融对工业绿色发展的支持作用。加强与国开行等金融机构合作,完善绿色信贷机制,推进落实绿色信贷重点项目。积极探索应用绿色债券、绿色保险等绿色金融手段。

(十八)继续实施绿色制造专项。支持建设一批产学研、上下游联合的绿色制造重点项目,聚焦行业亟需的绿色共性关键技术和薄弱环节,解决绿色技术工艺“卡脖子”问题。加强对前期225个项目的跟踪管理,督促项目按时保质实施,部署启动首批重大项目验收。

(十九)深入开展工业绿色低碳发展试点。制定区域工业绿色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对包头、镇江、朔州等区域工业绿色转型发展试点开展评估验收。组织对第一批国家低碳工业园区试点开展验收。

六、培育壮大绿色制造产业

(二十)促进环保产业发展。加强环保产业规范引导,按照环保装备制造业细分领域,制定分领域规范条件,发布符合规范条件企业名单,引导生产要素向优势企业集中。依托《国家鼓励发展的重大环保技术装备目录(2017年版)》,支持有关行业机构搭建供需交流平台,加快先进环保技术装备推广应用,提高我国环保装备制造业整体水平。(二十一)推进节能服务产业发展。继续组织开展“节能服务进企业”活动,引导和鼓励节能服务公司与重点用能单位通过合同能源管理等方式建立合作。

(二十二)规范再生资源产业发展。加强规范管理,强化事中事后监管,培育行业优势骨干企业。

(二十三)推动再制造产业发展。组织落实高端智能再制造行动计划,推动实施在役再制造,持续开展再制造产品认定,积极推动将经认定并予以公告的再制造产品纳入统一的绿色产品标准、认证、标识体系。

(二十四)加强绿色制造全产业链合作。依托中国绿色制造联盟、绿色制造公共服务平台推动绿色制造全产业链合作,充分调动中外旗舰型龙头企业的积极性,以响应绿色制造合作伙伴倡议的形式,提出落实“中国制造2025”要求的一揽子解决方案,加强中外绿色制造理念、技术和具体实践的交流与对接,快速发展绿色制造产业,促进国内外迅速接轨,推动绿色增长。

七、不断拓展国际交流合作

(二十五)进一步发挥双边、多边合作机制的作用。充分利用中欧、中法、中意等现有绿色制造对话合作工作机制开展政策交流,推动开展中韩、中英绿色制造对话,促进工业绿色发展国际合作。

(二十六)积极参与国际履约工作。继续开展《关于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斯德哥尔摩公约》《关于汞的水俣公约》履约相关工作。

(二十七)推进绿色国际经济合作。采用境外投资、工程承包、技术合作、装备出口等方式推动绿色制造和绿色服务率先走出去,主导或参与制定绿色制造国际标准,提升标准国际化水平。加快与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共同实施“高效电机推广项目”,深化电机领域国际合作。

八、加强重大问题研究

(二十八)加强重大问题研究。十九大部署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两阶段战略安排,明确到2035年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中国目标基本实现。积极组织开展面向2035的前瞻性、战略性研究,科学规划工业节能与绿色发展领域发展目标、重点任务和路线图。

第五篇:安徽省节能与资源综合利用专项资金使用管理暂行办法[模版]

安徽省节能与资源综合利用专项资金使用管理

暂 行 办 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和规范安徽省节能与资源综合利用专项资金的使用和管理,发挥政府资金对全省节能与资源综合利用工作的引导、促进作用,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根据国家和省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节能与资源综合利用专项资金(以下简称专项资金)是指省级财政预算安排的专项用于支持全省企业节能降耗、资源综合利用、工业节水及清洁生产等事项的财政性资金。

第三条

专项资金的使用和管理,坚持体现国家产业政策和发展方向,遵循公开透明、公正合理、突出重点、注重实效、定向使用、择优引导、规范运作、科学监管的原则。

第四条

专项资金的支持方式以无偿补助为主、贷款贴息为辅的方式。

第五条

专项资金无偿资助的额度,一般不超过企业自有资金的投入额度。专项资金贷款贴息的额度,根据项目贷款额度及人民银行公布的同期贷款利率研究确定。每个项目的贴息期限不超过1年。

第六条 对当已通过其他渠道获得中央财政或省财政资金支持的项目,将不予重复支持。

第二章 基本条件和资金使用范围

-1-第七条

申报专项资金的项目单位必须同时具备以下条件:

(一)具有独立的法人资格,法人治理结构规范;

(二)领导班子素质较高,经营管理能力较强,并富有创新意识;

(三)财务管理制度健全,会计核算真实、完整,并按照《企业财务通则》等规定及时编报会计报表;

(四)近年来有良好的经营业绩,资产负债率一般不超过70%;

(五)能源管理制度完善,重视资源综合利用工作,能定期开展教育培训,制定整改计划和措施;

(六)申报的项目符合国家节约能源资源等产业政策要求,在节能降耗或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方面具有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七)项目资金能及时足额到位;

(八)其他应具备的相关条件。

第八条 专项资金主要用于支持推进以节能降耗和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等为主要目标的企业节能、新能源以及可再生能源产品开发、资源综合利用和清洁生产等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项目建设,引导企业采用有利于节能和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的新设备、新工艺、新技术。具体使用范围为:

(一)节能:主要用于支持技术先进、科技含量高、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好的节约能源项目,重点支持国家《节能中长期专项规划》中确定的燃煤锅炉和窑炉改造、余热余压利用、能量系统优化、电机系统改造等十大重点节能工程中的示范项目等。

(二)节水:主要用于支持工业行业直流水改循环水、空冷水、-2-污水、凝结水、矿井水回用及再生水利用等技术推广和改造项目;防腐、防垢、防微生物繁衍、脱盐等节水处理技术推广应用项目。

(三)资源综合利用:重点支持具有示范意义的废渣、废气、废水等资源利用以及再生资源回收利用项目。优先支持余热和余压利用、热电联产和煤矸石、煤泥、工业废渣综合利用工程建设项目。

(四)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重点支持太阳能、生物质能等开发利用项目。

(五)清洁生产:支持企业采用先进的工艺、技术和设备改善生产和管理,减少或避免废弃物的产生,由末端治理向污染预防的转变,实现清洁生产。重点扶持开展清洁生产审计的企业。

第三章 项目申报与资金拨付

第九条

项目申报程序为:

(一)每年年初省经委会同省财政厅根据本《办法》的规定,组织当年专项资金申报工作。

(二)符合条件的省级项目单位直接向省经委、省财政厅提出申请;省级以下项目单位向所在市或经济社会管理权限试点县经委(经贸委、工经委、工业局、中小企业局)、财政局提出申请。

(三)各市或经济社会管理权限试点县经委(经贸委、工经委、工业局、中小企业局)会同财政局对申报的项目进行审核,初选后联合行文上报省经委、省财政厅。

第十条

项目申报材料为:

1、节能与资源综合利用项目资金申请书(见附件);

2、项目资金申请报告、项目审批、核准或备案文件、已落实(投入)项目建设的自有资金有效凭证(无偿资助方式,复印件)或项目贷款合同和已发生的银行贷款凭证及结息单(贷款贴息方式、复印件)等资料。

3、法人营业执照副本(复印件);

4、生产经营情况(或业务开展情况)、能源消耗情况及资源综合利用情况;

5、经会计师事务所审计的上一会计报表及截至项目申报前一月的会计报表;

第十一条

省经委会同省财政厅按照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组织财务、技术、管理等方面的专家,对项目进行评审。省经委纪检监察部门参与评审过程监督。

第十二条

对评审的项目,按照择优原则,省经委会同省财政厅、有关行业协会进行审核,确定拟扶持的项目。

第十三条

对确定的拟扶持项目,省经委会同省财政厅报省政府同意后,以适当方式进行公示。待公示后,确定最终扶持项目及资金安排计划。

第十四条

省财政厅会同省经委联合下发补助或贴息资金的通知。省财政厅对省级以下项目下达预算指标,由市或县财政局根据预算规定,将专项资金及时拨付到项目单位;对省级项目,根据国库集中支付的有关规定,办理资金拨付。

第十五条

节能与综合利用项目实施单位收到的无偿资助专项资金,计入“资本公积”;收到的贷款贴息专项资金,冲减“财务费用”。

第四章 监督与检查

第十六条

省级项目单位和各市或经济社会管理权限试点县经委(经贸委、工经委、工业局、中小企业局)、财政局应在每年2月底前分别向省经委和省财政厅报告本单位和本地区上专项资金使用情况和具体项目实施情况。

第十七条

专项资金必须专款专用,其用途必须与申报预算口径一致。在项目执行过程中因特殊原因需改变资金用途的,须经省财政厅和省经委核准。

第十八条

省财政厅会同省经委或共同委托有关中介机构对专项资金的使用和管理情况进行监督检查。项目单位要严格遵守国家有关财经纪律和财务会计制度,并自觉接受审计、监察部门的审计和监督。

第十九条

对专项资金使用实行责任追究制度。对弄虚作假骗取专项资金,截留、挪用、挤占专项资金等违反财经纪律行为,一经发现,省财政厅除立即收回全部专项资金外,并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予以严肃处理。

第五章 附 则

第二十条

本办法由省财政厅会同省经委负责解释。第二十一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执行。

下载关于关于节能与综合利用工作汇报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关于节能与综合利用工作汇报.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安徽省节能与资源综合利用专项资金使用管理暂行办法

    安徽省节能与资源综合利用专项资金使用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四条 专项资金的支持方式以无偿补助为主、贷款贴息为辅的方式。 第五条 专项资金无偿资助的额度,一般不......

    安徽省节能与资源综合利用专项资金使用管理暂行办法

    安徽省节能与资源综合利用专项资金使用管理暂行办法 发布部门: 安徽省财政厅、安徽省经济委员会 发布文号: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和规范安徽省节能与资源综合利用专项......

    2012年全工业节能与资源综合利用工作要点

    2012年全省工业节能与资源综合利用工作要点 一、指导思想: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国务院、工业和信息化部节能减排电视电话会议和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的部署,以结构调整和发......

    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2010年工业节能与综合利用工作要点》

    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 《2010年工业节能与综合利用工作要点》 2010-03-29 来源:节能与综合利用司2010年3月18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关于印发《2010年工业节能与综合利用工作要点......

    工业和信息化部提出2014年工业节能与综合利用工作要点

    工业和信息化部提出2014年工业节能与综合利用 工作要点 【发布时间:2014年02月12日】 【来源:节能与综合利用司】 【字体:大 中 小】 2014年工业节能与综合利用工作要点 2013年......

    资源综合利用工作汇报材料

    资源综合利用工作汇报材料开发利用综合资源促进循环经济建设————杭州*********有限公司2014年2月 各位领导、专家:我公司自开展资源综合利用以来,充分利用本地和附近地区......

    节能与节水(推荐5篇)

    一、节电措施 1、为单位供电的变压器容量选择合理,负荷率在国家规定的规范要求范围内。电力变压器三相负载保持平衡,合理分配负载。对地面建构筑物合理布局配电系统,尽量缩短配......

    2011烟叶设施综合利用工作汇报(范文)

    突出重点 稳步推进 全面实施生产设施综合利用 ——恩施州2011年度烟叶设施综合利用工作情况 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局、省局关于切实提高烟叶生产设施综合利用率,增加烟叶生产综......